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2024-08-05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共8篇)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1

考试要点

一、简答、填空题、计算要点。

1、企业的概念:

是从事 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或劳动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设立的经济实体,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

2、企业的种类:(六种分法——P.3页)

(1)、根据企业所属的经济部门划分;(2)、根据生产力各要素所占比重划分;(3)、根据企业规模划分;(4)、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划分(5)、根据企业所运用的主体技术划分(6)、根据组织形式划分。

3、企业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划分:(4种——P.4页)

(1)、全民所有制企业。(2)、集体所有指企业。(3)、私有企业。(4)、合营企业

4、企业集团的概念:略(P.6页)

5、公司的含义:(P.11页)

一般是指由承担有限责任的出资者出资兴办并组成的一个具有法人资格,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共同出资经营的财产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公司在法律具有独立人格,是法人,而个人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是非法人企业。这是公司与个人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的重要区别。公司以合资为特征,特别是在负担有限责任方面与后两者不同。

6、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P.16页)

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7、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5点——P.38页)

(1)、统一指挥原则。(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全责对等原则。(4)、分工协作原则

(5)、稳定性与适应性结合原则。

8、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6种——P.40页)

(1)、直线型组织结构。(2)、职能制组织结构。(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5)、矩阵制组织结构。(6)、多为立体组织结构。

9、企业战略应解决的问题:(2点——P.48页)

(1)、发展方向。(2)、经营结构。

10、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6点——P.48页)

(1)、企业的使命和目标。(2)、经营范围。(3)、竞争优势。(4)、资源配置。(5)、增长向量。(6)、协同作用。

11、企业战略的层次:(3个——P.52页)

(1)、生产管理。(2)、经营管理。(3)、战略管理。

12、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的主要区别:(P.56页)

同样面对变化的环境条件,经营管理更偏重于依据原有的资源配置经验和产出方面的经验,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战略管理则更偏重于通过没有现成经验可依据的未来投入和生产的组织管理,一方面是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创造和改造环境。

13、企业外部环境分析:(1)、宏观分析。(2)、经营环境研究。(2种——P.58页)

14、企业决策的概念及意义:指企业为实现某以特定目标,在占有市场信息和经验的基础

上,根据客观条件,拟定几种备选方案,并实施最优方案,控制实施情况。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企业经营决策。(P.77页)

15、企业经营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划分:(P.78页)

(1)、确定型决策。(2)、不确定型决策。(3)、风险性决策

16、计算题:(边际贡献等——P.81页)

17、计算题:(安全率等——P.82页)

18、经营安全率分析:经营安全率是安全余额与实际销售额的比值。经营安全率为0-1,越接近于0,越不安全,越接近1越安全,当经营安全率低于20%时,企业就要做出

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提高经营安全率有两个途径;第一增加销售额。第二盈亏平衡点下移。盈亏平衡点下移有三种办法:1降低固定成本2降低变动成本3增加固定成本,降低变动成本,使总成本下降。(P.83页)

19、计算题:(利润预测表、后悔值等——P.88页)

20、市场细分的概念:(P.98页)

所谓市场细分,是依据消费者需求和购买行为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性,把某种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不同类型顾客群即若干同质细分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有利于企业分析,发掘新的市场机会,形成新的富有吸引力的目标市场;有利于企业集中使用资源,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能力;有利于企业制定和调整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实现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目标;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进行针对性营销,提高经济效益。

21、分销渠道的类型及中间商的职能划分:(P.110页)

分销渠道图(略);

中间商分为:

1、批发商。

2、代理商与经济人。

3、零售商。

22、生产计划安排产品的生产进度的总原则:(P.138页)

1、以需定产。

2、合理利用生产能力。

3、进行综合平衡。

4、生产计划安排最优化。

23、质量的定义:(P.150页)

对质量的理解有两种,传统的理解是狭义的,它把质量等同于产品的质量。现在理解:质量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的特征,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的要求的能力。定义中质量分别指产品,体系或者过程的质量。这个定义中吧质量概念从产品上做了扩展,不仅可以是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还可以是体系的有效性或某个过程的工作质量。

24、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7种——P.158页)

1、分层法。

2、调查表法。

3、排列图法。

4、因果分析法。

5、直方图法。

6、控制图法。

7、散布图法。

25、认证和认可的区分:(P.175页)

(要求梗概、总结,此处略)

26、物流活动的组成部分:(4点——P.182页)

实质流动、实物存储、信息流动和管理协调。

27、欧洲与我国对物流的定义:(P.182页)

我国: 按用户要求,将货物从供应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包括运输、储存、包装、卸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的结合。

欧洲: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和商品的运输、安排以及与其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28、准时采购的基本思想:(4项——P.188页)

在需要的时候,向需要的地点,提供能保证质量的所需要数量的物料。

29、零库存:(P.188页)

零库存是准时采购与供应的“最高境界”。

30、企业原材料消耗的构成:(3个——P.189页)

(1)、构成产品(零件)净重的消耗,属物资有效消耗部分;

(2)、工艺损耗,指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改变物料的物理、化学成分所产生的物资消耗;

(3)、非工艺性损耗,指由于生产中产生废品、运输保管不善等非工艺技术原因产生的损耗。

31、经济批量控制法:(看整段,公式会用——P.194页)

(略)

32、样品鉴定的定义:(P.208页)

是根据有关的图样和技术文件,由专业人员检查和评定产品是否符合已批准的技术文件和技术标准,产品的结构、性能是否达到了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鉴定时,应编写样品鉴定书,写明各种结论,决定能否进行小批试制。

33、小批试制与鉴定:(P.208页)

小批量试制:(略)

小批鉴定:(略)

34、技术引进的方式:(5种——P.218页)

技术合作、许可证贸易、成套设备引进、技术咨询服务、租赁设备。

35、人力资源概念:(P.221页)

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总和。

36、绩效考核的内容:(4个——P.234页)

德、能、勤、绩。

37、薪酬的含义及内、外报酬:(P.236页)

薪酬:是对员工为企业付出劳动的回报;

外在报酬:货币;

内在报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给员工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晋升,对突出工作成绩的认可、培训机会、弹性工作时间和优越的办公条件。

38、企业薪酬体系的构成:(P.237页)见图

39、常见的薪酬制度:(6种——P.238页)

技术等级薪酬制、职务等级薪酬制、岗位等级薪酬制、结构薪酬制、岗位技能薪酬制、年薪制。

40、企业资金运动的概念:(P.241页)

指企业在再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变为非现金资产,非现金资产又变为现金这种周而复始的流转过程。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41、企业资金的运作过程:(P.242页)

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供、产、销三个阶段,依次表现为固定资金、生产储备资金、生产储备资金、在产品资金、成品资金等各种不同的形态,然后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

42、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4个——P.243页)

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

43、企业筹资可分为:(2点——P.247页)

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

44、企业负债资金的筹集方式:(4种——P.249页)

银行借贷、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

45、经营利润及主营业务利润公式:(P.260页)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财务利润-管理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销售净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

46、财务分析方法:(3种——P.265页)

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47、比率分析的指标分类:(3类——P.265页)

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赢利能力指标。

二、判断题题库。

1、管理幅度较小,而管理层次较多,则会形成高层结构的组织,反之,则会形成扁平结构的组织。(对)

2、在组织成员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是反比关系。(对)

3、个体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具有法人资格。(错)

4、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的典型形态。(错)

5、股份有限公司是现代企业的主体形态。(错)

6、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产权关系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公司财产的完整。(错)

7、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的“人化”,企业文化是可以移植的。(错)

8、企业的一般环境对个别企业的影响产生间接的影响,而任务环境对个别企业的影响产生直接的影响。(对)

9、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对)

10、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对)

11、属于企业文化核心层的是企业的规范文化。(错)

12、精神文化决定规范文化,规范文化又决定行为或物质文化(对)。

13、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对)

14、决策是领导者的个人行为。(对)

15、程序性决策属于高层管理者的职责范畴。(对)

16、目标管理是一种“抓住中间,放开两头”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对)

17、预先控制具有亡羊补牢的作用,而反馈控制能防患于未然。(对)

18、目标管理是一种民主管理,它让全体员工参与管理。(错)

19、工作成果考评一般适用于员工绩效较难量化考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错)

20、综合考评一般适用于领导干部的选拔、管理人员的晋升、职称评定等场合。(对)

21、工作行为考评一般适用于员工的工作成绩可以直接量化为具体标准的场合。(错)

22、“自我实现人”假设是人际关系学派提出的观点。(错)

23、“社会人”假设是现代行为科学提出的观点。(错)

24、竞争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概念性的战略。(错)

25、多角化战略适用于拥有技术专长和经营优势的企业。(错)

26、专一化战略主要适用于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对)

27、外部环境分析的关键是要找出企业发展的机会与面临的威胁。(对)

28、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核心环节。(错)

29、同心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增加与现有产品、技术或市场都没有联系的全新产品的一种发展战略。(错)

30、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是满足社会需要。(错)

31、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是满足社会需要。(对)

32、分析企业内部环境的关键,是找出竞争优势与隐忧。(对)

33、原材料趋于紧张时,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弱,反之,议价能力强。(错)

34、价值链分析是分析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的重要方法。(对)

35、市场定位的实质是在目标市场构建竞争优势,以吸引顾客购买。(对)

36、促销的实质是传播与沟通。(对)

37、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交换商品。(对)

38、核心产品是指向顾客提供的基本效用与利益。(对)

39、人员推销是促销最早的、也是影响面最大的一种形式。(错)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2

对于考试研究要从动态的过程中合理把握, 考试研究方法是研究考试过程的基本工具。自从科学化测量理论建立以来, 考试研究方法不断发展,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一、基本理论———从经典测量理论到现代测量理论

考试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测量理论, 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的考试产生于西方, 其标志是1905年比纳与西蒙编制的应用于智力测量的比纳—西蒙量表。传统的经典测量理论 (CTT) 在五六十年代走向成熟, 标志是1950年Gulliksen Theory of Mental Test一书的出版, 理论上总结经典测量理论发展脉络, 以及主要成果。CTT有其自身的不足:首先, 对误差的估计粗糙;其次, 考试结果的推论范围不恰当;再次, 考生的能力参数严重依赖试题样本;最后, 题目难度参数与考生的能力参数定义在不同量表上。

正是CTT的不足, 催生了概化理论 (GT) 与项目反应理论 (IRT) 。概化理论将实验设计的思想引入对测验的分析, 突出的特点是:对一次测量, 可以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提供多个测量信度。目前, 概化理论应用于高考研究、表现性评价与结构化面试等领域。项目反应理论将项目特质与考生的能力参数定义在相同量表上, 这就意味着不同测量量表的分数可以统一。项目反应理论通过项目特征曲线对各种项目分析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 可以直观地看出项目难度、鉴别度等项目分析的特征, 从而起到指导项目筛选和编制测验比较分数等作用, 其在计算机自适测验、测验等值问题研究、题库建设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一种理论对以上三种提出了挑战———认知诊断理论。综合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测量理论, 对于测验的编制到结果解释的全过程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理论的新的关注点。认知诊断理论, 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认知方法的解释, 不瞒于经典理论的线性的解释, 在评价分数的背后应该阐明学生在认知方面的优势与缺陷。目前这一理论的应用范围不广泛, 只在美国的PSAT中应用,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承认, 这是今后测量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某种程度上具有革命意义。

二、数据处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转变

数据处理问题上传统的数据分析要求所研究的数据是连续变量并且正态分布, 这一要求在物理、化学等领域中是比较容易获得的, 但是在教育之中有许多特质是不能用严格的比率量表测量的, 满足不了对于数据处理的要求。这是对于数据的横向比较。对于每一个个体的纵向比较而言, 依据总分对个体评价也是不合适的, 相同总分的个体不代表他们的能力特质与结构相同, 虽然总分相同, 但是题目的作答组合有很多, 所体现的能力也很可能有质的差异。潜在类别模型 (LCM) 是探讨潜在变量的模型化分析技术, 潜在类别分析处理的是类别变量。类别变量虽然没有连续变量的技术特征, 所得结论与统计方式都相对单一,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类别变量在教育中有广泛的适用性, 尤其在考试研究中许多变量类型属于潜在变量。潜在类别分析的优势在于把类别数据与潜在变量的观念加以结合, 提高了类别变量的分析价值。潜在类别分析方法能体现考生具体的能力倾向, 尤其是在多维的试题中或者是需要综合各科成绩进行分析时, 能更客观地刻画考生在各种能力维度上的表现。

三、变量关系———线性与非线性的转变

考试研究中变量关系的分析, 往往关注变量之间的直线关系, 运用一元或是多元线性回归, 探讨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回归分析通过建立变量间的数学模型对变量进行预测和控制。有时研究者会关心两个学科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是否可以用一科成绩预测另外一科成绩, 这时候就要运用一元回归分析。如果自变量的控制不是一个, 那么预测源的分析就要用多元回归。但是这种回归分析只能在两变量或多变量是线性关系时才适用。在考试研究中许多特质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 例如, 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可以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来解释呈倒U型关系。这就是一种非线性相关, 可以运用曲线回归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可是现在没有一种软件用来进行多元曲线回归。而且, 回归分析并不能说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为了克服变量之间关系探讨的多形态、多维度, 以及因果关系的分析, 考试研究中引入结构方程模型 (SEM) , 展开探索性与验证性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是在研究的初始阶段用来简化数据与初步探索潜在维度, 以统计为导向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不同在于, 验证性因素分析是以理论为导向, 先是进行理论建构, 之后再对其检验。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构方程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被誉为是应用统计的第三次革命, 尤其是验证性因素分析, 通过建立测量方程与结构方程, 探寻全变量之间的关系。对考试试卷的潜在维度分析、题目与所测特质一致性关系分析, 以及题目本身性质, 均可以运用结构方程。

四、结果解释———单维与多维的转变

考试结果的解释是考试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可以说对结果解释正确与否决定了考试分析过程的意义。传统上的考试结果解释, 运用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四大指标。以难度为例, 难度通常用通过率来表示, 通过率越高说明题目越简单, 实际上用通过率表示是值得商榷的。难度是一个相对指标, 与被试群体特质相关, 被试群体能力越强, 同一题目的难度就越小, 难度的解释是相对的。如此来说, 运用某一指标来解释考试分析结果受外在因素影响, 应该从多维度角度来阐释考试结果。在大规模考试中, 像中考、高考这样的考试往往人员涉及多, 社会影响大。同时考试的群体来自差异较大的不同省、市、自治区, 不同类型的学校。通常会以地区平均值等指标来评定考试状况, 实际上不同水平被试由于其自然与社会条件所限, 某些群体之间的比较会掩盖一些更小群体的特性。将所处不同地位的群体分开来研究的思想正是基于此。多层线性模型运用不同层面嵌套的方法处理不同分层的群体。例如上面提到的学生嵌套于学校, 学校嵌套于地区。多层线性模型考虑了变量之间的不同水平, 符合考试的实际情况。

整体看来, 在我国现代考试研究中还没有一种思想与方法是可以解决所有的考试中的问题, 不同的研究者依据自己的研究目的, 立足不同视角。最终的目标就是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的教育与考试评价体系, 实现从考试到评价的跃升, 这既是对现有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的核心问题, 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摘要:考试研究方法对高效、科学的考试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 更新考试理念, 创新考试研究方法是我国考试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从理论基础、数据处理、变量关系、结果解释四个方面探讨我国考试研究方法发展的新方向, 并从这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新进考试研究的转向。考试研究方法的科学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的考试研究。

关键词:考试,研究方法,转向

参考文献

[1]邱皓政.潜在类别模型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2]张厚粲, 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3

关键词:现代技术手段;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235-0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专本衔接”是普通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助学辅导作用,在校高职专科生学有余力的同时考取自考本科,提高学生的学历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但是,现阶段的高职学生入学学分均不高,学习习惯欠佳,基础知识薄弱,独立性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普遍缺乏自信,心理问题较多。如何在使他们顺利完成专科学业的同时,又能通过自学考试本科的各门课程的考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充分运用学生能够并易于接受的现代技术手段既是时代迫切要求,也是有效实施学生管理的必然。

一、现代技术手段有助于对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学生进行思想干预

(一)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提高需要现代技术手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仅要引导考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要对考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考生锻炼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引导考生在自学的同时,注意自身思想品德的锻炼,从而健康地成长。对于自考学生来说,既要有坚韧不拔的勇气,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成功者的经验,在自学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逐步提高政治、业务水平,刻苦顽强的学习精神,以及好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目的等,需要运用现代宣传手段在自学考试中渲染功能。

(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形成对自考生思想良性干预的现代技术网络

自考生的思想心理教育宣传工作要充分挖掘潜力,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一是利用国家级或省级自学考试教育主管部门门户网站以及自学考试“专本衔接”主考院校,助学院校的门户网站宣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有关方针、政策、办法和规定,毕业生待遇问题,自学考试优秀毕业生典型宣传。实现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归化。二是设立自学考试信息咨询信箱,开通自学考试教育网络,开通自考学生QQ群,使同学们能有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属于自己的交流平台,交流学习经验,探讨人生价值,近朱者赤,相互鼓舞斗志,分享成功喜悦。三是利用自学考试报刊进行宣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报刊是沟通考试机构与考生之间的信息桥梁,固定栏目、专题,生动活泼地向考生传递自学考试的各种信息,使自学考试的报刊成为考生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四是充分利用媒体无形却广大的力量,经常在新闻媒体上开展有关自考的宣传报道,零距离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干预。

二、现代技术手段有助于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学生的日常管理

(一)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学生的特点

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学生入学成绩不高,学习习惯欠佳,基础知识薄弱,独立性差,普遍缺乏自信,心理问题较多。这些学生在中学教育以前几乎在学习方面很少有成功的表现,也没能从成功的示例中找到自信,导致了自考生自卑心理较重。但他们都是年轻人,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想找到一个重燃希望和信心的良机。他们希望在新的起点上重塑自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他们进行最有效的日常管理。

(二)利用现代技术创建师生共享的管理交流平台

1.利用助学单位网站发布消息。由于学生人数很多,分布分散,因此仅仅通过上课的时间来发布有关通知,效率不高,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收到通知。在助学网站上发布上课时间、上课地点、考试时间、考场安排,以及补考名单和补考安排等,既快捷、又方便。

2.建立公共邮箱。通过建立公共邮箱,可以把课件或复习资料发到邮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邮件及时拿到资料,老师可以在信箱里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

3.建立自考助学班QQ群,交流学习和生活。利用大家熟悉而又非常流行的QQ网站建立本班QQ群,大家可以在这里聊天,交流学习、工作上的经验和烦恼,从而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利用QQ还可方便快捷地传送资料。由于学生忙,相互之间很少有时间面对面交流。而通过QQ则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进行交流。

4.建立飞信群,直接发短信给学生。这样可以将短信有选择地发送给某个人,也可批量发送给每一个人。这大大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在进行学生论文答辩,毕业申请等问题时,由于学生的答辩毕业时间,人员各不相同,所在地点天南海北,采用飞信方式能够既经济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通知。

5.关系较好的师生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在不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师生直接进行语音沟通。

自考管理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适当引导,从简单的基础知识开始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在简单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找到自信,重新燃起青春之火,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给自考生安排学习任务,从自考生被迫学习开始,一点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有助于防止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学生考试作弊

如今高科技产品也用于了考试作弊,除了米粒大小的“耳麦”外,还有手表式接收器、缝在衣服上的扣式摄像机等。

(一)学生作弊的主客观原因

1.学习只为通过自学科目考试,不为学习知识,学习风气差,没有自控意识。

2.考试模式不科学,考试形式单一。目前的自学考试过于偏重书本知识,而忽视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3.考试管理不严格。教育行政部门、主考院校、助学院校片面看重机构部门利益,为了使招生人数不断壮大,避免生源流入其他学习模式,将自学考试的考场设置在助学院校,对学生作弊采取放任态度,考试组织松懈、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

(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有效防止学生作弊

1.综合利用网站、QQ群、飞信群、课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考试与学习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学风,使学生不愿作弊。不断进行教学和考试方式的改革,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考试,考核次数多次化,通过小作业、大作业、研讨、论文等方式进行,并把这些环节综合运用于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把考试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使学生难以作弊。

2.实施标准化考场考试,严格考试纪律,使教考真正分离,自考学生不是在自己学习的助学院校考试,也不是在主考院校考试,而是完全陌生的其他考场,考场内部还配备有全程的录音录像设备,考生的一言一行将被保留下来,将使考生顾忌自己的形象而远离不文明的作弊行为。

3.针对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发现的现代技术作弊方式,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屏蔽系统、无线电监测车、金属探测器和第二代身份证阅读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在防止代考、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和群体性作弊行为发生,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四、现代技术手段有助于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学生的档案管理

(一)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学生档案的特点

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档案内容庞大,种类繁多。考试组织工作的各环节从专业计划制定、报名、教材征订发放、考场编排、命题、评卷、成绩统计、转考、免考和毕业审定等均需专门管理。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档案保密性强。自考命题等档案属绝密材料,涉密内容均需专用设备管理。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档案查询量大。每年考后,成绩查询、转入转出成绩证明、留学成绩证明、免考、成绩档案遗失证明、证书遗失证明、用人单位毕业证书验证等极为繁多,需频繁调阅档案。

(二)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学生档案的管理要求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自学考试“专本衔接”考籍档案是自考生从首次报名、考试到最后毕业这个过程中各种情况和各科考试成绩等的历史记录,内容包括考生报名登记表,合格课程试卷,免考、转考材料,犯规舞弊材料及奖惩材料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数码摄像、网上阅卷和毕业生网上电子注册的广泛应用,将学生这些信息采用键盘录入、光电阅读、数码照相等方式输入计算机,以数据库和图像等形式存入存储介质,供查询、转考和毕业审定等使用,彻底摆脱原始传统纸质档案,人均一袋,低效率的手工操作,改变了以往每次考后建档工作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公场所多数被考生档案所挤占的局面。随着考务考籍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普及和推广,电子档案的高效管理、快速查询、节省档案存放空间和能长期保存等优越性被逐渐认识和接受,它满足了自学考试事业发展日益频繁的档案查询需要,最大限度为考生和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勇.论宣传工作在自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2]谢海丹.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学生管理工作探索[J].管理科学研究,2010,(6).

[3]涂永生,吴峻,叶瑞云,黄宇翔,曾卓群,谭广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高效管理成人教育班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

[4]张向华,粟梅.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及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

[5]金高扬.电子档案在自考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档案,2003,(10).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4

@2.X理论和Y理论是谁提出的?内容是什么?

麦格雷戈提出了两种人的本性假设以及相应的管理方式——“X理论和Y理论”。

(1)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为:多数人生来懒惰,不愿意负责任,只有少数人勤奋,有责任心;多数人工作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满足,企业主为获得最大利润,工人为追求最高报酬;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矛盾的。大多数人具有上述特点,只能是被管理者,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成为管理者。

(2)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 “自动人”,或称为“自我实现人”。认为:人天生勤奋,每个成熟的人除有物质和一般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要充分运用自己才华,发挥潜能做出成就的愿望;人只有在实现了自己这种愿望时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人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会表现得主动、有自制力和有创造性。

@3.什么叫柔性管理?有哪些特征?有什么新发展?(1)“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而“柔性管理” 则“以人为中心”,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

(2)特征: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

(3)发展:随着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所替换,一个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生产出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柔性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4.什么叫管理幅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进行管理幅度有效性分析?(1)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有效指挥和监督下属的数目。(2)影响因素:C=N(2N-1+(N-1))。C——上下级之间存在的关系数;N——一个上级所管辖的下属人数。①管理者及其所管理下属的工作能力②管理者及其下属的工作内容性质 ③管理者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3)判断管理幅度有效性的准则:当主管人员增加一个下属所引起的主管人员的业务工作的减少量,应大于由此而引起其管理协调工作的增加量。

5.什么叫目标管理?此方法为何有助于计划实施?(1)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简称MBO),是指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2)

@6.什么叫知识?什么叫知识管理?知识可分为哪些类型?

(1)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这是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

(2)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也就是使信息转化为可被人们掌握的知识,并以此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管理形式。

(3)知道是什么的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知道怎样做的知识;知道该找谁的知识。

@7.联系自己实际谈谈需要层次论的现实意义。

194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人生来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②五种需要从低到高排列,需要的发展逐层递进。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③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④高层次需要和主导需要具有更重要的激励意义。把需要作为专门的研究课题,研究其产生、发展的规律,马斯洛是第一人。这一学说成为行为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8.双因素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内容是什么?你对该理论有何看法和质疑?

(1)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匹兹堡地区对11个工商机构的200多名会计师、工程师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回答“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满意”、“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不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赫茨伯格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了“激励—保健理论”,亦称“双因素理论”。(2)内容:“双因素”即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人际关系、地位、安全等。这类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对工作的不满情绪,处理得好可预防或消除这种情绪,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激励因素: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一类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得到他人的认可、工作本身带来的愉快、晋升、成长、责任等。这类因素能够激发人的工作热情。(3)质疑:

@9.什么是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意义和内容有哪些?

(1)机遇与危险并存,即:危险+机遇=危机。危机管理是指企业为应付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等活动的过程。

(2)意义: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因势利导,把坏事变好事。

(3)内容:居安思危,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超前决策,精心策划一项全面的危机反应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避险经营策略。

@10.彼得圣吉提出的5项修炼的内容是什么?学习型组织具备的特点和条件是什么?(1)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2)特点: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善于不断学习,兼学别样,扁平式结构,无边界行为,自主管理,员工家庭与事业平衡,领导者的新角色。

首先要检验你所在的组织是怎样一个组织(3)条件:①②认清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障碍 ③设立一个指导组织学习的机构 ④在组织内营造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氛围

⑤学习和运用五项修炼管理方法,提升组织文化氛围

@11.什么叫组织文化?其构成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一个组织也具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称为“组织人格”、“组织气氛”或“组织文化”。(2)组织文化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3)组织文化的作用如下:①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②组织文化的规范作用③组织文化④组织文化的激励作用⑤组织文化的辐射作用 @12.联系实际谈谈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养。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在自我管理方面应该具备九项自我管理的能力,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去锻炼提升自己:

(1)角色定位能力——认清自我价值,清晰职业定位;(2)目标管理能力——把握处世原则,明确奋斗目标;(3)时间管理能力——学会管理时间,做到关键掌控;(4)高效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实现左右逢源;(5)情商管理能力——提升情绪智商,和谐人际关系;(6)生涯管理能力——理清职业路径,强化生涯管理;(7)人脉经营能力——经营人脉资源,达到贵人多助;(8)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健康和谐,保持旺盛精力;(9)学习创新能力——不断学习创新,持续发展进步。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5

现代物流管理岗位资格认证(初级)考试大纲

中国招生考试论坛

第一章 现代物流概论 第一节 物流概念及其发展 掌握: 物流的定义;物流的“八最原则”;发展物流业的主要作用和意义。 熟悉: 国内、外物流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现代物流的构成 掌握: 现代物流的基本构成;各构成要素的含义;各构成要素在物流中的功能。运输方式的分类、特点和选择;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和措施。 储存合理化的概念、标志和实施要点。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包装的分类;包装合理化。配送类别。物流信息的分类。 国际物流的含义;国际物流的特点;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国际物流业务;国际物流合理化措施;国际物流系统运行的主要环节。 熟悉: 物流各构成要素在物流中的地位。不合理运输的形式。配送的基本特点。物流信息的特点;现代物流的特点及涵盖的信息技术。 了解: 装卸搬运的特点和分类。流通加工与一般的生产型加工的差别。 配送的现代化趋势。 第三节 现代物流的分类 掌握: 现代物流的各种分类以及每一种物流的含义。 第四节 物流系统 掌握: 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的特征、目标、功能要素; 物流系统常用的评价指标。 熟悉: 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制订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原理。 了解: 系统的含义。 第五节 现代物流组织和管理 掌握: 物流组织演变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组织特点。物流公司组织的内容、组织的定位、组织的类型、组织的设置、组织效率的量度以及组织管理的评价。 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物流成本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物流成本的合理化管理。 物流质量管理:物流质量的概念、物流质量管理的特点、评价物流质量的主要指标。 库存控制:合理库存的意义和内容、库存控制。 熟悉: 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了解: 物流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 物流标准化 掌握: 标准化、物流标准化、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概念 物流标准化的内容:物流标准化的基点、物流系统各环节标准化的配合、物流与环境的关系。 物流标准化的方法: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物流模数、以分割及组合的方法确定系列尺寸、识别与标志标准技术、自动化仓库标准物流模数。 熟悉: 物流标准化的运用;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建设。 第二章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 第一节 配送中心概述 掌握: 配送、配送中心的概念和功能 熟悉: 配送中心的设施及构造 第二节 配送中心的作业管理 掌握: 配送中心作业要点、合理的物流流程 熟悉: 搬运效率化18原则的内涵、提升物流作业效率 拣货作业摘果法和播种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 了解: 了解共同配送的特点和优越性。 第三节 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 掌握: 库存控制的意义;目的和管理方法。 熟悉: 库存控制的关键问题。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了解: 物流配送中心的运用。 第三章 物流运输管理 第一节 物流运输概述 掌握: 运输的职能, 运输管理原则。 熟悉: 各种运输方式。 了解: 物流运输增值, 物流结点。 第二节 铁路运输管理 掌握: 铁路整车、零担、集装箱运输的概念。 铁路月度货物运输计划、铁路整车、零担和集装箱货物运输合同形式; 铁路货物运输各项基本作业的内容、铁路货物运输费用的组成。 铁路各种货物列车、铁路危险货物、铁路超限货物、超长货物和集重货物、铁路鲜活货物的定义、零担货物办理条件、适箱货物的概念。 货车载重量利用指标的种类及定义、铁路货物运输计划的种类。 了解: 铁路运输特点、发展趋势;铁路运输工作组织内容;铁路整车、零担和集装箱货物发送作业在程序上的主要区别;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 、运输工作技术计划、车站作业计划的概念;铁路危险货物的分类,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适用的主要规章;易腐货物运输设备, 铁路鲜活货物运输适用的主要规章;货物装载的基本要求,超长、集重货物的装载要求,铁路阔大货物运输适用的主要规章。 第三节 公路运输 掌握: 公路货物运输各项基本作业的内容。 公路危险货物的定义;公路鲜活货物的定义;公路长大笨重货物的定义。公路运输费用的组成;公路运输企业车辆运用指标系的组成,各指标系主要指标的定义或作用;公路运输的特点;公路运输发展趋势;公路运输工作组织的内容。公路托运单的主要作用。 了解: 公路危险货物运输适用的主要规章;公路长大笨重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 ;公路运费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水路运输 掌握: 定期船运输和不定期船运输的概念和货运程序,提单,定期船运价与运费。 熟悉: 江河运输和海上运输的概况,远洋运输的特点。 了解: 租船合同, 海运单。 第五节 航空运输 掌握: 航空运输货运程序, 航空货运单, 航空货运运价与运费。 熟悉: 航空运输的主要经营方式, 航空快递业务及特点。 了解: 航空运输概况。 第六节 运输合理化 掌握: 运输方式的选择, 集装箱与多式联运。 熟悉: 运输政策的概况, 运输合理化的`主要措施。 了解: 运输决策, 大陆路运输。 第四章物流营销基础 第一节 物流营销基础 掌握: 物流市场营销导向的目标。 熟悉: 以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顾客导向和以建立客户忠诚度为目的的顾客导向、物流营销的基本策略。 了解: 物流营销导向的变化。 第二节 物流市场调研及计划 掌握: 物流市场调研的目标与步骤与方法;物流市场营销计划基本内容。 熟悉: 物流调研计划报告书的基本内容;物流营销计划编制的原理。 第三节 物流服务营销 掌握: 物流客户服务的内容;物流服务营销目标。 第四节C-I-O物流整合营销 掌握: C-I-O 物流模式 了解: 物流环境和前景的变化内容。第五章 国际物流 第一节 国际物流概述 掌握: 国际物流的概念、特点、基本活动、基本分类。 了解: 国际物流的运作环境、发展历程。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区别、国际物流的发展历程、国际物流的运作环境。 第二节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掌握: 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合同的主要内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了解: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及其他贸易术语,拍卖、期货交易等贸易方式,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第三节 经济区域中的国际物流 掌握: 自由贸易区、保税区、保税仓库、国际物流中心、国际配送中心的概念,以及海关商检管理方式。 了解: 在一定的经济区域中开展国际物流的管理方法、商检管理、企业运作管理。 第四节 国际物流管理 掌握: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国际采购管理、国际运输管理、国际货运保险管理、单据管理的主要内容。 了解: 进出口经销商、国际贸易企业、无船承运人、报关企业等的业务内容。 第六章 供应链管理基础 第一节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掌握: 供应链管理概念与特征。 熟悉: 供应链管理的形态与关系。 了解: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供应链合作关系 掌握: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合作深度与主要的考虑因素。 熟悉: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制约因素。 了解: 供应链合作关系产生的动因和与传统关系的区别。 第三节 供应链绩效评估 掌握: 供应链绩效管理中内部、外部与综合绩效度量的内容与应用。 熟悉: 物流业务绩效体系评估指标的构成与评估。 了解: 物流作业成本的定义、特征与分类。 第七章 逆向物流管理 第一节逆向物流的规模和重要性 掌握: 逆向物流概念。 熟悉: 逆向物流的运作过程。 了解: 逆向物流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逆向物流管理 熟悉: 逆向流的管理方法(集中式回流物品处理中心运作、零返回商品流、重新制造、整修、资产的恢复方法)。 第三节 回流商品的处理 熟悉: 回流商品的处理途径。 了解: 回流商品的原因。 第四节 逆向物流未来的趋势 了解: 逆向物流未来的趋势。 第八章物流技术基础 第一节 物流设施与设备 掌握: 集装单元化的基本原则,掌握如何合理使用托盘、叉车,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用货架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叉车的主要技术性能。 熟悉: 各种类型的货架储存系统及其特性比较,货作业系统的出货模式和拣货设备的选用。 了解: 自动化立体仓库技术、电子标签拣货技术和自动分拣技术的基本概况。 物流条形码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第二节 运输设备 掌握:各种运输设备的概念和种类。 了解:运输设备的运作原理。 附录: 一、国际货运代理管理系统 掌握: 系统流程、用途和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基本资料录入、查询、单证制作、数据传输(传真和E-MAIL)以及EDI数据转换。 熟悉: 系统功能特点和高级功能模块包括:销售管理和费用核算。 了解: 系统特色和决策支持模块功能。 二、仓库管理系统 掌握: WMS系统入库操作、WMS系统收货操作、WMS系统出库操作、WMS系统发货操作、WMS系统库存查询操作、WMS系统盘库操作、仓位设置与管理、库存商品的设置与管理、相关的单证管理、仓库及商品的安全管理、计费操作几管理。 熟悉: 仓库的分类与业务特点、物流仓库需具备的核心竞争能力、物流仓库对IT系统的要求。 了解: 物流信息系统与TMS、WMS之间的关系、“物流仓库”与“客户仓库”的区别。 三、运输管理系统 掌握: 用户信息包含的基本内容、基本操作。订单管理、配载管理、发货管理、运量确认、外协管理、运输收入的基本操作。 了解: 编码规则和规定。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6

课程代码:001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约尔提出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有(D)2-44 A.5项

B.9项

C.10项 D.14项 2.战略决策主要谋求(D)3-74

A.确定达到组织目标的程序、手段和措施 B.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C.组织工作的正确领导

D.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 3.下列描述错误的是(D)4-100 ...A.目标是组织的第一要素

B.目标决定了组织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向 C.组织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建立的

D.组织目标是由人来制定的,所以具有主观性 4.公平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2-50 A.韦鲁姆 B.亚当斯 C.巴纳德 D.菲德勒 5.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中,组织的中年期是指(C)4-113 A.创业阶段 B.聚合阶段

C.规范化阶段 D.成熟阶段 6.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B)4-123 A.不利于相互协调 B.多头领导,下属无所适从 C.不利于培养人才 D.重复劳动,增加成本

7.在组织规模给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存在(B)4-125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不确定关系 D.复杂关系

8.职能机构划分主要解决组织的(A)4-128教材没标准答案 A.横向结构问题 B.纵向结构问题

C.横向协调问题 D.纵向协调问题

9.在人力资源的特点中,能表现出人与其他资源本质区别的是(A)5-138 A.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B.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C.人力资源的时代性 D.人力资源具有重复开发性 10.在管理方格理论中,表示为俱乐部型管理方式的是(B)6-185 A.(1,1)型 B.(1,9)型 C.(9,1)型 D.(5,5)型

1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最可能是自我实现需要的是(A)7-204教材没标准答案

A.企业总经理 B.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C.刑满释放人员 D.流水线上的操作工 12.薪金和工作条件属于(A)7-210 A.保健因素 B.自我实现需要

C.激励因素 D.尊重的需要 13.协调的实质是要处理好()A.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B.组织与人之间的关系 C.组织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D.人际关系

14.没有沟通核心,各沟通主体只能和左右两个沟通对象进行沟通属于(C)8-235 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环式沟通 D.Y式沟通 15.控制的目的在于(C)9-241 A.寻找错误 B.衡量雇员绩效 C.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 D.使群体步调一致 16.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是(C)9-246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管理控制 17.管理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B)9-248 A.分析问题 B.拟订具体标准

C.衡量成效 D.纠正偏差

18.将有关专家聚集到一起,依靠专家的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性方式讨论决策对象未来发展及对它的应对措施,从而作出决策的方法是(C)12-310 A.德尔斐法 B.模拟决策法 C.头脑风暴法 D.方案前提分析法 19.不属于决策树法优点的是(C)12-333教材没标准答案 ...A.便于决策者的选择 B.使决策过程更为理性 C.决策具有客观性 D.利于多阶段决策 20.观察法最主要的优点是(B)14-377 A.互动交流 B.直观可靠

C.节约成本 D.信息全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科学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___泰勒___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2-38 22.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__梅奥____。2-46

23.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可分为__初始决策____和追踪决策。3-75 24.由最高主管至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而不设职能机构的组织是__直线____制组织。4-119 25.人性的四种假设包括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_自我实现人_____假设和复杂人假设。6-176

26.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__过程型____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2-50 27.根据斯金纳强化理论,强化分正强化、负强化___惩罚___和消退。7-221 28.沟通的基本模型由信源、信道和__信宿____三部分组成。8-228 29.控制的内容包括人员、财务、作业、__信息____和组织绩效。9-243

30.决策树一般由决策结点、方案枝、状态结点__概率枝____和结果点五个要素构成。12-329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决策3-73 答: “决策”一词是现代管理学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32.人力资源管理5-138 答: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潜能。

33.激励模式7-198 答:

根据行为科学的研究,人的需求、动机、行为与满足之间,可以用简单的模式表示为:需求→动机→行为→满足。34.反馈控制 答:9-247

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它是由主管人员通过分析计划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及造成偏差的原因,拟订纠正措施,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的控制活动。

35.管理审计13-352 答:

管理审计是指组织或部门全面、系统地评价、分析全部管理工作绩效的一种控制方法,其实质就是针对整个组织开展的审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6.简述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2-42/44 答: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

(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l4项原则。37.简述人事培训的含义及其特点。5-159 答:

一、人事培训是为开发组织人力资源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进行的培养、圳练。

二、其特点是:

1、对象复杂性。

2、内容实用性。

3、形式多样性。

4、方法艺术性。

38.简述领导者的影响力及类型。6-165 答:

一、所谓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1、强制性影响力。

2、非强制性影响力。

39.简述期望理论。7-212 答:

期望理论是以“不满足——生产效率”这一假设为依据,认为正是由于人们感到不满是,生产效率才得以提高。弗鲁姆认为,管理实践中各种激励因素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他所能得到的结果的期望价值和他认为得到该结果的概率。40.简述目标管理及其特点。11-285 答:

一、所谓目标管理,是通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目标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

二、目标管理的特点:

1、注重管理实效,是一种成果管理。

2、实行参与制度,是一种民主管理。

3、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管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以及对其的管理。4-104/106 答:

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协助工作

非正式组织则往往不受工作程序的约束,具有高度的弹性,对于临时发生的急迫问题,常能寻求非正式途径及时而有效地解决。

2、分担领导

非正式组织可以在非正式组织与主管人贯保持良好关系并采取合作态度时,主动地协助工作并积极提供意见,从而分担正式组织主管人员的领导责任,减轻领导负担。

3、增加稳定

非正式组织能给人以吸引力,从而增强组织的稳定性,减少人员流动。

4、发泄感情

非正式组织可作为职工受到挫折时发泄感情的通道,并能协助解决困难,给予安慰。

5、制约领导

非正式组织往往有监督制约领导者的作用,使其不敢滥用权力。

二、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1、保守倾向

非正式组织是为了达到特定的个人目标与满足个人的愿望而自由组合起来的,具有维护现状的保守倾向。

2、角色冲突

当正式组织利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会使个人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增加了服从正式组织的思想顾虑。

3、滋生谣言

以感情为基础,非正式组织往往成为一些谣言、小道消息的产生地和传播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当组织内风气不正、正式信息渠道不畅时。

4、不良压力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都有行为标准和规范,对个人都有约束力,甚至造成压力。但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较正式组织的压力往往更加沉重,如讽刺、挖苦、打击、造谣等,可能迫使个人脱离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

三、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利用其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其消极影响的要求是:

1、一分为二

人是有感情的,当正式组织不能完全满足个人需要时,必然有非正式组织出现。

2、无害支持

非正式组织只要不是非法组织、流氓集团,不要采取取缔或限制的办法。

3、目标结合

领导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正式组织上,但要使正式组织的利益尽量和非正式组织的利益结合起来。

4、为我所用

对非正式组织要加以疏导利用,如要团结非正式组织的领袖并发挥其作用,积极采纳非正式组织的合理意见,使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服务。

42.试述Y理论及其应用。6-172/173 答:

一、Y理论的基本内容有:

1、人是勤奋的,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的。

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只要创造一定条件,他们就能主动地把工作干好。

2、控制和惩罚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因为,人们具有一种实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潜力的欲望,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

3、激励在需要的每一个阶梯上都起作用。

领导者的最大责任,在于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使人们在致力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能获得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

4、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程度的用以解决组织问题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5、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才能只发挥了一部分,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使下属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由此可见,Y理论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在Y理论看来,人人都有成长和发展的潜力。利用人的本能动机,充分发挥人的潜在能力,则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43.案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小家伙。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请从克服沟通障碍的角度,评析上述案例对提高管理者沟通技能的启示。8-236/237

答:

(1)来自沟通主体的障碍主要有表达不清、编码不适当、惰性、时间紧迫和对沟通对象不了解或不信任等。沟通主体发出的信息可能表述不清,使沟通对象不能正确理解沟通目的,甚至产生误解,形成沟通障碍。因此,沟通主体在组织沟通时,应坚持明确性原则,力求沟通形式的标准化,做到文字规范、措词严密、表述准确、中心突出、目的明确,避免使用方言土语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言辞。

(2)居于核心位置的沟通主体,同时与上级、平级、下级进行沟通,应洼意信息编码的使用要适合不同沟通对象的特点和要求,使沟通对象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沟通内容与目的。(3)克服这一障碍首先是要改进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其次要使他们学会分析信息的价值,使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考虑不同沟通对象对信息的需求。

(4)时间是形成沟通障碍的叉一因素,许多情况下,沟通未能达到目的是因为时间紧迫。对一个沟通主体来讲,可能因为事务繁多而没有充裕的时间向上级汇报、与同级交流、对下属解释。

(5)克服这一障碍的基本方法是提高管理艺术水平,管好用好宝贵的时间资源。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库 篇7

1.1 人才观与现代人才观

人才观念是关于人才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 诸如对人才的本质、标准、培育、使用等方面的基本看法, 它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并受意识形态、伦理观念、文化传统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具有不同的人才观。[1]

现代人才观, 是适应当今社会的关于才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 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人才观。如什么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以及如何识才、选才、育才、用才等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看法。这些看法必须适应当今我国的政治经济体系、文化体系、生产体系, 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1.2 现代人才观的特点及对学校教育的指导意义

现代人才观涉及到育才、选才、用才等诸多方面, 其主体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 就其中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方面来说, 现代人才观有以下有特点:

1.2.1 人才地位具有战略性

现代人才观将人才定位于“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战略高度。2001年8月, 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部分国防科技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时提出, “做好人才工作, 首先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200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我们党和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再次明确提出了“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温家宝进一步指出“人才培养, 教育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一新的科学论断集中、准确地概括了人才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

1.2.2 人才规格具有多样性 、层次性 、相对性

当今社会学科分化越来越细, 社会行业五花八门, 因而人才具体类型多元多样, 不能整齐划一, 人才可以是搞尖端科学的专家, 也可以是普通群众, 可以是研究型, 也可以是应用型, 可以搞技术也可以搞管理, 只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 人人可以成才。人才具有多样性决定了学校要不拘一格培育人才。

1.2.3 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全面性

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老师不要把目光只放在少数尖子生身上, 而应关注全体同学, 要培养整片森林, 而不是几棵盆景[2]。二是指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教育, 学校教育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能力, 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 还要关注学生道德情操的养成, 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1.2.4 人才培养功能是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发展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人才培养培养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要按照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学生,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 高校应按照社会各部门对各专业学业质量标准及核心素养体系来培养学生, 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 成为能从事某一职业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还要满足学生的志趣和个人利益, 学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提供寻求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质、追求自己目标的自由, 要以多种形式赞美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的创造性。

1.2.5 人才培养目光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知识更新、技术刷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跟上知识更新、技术刷新的速度, 那种人才培养在学校终结的观念已经过时, 终身教育理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广泛共识。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要培养学生今后无论社会怎样变化, 都能自我学习和适应、跟上时代步伐不被淘汰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牢固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思想, 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从以上现代人才观的特点我们看出现代人才观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模式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2 从现代人才观来看当前高校课程考试的弊端

现代人才观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必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高校的课程考试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不例外。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考试改革实际却并非如此, 存在着诸多弊端。

2.1 考试目标偏离了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的目标

考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肩负着检测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 避免偏差的作用。现代人才观认为现代人才培养目标是要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高等教育目标已由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才质量标准已由知识型转变为能力型、素质型。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不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管理者都没有充分意识到考试的真正目的, 课程考试的目标仍然停留在考查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注重知识的再现、复制, 而忽略了知识的运用, 造成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

2.2 考试方式简单 、考试内容片面 , 难以体现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的育人导向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所述”“课堂所讲”, 重智轻德、重知轻能, 重记忆、轻理解运用, 重复制、轻创新。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和创新。走入上课记笔记本、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死循环, 走进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学习状态, 学生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差, 学习缺乏兴趣和激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面素质的提高。

考试本应采用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但目前高校的课程考试笔试多、口试、操作少;闭卷多、开卷少;一次性、简单的结构考试多, 综合考试少;而且一门课程往往只采用一种考核方式, 这种考试不利于对课程各个知识点的考查, 不能考查出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创造性等综合能力。

2.3 成绩结构不合理 , 难以检测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效果

目前高校的课程成绩评定大多是以期终考试为主, 平时成绩占的比例很小甚至没有, 这种单元化或简单化的成绩结构不仅偶然误差大, 而且不能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 违悖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人才观。

由此可见, 目前高校的考试与现代人才观格格不入, 甚至背道而驰, 已严重阻碍着素质教育开展, 考试改革势在必行。1992年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在全国普通高校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 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2014《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

3 高校课程考试改的思路

3.1 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原则

3.1.1 目标性原则

高校课程考试必须为课程教学目标服务。课程教学目标是对课程教学预期的结果的规定和设想, 即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准备在学生身上实现哪些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预期变化。课程教学目标是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 必须为人才总体培养目标服务。从现代人才观来看,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因此高校的课程教学目标除了传授给学生某门课程特殊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外, 还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考试方案的编制必须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3.1.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一方面是指考试必须有其教育学、教育测量学的依据, 必须遵循素质培养规律及考试本身发展规律, 必须确保考试评价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另一方面是指考试必须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教育规律、考试规律不是一成不变, 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如随着“素质教育”已被社会广泛认可, 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行先进的考试评价理念也应运而生, 考试必须与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考试理论为指导。

3.1.3 灵活性原则

在方式的选择上, 要克服那种唯闭卷、唯笔试为首选的原则, 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和创新考试形式, 使考试形式既科学又新颖、生动活泼, 既能准确评定素质教育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考于乐。

3.1.4 主体性原则

高校考试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 通过考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一方面, 高校课程考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 向主动的“我要学”转换。另一方面, 高校课程考试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 要因材思考。

3.1.5 促发展原则

考试不是目的, 而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更好的发展。坚持考试促发展原则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淡化考试的评价功能, 强化考试的反馈功能, 通过考试的反馈功能使师生不断改进调整, 不断进步;二是要改一次性终结考试为全过程考核, 通过全过程的持续考查、记录和反思, 促进身心不断发展;三是在考试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持久学习的积极性。

3.2 考试改革的内容

3.2.1 转变教育观念 , 树立 “以人为本 , 全面发展 ”的育人目标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 建立新观念才能寻找新途径。因此, 要把考试改革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首先必须更新观念。要通过组织学习和研讨帮助和引导师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 使他们的教育观由知识型质量观转向素质型质量观, 由接受教育观转向自主教育观, 由划一性教育观转向个性发展教育观, 由一次性、阶段性学习观转向终身学习观;通过学习和讨论帮助师生掌握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产、动态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先进教育评价理念和技术, 并将其有的放矢应用于考试改革实践。

3.2.2 革新考试内容 、创新考试方式 , 通过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来体现“素质教育”的育人导向

考试具体内容的选择上要减少以记忆为主的知识内容, 增加学生对知识理解、分析、应用能力的测定, 可能的情况下考试内容应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以满足多元化需求和个体差异, 让学生能充分发挥、展现自己的特长。考试题型应多样化并合理搭配, 要减少名词解释、填空、是非判断等偏重对知与不知的测试的题型, 增加论述、设计等锻炼学生思维、给学生提供探索机会和可能的题型, 要尽量多出些一题多解, 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 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考试方式要灵活多样, 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及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来设计考试的方式; 一门课程的考试方式不能过于单调甚至划一, 要根据不同考试方式的最佳测试点在一门课程中合理搭配的不同的考试方式; 可能的情况下还可采用多人共同完成一题的考核形式, 来培养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考试形式应尽可能生动、新颖、活泼, 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以便寓考于乐、寓学于考。

3.2.3 实行全过程考核 , 形成多元化的成绩结构 , 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

教学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 考试要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这个过程, 就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测, 要根据课程各章节的内容和各教学阶段的要求, 灵活运用作业、平时测验、小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平时考核, 把考试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全过程考核一方面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的参与, 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元化的成绩结构, 避免“一考定终分”, 违纪、作弊、突击、厌学等现象, 使成绩评定更加公正合理;另一方面使师生及时了解教与学状态, 及时修正, 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教、学、考的良好互助、良性循环, 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总之, 考试改革是时代赋予的高校历史使命, 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考试改革进程中,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观, 用现代人才观来指导考试改革实践, 才能使高校培养的人才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时代的需要。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人才观特点的研究, 深入分析阐述了现代人才观对学校教育的指导意义, 阐明了目前高校课程考试对现代人才观的诸多不适应, 论证了考试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紧迫性, 提出了在现代人才观指导下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人才观,考试改革,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增订合编本)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1264.

“现代”设计师规划现代企业 篇8

与展览的邂逅

八十年代初,在上海广告公司如鱼得水的张定国,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公司为意大利米兰、日本松下、夏普等国外公司来华巡回展示活动,这个活动使他隐约感觉到展览展示是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自此,他开始有意识地参观当时在国内刚刚兴起的展览会,逐步对展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发现,在这些展示活动中,不仅可以展示美,而产品和信息的交流更是异常丰富。

两年后上海广告公司为上海外贸系统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商品交易会(上海小交会)并开始组织上海企业出国参加展会。此时,张定国第一次将自己的职业从广告范畴转向展览,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搏击展览,初战告捷

1993年,对展览业已有初步设想的张定国受命于危难之中——在公司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出任上海广告公司新组建成立的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常务副经理,挑起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重担。尽管如此,公司成立当年,张定国就看准了当时在国内刚起步的广告业,在中国率先推出了“上海国际广告印刷展览会”,这极具潜力的产业没有让张定国失望,当年就产生了利润。随后他还创立了上海第一个珠宝展览会、第一个食品展览会、第一个生物医药展览会、第一个时尚生活博览会……

在成熟中壮大

如今:张定国带领的主办、设计,搭建队伍多次受到国家部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承办了多次大型展览会的设计布展工作,如”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展台、“一切始于世博一世博会150年历史回顾展”、“中法互办文化年一巴黎一上海周”、“上海一马赛友好交流会”、“国庆55周年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游园活动”,并参与其它大型展会和交易会,获得无数奖杯和赞誉,而公司的”上海国际广告、印刷、包装、纸业展览会”已举办了12个年头,和“中国国际生物技术、分析仪器、制药机械展览会”等,同为现代国际的传统项目,在国内具有较大的知名度。2004年公司被批准成为UFJ会员的同时,“上海国际广告、印刷、包装、纸业展览会”也通过UFI认证。

不满足现状,寻求新的增长点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不断发展,世界先进的经济业态在我国的发展也相当迅猛,会展业就是其中之一。会展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新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张定国意识到,会展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中国会展业从一开始发展就面临着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的竞争,这是中国会展业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没有品牌的展览会好比一个没有品牌名称的产品,是不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他不仅将原有的展会品牌做大做强,更不断探索创立新犁品牌。

在不满足现状的情况下,以确保不断巩固扩大现有经典展览项目为基础,张定国总经理积极开发新型项目。如:“中国(上海)国际家用车、商务车展览会”、“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展览会”中的“海洋展览会”等等。有些展会则从原有展会中引申而出.如:历年成功举办的纸业展览会,将于2005年从原来的以工业用纸为主的展会中诞生“上海国际生活用纸交易会”,由国际包装展发展到”上海国际软包、塑包展览会”;而原有的”上海国际机械设备展览会”,从中又诞生出“中国国际新技术及应用博览会”、“上海国际压铸展览会”。这无疑也是一种良好的发展方式。

注重人才和企业文化

当然,品牌的创立和优化,离不开极具招展能力的会展从业人员。张定国注重招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对新进:人员进行多次专业性的培训。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重视对现有人员的培养,不断对专业知识加以巩固和提升。并实行有效的竞争机制。

除了员工培训、节假日联欢活动等公司固有的员工特色。张定国觉得还应继续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的同时要注重加强信息的沟通,改善员工工作环境.营造一种人性化;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环境。

加盟世博,力求成为办博“主力军”

会展业的蓬勃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上海申博的成功。世博会一直被视为展示各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综合实力的”经济奥运”。而世博会与会展业密切相关。会展的举办可以促进城市的国际化.提升上海作为亚太地区或世界会展中心城市的知名度。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和窗口,能加入世博集团为这样的盛会服务,实在是非常荣幸,也可以说是一种幸运。今后,公司的展览项目将更专业性,日后,上海会展企业的专业分工会更细。用好上海世博会的平台,抓住这个机遇来发展自己,同时也为中国会展业的提高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张定国认为这也是今培养会展人才的契机,充分地了解世博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是对其概念、内容的了解,也是对历届成功举办的世博会进行分析研究,积累办博经验,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力求成为办博的“主力军”。

上一篇:天鹅之死观后感受下一篇:119消防日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