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渔业的工作总结

2024-05-14

区渔业的工作总结(共9篇)

区渔业的工作总结 篇1

区渔业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区渔业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20xx年我区渔业生产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注重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强化渔业生产环节监管,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科技渔业、生态渔业,顺利推进了我区现代渔业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渔业生产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预计完成水产品产量18636吨,超额完成省地业务目标考核任务。比上年同期增长9.33%。

2、实现渔业总产值2.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6%。

3、养殖产量达到17229吨,江河捕捞产量1407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和11.8%。

3、完成渔业养殖面积67693.5亩,比上年增长5%。其中:池塘养殖8356亩,产量2256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5.9%;山塘水库48933.5亩,产量3129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6.1%;河沟8855亩,产量369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

10.8%;其它养殖(工厂化、网箱等)1549亩,214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25.9%。

4、推广稻田养鱼362558亩,产量9335吨。

5、生产各种淡水鱼苗3.472亿尾,培养鱼种839.4吨,引进各种鱼苗8771.2万尾,投放鱼种512吨。

二、主要措施

1、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着力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今年,全区共引进青田田鱼、湘云鲫、革胡子鲶、鲟鱼、斑点叉尾鮰等名、特、优、新品种8771.2万尾。铜仁市与贵州大学水产系合作,在坝黄镇坝黄村界牌组建立青田田鱼稻田生态渔业养殖示范点,投放规格鱼种535.8斤,预计每亩可增加收入600元以上。印江县引进鲟鱼1.2万尾进行池塘养殖,生产鲟鱼5吨,江口县边江村鲟鱼养殖基地,生产鲟鱼除本省销售外,还云南、广西、重庆等周边省市。沿河、印江、铜仁等县、市引进斑点叉尾鮰进行网箱养。

2、继续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巩固完善稻田生态渔业,积极引导农户投放优质鱼苗进行养殖,提高经济效益。德江县在青龙镇安家渡村的官庄和安家渡

实施稻田养鱼40亩,投入资金1万元,共投放2-3寸大规格鱼种4万尾;二是利用山塘水库和河道,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松桃县以发展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养殖为主,推广“鱼-禽-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发展种草养鱼大户18户,养殖山塘水库面积1600多亩,种质优质牧草400多亩。德江县畜牧兽医局(渔业局)、海溪沟河道养鱼协会和沙滩河道养殖鱼协会共投入资金8400元,在牛渡滩河、板桥河、小溪河、观音滩河、马蹄河、雪基河、川岩河、沙滩河、大河、海溪沟河等10多处开展河道生态养殖。

3、完成全区大鲵养殖规划,规范大鲵养殖程序,确保大鲵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6月,按照全省大鲵养殖规划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召开了全区大鲵规划会议,7月完成全区大鲵养殖规划。目前我区松桃、江口、铜仁、石阡、思南、印江等县市建立大鲵养殖场24个,其中有13 个养殖场取得了大鲵养殖证,其它养殖场正在申办当中。全区共养殖大鲵5876尾,个体重约16.5公斤。松桃县利用本地民间资金,在黄板乡散水村建起了贵州省松桃松江娃娃鱼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修建大鲵驯养池216口,面积600平方米,饵料鱼池1200平方米,已驯养有各种规格的大鲵2045尾。目前松桃县大鲵养殖户9户,养殖2930余尾,原种400余尾。江口县发展大鲵养殖大户4户,面积13亩,养殖大鲵1041

4、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鱼病测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无重大疫病发生

一是督促各县(市、特区)制定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方案,各养殖场(户)必须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建全养殖生产日志和用药记录。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国庆”、“中秋”等重大节假日活动期间,对全区农贸市场、超市、餐馆等水产品经营户进行全面检查,全区共出动475人次,标语3幅,宣传资料3700余份,出动执法车

区渔业的工作总结 篇2

部局督导组认真听取了曹妃甸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工作汇报,仔细核查了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养殖证和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设、养殖场数据库、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开展健康养殖技术培训、药残抽检等相关档案资料,并赴惠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落潮湾湖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十里海养殖场、瑞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渔药经营店等单位实地检查,并调研了解了当地乡村渔医执业服务情况。

通过检查,部局督导组对曹妃甸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认为河北省对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工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农业部要求筛选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申报创建。曹妃甸区作为第一批申报创建县级单位,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在完善规划确权制度、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养殖生产条件、落实健康养殖措施和升级产业化、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从点上创建向整县推进探索了好的经验。部局督导组同时希望曹妃甸区进一步完善水产健康养殖核心示范区建设、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等工作,争取年内通过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考核验收。

区渔业的工作总结 篇3

按照区委区政府年终述政考评工作要求,现将我局20XX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20XX年承诺表态如下:

一、20XX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20XX年,是我们海洋渔业工作奋勇争先、再创佳绩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海洋生态建设再创新品牌。成功创成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我区海洋生态建设再添第三张“国”字号金名片。顺利入选中国“十大美丽海岛”,并通过全国“海疆万里行”中央主流媒体集中宣传,使洞头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借助“国”字号海洋生态品牌,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海洋生态建设进一步增强。

二是海岛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效。在全国首个获批实施《国家级海洋公园总体规划》,海洋公园规划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启动实施《洞头区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严守海洋生态底线。启动国家级海洋公园主题岛项目建设,完成大竹峙岛防波堤项目可研工作,开工建设南北爿山鸟类观测平台项目。建成中心渔港后方陆域一期配套工程,基本建成鹿西渔港主体工程,开工东沙渔港疏浚工程,海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

三是用海管理服务提升新水平。全力保障浅滩二期等重点工程围填海指标,确权海域使用面积58.3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1794万元。完成状元南片7宗项目填海竣工验收,新增用地271.4公顷,完成黄岙二期等5宗用海挂牌出让方案审批工作。抓好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工作,为重点工程建设融资4.3亿元提供优质服务,用海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是渔业增收增效迈上新台阶。制定《海水养殖业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建设,累计投放试养大黄鱼鱼苗135万尾,已初见成效。开展岱衢族大黄鱼、紫菜“浙东1号”等优良苗种培育和养殖推广,全年新增紫菜深水彩玻杆和全浮式养殖2300亩。发放油价补助资金1.18亿元,惠及渔民1万人。深化渔业保险,参保渔民2506人,理赔572.7万元,有力保障渔业发展。全年渔业总产量17.73万吨,总产值10.26亿元,完成经济发展“满堂红”目标。

五是行业综合治理实现新跨越。深入推进“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提前一年完成涉渔“三无”船舶取缔任务,并在全省首推退渔渔民养老保障政策,努力维护渔区社会稳定。在全省率先启动渔港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推行“五位一体”渔港渔船管理模式,并在全省标准渔港建设与管理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交流。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查处非法采砂等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案件17起。加大近岸水域环境治理,清理海岸海岛垃圾76吨,废油42吨,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2亿单位,完成年度任务200%。

二、20XX年工作承诺

渔业工作总结 篇4

一、科学统筹规划、做好监管工作

第二季度是渔业生产的重要季节,是大量渔需物资的消费季节,苗种生产和苗种投放季节,直接关系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季节,同时是渔需物资打假“春季行动”和“夏季百日行动”前后衔接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年水产品“双打”工作的重要时节,我市渔业主管以及涉渔部门分工明确,统筹协调,着眼实际工作,加强工作整合,在保持和巩固第一季度水产品“双打”和渔需物资打假“春季行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打假护渔力度,确保第二季度水产品“双打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同时为渔需物资打假“夏季行动”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重点工作和重要时刻的生产监管

(一)加强苗种管理,深入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春季是春片鱼种投放季节,对投放的春片鱼种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是检查是否有苗种生产许可证、检疫证,严厉打击以次从好,带病销售,对国家实行的增殖放流鱼种进行政府采购,公示、公证,并有形象资料留存;对外进的水花、夏花鱼种进行苗种培育的,也同样进行管理。

(二)狠抓生产环节监管,查处使用鱼药、饵料、各项养殖记录等。

(三)加大渔机、渔具管理力度。认真对照《省清理整治违规渔具和涉渔“三无”船舶专项行动方案》、《20xx年省渔船船用产品质量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打击生产、销售禁用渔具和使用违规渔具非法捕捞等行为,依法治理渔船船用产品假冒伪劣行为,切实为渔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四)推进放心渔需物资下乡进村示范点建设。

推广有效模式,推进放心渔需物资店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放心渔需物资产品的覆盖面和销售率稳步提高。

三、加强生产检查

1、从四月份开始,我们对每一个渔业养殖单位进行生产检查、培训等工作,截止到6月13日,我市共出动渔业执法人员和工作人员12人次,检查渔业生产单位9家,发放宣传材料800份,指导培训2次,41人。从已接受检查的渔业养殖基地检查结果看,各类养殖受检单位都建立了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产品销售严格遵守休药期制度,所有基地库存没有违禁药物,监管率和抽检合格率均达到了100%。

2、加强水产新技术培训工作。组织科技下乡活动,联合水产站领导深入创业水库、水产良种场、渔场等地咨询服务,受到当地农渔民的热情欢迎。

渔业工作实践总结 篇5

辖区内约有 8 万多人从事渔业, 主要品种有鳗鱼、昌鱼、带鱼、虾、黄蛄鱼、梅童鱼、沙丁鱼、小杂鱼等,目前以蒙 湾、东星为主要渔业捕捞村, 90%的村民以从事捕捞生产或 服务于渔业生产;我镇海水养殖主要以紫菜、弹涂鱼、蛏为 主,其中紫菜养殖面积为 15000 亩,以 XX,XX 村为主要养殖 区;养殖弹涂鱼有 6000 亩,以 XXXX 等村为主要养殖区;蛏 有 2000 余亩,以 XXXX 为主要养殖区。

二、《渔业法》的宣传贯彻及海洋强市战略实施情况

1、大力宣传、学习《渔业法》。

我镇高度重视《渔业法》宣传工作,把宣传工作纳入日 常重点工作来抓,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 刊等新闻媒体多种形式宣传渔业法。去年以来, 《渔业法》 实施以来,我镇单位政府多次组织镇干部与涉海部门深入码1头、渔港广泛宣传《渔业法》 ,张贴宣传标语 50 条,跨街横 幅 10 条,专栏 1 期,走访部分村民代表、船老大,召开座 谈会,掀起宣传《渔业法》高潮,做到渔区百姓家喻户晓, 使广大渔民兄弟认识到新时期下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性,特 别“休渔”期间,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包村入户,签订休渔 责任状,做到“网入库、人上岸、船进港、证集中” 。各相 关部门通力协作,加强监管,在休渔期间办培训班 1 期,开 展渔业职务船员专业训练,渔业安全知识培训,宣传渔业法 律、法规,不断提高渔民的业务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提高 法律意识。

2、抓科技入户工程建设,优化科技服务。

我们坚持科技抓科技入户工程建设,优化科技服务。兴 渔方针,实行一线工作法,鼓励科技人员贴近一线,贴近渔 民,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渔业综合 服务能力。共培养小元当村紫菜科技户 30 户,樟岐村弹涂 鱼科技户 30 户。近年来,平均每年组织各类渔业技术培训 班 5 期,培训人员 500 人次,发放技术资料 500 余份,提高 了全镇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抓安全生产工程建设,确保安全生产。

为加强渔业安抓安全生产工程建设,确保安全生产。我 镇制定了渔业生产紧急预案,实行一岗双责。加强了渔船管 理,每年组织镇安办、消防所和渔业站进行 2 次渔业安全生2产大检查,严禁渔船载客、载物,避免水上安全事故发生。

近几年来,检查违反渔业许可制度案件 6 起,救生、消防设 备不齐全 3 起,排查安全隐患 12 个,确保渔业安全生产和 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加 强了水产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管理,每年定期检查饲料、渔 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情况,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4、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捕红珊瑚暨涉渔“三无”船舶 整治行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海上涉外渔船 管理的多次重要批示精神,贯彻省、宁德市以及 XX 市关于 打击非法采捕交易红珊瑚暨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工作 的有关精神,我镇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对涉渔“三无”船舶深入调查摸底,采取港澳口执法巡查和 海上执法巡查并举的措施,建立海上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查 处打击非法采捕红珊瑚、涉渔“三无”船舶等非法行为,确 保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采捕交易红珊瑚行为等违法作业行为, 维护良好外交关系和海上正常渔业生产秩序。20xx年 10 月 份以来,共配合海洋渔业局执法大队共组织参与联合行动 1 次,出动执法船艇、辅助执法船共计 3 艘次,出动执法人员 30 人次,共登临检查涉渔船舶 50 余艘,查获违法违规涉渔 船舶 1 艘, 未发现有涉渔船舶非法改装从事采捕红珊瑚行为, 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35、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

我镇高度重视一年一度的海洋伏季休渔监管任务,认真 按照上级的要求和部署,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介入, 早落实”,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宣传伏季休渔制度,由 镇政府组织各沿海村(社区)、镇直有关部门召开伏季休渔 动员部署会议,并向各沿海村(社区)颁发了伏季休渔责任 状,实施海上、港口、陆上全方位监管,确保实现“船进港、网入库、人上岸、证集中”的伏休目标,切实有效保护海洋 渔业资源, 努力实施海洋强镇战略, 促进我镇海洋渔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渔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可 忽视的问题。

1、宣传贯彻渔业法律、法规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渔 民依法生产、安全生产的观念还比较淡薄。

2、渔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水产品加工业的和流通业 较为滞后,产品附加值较低。

3、“三无”船舶长期大量存在,难以根除。根据初步摸 排情况,我镇 “三无”船舶 22 艘。

“三无”船舶的存在, 不仅严重扰乱了海上渔业生产,破坏渔业资源,而且给海上 渔业安全生产和渔区安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4、人才匮乏。目前我镇海洋渔业站工作人员仅一人,4难以承担 XXX 镇海域面积较广的管理任务, 并且没有执法权。

四、下一阶段任务 为促进我镇渔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围绕建设 现代渔业的目标,现将下阶段工作任务安排如下

1、深入宣传《渔业法》,提升群众依法兴渔的意识。

把学习、宣传贯彻《渔业法》作为加快我市渔业经济发 展、打造渔业强市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采取多种有效形式, 多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深入渔区、渔村和渔民,让他们了解 《渔业法》 的各种规定,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 使《渔业法》得以更好的贯彻实施。

2、大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

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 效益为中心, 做好渔业发展规划, 制定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

继续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我真渔业产业化进程。引进、推广 优质高产品种,改造渔业生产条件,推广养殖新模式,加快 规模渔业建设。抓好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提高水产品附 加值。

3、加强渔业水域的.监测管理,防止渔业水域污染。

积极配合环保等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 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加强水域的监测和管理。从事养殖生产者应当保护水域生态 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科学投饵和使用药物,并依5法颜色处理水域环境和渔业污染案件,促使全镇水产品质量 向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方向发展。

4、依法规范渔业管理,保护渔业资源。

加强渔业执法队伍自身建设,把渔业各项活动纳入法制 轨道,建立完善渔业执法体制,改善渔业执法手段,建立完 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勤政廉政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促进渔业 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加强渔船监管, 严禁渔船载客。

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篇6

2010年我们结合实际,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确保了全区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现将全年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完善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海上安全生产工作,将渔业上安全生产考核指标纳入领导政绩考核内容,逐级签订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局领导带队检查渔业安全生产,局长每月至少一次、分管局长至少每周一次定期登临渔船检查海上安全生产工作,遇有橙色及7以上等级大风、海浪预警,及时到渔港码头检查渔船渔民防风避浪措施落实情况。每月组织召开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研究、解决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问题。起草印发有关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文件60余份,指导全区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向重点部位派驻渔业安全生产督导员制度,督促有关单位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建立了由渔业、海事、公安边防、安监等部门参加的渔安全生产工作联系会议,形成执法检查、信息预警、海上搜集等联动工作机制。整合渔业执法力量开展海上执法检查。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落实海上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掌握辖区海上安全生产

情况,及时传递风情信息,落实并反馈渔船返港避风、人员撤离上岸情况,督促抓好渔船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组织开展渔业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二、以强化责任制为重点,认真落实监管责任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某政办发明电„2010‟64号)、《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某政办发„2010‟26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某政办发„2010‟84号)精神,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基层组织的管理责任以及船东船长的主体责任。渔业安全管理机构健全,渔业安全监管工作保障有力。各级渔业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健全,并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安全管理人员。区海上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局里设立渔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由局长任主任。街道(社区)设有负责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机构和人员,由一名分管主任靠上抓。沿海居民委员会设有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由1名两委成员专职负责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起渔业部门安全管理机构、沿海街道(社区)渔业安全监管机构、居民委员会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及渔业安全生产协管员和渔船之间联系点或联络员制度,形成了严密的管理网络。

我们一直将“双基”建设作为渔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强化渔业“双基”工作建设,使基层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目前,我区已经初步建立完善了渔业安全信息数据库,从而为实现渔业安全动态管理、抢险救助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区渔安委及时下发各类渔业安全管理文件,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和从业人员在渔业安全工作中抓什么,如何抓的问题。结合全区渔业安全生产的实际,召开专题会议,将渔业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进行量化分解,安全生产管理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街道(社区)、居委会、协管员及渔养单位、渔船、渔港等层层签订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基层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渔业生产经营单位、渔船所有人、经营人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及船长海上生产作业第一责任落实到位。把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到每条渔船,每个船员,形成主体清晰、责任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执行责任体系,真正做到了责任落实纵到底、横到边。渔船生产组织化程度高,编队生产制度健全并得到有效落实,渔船检验率、渔业船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5%,渔船编队生产率达到85%以上。渔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监管措施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渔船管理、船舶检验、登记及船员培训、考试、发证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进出渔港签证及各项港航安全管

理制度执行良好,渔船进出港签证率达到95%以上,渔船检查率达到85%以上,违规处理结案率100%。渔业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规定、渔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健全并得到严格执行。

三、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渔业船舶安全管理

我们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基层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法治和安全生产常识宣传教育,今年共举办渔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6期,受教育渔民5000余人。结合渔业油价补贴发放工作,及时将市海洋与渔业局统一印制的《茂源市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手册》发放到每一个渔港、每一艘渔船。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材料、面对面口头宣讲等形式,认真做好《太左省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太左省渔业港口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等渔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海上自救互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广大渔民群众自觉遵守渔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渔船编队生产、值班了望等制度。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广大渔民群众对渔业安全法律法规及防灾减灾知识的知晓率逐年提高,并提高了海上从业人员配备先进安全设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遇险后的应急处置能力。

渔船船员培训机构正规、设备齐全、师资符合要求、经费有保障,渔业船员安全技能和船东船长安全管理等培训工作有

效开展。今年利用休渔期进行渔业船员培训15期,培训职务船员283人、普通船员155人。派验船师深入各渔村、渔港码头对渔船进行登船检验,严格按年检时规定和要求督促渔民配齐配足各种救生、消防等安全设施,并对渔船进行拍照存档。至今共为渔船配备各类救生消防设备9600台(件),配备航行安全设备1400件,较好地解决了我区渔船安全设备陈旧失效和配备不齐的问题。同时,认真抓了渔业互保工作,为全区符合条件的渔船及船员进行了保险,解除了渔民从事海上作业的后顾之忧,今年共完成收费172万元。

同时,我们全面掌握辖区渔船动态,加强对转口作业渔船的安全管理,落实渔船编队出海作业制度,做好涉朝韩敏感水域渔船作业管理工作,迅速传达上级关于加强涉朝韩敏感水域渔船管控通知精神,严防涉外事件发生,及时上报《渔船动态》等报表材料。

四、认真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活动,整治安全隐患 认真开展了渔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月、安全生产月、“护渔2010”海洋渔业执法行动、渔业“打非”行动、清理整治渔业“三无”船舶及多次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活动。为做好节日、“两会”期间及扇贝投袋、海带收获等重点时期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与各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处及有关单位联合召开多次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加强监督检查,取得了很好效果。结合各专

项活动和伏季休渔管理工作,加大海陆检查力度,深入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治理和执法检查。采取联合执法、专项检查、督查等形式,对海上作业渔船和停港渔船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治理,重点查处“三无”船舶非法生产作业,渔船超航区、超抗风等级、超载作业,渔民临水作业不穿救生衣,渔船证书证件及消防、救生、通信等安全设备携带不齐,船员配备不合格等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共检查渔船700余艘,查处违规渔船30余艘。处罚违规渔船19条,处以罚款16100元。按规定强制配备安全设备60余件套。

为开展好打击渔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注重打防结合,不断加大渔业安全生产打非工作力度。结合实际,制定了《开展严厉打击渔业非法违法生产行为行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渔业“打非”责任管理体系和协调联动机制,成立了包括海上、公安边防、海事等部门在内的渔业“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渔业打非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突出对非法从事渔业生产作业的“三无”船舶、“三证”不齐渔船,非法进行渔港建设或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的行为,渔船非法载客,渔船安全设备配备不齐、不按规定编队生产及超航区、超抗风等级、超载作业,船员未持证上岗及临水作业不穿救生衣等违法违规行为、非法运输石料的船舶等重点进行了集中执法检查整治。以码头经营人的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监管“两个责任”和

港口、海上“两个区域”重点,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职能部门一把手和各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分别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将渔业“打非”任务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牵头组织边防、海事、渔监、交通局、安监局等执法单位对在渔港区非法装运沙石作业行为进行联合执法,予以打击整治。今年共开展专项打非行动63次,参加人员362人次,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宣传31次,张贴悬挂宣传标语120幅,查处船员配备不合格渔船10艘,经济处罚0.45万元。经努力协调,积极行动,查获非法装运沙石船2艘,暂扣其中1艘船舶助航设备,交由区八角海事处依法进行处理。通过联合行动,对非法装运沙石船给予了有力打击,起到震慑作用,取得了具体打击整治等方面的经验,为今后全面打击整治非法装运沙石船打下基础。

五、认真抓好渔业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

为防止商船与渔船发生碰撞事故,我区以平安渔业工程项目为依托,全面启动建设了渔业安全信息化建设工程。共为全区全部60马力以上渔船配备安装了AIS防碰撞设备,共计180艘。大季家办事处投资8万余元在老兴村建立了渔业安全值班平台系统。在大头渔港安装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解决了在渔船管理中看不见、找不到、联不上的问题,提高了渔业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

六、落实应急防范措施,开展渔业应急演练

在落实好日常渔业安全管理的同时,重点抓了大风恶劣天气渔业安全防范工作,及时传递大风警报等风险信息,切实做好渔业防抗风暴潮台风工作,全年共发海上大风预警等风险信息100余件,并认真落实渔船返港避风情况,确保了全区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没有发生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按照《关于进一步落实恶劣天气渔船返港避风规定的通知》要求,强化大风前落实渔船返港避风措施的落实。分管理领导遇有蓝色以上等级大风海浪预警,到渔港码头检查渔民渔船防风避浪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渔业安全值班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密切注意恶劣天气和海上风险预警信息,及时接收、发布大风预警预报,保证大风警报等安全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反馈。通过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管理处立即将警报下传到各个居委会和有关单位,各居委会再迅速传达到渔民群众,形成了一条快速有效的安全信息传递通道。同时,认真落实渔船返港防风措施,确保风险来临前船进港、人上岸。

我们认真做好渔业海上突发事件的抢险救助准备工作,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完善、审查备案。认真做好渔业应急处置准备工作,部署应急救援力量,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围绕“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活动主题,结合伏季休渔期渔船集中停泊和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实际,6月12日,与市局、四双街道办事处

在大头渔港联合举办了海上渔业应急救援演练活动。通过演练增强了应对渔业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及时组织救助,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渔业安全生产事故损失。

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篇7

区政府将渔业安全工作纳入区级政府安全生产总体部署,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县级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范围。调整充实了区水产局渔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组织领导全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会议或座谈会,研究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重点打击渔船违规载客、电捕鱼等问题;每逢台风或恶劣天气来临,各镇街分管领导到渔港等重点部位现场指导、组织落实渔船就近返港避风和人员撤离。

二、制定预案,落实措施,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制定完善了,落实镇、村、养殖户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为提高渔船救灾抗灾能力,我区组建了渔业船舶救助队,主要渔业镇也分别组建了渔业应急救助船队,在每个编队中确定1名信息员,定时报告作业地点和组织遇险救助。通过以上措施,我区在指挥渔业应急救助工作中,做到了反应迅速,政令畅通。

三、加强保险、规范生产。

渔民人身保险超额完成任务,有效保障渔民人身安全。渔船证书档案齐全、船员培训管理规范,渔民做到100%持证作业。

四、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渔民安全意识。

4月份区水产局举行渔业安全生产和安全操作专题培训,开展水上救生操作现场演习;5月份,结合伏季休渔,在全区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6月份,结合增殖放流活动,邀请大学生、渔民代表、社会志愿者及电台等各界人士参与,并大力宣传了渔业安全生产的意义。7月份我区结合《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组织渔政执法人员深入各渔区、港口码头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和《条例》宣传工作,使渔民和基层渔业干部提高安全防患意识。今年总共通过电台播放安全生产专题新闻4件。

五、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消除事故隐患。

定期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区渔政站联合各镇村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渔船和渔业设施发给整改通知书,通过检查一些安全隐患得到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节假日期间组织渔政人员和乡镇水产站人员到各港口、码头开展渔船安全大检查和值班,对违规行为及时给予制止,对违规操作、安全设施不到位的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渔业工作计划 篇8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及近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加强安全生产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严格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深入排查治理渔业安全生产隐患,堵塞安全监管漏洞,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加大渔业安全投入,提高渔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检查内容

(一)结合渔业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渔业生产行为,特别是“三无”船舶违法从事渔业生产行为。

(二)加强对渔港安全、消防设施及渔船救生、消防、号灯号型等安全设备配备情况和产品质量的检查。

(三)与船舶工业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对渔船修造及船用产品生产企业和市场的督查,加大对非法造船、制造和经营不合格船用产品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全面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严厉查处渔业船舶非法载人载货行为。

(五)把安全检查与严格执法相结合,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和违法违规渔船要严格按照《渔业法》、《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及《省渔业条例》等规定严肃查处。

三、检查时间安排

此次大检查从7月开始至9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为自查阶段(7月30日至8月5日)各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组织开展自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与县级渔政管理部门联系。

(二)第二阶段为督查阶段(8月5日至8月30日)省、市渔政局组织人员深入县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自查情况进行督查。

(三)第三阶段为整改提高阶段(8月30日至9月底)根据自查和督查反馈情况进行回头看,对督查过程反馈的问题进行整改,并举一反三,创新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强化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县农粮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长:、各乡(镇)渔政水产岗位干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围绕自身的薄弱环节、关键部位,按照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要求,制定了《县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各乡(镇)要成立自查工作组。

(二)狠抓工作落实。县级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对照检查内容迅速行动起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列出清单,建立台账,明确检查时间、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和区域名称、发现问题和隐患,并现场提出处理意见。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要挂牌督办、跟踪督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按照“四个一律”要求,坚决依法查处。要结合“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大力推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完善渔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在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9

工作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全省海洋综合管理和渔业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2年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是我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应对考验、战胜困难,取得新的进展的一年。海洋捕捞生产面临减船转产、结构调整的沉重压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渔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产品市场销售遭遇了质量标准提高的严重影响;海域使用中各种用海行为亟待得到规范和调整,海洋与渔业水域污染日益严重。面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与压力,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突出一条主线--结构调整,围绕两个目标--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着力推进六大工程,强化规范五项管理,海洋与渔业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业绩。海洋综合管理全面加强,海域使用开始走向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减灾防灾成效明显。渔业经济稳步发展,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80.68万吨(净增7.83万吨,增幅1.66)。其中海洋捕捞324.18万吨(净减5.13万吨,减幅1.56,符合预期情况)、海水养殖85.15万吨(增9.66)、淡水渔业71.35吨(增8.29)。渔业产值334.04亿元(增6.39),养捕产值之比54.1:45.9;水产品加工产值146.33亿元(同口径比增长16.55);水产品出口24.72万吨、出口值7.9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89和1.73);水产品市场交易量438.5万吨、交易额448.9亿元,同比增长5;渔民人均收入达到6008元,比上年增收196元,增幅3.37。

(一)以推进六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渔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省各地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主攻养殖、拓展远洋、深化加工、搞活流通、发展休闲渔业的方针,以推进六大工程建设为重点,渔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水产养殖持续快速发展。养殖总面积达到494.85万亩,新增9.59万亩(其中海水养殖175.35万亩、新增6.24万亩,淡水养殖319.48万亩、新增3.34万亩)。深水网箱养殖经受了2次台风(威马逊、森拉克)正面袭击的考验,至去年底已下海792只(总水体153万立方米),为全国之最。稻田养鱼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总面积已超过180万亩,新增20多万亩。浙西部山区好山好水养好鱼成为新亮点,在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认证的全国三个有机鱼生产基地中,我省占2个(千岛湖、云和紧水滩水库)。高起点、高水平的设施渔业在新昌等地开始起步。新建成了33个省级优质高效水产养殖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水产原种场和4个省级良种场,引进、繁育、推广了一批优质种苗,促进了优势水产品养殖业的发展。远洋渔业取得拓展性增长。先后实施了北太鱿钓、西南大西洋鱿钓、太平洋金枪鱼钓、印尼捕捞、缅甸合作等项目,开拓了南太平洋、印度洋等新的渔场,逐步走出了因资源变动、鱼价下跌,远洋渔业产量、效益不佳的低迷状态,各个项目经营情况良好。全省近20家远洋渔业企业外派渔船420艘,产量21.74万吨,比上年增长18.58。全省拥有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公司从6家升为11家。值得一提的是台州市的远洋渔业取得了重大突破。浙江省远洋渔业协会顺利组建,为进一步规范远洋渔业行业管理,形成和完善行业自律和自我发展机制奠定了基础。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在逆境中前进。面对水产品质量标准提高、出口受阻的严峻形势,全省各地迎难而上,狠抓质量安全,通过一年努力,已基本摆脱困境走出低谷。一是加强了以水产品质量安全为中心的行业整顿,开展了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二是水产品加工与流通龙头企业培育得到重视,全省新培育省级渔业骨干龙头企业9家,争取到扶持资金1200多万元;为加强行业管理,还成立了浙江省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是开拓了淡水鱼精深加工新领域,湖州、杭州、绍兴等地都新建了淡水鱼加工企业,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四是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成功举办了2002浙江水产精品上海推介(展销)会,进一步扩大了我省水产品的影响。宁波、湖州、三门等也举办了特色鲜明的水产品推介活动,促进了当地水产品的销售。在2002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上,全省渔业系统有139个产品获奖,其中金奖37个、银奖33个、优质奖69个,比上届有较大幅度增长。旅游休闲渔业日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全省各地开发旅游休闲渔业的意识明显增强,杭州、温州、绍兴等大中城市郊区,发挥区位优势,建起了规模化的休闲垂钓渔场,其中杭州垂钓渔场规模已达3000多亩。舟山市拥有渔民家庭旅馆332家、床位5800多张,占全市旅游接待能力的11.5,户均年创旅游收入数万元。嵊泗县这一昔日的纯海岛渔业县正快步向旅游大县迈进,休闲渔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平阳南麂岛的人工鱼礁建设在上年投礁2400空立方的基础上,2002年

又投礁3万多空立方,投礁规模居全国第一。

(二)以全国双转工作会议为东风,海洋捕捞减船转产工作进度进一步加快2001年我省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已初有成效,去年8月全国减船转产会议的召开和支持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我省工作的开展。全国会议以后,省财政追加我省减船转产补助资金每年600万元;在省财政、省计委的支持配合下,我局及时制定调整了2002~2006年全省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规划和2002计划,并联合召开了全省海洋捕捞减船转产工作会议,章副省长到会讲话,对全省海洋捕捞减船转产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国家农业部及渔业局对我省转产转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农业部核定的2002全国报废渔船的船只数、功率数、专项补助款和转产转业项目扶持资金中,我省分别占到25.87、33.3、32.4和33.5,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到2002年底,全省已压减捕捞渔船1050艘,上缴渔船功率指标11万千瓦,引导渔民转产转业5200人,基本完成了农业部核定的减船计划。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激励下,全省沿海渔区已涌现出一批近外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典型,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为从根本上解决捕捞渔民及渔民子女的出路问题,舟山市还启动了总规划用地985亩、总投资2亿元的航海职工教育培训园区建设工程,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海洋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由于我省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起步早、力度大、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去年8月以来,已两次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们的一致好评,为全国性减船转产工作的全面展开探索了路子,提供了经验。

(三)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技术攻关、推广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我省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与攻关开发研究课题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完成了对适养海区的全面调查和规划,开发了HDPE沉浮式、子母式及钢构碟式等多种类型、适养不同海域的深水网箱,申报专利8项,已批2项,同时取得了网箱锚泊、苗种培育、分级换网等系列技术与经验;完成了对三家企业的深水网箱产品的技术鉴定与国产化制造定点授牌工作;编写了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举办培训及讲座22次,听课人员达1600多人次。经过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努力,深水网箱课题已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的验收。同时,为深水网箱养殖配套的苗种选育和渔用饲料研究开发也有了新的进展。贻贝、羊栖菜精深加工产业化技术研究成效显著。完成了贻贝保鲜保活技术研究,进行了贻贝、羊栖菜系列食品开发,这些科研项目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当地养殖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渔业标准化工作倍受重视。完成了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的制定,这是我省第一次承担国家级无公害标准的制定;完成了《无公害黄鳝》、《无公害青虾》、《无公害罗氏沼虾》等10项省级地方标准的制定。全省各地也制定了一大批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按照无公害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组织生产水产品,已成为众多标准化示范区和养殖户的自觉行动。全面开展了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与防治工作,将测报范围扩大到7个市31个县(市、区)84个测报点,对大黄鱼、鲈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河蟹、甲鱼等10大主要养殖品种5~10月份主要生产期进行了全程监测,基本摸清了这10个品种的发病情况,并及时指导各市、县开展病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培训和实践,水生动物检疫防疫员队伍也不断壮大。

(四)以强化五项管理为重点,海洋开发利用和渔业生产行为逐步得到了规范根据去年初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确定的管理年工作要求,我省全面加强了海洋与渔业的综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海域使用开始走向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在省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我省已将海域使用审批纳入到基本建设立项管理程序中,规范了用海项目的审批程序,并按《省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征收了海域使用金。2002年全省新登记海域使用项目2071个,面积300多万亩,新发证764本,征收海域使用金1327万元,海域使用管理范围已覆盖到《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的全部用海项目。省、市、县际间的海域勘界工作开始启动。同时,积极抓好典型案例严格执法检查,有力地宣传了《海域使用管理法》,进一步树立了海洋主管部门依法综合管理海洋事务的权威。渔业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先后实施了产卵带保护、蓝剑行动、张网管理、伏休专项检查、查处北太违法生产等一系列执法管理行动,收到了明显效果。2002年伏季休渔总体执行情况良好,查处省内违规渔船7艘。象山等地渔民还提出了延长(提前)伏休期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继续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全省内陆水库、江溪水域共放流(增殖)大小银鱼卵1550万粒(尾)、池沼公鱼卵(苗)2000万粒(尾)、香鱼苗26万尾、河蟹苗10万只;象山港放流增殖大黄鱼鱼苗100万尾、黑鲷10万尾,在南麂人工鱼礁海域首次放流大黄鱼、黑鲷、赤鲷等鱼苗60万尾。海洋与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管理力度加大。制定了《浙江省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核准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十几个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和环评大纲的评审工作。基本建立了赤潮应急监测预警机制,去年全省共发现29次赤潮,污损面积达到5000Km2,由于加强了跟踪监测和预报防范工作,仅造成约2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远低于2001年26次赤潮损失3000万元的程度,防灾减灾效果十分明显。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宁波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省级建区工作基本完成,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会中国南部海域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4个示范区之一,获得了近80万美元的资金和技术资助。积极介入海洋与渔业污损事件调处,一年来共处置污损事件近20起,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对打击肆意排放污染物,保障渔民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台州路桥特大化工污损事件得到妥善处理,最终使受损养殖户获赔700万元人民币,引起社会积极反响,促进了周边类似事件的顺利调处。去年我省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海洋局的表彰奖励,被评为海洋环保先进集体。同时积极开展海洋预报工作,特别是在去年16号台风(森拉克)的抗台工作中,由于预报工作准备充分,预测分析结果科学,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并在抗台减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状况得到改善。针对虾仁氯霉素事件给我省水产品出口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我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了调查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按照农业部要求,协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加强出口水产品原料质量控制管理,最近我局又制订了《出口海捕虾制品原料供应船注册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和《出口水产品养殖场注册登记管理暂行规定》。随着我省水产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的提高,我省水产品质量和出口形势已明显好转。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有所好转。在层层签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根据省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渔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全省渔业系统协同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全省渔船安全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月活动;12月21日省政府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作了专题部署。经过全省各级共同努力,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有所好转。去年,全省共发生渔船水上交通事故249起、沉船106艘、死亡或失踪115人,直接经济损失2986万元。除特大事故发生2起突破了不多于1起的考核指标外,其他指标均控制在省安委会下达的指标内,其中死亡人数为控制数的77.7。同上年相比,死亡人数、特大和重大事故次数均有明显回落。去年,我们还配合省经贸委等积极做好渔船修造行业生产秩序整顿工作,对全省渔船修造企业进行了严格考核,全省渔船修造企业总量已从原来的350家下降到264家(有239家已获国家渔船检验局认可证书),减幅25;其中建造类企业从189家减到80余家,减幅过半。通过整顿和考核,船厂的生产条件与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渔业安全生产更有保障。为加强浙北渔场治安管理,去年下半年,省综治委组织成立了由我局牵头的以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和武警边防总队为骨干的浙北渔场管理指挥组,长期驻守嵊泗渔场,加强海上巡查,严格执法管理,舟山、台州两市及嵊泗、临海、三门等县(市)也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及时调解渔事纠纷,使浙北渔场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整个冬汛生产旺季,共查处130艘违规船舶和165名违规人员,成功营救19名遇险渔民,浙北渔场刑事、治安案件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0和42.7。

(五)以渔港建设为重点,海洋与渔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2个重点建设渔港,已有18个通过了可行性研究,其中9个已开工建设(2个已建成并在抗御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余渔港建设项目也可望在近期开工。各地通过渔港建设,带动了以渔港为中心的渔区二、三产业发展,吸纳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由此带动了渔区小城镇建设。象山石浦和玉环坎门依托渔港,各自成功引进数亿元巨资,开始打造中国渔村和休闲渔都两大综合性渔港经济开发项目。全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体系、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渔业病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工作也全面加快,省市县三级海洋与渔业监测预报网络初具规模,省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渔业病害监测中心实验室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海洋与渔业执法装备建设得到重视。部省市联建的中国渔政东海指挥基地已破土动工。省与市、县1:1配套投资的第一批13条渔监艇现已完成统一设计、统计招标工作,开始动工建造;另外还争取到部局2条渔监艇分配指标;台州市一条300吨级渔政船项目也被列入部局建造计划。全省渔技110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去年新启动了5个市级站、13个县级站的建设,杭州、衢州、金华、温州等市都已开通独立网站。由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建的全省渔技110信息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渔业信息网站也正式开通,并实现了与市、县级网站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养殖户可以随时了解养殖新品种、新技术和市场供求信息,从而能更有目的地安排生产,实现丰产增收。

(六)以执法队伍改革和《浙江省渔港渔业船舶管理条例》颁布为标志,依法行政工作迈出新步伐以统一行使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职权、实现行政管理与行政处罚职能分离、人员依照公务员管理为基本目标,去年以来,我省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改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关心和省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省执法总队已于去年4月26日正式批复组建,全省沿海地区海洋与渔业执法机构改革方案也已批复下达,宁波及奉化、象山和嵊泗、仙居等支队、大队已正式成立,其它地方也正在积极改革之中。执法队伍改革到位以后,不仅有望解决渔民要求解决的统一执法综合问题,还将明显改善队伍形象,实现执法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队伍的综合执法能力。经过2年多时间的努力,《浙江省渔港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终于在去年9月3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从今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这一《条例》有许多创新,可操作性强,被省政府评为2002优秀法规提案。《条例》对我省渔港的规划与建设、渔港与渔业船舶的管理、渔业船舶的安全生产等都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强化了对渔船修造企业的源头管理,确立了渔港规划的法律地位,理顺了关系,明确了职责。《条例》的出台,有利于从根本上控制海洋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减少渔业生产安全事故,使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有利于加快我省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有利于改变我省渔港建设资金短缺、建设标准不高、布局不合理的旧貌,加快我省渔港建设步伐,为我省渔港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宽阔的平台。2002年我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困难与问题,主要有:一是海域开发利用上三无现象依然存在,《海域法》规定的三项制度尚未得到全面落实;二是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水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我省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渔场缩小、资源衰退、污染加重,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捕捞比较效益继续下降,渔民增收难度加大,渔业涉外事件多发,违法捕捞屡禁不止;四是渔业安全事故虽有所好转但仍时有发生,管理缺乏有效手段。

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0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加快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为主题,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推进渔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强化海洋与渔业执法管理,加快基础保障体系建设步伐,为建设海洋与渔业强省而努力奋斗。总体目标任务是:围绕两个奋斗目标(即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渔业经济强省),实现三项根本任务(即实现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实现依法治海和依法治渔,实现海洋与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六大工程(即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渔业龙头企业培育、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设、水产种子种苗、水产品市场拓展、海洋与渔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六项管理(即海域使用管理、海洋与渔业水域环境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海洋与渔业资源保护管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预期指标是:到2007年,海洋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3000亿元和1000亿元,年均递增约12以上,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海洋经济总量和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三位。到2007年,新增渔业产值100亿元、新增水产加工业产值100亿元、新增远洋捕捞渔船100艘、建成100个休闲渔业观光区,养殖与捕捞产值之比63:37。2003年预期指标是: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2000亿元左右,增加值为550亿元,占全省GDP的7.5以上。全省水产品产量470万吨,国内捕捞略有减产,养殖和远洋产量继续增长,渔业(第一产业)产值330亿元,养殖与捕捞产值之比55:45,渔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六大工程、六项管理具体如何抓?这次会上印发了六大工程、六项管理的详细行动计划,这是会议主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里不再作具体的阐述了。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就当前海洋与渔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供大家讨论。

(一)海洋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海洋开发与保护工作越显重要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不仅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而且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空间,是解决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难题的希望所在,海洋对于人类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开发价值。联合国大会多次作出决议,敦促世界沿海国家把开发利用海洋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保证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利用。不久之前,党的十六大报告已明确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要求,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新世纪、新阶段向全国广大海洋工作者发出的动员令,也预示着新一轮的海洋经济发展机遇期已经到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浙江的希望在海洋,浙江的未来在海洋的观点。特别是近期以来,省委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我省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根据省领导的意见,我局会同省委政策研究室、省计委、省统计局等单位已联合开展了《关于加快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下步还将有更多的涉海部门参与到10个子课题的研究中来。根据初步研究的结果,我省发展海洋经济产业基础良好、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环境优越,但也存在着海洋经济整合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海洋科技力量相对薄弱、海洋环境破坏严重、传统优势产业(即海洋渔业)面临严峻挑战等困难与问题。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区相比,我省的海洋经济总量还不大,资源利用水平还不高,优势产业辐射还不强,对外拓展能力还较弱,与我省的资源禀赋和可开发潜力不相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这些问题已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总书记指示要继续深化课题研究,请省政府提出目标,省委审定,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目标、任务、方案、举措。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为配合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海洋局提出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海强、海权、海蓝、海盾等八大工程,就建设海洋强国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目标、措施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切实加强对管辖海域的有效监控,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依法强化对用海项目的管理,全面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努力遏止海域环境污染;狠抓海洋执法监察工作,提高中国海监的知名度和威慑力,为海洋开发工作保驾护航。我省要按照国家海洋局的总体部署,努力做好海域使用管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科技兴海等各项工作,严肃查处用海大案要案,进一步确立海洋管理部门权威。同时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责无旁贷地做好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仍是我们的主攻方向,但必须切实抓好几个重要环节近年以来,我省在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下,以发展浅海网箱养殖、沿海围塘养殖、内陆稻田养殖为重点抓外延扩张,以扩大名特优新养殖比例、改进养殖模式、改进产品质量为重点抓内涵提高,水产养殖突飞猛进,成绩显著。水产品作为人类重要的动物蛋白源和营养健康食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吃鱼健脑、吃鱼健身日益成为共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基于这种认识,结合我省实际,今后一段时期,我省仍把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作为主攻方向。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必须改变传统观念,集中力量,优先扶持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优势品种;积极顺应消费者日益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实际,大力推进无公害和绿色水产品养殖,并把浙西部山区有机鱼生产培育成新的增长点;同时要加快推进观赏鱼产业的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确保我省水产养殖业持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大力发展优势品种养殖,培育优势产业带。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我省近百个养殖品种中,大黄鱼、淡水珍珠、龟鳖类、海水蟹类(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对虾类和泥蚶等品种已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有很高的位置。在今后几年,我们要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这六大类优势品种,培育成具有较强竞争力、有鲜明浙江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同时不失时机地发展文蛤、贻贝、羊栖菜、河蟹等具有出口优势的区域性养殖品种,注重冷水鱼、观赏鱼、石斑鱼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海淡水珍品的养殖。第二、要抓好养殖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养殖水产品加工率不高、加工程度不深,已成为制约养殖产品销售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几年,我们组织科研力量抓了贻贝、羊栖菜的精深加工问题,效果十分明显。通过精深加工,原先仅供省内鲜销的嵊泗贻贝,开始销往国际市场(加工产品95出口,3年出口4000多吨,创汇826万美元),并因产地收购价的大幅提高,使养殖渔民得到了很大实惠。第三、要加大养殖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随着形势的变化,市场因素已成为左右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象山养殖大黄鱼从滞销到供不应求,身价倍增,正是基于对消费市场的深入研究,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先导、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的养殖产业发展的成功之路;三门青蟹红遍大江南北,搞好市场营销更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抓好养殖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既能使养殖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本身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商机。第四、要加强对养殖业的规范管理,尽快使水产养殖业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按照部局的要求,重点是做好养殖证的发放工作,这既是对养殖户合法权益的确定和保护,也是推进HACCP管理的必要条件。省局计划在沿海和内陆渔区选择3~4个县作为试点,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迅速在全省推广,力争全省三分之一的养殖面积在年内完成养殖证的发放任务。

(三)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我省远洋渔业发展步伐当前我省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国家扶持大洋性远洋渔业发展的战略有实质性启动,国务院已批准同意农业部起草的《十五远洋渔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扶持发展大洋性远洋渔业的政策。二是公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尚有较大开发潜力,世界金枪鱼产量长期稳定、鱿鱼产量逐年递增,表明资源基础尚好,仍有开发潜力。三是一些渔业发达国家远洋渔业正呈现萎缩态势,很多发展中国家尚无能力发展,为我国发展远洋渔业腾出了空间。四是我省经济发达,投资环境良好,民间资本充裕,尤其是渔区群众对发展远洋渔业热情高涨,捕捞技术精良,发展基础良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远洋渔业上作出一番成就。我省要紧紧抓住远洋渔业国际分工重新整合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远洋捕捞渔船的更新换代。根据部局要求,用长远的观念,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建造一批大洋性远洋渔船。在巩固过洋性远洋渔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双边渔业合作的领域,重点加大大洋性远洋渔业的扶持力度,扩大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钓船队规模。我们设想,2003~2007年,全省拟建造、购置500吨级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钓船30艘、1000吨级鱿钓船30艘,新造常温金枪鱼钓船50艘、更新鱿钓船50艘,发展过洋性远洋渔船100艘。五年后,争取全省远洋渔船规模达到520艘,力争达到550艘的规模,远洋渔业产量25万吨、力争30万吨。同时要不断加强对金枪鱼产品及市场的宣传,争取大洋性金枪鱼渔场和国内金枪鱼市场开拓双突破。台州、温州等地要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后来居上,为我省远洋渔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发展远洋渔业,还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于派出船队去捕点鱼来,而应当包括向外输出养殖技术和水产品加工技术,进行全方位合作和多领域开发,这样,发展远洋渔业就不仅是沿海渔区的事情,同样也是内陆渔区所应当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我省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我国加入WTO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提高了水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大城市也开始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一度使我省水产品对外出口和国内销售陷入困境。我省各级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渔业主管部门及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直面挑战,迎难而上,高度重视水产品安全卫生质量问题,一方面,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使我省水产品市场销售出现转机。从出口量值上看,虽仍比上年有所减少,但从去年9月份开始止跌回升的势头很好,国内市场拓展情况也十分喜人。这既是一种恢复性的增长,更是我省水产品安全卫生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后出现的必然结果。因此,国际国内市场设置日益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虽然会在一时间对我省水产品市场销售造成严重影响,但从长远看,却更应当看作是一次提高自身质量卫生意识和管理水平的难得机遇。在这次重大变革中,一部分安全卫生质量过不了关的企业被档在了质量标准门槛之外,但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则不仅跨越了门槛,经受了考验,而且减少了竞争对手,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全国主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我省渔业生产的各主要环节如捕捞、养殖、加工、市场销售等,都具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力量,这是我省的优势,也是我省渔业获得更大发展的基础。然而在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贸易竞争面前,想要保持这一优势地位,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按照农业部提出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狠抓水产品质量管理。要加快水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完善,积极推行产品和产地双认证;要围绕特色优势水产品,大力培育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要加大生产环境的治理力度,从源头上保证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要加快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水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确保我省水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确保我省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继续全力做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减船转产工作作为顺应时代潮流的一项正确的决策,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渔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一次强调要加快沿海渔民的转产转业。因此,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作为今后较长一个时期里我省沿海渔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我省减船转产工作虽然成绩显著,但地区之间很不平衡,总体进度尚不理想,个别地方减船转产进展缓慢,阻力很大,甚至明一套暗一套,表面上看淘汰压减了不少渔船,实际上还在通过各种途径增船增马力,对全省减船转产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种不协调现象的存在,既是世代以海为家的传统渔民习惯于祖传职业以及纯海岛渔区转产转业难度较大等这些客观因素起作用的结果,更源于对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和捕捞生产形势发展的错误判断。第一,近海渔业资源虽然存在年际间的波动,但总体上处于衰退状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目前这样高的捕捞强度下面,期望着渔业资源能在短时期内有根本的好转是根本不可能的。第二,相继于2000年和2001年生效实施的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经过几年的实施,过渡期即将结束,2005年6月1日起中日协定暂定措施水域以外的日本周边水域(日本专属经济区)将限制我方渔船入渔生产,2005年6月30日起中韩协定韩方一侧过渡水域也将同目前的韩方一侧管辖水域一样成为韩国专属经济区,届时韩方专属经济区中国渔船入渔规模将从原来的5500艘减少到2000艘左右,渔获量也将受到更严格的限制。按照现有的分配比例,我省只能分到220艘左右的入渔指标,给一个县都不够。因此,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虽然已给我省海洋捕捞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更大的影响还在后头。而中、日、韩三国一旦完成海域划界,则几乎所有的渔船都不得不局限在国内渔场生产,对国内渔业资源的争夺将会变得更加激烈,资源会受到更严重的破坏,渔民的日子也会更难过。随着国家《渔业船舶报废暂行办法》的实施,大批北太鱿钓船也面临淘汰报废问题。因此,海洋捕捞减船转产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同时更要痛下决心,积极行动,抓住当前难得时机,全力以赴抓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如果我们甘做群众尾巴,一味地被动等待,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六)统筹规划,合理引导,把渔港经济区和休闲渔业培育成渔业经济新亮点渔港经济区就是在建设渔港的基础上,密切联系集镇建设和产业集聚,使之成为以渔港为龙头、集镇为依托、产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休闲渔业和海洋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经济区。建设现代化的渔港经济区,对于促进渔区产业升级,实现渔业经济顺利转型,增加渔民收入,推动渔区城镇化建设,改善渔民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渔民的生存环境要改善,生活质量要提高,要实现这些目标,建设渔港经济区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也完全符合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农业部渔业局对渔港经济区建设工作十分重视,以往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渔港项目,每个渔港国家只补助270万元,2002年开始增加到1600万元,今年可能会增加到2000万元。增加资金的原因,就在于不单单是为了渔船避风而去建设功能单一的渔港,而是要把一批中心渔港建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渔业小城镇,为渔民就业开拓空间,带动渔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我省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中心渔港已经显示了其在集聚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强大作用。嵊泗中心渔港地处海岛,区位条件并不优越,但渔港主体工程竣工后,港区内土地马上升值,达到每亩32万元,嵊泗最大的现代化水产品加工园区也在港区内开工建设;洞头东沙渔港也一样,这个渔港刚完成三平一通,就有许多企业和个人前来洽谈投资事宜。因此,培植现代渔港经济区既是渔业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也是渔港自身发展的需要。台州市在渔港经济区培育工作上启动早、力度大,基础研究深入,为全省做出了示范。省市县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正在进行渔港升级调整的良好机遇,统筹规划好渔港总体布局,及时做好上下衔接沟通工作,积极努力,确保我省渔港经济区建设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集渔业、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休闲渔业,也已经成为满足城乡居民物质文化消费的新兴产业,成为渔业发展的新领域和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势头会越来越猛,这是消费层次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发展休闲渔业也有利于解决日益突出的渔区就业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渔区社会的全面进步。省局已有初步的规划,到2007年要在全省建成都市型休闲渔业带、黄金海岸休闲渔业带和生态休闲渔业带等三大特色鲜明的休闲渔业产业带,把休闲渔业培育成我省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发展具有明显旅游业成份的休闲渔业,也要要充分考虑当地现有的旅游基础条件和游客来源,必须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应立足于在共同把旅游业这只蛋糕做大的过程中,获得休闲渔业更多的利益份额。

上一篇:90后消费行为分析下一篇:办低保户申请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