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白色家电及小家电事业简介

2024-05-08

TCL白色家电及小家电事业简介(精选4篇)

TCL白色家电及小家电事业简介 篇1

TCL空调事业部简介

成立于1999年10月,座落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中山市南头镇,TCL空调是致力于分体落地式房间空气调节器、分体挂壁式房间空气调 节器、窗式房间空气调节器及各种变频房间空气调节器、中央空调、移动空调等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旗下所辖3个专业制造公司:TCL 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位于中山市南头镇,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厂房近15万平方米。2003年投入近亿元,在原厂址内扩建了TCL空调器中央空调生产线,年生产各型中央空调20余万台;2005年投入数亿元在武汉吴家山台商开发区建立了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占地500余亩,年生产能力300 万台;同年与意大利德龙公司合资在中山市南头镇组建了TCL德龙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目前,TCL空调器单班总生产能力约600万台。

TCL空调现有职工3168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426人,直接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科技人员266人,占职工总数的 8.5%。95%以上的员工都接受过中等以上的教育。本公司以GB/T19001-2000、ISO14001、OHSAS18001、RoHS指令为蓝本,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及RoHS管理体系,确定了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方针和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管理程序。公司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事事有章可循,按流程正常运转,各项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和提高。

TCL德龙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简介

TCL 德龙是 TCL 集团与意大利 DELONGHI 集团共同投资1250 万美元组建的合资公司。TCL德龙致力于空气质量改善事业,努力为人类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是全球除湿机和移动空调最重要的研发机构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除湿机和移动空调专业生产基地。

TCL 德龙 2005 年落户于中国家电产业基地中山南头,是一家站在巨人肩上高速成长的国际化合资公司。公司整合了意大利 DELONGHI 的领先技术和 TCL先进的管理经验,兴建了四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实验室,产品质量符合欧洲行业的最高标准;三条全自动专业流水生产线,除湿机、移动空调年产能 100 万台,产品正以 TCL 和 DELONGHI两大品牌同时畅销五大洲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TCL家庭电器(南海)有限公司简介

TCL家庭电器(南海)有限公司(即TCL小家电事业部)是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投资控股的,隶属于家用电器事业本部的一家专门从事智能小家电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经营机构。公司拥有行业内最专业的人才队伍,无论是在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国内市场营销、海外市场拓展、成本控制、质量管理,还是在小家电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拥有丰富的经验。

·创业宗旨:高起点、高技术、高投入。

·竞争武器:专业、创新、速度。

·经营管理方针:兵团作战、分散决策、市场导向、全员经营。

·核心经营策略:研制最好产品、提供最好服务、创建最好品牌。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1996。

·产品线:旗下已形成包括电饭煲、电磁炉、电风扇、饮水机、净水器、电火锅、电暖器、电热水壶、吸油烟机、燃气灶具、电吹风、电熨斗等在内的11大系列产品群。同时还有一部分新产品,包括空气清新机、榨汁机、热水器等正在研发设计中。其中电饭煲、饮水机、电磁炉、电风扇的生产和研发能力都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TCL白色家电及小家电事业简介 篇2

关键词:家电行业,国际化,模式与策略,动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中国市场中最开放的、竞争最激烈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家电行业, 走出国门, 走向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走向国际化, 如何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分得一杯羹, 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龙头企业思考的重点。

自入世以来, 中国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大量海外家电品牌入驻中国, 依靠其自身卓越的质量、科技水平优势和资金优势, 推出大量高端产品, 蚕食中国家电企业高端市场。本土家电行业依靠其自身已有的完备的国内销售体系, 依旧保持着对中低端市场的垄断, 但是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最小, 中国家电市场的竞争更加白热化。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 中国大量的家电企业开始走出国门, 走向国际市场, 企图通过增加海外市场份额来缓和国内市场的镇痛。

一批批中国家电企业纷纷走了出去, 其海外份额逐年扩大, 但是这种扩大只是数量上的增长,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质的转变。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完全依靠其在国内低廉的人力成本、原料成本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仅仅实现了销售数量的增加, 但是企业本身的进步, 例如海外人才的吸引、先进技术的引进方面缺乏进展。

在长期的国际化过程中, 中国白色家电行业已形成了广为人知的TCL模式、海尔模式、格兰仕模式等。各种企业也不停地效仿、不断地创新, 试图在国际化的市场中寻得一席之地。但这种盲目的国际化策略并未给大多数企业带来实质的效用。中国白色家电企业为什么要国际化?中国白色家电企业采取哪种国际化战略模式更适合?这是本文思考的重点。

二、国际化动因分析

1. 生产要素方面

直到现在为止, 中国都是世界的加工中心和加工工厂, 拥有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同时, 中国也是地大物博, 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富饶的自然资源。然而中国白色家电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都不能和国外企业相抗衡, 他们所拥有的都是低级要素, 不仅如此, 我国现在也处于自然资源极度缺乏的状态, 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的需求。同时, 新劳动合同法的生效就意味着在中国, 人力资本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 对于那些以人力成本为优势的企业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于是, 企业会采取诸如裁员减薪, 减员增效, 机器自动化生产等方式来抵消这些方面的成本。而又有另外的一些企业, 也只能靠输出生产, 将生产进一步推进到下游国家, 以寻求更低的人力资本。因此, 很多企业都在谋求国际化战略, 企图向低端国家转移, 这样不仅可以利用他们更加低廉的劳动力, 也可以利用东道国具有优势的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另一方面, 向发达国家进军的国际化也是为了获得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能力, 以及更加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2. 需求状况方面

需求状况体现在本国市场的购买者对产品或服务需求的性质和大小。剩余生产的出口是企业国际化五个阶段中的第一个 (Johanson&Vahlne, 1990) 。其他学者也提出, 国际企业的发展是当一个国家的需求被满足之后, 才可能进行出口战略。中国的家电行业却没有遵循这一规律。在中国, 由于没有核心技术, 大部分企业的利润也仅仅是赚取的加工费, 虽然中国有巨大的潜在消费力, 但是长期的封闭发展使得很多中国人的思维僵化, 对新事物的接受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市场细分的突破口很难找到。加上国内市场白热化的竞争, 更多企业开始寻求国外更广阔市场的目标, 虽然仍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但是避免了激烈的价格大战。除此之外, 将目标锁定为全球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地进行组装或者生产。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对各类资源的需求, 还能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状况卓有成效的配置供给。

3. 相关和支持行业方面

中国最具优势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 除此之外, 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很少能有竞争力, 也很少能有相关或支持行业作为发展的支撑。对于家电行业来说, 他要求在国内市场上要有坚实的研发实力作为创新和发展的坚强后盾, 要有成熟的工艺流程、产品设计和制造作为坚实基础。这样提高的不仅仅是劳动生产率, 更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创造更多的利润。中国以前实行过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但是结果却是市场换走了也没换进技术。只有当企业真正的深入到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国家, 实行当地化生产制造, 运用高端的人力资源才能使企业得到相关支持行业。通过对外投资, 在东道国建立生产线, 然后通过输出零配件到这些国家进行组装生产又进一步降低了税收同时由于东道国给予的税收优惠, 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和规避风险。更重要的是通过国际化, 企业以市场换技术或者通过代工而掌握核心能力技术, 掌握生产中关键的环节, 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 更加切实有效的提升技术上的优势。

4.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

公司的战略和结构的不同会决定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策略。中国家电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OEM/ODM, 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并不满足于一直替别人生产, 做悲惨的产能加工机, 而是想拥有自己的品牌, 有自己的市场。大家都想成为市场上的一把手, 走出中国, 冲向世界。当TCL将未来战略定位在海外并购时, 就早已确定了世界级企业的宏伟目标。

公司与其他企业的市场竞争状况也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众所周知, 家电行业是成熟的行业, 有着激烈的竞争, 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 不可避免的会用到诸如贸易壁垒和反倾销制裁这样的手段, 然而, 只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才能有效的规避这类风险。格兰仕曾经就因为市场占有率的问题遭遇到阿根廷的反垄断调查, 并最终退出阿根廷市场。

诚然, “做大才能做强”。只有通过快速的国际化, 成就国际一流品牌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国内, 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未来世界的竞争格局, 已经是由国内转站到国际市场, 而下一步的竞争也将会是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模式 (王新玲, 2003) 。

三、国际化模式分析

中国的家电企业最缺乏的就是国际高端品牌实力, 即使是在国内也很少有能为广大的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而这一点就要求家电企业积极地向海内外打造中国品牌, 同时加强自身的实力。而在这之前, 中国企业应该考虑采取什么样的国际化进入方式战略。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应该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这里, 我们将国际市场分为三个类别:一是发达国家市场, 主要的代表是欧、美和日本等;二是中等国家市场, 主要的代表是东欧、南非、中国等;三是欠发达国家市场, 主要代表是印度、越南等。针对不同的市场, 我们提出了不同的国际化模式。

第一, 先易后难。指先进入不发达国家, 再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

第二, 中间模式。指先进入中等发达国家, 再进入不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

第三, 先难后易。指先进入发达国家, 再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

四、国际化策略分析

1. 先难后易模式的策略分析

海尔在国际化模式上采取的先难后易。中国的家电企业的国际化中的自由品牌比较少, 而这种品牌战略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开始进入高端市场, 可能并不会马上就盈利, 甚至可能是亏损的, 但是在高端市场上, 顾客的要求更苛刻, 产品的质量要求更严格, 技术的标准更严密, 但是这样更能使企业得到锻炼, 也使海尔美国打出了一定的声誉。在像美国这样的高端市场站住了脚跟就意味着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和认可程度。而先进入低端市场的国家企业可能会很容易在当地建立起品牌和形象, 但是这种品牌形象的建立是有它的局限性的, 很难扩大到其他国家的市场上去, 在这种低端市场上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这些市场上的家电产品的价格低质量差, 也很容易产生价格大战。如果企业一开始为了占领市场把价格定得过低, 那么以后的提高价格的必定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从TCL我们也可以看出:TCL开始采取的是先易后难的模式, 在低档次国家站稳脚跟之后想向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上进军, 但是阻力却非常之大, 每次都的是从零开始, 在这些国家再重新建立品牌和信誉。以至于TCL后来采取了并购的策略, 希望将产品带入欧洲市场, 减压缩品牌和信誉重新建立的过程。

2. OEM策略分析

很多企业在国际化的策略中都采用了OEM方式 (常胜涛, 2009)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格兰仕的微波炉。然而企业单单靠贴牌和代工来赚取加工费是很不可取的。在国际市场上, 一个企业的品牌就代表了这个企业的实力。尤其是在进入WTO以后, 贸易壁垒的消退, 家电企业要面对的是全球的竞争。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可以选择以OEM的方式, 这样可以由对方提供一些技术, 企业也可以相应的得到发展。然而, 企业最终要摆脱OEM方式, 发展自主品牌, 实行OBM (刘文纲, 2007) 。品牌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灵魂,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独立的品牌, 那么这个企业无疑也是不能在市场上存活多久。一味的靠代工或者贴牌只能使企业获得微薄的加工费, 根本就谈不上为企业发展储备资金。而企业也只能沦为悲惨的产能加工机。其他国家生产制造成本更低之时, 也就是本国企业消亡之日。而只有自己自主创新的品牌, 拥有企业逐步发展的新的竞争优势, 获得核心技术, 才能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 才能实行规模扩张, 内部扩张和外部并购, 从而达到规模经济。才能以技术与规模寻求行业的垄断地位, 构建巩固内部的产业链, 规避市场风险。在我们所分析的企业国际化过程中, 各个企业都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价值, 而在后来进一步发展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海尔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注重优质的服务等;格兰仕的低成本、低价格, 可能使得格兰仕的市场占有率很高, 但是这也并不长久。美的现在也取代了格兰仕的微波炉老大的地位。并且格兰仕现在也在建立自己的独特的核心技术;海信开拓的优质品牌以及深远的影响力等等。

3. 价格优势分析

在国际市场上, 中国的产品一向被认为是低价格的。并且很多中国的企业也是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理论的虔诚的实践者。然而, 这种优势并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因为其他的竞争者很容易就可以在短的时间内突破这种用低成本建造的行业进入门槛。优势只能在于低价, 而价格的比较优势却不能持久。

然而, 如果一个企业只知道定低价, 那么就永远只能定低价。如果摆脱不了这个状况, 那么就永远也树立不了自己的品牌。而且, 价格低在一开始会比较容易好卖, 但是如果你想再提价那就不可能了。因为市场不会再给你提价的机会了, 你只能在这个低价上徘徊。海尔在美国市场上就没有打价格战, 因为海尔知道如果降价, 将价格降到很低, 会给人留下海尔产品是低劣的印象, 因此将价格维持在一定的中或高分位。能够抓住的独特资源也许是:高度有利的地理位置, 消费者所青睐的品牌形象, 世界级的管理水平, 顶尖科研和技术人员, 独立创新的知识产权, 相比竞争对手更为有效的做事方式, 长期商业特殊关系、渠道、网络等等。 (韩中和, 2009) 所有这些资源都要不断创新、不断创造和积淀。这样才会有持久竞争优势。

4. 扩张方式选择分析

中国企业在寻求国际化的策略中应该慎重选择多元化扩张。TCL国际化的策略就是多品牌的。他在不同区域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层次采取了多品牌策略。TCL相继收并购了三个公司, 拥有了TCL、乐华、施耐德和高威德这四个品牌。但是TCL的并购过程却走的相当的艰难。TCL在并购时的动因是基于市场的, 但是这种动因的并购使得TCL一度出现资金链断裂和现金流短缺的危机。其次, 在扩张的过程中, TCL对海外市场的风险没有足够的估计, 导致了并购后并不能使用原有品牌在当地的渠道和市场价值, 而不得不继续投资来开拓市场发展自己的品牌, 提升被收购的没落品牌。随着市场经济这么多年的大浪淘沙, 盲目的多元化被证实是极大的错误, 特别是在这个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买方市场, 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当有限, 必须将企业所有的资源集中起来, 将生产效益最大化 (Madhok, 1997) 。

因此中国的企业必须利用自己的核心优势 (刘文纲, 2007) , 集中优势, 将重点放在两三个市场上,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优势资源获得最大化的产出, 不要盲目扩张而被副业拖缓了前进的步伐, 最终陷于瘫痪的泥潭。

5. 本土化策略分析

大力推进本土化战略, 引进当地人才、融入当地文化, 当“企业全球公民”, 淡化企业品牌的区域特征。海尔, TCL和美的可以以廉价劳动力、低成本、低价格在本土市场获得相对竞争优势, 但是当他们走向国际的时候, 利用普通商品资源获得高额利润的日子也到了尽头。然而这些企业也都是深谙此道, 于是纷纷进行本土化生产, 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都会有本土化。比如海信在国际化之初就采取在国外设立生产线、融入当地文化的战略。格兰仕的曾和平也曾经表示, 格兰仕的国际化策略也是因为很好的融入当地文化, 充分发挥当地的特点才取得成功的。

然而, 国际化的企业, 不仅要采取本土化的策略, 同时还应该和当地的企业实行合作。外国的公司拥有的更多的是当地的渠道和当地知名的品牌, 与对方合作, 无疑也会促进企业更快的融合到当地的市场之中。学习他们已经成熟的并且经历过市场洗礼的商业技能。

五、国际化建议

白色家电企业要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企业必须把握最适合自身的策略。通过抢占低端市场稳住市场占有率, 再向较高端市场进发的先易后难策略风险较小, 既可以保持现有的盈利水平, 也可以为进军更为广阔市场奠定基础, 但是战线过长, 会给高端市场留下较差的产品感知。在中间模式中, 通过对中等发达国家市场进军, 树立较高的产品感知, 然后进入欠发达和发达国家市场, 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降低进入高端市场的壁垒, 但是该模式成本较高, 风险较大。而首先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 风险最大, 收益也最大, 稳固高端市场, 企业就有足够的品牌实力进入中低端市场, 占有这些市场的能力也会极大的提升, 但一旦失败, 企业面临的就是彻底失去海外市场打击。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中国的制造行业也开始重新洗牌, 家电行业能否在这次洗牌中走出困境, 延续日本制造业的神话, 关键还是在自主品牌的研发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无论采取何种国际化的策略, 没有独立的自主品牌, 中国的家电行业只能停留在加工者的地位, 只能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进行最大的生产付出, 获得最小的利益回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各大家电企业都应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找到合适自身的国际化战略, 力争成为国际化的大企业。

参考文献

[1]Madhok Anoop.Cost, Value and Foreign Market Entry Mode:the Transaction and the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18 (1) .

[2]Johanson.J., Vahlne J.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s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Market Commi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0, 8 (2) .

[3]常胜涛:基于“渐进主义”的中国家电企业跨国经营分析[J].经济管理, 2009 (1)

[4]韩中和:日本家电企业品牌国际化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经济管理, 2009 (2)

[5]刘文纲:我国家电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演进与战略性调整[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2)

小家电简介以及发展情况 篇3

【家电英才网 提供】 小家电的种类

按照小家电的使用功能,可以将其分为四类:

一、是厨房小家电产品

主要包括豆浆机、电热水壶、微波炉、电压力煲、抽油烟机、电磁炉、电饭 煲、电饼铛、烤饼机、消毒碗柜、榨汁机、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等

二、是家居小家电产品

主要包括电风扇、吸尘器、电暖器、加湿器、空气清新器、饮水机,电动晾衣机等

三、是个人生活小家电产品

主要包括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电熨头、电动牙刷、电子美容仪、电子按摩器等。

四、是个人使用数码产品

主要有 MP3、MP4、电子词典、掌上学习机、游戏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等。

小家电也可以被称为软家电,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家电产品,例如目前被市场很认可的豆浆机、电磁炉等,都是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加湿器、空气清新器、消毒碗柜、榨汁机、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电子美容仪、电子按摩器等追求生活品质的家电。

中国小家电业发展情况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时至今日,中国小家电业迈入了茁壮成长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市场”。

2006年全年中国全部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79,755,766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0.07%;全年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54,272,552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8.84%;2006年全年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1,394,07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2%;截至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达2001家。

2006年1-12月全国微波炉累计产量55,701,655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9.55%;2006年1-12月全国电饭煲累计产量88,798,178个,比2005年同期增长42.11%;2006年1-12月全国吸油烟机累计产量10,898,703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45.74%;全国电热水器累计产量8,396,052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23.03%。2007年中国小家电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达到14.4亿台,同比增长12.7%,2003~2007年复合增长率为12.5%。而中国小家电市场销售额则达到了971.9亿元。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小家电却在整体增速下滑的国内家电业中独树一帜。2008年国内从事小家电的企业前三季度销售额均出现大幅增长。

在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上,厨卫、家居、生活类小家电都获得了稳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也得到加强。在品牌建设上,小家电领域涌现出以美的、格兰仕、苏泊尔、方太、九阳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品牌。在营销网络构建上,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批专业的小家电代理商、经销商,并在国美、苏宁等连锁卖场体系中占据了重要比例。

但同时,小家电行业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如安全实用性、质量保证、营销服务体系问题多;小家电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低;行业竞争混乱,价格战频繁等。

因此,小家电企业要树立品牌价值观,注重产品的创新,积极进行技术开发,调整质量与利润的关系,注重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

与传统家电产品不同,小家电在中国的销售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消费者需求增加,小家电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在提升,小家电平均利润率高,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也高。未来小家电在中国的利润率和增长率均将提升至30%左右。

世界小家电发展史

唐代以前,古代的冰鉴就是现代冰箱的雏形,因为保存冰块的成本太高,普通的老百姓只能在夏日望冰兴叹了。能够享受冰镇饮料的人还仅限于上层社会,为了能够在夏季食用到冰块,人们往往要在前一年冬天从河面、湖面上采集冰块,然后把它们贮藏在地窖或深井里。古代冰鉴由两件器物组合而成,外面是一个大方鉴,里面放着一个方尊缸,方鉴与方尊缸之间有较大空隙,里面放置着许多冰块。这样就可以像现代冰箱一样了。

微波炉的发展历程:

微波炉的发明者是美国的斯本塞,微波炉是人类最辉煌发明之一.烹调、加热、解冻、烘焙等只是基本功能。1945年斯本塞开始发现并研发微波炉。1967年,微波炉新闻发布会兼展销会在芝加哥举行,获得了巨大成功。

1946年,美国雷神公司并与斯本塞共同研发,并获得使用微波来烹调食物的专利申请,次年获得首个微波炉专利。

1947年,世界上第一台家用微波炉推出,因为它的发明来自于雷达装置的启迪,所以最早被称为“雷达波”炉,后来才正名为“微波炉”。

我国第一台微波炉是机械操作模式,单一的白色面板,配合转盘内部设计,这就是最开始的微波炉。

1982年中国第一台微波炉在南京诞生。

1992 年 9 月第一台“格兰仕”品牌的微波炉正式诞生。

2000年1月中国第一台网络微波炉问世 电磁炉的发展历程:

1957年德国NEEF公司开始的,而后在1972年美国也开始了电磁炉的研发,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已经在西方普及开来。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生产电磁炉,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电磁炉行业呈加速发展态势,2005年,中国电磁炉行业快速增长,产量为1450万台,2006年,中国电磁炉行业发展有所加快,电磁炉已经成为厨房电器中增长最为抢眼的产品。2007年,使一批原本就因产品滞销而徘徊在退市边缘的电磁炉企业完全失去了生存能力,电磁炉行业的洗牌规模较大,仅10月份就有20%的企业被淘汰。电磁炉市场在经历2005年的繁荣后,2006年下半年遭遇“滑铁卢”08年国内从事小家电的企业前三季度销售额均出现大幅增长。

电饭煲的发展历程:

世界上第一台电饭煲,是由日本人井深大的东京通讯工程公司发明于1950年代。电饭煲又称作电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

中国第一台简易电饭煲则是有湛江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于1976年生产出的。从机械式控制,到电子式控制,再到微电脑控制,再是目前将要成为主流的电磁电饭煲和微压力电饭煲,电饭煲的控制技术也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电压力锅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电饭锅都是锅盖与锅身分离开的,后来才发展成锅盖与锅身连为一体的连体式电饭锅,上世纪末顺德某知名公司率先在中国大量生产电压力锅面市,由于电压力锅结构较比电饭锅复杂中,只好把锅盖与锅体分离,其他厂家也相继跟着该公司生产出了类似的分体式电压力锅。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多星、唐宁、华丰、创迪等的大力推广,市场才开始有起色,随后爱德、怡达、苏泊尔等品牌也相继加入

电热水壶的发展历程:

电热水壶基本就是有水壶到电加热的一个过程,结构相比而言简单一些,电热水壶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现不仅有自动控温功能,更增添了童锁等安全设

计,如德尔玛D120-750,特设黄色警告式锁盖,全方位保障用户使用安全。西式小家电电水壶正被中国市场逐步接受。据极品传播机构调研数据,2006年,中国国内电水壶市场容量达到了900万台。2007年1~4月份,国内电水壶销售量平均增幅为35%,预计下半年电水壶市场还继续保持这个增长速度,高于2006年的30%。参照海外市场80%以上城镇家庭普及率,中国的电水壶市场远未饱和,发展空间巨大。

豆浆机的发展历程:

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家用豆浆机是九阳1994年生产的,据说是九阳的现任董事长王旭宁发明的,因为他非常喜欢喝豆浆,所以就发明了豆浆机,王旭宁的旭字是九日,所以也就有了九阳这个商标。

家电代理公司简介 篇4

东莞市新友源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是多年从事开发、经营、维修及应用工业自动化产品的专业公司。本公司拥有一批多年从事电气自动化、微电子技术、自动化系统开发及应用的技术经营骨干, 新友源电子电器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 倡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公司以技术为先导, 诚信经营立足工业自动化领域,面向全国,为业界提供欧、美、日及台湾先进的工控产品,本着一流的产品、最优的性价比、 精诚的服务宗旨。 从自动化领域到系统集成, 我们都一如既往的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的技术支持。

上一篇:石磨里的记忆优美散文随笔下一篇:学校职业健康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