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态(共10篇)
校园生态 篇1
美化校园环境
保护校园生态
实施学校:夏邑县高级中学 实施年级:高
一、高二
辅导教师:孙庆军
代贵升
苏国强
一、活动背景
1、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课程计划规定的小学3~6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配套政策规定实施的一门课程。它集中体现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性实施状况,直接反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效。综合实践活动看似与高考无关,实际上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和提高很多种在书本中、课堂上无法得到和提高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学习,就可以了解到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生存(很多物种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保护生态环境是地球上每一个人的责任,作为一个高中生也要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通过保护美化校园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的现状。引导学生认识改善校园环境的必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让学生在美化保护校园环境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从而提高他们的拉动力,使他们养成珍惜劳动成果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保护校园生态。达到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
3、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体会到学校学生管理的艰辛,从而养成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好习惯。
4、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劳动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内容:
(1)校园卫生、生态状况调查(2)开展学生值周综合实践活动
2、制定活动方案:
首先进行校园卫生、生态状况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确定开展学生值周综合实践活动。并制定可行性方案。
四、活动过程
1、校园卫生、生态状况调查
调查:由一、二年级各班卫生委员组成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结果:由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有专门的园丁管理,所以校园生态良好,各种花草树木生长繁茂。但是卫生状况存在着一些“脏、乱、差”的现象。比如,教室前后、教室内有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现象;餐厅内外有剩饭剩菜随地抛洒的现象;宿舍内有臭气刺鼻,东西乱摆放的现象等等。
2、上报学校领导
把调查情况及活动方案上报学校领导,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提出“上下齐抓共管,共创文明校园。”和“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指导思想。学校并为此成了了专门领导小组,由韩好典校长亲自任组长,辅导教师及政教处有关人员任组员并具体负责活动的开展。
3、制定活动口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口号是,“我为大家服务一星期,大家为我服务一学期。”
4、确定活动对象及方式
参加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对象为高中
一、而年级的全体同学。活动的方式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卫生值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
5、严明纪律
参加活动的同学参与学校管理,以学校管理人员的身份出现,他们必须以身作则,己正方能正人。因此要求值周同学必须严肃认真、态度端正,坚守工作时间,不准随便打闹,擅离岗位。都要佩戴标志,服从辅导教师安排。
6、明确职责
(1)明确值周班级职责:
①值周班级的班主任协助辅导教师和政教处有关人员对值周学生进行教育、分工、检查和考核,值周结束后,班主任写出值周总结交给辅导教师。②值周班级的班长负责协助学生和班主任及辅导教师做好值周工作,不分配具体劳动任务。
③在活动中,对不能及时到岗或不参与值周及因值周不认真而出现失误造成不良后果的班级,将扣除班级考评分,并通报批评。
④值周班级的班主任要在下周一班主任例会上,将值周情况进行总结。(内容包括:值周情况、存在问题、值得发扬和推广的方面等。)
(2)明确值周学生职责
①全体值周学生必须服从分工安排,按时到岗,不迟到,不擅自离岗。②按照检查评分标准,认真检查评分,及时公布、总结检查结果。③发现问题及时告知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并上报政教处以及时处理。
④值周结束及时写一份值周总结,评出优秀活动组,总结优缺点,提出工作建议。
⑤不徇私情,公平公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
⑥每位值周学生负责自己岗位区域的卫生清洁,制止自己岗位区域内的在校生违反“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做好记录,交给辅导教师。值周结束写出个人值周总结交给辅导教师。
⑦值周学生按要求领取、登记、交还卫生工具、值勤标志,工具、标志损坏或丢失由个人赔偿。
⑧值周学生在值周期间要各负其责,严禁脱岗、串岗,值周学生的违纪现象将按相应校纪处理。
7、合理分工 根据活动需要,对值周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分工。主要分为以下几组:(1)清洁区组
学生起床后,所有班级由各自班级的值日生到各自分工区域进行认真打扫。早饭后清洁区组开始例行职责,负责检查落实各班清洁区的值日情况。根据要求做好量化积分。其余时间做好保洁工作。另外,对破坏花草树木及校园卫生的行为及时制止、批评并做好记录。
(2)流动值勤组
该组负责协调各组活动,检查各组人员是否在岗及值勤情况,对劳动量较大的组进行及时援助和人员的调配。对突出的问题及时与政教处或辅导教师和班主任联系。活动结束时,督促各组把工具、标志收齐及时交还。
(3)教学楼组
负责教室以外,教学楼周围(如教室走廊、窗外等)的卫生检查,并做好记录。注意,每层楼由一人负责,不准集结成群,以免影响上课。
另外还负责在升旗、上操等集体活动期间检查各班人数,并做好记录。
(4)宿舍楼、餐厅组
该组主要负责以下几项功能工作:
在三餐开饭时间,在宿舍、校园、餐厅、校门口等处值班,检查学生是否有进教室、宿舍吃饭,是否有学生乱扔食物包装、乱倒剩饭菜、浪费食物等不良想现象,如有发现及时制止,并做好记录。
上午和下午对宿舍楼道、楼梯、洗手间等认真打扫,完成后,配合宿舍管理员检查各宿舍内卫生并打分,在宿舍布告栏公布结果。
下晚自习后,督促个寝室学生及时就寝,对违纪学生制止、批评、记录、扣分并及时公布结果。
8、应用表格,强化程序,量化结果
为了在活动的过程中,强化活动的程序,量化活动的结果,特制作了以下六种表格:
分工表:要求班主任在值周前做好充分动员,按表格要求对全班同学进行分工。
值周班工作量化积分评估表:表中提出对值周班级的班主任及学生的工作要求,并对值周情况对值周班级评分,作为本周班级量化积分的依据。
评估表:由辅导教师对本组值周情况作出评价后,再有值周组组长签述意见后交政教处。
积分表:由个值周组根据所负责的部分对各班量化积分。要求公平、公正、合理、准确,扣分要有理有据,并能够向被扣分班级解释清楚。教学楼组扣分要求著名每一节迟到、早退或缺课人次。宿舍扣分要注明班级、宿舍号、床号及扣分原因。
个人总结表:要求每人一份,可写通过一周值勤的感受、收获等。反馈表:将各值周组前一天扣分情况填入此表,并送到对应班级,以便班主任及时了解本班扣分情况,并及时做出处理。
9、活动上岗时间
各组在上午上第一节可前、下午第二节课后,到达辅导教师值班地点,按辅导教师安排到指定地点值勤。上午值勤时间为第一、二节课,下午为第三、四节课。执勤期间,不经辅导教师允许,不得擅自离岗。检查积分应于当晚或第二天早操前统计好,并于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前交给扣分班级班主任。
五、活动结果
(一)领导及教师的体会
对于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和教师的最大体会就是: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这是和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班主任教师的大力支持,辅导教师和政教处有关人员的辛勤努力,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社会有关人士的理解分不开的。使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非常显著。
首先,校园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的夏邑高中,一改往日的“脏、乱、差”的面貌,从南门到北门,从教学区到生活区,从教学楼到办公楼,从花园苗圃到亭台雕塑等等,任你走到校园的角角落落,也难寻片纸垃圾!教室内,桌椅摆放一条线,宿舍内,被子叠放整齐,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窗明几净。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井然有序。
其次,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这项活动的开展,先是顺应了先是管理的全员性原则,让学生明白了先是管理是先是自己的事情。在管理实践中强化了学生的自主自律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了健康的个性。再是顺应了学生管理的主体性原则,抓住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希望独立做事,体验成功的“成人”心理,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 来,做学校的主人。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校,而且大大促进了学生身心的自主发展,培养了自立、自强意识,形成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组织的作用,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相互交流的能力。
第三,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劳动意识、服务意识、美化校园的意识等等,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让谈、他们明白了作为学校的一份子,要从自身做起,从校园整个大环境做起,替别人考虑,替整个大环境考虑。
第四,养成了学生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净化了学生心灵。活动中提出的“弯弯腰,动动手,垃圾快快走”、“你自觉,我动手,垃圾定没有”的口号,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践活动创造了夏邑高中干净卫生的优美环境,而景美如画的夏邑高中的环境也影响并造就了一批心灵美的夏邑高中学生。
校园生态 篇2
关键词: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生态文明理念
1 生态文明研究历程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 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 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 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1],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2]。20世纪中后期, 人们已经开始用生态学方法探讨世界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用生态史观研究人类文明史的是日本学者梅棹忠夫, 1957年他以生态学方法探讨世界文明史的规律, 发表了《文明的生态史观序说》;1967年出版的《文明的生态史观:梅棹忠夫文集》中提出的生态史观, 重视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对文明史进程的重要作用[3]。
1991年刘宗超、刘粤生在《地球表层系统的信息增殖》中提出要确立“全球生态意识和全球生态文明观”[4], 199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的信息增殖基础》正式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 开启了中国系统研究生态文明理论的先河;1997年《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首次提出“21世纪是生态文明时代,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先进的社会文明形态”[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届六中全会也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重要治国理念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 贵阳学院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现状和问题
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是以校园为载体, 从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四个基本维度, 使生态文明融入其中,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文明校园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在校园建设和日常教育管理中, 从美化环境、绿色环保、和谐自然各个方面出发, 不断强化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使他们成为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贵阳市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示范带头作用, 贵阳学院作为贵阳市唯一的本科高校, 拥有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中心, 肩负着为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 因而贵阳学院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贵阳学院位于贵阳东出口, 与图云关国家级森林公园毗邻, 贵阳学院的用地版图为平面蝴蝶形状, 中长期规划面积1200亩, 现实际使用面积810亩, 规划建设以“园式林、生态型、数字化”为基本范式, 拥有博信楼、博雅楼、博远楼、博艺楼、博新楼、博技楼、博达楼、九思楼、逸夫楼、咏籁楼、荟素楼、图书馆、田径场、行健馆、阳明文化广场、学生公寓楼群以及鱼梁桥等建筑单体, 建筑单体色泽一致, 风格雅致, 特征鲜明, 品质精良, 在绿化、净化、美化和文明化建设上达到较高水准, 是贵州省“优美校园”。贵阳学院在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校园创建上与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相适应, 全面践行永续发展理念, 确立了“办绿色大学、建生态家园”的环境治校方略, 精心打造出“馨园”、“梨园”、“桃园”、“竹园”、“桂园”、“生态园”, 以及“峡谷飞桥”等“七园七景”。生态校园一年常绿, 四季有花, 景致如画, 是贵州省“绿色大学”[6]。在优美校园和绿色大学的建设过程中, 贵阳学院秉承“办绿色大学、建生态家园”的环境治校方略, 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建设中都开展了多方位的工作, 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贵阳学院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设计了贵阳学院生态文明校园建设问卷调查, 旨在了解贵阳学院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和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更好地分析和总结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中值得借鉴的方法。
贵阳学院生态文明校园建设调查问卷共20题, 每题可选择一个答案, 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理解和认识。主要调查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大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程度。随机抽取了星期一下午在贵阳学院第三教学楼二楼上课的班级共10个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 涵盖了2011级、2012级、2013级三个年级学生 (2010级学生均外出实习) , 共发放10个班级, 每个班级30份。发放班级及收回份数为:2011级应用化学专业收回30份, 2011级园林专业收回30份, 2011级国际贸易专业收回30份, 2012级生物工程专业收回30份, 2012级园林专业收回30份, 2012级旅游英语专业收回30份, 2012级美术专业收回30份 (有10份没有填写) , 2013级城乡规划专业收回30份, 2013级电子商务专业收回30份, 2013级制药工程专业收回30份 (其中有的问卷有的同学仅仅填写一面, 故统计实际数量与预计数量有一定偏差, 见表1) 。
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调查问卷”的20个题目中, 1~14题的内容为生态文明具体行为体现, 15~20题内容为生态文明观念内涵。在1~14题中, 按照行为主体来分可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两类。其中1、2、4、5、6、7、8、9、10、11、12、13为个体行为, 其主要表现同学们个人对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主观意见及行为;3、14为群体行为, 其主要体现大学生对于周围环境的看法、意见。按照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是否分离来分, 其中1、3、4、14题是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相分离的题型;2、5、6、7、8、9、10、11、12、13题是行为主题和责任主体同为一体的题型。15~20题中, 16题考查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内涵理念的认识, 15、17、18、19、20题则考查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认识。
从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分离的1、3、4、14题调查情况看, 行为主题和责任主体相分离时, 责任意识相对淡泊, 缺乏主动担当的勇气的决心。如第一题:当你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 你会如何做?其中选择A的占36%选B的占31%选C的占33%, A、B、C大约各占1/3, 这说明在大学生中还有在看到周边环境建设遭破坏时漠不关心的现象。如第四题:你对学生在学校践踏草坪的看法是?其中选择A的占22%选B的占63%选C的占15%, 从B选项所占的百分比为63%, 这说明了学生还缺乏担当的意识和勇气。当然, 从其他题目, 如14题:你们寝室打扫卫生的情况如何?其中选择A的占62%, 选B的占31%, 选C的占7%, 从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当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 学生还是比较关注的, 但还缺乏把生态文明作为自己的一种追求和目标去努力践行的决心。
从环境问题与个人经济关系来看, 与个人经济关联性大的问题, 学生关注度相对较高, 如第7题、第10题、第12题、第13题, 说明在个人环境行为方面, 适当地采取一些措施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处罚或奖励, 如对垃圾的分类处理恰当地给予一定奖励, 对排污的收取一定费用, 以此促进环境方面好行为习惯的逐渐养成。
从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和内涵的理解上, 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内涵理解都比较正确, 也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的关系是紧密的, 绝大部分大学生愿意深入地学习和传播生态文明, 保护生态, 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地参与相关工作。
3 对策与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的考察分析来看, 贵阳学院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比较好, 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所做的工作还是有所体现, 贵阳学院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有校级领导分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 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决策和指导作用。同时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
(2) 学校成立专门机构, 负责牵头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贵阳学院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由贵阳学院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中心牵头完成, 后勤管理处、基建处、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等行政教学部门协同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3) 学校要求教师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研活动, 有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及学术方面的专题研究课题并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
(4) 除了学校行政教学部门教师参与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外, 贵阳学院还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具体情况, 组建不同的宣传和推崇生态文明理念的社团, 组织落实建设工作。如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等成立了贵阳学院生态文明普及与促进协会、贵阳学院环境协会等社团, 围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等环保主题, 结合学校实际, 在学校和社会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社团活动, 带动了一批学生踊跃地参与到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中来。
(5) 让生态文明课程进课堂,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贵阳学院的生态文明相关课程不仅是在相关专业开设, 而且也作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在所有专业中开设, 如开设“环境学”、“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环保类校级公共选修课程。由贵阳学院组织编写的《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程》经过两次改版后更加符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该课程也在全校所有专业中开设, 使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路径有了初步的认识, 为他们积极参与到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中奠定了知识基础。
(6) 在全校范围内, 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展相关活动, 推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学校积极倡导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相关活动, 如开展“我为校园添一点绿”, “关爱一小家、幸福一大家”签字活动, 环保展示活动, 绿化校园活动, 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等主题活动;制作宣传栏等进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过程中, 对原有的绿化进行保护和充分利用, 同时扩充新的绿化地带, 并对校园内的130余种植物进行了命名挂牌, 增进大家对校园植物的认识了解和热爱。
(7) 在学校规划建设中, 尽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氛围, 激发学生建设校园生态文明的激情。在校园规划建设中, 一方面, 注重校园自然环境的生态性, 努力营造一个绿色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 另一方面, 着重体现了校园人文生态素养的展现, 如校园的路标指示、教学楼的命名、学校的徽标等都应尽量展现生态和谐的理念。
(8) 在校园资源利用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 要遵循节约和再利用的原则, 尽量减少由于资源浪费而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针对食堂浪费现象, 通过“光盘行动”等活动减少浪费;教室灯光、路灯等设置了智能装置, 最大限度地减少用电量。
(9) 制定了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节能减排等相关制度并由学校相关部门监督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4 结语
总之, 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中要不断地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以创建环境优美、文明和谐、资源节约的校园为目标, 以生态文明校园为辐射源, 在全社会形成良性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潘岳.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J].中国国情国力, 2006 (10) :20~22.
[2]刘思华.论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和谐社会发展关系[J].经济师, 2011 (1) :6~9.
[3]杨宁一, 郑丽平.评梅棹忠夫“文明的生态史观”[J].史学月刊, 2005 (8) :92~94.
[4]刘宗超, 刘粤生.地球表层系统的信息增殖[J].自然杂志, 1991 (6) :413~416.
[5]刘宗超.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建设生态式校园 促进生态式发展 篇3
1911年,“慈爱保姆传习所”由美国碧卢夫人在广州西关创立,奠定了广州市协和中学的基础。1916年学校正式启用“协和”的名字,取“协力同心,和衷共济”之意,并定址广州西山至今。1952年,廖奉灵校长将学校献给国家办师范教育,广州市立师范学校迁入,改名为广州市师范学校。二十世纪后期,广州市师范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师范学校。2001年,广州市政府为解决广州市优质高中学位不足,把广州市师范学校转办普通高中,复名为“广州市协和高级中学”(现更名为广州市协和中学)。从此,百年老校迎来新的机遇,焕发出新的生机。
虽然,协和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但是,摆在协和人面前的困难是巨大的。一是转制之时,协和教师绝大部分是师范教师,没有普通高中的教学经验,高中管理体制还没建立起来;二是社会上对高中教育认识已经根深蒂固——对传统名校向往,加上没有自己的初中,生源较差,每年招生的总体成绩在同组排最后一位;三是协和的校舍破旧、课室及活动场所不足,教学设置是师范的模式;四是从大专配置编制的人员到高中的压缩,人员严重超编,人浮于事。所有这些不仅是制约协和的发展,甚至是影响协和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的生存。转制之初,虽然全校努力拼搏,但是收效甚微,面临第一届的高考之时,师生还信心不足,彷徨不安。
一、指导思想的前瞻性
2003年,重新组合的学校班子,没有以强硬的措施,用死板的制度管理学校。而是提出了“构建协和教育生态文化,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办学目标,提出以“和”为核心的“协和教育生态思想”(该思想确立之初是融合教育生态学、协和“和”文化,后来不断发展,又融合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节能减排思想)为办学思想,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去发展学校。在“协和教育生态文化思想”上,以协和特色的“和”文化为主干,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如图1),建立有协和特色的教育生态系统。但是,如何让师生真正认识到该办学目标的精髓,特别是“教育生态”一词的理解,就必须以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加以表现,而建设“生态式”校园就担负起这种作用。
生态式校园的建设,她不仅仅是为学校建造一个符合生态学的环境,更深层次上看,只有在物质基础建设的层面上体现生态的理念,由于建立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态园,使师生在其中能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在欣赏到生态美景和在体验到生态功能同时,学习到生态学的知识,促使师生去理解学校、及个人的“生态式的发展”,促进了协和教育生态的构建和发展。实现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了学校环境和师生的和谐发展。
生态式校园建设的研究以专项课题和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通过师生、专家共同开展研究,根据研究成果提交建设领导小组,应用于校园建设。在建设过程验证研究成果,或提出新的研究项目。在这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学校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政治、语文、艺术甚至历史等学科的教师均参与其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开设的相关课题达上百个。这样的“全民参与”与“车轮滚动式”方式,推动校园建设工作和教育、教学、德育、科研等方面,给学校的发展产生“螺旋式”提升的效果(图2)。
由于有“协和教育生态思想”的指引,由于前期经过专家和师生的充分讨论,加上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制度,所以在6年的研究及建设中,协和避免了大量的返工、复工和停工的可能,节约了由此引起的大量浪费。同时,与国家提出的建设“和谐校园”、“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校园、实施“节能减排”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理念不谋而合,也大力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二、建设内容的创新性
传统意义上的生态校园只是绿化、美化方面,而协和建设的生态式校园是在校园开展生态式布局、生态式建筑、生态式园林、生态式网络等全方位的建设①,注重“和谐、安全、舒适、节能、环保和以人为本”,同时更注重发挥自然及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图3)。
1.生态式布局
校园的布局要考虑师生的生理、心理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能找到自己的空间感觉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生态布局在水平分布上除注重校园景观轴的设置,在场所设置上要考虑公共性,功能性,同时适当考虑师生的私密性需要。在学校整体建筑规划上,我们以不同的功能分区及场所构建,打造出满足不同个性发展需求的“环境绿洲”:在横向上,学校设置学习场所、体育娱乐场所、静思场所、群体交流场所、个人独处场所等各种不同功能的场所;在纵向上,构建垂直布局的教育生态系统,把教学、实验、阅览、级组科组管理、信息交流和选修活动放在同一区域进行,发挥资源的整体效益,以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
2.生态式建筑
建筑作为凝固的文化,反映出“我们建造了大楼,大楼也塑造了我们”的设计理念。学校的建筑始终贯穿着经济、适宜、安全、保健(灰尘、噪声、通风和卫生等)、畅通、灵活、效率的生态思想,也从美的意念渗透协和文化传统来建设,让建筑传递着“和”文化,教育着师生。而大楼灯光、通风、强弱电的线管、各功能室的配置等,都因地制宜,力求符合环保要求。营造良好的课室环境和办公室环境方面,学校则充分考虑光线的需求、噪声的控制、座位的舒适、学习和工作的需求等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态思想。
3.生态式园林
有自然之理,才有自然之趣。因此我们本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无为而治”思想,采用自然式的园林设计,减少人工式的园林设计,避免日后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我们摒弃“圈地式”生物园和地理园的设计,将整个学校通过全盘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设计,实现天文、地理、自然、经济的一体设计,使校园成为一个大生态园和自然博物馆。
4.初具节能减排及环境和谐的生态效应
科学发展观应该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核心,考虑协和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在建设过程中,协和高中紧紧围绕着以下问题开展研究与建设:如何保护原有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何将资源再生并进行重复利用?经过努力,以上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并成为协和大生态系统的特色。
其中,“校园水资源净化及重复利用”的研究与实施是最大的亮点。如今,学校园林景观和绿化用水已经使用回用的中水和收集的雨水,其用水的来源有5个方式:一是利用珊瑚砂生态过滤水池,可几年不用换水;二是利用水草的自然净化作用,也可长年不用换水;三是利用微生物曝气处理教学楼污水(每吨水处理成本为0.08元,已获得国家专利,公开号:101186385),一年中水净化回用3000多吨;四是利用防空洞积水;五是实施雨污分流,收集利用雨水,一年可收集雨水近万吨。以上方式一年为学校节约用水近2万吨。现在,学校正在研究第6种节水方式,是以生物强化吸附曝气方法处理学生宿舍区的生活污水,包括化粪池水、厨房废弃水等(广州市环保局科技示范项目),每天处理污水100吨。除此之外,太阳能应用、T5荧光灯替代T8荧光灯、无频闪日光灯、LED冷光源灯、PLC智能化园林控制系统、空气热能热泵热水器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以及即将建成的智能化温室、能耗数据实时自动采集的节能监测管理平台等,使学校朝着“生态式·节能型·智能化”校园迈进。
三、生态效应的辐射性
我们建设的不仅是环境优美的校园,还是一个多功能的教育基地。在生态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校发展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过程中来。如:在校园的建设中,学校部分园林的建设由学生设计、全体师生员工动手一起完成②;研究中有3个评为广州市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均由学生主体参与研究、设计和实施;学校各个园林的管理由学生以班为单位竞标形式获得管理权③ ……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品质。
现在的协和生态式校园建设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效应,生态校园的建设注重学科课程的渗透教育,注重书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参与研究和建设的学生与指导老师都认为,研究和建设的过程,打破过往那种说教的形式,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深刻了。生态式的校园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师生们尽情地去观察、去了解、去研究,去拓展。真正体现了协和“自主—合作教学模式”④所倡导的“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原则。在动态分析中,师生通过科学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发现更多,更具意义的新思路、新见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它的影响面通过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传播,辐射到许多师生也关心学校乃至社会的生态环境建设,将对师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教师在参与生态校园的建设,更激发他们开展生态式教学⑤、生态式发展⑥的研究,党委及各支部正开展“协和教育生态”指引下的党委及支部课题,生态理念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得到延伸与发展。
学校的生态式建设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协和的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全国校园建设的一枝奇葩,得到社会各方的肯定和支持,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基地,到访者络绎不绝。
学校的生态式建设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如:创建“生态式·节能型·智能化”校园研究组被评为广州市教育系统首批创新团队;生物科组被广州市总工会推荐为“广州市工人先锋队”;近3年,学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ESD)全国优秀课题成果3个一等奖,获得联合国ESD项目全国优秀案例评比6个一等奖,以及全国及省市各级奖项近50个;学校先后受邀在全国森林城市论坛、ESD项目国际论坛、全国ESD项目第九次国家讲习班上发言;在团中央及全国ESD执委会组织的“协和生态建设现场会”、广东省ESD委员会组织的“广东省节约型校园建设现场会”、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广州市示范高中建设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2008年,学校还被全国ESD委员会授予“中国可持续发展(ESD)示范学校”和“全国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行动项目示范学校”的称号,被广东省ESD委员会授予“广东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学校”的称号。
从转制至今短短的几年时间,协和中学通过市一级、省一级评估,通过广东省国家示范高中督导验收,在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学校连续获得广州市高中高考工作一等奖,实现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
结语
“思想有多深,行动有多远”。
协和有着悠久的历史,协和校园沐浴着和谐的春风,协和人享受着生命的美好,协和人更有和衷共济,努力拼搏的精神,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兄弟学校的关爱下,必定能不负众望,更上一层楼!
①《协和大生态园建设的研究》立项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②其中,瘦园的建设由2004级江河洁同学设计,全校2500名师生用了一年时间,搬砖头、挖湿地、植树造林而建成。
③协和校园面积近6万平方,共有三个广场、九个园林,由于有学生管理园林,整个校园绿化只需要3个管理运动场的工人兼职管理,一年节约管理经费10万元。
④立项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评为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一等奖。
⑤2008年12月,生物学科《高中生物生态式教学——以协和高中为例》已立项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项课题。
生态校园作文 篇4
未来校园的土地也不是普通的土地,而是长满了小花、小草、大树的土地。这样的土地即使有人摔跤了,也不会摔伤的。最神奇的是小花,如果有同学生病了,只要随手摘一朵吃下去,病就会马上好起来。最让人舒服的是小草,累的时候你可以躺在上面休息,既不会太热又不会太冷。最有趣的是大树快乐屋,那是同学们玩耍的地方,只要你打开那棵大树上的门,你就会到达一个非常大的游乐场,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再说一说教室吧!既然是原生态校园,那教室也是原生态的喽!教室里,同学们的桌子是平整的大石块,凳子是奇形怪状的树墩。黑板呢,就是长满青苔的大石头。只要老师念出内容,它就会马上显现,并根据重难点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只要一说“消失”,它就会快速消失。黑板两边有几块大石头,石头上面是清澈的泉水。在一定的时间泉水会拍打石头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这便是铃声。
生态文明进校园简报 篇5
长田中心小学 第6期 2018年9月17日
----------------------------★--------------------------
积极参与环保——共建生态文明
为深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政策和方针,为更好的落实上级部门对“生态文明进校园”的有关要求,9月17日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主题为“生态文明进校园”的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大力倡导节能低碳理念。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饭的重要性,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绿色生态校园创建方案 篇6
“绿色生态校园”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以德育为龙头,教学为中心,以传授
和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环境保护意识为基本任务。课堂教学和拓展课堂双轨并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主体性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营造和谐校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及意义:
创建“绿色生态校园”,目的主要通过创建过程,规范学校各项
管理工作,提高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传授“绿色”科学知识,启迪“绿色”创建思维,培养“绿色”思想品德,灌输“绿色”价值观念,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主要依据和原则:
1.主要依据《绿色生态校园创建标准和评估细则》有关条件。
2.基本原则: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循序渐进,全体参与,全面提高。
3.基本方法:以校为本,科学布局,着眼未来,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1.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挖掘校园中的可绿化资源,多种花草树木,美化校园。校园内的各种植物标上解说牌,使校园成为开放式的植物园。
2.注重学校的环境卫生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整治,坚决消灭卫生死角,还给学生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功能室、课室布置有环境教育的宣传文化。
4.把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校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学校的绿化带,教学楼后花园,公共保洁区落实班级责任制。
5.节水、节电,节约纸张,提倡简朴,反对浪费。
(二)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增强教师的环保意识。
1.结合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教师环保意识活动;
2.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在教案中体现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案征集活动,把环保宣传落实内化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动。
3.落实“无烟学校”的相关要求,在教师中推崇环保的生活方式。
4.把学校的环境教育渗透到家庭与社区,通过学校环境教育带动每一个家庭,通过学校环境教育影响每一个社区,使整个社会共同参与环保,形成环保意识。
(三)多渠道开展学生环保教育活动。
1.课堂渗透环境教育。认真做好计划总结、在落实教学课堂标准的同时,要充分挖掘课堂的环境教育资源,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知识,使学生懂得环境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懂得关心社会,关心他
人,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
2.开展变“废”为“宝”的科技小制作活动,在学生的科技活动中注入环保主题。
3、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
4、利用班会、队会、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做好“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安排,从多渠道宣传环境教育工作。
5.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向学生大力宣传环保教育工作,班级板报宣传环保知识。
6.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专题活动,如:电池回收、垃圾分类、清洁美化校园等,把环保意识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上。
7.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安排学生参加“社区卫士活动”,使学生环保工作深入到社区。
8.倡议学生环保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四)整理好有关的评估档案和宣传资料
收集整理好师生开展环保教育的活动照片。
构建生态校园实施绿色教育 篇7
一、构建生态校园的基本思路
(一)校园建设要追求园林生态化
校园建设规划要以“绿色校园”为理念,充分体现环保和节能,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科学构思,精心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要本着立体平面、软硬覆盖、乔灌高低、常青落叶、庭院景点和花草树木结合的方针,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实现三季花香,四季常青,走路不粘泥、雨后不积水的优美的花园式的校园。要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多样化景观与空间设计,创造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别具特色的园林化与生态化校园模式。
(二)校园建设要考虑地域性与文化艺术性
校园建设规划应考虑地区的自然条件,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绿化、景观设计等都应与地域环境相协调,保持校园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痕迹,体现地域特色。要针对该地区的气象条件和校园土质、绿化位置和校舍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把校园绿化、美化好,充分体现出校园环境的特色。
(三)校园建设要追求数字生态化
校园建设规划要体现前瞻性,适应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要通过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先进的功能配置来体现时代特征。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要适应网络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要强调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密切各学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发挥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体现高校信息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功能。
(四)要体现继承性与创新性
我国传统的四大书院总是尽量建在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生态校园建设要继承和汲取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经验和建筑风格,体现传统书院的文化内涵,更要体现“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学科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协调好各部分的功能组织布局,完善公用和基础设施,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展现自然与文化景观,展示精神与育人形象,突出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实现总体布局和各个建筑群既具有方便实用的使用功能,又具有全方位的育人功能,也具有陶冶情操的审美功能,全面打造快捷、高效、舒适、美感的校园。
(五)扩展生态管理的理念
生态学校的教育理念除了关注人与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之外,在学生观上,更要在讲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因为,创新最崇高个性,一个人没有个性就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此,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充分发展每个人的正确性,促其成才,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管理上,要在讲究教学规范的基础上,更注重教师教学个性的发展,给教师以适度的教学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才华。
(六)推行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环境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使人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行为。生态德育有着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草木,爱护野生动物,爱护水资源,关心人类的和平和幸福,关心人类生存的基础;二是树立美化环境的理念,使学生学会能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处处充满绿色、充满花香;三是养成学生的卫生习惯,讲究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穿着整洁,仪表大方,整个校园做到无纸屑、废弃物及污染源;四是倡导纯朴真实、恬然淡泊的生活方式,要让学生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开始做起,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讲究节约,反对浪费。
二、构建生态校园的现实意义
构建生态校园 关注生命成长 篇8
笔者承担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中小学生态文明校园的构建策略研究》的研究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中就生态校园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现将研究成果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为什么要构建生态文明校园
首先,构建生态校园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建设上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建设生态校园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的具体实践。
其次,构建生态校园是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的内在要求。尽管以关注人的发展为灵魂的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教育领域却仍存在着“重应试、轻素质”的功利化现象。生态教育倡导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和谐相处,倡导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倡导事物之间良性循环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新课改的具体行动。
最后,构建生态校园是区域教育现状的现实需求。复兴区位于邯郸市主城区西部的城乡结合部,由于历史原因,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受社会及教师惯性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依然根深蒂固。如何提升区内学校的办学水平,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纠正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生态校园构建策略研究的重要内容。
构建生态校园的基本理念是,学校作为生态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然受到生态社会系统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生态社会系统,只有构建生态校园,学校才能融入生态社会系统。生态校园环境是生态人才成长的土壤,师生既是生态校园建设的主体,又是生态校园的受益者。
二、构建生态文明校园的策略
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的具体要求是: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生态管理、生态环境、生态课堂和生态德育四个方面人手,建立师生共享、和谐相处、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现代教育新生活。
首先,生态环境是生态校园构建的基础。优美的的校园环境对师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广大师生共同创造的人文生态环境,又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我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生态环境构建方面经历了“三化一上墙”、教育功能园与节能环保设施建设、特色人文环境构建的几个阶段。“三化一上墙”(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学生作品上墙),旨在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初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教育功能园,强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利用校园的某个角落,在建设优美景观的同时使其具有鲜明的人文气息,使师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与感染。这标志着校园文化开始向内涵方向发展,体现了由外在向内涵的推进。接着,提出“社团”和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路。我区共组建4大类38种近300个社团,并且每年开展优秀社团和精品社团的评比,学生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构建,我区每一所实验学校都提炼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核心文化和思想,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文生态环境。
其次,生态管理是生态校园的保障。生态管理是根据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通过一系列协调性活动,有效地整合、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组织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
我区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实施教研员和教师同备课、同上课的教研机制。该机制提高了教研管理的效益,拉近了教研员和师生的距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了动态管理、和谐管理、高效管理的目的。我区各实验学校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如百花小学的“三级交叉式扁平化管理”。即校长、副校长为决策层,下设教学督导组和教育督导组。教学督导组下设学科主任,负责开展各学科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听评课等工作;教育督导组下设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组教师上课、常规管理等工作:课堂效益“验评小组”对教师课堂的评价以其达到的“满意度”为主要标准,每天晨会反馈,及时解决课堂问题。这样的管理机制让每一个人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把制度约束变成自觉的行动。
我区各实验学校都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体系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同时,各学校还创新各种评优、评先方法,如先锋学校开展“双十佳评先”。即班级、学生各十个荣誉名称,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优点、特长参加以上评先活动。特殊情况还可以自已命名荣誉名称,最后经学校审批,期末进行表彰。这些评价都坚持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
生态管理具有人本性、主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形成了一种人人想干事业、个个争做贡献、处处团结和谐、事事心情愉快的良好育人环境,从而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生态课堂是生态校园的核心。生态课堂是以生为本、和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它追求自然、活跃、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充满智慧地教和学生自主探究地学,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生态课堂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僵化模式,解放了教师的手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课堂气氛。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这一年更爱说话了,回家说课堂上的事情,说自己在学校表现的事情多了。”这正是生态课堂的效果。
最后,生态德育是生态校园的灵魂。生态德育倡导“德育来源于生活,德育为了生活”的思想,以生活化活动为突破口,积极有效地开展系列生活化德育活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为了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寻找德育的突破口,我区开展了“阳光大课间”活动。“阳光大课间”是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要求而开展的,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三十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努力构建“体育与艺术相结合,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阳光体育大课间生态教育活动,不仅增强了师生的体魄,也陶冶了师生的性情,融洽了师生关系,培养了师生的品格,锤炼了师生的意志,激扬起生命成长的活力与激情,让生命在生态的教育环境中绽放出美丽的色彩。
另外,各学校的特色德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交流途径,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发展。如岭南路小学的“美德银行”,将美德作为储蓄资本,将品德教育化无形为有形,使学生看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感受成长的快乐。人民小学的“跳蚤市场”以“分享你的快乐,献出我的爱心”为口号,本着“您的多余,我的需要”的理念,使学生在模拟市场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以及“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幸福。前进小学的“红领巾电视台”,主编、主播、主导均由学生担任,为学生的体验活动搭建了平台。一系列贴近生活的生态德育活动在各实验学校蔚然成风,真正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成为生态校园的灵魂。
两年来,我们从上述四个方面对如何构建生态校园进行了探索和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各实验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
我心中的生态校园作文 篇9
学习是学习的地方,为什么要视生态校园呢,有些人就有疑问了。哈哈,那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会觉得烦躁,烦闷。
我心目中的学校一直是环境很好的,在校园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花园。虽然小,但是吸引人的目光,刚进入花园,映入眼帘的是小草,桂花树。再慢慢往前溜达可以看见一个个挺拔的树木……
春天,刚踏入校园,就感觉一阵寒风袭来,风中含着淡淡的花香,眼前是一个花坛。草和花儿在花坛里慢慢成长,风与水,太阳,泥土养育着他们。两边是小型花坛,花坛中分别有两个我叫不出名的花。虽不是名,但感觉的到花的淡淡花香。
夏天,虽是炎热,但还是掩盖不了花的香气。太阳格外耀眼的照射在花身上,风一吹,花儿反复在说悄悄话一样窃窃私语。太阳也笑了,将一片光芒洒射在我们的生态校园里。
秋天,这个校园都弥漫着桂花香,我第一次发现挺拔的桂花树有柔弱的一面,风儿来找桂花玩,桂花迫不及待的和风儿去冒险,顿时下去了黄金雨,香气更加的浓郁,让人沉迷其中,难以离去。
冬天,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地飘落在大地上,大地母亲换上一身雪白的棉袄,太阳不是探探头看看学校里的一片雪白。
毛概生态文明进校园1226 篇10
摘要:开展校园绿爱化活动,对提高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促其参与祖国绿化建设,对进一步形成师生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社会风尚,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校园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一、背景、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环境,如今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都更加严峻。如果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改变“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模式,将导致资源支持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担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状况越发严重。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60微克/米3)。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水利部门报告显示,1997年,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 染,河流污染比重与1996年相比,枯水期污染河长增加了6.3个百分点,丰水期增加了5.5个百分点,在所评价的5万多公里河段中,受污染的河道占42%,其中污染极为严重的河道占12%。全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继续恶化。长江干流污染较轻。据《中国环境统计年报》,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达39.5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13.8亿吨;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已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3.3%。
针对这一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范畴进入人们的视野,党中央领导也提出了期战略性部署。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被写入党代会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
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 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生态文明的建立,不仅仅是自然生态优美,社会生态和谐,更是经济生态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一)提出问题:
环境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校园生活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的环境意识淡泊,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随身带零食、饭到教室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乱踩草坪也时有发生。这种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破坏校园环境卫生的状况,对净化、美化、绿化校园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唤起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 识,培养学生对美好环境认真负责的精神,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化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这个问题引起我的重视。
(二)分析问题: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我们小组做了一定规模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1、调查目的: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程度,也为了了解我们还需要做什么,特制定本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
自编问卷,采用无记名的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使用 Microsoft Excel对问卷选项实行百分比统计,并制作相关图表。调查结果与分析以调查报告方式呈现。
3、调查范围:
本次问卷调查以不计名方式,采用随机调查,共发出200份,收回198份,回收率为99%,调查主要涉及我校学生老师及后勤人员,数据全面翔实可靠。
4、问卷内容及结果分析统计:
1)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问题1:你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天吗?A、5月28日
B、6月5日
C、6月28日
D、不知道
图一
由上图可知大部分学生对世界环境日不清楚或认识错误,从中可见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心程度较低,生态文明建设知识较为匮乏。
问题2:当你需要扔垃圾时,但周围却没有垃圾桶,你会?
A、没人看见就扔,有旁人在就不扔
B、随手扔掉
C、等看到垃桶再扔
图二 由上图可知,男女大学生对待随身垃圾的态度差不多是一致的。在没有垃圾桶的情况下,仅有4.89%的大学生表示会视情况而定,没旁人时会将垃圾扔掉,而有旁人时便不会乱扔,其中女生的比例比男生大约多出3个百分点;同时,也有与之相同比例,即4.89%的大学生表示会将垃圾随手扔掉;此外,高达90.22%的大学生选择等看到垃圾桶后再将垃圾扔于桶中。
然而,经过我们于校园及其周边区域的走访,我们发现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校园道路两旁的小草坪上,垃圾随处可见;南门北门道路上的垃圾更是四处散布。并且,在我们的问卷中亦有显示,在198位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本校大学生中,共有104位(55.61%)认为校园乱扔垃圾的现象很普遍,并认为其是学校生态文明建中的的主要问题。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垃圾桶的摆放位置以及摆放间距不合理;群众的不正确引导,例如街上垃圾遍布,随意丢掷垃圾的人很多,这种现象可以减轻自己乱扔垃圾的“犯罪感”,从而可使自己也做出随手丢掷垃圾的举动。
由以上两个数据之间的矛盾可知,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普遍有“要环保”的意愿,但大部分没有做出相应的环保举动,因此可以说大学生仍旧缺乏真正的生态文明意识。
问题3:你在打印资料自己看时(单双页价格相同),你会? A、打印成双面
B、打印成单面
图三
问题4:你日常生活中会因考虑到环境问题而选择使用价高而环保的节能产吗?
A、会
B、有时会
C、因节省钱而放弃
图四
由图三可得,当价格相同时,约有54%大学生选择进行单面打印,他们大部分认为既然单面价格相同,单面打印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其余约46%的大学生表示会双面 打印,一方面可减少纸张数量以减少携带时的负重,另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
曾有人对我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行为的实证研究结果的其中一点是: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仍然受产品价格的影响。这一结果对现在的大学生也是适用的。
环保产品往往会因为价高迫使消费者望而止步。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只有11.76%的大学生消费者表示不会价格昂贵而放弃购买绿色产品,20.86%的大学生消费者会为省钱而放弃,67.38%的大学生消费者会受到到其价格的影响。从结果中可知,目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还不足以真正指导其绿色消费。
2)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问题1:你对你们学校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无所谓
图五 从上图可得知,大学生对学校生态文明和人文环境的满意情况较好,有87%的学生对学校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这说明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有3%左右的学生不满意,这说明学校在此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校还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调研结果中,有10%的学生对学校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持无所谓的态度,反映出这部分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重视和生态环保的意识匮乏、对自身生态环境权利的忽视。
问题2:你认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多选)? A、乱扔垃圾很普遍
B、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
C、破坏花草树木很普遍
D、水电浪费现象很普遍
E、公共场所吸烟很普遍
F、其它_________________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不少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有83.96%的同学认为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的过度使用并未在学校得到很好的限制。69.52%的同学认为学校内水电浪费现象很普遍,55.61%的同学认为学校内乱扔垃圾的现象很普遍,44.92%的同学认为学校内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很普遍,35.83%的同学认为学校内破坏花草树木的现象很普遍,还有3.74%的同学认为学校内还存在着其他较为棘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如传单乱扔、污水乱倒,食物浪费、装饰 性的灯光太多等等。
以上调研结果显示出大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不足。学校没有对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的过度使用、水电浪费、乱扔垃圾等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奖惩措施,也没有进行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教育,而是听之任之,学校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正因如此,高校更加应该做好校内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减少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水电浪费等不良现象,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习惯,从而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问题3:你是否参加过植树等环保活动?
A、参加过
B、没有
图六
问题4:你是否想参加植树等建设生态文明的活动? A、非常想
B、一般
C、不想
图七
在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志愿者活动中,我们对植树活动进行了关注。调查结果如图
六、图七所示。如图七所示,调研对象中没参加过植树活动的大学生数量超过了参加过植树活动的大学生数量。图二中却只有5.35%的学生不想参加植树活动。这两个图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得出,大学生对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热情很高,但是学校在植树等环保活动的开展数量、宣传力度和规模方面还做得不够,以致于还有想参加的学生却不能参与进来。
(三)解决问题:
为了减少校园内生态不文明现象,我们对在校学生和学校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1.对学生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倡导 环保与生态文明,积极为生态文明事业做贡献。可以指定相关的措施,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1)节约
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点滴开始。据有关报道,关于节约意识的缺失而造成的浪费现象在大学里是屡见不鲜。食堂里剩菜剩饭到处谐是。此外厕所、洗衣间、走廊上的灯经常是通宵亮着,拧开水龙头不关,电脑24小时开机。举手之劳,让环保和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不挑食不浪费,随手关灯、关机,洗漱完拧紧水龙头。做举手之劳之事,不仅节约大量的经费和资源,还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2)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大学生要认真对待学校开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课程,认真听讲,勤做笔记,查漏补缺,加深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生态文明报告、讲座和研讨会等,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完善知识体系。(3)不断强化自身的生态道德修养,提高知行转化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在生态环保上做到知行合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4)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实践,提高践行能力
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 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自身的一份力量。2.对学校
(1)举办更多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运用固定宣传阵地进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如诗歌朗诵活动、口号征集活动等。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鼓动大学生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支持环保募捐,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2)环境整治
一是加强校园生态环境整治,加强校园卫生工作,加强绿化美化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功能齐备的校园。二是开展资源节约工作, 建立全校性的资源(水、电、气、纸、粮食等)节约管理目标,增强节约意识,提高节约效果。三是开展污染治理工作,及时处理生活垃圾和实验室废物,提高师生对生态文明学校创建的知晓率和环境状况满意率。(3)开展校本研修和专题研究
在教师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校本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科研成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研究性学习中,在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水资源保护、大气质量保护等课题研究,动员全校师生广泛参与。
(四)成员研究心得
王——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更充分的了解现在环境的状况为保护环境所出的一份力。
杨——环境问题刻不容缓,我们人人树立以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思想。
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秦——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人类保护。
三、研究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2.实地调查:对学生、老师及后勤人员的采访。3.问卷调查
4.总结整理: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四、研究计划和步骤
1、确定生态文明进校园的研究主题。
2、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确定研究内容,以校园中不文明现象及卫生状况等为背景,改善不良状况的主要方法以及意义价值。
3、小组内分工,做资料查找和问卷调查,完成研究内容,过程中一起进行交流。
4、完成资料查找和调查,由一人进行总结并攥写论文,完成初稿。
5、小组讨论,查找不足并改善,最终完成课题研究。
五、创新与价值
我们小组在对校园内的生态文明进行研究的时候,进行了问卷调查,就以我校大学生、老师及后勤人员为研究对象,以明确的数据说明校园内的生态不文明现象。工作量虽然有点大,但是我们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并解决计划实行中的同学不配合、问卷不易收回等问题,最终使得我们的研究顺利进行、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六、分工
组员
1、王:确定研究课题主题并查找我国关于生态文明建
设的各方面信息。
2、秦:调查了解校园内的生态不文明现象。
3、王:拟写问卷调查的问题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
数据统计。
4、杨:对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5、张:针对生态不文明现象的问题提出相关人员所需
做的努力。
6、郭:确定小组分工,调查方法,计划研究具体进程,提出创新。
副组长
平:对小组内调查结果进行统一整理分析,攥写论
文。
组
长
钟:对研究课题进行最后规整审查和修改,最终定
稿交稿。
七、参考文献:
1、经济研究导论,D5,A,1673-291X
2、《半月谈》
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4、《中国环境统计年报》
5、《十七大报告》
6、《十八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