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工作报告

2024-06-12

援藏工作报告(通用10篇)

援藏工作报告 篇1

用心去援藏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是2006年9月到12月参加的援藏工作。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共同经历一段终身难忘的日子。我们从现代化的大都会来到了一个正向现代化迈进的城市-----拉萨,并且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了三个月,充分感受了它的脉动。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西藏,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正在焕发它的活力,向着小康社会的目标,大踏步迈进。而我们,作为****12名援藏人员的其中之一,通过这次援藏,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激动,更收获了动力。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多少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满载着党中央的殷切嘱托,满怀着对西藏教育的无限憧憬,奉献在雪域高原;多少年来,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铭刻着各援藏省市的深情厚谊,屹立在高原大地;多少年来,莘莘学子们沐浴着党中央和援藏省市亲切关怀的阳光,在教育援藏的春风里舒展着笑脸„„

在1993年国家第三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上,中央确定了教育援藏工作“长期坚持,努力搞好,实行对口、定点、包干责任制”的方针,由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陕西、河北、辽宁、山东、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和中央有关部委分别对口支援西藏有关地市和中等专业学校,仅1995年至2000年,各对口支援省市为西藏教育投资达2.95亿元,选派援藏教师117人次,培训西藏教学管理人员、教师273人次。

到2004年底,教育援藏项目共计188项,资金总额2.37亿元。至此,新一轮的教育援藏工作拉开了序幕。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国家对西藏自治区的殷切关怀。在西藏,我们到处都能感受到这些政策给西藏人民带来的好处。尤其是远程教育这一项,为自治区的无数学龄儿童带来了上学的可能。在没有去西藏之前,我们对西藏的地广人稀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当我们坐着颠簸的越野车在广袤的原野上穿行时,才明白西藏发展教育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西藏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2.1个人。这在北京这样拥挤的大都市是肯定想象不出来的。而且西藏的人口居住非常分散,我们的车子在路上前进,经常从看到一户人家到看到下一户人家中间要隔上半天。这种情况使得孩子们上学非常地不方便,教师很难集中授课。于是在西藏就出现了许多十几个人一个学校的情况,而这些学校的老师只有一个,但是教授的课程又不能减少。教师的能力毕竟有限,这时候远程教育就体现出它的作用来了,通过光盘播放或者远程卫星接收,教师可以一个人完成以前需要好几个老师完成的教课任务。

第四批援赞工作小组进藏以后,跟随****的通知下乡去制作专题片,通过这段艰苦的经历,他们对西藏地区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一起去了日喀则、昌都地区拍摄。去之前就听说昌都地区的道路非常险峻、曲折,路况很差,到了昌都以后才体会了道路很差的概念,那里大多是土路,非常颠簸,而且都是盘山路,山路边就是悬崖,就是江水,大多都只有一条车道,碰上对面来车都要找一个稍宽一点的地方错车,每个县与县之间距离都很远,200多公里的路差不多都要走一天,有的县条件非常差,没水,没电。日喀则回来的路上还遇到了严重的泥石流,堵了3个多小时。

*******去了阿里、那曲地区拍摄。路上地势险峻,道路曲折,路况很差,每个县与县之间都要走一天的路程,非常辛苦。他们的拍摄经历很丰富,刚刚过了桑桑在半山腰上就堵了一个小时的车。去阿里都是这种山路、土路,还有就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好多条让人分不清哪条才是真正的路,一旦走错了就只能在原地绕圈,根本出不去,虽然开车的是个老司机可还是走错了路,一下子撞到了铁丝网上,前挡风玻璃裂了,右侧的车灯只剩下个黑窟窿,车上的划痕更是惨不忍睹了。车上的两人都吓懵了,司机师傅说如果不是车子好,玻璃够厚他们几个的小命就没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们又上路了,开了一会下起雨来,这时他们才发现雨刷器坏了,于是只能下车擦玻璃,这样跌跌撞撞地终于到了阿里地区的狮泉

河。

在从从阿里的措勤县到那曲的尼玛县时,他们又遇到了另一个挑战,那就是沼泽地。措勤到尼玛是没有路的,都是沼泽地,一不小心就陷下去了,后来向厅里请示,让措勤县对这段路比较熟的同志送他们一段,再让尼玛县的同志接一段,因为这段沼泽地足有300多公里。出发不久他们就发现走错了,领路的同志向当地的牧民问了路才重新上路,措勤县的同志大约送了100多公里时就让他们回去了,因为也怕他们回去有危险,一旦下雨的话这里的路是没法走的,硬走就会更危险,这样赵辛辛他们自己开始走下面的路,刚开始挺顺利的,可过当要过一段沼泽地时他们都害怕了,因为他们的左边是个很陡的山,下面就是沼泽地,有一条路还被水淹没了,更不幸的是天上竟然下起雨了,没办法,没有退路,走吧,他们商量后决定从陡坡上走,车子在陡坡上打滑,刹车没用了,他们就这样慢慢的滑下去了,再顺着陡坡往前走就会翻车,所以只能往下开,车开下去的时候他们只能祈祷了,因为太陡了,随时可能翻车,司机师傅真的很棒,当他们的车滑下去的同时他一脚油门车从泥水坑里冲出去了,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翻过一个小山我们见到了接我们的同志,当时是一种如获新生的感觉。

在西藏的三个月里,援藏同志们不仅在工作上和******的同志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还在生活上和******的同志们很好地融为了一体,他们将许多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都和我们进行了坦诚地交流。******的领导则对我们关心备至。第五批援藏小组成员刚到西藏的第二天早上七点,******就出现了高原反应,我们急得手足无措,只好打电话给馆里的同志,她随即通知了*****,****馆长亲自开车把****送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他们忙前忙后地为***挂号、找医生、办理住院手续。怕****一个人在医院孤独,一起来援藏的同志自身都还有点不适应,馆里还派了记者轮流来陪****,并买了许多好吃的。怕***有思想负担,馆里领导还一再叮嘱****,先把身体养好,再投入工作,****同志感动地都流下了眼泪。中秋节的时候,馆里领导还给我们送来了月饼,让我们虽然离家千里,却依然觉得那么温馨。我们在西藏的三个月期间,时常出现身体不适应的状况,****的领导和电视教育科的领导们多次看望我们,还给我们送来了水果等慰问品,让我们倍感温暖。这也更加促进了我们工作的积极性,让我们更加努力地渴望把自己所学所会的全都用上,来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援藏工作。

这次西藏之行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援藏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对我们心灵的一种净化和升华。我们去援藏的同志大部分来自东部地区,接受教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到了西藏之后,我们从自己看到的,新闻里看到的,去采访的时候听百姓说起的,才知道原来在西藏这个外人看来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有着这么多的忧伤。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口居住的分散,使得这里的孩子接受教育的难度比别的地区翻了几倍。家长们很多很想送孩子去学校,可是却受到了种种因素的限制,只好让他们放羊、放牛,延续着祖辈的生活轨迹,无力摆脱贫困的现状。当我们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上学的眼睛,我们的心一阵阵地痛。尽管国家已经投入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但是还有一些家庭的孩子仍然徘徊在校门之外。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以前做节目的时候看到的新闻,说是内地的一些孩子因为厌学,沉迷于网络等原因而逃离校园,最后家长、社会和学校想了各种办法把他们重新拉回校园。我们想到,真应该让这些孩子去一趟西藏,他们就会明白,他们读书的机会是多么的可贵,在中国,还有多少孩子因为贫困等原因无法进入校园读书。而我们自己则更是看到,西藏地区的同志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够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投入西藏的****事业和*****事业,让我们感到深深地惭愧。他们对于工作的认真和投入,让我们觉得,西藏的教育发展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有这样一批热血仁人在这里,将来肯定能圆满达成目标。而我们虽然已经完成了援藏工作,但是我们仍然会发挥“老西藏”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所学,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援藏工作报告 篇2

刘永富在讲话中指出,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新形势下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各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按照中央部署,加大支持、深化帮扶,对口援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各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促进全国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永富指出,脱贫攻坚是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任务。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西藏各方面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自然条件差、发展起点低、历史欠账多,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滞后,脱贫攻坚形势尤其严峻。但同时具备中央扶贫支持力度最大、帮扶资源最多等许多有利条件,为西藏“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刘永富强调,扶贫援藏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借鉴闽宁扶贫协作经验,实施精准对接,进一步聚焦脱贫攻坚,进一步提高帮扶成效。坚持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干部援藏、人才支援、资金支持、劳务协作、产业合作,助推西藏脱贫攻坚。坚持聚焦精准,扶贫援藏工作要紧紧围绕贫困人口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确保精准脱贫。坚持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产业脱贫、劳务输出脱贫、医疗脱贫、教育脱贫、生态补偿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坚持人才支援,优化援藏扶贫干部和人才结构,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加大对西藏特别是基层干部、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强化扶贫援藏智力支撑。坚持资源整合,聚焦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坚持群众参与,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让贫困人口真正心动起来、行动起来,光荣脱贫、勤劳致富。坚持正确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援藏工作报告 篇3

活动期间,工作组先后参观考察了正在改扩建的日喀则地区农牧局办公楼、日喀则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日喀则地区脱毒马铃薯研究中心,并与日喀则地区农牧局召开了农业技术援藏工作座谈会。活动促进了交流,增进了了解,对进一步加深双方农业技术方面合作达成了共識,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在9月20日举行的援藏工作对接会上,于强副主任首先介绍了我省自然情况和近5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他说,日喀则地区农牧业占西藏农牧业比重很大,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省份,双方拥有农业发展的共同优势。通过几年来的农业援藏工作交流与合作,双方拥有共同合作的基础,随着援助工作深入开展,双方拥有援助与受援的愿望与需求。同时,伴随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吉林省与日喀则地区拥有共同促进发展的目标,因此,双方都有信心、有决心做好在农业技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工作,共同努力促进日喀则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足发展,农牧民的增产增收。

对接会后,双方就脱毒马铃薯、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的农业技术援助与合作进行了坦诚的交流与沟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就技术培训方面达成了共识。

援藏一月工作小结 篇4

××

2012年7月,我和××市其他援藏干部一道,肩负着省委、省政府的嘱托,携带着全省人民对藏族同胞的巨大关怀和深情厚谊,于7月17日离开家乡、告别亲人、告别同事,满怀豪情地踏上了雪域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7月19日到达甘孜州××县,根据组织安排,进藏后我挂任××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在来××县的一个月里,我服从安排、团结同志,学习藏族文化、主动融入藏区,熟悉县情局情、积极投身卫计工作,坚持高尚爱好、严守工作纪律。

一、学习藏族文化、主动融入藏区。援藏,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援藏,更是个人人生的重大历史机遇。要成为一位合格的援藏干部,必须了解藏区的历史、文化、风俗。为此,来××县后,我首先开展了藏族文化的学习。一个月里,通过向单位同事、藏同胞虚心学习、真诚请教,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知识,同时我还积极参加领导组织的各种藏区历史、文化、风俗的培训会,其中参加了两次援藏干部学习会、一次藏语教学会,通过各种学习使自己初步了解藏区和藏区××的一些历史、地理、民族风俗习惯,为主动融入藏区理县工作、生活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工作热情和信心。

二、熟悉县情局情、积极投身卫计工作。根据安排,我到卫计局任副局长,这与我在××负责的工作有一定不同。正因为如此,我更加努力的学习各方的知识,尽快转变角色融入到新的岗位中。我深深地知道,在××县要把工作干好,不但要熟悉各种业务知识,更要了

解当地的县情局情,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会同卫计局同事和领导,一起修订了2012年全县卫生工作会议报告、2012年彭书记在全县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全县卫生工作半年小结、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2012年卫生单位目标责任书、卫计局关于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汇报等材料和文件。还撰写了群众工作简报一篇、修订了食品安全工作简报和卫生信息简报多篇。参加了2012年全县卫生工作会议,了解了××县的2011年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2012年卫生工作重点。参加了2012计生专干业务培训会,了解了2012年上半年计生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下半年计生工作重点。参加了全州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真做好了相关会议内容的记录工作,并对领导做了汇报。还参加了卫计局组织的群众工作,到通宵乡麻所村开展结对认亲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我对农牧民群众的了解,记录了他们的实际困难,于群众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今后群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坚持高尚爱好、严守工作纪律。在藏区工作,离开亲朋好友,生活上相对艰苦,工作之余必须的健康娱乐有益于增进友谊、促进了解。为使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在援藏队伍的组织下,我积极参加星期天、节假日的聚会。在平时工作中严守纪律,做到了“三个必须”、“七个严禁”,严格遵守上下班和请销假制度,做到了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空岗、不缺位,上班期间一律不得私自外出,确因工作和生活需要,须向负责人或主管领导请假,请假后按时归来,并办好销假手续。

援藏干部个人工作总结 篇5

我作为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派遣的北京市第五批援藏干部医疗第二批队员于2008年6月进藏工作,至今已有一年。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在援藏工作的岗位上,我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获得了巨大的收获。

进藏工作后,身处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对于这里严峻的形势有了切身体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警惕,同各种分裂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做斗争。同时,积极参加了拉萨市“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题专项教育活动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并仔细阅读学习材料,撰写心得体会。为更好地开展援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工作中,我能够严格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尊重藏族的民族传统,维护藏汉民族的团结。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团结工作岗位中的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同藏族同胞友好交往,用他们能够习惯并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沟通、交流。并主动学习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以利于工作。注意了解、学习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一年来,我与医院的少数民族职工相处得十分融洽。

在很快熟悉和掌握医院整体情况尤其是外科专业的情况以后,我能够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所在的工作岗位中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医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较差的特点,逐项纠正治疗、操作中的错误和不足,强化无菌观念。安排了定期小讲课,向医院临床医生讲授常见疾病的诊治进展。同时,为了改善讲课效果,我还设计了讲课征求意见表,随时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了强化外科系统医师的基本操作,我组织了外科医师的无菌操作考核,并依据自己设计的评分表进行打分。考核后再进行讲解,并再次考核。

作为县医院外科唯一的主治医师,一年来,我亲自参与完成外科手术共计30余台次,所有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完成的手术当中包括:

①完成县医院第一例急诊接台手术。

②完成县医院第一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手术。

③指导外科开展并在拉萨市7个郊区县医院中第一次独自完成胆囊切除手术,至今已成功完成8例手术。

④完成一例自治区级医院尚未开展的高难度阑尾切除手术。

作为外科医师,我积极参加了多次急救工作。其中包括:车祸急救;抗震救灾医疗队赴灾区的救助工作等。

除了临床工作,在这期间我还指导医院外科医师完成医学综述一篇,发表于二00九年第三期《中国普通外科杂志》。这是拉萨市七县一区所有县级医院在国家科技核心期刊发表的第一篇专业学术文章。

在我和科室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县医院外科首次获得堆龙德庆县医疗卫生工作“业务创新奖”。

临床工作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思考、探索今后医院全面发展的方式、方法。常与院长、副院长等医院领导交流、探讨,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今后医院的发展献计献策,先后对医院及科室工作的多个方面提出30余条意见和建议,有的已得到落实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包括:

①针对外科病源不足的情况,提出下乡给村民免费体检,筛选病人。②帮助外科修改并完善手术同意书。

③建议手术室完善器材、敷料配置。包括购买0号、1号丝线;制作大棉垫;购买微波炉,废弃原有的盐水制备及使用方式,应用无菌生理盐水供手术使用。

④改革手术术前及术中操作,强调患者术前洗澡,强调术中二次洗手及铺台,使手术术后的切口感染率降为“0”。这在目前拉萨市所有医院中尚无先例。

⑤在县长调研会上,针对住院医师培养提出自己的建议。

⑥定期与科室主任探讨如何加强科室的行政管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还积极参加医院的多项工作。其中包括: ①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医院的职称评定工作。作为医院职称评定小组成员,参与了医院藏医主治医师的职称评定工作。

②在医院急诊室的改扩建工程中,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在即将开工的县医院新址建设中,结合自己医院的情况,对医院的科室设置、楼层布局、以及病房、手术室的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③协助医院院长先后撰写医院《抗震救灾宣传材料》、《2008工作总结及2009工作计划》、《目标责任制检查汇报材料》、《堆龙德庆县医院情况简介》、《堆龙德庆县改革开放30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变化》等文字材料共计六份,一万五千余字。

④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爆发后,结合以往参与“非典”救治的经验,与内科援藏同事共同组织了医院的甲型H1N1流感知识介绍及防护培训,并参与组织了医院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护演练。

⑤针对县里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很多藏族同胞看病不便的情况,多次参加“青年文明号”下乡义诊,至今已走访过全县6个乡镇。

⑥组织县医院首届“计算机知识竞赛”并担当评委,在出题、监考、评判等环节全程组织了此次竞赛。极大推动了职工们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明确了学习方向、提高了学习热情,开阔了广大职工的眼界,为今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⑦参加市、县卫生防疫系统及县医院联合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调工作。⑧参与组织县医院首届“三基知识竞赛”并担当评委。

⑨参加县医院为驻地武警战士义诊活动,参与治疗多名患病武警战士。

在工作中,我还参加了县医院与墨竹工卡县医院的交流。与墨竹工卡县医院的江苏省南京市援藏医生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为以后更好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援藏援疆工作简报 篇6

2012年

第6期

(总第6期)

中共芜湖市委组织部编

2012年6月27日

本 期 要 目

【工作动态】

◆市领导端午节前走访看望西藏班学生和西藏挂职干部 ◆ 西藏挂职干部积极参加“粽香浓浓端午情”活动

【援疆故事】

◆ 令人感动的爱心义卖活动

◆ 援疆情怀----致将要返航的医生援友(诗歌)

【工作动态】

市领导端午节前走访看望西藏班学生和西藏挂职干部

6月21日下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胡邦明,副市长詹云超等市领导一行在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看望了中组部选派的两名西藏挂职干部和就读于我市田家炳中学的西藏班学生,在端午节前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问候。

工作简报

在看望挂职干部时,市领导详细询问了挂职干部的生活情况、健康情况和工作情况,并与藏族干部进行了亲切交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胡邦明指出,挂职干部作为汉藏友谊的传播使者、皖藏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要向芜湖干部宣传好西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将内地快速发展的形势介绍给西藏人民。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共同发展。要注重积累、思考与吸收,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圆满完成挂职任务。要进一步加强自我管理,充分展示西藏干部的良好形象,让挂职干部高兴地来、快乐地回。

在田家炳中学,市领导对西藏班的同学们提出了殷殷期望。副市长詹云超指出,全体西藏班的学生要珍惜在芜湖学习的时光,潜心攻读,练就本领,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桥梁和建设西藏的栋梁之才,为推进西藏发展、促进西藏的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市领导要求,组织部门、教育部门和挂职单位要充分尊重藏族生活习俗,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真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芜湖人民的热情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季业虎供稿)

【工作动态】

西藏挂职干部积极参加“粽香浓浓端午情”活动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让西藏挂职干部能够安心工作,在挂职期间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也为了喜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6月20日上午9:00,市委组织部组织两名在芜湖挂职的西藏干部参加了弋矶山街道在凯德广场举办的主题为“一米阳光暖社区·粽香浓浓端午情”大型端午节庆祝活动。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工作简报

粽子,是我国的传统美食,端午节包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弋矶山街道为庆祝端午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节日来临前夕组织开展了这场主题为“一米阳光暖社区·粽香浓浓端午情”大型端午节庆祝活动。活动贯穿粽香爱心篇、粽艺展示篇、经典诵读篇三大篇章,为百位空巢老人、残疾人、少数民族、镜湖之星、特困党员以及环卫工人等送上粽子、糕点,送去节日的慰问和关爱;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街道邀请居民参加“百人爱心包粽子大赛”。100位选手最终包出了1300个粽子作为爱心粽赠送给了百位特困居民;活动现场同时还进行了“十字绣”和香囊作品的展示,向居民朋友介绍了端午传统习俗;而“经典诗词吟诵”环节更是为提升居民文学艺术修养,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亮点,广受好评。

2位西藏干部积极参加了包粽子比赛。小小的粽子,表达了皖藏人民对未来的美好祝福,小小的粽叶,给挂职干部带来了“家的味道、爱的回味”。此次活动,增进了西藏干部对芜湖这座城市的感情,营造出了互助团结、和睦相处的浓厚氛围。(季业虎供稿)

【援疆故事】

令人感动的爱心义卖活动

今天,是城关小学举行五年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日子。下午第二节课时,在学校育德楼的三楼和四楼,举行了爱心义卖活动。活动的主办者就是城关小学的五年级学生,他们精心准备了各种各样的义卖物品。有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十字绣。还有手工制造的小刀,剑。有美味的民族特色食品,馓子,糕点。还有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有绣的精美的鞋垫。还有精巧制作的钱包。特色的小型蒙古包。还有的学生将自己写的毛笔字带过来义卖。2

工作简报

虽然价格不高只有5元钱,但是却看出这位学生认真的写了。特别引人瞩目的不是那一串串珠帘工艺品,也不是那装裱精美的十字绣作品。而是那一位位的义卖者。参加义卖的学生们用微笑迎接着前来购买的每一位老师、家长或者是小学生。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向来宾们介绍着自己制作的作品。义卖会上还有和丰特产的石头。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义卖会就结束了。而学生们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销售一空。义卖会结束后,义卖者将所得款项全部捐给县红十字会。通过这次义卖,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促进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发展。更加促进了家长和学校的大融合,卖出的是一份份物品,但收获的却是满满的爱心。(解放西路小学 刘玲供稿)

【援疆故事】

令人感动的爱心义卖活动

当初如迁徙的小鸟 为了心中共同的梦想 我们背起行囊 踏上远赴和布克赛尔的征程 一个陌生的名字从此深深留在我们心中

如今离别的钟声敲响 带着一段记忆 我们重又背起行囊 回首踏上离去的归程 曾几何时,梦回故里

而今,眷恋的目光停留在这辽阔的草原

也许,今生只此一回

工作简报

来到这天赐的地方——江格尔的故乡

巍巍的赛尔群山 清清的和布克河 厚厚的积雪 高高的白桦林 洁白的哈达 飘香的奶茶 令人留念的松树沟 是我们此生永远的珍藏

记忆深处有着援疆的日日夜夜 无垠的戈壁是昨日英雄的战场 准噶尔古城前开怀的笑声 手术台前留下你们麻利的身影 三尺讲台上我们激情飞扬 茫茫草原留下了巡诊的足迹 精湛的医术为牧民送来健康 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纵使岁月慢慢逝去 记忆犹存心间 戈壁滩上的胡杨依然挺立

向世人诉说

援疆队伍里曾有我们芜湖人的足迹

没有来时的后悔 却有离别时的眷恋 若不来后悔一生 今既来回味一世 我们用辛勤见证了两地情谊

工作简报

付出不求回报

只愿和布克赛尔更加富饶美丽 无论是在和布克赛尔的艳阳下独行

还是在长江之畔漫步 难忘援疆的日日夜夜 援疆---我们无悔的选择

何建军:援藏的日子 篇7

10年前,何建军离开陕西前往西藏,成为陕西第三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

“雪山使人冷静,草原让人开怀,风沙教人刚毅。援藏3年,受益终生。”回首援藏经历,何建军这样总結说。

时值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本刊记者参与西藏阿里地区宣传部对陕西援藏干部的回访,在泾阳县见到了何建军。何建军现任泾阳县县长。

初识阿里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10年,但何建军对当初进藏时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进藏前,干部们能做的准备都做了。何建军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在内地,男人根本不用润唇膏,认为那是女性的专属用品,进藏前了解到西藏的空气干燥,何建军便在携带的行李里特别备了一支无色润唇膏。“原计划用半年的,没想到在半路上就用完了。”

由于高原上空气太干燥,刚去的人不适应,嘴唇裂口子,鼻子毛细血管出血,牙龈出血,是很正常的反应。“也不是说对生命不在意,但过于细发了肯定不行。胸闷、气短等现象都有,但你总想身体上的这些症状就不行。有的人总是不时地量血压,测脉搏,过分关注,在这种心理暗示下身体还真会出问题。”这是何建军对付西藏高原反应的逻辑。

有天早上起来,何建军发现鼻子被堵得严严实实,没办法呼吸,而且很疼。他找到随队医生,医生并没有给他开药,而是转身进到藏族人家的厨房,用指头挖了点酥油,往何建军鼻子里一抹。几分钟后,一大块凝固的血块从鼻子里掉出来了,呼吸又通畅了。

从拉萨到阿里,坐汽车要走3天。路上大家住店休息,一个小小的房子,中间一个烧牛粪的炉子,靠墙边一张床,床上有卡垫,放着两床被子。晚上临睡之前,来了一个藏族老大娘,左手一笼干牛粪,右手提一壶水——这就是旅店所能提供的所有服务。大娘离开时,跟每人收了20元。

看到这种情景,当天晚上就有人躺在床上抱着头哭了。

“路上吃饭时,几个人围一张桌子坐着。3只狗在桌子下面转悠,狗不怕人,撵也撵不走。”何建军回忆说。

2001年,从拉萨到阿里的路况还不怎么好,窄窄的公路,紧挨着悬崖峭壁,山上不时地往下掉石头,司机开车还飞快。

“一路的景色只能用慑人心魄来形容。基调是苍凉,用陕西话说就是恓惶。山是光秃秃的,发红,发紫,发黑。走一天连一棵树都看不到。只有在河边,山上雪水能流到的地方,会有一点儿草。那里的草也很顽强,即使是夏天,草也很零散,非常小。有时候小到几乎肉眼看不见,但分明羊又在吃。最妙的是,常常能看到大朵大朵的白云在眼前飘过来飘过去……”何建军的述说,像是在朗读着一篇散文诗。

在何建军眼里,看过阿里的风光之后,就觉得内地风光不再是风光。阿里随便一条河,一座山,搬到内地都非常漂亮。“只有去过西藏,去过阿里,你才会真切地体会到人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生命在那儿非常脆弱。有一个陕西老板,身价几千万,感冒了,赶紧往医院送,没走出20公里,人就不行了。”

“在那个地方,条件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那是一种经历。”何建军说。

下乡记忆

2001年6月18日下午7点,何建军一行人到达阿里狮泉河。

狮泉河是一个镇,但这个小镇既是阿里地区的所在地,也是噶尔县政府的所在地。

一条四、五百米长的水泥路,是县上(也可以说是区上)惟一一条街道。街道两边就是戈壁滩。房子就建在戈壁滩上,仅有的两座楼房,是政府的办公楼。

何建军到了噶尔,第二天就安排下乡做调研。按内地的工作方法,到一个地方都要先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的。但县上的当地干部劝他先休息,怕他身体不适应。

“在那儿下乡太艰难了。”何建军回忆说。

噶尔的乡镇,最远的距离有200公里,要翻过海拔6000米的大阪。“那里的一个村与一个村离得很远,用车程计算需要两个小时。基本上没有路,需要司机自己找。汽车无法走的地方,就只有靠步行。”

由于路途遥远,干部们下乡时要带够吃的喝的,办公室会准备很多烧饼。为确保能返回,还要带足汽油。

“不像在内地,下去时打个电话,乡上、村上都给安排好了。”何建军笑着说。

在左左乡左左村牧民巴尔巴家看到的情景,让何建军感到自己肩头责任的分量。巴尔巴家的房子是土坯墙,屋顶是抹着泥巴的木板条,中间一个铁炉子。铺有卡垫的地方,白天供人坐,晚上就是睡觉的床。家里除了半袋青稞和政府救济送的半袋米,别无他物。巴尔巴的妻子腿有病,行走不便。

就这样,何建军他们用20天的时间,跑了几千里路,去了4乡1镇、12个村、36个作业组,还走访了20多户农牧民家庭。

经过深入调查和广泛讨论,噶尔县最后形成了“加强农业抓调整,巩固牧业抓转化,发展非公抓民营,开放开发抓城建,发挥优势抓旅游,突出重点抓项目,活跃市场抓三产,开源节流抓财税,提高效率抓领导,确保稳定抓基层”的工作思路。

2003年,非典肆虐全国。噶尔县有6所小学发生了流感,680多名学生患病。何建军亲自率领医疗队,一边安慰患病学生,一边指挥治疗工作,使患病学生很快康复上课。

不过,2003年留给何建军最深的印象并非非典,而是蝗灾。

这一年的8月,噶尔草场发生了极其严重的蝗灾。何建军动员组织全县100多名干部下乡灭蝗。“一开始用手抓,但蝗虫多得根本抓不过来。从别的地方运了很多鸡,鸡也吃不过来。没办法,只好用喷雾器打药。没有防护装备,就把一个肥料袋套在头上,在眼睛处剪两个洞。”

8天8夜,100多名干部以及1000多名驻地官兵都住在帐篷里。帐篷搭在山下,晚上风一刮,帐篷就会倾斜,几乎盖在人身上。震耳欲聋的风声,听上去像是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当地的藏族干部却对何建军说,“那是男山神去会女山神了”。

何建军说他最难忘的中秋节,就是灭蝗期间在帐篷里度过的那一次。

留点东西

“藏族人朴实真诚,也喜欢实在的人。”何建军说。

用藏族人的话说,他们“喜欢说脖子以下的话,不喜欢说脖子以上的话”。脖子以上的话即客气话,脖子以下的话是实在话。“比如你只是客气地说要去人家家里做客,主人就会真的等你上门,一天、两天不见你去,就会生气。因为人家不知道你是在客气。”

在何建军的印象中,藏族干部很能吃苦,从不找借口推脱工作。不管是组织老百姓修路,还是下乡救灾,只要是安排的事儿,他们都会说:书记你不管了,我直接下去了。

有一次,县上搞劳务创收,修路埋电缆。有一个藏民来了,说他也要创收挣钱。藏民没带任何工具,县上一位具体负

责工程的政协副主席就给他找来了铁锹。藏民也没带帐篷,家又在几十公里之外,晚上回不去,这位政协副主席又让他和自己挤在一个帐篷里。

“两个人一直住在一起,直到一个多月后,这位藏民拿了劳务费,高高兴兴回家了。”每当想起这件事,何建军心中都会有一种暖暖的感动。

“当初听说我要去援藏,有人不解地说,你当组织部长多红火,跑去西藏……”何建军很反感别人用一种世俗的眼光看待援藏干部,以为他们要么是为了升迁,要么是为了拿高工资。

何建军的体会是,只有>中动,就不要去西藏。“援藏干部要有更充分的准备,不光是自愿报名,还要热爱西藏,对西藏有一种向往。”

在何建军看来,既然选择了援藏,去了之后就要能待得住。有的人去了,就以跑项目、要资金等名义往内地跑。“不需要,中央派援藏干部主要是为了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团结,不是缺那点项目或资金。”他认为,援藏干部还是应该在3年时间里踏踏实实做点事情,给自己工作过的那个地方留下点东西。

2003年,何建军派出5名县级干部深入基层,组建农牧民创收队,全县农牧民当年创收473万余元,仅此一项就为全县农牧民人均增收808元。

还是这一年,门士、昆莎、扎西岗三个水电站动工上马。

在何建军的提议下,援藏干部每人确定“十个一”联系点(每人联系一个乡、一个村、一个党建工作点、一个老党员、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一个贫困学生、一个贫困户、一个贫困职工、一个建设项目、一家个体户)。这一做法很快在县委常委中实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为县委书记,何建军还给噶尔县留下了一套制度。他起草修改了《中共噶尔县委全委会议工作制度》、《党委会议议事规则》、《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书记办公会议工作制度》等,并在日常工作中坚决执行,从而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使县委工作步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轨道。

何建军说,他在噶尔县的3年,县上的财政收入连年增长,由2000年的200多万元达到2003年的585万元,2004年底已达到781万元。

雖然离开西藏已经六、七年了,但那戴在头顶的晴空、披在肩上的云彩、缀在胸膛的海子,还有那些朴实的人们,一直令何建军难以忘怀。

两年援藏工作总结 窦栋有 篇8

邹 伟

(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党委副书记、甘孜州乡城县沙贡乡党委副书记)

2010年5月,按照组织的安排,我告别亲人、远离家乡,与泸州援藏工作组的同志们一起踏上甘孜藏区这块神圣的土地。在挂职单位的领导下,在泸州援藏乡城工作组的指导下,在原派援单位的支持关心下,围绕挂职单位各项工作目标,服从乡党委政府所分配的各项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干好事业,按照“苦练内功,外塑形象,兢兢业业,扎实有效”的思路,坚持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扎实苦干,任劳任怨,团结同志,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党员领导干部和挂职干部的良好形象。

充满真情 融入藏区

来到乡城县水洼乡,我就积极主动要求下村了解情况,熟悉乡情乡貌,并且时刻提醒自己的,既然来援藏,就要和当地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尽快的熟悉这里,融入这里。

条件是艰苦的。水洼乡位于乡城县东南部,硕曲河中上游,217省道旁,乡政府驻地距离县城19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全乡幅员面积4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24.74亩,林地134324亩,草地265845亩,主要以农牧业为主,辖区有七个行政村,12个村民小组,全乡人口2300多人,323户。乡机关党委政府共有25名工作人员,(科级干部7人,一般干部13人,村官5人)。这里没有繁华的街道,甚至根本就没有街道,只有一条217省道从政府前面通过。刚去时,乡城的同事介绍说,在车上如果稍不留神,就一晃而过了。这里也没有熙攘的人流,乡政府所在地没有一户居民,也没有一个商店,平时很难见到其他的人。乡政府两边都是岩石近90度的山,山上只有低矮的灌木,抬头只能望见两边的山和头顶蓝天。

感情是真挚的。刚到挂职单位,乡里就准备了崭新的生活用品,同事们忙着铺床叠被,为我接风洗尘。同事工作日都在乡上吃住,大家生活上朝夕相处,工作中互相帮助,很快就与同事们建立起了深情厚谊。在一次野外聚餐后,大家拿起瓢碗盆,泼水祝福,有同事端着一盆水从我头顶泼下,全身顿时湿透,看着我全身湿漉漉的站在那里,大家高兴的哈哈大笑起来。世界杯之际,还专门买来啤酒,和大家一起喝啤酒观看世界杯。虽然在乡上工作一个多月后,我就抽调到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推进办工作,每次乡里有什么重大事,我都主动参与,看着乡里的同事,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每次他们来县上办事,看见我第一句就问:“窦书记,你什么时候再回乡里?”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问话,也能体会到这种真挚的情谊。

生活是多彩的。乡城县专门给援藏干部人才建起了食堂,给乡镇工作的同志在县里安排了住的地方,还专门为援藏干部建起了茶室,解决援藏干部的吃住和娱乐等问题。援藏工作组每到周末就组织在一起学习文件,交流感情和援藏工作体会,同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熟悉乡城,融入乡城。援藏工作组组织了学习藏语活动、援藏干部帮助贫困学生活动、教师节与城小老师的联谊活动、乡城县援藏干部人才与得荣县援藏干部人才篮球赛等,丰富了援藏生活。

带着激情 积极履职

在乡城工作两年来,我深刻体会到激情对援藏工作的重要性,时刻严格的要求自己,充满激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辜负派援单位和当地领导群众的期望,尽全力完成组织交付的各项工作。

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省委刘书记在给援藏干部人才信中的要求,市委对援藏干部人才的要求,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严格要求。认真遵守甘孜州委对援藏干部人才的有关规定,乡城县委对援藏干部人才的有关要求,认真遵守工作作息制度,严格请销假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时刻牢记自己的言行不仅代表自身的个人形象,同时也是整个泸州援藏干部人才的形象。在两年的援藏工作,没有无故旷工、无故请假现象,按时上下班,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受到受援单位领导和同志的好评。

时刻充满激情。刚到乡城县水洼乡,就积极主动要求下村去了解情况,阅读相关文件和资料熟悉情况,向同事询问等了解情况。一个多月就下村二十余次,掌握了全乡七个行政村两委和村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全乡的工作重点。在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推进办工作期间,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了核桃基地、蓝莓基地、养鸡场等全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主要示范基地,掌握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情况,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履行职责。在水洼乡挂职期间,按照党委分工,我分管纪检监察和办公室工作。认真指导同事撰写各种简报20余篇,独立撰写新闻信息稿件5篇;结合办公室人员特点,重新制定了办公室工作职 责和各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机关工作会议记录、领导下村记录、党委会会议记录、收发文件记录等相关工作制度。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推进办工作中,与另外两名抽调的同事一起,规范推进办人员分工、建立信息资料报送制度、制定新农村示范片相关部门和乡镇的考核办法、完成信息简报的报送和相关资料报送等。两年来参与完成各种材料、新闻信息稿件50与篇条,报送简报4期,撰写调研文章2篇,散文诗歌5篇等。

构筑友谊桥梁。在挂职期间,积极加强和挂职单位同事搞好关系,在工作中是同事,在生活是朋友,建立起了真正的友谊。同时积极为挂职单位和原派援单位牵线搭桥,促进两个单位的交流和联系。龙马潭区长安先后派遣了两批工作组来到乡城县水洼乡考察学习,并且签订了两乡友好合作协议。长安乡为支持水洼乡的阵地建设无偿捐助了五万元工作经费。关心和关注贫困儿童,帮助挑选一名学习优异,家庭条件艰苦的水洼乡二年级的卓玛,作为泸州一同事长期资助的对象。自己还支助了一名五年级的学生罗绒占争,为他购置书本等学习用具和书籍,给予生活费等。

选择援藏 无怨无悔

在奉献中践行青春的壮言,在援藏工作中积蓄人生的财富。既然选择了援藏工作,就选择了奉献,只有乐于奉献,才能在援藏工作中不断前进,只有乐于奉献,才能在援藏工作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只有乐于奉献,才能通过援藏工作,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积蓄下宝贵的人生财富。援藏就是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援藏,履行职责的能力,做好援藏工作。在工作之余,抓紧时间向书本报刊学,学习党的民族地区和国家对宗教的相关政策,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等;抓住机会向当地的藏族领导和同事学,学习他们处理具体问题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坚持在实践中向当地藏族群众学,在群众的智慧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注重学习的同时,积极认真思索,自觉地将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完成工作的本领,真正使援藏工作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

援藏就是奉献。从自己主动申请援藏工作那刻起,就意味着自己将离开熟悉的环境,与援藏工作组远赴他乡工作、学习和生活。每当想起家中的父母,想起身怀六甲的妻子,总是热泪盈眶,愧疚之情悠然而起。但是既然选择了援藏工作,就是选择了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去为藏区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两年来的援藏生活、工作和学习,让我觉得这种奉献是值得的,虽然告别了熟悉的工作环境,但是给了我新的学习机会;虽然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但是让我熟悉了藏区、结识了新的朋友;虽然工作生活条件更加艰苦,但是磨练了我的意志,丰富我的人生经历。

援藏就是财富。援藏工作两年来,深刻感受到国家、省委对藏区、对藏区发展和稳定重视,促进藏区跨越发展,维护藏区和谐稳定将是藏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内地干部,能够有机会深入藏区,体会藏区工作实际,切实为藏区的发展和稳定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将改变自己对藏族及藏区的看法,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这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援藏工作中学习和积累的经历和经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把过去当作新的起点,继续勇敢前行。

两年援藏工作的点点滴滴,日子过的充实、忙碌、有价值,感谢援藏工作给了我这样的人生经历,给了我这样宝贵的人生财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继续发挥援藏精神,立足工作岗位,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

援藏工作报告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援友们:

大家上午好!我叫苏军,来自安徽移动宿州分公司。首先感谢组织的信任,我有幸作为中移动第十四批援藏干部的一员,到西藏山南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一职。

在此也请各位领导、各位援友放心,我们不会辜负组织的信任与期望,一定会把山南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服从山南公司安排、团结同志,学习藏羌文化、主动融入当地、积极投身工作中;坚持高尚爱好、激情书写援藏乐章,为促进山南公司发展贡献力量。具体而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竭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定信心,勇敢担负光荣使命。这次援藏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次重大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是一次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好时机。在援藏工作中,自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援藏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

第二、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思考,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主动积极投入工作。学习是修身立业之本,我们肩负组织的重托,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展工作,由于地域环境不同,在民风民俗、工作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难免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新的要求,尽早进入角色。先做山南人,再做山南事,努力学习山南文化,了解山南风土民情,真诚、虚心地向西藏同志请教,积极思考,主动调研,不断提高做好援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方能有效协助公司全面维系集团客户,保持良好客情关系。有效协助分公司总经理完成政企业务任务目标,为分公司政企业务发展出谋划策。

第三、要严守纪律,自觉维护良好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已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代表着集团公司援藏精神、代表着安徽移动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当地的规章制度,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西藏是“世界屋脊”,拥有世界最高的海拔,我也一定会按照最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干和实绩书写人生海拔的新高度,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与期望,用全部的能力、尽最大的努力为山南分公司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的业绩向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30年“援藏”看“援疆” 篇10

尽管过去的13年从单纯的“干部援疆”开始,援疆干部与新疆各级党政官员一同探索了许多有益的援助形式,但是像最近如此大规模的“对口支援”、如此高规格出台援疆政策并不多见。今年5月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而从1980年到今年,西藏工作座谈会一共办了五次,“援藏”一词曾经是专有词汇。

30年“援藏”

“援藏”一词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提法,少数民族地区为国家统一和领土安全作出贡献,发达地区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大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为什么要特别指出“援助”呢?

改革开放以前,文件和领导人讲话里用到最多的提法是“到西藏支援建设”,将西藏整体作为支援对象的提法,出现于1980年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此有了“援藏项目”、“援藏干部”这样的词汇。

长期进行援藏研究的中央党校教授靳薇告诉《小康》记者,新一轮“援疆”提出的援助方式大致与多年来运行的“援藏”机制类似。她说:“财政补贴政策和对口支援政策支撑着西藏现代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在1994年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政策,“对口支援”主要体现在干部援藏、项目援藏和财力补助三方面。提出了“干部援藏为龙头、技术援藏为骨干、资金援藏为附体”的思路。

在“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形势下,西藏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统计资料显示:1994年以后西藏的GDP增长幅度一直在10%以上;2001年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西藏的GDP连续多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西藏的交通状况、农牧业发展、能源建设和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靳薇在西藏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援建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西藏民众感受到项目援助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被调查的西藏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超过“一般”,接近“满意”。

“大桃子”和“小桃子”

2002年靳薇到西藏山南地区,当地人带她去考察有喷灌设施的苗圃。苗圃旁有一个果园,果园里的桃树大多只有一人那么高,密密麻麻结满了红红的小桃子,当地人想给靳薇找个大一点的吃,翻腾了半天也没找到满意的。一会儿,果园的主人来了,靳薇提了建议,请技术员来教一些嫁接的技术,桃子大一点味道会好,也可以多卖些钱。

在回去的路上,开车的司机对靳薇说:“靳老师,我们这里不需要大桃子。农牧民进城赶集时,用1元钱就可以买5个小桃子,分给他们的几个孩子吃;大桃子1元钱只能买一个,怎么够分呢?”

这是靳薇时常向人提起的故事,她的感悟是:我们总带着内地的思维模式想把“大桃子”送给西藏人,可是当地民众并不需要。

“大桃子”和“小桃子”的关系,正是靳薇通过调查研究在“援藏”成就背后发现的问题。

1997年、1998年、2002年和2006年,靳薇对20余个援建项目的生存状况做了个案调查,结果发现:有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占到援建项目总投资额的30.16%;社会效益较好但经济运转困难的占51.04%;经济效益极差并影响社会效益发挥的占18.8%。

靳薇对《小康》记者说,我们以国家的力量做事情很容易带来政府经济的影子,其实就是把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已经放弃的计划经济带到了西藏。虽然我们有善良的愿望和积极的行动,但是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容易做失败。

夭折的工厂

1996年,国家经贸部投资600万在西藏那曲建起一个羊绒分梳厂。人们计划把本地的羊毛羊绒进行初步加工提升价值,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但事与愿违,2001年这家工厂因亏损严重而夭折了。

最开始遇到的问题是羊绒的收购渠道不畅,牧民们大多把羊绒卖给了活跃的个体商贩,国营供销社收购不到足够的原料。于是当地政府部门下行政命令“羊绒羊毛优先卖给供销社”。当第一批足量的原料收上来的时候,却遭遇国际市场价格大跌,囤积的原料全砸在了手里。另外,这家工厂缺乏专业技术员和营销员,生产的产品还常常损坏了羊绒的质地,这样的产品也找不到买家。

靳薇在日喀则也发现了相似的案例。当地的塑料编织袋厂和轮胎翻新厂是由青岛市政府投资1300万援建的。项目的内容都是援藏干部决定的,他们认为,当地的塑料编织袋使用量大,而当地的路况不太好轮胎翻新也应该有市场。2002年,政府投资建好工厂,但编织袋厂到2005年也没开工,原因是既没有商人来经营,也没有技术员和工人。

后來经过援藏干部大力宣传和多方联系,一个温州老板来了,工厂终于开工了。当地的援藏干部自此也变成了工厂的宣传员和推销员,想办法为塑料袋找出路。2006年7月12日,靳薇到这家工厂探访,惊讶地发现工厂停工了,一问才知道温州老板去拉萨进原料了,工厂的生产线只能停产待料。

在编织袋厂的不远处就是轮胎厂,靳薇看到的只有静悄悄的厂房。当地人告诉她,因为闲置已久,原有的设备都需要重新调试维修,工厂的电缆也被盗窃了,如要开工还需再投入几十万元。

靳薇向《小康》分析说,办工厂要有一些基本要素,要有商人来经营,这些人是市场经济培育出来的也深谙市场的规则;要有专业的技术员,机器坏了总要有人修。而这两个问题在西藏并不容易解决。所以不是政府建好了厂房,就能够为当地谋福利了。

她认为,“援疆”也容易出现相似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她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也发现,“民生项目更容易成功”,“即使不够成功也不会成为当地的负担”。例如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喀什计划“政府财政主要用于民生项目”,“牵线搭桥内地企业做产业项目”是明智的做法。

“援助依赖”与自我发展

按照靳薇的说法,“援助”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许多发达国家也经历了从发展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再到发达地区援助不发达地区、协调发展的历程;国际间发达国家援助不发达国家也很普遍。有的不发达地区没有在援助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发展活力,反而陷入“援助依赖”的状态,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阿富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个国家的重建主要依赖援助,在阿富汗,有2000余个项目由捐助国或组织机构直接运作,阿富汗人要专门学习这些援助国的规则,甚至要放弃一些本国的运作机制。援助经济还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一些教师、医生和工程师为了获取高收入纷纷涌入捐助机构充当翻译、司机,这使原本就匮乏的专业人才进一步流失。

根据靳薇的观察,西藏也出现了“援助依赖”的一些症状。中央政府在1994年就提出:“通过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援……启动西藏自身发展的活力、动力。”但直到今天,西藏的经济社会运行和发展,如日常行政管理的财政开支、社会基本建设的投资来源、社会管理的人力资源等,仍然要依靠中央政府和内地省市的支持和援助。许多年过去,“启动西藏自我发展动力的目标尚未实现。”

受援地区如何能真正具备自我发展动力呢?民族问题专家明浩曾经到东北调研鄂伦春族的生存状况,他发现这个以狩猎为特征的民族在没有了狩猎资源后已经出现了文化的断层。

明浩向当地建议,搞一个不需要太多资金投入的狩猎文化保护区,对外打出一个品牌。在保护区内,只允许鄂伦春人打猎,游客只能在鄂伦春人的带领下进入保护区,鄂伦春人还可以对游客进行狩猎培训,教给他们简单的民族语言。这样做鄂伦春人能够传承他们的狩猎文化,也能为地方发展带来经济利益。当地政府觉得明浩的思路很好,但是与林业部门的沟通很不顺畅,项目搁浅了。

明浩说,现在我们举全国之力援助新疆,钱要花在刀刃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里值得挖掘的东西都有很多,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不花钱或者少花钱能办成的事情有很多。

在靳薇看来,新疆面临的情况远比西藏复杂,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新疆是资源富集地,各民族人民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是现在仍有许多人过着十分贫困落后的生活。从援藏的研究中得到启发,靳薇认为,对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经济援助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把民族问题单纯地经济化,还要对受援地区的民族和他们的文化有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让他们成为发展的主力。靳薇建议,援助应该制度化,甚至上升到法律层面,对支援省市的财政支持不但要有量化考核,还要对是否激活当地经济活力进行多项指标性考核。

靳薇在西藏还注意到一个问题,西藏民众提起“援藏”都说“好”,而当地干部却很不喜欢“援藏”这两个字,甚至对援藏干部也有一些微辞,“援藏”给当地干部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而这些援藏、援疆干部告别亲人、带着热情来到他们并不熟悉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靳薇说,援助过程中经济成本容易测算,但是往往容易忽略心理成本,如果心理成本累加到一定程度,可能就会带来社会成本。

在中央党校授课的靳薇经常能接触到全国各地的党政官员。因为地域不同,每个人面对的问题不尽相同,师生间、学员间常常因为不同的观点进行激烈的辩论。但在西藏班和新疆班,面临的问题相似程度却很高,人们最关心的是维稳的问题,对经济发展的焦虑比内地的官员小得多。

上一篇:高金英老师讲座梳理d 文档下一篇:用质量诠释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