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避税发展与工作重点

2024-06-05

反避税发展与工作重点(精选7篇)

反避税发展与工作重点 篇1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期末论文)

电子商务之下的税收征管

系别工商系专业班级物流管理00000学生姓名000学号0000000000000任课教师孙之光

以平均分配为宗旨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税收繁重的国家之一。有专家称,现代中国的繁重税收和人们的不公平感可能会大大动摇社会稳定。据报道,中国20%的高收入者拥有80%的社会财富,贫富差距严重,但是这些高收入者每年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不到个税当年收入的10%。因此,加快税收制度的完善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个税起征点、“营改增”等税制改革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减轻了税收的负担,“营改增”的推行,将减少重复收税的环节,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经济环境。然而,是否对电子商务企业征税,何时征税,也成为我国两会热点。

一、电子商务征税的发展

1998年10月21日美国通过的《互联网税务自由法》禁止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对互联网进行任何征税。近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开征在线销售税的《市场公平法案》,在美国国内以及世界各国引发争议。该法案授权相关的州对所有每年在美国远程销售总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卖家征税。若该提案在国会众议院获得多数票通过并经总统签署成为法律,网购免税将在美国成为历史。美国政府制定以《互联网税务自由法》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需要一定支持;

(二)为了保持美国电子商务在世界的优势地位;

(三)通过促进本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十分必要,特别是在法规环境、财税政策、发展规划和专项计划等方面尤为重要。而当市场步入一定的成熟期,让电子商务离开襁褓、进入自由市场,并推动其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竞争能力。

二、网购征税的意义

电子商务作为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所带来的成本优化、风险规避、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等特点,使得能有效借助电子商务的企业具备了传统中小企业所欠缺的诸多能力。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专家表示,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网络营销必不可少,不仅可以带动企业信息化步伐,还可以更进一步拉动企业销售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更为可观的价值。电子商务帮助中小企业打破了在地域上的界限,加速了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中小企业可以依托互联网形成虚拟集群,通过基于网络的分工与协作,构建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或者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三、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的时期,对于网上购物是否需要缴纳税款是一个谈论已久的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制造大国的优势已经转移到东南亚等国家,人力资源成本居高不下,加上经济环境恶劣,很多中小企业发展遇到难题,同时每年六七百万的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都影响国家对电子商务企业征税的政策制定。

(一)网购形式导致征收难。我国电子商务年交易量的90%是以C2C的形式从事B2C的交易,大量的交易游离于现有法律监管之外,存在着严重的监管缺失、执法缺位现象,导致网络购物开发票的比例很低,包括苏宁、国美等零售巨头以及中小型实体零售商,都支持对电商征税。

(二)电商发展处于初期。在我国电子商务处于襁褓期时,对电子商务企业征税增加企业的成本,不利于支持电商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三)征税比例的制定难。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业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对电商征税的成熟先例,对电商何时征税,要按什么比例征税,如何来征,如何减免,需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考虑。

四、电商征税对策

在对电商征税政策问题上,我国应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次上来考量。在我国电子商务处于襁褓期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对于支持电商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无疑是必须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即使是网上销售,交税也是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这个必须严格遵守。另一方面,纳税对于督促电商服务规范化、保障服务售后、减少欺诈、净化购物环境有着良性作用,而企业要发展、要正规化必须依法纳税才有可能做大。

(一)延迟征税。征税是出于对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考虑,从规范行业的大方向上看,对网店、尤其是小网店征税是有必要的,否则对于大规模的企业以及线下卖家而言,并不公平;同时,对个人网店征税,也有利于促进优胜劣汰。但对电商征税不能完全照搬实体店的税收模式,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税率优惠,以保证个人网店的健康发展。但是征税应该等企业真正实现盈利后再征税,或者让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开征更为合理。

(二)差异化征税。差异化来源于对市场的分析,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做出相应的对策,在我国,差异化的阶梯方式在个税、电价以及销售模式都有先例,并且运用成熟。因此对电商的税收也可以考虑差异化的阶梯征税,对收入到达不同程度的企业采取不同的征收率,有利于规范市场,同时也减小创业者进入电商行业的壁垒,发展经济和解决严重的就业问题。

(三)网购税率应该低于实体税率。为了促进电商发展,保持电商发展的价格优势,必须要考虑对电商征税的税率问题,如果电商和实体税率实行统一,那么电商的优势就荡然无存,线上购买就会转到线下,不利于电商的发展和竞争。

如果说网购征税带来的价格优势不再,那么电商只能从服务质量,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方面努力,只有把服务质量提升了,才是最根本的为消费者谋利益。网购在今后也许就不会是消费者为了省钱的选择,而是为了能够享受更好地服务选择。《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已经开始施行,网购征税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带来的影响会有多大,都留给市场去验证。

反避税发展与工作重点 篇2

关键词:关联企业,避税,反避税

一、关联企业的界定

根据2008年《特别纳税调整管理规程 (试行) 》第七条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九条和《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一条所称关联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与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具有下列之一关系:

(一) 相互间直接或间接持有其中一方的股份总和达到20%或以上;直接或间接同为第三方所持有股份达到20%或以上;间接持有股份按各层持股比例相乘计算, 如一方对另一方持有股份超过50%的, 按100%计算;

(二) 企业与另一方 (独立金融机构除外) 之间借贷资金占企业实收资本50%或以上, 或企业借贷资金总额的10%或以上是由另一方 (独立金融机构除外) 担保;

(三) 企业的董事或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一半以上或有一名以上 (含一名) 常务董事是由另一方所委派, 或同为第三方所委派;

(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由另一方提供的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特许权才能正常进行;

(五)企业购销活动由另一方控制;

(六)企业接受或提供劳务由另一方控制;

(七)对企业生产经营、交易具有实质控制、或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包括家族、亲属关系等。

二、关联企业避税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从理论上讲,关联企业有涉外关联企业和国内关联企业之分,但它们都存在着避税的可能性,且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前者避税的手段和方法更为隐蔽和复杂,更具有典型性。

外方通过关联企业避税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有:

(一)高价进、低价出,转移企业利润;

(二)抬高进口设备价格,虚增固定资产投入,进行税前避税;

(三)外方利用投资者身份承包企业工程,故意提高工程报价,从中获利,少缴税款;

(四)从境外关联企业贷款,通过支付高额利息转移利润,从而有效避税;

(五)延长资本期限,却按名义值分享利润;

(六)虚增费用,转移利润;

(七)将专有技术转让费转移到设备价款中,逃避预提所得税;

(八) 在工程承包中通过将劳务费用向材料款转移以扩大扣除额, 包工包料工程假借第三者名义分别订立等隐蔽手段, 逃避纳税;

(九)采用推迟获利年度法、化整为零法等重复享受税收减免待遇;

(十) 推迟偿还债务, 控制利润;

(十一) 弱化股份投资, 增加贷款融资比例;

(十二) 利用国际税务协作的漏洞避税等等。

三、关联企业避税的危害及其法律对策

(一) 关联企业避税的危害

关联企业避税危害巨大,其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讲:

1.避税造成政府税收收入的减少,影响国家的财政能力。同时,由于其负面的示范效应,会使更多的企业从事避税行为,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避税造成企业之间实际税负水平的巨大差异,有悖于“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原则,扰乱了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影响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3.外商投资企业避税损害中方权益,侵犯了我国的税收主权,造成我国投资环境不良、投资回报率低的假象,影响我国声誉和外商来华投资积极性。

(二) 关联企业避税的法律对策

针对关联企业避税,一方面要完善反避税法律、法规,使其无隙可乘;另一方面要加强税收征管力度,从外部加以规制。

1.完善反避税法律、法规

(1)在国外立法方面,德国租税通则第42条规定:税法不得因滥用法律事实之形成自由而规避适用。滥用者依据与该经济事件相当之法律事实,成立租税请求权。对避税行为进行明确规范。目前,我国在立法方面对什么是避税,认定与规制避税行为的基本原则等,尚属空白,亟需填补。笔者建议:设立专门反避税条款,采用概括式与列举式相结合的方式立法。对避税行为定义、规制作出概括性规定,同时列举经常运用的避税手段和方法及其法律制裁,尽量缩减避税的机会与可能,从而为具体的执法活动提供依据,有效地遏制避税行为。

(2)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发生年度亏损允许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5年,建议修改为3年。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程序,对老企业假冒新办企业骗取二次减免税待遇等情形,加强监管,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而不办理开业登记等,尽量堵塞法律漏洞。

2.加强税收征管

(1)扩大税务稽查队伍,从人员和组织上保障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在岗培训,另一方面实行考核、竞争上岗制度,提高队伍素质。适当调整现行征管模式中税务机关的分工组合,强化税务检查。

(2)强化纳税人全面申报义务和举证责任。纳税人应依法申报应税事项,不得隐瞒和遗漏。对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转让定价的正常性、合理性负有举证责任。

(3)对有避税嫌疑的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审计。一般可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权受关联企业控制的企业;与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数额较大的企业;长期亏损的企业(连续亏损2年以内的);长期微利或微亏却不断扩大经营规范的企业;跳跃性盈利的企业(指隔年盈利或亏损,违反常规获取经营效益的企业);与设在避税港的关联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企业;比同行业盈利水平低的企业(与本地区同行业利润水平相比);集团公司内部比较,利润率低的企业(即与关联企业相比,利润率低的企业);巧立名目,向关联企业支付各项不合理费用的企业;利用法定减免税期或减免税期期满,利润陡降进行避税的企业,以及其他有避税嫌疑的企业。通过案头审计、现场审计、国内异地调查、价格信息的查询与调阅、境外调查等手段,核实其应税事项。

(4)大力推广计算机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应用,使其能够覆盖税收征管全过程。从税务登记的建立、纳税申报的处理、税款的收缴与核销、中止申报与滞纳的催报和催缴,到税务检查对象的筛选以及有关纳税人各种资料、信息的查询等均通过计算机处理。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国内外市场价格和费用收取标准等信息资料,积极而又适时地实现与工商、金融、海关、外贸等部门的联网,逐步形成价格信息网络,为查处避税行为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特别纳税调整管理规程 (试行) .

[2]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台湾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版.

国际避税与反避税浅析 篇3

一、“爱尔兰荷兰三明治”策略

“愛尔兰荷兰三明治”被称为企业一种避税的魔术手法,因为其手法主要是在两家爱尔兰子公司和一家荷兰子公司之间腾挪,就像两片面包夹着一片奶酪的三明治。从谷歌架构可以看出,谷歌通过“爱尔兰荷兰三明治”将营收转移到避税天堂。这种避税方法被很多高科技公司应用,但为大众所注目还是因为苹果公司。

首先,苹果公司在爱尔兰设立了两家子公司,公司名称分别是 “Apple Operations International(苹果国际运营公司)”和“Apple Sales International(苹果国际销售公司)”。之所以选择爱尔兰,据悉是爱尔兰政府向苹果公司提供了税收优惠政策。有了这两家存在于爱尔兰的子公司,苹果公司通过公司内部的资金转移,把在美国加州产生的专利使用费转移到了爱尔兰,享受了 12%左右的税率,而非美国 35%左右的税率。另外,这两家爱尔兰子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被苹果公司交给了 Baldwin Holdings Unlimited,位于英属维尔京群岛上的鲍德温控股无限公司。该地区实施低税率,对外资有限公司税务管制很少。由于爱尔兰与荷兰签有税收协议,欧盟成员国公司之间的交易,免缴所得税苹果公司将部分利润转往荷兰,无需缴纳任何税费,且外界人士无法察知这些利润的存在。这就是“With a Dutch(荷兰夹心)”。因此,两片“爱尔兰面包片”,中间加上“荷兰夹心”,被人们生动地称作“爱尔兰尔兰三明治”策略。

二、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一)国际避税与反避税概述

国际避税的产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一方面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企业通过采取一定的方式避免缴纳税款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流动资金,避税正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产物。另一方面,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是实现国际避税的利用条件。比如,香港行使单一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即各种税收的征收仅限于来自香港地区的财产和收入;列支敦士登,安道尔等地为吸引外国资本流入、繁荣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允许境外人士在此投资和从事各种经济、贸易和服务活动,获取收入或拥有财产而又不对其征直接税、或者实行低直接税税率、或者实行特别税收优惠的国家和地区。正是由于国家之间税收管辖权标准、征税对象和税率,税收优惠措施等方面的差异,跨国纳税人才有利用这些差异来实施避税的可能。国际避税的常见方式有滥用协定、资本弱化、转让定价、受控外国公司等。

根据税收是国家主权的原则,国际避税严重损害国家的税收利益,危及正常的税收秩序,控制国际税收一直都是各国税收征管中的重要内容。从各国的立法与实践来看,各国的反避税措施有国内法途径和国际法两种途径,国内法途径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一般反避税规则和特别反避税规则,而国际法途径主要是国际税务行政合作以及税收协定的签署。例如,我国的一般反避税规则(General Anti Avoidance Rule,简称“GAAR”)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其一,《企业所得税法》第47条规定,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其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20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47条所称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是指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其三,国家税务总局《特别纳税调整办法(试行)》第十章“一般反避税管理”。②此外,2014年12月试行《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GAAR的定位即是作为其他特别反避税条款的一个兜底措施。此外,税收协定和反避税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反避税是税收协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各国谈签协定的主旨之一。在2013年6月,OECD发布《BEPS行动计划》,主要针对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为各国应对BEPS提供来一个全球线路。

(二)对“爱尔兰荷兰三明治”策略的思考

首先,对于跨国纳税人而言,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目的。从避税的法律性质上看,学界大致有违法、合法、脱法三种观点。个人认为,避税额行为并不违法,所谓“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具体在税法上就是“无法律无课税”,根据税收法定主义,避税是一种合法的行为。跨国纳税人负有“依法”履行纳税的义务,避税行为本身利用法律的漏洞,没有削弱法律的地位,因此跨国纳税人利用法律的漏洞和缺陷不是违法行为。企业完全可以进行税务架构的筹划,运用合理的方法达到获得最大利益的目的。例如,某跨国企业处于一个施行收入来源地管辖权的国家,那么该企业可以通过利润的跨国流出,以人为地减少来自该国家的收入来降低税负。从政策角度来说,各国为了鼓励经济合作与往来,相互签订国际税收协定,通过避免双重课税等方式,以承诺对对方外来公司给予税收政策上的优惠,非缔约国不能享受该优惠政策。这时,第三国可以通过对该国某企业控股的方式,享受该项税收优惠政策。

其次,从国家角度来说,税收是一个国家的主权,国家必然会采取反避税措施。比如日本税法中,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应税所得将归属于经济收益的实际收受人而非中间人,这样可以防止一部分跨国纳税人的逃避税收的行为。中国的税务机关也会利用“一般反避税原则”实行税收措施。

最后,从国际合作角度来看,国际组织的共同行动将超越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成为反避税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从OECD 1977 年正式发布《OECD 税收协定范本》到不断修订,为国际间利用双边合作交换税收情报、抑制国际逃避税提供了规范。还有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30多年的实践表明,认真执行协定有助于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同时,通过国际信息交流、磋商合作,也有效地打击了跨国避税活动。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滥用协定偷逃税的情况也有日渐增加之势。作为法律规范基础的协定范本也只有适时进行与时俱进的修订更新,才能跟上形势发展。

注释:

①靳东升.税收国际化趋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国际反避税措施及对策 篇4

(一)防止通过纳税主体国际转移进行国际避税的一般措施

1.对自然人利用移居国外的形式规避税收

有的国家规定,必须属于“真正的”和“全部的”移居才予以承认,方可脱离与本国的税收征纳关系,而对“部分的”和“虚假的”移居则不予承认。如德国规定,纳税自然人虽已失去本国居民身份,但仍有经济联系的,应连续对其征收有关的所得税,视其为特殊的“非居民”。

2对法人利用变更居民或公民身份的形式规避税收负担

有的国家对法人的国际转移给予有条件的允许。荷兰曾规定,准许本国企业在战时或其他类似祸害发生时迁移到荷属领地,而不作避税处理,但对于其他理由的迁移,一般认为是以避税为目的,而不予承认,仍连续负有纳税义务。

(二)转让定价调整

关联企业之间在销售货物或财产时,利用转让定价来避税是一种普遍运用的方法,而如何定价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相关部门也会从这一方面下手,确定企业是否通过转让定价来避税。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确定一公平的价格,以此作为衡量纳税人是否通过转让定价方式,压低或抬高价格,规避税收。

调整转让定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即比照没有任何人为控制因素的卖给无关联买主的价格来确定;2.再售价格法,如无可比照价格,就以关联企业交易的买方将购进的货物再销售给无关联企业关系的第三方时的销售价格扣除合理的购销差价来确定;3.成本加利法;对于无可比照的价格,而且购进货物经过加工有了一定的附加值,则采用以制造成本加上合理的毛利,按正规的会计核算办法组成价格的方法;4.可比利润法,即把关联企业账面利润与经营活动相类似的非关联企业实际利润相比较,或者将关联企业账面利润与其历史同期利润进行比较,得出合理的利润区间,并据以对价格做出相应调整。

(三)防止利用避税地进行避税的措施

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其极低的税负,吸引着跨国纳税人去这些地区进行投资经营,这些国家和地区也被称为国际避税地。

针对国际避税地的特殊税收优惠办法,一些国家为维护自身的税收权益,分别在本国的税法中相应做出规定,以防止国际避税发生。其中美国的防范措施规定最复杂,也最典型。美国《国内收入法典》规定,只要在国外某一公司的“综合选举权”股份总额中,有50%以上分属于一些美国股东,而这些股东每人所持有的综合选举权股份又在10%以上时,这个公司就被视为被美国纳税人控制的外国公司,即外国基地公司。而且这个股权标准只要外国一家公司在一个纳税年度中的任何一天发生过,该公司当年就被视为外国基地公司。在上述条件下,凡按股息比例应归到各美国股东名下的所得,即使当年外国基地公司未分配,也均应计入各美国股东本人当年所得额中合并计税,这部分所得称为外国基地公司所得,共应缴外国税款可以获得抵免,以后这部分所得实际作为股息分配给美国股东时,则不再征税。

(四)加强征收管理

如何有效地防止或限制国际避税,实际上需要从税收立法到征收管理全过程的协调,仅靠一般的方法是不够的。近几十年来,随着各国税法的不断完善,跨国纳税人为进行国际避税,采取了更加迂回、变通的方法,使国际避税行为更加复杂,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国际反避税工作的难度。对此,许多国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征收管理,制定了比较严密的税收管理制度。1.纳税申报制度

严格要求一切从事跨国经济活动的纳税人及时、准确、真实地向国家税务机关申报自己的所有经营收入、利润、成本或费用列支等情况,这是国际反避税的重要环节。许多国家在其立法中都特别规定纳税人对与纳税义务有关的事项,负有向税务机关报告和举证的义务,如果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理,提不出相反的证据,就应按照税务机关的决定执行。

2.会计审计制度

与纳税申报制度密切相关的是如何对跨国纳税人的会计核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必要的审核,以检查其业务或账目有无不实、不妥以及多摊成本费用和虚列支出等问题。目前,许多国家都严格了对涉及外国公司会计业务的审计制度,一般都要求外国公司,特别是股份公司所申报的各类报表一律要经过公证会计师的审核,否则不予承认。

3.所得核定制度

许多国家采用假设或估计的方法确定国际纳税人的应税所得。征税可以基于一种假设或估计之上,这不是对税法的背弃,而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采取的有效办法。如在纳税人不能提供准确的成本或费用凭证,不能正确计算应税所得额时,可以由税务机关参照一定标准,估计或核定一个相应的所得额,然后据以征税。此举的目的多是为了避免跨国纳税人利用不准确的成本或费用避税,同时也可以简化征收手续。

4.加大处罚力度

避税会为企业带来收益,因此,跨国纳税人会尽可能的利用相关规定中的漏洞来进行避税,以期获得利润。而处罚措施力度不够大,不足以对避税人造成威慑,因此这一行为也会屡禁不止,加大处罚力度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如美国从1996年就转让定价违法问题增加处罚规定,对调增所得税净额达500万美元以上,按其调增额分别罚款20%-40%。力度之大,令避税企业望而生畏。目前,我国税务部门对避税的查处大多只进行调整,很少处以罚款,使得避税企业产生了侥幸心理,为此,我们建议在今后反避税税制建设中,加强对避税的处罚性规定,加大反避税力度,堵塞税收漏洞。

反避税发展与工作重点 篇5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 我国转移定价税制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引起了避税现象的凸显。在此背景下, 为达到优化我国投资环境的目标, 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应从加强国际反避税合作入手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 且避免避税问题的凸显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以下就是对基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中避税与反避税的详细阐述, 望其能为当前跨国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并推动其不断完善自身经营手段。

一、转移定价概念分析

转移定价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卡森和巴克利出版的《跨国公司的未来》中所提出的, 是针对跨国公司所提出的概念, 指的是跨国公司的总部和各地的分公司之间或者分公司与分公司之间进行产品和劳务转移过程中使用的定价方法。这种价格的制定, 不受国际市场上产品和劳务的供求关系的影响, 也不用遵循市场上的竞争原则。因此, 转移定价是一种跨国公司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制定的与正常市场价格无关的特殊定价方法。此概念的提出致力于优化市场环境, 并引导外部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中间产品所投入的成本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且最终避免外部市场交易行为的产生带来一定的风险问题, 达到最佳的市场交易状态。此外, 转移定价的目的旨在调节理论及避免外汇风险, 同时在此基础上, 引导跨国公司在实际经营生产过程中实现税负最小化的经营状态。[1]

二、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避税对我国造成的危害

(一) 破坏市场环境的公平性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避税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全球各地区税率的差异, 在进出口产品和劳务的价格上进行设计, 使税率较高地区的分公司的进出口额达到最大的平衡, 减少公司纳税。这种避税方法对我国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破坏了市场环境的公平性。税收起到了平衡各类经济主体的利益的作用。因此, 税收执行过程中要求各经济主体应处于公平的地位。税负公平是市场公平性竞争的重要条件, 但是由于部分跨国公司在实际经营生产过程中利用转移定价的方式将自身税负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以下, 最终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竞争优势。但是此种竞争手段是不正当竞争方式中的一种, 即促使遵纪守法的纳税人始终处在较低的竞争位置, 并就此破坏了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性, 且威胁到了纳税制度的实施, 因而在此基础上, 我国政府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并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此外, 部分跨国公司在实际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时常以在华投资子公司的方式来达到转移定价的目的, 同时影响到了同行业企业经济效益, 并对其实际生产造成了一定威胁。

(二) 减少我国税收收入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随着各大跨国公司在我国开设分公司的增加, 各类外国公司的税收占我国税收的比重越来越大。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表明, 截至2013年, 全国跨国公司企业已经达到了70万家。且就国家税务总部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 近年来, 跨国公司在投资活动开展过程中亏损面已经达到了54%左右, 即年亏损上升到了1 500亿元。此现象发生的一部分原因即为部分跨国公司在实际经营生产的过程中以转移定价的路径来进行避税, 最终由此减少了我国税收收入, 并影响到了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此外, 2013年我国税务总局为避免避税现象的频繁发生展开了反避税调查行为, 且在调查结果中得知, 在调查对象中50%以上的企业处在虚亏实盈的运营状态, 这都我国税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在此基础上, 我国政府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对避税问题的有效处理, 减少我国在税收上的损失。

(三) 侵吞他人利益

跨国企业合作者利润收入在我国引进外资收益中占着关键性的作用, 但由于某些合作者缺乏对国际市场行情的了解, 从而导致其在投资活动开展过程中只能依靠跨国公司来展开相应的投资环节, 最终由此导致其在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影响下自身利益逐渐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此外,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现象的凸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合作者出现零利润、负利润的投资状况, 并就此影响到了我国引进外资的收益。税收是对公司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的补偿, 跨国公司在我国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 又不想缴纳税金, 是对我国其他经济主体和个人的利益的一种侵犯。另外, 部分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现象的产生甚至造成了我国资产的流失, 因而在此基础上, 我国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反避税管制政策的落实, 最终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且避免投资者的利益遭到破坏。[2]

三、跨国公司转移定价中反避税管制对策

(一) 借鉴国外反避税方法

跨国公司的这种避税方法不是最近刚刚开始的, 也不是在我国首次适用, 在很多国家已经出现。因此, 很多国家已经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和办法来应对这种避税, 我国要想减少或者避免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的方法在我国避税发生, 就需要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基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基础上强调对国外反避税方法的借鉴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此, 首先, 要求立法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应注重明确纳税人应负的举证职责, 由此引导其在缴纳税款过程中规范自身交税行为, 即避免转移定价避税问题的凸显。其次, 西方国家在反避税管制实施过程中强调了维护国际税收权益的重要性, 因而我国政府部门在反避税方法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借鉴西方成功经验, 推行转让定价反避税措施。例如, 在反避税措施落实的过程中可有效参照美国税法规定, 保障政府权力, 并明确跨国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需承担的举证职责, 达到最佳的经营状态。再次, 通过借鉴国外反避税方法来完善税务行政组织也是非常必要的, 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落实。[3]

(二) 加强国际反避税合作

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不局限于某个国家, 利用转移定价的方法进行避税也不局限于单个国家。通常情况下, 这种情况发生在某个跨国公司的多个甚至所有公司, 单个国家进行反避税工作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 加强国际反避税合作是避免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进行避税的有效途径之一,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在国际反避税合作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全球性监督环节的开展, 继而引导我国在避税问题缓解过程中突破价值观念、法律制度差异的限制来实现国际间转移价格的监管, 从而在此基础上可及时发现跨国公司在实际经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避税问题, 且对其展开严厉的处罚行为, 达到最佳的反避税管理状态。第二, 在国际反避税合作过程中亦应通过“国际税收管理中心”的设置路径来实现税收情报的有效交换, 最终从根本上避免避税行为的产生影响到我国发展过程中的整体税收水平。第三“, 反避税调查机构”的成立亦有助于避税问题的解决, 因而应注重推动其工作的有序开展。[4]

(三) 合理运用税收筹划

在部分跨国公司经营过程中其为了使自身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时常通过“高进低出”即从母公司采购价格较高的原材料, 然后再以低价向母公司销售产品的方式来进行利润的转移。这种操作的频繁发生会导致跨国公司在我国分公司呈现负盈利的局面。因而为了避免此现象的频繁发生, 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在实施反避税管控工作的过程中应强调对税收筹划的合理运用, 即将税收监督职责落实给相关税务机关, 要求其在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跨国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实现对定价的合理调整, 并就此引导跨国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逐渐规范自身纳税行为, 从根本上杜绝跨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产生转移定价的思想, 最终实现规范化经营状态。此外, 在税收筹划应用过程中亦应通过培训方式来转变跨国公司经营观念, 且避免其产生转移定价行为, 达成诚信经营目标。[5]

(四)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跨国公司在我国开设分公司既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肯定, 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 我国对在我国开设分公司的跨国公司都有政策上的优惠, 在应对跨购公司转移定价的过程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 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在实施反避税管控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大对APA即预约定价的宣传, 最终由此来引导跨国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规范自身操作行为, 并基于税务机关对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定价进行确定的基础上达到避税行为监督目标, 且避免避税问题的凸显影响到我国整体税收水平。其次, 我国税务机关在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APA制度内容达成市场透明化发展目标, 并基于强调信息公开化的基础上缓解跨国公司避税问题, 达到良好的避税问题管控效用。再次, 在税收优化政策完善的基础上, 要求税收机关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选择某一特定行业开展稽核行为, 对于避税现象严重的公司, 应进行适度的处罚, 起到惩处不守法单位和警示其他单位的目的, 由此达到良好的反避税工作状态。[6]

四、结语

综上可知, 当前部分跨国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利用转移定价来达到避税目的的经营状况, 大大减少了我国的税收收入, 也破坏了我国公正公平的经济发展环境, 为此, 我国税务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国外开展反避税工作的经验, 对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避税现象展开细致化分析, 了解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进行避税的方法、范围和幅度, 并从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运用税收筹划、加强国际反避税合作等途径入手来开展反避税工作环节, 并就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避免不规范竞争手段的产生影响到我国整体税收水平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层面的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且由于转移定价中避税现象的产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市场环境的公平性, 因而我国政府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并就此完善反避税管制措施, 达到最佳的企业经营状态。通过对转移定价概念分析入手, 并详细阐述了基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中反避税管制可采取借鉴国外反避税方法;加强国际反避税合作;合理运用税收筹划等策略。

关键词: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避税,反避税

参考文献

[1]张辑.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避税的应对策略[J].统计与决策, 2012, 11 (1) :58-61.

[2]张磊.我国转让定价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研究综述[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2, 13 (1) :91-96.

[3]李涛.论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避税的危害及其法律规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10, 15 (3) :71-74.

[4]黄敏.跨国公司避税与我国税务机关反避税———转移定价策略性博弈分析[J].时代金融, 2013, 35 (14) :71-72.

[5]李柯.在华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避税的现状及趋势[J].中外企业家, 2011, 14 (7) :45-47.

湖南省国际经济关系与反避税初探 篇6

关键词:国际避税;税收管理;反避税

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税收协定和国家税收的漏洞、差别、缺陷和特例,规避或减轻其总纳税义务的行为。随着我们国家加入WTO之后,我国一直本着相互开放市场的原则,逐步地将有限的局部开放转变成为全方位的开放。

随着湖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避税在该省也日益盛行,主要的原因有税法的漏洞、我国人才的缺乏、管理上的缺陷等,这些问题引起的跨国避税给该省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1 湖南省国际经济投资基本情况及趋势

湖南省对外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湖南2015年上半年对美国进出口增长67.9%,2015年上半年,湖南省进出口在国际经济形势萎靡不振、全国进出口增速下滑、海关统计数字调整、取消“一企一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仍然保持了10%的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9个百分点。目前,湖南省进出口和出口增幅在全国排名第6位和第4位,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1位和5位;进出口和出口总额在全国均排名第18位,分别较上年同期提升2位和1位。

以下是湖南省2014年7月份进出口数据:

目前我省对外贸易方面主要方向是:一是继续加大力度培育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型出口基地,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重点支持基地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扶持基地内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努力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国家级出口基地。二是积极动员组织基地内企业创建品牌,进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研发和技术升级,不断提高商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开展产品深加工以拉长产业链。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型出口基地打造成湖南赫赫有名的出口基地。

2 国际避税形式的主要特征

国际避税跟国内避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是涉外企业与国内避税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与延伸。国际税法的重要渊源是国际税收协定,其最典型的形式是“OECD范本”和“联合国范本”。跨国纳税人是国际避税的行为主体,他们的避税行动一般都牵涉到两个国家以上的税务部门,因此任一方的国家做到应收尽收很难。综上所述,国际避税与涉外企业避税、国内避税相比较是更难管理的。

3 反避税斗争应遵循的原则

鉴于该省实际情况,该省反避税原则是:第一,符合国际惯例的原则,国际避税案件通常分为三类情况,即节税、避税、逃税。按国际惯例,该省对非节税性质的避税,税务机关应依法合理调整应纳税所得,补税而不加以处罚。第二,国民待遇的原则,应同等对待同一类型、性质的避税活动,不可以因为其是经营行业不同、跨国公司则区别对待。第三,有理有据原则,在处理案件时一定要有确凿的避税证据,并且制定相应的、完善的反避税法规。

4 加强反避税征收管理

针对目前该省的跨国交易行为,可以对以下方面进行加强管理:

4.1 加强对跨国业务的培训,培养专业人才

目前该省税务机关的现状,一个税收管理员管辖范围内企业多,可是,管辖内跨国公司却不多,面对跨国公司成千上万的频繁业务量,我税务部门一般的税管员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进行各个搜集证据,一方面,我国的立法可以进一步加强纳税人对其纳税义务的履行,但是,单纯的一味地要求纳税人自动申报做到准确、及时、真实的申报所有经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情况不切实际,另一方面,由于该省普通的税收管理员接触跨国公司税收业务的机会很少,这就要求我税务机关注重培养专业人才,专业人才要具备熟练的查账技能、熟悉跨国政策业务、能够掌握一些国际经贸知识,拥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因此,该省税务机关要每年有计划地组织举办国际反避税的培训,挑选这方面业务精英组成专职人员,并可逐步形成规模,可以设业涉外专职小组,小组成员全部为经过反避税专业培训的人员。

4.2 改善管理制度,加强会计审计

我国实行的是纳税申报制度,在纳税人申报之后,针对跨国公司,我国税收部门及税收管理员要审核跨国公司的会计核算过程及结果,以检查其账目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多摊成本、多列支出等问题。今后,该省应建立起对涉外公司会计的审计制度,要求外国公司必须对其所申报的各类报表经过公证会计师的审核,否则该省税务部门可以不予承认。

4.3 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国际税收合作,防止国际避税和逃税

税收情况交换是进行国际反避税合作的主要内容,目前针对我省跨国公司的全球性避税,仅仅靠一国的单方面征管,效果肯定不行,对于信息交流方面,我省必须走出去,主动、积极地与国外进行情况交换,要主动与海关、外经贸、银行、工商、公安、物价等部门联系跟合作,一起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保证我国的税收主权。对于征收管理方面,我省的税务机关更加要主动走出去,密切与外国税务机关的互动,加强征收管理的国际协作,对于哪些方法可以对跨国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收入和费用分配进行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遏制国际避税行为。

4.4 严惩不待,进一步加大处罚避税的力度

现阶段,在OECD税收协定范本和联合国范本指引下,不转移纳税主体的避税,是国际避税的基本方法之一,针对现阶段情况,跨国公司避税的查处案件该省税务部门很少处以罚款,大部分只是进行调整,这样的话,久而久之,间接促使跨国公司有了侥幸心理,因此,该省在今后打击国际避税制管理上,想要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就必须要做到严惩不待,加大对避税的处罚力。

反避税发展与工作重点 篇7

为寻求利益最大化, 跨国公司在国际避税中运用多种方法实施避税, 虽然种类繁多却未变根本, 其总是在不同国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转移纳税人或征税对象尽管大多数国家都相互签订双边税收协定, 通过税收饶让减免所得税。但是, 实际办理已纳税款抵免手续繁琐, 加之我国税率若低于其母国税率反而会令其补征少缴的税款。为其全球一体化利益的需要,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避税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转移定价 (TransferPricing) , 即跨国公司结合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税率以及免税条件的差异, 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或可以免税的分公司, 实现整个集团的税收最小化。如图所示:

二、跨国公司在避税与反避税博弈中处于优势的原因

我们应该看到, 跨国公司在为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 对中国经济亦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自1988年至2000年, 据商务部宏观数据统计显示, 外商投资企业连年亏损, 且亏损面从35%~70%逐年扩大, 致使我国每年损失的税额至少300亿元。为何跨国公司在我国能够大规模成功避税, 总是占据博弈的有利方,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跨国公司利用内部化优势, 使转移价格运用信息处于商业保密状态, 致使征纳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 税务机关在避税与反避税博弈中居于劣势地位。

通过转移定价原理可知, 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化可最大限度转移生产要素, 这样既减少外部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和我国政府的干预, 又降低交易成本, 减少汇率风险, 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在其内部化形成的子公司网络中, 跨国公司利用不同子公司分别服务于不同市场、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差异, 获得利润最大化的机会。这些内部化优势致使跨国公司买卖生产要素的商业信息处于保密地位, 税务机关并无更多机会和渠道获得对自己有利于的证据进行税务稽核, 致使自身处于这场博弈的劣势地位。

第二, 跨国公司利用我国税收制度差异和税收优惠政策, 为其避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空间, 致使税务机关无法有效进行反避税政策实施。

尽管我国于2008年1月1日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仍可延续至期满为止。例如:原《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规定: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 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 经企业申请, 税务机关批准, 可从获利年度起, 第一、二年免税, 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 “从获利年度起”这一税收优惠供跨国公司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可为宽广。在2013年期满之前, 跨国公司不断利用这一优惠推迟获利年度享受“二免三减半”, 致使多年来在华投资外国企业账面亏损面长期高居60%~70%。另外享受“五免五减半”的在华投资外国企业也有类似的避税方法。既有优惠政策这道“王牌”, 税务机关也难以有效实施反避税政策。

第三, 跨国公司利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饥渴症为其提供庇护所, 使税务机关难以按反避税需要选择转让定价对象进行稽核。

地方政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需求更多更大规模的投资, 这恰恰为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提供了在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机会。在跨国公司与地方政府这场博弈中, 若跨国公司通过地方政府的区域优势赚取更多的钱, 地方政府通过跨国公司吸引投资繁荣经济, 本是双方共赢互相合作的大好局面。但现实残酷, 跨国公司利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若渴的心理, 占据有利地位, 与当地政府讨价还价, 而当地政府则不得不步步退让, 廉价出让土地, 争打税收优惠牌, 甚至干预税务机关征管稽查工作。加之税务机关自身也难免有畏难情绪, 担心影响当地招商引资工作等等, 使得反避税工作困难重重, 难以选择转让定价对象实施稽核。

在这场博弈中, 我国想要扭转劣势低位, 成功实现反避税, 对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运用就不得不多动脑筋。笔者认为, 将稽核作为反避税作为反避税实施最终的环节, 也不失为其中一种值得尝试的办法。因为, 稽核的健全度和处罚度直接影响跨国公司对转移定价决策策略的选择。本文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构建我国和跨国公司避税与反避税策略模型, 分析我国稽核对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影响。

三、策略性博弈模型建立及其分析

(一) 构建策略性博弈模型

模型假设:跨国公司和税务机关为参与双方进行博弈, 双方的行动策略在事前均不为对方所知。二者选择各自的每种战略的概率, 恰好使自身位于选择的无差别点。

在模型中, 跨国公司的策略是使用转移定价或不使用转移定价, 选用转移定价策略的概率为Pm, 不采用的概率为1-Pm。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利润为M, 若实施转移定价可将利润M转移国外, 对跨国公司整体来说, 获益就是M。但若被我国税务机关稽核, 会被责令补缴税款, 并承担罚款。假设, 所得税率是T, 则缴纳税款为MT;假设罚款率是f, 则罚金为Mf。

税务机关的策略是对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稽核和不实施稽核, 选择稽核策略的概率是Pt, 则不实施稽查的概率为1-Pt。假设稽核成功的概率为Ps, 则不成功的概率为1-Ps。税务机关选择稽查时的成本为C, 选择不实施稽核时的成本为A, 有C=A+B, B是实施稽核时的调查成本。如图所示:

通过图2模型分析,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税务机关选择策略的收益无差别点是: (1-Pm) (M-A) -APm= (1-Pm) (M-C) +Pm[ (MT+Mf) Ps-C]

跨国公司选择策略的无差别点是:

分别解得:Pt=M/[ (M+Mf+MT) Ps], 即为税务机关实施稽核的概率;

Pm=B/[ (MT+Mf) Ps], 即为跨国公司选择使用转移定价策略的概率。

可以发现, 跨国企业决定实施转移定价的概率与税务当局稽核的调查成本、公司可能蒙受的损失 (即补缴的税款和罚金) 以及税务当局的稽核成功率有关。

税务当局决定实施转移定价稽核的概率取决于跨国公司的利润和稽核成功率。

(因为所得税率和罚金的比例是东道国制定, 所以可假设税务当局对制定所得税率和罚金比例有重要影响, 即T和f在此可看为常量。)

(二) 策略性博弈模型分析

1. 对跨国公司而言, 税务机关的稽核成功率与调查成本, 是影响其转移定价策略的直接因素。

税务当局的稽核成功率越高, 越能牵制跨国公司实施转移定价的行为。在税务机关的实际工作中, 我国对转移定价稽核的制度应规范全面, 提高可行性, 同时降低调查成本, 则能在短时间内查获问题, 使得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利润, 调高工作效率。同时, 制度的完善包括增加罚款额和各项处罚措施, 会增加转移定价的风险成本, 直接关系到跨国公司施转移定价。

2. 对税务机关而言, 收益越高的跨国公司越是容易成为显眼的稽核对象。

收益越高的跨国公司, 应该列入税务机关的稽核范围, 因为他们利用转移定价的概率相对要高, 而且给国家带来的税收损失也相对越大。当然在选择这样的跨国公司作为稽核对象时, 也要充分考虑到稽核造成的影响, 需要税务机关掌握充分的证据, 审慎、严格地按照法律规程进行稽核, 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四、税务机关管制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建议

第一, 创造有效外部市场, 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化发展向外部化发展转变, 促进征纳双方信息公开透明, 使跨国公司和税务机关在博弈中处于平等地位。

跨国公司由于内部化优势明显, 为其逃避税收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尤其体现在最终产品市场的贸易和服务上更为明显。税务机关应争取在反避税斗争中获取主动权, 创造一个有效的、在交易活动中有大量买方和卖方的外部市场, 拆除跨国公司优势壁垒。这样, 即便跨国公司采取转移定价采购关联企业相关产品, 进行暗箱操作也难以成形, 必须按市场价格进行交易。以往所谓的“商业机密”也被公开透明, 扭转税务机关在以往反避税博弈中的劣势地位而趋于平等。当然, 推行企业大宗物品采购公开招标制度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时间、耐心和政府的支持, 才能培育出更为有效的外部市场。

第二, 借鉴外国在反避税措施中有效方法, 立法明确纳税人负有举证责任, 改善税务机关在博弈中的劣势处境。

西方国家为维护各自国际税收权益, 先后推出各种转让定价反避税措施。例如, 美国税法规定, 转移定价应由跨国公司负举证责任, 充分行使东道国的权利,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政府在这场博弈中的劣势处境。我国也可以效仿之, 建立专门负责处理涉外税收争端的“税务法院”, 完善中国税务的行政、立法、司法组织。通过定期的专项税务审计发现转移定价问题并加以控制, 进而提出举证的要求。对那些重大项目的举证材料可委托境外的会计公司对境外企业提供的举证材料进行审核公证, 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力。

第三, 合理运用税收筹划, 针对性地选择利用转移定价避税的跨国公司, 约谈与培训双管齐下, 增强税务机关在定价调整中的主动地位。

跨国公司经常采用“高进低出”的方法从母公司采购比中国同样的原材料高出数十倍价格的原材料和零件, 再以低价向母公司出售产品, 从而把利润转移到母公司, 加大中外合资企业的成本, 减少中外合资企业的利润。对于这些有高进低出嫌疑的跨国公司, 税务机关应将其重点监控对象, 如若这些跨国公司需进行定价调整, 可先对其进行约谈, 促使其主动放弃转移定价内部化运用。对约谈后仍不放弃转移定价的跨国公司, 应将有关情况通报至国有资产管理局, 由其出面维权, 实行定价调整。平时, 对外商投资企业可采取定期培训, 促使其转变观念, 从一开始就放弃内部化转移定价, 引导跨国公司走出避税误区。这样既可以使税务机关在定价调整中处于主动地位, 还可以化解强化征纳双方的矛盾, 促使跨国公司诚信纳税。

第四, 进一步完善预约定价协议制度, 梳理税收优惠政策, 减少跨国公司避税诱因。

目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推崇的预约定价 (APA) 被认为是解决转移定价反避税的最有效方式。其核心在于税务机关对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的定价事先加以确认, 将转移定价的事后税务审计变为事前约定。尽管我国已经引入APA制度, 但由于APA对法制健度、市场透明度, 信息公开度有较高的要求, 我国尚不具备全面实施的条件。因此, 可结合我国国情, 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贯彻到实践中, 采取重点突破的策略, 有选择地稽核某个行业中较大型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行为, 通过审计一家公司, 警示一批企业, 规范一个行业。另外, 由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合并, 可以不断调整跨国公司享受的优惠政策, 逐步使我国从以税收优惠为主打的吸引外资时代向以市场引力为主打的吸引外资时代转变。

第五, 扩大国际反避税合作, 建立“一个中心, 两个着力点”的涉外税收征管机制, 使税务机关在反避税博弈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跨国公司内部转移定价缺乏全球性的操作规范和监督, 由于各国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税收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价值观念千差万别, 所以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税务合作, 在世界范围内协调对国际转移价格的监管。可以考虑设立“国际税收管理中心”, 负责国际税收决策、立法、司法管理以及税收协定的情报交换, 从组织上保证国际税收管理健康运行;再设置中心在副省级以上城市派出机构“国际税收管理专员办”和“反避税调查机构”, 前者负责监管反避税工作, 如双边税收协定的执行情况、预约定价协议的签订、执行、调整以及覆盖情况, 外商投资企业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 后者从事专门的反避税调查工作, 并负责所在局与国际税收管理专员办的沟通工作, 收集并上报所在局需要专员办协助解决的情报资料。通过这样的合作, 推动我国反避税工作的发展, 使税务部门在反避税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

五、结束语

总之, 在与跨国公司的避税和反避税博弈中, 我国目前还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 资本相对匮乏, 反避税工作应以不妨碍正常引资为度, 讲究策略。我国制定的外商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是为了吸引外资, 发展本国经济, 与投资者母国分享资本带来的税收增加额。但是我们应有限度地允许外商投资者从国际避税中获得投资回报, 这样才能带来更多投资实现。如此, 我们在这场博弈中才能真正实现双赢。

摘要:文章在简述跨国公司通过转移定价原理基础上, 分析了跨国公司成功避税占据博弈优势的原因。并通过构建策略性博弈论模型, 分析上我国稽核对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策略的影响, 分析结论是稽核手段越成熟, 成功率越高, 处罚越严厉, 跨国公司运用转移定价的风险就越大, 在一定程度上会控制其对转移定价的滥用。最后, 结合我国对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管制的现状, 提出完善我国对转移定价管制的五点建议, 分别是创造有效外部市场、立法纳税人举证责任制、合理运用税收筹划、完善预约定价制度、扩大国际合作, 以此在博弈中和跨国公司取得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博弈,转移定价,跨国公司,避税,反避税

参考文献

[1]Jack Bernstein.Transfer Pricing in Canada[J].Journal ofInternational Taxation, 1999, (12) :67.

[2]常秀芳.关联方交易及转移定价浅析[J], 2011, (11) :44-45.

[3]王其乐.跨国公司避税行为治理[D], 南京师范大学, 2010.

[4]朱佳.防范外商投资企业在华避税实践中的难题及对策[J], 集团经济研究, 2007 (, 7) :143-144.

上一篇:小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50字下一篇:中国天然气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