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生活与读书(通用11篇)
健康的生活与读书 篇1
《乐在工作》这本书,网上至少有三个版本:第一本是美国莱斯利.耶基斯所著的《乐在工作--高效能工作的11条快乐原则》;第二本是我国著名管理学博士林伟贤和实战专家李尚隆合著的《乐在工作--让工作有趣、使管理轻松的64个锦囊》;第三本是《乐在工作100招》。这三本书,虽然没有一一仔细品读,只是在网上作了部分浏览,多少有些感悟,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
感悟一:快乐与健康是我们工作与生活的向往
一项有关倡导“快乐工作”的调查表明,62%的职场人工作着但“不快乐”;近年我国公务员群体健康调查表明,诸如亚健康、过度劳累、富贵病、心理疾病等现象已呈普发趋势。我们向往快乐的工作、健康的生活,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情不自愿。
工作需要快乐,生活需要健康。快乐的工作,可以使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更具工作创造性、有更好的工作效益。瑞典宜家的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说:“工作要一直都有乐趣才行……我们都只能活一次。人生1/3的时间都是工作,如果工作没有乐趣和快乐可言,那简直就是地狱。”同样,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我们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使我们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感悟二:充满热情是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源泉
《乐在工作》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工作中不失去热情,你会生活的更快乐。”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因为人的一生1/3的时间是在工作,如果你在工作中毫无热情,得过且过,那除去睡觉休息的时间,我们生活中的大半时间都将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如果你对工作充满热情,我们在工作中处于高兴、舒适、乐观、精力充沛、热情饱满的状态,遇到困难,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那么困难就迎刃而解,事业会如日中天;如果你对生活充满热情,团结同事、和睦邻里、孝敬父母,我们的生活会甜蜜而幸福。只要我们充满热情的工作和生活,我们的工作就会像一件件雕饰的艺术品,我们的生活就会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感悟三:健康心态是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核心
健康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心里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因为身体健康是物质的、有药可医,心里健康是意识的、无药可救。我认为要有健康心态就要做到“三心五度”:“三心”就是平常心、责任心、进取心,做到在利益面前不“与民争利”,保持平常心态;在权力面前不“权力寻租”,要为民谋利,对人民负责;在事业面前不“庸懒漂浮”,能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五度”就是:有高度,学习上有理论高度、思想上有政治高度;有气度,能容忍他人、能委屈自己;有态度,做事要雷厉风行,作风要求真务实;有角度,要辩证看待事物,换位思考问题;有尺度,要公平公正,惩恶扬善。要不断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我们一定会工作的快乐、生活的健康。
感悟四:高效效益是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关键
高效工作是快乐工作的重要因素。试想,拖延的工作作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所体会,当时间、精力在拖延中一点点的被磨掉,当没做完的工作越来越多,而限定时间越来越近的时候,那种被山压迫一般的沉重感不是谁都可以谈笑应对的。因此有很多人之所以在工作中慢慢变得烦躁不安,心情恶劣,就是因为一个不好的习惯——拖延。要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就要减少“不快乐”的事,“珍惜时间,管理时间,学习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和技巧,减少低效率重复劳动”就是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良方,也是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关键所在。
感悟五:追求更好是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坐标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乐在工作》书中写到:“一个人只有先有目标,才有成功的希望,才有前进的方向,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世界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有没有明确规划目标的人。一个在工作中没有明确目标的人是及其可悲的。”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我们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我们的聪明才智,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如果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就永远无法获得成功的喜悦。当我们阅读《乐在工作》一书后,在自己的心中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对每一个阶段既有“大”目标,又有“小”目标,只有脚踏实地的去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才能“品尝”到实现了一个个的“小”目标后带来的喜悦和快乐,就一定会奋斗不息,追求不止,去实现自己的“大”目标。
感悟六:加强学习是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保障
书中写到:“工作每天都有新情况、新挑战,你每天都要面对新事物。学习与工作相伴,工作就是学习。一个人的前途之所以光明,是因为他事先就已经学会扫除了将来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的必备知识。”面对知识日益更新的信息时代,面对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们不仅要学习法律法规、党的建设理论,还要学习经济知识、管理知识、纪检监察工作业务知识等。要把工作看成是学习的平台,把任务当作是学习的机会,勤勉敬业,勇挑重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衡量一天工作的质量,不是看你有多疲倦,而是看你有多不疲倦。可是无论你是否疲倦,第二天的工作还要继续。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快乐的工作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与读书 篇2
1 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
1.1 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
1.1.1 生活方式的概念
生活方式也称为生活样式或生活行为方式, 它包括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的深度思考, 是现代社会学研究领域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个词汇。马克思哲学思想虽然没有对生活方式的含义给出具体的描述, 但却为后人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很多学者对生活方式概念的表述存在一定差异, 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其一般含义是指对个人或群体间的生活习惯及其方向性进行客观的把握。这里也包含有健康的深层支撑是生活习惯等有关内容。今天, 人们对生活方式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上的生活方式指的是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精神、物质等各方面生活活动形式的综合;而狭义上的生活方式则仅仅指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1.1.2 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
关于健康生活方式概念的理解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1999年,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Healthy Lifestyle》文献中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解释是, 排除危险、降低疾病、帮助全家的生活方式和帮助人更好的享受生活等行为都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范畴。我国大陆某学者认为健康生活方式是指个人、集体或社会为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对外界有利因素进行利用所采取的各种活动。台湾某学者认为健康生活方式指的是对个人健康有影响的各种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的统称。2015年,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机构在组织的一次健康生活方式活动中, 对健康生活方式提出了保持心态平和、坚持适量运动、合理安排膳食、自觉保护环境、改变不良行为和学习健康知识这六方面要求。
国外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 被大家广为接受的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92年提出的“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戒烟限酒是健康生活的四大基石”这一思想。最近一段时期, FUN (健康、和谐、营养) 健康生活方式在西方国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与推崇。[2]
1.2 当今社会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
伴随发达的交通, 多样化、便捷化的通讯工具、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等在现代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渗透, 在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变革性意义的同时, 带来巨大方便和快捷的同时, 带来更为舒适和多方面享受的同时, 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几点问题如下。
(1) 体育运动越来越少。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 久坐都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一个极为常见的现象。人们为了工作与学习而往往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今天就业压力巨大的环境下, 不仅体育运动越来越少, 而且久坐不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工作的时候, 可以运动的时间极为有限, 下班工作累了, 更不愿意运动, 这是现代很多人们在工作、休息与运动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
(2) 作息时间无规律。受工作时间、周围人作息时间、网络诱惑和现代社会整体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当代很多人们的作息时间都缺乏一定的规律性, 尤其是年轻人。而作息时间无规律主要表现在, 时常加班、熬夜、不吃饭或不按时吃饭、每天的起床时间与睡觉时间存在一定差异等。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而且不利于人们合理安排日常事务和保持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平衡。[3]
(3) 饮食随意。饮食既是维持人类生命的一种必须行为, 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人们越来越懂得美食的享受, 尤其是天生对饮食情有独钟的人。很多抑制力较差、健康意识淡薄的人难以抵制美食诱惑, 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看到了想吃的东西就会产生一种购买的冲动, 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晚上吃东西。这种饮食随意的生活方式无疑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4) 出行少步行。由于当今社会交通工具不仅发达而且多样化,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且很多家庭都购买了自己的车子, 使得人们几乎一出家门就开始坐上各种交通工具去往自己的目的地, 导致现代人们的步行时间越来越少。虽然对于一些远程或在时间较为紧迫的情况下选择便利的交通工具是正常的、必然的一种行为, 但有很多人即使路程很短也依旧选择乘坐交通工具。
2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2.1 体育锻炼在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体育运动是脑力运动与体力运动相结合的一种运动形式。其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发挥着极其巨大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 从医学角度来看, 体育可以促进大脑思维的活跃, 提高反应能力和动作的敏捷性, 提高身体免疫力, 减少疾病发生的频率。因此, 体育锻炼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
2.2 体育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体育运动、体育习惯对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 体育运动有利于人类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内脏器官机能的增强;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能力, 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效能;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改善神经系统灵活性和均衡性。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首要条件和基础。为保持身体健康, 人们会进行长期的体育锻炼。其次, 体育运动有利于增进人类健康意识, 从而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意识的形成与提高也是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5]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需要人们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具备持之以恒的信念, 树立健康意识, 加强体育锻炼, 制定终身体育锻炼计划, 将该计划落实到实处, 从而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强化健康意识, 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6]
2.3 体育在健康生活方式发展中的应用
体育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活动, 对生活方式的发展具有极其巨大的促进作用。体育在人类日常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被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的诸多领域, 如:高校体育课程、奥运会、冬奥会、马拉松、NBA、各种球赛等等。体育在高校课程中的开设, 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奥运会中的应用, 有利于提高全人类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与尊敬, 推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在各种球赛中的应用, 有利于带动更多的人喜爱各种球类运动, 有利于推动球类运动员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可见, 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体育无处不在。[7]
3 对策与建议
3.1 有规律的开展体育活动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或大或小的存在一定差异, 使得不同的人对体育强度的承受能力也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的人。所以, 为了有效发挥体育对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促进作用, 为确保体育运动的适量与合理, 还需要人们在对体育安全常识进行全面准确掌握的基础上, 有规律的开展体育活动。首先, 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情况选择适合的体育活动, 并合理安排运动时间, 制定科学恰当的体育活动计划, 确保体育活动的规律性和长效性。其次, 养成在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习惯, 避免空腹运动或饭后30 min内运动, 做好运动中的保护工作, 控制好运动的强度与运动量, 尽可能保证每天都做体育锻炼, 并在每天相同的时间段内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逐渐养成有规律的进行体育运动。[8]
3.2 开展家庭体育健康活动
家庭是人们放松的重要场所,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人健康长寿, 所以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体育健康活动既能够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又能够提升每个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近年来, 广场舞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同时广场舞也是中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一个主要形式和途径。由于广场舞通常是在傍晚时分进行, 这就为家庭总动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另外, 一个热爱体育锻炼的、健康意识高的人应该时常向家人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并帮助他们意识到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之间的紧密联系, 积极组织家庭健康体育活动, 让家人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开展家庭体育健康活动, 可以为家人的相聚创造更多的时间, 可以对彼此进行鼓励与支持, 从而促进家人的身心健康发生, 促进家庭生活方式的健康。
3.3 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事实证明, 在有规律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下, 生活方式也会逐渐变得有规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严格遵守体育运动计划进行体育锻炼, 那么为了保证体育运动可以按时进行、按时完成, 就会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此外, 要想全面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还需要从饮食、作息等各方面入手。通过逐渐养成饮食、作息等时间的规律性, 进而逐步形成整体生活方式的规律性和有序性。
3.4 发挥学校体育在养成生活方式中的作用
发挥学校体育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是最为有效的一个途径和方法。学校应重视起体育教学, 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体育运动安全常识, 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和安全规范规定进行体育活动, 并在体育课前对课堂即将用到的体育设备进行仔细检查, 以确保体育活动进行的安全顺利。同时, 体育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重视起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并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爱体育、爱运动的生活习惯, 培养学生掌握多种体育技能, 树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
4 结语
通过文章分析可知,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通过体育运动人类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人类长期稳定、健康的生活与发展, 有利于推动体育事业长期繁荣发展。人类作为社会一切活动的主体, 只有身心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思想行为健康, 才能够构建出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体育运动, 离不开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总之, 人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 重视生活方式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马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D].扬州大学, 2014.
[2]朱园园.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研究[D].郑州大学, 2014.
[3]刘伟.湖南铁路警察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吉首大学, 2013.
[4]刘正枚.武汉市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调查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 2013.
[5]孟莉.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3.
[6]佟强.当代中国市民体育生活方式转型与人的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 2014.
[7]常伟.镇江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4.
打造健康骨骼的食物与生活 篇3
乳制品
钙质是强壮骨骼的基石。成年至 50 岁的人每天需要 1000 毫克钙质。51 岁以后,女性每天需要 1200 毫克的钙质;而男性则是 71 岁以后每天需摄取 1000 毫克的钙质。毫无疑问,牛奶是钙质来源的明星食物。不管是脱脂、低脂还是全脂牛乳,一杯 (约240毫升)中就含有 300 毫克钙。
酸奶与奶酪
不喝牛奶?没关系,一杯酸奶的含钙量跟一杯鲜奶差不多,约30克瑞士奶酪也含有这么多的钙质。即使你有乳糖不耐症的困扰,摄入酸奶与硬奶酪是不会有问题的,因为它们的乳糖含量非常少。或者你可以尝试减少乳糖或无乳糖的乳制品,牛奶去除乳糖后并不会影响它们钙质的含量。
沙丁鱼
牛奶与乳制品不是丰富钙质的唯一来源,沙丁鱼是另外一个不错的来源。凡是小鱼的骨头都含有建构骨质所需的钙质。每 3 盎司(约 85 克)罐装沙丁鱼提供的钙质比一杯牛奶要多一些。
绿色蔬菜
或许你会惊讶,蔬菜里竟然也含有这么丰富的钙质。不错,像青江菜、大白菜和羽衣甘蓝等绿叶蔬菜都是钙质的来源。
大豆制品
半杯钙质强化的豆腐的钙质含量可高达 861 毫克,不过,钙对于你的骨骼健康可不是唯一有用的营养素。新的研究证明来自植物的异黄酮也能强化骨密度。大豆食物(如豆腐)中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它对身体能发挥类似雌激素的作用。这个特性可能对于停经的女性在减缓骨质流失方面有帮助。
少盐
盐是使体内钙质流失的罪魁祸首。盐吃得越多,就有越多的钙质会从尿液排出体外。低盐饮食能帮助你留住更多的钙质,让骨骼更强壮。
钙营养补充品
营养补充品是一个简单的增加钙质摄取的方法。不过有些研究报告认为,你可能用不着它们。如果你已经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钙质了,那么再多吃一些锭剂或胶囊的钙对你的骨骼健康可是一点帮助也没有的。专家说每天钙质摄取超过2000毫克的好处只有一点点,但摄取过多还有导致肾结石的风险。为了达到最好的钙质吸收效果,一次不要摄取超过500毫克的钙。另外,碳酸钙随餐食用会有较佳的吸收效果;柠檬酸钙则随时吃都可以。
鲑鱼
鲑鱼与其他油脂高的鱼类能提供一些对骨质健康有益的营养素。它们含有钙与帮助钙质吸收的维生素 D。此外,它们也含有丰富的 Omega-3 脂肪酸。研究已经证实,鱼油营养补充品能减少老年女性的骨质流失,或许能用来预防骨质疏松症。
坚果类与种子
坚果类与种子对骨头健康的益处有许多方面。核桃与亚麻籽含有丰富的 Omega-3 脂肪酸。花生与杏仁则含有丰富的钾,它能避免钙质自尿液流失。坚果也含有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等对强健骨骼有用处的营养素。
阳光
阳光不是食物,但身体要制造维生素 D 却得依赖阳光。没有维生素 D 我们的身体就不能好好地吸收食物中的钙质。阴天、住在高纬度地区或是深色肌肤都可能干扰体内维生素 D 的合成。也因此有些人会选择维生素 D 的营养补充品。对大部分成年人来说,一日维生素D的建议摄取量是 600 IU,对70 岁以上的人则建议每日摄取 800 IU。
重量训练
我的生活与读书优秀作文 篇4
在小时候,我就非常喜欢书,每天晚上我都会让我的妈妈给我念本故事书听,让我的心灵得到满足。
在那时,我向往童话世界,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对白雪公主的经历所感到惊讶。
但当我长大后,这些故事书渐渐又不能满足我的欲望,我看起了《十万个为什么》,满足了我对科学的需求。又找到一本简单的作文书,学习习作方法和技巧。
到后来,我又看起了《四大名著》,了解了古代时人们的艰辛。再拿来一本小说,津津有味地看着,融入书的世界里。
有一次,我的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小说--《青铜葵花》。我非常高兴,回到家就看了起来,忘了时间,一个小时,三个小时,六个小时……突然,我的妈妈大步流星地闯进我的房间,“你也不看看几点了…”话还没说完,妈妈的脸色就“阴转晴”了。原来是我太沉迷于书的世界,连自己在那儿看得手舞足蹈都不知道。妈妈哭笑不得,说:“赶紧出来吃饭,叫了你好几遍你都没答应,还以为你在那干什么呢!”我尴尬的笑了一下,跟着妈妈去吃饭了。
读书,让我获得了许多的知识;读书,让我平凡的生活有了许多乐趣;读书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生活与读书作文 篇5
在之前,妈妈让我每天中午读书一小时,我心想:本来中午休息时间就不多,又要读书,哎呀!可是妈妈说过的话从来没有更改过。于是这样的生活就开始了。
有一天,我吃完饭,正要回屋看书,忽然眼前一亮,咦,电脑开着呢!我想:等一会儿在看书也来得及,于是我就高兴的玩起来了。可是,被妈妈发现了,妈妈怒火冲冲的走了进来,生气的说:“你呀要是看书这么积极就好了,我睡觉都能笑醒”。我依依不舍地走去书房,就像两脚灌满了铅一样。我从书架上拿下来一本《安徒生童话》看了起来,妈妈走过来问我:“有什么感觉吗?”我没有回答她,因为我心里非常怨恨我妈妈,妈妈又说:“在看五分钟就去玩吧。”我一听这发话心里高兴极了,便认真看起书来,可我发现书中的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都使我牵肠挂肚。没想到,我居然看了一小时。从这以后,差不多有半年时间,我彻底的爱上了读书,我也有知道妈妈的用心良苦没有白费。
读书与生活抒情散文 篇6
“读书,是一种习惯,是内心的需要,是一种宁静的观照和期许,每每茫然无措时,一卷在手,内心确是心香一瓣。感谢书籍,感谢那些优秀的灵魂在文字里绽放的芬芳。”,多好的文字,深刻地诠释读书与生活的哲理,可读性强。 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与世博同行,这是今年上海书展的口号,我向来对口号持怀疑之心,但书香弥漫的日子确是让内心如此欢悦,尽管赤日炎炎似火烧。
讲座,签售,林林总总,热闹非凡,我选择十二日下午去听了江苏作协主席范小青在上图的讲座,和十四日安意如在上海展览中心的签售。
范小青的讲座题目有些大:当下的文学与创作。与上次听王安忆相较,范的语言有些慌张,相对于写作,她没有在文字里从容,据说沈从文当年在讲台上说不出话来。但内心的河流水草丰美。
她已经写了十七部长篇,两百多部短篇,数量可能快赶上莫泊桑了吧。值得尊重的是,这都是她勤勉的内心的结晶。一个人内心的坚守如此,我们当为之喝彩。尽管她仍没有像迟子建那样染指矛盾文学奖,但在我阅读的认知里,女作家她和铁凝,王安忆,方方,池莉,张欣,黄蓓佳…一样有执着的文学的心灵,且硕果累累。
她讲的中心主要是转型期人的浮躁,心灵的焦灼,心的无可居所,以及纯文学的困顿。
其实她是想表达一种静,一种文字才能表达的内心的宁静。
她的.短篇的视角往往都很好,能够扑捉时间流里人们内心的困顿,迷茫,尴尬。
她讲她的《赤脚医生万泉河》,她说她插过队,好像王安忆也插过队,这群人好像还很多,陈村也是,特别是写《孽债》的叶辛。她诉说那时的艰苦,但她依然对那个时代深深的回望,回望那时人心的纯净,透亮,宁静。
这值得深思,当物质蓬勃之时,我们的心为何却惶惶不可终日。
活着,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多么美好而重要呵。
这世间有多少人能坚守自己内心的品质呢,哪怕是寺院里的僧人,我仍然记得那次在松江华亭老街的西林禅寺门口看到的坐奥迪车的和尚,也清晰地记得一次乘车,一个居士娴熟的把玩她手上的红色手机。
佛心和禅心,也许仅仅靠穿了僧袍之类还是远远不够的。苏东坡一贬再贬,我一直觉得他是真正的我佛慈悲,甚于电影少林寺里的方丈。
我尊崇和祝福那些在文字里跋涉的人,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拥有我们的泰戈尔,川端康成,托尔斯泰,雨果,帕慕克,卡夫卡,博尔赫斯,马尔克斯…他终将像孔子一样成为我们民族文学精神的高标。
安意如在书展首发的新书是《世有桃花》,一袭白色旗袍的她,坐着的时候古典,端庄,婉丽。她的眼神清亮,算是明眸善睐。只是她的双拐让她走起路来触目惊心的让人心疼。
残忍的上帝幸好还给了她一颗敏感,浪漫,古典,温情的心。如同于丹对论语庄子的解读,她的功不可没在于让许多惧怕古文的人从中找到了温暖的触角,我相信她一定历经了比常人更多的成长的艰辛,就像那个大获成功的歌手杨光。他们的才华和勤奋让我们肃然起敬。
她的签名显然是训练过的,熟练而流畅。
读书,是一种习惯,是内心的需要,是一种宁静的观照和期许,每每茫然无措时,一卷在手,内心确是心香一瓣。感谢书籍,感谢那些优秀的灵魂在文字里绽放的芬芳。
我爱读书,这是心灵的呓语,有了书,生活里的许多不堪和一些几乎不可忍受的忍受居然就那么走过活过了。于我,读书,是生命里最真的梦。
我向往的阅读状态,一份安闲的心,在某个黄昏,淡淡的夕阳,一杯不浓的咖啡,静静的目光走过文字,透视心灵,也许纸张已经泛黄,单一份悠远的古意一定恍惚让我回到唐宋。
我不习惯在网上看书,眼睛和脊椎似乎都无法承受太久,我的心也许慢慢变成腐朽之物了,幸好对科学的东西渐渐也能接近了,当忍受成为一种习惯,也会滋生一种无言的从容吧。
健康的生活与读书 篇7
在国外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开始较早,俄罗斯和美国学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1];在国内“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初;查阅了有关国内与高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文献36篇,学者们一致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康第一”是21世纪高等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影响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2006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我国公民的身体监测结果,其中大学生体质监测结果表明,许多监测指标成逐年的下降趋势,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国内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和探讨如何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通过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获得健康的身体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湖北是教育大省,因此湖北省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意义重大。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湖北省具有代表性的9所高校(一类重点3所、二类重点3所、三类非重点3所)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对9所高校近年来学生体质监测数据以及学生体检报告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为本研究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奠定了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生活方式自评量表》,发放并回收,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和汇总。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获得的有关研究数据进行了常规的数理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湖北省学生体质监测结果分析
3.1.1 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分析
通过对2005级、2006级、2007级、2008级学生体质进行调研,对学生三项身体形态机能指标均值(见表1)[2]分析表明:男生身高和体重逐年增加,肺活量成下降趋势;女生身高和体重也成逐年增加趋势,肺活量也成下降趋势。通过对全部数据分析,男生和女生的肥胖比例有所下降,“豆芽型”体型状况有所减少。通过表2可以看出:学生肺活量成逐年下降趋势,虽然说肺活量指标和人的身高体重有密切关系,虽然说学生平均身高有所增长,但是肺活量水平并没有因此而提高,这一现象充分说明,目前大部分学生在中学和大学阶段不重视体育锻炼有关,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存在运动不足,这一现象尤其以女生居多。
3.1.2 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分析
通过对2005级、2006级、2007级、2008级学生体质进行调研,对学生二项身体素质机能指标均值(见表2)[2]分析表明:男生和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有所提高,但是1000米跑成绩下降明显,通过问卷和专家访谈认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耐力练习过少,有的农村山区偏远学校为了应付高考,甚至在高中阶段取消了体育课。在大学期间学生自己不重视耐力练习有关。
3.2 学生体检结果分析
每年湖北对在校学生进行都进行体检,通过对2005级、2006级、2007级、2008级在校生体检结果分析表明:学生视力指标下降较为严重,近视率达到了目前的66%,患有缺铁性贫血、高血压、不同程度的心脏疾病、急性肠胃炎、胆囊炎、慢性肾炎、败血症、乙肝,以及女生中的妇科病的人数也成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湖北地区气候独特,夏天气温较高,冬天湿冷,学生宿舍内没有取暖设施的原因,夏天中暑、冬天冻疮、湿疹等皮肤疾病发病率一直较高,通过统计分析,目前9所高校大学生中患有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数增加最多,这和目前的环境污染以及缺乏科学饮食习惯有关。
3.3 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调查分析
3.3.1 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男生吸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经常吸烟的有48%,偶尔吸的有22%,从不吸烟的学生只有30%,可见有近一半的男生都有吸烟的不良习惯。女生中吸烟的人数较少,只有0.8%[3]。联合国卫生组织相关研究部门的研究表明,烟草中含有苯和焦油,在点燃时还有多种放射性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有较强的损害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质脆弱、提前衰老等重大疾病。吸烟不仅对吸烟者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对周围环境也有很大的污染,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吸烟或者是被动吸烟是对学生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在通过问卷调查中可以得知:不吸烟者中尤其是女生比较反感吸烟者在公共场合吸烟。
3.3.2 学生饮酒情况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表明,目前高校学生饮酒者有所增加,其中饮酒者以男生居多,女生饮酒人数也呈上升趋势,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都是在上大学时开始饮酒的,主要出现在同学生日、获得奖学金、入党、老乡会、元旦会餐等场合。可见,各种名目繁多的借口是增加饮酒次数的主要原因。而许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年轻气盛,在喝酒时进行比拼,出现了醉酒现象,医学研究表明,醉酒对人的身体各个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是对肝脏功能有较大的损伤。如果经常饮酒也会为日后患各种慢性疾病埋下了一枚可怕的“定时炸弹”。在通过问卷调查中可以得知:有20%的男生都有过不同程度的醉酒现象。有1%的男生有醉酒后去医院治疗的经历[3]。
3.3.3 学生饮食情况的调查研究
众所周知,饮食对人的健康有较大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还处于长身体的后期阶段,因此没有良好的饮食以及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他们的健康也会起到不良的影响。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及访谈调查,学生的饮食现状不容乐观:首先,随着物价上涨,食堂的菜价也逐年上涨,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有部分学校的男生有吃不饱的现象,其次,食堂的饭菜质量不高,品种单一,因此导致营养搭配不尽合理,许多学生不在本校食堂进餐,去周边的小吃店等地方就餐,卫生条件不能得到保证。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吃早餐,近四年来,高校学生患肠炎、胃病、胆囊炎的人数也逐年上升。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谷类和绿菜食用较少,粗纤维食物食用较少,脂肪类食用较多,糖类食用较多,饮用碳酸饮料过多,喝水少,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有晚上加餐的习惯。有些女生爱吃零食,不按时吃饭,经常以零食代替正餐。这些饮食方面的局限性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3.3.4 学生睡眠情况的调查研究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感冒,并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的发作,成为健康的隐患。通过调查表明,9所高校学生睡眠时间平均为6—8小时范围内,有部分学生喜欢网络游戏,睡眠严重不足[3]。由于湖北大部分高校要求学生出早操,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睡眠时间是在6—7个小时,有一半以上的男同学没有午休的习惯,很多高校出现了学生课堂上睡觉的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有过轻度失眠;有30%的学生有过短期性失眠;有1%的学生患有慢性失眠。从整体上说,在睡眠问题上,女生要好于男生,大部分女生有午休的习惯,而且晚上就寝的时间也比男生早,但是有部分女生因为精神衰弱和精神压力有过失眠的现象。湖北高校学生睡眠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学生健康极为不利。
3.3.5 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研究
联合国卫生组织研究所规定:“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看一个人体质的好坏,不仅看他的机体各器官有无疾病,机能是否正常,而且还要看他的心理和精神上有无缺陷,只有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才算得上体质健全[4]。因此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也是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座谈的方式,就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高校中有5%的学生不善于和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10%的同学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有近一半以上的同学不能够很好地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有30%的学生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不能正确地对待失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家庭的背景,也有社会的原因。通过对9所高校调查发现,有6名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身亡,其中3名学生因为失恋,2名学生因为抑郁,1名学生因为学习就业的压力。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问题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
3.3.6 学生业余时间从事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高校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较多,统计有60%的男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一周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达到或者超过7小时;而女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比例很小,只有10%的女生一周可以勉强达到7小时。有60%的女生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要多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这主要是大三和大四学生忙于考研和就业的原因。
在研究中发现,部分高校体育设施较差,而且很少,再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现有设施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需要。部分高校周围小区的居民进校进行体育锻炼,占用为数不多的体育场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通过调查,很多同学认为场地不足是影响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首要原因。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社团人数也是逐年减少,组织的活动也是越来越少,主要是受场地和体育经费的限制,从整体上说,学生从事业余体育锻炼无论是人数还是次数都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渐递减。可以说从事体育锻炼的情况并不乐观。运动不足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3.3.7 学生保健意识的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座谈的方式对学生保健意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目前高校学生保健意识很差,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生没有定期检查身体的意识,很多学生都是生了病以后才去医院治疗,有很多学生都是生病后实在挺不住才去医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冒是因为天气变化不懂得及时更换衣服和经常不喝开水或者喝水少造成的。我校有部分男生宿舍不注重宿舍卫生,垃圾不及时处理,部分男生不注意个人卫生,以及运动出了汗以后用冷水洗澡等行为,这些都属对健康不利的因素。可以说,健康知识的缺乏是学生保健意识差的主要原因。
3.3.8 学生安全意识的调查研究
安全意识是俄罗斯学者在上个世纪60年提出的[1],也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范畴。通过调查,高校女生安全意识较强,而男生较差,主要表现在不注意交通安全,追求骑车速度,不懂得主动躲避机动车辆,抽烟后不把烟头熄灭,进行体育锻炼时,在从事对抗性项目时,动作过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伤。
4 结论与建议
1.湖北省高校学生体质和身体健康水平成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保健意识薄弱,对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建议高校体育工作者通过体育课堂加大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从思想上对健康引起足够的重视。
2.建议高校领导部门加大对学校食堂的管理力度,改善饭菜质量,增加饭菜品种,争取做到合理的营养搭配。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普及,改掉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为获得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营养基础。
3.湖北省高校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健康问题,建议湖北省部分高校改革“形式主义”的早操制度,取而代之以课外活动形式,使学生通过从事他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来进行身体锻炼,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4.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希望高校领导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建议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使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避免出现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发生。
5.建议各高校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使大学生认识到吸烟和酗酒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6.建议部分学校应该尽可能地解决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创建更多的体育协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来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Физиче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 И здоровый Образ Жизни П А ВИНОГРАДОВ,1990:3-5.
[2]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EB/OL].http://www.csh.edu.cn.
[3]叶杨.武汉工业学院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8,(5):125-126.
浅论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篇8
关键词: 生活方式 身体健康 關系
随着科技进步,我们所在的世界逐渐现代化、电子化、信息化,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可是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健康状况就不如以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对于个人,健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健康虽然不是生活的目的,却是生活的必备条件。所以,身体健康是一个人正常生活的本钱,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在科技、电子与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的身体健康正在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悄然地变化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一、生活方式的概念
“生活方式”一词最早是在19世纪中叶由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和弗雷德里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提出的,书中说道:“在社会生产的每个时代,都有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生活方式病”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由于日常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等方面不良因素导致身体或心理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的正常生活。
二、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意思是身体吸收的物质和输出的物质是均衡的,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都处于一种良好状态,现如今健康不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智力和道德健康等。
前苏联著名医学博士茨曼诺夫斯基指出,健康长寿=情绪稳定+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懒惰+烟+酒)。依据这个公式,现代人很多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称为“第三状态”),即处于不完全健康却又没有患病的状态。有研究表明,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大约50%—55%的程度上制约人类健康①。
三、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1.饮食习惯。目前食物种类繁多,烹饪手法也各不相同,例如油炸、烧烤等,油炸食品经过食用油的高温加热,食物就会变得香脆,味道诱人,由于洋快餐进入我国时间长,油炸食品在年轻人中很流行,这类食物在国外称作junk food,意为垃圾食品,这个名称的得来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瑞典科学家经实验后得出,油炸食物含有较高的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具有致癌作用。
日常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很少有时间关注一日三餐吃什么,关于吃什么能均衡营养更是甚少涉及,住校的学生及许多白领有时早晨起床较晚,为了赶时间会忽略早餐,到了节假日干脆就早晨不起床,直接睡到上午起来吃午餐,这种习惯非常不好,早餐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一上午工作和学习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它,如果长期不吃早餐,则必然会生出毛病。当今社会以瘦为美,有的女孩盲目减肥,靠着节食和吃减肥药控制体重,一个人每天正常吃饭之外还需要考虑水果和蔬菜的合理搭配和摄入,若什么都不吃则更无法保证了。再说减肥药,是药三分毒,减肥药不仅破坏了人体正常的秩序,而且有许多副作用,产品中所含的“西布曲明”成分可能增加服用者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病从口入”,用在这些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2.作息习惯。现代人爱玩,爱热闹,想方设法寻找乐趣,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今工作、学习时间占去了大部分,剩下的本应是休息、调整的时间,但不少年轻人玩起来不节制,夜生活丰富,夜晚应该是睡觉的时候,他们却从黄昏到凌晨进行各种娱乐活动,长此以往,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内脏无法正常排毒,身体自然就垮了。
近些年争议颇多的一个现象是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高考成了一考定终身的代名词,高中生睡眠严重不足,每晚和比人都高的试卷作斗争,往往到深夜才能入睡,第二天又要早早起来进行早自习,实在辛苦。不仅脑力超负荷运转,睡眠也无法得到保证,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就可能没有精神,昏昏欲睡,这就是身体需要休息的时候却硬抗,身体提出抗议。令人心寒的是,这种现象有向初中学生发展的低龄化趋势,如果不加以遏制,则学生的精神状况只会越来越差,对学习、对个人身体发展都非常不利。
3.烟酒、毒品。我国烟草行业发达,是全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②。一支小小的烟,包含了太多有毒物质,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烟焦油和一些重金属元素,损害肺、支气管、脑细胞,诱使癌的形成。若吸烟成瘾,脑血管病、肺病、癌症都会惹上身来,殊不知那句被忽略的“吸烟有害健康”多么重要。
酗酒和毒品都是对自身、对社会危害极大的,朋友聚在一起喝上几杯,这既是感情的表达,又是朋友间的情谊,但醉酒、酗酒就不应该,酒精中毒不仅令自己处于生命危险当中,酒驾更是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毒品也是如此,有吸毒者为了筹集毒资,铤而走险抢劫他人、伤害他人,也有的吸毒人员毒瘾发作之时产生幻觉,产生被迫害妄想症而危害公共安全,这样一来,不仅自己的正常生活得不到保证,连整个社会都要跟着遭殃,有百害而无一利。
4.心态、压力。当今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有竞争才会使人越来越优秀,但同时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升学压力大、就业压力大、同事之间互相攀比,都难免让人心理不平衡,不良情绪积压,心中苦闷得不到排解,也会生出心理疾病来的,例如抑郁症、癔症和精神病。
社会是残酷的,心中所愿无法达到是常有之事,心态若不端正,很可能有自杀或伤害他人的举动,压力本可以促进进步,当压力过大而不知排解也会毁掉一个人。
5.运动习惯。自从有了电视、电脑、ipad等,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科技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得到了便利,但如果运用不当、过分沉迷,就会物极必反,我记得初中英语有一篇文章,大概讲了美国普遍出现了couch potato(“沙发土豆”),意思是那些拿着遥控器、蜷在沙发上围着电视节目而转的人,别的事什么也不干,在看电视的同时往往还在不停地吃着炸土豆片之类的零食,一旦染上这种坏习惯,再加上不进行体育锻炼,人们往往会吃得像土豆一样圆滚滚的,易患各种心血管和心理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沙发土豆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威胁人类健康。
健身运动是保持人健康活力的最好方法。俗话说:“水停百日生虫,人停百日生病。”体育锻炼最能促进人体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心肺功能和生理机能,是预防“现代生活方式病”和抑制心理疾病的最佳手段。
四、建议
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一日三餐要规律,每天多吃蔬菜和水果,少食多油、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2.注意休息,早睡早起。有压力很正常,要学会排解,多与人沟通、交流,闲暇时刻可以换换心情,与朋友聊聊天,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3.禁烟少酒。少量的酒可以活化血管、通畅血脉,但不宜多喝,更不能误事。毒品坚决不沾染。
4.多参加体育锻炼。一周最好进行三次体育锻炼,每次半小时左右即可,强度大约只要身体没有感到不适就合适。
五、结语
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有密切联系,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人类死亡因素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原因占60%左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治病是治标,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治本,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和享受生活,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做起,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态。
注释:
①张楠楠.浅论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J].考试周刊,2009,30.
②2013年我国烟草行业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符明秋.国内外生活方式研究的新进展[N].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2,5(3).
[2]杨春燕,张桦.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07,10.
[3]张楠楠.浅论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J].考试周刊,2009,30.
[4]冯春富.生活方式病: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J].华人视点,2010,12.
[5]周达生,戴梅竞.现代生活方式与健康——社会病防治[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2(3).
读书与生活作文高一作文 篇9
记得有一次爷爷感叹说,从前的生活截然不同,人们只需要在每天做好同样的工作,重复同样的生活,没有过多的选择,每一天都简单机械,而人们也总以为未来不会有太大变数,人生道路上没有什么岔路可言。而如今,碎片化生活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想要吃饭,就上“大众点评”;想要购物,就看“淘宝”;想要打车,就用“嘀嘀打车”;想要付钱,就打开“支付宝”……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变化,其实已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连阅读,都变成碎片化的了。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周末花上一整天时间端坐在书桌前,或者在图书馆中,静静地读完一本书,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在随时随地,紧盯着手中的电子屏幕。
这样的阅读方式,对于现今忙碌的人们来说,阅读变成了一件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的事情。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在长长的队伍中等候时,都可以进行阅读。这样在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同时,也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样不仅能省去买书报的费用,还能使图书的携带更加方便,他们可以不用每天揣着一本厚重的书,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小又轻的手机或是阅读器。另外,碎片化_阅读的资源库庞大,给人们提供了更多信息,人们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样在图书馆高大的书架前,花费很长时间来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只要动一动手指,事情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然而,这样的便捷之下,问题也随之产生了。
像这样零碎的阅读,会使人们改变读书习惯,喜欢读一些简短的节选与摘要,而不是仔仔细细地看完所有的文章篇目。而且他们在阅读一些长篇文章时,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从而变得浮躁。碎片化阅读过于浅显,渐渐地竟成了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记得很久以前看到过一个笑话,说是一个人看书报文章总是静不下心,几乎每次草草看几眼标题,就算是阅读完了整篇文章。结果一次他看到了一篇名为《棉布鞋》的文章,便以为是介绍棉布鞋的说明文,不料其实一篇描写母爱的散文,因此被人嘲笑。现在想来,这样的阅读习惯真是浅尝辄止,断章取义,自欺欺人。其实这样的方式根本不可取,对自己与他人都没有好处,所以即使进行碎片化阅读,也必须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知”啊。
我认为我们在阅读时可以将传统与现代碎片化阅读习惯相结合,取之长处,避其不足,在工作日时挤出零碎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而在周末,可以找一个慵懒的午后,捧起一本实体书,细细品味其中的情感、人物与描写手法。记得论语中曾这样说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在现代的碎片化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融会贯通,取长补短,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
《社会学与生活》读书报告 篇10
《社会学与生活》一书作为社会学的入门教材,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社会学的一些理论视角,涵盖了大量的社会学科学研究以及我们身边的诸多社会现象,鼓励我们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外来者的眼光观察自己生活的社会,从而更加清楚客观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本书的第七章探讨了性别不平等这一话题,主要针对社会性别角色及女性受压迫问题进行了阐释。首先,对于性别角色,即社会所期望的男性与女性适当的行为表现、态度及活动形成了性别的社会建构,不可否认,这种性别角色模式对个人成长以及进入社会期望的性别角色中起了关键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这种刻板乃至固化的性别社会化导致了狭隘的男女特质,这在当下正引起人们对这种束缚的批判,如“多重男性气质”、同性恋解放运动等。
当然,不同的社会学视角对于性别差异有不同的观点,功能论者认为性别差异有利于社会稳定;冲突论者认为性别不平等是男女权力关系的根源;女性主义者主张女性受歧视存在于社会和社会结构的整体中;互动论者则赞同性别区分和按性别区别对待反映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这些观点均体现着性别差异的摸个方面,我个人比较认同功能论者的观点,在社会运行中协调发挥男性的工具性角色和女性的表达性角色,合理参与社会分工,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同时,对待不同的性别角色认识我们应抱有包容、开放的态度,相信随着社会进步,社会期望中的性别角色将更加合理。
女性在社会领域中受压迫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如男女工资差距、女性政治权利不充分、性骚扰以及“玻璃天花板”效应、第二班等。显然女性在追求自我发展中面临着比男性更大的个体限制和制度限制。因此,追求男女平等这一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认为,追求男女平等应放在一个渐进的过程和稳定的社会框架中,遵循社会发展进程的规律,避免两性间过激的权力斗争。
第八章讲了家庭和宗教这两项社会制度,我印象深刻的是功能论者主张的为了生存,一个社会所必须具有的五个基本功能:进行人员替换、教导新进成员、生产及分配财货及服务、维持秩序、提供并维持生活的目的。对应的,为了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作为社会一员的我们为实现生存而认同并维持这一社会制度,但当我们某天意识到自身生存的社会制度不合理甚至存在歧视时便会向往变革甚至革命,以建立一种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这对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或许有借鉴意义。
功能论者认为家庭对维护社会稳定有贡献;冲突论者则认为家庭助长着社会的不平等;互动论者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女性主义者认为家庭强化了性别角色。如果结合中国现实,家庭可能更多地发挥物质精神支持、教育和社会化等作用,人们大多对家庭有较强烈的归属感。
城市生活与居民健康 篇11
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由原始社会赤裸裸地生吃食物到用火烤吃熟食,再到如今用烧、烤、煎、炸、蒸等各式各样的方法制作美食,以及卫生医疗条件等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五十多岁。这也是生产力发展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之一。然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各种不知师承何处的“新生病”也接踵而至,给了人类一个措手不及,比如疯牛病,比如SARS,比如禽流感,比如抑郁症,再比如刚刚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那么我们要怀疑,生产力水平特别是到了生产力水平高速发展的城市化阶段是否与人类的健康成永恒的正比关系?
相对农村这个社会人群的聚集形式,城市聚集了一大半的社会资金、人才、信息等市场要素,因而城市里的交通设施、医疗卫生条件、生活水平必远优于农村。自然地,人们都有这个观念: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要健康,寿命要长,活得也更幸福。诚然,许多研究也都证明了这一点,总的来说,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发病率低,死亡率低,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较好。2007年11月17日《新京报》的一则报道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北京论坛公共卫生分论坛上学者提供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近年来,由于医疗服务保障的城乡差异,中国大城市的人均寿命比农村高了12年。
但根据大多数社会卫生学家的看法,健康是人的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是指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生理健康。比起生理上的毫发未伤,笔者认为幸福感与健康的概念更贴近。那么城市居民的幸福度与城市生活水平成永恒正相关吗?未必!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成都,论经济发展水平,它没有上海高;论医疗社保,它也没有北京的健全,而全国各地的市民给成都投票时却极高地评价了成都人情味最浓厚、最有娱乐幸福感、生活节奏最满意,成都人喜欢把幸福与别人分享。再看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材料中提出的影响城市居民健康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是:个人生活的应急反应、人口压力、社会变化、地理和社会变迁、家庭性质的变化、老年人的孤独、社会文化差异。下面就谈谈对城市居民健康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
1、工作压力大。德国学者齐美尔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城市生活,认为城市生活“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精神刺激强烈。”资源聚集的城市给了人们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比较高,极其渴望理想的实现和社会的认可。于是就产生了较高的个人要求与现实的可能性难于一致的问题。而且现今中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工作压力更是有增无减,绝大多数工作者处于身体的亚健康状态。
2、交流贫乏。德国滕尼斯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说,城市社会是法理社会,人与人是机械组合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冷漠的。城市中互相隔离的生活居住环境不仅隔断了邻里之间的人情,甚至发展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而我们知道,一旦人缺乏交流,苦闷不能及时外排,便会很容易积郁成疾。
3、脑力劳动比重大。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智力型、创新型的高附加值产品工业快速发展起来,肌肉活动不足、神经心理紧张的操作工种(如脑力劳动)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这又促进了操作人员心血管和神经心理疾病的增加。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说,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约低10岁。国家体改委的调查结果显示,近5年内,共有135名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教授、专家逝世,平均年龄仅有53.3岁。
4、家庭模式的变化。目前城市里传统的大家庭模式已被小家庭所取代,三代人的家庭日趋解体,子女们自立门户,忙于生计;老人不再有儿孙绕膝,往往守着“空巢”,备感孤独。
5、环境污染。这是现今城市的一大弊端。城市人口密度大,工业企业多,往往存在生存空间小、交通拥堵、大气、噪声、水体污染等状况,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比如1949年日本水俣病事件等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全是由环境受到污染引起的,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甚至像旅游型的城市现在也在经济与生态之间艰难抉择。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城市里危害居民健康的潜在因素比比皆是,城市居民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加之运动量少、交际时难免的应酬等,城市居民更容易得病,生理的、心理的、心理导致生理的。据悉,城市病集中体现的是慢性病(占70%)与抑郁症等亚健康状态,而且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明显上升,比如说像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特别是肺癌、已经逐步成为癌症的第一位。
另外,虽然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他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乃至精神文明,特别是人对人的同情心、感动心,却在走下坡路,不论是不是因为被迫和无奈,却很令人寒心。比如,因为所谓的前车之鉴,当看到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人们往往不愿甚至不敢前去扶起,担心被老人反咬一口说是他推倒的。邻里之间就更没有“远亲不如近邻”的亲密感了。“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城市的悲哀,更是人类的一大悲哀。
所以,与其生活在环境污染严重、人情冷漠的城市里,不如返璞归真,寻得一方净土。由此在某些发达国家,出现了对“城市化”“吐故纳新”的“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更高级的一个阶段,人们迁移到环境相对较好的城市郊区,使城市规模逐渐缩小,也使城市和郊区之间在生产和消费上趋于平衡。但我们中国还没发展到那么高的经济阶段,而且,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卫生学家也不认为城市发展对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的不良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与当今社会学家的观念不谋而合,这些潜在因素都可以通过城市管理得以解决,当然这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前提的。虽然我国现今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那么高,但良好的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扩大城市功能空间,降低城市运营成本,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大大降低市民的心理压力。所以如何做好城市的管理工作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头等大事,不能盲从随风,更不能置之不理。
综上,农村生活物质水平较低,精神上却较放松舒适;而城市的生活水平高,生活压力也大。那么孰优孰劣呢?也许就像哲学所说的,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过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不可改变的就得去接受,而去努力改变能改变的东西:保护生态环境,学会自我调节压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学习进步,关心宽容别人,政府部门就更不能闲着了。
参考文献:
【健康的生活与读书】推荐阅读:
生活方式与健康01-04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08-15
家庭精神生活与健康01-09
生活方式与健康论文12-09
循证医学与健康生活10-02
普通话考试说话生活与健康10-19
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健康09-02
百姓的健康生活11-28
健康生活的数字秘诀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