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2024-10-06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精选9篇)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篇1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史

材料收集:姜薇 学号:200806023073 班级:08营销2班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第三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第四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一、我国现代物流的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

萌芽阶段所对应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

我国在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现代物流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萌芽。“文化大革命”之后,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其“现代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这就形成了对现代物流初期的需求。在工业生产领域,即使是当时水平下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必须对协作关系的各方物流联结做出安排。传统的仓库和储备形态,已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的要求。将储运联结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自然成为一种选择。因此,在经济界和企业界已经自发出现了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

二、学习和引进现代物流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之后,各个经济领域都开始了解发达国家的进展,除了一般的文化传播渠道之外,这个时期不同的政府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工作考察团,开始广泛的对国外进行考察。考察带有“对口”的性质,我国在当时承担组织、领导和管理“物流资通”的国家物资总局,便把在日本已经风行的“物流”领域作为考察的对口对象。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间,这个系统先后组织了出国考察和接待国外物流考察四十余次,尤其是和日本建立了物流领域的沟通关系。这些考察活动对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是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成为国内研究物流的重要信息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考察培养了一批人才,前后参与考察的几百位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相当一部分都成为了研究和推行现代物流的第一批骨干力量。

可见,改革开放政策,给现代物流进入我国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容纳了现代物流这种管理模式;我国经济发展,感受到现代物流的需求;个别为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进行服务的物流企业率先接受了现代物流运作的理念,其成功的运作,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进行现代物流探索和初期实践的领域,取得了经验和教训;理论界和政府推动营造了现代物流的舆论;物流以及物流有关专业设置,确立了物流学科,造就了一批物流人才。

三、我国现代物流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

我国现代物流的起步阶段开始于邓小平同志南巡前后。我国改革开放有了深化,这无疑给现代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起步阶段的一项非常重要收获,是对现代物流的探索出现两个重要的特点:多领域的探索和从理论向实际运行与操作的转化。

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世界性石油危机,我国可以站在观望的角度来审视这次危机。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推行物流合理化、实施现代物流是应对这种危机的有效办法。90年代末,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和东南亚存在密切的经济交往关系,我们对这次危机有了切身的感受。尤其是以现代物流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了比较强的抗御危机能力,使过去将近20年的现代物流的理论准备迅速被经济界和管理层所接受。那个时期世界银行公布的一组对比性数据,使经济界震惊于我国物流的潜力。这些外在的因素迅速触发了我国经济领域潜在的现代物流需求,现代物流在我国迅速启动。

我国现代物流起步期的主要工作是开始实质性的物流运作,重要标志是:学术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推介现代物流;一些率先进行现代物流运作的企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对经济界产生了实际的影响;有影响的与物流相关的传统大企业,如中远集团、中外运,明确要向现代物流转型;改革开放之后引进的一批与现代物流运作有关的外国企业,已经对谷内企业有了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特区深圳市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地区性的物流规划,而且破天荒地明确现代物流是深圳市三个“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

我国现代物流进入发展期的主要标志是大规模的、普遍的现代物流的建设,在全国迅速普及。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进展: 1.物流政策环境的建设

2001年国家经贸等六部委出台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又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意见》,这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是我国物流政策环境建设突破性的进展,国内经济界和物流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已经明确了在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方针政策,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所必需的。2.物流规划工作

物流规划工作是这个时期极具特点的现代物流建设。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全国50多个省、直辖市、中心城市开始或者已经制定了物流规划,数不清的产业和企业也通过制定物流规划切实地开始现代物流系统的建设。如此集中在同一时间、如此广泛、如此大规模的制定一个产业的发展规划,这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是很少有的事情,也是国际上的一项创举。在这些规划中,仅物流基础和园区就规划了200多个。3.物流平台建设

作为现代物流基础的物流平台建设,正在大规模的展开并且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物流平台不仅是物流运作的物质基础,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多年以来就受到国家的重视,并且已经发挥了基础的作用,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1世纪开始之后,物流平台建设不仅加速在“做大”而且注重完善平台的结构。

进展最为理想的是物流信息平台。受惠于国家信息化建设,我国的信息基础网络和实用信息技术已经能够支付现代物流的信息运作需求:远程、即时的通信和数据交换;货物静止和动态的识别;精确和便捷的定位;自动化和无人化的操作管理等。

铁路、公路线路的网络,在我国的东部和发达地区,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布局,平台的建设迅速向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推进,覆盖全国有效的物流平台远景已十分明朗。例如,就高速公路网络平台而言,今后30年将形成总量为8.5万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横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并且能够实现和台北的高速公路对接。2010年,西部地区公路网总里程将超过9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2万公里。2020年,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骨架网会覆盖西部地区。2020年,新建的西部铁路业将达到1.6万公里。4.全社会都感知和开始重视物流

最近几年,物流已明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几大“热点”之一,几年前尚且不为人所知的物流行业,现在已经成为热门行业,物流业成为媒体的热点。我们可以看到资源向物流这个热点的明显倾斜:新建和翻牌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几十亿、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资本涌入物流领域,发达国家许多知名物流企业纷纷登陆我国。10年前国内名牌大学还不愿涉及物流,仅有少数几个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现在已经达到两百多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名牌大学进入物流人才培养领域,标志着物流人才和物流学术的心发展局面。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篇2

1 物流的概述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 根据实际需要, 将运输、存储、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 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过程。

现代物流不仅仅注重的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的配送问题, 而且还注重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采购的问题, 还有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存储、加工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全面地提升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的问题。因此,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 把生产、运输、销售、包装、流通加工等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手段。

2 物流业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 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增强, 竞争机制的设立, 各个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不断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新的需求。我国政府逐步开始重视物流的发展, 逐步对一些老的运输企业进行改建和重组, 促使他们不断地提供新的物流服务, 而且还出现了一批新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我国的物流行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总的来说, 我国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近些年来, 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认识到物流发展的重要性。

物流产业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综合性的产业, 其产业结构复杂。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物流行业也迎来了崭新的春天。基础设施方面逐步完善, 我国的公路里程位列世界第三;铁路运力位列亚洲第一;在水运方面, 我国港口的吞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位列世界第五;民航也新扩建了一些机场, 以及一些航线的增开, 使航空的运载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配送体系方面,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大批有规模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我国的物流行业从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逐步向第三方物流转变, 第四方物流也渐渐兴起。我国目前物流的发展环境明显得到了好转。

第一方物流 (1PL) 是指生产或流通企业自身来做物流各方面的运作, 如仓储、运输等。生产企业拥有自己的仓库、车辆, 不依靠任何的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第二方物流 (2PL) 是指那些自身没有车辆、仓库, 雇佣车辆、仓库来做货物的仓储、运输, 是属于功能性的、比较单一的服务企业。第三方物流 (3PL) 是指生产企业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生产任务完成好, 把自己的物流方面的工作以合同的方式交给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物流企业, 也就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货物的仓储、运输、搬运、包装等。

第四方物流 (4PL) 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 是政府为了促进地区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 而搭建的一个能够提供共享和发布信息的物流平台, 以此能够领导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但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刚刚兴起, 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如基础设施的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人才缺乏等。要想发展好第四方物流, 就需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人才的培养等等。

但我国的物流体系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改善, 物流企业规模小, 物流管理不集中, 我国的物流在各地区之间被分割成若干的部门和地区, 各自之间自成体系, 缺乏整体的物流规划, 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 缺少综合性的物流公司, 无法形成协调、统一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 使得货物的仓储、运输、配送不能有效结合起来运作, 以至于物流成本大大提高, 物流速度大大降低, 环节上的浪费严重, 管理成本也加大, 物流资源不能得到科学、充分、有效的统一分配, 从而导致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不强, 阻碍了物流产业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仍然不足, 尚未建立起布局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和物流技术装备等建设尚有待提高;人才培养、物流技术、物流标准不能完全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 物流服务集约化和一体化程度亦不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物流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 还处于摸索阶段, 缺乏物流专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现代企业的内部物流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 信息化决定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但现在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还在沿用传统的人工作业, 因而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3 物流业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强, 各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特别激烈, 由于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大大加强, 使得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发展对本国在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纵观世界, 物流业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物流业的发展程度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虽然近些年我国物流发展很快,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 物流的整体水平还不高。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模式转变, 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 高的物流成本一直阻碍着企业的发展, 一套完善的内部物流体系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已经成为各个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经济时代, 企业内部物流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立足现在, 展望未来,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本质所在, 也是企业内部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企业内部物流应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物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部物流的发展应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装卸搬运技术等为支撑。其发展趋势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高新技术对现代物流企业内部的发展尤为重要, 它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Walmart运用了Bar Code (条形玛) 、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ITS (智能交通系统) 等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进行了成功的整合, 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2) 绿色物流是企业内部物流发展的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逐步恶化。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现在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地球只有一个, 不能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在这种环境下, “绿色物流”的概念应运而生。绿色物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合理制定运输、配送计划, 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统一集货、统一送货, 减少空载率, 采用排污小的货车车型, 减少污染, 提高运输效率, 实现“零库存”, 降低物流成本。

(2) 政府应当制订相关的绿色物流法规。政府应当加强对绿色物流的管理和控制, 制订一些关于绿色物流的法规和政策, 用来控制物流活动产生的污染、排放的废气等。

(3) 加大力度培养物流方面的人才。我国物流专业方面的人才相对不足, 高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必须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绿色物流才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3) 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 实现物流一体化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由于受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对物流的需求与企业内部物流的供给往往不会同步, 存在一些偏差, 可能会出现物流资源的短缺或闲置。我们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就要利用外部资源。当物流供应短缺时, 我们就要利用“第三方物流”来补充这个“缺口”, 当物流企业内部资源闲置时, 我们自身来“扮演”“第三方物流”的角色, 避免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这种灵活的整合方式是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4) 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是企业内部物流的发展方向

21世纪是中国物流企业高速发展的时期, 要想使自身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这就要求现代物流企业制定一套针对每一个或每一类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方案。个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关乎现代物流企业生存的营销理念。

现在, 更多的物流企业应当清楚地看到自己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看清楚中国物流企业的变化趋势, 从而重新思考自己的业务和市场。各物流企业一定要用积极的和变化的态度来定义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中国正在朝着成为物流发展最迅速最有潜力的国家而努力。

摘要:分析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及未来物流业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国物流业;发展;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业作为我国经济活动的第三方身份,其在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物质生产的过程中,物流活动决定了生产活动,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现代化的生活中,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市场之间的经济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此可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因此这一现象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1.物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业涵盖的领域也有所扩增,其不仅涉及了经济学、管理学,还包括一系列的营销学、社会技术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内容综合地、系统地、科学地集成一体,充分展现出经济理论行为。在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企业内部的管理也有所加强,在企业进行生产、销售的实际过程中,为企业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等物流行为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了物流成为第三方利润源泉,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

在物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由物质基础设施产业、物流服务业、贷主物流业、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系统业等五个行业组成,而这些行业组成部分正是当前现代企业发展所需的基础,也是企业面向市场竞争所需的经济支撑。因此,在国际企业发展过程中,物流业的发展被人们认为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被称为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可见,在我国提高物流业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各方面发展的需求推动下,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迅速的进步,各界企业人士也纷纷加强了对物流领域的认识与了解,以促使在经济实践中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与效益。但同时,我国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中仍会因为某些原因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物流业的发展,进而也抑制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会造成实际的物流业发展效果与预期的目标有着相当大的差距问题,同时与国外的物流企业相比相差较大,在经济市场中不能很好地与之竞争。由此可见,功能不完善的物流业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为国家带来更好地收益与利率,并且丧失物流业本身具备的优势与特征。下面主要对当前我国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2.1对物流业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

在国家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要加强物流领域的发展,首先应对物流业具备足够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可以在一定的基础上发展物流行业,促进物流业的高效运行。但是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企业人员在进行物流操作时,在观念上仍然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其对物流行业的理解仍是遵循传统的发展思路,在技术水平上也仍停留在传统的行为方针对策上,对创新型的理论缺乏足够的了解。

例如,在进行物流操作的过程中,大多数经济企业仍是将重点关注在运输和仓储的单项集成行动中,而对系统集成的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系统集成的特点,仅仅只是将物流行为置于其次的经济地位中,对物流业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由此,则很容易给企业物流运输带来一定的问题,对市场经营不能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加之和国外物流行业相比较的话,我国的物流领域在研究和教育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劣势,在技术发展中存在着较为落后的发展观念,促使我国相关物流人才匮乏,而经济市场中符合的物流业人才又较少,由此进一步抑制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企业对物流业的不加重视,且缺乏对人才的培养与深层次的教育,使我国在物流高级人才中缺乏可利用的人才资源,从而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综合发展。

2.2缺乏健全的物流业市场机制

在实际的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物流领域缺乏相关的机制与政策,在地区管理规划上也缺乏系统的安排,因此极易促使一些地区在土地规划上盲目兴建大量的物流基地,而这些物流基地又缺少具体的应用与作用,因此多余的物流基地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巨大的人力与物力,对国家资源的浪费有着一定地体现。另外,由于我国对物流行业的管理缺乏系统的制定,从而使我国的物流经济市场在管理过程中还不够规范,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达到有序、成熟的现状,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则会导致物流企业数量的扩张速度增大,且远远超过了物流业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从而给经济市场带来无序竞争的现象,物流企业的“多、散、小、弱”等特点在市场竞争中尤为突出。

2.3缺乏健全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信息科技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量的信息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得到了不断的扩增与发展。在丰富的经济资源条件下,采用有效地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物流领域的效率,提升我国物流业的经济水平。但是,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我国物流业的信息化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物流业信息化程度相比较于国外的发达国家来说也较为落后,在技术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大的问题,从而不能很好地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此外,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在物流操作过程中,物流仓储设施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物流业的发展,其次在物流运输上交通的不完善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2.4我国物流业空间分布不均匀

在综合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历程中,国家应加强重视物流业的区域发展,旨在能够很好地促进物流业均衡地发展。在我国的物流发展实际运行中,其产业分布存在着严重地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如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而物流基础设施的分布及大规模的物流企业分布也均存在着分布不均匀的现状。此外,我国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严重存在着城市物流发展与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大多数物流企业主要着重于城市物流的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农村物流的发展现状,由此则产生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农产品等物资的运输条件,从而产生严重的区域现象,这对于国家整体的综合发展并没有产生有利的发展条件,反之会由于缺乏某些必备的因素条件,而阻碍物流业的发展与进步。

3.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改善策略

通过对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中可以发现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物流领域的综合发展。因此,相关企业部门在发展物流产业的过程中,应对此类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究,旨在根据相应问题提出有效地改善策略,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策略研究,希望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3.1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分析了当前我国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观念问题,因此首先国家在发展物流行业的经济基础上,应改变传统的物流发展观念,在实践过程中应多多采用创新型的发展理念。其次企业管理应加强对物流领域的重视程度,旨在能够采用现代化的发展思想水平进行创新型的物流管理。此外,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各个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促使在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2完善物流相关法规政策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给物流行业的发展创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国家应对物流领域的开展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在以市场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物流业的可持续进步。同时,在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一些问题性的产生,促使物流行业的发展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国家应尽快制定出有效的物流管理方针,通过政策的提出以对物流行业的一系列标准进行一定的规定,从而整合物流运作,实现物流活动的标准化,减少物流行业在分配问题上、企业运转上引起的问题,这样也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物流行业的相关政策的完善,不仅可以为经济市场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还有利于物流业的综合发展,避免在发展的过程中引起资源浪费、企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条件,为物流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3.3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为物流业提供更好地帮助,有利于物流业进行顺利的运转。因此,在发展物流领域的过程中,国家应着重加强建立健全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改善方法的应用上,相关工作部门可以一方面充分采用可利用的信息,以建立整合性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在物流操作过程中建立数据仓库平台,以支撑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帮助物流业进行更好地开展。此外,在采取不同措施的过程中,相关工作部门应尽快采取统一的物流系统将物流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建立起来,以促使物流行业在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信息系统方面上加快物流业的发展与进步。

4.结束语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篇4

丁俊发在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2002年10月,中国物流学会在广东南海召开了第一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200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去年我在会上就提出,要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开成全国物流理论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今年的论文投稿十分踊跃,水平大有提高,涉及的面极为广泛,涌现了不少新人,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十分可喜。

我想利用这一机会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中国物流理论研究

在2002年的年会上,我曾提出下一步物流理论研究的十大重点:

(1)物流定义

(2)物流规划与物流政策

(3)物流成本与物流统计信息体系

(4)传统企业流程再造和业务转型

(5)物流市场与需求

(6)供应链理论

(7)物流信息化

(8)物流技术、装备及标准化

(9)物流人才教育和学科建设

(10)国外物流发展趋势

一年来,研究的情况如何?从今年征集的200多篇论文来看,基本上都在这10个方面。但有新的扩展,如突发事件中的物流研究、关于物流的`数学模型与经济核算方法等。我认为特别取得较大进展的是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物流基础理论研究

对物流、物流产业、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物流行业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内含与外延的研究;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供应链与物流、电子商务与物流、采购与物流相互关系的研究;物流系统论与物流价值论的研究;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研究;物流与大通关的研究等等,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二,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最多、最广,有一些新的突破,比如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成本研究,运作模式研究,物流外包研究,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工贸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研究,传统运输与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服务转型研究,第四方物流研究,物流过程各方利益冲突的产生与解决方案研究等等。

第三,行业物流与区域物流研究

在编辑今年的《中国物流年鉴》时,我感到行业物流与区域物流的内容比较丰满,说明了各行各业都在关注物流的发展,如汽车物流、家电物流、药品物流、烟草物流、连锁物流、食品物流、粮食物流、邮政物流、港口物流、IT物流、服装物流、航空物流、交通物流以及长三角物流、珠三角物流、环渤海物流、中部物流、西部物流、开发区、保税区物流等等。交通部为此专门拨款1000万元。许多部门的研究开始从宏观层面向中观与微观层面展开。

第四,物流市场研究

物流市场如何形成,物流环境包括哪些要素,物流资源如何进入市场达到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不同行业物流市场的供需分析,物流市场主体、客体、载体与中介组织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物流外包的研究等等。

第五,供应链管理研究

供应链管理是经济运行中一个新的模式,今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被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代替,供应链是什么,供应链管理的要素有哪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如何进行供应链设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等等,这方面的研究虽然相对还比较薄弱,但已经起步,并取得可喜进展。

第六,物流信息化与标准

中国烟草物流配送发展背景 篇5

日期:2010-05-27 来源:中国烟草在线 作者:

标签: 中国烟草物流配送 烟草物流

摘要: 烟草行业现代物流系统所支撑的烟草行业物流配送网络的建设成为中国烟草抵御外烟进驻的一条战略举措。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物流配送网络建设提出了“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总体要求,加快传统商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化。

多年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电信、金融、保险、铁路、电力等垄断行业的改革和开放,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垄断行业的改革和开放步伐日益加快。同样具有垄断性质的烟草行业,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双重压力,要求其改革和开放的呼声愈加高涨。

我国烟草行业的垄断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一章总则的第一条规定:为实行烟草专卖管理,有计划地组织烟草专卖品的生产和经营,提高烟草制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制定本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烟草专卖品是指卷烟、雪茄烟、烟丝、复烤烟叶、烟叶、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第三条规定: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并实行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

在进入WTO的谈判桌上,中国代表团全力保住了中国烟草专卖制度,但是,这种“专卖专营”制度不论从政策设计还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都造成了对系统内企业的过多保护和阻碍了市场力量的发挥,这与我国致力于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目标背道而驰。因此,中国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在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要求“通过理顺产权关系,改革工商管理体制,实现工商管理分开,建立所有卷烟工业企业都能实现平等竞争的全国统一、分级管理的卷烟销售网络体系”②。而2003年4月3日,安徽中烟工业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烟草行业工商分离拉开了序幕。

所谓工商分离,即指在现行的烟草专卖体制下,将省级烟草公司负责本省烟草销售(商业)的职能与负责本省卷烟生产企业(工业)的管理职能分开,并将实行三位一体制地区的烟草专卖局、烟草公司、卷烟生产企业三家单位分开。也就是说,国家希望通过在不根本改变政治体制和烟草专卖体制下,对烟草的生产、营销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即“谨慎”改革)来加速中国烟草业的发展,抗御外来烟草的冲击。

工商分离后的烟草商业企业在新形势下国家局又提出了取消县、区级烟草公司的法人资格,设立卷烟营销管理中心的改革方案,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的运作成本,建立大配送、大物流的卷烟现代物流体系。

一、烟草行业现代物流系统的层次

烟草行业现代物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一)中国烟草专卖局及中国烟草总公司

中国烟草专卖局及中国烟草总公司可谓烟草行业现代物流系统的中枢,建立在中国烟草专卖局及中国烟草总公司层面上的统一的物流运作平台,是负责确立整个系统的软硬件标准及整体物流的运作模式,协调管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它是行业物流管理中心。

(二)烟草区域物流配送中心 第二层次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烟草专卖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烟草公司,是根据烟草经济区域划分的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层面,以本区域内的供应、生产、营销企业为基础,以物流线路的交叉点和汇集点为基点,使之具备物流的仓储、运输、中转、资源调配、信息整理和传递等功能。该区域物流中心在一个区域内可以进行相对独立的物流运作,但它同时又是行业物流系统的一个节点,是整体的一部分,还可以进行跨区域的卷烟原辅材料的调配及管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直辖市的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将卷烟产品配送到本辖区内的卷烟经营户(以下将通过行政许可的私营卷烟零售户和烟草公司自营专卖店统称为卷烟经营户,简称经营户),直接服务到烟草物流配送的最末端。

(三)地市级烟草物流配送中心

由各省、自治区管辖下的市、地级烟草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和卷烟生产企业(原辅材料生产企业)的物流系统组成的地市级物流配送中心,是以本地区的物流活动为主,不再有跨区域的物流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将卷烟产品配送到卷烟经营户(部分市、地级物流配送中心还承担将农用物资配送到烟农的任务),是烟草物流业现代系统的最末端。

各地市级烟草物流配送中心(包括烟草现代物流系统中第二层次的直辖市和第三层次市、地级物流配送中心)具备仓储、运输、配送、信息采集和集成等功能,是行业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最终端物流配送,建设强势的卷烟物流配送网络,做好各卷烟经营户的客户关系管理,是提升烟草商业企业的竞争力,抵御外烟入侵的关键。

二、烟草行业现代物流系统的战略举措

烟草行业现代物流系统所支撑的烟草行业物流配送网络的建设成为中国烟草抵御外烟进驻的一条战略举措。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物流配送网络建设提出了“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总体要求,加快传统商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化。

“电话订货”是指各地市级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电访中心,通过电访员定期的电话回访来确定各经营户的卷烟配送需求,进而形成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订单,配送中心根据配送订单的需求分拣并按配送线路出货,同时还可以通过电访中心收集市场信息,以对市场做出及时的反应。

“网上配货”是在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的前提下,烟草公司根据各经营户经营规模,销售能力以及各品种卷烟的安全库存数量来设置库存预警信号,并自动生成采购订单,适时适量的采购备货,以保证能够按经营户的要求及时准确地配送到位,并能够降低库存水平,加速卷烟的周转。

“电子结算”是卷烟经营户在指定银行建立银行结算帐户,在每次配送前,各卷烟经营户通过卷烟货款银行电子自动划转系统,将每次配送卷烟的金额划转至烟草公司银行的结算帐户。这样避免了烟草公司送货上门后直接现金收款的风险,同时减少了烟草公司帐款回收所产生的费用。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篇6

(1)应用推广信息技术是关键

从国外发展的情况来看,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从基础性的业务执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数据连接性、供应链可视化以及复杂的供

应链管理决策支持等诸多阶段。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的系统复杂程度越高,给企

业带来的效益也就越大。从多家权威机构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当前我国企

业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发展尚处于业务执行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之间,供应

链与物流一体化管理的效率尚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工作的展开,具体讲就是要通过推进物流活动横向与纵向的集成,提高针对具体行业与

区域的解决方案的水平,达到现代物流运行质量的整体提升。国内一些物流货运

公司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广州货运公司、广州物流公司(中北物流)在学习

中努力前进。

(2)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像纽带一样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伙伴、各个环节联结成一

个整体,物流软件也需要融入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以消除不同企业之

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物流公共

信息平台的建设 物流集成化发展的横向集成最终落实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

通过对各个区域内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为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等信息系统提

供基础物流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

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共享物流信息来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

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整合区域内各种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

享,可以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并优化供应链。这有利于

提高社会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供应链、理顺经济链的重要作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政府、行业和企业间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政

府、行业和企业的协作水平,提高企业的数据连接性和供应链可视化,普遍降低

现代物流社会总成本,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3)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建设

现代物流的纵向集成需要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强调物流的微观集成、自身集成与宏观集成系统发展。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针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虽然近年来政府、行业和企业加大

了对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但从实施的总体效果来看,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成本过高,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先进适用并且经济合理的基础性关键技术。

因此,广州货运公司、广州物流公司(中北物流)得出几点总结:要集中

力量对现代物流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降低关键技术普遍使用的整体成本,以

及对现代物流核心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强信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篇7

一是物流业明确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2014年6月11日,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4-2020年) 》, 把物流业明确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二是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物流市场。从2013年开始,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一大货物进出口国, 也是物流总量第一大国, 按美国供应链调研与咨询公司统计分析, 2013年中国物流市场占全球物流市场的18.6%, 超过美国15.8%的水平。

三是中国物流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程度如何?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指标, 我认为, 一是物流资源是否通过市场进行交易, 二是价格是否按市场的需求波动自由定价, 三是物流服务的运作主体是否是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四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功能有所强化。据国家统计局第二次经济普查, 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物流公司已达13.2万家, 加上有些运输公司、货代公司、快递公司实际已转型为物流公司, 我估计, 全国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4年50强排列, 第一位中远, 营业收入为1441亿人民币, 第50位年营业收入超过22亿元人民币。

五是政府推动仍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中国政府把物流业发展列入了“十一五”、“十二五”规划, 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基础上, 又制订发布了《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4-2020) 》, 明确了三个发展重点、七项主要任务、十二项重点工程、九项保障措施。在“十二五”期间还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规划, 对行业物流起到了明显的引领作用。各级政府也出台了行动计划, 有力推动了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六是物流基础设施总体水平有较大提升。根据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总体规划, 国家加大了五大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年投资增长率超过20%。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发布的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排名, 中国综合排名28位, 但对中国在物流基础设施上的改善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排名23位。

七是创新驱动成为物流业发展新动力。“十二五”, 是中国物流业创新的五年, 无论是组织形式、功能运作、物流技术、信息化、物流金融、专业分工等等, 勇于实践, 大胆探索,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互联网+物流”, 智慧物流成为目标, 信息化技术大量应用, 平台思维改变传统模式, 园区基地平台、电商物流平台, 供应链集成平台、协同采购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风起云涌。产业联动、垮界经营, 线上线下、联盟互助、转型升级层出不穷。

八是物流市场细分不断涌现新亮点。“十二五”时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不同产业对物流服务提出了不同的个性化要求, 所以, 物流业形成了不同的细分行业,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市场。

九是中国物流逐步迈入供应链菅理新阶段。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4-2020) 》中, 推动与发展供应链菅理列为十二大工程之一, 2015年国务院批复的《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方案》中, 明确指出, 创新批发与零售业的供应链菅理, 改造传统流通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 明确提出打造全球价值链、全球供应链、全球产业链, 中国的供应链管理已在国家、产业、城市、企业展开, “一带一路”, “京津翼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四大自贸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等, 为供应链菅理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优秀供应链企业不断涌现, 特别是珠三角与长三角, 已成为供应链菅理推动的主力军。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篇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产业,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极为恶劣,交通不发达,城市化率偏低,再加上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薄弱,这一切都成为了制约当地国际经贸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从而有效拉动西部地区国际经贸的发展,这个问题很值得关注。

一、中国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物流总量偏小,物流管理混乱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8.4万亿元,西部地区物流总额虽然相对前几年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中部和东部来讲,无论是对外贸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社会商品库存总量,还是全社会货物周转量都无法相提并论。诚然,中国西部地区历年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较低,但是从其占56%的国土面积和全国23%的人口的视角来看,物流总量偏小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另外,西部地区物流管理相对混乱,与物流相关的普适性的法律法规、明确的物流主管部门以及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科学的分工体系有待完善,以致于各部门各自为政,职能交叉,重复建设严重。

(二)生态环境恶劣,交通运输不畅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沿海,缺少低成本的海洋运输业务,部分地区甚至是戈壁荒滩,荒无人烟,生态环境非常恶劣,交通极不发达,根本没有公路或铁路相连,使得大量矿产资源、农产品无法顺畅运输。虽然单纯从运输线路总里程来看,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似乎差距不是很明显,但是从单位面积线路密度来看,西部地区每平方公里运输线路只有0.123公里,仅仅相当于中部地区的二分之一,东部地区的四分之一。再加上中国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薄弱,城市化率较低,至今仍然存在大片贫穷落后地区,缺乏物流产业发展的硬件基础。

(三)物流技术落后,物流服务质量较差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历史的、地理的以及经济等原因,无论是物流管理技术、信息技术、装备技术、作业技术等都无法同中国其他地区相提并论,更不用说媲美世界先进物流技术,在物流运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纸笔工具较多,严重缺乏对通信、电脑、扫描、EDI(电子数据交换)以及条形码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中国西部地区除成都、重庆、西安等省会大都市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勉强维持外,绝大多数地市、县原有的物流设施要么挪做它用,要么荒废,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技术的水平较低,导致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较差,因此中国西部地区大量的商贸企业把物流业务外包给东部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四)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短缺,市场竞争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和“物流无国界”的严峻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各种各样且一直在不断变化,单个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追上市场的变化节奏。而由于历史、地理以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西部地区许多工商企业经营组织方式传统落后,商品流通过程中一切物流活动基本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样不仅影响了企业主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无法使得物流产业获得充分的竞争而提高。在这种环境下,导致西部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较少,而且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少。

(五)信息基础薄弱,缺乏统筹的公共信息平台

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西部地区信息化较差,其计算机络、自动化等技术普及率很低,距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有较大差距。中国西部地区部分城市虽然都建有各自的公共信息平台,但缺乏一个由各方政府统一调控的的公共信息平台,尤其缺乏一个专门向物流行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对协调统筹该地区物流的发展十分不利,并制约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六)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较差,高精尖物流人才急缺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高精尖专业物流人才严重短缺。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西部地区各类物流企业收入的90%以上基本来自于基础性服务,而物流信息服务、支持型财务服务以及增值服务等收入连10%也不到。造成这种局面的主因就是缺少高素质的专业物流人才。中国西部地区在物流发展方面严重滞后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上发展缓慢,物流知识培训机构少,物流从业人员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不到20%,高中及中专职校学历则占了60%以上,受过专业培训的管理人员也比较少。而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在从业人员中,美国物流企业约有51%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学士学历的占35%,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只占14%,物流企业中的很大一部分员工包括中高层的管理经营者。由于很多物流从业人员对增值服务、全程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理论等知识知之甚少,导致大部分物流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二、物流产业发展滞后给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经贸带来的影响

(一)因物流成本较高,大量矿物资源性产业出口失去竞争优势

虽然中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物性资源,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生态环境恶劣,交通和通讯不便,以致于西部地区企业规模较小、物流成本偏高。以物流运输成本来看,运输业从业人员人均年运输量仅为中国东部地区的1/2,物流运输成本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远高于东部地区,更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以矿产品云母片出口为例,从成都运输一个集装箱的云母片经上海或江苏连云港,运抵美国西海岸需要1200美元以上,而从江苏连云港直接发往发运至美国西海岸,运费仅需500多美元。同时,成都的货物在途时间比江苏的货物要长15天左右。中国西部部分省份许多企业,迫于高昂的运输成本压力,不得不将出口生产基地往东部迁移,以降低出口产品物流成本,缩短交货期。小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运输的高成本之间的不对称,以及对远距离的大市场信息掌握的滞后性和不完全性,使得西部丰富矿产的资源优势很容易被过高的物流成本所抵销,从而失去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也难以从中获得取得持续的比较利益。

(二)因物流技术落后,大量特色农产品出口缺乏市场竞争力

除了矿产资源之外,西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尤其是特色农产品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由于西部地区物流硬件设施落后且分布不平衡,特色农产品运输缺乏必备的冷藏保护,从而造成农产品的损耗严重,丧失出口市场竞争力。仅以蔬菜和水果为例,由于缺乏必备的冷藏保护,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就高达30%左右,因腐烂变质而损耗的蔬果可满足上亿人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惊人。而反观世界发达国家,蔬果损耗率基本都被控制在5%以下。巨量的损耗不仅严重影响西部地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也严重打击了农民出口特色农产品的积极性。此外,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缺失,农产品仓储、运输条件和工具相对落后,也是造成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较低的原因之一。

(三)因物流交通不畅,初级产品加工兴旺而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中国西部地区交通落后,海运缺乏,造成西部大量资源性产品难以输出,从而导致大量资源性初加工企业只有在本地区聚集,而急需的深加工企业极度匮乏。一方面,初级产品加工兴旺无法给中国西部地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初级加工企业大多是“高污染”和“高耗能”大户,以致于西部大部分地区环境污严重,排放强度严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2010年西部地区废气排放量平均占全国废气排放总量的27.1%,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2000—2010年西部地区废水排放总量平均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22.2%,呈现出波动性增长趋势。2000—201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一样,固废排放量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但西部地区平均占全国固废排放量的56.4%。从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比例来看,西部经济落后于东中部地区,但是排放强度却明显高于这些地区,而由于大多污染企业是地区利税大户,经济发展的带动者,治理环境污染自然也成了老大难问题。

(四)因物流产业发展滞后,技术型、服务型的外资企业难以引进

实践经验表明,无论是矿产资源还是农产品,一旦经过深度加工转化,价值都可以实现倍增。然而,由于中国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整体落后,又缺乏辐射力强、功能齐全的国际矿产和农产品专业市场,本地区的龙头企业短期内无法培育,技术性、服务性深度加工企业因为忌惮西部地区落后的物流产业也难以引进。与我国东部地区开放便利的物流条件相比,西部地区处于内陆相对封闭或半封闭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地广人稀、远离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最主要的交通方面,东部的交通通信基本建设占全国的比例至少在50%,占全国国土面积85%以上的中西部合计不到50%,其中西部仅占10%左右。西部这些自然和非自然因素极大限度的限制了西部地区的发展,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但难以引来外资,无法形成生产力。因为物流整体落后,尤其是缺少港口或海洋运输条件,难以像东部沿海地区那样建立免税物流区、科技开发区,因此只能把相应的外资和外资企业挡在门外。

三、促进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重视科学规划与宏观管理,实现“大物流”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西部地区政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重新梳理现行物流管理规定,加快研究和制订更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体系。按照“大物流”思路,制定现代物流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样才能防止和避免物流产业发展中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早日实现“大物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

(二)加大物流基础投入,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中国西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投入,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西部地区的出口。除了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大扶持外,西部地区要积极吸纳国内外各种形式的资金。打造本地区龙头物流企业,在龙头的带领下实现西部物流产业的整体进步。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推进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物流信息的高效交流创造条件。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全面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和运作模式。通过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

(三)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鼓励和支持综合实力强的物流企业优先发展,并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一方面,政府要鼓励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仓储、运输等服务业务分离出来,交给专业性强、社会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另一方面,政府应废除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由部门和地方制定的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市场分割的有关规定,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时,政府要加大力度通过市场资源配置手段,建立物流基地企业和物流示范企业,鼓励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壮大龙头现代物流企业。

(四)培养和引进国际物流专业人才,打造优秀物流骨干队伍

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篇9

国本0802李爽 0611080209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物流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自身优势,向社会提供优质、经济、高效的的物流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针对邮政物流的现状从SWOT方面进行内部优势和劣势的分析,从而对中国邮政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字:邮政物流 购销渠道 配送 投递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物流业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物流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物流方面,中国邮政大有“气吞山河”之势。2000年,中国邮政正式启动物流配送工程。中国邮政利用中国目前已经形成的世界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构筑中国最大的物流配送网络,1998 年邮政独立运行后,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 2001 年实现了全行业扭亏,为新形势下邮政的发展奠 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支撑邮政发展的传统业务不断被新生业务所替代,逐渐萎缩。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实现邮政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邮政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邮政在物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又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实现自身的发 展优势?本文将从 SWOT 分析法入手,通过介绍国外邮政企业参与物流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中国邮政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与建议。

一.邮政参与物流市场的 SWOT 分析

(1)内部优势

1,网络优势

中国邮政拥有一个全方位的信息接入平台和信息处理系统。中国邮政83 电子商务网站可以为客户提供网上接入服务,今后还将逐步完善在线支付功能,为企业客户 提供在线支付、友好链接网页、企业产品广告宣传等全方位的服务;185 客户服务中心已在全国大部分中等以上城市开通,可提供电话接入服务;覆盖全国遍布城乡的 6.7 万处邮政局 所,提供了传统的柜台式信息接入服务。今天,邮政电子汇兑系统已完成第二阶段工程,覆 盖了全国所有县以上城市,邮政绿卡网为实现电子商务网上货币交易创造了条件。

2,邮政储蓄网络优势

从规模上看,邮政储蓄虽然和工农中建四 大商业银行还有一段距离,但已具备了自

己独特的经营项目,也因此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的用 户,这将是中国邮政进一步扩大在金融业影响的良好前提。同时,邮储银行是国有企业,也 将给中国邮政提供许多潜移默化的帮助。中国邮政拥有覆盖全国、沟通城乡、连接世界?集水、陆、空等多种运输手段和投递方式的 集散式立体实物投递网。拥有全国联网的邮政金融网?覆盖全国

31、自治区、直辖市 的省会城市和205城市?实现了全国17000异地存取?自 动取款机达到3900邮政储蓄计算机网是全国最大的零售金融服务网。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邮政目前拥有覆盖面广、技术先进、全方位、快速的实物运输网络,这种庞大而健全的网络是其它任何物流企业都难以匹敌的,更重要的是除了实物投递网络之外,邮政还具备覆盖全国 31个省会城市和205个地市,能提供实时数据、语音和图像信息传输的专用信息网,这使得中国邮政网络同时具备了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大功能,而这些都是其他物流企业所无法替代的核心能力。

4,品牌优势

中国邮政目前还是一家以政府为信誉担保的“政府型企业”。对客户而言,邮政员工上门服务具有很强的安全感,对于委托商 而言,邮政在确保其商品运输安全,商业机密等方面又有着良好的信誉。这在日益注重品牌 效应的电子商务时代,无疑会成为中国邮政的又一个核心竞争力。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邮政一直是国家专营,独此一家,这种特殊的垄断地位使得中国邮 政的业务使用频率非常之高,几乎每一个成年人都有和中国邮政打交道的经历,邮政的绿色 几乎是信誉可靠的代名词,而它所从事的为千家万户送去远方亲人消息的特殊使命,又使得 中国邮政在一般民众心目中具有特殊的亲和力,这种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特殊亲和力在今天 已经构成了中国邮政的品牌号召力,并已成为中国邮政参与现代物流的巨大财富政策优势:万国邮联大会曾提出“邮政将与人类同在”的口号,邮政的这种在人类沟通与交流中的特殊 地位使得它的发展受到了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我国政府在 1998 年决定成立国家邮政总局,各级政府也都大力支持邮政的发展,并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我 国邮政的发展,也成为邮政开发新业务,参与现代物流发展的优势之一。

(2)内部劣势

1,信息劣势

网络运作劣势:“三流合一”是邮政引以为豪的优势,但是只有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 网络运作劣势: 的整合,才能切实发挥这一优势。目前邮政网络貌似强大,但整体运行效率低下,还有不通畅的地方,其根本原因在于各地各行其是,没有形成全国性、全网性的整体合力这是邮政 参与现代物流的一大致命弱点。

2,流程管理劣势

邮政传统的经营观念和第三方物流经营理念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以客户为中心,物流的根本目的在于快速响应并满足用户复杂多变的需 求,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提供具有个性化的物流服务。长期以来,囿于传统的邮政业务的 垄断性,邮政企业普遍存在着“官商”作风。这种服务模式显然不具备竞争力。邮政的管理模式与物流的管理方式之间的差距 客户与邮政的关系是一次性的委托合同关系,运递的结束便是合同的终止。倘若有新的需求发生,则客户与邮政会重新建立新的委托合同关系。

3,服务劣势

如前所述,长期的垄断地位为邮政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品牌基础,但同时也 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服务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低下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 形成既有观念落后的因素,也有技术落后的因素,如邮政 EMS 缺乏与国外大公司竞争的实力 就是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才资源劣势:资源劣势 目前中国邮政员工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邮政发展物流的需要,专业技术。

二 邮政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市场格局改变,竞争愈发激烈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采购、全球销售、(1)市场格局改变,竞争愈发激烈 本土化生产的趋势愈加明显,我国国内市场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2)物流市场需求更加旺盛 需要高质量的现代物流服务,以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包括邮政市场在内的物流市场需求将向更高层次转变,一站式、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需求,将成为市场需 求的主流趋势。邮政要想保持发展,就必须围绕市场需求的这种变化和特点,抓住时机,通过改革、改造,努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

三,中国物流发展建议

中国邮政物流应以客户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为目标;以一体化、精益化为宗旨;建立公司化管理体制市场化运作机制、一体化运作模式,全面优化、建立公司化管理体制、优化网络结构,在重点城市增加仓储场地;加大品牌开发力度 扩大核心客户数量。加大品牌开发力度,、加强网络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服务质量加强各项运营制度建设 加强各项运营制度建设;推进全国邮政物流公司化体系建设建立规范化的母子公司企业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 建立规范化的母子公司企业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建立规范化的母子公司企业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建立清晰的实体公司损益责任制度 建立清晰的实体公司损益责任制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给邮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邮政发展物流前景十分广阔,但邮政发展物流也面临着许多困难,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要研究解决。目前,中国邮政实物网、信息网及电子邮政系统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中国邮政将完善其功能和性能,将其建设成为中国国内功能全、覆盖广、性能优、全球通的物流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向国内乃至全世界客户提供全新的邮政服务,实现中邮物流成为“高,层次物流业务龙头”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松庆.第三方物流定义探讨.当代财经,2004

上一篇:我们一起去看雪散文下一篇:浅谈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