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精选12篇)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 篇1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人工劳作方式。虽然这一改变使人们的生活生产变得非常轻松舒适, 但在这种方式生活下的人们, 由于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时间, 而导致各种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从而严重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长期发展。提高健康意识, 加强体育锻炼,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已成为现代人们必须重视起的一件事情。
1 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
1.1 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
1.1.1 生活方式的概念
生活方式也称为生活样式或生活行为方式, 它包括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的深度思考, 是现代社会学研究领域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个词汇。马克思哲学思想虽然没有对生活方式的含义给出具体的描述, 但却为后人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很多学者对生活方式概念的表述存在一定差异, 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其一般含义是指对个人或群体间的生活习惯及其方向性进行客观的把握。这里也包含有健康的深层支撑是生活习惯等有关内容。今天, 人们对生活方式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上的生活方式指的是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精神、物质等各方面生活活动形式的综合;而狭义上的生活方式则仅仅指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1.1.2 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
关于健康生活方式概念的理解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1999年,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Healthy Lifestyle》文献中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解释是, 排除危险、降低疾病、帮助全家的生活方式和帮助人更好的享受生活等行为都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范畴。我国大陆某学者认为健康生活方式是指个人、集体或社会为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对外界有利因素进行利用所采取的各种活动。台湾某学者认为健康生活方式指的是对个人健康有影响的各种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的统称。2015年,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机构在组织的一次健康生活方式活动中, 对健康生活方式提出了保持心态平和、坚持适量运动、合理安排膳食、自觉保护环境、改变不良行为和学习健康知识这六方面要求。
国外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 被大家广为接受的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92年提出的“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戒烟限酒是健康生活的四大基石”这一思想。最近一段时期, FUN (健康、和谐、营养) 健康生活方式在西方国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与推崇。[2]
1.2 当今社会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
伴随发达的交通, 多样化、便捷化的通讯工具、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等在现代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渗透, 在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变革性意义的同时, 带来巨大方便和快捷的同时, 带来更为舒适和多方面享受的同时, 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几点问题如下。
(1) 体育运动越来越少。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 久坐都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一个极为常见的现象。人们为了工作与学习而往往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今天就业压力巨大的环境下, 不仅体育运动越来越少, 而且久坐不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工作的时候, 可以运动的时间极为有限, 下班工作累了, 更不愿意运动, 这是现代很多人们在工作、休息与运动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
(2) 作息时间无规律。受工作时间、周围人作息时间、网络诱惑和现代社会整体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当代很多人们的作息时间都缺乏一定的规律性, 尤其是年轻人。而作息时间无规律主要表现在, 时常加班、熬夜、不吃饭或不按时吃饭、每天的起床时间与睡觉时间存在一定差异等。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而且不利于人们合理安排日常事务和保持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平衡。[3]
(3) 饮食随意。饮食既是维持人类生命的一种必须行为, 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人们越来越懂得美食的享受, 尤其是天生对饮食情有独钟的人。很多抑制力较差、健康意识淡薄的人难以抵制美食诱惑, 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看到了想吃的东西就会产生一种购买的冲动, 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晚上吃东西。这种饮食随意的生活方式无疑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4) 出行少步行。由于当今社会交通工具不仅发达而且多样化,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且很多家庭都购买了自己的车子, 使得人们几乎一出家门就开始坐上各种交通工具去往自己的目的地, 导致现代人们的步行时间越来越少。虽然对于一些远程或在时间较为紧迫的情况下选择便利的交通工具是正常的、必然的一种行为, 但有很多人即使路程很短也依旧选择乘坐交通工具。
2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2.1 体育锻炼在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体育运动是脑力运动与体力运动相结合的一种运动形式。其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发挥着极其巨大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 从医学角度来看, 体育可以促进大脑思维的活跃, 提高反应能力和动作的敏捷性, 提高身体免疫力, 减少疾病发生的频率。因此, 体育锻炼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
2.2 体育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体育运动、体育习惯对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 体育运动有利于人类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内脏器官机能的增强;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能力, 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效能;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改善神经系统灵活性和均衡性。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首要条件和基础。为保持身体健康, 人们会进行长期的体育锻炼。其次, 体育运动有利于增进人类健康意识, 从而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意识的形成与提高也是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5]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需要人们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具备持之以恒的信念, 树立健康意识, 加强体育锻炼, 制定终身体育锻炼计划, 将该计划落实到实处, 从而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强化健康意识, 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6]
2.3 体育在健康生活方式发展中的应用
体育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活动, 对生活方式的发展具有极其巨大的促进作用。体育在人类日常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被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的诸多领域, 如:高校体育课程、奥运会、冬奥会、马拉松、NBA、各种球赛等等。体育在高校课程中的开设, 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奥运会中的应用, 有利于提高全人类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与尊敬, 推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在各种球赛中的应用, 有利于带动更多的人喜爱各种球类运动, 有利于推动球类运动员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可见, 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体育无处不在。[7]
3 对策与建议
3.1 有规律的开展体育活动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或大或小的存在一定差异, 使得不同的人对体育强度的承受能力也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的人。所以, 为了有效发挥体育对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促进作用, 为确保体育运动的适量与合理, 还需要人们在对体育安全常识进行全面准确掌握的基础上, 有规律的开展体育活动。首先, 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情况选择适合的体育活动, 并合理安排运动时间, 制定科学恰当的体育活动计划, 确保体育活动的规律性和长效性。其次, 养成在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习惯, 避免空腹运动或饭后30 min内运动, 做好运动中的保护工作, 控制好运动的强度与运动量, 尽可能保证每天都做体育锻炼, 并在每天相同的时间段内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逐渐养成有规律的进行体育运动。[8]
3.2 开展家庭体育健康活动
家庭是人们放松的重要场所,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人健康长寿, 所以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体育健康活动既能够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又能够提升每个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近年来, 广场舞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同时广场舞也是中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一个主要形式和途径。由于广场舞通常是在傍晚时分进行, 这就为家庭总动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另外, 一个热爱体育锻炼的、健康意识高的人应该时常向家人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并帮助他们意识到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之间的紧密联系, 积极组织家庭健康体育活动, 让家人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开展家庭体育健康活动, 可以为家人的相聚创造更多的时间, 可以对彼此进行鼓励与支持, 从而促进家人的身心健康发生, 促进家庭生活方式的健康。
3.3 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事实证明, 在有规律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下, 生活方式也会逐渐变得有规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严格遵守体育运动计划进行体育锻炼, 那么为了保证体育运动可以按时进行、按时完成, 就会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此外, 要想全面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还需要从饮食、作息等各方面入手。通过逐渐养成饮食、作息等时间的规律性, 进而逐步形成整体生活方式的规律性和有序性。
3.4 发挥学校体育在养成生活方式中的作用
发挥学校体育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是最为有效的一个途径和方法。学校应重视起体育教学, 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体育运动安全常识, 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和安全规范规定进行体育活动, 并在体育课前对课堂即将用到的体育设备进行仔细检查, 以确保体育活动进行的安全顺利。同时, 体育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重视起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并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爱体育、爱运动的生活习惯, 培养学生掌握多种体育技能, 树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
4 结语
通过文章分析可知,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通过体育运动人类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人类长期稳定、健康的生活与发展, 有利于推动体育事业长期繁荣发展。人类作为社会一切活动的主体, 只有身心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思想行为健康, 才能够构建出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体育运动, 离不开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总之, 人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 重视生活方式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马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D].扬州大学, 2014.
[2]朱园园.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研究[D].郑州大学, 2014.
[3]刘伟.湖南铁路警察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吉首大学, 2013.
[4]刘正枚.武汉市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调查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 2013.
[5]孟莉.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3.
[6]佟强.当代中国市民体育生活方式转型与人的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 2014.
[7]常伟.镇江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4.
[8]袁淑娟.秦皇岛市高校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 篇2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对象:高中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讨论,学生能掌握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的四大基石,明确现代健康生活方式与体育之关系,健康生活的理念得到培养;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学校和生活实践,学生知晓体育在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并初步形成健康生活的评价方法,协作探究的优良品质得到发挥和提升。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现代健康观念、健康的四大基石、以及体育在现代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践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能明确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并能指导学生建立“知―信―行”为一体的健康生活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举例让学生明白健康技能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师:众所周知,健康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有人曾把健康比作“1”,事业、地位、家庭等就是它后面的“0”,只有把这个“1”写好了,后面的零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否则,只能是“0”而已。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一个阿拉伯寓言谈起》(故事内容略)这似乎是个哲学问题,但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生命健康的角度讲,马克思想告诉女儿什么?结合本课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在生命面前,健康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什么名利都是次要的,在哲学家和数学家眼里,船夫好像没有生命一样,但在风浪面前,哲学家和数学家却失去了生命,而船夫活了下来。
生2:实践出真知!我觉得马克思想通过这个寓言告诉女儿生命的重要性,在生活实践中人应该掌握一些对健康必需的实践技能,有时候这远比其他一些东西更有用,关键时刻,船夫依靠自己的游泳技能活了下来,而此时此刻,哲学与数学都帮不上忙了!(学生们的议论变得热烈起来)
2.利用图片对比引导学生认识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健康的肝与酗酒的肝的对比图片;健康的肺与吸烟的肺的对比图片)这是什么器官?左右器官有什么差别?思考一下,可以小声讨论。
生3:上面的图片是肝,下面的图片是肺。
生4:左面的肝和肺好像是健康的,右面的肝和肺看上去很恐怖,像是发生了严重病变。
生5:健康的肝和肺应该是表面光滑,纹理清晰,色泽光鲜的,那个病变的.肝看上去颜色发白,硬梆梆的,像石头,可能发生了肝硬化。
生6:右面那个病变的肺黑乎乎的,缺乏弹性,像是被烟薰过的。
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指着大屏幕)这边是健康的肺与肝,这边是酗酒的肝和吸烟的肺,这样对比的效果也许更有震撼力,胜过任何的语言描述。谁都不希望我们的肝和肺变成这样!然而烟与酒确是我们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仅仅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还有饮食、起居、锻炼等很多生活方式问题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该如何处理好?我暂时不讲。教科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结合实际阅读这一章节并思考相关问题。
(二)阅读思考
课件提示学生要解决的问题:1、健康的概念;2、生活方式的概念;3、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4、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起居娱乐参与社会活动)健康吗?怎么样才可以更加健康?(教师巡视并轻声与学生交流引导。)
1.背景音乐下,学生看书并思考问题(可轻声讨论),掌握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概念
师:你是如何理解健康的?哪位同学能谈谈。
生7:健康就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生8:我认为还应当包括对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
师:很好。(屏幕显示1990WHO的健康观)与学生一起朗读。那么,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的生活方式又是指什么呢?
生9:生活方式指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时间、生活节奏等因素。
师:对,这些是组成生活方式的要素,但它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受文化教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我们一起来看什么是生活方式。(屏幕显示生活方式的概念及组成要素,师生一起朗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又影响着他们各自的健康状况。
2.看图分析,启发探讨,从实例中明白影响生命健康的因素
(屏幕显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因素的饼图)
生10:从图看,自己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最大。
生11:也就是说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是否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的健康。
师:回答得很好!(指图讲解)1992
WHO宣布,个人健康和寿命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安定(举例战争问题),8%取决于医疗条件(举例疫情和接种),7%取决于气候(举例非洲和东南亚一些地区的问题),60%取决于自己。可见,健康和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看你如何善待自己,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下面再请同学们看一下1957年和我国部分城市的主要疾病死亡率的对比表。思考一下,为什么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慢性非传染疾病的死亡率会占主要位置?哪位同学想好可直接回答。学生观看屏幕上的对比表并轻声讨论。
生12:1957年我国还很贫穷落后,由于医疗条件差,那时的急性X染病的死亡率高,20医疗水平高了,物质水平高了,我们平时所讲的富贵病引起的死亡率变高了。
师:是的,我们平时所讲的富贵病如高血脂、高血糖以及恶性肿瘤等也就是表中的慢性非传染疾病引起的死亡率大大增加,这除了与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变大等因素有关之外,还与我们自身很多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生13:生活条件好了,现代人酗酒、吸烟、超时上网的人也多了。(学生们的讨论热烈起来)
生14:现代人吃得比以前好多了,以车代步的多了,加上工作压力的增加,又缺乏体育锻炼,各种病就来了。
生15:我是属于肥胖的,(此生未说先笑,同学们也跟着善意地笑了)平时特贪吃好睡,又不爱运动,看了这张表,我害怕起来,年纪大了可不好办,我得加强体育锻炼,控制饮食,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看我的行动。(同学们自觉地为他鼓起掌)
3.掌握健康的四大基石,并结合学校和生活实践探求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明白体育进入生活方式的作用与重要意义
师: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疾病死亡率的排位。(屏幕显示;死亡元凶:1、体力不足;2、吸烟;3、酗酒;4、肥胖)
面对如此的现状,于是世界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字幕)
体育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体育;体育进入生活方式
这些新的生活理念在我国正在实践落实,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教育部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指导思想,正是体现了国家对我们青年学生健康的高度关注。
(屏幕打出健康的四大基石:1,合理的膳食2.经常进行体育锻炼3.良好的生活习惯4.健全的心理)
师:1992年WHO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结合实践,你们怎么理解?
生16:我认为饮食要有规律,不能偏食,不能暴饮暴食,荤素均匀,特别不能不吃早饭,晚上不熬夜,除了上好体育课和活动课之外,自己也要抽时间锻炼。
生17:我对学校的作息制度有些看法(看了一下老师)。睡眠不足,吃饭时间太紧,像打仗,没办法,我得慢慢适应,学习压力大,以前我锻炼少,体育课也常偷懒,看来我得加强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师:好,我们大家看他的行动。我们学生有我们学生的生活方式,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我们要尽可能地去适应,刚刚讲过,良好的适应能力也是健康的表现之一。在适应的同时,我们再去落实健康的四大基石才能更有效。另外,若有好的建议,也可向学校提出来,好的合理的建议,我想学校领导层也会接受的。
生18:刚才前面几位同学主要谈了饮食和生活习惯问题,我想说我们更应有健全的心理,现在考试、就业等各方面竞争都很激烈,我们的学习压力也特别大,分数忽好忽坏,有时候心情特烦,我想同学间应该多体谅关心,共同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生19: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有一次我考得糟透了,朋友拉我去打球,一运动,顿时觉得开朗了许多,心情也好多了,觉得没有过不了的槛。看来体育运动不仅能强壮身体,还能调节心情。面对压力,自己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特别是一些不爱运动的同学,我建议你们可以尝试一下你喜欢的运动。
师:刚才同学们多次提到了体育锻炼的作用,的确,现代社会,体育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那么,为什么通过体育锻炼会增进健康?我们一起来认识并朗读一段文字:1、调节情绪,减轻心理疾病;2、增加肺活量;3、减少患心脏病的概率;4、提高消化系统能力和促进新陈代谢;5、减少身体的脂肪;6、增加骨密度和提高关节的灵活性;7、提高肌肉的质量;8、改善血液的循环。
同学们,我希望从课间跑、体育课、活动课看到你们真正的改观!
(三)探究合作
1.举例如何在生活实践中拒绝不良的生活方式,学生表演拒烟拒酒
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关键是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要以信念为动力,付诸正确的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稍停顿)刚才我们对比过了酗酒的肝和吸烟的肺,都明白了烟
对人体的侵害。生活中适量饮酒是有利于健康,依个人情况而定。但是吸烟绝对影响健康。拒绝第一支烟是做到终生不吸烟的关键!请各小组找出拒烟和拒过量饮酒的方法,面对亲朋好友,一定要注意方法,做到礼貌而坚决。到时请各小组推出代表上台来演示。
(学生们开始按小组讨论,教师巡导,并不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师:下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代表上来演示如何拒烟、拒过量饮酒。生20、21、22上来演示。同学们在笑声中报以掌声。
2.师生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再次明确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生23: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完整的健康的概念,知道了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了如何在实践中营造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通过这次课,我明白了体育锻炼如此之重要,我会让体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会自觉加强体育锻炼,我们会坚决拒绝酗酒和吸烟!我希望我们全班一起行动起来。(同学们有鼓掌叫好呼应的)
师:总结得很好!改善生活方式,希望同学们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体育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最后,我把古希腊埃拉斯山涯上的一段话修改后送给你们:(屏幕打出)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 篇3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体育认知;体育生活方式
A Survey of Sports Cognition and Sports Life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Analysis
LI Wei-jie, ZHOU Yan-jie, FAN Zong-shan
(Hena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451450, Henan)
【Abstract】A study on the sports cognition and life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find out what lacks in this aspect. It can also offer theoretical and statistical support to help student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sports life, to carry out the program of all-people exercising, and to help authorities work out relevant policie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sports 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e enhanced, and that colleges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s actively and develop a good sports life style so as to ensure a healthy working life of 50 years and a life long happy life.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sports cognition
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宗旨之一就是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来,使他们学会一两项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1〕。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同志“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口号的提出,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是我们健康工作、幸福生活的保证。
众所周知,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地之一就是在学校,中小学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和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其生活方式和对生活的评价大多数受父母的影响。大学生随着脱离父母的怀抱和独立生活的开始,在逐渐的培养和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评价〔2〕。研究大学生体育认知与体育生活方式,有助于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发现其体育锻炼中存在的不足,为大学生良好体育生活习惯的形成、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郑州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600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454人,女146人,来自农村的学生324人,城镇大学生276人,平均年龄为21.29岁,最小为18岁,最大的为23岁。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和河南省新华书店及郑州大学图书馆查阅了近十年的有关体育认知和体育生活方式的图书、期刊资料。
2)问卷调查法:采用专家访谈法对问卷进行设计,并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经过删改后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3)访谈法:就调查问卷与省内部分专家进行座谈。
4)数理统计法: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然后输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列出表格,并加以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认知状况
2.1.1大学生体育认知总体情况
在对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收入的60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有80%的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人们身心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85%的大学生愿意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且锻炼目的明确。以上数据说明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认知,具有体育锻炼行为的动力性基础。
2.1.2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大学生体育认知关系
体育锻炼的认知很容易受环境和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情况、来源地等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考察大学生体育认知及体育生活方式的因素,进而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不良习惯,我们将调查对象按性别、年龄、来源地、家庭经济情况与体育锻炼态度、锻炼自觉性等体育认知因素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大学生体育认知差别不大,只有性别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年龄与体育锻炼自觉性、体育锻炼的计划性有显著性差异,而来自农村或城市、家庭收入等因素则对大学生体育认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
2.2.1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总体情况
根据大学生体育锻炼是否具有计划性,将体育锻炼行为分为有计划性和随意性两种,在调查的人群中,19%的男大学生和7%的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计划性。我们还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进行了调查(见表2)。
男女大学生在体育人口、锻炼项目的选择、锻炼伙伴的选择、不参加锻炼的原因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具体区别见表3。
从表2、3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生活习惯,锻炼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意到自身的身体形象,体育锻炼成了一种可以保持和塑造身体形象的手段〔3〕。而高校扩招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得体育锻炼还承担了调节情绪和改善枯燥大学生活的重任。在锻炼项目的选择方面,男女大学生存在着很显著的差异,男生喜欢多人参与的具有强对抗性的项目,女生比较喜欢节奏轻快舒缓的项目。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想借助体育锻炼增加自己与社会的接触机会,所以他们也都喜欢有同伴陪同参加体育锻炼。而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高校的硬件建设跟不上学生实际需求等因素,也是部分学生想参加体育锻炼而不能实现的原因。
2.2.2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分析
为了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体育参与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二者之间作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性别在体育参与的次数、强度、项目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锻炼伙伴的选择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在运动强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偏小的大学生运动强度高于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在运动项目、锻炼时间、伙伴选择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大学生家庭收入的不同在锻炼时间的长短和锻炼伙伴的选择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这与从小养成的体育锻炼习惯及生活压力不同有关;不同来源地的大学生体育参与因素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3大学生体育认知与体育生活方式
以大学生对体育参与的态度、参与体育的自觉性、体育锻炼的计划性和体育锻炼目的作为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因素,与大学生体育参与的次数、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强度、锻炼时选择的时间、锻炼场所、锻炼项目和锻炼伙伴的选择进行相关分析(见表5)。
由表5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参与的情况。其中体育锻炼的态度影响体育锻炼的周次数和锻炼时间的选择;参加体育锻炼是否具有计划性影响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和锻炼时间的选择;锻炼的目的直接影响锻炼时间的选择和锻炼项目的选择。
3讨论
3.1大学生体育锻炼认知状况
总的来说大部分大学生有良好的体育认知,主要体现在他们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育锻炼习惯及锻炼目的、锻炼计划。有80%的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他们认为体育锻炼能够使人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能够调节情绪,丰富大学校园生活,同时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等。但也存在着一部分同学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压力大,没有心情和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在关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中发现有16%的同学因为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和感觉体育运动不重要而拒绝参与体育锻炼。在访谈时也发现,部分同学对体育锻炼存在错误认知,他们认为现在还年轻,身体好,社会压力大,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故而认为体育锻炼是老年人和身体柔弱者才应该参加的。
3.2人口统计学变量、体育认知、体育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其生活环境和对体育的认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生活的环境因素和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非常小,仅仅有性别影响、伙伴的选择、年龄影响、运动的强度和锻炼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认知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比较大,他们分别影响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和锻炼的次数。从表1、4、5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生活方式,就应该从改变大学生体育认知入手,加强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宣传和对体育功能的认识,能使更多的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4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较好,有54%和37%的男、女大学生为体育人口。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来不参加体育锻炼。建议高等学校增加体育课的次数和加强体育场地硬件设施的建设,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体育锻炼的机会。
2)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大,只有性别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年龄与体育锻炼自觉性以及与体育锻炼的计划性等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锻炼伙伴的选择中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3)大学生存在较好的体育认知,80%的同学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体育认知受不同性别、年龄、家庭收入的影响较小。
4)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参与的情况。其中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影响体育锻炼的周次数和锻炼时间的选择,参加体育锻炼是否具有计划性影响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和锻炼时间的选择。
5)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是体育认知和社会压力。太忙没有时间、认为体育运动不重要、缺少体育设施,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建议高校加强对大学生体育认知的教育,加大对体育功能的宣传,使大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为健康工作50年和幸福生活一辈子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仁憨,雷雪鸣,刘伟.新时期对“人权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19-21.
〔2〕李晓光.大庆油田科研人员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
特征研究〔C〕.第八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3〕周晓东.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53-54.
体育与青年生活方式的关系研究 篇4
单板冬季文化迁移现象正发生变化。尽管如此, 年轻、富有的男女依然是单板冬季文化的主干。 这些青年男女一般处于18-23岁之间。在这个年龄段, 他们尚未担负成人责任 (譬如结婚、抚养孩子、供楼、稳定的职业等) 。他们热爱单板冬季, 这项运动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单板冬季运动专项记者这样写到:单板冬季人是一个响当当的头衔, 但是, 不是任何一个踩上冬季板的人都称得上单板冬季人。毫无疑问, 冬季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学学期结束了, 学生们走向大路、前往嵌在大山中的城镇。他们融入了一大群奇奇怪怪的、短暂停留的人群中。这些人的工作可能是上夜班清洗厕所或一大早为您端茶。尽管如此, 他们能从口袋中掏出满满一手的小费。看看他们戴的黑黑的护目镜或下巴上套上的戈尔特斯布, 你就知道他们真正的目的了。在这个世界, 大家不问你“做什么”, 而只问你“在哪里工作”, 因为他们明白你来这里的目的和他们一样都是玩雪板, 不管你的工作是什么, 都只是为了让你能够单板冬季的谋生工具而已。
2、体育与青年生活方式的关系研究
很多单板冬季酷爱者就像游牧民族一样, 跨越国家各个地区甚至跨国界去体验新的地方, 接触不同的人, 或者体验“无尽的冬天”。高中或大学毕业后 (或者暂停学习或工作) , 单板冬季爱好者常常千里迢迢跋涉来到藏于深山中的小镇。 他们会在小镇住宿并找到一份工作, 然后花上好几个月甚至多年在各种各样的地理 (譬如大山) 和社会 (譬如酒吧、咖啡厅、商店) 空间和地方练习、玩和表演。单板冬季发烧友搬到他们自己国家内的冬季胜地, 以此开始自己的生活方式移民。譬如, 生活在加拿大东海岸的冬季人会搬到位于阿尔伯特和英属哥伦比亚的规模更大的旅游胜地。 生活在新西兰北岛的冬季发烧友往往搬到南岛的山区小镇。 新西兰南岛经常在冬季主办激动人心的国际单板冬季赛事并提供了很多旅游和酒店行业的就业机会。
有些更为狂热的单板冬季人会追随两个半球的冬季而行动。有学者称他们为“游牧式的世界公民”。笔者称他们为“季节性生活方式体育移民”。为了使得他们的跨国单板冬季生活方式方便起来并能够使之延长, 很多人接受培训和教育以获得雪上体育行业的高级工作。有些人成为高级教师、教练、记者、摄影师、租赁式的技师、美容师和/ 或比赛裁判。尽管这些工作本质上要求高, 但是大多数工资并不高。 这些工作主要是酷爱单板冬季生活方式的人承担。他们考虑的不是经济回报。正如优秀的冬季摄影师所说, “如果你想维持这种生活方式, 这份工作值得你去做。不管如何, 在时间压力之下, 这是你唯一能做的。这份工作不像时尚或领英摄影公司那么赚钱。它就是一种单板冬季生活”。
虽然单板冬季酷爱者在西方和东方国家 (譬如中国、日本、台湾和韩国) 内部和之间游走, 但是这种青年人的单板冬季文化具有很强的方向性。 在我的田野研究和媒体分析期间我注意到季节性生活方式体育移民具有明显的方向, 譬如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人和日本的单板冬季爱好者流向加拿大, 特别是流向阿尔伯特省、英属哥伦比亚和美国, 尤其是加州、科罗拉多州以及犹他州;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单板冬季爱好者在新西兰南岛度假, 尤其是女皇镇和瓦纳卡小镇;英国的冬季爱好者在法国的雪上运动旅游胜地, 譬如沙木尼。尽管限于篇幅, 本文无法讨论所有影响冬季爱好者追求季节性生活方式体育移民的“推”和“拉”因素,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青年人跨国在雪上运动行业寻找冬季生活方式和职业的机会和动机有很大的不同。 青年人受到很多个人动机的影响, 譬如民族、阶级、父母支持、性别、年龄、以及更广范围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际遇。
有很多因素既推动又限制了冬季生活方式移民的跨国流动。这些因素包括工作和旅游签证、 旅游和住宿费用、 工作机会和薪酬、语言和外汇汇率。譬如, 因为英联邦国家签发临时青年工作签证, 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的冬季者的流动很方便。J1 签证使得很多国家的大学生在大学假期期间可以在美国的冬季胜地小镇呆上五个月。 大量的商业机构为越来越多的希望在冬季胜地体验国际“工作假期”的中产阶级学生提供了便利, 当然这些机构也从中获利。
和给大学生流动提供便利的情况相反, 最近政府限制H-2B签证严重影响了高级单板冬季行业员工的季节性移民。H-2B签证允许得到一名美国资助人支持的国际人士可以在美国短暂工作。美国国家冬季协会 (NSAA) 意识到这种限制性配额的做法对美国雪上运动行业的不利, 于是积极游说美国国会重新讨论这条法则。同时, 成千上万的澳大利亚、欧洲、南美和南非的单板冬季者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的旅游、就业和生活方式选择。这些冬季者中大多数重视投资体育行业, 而且他们和美国的雪上胜地已经建立了长期的关系。正如案例所示, 跨国生活方式体育移民和中产阶级移民的流动和全球资本的变化以及国力有分不开的关系。
3、结语
很多单板冬季酷爱者就像游牧民族一样, 跨越国家各个地区甚至跨国界去体验新的地方, 接触不同的人, 或者体验“无尽的冬天”。毫无疑问, 冬季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学学期结束了, 学生们走向大路、前往嵌在大山中的城镇。他们融入了一大群奇奇怪怪的、短暂停留的人群中。 这些人的工作可能是上夜班清洗厕所或一大早为您端茶。在这个世界, 大家不问你“做什么”, 而只问你“在哪里工作”, 因为他们明白你来这里的目的和他们一样都是玩雪板, 不管你的工作是什么, 都只是为了让你能够单板冬季的谋生工具而已。
摘要:很多单板冬季酷爱者就像游牧民族一样, 跨越国家各个地区甚至跨国界去体验新的地方, 接触不同的人, 或者体验“无尽的冬天”。在这个世界, 大家不问你“做什么”, 而只问你“在哪里工作”, 因为他们明白你来这里的目的和他们一样都是玩雪板, 不管你的工作是什么, 都只是为了让你能够单板冬季的谋生工具而已。
体育课作业大学生活休闲方式 篇5
大学校园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活圈子,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了大学生许多自由分配的时间。大学生的休闲方式是丰富的,不管是户外或者是校内,只要是有益于锻炼自己,帮助自己成长的活动,都是可取的。
在大学的一年里,我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各种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内的活动,在院团学会的公关部里担任干事的职务,在组织里我与其他人一起努力,一起吃苦并一起享受成功所带来的欢欣喜悦。大学是一个修炼自己完善自身的过程,一年的时间我自己成长了许多。除此之外,我还会和同学一起进行一些娱乐性的活动,逛街、唱K、聚会吃饭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且能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大学的时间是自由的,但是并不代表我们能够任意挥霍。总结来说,大学生的休闲方式特点表现为娱乐性,学习性,还有实践性。而有的同学在这些活动的把握上往往没有度,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更严重的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
在娱乐性活动上,有的同学过于沉迷,男同学中常见的现象是一天到晚窝在寝室中玩电脑,打游戏,浪费自己的宝贵光阴而不顾。女同学则容易将时间花在逛街、淘宝买东西等事情上,打扮自己是可取的,但是不能把过多的时间都用上去,内在的修炼应远比外在的美丽重要。
在学习性活动上,许多的同学在大学的校园里,将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学习上,平时基本都选择“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寝室、图书馆、食堂来回走。这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也会导致自己因为重视学习而忽略了身边的人际交流以及在其他方面的锻炼提高。毕竟大学是一个社交较繁忙的小社会,不仅仅是学习,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经历,体会。
在实践性活动上,同学们走出校园,面向社会,接受真正的挑战。家教、周末促销员、电影院售票员等兼职活动,都能够真正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实践水平的活动。但是,有些兼职活动过多的占用了同学们的时间,导致自己疲惫不堪,无心学习。兼职只是生活体会的一部分,为了赚点钱而影响了自己大学校园中的生活,那是错误的决定。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 篇6
1身体健康
身体是承载和表现心理、品行之车,身体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的健康,以及健康人生的奠定。身体健康强调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以及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社会适应
人是群居性生物,人群构成了社会。离开了社会,人不仅不能生存,而且也将会一事无成,更谈不上有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强调这样的意识——为生活所处周围的人群和物质环境的共同利益作贡献;个体与他人、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
3智力发展和健全
一个智力健全的人能够使用有效的策略去拓展知识,改进技能,开发自身的潜能。智力发展和健全促进了创造性的智能活动,使个体不满足于时代,积极向自己的思维挑战,从而获得成就感、自我愉悦和满足感,进而振奋精神。
4情绪健康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绪健康强调对自己情感的意识和接受。包括个体对自我和生活的积极态度与热情的程度以及处理情绪和相关行为及有效应付紧张的能力。
5正确的自我观念
自我观念是人们对自己的态度、感受和评价。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心目中的自我是怎样的,他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的自我观念决定着他整个的生存方式。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实事求是地正视现实中的自我,多多树起理想的旗帜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自我的期望而不懈地努力。
这五个维度系统地构建了一个人适应社会、发挥潜能、追求幸福生活的各方面的能力。按照这些方面去塑造学生,必将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精神健康的社会化的人。根据五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核心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技能的习得,途径是参与体育运动实践活动。它标志着以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框架的教学形式的解体,反映着对体育教学进行重组或转型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于是,我们便探求一种新的体育教育途径:不囿于从大纲、规定、形式进行教学,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体验、感受、实践和表现体育。突出主体,重在参与。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参与创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很难有真正意义的体育教学。因此,主体进行创造性的自我锻炼是体育教学中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参与了体育的再创作,体验了体育活动必然产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愉悦心理效应,学生在体验中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自我激励、自我向往。显然,这种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参与创造体育的过程,是体育教学中真正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会不断的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为终身热爱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表现为:上课伊始,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之后“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再次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我选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来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练习方法以及同学间交流讨论,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在实际教学中,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性的活动中潜移默化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适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纠正指导动作,使学生在虚幻情境的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上,往往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趣,教师上得轻松,气氛活泼热烈。同时,亦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 篇7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江西省11所高校的大学生为正式的问卷调查对象, 通过兄弟高校体育系部同事组织学生填答问卷, 共发放问卷2300份, 回收问卷2147份, 回收率为93.3%, 其中有效问卷2111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1.8%, 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较为理想, 能够满足本次研究的需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相关的论文, 并且对与之相关的著作进行查阅。
1.2.2 实验法
对实验的对象进行运动干预, 然后再对他们的体质进行测评
1.2.3 问卷调查法
参照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王洪研制的《体育生活方式问卷》和许锁迪研制的《大学生亚健康自评量表》, 自行修订编制了《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在问卷设计完成后, 聘请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的15名教授指导问卷的设计, 问卷设计完成后请15位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了评价, 90%以上的专家认为问卷整体设计、结构设计和内容设计合适 (表4) , 同时根据专家反馈的修改意见, 对问卷进行了完善, 作为正式研究之问卷。
1.2.4 数据统计法
运用Spass 11.5统计软件, 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体育生活方式同体质健康的关系
2.1 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状况
对人的身体形态以及发育的水平来进行评价, 用身高、体重标准来进行衡量。这项指标能够对了解大学生的健康情况有着最直观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标准, 我们将学生的身体形态进行了等级划分, 主要分为五个等级: (1) 营养不良、 (2) 较低体重、 (3) 正常体重、 (4) 超重、 (5) 肥胖。从这个等级来分析, 我们可以大体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 继而去制定相应的方法与措施来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
2.2 体质测试标准对比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知道, 大学生总的体质健康合格率为87.5%, 这个比例未能达到教育部所规定的标准, 良好率也未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由此可见, 江西省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不是非常理想, 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加强他们的体质。
2.3 体育生活方式同体质健康成绩的关系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 我们将学生的成绩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第一为优秀, 凡是达到了85分以上的为优势, 第二为良好+及格, 分数在65-85分, 第三为不及格, 凡是在65分以下的为不及格。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知道, 实验后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成绩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这也就说明了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对他们的体质健康有着显著的作用。在实验前, 大学生的合格率仅为87.5%, 而实验后, 学生的合格率达到了92.75%, 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他们的体质健康情况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3 总结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 不同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 主要同他们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变化基本一致。主要呈现出大一、大二、大三年级持续升高的趋势, 而在大四年级降至最低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 他们对学校的环境会变得更加适应, 另外, 又加上学校会开设体育课, 对他们的体育生活方式有了更好的引导;还有大一至大三的学业压力不大, 学生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去参加锻炼, 从而使大学生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人数逐渐增加。而到了大四年级, 因为面临着毕业的压力, 马上就要走上为今后的工作所谋划, 再加上准备毕业论文等一系列事宜, 导致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有了急剧的减少, 学生的体侧成绩也就呈现下降的趋势。经过相关研究表明, 人的身体健康与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促使一个人的体质得到提升, 从而增进健康。大量的研究证明, 只要大学生每个星期坚持3次锻炼, 每一次的锻炼不低于30分钟, 保持一个强度适中的体育锻炼, 那么就能够提升他们的体质健康。而这也恰恰说明了一个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 增强学生的体质。
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 能够提升他们的身体机能素质, 例如参加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的学生, 无论是力量还是速度乃至耐力等方面, 都有着全面的发展。大学生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 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就需要建立一个较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来改善自己的体质情况。
4 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措施
4.1 要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
现如今,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意识还较为薄弱, 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还不强, 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首先, 需要学校与家长的一同努力, 家长不能够仅仅对学生的学业能力有所要求, 还要多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去, 继而提升他们的全面素质。学校可以通过举行运动会或者是在学校掀起一股运动热潮, 让全校的学生都能够被这个氛围所吸引, 进而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还可以举行晨跑活动, 一方面可以改变大学生喜欢睡懒觉的习惯, 另一方面通过晨跑锻炼, 也能够使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所改善。最后, 学校要定期进行体质测量, 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着及时的了解, 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项目, 从而丰富他们的体育生活方式。
4.2 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去进行学习的最好老师, 只有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 那么他们才会去进行锻炼。而这就需要学校要体育教学要不断的丰富起来, 不能够仅仅让学生去跑步或者是跳远等项目来锻炼学生, 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来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 例如有很多男同学都比较喜欢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 那么体育老师就可以对他们这方面的兴趣去进行培养, 而女同学大多喜欢跑步或者是打羽毛球, 那么在体育教学时, 对女生就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到羽毛球或者跑步这个地方。此外, 学校要多举行一些赛事, 例如班级之间的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 通过这种比赛氛围, 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进而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 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体育生活方式。
5 结语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 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 使他们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素质。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不够理想, 那么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措施来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需要提升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 要认识到一个好的健康体质是他们今后取得更好发展的基础。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通过开展体育竞赛的方式, 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体育生活方式, 继而不断的改善自己的体质健康, 为今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对于肩负振兴中华民族历史使命的大学生而言, 体质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 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 探究其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陶勇, 代春玲.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 (08) .
[2]孟莉.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3.
[3]裘玲珍, 常华军.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特征与体质健康状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10 (03) .
[4]马宝国, 赵莹, 于洪.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1) .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选取江西师范大学40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50名,女生250名。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检索有关国内高校大学生健康观念、体育锻炼及生活方式的相关文献资料,书籍、收集相关的报道等,对其指标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分析。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400份,回收率为98%,有效率为95%。为了问卷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并随访了辅导员、体育教师以及大学生本人等记录有关情况分析,得出结果。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数据采用交互分析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独立性检验,将统计获取的原始数据在Excel 2007软件上进行汇总。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健康观念认识状况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处在既自由又有多种选择、机遇和激烈的竞争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对身体健康观念的偏差。由表1可知,目前江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对健康观念的认识情况有多样化和多重性,较少有单一的认识。不赞同身体没有任何病的认识居首位,从这方面就可以明显看出健康第一,关注自身健康,但是还有部分大学生中对健康观念的理解不全面,认为没有疾病占6.8%;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较匮乏的占35.8%,大部分学生缺少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甚至有些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内容也缺少必要的了解,对于乙肝、艾滋病这类危害程度很大的疾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也较少。对健康的自我评价比较高,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良好的占57.4%。值得注意的是,统计的数据显示,从抵抗能力、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和乐观的心态来看,男生对健康的自我评价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是因为男生比较爱好运动,无论从体育锻炼的频率还是从时间、强度来看都明显高于女生,同时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比女生高。
2.2 体育锻炼情况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其运动是否感兴趣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该文对体育锻炼状况分为3种类型:经常锻炼、很少锻炼和几乎不锻炼。从表2调查结果来看,经常锻炼的有253人(这里指每周锻炼3次,每次不低于30 min),约占总调查人数的66.6%,14.2%的学生很少参与体育锻炼,但是还有19.2%的学生每周几乎不锻炼,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在通过面访中笔者了解到,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体育锻炼的氛围。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是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和足球等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健身项目,而这些项目又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和设备等,但受场地、器材及设施等的限制很难有机会每天都参加锻炼,一些喜欢锻炼的学生找不到志同道合者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学生知道的锻炼方式比较集中,形式比较单一,学生选择了球类运动、跑步、器械健身,少数学生选择了其他的运动方式,如游泳。而这种集中单一的锻炼方式,与受学校体育设施的限制有很大的关系。
2.3 生活方式现状
调查表明(见表3),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睡眠不足(8个小时)居首要位置,其次是学习时间长(超过8个小时),据了解大学生中有熬夜习惯、学习时间长的大学生较高,可能是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也更大,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还要准备着各类证书、考研或找工作,是熬夜的最大推动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38.9%的学生把时间花在娱乐场所,这可能是因为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玩电脑游戏,以致上网的频率与时间也较多,甚至有“包夜”,迷恋夜生活现象存在。在饮食习惯上,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偏食、厌食和摄入过多的糖分与盐分。大学生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嗜好,如,抽烟、饮酒等。大学生中有疲惫感、头痛、失眠、近视症状的还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亚健康状态特征表现,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一定量的“亚健康”人群。
3 健康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重视加强高校健康教育。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是今后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教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意义,摆正健康教育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位置,为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转变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要使全体学生能够自觉地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要转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学校要进一步制定各种体育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把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性等同于文化思想素质,营造一种“我要健身”的热烈氛围。教师通过教学,将指导学生健身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指导自己,将完成教师掌握的健身意识转化为学生自己掌握健身意识,养成健身习惯,让学生成为体育锻炼的主人,形成“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意识。
(3)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体育建筑、场地、器材是体育活动的载体,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建议学校主管部门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建设一些体育建筑、场地,购买一些体育设施、设备及体育用品等;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积极配备不同教学内容所必须的、顺应时代发展的、较为先进的运动器材与健身设备,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所需。
(4)培养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和健身能力。健身意识指人们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健身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以及体育各种内外关系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意识一旦形成,有了思想上的认识,就自愿去参加体育锻炼,即使有许多外在的条件包括时间、场地等的限制,也会最大限度地去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参加锻炼。如果把健身理论知识系统、深入、有针对性地加以学习,并通过自身实践体会,感受到体育锻炼的真正价值所在,对学生会产生终生的影响。
(5)大学生要自觉主动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生是否参加体育锻炼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所以学生应充分调动自己体育锻炼的积极心态,自觉主动地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经常阅读一些体育报刊、杂志,观看健康知识讲座节目,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健康保健知识;也可以通过校园中的标语、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了解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自我爱国的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形成和完善自我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6)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从思想上武装他们,增强大学生抵制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能力和辨别能力,科学地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通过学校里的各种体育活动来丰富自我的闲暇生活,使其多样化、知识化、文明化;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生活规范建设是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生活制度建设,对大学生作息时间、卫生、行为方式等都要有比较详细的规定,同时,也要求大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为大学生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
摘要:该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目前江西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对健康观念、体育锻炼、生活行为方式等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无论在健康的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健康的行动方式上,都存在着不少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该文通过调查,提出了有益于增强大学生健康观念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以期改善目前的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观念,体育锻炼,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马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D].扬州大学,2014.
[2]朱园园.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研究[D].郑州大学,2014.
[3]洪肖肖.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14.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 篇9
1.1 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
我国经济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 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 物质生活更加多样化, 人们不再是简单的解决温饱问题, 而是在温饱需求得以解决的前提下, 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鉴于这种社会形势与社会观念的转变, 体育活动就成为激发人们兴趣点的方面之一, 体育精神不断在生活中灌输于人们的脑中, 人们对体育活动和精神更加注重, 加强了体育活动锻炼, 因此, 体育大众化趋势基本形成, 更是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由于健身等体育休闲项目的产生, 体育市场呈现繁荣之态, 迅速崛起, 成为了销售行业的一匹黑马。为了满足人们需求, 体育产业结构更加丰富。
1.2 开拓多种体育生活方式
人们生活需求的提升, 促使政府部门不断完善工作任务, 通过建立不同社会目标, 积极创建稳定和谐的新社会, 而且开拓多种体育生活方式。无论处于社会的哪个发展阶段, 普通大众人民体质的增强都是政府部门应该关注的重点, 这也是体育项目多样化和大众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体育发展中, 广场舞等形式的体育休闲运动盛行, 加强对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 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随着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加深, 加大了资金方面的支持, 完善新政策, 将人民大众体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体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加强群众体育活动, 提倡进行阳光体育运动;必要时转换政府职能, 提升体育水平;另外, 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使得结构更加合理化, 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2 城市大众体育生活方式转变特点
2.1 体育生活与人们生活高度结合
鉴于社会形式的转变, 体育运动更加偏向个体化、生活化与日常化, 此趋势越加显著。现代社会, 人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水平都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很多城镇居民有大量闲余时间, 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身于体育锻炼中。与此同时, 因为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 生活方式不断转变, 生活质量更是得到了很大提升, 人们不但更急注重各方面质量, 而且自愿自发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进而起到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目的。因此, 体育活动的盛行就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体育活动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2.2 体育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人民群众作为参与大众体育的个体, 不但自愿自发地参与其中, 并且勇于在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创新。体育项目多种多样, 一种项目并非适用于所有年龄阶段人群,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年龄阶段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 投身于适合个人锻炼的体育项目中, 提升技能, 丰富翰扬, 进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现体育活动的美, 体会它的魅力。大众体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广受人们喜欢的有乒乓球、跳绳、踢毽子以及羽毛球等运行项目, 还有适合现代人群参与的高尔夫等相对高雅项目。在现代社会中, 有很多志同道合体育锻炼者会自发组织团体, 定期组织体育活动, 锻炼身体, 例如:骑山地车等, 在此过程中, 不仅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而且还能够培养团队意识, 勇于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和挑战。总而言之, 城市居民体育生活方式大众化特征明显, 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特点。
2.3 体育运动受众面积广泛
以往, 体育休闲运动更多存在于社会的经营阶层, 与普通群众的生活相去甚远。不过因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基本需求得以满足, 有闲余时间投身于其中, 而且为提升身体素质, 也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活动、锻炼健康体魄, 是每个人增加自身“本钱”的重要方式。追求自身的体育权利也成了人们的现实需求。所以, 体育休闲活动的逐渐大众化发展, 已经不再是社会高阶层人士的专享。在我国城镇的很多地方, 都可以见到有市民自发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利用自己的私人时间, 锻炼身体。与此同时, 市场经济的推动和促进, 使得体育可以多项经济发展产业相结合, 扩展体育功能, 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 城市大众体育生活方式研究
3.1 进一步拓展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理论空间
城市体育生活方式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理论空间, 它要求人们着重对居民微观生活领域的研究。正如前文所言, 社会现代化的根本在于人的现代化, 是人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 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增多, 文化生活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 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当代都市人生活方式中的必需品, 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取向日益回归现实、贴近生活, 朝着更高层次、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3.2 为我国的发展理论提供了新的依据
城市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 对于我国城市社会的发展转变有很大影响, 更是为我国的发展理论提供了新的依据, 这就需要大众要加深对体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认识。很多专家学者对该项活动加以关注, 通常更多的是在生产阶层与消费方面, 从日常体育生活这方面来说, 进行的探索较少, 这与我国城市社会转变更是息息相关, 所涉及方面也比较少。人民大众是社会领域的主体, 更是参加体育活动的主体, 体育活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 但是生活方式确实根据人们的生活状态等变化。放眼我国现在的社会发展时期, 政府开始从各个方面加强对体育设施的建设, 体育的重要项目建设更是不曾懈怠, 市民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不断增高, 兴趣点更加高涨, 大众体育能够蓬勃发展。体育生活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当前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情况。不仅反映了人们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而且折射出城市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对市民体育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深入研究, 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社会的变迁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4 结语
综上所述, 因为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生活品质更是不断攀升。体育运动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也是社会核心价值转变的体现, 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体现。城市体育运动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社会发展的变迁, 更是我国人民大众体育健身的好项目。因此, 这方面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并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体育运动会更加受到大家的喜爱, 服务于人民大众。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 随之而来的是对精神需求的增加, 城市大众体育生活方式在新形势下应运而生, 深刻的体现了我国社会的转变, 为人们生活休闲提供了较好的渠道。由于日常工作压力的骤增, 体育活动与其它业余活动俨然已经成为人们释放压力, 寻求快乐的最佳途径。新时期体育运动的发展, 从内容与形式上表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征, 体育生活方式也逐渐趋于大众化, 人们自觉自发参与到活动中来, 成为城市发展变迁的标志性象征。笔者主要立足于新时期背景下生活方式的转变, 对城市体育生活进行了研究, 促进经济发展, 推动社会转型。
关键词:城市大众,体育生活方式,转型与研究,拓展
参考文献
[1]栗燕梅.休闲体育的价值诉求和形式特征研究——广州、深圳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 28 (3) :14-17.
[2]陈阳阳.我国城市大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Z].2012.
[3]李如松.我国城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0, 9 (4) :12.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 篇10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主要以吉林省高校为例。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逻辑分析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等电子期刊,以及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料等,搜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等相关情况。调查访问了在校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管理者,了解学生体育生活状况和体育教学相关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学观念审视
人的行为是受观念支配的,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因此要想研究后续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必须先探讨教学观念。很久以来,关于体育教学的观念就提出了“全面发展”“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等等理论观点,这些观点大家都已耳熟能详,毋庸置疑,这些观点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现实中这些观念是否内化到了体育实施者的脑中?是否真正指导了体育教学?经过调查,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说明,这些观念对于很多人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
现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生活方式中缺少体育运动,学生们没有了高中时的课业负担,没有了家庭的束缚,生活可以随意安排,据调查,学生们除去学习时间和学校组织安排的各种活动之外,会忙于同学聚会、玩手机、玩网络游戏、看电影电视剧、逛街游玩、闲聊等,就这样还觉得时间不够用,早晨多数学生不愿意早起,习惯于睡懒觉,而晚上又想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只有少部分同学经常从事体育运动。从事体育运动的动机也极少是出于健身,通常是男同学就是为了娱乐,女同学为了减肥塑形。
这样的状况,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树立重视体育生活的观念。观念不是一朝一夕树立的,于学校而言,需要从上至下的一贯重视,学校对体育学院(部)要大力支持,院(部)对教师提出课堂上对学生灌输体育锻炼的思想,使体育教学真正做到不为成绩,不为完成任务,而是首要的是把体育生活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
(二)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审视
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目标包括增强体能,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促进身心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当然这是我们体育教学要达成的最终目标,但这样的目标直接用于课堂上显得有些泛泛,院(部)应根据课程内容,作出阶段性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大学生现代的生活方式使个体趋向于个性化发展,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也应趋向于个性化,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挖掘与帮助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的体育项目和技能。大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追求舒适的生活,不愿意为运动流汗,不愿意为健身花费时间,由此,体育的教学目标就要通过增添学生的乐趣去培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大学时期正是各种意识、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体育教学一定要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审视
目前,多数高校都施行体育俱乐部教学制,即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项目上课,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依学生爱好进行教学,既锻炼了身体又使学生习得一技之长。经调查,各高校开设的内容有: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瑜伽、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武术、游泳、轮滑、拓展训练等等,但具体到某一学校而言,受场地设施和师资的限制,很难开设出如此全面的课程内容,满足不了大多数学生的自由选择要求,因此俱乐部教学也就不能真正施行。这样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选择并不感兴趣的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甚至接受困难。除此,同一课程缺少连贯性。学生在大一时选择某一项目,在大二想深入学习却没有相应课程,只能是重复选课。
就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来讲,社会上已越来越重视体育健身,健身项目多集中在羽毛球、乒乓球、瑜伽和舞蹈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或是不太受场地约束的内容上。但如很多学校开设的排球课程班级比较多,学生学会这个项目毕业后到社会上也很难继续运用这个项目健身,因为一方面没有排球场地,另一方面排球是集体项目,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运动,因此,这类的课程不适合学生毕业后继续从事,课程设置要考虑与社会接轨。
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是确保课程内容能够依学生兴趣和适应社会条件开设,为终身体育做准备。场地设施是硬件,不能快速改变场地不够、设施老旧单一的现状,但师资是软件,教师资源不足可以对教师进行多项目培训。项目内容的运用也关键在于教师,不能只重技能的传授,要培养学生利用项目自行健身的能力,以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四)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审视
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是主体,教学充斥着强制和命令,较多地强调学生的接受与继承。虽然教学改革一直在强调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但是多年形成的禁锢难以突破。多数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按照教材、教案按部就班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注重掌握项目技能的培养,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扩散知识少,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的个性被束缚,学生的主体性根本无从发挥。
从社会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看教学方法,学生步入社会后,他们需要的健身方式不是把一项技能练得多好,有多么高的水平,而是会运用体育来健身,能把课堂上的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由此可见,教方法比教技能更为有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比掌握技能更具实用性。
公式化教学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不能潜下心来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没有更多地考虑个人能力和兴趣的区别,不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没有把培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第一位。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前提是校、院两级的重视与督查落实。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容易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难以突破,因此,院(部)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大讨论,要深入课堂与学生交流,进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审视
教学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评价,教学过程无从检验。教学评价可以促使整体工作水平提升、可以促进教学某一环节的改进、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改善、可以促使教师与学生的进步等等。
任一方面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都需要教学评价来衡量,可是审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却发现,评价体系是体育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评价体系显现出诸多的问题:评价内容单一,只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评价对象单一,通常只对学生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单一,多数都是教师单方评价;评价标准单一,不能考量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与下降,标准不科学。
由此,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是丰富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看成绩,还要将道德素质、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放到评价里面,应该是多维度的评价;评价的方法应是师生互评、学生对学生互评、学校对教师、学校对学生等多方互评,这样评价结果才能准确;要丰富评价对象,学校和院(部)领导、体育教师、学生都应是评价对象,教学各个环节也都应是评价对象;建立多重的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比较,以提升和发展来衡量。
三、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教学观念有着正确的认识,但高校重视体育教学的观念没有完全树立,学生还没有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说明体育观念还停留在理论上,还需继续加强宣传与教育,使社会各界重视体育,使终身体育思想深入人心。
2.现行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涵盖的领域是丰富的,但缺少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各高校还需对体育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细化,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不能调动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内容不适应学生进入社会后进行锻炼,高校体育课堂还需从场地设施、师资力量方面改进,尽力为学生开设感兴趣而又实用的课程内容,为学生终身健身提供准备。
4.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师为主体,按部就班地进行技能的传授,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致学生步入社会后不会运用所学健身。建议进行教学方法大讨论,互相学习,突破禁锢,呈现出欢快的、丰富的课堂。
5.教学评价体系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全面丰富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各个环节质量的有力保障。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比较薄弱,各方面的评价标准都比较单一,亟待有关各方对此事给予高度重视,期待早日建立健全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文鹏,王健.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政策的演进:基于政策文本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5(02).
[2]武海潭,季浏.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范式的流变——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6).
[3]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04(01).
[4]李伟明.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5(08).
[5]金振敏.建立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体制[J].体育大视野,2015(05),14.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 篇11
关键词:小学体育;现代阳光教学;健康运动;实践与探讨
单从理论层面和一般想象而言,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运动理应成为广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一项课程锻炼活动,然而从教学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应试教育及其流传习性的直接导向下,体育课程教学也自然成了受其挤压与冲击的对象之一,甚至大有广开蔓延而难以收拾之势,从而逐步拉开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师生心理对立距离。笔者从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中总结认为,除了应试教育的客观因素之外,执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艺术也是难以推脱的主要原因。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简要阐述,希望从中收获抛砖引玉之效。
一、要坚持兴趣教学原则,努力优化体育教学
罗伯特·特拉费斯曾经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又区别于其他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这句话中透露出的道理是:作为教学活动的表演者,体育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素质和艺术修养,把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施展课程教学的活力与魅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亲师信道之中不断深化体育情感。此外,迎合小学生的活泼心理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游戏教学与知识传授的互补性作用。
二、要坚持情境教学原则,努力优化体育教学
情境渲染心境,“有了活泼快乐的心境,就会促进学习过程,增强教學效果。”实践充分证明: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思维,还能有效激发强烈的好奇心理和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由想象不断地走向实践,由实践不断地走向创造。这就是“快乐体育”“健康体育”和“创新体育”的先决条件和环境基础。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执教者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努力创设相应的有效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和调整他们的最佳学习心态。情境教学法的内涵比较丰富,除上文提及的游戏情境之外,还有音乐情境、生活情境、模拟情景、语言情境、表现情境等形式。本文以表现情境教学为例,如在训练小学生前脚掌着地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他们模仿活泼可爱的南极企鹅“一步三摇”,模拟草原儿童骑马舞蹈表演,使得学生在模拟表演中掌握学习要领。再如,在立定跳远内容教学中,通过教师示范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引导小学生采取“袋鼠跳”的形式予以模拟表现,主要是突出“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形式训练,由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要坚持信息教学原则,努力优化体育教学
实践证明,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音像和谐、形象活泼、演示直观的独特功用,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生动有效的强烈支撑。着力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运动比较激烈、训练强度较大、体能消耗较多的体育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适时播放《进行曲》之类的音乐,来有效迁移小学生的注意力,变相减轻身心疲劳程度,充分发挥激励精神、鼓舞士气的作用。
2.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处理,帮助学生有效解决一些问题。例如慢进、快进、定格、回放、暂停等功能,帮助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触摸重点、突破难点。
3.执教者可以借助录像机,把小学生不易理解的、难以看懂的和反复做错的技术性动作录制保存,适时给学生演示观看,有助于促进他们在模仿观察和分析比较中自查自纠、扬长避短、相互推动、自我提高。
四、要坚持综合教学原则,努力优化体育教学
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虽说体育教学多以室外形式为主,课外拓展的特征不很明显,但是由于小学生相对缺乏一定的学习自觉性,他们的课外活动只是“跟着感觉走”,既没有章法也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执教者应当本着促进体育活动“常态化、全面化、健康化”的综合发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选择安排一些适合课外锻炼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对小学生选教一些生活性、娱乐性、竞争性、群体性较强的运动内容,便于小学生在短时间(如课间10分钟)内和较长时期(如平时的中午时间、大课间活动,还有放假在家时间)内,不仅“有得玩”而且“玩得转”。如球类中的乒乓球和羽毛球等,还有少儿武术、韵律操、呼啦圈运动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把课外体育活动玩得热烈、玩得有内涵、玩得丰富多彩起来,才能真正放大体育教学活动的良好效应,才能有效奠定小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发展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点比体育课堂教学还要重要,而这一“空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注视。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 篇12
一、研究对象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舟山市高中生生活方式与健康完好自评的相关关系为研究对象,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解读影响高中生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
(二) 研究方法
1. 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高中、普陀职教中心、舟山中学、舟山职业技术学校4所高中阶段学校的男女高中生为目标抽样人群, 发放调查量表1432份, 实际回收1375份, 剔除无效问卷176份, 实际有效回收1199份, 有效回收率83.7%, 符合本文研究的目标和抽样要求。
2. 建立分析变量。
将健康完好自评设为因变量, 依据莱科自评法将项目划分为5等级顺序变量, 选项从1=完全不符合, 过渡到5=完全符合, 并计算合计总分。量级越高, 健康完好程度越高。用高低分组法计算得出区分效度值D=0.41。根据美国测验专家艾贝尔 (R.L.Ebel) 提出的鉴别指数评价为“优”, 可以认为本次测验十分有效。
自变量为人口学指标、睡眠习惯、饮食习惯、日常休闲方式、身体锻炼5个变量集, 并由此组成莱科4等级自评表。其中人口学特征的男生为“1”, 女生为“2”。
3. 建立变量分析模型。
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逐步引入5个自变量集来回归因变量。第一步进入回归分析模型的是人口学指标 (模型1) , 目的在于首先考察年级、性别及BMI与健康完好自评的关系;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 引入睡眠习惯 (模型2)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 再引入饮食习惯 (模型3) ;第四步在第三步基础上, 引入日常休闲方式 (模型4) ;第五步在第四步基础上, 最后引入身体锻炼 (模型5) 。逐步引入自变量的方法, 可以使我们能够估计不同类型变量总体作用于个人时, 对健康完好自评产生交互作用的影响程度, 并观察高中生生活方式各变量逐步引入回归方程后与健康完好自评的相关关系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
4. 数理统计。
变量数据均由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 高中生生活方式各变量基本描述
1. 身体质量BMI。
由身高、体重这两个指标构成的BMI (body mass index) , 即体重/身高2 (kg/m2) 是评定个体发育整体水平的形态指标 (也可作为反映营养状态的体质指数) 。如表1所示, BMI在17.14以下 (较瘦) 的高中生占4.1%, BMI在17.14~18.55 (稍瘦) 之间的高中生占20%, BMI在18.55~21.71 (适中) 的高中生为57%, BMI为21.71~23.12 (偏重) 之间的高中生占10.3%, 而BMI在23.12以上 (较胖) 的占8.6%。可见, 只有57%的学生体态匀称。
2. 平均睡眠时间。
如表2所示, 睡眠时间在4小时以下的高中生占0.7%, 1.0%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间在4~5小时之间, 睡眠时间5~6小时的高中生为25.4%, 有61.4%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为7~8小时, 而睡眠时间8小时以上的高中生仅为11.6%。可见, 有88.4%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间存在不足现象, 其中27%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睡眠时间不足是高中生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
3. 双休日活动方式。
如表3所示, 双休日活动方式只看电视的学生占4.8%, 16.4%的学生偏向于上网的双休日活动方式, 双休日活动方式两者都有的学生为1.8%, 有63.7%的学生双休日活动方式偏向于运动, 而双休日活动方式只参加运动的学生仅有13.2%。
4. 每周身体锻炼次数。
如表4所示, 每周不锻炼身体的学生占23.9%, 53.6%的学生每1~2天锻炼身体, 每3~4天锻炼身体的学生为11.6%, 有4.4%的学生每周身体锻炼占到5~6天, 而每周几乎天天锻炼的学生仅为6.4%。结果表明, 23.9%的学生从来不参加体育运动, 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下降。
5. 每次身体锻炼时间。
如表5所示, 几乎不锻炼的学生占21.4%, 41.3%的学生每次锻炼20分钟左右, 每次锻炼30分钟左右的学生占26.9%, 有4.7%的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为60分钟左右, 而每次锻炼1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5.8%。可见, 62.7%的高中生没有达到30分钟的锻炼时间, 无法使脂肪燃烧, 造成肥胖率的不断提高。
6. 身体锻炼强度。
如表6所示, 每次锻炼强度很轻松 (极少出汗) 的学生占11.7%, 36.9%的学生每次锻炼强度较轻松 (少量出汗) , 每次锻炼强度稍疲劳 (中等出汗) 的学生为34.7%, 有12.0%的学生每次锻炼强度较疲劳 (较多出汗) , 而每次锻炼强度非常疲劳 (大量不停出汗) 的学生为4.7%。
(二)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 回归分析模型方差分析。
回归模型给出5个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对于模型1﹕F比等于19.618, 显著性概率Sig=0.000<0.001;对于模型2﹕F比等于42.824, 显著性概率Sig=0.000<0.001;对于模型3﹕F比等于36.833, 显著性概率Sig=0.000<0.001;对于模型4﹕F比等于39.082, 显著性概率Sig=0.000<0.001;对于模型5﹕F比等于42.800, 显著性概率Sig=0.000<0.001。可以认为, 健康完好自评与模型1、2、3、4、5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的线性关系。
2. 健康自评总分与生活方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如表8所示, 引入回归分析模型5个自变量集, 解释了健康完好自评89.4%的方差, 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解释的覆盖面已达到非常高的程度, 也说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具有非常良好的拟合性。
在回归模型1的分析中, “性别”及“BMI”均与健康完好自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而“年级”与健康完好自评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高中生的“BMI”数值与健康完好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表明随着高中生肥胖程度的增大健康完好程度相应减小的趋势十分明显;而男、女生对健康完好的自评则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高中男生对健康完好的自评明显好于女生的倾向十分显著。
引入睡眠习惯变量 (模型2) 后发现, 健康完好自评与“平均睡眠时间”及“起床障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与“睡眠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没有显著性意义 (P>0.05) 。由此显示, 高中生健康完好自评与平均睡眠时间的多少和起床障碍的大小有非常密切的相关性, 即随着“平均睡眠时间”的增加、“起床障碍”的减少, 健康完好程度也将相应提高。
引入饮食规律变量 (模型3) 后, 健康完好自评与“早餐习惯”及“偏食挑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与“休闲零食”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没有显著性意义 (P>0.05) 。说明良好的早餐习惯、不偏食挑食, 都会对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引入休闲活动变量 (模型4) 后显示, “调节压力方式”和“双休活动方式”与健康完好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表明在日益加大的学习压力环境下, 高中生自我调节压力方式和双休日活动方式偏重于身体锻炼等活动性事项的, 健康完好程度相应较高的趋势十分显著;“日常休闲活动”与健康完好自评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意义, 表明在日常生活中高中生的休闲活动较为单调, 即使有机会看电视和上网, 实际占用的时间也十分稀少, 对健康完好的影响程度相应有限。在引入模型4后发现, “休闲零食”变量由无显著相关转化为显著正相关, 可能原因是否与休闲零食在高中生中被普遍接受, 具有较大认可性有关还须作进一步观察。
引入身体锻炼变量 (模型5) , 健康完好自评与“周锻炼次数”和“每次练习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练习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增加每周锻炼次数、每次练习时间, 对提高高中生健康完好水平有显著的正效应, 而练习强度越大, 健康完好程度则显著下降。这说明, 在身体练习中, 应适当增加高中生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每次练习的时间, 而过分强调练习强度对健康完好会产生不良的负面效应。
三、结论
(1) 本文采用的自变量 (生活方式) 和因变量 (健康完好自评) 的测试量表具有高度显著的区分效度,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的分析证实自变量与因变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对高中生健康完好自评有十分良好的解释能力。
(2) 性别因素在高中生生活方式与健康完好自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即高中男生对健康完好的自评明显好于女生的倾向十分显著, 表明高中男生与女生的生活方式可能有较明显的不同。随着高中生肥胖程度的增大健康完好程度相应减小的趋势十分明显。
(3) 包括平均睡眠时间、起床障碍、早餐习惯、调节压力方式、双休活动方式、周锻炼次数、每次练习时间等因素在内的高中生生活方式对健康完好自评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每次锻炼时间对健康完好自评的影响权重最大, 可见, 在身体练习中, 应适当增加高中生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每次练习的时间, 而过分强调练习强度对健康完好会产生不良的负面效应。
(4) 良好生活方式对高中生的健康完好自评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具有较高睡眠质量、有规律的休闲娱乐生活, 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高中生对自身健康完好的评价水平就越高。而生活无规律、就餐时间无保证、经常不吃早餐、睡眠时间少、起床无精神、过度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等都可能加大高中生身心健康和自我评价低下的风险。
(5) 在单因素相关分析中呈现出显著高相关的变量, 在回归分析模型并不一定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原因在于单因素的相关分析是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前提下进行的, 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各变量与健康自评完好的相关关系是在各变量交互影响下出现的结果, 但这一情况也不能排除在有新的变量进一步引入的情况下出现新的变化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唐盛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2]居蔚青.上海市大学生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自评的回归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朱建民.大学生健康自评完好量表的检验与生活方式关联因素的回归分析[J].体育科学, 2008 (5) .
[4]黄杨光.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毛淑芳.如何构建青少年健康体育生活方式[J].体育世界, 2009 (9) .
[6]朱建民.基于新健康:不同BMI类型的大学生自主性运动对于缓解应激状态效果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7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