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稽核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共8篇)
浅谈企业内部稽核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 篇1
浅谈企业内部稽核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
摘要:内部稽核是会计机构本身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它是会计监督的内容,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内部稽核的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中所出现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通过稽核,对日常核算工作中所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稽核现状及原因,探讨内部稽核工作的主要职责及内部稽核包括范围、内部稽核程序以及内部稽核方法,以此来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稽核管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内部稽核;职责;范围;程序;方法
一、企业内部稽核现状及原因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内部稽核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由于会计内部稽核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影响案例很多,纵观酿成大案的方方面面,固然有当事人自身素质差的原因,但单位财务内控稽核制度不严,也是酿成这起大案的重要原因,其间的教训发人深省,催人反思。会计稽核工作不到位,使财务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有名无实,使犯罪分子猖狂作案,而又长期消遥法外。制度规定,各单位一般应设有专(兼)职内审稽核人员,定期对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稽核、审查监督。但该单位因多种原因,一直未设专(兼)职内审稽核人员,也没有制定相关的稽核制度。当事人在掩盖其贪污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时,在账务处理中采取的是少记收入,虚列支出,搞账目虚假平衡,其手段并不高明。如果内部稽核工作到位,只要对银行印鉴的保管是否合理,银行存款账的登记是否真实,账证、账账是否相符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稽核,当事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并不难被发现。许多案件从反面告诉我们,单位内控制度严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的安全。我们要在加强外部审计监督的同时,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并严格执行,从制度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以便有效地防止各类经济案件的发生。然而,企业在制定单位内部稽核制度时,必须了解内部稽核的职责和范围,掌握内部稽核程序和方法。其内部稽核职责和范围包括什么,内部稽核程序和方法包括什么,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做一探讨。
二、内部稽核工作的主要职责及内部稽核包括范围。
内部稽核工作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方面。会计内部稽核应依照会计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有关会计规章的规定办法。单位及附属机构实施内部稽核,会计人员执行,未设会计人员机构,应由指定兼办会计人员执行。单位附属机构日常会计事务的审核,由各机构会计人员负责初审,单位会计人员负责复核,内部审计人员负责抽查;单位本身日常会计事务的稽查,由单位会计人员负责初审,内部审计人员负责抽查。会计人员行使内部稽核职权时,向所属各单位调阅账簿、凭证、报表及其他文件或检查现金票据政权或其他财产各单位不得隐匿或拒绝,遇有询问,应作详细答复。会计人员行使职权时,报经受审查单位上级主管批准,可封存各有关财务或者有关凭证及其他文件,并使有关主管做出进一步的处理。会计人员执行内部稽核,应先仔细研究有关法律、制度、规章、程序及其他资料,务求充分了解有关规定,病应持有谨慎的态度。会计人员对所属机构进行稽核时,应编制一定的稽核底稿,记录机构组织概况、业务性质、重要人事、财务概况及其他重要事项等。会计人员对于审核过的帐表、凭证、财物等均应编制工作底稿,应于适当文件签章证明并加签日期。检查现金、票据、证券的结果应设底稿,登记检查日期、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及负责人姓名和签章证明。内部稽核人员如发现特殊情况或提报重要改进建议,均应以书面报告,送经会计负责人报请单位主管核阅后送请有关单位办理,此报告应当作内、外部审计时参考。内部稽核与工作底稿及报告等文件,应分类编号进档,并要妥善保管。内部稽核与内部审计应合理分工、配合办理,避免重复检查。
内部稽核:主要包括会计事务稽核、经营预算稽核、财务出纳稽核和财物变动稽核等。
三、内部稽核程序
1.稽核准备
稽核准备工作,一是要明确集合目的和范围;二是稽核前要搜集与稽核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三是针对拟稽核项目制定稽核程式,即明确具体项目的稽核目的、集合内容、稽核顺序与抽查范围及程度;四是明确稽核人员及工作分配。
2.稽核实施
稽核实施,主要指采用调查、检查等手段查明被稽核事项真相,以明确症结之所在。依工作内容,一般分为制度稽核与做业稽核两类。
3.稽核分析
稽核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内容是,找出发生问题的所有因素,分析各因素彼此之间的关系;决定各因素重要性的先后次序;研究所有可能解决方案;与相关人员沟通各种可能解决方案;选择最适当可行的方案。提出方案建议时,应站在管理者可观立场,并考虑实务上的可操作性。
4.稽核报告
稽核报告是稽核人员将稽核过程中汇集的资料、查明的事实、获得的结论与建议,具体通知相关部门或最高管理层,以助于相关部门及最高管理曾进行处理、纠正和采取有效行动。稽核报告形式主要有两种,文字报告和口头报告。
四、内部稽核方法
内部稽核人员,主要采用资料检查法和资产检查法。如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盘存发、函证法、观察法、鉴定法、分析法、推理法、询问法、调节法等。
1.审阅法
审阅法是指通过有关书面资料进行仔细观察和阅读来取得证据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审阅借以鉴别书面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合理及有效。审阅法不仅可以去的直接证据,也可以取得间接证据。运用审阅法,应注意的技巧是从有关数据的增减变动有无异常,来鉴别判断有无问题;从资料反应的真实程度,来鉴别判断有无问题;从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正确,来鉴别判断有无问题;从购销活动中有无异常,去鉴别判断有无问题;从业务经办人的业务能力和思想品德,去鉴别判断有无问题。
2.复核法
包括会计数据的复核和其他数据的复核。会计数据的复核,主要是指对有关会计资料提供的数据指标的复核。其他数据的复核主要是对统计资料所提供的一些主要指标进行复核。
3.核对法
核对法,是指将书面资料的相关记录之间,或是书面资料的记录与实物之间,进行相互勾对以验证其是否相符的一种查账方法。按照复式记账原理,核算的结果,资料之间会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关系。若被有关人员造成无意的工作差错或是故意的舞弊行为,都会使形成的制约关系失去平衡。
4.盘存法
盘存法,是指通过对有关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来证实账面反应的财物是否确实存在的一种查账技术。按具体做法的不同,有直接盘存法和监督法两种。
5.函证法
函证法是指查账人员根据稽核的具体需要,设计出一定格式的函件并寄给有关单位和人员,根据对方的回答来获取某些资料,或对某问题予以证实的一种检查方法。函证法按要求对方回答方式的不同,又有积极函证和消极函证两种。
6.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检查人员通过实地观看来取得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观察法结合盘点法、询问法使用,会取得更加的效果。
7.鉴定法
鉴定法是指检查人员对于需要证实的经济活动、书面资料及财产物资超出稽核人员专业技术时,应另聘有关专家运用相应专门技术和知识加以鉴定证实的方法。鉴定法主要应用于涉及较多专门技术问题的稽核领域,同时也应用于一般稽核实务中难以辨明真伪的场合,如纠纷、造假事项等。
8.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通过对被稽核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和分解,从中找出个项目之间的差异及构成要素,以提示其中问题,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的一种技术。稽核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平衡分析、科目分析和趋势分析等。
9.推理法
推理法是稽核人员根据已经掌握的事实或线索,结合自身的经验并运用逻辑方法,来确定一种方案并推测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技术方法。推理法与分析、判断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将其合称为“分析推理”或“判断推理”,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稽核技术。推理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把握检查的对象和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推理方法的步骤是:提出恰当分析,进行合理推理,进行正确判断。
10.询问法
询问法或称面询法,是指稽核人员针对某个或某些问题通过直接找有关人员进行面谈,以取得必要的资料可对某一问题予以证实的一种检查技术方法。按询问对象的不同,询问法可分知情人的询问和当事人的询问两种。按询问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个别询问和集体询问两种。
11.调节法
调节法是指审查某一竞技项目时,为了验证其数字是否正确,而对其中某些因素进行必要的增减调节,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一种稽核方法。如在盘存法中对材料、产品的盘存日与查账日不同时,应采用调节法。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一致时,采用调节法。通过调节,往往还能提示更深层气的问题。
企业根据本单位行业特点组织制定内部稽核制度,并必须严格按照本单位内部稽核制度规定程序和方法对各主要环节进行稽核。企业内部稽核环节主要有会计错误与舞弊稽核;销售及收款循环稽核;采购及付款循环稽核;工资循环稽核;融资循环稽核;投资循环稽核;固定资产循环稽核。最后说明一点,有了具体内部稽核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否则留于形式,制度也失去意义。
参考文献:
[1]农村信用社内部稽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龚全发,老区建设,2008/18.[2]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稽核浅探,何绍恩,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08.[3]浅析内部稽核和内部牵制的关系,刘奇,财政监督,2008/06.
浅谈企业内部稽核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 篇2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
审计程序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所有工作步骤的总和。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可以归纳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
(一) 准备阶段
国外的经济效益审计非常强调准备阶段, 因为经济效益审计不但受财务因素的影响, 而且还受许多非财务经济因素的影响, 如果准备不充分, 经济效益审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要进行立项前的调查, 调查时比其他审计搜集内容更多的资料, 如企业的财务报表、上一次审计情况、工商、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结论等等, 通过电话咨询和从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地收集与行业相关的市场动态, 各种可能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发生变化的信息等。
其次要根据所掌握的资料, 认真筛选审计项目。选题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要性程度, 如是局部还是全面的、涉及金额大小等;二是是否有充分的审计资源, 如人员素质、时间、经费等情况;三是被审单位的情况, 如业务复杂程度、配合情况等;四是审计的预期效果, 如所提建议是否被采纳, 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是制定审计方案, 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范围、审计的方式方法等。由于经济效益审计是财务审计的深入和发展, 所以需要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要报经主管领导审批。
最后确定审计组。根据审计项目大小、复杂程度确定审计组人数, 审计组成员应当配备财会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确定审计组长、主审以及审计组内部分工及协调事项。
(二) 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 收集审计证据, 综合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应用审计标准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效益情况, 得出审计结论, 提出审计建议。
首先, 要明确审计标准。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是指对被审计事项的理想预期或认识。审计标准主要分三类:一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确认的计划、指标、预算、定额等;三是公理或常识性标准, 如专业研究机构发布的标准、行业或地区先进水平等。这些审计评价标准的确认应事先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与交流, 取得他们的认可、接受。
其次, 要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就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查、测试, 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内部控制好, 会计信息质量就高, 审计风险就小, 可依赖程度就高。
第三, 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的过程重在取证, 不同类型的审计要求采取不同的取证方法, 审计人员在审计取证后要立即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工作底稿的内容主要有:实施审计具体程序的记录, 审计方案及其调整记录, 审计人员的判断、评价、建议;审计组讨论记录和审计复核记录, 审计组核实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说明;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记录和证明资料。审计底稿要做到内容完整、观点鲜明、条理清楚、用词恰当、字迹清晰、格式规范。
第四, 分析经济效益增减的原因
当审计证据基本收集齐全, 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现状基本清楚时, 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取得的资料, 按照评价的标准去进行对比分析, 对经济效益作出总体评价, 并分析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 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成本费用方面。着重分析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情况, 考核成本费用的节约额和降低率。
2、业务收入方面。着重分析是否达到现有条件下的收入最大化, 销售费用是否节约, 销售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
3、资金使用方面。着重分析资金的占用情况、周转情况以及获利情况。
4、投资收益方面。着重分析投入产出情况, 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情况。
(三) 报告阶段
现场审计结束后, 应尽快提出经济效益审计报告, 报告的框架和内容应包括: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审计评价意见;审计发现的情况;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因为效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其他审计有较大的区别, 其内容具有综合性, 所以审计报告一般采用详式报告形式。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实质上就是一个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反馈的过程, 因此,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可以分为信息收集方法和信息分析方法。
(一) 信息收集的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是传统财务审计的拓展和延伸, 所以应沿用传统审计方法, 但也有自身独特的方法。
1、文件检查法。
文件检查法是通过审查、审阅、核对、追查、比较、复算和计算来对各种书面资料进行检查的方法, 是审计取证方法中最常用的、也是用得最多的方法。
2、调查问卷法。
调查是对确定的总体进行系统化的信息收集工作。调查法是一种用于某个审计项目收集标准化信息的方法, 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当涉及到的人员或单位很多时, 采用调查问卷法效果明显, 所以适用于效益审计。
3、实地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人的行为、财产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此方法主要用于审计调查和内控制度的测试。
4、面谈法。
面谈法是通过现场口头询问来证实被审计事项的方法, 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应用较多。参与面谈的人员应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管理部门、监督人员和普通员工等不同层次的人员, 面谈要讲究技巧, 双方应坦诚、平等相待, 要围绕面谈的中心。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加强对所审事项的理解, 通过访谈搞清楚有关事项的来龙去脉。
5、研讨会法。
将被审计单位的各类代表人员聚集在一起研究、座谈、讨论, 使审计人员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审计所涉及的事项。
(二) 信息分析方法
1、比较分析法
分析是指将被审计事项的放在一个相应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 运用指标对比、趋势估计和比率计算, 来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状况, 找出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问题。主要方法有:
(1) 比率分析法。就是审计人员利用被审单位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 计算一些通用比率, 并与审计标准相比较的方法。审计人员所用的比率一般分财务比率和技术经济比率两大类, 经济效益审计主要用后一类。
(2) 趋势分析法。就是审计人员将被审计单位若干期财务或非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从中找出规律或异常变动情况。
(3) 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是指观察或记录下来的一组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数字序列, 通过对时间序列的分析, 研究出某一经济数据随时间推延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4) 回归分析法。就是对因果关系的两类或多类经济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推导出相应的因果模式或回归方程, 并以此模式来推算一类或多类变量发生变化时, 其他变量的变化规律。
2、统计抽样
就是审计人员在对比较庞大的总体实施效益审计时, 从总体中运用随机选样的方法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根据计算样本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常用的随机选样方法有随机数表法、系统选样法和分层选样法。统计抽样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主要有属性抽样、变量抽样和货币金额抽样。属性抽样是为了测量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变量抽样和货币金额抽样是用来估计总体金额的一种方法。
3、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就是将不同时期的收益与支出全部转换为同一时点上的货币价值, 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计算净现值首先要确定合理的贴现率, 可以参照市场上资金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 其次不能以权责发生制计算收入和支出, 而应该以收付实现制计算的现金流量作为评价经济效益的基础。
4、收益、成本分析法
(1) 量、本、利分析法
就是对企业的业务量 (产量、销量) 、销售价格、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盈亏等因素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 研究各种因素对利润的影响。
(2) 目标成本法。就是通过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的分析, 找出经济效益偏差因素的方法。审计应首先分析目标成本拟定是否科学, 目标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其次分析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 通过对差异的计量、分析, 得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 形成原因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差异是否重要。
(3) 机会成本分析。机会成本就是在若干备选方案中, 选定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因为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 有所得, 也将有所失。只有将已失去的“机会”和可能获得收益也考虑进去, 才能对经济效益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5、计算机辅助审计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计算机审计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主要利用通用审计软件, 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筛选、查询和分析, 得出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可以高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 减少审计时间和成本。
浅谈企业内部稽核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 篇3
关键词:企业内部稽核;职责;范围;程序;方法
一、企业内部稽核现状及原因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内部稽核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由于会计内部稽核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影响案例很多,纵观酿成大案的方方面面,固然有当事人自身素质差的原因,但单位财务内控稽核制度不严,也是酿成这起大案的重要原因,其间的教训发人深省,催人反思。会计稽核工作不到位,使财务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有名无实,使犯罪分子猖狂作案,而又长期消遥法外。制度规定,各单位一般应设有专(兼)职内审稽核人员,定期对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稽核、审查监督。但该单位因多种原因,一直未设专(兼)职内审稽核人员,也没有制定相关的稽核制度。当事人在掩盖其贪污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时,在账务处理中采取的是少记收入,虚列支出,搞账目虚假平衡,其手段并不高明。如果内部稽核工作到位,只要对银行印鉴的保管是否合理,银行存款账的登记是否真实,账证、账账是否相符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稽核,当事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并不难被发现。许多案件从反面告诉我们,单位内控制度严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的安全。我们要在加强外部审计监督的同时,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并严格执行,从制度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以便有效地防止各类经济案件的发生。然而,企业在制定单位内部稽核制度时,必须了解内部稽核的职责和范围,掌握内部稽核程序和方法。其内部稽核职责和范围包括什么,内部稽核程序和方法包括什么,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做一探讨。
二、内部稽核工作的主要职责及内部稽核包括范围。
内部稽核工作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方面。会计内部稽核应依照会计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有关会计规章的规定办法。单位及附属机构实施内部稽核,会计人员执行,未设会计人员机构,应由指定兼办会计人员执行。单位附属机构日常会计事务的审核,由各机构会计人员负责初审,单位会计人员负责复核,内部审计人员负责抽查;单位本身日常会计事务的稽查,由单位会计人员负责初审,内部审计人员负责抽查。会计人员行使内部稽核职权时,向所属各单位调阅账簿、凭证、报表及其他文件或检查现金票据政权或其他财产各单位不得隐匿或拒绝,遇有询问,应作详细答复。会计人员行使职权时,报经受审查单位上级主管批准,可封存各有关财务或者有关凭证及其他文件,并使有关主管做出进一步的处理。会计人员执行内部稽核,应先仔细研究有关法律、制度、规章、程序及其他资料,务求充分了解有关规定,病应持有谨慎的态度。会计人员对所属机构进行稽核时,应编制一定的稽核底稿,记录机构组织概况、业务性质、重要人事、财务概况及其他重要事项等。会计人员对于审核过的帐表、凭证、财物等均应编制工作底稿,应于适当文件签章证明并加签日期。检查现金、票据、证券的结果应设底稿,登记检查日期、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及负责人姓名和签章证明。内部稽核人员如发现特殊情况或提报重要改进建议,均应以书面报告,送经会计负责人报请单位主管核阅后送请有关单位办理,此报告应当作内、外部审计时参考。内部稽核与工作底稿及报告等文件,应分类编号进档,并要妥善保管。内部稽核与内部审计应合理分工、配合办理,避免重复检查。
内部稽核:主要包括会计事务稽核、经营预算稽核、财务出纳稽核和财物变动稽核等。
三、内部稽核程序
1.稽核准备
稽核准备工作,一是要明确集合目的和范围;二是稽核前要搜集与稽核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三是针对拟稽核项目制定稽核程式,即明确具体项目的稽核目的、集合内容、稽核顺序与抽查范围及程度;四是明确稽核人员及工作分配。
2.稽核实施
稽核实施,主要指采用调查、检查等手段查明被稽核事项真相,以明确症结之所在。依工作内容,一般分为制度稽核与做业稽核两类。
3.稽核分析
稽核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内容是,找出发生问题的所有因素,分析各因素彼此之间的关系;决定各因素重要性的先后次序;研究所有可能解决方案;与相关人员沟通各种可能解决方案;选择最适当可行的方案。提出方案建议时,应站在管理者可观立场,并考虑实务上的可操作性。
4.稽核报告
稽核报告是稽核人员将稽核过程中汇集的资料、查明的事实、获得的结论与建议,具体通知相关部门或最高管理层,以助于相关部门及最高管理曾进行处理、纠正和采取有效行动。稽核报告形式主要有两种,文字报告和口头报告。
四、内部稽核方法
内部稽核人员,主要采用资料检查法和资产检查法。如审阅法、复核法、核对法、盘存发、函证法、观察法、鉴定法、分析法、推理法、询问法、调节法等。
1.审阅法
审阅法是指通过有关书面资料进行仔细观察和阅读来取得证据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审阅借以鉴别书面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合理及有效。审阅法不仅可以去的直接证据,也可以取得间接证据。运用审阅法,应注意的技巧是从有关数据的增减变动有无异常,来鉴别判断有无问题;从资料反应的真实程度,来鉴别判断有无问题;从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正确,来鉴别判断有无问题;从购销活动中有无异常,去鉴别判断有无问题;从业务经办人的业务能力和思想品德,去鉴别判断有无问题。
2.复核法
包括会计数据的复核和其他数据的复核。会计数据的复核,主要是指对有关会计资料提供的数据指标的复核。其他数据的复核主要是对统计资料所提供的一些主要指标进行复核。
3.核对法
核对法,是指将书面资料的相关记录之间,或是书面资料的记录与实物之间,进行相互勾对以验证其是否相符的一种查账方法。按照复式记账原理,核算的结果,资料之间会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关系。若被有关人员造成无意的工作差错或是故意的舞弊行为,都会使形成的制约关系失去平衡。
4.盘存法
盘存法,是指通过对有关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来证实账面反应的财物是否确实存在的一种查账技术。按具体做法的不同,有直接盘存法和监督法两种。
5.函证法
函证法是指查账人员根据稽核的具体需要,设计出一定格式的函件并寄给有关单位和人员,根据对方的回答来获取某些资料,或对某问题予以证实的一种检查方法。函证法按要求对方回答方式的不同,又有积极函证和消极函证两种。
6.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检查人员通过实地观看来取得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观察法结合盘点法、询问法使用,会取得更加的效果。
7.鉴定法
鉴定法是指检查人员对于需要证实的经济活动、书面资料及财产物资超出稽核人员专业技术时,应另聘有关专家运用相应专门技术和知识加以鉴定证实的方法。鉴定法主要应用于涉及较多专门技术问题的稽核领域,同时也应用于一般稽核实务中难以辨明真伪的场合,如纠纷、造假事项等。
8.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通过对被稽核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和分解,从中找出个项目之间的差异及构成要素,以提示其中问题,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的一种技术。稽核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平衡分析、科目分析和趋势分析等。
9.推理法
推理法是稽核人员根据已经掌握的事实或线索,结合自身的经验并运用逻辑方法,来确定一种方案并推测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技术方法。推理法与分析、判断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将其合称为“分析推理”或“判断推理”,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稽核技术。推理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把握检查的对象和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推理方法的步骤是:提出恰当分析,进行合理推理,进行正确判断。
10.询问法
询问法或称面询法,是指稽核人员针对某个或某些问题通过直接找有关人员进行面谈,以取得必要的资料可对某一问题予以证实的一种检查技术方法。按询问对象的不同,询问法可分知情人的询问和当事人的询问两种。按询问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个别询问和集体询问两种。
11.调节法
调节法是指审查某一竞技项目时,为了验证其数字是否正确,而对其中某些因素进行必要的增减调节,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一种稽核方法。如在盘存法中对材料、产品的盘存日与查账日不同时,应采用调节法。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一致时,采用调节法。通过调节,往往还能提示更深层气的问题。
企业根据本单位行业特点组织制定内部稽核制度,并必须严格按照本单位内部稽核制度规定程序和方法对各主要环节进行稽核。企业内部稽核环节主要有会计错误与舞弊稽核;销售及收款循环稽核;采购及付款循环稽核;工资循环稽核;融资循环稽核;投资循环稽核;固定资产循环稽核。最后说明一点,有了具体内部稽核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否则留于形式,制度也失去意义。
参考文献:
[1]农村信用社内部稽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龚全发,老区建设,2008/18.
[2]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稽核浅探,何绍恩,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08.
内部稽核管理办法(范文模版) 篇4
为了加强财务核算基础管理工作,保证财务核算的及时性、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公司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内部稽核的范围:本部及下属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汇融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入账单据;
二、内部稽核的方式:凭证审核和原始单据抽查相结合,内部稽核人员日常凭证审核在收到单据的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原始单据抽查根据各公司业务量大小抽5-20张/月进行稽核,并填制抽查表存档备察;
三、四、内部稽核考核对象:记账会计、原始票据审核人员、出纳人员; 内部稽核的内容:
1、原始单据的稽核:审核原始单据各项要素是否齐全(要素主要包括接受单位名称、开票日期、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大小写金额、填制单位名称及签章、经办人、票据限额、阴阳票、报销联等),保证原始单据的合法、真实、有效;
2、审批程序、权限及开支标准的稽核:各项费用开支是否有经办人员和负责人签字盖章,是否按公司规定的审批程序、权限审批,审查各项费用开支是否在公司计划核定额度内及费用报销标准,计划外开支是否有书面报告和单位领导人审批;
3、记账凭证的稽核:主要核查入账日期与会计期间是否相符、入账金额是否正确、科目是否有误、账务处理方式是否合理、附件是否齐全、记账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与所附原始单据一致、摘要是否正确和完整等;
4、会计报表的稽核:是否按时上报会计报表、上报的会计报表是否完整齐全、账表是否相符、表与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
5、工作流程的稽核:是否严格按规定的工作流程和时间处理会计业务;
6、其他需稽核的项目;
五、内部稽核的考核:
1、票据审核及记账差错3次/月以下(含3次)且不属重大差错的在责任人的月考核中进行绩效考核;
2、票据审核及记账差错3次/月以上或有重大差错的、上报错误会计报表的,根据具体情况罚款20-100元;
3、未按规定的工作流程处理会计业务,视具体情况给予责任人20-100元罚款;
4、未按规定的时间传递、提供、上报会计核算资料、报表的,每延迟一天给予责任人50元罚款;
5、被告知差错但不及时进行整改调整的责任人,给予原处罚金额2倍的罚款;
6、财务负责人对内部稽核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并根据抽查结果进行月考核,内部稽核人员负连带责任;
7、财务部相关人员要积极配合支持内部稽核工作,若稽核工作中存在应知晓而未知晓、且不协同相关业务部门或人员及时明确事由的,将报请财务负责人解决;
8、每年年底对内部稽核基础工作进行年终考评,作为年终考评和奖罚依据之一;
浅谈企业内部稽核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 篇5
XX年业务管理及内部稽核工作,要在中心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核算水平为重点,以加强业务管理,强化内部监督,完善内部稽核,搞好业务培训为主要内容。努力完成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健全完善稽核办法,积极开展内部稽核业务。
为了保证稽核目标的实现,依据中心内部业务稽核办法,搞好日常业务稽核,力争做到稽核工作规范化、经常化、透明化。
(一)稽核人员要忠于职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完成稽核任务。
(二)按照审核和复审两级审核制度作好内部稽核,健全稽核工作底稿,做好稽核记录,做到规范、清楚、准确无误。
(三)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在中心领导组织带领下,适时组织实施一次现场稽核检查活动。
(四)按月及时下达稽核通知书,将稽核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柜组和单位。每月基本完成10个单位的业务稽核检查,确保全年稽核目标的完成。
(五)及时出具稽核工作报告,做到客观评价稽核事项。在条件成熟时直接向被审科室提交稽核报告,并抄送中心领导和机关各科室,以便改进工作。
二、开展业务考核评比活动,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业务考评体系,认真搞好业务考核评比工作。
(一)考评方式:业务考核评比方式,采取日常考评与定期检查评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日常业务考核,以稽核检查结果为依据,按照《中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打分标准》和XX年目标责任制考评相关规定进行量化考核,由业务管理及稽核室组织实施,按季度公布。
2、定期业务检查评比,按照《中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评办法》由中心组织评委进行实施。
(二)考评结果:实行百分考核,分科室平均计算考评成绩,日常考评成绩占总成绩的60%,定期检查评比成绩占总成绩的40%,考评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1)日常业务考核成绩计算。月考核扣分按科室平均计算,季度扣分按月平均计算,季度考核得分按百分扣减法计算。年考核得分按季度平均计算,(2)定期业务检查评比成绩计算。按科室随机抽取会计资料,由评委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打分标准》评比打分,按次平均计算成绩。
(三)时间安排
1、日常考评,按月依据稽核结果完成考评。
2、定期检查考评,具体时间由业务管理及稽核室提出意见报中心领导审定。
三、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水平。
为了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搞好日常业务培训,完成本培训计划,具体作好以下工作:
(一)业务学习内容
1、《预算会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
3、固定资产卡片明细账录入等日常操作技能;
4、小企业会计制度;
5、其他相关会计知识。
(二)业务学习培训方式:以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干部职工自学为主,并辅以相关知识专题讲座,针对职工自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辅导。为保证培训效果,计划组织两次业务知识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三)时间安排:自学贯穿于全年之中,前半年侧重于
《预算会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下半年侧重于固定资产卡片账务操作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业务知识考试时间预计在六月份和十一月份各组织一次。
(四)业务知识考试的形式分为笔答和上机操作两种形式,笔试采用闭卷形式。
四、加强业务管理,搞好内部业务协调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规范会计行为,XX年应突出业务管理职能,搞好内部业务协调工作。
(一)作好内部业务运行情况统计,建立重要业务事项、拒付业务事项、业务差错事项登记制度;
(二)收集业务管理规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适时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见及建议;
(三)解释业务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及业务操作规范;
(四)协助中心领导协调中心与财政、审计、税务、核算单位开户银行及内部核算科室之间的关系。
企业内部财务稽核浅析 篇6
财务稽核具有四个特点。一是防范性。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和重大漏洞, 及时补救;二是日常性。根据职责分工和权限范围, 对财务系统及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管、动态监控, 对稽核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三是规范性。严格按照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内控制度要求, 监督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四是高效性。通过稽核工作的动态监控、全过程监督、及时纠偏纠正,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运行。
一、财务稽核的目的和意义
财务稽核的目的是使企业做到自我监督、自我评估、自我改善、自我优化, 防止会计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 有效监控经济业务活动合法、真实,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1、财务稽核是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
建立完善、有效的财务稽核制度是查错揭弊的重要措施, 是实现财务会计工作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必要保证, 是加强财务监督的重要环节。
2、财务稽核是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内控制度来说, 企业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财务稽核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方法, 与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形成了完整的监督网络。
3、财务稽核是规范财务管理以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的重要手段。
《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的财会管理办法对日常财务工作的方法和岗位职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人员水平限制、失误或者徇私舞弊等, 使财务工作出现一些问题。通过财务稽核,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财务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财务稽核可以促进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
通过财务稽核, 财务人员不但可以运用已学知识和能力去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还可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二、开展财务稽核工作的基本条件
1、建立健全独立稽核制度。
有效的内部稽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有严格的制度来保证, 使之“有法可依”。因此,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内部稽核制度。
2、领导重视。
内部稽核工作容易得罪人, 面对的是同事、各个部门, 甚至企业领导, 因此必须给他们以较高的地位, 建立一个好的内部环境, 使他们能真正行使自己的职责。
3、人员要求。
内部稽核岗位是一个要求相对较高的岗位, 它要求从业人员业务全面, 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而且敢于直言不讳。
三、财务稽核的主要内容
财务稽核涉及企业的范围较广,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稽核范围内企业的会计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与完整性进行稽核;二是企业财务收支是否列入预算, 是否经过授权批准, 大额资金支出项目和预算调整是否经过规定程序, 成本费用是否符合开支范围和标准, 预算的执行情况如何;三是资产、物资增减变动与结存情况是否对应以及是否经过盘点与核查。四是债权、债务应及时核对、清理, 有无呆账、坏账;五是检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是否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要求;六是检查企业是否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认真执行每个相关流程的相关控制点。
四、财务稽核的工作程序及方法
企业财务部们应制定年度财务稽核工作计划, 按照既定的计划来进行实施。总体来说, 财务稽核可采用现场、非现场两种方式进行。现场稽核指稽核人员进入被稽核单位开展工作;非现场稽核指由被稽核单位报送有关材料或利用ERP、用友等信息系统远程在线稽核。在具体工作中, 应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人工和电脑稽核相结合;二是事前稽核、事后和实时相结合;三是常规稽核和专项稽核相结合。在具体的稽核方法上, 稽核人员根据稽核的范围、目的和要求, 可采用详查法、抽查法、调查核实法、实地观察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
从报送的资料上进行稽核往往难以把握实际情况, 现场稽核就成为了重点。在这里我重点探讨一下现场稽核的程序, 实施现场稽核的工作程序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进驻前准备阶段。
稽核人员进驻现场前, 应完成获取被稽核单位的基本情况、编制稽核工作方案、下达稽核通知书等工作。
2、现场稽核阶段。
在对被稽核单位进行现场稽核过程中, 稽核人员应听取被稽核单位有关情况介绍, 按计划进行实质性稽核、编写稽核工作底稿、草拟稽核报告, 并与被稽核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和主管领导交换意见。
3、正式报告阶段。
稽核人员根据交换意见情况, 修改稽核报告, 如果双方对某些问题意见不一致, 可在稽核报告中反映。稽核人员将修改后的稽核报告上报财务部门负责人和主管领导。
4、整改落实阶段。
稽核工作结束后, 根据稽核情况, 向被稽核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 并跟踪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5、归档整理阶段。
对稽核工作中形成的稽核工作底稿、稽核报告等文字资料, 应建立稽核档案, 做到案结卷成, 归档整理。
总之, 做好财务稽核工作, 是提高财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企业应当不断完善财务稽核工作制度, 改善稽核工作方法, 使财务稽核工作在财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盛.强化财务稽核的几点做法[J].财务与会计, 2007, (12) :43-44.
[2]、刘凌.如何建立财务内部稽核评价的有效机制[J].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8, (5)
浅谈企业内部稽核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 篇7
1.1 投资决策阶段
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 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 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 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据有关资料统计, 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 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 可达到70~90%。因此,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 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 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 决定了项目能否存在和继续发展, 也基本预测了项目实施的投资效果和投资效益。该阶段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难点是项目估算和投资选用的数据资料信息。
决策阶段造价控制措施:第一、加强可行性研究论证;第二、科学编制投资估算;第三、加强对项目投资估算的审查;第四、力求把投资打足, 避免钓鱼项目的发生。
1.2 项目设计阶段
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 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建设投资的关键。设计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安排实施意图的过程, 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环节。设计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 设计是否合理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 设计费用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 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可达60~70%。在方案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为35~75%;而到施工阶段, 通过施工组织设计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可见设计阶段对整个建设投资的影响巨大的。就单项工程设计中, 在设计方案中当采用不同的建筑形式、结构形式、不同的层数、层高及不同的组合形式、不同的基础类型时, 都会使项目投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据统计, 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 可降低工程造价5~10%, 甚至可达10~20%, 如某市中心开发区高层建筑, 原设计为刚性片筏基础, 后经监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改为独立柱基, 仅此一项就节约投资400多万元。也有这样的报道:某工程将原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改为筏板式基础, 仅此一项就节约200万元。因此一个工程在造价上是否合理, 在设计阶段就已基本确定。如果在此阶段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必能起到花小钱办大事, 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1) 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及难点在设计阶段, 从方案到初步设计, 又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 均可以比较具体、直观地进行造价控制。但长期以来, 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还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 结果出现有些项目设计粗糙, 初步设计深度不够, 设计概算质量不高, 有些项目甚至不要概算, 概算审批走形式, 造成三超现象 (概算超估算, 预算超概算, 结算超预算) 严重。
(2)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措施是合理地确定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目标值以后,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造价进行控制。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方法有:
1) 政府应加强对设计的监控。首先,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工程设计质量必须进行全过程的严格审查把关;其次, 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情况等进行严格审查, 对拟建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第三, 建立健全设计市场秩序, 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 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投标, 多方案比较, 图纸审查等手段来规范设计市场, 减少黑市设计;第四, 制定完善的设计规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以及考评制度。
2) 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单位或设计方案的选择, 应实行招投标制, 建立健全技术和经济互动式控制机制, 设计单位在内部管理上不但应把设计质量与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 提高设计水平, 激发设计者以最优化的设计、最合理的造价, 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 引入设计监理。设计变更出现在施工阶段, 其危害性非常大。一是影响工程进度, 二是影响造价。当变更发生在设计阶段时只需更改图纸, 使设计成果更加符合要求;若变更发生在施工阶段, 则可能引起工程返工的浪费, 还会延误工期。为把好设计质量关, 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推行设计阶段的监理, 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 推动整个设计行业质量水平的提高。建设单位可以委托设计监理人员为设计质量把关, 从源头做起, 减少施工阶段的变更。
4) 积极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在实事求是、精心设计并保证设计科学性的前提下, 运用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等方法, 将投资限额分专业下达到设计人员, 按分配的限额设计, 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 同时也实现了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量、概预算指标等各个方面的控制, 克服了技术和经济、设计与概算相互脱节的现象, 严格遵守概算投资限额设计, 既有最佳的经济效果, 又保证工程的使用功能, 既保证了设计质量, 又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5)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法制的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市场秩序的根本, 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建设市场上各方主体的积极努力是提高工程建设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 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
6) 在工程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应用价值工程, 既可提高工程的功能, 又可降低工程造价;可在保证工程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工程造价;可在造价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工程功能;可在工程功能略有下降的情况下使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因此, 设计人员要重视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 要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标, 以功能分析为核心, 以系统观点为指针, 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 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7) 使设计单位成为落实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责任主体。在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下, 真正唤醒了设计单位对造价控制的积极性, 设计单位只有正确处理好技术和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 把提高综合效益、降低工程造价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促使设计单位围绕工程造价控制, 采取相应措施, 建立健全造价控制责任制, 在设计优化时重视经济的比较, 把概、预算的编制质量作为评选优秀设计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于项目造价控制的执行情况, 制定相应奖罚措施, 为搞好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提供严格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2事中控制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
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尽管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影响只占到5~25%, 但对某些在施工过程中变更较多的项目来说, 加强造价管理与控制, 仍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投资效果。在结算审核过程中, 许多工程项目的报审结算价都大大的超出了合同价。例如在某工业区的一个多层通用厂房的结算, 该工程的建筑面积8 350 m2, 合同价为542.50万元, 而在工程竣工后报送结算审核的金额为693.12万元, 其中变更部分超出合同价150.62万元。所以, 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2.1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及难点
首先是目前的建筑材料市场还不够成熟, 价格比较混乱, 虽然有些材料的材质基本相同, 但是市场价格差异悬殊, 造成工程变更后的材料价格难以确定。其次是设计变更过多, 随意提高设计标准, 增加设计内容。再次是监理单位的工作不到位, 监理日志不能客观反映工程施工过程的真实情况, 存在事后补签证的情况, 造成现场签证不规范。
2.2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1) 控制材料用量, 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是主要的, 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常占有很大的比例, 一般占工程直接费的70﹪左右。因此, 材料价格的高低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 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 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市场经济为材料的供应提供了多种渠道, 且材料品种繁多, 建设单位应建立项目造价责任人制度, 派专人随着工程进展深入施工现场和进行市场调查, 掌握第一手施工情况和材料信息, 为竣工结算提供有力证据。
(2) 严把设计变更关, 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概算投资内。
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 现场如有变更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 做到先算账后决定是否变更, 并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如突破总概算必须经投资审批部门重新报批, 以切实防止通过变更设计, 任意增加设计内容, 增加工程量, 提高设计标准, 从而增加工程造价。
(3) 严格现场签证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工程签证, 对于合同施工范围内及风险范围内的施工内容原则上不能签证。业主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督促施工单位尽量按图施工, 对现场材料代用、额外用工、材料价格及各种预算外费用的签证应做到先算账后签证, 随时掌握项目费用变化额度, 对工程造价的增减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工作中, 经常发现有签证太随意的现象, 甚至出现仅造价增加的变更才有签证, 迫使结算审核人员要通过多次下现场核对变更和清单内容, 才能把工程结算做到位, 大大增加了竣工结算的难度。因此, 严格现场签证管理, 是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4) 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理是督促施工单位按合同办事, 并对建设工程实行“投资、工期、质量”三大目标控制的有效方式。特别是负责投资控制的监理人员一定要提高责任心, 现场监理人员要做到“旁站监理, 跟踪检查”, 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发生的问题, 与设计人员一起制定既科学又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
3事后控制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
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是竣工结算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投资控制的最后一环。经审核的竣工结算书是承包商与业主进行最终工程款结算的依据, 因此应当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
首先应检查竣工工程结算资料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审核是否执行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定额、定额的套用、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条款等;第二要认真审核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准确, 在工程竣工决算书中工程量的计算最容易出错, 特别当变更较多时, 很容易出现重复计算或漏算的情况;第三要认真审核单价:①对直接套用定额单价的, 要审核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要求是否一致;②对换算后的单价, 要审核换算方法是否准确, 采用的系数是否正确;③对补充定额的单价, 主要检查编制依据和方法是否正确, 人、材、机的价格是否合理。第四要详细编制工程结算审核报告, 写明每一项核减或核增的计算结果和依据, 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 尽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4结束语
笔者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多年以来, 时刻牢记作为一个工程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 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深刻体会: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 只有加强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解决好各个阶段管理的重点及难点, 才能使项目投资估算、工程概算、施工预算和竣工结算更趋合理准确, 才能真实而客观反映项目的实际投资额, 有效防止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竣工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发生, 最大程度地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 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
摘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及省委实施意见出台后, 加快海西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 政府建设项目的投资与效益倍受关注。本文笔者主要针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分阶段造价控制程序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工程造价,项目投资,控制要点,难点,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赖汝岳.浅谈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广东科技, 2007, (3) .
[2]肖国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研究[J].科技资讯, 2010, (21) .
[3]龙江.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策略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 2010, (2) .
浅谈企业内部稽核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 篇8
关键词:财务稽核,内部控制,作用,整章建制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并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财务稽核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会计凭证、报表、账簿的审核来验证会计记录是否真实、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相关票据是否合法。广义的财务稽核还包括对企业预算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以及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情况的稽核, 该项工作对于确保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加强财务安全、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一、财务稽核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一)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变化,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促进企业自我约束和科学发展, 企业必须通过强化内部控制来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确保各项政策制度的顺利执行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财务稽核工作通过对企业财务审批和票据的审核, 有利于提高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工作质量, 比如有一部分企业在处理财务时, 原始凭证填写可能会存在不完整、大金额的发票未附明细清单、发票内容与相关附件资料不符、资金支出缺乏审批等情况, 这些都可以通过财务稽核及时发现会计核算不准确的问题, 进而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二) 完善相关财务制度
通过财务稽核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环节、会计核算环节、资产管理环节是否缺乏相关规范, 执行的规范与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是否相符合, 稽核工作完成后, 可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有关财务制度和其他内部控制制度, 对那些不恰当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正, 使企业财务制度和其他制度与企业发展需要更适应。
(三) 保证财务制度的严格执行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财务稽核工作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对于物资采购, 要由不相容岗位人员审核采购事项的发票、入库凭证和合同, 核对有关资料的单价、数量和金额;稽核费用支出是否按规定进行归集和分配;稽核工程项目, 有关部门进行工程项目手续是否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和正确入账。因此, 通过财务稽核能够促使企业自觉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财会制度核查企业各项经营性支出和收入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合规性, 有利于强化财务制度的执行, 对于规范企业理财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作用, 可有效方法经营风险。
二、财务稽核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一) 完善财务稽核体系
1. 整章建制
企业应根据自身性质、所处行业、规模大小、业务范围等来确定自身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找出不同业务最为关键的控制点, 设计与自身内部控制相符合的内部控制流程, 然后根据已有流程并参照具体控制点制定企业财务稽核工作规范, 建立全方位控制、全过程跟踪的财务稽核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检查、整改、处理、完善、复查相结合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实现多层次的财务稽核, 加强闭环管理。财务稽核工作方式包括日常稽核和专项稽核, 日常稽核就是会计复核, 上级部门可定期组织稽核人员对财务收支进行实时的监督稽核, 进行自查、互查, 可抽调业务骨干组织对所属单位进行现场交叉财务稽查;专项稽核是针对某个流程比如货币资金、资本支出、采购、销售等重点环节财务联合监督的方式将财务稽核、设计、效能监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由财务、纪检监察、内部审计部门等联合开展。在财务稽核工作中, 必须按照工作规范进行, 检查结果应重视对风险的评估, 编制报告, 说明存在问题, 提出整改建议, 量化稽核结果, 与企业考核、奖惩挂钩。
以某企业为例, 该企业每年度都结合单位整体工作部署拟定财务稽核工作具体方案, 明确了当年财务稽核总体目标、内容、工作方式、要求、时间安排等, 在执行稽核工作过程中, 将责任和权限落到了实处, 大力开展财务违章现场检查活动, 发现违章的行为, 在现场落实责任, 严格惩处;企业建立了财务稽核工作监督机制和考评机制, 将在稽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问题的整改和落实都纳入了绩效考评中, 充分利用稽核工作成果对企业内部管理做出了改进。
2. 专业队伍建设
完善的企业制度作用的发挥最终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过硬的专业队伍。首先, 企业可根据管理层次设置与财务稽核工作相关的专岗, 由熟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具备丰富工作经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担任, 做到专人专岗、各行其责同时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确保各项稽核制度的有效执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 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和后续培训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所以企业应建立健全后续培训机制, 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创造更多条件, 积极推进全员、全过程的教育培训, 定期进行考核, 不断创新培训手段, 保证工作人员学习模式的多维度, 对各种资源、各种合理渠道进行充分利用, 努力提高人员专业技能;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使每个人员都能自觉落实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二) 业务流程规范化
1. 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为了实现经营目标, 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必须着手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根据年度预算指标将责任层层下达、落实, 财务稽核在预算执行中要充分发挥实时监督、及时反馈、纠正偏差的职能。积极依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 将财务控制和信息系统融合起来, 紧密联系资金支付和预算, 实时分析并动态掌控指标的完成情况, 发现超预算支出或存在预算外的支出, 及时预警, 把好风险控制关口。建立财务监督机制, 加强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增强各个职能部门的自我约束力, 保证全员参与, 确保预算的正确执行。
2. 建立财务稽核工作网络
我国现代企业机构较为复杂, 很多企业大多是由若干个分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因而, 可从总部设立总稽核岗, 将其作为稽核工作的管理岗位, 各个分公司或子公司若有下设单位, 可从分公司或子公司总部设立受总稽核岗管理的二级总稽核岗, 对下设单位的财务部门的稽核人员进行管理, 形成一个财务稽核工作网络, 工作内容除了传统财务稽核内容, 还应以产生的业务为基础, 从财务环节出发, 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对各个关键控制点进行追溯检查, 使各个业务流程的控制点都符合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总稽核岗必须定期编制财务稽核内部控制报告, 除此之外, 还应根据实际需要编制临时内部控制报告, 将其提交企业高层领导, 使财务稽核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的联系更加紧密, 保证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提高信息流通性, 增强事前、事中控制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之, 财务稽核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其对于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完善相关财务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加强信息沟通、提高企业工作质量和效益等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切实推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我们应当在实践中建立健全财务稽核制度, 配备专业队伍, 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规范业务流程,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 发挥财务稽核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处理的职能, 不断强化企业内控, 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以顺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寿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10-34.
[2]王正蓉.关于企业财务稽核相关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3) :152-153.
[3]王腾毅.浅析企业内控中财务稽核的应用[J].中国外资, 2012 (21) :182-183.
【浅谈企业内部稽核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推荐阅读: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06-05
企业总结及未来发展和内部管理方案08-23
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12-17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07-23
建立和完善烟草企业内部会计监控制度09-12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07-21
市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稽核工作计划10-11
企业内部共享整合管理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