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2024-12-17

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共6篇)

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篇1

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

摘要: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亘古不变的主体,而内部控制作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策略,进而表达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关键字:内部控制;企业管理;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企业经营成效、会计信息可靠性及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而对企业采用的一种控制手段。反之,内部控制的缺失,会造成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各种经济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一、内部控制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让企业的运营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保证企业工作人员恪尽职守,防止企业高层滥用职权,损害各股东和各阶级员工的利益,从而促进企业和谐发展。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保证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保证企业各项决策的合法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因此,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催化剂,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内部控制能有效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度和完整度,维护企业财产和资源的安全,深化企业对高层管理者的考核和选择,确保企业发展的合法性,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保障。若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缺失,企业管理将出现漏洞,违法违纪,徇私舞弊的现象将日益严重。所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来说至关重要。企业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制度环境,只有在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中,内部控制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各要素建设的具体举措

2.1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为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提升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调节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利益矛盾,建立互相信任的桥梁。要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首先要从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多数企业都开设有董事会及监事会,并组织了相应的总经理团队,但在实际的监控工作中,董事会及监事会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出作用,导致内控制度缺乏权威性。因此,企业管理层首先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执行予以认可,积极调动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内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构建必要的常设机构,形成具有实际效用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内控制度充分运用到企业管理,确保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控制政策及相应程序的制定开始,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执行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2.2 从公司各业务层面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应对作业机制,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的经济行为及形式不断涌现,对企业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就目前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部分企业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还缺乏基本的预见性。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企业必须时刻掌握市场变化及需求,形成对风险基本的预见性,针对各业务活动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风险识别评估作业机制,配备专业知识深厚、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从企业各项业务中的各个任务入手进行小方面的预测和评估,再一点一点地扩展风险的评估范围,确保企业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都没有风险漏洞。特别要注意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的管理和监督,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是企业识别及评估风险的必要条件,也是确保内控制度能够发挥其调节、控制、防范及反馈等功能的必然需求。

2.3 在考虑成本效益及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的原则下,科学制定企业各业务循环处理程序和方法

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人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在人员的配备上,很多企业都没办法做到让每个员工都站在专业对口的岗位,各司其职,部分员工甚至身兼数职。企业在岗位的设置上缺乏牵制,将直接造成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越权越规及推卸责任等现象的发生。因此,企业必须以成本效益为考虑基

础,明确界定各项业务的职责分工,将业务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实施、记录、维护及保管工作分别派给不同的岗位或个人,保障每项业务执行的全过程能够有两个及以上的部门对业务中的每个重要环节进行相互控制,确保业务顺利执行。此外,由于每一项业务都包含生产流程、材料搬运与入库、材料储存及加工、成品及半成品加工及搬运等多项任务,所以,企业必须从业务中的各项任务入手,科学制定各项业务的循环处理程序及方法。

2.4 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利用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共享,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正确运用

信息技术是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二十一世纪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及时收集企业内部及外部的重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识别及整理,再将准确可靠的信息反馈给企业经营者,以便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发展决断是企业信息沟通机制的主要作用。信息沟通体系的建立能够为企业收集大量的外部经营信息,让企业决策层及管理层能及时了解到市场的变化及竞争者的发展状况,通过对比和相应的分析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着力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控制手段和重点,使得企业各项决策都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并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此外,信息流动通畅能全面促进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和交流,让企业各层管理者及员工都能在企业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创新,把握市场竞争的先机。

2.5 建立有效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科学的管理监督是确保企业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更与内控制度能否落实执行息息相关。首先,企业要在内部专门建立监督机构,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并配备熟悉企业各项业务的专业人员执行监管工作,积极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日常监督及专项监督,确保监管工作的完整性及全面性,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企业的财务部门、内审部门及税务部门要保持相互之间的联络,积极交流各部门的相关信息,增强对彼此的了解,并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合作模式,加重法律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为内控制度的合法性及实施成效提供基本保障。此外,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模式。企业可通过建立外部董事机制吸引相关的专家学者及知名人士进入董事会,增强企业董事会实力及决策的透明性与合理性。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经营管理水明显提升

3.1 系统、连续、全面的风险评估,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的有效性,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风险恰当性。

对各类经营和投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是企业为达到预定的经营目标而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作为内部控制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系统、连续及全面的风险评估能够通过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不断强调管理者对企业内部薄弱环节的管理,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从根源上防范和消灭风险,保证企业发展的安全性。

3.2 恰当的评价考核体系,提高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考核是企业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的重要手段。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及员工实际工作状态制定的合理可行的考核制度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减少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赏罚分明的机制能够让员工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工作氛围中不断提高工作的热情及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向心力,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有效的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财产安全,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让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用于企业生产物资的采购、计量和验收等环节,对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防范,检查已经存在的错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加强企业成本及物资的监督和制约管理,保证企业财产和物资的安全及完整,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结束语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结合了企业内部一系列制度、流程和程序,使管理者从企业内部着手,规范企业的运营方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自我国加入WTO之后,许多国际企业进入我国经济市场,其先进的管理和完善的内控制度为我国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增加了新的养料。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各企业应充分借鉴国外企业内控制度的优势,不断强化和完善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 胡荐.积极加强内控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水平[J].财经界,2012,(2):63-63,65.[2] 陈刚.我国金融行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2,(15):5-6.[3] 牛丽云,邢夏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0,(12):146-146.[4] 光宝娟.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J].经济研究导刊 ,2013,(24):14-15.[5] 戚利利.浅谈企业管理与内部控制[J].经济视野 ,2013,(16):46-46.

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篇2

1 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及任务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 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 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 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相互排斥、互不相容, 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 也可用于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机械研发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 一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二是保护机械研发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 保证机械研发企业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

2 内部控制的主要构成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3个组成部分。

2.1 经营环境控制

控制环境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主要反映机械研发企业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具体包括管理者思想和经营作风、机械研发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者的职能和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采用的控制措施、人事工作方针及其实施以及影响本机械研发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2.2 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指机械研发企业建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业务活动方法和程序。有效的会计系统应当做到, 第一, 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 及时并充分详细地描述经济业务, 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经济业务做出适当分类。第二, 计量经济业务的价值, 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第三, 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 以便将经济业务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第四, 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适当地表达经济业务和披露相关事项。

2.3 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指管理者所制定的方针和程序, 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具体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 并有效防止舞弊;凭证和账簿的设置和使用, 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3 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和主要途径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有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和审计控制。

3.1 组织规划控制

根据内部控制要求, 机械研发企业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 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 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 既可能弄虚作假, 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机械研发企业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5个步骤, 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 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 (或部门) 实施, 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组织规划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和出纳就属不相容职务, 需要分离。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 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等。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基于这样的假设, 即两个人无意识同犯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而一个人舞弊的可能性要大于两个人。如果突破这个假设, 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就不能起到控制作用。

(2) 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一个机械研发企业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 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体现相互控制的要求。具体要求是, 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 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 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 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3.2 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指对机械研发企业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机械研发企业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 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机械研发企业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 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时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 通常在机械研发企业的内部控制中予以明确;特别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 如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 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处理。授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是, 首先, 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 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 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 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3.3 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及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机械研发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 并通过授权, 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 其基本要求是, 第一, 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机械研发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并明确责任。第二, 预算在执行中, 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 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第三, 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3.4 实物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和定期清查控制两种, 这是对机械研发企业实物资产安全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两条, 第一, 限制接近, 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 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 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人员外, 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 以保证资产的安全。第二, 定期进行实物资产清查, 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 如账实不符, 应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除上述外, 实物资产控制从广义上说, 还包括对实物资产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全过程进行控制。

3.5 成本控制

现代成本控制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成本控制, 是指在生产技术、产品工艺不变的情况下, 单纯依靠减少耗用材料, 合理下料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法;集约型成本控制, 是指依靠提高技术水平来改善生产技术、产品工艺, 从而降低成本的控制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就是现代成本控制。

(1) 粗放型成本控制。这种成本控制是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售出, 贯穿始终, 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控制方法。第一, 原材料采购的成本控制。对大宗常用材料一般采取公开招标法或择优厂家直接采购。第二, 材料使用的成本控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目标成本控制法, 它通过“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利润”来求得, 这是采用成本否决法来控制成本。二是作业成本控制法, 它通过对各种不同作业及成本动因的分析、成本及费用的归集, 不仅更加合理真实地计算成本, 还有利于找出收入与成本不配比或仅有投入无收益的原因, 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第三, 产品销售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宣传成本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 广告效应只能起到促销作用, 产品质量才是用户信赖的基础。因此, 应掌握投入与支出的配比原则。

(2) 集约型成本控制。它又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改善生产技术来降低成本控制。改善生产技术的方法很多, 如引进新的生产线, 采用高科技产品等。二是通过产品工艺的改善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集约成本控制有赖于智力成果, 它能使成果带来超额利润。

3.6 风险控制

风险一般是指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变动性, 与风险相联的另一个概念是不确定性。人们事先只知道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形成的结果, 但不知道它们出现的概率, 或两者都不知道, 而只能作粗略估计。例如, 机械研发企业试制一种新产品, 事先只能肯定该种产品试制成功或失败两种可能, 但不会知道这两种后果出现可能性的大小。经营决策一般都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在实际工作中, 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多种可能而不肯定, 就叫风险;反之如某一行动的结果很肯定, 就叫没有风险。风险控制就是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出现不利结果。风险按其形成原因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类。

(1)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机械研发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机械研发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源于机械研发企业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这些不确定性, 会引起机械研发企业的利润或利润率的高低变化, 从而给机械研发企业带来风险。经营风险变化情况来源于机械研发企业外部, 尽管如此, 机械研发企业仍应采用有效的内控措施加以防范。

(2)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 是指由于举债而给机械研发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机械研发企业举债经营, 全部资金中除自有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 这会对机械研发企业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 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 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当机械研发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使用借入资金获得利润除了补偿利息外还有剩余, 因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提高。但是, 若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 使用借入资金获得的利润还不够支付利息, 还需要动用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利润来支付利息, 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降低, 使机械研发企业发生亏损, 甚至招致破产的危险, 这种风险即为筹资风险。这种风险程度的大小受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比例的影响, 借入资金比例越大, 风险程度随之增大;借入资金比例越小, 风险程度也随之减少。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 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 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收益, 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同时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增大, 这是机械研发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范筹资风险。

3.7 审计控制

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 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 以确定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 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 资源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 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 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 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我国会计工作实际情况, 新《会计法》中规定, 各机械研发企业应当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以使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和程序化。

除上述7项内部控制外, 还有文件记录控制、业绩控制和职工素质控制等。新《会计法》关于机械研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规定, 实际上体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职责明确、相互制约、严格程序、如实记录及定期检查等。实务中, 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还应当考虑机械研发企业规模、组织系统和所有者权益等特点, 经营性质多样性及复杂程度, 传递、处理、保持和接近信息的方法以及适用的法规要求等。

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篇3

企业文化以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企业精神来激励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和生产经营目标,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至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

一、科学管理,塑造新形象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和日趋激励和竞争范围的不断扩展,必须对企业管理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企业文化为现代化企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观念、开放的模式、柔软的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企业在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为企业管理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美国哈佛高学院教授约翰特在其《企业文化和经营业绩》一书中提出一个论断: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作用,在下一个10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健因素,企业文化有很强的继承性。在一个企业,一旦形成定势就能形成一种持久的力量,组成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保证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管理科学,使企业在经营管理

1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企业文化正是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一种“软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管理文化。企业制度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当一个企业还处在责权不清、管理无序的层次上时,其文化建设必受到阻力或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因此,必须把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一方面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规范企业的运作,一方面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因素,制定和完善为职工所能接受的制度和规章,总结为职工所认同的企业精神,形成一种向心力,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企业要发展壮大,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就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国内外成功的各知名企业看,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以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发挥的巨大作用,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消费者给予企业无任何企图的赞扬,形成有口皆碑的效果,这就是美誉度,这种美誉度是无价的,是最可贵,最可靠的市场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想占有更大的市场,然而要想成为胜者,唯一需要的就是美誉度。从这一角度上看,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有产品和价格,更有企业整体形象的竞争,建立个性鲜明、信誉良好的企业形象已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包含着以下四个层面。即:制度行为层、目标战略层、精神层、物质层。物质层即:企业整体形象的塑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我们鞍钢附企公司既是尝试者也是最大的受誉者。

公司通过每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大讨论”活动,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通过开展“建设清洁工厂”活动,使厂区环境“旧貌

换新颜”通过开展“塑企业形象,做文明职工”活动,使职工的行为、举止、文明礼貌,通过开展“贯彻管理制度、促进管理升级、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活动,进一步完善和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机制,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打造名牌产品”战略,使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知名度大增,总之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我厂整体形象明显提升,市场的竞争实力明显增强,职工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我们厂多年来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不断加大管理方面的投入,厂区办公楼焕然一新,干部、职工统一着装,现场管理统一标识,物品摆放统一规范,多次被附企公司评为安全文明先进单位,花园式工厂,鞍山市安全文明金牌单位等。

二、以人为本,形成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人,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出发,视职工为企业的主体,让全体职工参与管理,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凝聚力是文化的精华,是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文化建设可以使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变革时代也是人的思想最活跃的时代,集体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潜移默化到企业职工的行动中,使职工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让职工展示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实现自身的价值。

我们党80多年来对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始终保持和发扬了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

精神,特别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这种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了万从一心的凝聚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把谋求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实践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企业也同样如此,体现了企业凝聚力的创业精神、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的主旋律越鲜明、越有力,职工的思想就越统一,企业的发展就越有保证,金属铆焊厂抓住“人”是企业管理中的第一要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一根本上,将做好人、做好事作为广大职工的道德行为准则和企业的价值观,努力共造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的文化氛围。做好人就是要做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工作吃苦耐劳的人。做好事就是要做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有利益的事,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工作、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选择政治觉悟高、品德素质好的人,努力营造用人机制的氛围。二是在职工中开展工作业绩及个人综合素质考评,打破职工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风气,促进职工的工作作风素质,信誉及廉洁自律意识的养成,鼓励职工在工作中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三是办好宣传阵地(板报、演讲、知识竞赛、小节目)等宣传形势,明确任务、鼓舞士气、昂扬斗志,激励职工积极为生产经营做贡献。四是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职工的切身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是充分发挥职工参政议政作用,为职工营造参政的空间,做到民主、公开、透明,同时着眼于企业文化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配合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在企业内部干群上下完全溶入一种亲情的氛围,职工人格有人敬,成绩有人颂,困难有人帮,疾苦

有人疼,让每名职工都感受企业像家一样的温暖,形成了人人为企业,企业为人人的良性互动。

三、提高素质,打造现代人

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增强竞争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培养和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是企业发展长盛不衰的关健所在和持久动力。若职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生产力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正是基于这一点,针对鞍钢全民职工技术素质的状况,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玠同志最近在新钢铁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职工的素质要正确评价。我们有优秀的职工也有不称职的职工,除了思想素质外还有文化素质、技术素质、操作素质,要紧紧抓住机遇来提高自身素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时间给我们。宝钢大学生都有充实在班组里,我们现在这样的局面怎能行,我们的企业机制要成为熔炉,成为学校,要喊出建设学习型企业,竞争型企业的口号,不断提高全员职工的素质。

为此我们必须以企业发展的战略着眼,全力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努力打造现代企业急需现代人。首先把教育作为企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大事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造就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证。其次把立足岗位培训作为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根据形势

发展的要求,企业生产需要制定长期培训计划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培养一岗多能,掌握多门知识,具有实用性的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对在生产岗上有着突出贡献和有发明创造的职工实行重奖,对生产工作中成绩平平,学习不努力、技术不发展的人给予重罚,直至下岗。

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主角,我们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建立充分体现本企业特色的人本文化、质量文化、管理文化、营销文化及环境文化,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的部分,在培育企业精神、企业观念、过程中具体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认真梳理和提炼,使之符合本企业实际,具有本企业特色。二是宣传和推广使之劲快为企业全体职工所认同、所接受,渗透体现在本职工工作中。三是巩固和发展市场是千变万化的,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的文化观念也必须是一个动态前进的过程,要不断的丰富、完善和更新。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用把握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契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弘扬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使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为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证。

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篇4

一年来,办公室系统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自身建设为保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集中精力,搞好政务”这一基本工作职责,统一思想、把握定位,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建立办公室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出色地完成了办公室各项工作,为全省国税各项税收任务的圆满完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认真做好信息调研工作。紧紧围绕国税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充分把握上级工作要求和领会局领导意图,通过信息服务、调查研究等方法,及时、准确、客观地为上级、为领导提供了大量的政务信息,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大量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一大批诸如义乌个体定额调整和超定额申报的经验、富阳库存商品和下脚料销售管理的经验等通过信息渠道在全省推广,充分发挥了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据统计,2005年省局办公室共编发动态、简报信息103期,调研信息12期,昨日要情38期,被总局、省政府采用各类信息90多条次,其中,总局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信息9条次,为总局加强税收征管和省委省政府改善经济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被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评为信息报送先进单位。同时,18个国税机关办公室在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信息工作评比中名列前茅。

(二)深入开展税收宣传。各级国税局办公室自觉围绕国税工作大局,在省局统一协调下,以税法宣传为重点,全面普及税收知识,积极开展以“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第1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国税网站建设成果,积极创新税收宣传载体,全省统一开展“网站在线咨询”活动,部分地方还充分利用12366、税务短信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成果开展税收宣传,拓宽了宣传广度,增强了宣传效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充分发挥《中国税务报》的宣传优势,努力拓展我省宣传的报道面和信息量,全省累计发表各类新闻稿件378篇,展现了浙江国税改革和发展的风貌。除巩固原有宣传阵地之外,省局还在《浙江日报》创办“国税之窗”宣传栏,大大提升了税收宣传层次,提高了国税形象。

(三)改进和规范公文及档案管理。全省各级国税局以贯彻总局新《公文处理实施办法》为契机,积极培训,强化责任,严格审核,改进和规范公文处理,加大公文质量通报力度,机关公文整体质量明显提高,全省国税公文差错由2004年一季度的93件次下降到去年第四季度的13件次。在提高公文自动化水平基础上,加强档案自动化管理,积极开展档案达标活动,截至目前,全省49家单位达省一级标准。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和其他政府交办件,2005年仅省局就完成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5件,政府各部门交办件90余件,提议案办理再次获得100%满意率的好成绩。加强机要保密、收发、文印、印信等管理,保障各级国税机关高效有序运转。

(四)完善工作目标考核和督查督办工作。充分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积极开展工作目标考核专题调研,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提高计算机自动取值指标比重。积极探索系统考核、处室考核和干部考核“三位一体”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以考促管”的预期目标。贯彻落实总局《督促检查工作办法》,完善督查工作运行机制,对总局、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和省局各类重要部署全面开展督办,保证了重要工作的落实到位,受到省政府有关领导肯定。

(五)规范信访工作。深入贯彻国务院新《信访条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程序,严格信访责任。积极建立由办公室牵头、有关部门参与、上下联动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信访工作格局。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方式,与上访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了部分纠访、缠访问题,为营造和谐国税工作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求实创新,进一步强化办公室职能作用 办公室是联系领导和基层的桥梁,协调部门关系的纽带,保持机关正常运转的枢纽,地位特殊,工作繁忙,各级国税局办公室一定要按照“集中精力,搞好政务”这一要求,进一步强化办公室职能作用,提高办公室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谋全局,强化参谋助手作用。参谋助手作用主要体现在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强化参谋助手作用,一要切实加强信息调研工作。政务信息既是领导全面掌握情况、进行决策和指导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上级机关联系实际、联系基层、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是办公室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近年来,各级国税局领导和办公室对政务信息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工作力度日益加大,但也存在诸如信息时效性不强、内容失实等问题,有可能误导领导决策,对此各级国税局办公室应当予以正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信息报送制度,完善信息网络,客观、及时反映国税工作中的重要情况、突发性事件及领导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级国税局办公室要定期提出信息报送要点,及时进行信息约稿,建立和完善信息考核制度,按时通报信息考核结果,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编报信息。各级国税局办公室每年都要撰写1-2篇全局性的调研文章,供领导决策参考。二要根据领导意图做好重要文稿起草工作。办公室人员要深入基层,认真学习各类文件和领导讲话提出的要求,多占有第一手信息资料,多做前瞻性思考,努力把文稿的层次提高,思路放宽,内涵做深,品位做优。三要就重大问题的处理提出对策性建议。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部门的优势,对税收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善于发现倾向性问题,会商有关部门,及时研究提出处理预案。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办公室工作事关全局,认识、思考和处理问题要力求站在领导的角度,想全局、谋大局,密切关注上级国税机关和党委政府对国税工作的要求,密切关注全局、全系统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中心任务,研究领导关注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和倾向性问题,把握国税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薄弱环节,努力做到服务大局,开阔视野,宽广思路,提高层次。

(二)善统筹,强化综合协调职能作用。办公室是机关的综合办事机构,发挥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枢纽作用。发挥综合协调职能作用,一是要采取沟通、联络、服务的方法,协调好机关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密切配合,同心协力抓落实。二要搞好上级和基层单位之间的协调,理顺关系,增强决策实施的穿透力。三要发挥办公室对外窗口作用,采取灵活有效的手段,处理好国税机关与政府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完成好重要的接待任务。

强化综合协调职能作用,目的在于推动工作,提高效率,增进和谐。要从大局出发,统筹兼顾,主动协调,低调处理,要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综合权衡,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原则,严格按制度办事,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公正合理地做好协调综合工作,防止和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要研究协调的艺术和技巧,工作要保持一定灵活性,勇于做无名英雄,善于拾遗补缺,确保协调周密、高效。

(三)严要求,强化审核把关职能作用。办公室审核把关就是要根据政策法规和制度程序规定,把好公文、会务、宣传、财务关,这是提高机关工作质量,树立国税机关形象的重要方面。要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做到时时、事事、处处认真负责,少出差错。加强公文审核。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关系到税收执法的严肃性,与纳税人利益息息相关。要认真落实全国税务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把好公文的行文关、法规关、内容关、文字关和格式关,规范公文流转程序,开展公文检查,定期通报公文办理情况,促进公文质量稳步提高。加强会议管理,充分利用国税视频会议系统,适合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的,尽量通过视频会议方式组织实施。严肃宣传纪律。国税新闻宣传稿件一律由办公室统一送新闻媒体发布,并严格审核税收宣传内容,严禁内部处室和个人擅自对外发布。强化机关财务管理。认真执行经费预算,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加强机关经费使用情况的审核把关,加强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定期开展账实核对,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四)讲效率,强化运转保障职能作用。办公室运转保障职能就是要做好公文流转、会议组织、文件印制、档案管理、机要值班等方面工作,保证机关高效运转,保持良好工作秩序。办公室搞好运转保障,对于提高整个机关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强化运转保障职能作用,要树立主动服务观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立足于中长期国税计划,对重点工作早研究、早部署,对日常性工作有计划、有安排,对突发性工作有预案、有准备,在全省国税工作安排计划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办公室月度工作计划安排制度,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加强制度和程序建设,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规范办公业务流程,明确岗位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大力加强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现有公文处理系统和国税各类办公网站的日常维护,确保按要求运行。强化安全保密教育,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每年要组织一次安全保密知识学习,开展一次安全保密工作检查,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技巧,完善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跟踪最新保密动向。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和报告责任制,保证24小时联系通畅,确保紧急突发事件及时妥善处置。

(五)抓落实,强化督促检查职能作用。督促检查作用主要体现在确保领导决策的贯彻执行上,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推动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强化督促检查职能作用,一是要做好系统工作目标考核,二是要做好政务督查。系统工作目标考核是系统性、综合性、全局性的督促检查,受到各级国税局党组的高度重视。此前省局2006年系统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征求意见稿)已经下发到各地,正式文件近期将予下发。各地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尽快予以细化分解,抓好落实。同时,要跟踪、收集考核目标内容执行情况,及时向省局反映,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三、加强系统管理,全面完成办公室工作任务

国税系统是垂直管理单位,税收执法需要标准一致、口径一致,工作安排需要统一协调、步调一致。办公室具有把关审核的职责,是协调各方的枢纽机构,客观上需要各级办公室协作配合,加强办公室系统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发挥职能作用,为国税系统工作协调做好润滑剂。具体而言,省局办公室要负责全省国税办公室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市地国税局办公室要对县市局办公室的各项工作进行督促,县市国税局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各级国税局办公室要主动加强与上下级国税局办公室的日常沟通和联系,互通信息,增进交流,赢得配合,努力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形成办公室工作的整体合力,提高全省国税办公室政务服务水平。今年,全省国税办公室要以“管理创新年”活动、调查研究、政务督查等三项工作为抓手,大力强化国税办公室系统管理,推进国税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一)扎实搞好“管理创新年”活动。省局决定在2006年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提出了“总结一批基层征管经验,建立一批管理创新项目库,表彰一批管理创新先进典型”的具体要求,并明确办公室为活动牵头单位,各级国税局办公室要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管理创新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创新决定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已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灵魂和不竭的动力。”在新经济理论中,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管理创新更是决定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党中央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国税部门担负着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重要职责,是国家重要的执法部门,是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努力推进管理创新就是浙江国税响应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行动,也是弘扬“浙江精神”的具体体现。国地税机构进一步分设以来,全省国税信息化建设、征管和纳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税收入从1997年249亿元增加到去年1125亿元,全省国税实现了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涌现出“全程服务”为代表的创新管理实践。去年义乌市局、富阳市局、金华市局、萧山区局等地的创新实践,再一次充分说明了创新管理在推动税收工作方面的强大作用。为此,我们将“创新”写入国税文化建设目标和新时期国税工作具体要求,将“创新”意识扎根于每位国税干部心中。今年全省国税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确保国税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国税收入占GDP比重稳中有升,税收弹性系数大于1,到2010年全省考核口径国税收入跨上2000亿元大台阶,年均增长12%以上。实现这一目标靠什么?最主要的是靠两大条件:一要靠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二要靠全省国税征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潜在的税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税收收入。而对我们来说,创新管理手段是唯一可循的思路。

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就是全省国税系统要集中时段、集中精力、集中人力,创新思维理念,创新管理手段,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管理机制,刷新优势,超越自我,将国税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平台,使国税工作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十一五”期间国税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打下扎实基础。现在,“管理创新年”活动的具体实施意见和实施时间表已经下发到各地。在其位,谋其政。各级国税局办公室要切实担负起牵头的职责,认真组织活动实施,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做好项目申报、推广、宣传工作。下半年省局着重要做好“三个一”工作,即“开一次现场会,搞一次创新评审,出一本创新工作专辑”。办公室要主动协调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国税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保证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管理创新年”活动的牵头组织中,各级国税局办公室要注意将活动与办公室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办公室较为完善的信息渠道,发现、总结、宣传、推广税收管理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果、新典型。上级国税局办公室要积极下到基层开展调研,下级国税局办公室要主动向上级国税局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对于进入项目库的典型管理创新项目,省局办公室要通过督促检查的工作方式在全省推广实施。近期,各级办公室的首要任务是对去年和今年以来已经作出显著成绩的管理创新典型经验进行总结,要积极协调各有关业务处室和各基层单位尽快将这些管理经验纳入项目库,及时推广,推动我省国税征管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二)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是主观和客观结合的纽带,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决策之要,历来是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一个多方面转型的阶段,征管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税收管理不断细化,与过去相比,影响决策的因素增多,决策的时效性增强,作出科学决策,制定可行方案,需要更多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了解、分析、研究基层的管理现状,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问计于基层、问计于实践,看到第一手资料,获得真知灼见,形成正确思路,作出科学判断。基于此,省局研究决定进一步加大调查研究的工作力度,建立调研课题申报制度和约稿制度,引导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围绕国税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各级国税局办公室是调研工作的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根据税收业务情况和工作目标,综合协调各处室,每年确定本局2-3个重点调研课题,制定调研课题可行性计划,上报省局。省局办公室要会同科研所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在筛选平衡各地上报调研项目后,下达各地、各部门开展调研。各地要集中本局业务骨干积极组织实施,上级国税局办公室要对下级办公室予以适当的指导。

除了组织、指导好全省国税系统调查研究工作外,各级国税局办公室还承担着为局领导起草综合文稿的重要职能,更要注重实践、注重调研。“磨刀不误砍柴功”,办公室工作人员要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弄清事实,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避免空发言论、华而不实,真正为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

办公室加强调查研究,一定要讲究方法,总的来说,必须紧密结合国税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国税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一要注重调查研究的广泛性,既要站在税收管理角度上看问题,也要站在纳税人角度看问题,既要站在本单位看问题,也要站在省局和基层角度看问题,避免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要注重调查研究的针对性,要围绕国税中心工作、贴近征收管理实际开展调研,要针对当前的重点工作、热点工作和难点工作开展调研,下到基层,融入社会。三要注重调查研究的有效性。调研不仅要重调查,更要重分析研究,能够综合提炼,见微知著,不能只是简单数据罗列,要通过分析数据去发现内在的联系。

(三)大力做好政务督查工作。开展政务督查是一个重要的领导环节和领导方法。各项工作都要有布置、有检查,不能满足于开会、发文件、作指示,要看究竟落实了多少,效果如何。当前税收管理的复杂程度日益加大,客观上要求各级国税局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改变机关作风和工作方法,做到政令畅通,步调一致。政务督查相比工作目标考核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办公室是政务督查的责任部门,办公室人员要牢固树立“落实是一切正确决策的生命”的观念,切实加强政务督查工作。首先,要建立督查工作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现在我省国税督查督办的制度、程序尚需进一步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符合浙江国税实际、适应新形势的政务督查工作新路子、新方法。省局办公室要根据我省国税督查工作实际,借鉴兄弟单位先进做法,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制定出台我省国税政务督查的制度,对督查工作立项、分解、催办、反馈、审核、通报、立卷、归档等整个督查程序进行规范,使我省国税督查工作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树立督查工作权威性。一些地方对督查工作的权威性认识不够,错误地认为督查工作是办公室的部门工作,对上级布置的督查任务敷衍了事,上报材料回避问题、词不达意,造成上级布置的督查任务不能按时保质完成。对此,各级国税局办公室要采取措施,改善工作局面。第三,要端正督查工作作风。督查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督促检查工作的薄弱环节,鞭策后进,纠正不符合上级机关或领导决策的行为,因此,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复杂、难度较大、涉及面广的事情。这就需要办公室人员具有不怕得罪人的胆魄,端正工作作风,坚持原则,敢督敢查,对领导布置的工作和安排的任务闻风而动,令行禁止,急事急办,快事快办,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为鼓励先进,对作风过硬、坚持原则的办公室和同志,省局要以适当的形式予以表彰。第四,抓关键,突出督查工作重点。开展督查,也要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要区分轻重缓急、区分先后主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把督查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重要问题上,抓住主要矛盾。具体而言,国税政务督查的重点,主要应放在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领导同志重要批示以及上级机关交办的重要事项上;放在本局重要决策部署、重要会议和主要局领导重要批示的办理事项上。除此之外,还要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重要信访件列入督办范围。第五,改进督查办法。对列为督办的事项,除了发出督办通知、简报反馈外,要采取联合督办、跟踪督办、实地督查、催报检查、督查调研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督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大力加强税收宣传。税收宣传对于营造良好税收环境、增强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树立国税形象具有重大意义,对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税收任务中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国税局要高度重视。去年税收宣传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今年要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在认真做好记者站日常组稿等常规税收宣传工作,搞好第15个税收宣传月活动的同时,找准推进税收宣传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加大税收宣传力度。一要加强与新闻单位的工作联系和协作。继续办好《浙江日报》“国税之窗”栏目,适当扩充栏目版面,在调动各地投稿积极性的同时,省局办公室要组织力量撰写一些反映全省性国税工作情况的新闻稿,提升税收宣传高度。积极寻求与电视台等媒体合作,采取国税工作座谈会形式,定期发布国税重要工作情况、重点工作安排以及税收政策变化、典型涉税案件等,不断拓展税收宣传渠道,掌握税收宣传工作主动权。二要加强国税网站税收宣传管理。国税网站是国税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各级国税局要充分利用这一税收宣传平台,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最新税收政策法规文件,构建权威、完整、查询便捷的税收优惠资料查询库,广泛开展“网送税法”活动,为纳税人提供零距离的税收服务。加强“国税公告”栏目管理,对全省纳税大户、欠税大户、典型涉税大要案予以公布,予以对比,形成反差,形成“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欠税可耻”的社会共识。三要按照总局税收宣传“三同步”要求,把税收宣传重点放在税法宣传上,确保纳税人及时了解我省国税最新的管理措施,增强税法宣传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五)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去年,我们在信息报送工作上向前跨了一大步。但基础还不稳,质量有待提高。今年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信息报送力度。一是省局办公室要加大对总局和省委省政府报送信息的力度,反映浙江国税新经验、新做法,反映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求上级机关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二要落实紧急信息上报工作责任制。及时报送紧急重大信息,对省局领导掌握情况、指导工作至关重要。去年年末,因为各地紧急信息报送及时,省局发现了部分不法份子针对办税服务厅的偷盗犯罪动向,及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保障了全省国税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关于紧急信息,必须明确一点,各级国税局应直接向省局负责,县局在向省局报送的同时向市局报送。

(六)加强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我省国税工作的一贯优势,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去年,以综合征管软件V2.0上线为标志,我省国税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行政管理信息化与征管信息化出现部分脱节。当前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一要结合征管软件,重新开发系统工作目标考核软件,使考核系统能够直接从综合征管软件V2.0中取数,增加考核刚性。二要根据总局要求,推广应用新的办公软件,实现行政管理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有效连接。三要建设省级集中模式的国税网站。各地要在上半年对国税网站开展一次集中清理,按照规范统一、适度集中、突出重点、信息共享的原则,建设省级集中模式的国税网站,规范网站域名,实行分级管理和维护。市地局国税应在省局互联网站上建立子站,县市局可在市地局子站上建立子站,各地务必在2007年底前转变到省级集中的网站建设模式。

四、以人为本,加强办公室系统队伍建设

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人。办公室工作要上水平、上层次,加强办公室系统队伍建设是基础。办公室工作比较特殊,一方面要综合协调各方,要督促检查各项重要工作的落实,对办公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办公室工作相对比较枯燥、比较辛苦。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办公室队伍建设。今年,省局决定在全省国税系统实施国税党建、国税人才、国税文化和平安国税“四项工程”建设,并制定出台了具体规划,各级国税局办公室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办公室队伍自身建设。

(一)加强业务培训。培训是提高干部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办公室工作实际,各地要创新培训形式,在通过举办系统业务学习班的同时,各级办公室还可以通过网络教育等现代方式开展培训。充实业务培训内容,不仅要加强综合材料、信息写作、公文处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礼仪培训、法律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今年,省局将在下半年举办一期办公室业务培训班,各地可以提出培训内容需求,由省局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协调安排。

(二)加强学习。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知识总量不断增加、加速更新。各级国税局办公室人员要按照党中央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下大力气学习,下苦功夫求知,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各级国税机关办公室要建立鼓励学习的有效机制,引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新理念,营造勤奋学习的浓厚氛围,把办公室建设成学习型团队。要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共产党员还要学习党章,坚定理想信念。要加强中央、总局和省委、省政府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学习,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税收业务知识。要加强对历史、哲学、法律、文学等各领域的涉猎,提高人文综合素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分析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式,把握精神实质。

(三)强化实践。“实践出真知”。关于实践,一方面,组织和领导要对办公室干部多压担子,多给机会,多点信任,放手让他们去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全面提高干部的文字综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办公室主任对下属,老同志对新同志要经常给予关心、指导,给予具体帮助。另一方面,办公室人员还要敬业乐业,善于实践。对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遇到困难和挫折,要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争创一流,力争优秀,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努力把自己锻炼为优秀的专业人才。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把已经积淀下来的传统的或现代形成的优秀的、先进的知识理论、道德规范、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内容通过德治教化灌输于干部的思维,转化为干部的内心信念和价值标准。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总结、提炼了浙江国税的精神理念和核心价值,确定了新时期浙江国税工作的“64字”具体要求和国税文化建设口号,这既是与浙江国税工作实际相联系的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广大国税干部职工的行为标尺。办公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求办公室每一位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将国税工作具体要求和文化建设目标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中。

(五)加强组织建设。办公室工作关系到全局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国税局要按照责权相称、精干高效、运转灵活的要求,配齐配强办公室工作人员。要选拔综合协调能力强、文字功底厚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办公室中来,对一些市县局尚未配备办公室主任,没有配备专职秘书,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的,要想办法予以解决。

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篇5

一、概述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车集选煤厂压滤车间全车间人员本着安全生产的原则,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建设标准化车间为目标,积极参与标准化车间建设,狠抓生产管理,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不断提高车间卫生标准,通过生产模式科学、管理模式有效、各种制度细化、技术管理创新、奖惩机制创新等多种举措,牢固树立了“没有标准化建设就没有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的思想观念,扎扎实实的推进了车间的标准化工作,并以此推动压滤车间的创新管理。

二、实施背景:

质量标准化就是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对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在内的每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安全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88年12月29日通过,1989年4月1日起实施,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法。加强标准化工作是加强安

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体现。

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开展标准化工作对企业和全社会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做好标准化工作

为扎实搞好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科学组织生产,全面实现质量标准化建设目标,车间成立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张兴亮 副组长:宫文升

成员:张玉萧 王慧芬、石林林、杨凯、陈彦兰 实施办法:

1、加强生产组织管理,认真执行压滤车间各项生产制度,严格按照厂下达的各项生产计划,加强生产环节的衔接,注重内外协调,科学合理调度。

2、对设备进行超前维护,进行有计划的检修,要求机修工经常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地对设备加油

润滑,使设备始终在良好状态下运转。

3、不断提高车间卫生要求,使之做到物见本色,保持省一级水平。

压滤车间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工作部署,把科学发展观和车间标准化工作联系起来,广泛发动员工投身到标准化工作的建设中来。

为有效推进车间标准化工作,车间一方面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通过悬挂标准化宣传标语,集中发放标准化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标准化的重大意义、目的要求及工作措施,加大对标准化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没有标准化建设就没有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的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另一方面,车间还结合生产实际,发挥班组长的带头示范作用,从生产的每个环节做起,认真做好标准化工作。

在生产方面,车间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从根本上保证了煤泥的质量。

1、科学监控入料浓度,将入料浓度控制在350g/L以上,采用集中注包的方式控制入料泵的使用时间。

2、降低滤饼水分,延长控水时间。

3、控制卸料速度,使煤饼均匀脱落,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在设备方面。

1、机修工能够加强设备平常的维护与保养,保证设备在良好状态下运转。

2、岗位操作人员能够严格按规程操作,减少设备的磨损,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具体实施步骤:

(一)加强理念引导,增强职工标准化意识。

1、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标准化意识,人人都是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员、落实者。

建设标准化车间是预防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的需要;是安全专项整治的继续、深化和发展;是实施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效措施;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有利于提高各部门的安全监管水平。企业要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职工对构建标准化车间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 “认识有多高,工作标准就有多高”的思想观念。车间坚持“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扎实推进车间标准化工作,形成了全员抓标准的可喜局面。

(二)加强生产组织管理,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

1、车间认真执行《压滤车间控制循环水浓度》及《压滤车间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厂下达的各项生产计划,4

加强生产环节的衔接,注重内外协调,科学合理调度,强化产能分析,在设备产能结构矛盾突出、生产任务相对较重的情况下,加强与厂部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品牌结构,努力提高生产组织的有序性和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均衡性,避免因生产组织不合理造成的加班加点问题。

加强与调度室、选煤车间的沟通协调,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生产,及时准确了解生产情况,加强对生产的掌控,为科学组织生产提供更有力的条件,尤其是班长加强与调度、水洗的联系,为更好的指挥当班生产提供了依据,要求生产班组按时测量底流浓度,科学组织生产,减少了设备运转时间,循环水浓度控制在指标内。

2、加强生产环节管理。

不断完善车间管理机制,针对材料费、电费做到科学管理,科学组织生产,合理用电,同时制定了《压滤车间电费管理办法》,对生产用电进行了严格规定: ⑴、每月初,车间将吨煤电耗指标,分解到班组,机修班,生产班,每月底将车间用电度数除以入选原煤量得出吨煤电费单价,算出各班组电费,纳入市场化考核。

⑵、科学监控入料浓度,利用天平准确测出入料浓度,控制在350g/L以上,集中入料泵的使用时间。

⑶、降低滤饼水分,延长控水时间,控制821#刮板机的频繁启动,并做好记录,记清启动次数。

⑷、控制卸料速度,使煤饼均匀脱落,确保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运转。

广泛开展修旧利废,车间四个班组,通过优化生产工艺环节,加强管理、开展技术攻关等多种手段,深入挖潜降耗,合理利用材料。车间对各类压滤配件等价值大、易损坏、可修复的材料、设备、部件进行修复使用,对生产和设备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旧钢铁、皮带、托辊、油脂等废旧物资分门别类进行回收整理。

(三)、加强设备管理,夯实标准化基础建设

我们始终把科技进步和装备技术升级作为车间发展和生产进步的先导,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发明,对设备进行超前维护,针对煤泥产量高,机电设备运转时间长,设备磨埙快,进行有计划的检修,并且要求机修工每天到岗上检查一遍设备运转情况,经常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再就是岗位工自查设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或及时解决。及时地对设备加油润滑,使设备始终在良好状态下运转,减少了设备的磨埙。同时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更换,870#、871#滤液水槽的改造,原来的掉煤泥现象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减轻了岗位

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为质量标准化做出了一定成绩。全年无机电设备事故,设备完好率达到92408,确保了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继续深入开展设备管理创新活动,全面加强设备基础管理,积极推行新的设备管理模式,从设备维修、定期保养、日常维护、备件管理、检查考核等方面完善管理考核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加大检查力度,完善责任考核体系,落实执行力。每月对全车间设备进行两次联合试运转检查。通过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和预防维修,减少设备停机故障,努力提高设备保障水平,使设备开机率和有效作业率比去年有所增长。依照车间标准化主要措施,全面加强现场管理。目前,压滤车间现场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经仔细研究,车间创建了“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安全)现场管理模板,加强对车间现场定置、工位、作业、职工行为的规范管理,使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工作有较大提升,现场面貌有明显改善。

(四)、提升车间卫生标准,做实标准化工作

1、加强班组卫生管理,班组长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卫生标准,要求做到物见本色,清洁干净。

2、车间卫生实行责任划分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域,班组长不定时进行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区域进行整改,同时进行适当罚款。

3、班组之间进行卫生评比活动,对卫生质量较好的班组进行表扬,同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4、车间制定相关制度,对在各种检查中检查出的班组的任何问题,都落实到本班组人员,同时纳入班组绩效考核,与班组工资挂钩。

5、车间领导不定时下车间进行卫生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五)狠抓责任落实,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为进一步加强监管,促进标准化工作有效的开展,车间成立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对车间各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和各项制度的,予以严厉批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严格执行上述节约规定的,将在车间班前会进行表扬,并给予奖励。全车间人员不仅要自觉参加到标准化建设的活动中来,而且要主动监督班组成员的行为,人人争做标准化工作的模范带头人。

严格落实车间主任总体协调,职能人员监督考核,责任

班组目标落实、重要岗位按章操作的“四级”监管体制,形成压力层层传递、责任逐级落实的管理体系。组织开展标准化车间的建设活动,为车间安全工作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贡献。

实践表明,必须持之以恒地把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程,锲而不舍,稳步推进,通过不断深化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始终在思想上追求卓越、永不满足,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思路和方法。自觉摆正标准化工作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总之,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日常性工作,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从而构建起扎实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稳定的安全生产新局面,真正达到本质安全型车间的目标。

压滤车间

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篇6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的长足发展是全体企业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这个能够让全体职员齐心协力, 一往直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便是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当员工将企业文化与自己的奋斗目标相协调和融合, 并使之始终保持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层面时就能够加快企业的发展进度, 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 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能够促使企业更加健康、科学、和谐的发展。

首先要结合企业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形势和问题, 以及企业年度发展计划和任务等, 不断加强改进企业发展的目标教育。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 抖擞精神, 增强力量, 使每一位员工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都不遗余力的自觉统一到企业发展的大局上来, 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其次要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员工个人素质, 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积极而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 使企业员工树立起崇高的价值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于此同时,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企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适当分解目标任务, 使员工能够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又不失轻松愉快的完成好工作, 从而养成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不断为员工创造实现其自我价值, 充分表现其才能和能力的机会, 从而有效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智慧, 结合不断提升的自我素质, 实现人生理想。最后是要通过有效引导使员工将个人的发展目标同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 只有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够使全员精诚合作、团结一致、积极奉献, 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快速、长效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形成了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弥补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企业提倡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有时过于强调制度建设, 刚性的制度管理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毫无弹性空间, 没有突出人本思想, 忽视了人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于是, 这种缺乏柔性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就很容易制造出各种问题, 比如劳资纠纷, 管理冲突等一系列不和谐现象。而优秀企业文化的介入就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一点的不足。文化将理性和感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充分实施人性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在工作与生活、尊重与平等、奉献与回报中, 把刚性的管理制度变成柔性的管理模式, 从员工的角度出发, 切实抓好热点问题的解决落实, 通过关心、鼓励、表彰等相关的文化理念, 用真心、真诚、情感等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模式, 让全员能够在愉快、轻松、和谐而又自由的气氛中充分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化压力为动力, 化腐朽为神奇, 逐渐形成一股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我, 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从而有效化解了制度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弊端和不足, 弥补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的缺陷。

三、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对于如何深化企业文化这一课题, 文章将其总结为"八要八不要", 即要目标明确, 不要盲目行动;要勇于创新, 不要因循守旧;要别具一格, 不要盲目跟从;要以人为本, 不要本末倒置;要注重实效, 不要流于形式;要贯穿始终, 不要朝令夕改;要稳扎稳打, 不要急于求成;要精益求精, 不要滥竽充数。企业文化建设得到深化就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和进步。长期以来, 西方欧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上过分强调对资本和技术手段的依赖, 他们不断制造出先进的机械器具, 智能化的操作流程, 认为单凭技术手段上的革新就能够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 完全忽视了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突出作用, 更有甚者认为人只是一个会说话的工具而已, 这种一味追求物的管理而无视人本管理的惨痛后果在历次的经济危机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其后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则充分认识到了人性化管理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一举打破了西方国家传统的经营管理思维方式, 例如本田汽车、三菱重工等企业将诚信、感恩、责任、正义等人性化的内容有效融合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 用企业文化丰富、发展、充实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内容、手段和方法, 形成了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技术创新,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战胜西方欧美企业, 创造了日本的经济奇迹。因此, 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证。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不遗余力地建塑属于自己的独特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断加强员工的向心力,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实现企业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吉尔德.重获企业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M].背景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4

上一篇:教师大讲堂下一篇:山东工伤五至十级伤残等级赔偿标准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