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2024-09-22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共11篇)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篇1

云南少数民族著名节日趣味风俗

双胞节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有38万人口,双胞胎(三胞胎)却多达1200余对,为此,墨江被誉为“双胞之家”。从开始,每年的五一期间,“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便是世界各地双胞们的盛会。

墨江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双胞,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认为,与那里的双胞井水有关;有人认为,与北回归线穿过那里有关;有人认为,与当地盛产紫米、爱吃紫米有关;也有人认为,与遗传有关……

每年的5月1日—2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双胞胎们都会相聚云南墨江,领略当地的民俗文化、体验当地的民族风情、目睹双胞的巅峰对决、纵情哈尼的“抹黑”狂欢、享受当地的饕餮盛宴、邂逅墨江的生态天堂……

傣族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云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泼水”的形式来庆祝,所以傣历新年,又称“泼水节”。“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数百种节日中,影响最广,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区,全州各地都有“泼水节”,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举办的“泼水节”规模最大,盛况空前。

“泼水节”一般从傣历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开始。这一天彬彬有礼的傣家儿女,取来清洁的水,用树枝蘸取,互相泼洒,以示为您洗去一年的尘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平安。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群众性的狂欢活动,“水花放,傣家狂”,人们提桶端盆取得水来,见面就迎头盖睑地泼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男女手中相互泼出晶莹明亮的水珠,还混合甜蜜的爱情。街市里、广场上到处见人们在相互追逐泼浇。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唱,空中朵朵水花四溅,大地一片欢声笑语,“泼水节”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景洪市的泼水节期间,还举行极富民族特色的斗鸡、跳孔雀舞、傣族青年男女掷彩绣荷包、放高升以及在澜沧江里进行划龙舟比赛,放孔明灯等民族娱乐活动。

彝族火把节

云南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共同的节日——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火把节古代又称星回节。关于星回节的起源,其说法各不相同:纳西族是为纪念一位保护人间五谷丰收而牺牲的天将;傈僳族是为欢迎诸葛亮南征而点燃火把前去驱散前进路上的瘴气,赶走猛兽;彝族是为除虫害、庆丰收。

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5日(阳历7月8日—9日),彝族人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弹着月琴、大三弦,吹着芦笙来参加火把节。

火把节的内容程序是:白天人们饮酒祝贺节日并进行摔跤、斗牛活动。武定县、禄劝告县等地的彝族还开展射箭、赛马、打秋千等活动。到了晚上日落夜黑,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就把事先做好的长约2米、直径约20—30公分的干松柱火把点燃。人们高举火把汇集在村头、寨边或广场上,然后在松林、田间奔驰,表示驱除虫害邪恶,以求丰收幸福。

每年逢火把节的晚上,从昆明到路南县石林风景区的中外游客有数万人至十几万人,每个人手持火把,与彝族人民汇集在石林风景区,把整个大地照得通红,形成灿烂耀目的火海。为给旅游者助兴,当地政府还在石林风景区组织放礼花,整个夜空五彩缤纷,使观者目不暇接。

白族三月街

云南大理三月街,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历时一周左右的三月街,不仅是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资交流盛会,而且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欢聚的节日。三月街每年都按时在苍山东麓、大理城西举行。这期间诸商云集,环货山积。各族人民都要把好的工艺品、土特产拿到三月街出售,把最优秀的文艺节目搬到三月街上演出,选最好的骑手参加赛马。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三月街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几十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参加这一盛会,在全国或云南亦属少见。

哈尼族长街宴

位于北回归线上的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中国哈尼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哈尼族之间一直流传着吃百家宴的习俗,现在这种习俗已经成为墨江各民族共同的盛宴——长街宴。

长街宴据说是为了庆祝丰收。哈尼族根据自己民族的古历法,把农历十月当作岁首,新旧年之交没有固定的时间界限,而是选十月间第一个辰农日作为新年开始,也就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这一天,哈尼村寨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姑娘们更是把这个节日当作是一年中的“赛装节”,都穿出最美丽的服饰;小伙子们则轮流敲击挂在寨边木架上的木鼓、芒锣,用悠扬的锣鼓声象征寨子更加富裕兴旺。

在庆祝丰收的时候,每个寨子都要都要在村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同乐,轮流喝酒,共庆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节日。这种酒宴因在街心,故被人们称为“街心酒”,又因为这种酒宴以方桌连接而成,恰似一条长龙,又称“长街宴”。

景颇族目脑纵歌

目脑纵歌是德宏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意思是“大伙跳舞”。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地点主要在德宏州潞西市,节期四到五天。这个节日以规模盛大的歌舞为主要内容。

傈僳族刀杆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傈僳族传统的刀杆节。在刀杆节上,最吸引入的是所谓“上刀山,下火海”的表演。此外,当然也少不了大规模的歌舞。刀杆节在傈僳族聚居的地区都能见到,规模比较大的要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六库和保山地区的腾冲。

彝族插花节

插花节是云南楚雄大姚县境内彝族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一般要举行3天,地点在大姚县昙华山。顾名思义,这个节日当然是以花为主。当地彝族同胞都会带上美酒佳肴,穿上节日盛装,手捧鲜花,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昙华山,兴高采烈地唱起山歌,跳起左脚舞,尽情欢乐,互祝吉祥。

苗族花山节

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带苗族的传统佳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举行。云南永善县和屏边苗族自治县等地比较隆重,有时甚至达数万人。花山节以苗族的各种歌舞和其他游戏、娱乐为主。花山节也是苗族男女青年寻偶恋爱的重要机会。

瑶族盘王节

瑶族的主要节日“盘王节”,意在纪念敬献瑶族的始祖盘瓠以及喜庆丰收。逢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人民皆着节日盛装,敲响节日长鼓、吹起长笛、唱起山歌,欢庆三天三夜。节日期间主要活动项目有祭祀、对歌、击鼓等。

三朵节

这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保护神“三朵”而举行的盛大节庆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举行。节日期间,除在北岳庙举行节庆活动、纳西族都要在自家举行隆重的祭祀“三朵”仪式。此外,纳西族群众还要举行多顶文娱活动,到野外进行野餐等。

棒棒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棒棒会”,这是一个竹、木、铁农具交流盛会,品种繁多,热闹异常。邻近各县的.农民,乃至大理、保山、西藏一带的农民和商人,都携带本地特产到集会上出售,然后购买所需物品,而丽江一带的农民也为备春耕购买农具和所需用品。

骡马会

于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举行,会期为一周,以交易骡、马、牛、羊等牲畜为主,还交流各地土产。大理、剑川、鹤庆、中甸、永胜等一带的农民都前来买骡马和丽江铜器,上市骡马上万头。会期举行的各种文娱活动,赛马、演戏等是最受欢迎的节日内容。

浴牛节

在云南省兰坪县的傈僳族中流传着一个传说:在古代时,牛生活在天上,过得十分舒适。后来它见到地上人间傈僳族吃苦涩的野果为生。心中十分不忍。于是在一年春天,背着天神,将藏在葫芦里的五谷种子洒向了人间,使人间开始有了五谷成长,傈僳族摆脱了饥饿的困境。天神因此发怒,把牛驱出天上,来到人间。傈僳族将其养在家中,但牛看到人们耕作劳苦,又主动出来拉动犁耙,帮助种庄稼。天神见人间生活渐渐美好,又放出冰霜、虫灾,进行捣乱、迫害。牛在耕作之余,为了保证作物成长,又上天与天神论理,不让各种灾害得逞,对傈僳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因此每年农历六月初五日,这里的傈僳族人民也要过一个“浴牛节”。在这一天,不仅家家要给牛洗澡,并要煮一锅放盐的稀饭,用来喂牛。并由家中最年长的妇女向牛祈祷,希望它在天神面前,多多求情,免灾无害,庄稼丰收。

颂牛节

云南省西北山区的彝族黑话人支系,在每年立冬要过一个“颂牛节”,用以感谢一年来牛的勤劳耕作。到那时,人们用洋芋和萝卜分别制作黄牛和水牛的模型,以玉米穗作尾,养麦粒或玉米粒作眼,用麦穗尖做角,以养麦秸或玉米秆作腿,然后将制成的牛模型放入一个大簸箕内,置于牛神崖前的草坪正中。草坪周围竖12根松木,上边挂着有缀着养子、燕麦、玉米的红绸。由一个老歌手带领,人们牵来挂有红绸的耕牛,绕着簸箕踏歌而舞,歌颂耕牛的辛劳及精心饲养耕牛和获得丰收的农家。最后将牛模型和以养麦讲、燕麦炒面、玉米糕与切成段的燕麦秸所混合成的精饲料赠送给上述有突出成绩的人家,以奖励对耕牛的爱护和农业上的成就。获奖的主人,当场将得到的饲料喂牛,用彩线编成“牛轿”,载着牛模型,歌舞过寨。回到家中以后,将牛模型供干堂屋,作为传家宝物珍藏,充分显示了对耕牛的重视。

牛纳纳

云南省的哈尼族在农历三、四月的犁耙栽插春耕大忙结束以后,要在五月初过“牛纳纳”(哈尼语,意为“牛歇气”)节日。就是让备受辛劳的耕牛在这一天歇歇气,接受人们对它的敬意。到了这一天,人们采摘紫泽兰草煮出紫色水汁,用以染糯米饭,并杀一只公鸡,以供神祭祖。祭毕以鸡肉、肉汤拌糯米饭喂牛,同时进行祝告,并让牛上山自由游牧,啃食青草。另一方面,人们于当天清晨用紫水洗脸擦身,表示洗掉春耕中的劳碌疲惫。还要洗净一套衣服,象征脱净从事栽插时放纵唱情歌的山野习气。就这样,耕牛和人们都欢乐地度过休息喜庆的一天。对于耕牛的重视和为它过节,是我国南方农业民族的一大特色。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篇2

一、云南民族节日的类型

(一) 宗教祭祀节日

这是云南民族节日的主体, 其他各种类型的节日与这个节日密切相关, 大多从这个节日演化而来。云南地区各个民族的宗教祭祀节日多和原始宗教相关, 其中有一部分是基督教、佛教或者伊斯兰教的节日, 主要节日类型有回族开斋节、佤族木鼓节、基督教民族的圣诞节以及瑶族盘王节、纳西族三朵节、傣族泼水节等。

(二) 农事节日

这是云南民族节日的主要组成部分, 农事活动主要内容是农事祭祀、庆贺丰收或者敬奉耕牛等等, 比较常见的要数彝族、哈尼族以及纳西族、白族的火把节, 近些年来, 很多少数民族出现了新米节、尝新节等。最后是传统的集贸、社交娱乐节日, 这是对云南民族节日非常有旅游吸引力的节日, 比如:景颇族采花节, 白族的绕三灵、三月街, 傈僳族的拉歌节等。

(三) 除此之外, 云南民族节日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历法节日

过这种节日的民族主要是依据各民族的历法制定节日, 比如:藏族藏历年、哈尼族与彝族的十月年以及傈僳族盍什节等等。在20世纪80年代末, 当地开始开发傣族人的泼水节, 这就拉开了云南旅游业的序幕, 从此以后在20多年以来, 云南地区开始慢慢注重民族节日的旅游开发, 开发方式越来越先进, 开发数量也不断增加, 开发领域逐渐扩大, 旅游产品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 因此, 云南地区多样化的民族节日旅游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

二、云南民族节日旅游的开发策略

(一) 坚持原生态、保护性及创造性的开发原则

目前市场中出现的民族节日旅游项目大都舞台化、商品化, 严重脱离了民族节日中应用的内涵, 这使得原本淳朴、民俗的表演人员对节日旅游失去了热情, 而游客也开始对这种伪民俗的表演失去兴趣, 因此在开发民族节日旅游时一定要注重节日文化的原汁原味, 尽可能避免商品化。其次, 由于民族节日是由各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在长时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遗产, 因此在开发时必须坚持保护性原则, 把开发和保护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以保证民族文化资源、旅游业等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 民族节日是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云南地区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要想促进民族节日产品化, 营造浓浓的民俗氛围, 需要采用更具创造性的表现形式, 这要比开发文物古迹的难度要大。

(二) 运用政策优势, 整合旅游资源

开发民族节日不应该是孤立的, 必须和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机地结合, 不断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 才能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市场需求是千变万化的, 因此民族节日的旅游产品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既要有高品位、独具一格的民族节日体验游, 同时也要有符合通俗大众需求的民族节日休闲娱乐游。这就需要相关开发人员充分运用政策优势, 整合旅游资源, 加强旅游和文化的密切结合、充分挖掘出民族节日旅游资源的多层次特点, 以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一方面要重点开发那些民族风情浓郁、社会参与度高的旅游产品, 特别是国际性的节庆旅游产品, 丰富旅游产品内容, 提升产品档次, 突出云南民族节日旅游品牌, 促使民族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国家级或者省级文物景点、民族节日、或者历史文化名城等优势, 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开发力度, 创新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比如:云南省已经把节日旅游的发展纳入到经济发展环节中, 并且同步出台了相关旅游发展规划, 这为相关开发旅游资源的人士提供了政策便利, 大大推动了节日旅游资源的开发进程。

(三) 注重提升节日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

云南地区的民族节日包含着民族历史、宗教祭祀、娱乐交际以及审美趣味等浓浓的民族文化, 从这些节日活动中, 游客可以了解云南的民族服饰、礼仪, 民间艺术、宗教文化以及民族建筑艺术等等, 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开展民族节日活动, 因为节日最能体现民族文化, 所以在开发过程中, 必须注重提升节日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节日旅游活动既可以反映出原生态文化内涵, 同时要反映现代人的生活, 使其文化韵味显得更厚重, 更具有意义, 就必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创新, 注入时代特色, 同时又蕴含民族人物、民族艺术等的传统文化元素, 才能有效提升节日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只有把云南地区少数民族节日旅游活动进行不断地开发、推广, 才能促使民族节日活动在经过几年前的发展演变以后, 逐渐向现代转化, 进而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且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形态。同时, 一些云南地区民族节日活动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文化风俗, 加强对民族节日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能不断增强民族向心力, 提高民族综合素质, 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摘要:云南地区的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潜在文化旅游资源。本文主要依据云南地区民族节日的类型、深入分析了民族节日的特点, 然后提出了节日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 以期促进云南地区的旅游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云南,民族节日,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燕.论云南民族节日旅游资源的开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05) .

[2]魏国彬.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策略[J].大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8 (07) .

[3]黄泽.西南民族节日文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5.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篇3

2021元旦节放假时间安排

1月1日-3日放假!无调休,共3天假期!(2021年元旦放假通知国务院这边暂未公布,一切还是以官方消息为准,以上仅为猜测。)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习俗。在我国,元旦节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元旦节传说故事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

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自从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庆祝元旦的方式

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放假了,随你怎么玩都行。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少数民族节日作文 篇4

少数民族节日作文

(一)古尔邦节对于维吾尔族来说,有如汉族的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

去年夏天,妈妈带我到喀什游玩,正赶上古尔邦节。那天早晨8点多钟,爸爸就和一些老乡们成群结队地到艾提朵清真寺参加一年一度最隆重的仪礼去了。不一会儿,寺内外就人山人海了,仪礼开始了,此时听不见往日城市的喧闹声,只有大阿旬诵念古兰经的浑厚的男中音在空中回荡。在这庄严而又肃穆的气氛中,成千上万排列成行的爷爷、叔叔们同时屈膝跪下来向安拉祈求平安。

一个小时后,仪礼的各项仪式结束了,这时,一队鼓乐手们在艾提杂清真寺的门楼上吹起了咬呐,敲起了阿格拉鼓,弹起了冬不拉。一群梳着辫子,穿着五颜六色连衣裙的小姑娘们和成百上千的其他观众都围在艾提朵清真寺前,我怀着好奇心挤进人群,原来一群小伙子正在那里跳沙玛尔舞,欢乐的曲调把节日的气氛带到了大街小巷,带到了每个家庭。

我跟随着妈妈去亲戚朋友家拜节,家家户户的桌上都摆满了鲜美丰富的食品。有烤镶、炸傲子、手抓羊肉、葡萄瓜果„„我们来到叔叔家拜节,一进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华贵的景象,地上铺着地毯,墙上挂着壁毯,炕上铺着床毯,五光十色、风格各异。这时好客的主人端上来了一盘烤羊肉串,羊肉串上撤着孜然、盐末和鸡蛋等作料。看起来肉色酥黄,闻起来香沁心脾,吃起来外焦里嫩,风味独特,我边吃边赞不绝口。

古尔邦节过去了,我也该回去了,可是我永远忘不了在喀什度过的别有特色的古尔邦节。

少数民族节日作文

(二)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少数民族节日作文

(三)壮族在八月十五这天,除了要赏月和吃月饼外,一项重要习俗活动就是“闹哥孩”,因为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女性,闹的对象是男性,所以叫“闹哥孩”,其实就是对歌,内容一般不涉及爱情,多是有关史实、社会一类的,尽兴方散。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畲族把这天视为走亲访友的好日子,而陪客唱歌又是畲族的独特习俗。中秋歌节不但要陪客唱,还要集中到县城去对歌。对歌的时候,男女各站一边,女的还特别喜欢挤在一起,不参加唱歌的妇女,也要和歌者挤在一起,以壮声势。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到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对歌,未婚青年趁机寻找未来的伴侣。

每到中秋之夜,苗族全家团聚后,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男女青年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吐露爱慕之情。

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聚在日月潭边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

瑶族在中秋之日举行“舞火狗节”,舞火狗意在驱邪避邪。是日,姑娘们叩拜完祖先,然后舞蹈,青年男子则在一旁燃放鞭炮。待姑娘们玩够后,男女开始对歌。按照当地习俗,姑娘必须参加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动,才能结婚。

少数民族的节日作文 篇5

白族民居

高寒山区的白族人民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或“竹篱笆房”。他们的房子多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其布局则采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两耳”或“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宽敞,阳光充足,让人眼前一亮。

他们十分重视照壁、门楼的建筑。

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题写“万紫干红”、“旭日东异”或“福”、“寿”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宇。四周山墙也一样彩绘着各种山水、花鸟、虫鱼等图案,每个角落的装饰也都很讲究。

还有独特风格的门楼,其建筑装横更倾注了白族人民的艺术智慧。一般都是斗拱重叠,飞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砖、大理石等组合的立体图案。许多门扇是由钱空三层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以及浮雕图案所组成,十分精致。有的门楼、隔扇不用一颗铁钉,仅以凿出卯眼相接,却十分坚固牢实。 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蘑菇房

蘑菇房?没听过吧。这是云南哈尼人的民居,它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后来他们迁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它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

在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最后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蘑菇。

内部结构,通常由正房、前厅和耳房组成。分二、三层的蘑菇房在建筑设计上别有风韵:前廊与正房前墙相接,耳房与正房两侧相连;前厅与耳房顶部均为坚实的泥土平台,它既可休憩纳凉又可晾晒收割的农作物,别看他样子不大,作用可不小呢!正房二层全部用泥土封实,然后在三四米高处铺盖茅草顶。

蘑菇房经久耐用,冬暖夏凉,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它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哈尼山乡壮景。

有关少数民族节日有哪些 篇6

傣族: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壮族:三月三歌会;过小年;陇端节;春节;陀螺节;花朝节;吃立节;蚂拐节(青蛙节)。

东乡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布朗族:厚南节。

怒族:春节;仙女节;祭谷神。

塔塔尔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

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满族:春节;过灯节;添仓节;锁龙节;端午节;虫王节;中秋节;颁金节。

黎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最重要的是农历二月初八的三朵节。

撒拉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

藏族:转山会;采花节;黄藏历元旦;藏历农家新年;萨噶达瓦节;女儿节;望果节;雪顿节;白来日追节。

侗族: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

傈僳族: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

毛南族: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族: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篝火节。

维吾尔族: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瑶族: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春节、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

苗族: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

白族: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彝族: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火把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土家族:“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每年6月8日,在新疆塔城地区的达斡尔人民过“沃其贝”节,祭拜、祈福、聚会、欢歌起舞等形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健康平安。

阿昌族: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珞巴族: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哈尼族:“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

拉祜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

仫佬族: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节日:“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基诺族: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

布依族: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

哈萨克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

水族: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族: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 篇7

蒙古族那达慕节

在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常年生活在大草原上£¬过的游牧生活£¬在这种生活方式里£¬人们对体力的要求很高£¬同时也要有一些重要的生活技巧£¬如射箭£¬骑马£¬摔跤等等¡£

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登上皇位后£¬决定每年的7到8月份£¬在草原上举行盛大的聚会£¬聚会的时候£¬为了团结各个部落£¬大家便凑到一起举行射箭£¬赛马£¬摔跤三项比赛£¬从那以后£¬每年的这个时节£¬蒙古族都要举行这个聚会£¬这个节日£¬便是那达慕大会£¬又叫做那达慕节¡£

发展到今天£¬这个节日一年或者三年举行一次£¬在举行大会的时候£¬除了让勇士们进行射箭£¬赛马£¬摔跤三项比赛外£¬人们往往还趁着这个节日£¬进行一些买卖活动£¬分别用自家的东西£¬换取别人家的东西¡£与此同时£¬还进行一些祭祀的活动£¬希望上天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每当那达慕大会举行的时候£¬白天人们开心的进行各种比赛£¬参加各种活动£¬到了晚上£¬人们便点燃火堆£¬大家都围在一起£¬喝着蒙古酸奶或者是马奶酒£¬一起拉着马头琴£¬跳着蒙古舞£¬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傣族泼水节

居住在中国云南南部的少数民族傣族£¬有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那就是泼水节£¬又叫浴佛节¡£ 傣族人信佛£¬他们相信£¬到了节日这一天£¬泼水能够泼去身上的疾病和不好的事情¡£所以泼水节那天£¬不管遇到什么人都可以泼水£¬他们也不会生气£¬因为这是一种祝福¡£

每到节日这天£¬一家人先干干净净的挑一桶水£¬来洗刷佛像£¬然后£¬热闹的泼水节就正式开始了¡£傣族人相信¡°水花放£¬傣族旺¡±£¬¡°泼水一身£¬幸福一生¡£¡±

所以那天是一个欢乐的海洋£¬大家不分男女老幼£¬都聚到一起穿着鲜艳的衣服£¬互相泼水£¬非常的开心¡£

除了泼水之外£¬在节日这天£¬傣族人还会举行放孔明灯£¬斗鸡£¬丢沙包都很多其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斋节

开斋节是信伊斯兰教的人的节日£¬在我们中国£¬回族和维吾尔族两个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于是都有开斋节¡£这个节日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每年到开斋节这几天£¬人们便从早上4点多开始到晚上日落£¬一直都不吃不喝£¬这样做据说是为了让人们体会穷人的饥渴£¬希望人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帮助穷人兄弟姐妹¡£

到了晚上£¬人们便开始吃点简单清淡的食物£¬比如油炸撒子£¬油香等等¡£但是即使是这时£¬也不可以吃很多£¬要有节制¡£

这一天人们一大早就要沐浴干净£¬然后到清真寺参加宗教活动£¬还要穿上节日盛装£¬相互问候£¬祝福¡£

人们还要把房间和清真寺打扫的干干净净¡£

人们在这一天£¬无论多么饥渴£¬都不准吃喝一点东西¡£ 因此£¬过开斋节的人们往往都养成了£¬坚强£¬能够忍耐的品格¡£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相传是远古时候£¬人类惹怒了天神£¬天神为了惩罚人类£¬派出了大量的蝗虫来吃人类的庄稼和粮食£¬为了驱逐这些害虫£¬人们不由的点上了很多的火把和火堆£¬来烧死或者赶走这些害虫£¬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为了纪念这种胜利£¬人们将点火把的这种风俗传延至今£¬形成了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有三天£¬第一天是¡°祭火¡±£¬第二天是¡°传火¡±£¬第三天是¡°送火¡±¡£

每天的内容都不一样£¬第一天的时候£¬大家要选个地方£¬用传统的方式来取火£¬还要杀牛杀羊£¬用来祭祀神明¡£

第二天£¬人们就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大家都聚在火堆旁边£¬进行斗鸡£¬赛马£¬摔跤£¬唱歌£¬跳舞£¬还要举行传统的选美比赛¡£

最后一天£¬也是最重要的一天£¬送火£¬等到夜幕降临时£¬人们手持火把£¬到处奔走£¬最后£¬把火把聚集到一处£¬做成一个大火堆£¬然后人们围着这个火堆载歌载舞£¬快乐的度过这个节日¡£

阅读聊吧

1£º你对上面几种少数民族的节日是否有种想要体验的感觉£¿你是否感觉到了少数民族节日的有趣之处£¿

2£º说说你所知道的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作文 篇8

回族不吃猪肉,还有,回族要封斋―就是不能吃饭,到了早上才能吃饭,如果饿了就和水,这样坚持一个月,就可以开斋了,开了斋就可以大口大口的吃饭了,这样可以让全加幸福。

在来说说汉族的端午节,端午节来了,汉族人就要吃粽子,这一天,人们就要买粽子,包粽子,街上人山人海的,粽子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傣族的泼水节,傣族的泼水节是一个隆重而快乐的日子,泼水节是在夏天,这是我来了了傣族。

我看到那里有许多人在玩,我也去了,来了这里,我拿起弹药,就冲锋了,可是中弹了,我有找准时期干掉了5个人,当我高兴是,那5个人就一起朝我冲来,打得我措手不及。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篇9

七(4)班

第一小组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泼水节

春节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起源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春节(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夏商时代产生的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现称朔望月,即后所述“阴月”)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朔日)为月首,同时以冬至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现称回归年或太阳年,即后所述“阳年”)为年,并设闰月调整阴月阳年。以正月朔日的子时(夜半)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岁末年初要进行旧一年丰收的庆祝和新一年好收成的祈祷,于是产生一系列祭神、祭祖、庆祝、祈祷等活动。

“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于岁首(一年开始)时间的确定(换言之,月序的排列)还与天文历法有关(如前所述),传说夏在寅月(今农历正月),商在丑月(今农历十二月),周在子月(今农历十一月,即冬至所在月),秦在亥月(今农历十月),到西汉才又恢复夏正,定寅月(今农历正月)为岁首,一直沿用至今。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元日、新正等,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其实指导农时的是夏历的阳历部分-二十四节气),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农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纪年不用公元纪年法而用民国纪年法)。到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夏历(农历)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实际上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习俗 守岁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on Boat Festival 又名:龙舟节 释义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端午节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来源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代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同学们的感想

通过班级开展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探究活动,我们不光书本上了解了知识,还了解了我国最传统的一些节日,让我们懂得了流传下来的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文化知识。如:重阳节为敬老节,教师节辛勤园丁的节日,中秋节为团圆节,国庆节,劳动节广大劳动人民的节日,还有春节等等。这都能教育现在的我们,让我们从小懂得敬老爱幼,团结互助,尊师重道。但我想:在保留我国的一些基本节日时也可引进西方的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如:父亲节和母亲节,让孩子懂得父母之恩重于泰山的道理。它能更好的引导我们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的由来——中秋节、端午节等,并且懂得了一些相关的诗歌、民俗。老师教我们如何制作小报,听了老师的教导,我们小组做的是电子小报,在做电子小报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许多关于节日的习俗,更明白了小组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七(4)

张缘

31号

传统的节日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风。赏菊饮酒、吃糕、拜祭祖先,是家人团聚的日子。通过节日的各项活动,联络亲友间的感情。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风光。使传统的节日充满无比的幸福和快乐。伴随着中国梦,传承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从而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重阳节又是敬老节。关爱老人、尊敬老人,不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他们的关爱,又是年轻人继承“财富”的需要。一句话: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从身边事做起,当老人需要帮助时,让个座位或扶一把、聊聊天问个好等等,以此献出一份爱心来展示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

总之,传统的节日,传承着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精神,必须持之以恒。

——七(4)

陆轶之

22号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来源之处和形成的必要条件。

——七(4)夏鑫 19号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敬天信神,感恩知报,使人们在节日中感受传统道德的力量,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境界得以升华。传统节日是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生活之间的,是由一系列信仰和习俗形成的,都与祭祀、神话或佛、道信仰有关。节日形式多样,而最主要的有新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此外还有浴佛节、盂兰盆会、七夕等,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的历史文化长卷。古人谈论节俗,总关乎伦理道德,无不强调其教化方面之重要性,以达弃恶扬善,激浊扬清,如西汉贾山在《至言》中说:“风行俗成,万事之奠定。”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厚重而多彩

——七(4)

杨浩

30号

探究了各名族传统节日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可远远比汉族多多了。但有些民族竟然不过春节,例如藏族。而且它每个月都有两三个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而且又很多节日最后一个字不是“节”,而是“年”,例如“藏历年”,“苗年”等等。有很多节日,都是因为人们渴望丰收而创造的节日,我觉得这些节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当然,传统节日中也不缺一些奇怪的节日,例如“沐浴节”,“雪顿节”,“踩鼓节”等等。这些我认为奇怪的节日,也为各民族传统节日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中也有一些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的节日,也就是一些迷信活动吧,比如“驱鬼节”之类的节日。还有一些节日就是纪念一些人或事情的节日,像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之类的。从传统节日中,我们可以了解以往的历史,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七(4)

姚韵

6号

探究是一门学科,它并不需要语文强大的语言沟通能力,也不需要数学缜密的思维,同时也不需要英语超常的词汇记忆力。它只是一门附科,却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剂,它只需要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大脑,便能一展宏图。通过办小报,做实验竞争比赛评分获得成绩,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上进。探究课可以开发人的右脑,是将人进阶的一个过程。初中的探究课所剩无几了,我们更应该去珍惜那每周一节的探究课。

——七(4)胡锦江 27号

总结:

民族节日 篇10

1.知道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特有的,用自己民族特殊方式庆祝的节日; 2.了解我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教学重点:

知道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特有的,用自己民族特殊方式庆祝的节日;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了解民族节日

1.你知道那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还有些民族也有自己的节日,用本民族特殊的方式进行庆祝,称为民族节日 3.介绍自己民族节日:

汉族: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元旦。。。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彝族: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4.介绍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

二、民族团结的桥梁

1.你和少数民族人民过过传统的民族节日吗? 2.介绍国家总理过少数民族的节日 《难忘的泼水节》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图片欣赏:了解各族人民在传统节日中的表现 4.这些节日有什么意义?

5.我们和他们过这些节日有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彝族 火把节 傣族 泼水节 和睦相处 民族团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2.初步理解民族节日的积极意义。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民族节日的积极意义。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民族节日 1.介绍你了解的民族节日 2.连线:

蒙古族 泼水节 傣族 火把节 彝族 那达慕

二、民族文化窗口

1.说一说,你喜欢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 2.介绍节日中的活动 3.分组介绍:

从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生产劳动、宗教信仰、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礼仪 第一组 苗族

吹芦笙 单人或集体吹奏 翩翩起舞

服饰 挑花 刺绣 织锦 蜡染。。。第二组 壮族

对歌 即兴表演 故事 刘三姐的故事 第三组 傣族

泼水节 水越泼得多 福运就多。。。

4.从这些民族节日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民族文化 发扬光大

少数名族节日 篇11

壮族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 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从 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钱备办鸡鸭从和香烛钱纸,供祭花婆神,然后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没有生育的妇女,是日要到野外采花来戴,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若日后怀孕,为使小孩出生后有灵魂,须请师公到野外念经求花,还要在路边小沟做架桥仪式,把花从桥上接过来。小孩出生后,要在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现已淡化。

芦笙节

在苗家,每年都要举行几次盛大的芦笙节(苗语称基别,为汉语爬高坡之意)。节日里,苗族人民盛装前往,各寨芦笙手云集芦笙坡,平时寂静的青山翠谷,顿时汇成芦笙歌舞的海洋,满山遍野,一望无际。在黔东南的谷陇地区,每年的农历9月27日—29日,要举行三天芦笙节,这已成为苗族的传统节日。

扎勒特简介

哈尼族传统盛大节日。“扎勒特“是哈尼语音译,又称“大年“。时值农历十月,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举行,至属猴日结束,历时5天。哈尼族信奉原始宗教,扎勒特节主要是祭献天神和祖先。夏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开始过年,历时五、六天至半月不等。节日期间杀猪宰羊,舂粑粑,蒸黄糯米饭祭祀天地和祖宗,并宴请邻近村寨、民族的宾客。人们身着盛装,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出嫁的姑娘也要带着酒、肉、粑粑回娘家献祖拜年。白日里开展荡秋千、摔跤、打陀螺、歌舞等娱乐活动。夜晚,在村边草坪上燃起篝火,各户抬来桌子,摆上酒肉、粑粑、水果等互相宴饭,充满友爱欢乐气氛。

瑶族盘王节

百科名片

瑶族盘王节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海内外的瑶胞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在广西的富川、钟山、八步、恭城,广东连州、连南、连山、乳源,湖南的江华、江永等粤湘桂三省区十县(市)发起,现已成为全国瑶族同胞最盛大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下面将有专门介绍);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一般为双人或四人对舞。关于盘王节、盘王歌以及长鼓舞,都有它们源远流长的来历。

开斋节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开斋节开斋节是伊斯兰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 月1日。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

花炮节

侗、壮、仫佬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

花炮节)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抢到花炮则意味着吉利幸福,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五炮。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

抢花炮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俗,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并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抢花炮是富禄三月三时最重要的活动,如小镇一样有着百年历史。三月三又名“上巳节”,时间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所以又叫“元巳”。侗族在这一天要燃放花炮,所以又称花炮节。花炮是侗族三月三的传统节日,它的起源应是侗族的娱乐狂欢,在侗族居住的广西、贵州交界地区更盛行。

泼水节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雪顿节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雪顿节晒佛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

跳公节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上一篇:预备役训练感想下一篇:气管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