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表八项管理制度

2024-09-21

压力表八项管理制度(精选9篇)

压力表八项管理制度 篇1

目 录

1、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

2、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

3、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4、量值溯源管理制度

5、环境条件和设施管理制度

6、计量检定规程及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7、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

8、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9、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压力表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国家各项计量法令,文件和有关校验规程,负责本室所属计量器 具的送检,校验及维护。、本室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必须按上级计量部门在规定的周期内及时送检,送检率必达到 100 ℅,超期的标准计量器具一律严禁使用。、定期对标准器具与设备进行检验和维护,保证设备的完好。4、检定人员工作时,精力要集中,不准闲谈,打闹,擅离工作岗位,检定数 据要真实,完整,可靠,记录清晰,检定证书填写正确并按规定妥善保管。、经常进行业务学习,对所使用的设备做到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建立和健全计量技术档案,做到帐、卡、物相等和原始记录齐全。

压力表实验室管理制度

1.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外单位学习、参观人员必须持有介绍信或所长陪同,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后方能接待。

2.室内必须保持清洁卫生,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更衣换鞋,不准将雨衣、雨伞或其他杂物等潮湿物品带入实验室;不准在室内吸烟,吃零食,不准大声喧哗。

3.被校仪器、仪表须经清扫无尘后,方可进入室内检定。

4.室内的标准器具、仪表与设备未经许可不得随意移动或携带出门。

5.进出实验室要随手关门,下班时应切断电源、水源、气源以保证安全,若发现异常或事故隐患,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压力表标准装置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1、压力表标准装置必须由专人保管,管理使用人员应按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中的计量标准管理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维护和操作,未经实验室主管批准不得让他人操作。

2、压力表标准装置和配套设施要放置在固定地点,不得随意挪动,更不得随意拆卸和组装。

3、压力表标准装置器、仪器元件的保管应符合、防潮、防震、防腐、防尘及规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

4、压力表标准装置器的专责人员,必须持有计量考核合格证书。

5、在进行检测时应认真检查压力表标准装置和各种设施,操作时严格按照检定规程进行检定,并做好运行记录,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机,并进行必要的保养。保养记录应标明维护项目、内容、更换零部件等,并存档。

6、压力表标准装置和配套设备必须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不准超周期使用。检定合格后应贴上合格标记,方可使用。

7、发现压力表标准装置异常时应及时排除,若故障较大需要修理时,应再次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若需要报废更新时,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填写更换申请表等,报计量标准考核部门审批。

8、应建立计量标准档案,填写计量标准履历书,使用人定期进行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并做好记录。

9、计量标准应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进行检定和校准工作,避免越级传递。压力表量值溯源管理制度、凡标准室内的计量标准器具,应按照量值传递网络,严格进行周期检定,超过检定周期的标准器一律视为失准,严禁使用。、新购置的计量标准仪表、器具要认真做好登记、验收工作,并送上级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送检计量标准器具时,要根据仪器有关要求,装入专用的防震箱内装运送检,防止碰撞,以免损坏。、对非强检的器具也要制定检定周期按计划进行送检。5、为确保在用计量器具示值准确统一,对所辖计量器具要按规程要求结合大 小修周期合理安排检定,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计划必须认真执行。、在用计量器具的周检率,合格率必须达到 95 ℅,标准计量器具的送检率、合格率必须达到 100 ℅。、对报废的仪器、仪表要履行报废手续,并做出明显标识,以防误用。

压力表实验室环境条件和设施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环境条件满足检定工作需要,并确保设施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实验室必须按“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要求,建立健全实验室负责人为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机制,保护实验室设施,以防人为破坏实验室环境,加强安全管理。

2.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使用,必须符合安全用电规定,动力电源严禁与照明线共用,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

3.定期检查仪器设备,保持仪器设备性能良好,贵重仪器设备应设专人负责妥善管理。

4.实验室内非因工作需要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注重防火防爆。

5.实验室门锁钥匙要落实专人管理,严防丢失、配制。严禁挪用、损坏实验室内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6.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工作结束后,关闭所有用电设备、设施,注意关好门窗后方可离人。

7.凡因保管不当、违规操作、工作失职而造成环境、设施遭到破坏者,应追究主当事人责任。

压力表计量检定规程及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1、凡新购或在用的检定规程、操作程序、合格证、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电子资料、科研材料、检验单等均应建档保管。

2、各实验室应建立检定规程及技术资料文件集;本所的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由专业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分类保存。

3、各个检定员使用的检定规程应统一登记建档。岗位变动后应及时交回检定规程及各类技术资料

4、历次送检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后的合格证及检定结果,均应归档。

5、历年的计量器具账册、周期检定计划表、工作计划、总结等必须归档。

6、参加各种业务会议带回的资料,应专门立卷。

7、本所人员查阅业务技术资料,应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借阅时,须经所长批准;索取资料时,应收工本费。

8、负责资料管理的工作人员工作变动时,应办清交接手续,不得个人带走或随意处置检定规程及技术资料。

压力表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检定人员在检定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检定规程,检定记录整洁,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对所检定的仪器,仪表,元件等合格者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者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证书结论明确,数据正确字迹清楚。、原始记录的编号、检定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各样品种类顺序按自然序号从1开始编排,不得重号。原始记录中不需要填写的栏目,应采用斜杠表示无此内容、核检人员应审核检查检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执行了检定规程,证书上所列数据是否与原始记录相符结论是否正确。、检定人员,核检人员都必须在原始记录和检定证书上签字,要对检定结论和检定质量负责。

6、各种检定证,包括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测试结果通知书等,都必须经所长签字,加盖检定单位检定专用章和登记备案后方可发给送检定单位。

7、所有检定证书必须由相应的持证人员填写,经核验后,在检定周期内此检定证书有效,检定证书应妥善保管至少五年。

压力表事故报告管理制度、发生相关技术资料丢失、泄密的;因工作失误,造成检定、检测结论错误的;重缺陷的证书/报告已发给顾客的;检定、校准/检测过程中,造成测量设备损坏、丢失的;检定、校准/检测过程发生人身伤亡的;计量器具遗失的;应及时向本所质量负责人、所长及局领导报告。

2、一般事故发生(或发现)后,当事实验室应在事故发生(或发现)2日内,将书面报告报业务室、质量负责人、所长、局领导;重、特大事故必须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原因、性质、造成的影响及损失,直接和间接责任人。

3、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一般质量事故的处理。由于违章和失职造成计量器具损坏,除应折价赔偿扣除奖金外,还要做出事故分析报告,按价划入事故考核。属责任性遗失应按赔偿制度规定进行赔偿,办理赔偿手续后销帐清卡。

4、检定、检测过程中发生样品及测量设备损坏、丢失等质量事故由业务室负责调查和管理,所务会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领导批准。发生人身伤亡等重特大质量事故时,实验室应采取紧急措施(有伤员的应先抢救伤员)防止事态扩大并保护好现场同时立即报告所长、局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

5、由所长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并在全所范围内对全体人员进行警示性教育,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属责任事故的对直接责任者做出处理,并依据《质量管理奖罚规定》处罚。重大责任事故按照经济损失的5%-100%赔偿损失。损坏的测量设备需修复,应在事故调查后,按照《测量设备的使用权与维护》文件执行。重特大事故由上级主管部门做出处理决定。压力表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1、每项计量标准应当建立一个文件集,文件集应建立索引目录,便于查阅。

2、文件集应设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文件集的完整。

3、负责人应及时对文件进行更新,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4、文件原则上不予外借,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借阅时,时间不得超过7个工作日。

5、本所人员查阅业务技术资料,应办理借阅手续。

6、外单位借阅时,须经所长批准。

7、负责资料管理的工作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办清交接手续,不得个人带走。

压力表八项管理制度 篇2

1、调水

随着栽后浮叶的长出, 可逐渐加高水位, 待立叶大量长出后, 可将水深保持在40~60cm之间。荷花虽是水生植物, 但也怕水位发生大幅度变化, 夏季更应防止水位突然上升, 应提前做好排水防淹准备。

2、施肥

荷花喜大肥, 在生长旺盛季节, 可直接将制成棒状的鸡粪插入其根系附近的泥中, 以满足其对养分的需要。从初花期开始, 可每隔20d左右施1次肥料。

3、光照

荷花喜全日照射, 最好每天让其接受8h以上的直射日光。光照充足, 则植株长势强, 开花多;否则, 则生长慢、易哑蕾。

4、防风

遇到雨天大风, 荷花的植株易被刮倒。因此, 防范措施必须加强, 避免骤风急吹荷花, 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适温

荷花在高温环境中生长旺盛, 开花繁多。目前我国生产荷花切花大多是利用自然条件, 其植株在20~30℃间生长迅速, 开花适温为25~35℃, 因此夏季生长需较高温度。

6、除草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 应随时将水中的青苔、水草等捞出。以防它们与荷花争水、争肥、争空间。

7、防病

荷花夏季易患斑枯病, 主要发生在阴雨连绵的季节里, 染病部位多为立叶, 刚长的嫩叶不染病。主要症状是初期于叶片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褪绿病斑, 后期则转为深棕色, 在坏死部位可见黑色小点。应及时摘除并焚烧病叶, 合理施肥, 特别是适当的时候追施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另可每周喷洒1次7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止病害发生。

8、治虫

80、90后员工管理八项注意 篇3

关键词:员工管理;管理制度;规范

中图分类号:F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9.006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9-011-02   收稿日期:2012-08-20

“要管理好80、90后员工,企业想通过严格、传统的管理制度、方法去规范、约束和改造他们很难,深圳华为集团某高管曾感叹,“遇到 80、90后,我多年的管理经验可能要清零,从头再来了!”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有一些规模小的企业不知不觉患上80、90后管理恐惧症。因此,企业想要适应80、90后员工个性化发展,企业高管层及干部必须顺应时势变化,重塑管理理念,转变用人方向,在对80、90后员工进行管理时,做好以下八项注意:

一、注意管理方式

80、90后员工大多属独生子女,常受父母亲的溺爱和长辈关怀,从小可能会有些骄生惯养,脾气相对高傲,极具个性。他们工作时比较容易接受凸显个性、风格的方式。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对他们进行管理时,要根据其工作实际情况采取以结果为导向、以沟通为手段、以教导为基础的开放式管理。工作中可以限定工作任务总量,但不硬性限定工作时间。如美国微软公司就实行弹性工作制:员工每天不需朝九晚五,只要完成上级交给的软件研发项目就行。换一种宽松的风格、换一种人性化的手段,会更贴近于80、90后员工性格,能更好地对他们工作进行合理引导,事半功倍。

二、注意沟通方式

沟通的本质:是通过合适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达成目标。与80、90后员工沟通的确需注意。要改变方式,才能和谐融洽。因此,与80、 90后员工沟通要把握好两点:“1.真诚待人,说真话,绝不打官腔;2.发自内心尊重他们,以朋友的姿态与他们平等沟通。”管理者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A.变含蓄表达方式为直接沟通,有话当面讲清,不拐弯抹角;B.多采用开放式沟通和集体讨论式沟通。如IBM的沟通方式即打破有障碍的墙,经理和员工在一起面对面办公。公司鼓励经理们与员工平等沟通,做决定前让员工充分发表见解,并听取意见,以确保决策高效执行。C.与80、90后员工的沟通习惯同步,采用一些新方式,如QQ、MSN、电子邮件等工具进行沟通。另外与他们沟通时不发号施令,可采用尊重、平等、关爱的方式进行,则很容易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

三、注意培训方式

80、90后员工的技能不足是一方面,但对企业的忠诚度,工作的责任心,职业的操守及企业文化正确履行才是培训的重心。美的微电事业部HR黎总说:“美的非常重视员工培养,每年事业部培训经费达1000万以上。主要用于员工心态和技能培训,培训师都是聘请外面实战型专家和来自内部各领域优秀管理者担任。随着美的不断壮大,员工队伍将呈现年轻化,80后逐渐接棒,90后也开始成长。”但对他们切忌洗脑式培训,因为80、90后员工很反感,他们更喜欢有针对性的、形式活泼、互动性强、效果好的授课方式。

四、注意制度引导方式

如今,企业制度的设计要人性化,合法化。80、90后员工维权意识比60、70后员工强,法制意识更高。他们希望公司制度不仅很完善而且透明化。因为他们认为:完善与透明的企业制度可以减少被老板剥削,这样的企业才值得信赖和依附。所以,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工作权责,并按公平、透明的绩效考评管理去执行。平衡好工作量、工作业绩与薪酬关系,因为80、90后员工觉得:“企业付我多少薪水,我就做多少工作,多余的我愿意就做,不愿意也无义务奉献。”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上做到分工专业化,管理职业化,同时对80、90后员工要时常进行制度培训讲解,让他们理解并接受,合理引导他们看到企业发展方向,带动更多人遵守管理制度。

五、注意文化引导方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是企业留才的工具,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方式。而在中国大多数企业,文化管理和世界500强企业相比差距较远,很多企业还没有文化管理雏形和基本文化理念。企业文化不是人情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实践。科学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责任心,进取心。人性的企业文化能使80、 90后员工更感到被关怀,被爱护,所以更愿意和企业一起成长,对企业更有归属感,忠诚度和战斗力。因此,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者要思考和关注企业文化重心,使80、90后员工认清自身个性需要,有针对性进行领导,让其适应企业,扎根企业,传承企业精神,使他们能沉淀于企业,服务于企业。

六、注意压力排解方式

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企业竞争尤为如此。80、90后员工认为:“如今大学毕业即面临失业。”他们承受的工作和社会压力很大,但外界却常指责他们抗压力差。作为80、90后在工作中因为欠缺经验和方法,工作绩效一时又难以提升,常面临老员工冷眼和挤兑。所以,企业管理者有必要对他们提供压力管理和排解。多关心、理解、包容、对他们有耐心。对80、90后员工的压力排解可采取以下措施:提供职业培训,完善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专业心理指导,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节;营造和谐企业氛围,使他们在愉悦、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压力和情绪排解;工作中允许他们适当犯错,教会其改正,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所以管理者要采用多渠道压力排解方法来调适80、90后员工的工作情绪,提高自信心,增强工作竞争力。

七、注意奖惩方式

有效的奖惩能使优秀者更加优秀,不足者更看到差距,迎面直追。80、90后员工自尊心与成就感都较强,且缺少耐心来面对公司长效激励。他们喜欢立竿见影的激励方式,能马上对现承诺。在对80、90员工进行激励时,企业管理者要调整自身,调整原有的马拉松激励方式,把即时奖励、即时兑现常态化。对他们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给予认可,及时奖励,更在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趣味性、企业文化、领导风格、学习与成长机会等非经济激励方面做出改进,以留住80、 90后员工。

八、注意情绪调整方式

80、90后员工经常小情绪较多,常成为公司“管理麻烦制造者”。如果处理不得当,公司每天必“鸡飞蛋打一团糟”。所以,管理者要学会运用情商,多采用鼓励性而非责备式管理方法来对待他们。对80、90后员工情绪的调整以正确引导为主:以朋友身份谈心,以教练方式引导,以家长方式予以关怀。同时管理者要以主动姿态去适应和包容他们。适应不是迁就,而是原则性地开放与融合。所以管理者要做好管理角色转变,从官僚到绩效伙伴,从上司到心灵导师,从裁判到同壕战友,从同事到家人。使他们进入公司后能平稳度过不适期。

八项保障制度 篇4

近日,笔者从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获悉,该队党委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定八项保障制度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工作。

·例行公开制度

将例行公开列入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目录的事项,按规定及时主动公开;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报上一级党组织备案。公开事项如需变更、撤销或终止,由制定党务公开目录的党组织批准并备案后,及时公布并作出说明。

·申请公开制度

党员按有关规定向党的基层组织申请公开相关党内事务。对申请的事项,可以公开的,党的基层组织应向申请人公开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及时向申请人说明情况。

·党内情况通报制度

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主要通报党的基层组织党内事务、与党员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以及其他应通报的有关情况。

·信息反馈制度

设立热线电话、意见箱、电子邮箱等,畅通信息收集渠道,明确专人收集、筛选、整理

党员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意见和要求,认真研究处理。

·监督检查制度

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暗访、调研、督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推动工作落实。

·监督员制度

各党支部聘请部分党员作为党务公开监督员,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监督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落实,监督党员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

·考核评价制度

把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情况作为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工作考核和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适时组织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情况进行评议,并及时公布评议结果。

·责任追究制度

货运八项管理制度暂行 篇5

第一章 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1、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安全行车意识;

安全行车,责任重于泰山,驾驶员肩负着保障日常工作安全和生命安全的双重责任,因此,在思想上一定要绷紧“安全”这根警戒线,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行车宗旨,切实加强安全行车教育。

2、行动上遵守交通秩序,时刻牢记“四不”原则;

不闯红灯;不严重超速;不随意占道、变道;不酒后驾驶;确保行车通畅、安全高效。

3、注重学习,与时俱进,认真学习《道路安全法》等相关法规,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做文明驾驶员。

对道路运输驾驶员要求做到“八不”,即“不超载超限,不超速行驶,不强行超车,不开带病车,不开情绪车,不开 急躁车,不开冒险车,不开酒后车”。保证精力充沛,谨慎驾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和道路运输法规。

做好危险路段记录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必须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

第二章 车辆管理制度

1、货运驾驶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规则和相关操作规程,安全驾车。

2、严禁在未经领导同意的情况下,接送人员、运输货物或办理私事。严禁将车辆交给无证(或驾驶证不符)人员驾驶或租借给他人。

3、未经业务主管同意,不得改变行车路线和行车计划,严禁私自对外经营,否则除取得收入归企业和与之相关发生的费用自理外,支援部可根据具体情节按规定给予处罚。

4、任何车辆必须凭《派车单》外出,用车人员应认真填写《派车单》中的内容“部门、时间、地点、用车人、用车事由及用车人要求”。填写完后依次由本部门主管签字、总经理签字。签字不全不得放行。

第三章 驾驶员管理制度

1、驾驶员必须持有有效的身份证、驾驶证、上岗证,不得驾驶与驾驶证不相符的车辆。

2、驾驶员必须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学习,并在签到簿上签名留存。

3、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4、驾驶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有问题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

5、新考出的驾驶员半年内不得单独外出省、市。

6、驾驶员夏天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超过则必须休息一小时。

7、外出省、市行驶单程超过400公里以上,需配2员驾驶员。

8、驾驶员运货不得超出公司经营范围。

9、驾驶员违反交通法规所发生的一切经济损失和责任由驾驶员本人承担,并对其进行行证处分。

/ 3

第四章 行车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货运用车的相关证件及稽核等事务统一由支援部管理。

每部车辆应设置《车辆行驶记录表》,在使用前应核对《车辆里程表》与《记录表》前一次用车的记载是否相符,在使用车辆后,应记载行使里程、时间、地点、用途等。支援部每月对其抽查一次。

第五章 行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1、经理监督、主管经理负责,协同调度、安全、车辆维护人员对车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每月至少一次)

2、检查内容:车容车貌、车辆运行安全状况、有无事故隐患,着重检查车辆制动、转向、灯光、喇叭、雨刷、后视镜等。

3、不定期组织力量跟车检查督察,了解道路状况、车辆运行状况、驾驶员操作情况有无违章现象。

4、对检查获得的消息,加以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意见。

5、在安全学习会上,组织驾驶员学习,提高认识。

第六章 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1、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严重违章事故苗子事故隐患,必须及时公司报告。

2、公司接报后应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必须成立以总经理为首的事故处理小组。

4、对车辆所发生的交通违章,交通事故,必须做好及时上报、调查、分析、登记入档。

5、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坚决杜绝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

第七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出车前必须检查是否携带好行驶证、营运证、驾驶证、从业资格证。

2、出车前必须检查车辆各部件的紧固情况,做到安全、可靠。

3、出车前必须检查车辆制动、灯光等主要部件是否安全,操作灵活。

4、行驶途中驾驶员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意集中思想,安全行驶,如发生车辆异常必须停车检查,排除或采取措施后才能恢复行驶。

5、收车后,清洁检查车辆,保证车辆第二天能正常行驶。

第八章 安全生产业务操作规程

(1)用车人员应爱护车辆,随时保证车辆的整洁,归队后应将车辆擦洗干净、停放整齐。需维修车辆必须先擦洗干净后再维修。

(2)不得擅自将货运车辆开回家,或作私用,违者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3)严禁酒后开车,酒后开车损坏车辆者,由使用车辆人员负责维修费;如发生交通事故除负责维修费外,还应承担法律责任。

(4)用车人员出车执行任务,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的,应及时设法通知该业务负责人,并说明原因,并上报业务部批示。批准后,应将车辆停放在规定地点保管,不准私自用车。

(5)出车前,要例行检查车辆的水、电、机油及其他机件性能是否正常,发现不正常时,要立即加补或调整。出车回来,要检查存油量,发现存油不足一格时,应立即加油,不得出车时才临时去加油。

/ 3

(6)用车人员发现所驾车辆有故障时要立即检修。不会检修的,应立即报告支援部,并提出具体的维修意见(包括维修项目和大致需要的经费等)。未经批准,不许私自将车辆送厂维修。

第九章 凡有下列过失之一者,给予警告或罚款处理(1)上、下车前不搞好车内外卫生。

(2)用车人员在货运时探亲访友、会客、办私事。(3)用车后不签退,不交车钥匙。(4)遗失车上设备、证件等。

附则

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北京凯兰上海分公司所有

/ 3

北京凯兰上海分公司

(新)规范药房八项管理制度 篇6

一、药品和医疗器械购进管理制度

二、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验收管理制度

三、药品和医疗器械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四、药品拆零管理制度

五、不合格药械管理制度

六、药品质量事故处理和报告制度

七、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八、效期药械管理制度

九、特殊管理药品购、销、存的规定

一、药品和医疗器械购进管理制度

1、购进人员应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并须经有关药品和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持证上岗。

2、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产品质量法》、《合同法》、《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采购。

3、购进药品(含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应从具有合法证照的供货单位购入。订购合同应注明质量状况,并索取证照复印件、销售人员授权书及其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加盖公章,存入档案。

4、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械要有合法票据,建立购进记录,票据和购进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和医疗器械有效期一年,但不少于两年。

5、采购进口药品要有《进口药品注册证》、《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批件》、《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注明“已抽样”,并加盖原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

6、购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批签发的生物制品,必须索取加盖本企业印章的该批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的复印件。

7、对国家实行强制性安全认证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查验并索取相关资料。

8、首营品种与首营企业应经质管人员审核,索取证照和厂方检验报告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9、使用单位受让、受赠使用过的设备类医疗器械,应当查验其合法证明并经法宝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二、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验收管理制度

1、验收人员要有一定专业知识,有相适应的专业职称,并经培训持证上岗。

2、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验收必须根据《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健全和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验收程序,切实保证购进药械质量完好,数量准确。

3、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械,应按规定进行验收。

(1)检查药品和医疗器械外观性状、内外包装、标签、说明书及其它标识等各项内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包装和所附说明书应有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品名、规格、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2)标签或说明书上应有药品的成份、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贮藏条件等;

(3)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每件包装上,中药材应标明品名、产地、供货单位;中药饮片应标明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等。

4、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械,必须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购进记录。购进记录必须包括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灭菌日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进价格、购进日期等内容。验收人员须在验收记录上签字。

5、药品验收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二年,药品有效期限超过二年的,其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届满后一年。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应当保存至有效期届满或者使用后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植入性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应当跟踪保存至该产品使用结束。

6、验收首营品种,应有该批号药品质量检验报告书。

7、验收进口药品,应同时查验盖有供货单位质管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品药品通关单》复印件。

8、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质量可疑或不合格药械,应拒绝入库,单独存放,并迅速查询核实,必要时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处理。

三、药品和医疗器械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1、保管养护人员应熟悉药械质量情况及储存条件,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对在库药品和医疗器械根据流转情况进行养护检查,防止药械过期或变质失效。

3、保管员应按药械储存要求将药械分别存放于冷藏、阴凉、常温等条件下,并按不同剂型、属性等分库、分区存放,药库内应实行色标管理。

4、养护人员应做好温湿度管理,并根据药房(库)温湿度状况采取相应的通风、降温、增湿、除湿、防虫、防鼠、防尘等措施,发现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问题应及时停止销售和使用。

5、中药饮片应勤翻勤晒,防虫蛀,防霉变,对部分易串味的品种要进行密封贮存。

6、危险品应单独存放于危险品专柜。

7、保管养护应建立药械养护档案,对重点品种和养护设备每月定期检查,做好记录妥善保存。

8、应当建立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的档案,及时养护、校验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并做好养护、校验记录。对养护、校验达不到产品标准要求的,不得使用,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9、应当对植入人体医疗器械进行跟踪记录,建立使用记录档案。使用记录档案应当包括病案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时间、手术医师姓名、植入器械名称、规格型号、产品出厂编号或序列号、产品注册证号、生产厂家、供货单位等信息。

10、对过期失效和有质量问题的药械,必须与正常药械分开存放,及时报废处理,防止错发或重复报检。

四、药品拆零管理制度

1、药品拆零是指药房在销售或使用药品时,药品需拆开包装销售,而且拆开的包装不能反映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全部内容,为达到药品不混淆、不变质,保障使用安全有效,特制定本制度。

2、拆零器具如天平、药匙、盂钵、拆零药袋及工作环境等,必须保证清洁,符合卫生要求。

3、拆零前,对拆零药品须检查其外观质量,凡发现质量可疑及外观性状不合格的药品不拆零。

4、对拆零后的药品,应集中存放在密封的拆零专柜中,不能与其他药品混放。

5、拆零药品应即卖即拆,并保留原包装。拆零后不能保留原包装的,必须放入拆零药袋,加贴拆零标签,写明品名、规格、用法、用量、批号、有效期及拆零时间。

6、拆零药品销售的包装袋,必须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以及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用法、用量、医疗机构名称等。

7、销售或使用拆零药品应做好拆零药品记录。

五、不合格药械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要掌握不合格药品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区分假药和劣药;

2、在购进药品时,质量负责人要严把质量关,彻底杜绝假、劣药品进入药房;

3、在验收、养护过程中发现过期、失效、变质、霉烂、虫蛀、破损、淘汰的不合格药品和过期、破损、淘汰的医疗器械等,应立即封存登记,存放在不合格药械区,并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报告,填写不合格药械报告表,经审批后,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下集中销毁,并填写不合格药械销毁记录。

4、不合格药械应存放于不合格药械专区。

5、决不向消费者销售合格药械,为大众的身体健康负责。

六、药品质量事故处理和报告制度

(一)质量事故分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两大类:

1、重大事故的确认与范围:因质量问题或工作过失造成整批报废,经济损失达五佰元以上的。

①产品在供方负责期内因质量问题而未向供方办理退货及索赔的。

②凡卖错药,剂量失控,严重威胁人身安全造成医疗事故的。③凡因质量问题已做出停售、待处理决定的药械,仍然继续流入市场而造成的医疗事故的。

④未按“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原则而造成过期失效的。

2、一般事故的确认与范围:因质量问题和工作过失每次造成五佰元以下的经济损失的,药品质量未造成医疗事故且影响较轻的属一般事故。

(二)凡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单位,实物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报分管负责人,一般事故应在三天内向分管负责人报告,一周内查出原因,写出书面材料报主要负责人,对药品质量和用药责任的质量事故应上报县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三)凡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不报告者,做为隐瞒事故论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处罚。

七、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为促进合理用药用械,提高药械质量和药物治疗水平,根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2、药品不良反应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3、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品已知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的依赖性、继发反应和后遗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等。

4、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使用医疗器械后引起死亡、威胁生命、机体功能结构永久损伤、需要内外科治疗避免上述永久损伤、其它等

5、药械不良反应/事件应确定专人负责,质量管理人员应负责收集、分析、整理、上报药械不良反应/事件信息。

6、使用单位发现其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时,必须认真、完整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或者《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及时向当地药监部门报告。

7、药械不良反应/事件应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一般的不良反应应于1月内报告,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应于15天以内报告,死亡病例应于24小时内报告。必要时可超级报告。

8、群体性不良反应应在事件发生后立即报告,并协助上级部门做好患者的应急处理、可疑药械的封存和处理,并按规定填写群体性不良事件报告表。

八、效期药械管理制度

1、使用单位购进药械应当进行进货验收,并详细填写验收记录。验收记录必须包括药械的生产批号、有效期。灭菌医疗器械还应当记录灭菌日期或者灭菌批号。

2、使用单位对储存的效期药械应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3、拆零销售或使用的效期药械,其销售包装上标明该药械的生产批号、有效期。

4、拆零后的效期药械应保留原包装,不能保留原包装的,应当注明该药械的名称、规格、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等。

5、距药械有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械,应纳入近效期药械管理,及时催销并记录。

6、近效期药械应有近效期药械标识。

7、过期失效药械应存放于不合格药械专区,并按不合格药械管理规定确认、登记、报告和处理。

8、不得出售或使用过期失效药械。

八、特殊管理药品购、销、存的规定

1、认真学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特殊管理药品的相关法规。

2、特殊管理药品应双人双锁、专柜管理、建立专帐、专册登记、专人管理,并使用专用处方。

3、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应实行双人验收。

4、购进特殊管理药品要有合法票据,内容齐全,票、帐、货相符。

5、调配特殊管理药品,应严格使用专用处方,限量供应,审核、调配人员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保存两年。

6、特殊管理药品包装规定应回收的应及时回收。

7、特殊管理药品报销的确认、报告、销毁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中医管理科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政策及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文明行医。

2.设立中医管理科,建立中医科,开设中医特色专科(专病),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中医药管理工作。

3.建立中医工作台帐,健全中医药工作制度。中医工作年初有计划,工作有记录,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4.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疗方法,以及针灸、推 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等中医适宜 技术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

5.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定期组织中医药业务学习,做好中医药人员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6.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定期开展中医药医疗质量与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的检查与评审,不断提高中医药服 务质量。7.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做好中医药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8.承担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乡村中医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

9.师承并整理名老中医药师学术经验,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及独特疗法加以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毛尖山乡卫生院

中药房工作制度

一、中药房收到处方后,对处方中各项内容审查无误后方可调配。处方内容如有不妥或错误时,须经开方医生更正并重新签名后,方可调配。司药人员不得擅自更改处方。

二、调配中药处方必须准确称量,称量不得估计抓药。方中药物如有缺少或代用,应在征得处方医师同意并签名后方可配方。

三、方剂中如有需先煎、后下、另煎、溶化、冲服等药材,必须单包并注明;需临时炮制的药材,应按处方要求进行加工。

四、对不符合规定的处方应拒绝调配。急症处方应优先调配。

五、处方调配完毕,工作人员应再次对照处方进行检查,无误签名后方可发出,发药时应将用药方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向病人作详细说明。

六、对毒性药品、贵重药品应专柜加锁、专人专帐管理,不得与普通药混放。做到逐日销存统计,每月清查一次,帐物相符。

七、保持室内整洁,药品、药物放臵有序,司药用具应经常擦洗,研钵、捣药罐用毕立即擦净,若调配毒性药品后应彻底洗净。药柜斗应经常清理,杜绝串斗、虫蛀、药品变质、不洁等现象。

八、由库房领进药品时,应认真检查,对伪品、虫蛀、变质或未按规定进行加工炮制的药品,不得领进装斗。

九、对差错事故,应及时登记并汇报药房负责人或门诊部主任处理。重大差错事故应及时汇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十、其他人员非公不得进入中药房。

煎药室工作制度

一、煎药人员收到药剂,应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服药时间,剂数及煎法,经核对无误后,在服药本上签收,如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调剂人员联系。

二、煎药时应认真执行煎药操作规程,做到一剂一煎,保证煎药质量。对先煎,后下,冲服,烊化,包煎等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必须按规定特殊处理。

三、药剂用具,容器应清洁干净,每煎完一剂后,应清洗容器,内服,外用药容器应严格区分。

四、药剂煎好后,必须检查药壶和装药瓶签姓名是否相符,无误者方可由护士或病员领取并签名,药渣应保存24小时备查。

五、煎药室要注意安全,保持清洁卫生,非工作需要不得进入煎药室。

六、对门诊病人,新入院病人或急重病人的药剂,应即领,即煎,即送(取)。

七、煎药室应有收、发药记录,煎药记录以及差错事故记录。

中药加工炮制工作制度

1、中药加工炮制工作必须由熟悉中药知识,并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人员担任。饮片炮制要严格按照《中国药典》、《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标准》中规定工艺进行操作,保证药品质量。

2、炮制室应备有炮制饮片所需的工具和辅料,辅料比例和质量应符合标准,不得擅自更改。

3、各种药料首先要进行净选处理,拣出伪劣品种、杂物、非药用部位等。

4、需要软化的药物应根据气候和药材质地、性质、大小分别采用水洗、湿润等方法并掌握软化时间,防止药汁流失等,应及时切制干燥。

5、炒制饮片要掌握火候,炒要均匀,蜜灸不粘手,籽、果类药要炒到爆裂并有香味;蒸煮煅要透;炒炭要存性,严禁用煤渣煅药。

6、炒炭药要注意灭火星,摊冷后隔日入库防止火灾。

质检机构中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篇7

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综合运用从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组织所有部门、人员参加, 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 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 以优质的工作, 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ISO/IEC导则25对“检验”一词是这样定义的:“按照规定的程序, 为了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工艺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的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检验结果通常被记录在称之为检验报告或检验证书的文件中。”

质检机构的质量方针“科学公正、准确高效、诚信检测、客户满意”。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作为机构的服务宗旨。质检机构的产品就是检验报告, 客户对机构的了解就是从“产品”罍罍检验报告开始的。检验报告是否科学、公正、准确, 直接影响质检机构的形象。对企业来说,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反之, 对质检机构来讲, 检验报告也就是检验机构的生命和源泉。

2 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

2.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 并依赖于顾客, 通过不断地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 国内外检测机构不断发展壮大, 本地垄断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如果不及时对客户资源进行全面的维护和管理, 就会流失客户, 机构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为了全面提升检测能力, 保障业务的增长, 大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必须做好客户维护和管理工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增加检验机构与客户的满意度, 收集和整理客户反馈的信息, 并且建立相应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改进措施。

建立客户信息档案, 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将客户分为大客户和一般客户, 对每一个大客户建立专门的档案, 并有专人进行联系、跟踪服务并及时提供客户的最新信息。在档案中应有企业的基础信息:企业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企业的动态信息:每次检验批次、费用;客户要求:从产品的原材料检验到最终产品的检验和服务的信息;服务记录:包括相关产品标准、技术咨询、检测数据的处理、信息的回访等。针对一般客户需要专业的人员去发展和辨别潜在的大客户, 为客户资源提供信息, 并进行相应的动态管理。每年应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意见反馈和信息沟通。客户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市场资源, 是长期业务发展和积累的结果。

2.2 领导的作用

在GB/T19000中“最高管理者通过其领导作用和实际行动, 可以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运行”。

检验机构中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地运行, 最高管理者的作用极为重要, 检验机构中最高管理者一般是该机构的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等高层管理者, 他们把握着该机构的发展方向, 在正常运转中发挥其核心作用。在现今的经济时代, 坚持质量和效益并重, 不偏袒任何一方, 做到公正地开展检测工作, 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是对最高管理者的考验。因此, 最高管理者时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英明的决策, 始终把质量方针作为检测机构的生命线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并在全员中贯彻这一思想。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地运转。

2.3 全员参与

检验机构的全体员工, 在工作中要充分参与和发挥自己的能力。每个员工要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机构中的角色, 每个人都应清楚自身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了解自身的工作目标、内容以及达到目标的要求。检验机构的管理者应提倡每个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正确评价员工的业绩, 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树立其责任感, 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在能力。

任何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方法, 如果没有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接受, 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质量管理体系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运行, 各种质量管理方法就不能更好地实施。领导作用的体现, 只有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效果才能证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 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才干, 才能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效益;以顾客的关注焦点, 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宗旨就不能实现。

2.4 过程方法

在GB/T 19000中规定了“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 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任何一项活动可以分为很多环节, 在每个环节又有许多具体的过程, 对每个过程中的各个有关细节进行全面的管理才能达到期望的结果。检测机构要明确本组织的关键活动, 明确管理中职责与权限, 切实关注并持续改进各种影响因素。为确保检测机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不断改进, 必须在许多方面进行更为全面的规定, 建立检验检测活动控制过程, 对过程及其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控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环境设施, 保持良好的检测环境;配备足够的检测工作人员, 适时进行培训;对质量技术活动的结果进行记录、保存;建立机构的改进措施, 有效地利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等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积极参与各种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的过程得到有效地控制。

2.5 管理的系统方法

当进行一项质量改进活动的时候, 首先需要制定、识别和确定目标, 理解并统一管理一个有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由于“产品”并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事情, 需要组织所有的部门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检验机构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 依据实验室能力认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为准则, 建立管理体系。每一个机构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方针, 不同的管理部门行使各自的职能实现同一目标;每个部门又要明确分工, 对不同的过程进行分级管理, 部门之间的分工和管理需进行协调和配合。各项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在进行分工管理的同时进行综合系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一般的管理过程中往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关键是进行深入分析, 透过现象发现存在的问题, 从根本上消除, 不能停留在“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的低水平管理上, 这样才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才能使各项工作从容进行, 顺利地完成目标。

2.6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永恒目标”。检验机构要不断地达到顾客的满意, 突出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 必然要不断地改进“产品” (检验报告) 和服务质量。

“产品”的形成前后, 无论是抽样还是检验, 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按照ISO/IEC25的规定:“检验实验室就有足够的人员, 这些人员应受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 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实验室应确保其人员能得到及时的培训”。员工素质的高低是确保检验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检验人员除要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 还要进行思想道德、政治、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教育,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确保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加强实验环境和检验设备的管理, “检验所处的环境不应影响结果的有效性或对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产生不利和影响”“实验室应配备进行正确校准和检验所需的全部设备 (包括标准物质) ”。所有对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有影响的设备,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或检定, 且在标准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下仪器设备才能正常工作, 才能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 检验报告的准确。

质检机构为贯彻落实质量方针和目标, 应利用数据来分析, 找出检测、检验工作中需要改进的事项;利用纠正和预防措施, 避免不符合工作要求的问题发生;利用审核的结果不断发现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利用管理评审全面评价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全体职工应树立持续改进的思想, 增强持续改进的意识, 不断提出改进建议, 把质量目标具体量化到每个部门、岗位, 使持续改进成为全体职工参加的活动。质检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制定技术改进的目标、技术方面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主动争取创造持续改进的条件, 不断提高机构检验、检测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把持续改进作为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通过管理评审决定年度改进的目标, 各个部门根据职责, 负责落实改进的工作。在管理体系的文件中, 需具体制定出纠正及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方面的控制程序, 把各种影响质检工作的因素考虑周全, 才能避免错误的发生;只有不断地改进, 才能使质检事业更上一步。

2.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决策的基础是建立在对真实的数据和信息, 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的基础上, 因此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质量管理, 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质检机构改革作为第三方面, 提供科学、准确、公正、诚信的数据和信息。同时机构本身也要对数据和信息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和统计技术, 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 从而增加机构的决策能力, 为管理部门提供准确信息。组织对信息进行充分的管理, 要识别信息的真实, 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发现其中的差异, 找出方法。加强质量记录的管理, 记录是来自于最基层的信息, 应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

质检机构应对检验、检测的有效性进行监控, 每年初制定机构内部质量控制活动计划, 监控数据的记录方式要采用统计技术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审查。定期使用核查标准或有证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参加机构之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进行重复性检验、检测, 对留样进行再次检测, 分析相关量的相关性, 最后作出监控报告。机构每年组织对质量控制的结果和参与机构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结果进行总结和评审, 对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反馈到相关部门, 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的管理性记录, 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填写、收集, 专人进行管理;检验、检测等技术活动形成的技术性质量记录, 使用部门按照相关标准、规程和技术规范进行记录的编写, 如实记录检测中的数据, 使其在检测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检验报告、数据核试验等环节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 确保所出具的报告客观、准确、清晰和完整, 且符合各种标准及规范的要求。

2.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 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提供基础, 谋求更大的共同利益。全面质量管理已经渗透到供应商的管理中, 从这点原则就能体现出来。

检验机构是否有一个稳定的供应方, 会影响到机构的检测能力、检测数据和检验报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对供方要建立评价和选择程序, 与供方分享专业技术和资源, 建立多层次、多智能的沟通渠道, 鼓励和承认供方的质量改进和成果。为有效控制外部服务和供应品采购质量, 检测机构应对服务商和供应品的采购进行质量控制, 并制定相应的程序, 以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仪器设备的供方进行运输、安装、故障维修、今售后服务;供方对机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服务;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机构;对工作质量有影响的供应品;外部服务和供应商、供应品的选择, 是不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是否通过认证认可提供的产品, 是否经长期使用证明其质量稳定的单位, 是否满足检验、检测有关技术要求的服务单位。为确保工作质量的要求, 应对外部服务和供应商按原则进行评价, 对符合要求的方可投入使用, 并且保存所采取符合性检查活动的记录。

检验机构在实际工作中要全面贯彻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领导要建立应用八项原则进行管理的理念, 各个部门, 每位员工都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业务范围、管理权限去理解和应用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以八项原则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 建立质检特色的管理方法和理念, 从而推动质检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为质检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教师压力管理刍议 篇8

据杭州市2002年对31所学校近2000名教师的大样本调查,有1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受到的职业压力达到丰塔纳职业生活压力量表的第三、第四层次。二者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正相关。这就是说,过于沉重的职业压力使四分之三的教师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六分之一的教师存在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任何人都明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对于学生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教师的压力管理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十分紧迫、意义重大的前沿课题。

心理学意义上的压力不仅仅是指使人心理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还包括个体对于外部刺激的内心感受及引起的生理变化。

压力并非一无是处。在通常情况下,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我们开掘自身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对超过一定限度,使个体处于过分紧张状态的压力就应当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管理,

要对压力进行管理,首先要能够清楚地感知压力的存在和其严重的程度。当自己出现心律加快、肠胃不适、头痛失眠等生理异常;产生焦虑紧张、抑郁退缩、自信下降等心理变化;或者出现容易动怒、工作消极、与亲友关系恶化等反常行为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这通常是由于过大的压力引起的不良反应,必须尽快通过自我减压来进行心理调整。

人们在处理负性生活压力或工作压力时,一般会采取两种基本的策略:

1.情绪解决策略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压抑、宣泄、逃避等心理防卫机制来缓解内心的冲突,减轻压力对自己的伤害。

2.问题解决策略通过寻求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或者对问题作合理化解释,使过重的压力得以缓解或消除。

我们无法区分这二种消减压力的策略的优劣,因为它适用于不同性质的问题和不同个性的人。但一般而言,处理短期的或一时无法消除的压力,情绪解决策略较合适;处理持久的、可以通过认知调整、改进应对方法消除的压力,问题解决策略更有效。

效能建设八项制度 篇9

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

关于转发《效能建设相关制度》的通知

院属各科室:

为进一步强化勤政廉政、提高办事效率、转变工作作风、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积极推进医院效能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特转发本制度,请认真学习!

附件:效能建设相关制度。

二○一二年六月五日

主题词:转发

效能建设

通知

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

2012年6月5日印附件:

效能建设相关制度 一、四川省行政机关首问负责制度

第一条 为优化发展环境,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上述机关或组织设立的服务窗口(以下统称行政机关),适用本制度.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 首次依照职责接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首问责任人。

第四条 首问责任人对申请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了解政务、反映以及联系公务、履行协作职能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办事人员(以下简称办事人员),应热情接待、认真办理或引导、跟踪办理有关事项。

第五条 首问责任人应当指导办事人员填写有关申报所需的资料。

第六条 首问责任人对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立即接办;对不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将办事人员引导至承办人,2 或将有关事项转交承办人;承办人不在岗的,或承办人一时不明确的,首问责任人应当代为接收,负责跟踪办理。

第七条 申请办理行政认可、非法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对于承办人不在岗或承办人一时不明确的,首问责任人应当对接待办理事项进行登记,注明姓名或单位名称、住址、联系电话,办理事项,所收材料的名称、数量,以及首问责任人、承办人、联系电话、处理情况等相关信息。

第八条 首问责任人对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向办事人员说明理由、告知该事项的具体负责部门和联系方式,并尽可能给予指导和协助。

第九条 承办人应当认真及时办理有关事项,并将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办理结果及时回复办事人员.第十条 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首问责任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事项,并对本机关工作人员履行首问负责制度职责进行督促、考评。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对本级行政机关履行首问负责制度实施监督、考评。

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对本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参照执行首问负责制度实施监督、考评。

第十二条 违反本制度的,依照《四川省行政机关责 任追究制度》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十三条 本制度由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二、四川省行政机关限时办结制度

第一条 为优化发展环境,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上述机关或组织设立的服务窗口(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应实施限时办结制度。

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 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内办结并予以答复。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办理事项没有规定办理时限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参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同类事项办理时限,确定标准办理时限。行政机关能够当场办结的,应当当场办结。

第四条 行政机关办理本制度所列事项应当编制《行 4 政机关办理事项流程时限表》,明确办理事项、办理机构、责任岗位、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和监督部门电话,并在办公场所和政府门户网站社会公布。

第五条 限时办结的时限以工作日计算,其办理时限从收到相关文件、材料或指令的次日起计算。文件、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按规定一次性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补正文件、材料,其办理时限从收到补正文件、材料的次日计算。行政机关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补正文件、材料有遗漏的,其办理时限从其第一次收到补正文件、材料的次日起计算。

第六条 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由同级政府确定一个部门为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并明确每个部门的办理时限。

第七条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限办结或予以答复,需要延期的,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以书面形式告知原因和理由,并同时告知办理时限。

第八条 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对本级行政机关履行限时办结制度实施监督、考评。

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对本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参照执行限时办结制度实施监督、考评。

第九条 违反本制度的,依照《四川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第十条

本制度由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一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三、四川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优化发展环境,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上述机关和组织的工作人员,适用本制度。

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本制度执行.第三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有权投诉、检举、控告。

各级监察机关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负责投诉、检举、控告的受理、查办、转办、交办等工作。各部门的效能投诉处理工作由部门监察机构负责,没有监察机构的,由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授权履行行政效能监察职责的机构负责。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对分管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取消单位评优评先资格,对 6 分管负责人予以告诫,并可对主要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后果的,对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分管负责人予以诫勉,并可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告诫:

(一)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并组织实施的;

(二)管辖范围内的机关或部门多次发生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行为的;

(三)对依法应由本级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没有确定牵头部门,没有规定办理流程时限的;

(四)属于本级政府审批的事项,超时办结的;(五)应由本级政府上报审批的事项,拖延上报的;(六)其他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情形的。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限期整改,对分管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取消该部门评优评先资格,对分管负责人予以告诫,并可责令主要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后果的,对该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分管负责人予以诫勉或免职,并可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告诫或诫勉:

(一)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并采取具体措施贯彻落实的;(二)不按规定承诺本部门办理事项时限的;(三)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事项登记制度的;(四)服务窗口无人值班的;

(五)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故意刁难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

(六)不按规定编制并公布机关办理事项流程时限表的;(七)对重大或紧急事项,不按规定及时请示、上报并妥善处置的;

(八)牵头部门不履行牵头职责,或配合部门不配合牵头部门工作造成工作延误的;

(九)本部门多次出现超时办结现象的;

(十)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投诉、举报、控告不及时处理的;

(十一)其他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情形的。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部门内设机构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直接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并可对机构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取消该机构评优评先资格,对直接责任人予以告诫或限期调离工作岗位,并可责令机构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或予以告诫;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后果的,对该机构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直接责任人予以诫勉或降职,并可对机构负责人予以诫勉或免 职:

(一)超过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办结的;(二)公务时间擅自离岗的;

(三)态度恶劣,故意刁难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四)不按规定登记首问负责事项的;

(五)不按规定接待、指导、引导、协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理有关事项的;

(六)对把握不准或特别重大和紧急的事项,应当及时请示报告而不及时请示报告的;

(七)应当当场办结而不当场办结的;

(八)不一次性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的;

(九)其他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情形的。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

(一)主动赔礼道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已谅解的;(二)有效阻止不良后果发生的;(三)主动挽回损失的;

(四)其他可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情形的。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责任行为的;(二)干扰、阻挠责任追究调查、处理的;(三)打击、报复、陷害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调查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

(四)拒不执行监察机关依法作出的监察决定,或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机关依法提出的监察建议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情形的。

第九条 追究政府的行政责任,由上一级政府或上一级政府监察机关实施;追究部门的行政责任,由本级政府或同级监察机关实施;追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由任免机关或同级监察机关实施;追究监察机关的行政责任,由同级政府或上一级监察机关实施.追究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任免机关实施.第十条 责任追究调查审结应当在15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经调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0日。

处理决定作出后5日内,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实名投诉人、检举人或控告人。

第十一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机关和人员,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责任追究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起申诉。

第十二条 本制度所称告诫是指对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但不够纪律处分的人员,以书面形式进行批评教育的问责方式。第十三条 其他违反行政效能规定,构成行政过错的行为,依照《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处理。

有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定行为,构成违纪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 本制度由省监察厅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四、服务双岗制

服务双岗制,是指对某一工作事项至少有两个人负责,分别为第一责任人、第二责任人。对某一需办事项,第一、第二责任人都必须了解掌握需办事项的具体内容、要求和涉及到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具体办理程序、完成时限。当第一责任人因其他公务而不能提供服务时,须提前将有关未办事项移交给第二责任人,第二责任应立即承接下来,继续做好工作。

五、去向留言制

去向留言制,是指在上班时间内,工作人员因事离开办公室,除遵守有关请假制度外,还应在本办公室留言,将事由、去向及所需时间登记清楚,回来后及时消除留言内容。

六、挂牌上岗制

挂牌上岗制,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凡进入所 在科室必须挂牌,便于来办事的人员查找方便,工作牌的内纳包括照片、姓名、职务等内容。七、一次性告知制和服务承诺制

第一条

一次性告知制是指服务对象到各科室办理有关事项,因手续、材料不完备等原因退回补办,或未按规定程序、时限办理而不予受理的,承办人员应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办的手续、材料及办理的程序和时限的制度.第二条

承办人员对办理有关事项的服务对象负有一次性告知的义务,对手续、材料不完备或未按规定程序、时限办理的,应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办的手续、材料或办理的程序和时限。

第三条

向服务对象一次性告知,简单事项可采用口头形式告知,应采用书面形式,对需补办的手续、材料及办理的程序和时限作详细说明。

第四条

承办人员没有做到一次性告知,给服务对象造成不必要麻烦,多跑冤枉路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较大影响的,根据《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处理。

第五条

上一篇:许一段情深的情感美文下一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3》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