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刑法归纳

2024-07-10

思修刑法归纳

思修刑法归纳 篇1

刑法

犯罪构成

1、犯罪主体,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极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等。

3、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所为犯罪行为所伤害的社会关系。比如健康权。

4、犯罪客观方面,犯罪的行为和有这种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无行为则无犯罪)犯罪故意

1、直接故意:明知会产生结果,但希望危害结果产生。

2、间接故意:明知会产生危害结果,但放任危害结果产生。犯罪过失

1、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能够预见,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2、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无罪过事件:有损害结果,但无故意和过失,是意外事件或不可抗力,不是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正当防卫的条件

1、目的条件:合法性。

2、起因条件:不法侵害行为。

3、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4、对象条件: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自然人)

5、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故意犯罪形态

1、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2、犯罪未遂:已经进行了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3、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共同犯罪: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被胁迫)、教唆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刑罚 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

附加刑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他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适用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我国刑事立法的一个独创是死刑缓期执行制度,它与死刑立即执行共同构成死刑这一刑罚方法,而不是轻于死刑的一个独立刑种。)

上一篇:算子矩阵的左谱下一篇:督导核查工作落实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