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

2024-11-05

廉政(精选9篇)

廉政 篇1

1、以开拓者的精神激励自己,以开发区(头屯河区)的光辉形象鼓舞自己,一份职务,两肩责任,勤政为民,克己奉公,干净干事,做企业的好公仆;自尊自重自爱,远离钱色腐败。

2、人无德不立,区无德不强;家园共建,君子之交淡如水;你我互助,真心实意爱相随;在敬业爱岗中建设,在廉洁自律中生活,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3、以爱为轴,以廉为半径,可以画出幸福的家园;以权为轴,以贪为半径,只能圈出罪恶的牢垣!事业、金钱、地位、权力、家庭、快乐、自由、名誉……,都是廉洁后面的“0”,一旦失去了廉洁这个“1”,所有的“0”都失去了意义!

4、有一种廉洁叫莲出污泥而不染,有一种淡泊谓两袖清风明心志,有一种风格曰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一种品德叫洁身自好君子道,有一种和谐为正气长存天地歌!

5、悄悄地我上任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夹带一点私念;静静地我卸任了,不带半根草去,不留下一丝遗憾。权力是把双刃剑,滥用必定祸连连;十年谨慎一日狂,祸来全家泪涟涟;权力本是人民给,要为人民造福田;人民幸福我幸福,和谐社会一万年。

5、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诚信做人、廉洁做事。31日前报刘艺惋处

建设局廉政格言、警言警句、廉政短信、廉政故事

一、廉政格言:

1、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2、克己奉公,干净干事。

3、处事要公,公生明; 律己要廉,廉生威; 待人要诚,诚生信; 工作要勤,勤生效。

4、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小节大节廉字为节。

二、警言警句

1、遵党纪政纪严于律已 正党风民风争当先锋。

2、自尊自重自爱 远离钱色腐败。

3、反腐倡廉牢记服务宗旨 固国安邦发扬奉献精神。

4、廉洁不论干部大小 自律岂分职务高低。

三、廉政短信

1、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端正党风,人人有责。

3、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俭以修身。

4、英明一世,不可糊涂一时。清廉让你高枕无忧。

四、廉政小故事

1、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

“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

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

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

1960年,中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成立了精减领导小组,精减多余职工。为了安排好被精减职工的生活,周总理绞尽了脑汁。在一篇关于精减的文件草稿中,总理在“对被精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一句话前边,亲笔加上“党政领导机关”几个字,重点强调领导机关的责任。在文件草稿中讲到精减职工的安置办法时,他又加了一段话,强调“对于一切精减下来的职工,都要采取各种补助和帮助的办法妥善安置”。在他的关怀督促下,全国2000多万精减人员的安置和生活问题大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发生大的问题。

“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

1962年初,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周总理参加福建省的小组讨论会。当听到下边的同志反映强迫命令、浮夸、讲假话等坏作风给工作和党群关系造成的危害时,他心情十分沉重地说了一段切中时蔽、感人肺腑的话。他说:“这几年来,党风不纯,产生了浮夸和说假话现象。我们要提倡说真话。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大家都说假话,看领导的颜色说话,那不就同旧社会的官场习气一样了吗?……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接着,总理又强调指出,要提倡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他说:“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归纳起来就是实是求是。”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2、省委书记自定菜单

一九九六年初,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带省委调查组到花垣县进行调查时,随身带着一份自定菜单:一荤一素一汤。每到一地,他就亲手将菜单交给负责同志,反复叮嘱按菜单备餐就连元宵节那天,也不例外。他的这一举动,极大地鞭策和鼓舞了当地的干部讲廉洁。

廉政 篇2

【案例】

陕西省2008年试点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试, 2009年推行至市、县 (区) 。任前考试干部级别从基层扩大至副厅级。廉政考试人数不断上升, 截至2014年6月底, 已有55224人 (次) 参加了任前廉政考试, 共有345人因成绩不合格被暂缓提拔, 其中副厅级3人, 处级44人, 科级265人, 科级以下33人。

甘肃、吉林、四川、安徽等地均在试行廉政考试, 考试结果与干部任免挂钩。

【分析】

廉政考试为事前预防

腐败问题是困扰执政党的难题之一。“老虎苍蝇一起打”是事后监督制度, 虽然大快人心, 但也应看到为此付出的成本。除了办案成本、监督成本, 倒下的领导干部引发的损失成本更大。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培养成领导干部需要耗费众多资源, 同时干部的成长凝聚着家人的关心、社会的支持。

前任干部被查处, 谁又敢保证后来者能不走前任之路?类似“前腐后继”的事例证明, 单纯靠事后查处是不够的, 治理腐败是系统工程, 应事后惩戒制度与事前预防制度相结合。预防可以减少惩戒的制度成本, 惩戒可以增强预防的制度功效。

干部廉政建设事前预防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要让我们的干部熟悉各项为官之要, 行为之范, 禁止之域。如何让广大干部熟悉这些?过去主要靠会议传达、自我学习、知识培训等方式, 虽然起到一定效果, 但应该说还是存有问题。文山会海产生视觉疲劳, 自我学习常常疏于懈怠, 知识培训沦为“交友休息”。

当下采用领导干部任职前廉政考试, 帮助领导干部铭记、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行为规范要求, 不仅不应该受到批评, 还应该大力鼓励和制度化, 使对领导干部廉政知识考试常态化、考试结果任用合法化。

官员如果对党内各项纪律要求以及廉洁从政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熟识, 从前提上就无法成为廉政干部。无知者, 乱作为。行为失范不自察, 还心以为然, 多少的忏悔也无法弥补。官员只有懂法, 才有可能做到守法。

干部任职前廉政考试并不是为了阻止干部任职。从实践的情况分析, 廉政考试不及格率并不算高。陕西不及格的345人, 占参加考试55224人的0.6%。成绩不合格只是暂缓提拔, 仍有补考的机会, 补考合格后可再提拔任用。倘若补考再不合格, 考试官员需反思, 而不应以“有很强的工作能力, 不善于考试”的托词抱怨考试制度。试想, 一个连从政行为准则都不清晰的人, 百姓如何放心将权力交付?

当然, 我们不能说陕西没有通过考试的345人就不廉政, 通过考试的54879人就会廉政。廉政是终身的行为和动态的过程, 有的人一开始为政清廉, 但后来变化了, 还有的人正好与此相反。考试并不是检验干部的廉政程度, 而是测试干部掌握廉政相关的行为规范知识的程度。考试是为了督促干部认真学习党纪国法, 提高行为的自觉性。干部是否能真正做到廉洁从政, 尚需用事实说话。

【深度】

考试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制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口径不一, 各有千秋。赞成者认为, 廉政考试是我党反腐倡廉制度的一项主要举措, 通过考试可以达到“以考促学, 以学促廉”的目的。考试只是党风廉政建设众多环节中的一个环节, 利于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风廉政方面的党纪和法律法规的学习。

反对者提出的理由是, 干部廉政不是考出来的。以考试作为任职的条件, 会把一批工作能力强但不善于考试的领导干部挡在任职门外, 考试最终沦为一场好看的“作秀”。同时存在个别干部虽通过考试却照样腐败的情况, 甚至有人认为任职前廉政考试本身就是毫无效果的最大“不廉政”。

廉政考试并不一定会考出干部廉政, 但确是干部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此举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考倒拟任职干部, 而是为了让领导干部对相关的党纪和法律法规等有所熟悉, 明白做干部的行为准则, 有所为, 有所不为。提高行为的理性, 防止由于“无知”“疏忽”“没想到”而带来后悔莫及的灾难。

我们在肯定廉政考试制度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要正视该项制度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功能局限。

从陕西、甘肃、吉林等地的廉政考试实践来看, 考试制度设计并非尽善尽美。比如考试合格的分数确定各地宽严不一, 陕西省以60分为合格标准, 而吉林省以80分为合格标准;与此同时, 参与考试的干部级别范围、考试的方式、考试的内容等在各地也不同;补考的时间要求、考试结果的约束力也有差异。

制度设计得好坏最主要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公平与否。廉政考试中需要干部掌握的法律法规等知识范围在全国基本统一, 但各地考试实施过程差异很大。

【对策】

建立廉政考试的长效机制

第一, 制定统一的考试规则。从2008年开始探索干部任前廉政考试以来, 廉政考试已经在许多地方经过了试点和推广, 积累了许多良好的经验。如果说探索阶段各地差异性是经验不足使然的话, 经过了各地6年多的实践累积, 现在到了该总结经验, 从中央层面加以统一规范的时候了。

我国需制定统一的干部廉政考试规范, 用以规范和指导各地的考试行为。具体的立法方式可以采用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修改公务员法, 增加有关廉政考试的规定;第二种模式是单行立法, 为了解决当务之急, 不需要采用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的形式, 可以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该行政法规应该明确领导干部廉政考试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并应当对廉政考试对象、内容、时间、办法、程序和题库的设置、管理、使用等具体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考试结果适用的硬性规定。

第二, 需要考量的规则架构。考试对象到底包括哪些?陕西省任职前考试对象从县处级扩大到副厅级;吉林省于2009年8月在省直及各市 (州) 设立考点, 考试对象是全省的5100名县处级干部;甘肃2009年白银市试点时考试对象限定在县处级干部, 既然是“任职前”考试, 说明一些参加考试的人员可能还不是县处级干部。从考试的目的来看, 廉政考试主要是检验大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这个前提下, 廉政考试的对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干部任职前考试, 没有被提拔的干部也应该熟悉廉洁从政的法律法规, 他们虽然没有被提拔, 但作为党员干部也应该参与考试, 以考试来检验干部对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 可以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知识盲点, 为进一步加强学习提供方向性指导, 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推而广之, 参加考试的干部范围应该也包括在国有企业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近些年来,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上升趋势也说明促使国有企业干部学法的重要性。此外, 参加考试干部行政级别到底限定在哪一级比较合适?笔者认为考虑到目前廉政考试主要是在省一级展开, 应把参考对象限定在正厅 (局) 级以下为宜, 省部级以上干部考核和任免主要权限在中央, 考试办法可以另行制定, 当中要注意和现行规定之间的衔接。

还要统一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从各地的考试范围来看, 各地主要考试范围包括:《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试行) 》、《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笔者认为、除了这些应该纳入到考试范围之外, 还应该把相关的职务犯罪法律规定纳入到考试当中来, 主要是涉及刑法的职务犯罪的相关规定。由于我国存在地方立法情况, 考试内容也应该考虑我国法治地方化现实要求, 在统一的考试范围之外, 各省份可以增加一些地方性法律法规的考试内容, 但不宜增加太多, 而且应该组织专家编写具体的考试范围, 便于广大干部平时学习, 防止造成考试中的“突然袭击”。

考试方式的确定应该体现公平性。吉林省采用微机测试的考试方式可资借鉴。该方式考试成绩单是在考试完后即刻打出, 尚需监考人员和考生在成绩单上当场签字确认, 考试成绩是电脑自动生成, 难以造假, 效率很高, 也可以防止改卷中的作弊行为, 相对公平。不过这种考试方式对考场和考试设备有特殊要求, 不具备这样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其他书面考试方式。强化考试过程的监督当然必不可少, 切不可把考试考成“走过场”“搞形式”等。考试题型宜采用选择题为主, 合格分应该以不低于80分为宜。及格分定60分太低, 如果考60分就及格, 说明干部还有40%知识没有掌握, 显然不太合适。

第三, 要把考试制度和其他制度结合起来。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廉政考试只是其中的一个制度设计环节。干部廉政不是考出来的, 是系统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干部的待遇、监督与惩戒制度、政绩的考核、价值观的教育等都是廉政建设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可以把廉政考试与干部民主测评、年终考核、提拔任用等制度结合起来, 把考试与监督以及其他制度结合起来, 形成制度合力, 才能充分发挥廉政考试制度的作用。

从廉政标本看廉政文化 篇3

关键词:廉政标本; 廉政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66-001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廉政文化基础,在八百里的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西沿的古城内乡,素有“天下第一衙”之称的内乡县衙,以其特有的历史风貌和庄严雄伟的建筑布局,标志了内乡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批党政领导和中外游人及专家学者关注的目光,尤其是其中的廉政文化可谓中原大地的廉政标本。

不仅仅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在讲廉政,搞廉政,在远古的明清时期也同样是大搞廉政,在内乡县衙,不仅有廉政文化,而且有廉政文化的见证。内乡县衙大门前的“一”字型建筑——照壁,在县衙它有一种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整顿吏治、警戒官员”的警示作用,而如今的各县委、政府大门前则悬挂或题写为“为人民服务”。照壁绘“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创,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起义成功当上皇帝的,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反腐败力度最大的皇帝,官员贪污银子超过六十两,就要剥皮装糠挂公堂,让新官触目惊心。朱元璋首创衙门照壁绘“贪”,意在警戒官员要以“贪”为戒,切莫贪得无厌。县衙甬道中间的石质牌坊“戒石坊”,面南刻“公生明”三个大字,意思是说只有处以公心才能明察事情的真相。

廉政文化除了照壁、戒石坊外,在县衙的众多楹联中,廉政楹联颇多。如典史衙正厅楹联“报国当存清政志,为民可效廉明臣”,此联是说为官者只有公正执法,两袖清风,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报效国家,就应当树立为官清正的志向,为老百姓办事就应该学习那些廉政奉公的贤臣。县丞衙对联“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意思是说当官的得到的金钱财物都是百姓的血汗,要廉洁奉公,取合法收入。索取了不应该得到的钱财,就会败坏自己的名声;东账房正厅对联“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意思是说真正廉洁的人,不会讲自己如何清贫;真正勤政的人,不会抱怨自己如何辛苦;重视倾听到的民间传闻,努力实践自己认识到的理论,实现自己的抱负。

尤其是三堂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联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身为地方官,能自觉与百姓一等,视百姓为衣食父母的确难能可贵,由此可见这副楹联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可谓警世名言,绝无仅有。

内乡县衙大门外东侧,立有两通明代保留下来的石碑,即“三院禁约碑”。碑上的内容主要是规定各级官员的来客接待标准,力戒吃喝奢靡之风。“三院禁约碑”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反腐宣言”。据说像这样认真地刻在石头上的反吃喝浪费规定,全国独此一份。明代末年,吃喝奢靡风盛行,内乡接待来往官员的驿站不堪重负,时任内乡知县的易三才等人为减轻百姓负担,恳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立下了这通“三院禁约碑”。碑文中对接待官员的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什么级别的官员膳银多少都有详细的限额。“三院禁约碑”中的相关规定,旨在整顿奢靡之风,提倡下级官员敢于抵制和告发上级官员的奢侈浪费行为。

翻开近年来有关贪官的报道,他们为什么“前腐后继”地步入深渊?前车之覆为何未能成为后车之戒?根本问题在于他们拒腐防变的基础不牢、防线不坚,不能控制、管束自己的那颗贪邪之心。他们在一片赞扬和奉承声中变得飘飘然,失去了警惕,没有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作为一名干部在位时应该做什么、离位后应该留下什么。不少腐败分子总认为自己有一个苦难的童年、勤奋的青年、奋斗的中年,今天的地位和一切都是自己奋斗的结果,好不容易功成名就、官位到手,应该好好地享受享受,从而解除思想武装,在金钱、美色面前失去了抵御能力,被自己极度膨胀的贪邪之心牵引着一步一步走入深渊。然而,在每年大批的领导干部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受到惩治的同时,为何这种腐败现象仍屡禁不止,而且还不断进行反弹呢?可能是社会的进步,得到的惩治没有像朱元璋的剥皮装糠那么残不忍睹,触目惊心吧。为何这些人不能吸取别人的教训,就不“怕”呢?以前单位的领导讲,凡是有责任的领导,官越大就越怕,领导到底“怕”什么?当时不怎么明白,直到此时方如梦初醒,这里所说的“怕”,不是怕苦、怕累,怕升不了官、怕发不了财、怕得罪人……这样的“怕”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不应该有的。在任务面前怕向前、在困难面前怕冲锋、在荣誉面前怕落后、在得失面前怕让步,这样的怕也同样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不可取的。在这里所说的“怕”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精神。温家宝总理当选总理后,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如履薄冰。这中间就有一个“怕”字,是怕有负人民重托。这个“怕”字表现了敬畏和忧患,折射出了能力和素质,体现了自律和慎独,总理不愧是我们领导干部的榜样。

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所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些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决不是个人谋取私利的手段。要清醒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为民造福,也能使人身败名裂。大量违法违纪案件证明,领导干部与腐败分子之间并没有天然鸿沟,稍有不慎就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只有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党内外的监督,做到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美色所惑,近贤能,远小人,保持浩然正气,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内乡县衙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变化,始终把挖掘衙门文化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以文化铸造景区灵魂。随着衙门文化的挖掘,进行的各种文艺节目演出让众多游客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迪。

廉政征文演讲:廉政的联想 篇4

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气氛,这样的主题-使我感到无比激动,不禁浮想联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廉政的联想。

在展开演讲之前,我先向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个宋国人在开采石料时得到一块儿非常珍贵的宝玉,他想把这块宝玉献给宋国大夫子罕,结果被拒绝了,子罕的理由是:我以不贪为珍宝,你以宝玉为珍宝,你若把宝玉给了我,咱俩都失去了各自的珍宝,不如个人保留各自的珍宝。这就是所谓的“不贪为宝” 成语的来历。

可以说,清正廉洁是对为官者的基本要求,古代如此,现代更是这样。八十年代,香港曾刮起“廉政风暴”对那些不廉者施以重典。今天,我国更是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作为共产党人,作为“xxxx”的推动者、实践者,作为人民的公仆,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是历来应有的品格,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人,一个亲切而高大的伟人,他就是勤政廉政的表率,人格伟大,美德无暇的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总理周恩来同志。

作为一个总理,周恩来是全国人民的公仆,正如一首《天安门诗抄》上说的: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总理与人民心连心

人民与总理同甘苦

周恩来总理的高风亮节,不禁让我对今天的廉政建设进行深思: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消极腐败现象似乎一时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而且大有“泛化”之势,除了普通党员,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查处的处级、地厅级乃至省部级高官为什么逐年攀升,金额为什么也越来越巨大。以我省为例,仅一个交通厅,就连续发生三任厅长“前腐后继”的“活剧”,创下中国高官 “腐败史”的“奇迹”,这不能不令人深思。这些党的高级干部之所以这样一个个背离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向一条不归之路,原因之一就是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任了自己的私欲。因为贪欲的膨胀,就置法律尊严于不屑,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置人民的幸福于一边,最终导致了走向自我毁灭,成为人民的罪人,历史的罪人。

佛家理论亦以“贪”、“瞋”、“痴”为三毒,讲究顿悟,立地成佛,拈花微笑,见性明心,甚至幡然醒悟来破除这“三毒”。

然而,我们13亿人口当中极少数做到了这一点,极少数真正从内心做到了破除三毒,大公无私。这种大公无私是一种精神境界的高级表现,它能永远提倡,但却不能限定,这是我们廉政建设上永无止境的高级阶段,或者可以称为共产主义阶段,它有时是非具体的,那么从我们纠正腐败到倡廉建设,有哪些是行之有效的具体的手段呢?概括起来有以下15个字“不敢贪、不能贪、不必贪、不想贪、皆无贪”

一,严肃党纪、法律、法规,加强机关与群众的监督力量和惩治力量,使腐败分子不敢贪。

二,强调部门、组织上的分工、合作和相互制约,使腐败分子单靠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不能贪。

三,高薪养廉,生活富足了,权钱交易也就少了,这是不必贪。

四,讲究领导的带头作用和全民素质教育,使人们发自内心的鄙视腐败,崇尚无私,自觉维护心目中的神圣,从而做到想也不想贪。

五,儒家文化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主张个人一日三省,修身养性,主张建立清平世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以他的一生树立了一个 “廉洁奉公”的新形象,以他的一生给了我们许多警示,展示了一种高级境界的洒脱。如果大家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人人洁身自好,个个品格高尚,神州大地自然就变成一片净土,这就是皆无贪。

总之,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必须要多管齐下,既要关口前移,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就象xx同志所提出的那样“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又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强化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以党风管政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保障。

廉政建设和廉政教育 篇5

廉政是一个被中国人提了近千年的话题,廉政建设一直在进行却一直难有深的突破。“有官就有贪”,这样的思想不仅存在与老百姓的观念中,许多官员也本着“为官不贪就是浪费”。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里,廉政建设的难度根源于廉政思想薄弱。古人有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人们会认为家中有人做官不为自己人多办点事就是不厚道的表现,以权谋私的思想从古至今未有减退的趋势。改革开放后,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文革的束缚后疯狂增长。当政治与经济挂钩,许多官员不惜收受贿赂引进一些不利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污染企业。一些官员“拍脑袋做决策,拍胸脯作保证,拍屁股走人”所造成的豆腐渣工程以及盲目引进外资的现象对社会利益的损害是难以弥补的,对民众信任的伤害是难以修复的。近年来的“许三多”、“楼倒倒”、“我爸是李刚”给政府形象的大打折扣,让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大大降低。反腐倡廉的工作,廉政建设难有进程,贪污腐败屡禁不止,党、政府该有何反思?任何物质机制的约束甚至“杀鸡儆猴”都不敌精神上的自我约束。从建党以来,关于廉政建设的话题就被不断搬上教育的台面。我们从小就在老师的教育中,品读海瑞罢官的两袖清风,在影视作品中崇拜包公断案的公私分明。廉政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廉政教育。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党政官员才能摒弃传统错误观念;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党政官员才能加强自我约束,不滋生腐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是社会建设的指向标,党风廉洁是廉政建设和廉政教育的的重要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突出教育重点,增强针对性。重点抓好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农村政策、党纪法规、作风建设等专题教育,督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法纪观念,转变作风。如先后组织开展了“理想信念、廉政纪律”,“艰苦奋斗、廉洁从政”,“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等教育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

2、改进教育形式,增强感召力。采取举办基层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为农村基层干部讲授廉政课、举办农村党风廉政知识竞答等方式,激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参加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先后总结选树了13个农村基层廉洁勤政先进典型,剖析通报了29起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3、拓展教育载体,增强实效性。组织协调宣传、文化等部门创作、演出廉政文化作品,定期送廉政文化下乡;组织引导基层群众中的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廉政文艺节目;依托书画协会,创作廉政书画作品。

政府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机构,为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政府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政府的廉政建设和廉政教育是反腐倡廉的主体。政府干部应该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来保证廉政建设:

1、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个人利益的实现固然与自己的努力奋斗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要靠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因此,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这一点对于政府干部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政府干部手中执掌着各种权力,在资源与利益分配中占据着有利地位,属于强势群体,如果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利益,就能形成一种放大效果,影响和带动一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

中,政府领导干部,应该比其他社会成员和一般党员更自觉地顾全大局,做到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2、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政府干部必须具有全局观念,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这是树立正确利益观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员干部,当然要考虑自己所管辖的地区、单位和部门的利益,关键是看你在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采取什么态度。如果能够顾全大局,哪怕牺牲局部利益也在所不惜,那就是正确的态度。如果只从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那个局部考虑问题,对全局利益全然不顾,甚至损害全局利益,那就是狭隘的、自私的、错误的。因此,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站在大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

3、纪律约束与严格自律的关系

党纪国法对于规范政府干部的行为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需要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在反腐败斗争中提出建立党纪国法和思想道德两道防线。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使自己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各级政府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党的事业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对我们来说,生活无小事,人生无小事。骄纵起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事物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即使是所谓的突变,也蕴涵着大量的数量的积累。所以,领导干部必须注意从点滴小事上开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注意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管住管好自己。

4、遵纪守法与保持节操的关系

政府干部必须模范地遵纪守法,同时又要注重个人道德操守的修养。它表达了一种递进的关系。一是“家庭圈”问题。在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里,有这样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是“工作圈”问题。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好工作,离不开上级的指导、身边同志的帮助、下级的支持。这样,就涉及到一个“工作圈”的问题。我们的党员干部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这个目标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应该协调一致,建立起正常的工作关系,防止形成庸俗的市侩关系和违背党的纪律要求的其他关系。三是“社交圈”问题。领导干部应当广交朋友,这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又要慎交朋友,这是保持廉洁的必然要求。应当说,绝大多数政府干部能够按照上述要求,努力营造和谐正常的工作关系,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至于个人的升降去留,应坦然地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上,就在那个位置上尽心尽力、发光发热。”总书记的这段话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我们的政府干部必须牢牢铭记在心,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党风廉政建设廉政谈话制度 篇6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纪检委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目标任务,促进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廉政谈话制度如下:

一、成立镇党风廉政建设廉政谈话领导小组,进行明确分工,明确包联单位和站所。

二、廉政谈话领导小组及其工作人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工作要认真负责,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廉政谈话领导小组在对谈话对象进行谈话前,需书面征求党委意见,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四、廉政谈话的对象为:有违反党纪条规的倾向,或者明显违反了党纪条规的规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可以经说服教育和主动配合改正的。

五、在一年中,累计被廉政谈话2次的,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累计被廉政谈话3次的,当年考核定等为不称职。

谈话内容包括:

(一)听取分管领导和联系单位领导今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听取党员干部执行《廉政准则》、《八条规定》和上级有关廉洁自律规定,以及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情况;

(三)征求对本单位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和建议;

(四)对分管和联系的党员干部就如何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提出要求。谈话方式以个别谈话为主。

廉政 篇7

关键词:校园,廉政文化,党风廉政建设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情况,将会影响到领导干部和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结合高校的特点,着力打造校园廉政文化,进一步优化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切实保障高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 廉政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活动,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廉政文化有以下几方面基本特征:

1.1 导向性

廉政文化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对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将廉洁教育的内容寓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其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就会通过文化的自身规律和渠道,以无形、无声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其自觉地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

1.2 实践性

廉政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需要在实践中创新、丰富和发展。离开了实践,廉政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重在实践、贵在实践。只有勇于实践,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载体,廉政文化建设才能不断引向深入。

1.3 传承性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有其传承性。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廉政文化基础,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廉政文化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清正廉洁的思想精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精神实质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2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主题,通过各种校园文化为载体,影响校园人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其接受熏陶,并通过自我教育、选择教育的过程逐步完善并升华自我,从而形成崇廉尚洁的思想观念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是面向全党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程。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以其独特的功能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1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工程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通过建立以领导干部为主体、面向全体师生的廉政文化,能够有效的拓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领域,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提高廉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通过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2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打造高校廉洁教育环境的基本载体

校园文化是广大师生思想、道德、纪律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对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提高,对大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将廉政文化内容列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进课堂、进教材,努力建设导向正确、品位高雅的校园廉政文化,为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优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环境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也渗透到学校的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各方面,给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和同学们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用先进的廉政文化占领高校思想阵地,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群众基础和舆论氛围,有利于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优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环境。

2.4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提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道德情操的优良、拒腐防变能力的强弱,都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廉政文化是否能健康的发展。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文化的教育,对廉政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进一步促进其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进而从源头上防止高校领导腐败行为的发生。

3 着力打造校园廉政文化的措施和方法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谋划、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笔者结合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打造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3.1 构建机制,形成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相应措施,发挥整体优势。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建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范畴,统一部署、统一落实,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局面。

首先,要建立健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高校应成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牵头组织,纪检监察部门积极协调,教务部门负责落实,学工部、共青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主管部门要积极负起责任,各协办部门要主动配合,完成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其次,要建立健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党建和教育教学的评估体系之中,并作为对领导干部考察任用、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持之以恒地不断向前推进,努力使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走上正规化、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最后,要抓好落实,把校园党风廉政的工作要求、责任分解、量化考核纳入到责任书中,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细化落实。通过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使严格管理、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具有坚实的制度基础。

3.2 认真谋划,制订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政策性和原则性强。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党和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将各阶段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并用通俗、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使广大师生员工更容易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

首先,各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研究、调研规划,制订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及有关措施,并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其次,各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校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的发展规划及阶段性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来保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最后,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展开廉政文化建设。

3.3 结合实际,切实提高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条与时俱进的教育新思路,必将给学校德育带来重要影响。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出发。

首先,要注重实效,突出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处级以上干部开展廉政勤政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以“廉洁从教”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教风。在大学生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其今后廉洁从业的良好品德;其次,拓展主题,丰富廉政宣传方式。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站、广播、校报、宣传展板、短信平台等多种载体,增设廉政文化栏目,广泛传播廉政知识,营造浓厚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3.4 加强监督,强化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督促检查

高校在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对校园廉政文化的建设工作和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测评,并及时反馈测评结果。对存在问题要限期整改,从而进一步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高校要根据实际,制定周密的督促检查方案,坚持创新方法、突出特色、奖惩分明,确保督查效果。在督促检查过程中,对先进典型的人和事,要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总结先进的做法和经验,营造良好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中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高校要不断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路子,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出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体系和敬廉、倡廉、助廉、守廉的良好校风。

参考文献

[1]邓兴明,姚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惩防体系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

[2]李强.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高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良好氛围[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3]顾晓松,杨礼宾,王芳.科学构建党风廉政工作体系积极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0(9).

[4]张颖,陈荣政.关于高校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廉政 篇8

关键词:企业;廉政文化;廉政教育

1.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作为立国四维之一的廉,即廉政。廉政自古即是重要的政治概念也是重要的道德观念。廉承载着品德与思想,而在当今,廉政思想得到了更大的丰富,涵盖了道德制度和法律的内容。在谈到廉的概念,就不得不提到“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正是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利轻义的道德观念。而这一观念表现在为政者身上就是清廉廉洁。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转型的重大历史发展时期,各种腐败现象屡屡出现,反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对此,中央一方面重拳反腐,同时重点实施一系列反腐倡廉措施,要求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而在反腐倡廉体系建设中,“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2.廉政教育十分重要,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又来源于实践。廉政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而在对于廉政教育工作上不仅要全力促进,更要善于概括总结,提炼经验。

在我国当前国情环境下,廉政教育首先要与以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其精华精髓,努力使廉洁文化的思想观念与意识成为全社会共识。要深入发掘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培养全体公民的社会正义感,争取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崇尚廉洁的价值观。其次要将廉政教育与职业教育、社会公德、企业文化等有机结合,形成社会和群体的共同的价值取向。

3.文化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廉政文化是廉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廉政文化的建设是廉政建设的重要部分,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企业中,廉政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完成廉政教育的重要一环,廉政文化建设要成体系,要在企业中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要通过廉政文化建设让人们对廉政教育的内容形成主动接受的意识,从思想上道德意识上排除腐败产生的因素,从而让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成为消除腐败文化的重要手段。企业廉政文化的建设要形成长效机制,要不断发展廉政文化事业和产业,重视建设过程和投入,努力为廉政文化氛围的形成提供土壤。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探索,我国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首先是廉政文化观念的建设,主要是形成了关于廉洁的各种思想和理论价值体系。其次是在廉政文化制度的建设上面,包括规范和完善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还有廉政文化的物质表现上,如相关文化遗迹文化景观和教育设施等;最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为人们一些基本行为方式如生活和工作习惯、言谈举止等等。

4.廉政文化是一种以廉政为传播内荣,以文化影响和思想引导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是廉政教育与文化传播相结合的产物。廉政教育是传播廉政文化的重要手段,廉政文化活动又是廉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廉政建设。因而,廉政文化是本质性的,是廉政教育之根本;廉政教育是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廉政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教育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实现途径。廉政教育以廉政文化为资源。

在企业的廉政教育中,以廉政文化建设为载体来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将会有效扩展廉政教育覆盖面,在进行文化熏陶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廉政方向的教育,这样既可以增强廉政教育的吸引力,又可以显著提高廉政教育的实际达到效果。

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中,首先努力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以此促进廉政文化的有序传承。同时,在对传统廉政文化的继承上,要秉持批判的态度,对于古代优秀的道德传统要积极吸收并为我所用。对于古代廉政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糟粕部分则要严格区分,并且坚决剔除。

其次,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中,要保持发挥廉政文化的环境影响作用,即培养崇尚廉洁的企业文化氛围。换一个角度看,这既是廉政教育的发展要求,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软环境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当做一种评价指标,让所有企业人对廉政有着共同的认知和认同,把廉洁廉政作为一种自觉和自愿深入人心,让所有企业人努力自我塑造廉洁形象,全体企业人努力倡导和推广廉政文化,自然而然的在干部和员工心中植入廉洁廉政的价值观,从而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激励大家自我约束中提高自我修养,并进一步在整个企业中形成廉洁的行为习惯和企业环境。

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中,全体企业人要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功能,要推动形成全体企业人崇尚清廉的核心价值取向,要发挥廉政文化的批判作用,全力铲除消极思想和腐败文化滋生蔓延的土壤。要扩大廉政文化的规范引导作用,从而形成对权力依法公正行使的规制效用。

最后要发挥廉政文化的舆论监督作用,从多角度提升企业管理干部廉洁管理的自觉性。

第三,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中,要重点提升全体员工的民主法治教育水平,培育全体员工的企业廉政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要以企业廉政文化为内涵,铸造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要以落实全体企业人的主体地位为基本立足点,以此激发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活力和主动性。要以促进企业发展为动力,推动现代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

5.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扎

实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为根本,以廉政制度和规范为支撑,以群众广泛参与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产品为载体。

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中要坚持服务大局、统筹协调。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发展和建设各个方面,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整体推进;人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客体,因而在建设中尤其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教育。

“意见”同时也指出,企业廉政文化创建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把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融入企业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之中。要在开展依法经营、廉洁从业教育,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意识教育和勤俭办企业教育。这就要求企业从上而下要高度重视努力推动,明确责任,认真负责。以建设反贪拒腐、诚信守法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并以此引导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多方面多角度教育企业管理人员,使其产生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等诱惑的觉悟。

6.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战略任务。在企业建设中,各部门需要依据中央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企业整体和各自部门实际情况,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真正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廉政文化范畴与廉政文化建设 篇9

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形成“不想腐”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影响力、渗透力不断增强。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党中央要求要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如何在法治视野下重新理解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建设如何与时俱进,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一、对廉政文化的一般理解和建设廉政文化的实践 自提出“廉政文化”这一概念 10 多年以来,廉政文化就与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紧密相连。但人们对廉政文化的理解,总体上局限在精神文化领域,属于狭义文化的范畴。

1.廉政文化的提出

“廉政文化”作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概念,产生于党领导下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来自于行政话语体系。可以说,提出廉政文化建设是着眼于文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和传续功能,强调的是文化“化人”的精神引领和习惯养成的作用。由此引发的理论探讨,首先都是从哺育人、塑造人、提升人的功能定位出发来定义廉政文化,并指导建设廉政文化的工作实践。刘峰岩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为反腐倡廉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中提出:“现在我们讲文化问题,主要是从狭义的范畴讲的,是从精神文化的角度讲的。”①在狭义文化观的指导下,人们一般将廉政文化定义为“关于廉洁从政和廉政建设的文化,包括廉政知识、信仰、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在这个定义下,建设廉政文化的工作实践主要是精神领域中的活动,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从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实现“倡廉”的目标任务,以筑牢公职人员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来推动预防腐败工作。在上述的廉政文化定义中,同时包括了文化形成的“人化”和“化人”的双向进程。“人化”即提出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是对廉洁价值理念的宣示,体现的是人的意志,反映的是人们对公职人员廉洁从政在道德和行为层面的思考。“化人”即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是按照廉洁价值理念影响人、塑造人,体现的是对人的改造,反映到反腐倡廉的实践中就是廉政教育以及廉洁从政的习惯养成和氛围营造。显然,人们对廉政文化的一般理解主要基于文化的工具性价值,即“价值宣示―行为塑造”的二元结构,符合“倡

廉”的功能定位和需要。因此,实践中的廉政文化建设主要是围绕廉洁价值理念的宣传与树立,与人们对廉政文化的一般理解相统一。

2.廉政文化的构成 基于对廉政文化的理解,一般来讲,廉政文化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价值观念。廉政文化的价值观念即廉洁价值理念,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和信仰在价值观念层面的具体反映,是廉政文化的精神基础和核心理念,回答了为什么要廉政、如何看待权力以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在中国的廉政建设实践中,廉洁价值理念往往又进一步被具化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这是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普遍以此为主要内容。同时,在开展岗位廉政教育时,廉洁价值理念往往又与不同岗位的工作价值观结合起来,得到了拓展。比如,政法系统的廉政文化就高度融合了公正执法的价值追求。此外,当廉政文化面向社会时,也都不同程度地与职业道德结合在一起,使廉洁价值理念更有针对性、更具广泛性。

二是行为规范。制度是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廉政制度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规范权力及其运行的基础性制度,目的是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为建立健全相应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机制提供制度依据。第二类是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主要是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社会

成员廉洁从业的行为规范,关注的是个体行为,既有引导型的规范,也有禁止性的规定。当前廉政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实践,一般主要集中在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方面,有关规范权力及其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很少被看作是廉政文化的内容。

三是生活方式。廉政文化所考察的生活方式,是廉洁价值理念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相结合的结果,体现为人们的生活态度、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廉政文化之所以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基于文化的两个方面功能:第一,文化具有传续功能。当文化通过日积月累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某种生活方式时,文化就可以在世代之间传续,同制度一样发挥持久的作用。第二,文化具有环境的塑造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身处其中的人们。在建设廉政文化的实践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使廉政文化通俗化、大众化,更加易于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强影响力,扩大覆盖面,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3.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廉政文化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廉政思想教育、反腐倡廉宣传和社会氛围营造上,为预防腐败强化了思想防线,提供了文化支撑。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廉政文化作用的全面发挥。

一是对廉政文化构成的理解具有局限性。在以往的实践中,人们认为廉政文化的构成主要包括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精神领域的文化,这符合狭义文化的特征。从广义文化的观点出发,文化不仅包括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方式、过程及其结果,还要涵盖经济、政治等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这个观点下,廉政文化是指国家和社会在廉洁政治方面所具有或应具有的文化,不仅关注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思想和行动,还要关注与之相关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具有社会整体性。从反腐倡廉实践看,中央要求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就提出了一个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整体性改造问题,与广义文化所关注的廉政文化范畴同样具有社会整体性。因此,当前廉政文化研究内容的实际构成与文化理论和反腐实践要求相比显得过于单薄,具有局限性,应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领域拓展廉政文化的研究。比如,经济活动中的利益驱使给腐败行为提供了动机,体制机制上的漏洞则给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机会,这些都可以成为廉政文化研究关注的内容。文化研究之于社会的进步,其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以文化的视野全面考察社会的生活样式,并为其改造和发展提供整体性参考。

二是廉政文化传播受到局限。目前,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比较广泛地融入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当中。从形式上来看,廉政文化借助大众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载体实现了面向社会的扩散。但是从内容上来看,廉洁价值理念包括廉洁从政、廉洁从业、廉洁立身,主要是对公职人员应具有的价值追求的规范,社会其他成员对此表示

认同,但都是出于对公职人员应该廉洁从政的认同。事实上,当前社会上“请托风”盛行,办事情、找工作、孩子上学等等,都要找门路、托关系,这里面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特权待遇的期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廉政文化在形式上实现了横向的广泛传播,但是在内容上的纵向深度不够,廉洁价值理念还不能成为社会中各个群体共同的主体价值。原因在于,廉洁价值理念来源于从政者的价值追求,当面向社会弘扬廉荣贪耻的道德观念时,更多地是赢得了赞同,但是没有进行价值主体的有效转换,廉洁从政价值理念并不是其他社会成员出于自身价值定位所确立的价值追求,因而很难真正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在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方面,缺乏对廉洁从政理念的系统性理解,往往就“廉政”谈“廉政”,从法治观念、伦理道德等思想领域吸收的养分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三是建设廉政文化的部门化倾向。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监察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级宣传、文化等部门以及群团组织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要结合业务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但在实践中,廉政文化建设主要靠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和组织,部门和单位多数是被动地配合,主动谋划和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不够,廉政文化建设的综合协调机制亟待健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之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呈现出的部门化现象同出一辙,根源就在于党风廉

政建设的责任不清。一方面,长期以来大家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认识不全面,缺少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方面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对廉政文化构成的认识存在偏差,局限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两方面叠加的结果,就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部门化倾向,不仅工作合力不强,也进一步加剧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内容构成相对单薄的状况。

二、如何深化对廉政文化的理解 1.实践中引发的对廉政文化的理解 廉政文化建设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如何理解廉政文化,该怎样定义廉政文化,其文化构成、价值和意义又是什么。关键是从怎样的视野观察并理解廉政文化。

其一,廉政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还是一种社会整体性的文化。由于把廉政文化的主体价值明确规定为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实践中建设的廉政文化实际上带有明显的组织文化特征,即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队伍所展现出来的关于廉洁从政的面貌,包括思想认识、行为方式及其结果。一般来讲,组织文化有不同于社会整体性文化的发展需要,可以自成体系。但是就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社会角色来讲,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者,其从政行为与社会其他成员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并且具有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作用机理。因此,廉政文化的未来发展必须面向社会,把社会其他成员纳入廉政

文化研究和实践的范畴,建立廉政文化在行政体制内外的共同价值基础。

其二,廉政文化是一种精神生活文化,还是一种包括社会全部生活样式的文化。目前廉政文化助推反腐倡廉的作用来自于文化的教育功能,集中体现为精神生活领域的活动,包括了思想认识及其文化产品的生产。从腐败行为的发生机理来看,腐败行为首先来自于思想动机,是主观上的因素,狭义文化观对廉政文化的理解主要是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但同时必须注意到,腐败行为的发生除了主观故意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比如,体制机制制度不健全带来的监管漏洞,往往使权力行使失去必要的制约和监督,实施腐败行为的主观故意更加容易付诸行动。作为一种观察社会的方法,文化研究必须具有内容上的整体性,全面地考察与研究对象相关联的各种文化要素。因此,廉政文化研究就不能仅仅关注人们精神生活领域的活动,还要关注影响和制约人们行为方式的现实因素,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研究廉政文化。廉政文化的构成中应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多种要素。

其三,廉政文化的实践价值是一种宣传教育工具,还是一种国家治理的参照体系。在实践中,廉政文化建设被明确地看作是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延伸和丰富,具有思想教育和氛围营造的功能,其作用发挥主要体现在从精神领域引导人们的从政行为。在文化理论研究上,廉政文化已经具备了广义文化的内在品质,可以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来进行

完善和发展;在反腐倡廉实践中,也有拓展廉政文化研究视野的现实需要,狭义文化观下对廉政文化的理解,限制了我们从文化的高度观察廉政建设得与失的视野,未能全面地理解廉政的文化基础。比如,廉政制度中关于规范权力及其运行的基础性制度非常重要,是事关能否实现廉洁政治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应属于廉政文化的研究范畴。事实上,把行政体制和管理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纳入廉政文化研究的视野,更符合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要求。廉政文化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宣传教育,还可以发挥文化研究对于国家和社会整体性的认知优势,以及对人类文明中有益经验的鉴别能力,为在国家治理层面推进反腐倡廉提供一个参照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广义文化观下对廉政文化的理解 运用广义文化观及其相关理论开展的廉政文化研究并不多见。从查询的文献资料来看,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一是肯定了廉政文化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推动作用。广义文化观与狭义文化观在廉政文化研究方面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对廉政文化功能的定位不同。以往的研究强调的是文化的“化人”功能,而广义文化观看重的则是文化的整体功能,认为文化不仅仅是精神领域的活动和改造过程。王其康在《论廉政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中对什么是廉政文化、如何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了一次符合广义文化观的阐释:廉政文化是廉政实践及其成果的不断延伸。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建

设、思想道德建设、廉政环境建设为着力点,贯彻于反腐败各项工作之中,贯穿于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之中。②王其康在其著作中并未对其文化观的从属进行声明,也没有进行理论的探讨,但是在廉政文化的生成机理(廉政实践及其成果的不断延伸)和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贯彻于反腐败各项工作之中)的观点上,都体现了广义文化观的本质特征。

二是肯定了廉政文化“人化”过程中制度的重要作用。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离不开“人化”的过程,“化人”也是“人化”过程当中的一个环节。其中,制度是文化沉淀的一个结果,又为文化的延续提供了规范化的保障。在廉政文化研究中,提及制度或制度文化的有不少,但从制度与文化相互关系入手开展研究的并不多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田湘波的《廉政文化与廉政制度关系辨析》③,他通过分析“文化是体制之母”和“制度决定文化”两种观点的争论,得出了廉政文化和廉政制度是内在合一的观点。他认为:廉政制度实际上是廉政文化规范性的反映,所承载的本身就是廉政文化的内容,廉政制度是廉政文化的精神体系、核心理念的表现。事实上,制度承载的是文化的整合功能和秩序功能,不仅同样具有狭义文化的导向功能和传续功能,相比较而言,制度更具强制力和确定性。

三是肯定了廉政文化所具有的广义文化观的文化层次。在真正意义上从广义文化观探讨廉政文化的、最具权威的研究成果,应属李德顺教授著写的《用体制打造廉政文化》。他在著作中开篇名义地指出:“文

化”一般是指人的行为模式、生活“样式”及其负载的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生活中最具有深刻性、普遍性和持续性的层面。我们打造“廉政文化”,意味着要使党风廉政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或一场运动,而且要将廉政的理念和行为模式变成党政系统行之有效的体制、规范和传统,从而产生深刻、普遍、持久的廉政效应。④这段论述完全超越了廉政文化在精神领域活动的文化层次,从广义文化观的高度将廉政文化与廉政建设进行了整体对接,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建设廉政文化的领域,使廉政文化研究更有实践价值和意义。

3.法治视野下对廉政文化的新认识 廉政与法治的关系甚为密切,这是因为在实现了法治的国家和社会中,从政者廉洁从政、社会人廉洁从业必然是一种基本的、普遍的生活样式,法治是实现廉洁政治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在法治视野下,廉政文化是在实现了法治的国家和社会中人们具有或应具有的廉洁价值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全部社会活动和结果,体现为廉洁政治的实现过程和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廉政与法治的关系,并拓展对廉政文化构成的认识。

从基本精神或核心理念层面看:反腐败的目的,是通过惩治和预防腐败确保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廉洁从政。无论是反腐败还是法治,二者所追求的都是对人民权利的保障,都是为了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得到正确行使。所以说,反腐败和法治在基本精神或理念层面是一致的,并

统一于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法治是由人民民主原则所决定的,反腐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必然选择。

从制度、体制和管理机制层面看:反腐败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从根源上防治腐败是反腐败谋全局的战略之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纠而复生,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体制机制和制度漏洞为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机会,核心问题是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因而,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就是要规范权力本身及其运行,这与法治的根本问题――“对公共(政治)权力的限制或者控制”⑤不谋而合,其本质都是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长期以来,人们对监督权力行使的治本作用早已有了共识,但是对规范权力本身或者说配置权力结构,这个决定权力运行规则的体制机制设计则关注不足。其实党的十七大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就已经提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把“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作为建设廉洁政治的根本路径。显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已经成为源头治腐与依法治国的共同选择。

从行为规则规范层面看:法律是国家和社会统一的、具有强制效力的规则规范的有机系统⑥,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制度具有党法的性质。法治文化理论认为,规则规范体系包括党内法规制度都“要在法律的范围内和基础上建立”,并“与法律保持整体的统一,彼此间保持和谐互补、积极互动的良性关系”。⑦就反腐败来讲,更加需要党内法

规制度与国家法律的整体统一和优势互补。一方面,党内法规针对的是党的组织和党员,针对性强,局限性也强,而反腐败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性,必须有国家法律在全局范围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对腐败的制度合围;另一方面,法治需要良法,反腐败同样需要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从日常实践和行为习惯层面看:廉政文化传播的是廉洁价值理念,强调不因个人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法治文化则贯穿了法治精神,强调对规则和秩序的遵守,两者相互联系。在建设廉政文化的过程中,应扩充廉洁价值理念的内涵,融汇法治文化的精髓,不仅用廉政“化人”,更要以法治“化人”。

三、关于建设廉政文化的对策建议 文化的力量在于“人化”自然界的同时又反哺人的自身来“化人”。倡导廉政文化并使之成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正是基于以文化的力量助推反腐倡廉这样的共识。在法治视野下观照廉政文化,廉政文化不仅仅是精神生活领域的观念构成及活动,还应包括廉政建设在国家治理层面所涉及的一切理念及制度,这不仅是在广义文化观下研究廉政文化的必然,同时也是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要走法治之路的必然。因此,必须在法治视野中进一步认识廉政文化的构成,并在实践中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设廉政文化。

1.应把公平正义作为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廉洁价值理念作为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内涵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目的密切相关,可以概括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核心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但从社会成员的整体角度看,腐败行为侵害了公民的权利,破坏了社会整体公平正义的秩序,群众行使监督权的意愿其实就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廉政文化所具有的核心价值,无论是在执政队伍的内与外,都应该是以保障平等权利、维护公平正义为思想基础,这与法治的基本精神相通。在这个思想基础上所发展的廉政文化,才能对所有社会群体而不单单是党员干部队伍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所以说,认识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应从法治的基本精神当中汲取养分,围绕实现廉洁政治的目标,倡导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打造全体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共同思想基础。

2.加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权力制约和监督为核心的制度文化建设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规则经济,最能体现人的基本权利,不仅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还需要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社会化的组织,包括行政、司法等体制机制和制度,确保市场经济规则正确地得以运行。多年的反腐败实践证明,防止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是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把“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作为建设廉洁政治的根本路径。这就是说,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改革将成为当前和今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体制机制层面,以市场经济

为基础、以权力制约和监督为核心的制度文化,应是廉政文化构成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廉政制度文化研究和廉政制度文化建设。

3.建立健全廉政法律和法制化的党法规则 除了精神领域的道德教化以外,廉政文化同样关注廉洁从政、廉洁从业行为的养成,这就需要有明确和完备的行为规则规范作为保障,使惩处腐败有法可依、廉洁从政有规可循。在行为规则规范层面建设廉政文化,应充分借鉴法治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确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整体性观念,协调好国家法律与党纪党规的制度约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国家法律为基础,加快国家反腐败立法,建立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廉洁价值规范,同时用法律统筹党内党外的反腐败机构、手段和政策,确保在惩治腐败犯罪上形成连贯的、一致的模式。要加快党内法规的法制化进程。要对党纪条规、行政法规、党政决议等具有“准法律”效力的规则规范,探索开展法律审查,强化法制保障。

4.打造廉洁从政的社会环境 党风政风是社风民风的向导,社风民风又对党风政风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廉政文化建设应重视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的互动关系,既要注意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也要注意从社会整体的“生活样式”来打造适合廉洁从政的社会环境。应系统地理解廉洁价值理念,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好地融入到法治文化、大众文化、民族文化建设当中,寓

上一篇:饮水与健康论文下一篇:四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