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求职的方向(精选11篇)
九零后求职的方向 篇1
我认为90后大学生应重点培养以下六种心态:
一是归零心态,就是重新开始的心态,学校学的东西和企业里实际需要的技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在学校里无论多么优秀,到企业里也是重新开始,因此在求职时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太挑,毕业生需要的是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来作为谋生的开始。
二是务实心态,就是踏踏实实做事的心态。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已不再是天子骄子,而是一名普通的工作者。刚进入社会,从事基层工作,干既苦又累的工作是无法避免的。只有踏踏实实地干好基层工作,你才有可能走上更高的职位,获得更好的回报和待遇。
三是乐观的心态,就是积极进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外加上用工荒的存在,找到一份工作是必然的。大学里的学习虽然不见得能够直接应用于企业,但你养成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起来的素质和能力使得你能够干好所要做的工作。
四是中庸的心态,就是为人处事要能够把握好度,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过于张扬。从学校进入到企业,要面对的除了显性的规则,还有隐性的潜规则。如果太个性,太张扬,很容易触犯企业的规则,影响自己的发展。先做人,后做事。对于90后大学毕业生来说,形成中庸的心态,会少走弯路。
五是目标心态,就是要对自己的发展要有方向感,有目标,有规划,
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目标,没有职业发展规划,就会不稳定,经常流动,导致由于缺乏坚持而难以发展。虽然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你自身的发展很难完全按照你的职业发展规划而实施。但具有目标,具有一定的规划,有助于提升你求职的效率,有助于你在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作好准备。
六是学习心态。对于90后毕业生来说,和以往的劳动者比较,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接受新生事物快、学习能力强。这种优势,更多的是90后所处的年龄段带来的。另外,90后伴随网络时代一起成长,对网络时代的适应性要好于以前的其他时代。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也许不同的人起点不同,但拥有学习心态的人往往走得更远、爬得更高。
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来说,针对90后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建议应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第一,协助90后大学毕业生做好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了职业发展规划,毕业生在求职时才不会没有方向,为求职作准备时也才能够更加精准和效率。建议可以根据专业、行业,请企业里HR来协助指导。
第二,做好90后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技巧培训。通常,不符合HR部门阅读习惯的简历、平淡的个人自我介绍、糟糕的面试应对技巧、简历投递的渠道太窄和数量不足问题等都是大学毕业生应聘效率低下的原因。建议就业指导部门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技巧进行培训,必要时进行面试模拟训练,使毕业生在找工作之前训练有素。从供需角度来看,90后大学毕业生和80后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需求方并没有太大的差异。90后走向社会是必然的,在企业拥抱90后的同时,90后更需要的是做好心态的转变,另外就业指导部门能够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辅导支持。
九零后求职的方向 篇2
学校教育应根据这代孩子的特点施行适合他们需要的, 适合社会需要的教育。俗话说,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代学生具有什么特点。
这代学生很有激情, 为完成好一项工作, 能够加班加点, 甚至还会动员自己的社会力量。可惜的是, 这种激情来得快, 去得更快, 有时迅速得让老师们都摸不到头脑, 大有“冰火两重天”之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增强目标教育和抗挫折教育, 让其明确其目的, 并在遇到挫折时及时给与帮助。拨正方向加油鼓劲, 教师此时不应只是观望者和评价者, 更不能挖苦打击。
这代学生能力很强, 特别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尤为擅长, 可惜团队意识稍差一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加强与人合作的教育, 比如平时课堂可设置学习讨论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评分奖励, 个别特别个性的同学交给他特别任务, 让他组织小组办板报, 做值日, 在组织过程中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这一代, 他们敢爱敢恨, 追求个性解放, 故此纪律性稍差一些。
这一代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黄金期, 物质条件比较优越。
这一代学生非常有闯劲, 有开拓意识,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很明显。
理解是成功领导他们的基础
尽管在老师们眼中, 他们有诸多可挑剔的缺点, 但是我们还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那就是自己的工作中不仅离不开他们, 而且还必须教育好他们。
特别是在这一代学生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的今天, 想在工作中回避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说, 我们应该摒弃对他们的种种成见, 站在理解的角度上, 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 扎实开展工作, 理性对待困难, 科学规划人生。
首先, 我们应认识到, 这一代学生是其所处年代所致, 也是其涉世未深的表现。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特点, 其实我们自己也经历过, 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 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们相处。他们面临的生存压力很大, 挫折教育又比较缺失, 因此心理一般比较脆弱。同时, 由于生活条件优越, 接触外界事物又较多, 特别是借助互联网之力, 敢于也善于挑战权威。因此在教育他们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不宜过分强调师者为尊, 更不能在他们面前一味摆老资格。
技巧是成功教育他们的关键
理解他们的诸多特点, 有针对性地利用一些工作技巧, 则可以非常巧妙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能够成功避开他们的诸多缺点。
从目前的情况看, 老师有许多他们工作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应从自身出发, 从工作特点出发, 挖掘一下这诸多技巧。
技巧一:以网为媒, 增强认同
他们是与网络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他们身上有很深的网络烙印, 他们可以一日无食, 但不可以一日无网。这正是我们了解和理解他们的最佳方式, 通过心与心的交流, 让他们自发地认同你, 从而自愿与你合作。
技巧二:以心换心, 荣辱与共
由于是独生子女, 虽然有些娇气, 但也有很多苦水无处诉。比如父母离异, 比如情感问题, 这时, 我们就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 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他们出现差错时, 我们更是要善于揽过推功, 多替这些学生承担责任。只有荣辱与共, 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和拥戴。
技巧三:以技服人, 增强“粘性”
他们敢于质疑权威, 但也佩服真才实学。在他们面前, 我们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经验, 用真本领“震”住他们, 而不是靠命令来“压”他们。这种人格魅力也是一种软实力, 能够增强我们与学生之间的粘性, 有了向心力, 战斗力也就自然会出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已, 做让学生佩服的老师。
“九零后”的印记 篇3
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年满十六岁。
春雨淅沥,雨雾朦胧,用记忆的心灵撑起一把孤独的伞,蹒跚前进,看背影,不像花季少年。
——题记
一个来自九六年的孩子,来自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代,一个充满冒险的季节。
十六岁,花季;
十七岁,雨季。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拂过静寂的心灵;中午,当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在地面,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傍晚,当风拂落叶发出片片纷飞的声音,我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哦,“九零后”。
“多愁善感是女孩的天性,哭泣不需要理由。”这是流泪的借口。
“别让你的眼泪黯淡了窗外的风景,辜负了灿烂的阳光。”这是坚强的誓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存在的价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远眺的境界。
“再为生活加点苦。”这是生活的筹码。
“梦醒,心碎。”这是生存的代价。
放飞梦想,张扬个性,挥洒自我,发挥特长,这是“九零后”生存的誓言。
不喜欢束缚,喜欢自由;不喜欢热闹,喜欢寂静;不喜欢乖巧,喜欢叛逆。这是“九零后”的生活特点。
唉,“九零后”。
看繁华世界,纷纷扰扰,九零后,幸福但辛苦,从小担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重任,只想说:“九零后,真累!”
如今的我们读书不是为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为了光宗耀祖,更不是为了敲响仕途的跫音。
如今的我们对于人生有自己的见解:人生如试卷,如棋,如旅行。
如今的我们对于自己的未来有自己的打算,不想让父母插手,不想让老师指引,不要家喻户晓,只求平凡;不要妇孺皆知,只求普通。
大学——那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但上大学只是条捷径,成长的道路有千条万条,有的漫长而曲折,有的平坦而开阔。
如今的我们不喜欢读老舍,朱自清,倒喜欢明晓溪,郭敬明。
不喜欢《三国演义》《西游记》,倒喜欢《一起来看流星雨》《命中注定我爱你》。
如今的我们,不喜欢“百家讲坛”和“艺术人生”,倒喜欢“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
噢,“九零后”。
或许,如今的“九零后”只是一个背影,一本相册,或许看过之后忘了,翻过之后扔了。任凭风刮跑,雨销蚀。
到最后,背影定格,照片泛黄,或许只有当风拂过时,才能隐约记起。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九零后”蕴藏着许多故事,“九零后”的世界丰富多彩,“九零后”的心底泛起波纹,“九零后”的脸上瞥见伤痛,“九零后”走过的路也会留下芳香。
尽情地放飞自己的理想,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尽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九零后”,书写着青春的誓言,谱写着青春的赞歌!
点评:
《青春无悔》中说,成长是憧憬与怀念的天平。“九零后”的我们,做着奇怪的梦,梦境中有我们自己幻想的白马王子的模样,有骑着单车在阳光下尽情歌唱的洒脱,还有各种各样让我们都难以诠释的故事……
九零后的作文 篇4
“90后”的我们有个性。可能现在“90”后的做法让家长们感到反胃,比如说爱穿“烂衣烂裤”,爱穿“偷工减料”的衣服。“90后”的心理认为:“一个洞就是穷,几个洞就是有个性”。亲爱的家长们,请你们不要一味的认为穿这些“烂衣烂裤”会败坏社会风气,其实反过来讲那也是社会的进步。
“90后”的我们很团结。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游我们的“90后”的身影。或许那些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讲我们不一定去过,但在我们学校也有同样的队伍――青年志愿团,不管是校内或是养老院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都会团结一致开赴“战场”。
“90后”的我们爱冒险。现在的“90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了,可能父母都会为他们的孩子设计人生道路,要孩子学这学那。可又有多少孩子能“心甘情愿”去接受,其实在我们“90后”的心里明白:父母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我们能理解。“90后”的父母们,请倾听我们的心声:你们给我们安排的道路的确不错,但我们也需要自己去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如果只照你们的计划去做,我们会觉得有些“盗版”。“90后”始终相信邓小平的那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父母们,你们现在也许会觉得我们没有按照你们的计划是“不听话”是叛逆。我们爱冒险,爱走自己的路(正当的路),我们只有走自己才能领悟出属于自己的“真理”。
“90后”的我们不“坠落”。“90后”的我们比较开放,因为我们不在是旧时代的“封建老头”。我们能与异性相处,但我们不会坠落那万丈的深渊――早恋。在平时,与异性多聊上几句,父母就会问七问八,生怕我们早恋。我们自己也知道,我们不会坠落。
九零后的观后感 篇5
其次我有认真思索过怎样的纪录片才是优秀的纪录片呢,我想应当是有内容、画面美、配乐好。这部纪录片的内容主要有西南联大的九零后们的访谈和配音演员们配的那些过往历史及已逝先生们的文章话语,再配上赏心悦目的祖国大好河山画面、珍贵的历史影像记录、虽短却精良的美术动画,配乐也都来的恰到好处。
最后说一下戳我的笑点与泪点吧。最好笑的肯定是理工科与文科对于联大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态度那里。然后还有一个就是杨苡女士回忆她的丈夫赵瑞蕻的时候,那种幸福感是穿越时光还能被人感受到的浪漫。我的泪点可能是有些奇奇怪怪的,这部纪录片给人的感动不是很激烈的感情,而是莫名就让人红了眼眶。我的第一个点是大家兵分三路往昆明汇合成立西南联大,第二个是联大学子从军,第三个是朱光亚号召海外学子回国,第四个是两弹一星的画面那里。
我是九零后作文 篇6
过去的东西对于他们已经不再新鲜,取而代之的是更完美,更先进的一切。甚至不知从什么时候始,不知谁起的头,这群人踏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多媒体时代。计算机的出现代替了笔和纸,网络游戏的出现代替了野餐和郊游,让人充满联想的偶像剧和电视剧的出现代替了经典的文学作品。
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切在他们眼中都属于“无所谓”。小学时期:被家长请进学校已成了家常便饭,每天都要被老师请进办公室中喝一杯茶不再稀奇。中学时期:疯狂迷恋着明星偶像,“非主流”成了一种时尚,写的是老师看不懂的“火星文”,说的是家长听不懂的“网络语言”。高中时期:女生穿泡泡袜,男生烫彩发。开始学会浓妆艳抹,穿着绚丽到惹眼的像圣诞树一般的奇装异服。
但他们是顽强的,他们是有能力的,他们是有精神的`,他们是勇于拼搏的。祖国的未来寄托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不会辜负祖国对他们的希望,他们是祖国的栋梁!他们所表现的弱不禁风能够帮助自己引来更多人的关注,课堂上,他们能与老师积极配合,学到的知识回到家与父母分享。
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偶像。如今,他们的偶像,已不再局限于前辈们所说的那些老一辈津津乐道的伟人们,在他们这儿,可就不再受欢迎了。我们的兴趣,都放到了那些新生明星的身上。当然,虽然那些老一代的伟人们已经不能荣登上他们心中的“偶像榜”,但对伟人们的敬重之心,之情,他们还是有的。若不是伟人们的艰苦奋斗,又哪来的如今这幸福生活呢!
他们的心是座城,荒芜没有人烟。城的四周没有围墙,他们只想在鲜活的阳光下自由地呼吸”。他们没有八零后的狂野不羁,他们没有千禧后的顽皮活泼,但他们充满活力,他们是祖国的希望。
九零后如何玩转“春节” 篇7
春节假期日益临近,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各自的春节计划,随之而来却是大同小异的关键词:团圆、休息、出行、充电、婚嫁、聚会……
虽说春节年年都过,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饺子、年夜饭、烟花爆竹?在许多已经或即将长大成人的“90后”看来,这样的春节远不够给力。他们有的已经走出家门和校门,迈出了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有的则在海外“漂着”,有的依旧是在校学生,他们的春节花样百出,唯一相同的关键词则是“网络”。
1994年中国加入互联网大家庭,作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网络从此在“90后”的成长过程中如影随形。据统计,“90后”数量约有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7%左右。
家是要回的,红包是要“微信”的!
“小时候过年是放鞭炮和穿新衣服,现在过年则是手机、网络不离手。”
1992年出生的王楚怡这样形容自己的春节。已在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两年的她是一个典型的90后北漂,每年临近春节,她和其他北漂一族一样,都提前买好了回家的车票。
春节是王楚怡特别喜欢的节日,回家就能享受到长辈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可以免除一个人在北京打拼的日子必须要做的事,不再需要做饭买菜,父母会准备好各种美食。
“笼统地讲,春节对我而言就是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王楚怡虽然知道这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关于春节的概念只来自于通识教育,与她的生活关系并不太密切。
不需要计划和设想,王楚怡已经非常清楚大年三十的晚上她会做什么,去爷爷奶奶家,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倒计时,放鞭炮,回家。
这些传统包裹着她,让她感觉自己还在延续着童年。
“春节前后往返的火车票都预订到了。”对于身在广州的徐媛来说,订到票意味着保证可以回家过年了。1993年出生的徐媛是湖北宜昌人,去年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广州一家家电销售公司做文员,第一年出来工作,远离父母,她还是特别想家。徐媛告诉《小康》记者,她每月工资是三千多元,除去房租和日常开支,每个月也能省下不到一千元,加上春节公司发的奖金,积蓄也只有六七千元。“但这不是钱的问题,父母只有我一个女儿,我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徐媛不好意思地说,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父母都很疼自己,不会期望她能带回多少钱去,只要能平安回家就行。
无论漂在哪个城市,回家是共同的选择。这一点,90后也不免俗。
家庭团圆的喜气洋洋让王楚怡心里很愉悦,但同时她也有一个烦恼:“不能上网看综艺片或者和同学朋友们顺畅地聊天,视频了。”虽然年夜饭、包饺子、放鞭炮等传统“元素”都没有改变,但是网络文化却越来越深地影响着王楚怡和她同龄朋友们的春节。
每年的除夕夜,王楚怡的手机像中了“病毒”一般,接二连三地响起短信声。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拜年的方式也“潮”了起来。短信、微信、微博、电子贺卡……各种方式层出不穷。而自从有了语音祝福的微信后,以往用电话、短消息的祝福变得越来越少,去年春节,王楚怡收到不下100条微信祝福信息,她也回复了几十条,她的春节与其是与家人一起过,不如说是与手机、网络密不可分。
由于年龄已过十八岁,按照家人规定的习俗,她已经不能再向长辈“讨红包”,而这个充斥儿时最令人兴奋的“环节”也在去年被微信所弥补。2014年春节前,“新年红包”的图标悄悄出现在了微信界面中,用户可以直接进入微信红包的页面开始发红包。腾讯数据显示,从除夕开始至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这种刺激又喜庆的游戏方式马上吸引了王楚怡的注意,这让她和同事们彼此间进行了欢乐的互动,也增进了她和久未联系的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去年春节期间,她一共在微信中抢到628元的红包,而她的朋友圈中,有人曾在此期间抢到多达3000元的红包。
传统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但网络改变了年轻人的过节方式,他们一半时间在网上,一半时间在网下。一半时间陪家人,一半时间和同学玩。
零点公司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虚拟社会成为“90后”习惯的生存空间,甚至有24.3%的人表示,“比起和别人在一起,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上网”。调查显示,在“90后”最喜欢浏览的网站中,社交网站(29.5%)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
传统与现代在博弈中互融
对于在深圳上大学的张可欣来说,春节期间,学生党要比参加工作的90后更需要网络。
“没有网络的春节会让大家不知所措,因为我们寒假的学习和生活几乎都围绕着网络展开。”张可欣说,现在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多需要在网上完成,写一年的总结或者读书笔记,然后通过邮箱传给老师。
对还是大二学生的张可欣来说,春节意味着学生寒假中最重要的部分。寒假开始后,张可欣微博的主页和微信的朋友圈就热闹起来。一些同学就开始把各自的行踪发布在网络上。有的春节去旅游的,传上了不少照片;有的在大年夜包饺子,还在视频聊天上留下了包饺子的过程;还有一些同学看春晚,几个人一起在线评论。
不过,他们大多只关注春晚中诸如王菲、周杰伦、王力宏等当红歌星的演唱节目。
“感觉现在的春节就像是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在博弈。”张可欣说,虽然春节期间的大戏——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央台和很多地方台都办,也是很多人春节必看的节目,但是对于90后来说,有很多人不是特别看重。
他们更喜欢看网络上的春节节目,比如曾经火热一时叫板春晚的“网络春晚”把“神曲”《忐忑》搬上舞台,后来更是直接请上90后韩国组合EXO,目标直指90后粉丝群,让张可欣和朋友们的目光几乎都从电视屏幕转移到笔记本电脑、iPad上。
nlc202309040021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难得放假时间里在网上“煲”美剧、日剧,除了刷微博、朋友圈,还会在一些网络社区上认识一些朋友,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
在格外受90后“文艺小清新”群体热爱的豆瓣同城页面上,春节期间发布的同城活动分为音乐演出、展览、讲座沙龙、戏剧曲艺以及公益活动等多种类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几乎每个活动都有网友标注“感兴趣”或准备“参加”。
网络社区为“90后”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丰富的平台,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交友方式。
“从过春节这件事来看,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其实应该是在博弈中融通,它们之间可以不冲突。”张可欣举例说,自己会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用微信发祝福,也会边放鞭炮边用相机记录下来精彩的瞬间上传到网络。
作为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在春节期间,她有着一张具有广东传统的“行程表”,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大年初一吃素,初二拜奶奶,初四拜外婆。
听着亲戚打麻将的声音,她会觉得心里“暖融融”的,除此之外的时间,她也会和朋友聚会,在外地上学的朋友聚会,看看大家收到多少红包,如何计划新的一年。
这个新的一年不同于跨年,跨年是一种时间的跨越,而过年则是传统的沿承。后者更让张可欣有一种“新年新气象”的感受。
不同于张可欣,提前步入社会在广州打工的张明伟不想和他的前辈们一样,拥挤着回家过年。
“好不容易有一个假期,为什么要在上千万的人流中去挤那一张火车票?”张明伟准备和女朋友在广州过春节,早在一个月前,他们就已经把广州的购物地图平时已摸的熟悉,趁着春节的几天假期当然要搜索到底了。如果有条件,他们还将把香港当成是购物地图中的第一站。交通方便是第一要领,因为要争分夺秒地淘宝;打折是第二要素,现在可是香港减价的最劲黄金期。张明伟说,平常因为上班休息时间紧,常常要出差,而女朋友又是在医院工作,医院是轮休制度,两人的休息时间很难凑到一块儿。“今年春节比较幸运,我年前就开始放假,女朋友春节期间的排班也出来了,刚好年初一至初七都是休息,平常没有好好一起陪她逛街购物,这个假期就满足一下她的愿望吧。”
同为90后的邓海峰与其他小伙伴们有不一样的想法,从事销售的他在几天前刚刚报了一个英语学校的口语培训班。他说,看到公司越来越多的同事早早定下了充电的项目,邓海峰不得不放弃原本到桂林旅游的计划。“职场是残酷的,不进则退。谁都在为自己的职业素质加分,你能松懈吗?”说这话的时候,邓海峰显得有些疲惫和无奈。
在他们看来,除了学习、培训增加自己的知识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90后期望在这个春节假日通过实习、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小康》记者了解到,在广州大学就有许多学生选择在春节期间当科技论文翻译志愿者、广州天河花市志愿者或是广东科学中心志愿者。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选择在春节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顺德一小家电企业负责人张伟柏对《小康》记者说,目前工厂里的90后工人已离职了一大半,他们领了上一个月的工资后,都提前回家过年去了。“现在的90后其实我是很怕用的,在思想上有明显的代沟,摸不清他们到底想什么,他们的想法太超前了,而招进来的90后,都好像做不长的样子,工作态度有些甚至称得上是消极,但又不能骂他们,还要哄着去工作,可能现在真的是时代变了。也可能是我老了。”
在北京的中关村示范区,大三开始参与创业的90后们正在成为这里的创业主力军。IDG副总裁李丰一直关注着90后的创业者们,仅过去一年获得IDG融资的90后创业项目就超过10个。在他看来,90后由于物质条件不匮乏和家庭压力小,因此其决策成本很低,导致90后中出现“裸辞”现象。90后对待工作方式依次是快乐、学习、物质,越来越多的90后倾向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以自己的技能换取生活方式。
这个时代,给予了他们更多可能。
异国他乡的“网络”
张可欣关于“新年新气象”的感受可能会持续整个寒假假期,但是对于同样年龄段的海外留学生徐逸群来说,则仅仅只停留了一天。
“感觉好几年没过春节了,很失落,我真的不记得去年春节怎么过了。”
徐逸群在位于纽约的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她很快就要度过她在美国第六个春节了。由于相差12小时的时差,每年除夕到初一的时间段,徐逸群几乎都是在学校教室中上课度过的。
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认为,春节是中国人的“情感时刻”,团圆是春节的第一主题。
除夕夜一家人聚在一起,一同祭祖敬天,吃年夜饭,燃放爆竹,守夜达旦,其乐融融。不过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在春节期间回家团圆,则需要利用上课的时间和花费比平时更高昂的往返机票等费用。所以真正能够回家过年的海外留学生人数寥寥。
在2014年超过45万的出国留学人员中,90后留学生已经成为主力军,他们在留学选择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介绍,90后学生多是自费留学,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多以兴趣为主,而不仅仅是拿学位。以前的留学生在出国选择时,还要考虑到移民的问题,但是90后留学生则是以兴趣为先。
自从在高中时赴美留学,徐逸群就再也没有回国过春节了。在她印象中“其乐融融”的春节几乎都成为了儿时的回忆。而那些具有“放鞭炮,剪纸,新衣服”等元素的回忆,在美国则以另外一种形式变得鲜活了起来。
在海外过春节,留学生希望寻找“家”的感觉,以舒缓紧张情绪,消除身在海外的心理孤独感。聚会是最普遍采用的方式。在美国时间大年初一的晚上,徐逸群会推掉其他的一切活动,和学校里的中国留学生们一起,聚集在宿舍里吃各自带来的中国食物,打开电脑通过网络看“重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传统的节日仍在影响着徐逸群们的价值观,但是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也提醒说:现在出国留学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多,而国外的留学期间,正是他们转变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他们学成后会带着和此前有很大不同的价值观回国。
钻研学业、打工赚生活费、到处游历……在异国他乡的求学路上,此前的模式大抵如此。但是九零后们的选择颇有不同。今年春节,徐逸群将和国内的好朋友魏伊璇相聚在纽约,她们准备去看一场华人春节音乐晚会。
也有更多的90后留学生们已经开始准备创业,成为国际化的一代。在海外留学平台“Zinch中国”的一项评选中,马克-扎克伯格、李彦宏、比尔·盖茨成为5000多名90后留学生心目中的“科技偶像”前三名。
这似乎可以说明为什么一个刷脸的软件——脸萌,会火爆2014年的微信朋友圈,因为90后的生活方式、表达方式正在改变。
徐逸群说,过年时在QQ视频中,身在中国的父母会专门让她听地球另一端热闹的鞭炮声和给她看他们晚上吃的饺子。她会用最萌的表情,让国内的亲友们感受到她希望“团圆”的心情。
(《小康》实习生钟心怡对本文亦有帮助)
精选九零后励志语录 篇8
2. 快乐源于对于生命的热爱。一切痛苦和磨难都已经成为过去,只有对生命充满热爱,生活才会充满阳光和希望。
3. 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不屑一顾,你再不堪也会有人把你视若生命。所以,牛逼时不要得瑟,落魄时不要堕落。
4. 爱是不公平的,你会因为你爱的人为你开的那一次车门而感动,却记不起你不爱的人曾经殷勤的为你开的次车门。
5. 你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6. 笨男人+笨女人=结婚;笨男人+聪明女人=离婚;聪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聪明男人+聪明女人=浪漫爱情。
7. 黄色的树林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可惜我不能在同一时间走两条路,我选择了少人行走的那条,这就造成了一切的差异。
8.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丢掉了。
9. 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冯子咸
10.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11. 做学问要花功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吴玉章
12. 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宋帆
13. 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梅
14. 没有一种罪恶比虚伪和背义更可耻了。---培根
我是九零后作文800字 篇9
90后,这个词无疑说的就是我们90年以后出生的人。在老一辈的眼里,我们90后幼稚可笑。而我要说的是:我们90后也是祖国的栋梁。
90后穿衣服潮,性格叛逆,其实他们也缺乏亲情,友情,脆弱,敏感而自私。他们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
70,80,90的区别:工作狂基本上都是70后的。而80后他们则拒绝加班!90后他们则说拒绝上班!70后他们喜欢穿七匹狼或者猛龙牌子的衣服。80后他们喜欢G-Star之类的。90后喜欢乞丐服,越花越好,越破越好……一个洞时尚,两个洞潮流,三个洞个性。。。70后他们的话题除了工作就是股票。80后他们的话题更多,有英超、魔兽……90后他们聊QQ等级,QQ秀……70后他们如果有笔记本,会喜欢到公众场合用。80后他们才不会背那么重的东西在身上。90后他们只要苹果笔记本,而且不止一台……
我也是90后,我想为90后而辩解,我们不是孤僻而是我们没有人倾诉;我们不是叛逆而是没有人关心我们。我们个性十足,魅力无限;我们热爱生活,享受求知;我们勇敢无畏,顶天立地,因为我们的名字叫“90后”。其实我们90后也不乏优秀的代表: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学生集体,举重冠军龙清泉,影视明星曾轶可、李媛希、贡米、郑爽、张一山、杨紫、尤浩然。这些个个不都是90后吗!
我想,当我们不再像“70后”、“80后”那样,羞怯的发出“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呀却飞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的无奈和困惑的时候,我们“90后”,倒更愿意自信的高歌“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的时候,我们展示的是乐观的心态、自信的品性,个性与自我的价值求索,平观世界的开放与包容。
我们只是时间隧道的一个节点,后面还将出现更多的精英,可是我们无怨无悔!我想用自己的声音向世界高喊:“我们是90后,我们会是世界的栋梁!
北师大附小六年级:王斯漪
九零后求职的方向 篇10
上小学三年级时,学校进行了一次数学考试,从每个班挑选了五名成绩突出的学生参加区里的选拔赛。从入学开始,我就是班上数学学得最好的学生,尽管我在这次考试中成绩不突出,但老师鉴于我平日的表现,依然推荐我参加区里的选拔赛。之后,我和班上另外两名同学入选区奥数学校。
我们每周末上两个小时的课,收费并不高,学习也不那么紧张,三、四、五年级“五一”、“十一”的长假依然会休息。直到六年级的第一学期,即将参加“迎春杯”数学竞赛之前的几个月,父母才把我参加竞赛的计划提到家庭的日程上来,取消一切外出娱乐项目,让我全力以赴准备比赛。奥数学校每上十次课就考试,考试之后就按成绩从高到低排队,依次重新分班。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学生都会跑到成绩栏里找自己的名字,一班是最好的,六班是最差的,找到自己名字之后就到相应的班级上课。坐在教室里,你会发现,同学的表情形形色色,从上面班级掉到下面班级的同学一脸沮丧,脸皮薄爱面子的同学甚至偷偷抹眼泪,从下面班级挤到上面班级的同学一脸高兴。上一学期刚刚认识的同学现在又不知去了哪里,周围又是一张张陌生面孔,大家还要重新熟悉。
这种激烈的竞争在我们这些不到10岁的孩子之间发生,确实有些惨烈,不过暂时失败了也没什么,反正十次课之后的下次考试,又是一轮新的排列组合。起初我也不太适应,几轮下来,我便习惯了。竞争怕什么,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反正小升初、初中升高中、考大学、找工作哪一样也少不得竞争,早点接触是好事。有的学生,因为父母有职位和权力,一切可以不通过竞争就顺理成章地得到,但那是少数。妈妈几次无可奈何地对我说:“我们是普通人,没有高官厚禄,没有显赫地位,妈妈能给你的只有聪明才智和坚强的意志,未来的路只有依靠你自己。”
我从小就对数学充满兴趣和热情,每天放学总是先做语文、英语作业,最后困倦的时候才做数学作业,因为一看到数学题我就神清气爽来了精神。数学绝对不是无趣的数字和符号,它有丰富的哲理、紧密的结构,又要求严谨连贯的思路。几年来我一直呆在奥校最好的班级,只有一次考试失误掉到二班,爸爸风趣地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今天大踏步地撤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奥校的知名度渐渐大了。根据家长的要求,班级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到六年级时奥校好像已由起初的六个班,增加到十几个班了。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托关系 走后门,软磨硬泡地将自己在学校连数学课都跟不上的孩子送进奥校。个别学生上课像听天书一样,要么流着口水睡大觉,要么把学校的作业拿来做,父母却风里雨里地接送,含辛茹苦地等待,不知真相地守望着。我常想:既然孩子不喜欢为什么还要送来这里?一方面浪费社会资源,一方面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很容易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使他们对校内的数学课也产生厌烦与恐惧。这也许就是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真实写照。
学校里的数学课上,老师对同样的知识会反复讲反复练习,以照顾大多数或者中等偏下的学生,接受能力快的同学难免会带有厌烦情绪。但在奥校,一个知识点只讲一次,没时间也没必要重复。按老师的话说:“你们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讲一次就够了。”快班和慢班讲的内容和进度也有差异。我上过几次小班课,老师提前规定自学范围要求自学,上课时学生凭借自学的实力先做题,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自己判完试卷再由老师讲难点。根据个人的疑点带着问题听课,我很适应这种教学方法,由此我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我是奥数的受益者,数学竞赛真的培养了我专注、执著的性格,教会了我做事要有恒心和信心,让我学会了在体味挫折失败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几年的奥数学习,提高了我数理逻辑的推理能力,也为我对其他理科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我获得了北京市“迎春杯”数学竞赛一等奖,经过若干个重点中学的面试笔试之后,同时被几所学校录取,最后我选择了西城一所重点中学进入了数学实验班。我的同学都是数学竞赛的优胜者,既聪明顽皮又刻苦努力。事实证明,奥数班的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数学才能,其他各个方面也都很优秀。愿我的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
摘自《在阳光下奔跑》 希望出版社
一个九零后创业者的心灵感悟 篇11
一切都像是梦一样,最初的冲动,创业前期的无措,后来出现的种种问题……所以现在我决定将这些写下来,提醒自己,也提醒那些和我一样有着创业激情的朋友,希望我们的创业,能走的再远一点,再好一点……
关于动机
每一个人也许心中都有一个创业的梦,而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有一个纯粹的动机,这个动机则会支持着你不断向前。我认为每一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就应该想清楚为什么要创业?因为每一个动机意味着你要倾注不同的精力,不同的资源。而创业者切记不可盲目地创业。因为你要明白的是,走上了创业这一条路并不是单凭着冲动和一腔热血,而是要有方法,有资源,有魄力,能吃苦。如果你做好了以上的准备并且拥有自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我觉得你可以着手去做了。
关于人
曾经我的一个朋友这么和我说:“当你有了明确的梦想和动机的时候,你的身上会散发出一种气质,同时你也会对周围的人有一种特殊的嗅觉。”这话不假。创业团队刚起步的时候,没有钱,特别是没有人。为了组建团队我真是连蒙带骗来了好几个,一起做。但是后来在团队协作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不仅没有对项目起到推动作用,还耽误了很多时间。于是我意识到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为了创业而找人。其实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有多少坑,才有多少人。在公司不断的发展中,确实发现了某一方的人力资源匮乏时,才有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之前可以做一些人才储备。创业团队,不宜太多人。
关于合伙人
对于我的合伙人,我很是感谢。在初期组建团队时神奇地遇见的一个为了追寻梦想放弃安逸生活的北漂一族。他对我说:“如果你能坚持下去,我就跟着你做。”往往打动我们的,不是金钱和物质,而是一句话,一个梦想。我很信任他,他也信任我。我认为在创业初期,很简单,信息更新量非常大,如果你和合伙人不能及时交流,或者合伙人能力确实不能理解你的想法,那么之后会埋下很多隐患。因此如果寻找合伙人,那么这个合伙人一定要有明确定位——是出钱投资的人还是创业伙伴。如果是创业伙伴,那么这个人一定要与你有互补的能力。当然,信任是基本的前提。
关于机会
在创业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机会不等人这句话。我之前一直都认为等到有了资源,有了人脉,有了经验,有了成熟的想法才开始做是最好的。以至于很多好的想法在等待的过程中就被别人先做了。但是其实在创业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小的机会,在每一个创业阶段,都有与之对应的团队需求和市场需求,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能集中注意力去解决这个需求,抓住这小机会,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累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夭折。
关于需求
有一个故事,大意是说一个男人要在三个女郎中选定一位作为结婚对象,他决定做一个测验。于是他给了每一位女郎五千元,并观察她们如何处理这笔钱……每一个女郎都各期所长,让男人很是感动。但是男人选了一个胸最大的女郎作为结婚对象。这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故事之一。对于新起步的创业者来说,只有刚性需求,才能唤起用户的共鸣去使用你的产品。到底什么是刚性需求?为什么有时候觉得这是强需求,而用户却觉得这些可有可无?为什么很多需求看起来是“强需求”“硬需求”,做起来后却发现是“弱需求”“软需求”?这是一个让很多创业者头疼的问题,希望大家从上面的故事找到一些共鸣。
关于初衷
这也许是每一个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创业者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不断地麻木,形成了对于事物或者目标的惯性思维,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或降低了自己的要求,当更好的机遇来临时,他却错过了,因为他忘记了追求的本质是什么?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 创业者们在创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被眼花缭乱的东西所迷惑,怎样在众多的诱惑中保持自己的初衷,是每一个创业者需要思考的最主要问题。多问问自己,你的公司谁,你的公司做什么,你的公司怎么做。其实创业者真正需要想清楚的就是自己。关于底线
这个是我们这样的学生出来创业遇到最大的问题,很多事情不愿意说清楚,不愿意说狠话。其实,说狠话远比撕破脸要好。如果现在不说死,你的底线在哪,你的原则是什么,我的底线在哪,我的原则是什么,那么到头来,只有撕破脸的结果。
关于自己
创业过程之艰难超乎了我的想象。我质疑过,退缩过,但是很幸运,我并没有放弃。我学会了总结得失,不断地去学习,去超越自我,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我们应该庆幸在创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因为这些困难的背面往往都是机遇。我看好O2O的细分,也希望能伴随着它走得更远……
写在最后
感谢我爱的你,感谢爱我的你们,你们的支持才能让我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