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模式利弊分析

2024-09-05

合作模式利弊分析(共8篇)

合作模式利弊分析 篇1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利弊分析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在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退出后,旨在为解决占全国近2/3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而设计的新型制度。这一制度由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加,并由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资,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据统计,从2003年7月试点开始到2006年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1451个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50.7%,有4.1亿农民参加。这项制度的建立,在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减轻农民医疗负担,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财政部的计划,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要达到80%,明年要实现全部覆盖。因此,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状况以及利与弊进行实证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利弊分析

辽宁省辽阳市农业人口102.9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6.5%。从2005年7月开始推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辽阳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5月末,共有79.77万农民参加了这一制度,参保率达到了77.51%。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辽阳市的5个乡镇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数200,回收率95%)和无结构访问(样本数50)。通过专业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及无结构访问的结果,我们可以大体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状况以及优势与不足。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顺应形势,适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性制度安排,在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度的医疗和卫生保障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从辽阳市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医疗保障的依托。在中国农村,随着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渐退出,造成了农村人口看病贵和看病难等现实问题,甚至一些农民因此而致贫和返贫。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并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农民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满足医疗和卫生保健的需要。从辽阳市的问卷调查来看,有94.79%的农民表示需要医疗保障;93.75%的农民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78.23%的农民认为新型合作医疗好处很多,可以及时看病并报销一些医疗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是应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迫切需要而产生,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这一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大病实现统筹,个人账户可以累积转存,解决了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增强了农民的自我保健和保障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使得绝大多数农民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投保。

2、新型合作医疗为大病医疗提供了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了大病统筹机制,参保的农民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交10元的保险费存入个人账户,就能得到国家、省、市、县财政共计40元的补贴形成社会统筹基金,参保者大病治疗所发生的费用就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得到补偿。这一机制切实解决了农民大病治疗问题,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本次调查结果表明:67.71%的农民认为新型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看病问题;71.88%的农民认为此制度对生大病有一定保障;78.13%的农民认为参加该制度可以报销一些医疗费,减轻经济负担。据辽阳的灯塔市西马镇一位患阑尾炎的参保者介绍,他的住院治疗费用共花了1100元,通过社会统筹得到了400元补偿,补偿比例为36.4%,解决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医疗费用。

3、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和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旧合作医疗制度相比,统筹层次高,管理体制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到位,并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以辽阳市为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统筹单位,各乡村的缴费都要交由县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并按照统一模式建立了县协调委员会、县经办机构和监督机构,实行缴费、筹款、核算、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效地规避了制度运行的道德风险问题,提高了制度的安全性和效率。根据辽阳市三个乡镇的无结构访问调查,绝大多数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比较满意,只有个别农民认为服务需要改进。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足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现在,还不到4年的时间,从制度设计到运行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制度推进与宣传不到位影响了农民的参保。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存在着宣传不到位、行政强制摊派等问题。前者导致农民对这一新型制度缺乏了解而不愿参保,后者体现了地方政府为获得上级财政补贴和政绩,粗暴地强制农民参保,这两个问题都影响了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正确认识。从辽阳市问卷调查的情况看,6.25%不愿意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中有超过1/3是因为对制度不了解。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民文化程度低造成的,所有调查对象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6年,他们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有关术语不理解,有的甚至看不懂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资料。另一方面是因为宣传内容不够详细,存在着药品范围、诊疗项目范围、经办程序不明确等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35.42%的农民不了解药品范围和诊疗项目范围,有40.63%的农民不知道大病住院治疗的补偿标准。另外,有的农民由于没有履行及时告知义务或超过补偿期限或没有办理转院手续,本可以得到补偿而没有得到补偿,引起农民对制度的不满。这些问题都是管理、服务和宣传不到位造成的,直接影响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甚至一些已参保的农民对制度的可信度下降并打算退保。

2、受益面狭窄导致可信度不足。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但只对大病实行统筹的制度模式。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用于门诊和买药;社会统筹由各级财政出资,用于大病统筹治疗。从辽阳市的情况看,参保者在乡、县两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看病,根据政策规定,只能得到大约20%的医疗费减免,参保者到县级以上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则没有任何补偿。从中可见,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受益人群主要是生大病住院治疗的参保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调查对象中只有13.54%家庭的成员身体不好,近期内患过或正在患重大疾病。也就是说,农村人口生大病的概率并不是很大,大多数农民日常得的都是小病,一般都在门诊治疗,都是花自己所交的保险费,基本没有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即使患大病住院治疗,由于受定点医疗机构和起付线的限制,受益人群也非常有限。另外,新型合作医疗的药品范围、诊疗项目范围等都比较小,也对受益面产生一定影响。问卷调查中,45.83%的农民认为药品范围比较小,48.25%的农民认为诊疗项目范围比较小。由此可见,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受益面狭窄,导致制度的可信度不足。本次调查的6.25%不愿意参加的家庭中,有66.67%认为制度没有用的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关于农民愿意参加哪种合作医疗模式,75%以上的农民回答愿意参加门诊和住院都保险的制度。

3、农民缴费少难以保障日常医疗费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个人缴费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状况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地区的缴费标准是每人每年10元。以辽阳市为例,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缴费10元并存入个人账户,用以买药和门诊看病。从缴费水平看,即使一个五口之家,个人账户总额也只有50元,这些钱用来支付全家人一年买药和门诊看病是远远不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7.71%的家庭认为,新型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看病问题,19.79%的家庭认为根本没有解决;64.59%的家庭认为个人账户的钱不够支付看病,27.08%认为勉强够支付看病。由此可见,农民缴费少导致个人账户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因此,相当一部分参保者认为,没有从此制度中获益或者没有看到此制度的医疗保障作用。

4、政府的投入少导致保障水平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除了农民向个人账户缴费外,各级财政对参保者每人每年补贴40元,进入社会统筹用于大病补偿。然而,从制度运行的情况看,政府补贴不足导致保障水平很低。调查结果显示:92.71%的农民认为政府补贴不足,64.44%的农民认为大病补偿标准比例比较低。以辽阳灯塔市为例,2006年4月至12月住院人数为5913人,次均费用总额约为1781万元,社会统筹基金的补偿额约为427万元。通过计算得到人均次均费用为3011.66元,按住院补偿标准计算得到人均医疗费补偿721.53元,由此可得到补偿比例约为24%。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起付线,住院或生大病治疗费用的76%要由农民自己负担。如果再加上日常生病买药和门诊费用,农民的医疗和卫生保健的经济负担依然十分沉重。同时,由于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差、设备老化,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低,部分大病患者不敢到这些医疗机构就医,只能越级到市或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治疗。因为此制度中的大病补偿不是病种补偿,而以医疗机构级别来确定补偿标准,同时设有起付线和较低的封顶线,即医疗费用在达到起付线以上的医疗费才予以补偿,并且超过封顶线以外的医疗费不予补偿。因此,就医的医疗机构级别越高,补偿就越少;同时还要扣除不在所保药品范围内的药品费用,这样农民生大病或住院得到的补偿就微乎其微。有些病种(如癫痫病)在定点的医疗机构没有相应的治疗科室甚至不在所保的范围内,只能到非定点的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这样就得不到补偿,医疗费用全部由农民自己承担。由此,不难看出,由于政府投入少导致受益面窄和保障水平低,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作用发挥得相当有限。相关政策建议

中国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而且也是实现城乡居民共同享有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因此,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现行制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既要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也要不断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切实为广大农民提供有效的医疗和卫生保障。为此,根据对辽阳市的典型调查分析,应该在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现在中国还有近一半的农业人口没有被纳入到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他们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完全自费看病。因此,政府应该加快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扩面工作,使其覆盖全部农村人口。对于宣传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等影响农民参保问题,应该加大农村基层单位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如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社区宣传栏等,扩大制度的影响。同时,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医疗术语、政策规定和经办流程的宣传讲解工作,增进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尤其是要让农民了解参保的受益状况,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保,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和自觉性。人大代表和专家提出卫生部门管新农合有独到优势 社会保险法草案正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热议。该草案对基本医疗保险作了专章规定,明确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草案提出,省级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一标准,合并实施。全国人大常委王陇德认为,社会保险立法很有必要,但草案有关医疗保险的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医疗保险的特殊性,以及我国三项医保制度筹资方式、管理模式不同的现状。如果强行将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统一,可能对蓬勃发展的新农合制度造成冲击。

医保城乡统筹不等于统一

据了解,相比一审草案,此次二审的社会保险法草案文稿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很大变动,由原来的63条增加到91条。特别是有关基本医疗保险部分的条款和规定变动很大。王陇德认为,草案关于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经办及基金管理等一系列法律条文,没有充分考虑基本医疗保险的复杂性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现状,尤其是与新农合目前的制度建设不一致。一旦通过施行,会对现有新农合制度造成冲击。

王陇德认为,尽管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医疗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存在明显差别。除了主体结构和管理模式不同外,两者建立的原则也有根本差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遵循现收现付制的原则,旨在保障当期参保(参合)对象最大限度受益,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而其他社会保险基金属于积累制,主要关注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收支平衡。此外,就我国而言,大部分医疗保险属于参保者自愿参加,而其他社会保险则属于强制性参加。医疗保险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社会保险立法中,不能对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在筹资、支付、监管等方面作统一的规定和要求。

王陇德说,我国区域间、城乡间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和医疗消费水平差异很大。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3786元,农村居民则是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支出是621元,农村居民则仅为191元。换句话说,得了同样的病,一个城里人的花费是农民的好几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一标准,合并实施,会带来“穷帮富”的结果,造成城镇居民侵占农民利益,产生极大的不公平。城乡统筹绝不是统一,特别是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上。

考虑到医疗保险的特殊性及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尚需完善的现状,王陇德建议,社会保险立法应将医疗保险从其他社会保险中分离出来,授权由国务院单独研究制定条例,待医保制度逐步完善后,再上升到法律层面。

医保和医疗服务统筹是大势所趋

社保立法有关基本医疗保险的争议,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常委、经济学家辜胜阻在审议草案时提出,在构建全民医保体系的改革背景下,由谁来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值得思考。

据悉,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新农合由卫生部管理。两者的筹资方式、管理经办及基金管理模式均不相同。早在今年年初全国“两会”期间,医保制度“各自为政”的现状就引起不少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姚媛贞、王志英等代表提出,三项医疗保障制度分别由卫生部门、劳动保障部门经办,与此相关的医疗救助制度由民政部门管理,几项制度职能相近,各自为政。尤其对市辖区的农民和郊县乡镇的失地农民,新农合制度和城镇居民医保相互交叉,其个人缴费标准、保偿范围、报销比例、药品目录等政策不同,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不利于有限的医疗保障资源有效整合利用。他们建议,将目前由卫生部门管理的新农合制度,社保部门管理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起来,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在卫生部内设臵医疗保险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内设医疗保险局,市、县卫生局下设医疗保险科(股),统筹管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卫生部新农合研究中心日前完成的一项研究为上述建议提供了依据。该中心对全球127个国家(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及其管理体制的研究表明,建立了法定医疗保障制度的112个国家(地区)中,有69.6%将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卫生服务交由一个部门统筹管理。采取这种做法的国家(地区)所占比例,在人类发展指数中等国家(地区)、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国家(地区)、经合组织和七国集团中分别为67.4%、72.7%、86.7%和100%。这表明,多数国家(地区)都将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卫生服务统筹管理,并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社会保障制度管理越规范的国家(地区),越倾向于采取这种管理体制。

该研究建议,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复杂,各项制度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在设计管理体制时应充分考虑各项制度的特点,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科学设计不同制度的管理体制。多数国家(地区)选择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管理职能由相同部门综合管理的实践证明,对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统筹管理,能达到两个体系相互协调、共同发展、高效管理的目的。

探索适合国情的医保管理模式

“新农合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应亚珍说。与城镇职工医保相比,新农合用较低的筹资水平实现了相对较高的受益水平。两者筹资水平相距20倍之多,而补偿受益水平只相差1倍左右,说明新农合的基金使用效率较高。有研究显示,新农合经办机构每名工作人员管理的人数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的23.5倍。从人均启动成本和人均运行成本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分别是新农合经办机构的3.8倍和5倍。

应亚珍认为,新农合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绩效,除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大力推进之外,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新农合这种模式是非常关键的原因。

应亚珍分析认为,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保障管理上具有独到优势。卫生部门能充分掌握卫生资源配臵现状与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信息,可以统筹卫生资源配臵与医疗服务提供,一方面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补偿方案设计,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补偿水平,合理引导病人流向,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下沉,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医药费用。卫生部门熟悉医疗服务的特殊性,能实现有效的专业监管。以新农合为例,卫生部门能有效判断医药费用增长是否合理,结合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综合考评,促使医疗服务供方行为的规范化和费用的合理增长。而医药费用的合理控制是实现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运行的核心环节。

应亚珍说,卫生部门能结合卫生工作的总目标管理医疗保障。卫生部门把农民的医疗服务利用和健康改善作为管理导向,坚持参合农民最大限度受益的原则,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与财政部门协调配合,既防止基金超支,又避免结存过多,有效实现了基金的合理使用。更重要的是,卫生部门在新农合管理中非常注重绩效管理和公众监督。目前,管理部门已建立了一套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各地新农合运行情况通过定期统计信息报表,让各级管理部门掌握运行变化情况,向公众公布运行绩效。这种运行信息的高度透明化,表现出卫生部门尽最大努力管理新农合,并愿意接受各方监督的管理理念。

应亚珍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医疗保险制度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由什么部门管理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坎”。“结合当前由不同部门管理医保的现状,我们不妨以是否有利于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为判断标准,对不同的管理模式多加比较,以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

二是要适时适度提高农民个人的缴费额度,提高待遇水平。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收入正稳步增加。以现在的收入水平,农民承担每人每年10元的保险费是没有问题的,并且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根据对辽阳市农村所作的问卷调查,90%的家庭认为能够承担20元的缴费水平,65%的家庭认为能够承担30元的缴费水平。另外,通过对2000年到2005年辽阳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年收入、日常生活支出、个人缴费等数据的比较分析,每人每年10元缴费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比重最多仅约为0.34%。由此可见,农民缴费的适当增加是可行的,并不会给农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负担。与此同时,在个人缴费的基础上,应该建立新型合作医疗的激励机制。例如,把政府补贴按一定比例存入个人账户,让农民知道只有参加合作医疗才能得到补助,而且得到的钱要比自己交纳的费用多,这笔钱将记在他的个人账户名下,别人不能私自使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病买药和门诊治疗的待遇水平,使农民直接受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保障作用方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是增加政府的投入,提升保障水平。各级政府即是新型合作医疗的主导者,也是最后的责任者。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投入的力度。从辽阳地区的情况看,县级财政的压力大,而国家和省级政府的财政相对比较宽松。因此,应该从实际出发,适当加大国家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补贴力度。目前国家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主要是对参保农民的补贴。假设按2006年底参保农民4.1亿人,每人每年补偿40元计算,共需164亿元,这只约占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08%,国家财政收入的0.4%。因此,按照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有能力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贴。如果能够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补贴,就可以提高大病统筹的补偿比例,扩大补偿范围,降低起付线和提高封顶线,同时还可以建立新型合作医疗的激励机制,使参保农民得到更有效的医疗和卫生保障。只有这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才能真正实现预期的目标。

四是要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提供基本条件。从辽阳市的实地调查的情况看,农村普遍存在医疗机构少、医疗设施陈旧落后、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差等问题。这导致农村居民享受医疗诊治和卫生保健水平很低,严重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制定向农村倾斜的公共财政政策,拨出专项资金用以改善农村公共医疗和卫生条件。在这方面,可借鉴印度和泰国等国的经验,印度每年都向农村地区投入大笔资金,用以改善公共卫生条件,而泰国由政府公共投入,实行全民健康保险计划,也称“30株计划”,即无论是住院还是门诊,每次只需交纳30株挂号费(低收入的农民可以免费),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只有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乡镇一级的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条件,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彻底改善广大农民的医疗环境,实现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碰到了几个问题

一、没有人关心医疗工作者。

搞了新型合作医疗,医院要开展清单、药费报帐等工作,但很多卫生院不愿花钱请专人负责,就让医生自己做工作,医生工作量增加,尤其是住院医师。上级医师如副院长,科主任,主治医师都搞这些事推到住院院医师的头上。住院医师工作量大了,怎么有良好的心态更好的服务百姓?

二、农民医疗负担真的减轻了吗?

农民看病要想便宜,医院发工资要增加效益。作为一名医院报帐的工作者,很多农民反映,现在看病是以前看一病费用的三倍。有些病以前是不用住院的,但是为了可以报帐,就只有住院,就多了很多无谓的化验费,住院费。这是为什么呢?从医院来说,医院的各项开销和医生的工资不是财政发款,为了有更高的收入,只有多开大处方,多开各项费用,提高医院的效益。反而增加了农民负担。

三、什么是门诊?什么是住院?

门诊就不能输液?还是输两天液就是住院?交点住院费就是住院?很多乡下卫生院,为了提高效益,允行病人挂床,但需交住院费和三大常规费,凝血三项,肝肾功能,心电图,用就可以“享受”住院报账,很多老百姓为了能报账,就不得不受医院的摆布,多输两天液,多交几个住院费。实际上还是增加了百姓负担。

四、什么药有报,什么没用报?

这个规定形同虚设,没报的药,医生只有跟药房人员协调好,处方开有报的药,拿药的时候拿没报的药,而且再加一条,多不退少补。从长远来看,如果出了医疗事故,最苦的人还是农民。一个医疗工作者

积极探索社保民营机制 设计农村医疗制度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我国在1990-2000年,住院平均费用上涨了511%,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已经成为农民“看病难”,并导致农村地区相对贫穷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在医疗价格这样高、甚至还要继续涨价的情况下,我国现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际是很难推行下去的。

农工党中央认为,我国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将农村的医保落到实处,在此方面可以参考日本、韩国医疗保险制度,尽快设计一个符合我国农村地区特征的互助型医疗保险制度。

日本的医疗保险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险制度,所有的日本人和有合法资格在留的外国人都必须加入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日本的医疗保险体制分为“雇员健康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两大类。雇员健康保险制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全国拥有5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的雇员及其家属,均被强制加入“雇员健康保险”;“国民健康保险”以区域为单位,由各个基层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其对象为农民、个体经营者、无业者、不能享受“雇员健康保险”的退休人员以及上述三等亲以内的抚养家属。

被保险者在发生工作之外的原因导致的疾病和伤害时,只要向与保险机构有合作关系的医疗机构出示健康保险证就可以按规定接受各种医疗服务。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政府着手酝酿建立面向农民、个体经营者的国民养老制度。1959年首次颁布了“国民养老金法”,开始将原来未纳入公共

养老保险制度的广大农民、个体经营者依法强制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规定凡年满20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的农民、个体经营者等必须加入国民养老保险。因此,到60年代,以农村公共医疗和养老保障为支柱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并开始得到迅速普及,从而进入了“全体国民皆保险”、“全体国民均享有养老金”的时代。1973年制定了“老人医疗费支付制度”,规定凡年满70周岁以上或卧床不起的65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医疗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为减轻政府日益沉重的财政负担。1982年颁布了“老人保健法”,规定70岁以上老人的医疗费,由医疗保险的有关方面共同负担。

1986年和1991年两次对“老人保健法”进行了修改,制定了全体国民负担老人医疗费的制度。为了应对21世纪的高龄化社会,解决卧床不起、痴呆等老人的照顾、看护问题。1989年制定了《高龄者保健福祉推进十年战略》。并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制定了地域保健福祉计划,要求全国地方政府在21世纪到来之前应积极建设与完善供高龄者使用的各种设施。为了克服过去对老人公共护理制度的缺陷,1997年底首次正式颁布了“护理保险法”,并从2000年起正式实施。该法律规定,凡年满40周岁以上的公民均须参加护理保险。至此,日本已经建立起了完全覆盖农村地区,包括广大农村居民加入的公共医疗、养老、护理等各类保险和公共福祉及老人保健等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农村和社会保障体系。

农工党中央认为,我国目前尚未实行国民皆保险的制度,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制度无法参加全国统一的城市医疗保险制度网络,而全国统一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也尚未形成。因此,我们在考虑中国农村医疗保险的问题上,无法直接参照日本和韩国的做法,但可考虑将日本 社会保险中的医疗保险制度和互助型的共济保险加以合并。设计出符合中国农村地区特征的互助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即社保民营,加深互助的作用:还可以组建社保医生团体,加大地方政府监管及医生团体自治功能;在财源上,可以采取国家财政资助,地方拨给资金,个人负担的办法。

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难点很多,诸如人口因素、小农经济、农业灾害,政府缺乏有力措施,互助组织发展缓慢,大部分地区居住区域的卫生条件差(如饮用水等),地方病、流行病,医护人员、医疗设施、设备不足,国家、地方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险的补助不足或基本没有,农民收入不稳定、贫困地区没有能力缴纳保险费。农民对加入农村医疗保险的意识不充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尚未成型等。

面对这些难题,农工党中央建议,中央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周全,其政策内容应该能够基本覆盖农村居民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农业是天然的弱质产业,农民是天生的弱势群体,同其他的社会保障体系相比,政府应提供优惠的政策,尤其是财务支持,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应抓紧理顺我国农村医保工作的部门管理体制。明确机构职能,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以确保我国农村医保工作健康快速地发展。

联合国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认为中国医改并不成功

近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在北京发布《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处于十字路口的国际合作:不均衡世界中的援助、贸易和安全》。该报告指出,与1990年相比,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已上升20位,现位居全球第85位。

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在该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是过去20年中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人均收入翻了三倍。”该报告在肯定中国过去30年在减贫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外,还特别指出如果不算上中国的进步,整个世界在减贫方面从总体上说其实是倒退了。

与此同时,该报告还提醒,中国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其经济发展,因此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就是将其令人瞩目的收入增长转化为非收入方面的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增长。

农村卫生保健体制倒退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指出,联合国有个小组最近作了一个有关中国卫生保健制度的调查,结论是医改并不成功;中国医疗体制并没有帮助到其最应该获得帮助的群体,特别是农民。

与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慧炯也认同“中国医疗改革并不成功”的判断。王慧炯进一步表示,改革开放之前,虽然生活水平低,但是相对公平;经济改革后,本来不太健全的卫生保健体制倒退了,80年代散布于中国农村的医生,现在几乎见不到了。

中国未有效降低婴儿死亡率

该报告指出,中国在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过,中国没能将其创造的财富和提高的收入转化为更快地降低儿童死亡率。“有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中国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在降低婴儿死亡率方面的速度下降。”

据介绍,人类发展指数将居民收入、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基本需求作为人类发展的衡量尺度。综合评定一个国家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因素分别为:人的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中小学的入学率;以平均购买力计算的生活水平。

规范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快速推进,今年将实现基本覆盖的目标,令人欣喜,但又不免让人担心:太快可能会隐藏某些风险因素(包括这个制度自身的以及外部条件),从而使其稳固性不够。清醒地认识和分析这些因素,采取适当防范措施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至少在以下3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要恰当地把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的自治组织,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府筹资额度占80%,是政府直接管理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障农村的稳定及和谐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在城乡二元化的基本格局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在筹资水平、医疗消费习惯与水平、面对的服务系统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因而,不能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成一种由政府资助的团体商业医疗保险(据我调查,有少数地方的做法实质上就是如此);也不宜匆忙地把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在一起而挤占支付能力较低的农村居民的利益。

第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身的规范与完善。这个方面涉及4个议题。

1、管理体制的确立和管理能力的建设。管理体制上目前各地大致有3种形式:一是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二是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主管,或新组建的一个独立机构(直接隶属于地方政府)来管理;三是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管理。后两者目前的比例很小。这里主要涉及是由第三方(如社保部门)来管理,还是卫生部门“一手托两家”(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的争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是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种制度,许多事情看得不那么清楚。我认为,短期内不要匆忙改变各自的管理体制现状,可以通过观察、对比和总结,在适当的时候再出台政策,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和管理体制等问题,从而免去许多不必要的摩擦。

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素质也有待提高。从长远看,需要建立专门的培养项目,源源不断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输送管理人才。管理能力的建设也包括管理手段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完善,是保证其高效日常运行的重要工具。

2、建立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5年之中翻两番,这种增长势头令人兴奋。但是,这种增加还带有明显的人治痕迹,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了这一点,作为一种保障制度的保障功能就无法稳定地得以发挥。因此,根据医疗费用、政府财政收入、农民收入的增长等因素,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增长的模式是一项亟待完成的工作。

3、科学有效地使用不断增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农民尽可能多地受益。目前农民总体上的受益水平还不算高(2007年才近31%),这一方面是受筹资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与科学地制定补偿方案有关。由于未能准确地测量农民疾病的风险,或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制定补偿方案,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结余过多或超支的现象在不少地方存在。在筹资水平很低的时候,主要分担农民较大的疾病风险,特别强调以“补大(住院)为主”是适当的。但随着筹资水平不断提高,就需要适当强调“补小(门诊)”的问题,即要不断增加对门诊补偿的基金数量,以扩大参合农民的受益面。

4、继续加强督导与评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几年来能够快速地顺利推进,也得益于有组织地、严密地督导和评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尚未进入稳定的常态运行阶段,这类督导和评估活动不应减弱。

第三,不断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外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卫生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益群体。可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医疗服务供给者行为的规范状况及医疗费用合理控制的状况,基本决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状况和农民的受益状况。对医院行为的规范和控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将直接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和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需要同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若两种制度不能实现紧密衔接,贫困农民肯定会较少地利用卫生服务。事实上,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存在这一问题。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衔接方式,保证贫困农民公平地享受基本医疗服务,也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任务。

(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原题:巩固•规范•完善)

市级新农合办的几点问题

一、经费问题

新农合工作是一项社会事业性工作,服务对象都是在农村。每年的宣传筹资、检查指导、入户随访、相关的表格等都需大笔的经费,虽然政府每年都核拨一定工作经费,但还远远不够,所以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新农合的的投入,解决新农合实际困难问题。

二、编制问题

实行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和政府对农民的一项惠民政策,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目前,我市共有17万农民,参合农民就有14万多,而市合管办只有4个事业编制,乡级经办机构无人员编制,工作人员是从乡政府或卫生院抽调,成了服务对象多,服务人员少的情况,所以给新农合的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经办机构人员身份问题

市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是一个综合管理机构,市合管办不仅每月要下乡检查指导、入户随访20个工作日以上,而且还负责每年一次的宣传筹资工作和实施方案的拟定工作;再次,市合管办每月还要对各医疗机构的医疗审核和财务的审核、复核、报批、资金下拨等事务;另外,市合管办还要负责市外转诊和审批、及一切日常事务工作,还自己创办新农合的工作简报。所以需要财务、审核、计算机管理、综合管理等多个种类的人员。现市合管办只有4个人编制,要做好本市新农合工作实为困难。

就拿我市的情况来说:市新农合办人员属事业人员,而且都无职称,平均工资为1200元左右,最长工龄达13年,而公务员工资平均在3500元左右,这两者差距实为太大;乡级经办机构也存在很大问题,我市目前乡级经办机构也大都是乡级卫生院兼职或由卫生院抽调至乡合管办,这就形成了“具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

目前,州编办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县市成立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为市卫生局下属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以新农合工作人员身份为事业人员,参加卫生系列的职称晋升,这将影响到新农合办财务、信息管理、综合管理等此类非卫生系列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问题。

中国医疗卫生政策经历多次调整

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政策多次调整,受到经济体制改革、宏观形势、政策逻辑和配套等的直接影响。其中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更多地思索。理性的展望未来必先取决于能否客观地理清我们当下的历史位臵。

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2年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企业改革和农村公社解体使传统的企业自保和人民公社合作医疗 体制失去了基础。在随之开始的城市体制改革中,1985年城市卫生机构改革,总体上希望改变政府办医院的状态,“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并实行内部奖励机制。几年后,医院在财政拨款比例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得到了“不给钱,给政策”,这个政策实质上就是各类承包制,大家也希望“一包就灵”。

整个上世纪90年代,为遏止高涨的医疗费用同时配套国有企业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变化的核心是城镇职工保险制度的建立。随着1994年开始的“两江”(指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试点,“两江”试点一个初衷是希望劳动部解决医疗保险筹资问题,希望卫生部解决所筹集资金的合理使用问题。随着试点深入,大家意识到必须解决医院如何使用保险资金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卫生管理机构、医院进行体制改革。

于是1997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下称“40条”)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其目标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新机制。

思路重点在于:逐步建立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加强行业管理、合理配臵充分利用卫生资源、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制定卫生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标准,规范财政对卫生机构的投入,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实行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加强农村卫生等。不过在之后的几年里,除了2000年左右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外,其余多数改革动作进度不快或缺乏进展,如合理配臵医疗资源的前提——专家对医疗机构的评审制度没有进一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到2006年才有具体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2003年才开始新的农村合作医疗运作(下称“新农合”)、卫生行政部门转换职能更是不易、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也很少做到分开核算等。

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其后又有9个配套文件,核心是“医疗、医保、医药”三项改革。强调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政事分开,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转变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规范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药品生产结构调整力度,改革药品流通体制。

最初这个“三医”联动改革设想是希望全面解决深层次体制和机制问题,但之后执行乏力。一年后就有领导表示深层次矛盾出现,改革难度加大,文件在具体操作上着力较大,但在制度上、机制上没有重大突破。现在看来,虽然方向正确,但在改革逻辑、主次矛盾突破、部门利益和协调、制约因素(如绕不开的财政补偿机制)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由此造成此后的改革缓慢。

2002年至2007年

2002年至今的医改重点可以概括为“三方突进、机制不动”。“三方突进”为城市社区卫生、新农合与公共卫生建设有较快进展,以覆盖面的数量为重点,但整体医疗卫生运行机制并无改变。

城市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被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2006年,相关文件出台,国务院也成立城市社区卫生领导联席会小组。这是在机制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力图着力解决现实问题,“挤出”城市一级医院到社区。城市居民保险方面,在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2007年启动城镇非职工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力图针对未就业居民、少年儿童、老人提供以大病为主的医疗保障。

2003年开始,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从覆盖面上看进展很快。2007年底,已基本覆盖80%的农村居民。

2003年的SARS直接警示着我国严重落后的公共卫生体系,之后国家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筹集资金大力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应急救治体系、疫情监测网络和重大疾病防治等。

先扩大覆盖面,进而根据不同地区情况提高政府和社会补偿比例是基本政策逻辑。不过无论是新农合还是社区医疗及城镇居民保险也都越来越面临着深层次体制约束,除了报销额度太低、参保积极性不高、自身支付部分无力等,还有如社区卫生机构药品少且价格不低、一些社区卫生机构尚未成为定点医保单位、财政补偿不到位、资源整合受行政管理制约难度大、双项转诊难落实、看病者较少等等。而公共卫生方面,如何在初具房屋办公和设备条件的基础上,基层疾控机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能和人员编制、实行全额财政拨款、人员培训和加快项目制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客观地看,1997年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一直在改革中,方向也基本准确并符合国情,但力度、着力点、政策协调,延续性、整体性,特别是深层次的体制改革一直缺乏,扭曲之处基本没有改变,致使改革进程较缓慢,大大落后于经济发展和群众对医疗公平提供的需求。

新医改路线:从“十一五”规划至今

中国改革的复杂性、多重性和长期性都预示着医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更应理性看待医改,适当降低高预期,重点关注方向、体制改革、具体配套政策及执行

事实上,在人们等待的同时,从2006年3月的“十一五”规划批准,到当年10月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再到不久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从时任卫生部长高强的数次谈话内容,再到2007年5月国务院审批下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七大和年底卫生部长陈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医改工作的汇报,医改方向轮廓渐清,而且事实上大多都在操作中,已无悬念。

比较正式的说法是“四梁八柱”,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四大体系。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品管理制度、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四项基本制度。还有医疗管理机制、运营机制、筹资投入、监管机制、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定价机制和立法保障这八项机制。而就其运行机制和重点看,预计未来将包括:

(1)基本方向和原则。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缩小城乡间、地区、不同收入群体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使城乡居民公平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生产流通体制同步改革;坚持从国情出发,优先发展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全民复合型医疗保险体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建立多种形式、不同水平的全民复合型医疗保险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同时发展商业医疗保险,首要目标是尽快覆盖到城乡居民,也就是短期内达到低水平广覆盖。

(3)供需方兼顾,分类补贴。因事制宜,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同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对于公共卫生服务,应该直接补给农村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费为群众提供服务,并核定服务数量和质量,建立考核机制;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直接补助农民和城市居民参加;对于医疗服务机构,政府也应该增加补助,保障群众享受低价的医疗服务。

(4)筹资来源。公共卫生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预算,基本医疗服务资金来自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面。

(5)医疗卫生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整合资源。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这一思路很早就有提出,但落实不易,是下阶段医改的重点和难点。

(6)首批10家定点生产“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的企业于2007年11月公布,实行零差价或低差价,基本药品(300~400种药)和一般普通药品采取定点生产,统一招标,统一配送,但维持专利药、创新药的市场化。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007年7月也规定,必须参加医疗器械的集中采购,卫生主管部门回收采购权。

2007年,医改方案牵动着太多人的心。但中国改革的复杂性、多重性和长期性都预示着医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更应理性看待医改,适当降低高预期,重点关注方向、体制改革、具体配套政策及执行,还有若干关节点。

2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深情演讲,在向学生学者简要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同时,敦促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新华网英国剑桥2月2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具有500年历史的“瑞德讲坛”发表了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全文如下: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在剑桥大学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尊敬的校长,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外边下着大雪,天气严寒,但是我的心是热的。我早已盼望在剑桥同老师、同学们见面,互相交流。现在正是金融危机的严冬季节,但是我看到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光明和未来。因为我坚信,知识的力量,年轻人的勇气,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整个世界的命运。一篇好的演讲应该是不加修饰的。用心说话,讲真话,这就是演讲的实质。我希望我的演讲能够给老师、同学们思想以启迪。你们能够记住其中一两句话,那我也就满足了。

到高等学府,我的心里总是充满敬意。这种心情是由于我对知识、对老师、对学校的尊敬。所以,我方才深深地给校长、给老师们鞠个躬,那不是礼节,而是一个学生对待校长和老师应尽的礼貌。

来到向往已久的剑桥大学,非常高兴。剑桥举世闻名,培养出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剑桥建校800周年,我谨致以热烈祝贺!首先,我向剑桥大学赠送“中华数字书苑”,其中收录了中国出版的20万种电子图书,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大家可以从中更多地了解中国。

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英国。中英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断增多。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经贸、文教、科技等领域的有效合作,为发展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向长期致力于中英友好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

说她古老,她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说她年轻,新中国成立才60年,改革开放才30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明古国焕发了青春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体制创新。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发,成功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3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8300万残疾人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是中国保障人权的光辉业绩。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

我愿借用两句唐诗形容中国的现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人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古而又新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一场伟大实践。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了天灾人祸,渡过了急流险滩,昂首挺胸地走到今天。深重的灾难,铸就了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在汶川地震灾区的亲身经历。去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北川中学被夷为平地,孩子伤亡惨重。可是,时隔10天,当我第二次来到这里时,乡亲们已在废墟上搭起了板房教室,校园里又回荡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当时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下了“多难兴邦”几个字。地震发生以来,我7次到汶川灾区,碰到这样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我为我们中华民族这种愈挫愈奋的精神深深感动。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饱经忧患而愈益坚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中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这种基本国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仅为英国的十八分之一。到过中国旅游的朋友,你们所看到的城市是现代的,而我们的农村还比较落后。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

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我们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刚健运行一样,彰显正义。

15世纪,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几个国家。他带去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还帮助沿途有的国家剿灭海盗,真正做到了播仁爱于友邦。

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称霸,既有悖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违背中国人民意志。中国的发展不损害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中国要做和平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合作的大国,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今天的中国,有3亿人在学英语,有100多万青年人在国外留学。我们的电视、广播、出版等新闻传媒,天天都在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正因为我们善于在交流中学习,在借鉴中收获,才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体,文化的发展将不再是各自封闭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中多元共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她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将永远坚持开放兼容的方针,既珍视传统,又博采众长,用文明的方式、和谐的方式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老师们,同学们:

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封闭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是30年前贫穷僵化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我希望朋友们,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今天的中国人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这样,有助于你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中国,也有助于你们了解中国是如何应对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和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都受到严重冲击。现在危机尚未见底,由此可能带来的各种严重后果还难以预料。合作应对、共渡难关,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增进合作。有多大程度的相互信任,就可能有多大程度的合作。中国政府主张:第一,要首先办好各国自己的事情,不把麻烦推给别人;第二,要精诚合作,不搞以邻为壑;第三,要标本兼治,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在达沃斯会议上已重申,应该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这里我想谈一谈中国是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出口大幅下滑,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加大。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局面。面对危机,我们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内需。中国政府推出了以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我们还大幅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措施。

二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我们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十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采取经济和技术的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臵效率。我们鼓励和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适销对路产品。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每一场大的危机常常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四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开辟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我们采取这些措施,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将给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留给世人的思考是沉重的。它警示人们,对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理论,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两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按照市场规律配臵资源,也才能使资源配臵合理、协调、公平、可持续。

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告诉人们,不受监管的市场经济是多么可怕。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体疏于监管,一些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利用数十倍的金融杠杆进行超额融资,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把巨大的风险留给整个世界。这充分说明,不受管理的市场经济是注定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真正的经济学理论,决不会同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产生冲突。经济学说应该代表公正和诚信,平等地促进所有人,包括最弱势人群的福祉。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老师们,同学们:

英国是我这次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这次访问,加深了我对欧洲的了解。中欧合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对中欧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充满信心。我们之间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中欧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光明。英国是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你们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愿意向你们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

未来属于青年一代。中英关系的美好前景要靠青年去开拓。抚今追昔,我想起对中英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剑桥校友李约瑟博士。他的鸿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品格。希望更多的剑桥人关注中国,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做中英交流的友好使者。我相信,只要中英两国青年相互学习,携手共进,一定会谱写出中英关系的崭新篇章。谢谢大家!

央视新闻联播:当地时间2号下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的演讲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演讲过程中,有一男子极力干扰现场秩序,破坏演讲,他的行径遭到了现场师生的强烈反对,并在一片斥责声中被带离现场。温家宝在剑桥大学演讲时,礼堂后方一名西方人模样男子突然起身叫嚷,并向讲台投掷鞋子。该男子的行径引起全场听众的强烈愤慨,大家齐声高喊“可耻”、“滚出去”。此人在一片斥责声中被安保人员带离现场。温家宝总理说:“这种卑鄙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剑桥大学发表声明。校长理查德说:我们对温总理来剑桥发表演讲深感荣幸。我对某个人违反剑桥大学传统,不尊重演讲者的行为表示非常遗憾。剑桥大学是理性争鸣和辩论的场所,不是掷鞋的地方。理查德还对中方人员说,个别人的行为不能代表剑桥师生。温家宝总理现场的表现令人敬佩。演讲内容精彩充实,深深吸引了听众。英官方对此事件表示遗憾和歉意,允将依法处理,称此事不能改变温家宝总理访英取得成功的事实。

英国当地媒体连日来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评价温总理此访进一步加强了中英合作,对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媒体纷纷对肇事者的行径予以谴责,称此人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是温总理赢得了满堂掌声。

中国外交部已就这一事件向英方表示强烈不满。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事实证明,肇事者这种卑劣的行径是不得人心的,也阻挡不了中英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潮流。(文/央视网)

合作模式利弊分析 篇2

一、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利”

(一)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够让我们获得大量的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收入指的是一个国家因发行货币而获得的经济收益。国际铸币税是一个国家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一个国家使用了别国的货币,那么这个国家就相当于把巨大的利润让给了别国,使本国的财政收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人民币国际化实现的必然结果

现如今,美国具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非常高的国际信用地位,这主要是美元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使用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在国际上,如果人民币也能够得到广泛的使用,那么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会得到巨大的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使中国对世界货币具有调节和发行的权利,提高了我国的债权国地位,使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汇价风险得以降低的重要手段

虽然我国如今的对外贸易事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这使各个外贸企业都持有了很多的外币债务和债权等,但是外贸仍然存在着汇价波动等各种风险,这直接对我国外贸企业的运行、经营和发展产生非常巨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和进行投资的时候,人民币的国际化得以实现以后,我们便可以使用人民币来进行贸易及投资的结算和计价,使汇率的变动和不确定性等风险得到降低,此外,货币兑换的降低也降低了我国对外贸易及投资的成本,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及投资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性作用。

(四)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推动我国边境贸易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周边地区和国家,人民币的使用也非常广泛,我国边境贸易事业和旅游行业等的发展使得人民币在我国和周边各国流动。

(五)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使发债的成本和风险得到切实有效的降低

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使发债的成本和风险得到切实有效的降低,因为在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人民币来结算,同时还起到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作用,是我国的外汇储备得以减少。

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几个弊端

(一)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使我国对人民币现金的监测难度和管理难度都相应加大

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使我国对人民币现金的监测难度和管理难度都相应加大,其形成原因有以下三点,即:通常情况下,对纸币进行管理所需的成本和纸币流通的广度是成正比的;人民币发展成为可以进行自由兑换的货币,使我国社会金融经济的稳定性更加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对于我国境外人民币的现金需求量及其流通量,我们的监测难度将大大增加,同时对其的管理难度也大大增加,最终使金融经济稳定的监管成本也大大增加了。

(二)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使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对人民币和市场经济所进行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相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它的目标是确保一个国家货币交易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导致一部分人民币不断地流动于国际各国之间,使我国银行对其的调控能力被迫削弱,使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三)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使我国更容易产生通货膨胀等现象

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最终引起我国的通货膨胀,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地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使我国社会金融经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将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因此,我国社会金融经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会随着国际金融经济市场所产生的变动而动荡不安。

三、国际间的货币合作

实现国际间的货币合作,首先要主动作为,不断地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空间;其次要突出重点,加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政策改革力度和政策创新力度;此外要精细管理,努力提高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管理效能;最后还要未雨绸缪,加强对人民币的监测分析及其业务检查,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实现国际之间各种货币合作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应该循序渐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使之保持相对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次,我们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大人民币结算的鼓励力度和推动力度;此外,我们还要对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巨大促进性作用和重要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使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得以实现和推动;最后,我们还要加快对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速度和加大对其的完善力度,使我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四、结束语

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其推行过程中仍然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这依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做好对其的权衡和处理工作。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人民币国际化实现的利处和弊端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国际之间的货币合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做好铺垫工作,以达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国际之间货币合作的目的。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弊,货币合作

参考文献

[1]刘玲.基于货币替代视角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2]王思程.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若干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08,(8):29-33.

[3]王元龙.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09,(7):16-22.

[4]谢丹凤.论述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J].经济视角,2011(9)

合作模式利弊分析 篇3

合作建房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五种情况,如表1所示。

1.住宅合作社建房

1986年,上海一家玩具出口公司为了解决单位职工住房问题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住宅合作社——新欣住房合作社。1992年,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出台《城镇住宅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在总结北京、上海、沈阳、武汉、昆明等城市做法的基础上,规定了住宅合作社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合作住宅的建设、合作住宅的管理与维修等内容。

住宅合作社是指经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城市居民、职工为改善自身住房条件而自愿参加,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法人资格。合作住宅是指住宅合作社通过社员集资合作建造的住宅。这项政策在全国广泛推行,缓解了城镇居民和一些行业职工的住房紧张状况,为房地产市场化积累了经验。

2.个人合作建房

2003年起,于凌罡等人提出个人合作建房设想,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出现了蓝城计划、硅谷计划、团购计划等合作建房计划。2006年,温州赵智强牵头的“理想佳苑”项目拿地成功,2012年完成分房,实现了个人合作建房的梦圆。一些合作建房倡议者还提出,个人可以通过投资股份、成立合作社、收购未建成楼盘等形式,共同进行房地产开发,比如深圳的81名合作建房者拍得法院公开拍卖的两栋宿舍楼。

个人合作建房倡导者提出的操作方式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是个人出资,以非盈利方式一起参与建设等前期工作,取得自己的房子。在组织形式上,具有自主性、民主性、互助性管理等特点。个人合作建房的初衷是缓解城市住房供求关系矛盾突出、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而直接动机是通过削减开发商利润、广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融资利息等成本来降低房价。

3.共有产权保障房

2007年起,淮安等城市推出共有产权保障房,即政府提供出让土地,低收入家庭按个人与政府的出资比例,共同拥有房屋产权,具体个人出资比例和持有产权份额由政府确定。

黄石市在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为解决部分拆迁户买不起超面积还建房的问题,实行保障房产权由个人和政府、企业共有的政策,支持个人逐步取得房屋产权。共有产权保障房通过明晰产权主体和份额,保障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4.合作型保障房

2014年,《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条例》立法过程中推出了合作型保障房这一新品种。2015年1月起,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发布了《高立庄和南宫合作型保障房试点项目意向登记通知》,介绍了合作型保障房的政策口径。所谓合作型保障房,是指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和政府合作建设,由家庭承担房屋建设费用,政府提供建设用地,限定住房面积,并实行封闭运行管理,家庭退出时由政府依法收回的住房。合作型保障房由于政府提供土地,家庭仅需承担房屋建设成本,大大降低了房价。同时家庭只拥有房屋使用权,保障房在保障体系内流转,打消了牟利空间。

5.众筹买房

2014年“双十一”期间,远洋地产将旗下11套房源,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房产众筹活动,家庭只须支付少量金额后即可获得1.1折的购买资格。据媒体报导,最终超过2000人次众筹到购买资格,众筹金额超过1000万元。今年1月,万通集团也发布众筹筑屋项目,个人投资者或购房者可以预先投入一笔钱,在土地阶段就参与房屋的设计,享受投资收益,并最终以折扣价格买下建好的住宅。虽然这种模式被争议为营销的噱头,但从共同出资、参与前期建设的角度,仍可以认定为是合作建房的一种。

二、合作建房主导主体述评

合作建房模式不一,按主导主体分,可以分为政府主导、个人主导、开发建设单位主导、住宅合作社主导、其他机构主导(如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投资机构)5类。每一种主导模式下,又有其他主体参与其中,具体见表1。

三、合作建房需要平衡的关系

合作建房的落脚点是购房的个人,他们的需求、现有条件和意愿是决定合作建房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个人合作建房为主,同时考察其他合作建房模式,需要平衡的关系如下。

1.合作个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组织者与参与者、参与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由于参与程度不一、个体经济等条件不一、个体需求不一,最终分配的房屋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带来大量的协调和组织工作,涉及主体间的信任和风险问题。从个人合作建房“倡导者众而成者稀”的实际来看,不管是前期的选址、设计、购地、资金监管,还是后期的房屋分配、交房入住等,均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从参与者来说,存在如何遴选组织者,行使监督权、建议权的问题;从组织者来说,存在如何平衡自身投入和所得、协调不同个体需求、应对复杂局面以及自身专业能力是否适合、能否经受长时间心理考验等问题。合作个体介入建设过程越早,协调工作量越大,而且问题呈现串联状态,一个问题解决不了,下一步工作就无法推进,导致许多个人合作建房项目半途夭折。因此,个人合作者不应事无巨细地参与合作建房全过程,应关注主要指标,重视关键节点的验收。一般个人可以委托合作代表或者专业机构对开发流程进行过程监管。在平衡多方关系上,应事先制定合作建房的规划和协议,通过协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合作者与开发商的关系

包括合作者委托开发商代建的委托关系和合作项目与其他开发商项目的竞争关系:前者需要明确委托的具体内容和费用标准,属于合作建房内部关系,合作者主要借助开发企业的专业能力,实现房屋的建设,并按委托协议支付相应的代建费用;后者是合作建房模式与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主的开发模式之间的竞争关系,目前来看,随着多年的积累,无论是专业开发能力、资金实力、组织能力、市场适应能力还是与购房者的谈判能力,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更具优势,主要表现在个人合作建房者很难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所以个人合作建房者应考虑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开发商独大的不足,比如抱团购买提高与开发商的谈判能力、事先注资稳定彼此预期、提出住宅设计需求锁定产品特点等。

3.合作者个体与政府的关系

个人合作建房要取得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包括合作组织的成立与认定、贷款等资金支持、土地的供应、税费的支持以及合作建房的政策指导和规范。典型的例子就是住宅合作社建房的推行,自1980年末大力推广取得较大影响后,1998年起国家开始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住房分配制度逐步走向市场化供应,从而以个人名义集资建房逐步走向衰落。在互联网金融等新型经济形式加入合作建房后,同样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和规范,由于住房开发建设周期长、资金量大、主体多,只有政府有足够的资源和权威,从住房整个建设管理周期予以监管。

4.合作者个体与外部社会的关系

如果个人合作建房降低房价部分纯粹由于节约开发商利润等市场溢价部分,则公众从社会公平角度应能接受,但如果个人合作建房享受了土地、税费等优惠,显然需要接受社会公平正义的考量。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提出要“严格规范集资合作建房,制止部分单位利用职权以集资合作建房名义,变相进行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违规行为”。这说明,住宅合作社的衰落在一定意义上是由于分配不公而导致无法长期推行的。合作型保障房和共有产权保障房享受了土地、税费等扶持政策,但明确供应对象是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等特定人群,体现了社会公共保障属性,从而能够为公众所接受。

四、合作建房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

1.政府主导的合作建房应体现社会保障属性

合作型保障房或共有产权保障房虽然产权形式不一样,但根本目的都在于保障家庭的基本居住权,打消房屋的财产属性,减少保障和市场双轨制供应下的牟利空间,符合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从保障角度出发,合作建保障房有利于调动家庭解决自身住房困难的积极性,缓解政府压力。

保障房合作建设应考虑如下特点:一是住房向特定困难家庭供应,住房价格应考虑家庭的经济支付能力;二是住房规划设计上,应考虑困难家庭的就业、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三是在住房使用上,确保公共资源效能最大化,只用于符合条件的家庭自住,家庭有能力解决自身住房问题后,应使保障房源或保障资金投入释放出来继续用作困难人群。显然,政府主导的合作性质的保障房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体制机制。

2.社会合作住房体现市场化发展方向

个人合作建房和众筹买房是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方式之一,相较于开发商建设后直接向家庭销售,合作建房提高了个人的参与程度,对于纯粹以开发商为主导的住房市场是一个冲击,扩大了个人住房消费选择范围。社会合作建房的发展方向是削减房地产市场某一方的暴利,使房地产开发利润下降到社会平均水平。通过削减不必要的环节或费用,如高利率融资成本、开发暴利、营销费用等,将对现有房地产市场起到一个纠偏和提高的作用。

3.合作建房仍然秉持社会专业分工取向

不管是政府主导还是社会主导,合作建房必须要发挥专业机构力量,提高建设管理效率,最终降低整个开发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纯粹由个人主导的合作建房并不现实,因为个人组织的合作建房团队,不可能完全涵盖建设、设计、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鉴于住房开发流程的复杂和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要么个人开发的住房品质无法和专业建设单位相提并论,要么个人在享受低房价的同时也得承担品质一般的困扰。一个项目建立一个住宅合作社的开发模式,从社会组织效率或技术层面来看,显然不是发展方向。因此,合作建房应从专业效率的角度,组织开发建设、金融投资、规划建设等机构共同参与,主导主体主要从特定的角度对房屋的价格、需求特点、分配方式等方面施加影响。

4.合作建房将更多地体现个性化特征

众筹买房的兴起有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但根本上是因为现代社会重视个性化产品和金融创新的作用。住房作为一种消费产品,同样可以表达消费者的喜好,开发建设单位或金融投资机构可以通过让个人介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比如,组织个人参与产品的设计,提前锁定消费群体,降低营销风险和成本;组织个人参与投资或入股,降低项目融资成本,提高项目运营风险承担能力;组织个人投资成立投资机构或开发主体,吸引社会分散资金,创新金融产品。一方面降低的成本可以显化为房价降低部分,缓解房价高涨压力;另一方面,金融产品和住房消费相结合,提高社会创新能力,而个性化的住宅产品将提高现有设计、建造水平,推动营销创新,更好地满足大家的居住和审美需求。

合作模式利弊分析 篇4

关键字:出口规模 出口贸易 温州市 对外经济贸易

区域经济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形势分析与展望摘要:文章概述了浙江省温州市外贸出口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的积极影响和蛊面影响,提出温州市的外贸发展.要在扩大进出口规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效益,努力实现外贸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促进温州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关键词: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展望出口规模中圈分类号:75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4—4914(2002)06—135—02一,2001年浙江省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运行基本情况温州市外贸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较为密切.近两年来,温州外经贸发展较好,特刺是进出口贸易增长很快.已从20年的202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272亿荑元,比上年年均增长3%外贸顺差129亿荑元.但从总体上来看.谊市外向型经济现状,出口大于进口.一艋贸易好于加工贸易,外贸专业公司好于三童企业,民营企业出口发展势头好于国有企业等.能取得这样好的成靖,除了得益于国内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各项外贸扶持政策等因素外,国际环境比较有利也是一个不害忽视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探索2001年外贸出现高速增长的原因时,有必要预测2002年出口形势2001年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外贸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出口增长迅速.2001年温州市外贸出口增长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出口额也创历史最高水平,—1月进出口额为24.94亿荑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4%2主要贸易地区的出口均有较快增长,其中.对韩国东盟和饿罗斯的出口尤为突出一—1月,我国对亚洲,北美洲,欧洲,拉丁荑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速放慢,服装,鞋类,眼镜等拳头出口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打火机因为受到欧盟的影响,出口遭到限制.(二)外贸出口调整增长1.进口额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从各月进口额和增幅看.虽然各月间进口增幅有较大差异,但各月进口额差距并不是很大.月平均进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43.7%2.一艋贸易进口调整增长.加工贸易进口稳定增长,外商投资进口呈恢复性增长.其中.国有企业进口3863亿美元,增长4364%,三责企业进口22亿美元,增长2863%,其他盘业进口1551亿美元,增长5852%.3从进口的产品结构看.国内短块的资源性商品,电器和电子产品进口增长较快.(三)外贸体4改革继续走向深入1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正逐步由审批

鲁丹萍制向登记制过渡.生产企业进出口权登记制将仝面推行.目前.只有流通领域的商业企业,私营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权还奶需审批.但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将加快改革外贸经营许可证制度,最终实现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转变2根据国内生产能力和国际市场需求情巩,国家对部分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厦发证机构进行了调整:并且正对进口配额商品实行新的管理办法.包括农产品的关税配额管理.进口商品的拍卖和有偿使用等3各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包括资金,信用保险,出口退税等,为外贸企业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支持企业扩大出口.4.加工贸易监管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实行计算机管理(四)建立和发展中国电子商务,促进外贸管理现代化进入2世纪,电子商务将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外经贸系统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政府对外经贸领域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水平;二是发展盘业间电子商务一从政府管理方面看,主要敝了以下工作:1温州市外经贸系统统一使用了外经贸部电子招标系统.截至1999年1月,纺织品配额电子招标系统共进行招标32次,涉度数十种商品.参加投标的(五)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1加强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务公开按照“统一,效能,公正,依法,廉洁”和“综合集成创新创业”的要求,建立统一的项目受理,评审决策,实施,监督等有关制度,根据工作性质决定政务是否公开,公开的范围,逐步有序推进,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公开的内容条件,程序,时限做到规范,申报项目和评奖的条件尽可能量化,减少主观随意性.重大项目逐步推行公示制度和招投标管理.加强科技统计和监测,出具科技工作报告.2.加强信息化管理,实现数字化西湖科技目标.利用西湖科技信息网为平台,发布西湖区科技政策,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对于量太面广的科技计划管理,包括科技项目的申报,受理,审批菇计;科技成果的鉴定评审;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认定等逐渐推行电子敝.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效率和透明度,提高服务水平.3增强科技法律意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帮助科技型企业通过有效的司法途径,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维护企业的台法权益.动员企业申请杭州市专利资助,同时出台每年3万元的专利资助政策,调动科研人员和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浙江30000)(责鳊:若佳)——135——

合作模式利弊分析 篇5

黄丽萍李仲佰

(贵州省盘县种畜场贵州省盘县农业局)

摘要我国畜牧业正处在传统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转变的关键时期。目前政府为了推进标准化养殖的发展,投入了大力的人力物力,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仔细分析他们之间的利弊,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效益及政策效应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传统养殖模式标准化养殖模式利弊分析

1.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的利弊分析

1.1传统畜牧养殖业模式的不利方面

1.1.1养殖业发展水平与现代化发展不适应

目前养殖业仍然是小规模大群体式的,大规模专业化较少,这就决定了这种小作坊式的畜牧业规模小,设备简陋,不需购置复杂、先进的设备就能生产,这也是畜牧业本身本质决定的。

1.1.2养殖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

由于在农村、小农意识浓,农民仍处于温饱水平,想靠养殖业达到小康水平,资金缺乏,没有能力购买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而在大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其思想认识都较农村农民先进,他们以盈利为推动力,具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所以发展快,容易占领市场。

1.1.3缺乏总体规划

由于规模小,还未将总体发展规划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人们的思想中还缺乏整体规划意识。

1.1.4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养殖业的大起大落

由于粗放生产,各种资源转化率低,现代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力差。从狭义上讲畜牧业现代化就是养殖业机械化,即在饲养管理上的机械化,从畜禽进入舍内,包括自动供(喂)料,自动饮水,定时光照,自动刮粪,消毒直到出栏淘汰时的操作过程;广义上严格地讲是高度的集约化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操作过程全面机械化和自动化,包括与养殖有关的种畜禽生产,畜禽的饲养及出栏淘汰屠宰加工和粪便的清理烘干等相关行业的机械化操作过程均采用电脑控制进行的,使之按规定程序自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称为畜牧业现代化。现代化畜牧业可以大大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2、传统畜牧养殖模式的优势方面

1.2.1农村生物资源充分利用

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精粗和青绿饲料。这是机械化饲养绝对做不到的,尤其传统养猪、养牛。

1.2.2可以提供很多就业机会

传统饲养可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否则如此众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大中城市,对社会将形成难以承受的压力。传统饲养业更能承受市场波动所带来的冲击,船小好掉头,当猪肉价格下跌,农户就可以少养或不养而改为养牛或养鸡,但是如果一万头场少养一些就要亏本,同时房屋及设备的折旧、维修、工人的工资仍要支出,处境就会相当困难。

2、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利弊分析

2.1、当前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的现状

我国畜牧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畜产品匮乏、限量供应的局面已得到根本转变,肉类、禽蛋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畜禽个体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通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配合饲料、饲养管理、青贮氨化等技术,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方式被现代科学技术所改造。“一勺泔水一把糠,一头猪养一年”已成为历史。养殖者通过应用科学技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养殖者所认识、所接受、所掌握。畜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畜牧业增长方式需要加快转变,质量、效益是关键,这就对畜牧业科技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发展畜牧业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从源头上解决“放心肉”问题,二是有效抵御畜禽疫病,三是解决畜禽粪便造成的面源污染。有效破解上述三大难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规模化养殖场不仅仅是一个组织生产形式,它不能靠数量的扩张,而是要成为科技成果应用的基地。无论是技术推广机构,还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都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户进行培训、指导,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依靠科技提升规模化养殖场的生产水平。

2.2、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的优势

2.2.1实现畜禽品种资源多样性

根据不同区域市场,在不同规模化养殖场养育不同的畜禽品种,如追求 “长得快、产量高”,或瘦肉率高,或抗病力强,或风味浓郁等。

2.2.2改善环境污染问题

畜牧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排泄物,即畜禽粪便;二是废弃物,主要是病死畜禽。通过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常能妥善处理畜禽排

泄物及病死动物的处理问题,杜绝随意排放、到处乱扔,改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

2.2.3食品安全有保障

畜产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药物残留与病原污染两方面。通过规模化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强制要求用药规范、含药饲料使用规范、防疫技术规范等,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物残留、细菌等的病原污染。

2.3、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应当防止出现的问题

2.3.1场选址方面

如果在规模化养殖场的选址、圈舍建造、废弃物处理、人流物流等方面缺乏科学的设计和管理,小区随时会成为疾病疫源地,所带来的损失、危害更大。如,部分地区的规模化养殖场有的建在主干道两旁或离庭院很近,有的离人饮用水源不远,有的圈舍间距太近,有的没有消毒设施,有的粪便到处堆积等等,这些都会成为疫病流行的隐患。规模化养殖场的最终功能是为社会提供畜产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愈发关心自我的生存状况,“民以食为天”,食物是公众最为关心的。二恶英事件、瘦肉精事件、禽流感、药物残留等有关话题,使畜产品的消费蒙上了一层阴影。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就是从生产源头开始,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技术法规,把技术标准融化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合理用药,不滥用药物,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

2.3.2规划布局方面

规模化小区规划、布局不合理,建区随意性大。

①选择不当。有些把小区建设在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两侧,人流、车流、物流多,噪音大,影响畜禽生产,增加了疫病传播机会;有些为了方便生活,选址离居民点很近,交叉污染严重;有些因集中调地困难,允许养殖户把场建在责任田里;有些因陋就简,不加改造地把小区建在低洼湿地,不利排水,疫病多发;还有些小区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厂、水泥厂等厂矿附近,使小区空气和水流受到严重污染,后患无穷。

②小区布局零乱。小区未请专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场规模大小不一,建场方向不一,有东向,有西向,有高有矮,五花八门。

③区内饲养畜禽品种混杂。同一小区内饲养畜种杂乱,猪、鸡、牛、羊什么场都有,有的甚至一场多畜。

④小区内各场建设步调不一。由于大多数小区是以农户为投资主体,因受资金或其它条件限制,有些户已投入生产,有些户才开始土建,战线拉得过长,给统一防病和统一销售畜产品带来不便,对生产经营十分不利。

2.3.3建筑物与动物福利方面

养殖场内部建设不合理。大多数养殖户都是“以场为家”,生活区与生产区紧紧相连,有的甚至连围墙也不砌,生活、生产混为一体;畜舍之间间距过小,畜舍过于低矮,窗户少而小,采光通风不良。养殖场大门口未设消毒池,生产区门口未设消毒间。

2.3.4生产制度建设方面

①养殖小区防疫制度不健全。小区内防疫消毒没有制度化。畜舍内外环境没有进行定期消毒。各养殖户的免疫程序千差万别,有的养殖户以为免疫接种多多益善,本地没有的疫病也搞防疫注射。相反有的饲养户图省事,该

防的病不防,还有的购买低价劣质疫苗或采用不恰当方法接种。结果起不到免疫作用,甚至造成疫情扩散。

辩论家族模式对家族企业利弊资料 篇6

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认为“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到80%之间。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庭所有或经营”。

在全球500家大型企业中,有175家家族企业。而在美国公开上市的最大型企业中,有42%的企业仍为家族所控制,近几年来虽然美国上市公司股份呈分散化趋势,但总体上来说,家族仍然控制着企业较大的股份。

以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例,公司的发展过程是松下幸之助个人股权比例不断下降和稀释的过程,从企业之初的100%下降到1950年的43%,1955年的20%,而1975年更猛降到2.9%,使松下企业的发展突破了个人和家族的局限,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福特、杜邦、柯达、通用电气、摩托罗拉、迪斯尼,这些成为著名跨国公司的家族企业更是如此。其殊途同归之路就是家族企业发展方向的最好说明,也是对上述结论的有力实证。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利弊的分析探讨 篇7

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线上支付, 虚拟社交, APP等网络工具和程序, 实现资金与信息的交流。互联网金融并非将金融业搬入线上网络这么简单, 而是当安全性与便携性达到一定程度, 并且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逐渐认可后, 为适应新领域的需求而产生的模式。

互联网金融主要由两方面机构组成, 一方面是进行互联网化创新的传统金融机构, 另一方面则是依赖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的非金融机构。但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机构进行运作, 都不会对现有的以银行为的主的金融格局进行颠覆性影响。从根本上而言虽然同为金融类, 互相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影响, 但这并非一个市场, 同时互联网金融需要以银行作为根基才能稳固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分类

一类是延伸在互联网上的传统金融业务形态, 在互联网金融中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模式, 借助互联网时代产生的在线APP等客户端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基本等同于线下的功能。虽然使用到了互联网, 也产生的了金融, 但由于服务对象主要仍然还是银行的主要线下客户, 难以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将互联网作为传统线下交易模式延伸的工具, 本质并没改变, 也并未把互联网的金融优势彻底发挥。

第二类则是第三方的支付方式。通过第三方建立一个支付平台, 进行支付结算。银行品牌由于数量繁多, 因此进行网络支付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作为第三方的支付平台, 则相对方便。由于客户基数庞大, 同时秉承互联网的精神, 通过一定的创新, 使得为客户产生一定的增值收益。从实质角度来看, 这些业务仍然是传统金融业务, 即类似“刷卡消费”和“存储利息”。但他们已经摆脱传统金融行业的主导, 以互联网这一廉价的平台展现自我, 使金融行业的门槛遍变低, 容纳更多的群众去使用, 也因此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并因此产生日新月异的发展。

第三类则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盈利模式, 即融资平台。融资又可大致分为众筹, 信贷, 电商模式等。

(1) 众筹 (crowd funding) , 是一种多对一的融资模式。由于资金需求者无法在传统正规途径获得足够的贷款或资金支持, 通过公布产品的部分设计, 对公众进行宣传, 达到为产品筹集资金的目的, 对于提供资金的人, 可以根据协议可以免费提供产品或其他的方式进行相应的物质精神回报。这类方式的优点在于在产品上市之前便能得知该产品在市场上的预期占有率, 同时透明化, 相比线下筹集, 这类方式更加简单, 也更容易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资金的实际来源除了具有闲置资金以及热衷公益的社会大众, 还有专门对这类产品进行投资的团体。

(2) 在P2P信贷模式中, 通过构建一个透明线上中介的信贷平台, 为有小额资金需求的个人或团体提供资金支持, 向融贷双方收取手续费而实现盈利。由于门槛低, 因此吸引了大量的群众进行参与。 (1) 单纯的线上模式即线上中介平台模式在对贷款申请与信用风险等进行评估后, 完成划拨和其他相关服务, 具体又可分为纯中介与多功能中介, 前者仅负责拉拢交易, 后者还负责担保、追讨、利率计算等等诸多事项。贷方可以是平台本身, 也可以是第三方出资, 一般多为专项借贷即一对一。 (2) 在线下债权转让模式中, 借贷方与投资方的资金不再是专项, 而是打散后重组:通过借出资金获得债权, 而后将债权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拆分产生不同年份, 不同收益的多种产品以适应大众, 这其中来源是多人、多途径, 去路也是多人, 即多对多模式。由于资金被打散, 因此这类模式需要成为借贷的平台与主体。 (3)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将前二者相结合, 线上贷款方便快捷, 但风险大于线下;线下客户资源优质, 但数量较少。将这二者结合起来, 把网络变成交易前台, 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3) 电商模式, 电商企业作为消费者经常接触的平台, 拥有着客户非常详尽的交易数据, 当消费者人群在该电商平台达到一定的数量级, 对消费者的交易、物流、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整合与计算, 成为消费者在该平台的“信用等级表”, 以此对无法在传统渠道获得充足预算而又相对较弱的群体和个人发放网络贷款。由于是电商为多人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所以为一对多模式。

三、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决定其在中国大有市场, 但由于其在近几年才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导致其缺乏一定的监督管理措施和解决办法, 也正是因此出现了诸如携款逃跑或经营不善倒闭, 使投资者蒙受损失。

1. 大多平台缺乏相应部门管理。

大多借贷平台公司注册时是电子商务名义, 即不属于金融部门的监管范围内, 而工商管理部门大多缺乏专业能力, 因此形成了监管体系的空隙。而法律也并未对这一“灰色地带”做出明确的规定与法律依据, 从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其风险。

2. 信用与信息风险。

由于大多数进行P2P融贷的人或团体实力弱小, 无法从传统借贷途径获得足够的资金, 即除了在互联网平台进行P2P融资以外别无选择。同时由于互联网平台人员众多, 而大多数人元缺乏专业知识与鉴别能力, 因此借方可以利用这一点, 对客户不利的条件进行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 以此获得贷方与借方的信任。同时, 由于需要进行登记等诸多事项, 必然需要进行个人信息的交换, 而每个公司所具有的个人信息以及金融数据保有量都相当大, 一旦数据库被破解, 或是公司有意倒卖信息, 后果非常严重, 危及金融行业的发展。因此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成为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思考。

作为新兴产业, 其发展迅猛的程度足以展现其优势的巨大, 但由于缺乏监管并且大多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相当有限。因此互联网金融业的规范发展与监管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完善。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 与传统金融模式有较大区别的模式。通过加入互联网思想, 使金融业有了新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 降低了金融门槛, 使平民百姓也能参与金融投资。但由于缺乏监管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 使得互联网投资诈骗事件也时有发生。本文就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利弊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利弊

参考文献

[1]谢平, 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12)

[2]安起雷.浅谈构建我国金融稳定及监管协调机制若干问题[J].浙江金融.2011 (12)

合作模式利弊分析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81-02

快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就是把课堂教学中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把“填鸭式”变成“自主式”,把“讲解式”变成“自主探索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2012年秋季学期,在河池宜州市教育局的布署下,宜州市第二小学作为市级唯一的小学试点学校,开展了“宜人教育·快乐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多年来,学校快乐课堂改革取得了一定经验,并探索出以“学生独立自学→结对子互学→小组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总结反思”为基本流程的教学方法。笔者作为试点学校的语文教师,亲身经历了整个教学改革过程,现就我校快乐课堂语文课教学流程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快乐课堂的教学优势

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概括起来有几个优势:1.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课堂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双向交流,改变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在倾听别人的学习成果的同时对比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了探究新知的欲望。3.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快乐课堂强调每个成员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促进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4.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快乐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尤其是“帮扶对子”之间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教给其他成员。为了教得更清楚、透彻,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地阅读和研究、分析,其他学生也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也自然就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小组学习中,每一位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并用语言表述出来,每一个同学都得到锻炼,获得交流展示的机会。

二、快乐课堂的分组教学、导学案

快乐课堂以分组教学为主,每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8到10人不等,学生按座位分小组面对面围桌而坐。各小组推选一名正组长(行政组长),一名副组长(学习组长),组员分别担任纪律组长、劳动组长、卫生组长、学科代表等,分组教学的目的是尽量使小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次课前,教师根据课时和教学内容,设计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和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导学方案。例如,在教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课前,教师设计导学案,首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和书写“钦、溺、袍、惹”等15个生字及课后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及其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其次,列出具体的学习程序,通过“学习字词、初读课文、品读感悟、拓展延伸和回顾学习达标检测”五个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逐步深入课文教学。

三、快乐课堂的教学流程

在语文快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再按流程完成如下教学工作。

(一)让学生独自学习

在每一教学内容开课前,教师将设计好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目标与问题的引领,自主阅读文本、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等,并尝试解决导学案中的基本问题。如课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导学案中要求学生品读感悟“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含义,学生难理解的内容可以留白,有疑惑的问题用双色笔进行标注,待到“结对互学”或“小组探究”的后续环节中解决。

(二)结对互学

学生自学遇到问题需要解答时,可通过结对互学共同讨论解决。学生结对互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质结对,又称“交流对子”,即小组中同一层次水平的学生结成对子互学、共同研讨;另一种是异质结对为“帮扶对子”,由教师指定学习水平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结成对子,学优生帮扶学困生。学生在结对互学中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留到小组探究环节共同解决。

(三)小组探究

在学科组长的主持下,各学习小组先就结对互学中未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再就已经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步骤与结果等进行交流,并在组内达成共识。在小组探究中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则留到小组展示或全班展示环节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

(四)小组展示和全班展示提升

在小组展示前,学生要进行预展。预展由小组长组织分工、组内预展,预展结束后再面向全班展示。预展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对互学、小组探究后,各小组组通过抽签或其他方式领取展示内容,由小组长组织成员展示,主要解决学生自学和结对互学几个环节中未解决的问题,为全班展示环节做铺垫。全班展示是快乐课堂最精彩、最灵动的环节,学生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之后,将自己或本组成员的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再由听展的同学质疑、补充和点评。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完善学生的认知,提升思维能力。

(五)达标检测和反思

达标检测是快乐课堂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考评环节,也是学以致用的环节,即展示结束后,教师用3至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检测,了解他们对本课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检测后,教师要对检测成绩进行分析、记录,发现问题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纠错。各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检查课前出示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快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快乐课堂教学法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由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也会对快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新的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学习停留在形式上。组内交流较多,组间交流少,学生大多独自学习没有真正讨论与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仅仅反映了个人水平。其次,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学优生参与机会多,学困生成了听众,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一些小组在学习时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由于学生面对面而坐,“开小差”时不易被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比起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再次,小组成员人数过多,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教学组织工作难度大,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个别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最后,不遵守规则。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小组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等。

五、应对策略

(一)教师要把握好关键教学环节

语文教学组织快乐课堂学习时,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必须深入领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掌握好关键的教学环节,控制好教学节奏,绝不能听之任之。如《“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课的导学案中,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阶段理解“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柳公权“心正”的句子,体现“笔正”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学生只要理解了“这是柳公权在劝谏穆宗皇帝时道出的写字和做人的关系,只有心正才能写出好字来,也只有心正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即可,不能任由学生讨论开去。

(二)导学案要精练而有导向性

在快乐课堂教学中,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其突出重点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学生应能够结合导学案的学习增长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应充分反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让学生有明确的自学目标。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要紧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和相关资料获得答案,不宜设置太多的思考题,以免学生失去自学的兴趣。

(三)教师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

快乐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亮点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交给学习小组,但是教师的角色是不变的,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间的交流情况,在全班展示环节有内容不完整的要及时补充,学生交流完成后要进行总结,重点关注学困生并给予鼓励和帮助,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在语文快乐课堂中,教师成为课堂真正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与帮助者,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起合作学习意识,师生一起探讨各种观点,进行辩论和对话,通过观点的交锋与思维的碰撞,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再枯燥无味,实现快乐的教学。

上一篇: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下一篇: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十不准”-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