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消费行为分析(通用8篇)
90后消费行为分析 篇1
80后90后00后消费行为的分析报告
成功的营销者是那些能够有效的开发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并运用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方法将产品有效的呈现给消费者的企业和个人。因此,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于展开有效的营销管理活动至关重要。下面我以80后、90后、00后的消费行为为例,将对这些人群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分析。
后:指的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我国80后一代中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变化中长大,在西方流行文化的耳濡目染中长大。他们面对着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文化的冲突,面对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有着和上一代人截然不同的思想和环境压力。这些不同,也直接的放映在了和一代人的行为上。他们崇尚个性,装扮时尚,消费超前,跳槽频繁„
80后的消费行为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80后是追求享乐的一代,他们在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同时也崇尚尽情娱乐。他们成长在娱乐方式前所未有的丰富的时代,在漫画书和美国大片的浸泡下长大,在娱乐上,他们的开支比前人要多的多。在娱乐方式上,也比以前丰富得多,除了传统媒体、电影院、吃饭逛街,还有KTV、泡吧、网络娱乐等新兴娱乐活动,连运动,也有如舍宾、攀岩、拉丁舞等新花样。
80后比以前的人群更看重品牌,他们从小就知道可口可乐、迪斯尼,在外国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和国产品牌开始大量宣传的时代中成长起来。也由于对自我、流行的追求,对品牌的选择更挑剔,更有品牌意识。品牌忠诚度就比较难说,有时候也许会比其他人群更忠诚,有时候由于青少年的不稳定性,也会发生改变。比如,当可口可乐聘请李宇春当形象代言人后,喜欢她的粉丝可能会转而购买可口可乐,而不喜欢他的人也可能会转移到别的品牌上。
相关群体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看法和行为的群体。人们至少在三个方面受到他们相关群体的重大影响。相关群体使一个人受到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并且还影响个人态度和自我概念;相关群体还产生某种趋于一致的压力,他会印象个人的实际产品选择和品牌选择。人们还受到他们并不是成员的一些群体的影响,比如崇拜性群体、隔离群体、参照群体等。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相关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往往为他人过滤、解释、提供信息。一个人从大众媒体或其他渠道来源获取信息,然后将它传达给他人的过程,被称为传播的两部流动。比如青少年音乐、语言和时尚的热点去屎首先在大中城市中展开,然后迅速向小城市和农村更多的年轻人中蔓延。为多变和时髦的年轻人设计服饰的服装公司就要重点关注城市中意见带头人的款式和行为
这里的多样化是指商品信息的获取方式,购物渠道,支付方式的多样化。80后在商品信息获取上,除了传统媒介,还从网络上的BBS和身边的人种得到对某种商品的评价。在比较商品和价格时,他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比以前多得多的信息。在购物渠道上,除了传统实体商店,他们还积极尝试网络购物、邮购、电话购物、电视购物等其他渠道。在支付方式上,除了直接的货币交易,80后采用刷卡、网上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也比其他群体要多。
90后:90后作为未来中国的消费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领者,其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他们出生在物质充足、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的时代,与80后相比,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90后易于接受新事物,喜欢追求时髦和新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其消费构成中饮食及穿戴等比要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消费趋势:手机及通讯消费。电脑及各种数码电子产品消费。从上世纪90你那带末开始,电脑步入大学生宿舍,不断的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数码电子产品也成为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大学生们都试图通过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来提高自己,使自己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旅游消费。90后都喜欢出去感悟大自然,开拓自己的眼界。每到节假日,大
学校园的旅游广告随处可见。与上班族相比,他们有着更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他们的旅游消费也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多为短途的自助游。运动用品消费。90后具有旺盛的精力,浑身充满活力。他们喜爱运动,追逐流行,生活费中有较大一部分花在了购买运动用品上。课外学习、培训消费。只是经济时代带来的学习观念的变化,以及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和留学热的兴起,使得不少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在校外的培训机构学习,如托福、雅思、GRE、驾驶员培训、外语口译等。人际人情消费。90后的人际关系类型丰富多样,如师生、同学、朋友、社团等,要发展和延续这些人际关系,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以人际人情消费为依托。
90后的消费需求、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既具有从众化的一面,又具有个性化的一面。一方面,大学生同其他群体的消费一样,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为了得到群体的忍痛和足够的归属感,他们往往跟从或魔方其他人的消费行为方式,以保持自身行为与多数人行为的一致性,避免与众不同。但另一方面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增加,为了突出自我,其消费行为也表现出个性化的一面。
生于个性飞扬时代的90后,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发展,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
信息膨胀的网络经济时代,很多90后大学生认为网上购物不仅方便省时而且便宜,经常网上购物。追求便利快捷的网上购物方式成为90后消费方式新趋势。此外,针对90后大学生熟悉网络、注重科技化的消费趋势,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了学生信用卡,这使得他们的支付方式也正在发生改变。
00后:最后谈谈XX年后新生一代消费者。这一代人最大特点是由于他们的父母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一切都顺利,没有受到钱的困扰,加上商品的极大丰富,正因为如此,XX年后的孩子消费上更加追求品牌、奢华,他们的家长们也不惜代价,从奶粉、尿布、童车到学习用品、服装,还有各种电子产品等哪一样都是名牌,尽力去满足他们。他们可能是我们国家最早具有品牌消费理念的一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教育的投入真是不惜血本。如今大城市里的几周的早教培训费就高达万元,甚至更多,但有的还是报不上名。各种择校费高的离谱。至于小学生就出国留学,中学、大学组团留学一浪高过一浪,相应的商机一眼看出。因此,00后的消费趋势必将是追逐奢华品质又注重便利支付的时尚购物方式。
综上所述,时代在变,消费者消费行为也在变,作为一名成功的市场营销人员就应该抓住市场的脉搏,想消费者所想,产消费者所需,才能迎着市场经济的大浪乘风远航!
90后新生代的一个主要特色是“高消费、重休闲”。90后成长于一个人均收入快速提升而出生率下降的时代。繁荣的时代背景、家庭财富的快速积累,导致90后预防性储蓄的动力较弱,而消费倾向则比之前世代的人群高。同时,由于家庭财富较为丰厚,收入的边际效用下降,闲暇的边际效用提升,整体体现出“高消费、重休闲”的特征。
具体而言,90后生活方式可概括为生活享乐化、消费娱乐化、品牌个性化和渠道互联网化。超前消费催生了分期付款的需求,享乐化的趋势带动了餐饮O2O、社区服务O2O等“懒人经济”的兴起。作为“娱乐至上”的一代,娱乐消费的巨大需求催生了“粉丝经济”,个性化追求的崛起则有利于具有独特个性的小众品牌。成长于互联网快速普及的时代,90后对网络依赖度极深,O2O、社交电商、共享经济等新兴模式将突围。90后现象注定会长期存在,并可能发扬光大给比他们更晚出生的世代。社会心理学证实,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信仰与价值观通常都在青葱岁月形成,而且在往后的几十年里基本上不会有太大改变,说明90后展现出的生活模式和消费方式注定会长期存在。“敏感年代”收入较高的人群往后对高消费以及新兴消费更热衷,而由于“渴望心理”的作用,那些“敏感年代”收入不高的人随着收入的增长也会追求他们“青葱岁月”相对富有的同龄人的
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且数据显示中国人的“渴望心理”效应相对较强。从供应端看,高消费、重休闲生活方式的可持续性将主要依
赖生产率的提升。从生产方面来看,高消费降低储蓄率,拖累资本积累,重休闲则降低劳动供应,这意味着生产率必须要得到较大的提升方可实现长期高消费、重休闲的生活方式。生产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性改革,特别是服务行业的改革,但90后新生代强劲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浪潮也有助于提升整体经济的生产率,从而帮助他们维持这种享受型的生活模式。
到2020年90后消费支出规模有望达到整体消费的22%,额外拉动居民消费年均增速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提升个百分点。受限于人口数量和收入水平,90后消费短期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尚小,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拉动效应也将逐步增强。基准情形下,预计2020年90后的支出规模有望达万亿,占整体消费规模的22%,拉动居民年均消费增速由%升至%,居民消费率由42%升至%。
从消费内部结构来看,服务消费尤其是娱乐消费将崛起,有望助力第三产业持续领跑经济,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有望达52%。预计到2020年,休闲娱乐用品和休闲文化服务消费占比将分别由目前的5%和3%提升至8%和4%。消费结构的长期变化自然也会带来供给端的转变,文化产业是最为受益的行业,娱乐消费的崛起将带动以影视、动漫、网游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文化产业仍有望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速,电影、游戏细分领域复合增速将分别达到%和%;餐饮、家政服务业和旅游业亦有望受到拉动,但更多地是向O2O等新的商业模式转变。
面对传统增长模式的衰落,市场对由投资带动向消费拉动的增长 80、90后这一代人是伴随着亲人的呵护和社会的争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程度与之前的父辈们相比都大有改善,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也与父辈有所差异。随着时间的推进,现在及未来十年消费的主力军可以说大都集中在他们身上。充分了解和分析80、90后的消费行为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80、90后的消费观与他们自身的个性特点相一致。首先他们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寻求刺激和新颖,喜欢多变的风格。因为在消费的时候会对各种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信息的发展变化感兴趣。这一点当然也与他们现在大多还没有家庭负担有关,虽然他们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潜力,在消费时热衷于时尚性、潮流化,他们并不是盲目的购买。他们也会在地摊、淘宝或团购上淘一些宝贝。对于奢侈品虽然喜欢但并不疯狂迷恋。其次,80、90后的消费者大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因为自身广博的知识面,因而在消费时追求知识性。他们不仅仅追求物品的基本需求,还要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他们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在文化交融日益加深的今天,他们也或多或少的接受国外的消费主张。比如他们与前辈们的消费思维不同。“月光族”就是从80、90后消费者身上总结并衍生的一个词语,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购买欲望和实际收入不成比例,他们往往追求物质享受、超前消费。由于个性强烈,在消费时也许会情绪行动,即兴即买。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也是从众的一代。由于缺乏社会交流容易受到意见领袖或受舆论环境的影响,在与大多数同龄人的行动和购买上趋于一致。每一次新版iphone手机的推出,每一次NIKE新款运动鞋的推出,每一次千奇百怪的饮料试饮等等,最关注和热捧的永远都是年轻人。80、90后的消费行为习惯之所以与众不同与现今社会新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大众传播时代,品牌信息传播的控制权掌握在企业手中,企业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向消费者传达其预定的品牌信息。而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可以随意发表意见,同时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方便的查到各种品牌信息。新媒体不仅造就了80、90后的媒体使用习惯,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他们的思维范式甚至价值观念。他们是直观的,是“读图的一代”,他们是多元的,因为能接收到来自不同文化的信息。
现在的80、90后大都离不开新媒体,这也与新媒体的特性有关。它比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介的传播效果要好,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延展性,通过上网可以在任何时候搜素到想要的信息,同时它的画面感很强让人感到身临其境。新媒体的交互性使企业能够通过网上订购、信息反馈、网络行为跟踪点对点的技术,低成本获得大量关于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从而使品牌与众多消费者之间建立深入而人性化的关系成为可能。网上购物是大多数80、90后消费者喜爱的购物方式,他们可以满足自己宅的个性,足不出户就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方式不仅让他们感到舒适、自在,而且也十分时尚并且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企业如果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应该深入的分析80、90后的消费特点和消费习惯,真正的从他们的想法和利益点出发,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存在,这样才能成为他们心中不可替代的品牌。
90后消费行为分析 篇2
如今, “80后”, “90后”, 两个时代鲜明的群体, 自从进入人们的视线便备受关注, 不论从生活方式, 工作习惯, 学习生活各方面来看。无形的压力压在两代人的身上, 自从1995年国家出台黄金周, 旅游并成为他们释放压力的新方式。两个群体心理特征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旅游消费行为。对比两者的旅游消费特征, 可以更好的细分旅游市场,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 研究综述
“80后”, “90后”作为当今旅游消费主体, 一直备受关注。最近几年, 学者对这两个群体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
有些学者单纯的研究其中一个群体。姜岑, 赵佳君, 梁曼 (2010) 通过阳翼所开发的量表, 对“80后”调查对象的价值观分为五类:传统型, 享乐型, 成就型, 世故型和自我型, 并分别研究了各自的旅游消费行为。袁省, 宋丹萍, 党春梅 (2011) 分析了“80后”的心理特征, 结合“80后”网络时代的背景, 提出了网络营销, 电子商务等市场开发战略。白凯, 严艳, 高言铃 (2011) 使用“Saucier五大人格特质量表”和“自主开发的潜在旅游消费偏好测度量表”分析了“80后”消费群体人格特质和旅游消费偏好之间的关系, 对“80后”的人格特征进行了五种分类, 发现不同特征的人, 旅游消费偏好是不同的。苗燕 (2013) 基于时代特征对“80后”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和旅游消费条件做出分析, 对“80后”旅游消费开发提出决策:产品多元化, 注重目的地形象建设, 基础配套建设完善, 加强媒体宣传。杨艳华 (2013) 以安阳市高校为例, 研究了“90后”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得出大学生旅游需求的驱动因素。
一些学者同时研究两个群体的旅游消费, 杜继淑, 郑惠 (2010) 分析了“90后”的旅游动机, 总结了他们的旅游消费特征, 并与“80后”进行异同点比较, 为“90后”旅游市场开发提出建议:产品开发更注重娱乐性, 价格定位要灵活, 宣传方式要新颖。重点研究的是“90后”的开发市场。唐丹, 郭晶莹 (2010) 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80后”“90”后青年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 并归纳了其旅游消费行为特点:由于时间和金钱的原因, 他们会选择在寒暑假或黄金周去比较近的周边城市旅游, 住宿和交通会选择舒适便宜的方式。
在前面学者的研究基础上, 我们发现将“80后”, “90后”的旅游消费对比分析还很少。基于此研究空白, 我们将对“80后”, “90后”两个群体比较分析, 得出两者的旅游消费特征, 并希望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3 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调查的对象, 主要是南宁市的“80后”, “90后”, 其中“90后”主要为在校大学生, “80后”主要为在校研究生和参加工作的人士,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项目的选择、旅游信息的获得渠道、旅游出行方式的选择、旅游城市偏好、出游频率等等。
本次研究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 于2014年9月到12月份主要是在南宁市和网上共发布300份调查问卷, 回收282份, 有效问卷270份。其中“80后”调查问卷156份, “90后”调查问卷113份。问卷有效率达90%。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 “80后”与“90后”都非常喜欢外出旅游, 两者喜欢旅游的比例都高达80%以上。有旅游动机才能促进旅游消费。下面通过问卷具体分析“80后”、“90后”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
4.1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洛格把旅游者分为五种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五种心理类型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 自我中心型旅游者行为比较谨慎, 不爱冒险, 喜欢熟悉的环境, 他们倾向于选择传统热点的地区。相反, 多中心型旅游者思想比较开放, 爱冒险, 喜欢有巨大文化冲击力的地方, 因此他们会避开选择大众化的旅游目的地, 比较喜欢有特色的或民族性的旅游地, 这些旅游目的地处于开发初期或者还未开发, 多中心型使我们旅游者通常成为这些目的地的开拓者。中间型的旅游者则处于两者之间, 这部分旅游者数量最多。选择传统热点的地区的调查者中“80后”占72.8%, “90后”占27.2%。相反, 选择有特色及巨大吸引力的旅游地“90后”占80.3%、“80后”占19.7%。由此可见, “80后”更加偏向自我中心, 喜欢谨慎熟悉的旅游目的地旅游。“90后”更喜欢冒险刺激, 喜欢有巨大文化冲击力的地方。
4.2 旅游资源的选择
旅游的过程, 不仅仅是为了欣赏一路的美丽风景, 也是希望用旅游购买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一些心理需要, 比如对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绿色的食品等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些, 旅游者的享受需要旅游者除了对旅游活动过程中, 自己生存需要之外, 还有享受的需要, 这是一种高级需要, 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的需要, 但是这种需要也是建立在旅游者的生存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为了满足旅游者不同的旅游需求, 我们就需要对旅游资源做出选择。
在旅游资源的选择上, “80后”与“90后”的选择情况基本一致。“80后”与“90后”多选择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 所占比列分别为35.72%, 32.23%及36.87%, 32.89%。由于“80后”多为工作和家庭群体, 他们大多选择商务旅游以及家庭度假游。出于工作的需要, “80后”的旅游者可能会多次被公司派遣到同一旅游目的地。因此, 商务旅游的重游率较高。另一方面, 繁忙工作之余, 与家人一起度假休闲旅游也是他们的必选项。既能和家人在一起, 又能调整身心。“90后”多为学生群体, 他们大多选择观光旅游及文化旅游, 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又能体验当地的风俗传统和生活方式。其他的探亲旅游, 体育旅游的旅游者较少。
4.3 旅游信息的获得渠道
调查数据表明, 在获得信息方面“80后”、“90后”分别有45.5%、48.2%通过浏览网页获得, 36.45%、32.78%的人通过朋友介绍, 12.34%、10.8%的人通过向旅行社咨询获得信息, 其余的人通过报刊杂志获取信息。网络在我国流行在1994年就开始了, 所以“80后”、“90后”青年从小就能够接触到网络信息。当问及“通过网站搜集哪些信息”时, 选择旅游景点的占44%, 查看各大旅行社提供的旅游线路和报价占32%, 通过贴吧或论坛占29.71%。由此可见, “80后”与“90后”在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上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为从网上获取旅游信息简便快捷, 但相对于网络这种虚拟环境, 他们中还是有很多人更倾向于人们的口碑效应, 从众心理很普遍, 因此在获得旅游信息的时候, 他们会亲自去征询亲友的意见, 与自己的好友探讨旅游攻略, 以减少风险, 获得比较详细可靠的旅游信息。
4.4 旅游出行方式的选择
在调查结果中, “80后”选择自驾游占42.7%, 20.7%选择火车出行, 18.9%选择汽车出行, 9.2%选择飞机出行。“90后”中48.7%以上选择火车出行, 32.6%选择汽车, 很少选择自驾游。由于“80后”有自己的经济来源, 所以自驾游比较多。而“90后”为学生群体, 没有经济条件, 为了满足自己实惠的旅游, 所以选择普遍而又便宜的出行方式。
4.5 出游时间和频率的选择
“80后”、“90后”青年每年旅游4-6次的占到总人数的23%。从1995年国家黄金周出台起, 黄金周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而选择每年不出游的人数几乎为零, 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旅游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欢。从出游的时间来看, “90后”中有27%的人选择寒暑假, 45%的人选择黄金周, 9%的人选择双休日。而80后中有46%的人选择了双休日, 其次是21%的人选择黄金周, 由此可以分析出选择选择寒暑假的“90后”青年主要为在校学生, 他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 黄金周也是他们最佳的出游时间;而选择双休日进行旅游的多为“90后”, 他们一般会选择郊外近游。
4.6 停留时间与住宿选择
从旅游中停留时间来看, 57%的人会停留2-3天, 24%的人会停留1天的时间, 20%的人选择停留4-6天。不难看出停留时间集中在2-3天, 主要考虑到学习和工作。从停留时间和住宿的交叉分析来看, 住宿首选为宾馆, “90后”大多选择如家等经济型酒店, 他们只想满足便宜、安全, 舒适的需要, “80后”会选择星级酒店, 还有少部分为了体验生活会选择当地居民。
4.7 旅行方式的选择
根据数据分析, “80后”、“90后”在选择旅行方式上保持基本一致。“80后”中有62%的人选择了自助游, 23%的人选择参加旅行团, 仅有7%的人选择半自助游。而“90后”选择自助游的占67%。由于“80后”、“90后”作为新世纪的青年群体, 他们追求个性的独立, 追求刺激, 希望能够摆脱旅行社等所提供的绑定式的旅游服务, 因此在旅游途中倾向于自主性, 享受旅游带来的自由和快乐, 更多的人选择自助游。
4.8 旅游城市偏好
“80后”、“90后”青年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城市偏好的时候, 55%选择所在城市周边地区, 32%选择其他省份。“80后”、“90后”青年向往的地方集中在西藏、云南丽江、西双版纳、四川九寨沟、海南、新疆、内蒙古大草原, 其中区别较大的是“90后”出于时间和经济的考虑, 绝大部分人实际出游的目的地集中在所在城市周边地区。
5 总结
通过问卷的调查数据对“80后”、“90后”进行对比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 “80后”更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喜欢谨慎熟悉的旅游目的地旅游, 而“90后”更喜欢冒险刺激, 喜欢有巨大文化冲击力的地方;在旅游资源选择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上, “80后”、“90后”的喜好情况基本上保持一致, 多选择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的自助游;在旅游信息的获得渠道上, “80后”、“90后”也能保持基本一致, 都喜欢在网上获取旅游信息这种简便快捷的方式, 但其中也有很多人更倾向于人们的口碑效应;然而在出游时间的选择上存在很大不同, “90后”大部分为学生群体更喜欢在黄金周和寒暑假, 而“80后”大部分是工作群体大部分人选择了双休日出游;在停留时间和住宿上, 选择2-3日的居多, 但是“80后”更喜欢选择星级宾馆, 而“90后”更多的会选择经济型酒店;在旅游城市偏好的选择上, “90后”出于时间和经济的考虑, 绝大部分人选择所在城市周边地区, 而“80后”的选择没有一定的局限性, 各个城市都有选择。
综上所述, “80后”、“90后”成为当今社会旅游消费的主力军, 既有共同性, 他们时尚, 独立, 喜欢冒险。又有不同性, “80后”的群体已经拥有工作和家庭, 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和“80后”相比, “90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的经济支出, 所以旅游限制更多。各旅行社等相关部门可以根据“80后”、“90后”旅游需要的不同, 细分旅游市场, 制定不同的旅行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摘要: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新一代“80后”和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出生的“90后”, 两者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特征影响着各自的消费行为特征。“80后”作为工作和家庭群体, “90后”作为学生群体, 在工作, 家庭, 学习生活中, 他们承载着不同的压力, 而旅游正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好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心理角度对比分析“80后”与“90后”的旅游消费行为, 并归纳了其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为更好的细分旅游市场, 促进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80后”,“90后”,旅游,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刘貌, 李蓓蕾.80后消费行为特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4) .
[2]邱敏, 李颖.“80后”生存现状大调查[N].广州日报, 2010-02-05.
[3]阳翼.中国独生代消费行为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8, 12.
[4]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9.
[5]苗燕.基于时代特征“80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J].经济师, 2013, (12) :206-207.
[6]陈春.“80后”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8.
[7]李伟.中国八零后与九零后消费行为对比研究——以济南地区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 2009.
90后消费行为分析 篇3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网络娱乐;行为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5-0044-02
一 90后大学生网络娱乐行为现状及特征分析
本次采取问卷调研方式,以浙江大学求是学院学生(均为9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就网络娱乐的主要时间、地点方式、频率、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4份。同时也采取了访谈法,对8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一对一访谈。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认为90后大学生的网络娱乐行为主要存在以下特征:
1 网络娱乐时间碎片化,手机上网为主要娱乐方式,网络娱乐依赖性强
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娱乐呈碎片化趋势,主要集中在睡觉前,完成作业后,无课时间,或者在乘坐交通工具时。有95%的同学在睡前有用手机或电脑上网娱乐的习惯。此外,每天平均上网在2~4小时以内的大学生占大多数为80.5%,2小时以下为8.3%,4小时以上为11.2%。
此外,71%的大学生认同手机已经超越电脑成为最主要的娱乐和社交工具,82%的大学生认为上网主要是为了自己娱乐而非交际。通过调查和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网络娱乐的依赖程度逐步加深,甚至出现沉迷网络现象。52%的大学生表示没有电脑和手机的情况下不知道该做什么,35%的大学生有过上课时偷偷用手机娱乐的经历,73%的大学生有因为网络娱乐沉迷不知不觉就延迟了睡觉时间的经历,更有4%的大学生有过通宵玩游戏的情况。总体来说,随着高考的结束和大学的开放式管理,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大学生有了更多的网络娱乐时间,而网络娱乐尤其是手机上网成为了最主要的大学生娱乐方式,且对其依赖感日益增强。
2 娱乐形式多元化,娱乐趣味同质化
大学生在网络娱乐的时间里主要在做什么是我们最好奇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把时间花在网络娱乐上,但是对于娱乐的形式,还是存在多元化的趋势。
57%的大学生最喜欢网络游戏,包括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等,而大多玩网络游戏的同学喜欢画面感逼真,游戏操作程度复杂,游戏难度较大,需要团队作业的大型网游,集中在较为流行的“英雄联盟”“魔兽世界”“穿越火线”等。此外有35%的大学生也表示偶尔喜欢玩休闲益智类如棋牌等小游戏。
除游戏外,在线播放视频的形式也深受大学生青睐,包括日本动漫、美剧、热播大陆剧、综艺类节目等。38%的大学生表示喜欢看“二次元”的日本动漫并经常上动漫贴吧,55%的大学生表示喜欢看美剧,更有76%的大学生表示会关注热播的电视剧、网剧或明星综艺节目。同时,由于受到相似的成长背景、年龄阶段、流行时尚元素等影响,90后大学生的网络娱乐趣味也出现同质化趋势。如大多数动漫爱好者看过《海贼王》《名侦探柯南》等“经典”动漫;大多数美剧爱好者都以《越狱》或《老友记》为入门美剧;而通过访谈得知,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对时下流行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有所涉猎,如《奔跑吧兄弟》《琅琊榜》,甚至最近热议的自制网剧《太子妃升职记》等。
此外,大学生们还对网络小说、购物软件、社交平台和流行音乐等颇感兴趣,呈现出多元化的同时,也显现了同质化倾向。84%的同学最常用QQ、微信和微博三大社交平台;89%的同学表示自己经常有从“淘宝”购物的习惯,67%的同学表示自己有用手机阅读小说的习惯,62%的大学生表示当同学议论自己不知道的娱乐内容时会主动搜索了解。
二 90后大学生网络娱乐主要问题和正负影响
1 开拓视野,提高能力,拓宽交际,缓解压力,网络娱乐带来积极影响
根据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手机媒体可以满足人们认知、感情、个人整合、社会整合和舒缓压力的需要。在调查中显示,4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娱乐可以丰富课余生活,48%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开拓视野。涉猎广泛的电影、音乐等为大学生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享受自由、丰富的娱乐生活同时,他们在精神上得到了放松,心情上体会到了愉悦,也满足了他们自我实现和个性张扬的需要,提升了自我认同感,缓解了学习和现实生活带来的压力。
其次,通过网络娱乐的行为,大学生们培养了自己的生活情趣,用如“颜文字”等新颖的表达方式拓宽了社交面,结交好友,建构社会性自我,培养社会认同,提高了交际能力。
同时,在访谈中部分大学生表示游戏不仅仅是娱乐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游戏的剧情和任务设置体现了游戏设计者的文化倾向,在历史题材等游戏中,大学生们学到了知识和感受到了艺术熏陶。此外,他们认为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和队友的沟通和配合中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身心俱疲,学业下降,金钱至上,心理失衡,网络娱乐带来负面效应
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表示有过为了手机娱乐而影响正常学习任务完成的行为,61%的大学生表示用手机或电脑上网娱乐的时间要比查找资料更多,65%的同学表示网络娱乐影响了休息或者学习。由于网络的强大魅力和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控力较弱的特点,导致一部分同学过分沉迷网络世界,个别同学在上课时也偷偷上网,更有甚者通宵游戏或者追剧。这样的行为影响了大学生的作息规律,引发失眠头晕等症状,此外网络娱乐占据了大部分课余时间导致大学生户外运动减弱,严重地影响了身体健康。
浙江大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严格的要求,每个长学期累计学分不足12分产生一次学业警告,累计两次学习警告则被退学。案例显示,大部分的退学警告同学学业明显下降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自控能力,在网络娱乐中沉迷,从偶尔为了网络娱乐逃课,到不上课不做作业,甚至不按时吃饭叫外卖,逐渐发展为整日“宅”在宿舍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久之荒废了学业,与现实社会脱节,导致退学。
其次,网络娱乐容易助长“金钱至上、娱乐至死”的价值观,使得青年一代抱着“后现代”的虚无态度对待生活,对消费文化失去批评和反思能力。网络娱乐的向心力使得90后大学生们和他们的同伴、网络商家、娱乐平台越来越近,而对老师、家长等身边的成人社会越来越远。“精致的利己主义”成为他们信奉的人生信条,不愿吃苦,享受生活,这种倾向从90后热捧的电影《小时代》中就能体现出来,没有家国情怀,只埋头于经营自己的人生,满足了90后追求的华丽唯美的精神幻象。
此外,网络娱乐化容易造成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淡薄,网络中的每个人都是以虚拟的、数字化的形式出现,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和符号的互动,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络上极为微弱,作为网民成员的大学生们完全可以以“娱乐”的心态畅所欲言,更有甚者认为“在网上什么都可以做”。这样的观念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从而容易成为我行我素的不顾他人评价和感受的利己主义者。更有沉迷者被网络暴力等负面信息影响,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三 引导90后大学生网络娱乐健康发展的建议
1 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品格,确立主体意识,注重在健康高雅的网络娱乐中积累知识和提高素质
德洛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还应帮助人们与传媒和信息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应该懂得和把握这种距离。在娱乐中获取愉悦感的同时,要将这种愉悦感投入到现实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在于以培养自己能做主、自己负责、自己管理的道德主体为目标,帮助大学生确立主体意识,从过度想象化的娱乐空间中摆脱出来,让他们感受和意识到真实的事物、真实的我、真实的他人、真实的关系,唤起他们的自觉责任和义务意识,提升自主品格,成为网络的主人。
积极倡导大学生培养健康的网络娱乐生活方式,包括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引领作用,为学生搭建自己创作设计的媒体平台,举办微电影、随手拍大赛等,将大学生的精力从沉迷网络娱乐转移到利用网络摘取知识果实,提高自身素质。
2 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引导大学生合理娱乐,搭建教育平台,提高审美情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开设媒介素养类课程,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无害上网的基本原则,认识网络中可能存在的毒素和安全陷阱。家校和社会共同教育引导大学生的上网节制性,合理统筹安排学习和生活。
搭建一个大众化基础化的教育平台,通过媒介宣传、主题活动等形式推广普及相关媒介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网络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发挥舆论正能量,有引导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 规范网络娱乐行为,提升大学生辨析力,适度予以监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大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中具有理性的思维和认识,对其进行搜集获取信息,筛选整理和发布信息等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指导其提升分辨能力。
对严重沉迷于网络游戏,自控力低下的大学生要采取干预行为,家、校双方适度监管,采取“疏”而非“堵”的策略,多和本人线下沟通,使其从根本上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用感情将其从虚拟世界拉回到温暖的现实世界。同时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优化维护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性教育手段和措施,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剑,刘胜枝.青少年移动互联网娱乐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12).
[2]张文哲.网络娱乐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忧和瞻望.[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0后消费行为分析 篇4
3.不准对老公撒谎,不诚实,不许对老公凶,不准欺负老公(如若你对他一直唯唯诺诺的受欺负的是你)
4.每天要乖乖的,不许不吃饭(饭是一定要吃的)
5.不许和前男友联系(既然分手了就没必要再联系了)
6.不许对老公说对不起,只有我爱你(爱不能解决一切)
7.在外面看到帅哥不可以搭讪,不可以总盯着别人看(女生要自重,养养眼福那是必须的)
8.老公说的话要乖乖的听(不能盲目)
9.每次和老公见面要准备一首歌给老公听(屁憋的)
10.在老公面前永远不准穿裙子,除非老公要求穿,另外不准穿超短裙,低领衣服(裙子就是穿给老公看的)
11.手机停机,有事做,不可以给老公消息的时候,要提前告诉老公,不能让老公担心(如果知道哪些突然的事那就是仙啦)
12.当有男生过来搭讪的时候,要先认真的告诉他:“我有老公的,并且我很爱他.”如果此人死缠烂打,要在第一时间告诉老公,让老公过来对付他(也不问干嘛人家还以为你神经病呢)
13.当老公被那个没眼光的女人纠缠的时候,要勇敢的站出来骂她,告诉她:“我老公很爱很爱我,我也很爱很爱我老公,你死了这条心吧!”(既然是没有眼光的女人纠缠你老公说明你也很没有眼光)
14.老婆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紧紧牵着老公的手(如果他很有男人味他会主动保护你)
15.在公共场所的时候要给老公面子,不能让老公丢脸(这是必须的)
16.老公想亲热的时候,若没有特殊情况,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拒绝老公(不要一味的任由老公)
17.不准离开老公,不准丢下老公一个人(如果他先选择离开那你就潇洒的走吧)
18.不准哭,不准让老公哭(女人哭是天生的,他哭就没男子气概了.......他若因小事而哭,那就是懦夫的表现)
90后李宁消费市场调查问卷 篇5
尊敬的消费者:
您好!我们是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学生,正在完成第二课堂活动,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您的支持将为我们的第二课堂提供最宝贵的资料和信息。请您放心,这是一份学生学习型的调查问卷,我们将为您提供的个人资料保密,仅作为我们统计数据的来源,谢谢!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属于哪个年龄阶段?
A.6~15岁B.16~25岁C.26~35岁D36~45岁E46岁以上
3.请问您买过李宁品牌的服饰吗?
A.买过B.没买过C.身边的人买过
4.在您朋友中,购买李宁品牌的人多吗?
A.多B.很少C.没有
5.您对有个性设计的李宁服饰有购买意向吗?
A.有B.有一点C.没有
6.您喜欢这个牌子的原因?(可多选)
A.流行B.喜欢它的精神C.喜欢它的代言人D.质量好
E.款式好看F.其他
7.李宁的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可多选)
A.服装B.鞋子C.包包D.其他小配件E.杂志广告F.电视/网络广告/户外广告G.户外宣传活动H.其他
8.如果您选择李宁的话,请问您的原因是?
A.质量好B.款式个性美观C.价格合理D.其他
9.您比较偏好哪种着装风格?(最多可选三项)
A.可爱风格B.运动休闲C.华丽时尚D.中性帅酷E.随意穿、不看重F.其他
10.您对“90后李宁”有何评价?
A.无所谓B.支持C.不支持
管理学院
10级市场营销G1班
90后消费行为分析 篇6
自从少年作家恭小兵提出80后这个词之后,这个词迅速在大众媒体上传播开,并发明了70后、90后和00后,今年是2010年,又是一个新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群有不同的特点,这群人明显带着这个年龄阶段自由的特征在活动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1、家庭角色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相比70后来说,80后无论是在收入方面,还是消费决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2、生活态度的差异
3、三代人的金钱观
结论:基本上符合70后努力赚钱,80后精明花钱,90后省不下钱的状态。
4、三代人的休闲观
结论:70后泡电视,80后爱唱K,90后痴迷与网游
70后:奋斗的一代
特征1: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行为做事方面比较独立、自信。
特征2:他们逐渐成为一家之主,可能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比较重,消费谨慎。
特征3:这一代人的家庭观念比较强,为人父为人母的他们非常注重家庭。
特征4:随着责任负担的加大,和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健康逐渐关注。
80后:懂得享受的一代
特征1:自信、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懂得把握时机
特征2:懂得享受,注重生活品质
特征3:追求时髦,注重他人认同
特征4:时代潮流的领跑者
特征5:意见领袖
90后:自我的一代
特征1:充满向往,思维开放,涉猎广泛
特征2:喜欢尝试,追求刺激
特征3:快生活
特征4:矛盾、自我膨胀、急需他人认可,却缺乏自主能力,学会团体
特征5:对消费有极高的要求,喜欢用高科技来武装自己
特征6:热爱广告,喜欢有广告的产品
90后消费行为分析 篇7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
“70后”的大学生思想相对传统, 他们继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爱国热情, 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8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 思想逐步开放, 放开但不彻底, 由此造成了他们相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容易盲从和跟风的特点;“90后”成长在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的信息时代, 他们具有开放的思想、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善于表现的自我意识。因此, “90后”的成长环境, 使他们形成了特定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1. 人生观个体化, 合作意识弱
“90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 再加上现代生活越来越多的选择自由化, 为大学生个性的展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也使其人生观的选择趋向个体化, 勇于阐明自己的观点, 乐意自主行动, 独立意识较强, 但相互合作能力较差并且不愿受人制约, 对于感兴趣的事参与热情很高, 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 不少学生信奉“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具体表现为:
第一, 独生子女的中心意识强烈。表现为生活方式个性化、多样化, 以自我为中心, 反对学校、老师、家长干预他们的生活。例如, 本人所带的2012级新生, 开学伊始, 学院安排各班进行晚自习, 就遭到部分学生的反对, 他们认为没有作业就不需要晚自习, 甚至认为晚自习使得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毫无差别, 对现实中的大学生活感到失望。
第二, 自我表现欲望强烈。“90后”大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独立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热衷于标新立异的文字或者装扮;在干部竞选的讲台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军训中, 一半以上的学生在水壶上贴上了一些自己喜欢的独特的小贴纸或缠上钟情的装饰物等用来辨认, 小部分学生会换上自己喜欢的运动鞋代替学校统一发放的军用鞋。
第三, 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团结协作能力较差, 集体观念淡漠。例如, 在搬运领取的军训服装和发放的教材的时候, 有些班级相互配合不好而发放错乱;同班的几个班干部也因为协作问题未能做好老师交代的工作任务, 并且班干部之间也会相互推卸责任, 指责别人。
2. 理想实际化, 适应能力弱
“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70后”“80后”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他们强调个人价值的体现, 讨厌形式主义, 注重实际和实用, 他们认识到为了将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在当代大学生中, 出现了“入党热”“考研热”“考证热”,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人在逐渐增多。
“90后”大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对家庭的依赖性强。由于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优势明显, 生活中很少有直接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机会, 所以他们进入高校后对问题的认识都很简单, 一旦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和失败, 总想依赖他人帮忙处理相关的问题和事件。个别学生在军训过程中, 请在医院工作的亲戚开病假条请假, 以减少训练时间;在干部选举落选时, 有的学生找到老师哭诉, 认为自己是最合适、最好的, 认为选举不公平。这些现象说明他们的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很弱, 易造成心理失衡, 在面对困难时选择逃避, 做出不合情理的事情。
3. 矛盾性心理
“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兄弟姐妹不多, 因此, 都存在着矛盾性心理, 渴望成功却害怕失败。时而热情奔放, 时而沉默寡言, 他们缺乏与家长的积极沟通, 不愿意听父母唠叨, 但他们的人际交往却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可以与并不真正相知相识的人网聊或游戏半天。例如, 还未开学报到, “90后”大学新生已经在QQ群中打得火热, 和未见面的同学混得很熟了。他们在宿舍中或朋友间健谈风趣, 却在班团等集体活动中不屑展露才华。他们进入大学都怀有极大的抱负, 渴望成功, 所以希望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被告知最快、最简单的方法达到目的, 却害怕付出后遭遇挫败, 也不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他们积极寻找一切可以带给他们收获的经历和活动, 总是在寻找, 却总是得不到满足。他们时常产生不安全的心理感受,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 会表现出明显的距离感, 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求助网络、家庭或者自行解决, 只有自己完全无法解决时才会求助于他人。
二教育对策
教育的根本是为了发扬我们身边那些美好的品德, 并且用这些美好的品德来影响身边的人完善各自的人格。当下, 要把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90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之中,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理解和认同。
1.“魅力式”的沟通方式
“90后”大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 他们在教师面前已不再是言听计从, 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完全取决于对教师的认可程度。
“魅力式”的沟通方式是指辅导员要不断提高个人素养, 提升个人魅力, 丰富教育的方式方法,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 都要发自内心地表扬他们, 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认可与信任。
第一, 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尝试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想法, 通过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帮助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拉近师生距离,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第二, 构建各种项目活动。提供更多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 让学生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帮助他们规划大学生活和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 引领他们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
第三, 保持幽默, 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辅导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要善于发现、精心选用并巧于开发各种幽默资源, 要认真探讨并掌握幽默艺术的奥秘与课堂教学表达幽默的技能。
2.“潜移式”的理念教育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90后”大学生以发短信、打电话和聊QQ作为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所以, 我们在做好“90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务必要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 探讨有效的工作方法, 开辟有效的工作途径和渠道, 在内容上使他们乐于接受, 在方式上贴近他们的生活, 以致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
第一, 要善于使用QQ、飞信、博客等, 以QQ群、博客、飞信等形式作为与“90后”交流和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 敏锐地发现各种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心理需求, 帮助学生解惑答疑。开创更多的“90后”乐意接受的教育渠道, 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第二, 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通过建立形势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心理健康教育网、科技创新网、就业指导网等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 营造健康向上、文明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 打造引导大学生的身心和思想向健康方向发展的立体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沟通渠道, 开展价值观教育, 帮助他们分析信息的良莠, 正确认识并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3.“流程式”的指导服务
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既需要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又需要有严密的管理制度, 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并巩固教育管理的成果。“90后”的特点之一就是希望获得直接的答案, 希望获知有效的途径, 规则意识弱。我们在工作中, 可以具体地将规则内容进行条目性地列出, 并给出直观的感受和正确的做法。
“流程式”的指导服务不是仅仅在求职之前才告诉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也不仅仅是在学生考试出现不及格时才告知对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带来的后果, 而是从学生入校就让他们清晰地看到一些发展的模式, 学习各项规章制度, 使他们明确哪些行为是校规所提倡的, 哪些行为是校规所禁止的, 以此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引导大学生们遵守社会主义道德, 规范好自己的行为, 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养成, 做好节点控制, 能够在每一个关键点给出清晰的规则和操作方法, 体现工作的时效性。通过对历年“成功”学生的归类分析, 得出每一类学生的共同发展模式以及关键点的把握, 形成发展流程, 这样就有了可参考和借鉴的发展途径, 就可以在自我发展过程中设定努力方向。
4.“朋辈式”的学长制
很多新生对与老师的交流很难找到相同的话题与共通的语言, 他们更多地在师兄师姐身上寻找解决生活和学习上困难的答案。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 个人能力强, 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并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的优秀学长, 在新生入学的一年内给予他们学习方法与生活上的指导。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 不论是对受助者还是对助人者, 这都是一种新的体验。通过“学长”这个渠道传递正面的信息, 还能弥补辅导员在专业问题上的部分不足。
让学长担任助理班主任, 通过助理班主任来引导新生正确认识大学, 处理好新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类问题, 这为新生入学教育带来了一些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通过助理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到新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状况, 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新生活。开展新老生交流会、低高年级读书交流会, 与学长同游等活动都有利于新生适应生活。
三结束语
“90后”大学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 走向伟大繁荣的希望, 他们的思想行为特征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接纳并创造条件让他们施展才华, 用更多激励和引导的方式, 在鼓励他们发展个性的同时, 又能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意识到张扬的个性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过多地强调自我和自我为中心, 会忽视集体的力量和失去团队帮助。
辅导员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多样的、符合“90后”学生特点的教育对策, 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做出有益的探索, 才能够引导“90后”塑造健全人格, 顺利渡过大学阶段。
参考文献
[1]王雪.“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研究现状及成因分析[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2 (7)
[2]刘斌等.面对“90后”大学生, “80后”辅导员创新工作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 2010 (25)
[3]郭平.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下的80后辅导员工作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1)
[4]黄杉.“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J].成功 (教育) , 2010 (3)
[5]倪玲.“85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12 (20)
[6]李彦彬、尤凤.谈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三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2 (4) :87~89
[7]李向柯.试论80后大学辅导员如何胜任本职工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8]林良盛.“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9]叶晖等.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5)
“90后”消费时代的营销之道 篇8
互动式体验营销
产品或品牌好就一定能赢得90后的喜爱吗?看看他们的真实消费行为吧:他们选择产品或品牌的准则不是“好”或“不好”这一理性认知,而是“喜欢”或“不喜欢”的感性态度。他们更注重消费和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追求产品或服务与自己情感体验的一致性。因此,互动式体验营销更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引导消费,刺激消费。
互动式体验营销在实际操作中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功能体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通过对产品的试用体验将使消费者对产品功能有更真实的感受和认知。比如SONY建立品牌体验店,成立SONY梦工厂,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不一般的视听享受,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
娱乐体验:90后讨厌说教、讨厌教条、讨厌一本正经,他们喜爱娱乐、追逐娱乐,从深夜KTV里他们舞动的身影、从娱乐选秀节目上他们嘶哑的呐喊中就可见一斑。将产品或品牌的理念特质融入到娱乐之中,以娱乐的体验营销让消费者HIGH的过瘾,让企业赚得HIGH。除了借助娱乐节目,企业自我创意出娱乐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五感体验:90后是注重感受的一代,90后是想要得更多的一代。给予他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感的综合感受,才更能让他们感觉到酷、有意思、好玩。当我们接触一个品牌时,最主要会透过视觉和听觉来认识它,但触觉、味觉及嗅觉这三项则较易为人所忽略。其实,最佳的品牌营销,应该要全数囊括五感才算完整。在体验经济时代,“感受”才是让90后慷慨解囊的利器。
稀缺营销
什么样的产品最酷、最值钱?当然是稀缺的产品。对于崇尚自我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90后来说,得到一款稀缺产品该让他们多么的疯狂、炫耀。运用稀缺营销,让90后疯狂去吧。
如何制造稀缺?第一是限量。耐克将限量策略运用到了极致,甚至达到了疯狂的境地。2005年,耐克推出了限量版飞人乔丹13代复古低帮鞋,引得数百消费者排起了长队。耐克pigeondunks推出,使得数十位争抢的骨灰级耐克迷在耐克店发生冲突,直到警察赶到才解决了问题。据说,该款耐克鞋全球仅有150双;第二是限人。英国滑板品牌西拉斯&玛丽亚的东京店,消费者每次只能进20人,其他人需要站在门外由工作人员拉起的绳子后面等待。在前一批购物者离开之后,货架上的产品会重新更换。消费者不仅不会因排队而烦躁,反而乐此不疲。
网络圈子营销
“没有网络,让我怎么活?”这是90后的宣言。整天挂在网上,甚至几天不出门,宅在家里上网,是众多90后的写照。网络就是90后的生活园地。这种改变让商家不得不改变传统的等客上门的坐商行为,因为人都宅在家里不出门了,就算等到天荒地老,也难以等到“情人”来。商家自然也把营销战场摆到了网络上。然而,相较于普遍使用的网络广告形式,网络“圈子营销”似乎更能深入的影响消费者。
90后追求自我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群体主义意识。他们按照自己的偏好和社交圈子,分为不同的小圈子,小圈子的意见会左右他们的消费观念。于是,QQ圈子、博客圈子、MSN圈子、校内网圈子、开心网圈子大行其道。在这些圈子里,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体验,也乐于接受别人的经验总结,进而作为自己消费行为的依据。
企业同样可以自己创建一个网络圈子。当然,圈子的主旨不是强力推销,而是一种服务、一种群友交流的平台,旨在通过口碑促进销售。
游戏营销
不会玩网络游戏的90后会被视为异类。90后热衷休闲游戏,如卡丁车、劲乐团、劲舞团等。游戏对于90后有着无穷的魔力,将产品、品牌融入到游戏之中,或者根据产品特性为其设置开发专门的小游戏,这样的游戏营销自然也魅力无限。
将营销传播融入游戏之中的植入营销,大多企业已在运作,比如在网络游戏中及开心网上出现的那些品牌。但企业需牢牢把握的一点是,植入营销要植入得巧妙,与植入载体完美融合在一起,生拉硬扯的植入,只会让人们感到讨厌,因为90后不排斥略带的商业行为,却讨厌硬邦邦的广告推销。
根据产品特性设置开发的小游戏似乎更加受欢迎。MySpace中国曾在圣诞节开展了游戏营销,玩家上传自己和好友的照片进行类似“打企鹅”的游戏,然后通过游戏内置的转发系统将制作好的游戏发送给被打的好友,吸引他来玩,也让他可以自己制作一款游戏“报仇雪恨”,利用玩家之间的病毒式传播为广告主带来客观的浏览量和新用户注册。
独特卖点营销
独特卖点营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营销手段。但在面对90后消费群体时,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90后有着自己的消费特征——专家型消费,他们有丰富的信息来源,他们对所关注的品牌和产品的信息了如指掌,甚至比销售人员更了解。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企业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这个独特的卖点可以是很漂亮的产品外观,如LG所推出的巧克力手机,以其独特漂亮的外观迷倒了不少人,那一句广告语:Ichocolateyou更让人陶醉;这个独特卖点也以是产品的一个独特功能,如可以旋转的笔记本电脑,能更方便的分享;这个独特的卖点也可以是一个个性、好玩的名字,如一个大学生借助2009年春晚上火起来的“这个可以有”这句话,在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小饰品店,店名就叫“这个可以有”,结果,这个店比小沈阳还火,独特点是必需的,因为在90后看来,不独特,不成活。
【90后消费行为分析】推荐阅读:
90后超前消费行为09-03
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研究05-23
90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征09-11
90后消费者特征研究09-17
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08-13
网络信息消费行为分析11-07
消费者行为模式分析11-14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08-18
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