形势与政策中国外交

2024-11-27

形势与政策中国外交(共8篇)

形势与政策中国外交 篇1

中国周边形势与外交政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崛起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但与此同时也引起周边国家的担忧进而激发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一些矛盾。

一:我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相应的地缘矛盾也最多,我国与周边多个国家有领土和领海之争,除此之外,我国周边地区在社会制度,发展程度,宗教,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一):日本

中日钓鱼岛之争继续僵持,而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而东海不但涉及到主权问题,其下更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对我国更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来日本疯狂修改宪法而一度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这更多的是针对中国,而美国的‘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更令这个问题复杂化。

(二);南海

近年来中国与菲律宾与越南等国的海洋权益争锋不断加剧。近来菲律把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法庭意图把南海问题国际化,且非法捉捕中国渔民,更使得中非关系陷入低谷,除此以外越南菲律宾还把当事国以外的国家引人,引入外国投资公司在南海开挖石油天然气,这一且都提醒我们南海问题的严峻性。

(三):印度

中印关于藏南问题一直纠缠着。尽管这些年来两国都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但印度在军事上的耿耿于怀,以及政治上的莫名失落中印之间矛盾重重,使印度持续向中印边境增兵,欲打破这种局面出现了中印边境帐篷对峙。

朝鲜半岛作为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密切相关,但中亚的宗教极端注意和恐怖主义势力呈扩张之势,国家领导人的更新换代以及政局的不稳定时刻威胁着我国东北的安全。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要说美国,中国的崛起,相应的削弱了美国的影响力,为保护美国的主导地位和利益,美国处处围堵中国,防止中国替代或者削减美国的存在与影响力成为美国“重返亚洲”的新战略。

二:我国周边存在着这么多的安全威胁,时代不同,对于这些威胁,一味的忍让只会无济于事,以前的那一套已经不完全适用的了,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总的来说中国应对周边国家的威胁方法有:

(一)搁置外交:在领土领海问题上,搁置外交仍然不可弃用,毕竟打仗也未必能解决问题,如英阿马岛之战,英国虽然取胜,马岛问题实际仍未解决,以后仍然需要双方通过谈判来寻找解决的方法。但“搁置外交”同时,必须强调“主权在我”,且凡是涉及民族和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是不能“搁置”的。还有一个就是当对方违反了这一约定是,我们必须作出反击或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

身。绝不能是当越南菲律宾在南海开采石油天然气而我们却在“搁置外交”只有抗议时的憋屈。

(二)强化周边,维持稳定。我们要重视周边,加大投入和开发,对突发情况及时做出反应、积极引导,要树立“和平发展、重在周边”与“和谐世界、始自周边”的战略意识。只有发展好周边,才能在维持周边局势稳定的同时有效维护我国的利益。对于争议领土领海,只有我们自己重视了,我们才有底气,才能有效维护权益。

(三)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同时设定底线且严格坚守。与主要大国美国,俄罗斯等增加沟通、协调与战略互信,积极应来自各方的挑战,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致力于促进有关国家与周边稳定。

(四)加强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安全问题。与周边国家发展双边关系,对恐怖主义,极端宗教等的情报分享,共同打击,维护边境安全。

形势与政策中国外交 篇2

一、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历程回顾

(一) “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50年代中期,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 即“倒向”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阵营里, 清除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在这个阶段, 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参加日内瓦会议, 以大国姿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取得这些外交成果, 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政权, 捍卫了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 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和遏制, 为新中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获得国际社会承认与援助、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国际环境。

(二) 反对霸权主义、积极支持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外交方针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 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世界的亚、非、拉国家崛起;欧洲、大洋洋、日本、北美的加拿大等国家独立发展;苏联和美国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在这个时期, 为了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 中国的外交政策又建国初期的“一边倒”调整为反对苏联和美国的霸权主义、积极支持世界各国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站在第三世界一边的外交方针。通过一系列外交政策调整, 在外交上缓解苏、美霸权主义对中国实施孤立与遏制的压力, 与欧洲、大洋洋、日本、北美的加拿大等国家的对话得到加强, 与亚、非、拉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安全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国际环境。

(三) “一条线”和“第三世界”的外交战略

进入20世纪70年代, 国际环境日益复杂, 面对不断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 中国的外交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外交战略, 启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联合美国遏止苏联的威胁。同时, 毛泽东还提出了“第三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中国与第三世界国际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 与西欧等国家的关系也得到改善。在第三世界的支持下,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 恢复了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不断扩大。

(四) 独立自主、不结盟、开放的外交政策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 中国的对外关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这个时期,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审时度势, 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做出了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认为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中国有可能获得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随着国际形势和时代的变化, 中国的外交战略也在发生改变, 就是旗帜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开放的外交政策。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任何国家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 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通过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 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得到加强;同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继续发展;同美国、苏联等大国关系朝正常化方向发展。

(五) 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格局

进入21世纪, 中国的外交不断深化和发展。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中国积极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 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格局,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提出共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

2002年江泽民主席在美国访问时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 表达了中国对中美关系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主张和准则。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胡锦涛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我们主张, 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 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4年3月28日下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 阐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是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形成的自觉选择, 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他还提出中国对周边国家坚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

近年来, 中国的外交不断深化和发展, 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格局, 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积极拓展多边外交树立大国形象。

二、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原因

(一) 国家利益至上

当今世界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构成的, 国家利益至上是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准则。在各个历史阶段, 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准则, 维护我国主权和安全, 反对任何国家侵犯我国独立、主权、安全、尊严, 是我国外交政策调整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建国初期, 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这些外交战略的提出都是为了巩固新生革命政权和维护民族独立这一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积极支持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外交方针、“一条线”和“第三世界”的外交战略思想是因为霸权主义扩张对我国构成重大的安全威胁;独立自主、不结盟、开放的外交政策是为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和谐世界”外交理念是我国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

由此可见, 每一个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都是根据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是始终是外交工作和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利益。时代在发展, 国家利益也在历史的发展中发生转变, 当前的国家利益已经由过去革命时期单一的军事安全利益转向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国家利益。因此, 我们要与时俱进, 根据国际形势与时代的发展, 不断地调整和丰富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理念, 充分发挥外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 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二) 时代主题转变

时代主题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突出的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 是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 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正在解决的主要课题。时代主题揭示了时代的主要特征, 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 体现着世界各国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 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政策, 后来中苏关系恶化, 世界各地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 苏美霸权主义威胁着全世界, 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 “战争不可避免”的外交思想是贯彻中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 中国的外交战略受到国际局势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与外国结盟或准结盟。面对世界和时代的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邓小平作把他关于时代的思考提炼成为一个结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世界主题。这一判断, 强调在现今世界中, 争取和平和发展是可能的。历史证明,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世界主题的提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了宝贵的外部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外交思想经历了“战争不可避免”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世界主题”再到“构建和谐世界”的曲折的认识过程。因此, 时代主题的变化是我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转变的现实因素。

(三) 国际形势的发展

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的到“一条线”, 从独立自主、不结盟、开放的外交政策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格局, 中国的对外政策都是根据国际局势变化和发展进行调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东西方两大阵营形成,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企图利用军事威胁、政治包围、经济封锁等手段来对新中国进行遏制, 在这种情况下, “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选择倒向“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 以寻求援助和“保护”。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 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中苏关系恶化, 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开始调整。此时中国外交的目的是反对美国苏联和苏联霸权主义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的威胁。此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已经不合适宜。因此, 中国的外交战略调整为是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积极支持亚、非、拉国家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改革开放后, 国际全球化的趋势开始迅速发展, 各国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 开始注重经济的发展。因此,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 中国的外交进行巨大的调整。改变了之前“战争不可避免”、“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判断, 强调在现今世界中, 争取和平和发展是可能的。后发展成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改变了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建立外交关系, 明确地提出了把中国的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外交的最高行为准则, 这样更加灵活地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改变过去封闭的局面, 实现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积极参加地区事务, 并且在其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总之, 新中国的外交是经历了坎坷历程, 但也不断取得辉煌的外交成果。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演变历程中我们可以吸取两条重要的经验:一方面,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主线。另一方面,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外交政策, 反对任何国家侵犯别国、干涉别国内政, 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过65年的风雨历程,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理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当今全球化不断深化、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语境下, 回顾和梳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及探析其演变的原因,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探析

参考文献

[1]范绪枝.新中国六十年外交战略嬗变原因探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 (12) .

[2]颜永琪.从结盟到不结盟—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背景探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9 (2) :38.

[3]朱军.中国外交60年的经验和启示[J].外交评论, 2009 (3) :9.

浅析当今国际政治形势与中国外交 篇3

[关键词]国际;政治形势;中国外交

国际政治是世界发展过程中各国关注的重要内容,其主导因素就是大国的实力和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其本质仍然是为了追求权力和实力,虽然近几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的改变,但国际政治仍是遵循着弱肉强食的法则,只是国家之间追求权力和实力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即由一战时期的军事力量比拼转变了现如今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形式处于相对均衡的局势,但由于人类群体之间的关系而言,国际政治形势仍旧暗流汹涌,不可揣测。

在当今社会中,影响国际政治稳定与和平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美俄三国之间的权力转移和战略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中国的崛起和欧洲等大国的战略影响力下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的实力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渐渐地缩小了中美之间的差距,但同样的也扩大了我国与其他国建之间的实力差距,这种现象就造成了权力的转移,国际政治的形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正逐渐向着两极化的方向发展。现如今我国的综合实力与美国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这种变化并不明显,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但也因此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中美、中俄关系稳定,中俄关系趋于紧密。总的来讲,未来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的重要因素仍是中国实力的增长以及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变化,但就目前来讲,欧洲各国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地区的国家对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增长报以积极的态度。下面,笔者具体谈一下现如今的国际形式与中国的外交。

一、当今国家政治形势简述

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大国割据局面,即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中国、日本、俄国作为强国没有一个能与美国的实力比肩。这种力量的失衡状态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也导致了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凭借自己超前的实力奉行单边主义,想要称霸全球。像04年美国宣布的全球部署大调整战略,就是美国妄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秩序。然而随着世界各强国的力量消长,国家政治形势逐渐向着均衡的方向发展:“多强”之中欧盟的第五次扩张、中国的发展、俄罗斯的复兴势头、日本经济走出低迷状态等都影响了大国关系的格局,还有印度、巴西等非强国的快速发展也都昭示了世界向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对国际政治形势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崛起导致的权利转移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点内容:

1.中国的经济持续的增长

从经济实力上来看,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到现如今已经与其他经济大国拉开了差距,与美国的距离也在逐渐的缩小,在亚太地区,中国也逐渐的成为贸易中心。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全年增长率在7.5%左右,而美国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由于改革的困难,其衰落的趋势仍十分明显,俄罗斯的全年经济增长率也不会超过3%。

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中国在外交方面也趋向于多元化,双边外交与多变外交中,中国充分的展现出了自身的魅力,吸引了几乎所有主要国家访华。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华态度友好起来,尤其中法之间关系最为密切,中英之间的关系也逐步的打破僵局,并逐步的加强往来。其次是东盟及其成员国的战略东移,渲染中国威胁论,让中国的正面影响力收到了影响了,其中突出的事件是黄岩岛事件和仁爱礁事件。

二、我国的外交政策简述

中国的外交政策遵循了几个基本的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发展理论和实践、和谐世界理论与实践、大安全观、大周边观、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我国的外交政策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我们友好国家的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以及对外而已中伤我国的强硬的外交策略。

1.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

我国对外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具体可以再对东南亚外交场合中看到,坚持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加强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并展现出大国承担的勇气和气魄。中国在与东南亚地区的外交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和做法至于构建以政治友好、经济合作的势力范围,利用自身的技术、资金人力等优势,积极的开展金融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这种外交策略让很多国家将中国的崛起看成是自己发展的基于,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的健康发展。

2.强硬的外交策略

面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消极反应,中国均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来保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在中国爆发领土危机之时,中国采取了冷战时期最为强硬的措施,向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设立三沙市、12年彻底控制黄岩岛、13年要求菲律宾撤出侵占中国的8个岛、礁,12年宣布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等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让这些于中国敌对国家放弃了对抗,现如今,日本是唯一可能与中国长期对抗的国家,也可以预见,中国将长期面对一个敌对的日本。

总的来讲,中国实力的不断增长让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中国已经成为塑造国际政治形势的重要力量。对中国而言,中国影响力的提高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让中国的对外交往中面临着沉重的压力。但笔者相信,未来的中国外交将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俞邃. 論中美俄三角关系[J]. 当代世界,2015,07:2-5.

[2]曹兴. 中国周边安全中的跨界民族问题[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12-16.

[3]庞卫东. 冷战时期的印支形势与胡志明小道的兴起[J]. 史学月刊,2015,08:133-136.

形势与政策中国外交 篇4

党的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今年“两会”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领域的大手笔一处接着一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这一处处大手笔,凝聚着我们党对中国外交新环境的科学判断,展示了我们党关于中国外交的一系列新理念、新布局,也昭示着中国外交更加恢宏的新未来。

环境是随着时间的转移而变迁的。环境具有继承性,同时也有变幻性。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进军,也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外交面临的内外环境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也必然对中国外交提出新的要求,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也在持续改善,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各项事业必然得到新的发展,有如此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能够爱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我们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进入了解决“发展的问题”和解决“发展过程的问题”同步推进的阶段。

从国际看,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世界依然很不安宁,国际环境依旧动荡不安。

基于这样的国内国际环境,我们的外交也应该在站在历史的新的起点上。

一、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应环境变化和历史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既契合中国利益又符合世界发展利益、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影响的外交新理念。撮其要者包括:

第一,关于“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想,但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系列外事活动,“中国梦”的世界含义、“中国梦”作为中国外交新理念的特色越来越凸显。正如习近平同志在非洲所讲的那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非洲,世界和非洲的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中非虽然远隔重洋,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联结我们的不仅是深厚的传统友谊、密切的利益纽带,还有我们各自的梦想。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也正如习近平主席明确告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那样:“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第二,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还提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这面旗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合作共赢是国与国之间更好的、更和谐的共处方式,追求的是一种1+1 >2的和谐发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激励;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是以理性的态度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关于新型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是国际局势的导向性因素,也是国际格局的重要塑造性,因素。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大国政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最近两年来,中国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短短的时间,新型大国关系从理念变成了推动现实的巨大力量,凝聚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世界局势的科学判断、对国际关系发展历程和中国外交实践的科学总结。这一理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第一,针对的是国强必霸、崛起必战的传统逻辑与思维;第二,针对的是意识形态偏见和零和游戏为代表的冷战思维;第三,针对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包括大国之间利益交融的现实;第四,针对的是中美之间共生共存、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第五,针对的是世界各国对中美关系未来的期许与担忧。针对这五个方面,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中国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无意称霸,更无意争霸;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双方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关系,而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

中国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始于中美关系,但远不止于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将成为引领中国发展未来与世界备大国关系的指针,也将成为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外交新理念远远不止上述三点,“命运共同体”等新的理念同样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必将催生中国外交的新面貌,推展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中国外交的新布局

新的历史起点呼唤新的外交布局,新的外交布局必然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全方位。领导人的外交活动最能体现一国外交的宏观布局。最近一段时间,习近平主席的两次出访、李克强总理的一次出访和中国举办的国际活动、接待的外国领导人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全方位布局特色。中国领导人的出访国有大国强国、也有小国穷国,有近在咫尺的邻国,也有远隔万里的非洲、拉美国家。中国主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主席也出席了在南非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中国领导人出访的地区有国际热点地区,接待的外国领导人也有热点国家的领导人。中国领导人外交活动的每一个“点”都是有考究、有思量的,这些点串起来,就是中国外交的恢宏布局。兼顾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兼顾了周边国家、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兼顾了双边合作与多边舞台,也兼顾了公共外交与热点问题。

第二,宽领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各个领域。首脑外交既谈政治,也谈经济,既推动经贸合作,也推动人文交流,同样也会探讨人类共同挑战的应对之方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出访是到俄罗斯和非洲。在俄罗斯,双方共签订32项合作文件,数额大,期限长,被称为“世纪合同”。仅能源领域的合作就涵盖油气、核能、电力、煤炭、新能源等多个行业,贯通上下游各领域产业。双方还就两国地方合作形成重要共识,开辟了中俄互利合作的新领域。习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双方商定明后年互办青年友好交流年,大幅增加互派留学生名额。习近平主席访非期间共签署了40多个合作文件,包含一批有利于非洲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习主席还宣布了一系列支持非洲的措施,包括加强对非援助、投融资合作、职业人才培训等。在非洲,习主席还出席了我国援非医疗、文教等项目的启用仪式,鼓励中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2013年6月8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第二场会晤。两国元首介绍了各自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并就中美经济关系深入交换意见。这既是中美两国的相互交底,也是两国元首之间的一种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这在中国与其他大国元首之间的交流中并不多见。

第三,多形式。多形式、甚至不拘泥于形式的外交活动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外交事务成竹在胸、驾轻就熟,仅仅几个月时间,就通过多种外交形式,谱写了外交的开篇之作。首脑外交是重中之重。今年“两会”以后,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李克强总理作为政府首脑,他们的出访带动了世界的“中国风”。短短80多天的时间,中国高层领导人已同世界上50多个国家领导人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会面。特使外交承担重要使命。刘延东同志作为中国领导人的特别代表于今年2月赴韩国,出席了韩国新任总统朴槿惠就职仪式。今年5月,中国接待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特使,在朝核问题山重水复的时刻,给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带来了新的转机。“庄园外交”是近来国际媒体热炒的一个话题。6月7日至8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了重要积极成果。

形势与政策中国外交 篇5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新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金灿荣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今年是多事之年,中东北非乱局和日本大地震是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两件大事。

第一,中东北非乱局。

截至目前,中东北非乱局的发展演变呈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纯粹的社会**,没有动刀动枪。从突尼斯到埃及,再波及到巴林、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叙利亚、伊朗、约旦等几乎所有的中东及北非国家。第二阶段是利比亚内战。利比亚跟中东其他国家不一样,当**波及到利比亚以后,卡扎菲动用武力对反对派进行了大规模的镇压,而反抗也比较激烈,利比亚反对派把自己武装起来,夺取了好几个城市,那里形成了一种内战的局面,不是政府对平民,而是两个有组织的武装力量进行对抗。反对派虽然有武装,但都是散兵游勇,而且没有空军,打不过卡扎菲,西方想帮忙,主要是英国、法国特别积极,他们成功说服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和非洲国家联盟支持他们搞禁飞区,就是不让卡扎菲政府军的飞机飞起去轰炸反对派。3月17日,在阿盟、非盟的推动下,十票赞成,五票弃权,联合国通过了1973号决议,中国投的是弃权票。这个决议有一点问题,就是授权别的其他国家,用地面武装以外的其他手段,制止利比亚国内战争的扩大。两天以后,当地时间19日傍晚北京时间20日凌晨,法国、英国、美国三家联合发起了对利比亚的攻击。这样中东北非乱局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就是西方国家进行军事打击的阶段。

现在我们对这三个月以来中东北非乱局形成的原因做一点分析。

第一个原因是经济原因。过去20年,现代化进入到全球化阶段,而阿拉伯世界的表现并不好,特别是相对于中国所在的东亚各国,它们的表现就更差一些,这也为现在中东各国面临的很多困难埋下了伏笔。

一个月前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评论员、《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雷德曼写了一篇文章,企图把中东北非乱局的原因归到我们中国身上。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突尼斯总人口是1100万,和深圳差不多,但是地方比深圳大得多。原来在这1100万人当中,有80万人从事纺织业。但从2006年1月1日之后,突尼斯纺织企业就没有拿到一个海外订单,说被中国打垮了,只能靠国内老百姓穿衣服那一点需求,所以突尼斯的纺织工人由80万人一下减到现在的6万人,也就意味着增加了70多万人的失业,基本上是7%的失业率,这是非常可怕的。

托马斯.弗雷德曼还举了一个例子,说埃及有一个手工业是造灯笼,在埃及逢年过节都要挂灯笼,因此每年灯笼的需求量挺大,这些灯笼原来就是用尼罗河上的一种草制成的纸做的。托马斯·弗雷德曼去年7月份去埃及发现,几乎埃及开罗所有家庭放的灯笼都是中国浙江义乌造的,全部都是塑料的,里面点一个小灯泡,又好看、又安全、又便宜。这对我们中国是好事,可能对埃及当地的手工业是一个灾难。这些都只是美国人的一种说法,他们想把责任推给我们。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阿拉伯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表现也特别糟糕。整个中东北非国家的经济是高度依赖欧洲的,独立性很差。过去两年欧洲国家自顾不暇,所以对外经济依附性很强的埃及、突尼斯的经济状况就进一步恶化。

去年中东北非国家的粮食价格疯长,粮食价格涨了50%以上,通货膨胀率达到12%、13%。去年我国的CPI是3.2%,粮食价格涨了15%,去年全球粮价上涨29%。我国通过行政手段、财政手段把粮价控制得算是好的。

第二个原因是政治原因。这里面有三个要点。

其一,这些国家的政治都叫强人政治,都是有一个领袖特别强,且执政时间很长,还想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这跟世界潮流是格格不入的,世界潮流是财产要私有化,权力要公有化。这些国家在这方面做得不好的,老百姓越来越受不了。

其二,这些国家还是半封闭政治体系。如果一个政治体系是完全开放的,特别自由,老百姓一开始都可以骂政府,最后没什么好骂的,就开始相互骂,这样上百年骂下来,社会就习惯了,成了常态,就起不了大风浪。还有一种社会也非常稳定,就是完全封闭的政治体系。

其三,这些国家都是伊斯兰国家,有非常强大的宗教势力,在政府以外,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反对派。第三个原因是技术原因。

要是没有因特网这个事情闹不了这么大,因特网就改变了社会动员形式和社会管理形式。传统社会管理方法讲究信息控制,现代社会网络却可以把信息同时传达到最高领导的桌子上和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宿舍。

因特网还有一个特点,比较容易夸大社会阴暗面,负面的新闻会传递得比较多,会化解政府和官方媒体的公信力。因特网的互动性很强,由个人去选择信息,很难强行灌输。传播学告诉我们,人的天性是最爱让人感到恐惧的信息,越害怕越想看,让人恐惧的信息流传最快。人们还爱看令人愤怒的信息,一般好的信息是不会传播很广的,比如打开页面看到50条新闻摘要,“北京郊区夏粮又获丰收”这样的信息肯定很少有人去看,反而是“碘盐里面有毒”这类信息会引起大家的兴趣。这样就会夸大社会矛盾,导致集体愤怒加强。民众对政府的要求很高,政府做99件好事都是应该的,只要做了一件很糟糕的事就非下台不可。这些因特网时代的新情况对传统的统治构成了很大的挑战,中东北非国家还没有学会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所以经济政治社会矛盾爆发以后,因特网就把这些矛盾夸大,进而形成社会运动。

中东北非乱局对我国的影响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首先,我们先分析中东北非乱局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一是经济损失。602万人的利比亚里面有4万中国人,这次撤侨撤了12天,撤了35860人。我国与利比亚的合同金额大约有188亿美元,我国在利比亚的很多投资这次也会有所损失。二是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中东乱局导致石油价格疯涨,现在又涨到了105美元每桶。石油价格一涨,所有产品的价格都涨,这样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增大。三是未来的石油安全、稳定的石油供给变得困难,这对我国保持持续快速稳定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个不利因素。其次,中东北非乱局对我国的有利因素。一是树立了我国更加良好的国家形象。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的应对是很好的,特别是那么短的时间撤出了35860人,这让世界各国包括一些西方大国都感到非常佩服。二是收获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中东北非发生变乱以后,或多或少会牵扯到美国的精力,使美国暂缓战略东移,这样就会减轻我国的战略压力,赢得重要的发展机遇。三是我国的政治意向获得扩展空间。第二,日本地震。

日本地震可以说是今年以来仅次于中东乱局的一个大事件。在人类有记载的地震史上,此次日本9.0级地震是第四大地震,排名前三的是9.5级的智利地震、9.2级的加州地震、9.1级的印尼地震。幸运的是,这次地震的震源在海里,所以地震主体灾难不大,主要是次生灾难比较严重,一个是海啸,再一个是核泄漏。

现在国际舆论一般的评价是这样,现在看起来日本老百姓应对灾难的素质不错,很有纪律,很平静,自我约束很好;但日本政府有问题,在抗震救灾方面不如中国,一开始他们对于自卫队出不出动很犹豫。

现在的关注点是核泄漏的影响,能不能把福岛一号核电站里出现的问题控制住。无论怎样,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已经造成了,但主要是在核电站周边五六十公里的地方。目前还没有发现很严重地污染我们的环境,所以前几天的抢盐是比较奇怪的事情,这说明有商家在后面操作,把灾难当作一个赚钱的机会,这是需要警惕的新的社会现象。

总体来讲,日本经济损失不小,日本自己估计这一次直接损失是两千多亿美元,恢复需要五年。在日本重建中,中国在水泥、钢铁、装修材料等方面的出口应该会大量增加,可以解决更多的就业。此外,日本与周围几个跟它有领土争端的邻国的关系可能会得到一定时期的缓和。可以肯定地讲,日本危机过后,日本国民对中国的感情会好一些,这对未来一段时间,中日关系的稳定有好处。2010年国际形势的八个特点

第一,主要国家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的两极分化:通胀VS通缩,新兴国家VS西方国家。

去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势头非常好,经济增长率非常高,像我国是10.3%,印度是8.7%,巴西是7%多,俄罗斯是6%多,其他像越南、印尼、土耳其、南非的发展速度也不错。这些国家的总人口大概占世界的60%。由于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像印度去年的通货膨胀达到了10%。与此同时很多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很慢,去年欧洲增长0.7%,美国是2%,日本是3%。这些国家面临的问题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胀紧缩。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两类问题,因为病不同,所以处方不同,像我国的政策叫收紧银根,提高银行的储备金率;美国在搞定量宽松,于是这些主要大国之间在经济政策上是不同的,导致各国之间经常在国际大会上就经济政策问题吵架。

第二,美国内部问题突出(经济、政治、社会、集体心理)与国际权威的下降:一超多强依旧,一超独霸不再。虽然世界上第一号强国美国的权威在下降,但在可见的将来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那个国家,世界的权力结构还是一超多强。原来他不用吼人家,使个眼色,人家就跟着他,现在他使几个眼色,人家也不跟他跑了,必须出手压人家才行,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现在美国内部问题比较多,总体来讲经济上是有问题的,主要是就业问题,老百姓感受不到经济增长。政治上两党非常地极端化,因为经济不好,两党相互推责任,吵架吵得很凶,两党合作很困难。社会上中下阶层火气比较大,社会矛盾也挺尖锐的。另外,集体心理也在微妙地变化,现在美国大概有69%的人,认为美国走在错误的轨道上,对这个国家的前途不看好。美国这个国家历来是非常自信的,在他们的记忆中一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但现在的美国第一次遇到这么一个情况,他们现在认为儿子这一代的生活不如父亲那一代,美国建国200多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第三,中国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和国际矛盾的焦点。近几年,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非常快,去年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外国人对这个GDP第二的关注度比我们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和中国的摩擦也在增加。

第四,欧洲、日本、俄罗斯都面临着内部改革开放的压力。一般来讲,国际关系学界认为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分别是美国、中国、欧洲、俄国和日本,这是1969年美国尼克松总统提出来的五大力量中心说,一直沿用到现在。首先,欧洲需要改革,主要方向是两个,一要减少福利开支,二要增加经济的竞争力。大家知道,欧洲的福利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从摇篮到坟墓国家都可以管起来。欧洲福利好,有一个前提,就是欧洲经济发达,物质基础雄厚,没钱搞什么福利呢?几十年福利搞下来,现在发现问题了,搞福利的钱没有了,福利制度的物质基础没有了,而物质基础没有的原因就是经济竞争力下降了,所以现在欧洲必须改革。但是减少福利、增加工作时间做起来却非常难,福利给了老百姓以后,是收不回来的,福利只能增不能减,一减百姓就会闹事。去年法国总统萨科齐试图把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到62岁,结果引起全国性的长达一个月的大罢工。后来萨科齐坚持做下去了,现在还余波未平,百姓还在闹。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这些国家现在都有一个问题,叫主权债务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其实就是一个迹象,欧洲现在这一套生活方式难以维系了,必须改革。其次,现在日本的情况可能是最复杂的,是全方位的问题,日本以后的前途很迷茫。

日本政治上的问题是缺权威,外交上找不到方向。日本经济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严重老龄化,内需不足,高度依赖外需,经济非常脆弱。去年日本人口绝对意义上减少了12.9万人,绝对人口在萎缩,现存人口中,老龄化的比例是世界第一。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内在动力就很差,于是现在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形成了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每年可以给日本GDP的增长贡献0.7%。去年日本经济增长3%算是不错的,其中四分之一的GDP增长是靠中国。二是日本财政很脆弱,日本看上去有钱,但是政府公共财政很糟糕,现在日本政府欠老百姓的钱是GDP的213%。当然日本老百姓很好,他们都是挺老实的,对政府很信赖,继续把钱借给政府。现在日本政府每个月的开支中20%是用来还钱的,这样就没有多少钱可以用来发展大的项目,以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肯定会出问题。

再次,俄罗斯的内部问题也比较多。乍一看这个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国民素质也不错,俄罗斯人口中拥有大学学位的比例要高于美国。虽然俄罗斯的技术是非常好的,航天、深海探测、军工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可是体制不行,没有竞争力,造的东西卖不动,又贵又耗电。现在俄罗斯没有电视业了,它曾经有过,但是它那个电视老爆炸,谁都不敢用。俄罗斯生产的冰箱买得起用不起,耗电量很大,而且噪音特别大。俄罗斯有人才、有资源,可是就是做不好东西,显然是体制不行。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俄罗斯受到的打击非常大,因为现在俄罗斯的经济越来越依靠石油出口,这一点非常像中东,所以美国心里瞧不起俄罗斯。现在俄罗斯的梅德韦杰夫总统和普京总理提出,俄罗斯要重新现代化,这个提法很好,就看落实得怎么样。

第五,印度、巴西、土耳其、南非等中等强国群体性崛起,凸显中国外交布局中忽视中等强国的问题。

一般来讲,在国际事务当中,国际媒体主要关注的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这种大国,不怎么提中等强国,但是去年有一批中等强国非常出风头,这里面比较突出就是印度、巴西、土耳其、南非。去年印度经济发展状况不错,所有的大国都在跟他拉关系,在去年这一年中安理会五大常任领事国的领导人全部访问了印度,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头一次出现的情况。巴西经济发展也不错,政治很稳定,国际评价也不错,巴西现在又拿到了2014世界杯和2016奥运会的举办权,在外交上也特别活跃。土耳其这个国家是曾经辉煌过的国家,去年土耳其的帝国野心好像又出来了,准备把原来的老帝国重新团结起来,开始向东看,这是个新动向。去年南非办了世界杯,总体来讲办得不错,在国际上表现非常活跃。此外,越南、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也比较活跃,这就构成了中等强国的群体性崛起。

第六,人类进入了集团化时代,即Group时代,简称就是G时代。

现在大家看新闻经常能看到G20、G7、G4这样的词,为什么这一两年媒体报道“G”特别多?它的背景是这样,由于美国的地位有点下降,有些新兴国家包括中等强国在群体崛起,原来的国际格局在变化。但到底会如何目前还不清楚,于是几个国家之间能找到一点共同点,就赶紧搞一个集团,每个国家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朋友,形成对本国有利的国际格局。

第七,全球问题在恶化,但是解决问题的努力在减少。去年粮食问题很严重,全球粮价疯长,很多国家老百姓吃不起粮食。按照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调查,现在差不多有10亿人是吃不饱肚子的。其实以现在的技术,让每个人吃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因为价格不合理、运输分配等问题,竟然导致今天还有10亿人在生物学意义上饿肚子,这是非常悲哀的。此外还有气候变化导致了灾难频发,还有公共卫生安全、石油安全、恐怖主义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总之,去年全球问题都在恶化,但是主要的大国对这些问题都采取了“甩手”的态度。过去有些国家还在认真地管,去年这些国家都不管了,自家的事情都忙不过来,没精力再管了,于是各个国家就开始相互推卸责任。第八,传统的国际热点问题不进反退。

去年在伊朗核问题吵得很凶,朝鲜半岛事情很多,巴基斯坦、以色列问题实际上矛盾上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问题是上升的,还有苏丹的达尔富尔问题。总之原来好多热点问题,在去年其实都有一种恶化,它的背景是什么?背景还都是世界老大不灵了,原来美国很厉害的时候,这些热点问题参与的小国家,都有点怕美国的,美国发一声火,他们就老实一点,往后退一点,去年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美国管不过来了,在家里忙得要死,管不过来,不会管小国了。每个地方的小国胆子都很大。偶尔美国跑过来吼两声,管一下,人家不理他,这就是去年国际热点问题的情况。2010中国外交受到的挑战

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2010年我国的外交态势:一是政策没变,思想与原则、战略与策略、布局、方式等都很稳定;二是工作很多,包括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外交、世博外交、亚运外交;三是成绩不少,与欧洲、俄罗斯、拉美、非洲、中东的关系发展得都不错;四是问题很大,周边态势出现某些恶化的趋势。

下面我们看一看,去年我国外交具体面临哪些问题。

第一,中美关系恶化:双边与多边都出了问题。2010年一开年,美国国防部就宣布,向台湾出售63亿美元的军火;奥巴马会见**喇嘛;谷歌退出中国市场,批评中国政府管制新闻自由等事件表明去年中美关系非常不平静。另外,在争议问题上,美国基本上都是站在与我们争议方的那一边,比如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站在日本一边;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站在越南一边;开国际经济会议,人民币汇率问题、知识产权问题都是美国提出来的。

总体来讲,中美两国关系由前年的晴天转成了去年的阴天,而且是双边、多边,各个方向都出现问题。

第二,周边态势恶化,黄海、中海、南海这三海同时出事儿。新中国成立以来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以前都是分头来的,去年一下同时出事儿。韩国、美国借着朝鲜半岛的事情,在黄海进行大规模军演,对我国形成威慑;东海方面,日本突然在钓鱼岛上开始闹事儿;另外南海方面的问题也很大,主要是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在跟我们闹,美国明确地支持他们,还到处散布谣言,说中国要把整个南海都划归中国。从地图上看,我们在南沙群岛那里画了九段虚线,我们只是说南沙群岛属于中国,不是整个南海,但是现在美国就故意把这两个概念混到一块。

现在最新的情况是,越南、印尼、菲律宾这些国家正准备拉上韩国、日本跟中国谈海岛争端,就把这个问题国际化,对此我国是不愿意的,我们希望跟他们一对一的谈。就在这时,美国表示在南海问题上支持越南,搞得我们有点被动。

第三,国际舆论对我国又有进一步地批评,认为中国跟过去相比变得傲慢、强硬了。

第四,国际贸易争端更突出。主要的焦点是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市场准入、WTO反倾销、对中国对外投资的抵制等。

去年,人民币汇率问题那是逢会必谈,一有国际会议很多人都批评人民币汇率,而且现在不是美国一家谈,发展中国家也都在谈。国际货币基金认为人民币实际的购买力应该是3.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不是现在的6.5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于是几乎每一个国家都说中国操纵货币,故意压低币值,使得中国货在国际上价廉物美,卖得很好,把不仅抢了发达国家的市场还把越南、印尼、印度的市场也都给抢了。现在人民币汇率问题搞得我们有点头疼,所有后发国家都有这样一个阶段,把币值压低一点,占领海外市场。现在就国内经济条件而言,还不到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时候,但国外的要求已经来了,这就势必产生摩擦。第五,俄罗斯动向不明:向西看,往东走?

现在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很好,有利于我国北方的稳定,但万一哪天俄罗斯跟我们关系不好了,回到从前,那我国整个北方七千公里的边界都将是不平静的,所以俄罗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去年俄国有一个内在的动向,给我们带来一点隐忧。俄国决心再现代化,它决心靠谁呢?靠西方。在去年7月12日俄罗斯一年一度的外交使节会议上,俄罗斯表示未来10年俄罗斯外交的第一方向是跟西方搞好关系。这个值得我们关注,俄罗斯真的投向西方,对我们挺不利的。但是,现在西方很傲慢,他们瞧不起俄罗斯,俄罗斯想跟西方好,西方不跟俄罗斯好,这就给我们创造了机会。但俄罗斯内心还是很崇拜欧洲的,而且俄罗斯一直认为它的起点是欧洲,归宿也是欧洲。俄罗斯跟中国好,不少人认为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其内在是渴望跟西方好的。当然,我们是希望与俄罗斯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

中国外交面临诸多挑战的原因

为什么去年我国外交会遇到这么一些麻烦?我们分析一下,原因有三种:客观的、中国的、美国的。

第一,客观原因是最主要的,即大国成长的烦恼。现在中国出口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另外中国GDP增长太快,一下跃居世界第二,这时外界对中国的心态就变得非常复杂。我归纳一下,外部世界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有三种反应。

第一种,持积极态度的主要是在世界上比较受欺负的穷国家,非洲、中东、拉美国家希望中国崛起,这些国家数量挺多,只不过他们没有话语权。他们经常受美国的欺负,希望中国强大起来与美国抗衡,他们可以从中获益,因此他们希望中国崛起更多地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第二种,对中国崛起持暧昧态度的国家。比如俄罗斯现在对我国的态度是很暧昧、很矛盾的。俄罗斯一方面认为中国崛起以后,西方对它施加的压力就少了,而且俄罗斯还可以打打中国牌。但另一个方面,俄罗斯看到中国崛起也有些不痛快,毕竟几十年前中国是很崇拜苏联老大哥的,而现在中国的发展却远远好于俄罗斯。

第三种,对中国崛起持消极态度的国家,具体又可以分成三个集团。一是现在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集团,比如美国、欧洲、日本,随着中国的崛起,他们的权威、利益受到了影响,所以他们抵制中国崛起。二是我们的周边国家害怕中国崛起,对中国崛起都抱有一种矛盾的心理,总体来讲是负面多于正面的心理。原因很简单,历史上这些周边国家中有一些是我国的附属国,他们害怕变成中国的附属国。三是嫉妒我国的其他新兴大国,都有一点这样的心理。这三类国家凑到一块,找不同的理由,从不同的角度,隐隐约约形成了一个松散的防止中国崛起统一阵线,这就导致去年我国在外交上很被动。

第二,中国的原因。

反思自己身上的原因,我们发现我国对外界反应估计不足;内部协调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外交决策过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外交的地位在下降;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加深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联和相互了解,网民在互联网上那是想骂谁骂谁,中国的网民又多,这些公共舆论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使得很多国家认为中国人变得有脾气了,傲慢了。第三,美国的原因。

美国“回归亚洲”给中国外交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美国回归的原因主要是战略重点转移的需要、与中国竞争的需要以及周边国家的邀请。

美国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它的权威在下降,但实力还是强的。去年美国很明确地把它的全球战略重点放到了东亚,美国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到中国周边来。因为亚洲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美国不能失去亚洲。美国认为中国发展太快,过去十年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扩展得很快,如果美国再不回来,地盘就被中国抢走了。去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老先生拖着87岁的老弱病躯两次跑到美国国会去讲演,大致意思是说中国发展很快,力量很大,如果再给中国十年的时间,那么除中国以外的所有亚洲国家绑到一起也打不赢中国。2011年国际形势的动向

第一,中国经济继续强劲,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势头也不错,“金砖国家”扩容。

今年中国的经济势头还是不错,跟中国在一个阵营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态势也不错。在此基础上,“金砖国家”要扩容,但也有几个别的国家有意见,比如墨西哥想加入,巴西立马就说拉美由我们巴西代表就可以了。新兴国家要加强内部团结,这样才能把增长的经济力量变成政治上的发言权。

第二,发达国家出现分化,现在欧盟国家还是很困难,日本受此次大地震的影响情况也要差一点,美俄的情况会相对好一点。这四大力量无论经济好还是不好,今年跟中国贸易摩擦都不会少。

第三,朝核、伊核问题可能会比较突出。第四,在法国G20会议和南非德班气候会议上,全球治理问题出现新特点:发达国家立场退后,新兴国家声音加大。第五,反恐形势处于僵持状态。第六,中东危机与其他新问题。

这些形势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外交会有什么动向呢?

第一,稳住中美关系。一直以来我国外交上遇到麻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美关系不好。所以今年外交第一件大事是胡主席访美,稳定的中美关系对中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防止朝鲜半岛出事儿。朝鲜半岛一出事儿我们的东北发展就受影响了。现在朝鲜半岛出事儿的机率比以前大,因为此前主要是朝鲜在闹事,网民有一个总结,即谁欺负朝鲜,朝鲜就欺负韩国。但去年延坪岛炮击事件后,韩国被打急了,所以现在半岛就危险了,原来光是北方闹事,现在南方也跟着一起闹。我国的发展需要周边国家稳定,所以我们希望朝鲜半岛不要再闹事。

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 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边外交历来在其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的、稳定的周边环境,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力图实现的基本外交目标。大体来讲,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受到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对外战略调整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制约,这同时也和中国决策者的主观认识和世界战略思想发展变化有关。

一、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重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经贸文化交流。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开始切实履行WTO体制,促进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国派出了维和人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国积极致力于推进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事业。

二、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三、中国对南南合作的立场

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产品众多、市场潜力大、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互利互惠,相互支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很大。但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普遍存在底子薄、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为南南合作的进一步扩展带来了一些实际困难。

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团结,在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领域内“游戏规则”的制订,促进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体制的改革,争取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以加快自身的发展,提高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

中国愿在平等互利平等、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的基础上,与南方国家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的援助虽然是有限的,却是真诚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

四、中国对多极化发展的看法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并未改变。各国在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经济水平、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情况千差万别,很难想象用一种模式、一种价值观来统一,由一个国家来“领导”。多极化的进程可能曲折、漫长并充满斗争,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它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

我们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非针对特定国家,也不是要重演历史上列强争霸的旧剧,而是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促进世界各种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对话,不搞对抗,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浅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阶段性演变 篇7

一、“一边倒”时期

1、背景

(1) 冷战已经开始,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主义处于对峙状态。 (2) 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政策。 (3)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和苏联相近。 (4) 中国国民经济形势严峻, 需要争取苏联的援助来恢复发展自身国民经济。 (5)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证明, 不存在“第三条道路”, 必须一边倒。 (6) 中国和苏联是邻国。 (7) 在内部的国民党威胁和外部的美国威胁影响下, 中国维护自身生存和安全的需要。 (8) 解放战争期间, 苏联在中国共产党占领东北方面给予了巨大帮助。

2、内容

新中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

3、影响

(1) 一边倒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 使新中国和一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 一边倒政策的实行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生存和发展。 (3) 一边倒政策的实行使苏联加强了对新中国的援助, 有利于新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两个拳头打人”“两条线”时期

1、背景

(1) 苏联干预中国内部事务, 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 中国与苏联在历史上的矛盾。 (3) 美国继续对新中国的敌视政策。

2、内容

新中国同时反对苏联和美国两个国家。

3、影响

(1)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新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2) 使新中国的国际环境恶化, 不利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的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一条线”“一大片”时期

1、背景

(1) 60年代末, 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 中苏两国于1969年爆发边境冲突, 苏联已经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2) 国际上, 美苏争霸处于“苏攻美守”时期, 苏联的攻势对美国的压力很大。 (3)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给美国增添较大负担。 (4) 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考虑。 (5) 毛泽东、周恩来、尼克松等领导人的果断决策。

2、内容

联美反苏, 联合美国、日本、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一条线”国家反对苏联。

3、影响

(1) 有力地牵制了苏联, 也维护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2) 促成了大批国家同新中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3) 促进了中国同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及贸易的发展, 中国的实力得到一定提升。 (4) “以苏划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的外交活动余地。

四、“不结盟”时期

1、背景

(1) 1978年底,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中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 新中国的经验证明:不结盟较结盟更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3)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内容

中国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3、影响

(1) 大大增加了中国的外交活动余地。 (2)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五、“全方位”时期

1、背景

(1)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2) 邓小平“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战略思想的指导。 (3) 冷战结束后, 中国外交需要调整。 (4) 改革开放后, 中国实力得到一定的增强。

2、内容

周边是首要, 大国是关键,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是舞台。

3、影响

(1) 使中国外交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2)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3) 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六、“和谐世界”时期

1、背景

(1) 新世纪新阶段, 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 (2)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影响。 (3) 傅立叶、康德等人思想的影响。 (4) 对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发展。 (5) 中国承担一定国际责任的需要。

2、内容

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影响

(1) 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2)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一些国家对实力日益增强的中国的误解, 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3) 中国承担了一定的国际责任,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七、“中国梦”时期

1、背景

(1) 2010年,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2) 中国正处于20年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十年。 (3) 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2、内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3、影响

(1) 宣示了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2) 是中国广大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

总之,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体现。不同时期的中国外交方针均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宗旨, 有力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征程上, 浅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阶段性演变对于新时期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指导, 根据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 采取了相应的外交方针。毫无疑问, 不同时期的新中国外交政策不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独立和主权, 也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分七个阶段对新中国不同阶段的外交政策进行了浅析。浅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阶段性演变,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外交政策,一边倒,不结盟,和谐世界,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屈光隆.新中国建国初“一边倒”外交政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 (4) .

[3]曹冰.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最优化选择[J].大连大学学报, 2011 (4) .

[4]耿国祥, 杨娜娜.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J].法制与社会, 2011 (9) .

[5]谢燕红.建国前夕“一边倒”政策的确立—苏联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渊源[J].湘潮, 2009 (4) .

[6]舒建国.毛泽东“一条线”外交战略的得失及启示[J].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 篇8

1. 2009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温家宝在开幕式讲话中强调,中非致力于共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开创了中非合作的新局面。

2.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09年11月14日在新加坡召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就世界经济增长话题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中国将同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合力应对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不渝谋求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不懈努力。

3. 应胡锦涛主席邀请,奥巴马于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在会谈中向奥巴马强调,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奥巴马也表示,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会后发表《中美联合声明》。

4. 11月30日,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会晤期间,中欧双方领导人就中欧关系、国际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理论分析】

1.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相互之间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中美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的冲突。因此,中美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既有合作,又有冲突和竞争。

2.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正义的。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例如,我国在处理人民币汇率、台湾等问题上,都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决不以牺牲国家利益、国家主权为代价换取其他利益。

3. 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和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反核扩散,还是争取世界经济复苏,中国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求和平、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础,合作是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发展中美、中欧、中非关系时,我们都是积极寻求合作,促进发展。

6. 国际组织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

7.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家新秩序的主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

【创新训练】

一、 选择题

1. 面对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恐怖主义蔓延等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面对当前金融、能源、粮食三大难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推动实现世界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政府的上述态度和做法,表明()

A.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C.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D. 我国在处理国际社会各种矛盾和危机中起主导作用

2. 无论是中美,还是中欧领导人在会晤时都谈到了如何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讨论救市方案。各国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 对话与合作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C. 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

D.国与国之间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局面

3. 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曾引用中国成语“同舟共济”表达对美中关系发展的期待。对此,温家宝总理回应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美不仅要同舟共济,还要“携手共进”。这说明()

A. 两国的经济摩擦让位于合作

B. 两国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C. 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权国家

D. 两国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4. 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政府表示:汇率调整是渐进的过程,我们既要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时也要考虑中国在整个国际经济中的责任。这说明我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

① 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② 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③ 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④ 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 国家主席胡锦涛12月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华出席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他表示中国政府始终把发展对欧关系置于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之一,愿同欧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向更高水平迈进。这表明()

A. 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我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归宿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C. 与发达国家结盟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D. 国家力量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6. 2009年1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会议上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这表明()

①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升

② 我国倡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得到所有国家的认同

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各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④ 中国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 国家主席胡锦涛17日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这体现了()

① 中美两国存在合作的基础

② 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③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④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2009年11月8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名城沙姆沙伊赫开幕。在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宣言》和《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中,中国和非洲各国一致认为,应继续扩大互利共赢,提升中非务实合作水平,并对未来三年全面发展中非经贸合作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这将对深化新形势下的中非经贸合作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据此回答8~9题

8. 要彻底改变非洲落后的局面,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需要()

①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 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和平与发展的责任

④ 推行单边主义、反对多边主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

9.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未来三年,中国将继续扩大对非援助,免除非洲与中国建交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2009年底前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并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的贷款,向非洲中小企业提供10亿美元的专项贷款。这表明()

① 我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

②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③ 国家力量决定我国对外关系的原则和立场

④ 我国有能力解决非洲的经济落后问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 非选择题

10. 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在北京举行会谈。双方会谈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强调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

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双方认为,培育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对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至关重要。在双方讨论中,中方表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

双方强调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中方强调,台湾问题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美方信守有关承诺,理解和支持中方在此问题上的立场。美方表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双方重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根本原则是指导中美关系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核心。

双方认为,中美两国在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开展合作,有助于促进世界繁荣与安全。

(1) 试分析材料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2)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美为什么要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

(3) 依据我国的对外政策,谈谈应如何建立和深化中美双边战略互信。

参考答案

1. B 2. C 3. B 4. C 5. B 6. C 7. A 8. D 9. A

10. (1) ① 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前,求和平、促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美两国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这是顺应这一潮流的体现。

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二十一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中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美两国之间既有分歧、冲突、也有合作,但加强合作是主要方面。因此,只有加强双边战略互信,才能更好促进合作,谋求发展。

(2) ① 国家间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制订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中美两国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是由双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②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中美两国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

(3)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立和深化中美双方战略互信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① 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②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本目标。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准则。

政治小贴士

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奠基人——周恩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以政府总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长长达9年,不兼外交部长的职务后仍然主管外交工作,前后达26年之久。

在这26年中,周恩来为促进世界和平,为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独立、主权和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为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友谊,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推动广泛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付出了艰辛劳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周恩来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奠基人。上个世纪50年代初,他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主张把“求同存异”作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各种矛盾和分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半个多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出现在中国与17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同时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上一篇:求职简历--个人简历下一篇:公司2011年团青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