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超声的显像及应用论文

2024-08-03

颅脑超声的显像及应用论文(精选6篇)

颅脑超声的显像及应用论文 篇1

目前, 胎儿超声检查是最常见的产前无创性影像检查技术。自三维超声重建方法应用于临床以来, 在胎儿产前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已有诸多报导。随着体层超声显像技术 (TUI) 的研制开发, 该技术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显现出来。本研究应用三维超声重建方法及体层超声显像技术观察胎儿畸形, 并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至2011年3月前在我院超声科检查的孕妇检出7例畸形儿, 均经产后及引产后证实。孕妇年龄20~36岁, 平均年龄29岁。妊娠23~34周, 平均28周。

1.2 仪器

使用GE公司Voluson 800 Expert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采用RAB2-5L腹部容积探头, 探头频率为2-5MHz。

1.3 检查方法

孕妇仰卧位, 首先对胎儿进行基础的二维超声常规检查, 对疑有畸形的胎儿进行三维超声重建方法检查, 并进行TUI检查。在检查颜面部时选择胎儿相对静止时, 面部前方有适当的羊水, 并且无肢体、胎盘及脐带等遮挡, 选择胎儿头部正中矢状切面;在检查胎儿脊柱时, 探头置于感兴趣区, 方向与脊柱长轴方向一致;在检查胎儿心脏时, 选择心脏的四腔心切面;其它部位则依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切面。扫描角度为60-85度, 确保观察的解剖结构在扫描范围之内。

2 结果

7例畸形儿中, 唇裂3例, 腭裂1例, 显性脊柱裂2例, 脊膜膨出1例。7例中TUI显像均满意。

2.1 唇裂3例, 其中2例为单侧唇裂, 1例为双侧唇裂合并腭裂。

单侧唇裂在冠状切面和横切面上均可见一侧上唇连续性中断, 中断处呈无回声。双侧唇裂在上唇中部可见悬挂于鼻下方并向前突出, 两侧均可见无回声。横切面上可见鼻尖部塌陷, 鼻翼增宽, 正中矢状切面可见鼻尖部塌陷。

2.2 腭裂1例, 该例伴有单侧唇裂。

在冠状切面上显示鼻中隔略向健侧偏移, 横切面可见患侧鼻翼增宽。

2.3 显性脊柱裂2例, 2例均为T6以下向背侧开放, 并合并脑积水。

矢状切面可见裂口处皮肤光带缺损, 连续性中断, 断端可见, 病变处脊柱失去正常的双排串珠样结构, 成单排状排列。横切面可见脊柱开裂处的两个锥弓骨化中心向胎儿背侧开放。冠状切面可见裂开处间距异常增大。

2.4 脊膜膨出1例, 矢状切面和横切面可见自脊柱开裂处向胎儿背侧膨出的半球形包块, 膨处物为透声良好的液性暗区, 表面可见皮肤包裹。

3 讨论

产科超声检查目前是产前诊断的最常用的无创性影像技术。准确的产前诊断对于胎儿的预后评估及产科诊断治疗非常重要。TUI技术是在三维超声重建的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新兴的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存储容积数据并应用4D View程序脱机后处理并分析数据, 可以为产科诊断提供比传统二维超声更多更直观的信息。

本研究通过应用三维超声重建及TUI技术观察胎儿颜面部, 包括唇、腭、眼、鼻、下颌、耳等结构, 结果显示, 只要条件适合, 采集满意的容积数据, 即可在脱机的条件下进行后处理。三维表面成像能显示颜面部直观的图像, TUI技术可以连续显示胎儿颜面部的连续多个断面, 可使唇腭裂病变部位在一系列平行断面一个或几个得以显示, 操作者可以选择最大一幅进行测量, 并通过旋转X、Y、Z轴和前后移动切面, 可以观察到上唇、牙槽骨、腭部的连续图像, 对唇腭裂的诊断较为实用。

脊柱裂使一种严重的胎儿先天畸形, 是由于后神经孔闭合失败所致。出生后的早期外科手术能使许多脊柱裂新生儿存活, 但常会导致双下肢瘫痪等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由于产前超声检查的普及, 新生儿中脊柱裂的发生率明显下降[1]。脊柱裂较大时二维即可发现, 较小时二维超声发现机会降低[2]。受到胎儿宫内位置的影响, 二维超声检查是可能只能获得脊柱的两个切面。TUI技术是基于三维容积数据可得到任意的切面:可以很容易得到脊柱的矢状切面、横切面和冠状切面, 这是评价脊柱是否连续的三个标准切面。还可以同时显示某个观察方向上一定间距的一系列二维图像[3]。

既往研究认为对于胎儿心脏的观察, 必须获得上腹部横断切面、四腔心、五腔心、肺动脉切面、以及三血管-气管切面等, 才能对胎儿心脏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估[4]。本研究通过应用三维超声重建及TUI技术观察胎儿心脏, 所分析的7例胎儿心脏, 均获得了清晰的上述平面。使得这些平面在一个心动周期根据时间顺序在同一个屏幕上重建显示, 对心脏解剖结构, 及心脏血管的显示与判断均远远优于普通的二维图像。

二维图像的质量直接决定能否获得清晰的三维图像, 胎儿运动、孕周、羊水量等因素对图像质量均有影响[5]。TUI技术能够同时显示连续的的多个平行切面, 能够更加系统地观察胎儿颜面部、头颅、胸腹部、心脏、脊柱等结构。能够取得较易于识别的多帧图像。并能够利用容积数据的获取, 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胎儿的检查, 并且数据能够在脱机后处理。通过对图像的旋转、平移, 可从多角度、多平面观察, 使图像更加直观, 空间关系更加明确。虽然目前三维超声TUI技术还无法取代二维超声进行胎儿畸形的检查, 但是它能够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 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对明确胎儿畸形、降低出生缺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胎儿畸形,体层超声显像,三维超声重建

参考文献

[1]Nikkila A, Rydhstom H, Kallen B.The incidence of spina bifida in Sweden 1973-2003:the effect of prenatal diagnosis[J].Eur J Public Health, 2006, 16 (6) :660-662.

[2]郭万学, 周永昌.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909.

[3]张晓莉, 汪龙霞, 孙长坤.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诊断胎儿脊柱裂的初步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8 (1) :832-834.

[4]赵博文, 杨园, 姜卫香, 等.断层超声显像技术在胎儿超声检查中的初步应用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质, 2007, 23 (1) :58-60.

[5]Nelson TR, Pretorius DH, Hull A, et al.Sources and inpact of artifacts on clinical three-din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 Ultrasound[J].Obstet Gynecol, 2000, 16 (4) :374.

颅脑超声的显像及应用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共46例, 其中男30例, 女16例, 年龄26~58岁。

1.2 方法

仪器为ALOKA-SSD630超声显像仪, ATL-超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频率均为3.5MHz。受检者禁食8h, 先空腹检查, 观察胃内有无潴留液, 接着服用1 0 m L胃超声显像增效液, 再饮温水4 0 0~600m L。根据检查需要, 可取仰卧位、半卧位, 在检查胃底时取左侧卧位, 自贲门到十二指肠逐步扫查, 在长轴、短轴各个切面上仔细观察胃壁厚度、连续性及层次结构, 有无胃壁凹陷、隆起等形态改变, 同时注意胃外及浆膜层情况[1]。超声检查后几天内再做内镜检查, 部分患者做X线钡检, 以弥补胃镜检查不足。

2 结果

2.1 胃溃疡的超声图象表现

(1) 溃疡底部胃粘膜面可出现凹陷, 凹陷区形态规整、底部光滑、边缘对称并稍隆起呈“火山口”样改变。

(2) 凹陷基底部及周围增厚的胃壁呈低回声, 部分可呈强回声。

(3) 凹陷表面可见斑点状的强回声。

(4) 胃壁蠕动一般正常, 较大溃疡者局部胃壁蠕动可减弱。

2.2 胃溃疡的发生部位

本组确诊的46例胃溃疡中, 病灶在胃窦部11例, 胃角部35例, 其中病灶最大面积2.5cm×4cm, 最小面积1cm×1.5cm;本组病例超声未进行良恶性溃疡的鉴别, 但是其中3例胃窦部溃疡, 后经内镜检查诊断为恶性溃疡。

3 讨论

3.1 正常胃的声像图产生的机制

正常胃在空腹状态或饮服胃造影剂后, 胃壁呈3强2低的环形图像, 实时显像中还可见胃壁呈规律性蠕动。这些图像表现与胃的解剖结构及运动功能相一致。如胃壁的3强2低回声, 分别为胃壁的 (从内向外) 黏膜层、黏膜深层、肌层、浆膜下层、浆膜层。当胃发生溃疡病变时, 则胃肠壁黏膜层凹陷, 局部增厚, 层次不清, 蠕动减低或消失等一系列病理形态改变, 这些改变破坏了胃的正常解剖结构, 出现了相应的病变声像图。本组资料还观察到,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 各个不同时期病变不尽相同, 如溃疡早期, 病灶呈充血炎性水肿, 继而有肉芽组织生长, 纤维组织增生, 瘢痕组织形成, 胃壁增厚、僵硬, 如有穿孔粘连, 其形态不规整, 这一系列变化, 则形成相应的声像图。为此, 超声医师要熟悉溃疡病各个不同时期的病理形态, 这对提高诊断率与鉴别诊断有一定作用。本组有3例糜烂性胃炎, 误诊为胃溃疡, 分析其原因, 可能是超声显像对浅表性溃疡与炎症分辨力还不够, 如受检者体形瘦, 则超声焦点不在此范围。笔者认为, 遇此情况时, 如腹部变频探头, 可用高档频率, 对体形瘦弱者, 用高频探头, 以增加分辨力, 此法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有3例胃窦部恶性溃疡, 被内镜确诊, 而超声仅诊断为良性溃疡, 有文献报道, 超声可用于溃疡的良恶性鉴别[1~2], 对此问题本文有不足之处, 在今后超声诊断中可进一步探讨。

3.2 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

胃的诊断, 传统的方法主要为X线钡餐、内镜检查。20世纪80年代随着超声仪器的发展、灵敏度的提高、分辨力增强, 加之超声显影剂的应用对胃肠疾病的超声诊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本组胃溃疡的超声诊断符合率达87.5%, 与文献报道一致[3], 实践证明超声是无损伤、无痛苦、方便、安全的检查方法。目前对胃的治疗, 主要为药物保守治疗, 做疗效考察与注意病变的发展, 定期应用超声检查有一定实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显像技术诊断胃溃疡的原理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服用胃肠造影剂, 再用超声显像观察胃壁结构的变化。结果超声诊断胃溃疡的符合率87.5% (21/24) , 不符合率12.5% (3/24) , 其中2例胃恶性溃疡超声未明确良恶性的诊断。结论超声诊断胃溃疡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胃溃疡,超声诊断,体会

参考文献

[1]陆文明.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43~52, 121~126.

[2]孟庆华, 邢太生, 张松珍, 等.胃溃疡的超声检查 (附66例分析) [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88, 4 (3) :141~142.

颅脑超声的显像及应用论文 篇3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1.1 实验雄猴

选择健康状况良好、性器官发育正常、精液常规检查正常、有较高的配种能力、年龄在8~12岁的体壮雄猴。

1.1.2 实验雌猴

月经周期正常、健康状况良好、有正常生育史、性皮肤变化明显、年龄在6~10岁。

1.1.3 实验猕猴的饲养

我中心实验用猴采用人工单笼饲养,一日四餐,二餐主食,二餐副食,繁殖期间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E。实验用猴质量条件及环境设施均符合普通级实验动物国家标准要求(许可证号:SYXK(闽)2005-0015)。

1.2 试验仪器

韩国产MEDISON SA-600型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凸阵探头。

1.3 试验方法

1.3.1 实验猕猴的配种

在繁殖季节,先观察雌猴第1个月经周期(28±3)d,在其第2个月经周期的第11~13 d,把雄猴放入待配雌猴的笼内进行交配,第2 d查看配种雌猴的阴道栓、镜检阴道中的精子情况。

1.3.2 猕猴早孕的检查

仰卧保定,在实验猕猴配种后11~15 d,先进行直肠指诊,若指感比未孕子宫略大,子宫底呈球形,子宫体变软,可初步诊断为妊娠[3],然后用B型超声波观察子宫形态、妊娠囊、胎体、胎心博动及胎盘等。腹部探头进行探查。

2 结果

2.1 妊娠

共检测658只配种雌猴,检测结果分别为怀孕、未孕2类。通过B超检测的雌猴中,诊断为怀孕的354只,其中338只在妊娠15 d时确诊;16只为可疑,到20 d确诊为妊娠。因此,妊娠15 d的确诊率为95.5%,妊娠20 d的确诊率为100%;有304只诊断为未孕,诊断准确率为100%。该结果被实验课题的取材和仔猴的出生所证实。

从354只孕猴早期妊娠诊断中观察到,妊娠囊多于交配后第11~12 d出现,但15 d左右才容易看到,这时B超显示妊娠囊呈球形或椭圆形光环,光环内呈透声的暗区,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猕猴孕后15 d、20 d,其妊娠囊长径均值分别为6.54±1.37 mm、9.03±3.49 mm。20 d后检查该光环边缘变大变厚,暗区内出现不规则的光斑,囊壁变厚。

妊娠20 d后,胚芽开始形成,与周围组织比较,回声有所增强,羊水超声图像为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可见一绳索状结构。35 d后,胎儿轮廓清晰可见,大小9.1±2.51 mm。妊娠42 d时,胎儿的胎头呈明显的椭圆形光环,直径为6.22±0.78 mm;这时荧光屏上已可显示胎心呈快速闪烁样搏动,但较微弱,需要仔细辨别,60 d后胎心有规律性搏动明显,并可见少量心包液。

妊娠50 d时的声像图中脊柱清晰可见,回声很强,形如两条平行的串株,至尾椎逐渐靠拢,脊柱横断面为一光环,中心呈透声暗区。脊柱边缘呈半圆形梳状,与脊柱呈一定角度,位于脊柱内弯曲的暗区。

妊娠56 d看到胎儿的四肢骨骼为弯曲的连续光带,回声很强。这时的股骨长约10.25±1.12 mm。

2.2 出血与流产

雌猴配种后从阴道流出血性分泌物是妊娠出血还是流产预兆?应认真仔细加以鉴别。例如在354只确诊孕猴中有3例雌猴于交配后15 d诊断为妊娠,其中有2例和1例分别在交配后21 d、24 d从阴道流出紫褐色血性分泌物,此时B超显示妊娠囊无正常球形,变狭窄塌陷,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囊壁光环回声减弱,边缘模糊,囊内未见胚胎。10 d后再查,宫腔内囊体消失。而另有218例妊娠出血的孕猴,B超检查妊娠囊结构仍然清楚,妊娠囊长径随着孕期的增加而增长,有的已有胚芽结构,其后的妊娠过程正常。

2.3 死胎

死胎多见于妊娠中、后期,4只孕猴于交配后65 d B超显示,胎猴的胎心有规律性跳动,胎体形态正常,稍弯曲;第95 d复查时,胎心无跳动,脊柱变形,提示胎猴死亡。剖腹产手术取出死胎,死胎头部、腹部凹陷,肢体发白。

2.4 过期妊娠

猕猴妊娠期为160 d,对3例185 d过期妊娠的孕猴进行B超检查显示,胎猴胎头清晰,2条串珠光点的脊柱以及半圆形梳状肋骨极为明显,心脏呈有规律的跳动,四肢骨呈强回声,时而见到胎动。

2.5 其他

妊娠检查时,还发现1例猕猴子宫肌瘤病例,B超显示,子宫体积增大伴形态改变,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大,长宽厚为100 mm×70 mm×55 mm,回声极度增强,瘤体向子宫表面凸起,剖腹产手术取出子宫,病理检查证实是浆膜下肌瘤。

B超还显示约60%猕猴妊娠时出现副胎盘,超声表现为正常胎盘的附近或另一对侧见到另一胎盘声像,与主胎盘之间有胎膜和血管相连。

3 讨论

根据对354例猕猴早期妊娠诊断的探索,解决了猕猴繁殖中20 d前确诊妊娠的难题,获得了理想的猕猴早早孕诊断方法。我们认为B超是一种确诊时间早、准确率高且操作方便的诊断技术,B超用于猕猴的妊娠诊断和孕期监护优于临床常用的其他方法。B超不仅直观地探测到妊娠子宫的变化,而且可将扫描图像和测量数据记录下来,作为繁殖和科研的客观依据。

在猕猴的繁殖生产上,B超诊断最早可以检测妊娠11~15 d的胚胎,到妊娠20 d时可达到100%确诊。B超的应用可以及早发现孕猴,及时将孕猴隔离饲养,避免流产,提高仔猴成活率;B超诊断为空怀的母猴,可及时补配,从而及时有效地利用繁殖季节,提高繁殖效率。

猕猴的妊娠期大致可分为3期:20 d前为早早期妊娠,60 d前为早期妊娠,61~160 d为中晚期[4]。在胎猴不同发育时期,其组织学特征和羊水等体积的变化也不同,通过对354例孕猴的超声检测,初步摸索出不同胎龄猴生长发育的影像特点。在早早期的妊娠声像图中看到子宫内有妊娠囊便可以判断为怀孕。在妊娠的早期可观察到胎体、胎儿头臀径、胎心搏动等,追踪其变化可动态观察胚胎发育是否正常、了解早孕子宫生理或病理状况,从而及时发现早期流产、宫内发育不良等异常情况。中后期,可观察胎猴双顶径、股骨长径、胎心搏动、胎盘等状况了解胎猴发育程度,预测胎龄和预产期。

在B超检查的实际操作中,要考虑猕猴的特点,膀胱不易充分蓄积尿液,造成检查时常常缺乏理想参照物,而且猕猴子宫体积小,子宫与周围软组织回声交融,无明显界限,不易辨别。因此,应适当配合直肠触诊,人为制造参照物,以提高确诊率。

参考文献

[1]王中洲.猕猴与科学实验[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8.

[2]范春梅,周建华,刘雅英,等.猕猴早孕模型的建立及超声学诊断[J].动物学杂志,2001,36(5):62-63.

[3]周建华,范春梅,李志雄,等.直肠内子宫指诊法诊断猕猴早期妊娠[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5,15(4):226-227.

颅脑超声的显像及应用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分娩的足月的新生儿, 或者孕周在20周以上、体重≥500 g以上的死胎、死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搜集分娩严重出生缺陷患儿的产妇61例, 年龄25~33岁, 平均年龄 (28.6±1.4) 岁, 孕周36~40周, 平均孕周为 (38.1±0.3) 周,

1.2 诊断方法

(1) 妊娠并发症和分娩并发症的诊断, 分别由医院妇产科经验非常丰富的超声医师、产科医师使用超声显像仪对入院待产的孕妇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和诊断; (2) 超声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胎儿的体征情况、体重、形态等; (3) 妊娠期并发症:即前置胎盘、羊水过多或者过少、胎盘早剥、脐带发育异常、胎儿发育迟缓、胎儿窘迫或者死胎等; (4) 分娩后观察诊断的内容:胎儿的体表、体重和形态等。

给每1位胎儿的资料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再一一编码, 对于超声畸形诊断和出生缺陷诊断则都使用6为数字的编码 (参考构架疾病编码ICD9标准) , 编码完成之后再进行一次核对。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1例产妇中在妊娠期发生并发症患者40例,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5.57%, 其中早产13例, 羊水过少或过多10例、妊高症6例、胎盘早剥4例、前置胎盘4例、巨大儿2例、死胎1例;分娩期的并发症情况:分娩期并发症36例, 发生率为59.02%, 其中胎盘粘连9例、脐带绕颈7例, 胎盘早破6例, 胎儿窘迫6例, 产后出血2例。

出生缺陷种类以及其诊断的并发症的情况:肌肉骨骼畸形11例, 其中均为诊断羊水过少患者;腹水中/阴囊水肿9例, 其中羊水过多6例, 生产缓慢2例, 死胎1例;心脏畸形9例, 其中生长缓慢5例, 羊水较少2例, 羊水过多2例;腭裂或者唇裂8例, 其羊水过少4例, 生长迟缓的3例, 胎儿窘迫1例;肢体畸形5例、其中羊水过多3例、羊水较少2例;消化系统缺失6例, 均为羊水较少的患者;生殖器官5例, 其中羊水过多4例、羊水较少1例;皮肤畸形4例, 其中羊水过多1例、生长缓慢1例、死胎1例、羊水过少1例。

3 讨论

目前超声显像诊断畸形胎儿技术已经被广大的医学人士所认同, 分别对孕妇妊娠的各个时期进行检查, 来判断胎儿健康状况, 对于很有可能出现出生缺陷的胎儿尽早的诊断并处理, 从而提升优生率。

通过研究表明, 在妊娠期如果孕妇经一系列的超声检查发现诸如羊水异常、胎儿窘迫、胎盘前置等并发症, 那么就能够准确的预判分娩之后胎儿的出生缺陷[2]。比如若羊水过多, 那么胎儿会出现肢体畸形的出生缺陷, 同时还有可能出现腹水、阴囊水肿、脑积水、皮肤畸形等病变;羊水过少同样也会引发胎儿的畸形, 比如胎儿的骨骼畸形、皮肤畸形、消化系统发育不全等;如果胎儿生长发育比较缓慢, 则会很大程度造成胎儿的生殖器畸形的情况, 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唇裂或者腭裂等;巨大儿则会导致胎儿发生神经官能畸形, 或者脑积水以及唇裂等, 特别是巨大儿一般在胎儿的超声检测中很容易忽略体重这一数据, 因此需要对不同孕周的胎儿体重进行准确的评估;死胎是会导致胎儿出现腹水、阴囊水肿、肌肉骨骼畸形等。分娩期的并发症主要有胎儿窘迫等, 胎儿窘迫会导致胎儿出现心脏畸形和肺特质畸形等, 所以如果在超声显像诊断时确定为胎儿窘迫, 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该几种出生缺陷。

妊娠期的超声显像诊断主要是在孕周28~36周的孕妇中进行, 因为该时期超声显像比较敏感, 同时又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出生缺陷的图像[3]。在妊娠期医生应该多呼吁采用多次进行超声孕检, 全面了解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尽量避免在分娩前方才了解到胎儿的出生缺陷, 从而努力提高优生率。作为医院应该给孕妇灌输超声显像诊断的重要性, 共同为实现美好的社会和家庭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宗辉, 杨承平.423例出生缺陷产前超声诊断效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 19 (01) :92-93.

[2]王淑媛, 洪春辉, 孙辉, 熊敏, 谭梦娇, 王静, 黄京希.产前诊断对围产期出生缺陷儿转归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 (21) :3893-3894.

颅脑超声的显像及应用论文 篇5

关键词:高频超声,增强型能量多普勒显像,痛风性关节炎,膝关节,第一跖趾关节

近年来超声检查在肌肉关节病变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具有无创、简便、经济, 可以多关节、多角度实时扫查, 还能直接显示局部的活动性病变 (血流信号) 等优势, 为痛风性关节炎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停药时间指导提供依据[1,2]。本研究重点为高频超声结合增强型能量多普勒显像 (E-flow) 在痛风性关节活动期及静止期的超声表现,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促使患者疾病早日康复。本研究就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43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过程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就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3例, 其中男37例, 女6例, 年龄55~77岁, 平均 (51±5) 岁, 病程3个月至11年, 平均 (15±5) 个月。根据病史及临床检验结果均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入院时主要表现为脚踝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腕部以及手足部等其他关节部位多于夜间出现红肿、发热、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 部分患者存在脱屑和瘙痒症状。入选患者均排除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

1.2 检查方法

患者均采用日本ALOKAα7型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线阵探头, 频率为7~10 Hz。检查方法: (1) 膝关节检查患者取屈膝90° (疼痛患者尽量屈膝) , 探头横向放置在髌骨上方, 探查髌上囊有无积液、滑膜有无增厚, 探头置于髌骨前方, 观察髌前囊积液及滑膜的形态及血流情况; (2) 患者尽量屈膝90°, 探头横向置于髌骨上方, 可见近无回声的股骨软骨面, 观察软骨表面有无“双边征”, 及附近滑囊有无积液、滑膜增厚情况、囊内有无痛风石及滑膜的血流情况; (3) 根据E-flow显示血流丰富度分级标准:无血流信号为0级, 星点状稀疏血流信号为1级, 较丰富点线状血流信号为2级, 丰富的短棒状血流信号为3级。

2 结果

诊断结果显示, 43例患者的86个膝关节及86个第一跖趾关节中, 有11个关节未见异常, 其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改变。具体为:有E-flow血流信号35例 (81.4%) 70个关节 (其中1级35个关节, 2级18个关节, 3级17个关节) , 关节腔积液39例 (90.4%) 患者98个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积液;滑膜增厚31例 (72.1%) 94个关节;关节软骨“双边征”21例 (48.8%) 38个关节;关节腔内痛风石28例 (65.1%) 54个关节;骨质破坏5例 (11.6%) 9个关节。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 患者多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 常发于中年男性, 多见于趾的跖趾关节, 也常发于其他较大关节, 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主要表现为关节剧痛, 一般为单侧性突发症状, 发病时关节周围组织有明显的肿胀、发热、发红和压痛感[3,4]。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需进行手术治疗。早期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多出现误差, 常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滑囊炎、化脓性关节炎, 甚至是急性蜂窝组织关节炎等, 使患者延误最佳治病时机, 造成病痛加重, 难以承受的身心伤害, 也致使医患事件发生[5,6]。

近年来,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影像技术的应用对于疾病的诊断发挥了较为准确的作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是通过对人体发射一组超声波, 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扫描, 根据监测其回声的延迟时间、强弱度判断脏器的距离与性质。其具有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 沿直线顺利在人体组织中传播, 纵波遇到不同的介质交接面时会自动产生反射波等优势[7]。

在临床上彩色超声仪常与E-flow相结合观察关节内的滑液运动趋势, 痛风性关节炎可通过影像学诊断、检验血液及相关临床体征确诊, 高频超声在该疾病的超诊断中更具有优势, 不仅能多切面扫查多个关节, 对于软组织病变具有较强的分辨率, 在显示微小骨皮质损坏、关节内痛风石沉积及关节面变化中也有一定优势。E-flow与彩色多普勒 (CDFI) 血流成像对比发现, E-flow对于低速的血流显示更加敏感, 而且血流信号更为可靠。

结合E-flow可观察关节炎处于活动期还是静止期, 不仅能为临床提供是否为痛风发作期依据, 还能在临床用药后停药时间掌握上提供依据, 患者疼痛症状缓解, 复查超声, 若滑膜仍有血流信号, 不建议停药, 复查滑膜无血流信号, 方能考虑停药。对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8]。

综上所述, 在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时, 除了体征、尿酸升高外, 结合高频超声可进一步确诊, 结合E-flow可明确是否为痛风活动期, 并为后期的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使患者脱离病痛折磨, 及早恢复健康,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Tausche AK, Jansen TL, Schrêder HE, et al.Gout-current d-iagnos is and treatment[J].Dtsch Arztebl Int, 2009, 106 (34) :549-555.

[2]杨海华.痛风性多关节炎伴畸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 (3) :346-346.

[3]王磊, 邱逦, 张凌燕, 等.痛风性关节炎的高频超声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27 (2) :376-379.

[4]莫颖倩, 戴冽, 郑东辉, 等.高频超声与病理学检测评价类风湿关节炎膝滑膜炎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2, 16 (2) :91-95.

[5]李翠芳, 李华, 伍镝, 等.高频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指关节滑膜病变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 20 (4) :338-340.

[6]朱瑾, 赵建, 张文云, 等.高频超声评价膝关节骨关节炎半月板突出[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5) :931-933.

[7]宋海霞, 王全师.高频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 2014, 43 (7) :809-811, 815.

颅脑超声的显像及应用论文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2002年1月~2007年4月在我院超声室接受检查,行经颅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患者134例,包括椎基底动脉病变126例,大脑后动脉病变8例。其中34例椎基底动脉病变患者进一步行DSA检查。有11例于外院行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本检查中男性68例,女性66例,年龄(35~91)岁,平均年龄59岁。大部分患者有头晕史。

1.2检查方法及评判标准

CDFI采用东芝6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为7.5MHz线阵探头和3.5MHz凸阵探头,患者仰卧位,头后仰偏向对侧,在显示颈总动脉长轴后,探头略向外侧移动即可显示椎动脉的椎间隙段长轴,探头向下移动,显示椎动脉的开口处、颈段。换用低频探头显示枕段、开口处、颈段椎动脉。二维图像上测量各段管径,观察内膜情况。CDFI观察椎动脉血流方向及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使用脉冲多普勒测量流速及阻力指数。狭窄率=狭窄远端正常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狭窄远端正常直径×100%,结合多普勒频谱及血流速度进行综合评价。无血流信号为动脉闭塞[1]。当颅内段椎动脉闭塞时,颅外段椎动脉相应会出现血流速度减低,频谱高尖,舒张期血流信号消失的表现。

TCD采用哈尔滨科维科技有限公司GUB.2P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2MHz探头,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经枕窗探测双椎动脉深度55~80mm,基底动脉深度80~120mm。仰卧位,经颞窗探测大脑后动脉深度55~70mm,记录流速、频谱形态和PI指数。血管狭窄的标准: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80cm/s,声频粗糙,伴涡流[2,3]。闭塞局部探测不到血流信号,远段血管内出现低流速低搏动性血流信号。当颅外段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颅内段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作为狭窄的下游相应出现低流速低搏动性血流信号,对侧椎动脉可代偿性管径扩张,流速加快。

1.3统计方法

将CDFI和TCD的初次检测结果及两者结果不符者重复检测的综合结果(TCD+CDFI)分别与DSA结果对比,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以DSA为标准,比较TCD、CDFI及TCD+CDFI发现相应血管病变数目,计算诊断血管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率。

2 结果

2.1 34例患者的脑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

34例患者68条椎动脉,其中狭窄或闭塞的共31条血管,正常37条血管。

2.2 单纯TCD、CDFI及TCD+CDFI联合应用的检测结果

共检测34例患者68条椎动脉。TCD检测椎动脉狭窄共30条,其中26条与DSA符合,假阳性4条,假阴性5条。CDFI检测椎动脉狭窄共29条,其中27条与DSA符合,假阳性2条,假阴性6条。TCD+CDFI联合应用检测椎动脉狭窄共32条,其中31条与DSA符合,假阳性1条,假阴性0条(见表1)。

2.3 三组结果行χ2检验

TCD+CDFI联合应用的检测结果较单纯TCD、CDF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显著提高,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1)CDFI可以直观地显示颅外段椎动脉的管腔结构和走行情况,并可以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4]。但是由于椎动脉起始于锁骨下动脉,位置深,管径细,另外椎间隙段被椎骨遮挡,呈节段性显示,不能显示椎动脉全程,且受仪器条件和操作手法的影响,超声上显示椎动脉内斑块的形态学特征难度较大,影响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本组34例患者单纯CDFI病变检出率87.1%(27/31),符合率88.2%,敏感性87.1%,特异性89.2%,假阳性2条,均是由于探测角度和血管走行的弯曲,导致血流速度的增高而误诊为VBS。假阴性6条,其中两例是颅外段椎动脉闭塞时,将代偿的甲状颈干当作椎动脉。肥胖和颈部短的病人椎动脉检测较困难,有时无法显示开口部和枕段而漏诊。

(2)TCD可以检测颅内段椎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频谱形态及搏动指数。本组34例患者单纯TCD病变检出率83.9%(26/31),符合率86.8%,敏感性83.8%,特异性89.1%,经回顾分析,首次TCD结果假阳性4条,是由于操作者的经验不足误将后交通开放时椎动脉流速的升高诊断为VBS。颅内前后循环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将其综合分析有利于避免这类错误。假阴性5条,2例轻度的VBS漏诊,注意血流速度的节段性升高,有利于狭窄的检出。另外有3条椎动脉闭塞,TCD漏诊,后行CDFI检查时发现椎间隙段椎动脉频谱低速高阻型,舒张期频谱几乎消失,又重新行TCD而发现闭塞的。分析原因主要是操作手法不当,误将对侧代偿增快的椎动脉当成闭塞侧的椎动脉。另外这类病人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是造成医生思想麻痹的原因。为避免这类错误我们建议病人采取坐位,发现一侧椎动脉后平行向对侧移动探头,当血流信号消失后又出现则肯定为对侧椎动脉。

(3)联合应用TCD和CDFI可以全面观察整个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对CDFI和TCD检测结果不符的患者应重复检测,以弥补单一检测方法的不足。表2显示TCD和CDFI的综合结果对VBS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7.3%,准确率98.5%。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VBI的“金标准”,但是操作复杂及有创性不易被患者接受[5]。联合应用TCD和CDFI进一步提高了对VBS诊断的准确性,且经济无创,因此可以作为筛选VBS的首选方法。

摘要: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诊断椎动脉(VA)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134例临床怀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TCD和CDFI常规检查,其中34例患者确定为椎动脉狭窄或闭塞,通过CDFI对颅外段椎动脉的走形、管径、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进行检测,通过TCD确定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将TCD、CDFI及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检查结果分别与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SA提示VA狭窄或闭塞为31支,阴性37支,CDFI、TCD和综合结果与DSA符合分别为60、59和67支,敏感性分别为87.1%、83.8%和100%,特异性分别为89.2%、89.1%和97.3%,准确率分别为88.2%、86.8%和98.5%。两者的综合结果明显提高了准确率(P<0.05)。结论TCD、CDFI的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椎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可以作为筛选椎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椎动脉狭窄

参考文献

[1]Saito K,kimura K,et al.Vert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duplex color-coded ultrasonography[J].Stroke,2004,35(5):1068-1072.

[2]华扬,主编.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蒲传强,郎森阴,吴卫平.脑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96-512.

[4]赵凯军,葛立本,等.超声用于椎动脉发育异常的检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8):835-836.

上一篇:公路桥梁养护对策下一篇:商业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