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超声应用

2024-06-11

床旁超声应用(精选7篇)

床旁超声应用 篇1

关于床旁超声检查的说明

目地:

1、为了超声能真正走向临床,配合临床科室工作,充分发挥超声的适用性强,诊断阳性率及准确率高的优势,增加临床医生与超声医生各专业知识的相互了解。

2、为了能够更好地方便患者,增强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三好一满意,更好地提升我院服务品质,扩大服务范围。

应用范围:

为了不减少正常超声科检查的患者数量以及不影响临床真正危、重、急患者的床边检查工作,现规定检查病人范围如下:

1、ICU及CCU的危重病人以及临床各科室无法移动病人的必要超声检查,对于可以正常到超声科检查的病人不属于床边超声检查范围。

2、临床内、外科各种手术操作病人的术中超声检查及定位,不方便移动病人的术前协助医生对病灶及周围解剖结构的了解,以及术后不方便移动病人术区有无出血及穿孔的观察等。

检查项目:

部位+术中定位、胸腔、腹腔、肝胆脾胰(空腹)、肾膀胱前列腺(憋尿)、子宫附件、产科、甲状腺、乳腺、阴囊、颈部血管、双下肢动脉、双下肢静脉、双上肢动脉、肾动脉(空腹)、腹腔大血管(空腹)、浅表部位及其它部位。如有特殊要求的超声检查请事先与超声科勾通。

相关说明:

床旁超声机并非超声科室大仪器,图像分辨率相对较低,可出现某些部位图像显示不清的情况,请各科室量解。

超声医学科2013、3、2

床旁超声应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北流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出生有窒息史的早产儿190例, 体重700~2550g, 男136例, 女54例, 本院分娩82例, 院外分娩转本院新生儿科108例。Apgar评分:1min评分0~3分或5min评分≤5分的重度窒息患儿60例, 1min评分4~7分的轻度窒息患儿130例。

正常对照组100例:男52例, 女48例, 孕周38~40周, 出生体重2500~3750g, Apgar评分9~10分。孕母无产科并发症, 无内科疾病史。

1.2 仪器和方法

使用仪器为美国GELOGIQ9及SIUICTS—280超声仪, 选择探头频率为3.5MHz凸阵探头和5~7MHz线阵探头, 由2名医师专门检查, 经患儿前囟做冠状面和矢状面的连续扫查, 并记录胎龄、体重、Apgar评分、脐带因素、羊水因素等相关的围产因素。将超声检查结果与部分头颅CT检查进行比较。

1.3 诊断标准

超声诊断标准:脑室内出血 (IVH) 采用Papile分级法:Ⅰ级:单侧或双侧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层基质出血 (SEH) ;Ⅱ级:SEH破入脑室, 引起IVH;Ⅲ级:IVH伴脑室扩张;Ⅳ级:Ⅲ级IVH伴脑实质出血, 脑室周围髓静脉出血性梗死。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PVL) 根据deVries分级法:Ⅰ级:脑室周围局部回声增强;Ⅱ级:脑室周围局部回声增强, 其后转为局部小囊腔损伤;Ⅲ级:脑室周围广泛性回声增强;Ⅳ级:脑室周围广泛性回声增强, 涉及皮质下白质。Ⅰ~Ⅱ级脑室内出血及Ⅰ~Ⅱ级PVL定为轻度脑损伤, Ⅲ~Ⅳ级脑室内出血和Ⅲ~Ⅳ级PVL定为重度脑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版) 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资料二维超声显示窒息早产儿脑损伤以IVH及PVL常见, IVH病例中单纯室管膜下出血59例, 轻度IVH95例, III、IV级双侧IVH50例, 1周后复查重度IVH25例程度加重。重度IVH患儿中有39例在治疗后复查出现侧脑室轻-中度扩张, 约5~14mm。PVL病例显示以脑白质强回声粗糙, 不均匀, 集中分布于侧脑室的背侧, 部分显示脑室周围白质回声明显增强, 强度等同于脉络丛。

窒息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为86% (163/190) , IVH发生率为51.6% (98/190) , PVL发生率为44.7% (85/190) , PVL合并IVH35例, 发生率为18% (35/190) 。轻度窒息组早产儿130例中, 重度脑损伤发生率为19% (25/130) , 而在重度窒息组早产儿60例中, 重度脑损伤发生率为41.7% (25/60) , 重度窒息早产儿重度脑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早产儿。正常对照组100例轻度IVH发生率15% (15/100)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一直以来, 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主要依赖CT, 而早产儿大脑发育不完全, 不宜过早对早产儿进行头颅CT检查, CT检查还需要搬动患儿, 这给患儿尤其是暖箱中的早产儿造成一定的痛苦, 故对新生儿, 尤其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母体有疾病、有产伤史的患儿, 出生后1周内常规作颅脑超声检查, 可以早期发现更多的IVH、PVL患儿。尤其可筛查出无症状的脑损伤患儿, 指导临床的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新生儿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 1997, 35:99~1001.

[2]陈惠金.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原因、进展和临床诊断要点[J].小儿急救医学, 2004, 11:205~207.

[3]金汉珍, 黄德珉, 宫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62~763.

床旁超声应用 篇3

关键词:床旁超声 重症医学 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28-01

床旁超声被急危重医生称为“看得见的听诊器” [1],正逐步走入重症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在急危重症诊断治疗监测检查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2008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126例行床旁超声应用情况及提供的信息对治疗决策的影响及临床效果,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床旁超声检查在危重症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例患者均为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住院患者。其中男79例,女47例,年龄12~85岁,平均47岁。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主动脉夹层7例,肺栓塞8例,心包积液12例,胸腹腔积液118例,内脏损伤61例,急性胰腺炎12例,胎儿监测3例。所选病例均由超声医学科医师行床边超声检查,并在行超声检查后24小时内86例完成了X线及CT检查,68例行穿刺治疗。

1.2仪器与方法 :应用机器为mylab70xvg彩色多普勒,由我院超声医学科医师完成,病人按检查要求采取不同体位。

2 结果

本组126例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115例次,占91.27%,其中纠正了13例临床经验判断错误,占10.32%,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漏诊误诊8例,占6.35%。本组126例,并在行超声检查24小时内86例完成了X线及CT检查,68例行穿刺治疗。漏诊2例次,原因为气胸量极少;诊断胸腹腔积液(血)118例次,漏诊3例次,均为少量血胸,误诊3例,2例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误诊为疝气。

3 讨论

急危重医师一直在寻求一种快速的、有效的床旁检查手段以及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处理。而随着床旁超声诊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能满足全身大部分脏器评估的要求,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美国急诊医师于2011年发表专门指南,正式将急诊超声检查列为急诊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可见其重要性【2】。其临床应用价值有:1、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应用范围广,诊断符合率高,尤其在急性疾病和创伤救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组126例心血管及腹部急危重患者均及时行超声检查,超声和临床诊断符合115例,符合率91.27%。2、急诊床旁检查缩短了患者候诊时间,减少患者搬动,并可与临时检查、复苏、或其他诊疗措施同时进行,不耽误抢救过程,为危重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主动脉夹层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能及时诊断和干预对决定患者生命至关重要,本组7例主动脉夹层均以胸痛收治,急诊床旁超声检查显示增宽的主动脉腔内有撕裂内膜随心动周期而搏动,确定撕裂部位、范围、识别内膜口内有无血栓,7例均及时手术,抢救成功。3、中心静脉穿刺在超声引导下会更容易更安全。急诊床旁超声检查与常规的超声检查有很大区别,主要是针对创伤的重点检查(FAST),重点判断有无胸腹腔出血、有无心脏填塞,FAST检查至少4个切面,1、右上腹:重点是胸膜内范围、膈下间隙、肝肾隐窝以及肾脏下方。2:左上腹:即胸膜区、膈下间隙区、脾肾区以及肾脏下端区。3:肋下或剑突下,显示心包。4:持股上切面,显示膀胱后或子宫后液体【3】。尽管床旁超声检查有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1、图像质量易受环境、仪器及患者配合干扰等因素影响。2、床旁超声检查范围广,患者病情复杂,操作者技术经验也会影响检查结果,本组误诊2例,1例将血管壁间血肿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将脓肿误诊为疝气。建议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根据需要及时完善X线及CT检查非常必要,当然超声医师应结合临床病情特点,加强责任心,多切面探查,密切结合临床,减少漏诊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张茂. 急危重医师“看得见的听诊器”——床旁超声应用进展(J).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第十二次年会.重庆:2008:6S-03.

[2]于学忠. 协和急诊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295-1297.

床旁超声应用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0年8月1日-2012年4月31日收治的术后并发呼吸衰竭和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06例, 其中呼吸衰竭54例, 重症肺部感染52例, 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男38例, 女18例, 年龄18~73岁, 平均 (56±6.4) 岁;对照组男34例, 女16例, 年龄19~71岁, 平均 (55±6.8) 岁。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男女比例等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在治疗过程中, 研究组患者采用床旁超声 (型号SONOSITE TITAN) 检查,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检查。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行CT检查肺部;研究组56例患者直接采用床旁超声行检查肺部。观察对两组患者诊断提供信息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节约诊断时间, 减轻患者病痛是否方便等方面的对比。

1.3 判定标准

敏感度=真阳性/ (真阳性+真阴性) ×100%, 准确度= (真阳性+真阴性) / (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 ×100%.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平均诊断时间为50 min, 对照组为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检查的敏感度为88.46%, 准确度为92.86%, 对照组敏感度为89.36%, 准确度为94.00%。采用床旁超声进行检查, 与CT检查相比较, 临床诊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但在缩短患者诊断时间、方便患者检查方面优于CT检查。

3 讨论

床旁超声检查是一种快捷、方便、机动、实时以及可重复进行的诊断方法[4], 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重、发病急、身体状况差、移动不方便[5]等特点, 床旁超声检查有如下临床价值[6]和诊断优势: (1) 床旁超声检查在医疗中的应用范围广, 准确度比较高。床旁超声在呼吸系统相关问题的评估、循环系统相关问题的评估、创伤的评估、血管相关问题的评估、腹部相关情况的评估、休克以及引导各种介入操作等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7]。研究组56例急危重症患者中, 床旁超声检查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52例, 准确度为92.86%。 (2) 随着科技的进步, 超声设备越来越来小型化, 便于携带和移动, 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超声检查可以在床边进行, 特别适用于急危重症患者身体状况差、移动不方便等特点, 同时, 也会减少由病人移动造成的病情恶化。 (3) 床旁超声具有无创伤、可重复进行的特点, 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复查和观察病情的改善方面, 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床旁超声可与临床检查或其他医疗措施同时进行, 可及时提供诊断, 缩短了抢救过程, 及早作出诊断、干预与抢救时间得到保证。 (5) 床旁超声检查具有机动性、方便、简单的特点, 往往不需要对患者进行特殊的处理, 就可以进行检查, 减少了患者检查时的病痛, 也减少了因检查产生并发症的弊端, 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 (6) 床旁超声可进行体表定位穿刺, 引导皮下置管等方面的治疗, 避免了手术治疗, 同时也避免了手术风险。超声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 超声设备也越来越先进, 但医师的技术、经验和责任心等主观因素也会影响到检查结果[8]。部分超生项目检查前, 也要进行准备[9]:检查上腹部需要空腹后检查, 以保证胆汁充盈, 减少食物和气体对检查的干扰, 影响超声图像质量;腹胀或便秘的患者, 检查前需服用促消化药, 帮助排气或排便;检查盆腔、输尿管下段和子宫等, 需充盈膀胱。X线胃肠造影三日后, 再做超声检查, 因为钡剂是超声的强反射和吸收剂, 会影响超声检查;胃镜、结肠镜检查后两日, 才能做超声检查。

对本院56例急危重症患者通过床旁超声检查给予诊疗, 其总准确度为92.86%, 总敏感度为88.46%, 节约了诊疗时间, 无创伤检查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方便、准确的治疗, 病情得到稳固和好转, 达到预期的疗效, 患者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英, 李淑英.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在急危重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0, 27 (6) :679-680.

[2]毕素栋.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我国的应用与评价[J].医学研究杂志, 2007, 36 (3) :15-16.

[3]王瑜玲, 许珊, 杜洪淼, 等.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 2006, 21 (9) :653-654.

[4]张肃西, 王宏燕.急诊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心脏急危重症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4, 3 (3) :211-212.

[5]白亚莲, 刘娜, 魏亚娟, 等.床旁超声在急危重症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 14 (6) :423-425.

[6]尹万红, 舒艾娅, 陈瑶, 等.床旁超声在重症监护治疗决策中的价值探讨[J].华西医学, 2012, 27 (9) :1315-1318.

[7]范文慧, 王木顶, 张茂, 等.急诊医师应用超声对多发伤合并血胸的快速诊断[J].中国急救医学, 2009, 29 (9) :825-828.

[8]吴雅峰.肺血栓栓塞症的超声心动图诊断[J].中华医学杂志, 2003, 83 (5) :439-440.

床旁超声对气胸的诊断价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急诊及ICU住院患者,临床医师疑诊气胸98例,男79例,女19例;年龄16~59岁,平均(46±12)岁。采用Sonosite Titan型便携式超声诊断仪,配备3.5MHz和7.5MHz探头各1个,患者取平卧位,沿胸骨旁、锁骨中线、腋前线从上到下依次探查各肋间,仔细辨认以下超声图像:胸膜线、A线、肺滑行征、彗尾征。胸膜线为位于2根肋骨声影之间的高回声亮线;A线为从胸膜线开始与胸膜线平行、重复的数条高回声线,其间距等于皮肤到胸膜线的距离;肺滑行征为胸膜线上脏层胸膜随着呼吸运动相对于壁层胸膜的滑动;彗尾征为胸膜线垂直发出的窄条、激光束样的高回声条,肺滑行和彗尾征同时消失诊断为气胸[1],超声检查前后3h内完成床旁仰卧位胸片和胸部CT扫描。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算及比较(四格表X2检验)超声、X片诊断气胸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计算公式如下: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假阳性率=假阳性/(假阳性+真阴性)×100%;假阴性率=假阴性/(真阳性+假阴性)×100%;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100%。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疑诊气胸患者98例,最终CT确诊气胸21例,其中3例为双侧。超声诊断气胸20例(23侧),其中18例真阳性,76例真阴性,1例假阳性为胸膜腔粘连,3例假阴性中2例为少量气胸,1例因皮下气肿而受干扰。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5.7%、98.7%、94.7%、96.2%、95.9%。超声与胸部X片比较,超声对气胸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胸片(见表1)

3 讨论

超声波不能穿透空气,而肺脏是富含气体的器官,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超声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通常只限于胸腔积液、胸壁病变以及引导肺、胸腔肿块的穿刺活检等,不能诊断气胸。正常情况下胸膜腔为潜在性间隙,内含有少量浆液,脏层胸膜随着呼吸运动相对于壁层胸膜滑动。探头置于肋间隙,超声波穿透的胸壁组织,到达胸膜时遇到富含气体的肺脏,表现为线状强回声,称为“胸膜线”[1],脏层胸膜随着呼吸相对壁层胸膜运动,在实时B型超声上形成“肺滑行”征[3],从胸膜发出、直达屏幕边缘、窄的高回声条,称为“彗尾征”,这种伪像是由于肺与完整胸膜之间的声阻抗不匹配而形成的。发生气胸时,壁层和脏层胸膜间充满气体,超声波被气体反射而不能到达肺,因而正常情况下的“肺滑行”和“彗尾”征均消失,由此诊断气胸[1,4]。本组资料显示,超声诊断气胸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5.7%、98.7%、94.7%、96.2%、95.9%,与文献报道一致[5]。本组资料中有3例漏诊,2例因气胸量少,平卧位时前肋膈角为胸腔的最高点[6],当气胸量少时仔细扫查此部位可减少漏诊;1例因皮下气肿干扰,皮下气肿时气体位于皮下,超声可以显示,且触诊有握雪感,稍加注意不难鉴别。1例胸膜腔粘连误诊为气胸,胸膜腔粘连患者均有胸腔病变病史,遇有此类患者应结合病史仔细探查,可减少漏诊。

CT能够发现极少量的气胸,对局限、包裹的气胸也能做出精确定位,是诊断气胸的“金标准”,同时,可以非常清晰地显示胸腔和肺的其他病变。缺点是CT检查不能在床旁进行,必须将患者转运至CT室。搬动危重患者、特别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需呼吸支持者有相当大的风险,而且较为费时。胸部X片是诊断气胸的最常用方法,床旁摄片机的出现为危重患者胸部情况的评估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但危重患者通常只能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拍摄,气胸时气体积聚在前胸部,肺组织呈前后向压迫,除非大量的气胸,一般不出现直立位X片上典型的肺压缩征[6],且患者通常合并肺不张、渗出性改变或胸腔积液,更是增加诊断的难度。本组资料也显示超声对气胸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胸片。

综上所述,气胸的超声诊断并不需要高档超声诊断仪,便携式超声仪即可,有学者认为,临床医师经短期培训也能掌握这项技术,而且由熟知患者病情的临床医生完成这项检查时,针对性更强,获得有临床意义结果的可能性更大[2]。床旁超声对强迫卧位气胸患者诊断优势较多,如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便捷、安全,可随时反复进行,无创、无放射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对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98例临床疑诊气胸患者均作了床旁超声、仰卧位X线胸片及C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确诊气胸21例(24侧),超声诊断气胸20例(23侧),超声诊断气胸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5.7%、98.7%、94.7%、96.2%、95.9%,优于X线胸片。结论床旁超声检查诊断气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为危重病人气胸的诊断提供了简单、快速而安全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气胸,床旁超声,仰卧位胸片

参考文献

[1]Lichtenstein D A,Meziere G,Lascols N,et a1.Ultrasound diagnosis of occult pneumothorax[J].Crit Care Med,2005,33(6):1231-1238.

[2]Knudtson J L,Dort JM,Helmer SD,et a1.Surgeon-performed ultrasound for pneumothorax in the trauma suite[J].Trauma,2004,56(3):527-530.

[3]Lichtenstein DA,Menu Y.A bedside ultrasound sign ruling out pneumnothorax in the critically ill:Lung sliding[J].Chest,1995,108(5):1345-1348.

[4]Chan SS.Emergency bedside ultrasound todetect pneumot-horax[J].Acad Emerg Med,2003,(10):91-94.

[5]沈锦松,沈旭平,邵忠华,等.床旁超声对外伤性气胸的诊断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4):455-456.

床旁超声应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在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导丝引起的冠状动脉穿孔2例,支架球囊扩张引起冠状动脉破裂1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在54~76岁之间,平均67.3岁。

1.2 心包压塞的诊断依据

冠脉介入治疗术中或术后突发胸痛、胸闷,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窦性心律伴脉搏细弱,血压低或监测不到等急性症状。X-ray胸部透视示:心影外周透光带和心脏心包影中搏动。超声心动图示心包腔内明显积液,二尖瓣血流有明显的呼吸变化,下腔静脉扩张并且呼吸性变动消失,舒张期右心室壁塌陷。心包腔内有造影剂积存,心包穿刺引流出不凝血液。

2 结果

3 例患者中有1例在PCI中出现急性心包压塞,2例在介入手术后延迟出现(1~6 h,平均3.1h),均经床边超声心动图确诊,并行心包穿刺术,抢救成功2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PCI术中出现急性心包压塞。患者为76岁老年男性,有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及晕厥病史,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95%狭窄,病变钙化僵硬,支架释放后前降支支架远端撕裂,造影剂流入心包腔,患者出现急性心包压塞症状,经心包引流后一度好转,同时给予灌注球囊长时间低压贴壁止血,造影剂外渗减少,但因长时间低血压、多巴胺应用效果不佳,最终抢救无效死亡。2例PCI后延迟出现心包压塞中,一例为陈旧性心梗、心衰患者,冠脉造影检查示左前降支中段100%狭窄,远端有侧支循环显影;回旋支和右冠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Pilot 150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后,未再更换软导丝,即给予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后1小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烦躁不安,床旁超声心动图示心包积液,在超声引导下给予心包穿刺引流,抽出不凝血性液体150 ml,症状迅速缓解,血压回升,第二天拔除引流管。另一迟发心脏压塞患者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100%狭窄。开通血管并支架植入术后6 h出现心脏压塞症状,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示心包积液。心包穿刺引流出300 ml液体后血压回升。病情好转。事后回顾PCI过程,发现均应用较硬的指引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后,未再更换软导丝,致使在支架植入过程中,导丝刺破远端的冠脉血管所致。

3 讨论

冠心病在PCI时出现心脏压塞多数呈急性发作,心率和血压骤降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容易引起手术医生的重视。术中x线透视下观察造影剂进入并滞留心包。心影外缘透亮环、心影增大,但搏动减弱等特点,比较容易诊断。本研究1例急性心脏压塞表现为术中突发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等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表现。超声心电图仅显示少量心包积液,心包穿刺引流后曾一度好转,血压回升。说明急性心脏压塞尽管血流动力学很不稳定,但心包积液量并不很多。及时处理可以解除危险,但对冠脉穿孔的处理亦要及时到位,死亡患者因未有完全封闭冠脉穿孔,导致后期低血压、休克,最终临床死亡。

当冠脉穿孔面积较小者,心脏压塞呈亚急性临床过程,发病时间长短不一,常发生在PCI后数小时,亦有报道近24h后才有临床表现[1]。本研究2例发生在介入术后31小时,由于症状延迟出现,病情隐匿,早期床旁诊断有一定难度。患者出现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心电图普遍低电压等体征已不是其很早期的征象。通过观察本研究2例患者发现,亚急性心脏压塞早期均表现为心率突然降低而不是加快,经阿托品和多巴胺治疗后心率很快恢复为窦性心动过速,但血压则一过性上升后进行性下降,难以回升至术前水平。推测早期的血压和心率突然降低可能与心脏压塞刺激心包分布的迷走神经反射有关,而后的窦性心动过速和血压进行性下降则与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及心包压塞导致的心排量降低有关,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2]。故PCI后患者出现此临床表现时应高度警惕亚急性心脏压塞。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最有价值,不仅能明确诊断,还能测定积液量和指导治疗[3]。本研究2例亚急性心脏压塞均经过床旁超声心电图检查确诊,并在其指导下迅速进行心包穿刺,留置引流,取得良好效果。

分析3例心脏压塞患者的手术记录,均有介入操作不顺利或不当的过程。冠脉均为复杂病变。因此,操作导管、导丝时,动作要轻柔、耐心、细致,遇有不顺利时需要冷静分析原因,切忌过快,是避免PCI出现心脏压塞的关键。

已经确诊为心脏压塞,应立即快速心包穿刺或置管引流,减轻心包压力,超声引导心包穿刺术是心脏压塞的首选治疗方法,并且经常是决定性的治疗,它可以确定恰当的穿刺部位、方向和角度,指导临床医生安全准确地进行心包穿刺,了解穿刺后状态,监测治疗效果。有报道超声引导心包穿刺术解除心脏压塞的成功率达97%。有89%的心包积液患者仅单针一次即可进入心包腔[3]。穿刺后常常留置导管以间断抽吸引流,直到患者症状消失,血流动力学稳定,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无心包积液方可拔管。本研究3例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心脏压塞,并在其指导下立即心包穿刺均一次成功,其中2例经心包腔引流后症状缓解,血压回升,抢救成功。另一例因冠脉破口较大,引流效果差,经抢救无效死亡。

PCI过程中或之后,出现低血压或临床情况恶化,应高度警惕心脏压塞的发生,尽早常规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一旦确诊,应在其指导下及时行心包穿刺引流术,穿刺成功率高,床旁超声心动图对其早期的识别和指导心包穿刺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Von Sohsten R,Kopistansky C,Cohen M,et al.Cardiac tamponade in the"new device"era:evaluation of 6999 consecu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Am Heart J,2000,140:279-283.

[2]FejkaM,DixonSR,SafianRD,et al.Diagnosis,management,and Clinical outcome of cardiac tamponade complicat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m J Cardiol,2002,90:1183-1186.

床旁超声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产科病房母婴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产妇年龄23~45 (29.7±2.7) 岁;婴儿年龄3~13 (5.3±2.7) d;住院时间5~12 (5.7±2.9) d。对照组产妇年龄22~44 (28.5±2.5) 岁;婴儿年龄2~11 (5.1±2.5) d;住院时间4~9 (5.6±2.3) d。2组产妇年龄、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具体方法为:产房将新生儿接出, 给予沐浴、抚触、早期预防接种、脐部护理、换尿布及臀部护理工作, 均在病房进行, 由于护理给予“一对一”方式, 健康知识教育也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 由护理人员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使产妇及其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 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技巧与优点、乳房护理、产褥期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与处理对策、产后营养活动、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与处理措施、产后复查与避孕知识、新生儿预防接种与抚触、新生儿脐带护理及尿布更换等;在母婴住院期间, 每天给予1次床旁护理, 每次护理约30min。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具体方法为:护理人员每天按照规定的时间, 于产房内接出新生婴儿, 带其到沐浴室与治疗室进行预防接种、沐浴、抚触及听力筛查等护理;告知产妇及其家属及时到大房间内进行保健知识与母婴护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比较2组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对健康知识与新生儿护理技术的掌握程度

观察组产妇对健康知识与新生儿护理技术的掌握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当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健康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就医过程中都希望自己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及隐私权。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满足不同产妇和家庭对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 本着充分尊重患者权益的原则, 为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3]。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不需要将婴儿与母亲分睡, 可以降低产妇对婴儿的担心心理, 并在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中消除产妇的焦虑情绪, 以高品质的产科护理与健康教育, 增强产妇与家属对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信心, 有利于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4]。此外, “一对一”的护理服务, 让护理人员的服务更加周到, 加上其精湛的护理能力与丰富的专业知识, 更能够提高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增强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之,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程序化、针对性及连续性的护理过程, 床旁护理工作中不仅高度重视健康知识的宣教, 更注重各种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指导, 通过健康行为“知、信、行”模式与健康信念模式等理论基础, 将产科护理技巧与自我保护措施充分讲解给产妇及其家属, 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与新生护理技能[5]。本研究显示, 观察产妇对健康知识与新生儿护理技术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 具有持续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3, 21 (4) :59-60.

[2]刘艳秋.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6) :57-58.

[3]赵囡囡, 史秀芳.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6) :17-18.

[4]张金荣.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176例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工企医刊, 2014, 31 (5) :1021-1022.

上一篇:观道德与法治优秀课体会下一篇:计生委两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