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精选8篇)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篇1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希望有所帮助!
儿童是人生的一个奇迹,也是人生的一个秘密。我们对于儿童的认知,远没有达到对外部世界、物质世界那样的程度;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正处在严重的危机之中。在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上千万留守儿童失去了父母的抚养和监护。另一个事实是,在绝大多数健全的家庭里,家庭教育的功能已被异化。在我们这个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时代,教育却被狭窄地等同为“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则被窄化为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又被扭曲为应试训练。其后果是,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学科教育的延长,家长异化为应试教育的陪练,抽空了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
让我们关注这样一个现象:与当今的许多家长不同,不少名人、伟人对子女的期望是相当“低”的。事实上,名人之后大多成为教养良好的平民和各种专门人才。
从公民教育的角度,陶行知将这一教育目标称之为培养“人中人”,以抵御追求出人头地、读书做官、做“人上人”的传统教育。遗憾的是,由于独生子女的现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不切实际的目标已经成为似乎是不应质疑、天然合理的“天下父母心”。然而,如果我们绝大多数人必为平民却不甘于做平民,自拔头发以离地,会有好日子过吗?做最好的自己,难道不是一个更切实可行的目标吗?
有人会质疑:如果甘于平庸,那么社会所需要的“精英”如何产生?我认为,真正的精英本质上不是狭窄的知识教育和应试竞赛的产物,也不会从远离社会和大众的、脱离生活和实践的、“高档豪华”的物质环境中产生。伟大寓于平凡的道理至今并不过时。只有在脚踏实地、关心大众的平民价值和平民生活中,才能产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爱心和悲悯心,具有正直、理性、坚毅、宽容、合作等基本品质,具有大思路和大智慧,能够担当和“弘道”的真正的精英。
许多家庭的失败教训,可以反过来揭示家庭教育的真正重要的价值。当孩子最终违法犯罪进入监狱、不堪重压进入医院,乃至误入迷途告别人世时,那些“失败的父母”往往痛悔不已,还原了最真实的愿望:上清华、北大,考试分数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只要孩子还活着、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只要孩子能够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的工作生活就行!这的确是家庭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对于孩童来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
“身体第一”并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热爱户外活动。喜爱户外活动、身体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也比较健康,这同样意义非凡。我们知道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讲文明有礼貌,团结合作,性格开朗,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强,“除了学习不好,什么都好”。他们这种开朗、乐观的性格是战胜应试教育挫折、自我疗伤的“秘密武器”,并将带给他们一生的好运,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此外,是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孩子在幼年与书结缘是一个重大事件。当一个孩子喜欢阅读、与书为友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好的儿童读物是孩子的“精神母乳”,会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影响孩子的终生成长。我们看到太多这样被考试所压倒的孩子,他们经常抱怨负担太重,没有闲暇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但是如果你真的给他三天时间让他自主安排,就会发现他其实没有自己想看的书、想做的事,除了做作业不知道做什么,精神上一片空白。
孩子的精神发展、人格成长还包括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是今天最令家长苦恼的事了:究竟该不该让孩子上特长班学琴、学画、学英语、学奥数?如果不学,是否会“输在起跑线上”?艺术教育对性格陶冶、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是应当重视的。关键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和条件出发,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而非强加于人。逼一个爱画的孩子去学琴,不可能有好的结果。但是孩子无常性,爱好会变化,该不该逼孩子坚持下去?这需要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做具体分析,不宜笼统下结论。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一个家长能为孩子所做的,是提供尽可能宽松的成长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鉴别和认识孩子真正的爱好和习性,加以引导和培养。
另一个问题是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
关于究竟几岁学英语才合适的提问,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陈琳教授说得好:几岁都可以,关键是符合儿童特点的英语学习,如在游戏中以儿歌、口语为主的学习。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和滋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可惜的是,我们很多的早期教育恰恰是急功近利地以培养“小大人”为目标,以磨灭、摧毁孩子的童心和创造力为能事。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还有许多途径,不仅靠阅读和艺术教育,而且靠和同龄儿童的游戏和交往,靠走进和热爱大自然,等等。
孩子是不会真正输在起跑线上的;输掉的,只能是家长的耐心、信心和平常心。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篇2
全球化让世界几乎缩小成为一个一体的“村落”, 信息化在很快满足人们渴求信息的同时却划出了一道又一道“信息鸿沟”, 而数字化、网络化让前两者愈演愈烈。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媒介所具有的强大作用, 日新月异的媒介还萌生出一种新型的社会联系和人际关系。在运用数字媒介的过程中, 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接受教育的方式等, 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进入Web2.0时代, 传统文化日益受到挑战;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虚假信息比较容易泛滥;“信息鸿沟”可能更加明显, 面对大众的, 尤其是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那么在开展和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 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应该选择和树立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其中, 我们必须秉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取向, 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变化中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主动防御:“保护主义”的价值取向
各国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的时间或早或迟, 开展的动机和程度多有差异, 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 因而形成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多元化价值取向。这正如马斯特曼所指出的:“在每一次媒介教师的国际集会上, 每一个人重新学习的第一课就是, 必须树立观念, 不是单数的媒介教育, 而是复数形式的、多种多样的媒介教育。”[1]
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经过80多年的倡导、研究与实践, 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践模式, 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具有示范效应和借鉴意义。
英国最初倡导媒介素养教育采取的是“保护主义”的价值取向, 当时的学者普遍认为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商业动机刺激下所传播的大众文化、流行文化, 往往在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2], 这种低水平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 尤其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因此, 力求通过媒介素养教育, 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 使青少年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这种“保护主义”的价值取向视媒介内容为社会病毒而充斥于媒介环境中, 它像真正的病毒一样呈几何级数复制并不断变异, 毒害社会肌体, 损害人们的身心。基于“保护主义”价值取向的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致力于“接种疫苗”、“打预防针”, 来抵御“媒介病毒”对人们心灵的侵害和对社会的污染。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 “媒介病毒”不断复制、变异、暴发, 随之“媒介疫苗”也会更新换代、层出不穷, 由此, 媒介素养教育的“保护主义”价值取向获得了多重视角的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和精英文化免受流行文化的瓦解;保护青少年, 帮助他们抗拒媒介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保护国家文化、民族文化, 以此来抵御文化帝国主义的侵略;保护主流意识形态, 消除错误信仰和思想;保护消费者权益, 抵制虚假信息的侵害;保护公民知情权, 缩小信息鸿沟;保护大众理性判断力, 远离媒介麻醉剂;保护媒介生态环境, 防止媒介信息污染;保护人类心灵家园, 清除媒介垃圾;保护弱势群体话语权, 消除媒介歧视,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由于关乎民生和国家利益, 即便在当今“保护主义”价值取向逐渐演变为“超保护主义”价值取向的历史背景下, 媒介素养教育的“保护主义”价值取向仍然是各国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实质性立场。
积极参与:“超越保护主义”价值取向
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大众传播媒介已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单一媒介, 数字化、网络化生活带给人们的媒介体验是全新的, 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更多元化, 选择性更多, 也更具主动性。与此同时, 文化语境和社会环境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已充分延展, “超越保护主义”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保护主义”的价值取向不同程度地受到人们的质疑。集中来看,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受教育者在媒介环境中获得的各种媒介经验与教育者的保护主义立场发生冲突, 受教育者的日常媒介体验并非只有危害和腐蚀, 更多的是媒介接触和使用所带来的快感、满足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 传统的审查和规范媒介信息的手段不再有效, 不能再简单地把媒介视为有害和缺乏文化价值的传播工具, 而应该从多元文化的视角探寻和利用媒介的积极作用。
二是媒介素养教育不是孤立的和一成不变的, 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介入媒介素养教育领域, 使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充分汲取其他各门学科的养分, 较好地整合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新理论、新方法, 实现媒介素养教育应有的目标。
三是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发展, 使得个体不仅能够充分接近和使用媒介, 而且还可以即时进行信息传播。原来以消费为主导的受众, 在媒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逐渐成为以生产为主导的受众, 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 而有可能是积极的参与者, 甚至是主动的媒介内容生产者。然而“保护主义”价值取向的媒介素养教育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去适应急剧变化的媒介环境。
在以上三种因素的作用下, “超越保护主义”的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脱颖而出, 媒介技术应用、媒介艺术鉴赏、媒介舆论表达和媒介民主监督等发挥媒介积极作用的主动参与式“赋权”教育价值取向获得前所未有的青睐。众多媒介素养教育者更加看重发挥媒介积极作用的因素, 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探索种种新的教育途径, 对媒介素养教育给予了更多新的期待, 他们希望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培养具有民主精神和批判精神公民的有效途径, 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契机。更希望公民通过全方位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能够穿越媒介迷雾, 看清媒介、认识社会、发现自我, 从而成为一个理性的媒介人, 进而改善不良媒介环境, 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以人为本: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由于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 西方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便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变化历程, 无论是起初的“保护主义”价值取向, 还是后来的“超越保护主义”价值取向, 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各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进程而演进, 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无限的包容性。但是, 万变不离其宗, 透过世界各国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过程, 我们可以发现其核心要素和内在规定性, 从而审视世界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 探讨和分析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相似, 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也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然而媒介素养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培养受众成为具有积极的媒介态度、理性的媒介判断力和正确的行为动机的公民, 更加看重媒介使用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媒介意识的自觉培养, 同时也突出对媒介问题的思考和决策, 重视对个体的媒介行为做出自我约束。因此, 尽管媒介素养教育及其价值取向的内涵多有变化发展, 其核心要素和内在规定性则稳定不变。无论是批判范式、文化分析范式、符号表征范式的“保护主义”价值取向, 还是民主赋权、艺术鉴赏、意义生产等“超越保护主义”的价值取向;无论是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 还是第三世界国家;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港澳台, 媒介素养教育最终的核心价值取向应该是“以人为本, 树立正确的媒介观, 促进媒介生态和谐发展”。
国外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内涵的演化与拓展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和研究, 需要在多学科支撑下与时俱进, 坚持以人为本, 以受众为中心, 从公民视角, 关注媒介及媒介生态的优化发展。现实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媒介素养教育, 让受众了解媒介语言、学会媒介技术, 懂得媒介特性, 自觉分析媒介信息意义, 利用媒介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公共空间的建设。同时, 在与媒介打交道的过程中, 受众能够建立批判的“技术观”、“文化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进而通过理性思维与对话去影响、督促媒介改善传播内容, 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
媒介素养教育, 是我国当前媒介传播中亟待研究并施行的一个新课题, 是提高受众媒介接受品位、确保媒介对社会建设呈良性影响的重要手段。任何媒介教育对象都有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系统, 生搬硬套西方媒介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是灵丹妙药, 抛弃中国特殊国情的媒介教育必将举步维艰。加强媒介教育的本土化研究是我国的媒介教育能够大步向前的坚定方向, 普及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关注, 推进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宏伟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3]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来看, 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现有的成功模式, 结合实际国情, 可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 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媒介形式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案。[4]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道路, 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在媒介素养教育路径上的不同选择。以大学先入为主, 自上而下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在发展路径上的现实选择。[5]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传媒业内部将逐渐推进产业体制改革, 企业主体性质的大众传媒机构日趋扩张, 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媒介内容难免鱼龙混杂。与此同时,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和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态势日益增强, 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会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传媒业, 良莠不齐的国外文化不可避免地掺杂进来。在媒介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更应该秉持“以人为本, 树立正确的媒介观, 促进媒介生态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 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融合现代社会先进的教育理念, 创新并拓展本土化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我们坚信, 媒介素养教育引导下的正确的媒介观和先进的媒介文化, 必将使我们提升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思维能力, 脱离技术工具的桎梏, 摆脱媒介的消极影响, 正确认识、分析和理顺人与媒介、人与社会、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净化、美化媒介环境, 借助媒介解决人的自身问题及其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 从根本上促进人与媒介生态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Len Masterman, “Media Education Worldwide:Objects, Values and Superhighways”, In Media Development, 2/1995, p.6[1]Len Masterman, “Media Education Worldwide:Objects, Values and Superhighways”, In Media Development, 2/1995, p.6
[2]佘绍敏.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N].光明日报, 2008-09-03.[2]佘绍敏.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N].光明日报, 2008-09-03.
[3]徐春玲.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媒介素养教育[J].新闻爱好者, 2012 (7上) .[3]徐春玲.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媒介素养教育[J].新闻爱好者, 2012 (7上) .
[4]葛丽娅.简论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策略[J].新闻爱好者, 2011 (10下) .[4]葛丽娅.简论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策略[J].新闻爱好者, 2011 (10下) .
家庭的核心价值 篇3
两人30年的婚姻很不愉快,充斥着无休止的吵架、打架和琐碎的争执。作为受害者,我从未停止过对这段婚姻的批判和观察。从小,我就喜欢钻到床底或壁橱里小心翼翼地躲着,因为不知何时,父母就开始拍桌摔碗,打响一场新的战争。他们打骂和争执的内容无外乎地域歧视、学历高低以及对彼此家庭成员的不满。对于对方“不是”的挑剔和零容忍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共同兴趣之一。他们是同一类人:极端、暴烈、固执、刚愎自用,对认准的价值观绝不撒手。值得高兴的是,他们绝不撒手的价值观之一,是对家庭无尽的忠诚和责任感。
我三岁的时候,母亲因为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住院,因并发症被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专家说这病看不好,只能苟活着,花光家里的钱,在近乎瘫痪以及脏器衰竭的痛苦里慢慢死去。那时候,母亲整日哀哭,抱着我喊:“我活不长了,你很快就要有后妈了。”
那时候她已经严重丧失了行动能力,寸步难行。父亲但凡听到她哭,就顶着说:“谁说你要死?谁要给她找后妈?”然后一边照顾我,一边做三餐营养汤菜送去医院。那是大冬天,屋子里很冷,但回忆里却总浸染着上海风味汤菜热烘烘的香气,印象最深的是番茄蛋汤,当然是高级版的。
我喜欢抱着父亲的腿,看他怎样做饭:先把番茄煸出汁、调制蛋花,同时把冬笋头和冬菇切片、把肉丝和笋片炒熟,再放在一起慢慢炖煮到番茄形容尽消,最后放入蛋花、葱花和盐,汤浓味足,双冬的搭配显得精致和细腻。还有炒猪肝、清蒸鲤鱼或者油爆河虾。在物质贫瘠的1988年,这已经是很殷实的营养餐了。父亲做好汤菜后,用保温瓶装得严严实实,再带上我骑上车,一晃一晃地行进在冬日的寒风里。到了医院,汤菜还是热的,然后父亲就喂给母亲吃,顺带喂喂我。母亲吃饱了就哭,说着后妈之类的话。
父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总是从容地、慢慢地,把上海男人的优良口碑演绎得淋漓尽致。虽然他可以为一点儿小事对我和母亲暴跳如雷,但在照顾我们娘儿俩时,从未有过只言片语抱怨。我特别着迷于父亲做饭,那个冬天里热烘烘的、满是饭菜芳香的回忆,让我在日后觉得这段日子特别快乐。
父亲只是一个小中医,却在专家们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自撰一方,冒着极大风险说服母亲服用大剂量雷公藤。雷公藤有很大的肾毒性,极可能类风湿没治好,却将病人置于危险境地。母亲很幸运,恢复得很好,没有任何肾毒反应,直到近几年因为年迈,痼疾又犯,也远没有年轻时那么严重。
过了很多年以后,我有了点儿医学常识,才意识到,父亲得下多大的决心,花费了多少的考量,才敢用这个方子来拯救妻子。他独自承受了一切,在母亲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时候,一遍遍地鼓励她,绝无后退和松动的念头。虽然只有一年,但这样的一年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住的。
日子好了,他们照样战争。吵架、打架和争执,一家人外出游玩必然翻脸……然而,无论母亲如何数落父亲的不是,最后总要加上一句----“但他总是一个好人”。
我父母年轻时都是相貌堂堂的人,并不缺乏开始新生活的机会,尤其是父亲,身边的诱惑层出不穷。我的父母像每一个凡夫俗子一样,被诱惑、被触动,有过畸念和遐想,但关键是最后的做法。
我很自豪他们永远守住了内心认准的信念:婚姻和家庭的核心价值是责任而非爱情,是对一己私欲的约束,不得背弃,不得退缩;当苦难的命运袭来时,一起顶住,不得逃避,不得背叛和伤害已经遭受命运伤害的人;须拼尽全力,须自省内心,须对待婚姻和家庭如同敬神。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篇4
的专业人才。
三、好多帮科技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总结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那么,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考虑,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应该也是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同时创新人才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支撑,总的来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思考就应该是培养创新人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创新人才的特征出发,设计开发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培养出合格的创新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去努力实现。相信教育信息化会完成的更好,教育现代化的速度会愈来愈快。
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报告 篇5
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镇积极组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提高思想认识,多种形式宣传。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深入报道陈珍红等先进典型事迹,开展“寻找身边最美的她”活动,用群众身边的典型引导全镇干部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在党员培训活动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学习计划,纳入培训课程,使各级党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当好主力军、排头兵。深入开展
“道德大讲堂”等活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机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全过程。在集镇主要街道和出入口、显著位置制作安装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安装“讲文明、树新风”宣传牌、“遵德守礼”提示牌,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园地。同时,由道德讲堂向楼道、办公院落延伸,广泛设置公益广告,既美化了环境,也对干部职工起到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营造了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氛围。
二、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3月3日,**镇开展书记上党课活动。镇党委书记汤建军给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课。课上,汤建军书记围绕“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形成过程、重要性与紧迫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等内容为党员们作了生动深刻的解读。同时结合古今中外案例,使党员干部认识到做一名新时代党员应具备的素养,课堂氛围良好,引起了党员干部思想上的共鸣。课后,机关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工作中,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6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求全军把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这一重要论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从时代发展和军队建设全局高度,科学概括和阐明了当代革命军人必须坚持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赋予了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强化全军官兵的精神支柱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论述,充分认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这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抓紧抓好。
一、为何要提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比如,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
1、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和最稳定的部分,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国家、民族和军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核心价值观是无形的,并且不具有强制力,但当其一经行为主体所接受,就会进入无意识,进而形成内在的左右行为主体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向。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
2、世界主要国家的军队都有核心价值观
相比较而言,美军更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甚至军兵种和院校都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比如著名的西点军校是“责任、荣誉、国家”。这些核心价值观都是他们教育训练的内容,以促进官兵品格的形成和战斗精神培养。又如,法国军队强调的是“纪律、忠诚、献身”,印度军队倡导的是“克制、自尊、守纪、集体精神”,等等。虽然过去尚未提出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概念,但并不意味着我军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核心价值观。我军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毛泽东同志为我军确立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大力倡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革命精神。从井冈星火到长征风雨,从驱逐日寇到逐鹿中原,从抗美援朝到保疆守边,人民军队的成长史造就了我军独具特色的政治生态。著名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就是这种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正是靠着这种精神的支撑,我军官兵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旺盛的斗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实践证明,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
3、新时期提出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抓紧抓好,使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发扬,为官兵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
当前,国际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在多元价值并存的情况下,要避免因碰撞而导致紊乱,必须有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作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十七大报告又将其提升至民族精神家园重要支撑的高度予以强调。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军队与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就明确要求军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努力走在全社会的前列”。我军作为担负特殊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只有确立既能够反映我军本质特征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并充分发挥其主导和引领作用,才能保证在多元价值观中塑造主流精神,有效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确保官兵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二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军人因履行使命而展现价值。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追求,完成使命任务就失去了坚实的思想根基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新世纪新阶段,我党要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我军的职能任务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有了新的拓展。我军担负的任务更加多样、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这对广大官兵的政治信念、价值追求、战斗意志和心理素质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有效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圆满完成繁重艰巨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对官兵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军心士气,锤炼意志品质,强化战斗精神,使广大官兵在严峻考验面前不迷失,在艰难险阻面前不退缩,确保部队建设的科学发展,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2008年,我军官兵在执行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支援奥运等重大任务中,坚决听从党的召唤,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一往无前、勇挑重担,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展现了崇高的价值追求。这启示我们,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要围绕履行使命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必须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凝聚军心士气,不断升华官兵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的思想境界,为有效履行使命打牢坚实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三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
当今时代,先进军事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军事软实力、赢得军事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从世界范围内的军事斗争规律来看,当今时代仅仅靠武力的强制性征服已经不够,还必须拥有文明之光和道德之力,抑或软实力。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占据文明与道德的制高点,形成包括对手在内的世界的广泛认同,软实力便产生出来。军队转型,新使命任务的确立,必然要求一种永恒的价值追求相伴,以此导引和规范广大官兵的行为。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事文化的灵魂,不仅决定着军事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军事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官兵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下,要始终保持我军军事文化的先进性,必须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我军军事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的正确方向,更好地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才能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才能有效增强我军软实力,塑造和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所谓武德,就是从武、用武、尚武之德性,包含观念、价值和行为等。最早提出“武德”概念的是楚庄王。梁启超高度赞扬黄帝“以武德贻我子孙”,大声疾呼要以“我先民之武德”作为子孙后代的模范。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以“仁”为核心的文化体系,爱民、爱国是武德的最核心价值,是军人的最高价值追求。一部中国古代史揭示,那些被历史讴歌、被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等,大多是“精忠报国”“扶众安民”的典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武德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和发扬者,人民军队的武德文化,是有史以来对中华文明影响最深刻、最广泛、最受世界人民敬仰的先进武德文化形态。多次受到邓小平接见的美籍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访问大陆后在美国以《民族“武德”的重视》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说:“正值民族面临旷古未有的生死斗争期间,久已沦丧的‘武德’开始复兴了——孕育于江西的红军和陕北的八路军,成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他断言:“‘武德’不仅是新中国受世界尊敬的主因之一,而且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已经起了革命性的涤清作用。”这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我人民军队武德文化的先进性、民族性和伟大价值的深刻揭示和高度礼赞。
二、如何理解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反映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我军官兵相互间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时代发展要求、官兵价值追求的统一,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大力加以倡导和培育。
1、回答了官兵信仰的根本问题
胡主席提出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五个方面,把党、国家、人民及其现行的制度结合在一起,全面概括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明确规定了我军官兵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各价值要素的聚焦点是解决官兵的信仰信念问题,集中回答了“听谁指挥、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既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军队的具体化。
2、凸显了特殊的政治属性
从一般意义上看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往往要关照三大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职业属性,这是保证核心价值观长期存续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其发挥广泛影响力的内在支持,同时还是解决现实突出问题,提高其针对性、有效性的基本要求。从胡主席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来看,在关照了社会属性、职业属性的同时,更突出了政治属性。是将政治属性,艺术地表现在社会属性、职业属性之中。所谓“革命军人”,“革命”两个字规定了这个核心价值观,只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中的军人。
3、传承了优良的革命传统
胡主席最早提出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命题,特别强调指出: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军事文化,不断增强广大官兵的军魂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使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这就是说,最初着眼的便是将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借助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予以彰显和突出,同时借助由此而来的教育灌输于广大官兵的思想深处。
4、张扬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核心价值观是道德的指向和道德的高地,一个政治集团要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非此不足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无疑反映着这一规律和特征,最大限度张扬着崇高的精神,将使命、忠诚、纪律、牺牲结合在一起。其中,使命是核心,忠诚是前提,纪律是条件,牺牲是要求。中国历史上曾有三个“万里”:万里长城、万里“丝绸之路”和万里长征。其中有一个半与信仰有关,半个是丝绸之路,正所谓“丝绸西去,佛法东来”,一个是万里长征,即红军在政治信仰的强力支持下,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三、如何自觉践行当代中国军人核心价值观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又是一个紧迫实践课题。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胡主席“自觉培养践行”的重要指示,切实按照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纯洁思想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真正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工作学习训练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以实际行动为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做出更大贡献。
1、自觉在提高认识、掌握理论上下功夫
一是充分认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根本遵循,也是我们正确认识问题、校正价值取向的强大理论武器。只有紧紧抓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这个根本,才能使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真正提起“纲”来、聚起“魂”来。
二是要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志总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的都是大政方针,与基层官兵联系不紧、作用不大。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孔子曾说过一句话,叫做“道不远人”,意思就是说真理往往是朴素的、是真切的、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不仅贯穿着治党治国的大政方略,而且蕴藏着做人做事的道德决窍。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键是要把蕴含其中的先进思想、人生道理、价值观念学深悟透,自觉转化为立身做人、干事创业的准则和规范。我们要紧密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主席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联系个人工作和思想实际,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爱党爱国的政治原则,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强化军魂意识,始终做到高举旗帜、听从指挥;深刻领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深刻领悟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争创一流成绩;深刻领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说实话、重实干、求实效。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去做,谋事就有遵循,立身就有根基,发展就有保证。
三是要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明辨是非。比如,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非常严峻复杂,像去年网上热炒的“普世价值”问题,就打着“自由”、“平等”、“人权”的旗号,从表面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只要我们站在人民的立场,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来分析,就能识破其推销西方“普世”宗教思想和资产阶级“自由”、“人权”理念,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否定党的领导的险恶用心。再比如,当前我国建设发展出现收入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就业矛盾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以及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冲击影响等问题。
2、自觉在履行使命、推动发展上下功夫
一要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饱满的热情、旺盛的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是干好工作、履行使命的重要前提,也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实践要求的直观反映。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实践证明,精神状态越振奋,越能催生战斗精神,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和智慧力量,最终战胜各种困难,出色完成任务。要自觉做到“三个正确对待”:正确对待苦累,自觉以苦为乐、与苦相伴,做到甘于吃苦、勇于吃苦,力求苦中砺志、苦中有为;正确对待名利得失,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得失所扰,心无旁骛尽职责,默默无闻作奉献;正确对待个人家庭实际问题,不为家事分心走神,一心扑在工作上,集中精力干事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二要练就过硬的打赢本领。对于每个军人来说,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高打赢能力是关键。只有具备履行使命的硬功夫,才算是堪当重任的合格兵。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军事斗争准备的持续推进,对每个同志的能力素质、打赢本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任务,明确肩负责任,切实增强提高打赢本领的紧迫感。一方面,要坚持在知识积累中增强打赢本领。不仅要掌握岗位必需的军事知识,切实打牢履行使命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在刻苦训练中增强打赢本领。必须扎扎实实练精兵,争当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三要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衡量一名军人价值观树得牢不牢、践行得好不好,最终看是否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优异成绩。作为一名军人,要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非凡的业绩,一定要有敬业精业的意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处在哪个岗位,都要热爱本职、尽心尽职,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自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努力成为本单位本专业的行家里手;一定要有争先创优的劲头,拿出一种“勇攀高峰、不甘落后,不求过得去、只求过得硬”的劲头,在工作中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积极为单位建设争荣誉、添光彩;一定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善于在学习知识中更新思想观念,对领导交办的任务要开动脑筋创造性完成,对训练中的难题要敢于攻坚破难;一定要有团结合作精神,积极出好主意、拿新办法,为单位建设创新发展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3、自觉在实践锻炼、加强修养上下功夫
军人核心价值观不是自然生成的,既要靠教育引导来确立,又要靠实践历练来强化。我们要自觉把实践作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切实做到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磨砺、在实践中升华。
一是坚持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养成。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军人的共同精神追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育形成的,也不是通过几次教育就能达到的,只有点滴养成、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内化为行为准则,变成自觉行动。现在,有些同志不大注意平时养成,认为只要关键时刻不出大格就行了。对基层官兵来讲,培育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做到“三慎三不怕”:要慎微,越是小事越要留心;要慎独,越是独处越要小心;要慎顺,越是顺利越要清醒。要从集合站队、公差勤务、学习训练、说话办事等生活小事着手,严格自我要求,坚持一以贯之,养成良好习惯;就是要按照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逐条对照检查,逐个解决问题,逐步巩固提高;就是要坚持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在军营内与军营外一个样,集体行动与单独执行任务一个样,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一个样,做到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慎独不越轨。
二是坚持在重大任务中摔打磨砺。急难险重任务像执行国际维和、维稳处突、重大事故救援、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往往事发突然,危险性大,政治要求高,环境条件艰苦,既是锤炼部队过硬战斗精神的“磨刀石”,也是检验核心价值观培育成效的“试金石”。许多从抗震救灾一线回来的同志都有这样深刻的体会,抗震救灾既是战场也是课堂,亲身经历生死考验,亲眼目睹人间大爱,对与错、美与丑、是与非不辨自明,不仅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受到震撼,而且灵魂受到洗礼,境界得到升华。一些赴苏丹维和归来的同志讲,走出国门,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伟大祖国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
试论中职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 篇7
1 教育的核心价值问题
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开发人力资源, 提高人的素质, 传播人类文化科学和道德。因此, 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 就是培养完整的人, 有文明素养和传承能力的人。教育的核心价值包括两个层面:首先, 教育要为人的个性化发展服务;其次, 是为人的社会化服务。其实, 教育是人和社会共同需要的社会活动, 按照哲学范畴的价值的定义, 教育的价值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由此, 我们可以揭示教育的核心价值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 在于教育使人的人格和人性得到健全发展。人格和人性反映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教育在这方面的核心价值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主体价值, 在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中, 教育与人的人格、人性健全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也是最根本的关系。另一方面,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成为尽可能完美的、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各类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要努力促进学生将外在文化内化为自己的全面综合素质。
2 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问题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其特点是运用现实美和艺术美来感染、教育、影响年轻一代, 使他们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 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它能使人心理健康, 乐观向上, 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 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 陶冶道德情操, 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3 中职美术教育核心价值的意义
美术教育教学一直被许多人片面地理解为绘画技术教育, 素质活动教育的一种形式,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一种手段, 学习美术知识技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但不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其实, 美术学科教育能够推动美育发展, 而美术教育又能作用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美术学科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无从谈起。那么美术教育到底是如何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呢?其实, 美术教育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 通过美术教育教学活动, 开发学生的智力。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约占全脑的四分之三, 分为左右两半球。两个半球具有同样的高级智力功能。理论思维主要定位于左半球, 形象思维则主要定位于右半球。而作为美育主要形式之一的美术教育, 则可以激发和调动“右半球”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促进右脑智力发育, 使两个半球平衡协调地发展, 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 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 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
2) 通过美术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表达和创作的能力。一系列的美术学科知识教学, 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能力, 而专业技能的训练, 一定会教给学生表达情感的新方法, 使学生拥有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新方式。
3) 通过美术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一切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作为美育主要形式的美术教育, 其培养目标也不能仅停留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其最终目标是要美化人自身, 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 发展美的品格, 培育美的情操, 形成美的人格, 在整个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积极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传统美术教育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法训练的教学模式其实是对美术教育的错误理解, 有本末倒置之嫌。
4 中职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内容
美术教育在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 也不是单纯地为了传授学科技能技巧, 它是以促进学生思想进步, 健康向上, 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重要学科, 不可替代。
4.1 学生成长的需求
面对竞争激烈的世界, 中职学生的成才必须是全方位的, 职业技能的培养很重要, 而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塑造更为重要, 要想使他们通过短暂的职高阶段学习, 就完全适应社会需求, 光靠简单的职业技能培养还远远不够。我们知道, 中职学生主要来源于应届初中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同学, 他们的知识水平、能力要素、综合素质、自律要求都不是太高,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学生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没有形成, 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面对这样的现状, 面对这样的生源, 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的育人价值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 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触动学生内心, 引导学生自强、自律, 促进学生优良品格内化, 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之一。
4.2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现有基础, 清楚的告诉我们, 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 也不能好高骛远,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明确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是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塑造, 对后者的要求明显高于前者。作为美育主要学科的美术教育, 其在促进学生品格良好发展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须加大审美教育的力度, 高度重视审美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载体, 充分发掘美术学科教育的潜力, 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体验, 以外在体验, 情境熏陶促进内心感悟, 促使学生内心认知提高, 良好品德内化, 努力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理顺自己的成长思路, 提高自己是非判断能力, 提升学生自律能力和品德要求。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能力为主要目标, 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健康全面的发展。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 美术教育的育人作用和核心价值一直不被人所了解, 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美术学科的评价, 也使美术学科的重要地位被弱化。本文在主要分析美术学科的核心价值的基础上, 分析了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等方面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美术教育,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宁.美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 (9) .
[2]陈嘉莉.试论应用本科教育的核心价值.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2) .
[3]陈勤.教育的核心价值及其实现.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6 (4) .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篇8
关键词:学校文化;“立仁”教育;核心价值;“心中有他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A-0020-05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人心、立德树人、铸造学校品质的重要力量。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价值追求,需要整体谋划、主动建构,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人的共识。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新建学校,尤其需要文化引领、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建校伊始,我们便依据校情,聘请专家,凝智聚识,提出了学校的核心文化主张——以仁立人,并寻找到了属于我们对该文化主张的独特理解,即“以仁立人”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心中有他人。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建构了华阳实验小学核心文化体系。
一、以仁立人:融合学校发展动能的现实诉求
兴教立校,文化先行。提到学校文化,很多人讳莫如深,避而不谈。其实,学校文化并没有那么高深,它无时无处不在。一所学校,即使全体师生不主动思考和经营,这所学校的文化也会慢慢形成的。不管你建不建构它都存在,就像空气一样弥漫着。只不过有的芬芳,有的淡雅,有的无色无味,有的刺鼻难闻……由此看来,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学校文化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向上的文化能引领促进学校发展,消极落后的文化则阻碍师生的进步成长。因此,学校文化需要主动积极地建构,尤其是建构向善的、先进的学校文化。因为学校需要先进的文化引领。先进的学校文化能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彰显学校的办学主张,折射办学理念和育人观念,较好地回答与解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兴办什么样的学校、建设什么样的课程等重要哲学命题。
鉴于此,学校专门邀请原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为新校问诊把脉。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轮讨论,我们确立了学校第一个五年发展的三个关键词——融合、规范、提升。如何做到这六个字呢?我们决定从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和力量。于是,一个“仁”字迅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成尚荣先生指出,“仁”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非常贴切,是现代学校办学过程中对传统经典和文化的传承。他建议我们确立“以仁立人”的核心文化主张,这样就能做到传统和现代的交相辉映。确立这样的核心价值追求,主要源于三方面的思考。
1.源于对学校现状的客观分析
华阳实验小学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建筑设计高端大气,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现代化气息浓厚。然而,新校是由原华阳四小及北阳门小学两所薄弱学校合并而成,生源复杂,主要来自城郊接合部,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周边农村孩子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生源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则主要由五方面汇聚而成,一是来自原华阳四小,二是来自原北阳门小学,三是来自华阳中心小学,四是来自市实验小学等城区学校,五是来自部分农村学校。学校如期开学,师生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华阳实验小学。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现实就是如何凝聚人心,统一认识,形成学校文化认同,进而提炼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融合”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种先进的文化进行引领。“仁”字的结构是二人为“仁”,寓意和谐、友爱,萌发了我校“以仁立人”文化主张的诞生。
2.源于对教育本质的还原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他还说:“德不孤,必有邻。”中国教育历来主张“以德立人”。“仁”是德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境界。我们主张“以仁立人”就是对教育本源的回归。
3.源于对“立德树人”教育价值取向的遵循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但是,现实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导致学生素质发展严重失衡,人格缺失、道德滑坡成为社会普遍担忧的问题。学校教育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做一个现代大写的中国人。我们倡导“以仁立人”,就是对当下重智轻德教育现状的积极回应,更是对国家实施“立德树人”战略任务的校本化探索。
二、以仁立人:基于学校核心价值的意义解构
立人,是所有学校最重要、也是最终极的培养目标。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立人,为了人的成长,让人成为挺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它不只是在知识中,更不是在分数中。绝不是为了那个成绩,而是透过学科,透过知识,透过分数,看到后面的人。因此“以仁立人”让我们教育转向了人,这是我们新建学校的一个方向,也是教育长期的一个转向。转到人身上去,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新学校新在哪里?那就是我们一切为了人、超越分数、超越知识的价值追求。说到底,以仁立人就是以爱立人,就是以德立人,就是以文化立人。所以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说,教师是做什么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做人的。我们的教育目标从知识的传授,指向人的全面成长。但是我们怎样立人?通过什么来立人?华阳实验小学是以“仁”来立人,就是用中国儒家文化这个核心的“仁”来立人。立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是立“仁人”,立“仁爱”之人,立“仁义”之人。
这里的“仁”具有非常丰富的涵义。
第一,“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仁的核心是爱人,待人友善。正所谓:二人为“仁”。“仁”是由两个人组成的,这说明“仁者”是不孤独的,寓意两个人亲近、友爱。
第二,和谐,阴阳调和。“仁”最早写作“|二”,即一竖二横,一为阳,二为阴,所以“仁”强调的是阴阳调和,寓含中庸、和谐之意。这和我们强调的“融合”理念不谋而合。
第三,“仁”的内涵丰富。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endprint
由此可见,“仁”所包含的友善、和谐、诚信等内蕴,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更是现代公民的基础素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三、心中有他人:现实语境下“立仁”要义的精准表达
我们提出“以仁立人”的文化主张是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要求的积极回应。既然“仁”的内涵是那么丰富,那么它有没有核心要素呢?我们认为有,那就是——心中有他人。为什么这是核心问题呢?什么叫做“心中有他人”呢?
首先,“心中有他人”缘于“以仁立人”的核心思想。其实,“心中有他人”本来就是“以仁立人”的要义。因为,“仁”本来就有两种具体表现:积极的表现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相对消极被动一些的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都有推己及人,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之意。正像马云先生在浙江乌镇召开的国际互联网大会上说的那样:互联网是这一世纪最了不起的东西——利他主义。相信别人要比你重要,相信别人比你聪明,相信别人比你能干。相信只有别人成功,你才能成功。
由此,我们觉得,要达成新校建设之中的融合目标,实现“以仁立人”,就是要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和情怀。这样的文化理解,既通俗易懂,又指向明确。
其次,“心中有他人”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信+互信”。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个“信”字,即培育“仁信”学生,显得十分必要。我校学生外来务工子弟、农村孩子和城郊接合部的孩子各占三分之一。针对这一现状,要让孩子做到“心中有他人”,我们抓住两个“信”。首先需要培养他们学会自信。因为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交往范围窄,交际活动少,贫穷和流动让他们缺少自信。而人没有自信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这时我们的教育要让他们自信起来,而让他们自信起来就要我们靠“以仁立人”。但是融入当前社会不仅需要自信,更需互信,需要“心中有他人”。这样,就使得“以仁立人”的文化主张更接地气,更加有利于落地生根,进而开花结果。
四、心中有他人:常态教育中“立仁”文化的落地生根
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心中有他人”呢?在“以仁立人”视野关照下,我们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落实在校园文化中
一是营造显性校园文化,即视觉文化。在校门口显著位置——学校东大门照壁墙上,“心中有他人”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办公楼大厅内,学校核心文化主张“以仁立人”以匾额形式呈现。整块“仁”字墙让每个孩子都过目不忘。校园内,走道旁,推行“仁和”管理,培养“仁爱”教师,培育“仁信”学生,建设“起跑线”课程等学校文化体系内容醒目呈现,力求师生耳熟能详。校园处处可以触摸到的都是“以仁立人”的语境;处处可以感受到的皆是“心中有他人”的存在。
二是营造隐性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环境文化,不仅是外在的,也有内隐的,就是一种精神状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让“以仁立人”成为我们学校流行的话语;让“心中有他人”成为我们大家的自觉行动!同时创设一种“你关心我,我关心你”、“我心中有你,你心中有我”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校园文化成为一个场,成为一种氛围,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和价值认同。一旦这种文化形成了之后,“心中有他人”就会落到实处。
2.融合在课程学习中
文化立校,课程育人。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说学校文化是一种存在方式,那课程就是一种行为方式。有什么样的文化主张,必然有相应的课程与之相适应。唯有如此,学校文化建设才有实践支撑,核心文化理念才会落地生根。
我们的校标中,“S”像一条跑道。在拉丁文中,跑道与课程的意思相近。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课程是奔向育人目标的“跑道”。在校标里出现了跑道,这跑道意味着既是学习的进程,也是师生共同追求的过程,更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课程。既然有跑道,我们就想到了“起跑线课程”。我们绝不强调“输在起跑线上”,相反,针对我们这所新建学校,我们认为该课程应该有这样几个特质:一是打基础的课程,它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基础教育本身就应该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它绝不好高骛远。二是刚刚出发的课程。小学六年是人生刚刚出发的地方。虽说是刚刚出发,但也最为重要。因为基础教育课程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课程。三是指向未来的课程。课程应该促进孩子成长、发展,形成的基础性素养应该是学生未来生存必备的核心素养。四是存在差异的课程。标准的田径跑道上,起跑线是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的,但终点是相同的。因此,每个孩子的课程起跑线也是不同的,但又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共同指向美好的未来。
(1)国家课程校本化。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二是丰富并拓展课程资源。从学科特点出发,以体艺为突破口,在确保完成正常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尝试“1+1”模式,有效地向外拓展和延伸,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的内涵,如“美术+劳技”、“音乐+竖笛或口琴”、“体育+国际象棋或围棋”等。
(2)社团活动课程化。以社团活动为抓手,不断丰实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涵,进一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传承原华阳四小的“书香致远”、“鼓韵励志”课程,重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棋艺益智”、“足球强身”等校本课程,按“普及、提高、发展”三个层次设计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需要。目前,书香校园建设特别注重积累背诵和整本书的阅读,《诗文诵读》校本教材已全面起用,而“智勇足球”课程的全面实施,更加强调孩子们在训练和比赛中时时处处注意“心中有他人”。
(3)学校活动课程化。拓展校内外教育资源,积极实施“体艺2+1”。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认真设计、组织开展“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同时扎实推进“阳光体育”等,建立科、艺、体各类特长学生的档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特长。
(4)学生课程自主化。从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入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并开发自己喜欢的一门或多门课程。如,玩溜溜球、玩陀螺。endprint
学校将秉承“以仁立人”的文化主张和“心中有他人”的核心价值,尊重师生的生命天性和生长规律,着眼于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积极开发并建构适合他们的课程体系。通过“起跑线”课程建设,最终实现“以仁立人”。
3.贯穿在活动交往中
伙伴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能否被伙伴接纳、被所属群体接受,对小学生能否适应学校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伙伴交往其实早在学前期就已经发生了。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的伙伴关系对形成人的行为和个性特点非常重要,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种独特而主要的方式。为此,我们倡导在活动交往中做到心中有他人,更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第一、礼仪活动中做到心中有他人。“八礼四仪”活动中,方方面面都需要孩子们做到心中有他人。新建的报告厅,承办很多演出活动,观赏之礼需要孩子学会适时为他人鼓掌。问好礼仪,对于我们的孩子尤其缺失。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同时,我们创设情境,模拟示范,师生问好,生生问好,目光对视,阳光自信。
第二、爱心活动中做到心中有他人。“仁”的核心思想是心中有爱。心中只有充满对他人的爱,才能算得上心中有他人。2015年,我校一位小朋友不幸车祸受伤,母亲身亡。孩子捐献爱心热情高涨。
第三、艺体活动中做到心中有他人。学校“亮晶晶”合唱团的孩子,知道了在合唱时唱着自己的声部的同时还要想着别的声部。刚成立不久的“智勇”足球队的球员们体会到团队协作配合时更要心中有他人。拔河比赛时,和队友心往一处想,跳长绳比赛时,总要考虑怎样为队友带来方便。
总之,“以仁立人”教育极力倡导每个人“心中有他人”,也就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引导儿童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
4.落实在自我管理中
自我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就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首先是学会自律。我们不谈古人倡导的慎独。单就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来说,儿童的神经系统中有两大系统,即情感、动机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两个系统发育一般是情感、动机系统早于控制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控制系统越来越成熟。而人的成熟标志就是控制系统的成熟。然而,资料表明,近二三十年来,这两个系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情感和动力系统发育越来越快,相反,控制系统相对来讲发育得越来越迟缓!因此,在小学,首先讲自律,就是抓控制能力的培养。我们一是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兴趣。儿童的兴趣是多变的,今天喜欢这个项目,明天热心那个社团。我们科学引导,鼓励表扬那些具有持久专注力的孩子,让他们学会坚毅,持之以恒,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核心素养。二是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时间。时间就是效率。我们极力倡导在规定的时间作规定的事情,在最短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三是控制自己的行为。就餐时,两千余名孩子同时就座,细嚼慢咽,除了调羹和餐盘撞击之声外,每个孩子心中都装着他人,管住嘴巴不发出声音。课间,孩子们管住自己的小脚,不让小小的脚印弄脏了新建学校雪白的墙壁。
其次,学会服务他人。有人说,教育就是服务。要想让孩子心中有他人,只有不断增强孩子的服务意识,才能让他们能更多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此,我们设立了志愿者岗位,推行志愿者服务。午餐前,志愿帮厨的孩子提前为本班同伴打汤添饭。放学后,志愿帮学的小老师已经像模像样地开始一对一辅导。图书馆、阅览室、诚信超市……到处活跃着志愿者服务的身影。在管理服务中,孩子们不断学会约束自己,成就他人。
5.渗透在教师培育中
要实现“以仁立人”,培育孩子做到“心中有他人”,关键在于教师。依据校情,我们提出建设一支具有爱的信念、爱的情怀、爱的方式、爱的能力的“仁爱教师”队伍。“仁爱”,是一种大爱。正像成尚荣先生所说:“教育应当有大爱。教师爱的基本内涵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施爱的基本途径和方式,育人是教师施爱的根本目的和终极价值。”
首先,心中有仁爱。“仁”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对他人则有爱心。“仁爱”,语出《淮南子·修务训》:“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仁爱”是一种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仁爱教师讲坛”,讲述“爱的故事”,告诉我们对谁也不要生坏心,对所有的人都要有仁爱之心。
其次,心中有儿童。从“以仁立人”到“心中有他人”,关乎一个教育立场的问题,即能否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由此,我想到成尚荣先生提出的儿童立场。他认为,教育的立场应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因此,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1]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题,直抵教育的主旨。
第三,心中有差异。孔子历来注重“因材施教”。新建学校,差异凸显,“心中有他人”提醒我们要尊重差异,因为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本来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独特性的形成与发展。尊重差异,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
最后,通过培养“仁爱”教师来实现“以仁立人”,进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
愿景再美好也不是现实,蓝图再宏伟也需要落实。华阳实验小学像个初生的婴儿,在牙牙学语中正蹒跚学步,一切都刚刚出发。然而,我们的信念是坚定的,我们的步伐也越来越坚实。从“以仁立人”到“心中有他人”,我们愿意“为孩子的终生发展铺设幸福的跑道”!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J].人民教育,2007(12).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推荐阅读:
教育价值核心08-29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07-27
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论文05-20
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09-08
用核心价值体系武装 正教育行风师风07-22
关于开展2017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08-26
如何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凸显核心价值教育论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