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悖谬作文

2024-06-14

概念的悖谬作文(精选6篇)

概念的悖谬作文 篇1

概念的悖谬作文

近来听到一些说法,表示对“概念”的掌握,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或许没错,或者说,就应对考试而言,掌握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概念,作为将一件客观事物与另一件区分开来的工具,自古以来即已多受重视。没有概念这个利器,许多事物不得以阐明,外界的光芒不能返照于灵魂,灵魂因此不易精确地体认这个世界。

举例而言:现代人的焦虑,多来自于“现代性的`异化”。这个概念汲取了马克思主义者有关“异化”的说法,简单说来,就是一件事物的发展,到最后制约了其本身的发展。如果没有这个概念的概括,许多事物描述起来要颇费几番心力。

然而,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需要跳出概念,从底层逻辑出发。

于是乎,有了“数学建模”这门学科的精髓。

数学建模的精髓,个人认为不在于求解,而在于构建模型的过程。

从底层逻辑出发,列写既定事实,将其指标化,同时,更为关键的是,构建约束条件。

在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将客观实体描述出来。

然后反代入初值,检验输出的范围是否符合预期。

每一步,都是基于事实,而较少使用纯粹的概念。概念在这里只起到辅助的作用。

并不是说概念不重要,而是,除了掌握概念,更要从实际事实出发。

这样,才能更深入到客观世界,揭示其规律。

本文所说的“概念的悖谬”,即是这样一种状况:概念的产生对于我们的帮助极大,但同时,我们要跳出概念本身,才能够进行真正的创新。

从本质而言,跳出概念,是对抗“概念的异化”的一个手段。

因此,我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首先要掌握好概念;在掌握了概念的基础上,从本质出发,努力发现未知的世界。

概念的悖谬作文 篇2

一、概念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概念图可作为学生素材积累的知识管理工具

所谓知识管理,是指发现、剖析以及实现对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其关键在于能够充分地将隐性知识进行扩伸,并进行信息的共享以及新知识的创建。概念图有利于知识管理的实现,促进隐性知识的拓展,并实现知识的创新。概念图的根本寓意在于以构图的方式将学生以往不易于表达的隐性知识在通过显性的分析描述以后,转变为自己能够理解掌握的模式,便于学生沟通与交流。

作文素材所涉及的范围是广泛的,比如经济、文学、 政治、品德等内容,同时也可以是一些名人名句、格言抑或是感人的小故事,甚至是一些比较热门的话题、实证分析等,所涉及的知识是海量的,因此必须具备高效的认识工具,将已有的数据以及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使其结构更加清晰明朗,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写作会有很大帮助。

2.使作文训练更倾向于发展综合和发散思维

综合及发散是写作所具有的特殊特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来适应写作的综合性,而概念图可以很好地锻炼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念图的节点以链接的方式将各个有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创建一种新的关联,提出新的意见,有助于学生思路的延伸。此外,概念图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思考,有助于学生们将各个观点之间的联系与不同之处明确出来,正确区分差异以及矛盾。此外,学生们在绘制概念图的时候产生的联想以及思维的发散还需要概念图的交叉连接得以实现。同时,概念图的交叉连接也有助于学生们拓展思维的横向以及纵向发展,发展比较性思维,将观察问题与思考问题的角度进行延伸。在写作中一旦拥有了较灵活的思路,那么新的元素就会如泉涌一般闪现,从而获得新的立意。

3.篇章的结构布局可以用图式来表示

不论是何种文体的写作,都拥有固定的篇章格式以及相对应的布局以及文章所需要的元素,因此可以运用概念图辅助小学生建立文章的空间布局概念。所谓建立作文的空间布局,意在利用概念图的图示化段落所在的位置以及范围之间的相互作用。作文的体系可由关系连线、概念的节点、命题以及实例将之主体凸显出来。

二、概念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概念图作为拓展作文思路训练的应用策略

在传统作文教学的课堂上,对一个作文命题的讨论,教师更多的是靠自己的经历和见识,讲自己对命题的理解,通过语言启发学生理解内容,这样便容易把学生引导进教师理解的范围,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如果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进行概念图的引入,同学们仅仅通过概念图的指导而进行思维的自由发散,这无疑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自由创想的空间,无论是从外部资料还是从内部学习状态来看这个空间,都是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最佳环境。如材料:

(1)快乐的人生也避免不了痛苦的存在。两种对待方式,一部分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另一部分人却常常放大挫折,逃避痛苦。

(2)故事里的人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却通过想象, 承受着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3)考试失败,竞争失利,朋友失和,这些因素自己哪怕是沾上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拟题目和方向。以该题为例,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如下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概念图就是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与理论等,有利于将学生头脑中不容易表达出来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以便于思考和交流。教师利用概念图,可以引导学生对材料隐含的信息进行分析探讨,深入挖掘材料内涵,从而提炼主题、 铺垫立意、确定文体的过程。立意是文章的重点,只有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主题,选好切题的角度,才能写出见解新颖、思想深刻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去分析话题作文,并且文体不限的话,有很多思路可供选择。

2.概念图作为训练学生选材能力的应用策略

学生的写作大多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而由于他们阅历尚浅,生活局限在家庭和课堂,视野也不够开阔,生活中的题材他们经常会重复使用,缺乏新意,雷同现象颇多。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和搜集、记录自己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并深入挖掘、思考这些事件里蕴含的信息和表现出的社会价值,力求推陈出新。教师在指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搜集取材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激发学生对各自生活领域的参与热情,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片段,都是妙笔生花之源。

指导学生形成审题之后确定立意,再运用概念图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组织的思维方式。获取充足的材料之后进行思维发散,再加以筛选、归纳与重组,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围绕中心选题,又便于学生多角度、多题材地选择作文形式。如以“生活中的挫折教育”为题写作的选材图,如下图:

根据上图能够清晰地看出,通过概念图进行题材的选择,能够很好地进行思路的拓展。在概念图中,可以将学生所搜集到的素材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并且按照自身的思路进行题材的选择。在选材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创新的原则,选出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并根据概念图,选择那些能够较好地围绕题目中心、表现主题的题材,这样可有效避免选材过程中无话题情况出现。

3.概念图作为训练学生构思能力的应用策略

构思能力能够反映出一名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在学生进行作文构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运用概念图的能力进行好的引导,并通过对概念图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按照概念图进行提纲的规划。

文章的布局必须注意整体结构和实际内容之间的链接,还要注重各个段落的顺序安排。在文章结构合理的条件下,还要注重段落间逻辑的安排顺序。下图提供了一个文章结构安排的简单框架,由下图可以看出,通过概念图,可以使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

概念的悖谬作文 篇3

一、小学作文批改的现状分析

1.耗时多,流于形式

众所周知,小学生最怕写作文,却忽略了小学语文老师的真实心态:但愿下辈子不做老师,即使做老师也不做小学语文老师。究其原因,小学语文老师最怕改学生作文。每周轮到双休日,总是带着一堆没有改完的作文本回家去改,白天忙着做语文的抄词语、综合练习,根本无暇顾及批改作文本,而且没完没了,这周批小作文,下一周就批大作文。

2.效果差,难以走心

那么耗费大量心血辛苦批改的情况又如何呢?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意,即功夫同于虚掷。”这形象地指出小学语文作文批改高耗低效的现象。学生拿到作文本往往只是看一眼成绩,根本不会去关注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红色批语。那些眉批、总批只是摆设,或者只是让上级有关部门检查的,看看老师是否进行及时批改,是否认真,成为真正的高耗低能。

二、运用概念图优化小学生作文自评修改的可行性

1.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评改的观点

怎样评改作文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以达成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这个作文教学的目标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修改作文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概念图为支架,积极面对自己的作品,能动地思考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是终身受用的。

我们可能无法像叶圣陶老先生那样让每个学生读给我们听作文,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兴趣。学生自己读读改改,但是孩子毕竟缺少判断力和自制力,因此我们针对孩子的天性进行兴趣引导,既有老师的引导作用,又符合孩子的天性。

2.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自能评改要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重视学生作文评改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评改模式,达到自主参与修改作文的地步。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自主评改,可以突破以往作文评改“高耗低效”的弊端,突出学生主体,参与评改能力的培养。

要达到最有效的关键点是弘扬人的主体性。指导学生自能评改作文就是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教师也是主体,只是各自的分工不同,但是都是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很好体现。

3.概念图符合孩子的年龄心理

概念图(concept map)的理论基础是Ausubel的学习理论。它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方法,用一幅图画最初呈现最笼统的概念,随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

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涂涂画画,因此在修改作文中可以尝试进行画概念图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概念图”再次修改,把自己的作文对需要评改处先进行思维拓展再进行自主评改,有效引领学生走向自能评改作文。

三、运用概念图优化小学生作文自评修改的实践体验

1.突出重点,完善内容

学生自改作文:动物名片《美丽的孔雀》。学生在完成作文后,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用概念图展示基本框架,然后确定需要修改的地方。孔雀的外形特点是文章的重点之处,就可以在这里添加具体内容,运用数据说话,还可以进行比较来形象说明。既然是美丽的孔雀,突出“美丽”,可以抓住羽毛,开屏或者不开屏这状况进行对比,有静态的,有动态的。这就是把“写出特点”作为本次习作评改“概念图”的核心。

《话说端午节》围绕端午节,课文里出现许多材料,例如有端午节的来历、有关端午的传说、目前端午的风俗等,这么多的材料,学生很快就可以罗列出来,但是在搜集的资料中,发现只是顺序排好,没有注意到该突出的是本地区端午风俗,这是最有特点的,因此很快就确定修改的重点是根据苏州地区过端午的吃粽子、赛龙舟、吃乌米饭等习俗,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亲身经历的写,就能写具体。

2.梳理脉络,清晰思路

例如写《我的大家庭——班级》时,在与同学相处的众多材料中,学生不知道选择切入口,这就需要理清思路。可以抓住老师不在的那一刻,捣蛋的同学有不同种类,那就抓住每一类的不同表现来展开细节,突出最感兴趣的两类人,那么就能突出重中之重。

3.拓展思维,链接生活

《调查问卷》这是预先要有构思,学生掌握材料后,就要进行写作。可是在修改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做到有创新之处,运用概念图策略围绕这次评改核心,课外时间分成哪几部分,哪些是必须的,还有哪些是进行自选的。

写完作文《美丽的日出》后,学生经过思考画出了“美丽日出”的概念图。写出“太阳”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周围景物变化的特点,人们欣赏日出时的语言与神情等都被抓住了,连易被忽略的细微变化也随之被描写得生动形象。学生借助绘制的概念图进行自评自改习作,那么他的关注点不单单是太阳的变化,还有周围景物随着日出的变化,在习作修改中联系了生活实际情况,激活了思维,丰富了情感。

4.自主探究,多边互动

例如习作《童年傻事》,孩子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在交流和多层多边的交往中,边说边画出概念图,发现有许多共同之处,女孩子有偷偷化妆的情况,在交流、比较中学生张扬个性,挖掘潜能,培养能力,真正达到理想的状态:“教”学生评改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这中间的纽带就是“概念图”。

在学生作文批改的互动中可以丰富作文内容,创新作文形式,有利于开阔活跃思维,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从而达到自能批改作文,走向自能作文,进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概念的悖谬作文 篇4

大多数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实验演示, 让学生透过现象, 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新概念的, 学生易于进入教学情境, 形成鲜明的印象, 从而强化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 在引入弹力的概念时, 先演示小车受拉伸或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运动, 说明弹簧在恢复形变时要对使之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再演示弯曲的弹性钢片能将粉笔头推出去, 总结得出物体恢复形变时要对使之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进而得出弹力概念。又如, 在讲述超重与失重时, 让学生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 静止时在指针下卡一块小纸片并记下示数, 当提着弹簧秤加速上升时指针会把小纸片推到下方, 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增大了, 从而给出超重的概念;同样, 在观察弹簧秤加速下降时其读数减小的现象后, 建立失重概念。这种实验演示的直观教学的情境, 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新概念, 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类比法

类比是从事科学研究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学中, 有不少的概念是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因此, 针对这类物理概念的教学, 其最佳方法就是用类比法引入教学。这样, 可以使学生借类比事物为“桥”, 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 从而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新概念。

三、外延法

物理学中, 有些物理概念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概念的定义方式是用揭示概念内涵的方式给出的, 而越是抽象的概念, 学生越难理解, 不易接受。因此, 对于这样的概念在教学时最好从其外延开始引入。只有这样, 才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学生才能容易理解与掌握, 同时还可逐步训练和提高学生归纲概括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例如, 在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引入时, 先揭示其外延:把一小段通电导体放入磁场中某处, 当导线方向跟该处磁场方向一致时, 通电导体受力为零;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 所受力最大;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斜交时, 受力介于零与最大值之间, 然后, 取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况下定义了磁感应强度, 从而使学生对其有了深刻的印象与记忆。

四、实例法

在物理学中, 有许多物理概念是通过剖析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分析现象、抓住其本质而归纳得出的, 因此, 在把这类概念引入教学时, 我们不妨也模仿这些概念的建立过程模式, 对其进行“重复式”的讲解, 再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并掌握该概念涵义。

五、直接法

在物理教学中, 有些物理概念是直接引入被采用的, 用揭示概念外延的方法所给出的概念, 其具体、直观, 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重力、机械运动、平抛运动、动能和势能、温度、热量、磁通量、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等等, 都是直接引入的概念。为此, 对于这类概念的教学, 我们不必做太多的分析与讲解而直接引入, 其教学效果才是立竿见影的。

当然, 还有亲身体验法、实物模型分析法、理想实验模型法等, 在此不再繁述。总之, 无论采用何种引入方法, 都必须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尽可能做到形象、直观,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概念的悖谬作文 篇5

一、优化概念的传递方式

概念图的构建对于核心概念的教学有着很多的优越性, 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能够优化概念的传递方式。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们接触到的很多核心概念都是相互关联的, 新的概念往往是在学过的概念上生发出来的, 这也体现了知识的相互联系。对于这些核心概念的教学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具备清晰的思路, 对概念的含义、特征与关联有非常明确的理解与认识。概念图的呈现则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通过将相关联的核心概念以概念图的形式归结到一起后, 这不仅很直观地让这些概念共同得以呈现, 同时, 概念间的联系、差异以及各自的特征也非常明显。这能让学生对每一个独立概念在理解上都更为准确, 同时, 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概念间的联系。这极大地优化了这些核心概念的传递方式。

以基因这一系列的核心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 通过概念图的呈现, 从中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基因 (遗传因子) 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是DNA (脱氧核糖核酸) 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基因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若要使用概念内涵描述的方式来呈现概念, 图中呈现了克隆羊“多利”的产生过程:取出甲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掉细胞核的乙羊卵细胞融合形成胚胎, 再把胚胎植入丙羊子宫内, 最终从丙羊体内娩出的就是多利羊。这种方式给学生以概念的直观表现, 学生更容易接受, 并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其内涵。概念图的教学极大的化解了传统的概念教学中的一些难点, 非常有效的优化了概念的传递方式。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更为准确, 也深化了他们对于概念间的关联的认识。

二、更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

概念图的运用过程中还能够很好地更正学生已经形成的一些错误的“前概念”, 这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很有帮助。在过往的课程学习中, 学生很容易存在一些对核心概念理解上的偏差, 或者将类似的概念弄混淆, 于是形成了各种错误的前概念。这种错误的认知如果一直存在, 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会构成很多不利的影响。概念图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化解这些问题, 通过图表的呈现能够让概念的异同实现很清晰的比照, 学生会直观地认识到自己过往在概念理解上的一些偏差, 进而更好地更正这些错误的前概念。

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异同点,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绘制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概念图, 从图中发现学生错误的或者不科学的前概念, 随后指出并纠正, 再进行异同点的比较。在概念图的绘制过程中, 学生不但复习了已学知识, 同时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个概念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也就轻而易举。更为重要的是借助概念图的比照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头脑中存在的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得以呈现, 这将会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发现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进而给予他们有效的引导, 更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三、构建生物学概念体系

概念图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很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生物学概念体系的构建, 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夯实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 也能够很好地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当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足够丰富以后, 教师可以在复习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图的绘制, 进而将相关联的概念一同呈现出来。这不仅能够实现概念间的比照, 也能够很好地构建生物学概念体系, 进而深化大家对核心概念的掌握程度。

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概念进行系统归类, 使之纳入到认知结构的系统网络中去。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新习得的概念, 而且有助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绘制概念图是概念系统化的常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概念教学中, 以图解的形式把两个以上的概念通过一定的关系连结起来, 从而反映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 可以完善认知结构。例如, 学完“人的生殖”一章后, 可以让学生将相关概念制成概念图, 使习得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概念体系的构建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架构, 能够让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更为牢固。

概念的悖谬作文 篇6

一、教学背景

《速度》选自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这是一节典型的物理概念课, 是初中学生系统学习物理知识的开端。 物理概念的学习在过程方法上常常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因此, 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学习方法等能力, 为之后的物理概念学习起到铺垫和引领的作用。

根据华师大版教参中的教学目标:知道可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并理解速度的含义。学生对速度已有充分的生活经验, 能感知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能用数学方法计算相关速度。小学只重视速度公式的应用, 初中更重视速度的内涵, 因此, 理解速度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片段及评价

速度概念的构建:

评价:学生根据速度的前概念能快速说出快慢的比较方法, 迅速接受速度的定义和公式, 但同时也存在两个误区:速度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定义中的单位时间就是时间。该教学片段, 教师通过两个问题的引导由教师直接交代得出速度的定义, 学生对速度概念的形成缺乏过程体验, 因此, 学生只能说出速度的定义, 而且这种陈述只停留在记忆性的层面, 不能明确区分时间和单位时间, 也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比较快慢, 并根据比值来定义速度。通过上述教学过程, 学生对速度的理解仍停留在前概念的层次上, 不能有效扭转前概念中的两个误区, 并没有真正地理解速度的含义。因此, 教师必须要纠正学生前概念中的错误认识, 而该环节的突破也正是本片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修改及效果

速度概念构建的修改:

评价:从三维目标看, 修改后的教学在注重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该教学片段通过不同方法的快慢比较, 体验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 解决了原教学中的两大难点:速度其实是以1秒内通过的路程长短来比较运动快慢的, 并将这个统一的时间“1秒”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而定义为单位时间, 从而扭转了学生前概念中的两个误区, 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同时, 学生也会意识到引入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和速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另外, 该教学片段还使学生学会学习新物理概念及物理量的方法, 一个新物理量的引入常常是为了方便解决实际问题, 且该物理量的定义要符合常规的逻辑思维, 容易被人们理解。因此, 其他物理概念的学习也往往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 由此可见, 速度概念的学习将为之后物理概念的学习起到引领作用。

四、教学反思

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本节课出现的问题:由于前概念忽略事物本质而停留在事物表象, 或由于生活经验带来的不恰当认识对新知识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 甚至是小学科学学习中形成的不完善概念对目前学习造成的困扰等类似问题, 将来也会在其他物理概念的学习中遇到。比如, 密度概念的学习, 学生的前概念有很多误区:质量大的密度大;密度只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质量变了密度也变了等等。要正确深入理解密度概念就必须使学生充分体验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此类似的概念学习困惑还有很多, 针对以上问题,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突破学生的前概念带来的不利影响, 加强学生亲身体验, 重视概念形成过程, 使学生对所学物理概念能有客观、 正确的认识。同时, 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本身的内涵, 更要重视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逐步渗透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学者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做准备。

摘要:学生的速度前概念会影响其初中速度概念的学习。通过教学设计的改进, 凸显过程体验在纠正学生速度前概念时的作用, 阐述过程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前概念,速度,过程体验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23年公司财务部工作计划下一篇:哈萨克族高中教学中的汉语介词偏误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