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沟乡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共9篇)
桃沟乡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 篇1
桃沟乡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广大农村,植根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是把新信息、新思想、新的生活理念、新的生活方式引入农村的重要力量,也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依托力量。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我乡遵照9月5日全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精心组织,抽调专人,采取随机抽样调查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全乡9个村、约4万人、各类人才入手,对全乡农村实用人才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
一、全乡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教育、管理力度,逐步建设了一支以乡村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营能人、能带领一方经济发展的生产能手为骨干的懂科学、会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全乡共有农村实用技术人才53人。从区域分布、人才类别、内部结构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实用人才得到较快发展,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就我乡具体情况而言,受地域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影响,桃沟、耿家等村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发展较快。
(二)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乡农村实用人才中,生产能手共有5人,其中种植能手有9人,养殖能手有36人;经营能手人共有3人;能工巧匠共有2人,其中技术带动型人才有14人。
(三)农村实用人才内部结构趋于多样化、年轻化。在年龄结构方面,全乡40岁以下的农村实用人才有14人,占全乡农村实用人才总数 1的27%。在文化结构方面,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2人,占到人才总数的23%。
二、主要问题和潜在优势分析
近几年,我乡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观念相对滞后。农民之所以穷,客观上“穷”在自然环境上,主观上“穷”在思想观念上。大多数农民传统理念、依赖思想根深蒂固,习惯于延用传统的种植技术从事农牧业生产,依靠有限的土地资源,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忽视知识、科技致富的重要性,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效益不高,虽然思富心切,但增收缓慢,致富无门,因而导致了农产品竞争无力、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下、农业生产与大市场长期脱节。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加速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和突出问题。
(二)人才数量较少。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乡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才数量快速增长。但是与周边县区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使用、加快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的增加,成为当前我乡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紧迫任务。
(三)拔尖人才缺乏。现有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大多数是种植、养殖的能手,在经营方面的人才还不多,整体素质不高。我乡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缺乏科学规划,培养滞后,自由发展,有而不尖,难以满足我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四)管理力度不强。一是缺乏服务网络。农村工作条件简陋,推广手段落后,村一级农技机构基本消失,队伍空白,因而农技服务网络在村级形成断层。二是培养教育模式单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教育方式主要依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广播、自学等,在研究和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方面还远远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投入没有真正列在重要位置,开展业务的经费几乎没有,严重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培养建设和农
村实用技推广工作正常开展。
三、主要对策和建议
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农业和农村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中坚力量,必将在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我乡的情况来看,培养和建设一批高素质农业实用人才,具有强大的后劲和深厚的潜力。一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强烈,广大农民科技致富、能人致富、劳务致富的观念不断增强,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发展空间较大,随着农业科技的进一步普及,培训机制的不断完善,培训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培训方法的充分运用,更为广泛和全面地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潜力很大。
(一)创新推广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网络。着眼于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收目标,从我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已有的基础上,努力建设适合我县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多样化、多功能的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体系。
(二)大力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增强中介服务的功能。立足于服务农民、培训农民、发展人才,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通过发挥其在生产、经营、分配和管理过程中对农民的引导、联系作用,通过互相取长补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技艺技能,更多地培养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更好地发挥实用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
(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继续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养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完善以种植、养殖等生产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链,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构建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和
利益链接机制,依靠龙头带动,在提高农民生产质量和效益的同时,促进农民参与经营、进入市场,在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和发展本领,从而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锻炼提供平台。
(四)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农业实用科技人才培训提高的强大合力。依托培训班、广播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采取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能,增加就业的机会。
(五)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后劲。要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确保我乡农技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稳定基层队伍。要鼓励社会各界和大中型企业、外商投资参与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农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六)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农业实用科技人才发展步伐。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村人才服务的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开拓,把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全面拓展到农村。切实创新思路,搞好管理与服务,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快速成长,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贡献。
二OO八年九月十三日
桃沟乡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 篇2
(一) 构建载体, 形成自上而下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立体型网络。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分布广、层次多、行业杂等特点, 淮滨县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的原则, 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整合资源, 在全县形成了以职业教育培训为龙头、以各实训基地为重点、辐射各特色农业人才示范基地的“三位一体”的农村实用人
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淮滨县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登记制度, 将淮滨县2317名乡土人才的专业特长、从事行业、发展业绩及面临的困难等情况一一登记造册, 建立起台账和档案, 并按照种植、养殖、营销、农副产品加工等不同行业, 分门别类录入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信息库, 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做到“村有名册、乡有台账、县有信息库”, 初步形成了一个适应产业布局、遍布城乡、上下衔接、便捷高效、整体联动的人才服务网络, 为有针对性地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为其及时提供培养、交流、评价等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提升素质, 开展因地制宜的教育培训
针对实际需求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应时鲜果、花卉苗木种植和各类养殖等淮滨特色产业项目, 举办农业科技知识专家辅导讲座、播放实用技术科教片、开办绿色证书和农民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专门邀请省市农业高级专家来淮滨授课, 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 以各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种植养殖专业户和农产品经纪人为主要对象, 开展高效农业发展趋势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等专题培训。举办“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系列实践活动, 大学生村官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 根据农民需求, 邀请有关专家举办农业专业技术讲座和现场指导, 培训农民500人以上。
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辅导。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 定期把“科技超市”摆到村头, 把“培训课堂”放到田头。近两年来, 开展实地讲座和现场指导48场, 受训2.5万人次, 解决涉及农业、苗圃、粮油加工、食用菌、畜牧等技术难题20多项。
积极开展“柔性引智”工作。近两年来, 共引进专家、教授146人次。县委、县政府聘请现任郑州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专家组成员、中部崛起重大战略与政策课题专家评审组成员冯更新教授为淮滨县经济发展高级顾问。县高中与北京十二中、河南师范大学附中结为友好学校, 通过他们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来淮滨讲学、授课、指导教学研究。县医院先后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和知名医院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定期聘请专家来淮滨会诊、传授新技术和指导教学。金豫南粉业与河南工业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就弱筋小麦的品种研发、重点加工技术攻关等进行合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并成为河南工业大学粮油学院研究生试验站, 常年有5名以上研究生在金豫南从事课题研究。2011年7月, 金豫南获批为“河南省弱筋小麦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三) 制定政策, 营造服务人才的良好环境
强化创业帮扶。研究制定《关于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淮滨县创新支持各类人才投身农村改革发展体制机制实施细则》《淮滨县引进人才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 加大农民创业贷款、小额扶贫贷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缓解他们在创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对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和“致富工程”培训等多项培训工程, 实行免收学费, 全部由政府买单。制定出台《淮滨县特色种养业奖励办法》, 对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各类规模养殖业, 对照奖励办法以奖代补。
完善评价机制。制定出台了《淮滨县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管理办法》, 对农村行政管理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等不同类别的实用人才实行不同的评价管理标准。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率先免费开展农村实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继续教育, 努力建立以能力为导向、以业绩为依据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全县已有406名“田秀才”、“土专家”取得专业技术资格。
健全激励机制。对业务水平较高、事迹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 推荐参加各级劳模评选;对做出突出贡献或科技成果被推广后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给予重奖。积极组织开展“创业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 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典型事迹, 培植一批闻名全县的农村实用拔尖人才典型, 使他们在精神上“有追求”、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激励广大农村实用人才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在全县上下营造了重视、爱护、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的浓厚氛围。
(四) 推介典型, 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目前, 淮滨县已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17家, 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3家、市级20家, 市、县级农业人才示范基地30家。全县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五大农业区域经济”:淮南湿地的水产和畜禽养殖, 西部的花卉苗木和特色种植, 北部无公害蔬菜, 东部沿淮的造船及黄沙开发, 中部的农副产品和杨木加工, “一村一品”的地缘性产业特点也逐渐明晰。依托各类基地, 聚集上千名乡土人才参与创业, 每年开展现场观摩活动上百次, 带动了全县近20万农民创业增收, 使各类示范基地成了当地农民的“农学院”“致富园”。
充分发挥协会的传播作用。按照“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 以农村实用人才为龙头, 以优势产品为依托, 先后建立起各类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400多个, 发展会员30万余人。定期由协会组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农技知识讲座、新技术推广现场会, 培养出了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金豫南粉业在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中, 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先后与12个村签订“订单”合同, 成立“金农科”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带地入股, 采取“统一供种, 统一管理, 统一收购”的模式, 订单生产弱筋小麦, 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2~0.3元。每亩通过增产和高价回收可增加农民收入40元, 3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
二、几点思考
当前,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淮滨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 盘活三步棋:
第一, 强化领导、健全组织, 积蓄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源头活水。
完善管理机制, 形成工作合力。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健全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 人社、科技、农业、林业、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 各乡镇密切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由县工商联、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利用各自的实践活动载体, 通过开展农村青年科技致富奔小康、科技知识普及、产业大王和种、养殖业能手评选等活动, 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 形成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工作合力;设立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 由县委组织部人才办负责具体组织、协调与落实工作, 并结合县、乡、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际情况, 制定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规划。建立县农村实用人才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县人才工作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农村实用人才联络员制度、走访联系制度等。
畅通选拔渠道, 精心培育队伍。淮滨与发达地区相比, 缺少吸引外来人才的比较优势。为了不断培养充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要广开人才选拔渠道, 坚持每两年组织一次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活动, 由组织部门牵头, 人社、科技、农业等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由群众举荐、专家推荐农村实用人才, 在党员干部中“选”, 在科技带头人中“拔”, 在农村经济主战场“挑”, 让更多优秀的“土专家”、“田秀才”进入实用人才信息库, 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工程的培养对象。
第二,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铺设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
系统培训, 全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按照不同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 分级分类组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以淮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种植养殖业专业户为对象, 按照“整体推进、按需培训、灵活方便、注重实践”的原则, 分层次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以特色农业人才示范基地为基础, 依托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根据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 重点围绕以常规作物类、无公害蔬菜类、花木苗圃类、特色养殖类等内容, 以普通农户为培训对象, 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民创业等培训, 使每位农民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
因地制宜,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要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 坚持“实用为先、技能为主、增收为重”, 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有机衔接, 合理设置专业、教材, 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 针对不同培训对象, 实施短时多期, 比较系统而循序渐进地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第二要按照本地的农业结构、特色产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 确定培训内容和推广项目, 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不同形式,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用人才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 启迪思维, 开阔视野。第三要根据农民需求和实际需要, 确定授课内容, 突出实用技能, 把课堂教学、现场培训、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变“填鸭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 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扩大培训规模, 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建立涉农部门包挂基地制度和拔尖人才结对帮扶制度, 实施“专家培养人才”工程。在涉农部门聘请、选派中高级农业科技专家组建“科技兴农人才服务团”, 与专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通过定点服务, 建立专家与农民之间的长期联系,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常务顾问团”和“技术播种机”。大力开展“科技特派员下乡驻村活动”, 有针对性地选派技术指导员深入千家万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发放服务联系咨询卡, 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 深入农村开展科技为民服务实践活动。通过示范典型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大力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技术骨干、种养殖能手和营销人才, 形成“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小户帮农户”的农业科技“传、帮、带”体系, 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 优化环境、完善服务, 为农村实用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
搭建平台, 健全管理机制。以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 特色产业为依托, 农户为基础, 大力培植精品能人创业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队伍, 构建联通千家万户的信息渠道, 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降低市场风险, 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努力形成“一个主体、一片基地、一方农民、一个产业、一个品牌”的发展格局。加大龙头企业与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对接力度,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 实现未产先销、货畅其流。加大专业合作社的培扶力度, 到2015年, 基本实现每个主导产业都有2家以上的专业合作社相配套。定期开展合作社理事长培训, 逐步建立完善合作社成员年度轮训制度。
鼓励创业, 完善政策体系。大力倡导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兴办企业和种养示范园, 在优惠政策、土地、技术信息方面实行重点扶持。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提供农业贷款服务、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从整体性人才开发的角度出发, 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战略, 所需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 设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对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 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 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实用人才倾斜, 给予资金扶持。
加强服务, 创优环境。积极推进“农技110”服务体系建设, 由县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专门开通“农技110”热线, 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及时便捷的技术指导和优质服务。多途径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服务, 灵活采取会议、讲座、简报、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实用人才及时宣传相关的惠农政策、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等, 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动态管理服务机制, 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 激发和释放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从而促进各类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桃沟乡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 兴化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一、兴化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兴化全市共有农村各类实用人才98890人,占该市农业人口的8.2%。其中女性实用人才11429人,中共党员10078人,分别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1.56%和10.19%。按学历分:本科及以上54人、大专577人、中专3206人、高中16592人、初中及以下78461人,分别占实用人才总数的0.05%、0.58%、3.24%、16.78%、79.34%。按从业结构分:生产能手67398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8.15%,其中种植能手46004人、加工能手21394人,分别占生产能手的68.26%、31.74%;经营能人13658人,占实用人才的13.81%,其中企业经营人才10797人、农村经纪人2381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480人,分别占经营能人的79.05%、17.43%和3.51%;能工巧匠13131人,占实用人才的13.29%,其中技能劳动型人才12499人、文体艺术类人才632人,分别占能工巧匠总数的95.19%和4.81%。村(居)干部2033人、其它实用型人才2670人,分别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06%和2.70%。
2.存在的问题
(1)总量不足,素质不高。从调查情况看,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只占农业人口的8.2%,比例偏低,与加快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新要求极不适应。同时,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他们学历偏低,初中及以下的有78461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79.34%,普遍缺乏理论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总体素质不高。
(2)结构不优,分布不均。从成长过程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缺乏综合的、现代的农业生产技能,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创业型人才严重匮乏。从专业分布上看,从事种养业生产开发型人才较多,而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的人才少,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这种人才队伍结构局面导致农副产品的加工、贸易跟不上,农业生产附加值低。
(3)管理松散,作用不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技术种类繁多,造成多头管理或都没有部门认真负责地管理,除农业部门和劳动部门经常性开展一些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之外,其他部门与农村实用人才联系较少,更谈不上管理。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部分实用人才的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发展,带富意识不强,即使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活动,也局限于“亲帮亲”,其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仍然不够普遍,效果不够明显,造成大规模生产经营、大批量带动辐射的农村经济领域“领军人物”少。
(4)流失严重,后备不足。在农村许多人都有跳出农门的思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驱使,一些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后眼睛就盯上了城镇和发达地区,有的到城镇发展,有的到发达地区淘金。学校毕业生或学有所成的复员退伍家人大都不愿在农村创业,纷纷外出务工,不思在本乡本土“干出点名堂”,致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
二、制约兴化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
1.人才观念滞后。社会上对人才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包括部分基层干部,仍然认为只有具备一定学历和职称的人方可称为人才,现有的“土专家”和“田秀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人才工作的重点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自然也认识不到他们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起到的重要作用。
2.组织化程度不高。市、乡两级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管理说还没有能够建立起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科学管理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一般乡镇还没有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乡镇组织委员负责这项工作,精力比较分散,管理力度不大。市、乡机关各部门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实用人才队伍在培训、评价、保障、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还不完善,解决实用人才遇到的实际问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
3.激励机制不健全。现有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激励机制在科学性、优惠性、务实性、灵活性和配套性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一是扶持政策不健全。实用人才在创业中普遍遇到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困难,非常希望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心和扶持,但目前兴化市的相关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缺乏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和开发等专项资金及投入渠道,用于人才开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尚未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和个人捐助为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二是宣传报道不到位。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各类优秀实用人才评选表彰的活动不多。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实用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带动辐射农业产业发展的先进事迹少,激励实用人才作用发挥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4.培训效果不明显。近几年,虽然兴化市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培训人数较多,但仍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一是培训活动没有统一的规划。二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由于实用人才技术种类繁多,集中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受到影响,专业培训的设置还停留在种植、养殖等大众化项目上。
三、加强兴化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创新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突出位置,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市、乡应建立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农业部门具体负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劳动、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及农口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格局。
2.多方筹资,增加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市、乡政府每年应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对农村实用人才和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的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推广机构等的补贴制度。探索动员社会力量,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示范实用技术的项目资助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要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理念,迅速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使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3.强化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这一工作要求,全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农民教育培训要适应农民的特点,要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实用为先、技能为主、增收为重。
4.加大扶持,制訂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结合兴化市的实际,在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前提下,对农村实用人才投资兴业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和扶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扶持计划,支持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实用人才创办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后援技术支持,将他们培植成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的种养大户、农民企业家和农村经纪人。
5.广泛宣传,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兴业的激励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表彰、激励制度,对于示范带动能力较强、对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热爱农业、扎根农村、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典型事迹,弘扬农村实用人才甘于吃苦、勤于耕耘、勇于创业、敢于实践的精神,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作者简介:许倬恺,女,(1982-),汉,江苏江都人,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是公共管理
桃沟乡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 篇4
一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史翔市长讲话精神,以此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南,履职尽责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二是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治理。特别是在汛期期间,中小学校校舍住房安全、敬老院、住房困难户危房及人员密集场所各种隐患排查,特别是消防安全隐患排查;高频度对加油站点烟花爆竹、危化品经营户加强安全监管。
四是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清除乱推乱放,拆除沿路乱搭乱建,平整道路消除道路安全隐患,治理道路超速超载及打击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行为,切实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桃沟乡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 篇5
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现有实用人才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现有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其中:从人才类别来看,种养业能手人(种植业能手人,养殖业能手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农村经纪人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能工巧匠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农商业者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高中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中专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大专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从年龄结构上看,岁以下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以上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这些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中,有技术职称的人,其中中级职称的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人左右,获得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有人,获得农广校中专或职业中学中专以上学历的有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人。
几年来,我们××市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地位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种养业能手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成功的范例,示范带动了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如××镇的赵奇,每年光种植花生一项收入可达万余元,通过他的带动,现在该镇种植花生面积已达多公顷;××乡的陈凤涛发挥养鹅技术专长,利用自己养鹅基地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大鹅,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一批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全市花生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到万公顷,养鹅达到万只,从而拉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其二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行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玻璃山镇在獭兔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形成了一定的总体养殖规模后成立了养兔协会,现已吸引养殖户多户,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现在我市各类经营、生产性质的协会已达个,并且都已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其三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经纪人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乡的韩国仁在几年的牛、羊销售经纪人的基础上,今年创办了销售协会,从而带动整个那木乡畜牧产业的发展,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现在全市有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农村农产品经营市场,搞活了农产品流通,达到了与农户双赢的局面。
其四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市××乡的张辛成,依靠自己瓦工技能,在外地承包工程,几年来已在本村转移劳动力多人,使他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建筑村”。在农村能工巧匠的带动下,目前全市就此一项转移农村劳动力已达万多人。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非常重视,采取了积极措施,农村实用人才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⒈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全市个行政村中有个村的农村实用人才远远低于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平均值;农村实用人才中%是生产能手,其他各业实用人才所占比重偏低,造成了农民就业渠道单一,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
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从调查结果看,我市人才层次偏低,缺少高技能人才,从而制约了我市产业项目的开展。我市现有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为人,平均每个乡镇人,每个村只有人。
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篇6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主题,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一、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现有农村人才23.5万
人,占全市农业从业人数的21.7%,人才分布涉及科技、生产、经营、销售、信息等诸多领域;高中以上学历18万余人,占农村人才总数的80%,其中大专以上17275人;省管、市管、镇管乡土人才达4750人,农村人才的不断涌现,为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市委坚持把党对人才的宏观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责任管理,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农业局主要负责抓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党委、行业主管部门、基层单位和社会团体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重点加强镇办农村人才工作服务站的跟踪管理和指导服务,按照地域与产业,分类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
2、完善制度,营造良好培养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乡土拔尖人才管理暂行办法》、《市关于开展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工作的通知》、《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等文件,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活动,选拔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进村两委班子,推荐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党政人才参加省委组织部培训。结合实际分层次选拔农村乡土拔尖人才4920人,并对拔尖人才全部建档建卡,实行跟踪管理,为638名农村乡土人才评定了农民技术职称。关心农业实用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为沙湖原种场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研究人才卢宝阳送去资助资金1万元,为回乡创业的7名大学生送去资助资金6万元。健全人才市场信息网络,每年举办春秋两季人才招聘会,发布网上求职信息600余条,帮助转移3000余名农村实用人才进城就业。采取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事迹,在全市营造“尊重农民劳动、尊重农民创造、尊重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与电视台、日报社、周刊、网等多家新闻媒体联合开办专栏,集中宣传了我市张沟镇养鳝专家市十大经济风云人物陈江启、剅河镇“桃树大王”许先平、镇果树种植大户园艺场党支部书记陈新安、毛嘴镇养猪专业户丁振山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史和取得的业绩。
3、强化能力培养,提升开发水平。大力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巩固市农广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技校、就业训练中心等12家定点培训机构培训能力,加快市综合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步伐,进一步打造“荆楚缝纫妹”、“厨师”等特色培训品牌。同时,结合产业特色,(来源:好范文 http:///)打造“张沟养鳝”、“刘口电氧焊”、“沙嘴电工”、“铁匠湾钳工”、“新里仁口机修”、“芭篓湾水暖”等一批劳务培训品牌。近年来,全市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5100人。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专家教授来我市讲学,开展“院士专家垄上行”等活动,与农村技能人才面对面交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来共选派223名农村优秀人才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脱产班和函授班学习。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高校“充电”,共选派50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到华中农业大学短期培训,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
4、注重作用发挥,形成培养效益。根据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产业化要求,把有一定专业技能、分散经营的农村人才联结起来,组建协会、公司、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建设农产品基地,组织农民参与规模经营,形成“基地+协会+农户”的连锁经营模式,发挥群体优势,帮助农民致富。先后组建了水产养殖协会、家禽养殖协会等20多个经济组织,共聚集各类农村人才4000余人。还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不断创新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采取“能人+农户”、“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延长产业链,推动了产业升级,给传统农业带来新的生机。湖北省万荷堂莲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洲创办湘莲加工企业,采取企业提供连种,负责加工销售,农户负责种植,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企业与农户“双赢”的效果。张沟镇先锋村党支部书记、养鳝专家陈江启,自己养鳝成功后带领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网箱养鳝,全村共有523户发展网箱养鳝2400亩,全村实现产值4000万元,创收1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7000多元。积极推行“用一位能人、传一项技术、兴一方经济”的人才振兴计划,充分发挥了各类领军人才的作用,加速了经济和人才的快速增长。毛嘴镇丁纪平是我市远近闻名的养猪能人,在镇党委的大力扶持下,投资建起了现代化养猪基地,以此为依托,与
当地40多户养猪专业户成立了“养猪联盟”,每年出栏优质牲猪近万头,同时带出了近200多人的养猪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党员“双建双带”活动,采取“一户带多户、一村带多村”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与农户结对子,确定对口帮扶关系,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效应。沙湖原种场火脑沟分场党员胡常德大力发展甘蔗种植,成立了甘蔗销售协会,积极带领群众着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场甘蔗种植连片面积达到500多亩。鼓励并支持一部分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农村经纪人,带动农产品区域经济,实现一个经纪人带一村,多个经纪人带一镇。镇是一个网箱养鳝大镇,由于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每年黄鳝销售都低价贱卖,利益甚薄。近几年,镇积极鼓励以养鳝专家王立新为首的一批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信息灵通的农村经济能人和种养大户跳出农门,专搞农产品营销,切实为广大农户当好经纪人,产前抓信息、跑订单,产后抓营销,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手工技术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人才相对较多,经营管理型、复合型人才较少人才较少。二是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三是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实用人才在带领致富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有的常年在外打工,示范作用也很难体现。四是农村实用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着眼于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模与总量,立足于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与供求关系变化,引进和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2、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后续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发。
3、科学管理,有效激发农村实用人才活力。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柔性流动、评价激励、市场配置等人才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激发人才活力。
创新评价机制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篇7
一、评价主体
根据目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所处的现实环境, 应以国家为主导, 按行政区域的划分, 在省市各级人才领导小组之下成立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指导委员会, 在县区一级成立事业性质的评价服务机构, 在评价机构里再下设民间性质的农村实用人才各专业评价委员会。省市级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指导委员会负责全面规划、标准制定以及监督、指导县区级评价机构和专业委员会的评价工作。区县 (自治县、市) 级各专业评价委员会根据农村实用人才评估标准, 主要负责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审查合格者, 对初、中级农村实用人才具有最终审批权, 并发放资格证书和上报县区级评价机构备案;对申报农村高级实用人才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审查合格后报送县区级评价机构审批和备案。
另外, 具体评审人员由评价委员会确认, 必须具有最基本条件, 即对被评价者相对比较了解和熟悉。同时, 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理解能力, 正确的是非观念, 对待被评价者能做到客观、公正。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评审人员信息库, 信息库采取开放式, 按一定的标准能进能出, 保持评价人员队伍水平的相对平衡, 在评价期间, 由电脑随机抽取, 以保证评价客观公正。
二、评价方法
针对农村实用人才乡土性、实用性、示范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 对农村实用人进行评价, 我们建议以以下几种评价方法为主:
(一) 对比法
对比法是评价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是在通过资料审核、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到农村实用人才相关数据的基础上, 进行定量分析, 得到一个指标值, 然后与一个参照对象进行比较种类数值后, 作出判断, 最后进行评价结论。这是通过比较发现差异与互交的方法, 主要类型有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和综合对比法。
(二) 农村评价法
农村评价法即快速农村评价法 (Rapid Rural Appraisal, 简称RRA) , 是建立在人类学、社会学非量化资料的技术基础之上, 可以说是一种快速而不断学习的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多学科评价小组, 采取正式的、非正式的、不同专业的方法收集评价对象的同一信息 (三角信息) , 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不与农村实用人才直接接触而是面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人, 最后的结论尽可能地避免了主观偏见。这种方法见效快、费用低, 提供的资料丰富真实, 非常适合于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工作。
(三) “360”度评价法
在确定量化测评的主体时尽量扩大测评范围, 扩大知情者的参与面, 采取了360度评价体系, 分参评人员、上级、本人和同级四个层面, 形成了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测评体系。同时, 还在相关单位之间进行交叉测评, 尽量扩大测评面, 并依据各个层面对被考评者的熟悉程度, 合理确定了四个层面评价权限轻重, 上级、同级、本人和下级所占比例为40%∶25%∶5%:30%, 然后根据这个比例再累计总得分。
三、评价周期
评价周期是指一次评价与下一次评价的时间间隔, 一般都是以年为单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 应该区别对待评价周期和考核周期, 应遵从人才评价的一般规律, 结合农村实用人才的特殊性来确定其评价周期宜短不宜长, 而考核周期宜长不宜短。可根据绩效滞后能力的特点, 科学选择评价周期更有利于对人才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一个年度、一个任期、一个工程的结束为评价周期就较为合适。同时, 平时考核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平时考核, 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被评价者的情况, 为定期评价积累资料, 而且还有利于加强对被评价者的督导, 增强其做好日常工作的自觉性, 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 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应该把定期评价与平时考核很好地结合起来, 要以定期评价为主, 以平时考核为辅, 坚持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
四、评价方式
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的具体操作, 具有显明的独特性。它并不是评价者独自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主观测评, 而是贯穿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的全过程。评价农村实用人才要在评价标准的基础之上, 采用“考”、“议”、“评”、“查”相结合的办法。
(一) “考”
村民可以通过推荐或自己报名的方式, 参加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相对应的职业技能考核。政府职能鉴定中心对实用人才技能的考核制定了专门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无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的, 可采用各行业制定的考核标准或根据本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自行制定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也可以由区县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构或专业委员会拟定相关的考核标准, 以乡 (镇) 、村为单位组织申报人员进行面试或笔试, 对推荐的实用人才进行初评, 结合实地考察、材料审核, 然后提供审核材料报告。
(二) “议”
公示初评名单, 征求村民的意见。公布初评名单的同时, 公布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标准, 并确定一个时间段, 可以通过建立意见箱或小型的讨论活动, 征求村民对每个参评人员的每项评价要素进行打分或评议, 然后由乡或村有组织地将评议的意见或测评数据用计算机进行汇总处理, 最后得出每个参评人员的综述或总值, 并将这些相关材料报送区县农村实用人才专业委员会进行统一评审。
(三) “评”
“评”即评审, 由县区农村实用人才专业委员会统一组织, 按照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标准、程序和方法, 对全县或全区呈报上来初评人员的材料进行综合审核, 最终给出审批结论, 对每个符合条件的参评人员进行定类、定级, 发放资格证书, 高级的报送县区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构审批, 所有参评人员名单报送县区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构备案。
(四) “查”
县区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构对审批后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审查。要求县区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构对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的标准、材料、程序等进行核查, 对审批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以随机或重点地进行审查, 有必要的话要进行实地调查, 核实评审的情况与实际是否相符, 杜绝一切违规评价行为, 取消与事实不相符的审批, 以保证评审的公正性。
五、评价结论
桃沟乡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农村产业扶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28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对有发展条件和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增加群众经营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产业扶贫是推动我国农村减贫事业的重要举措[1],人才匮乏是民族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2],因此开展农村产业扶贫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广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实施办法》指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是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掌握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的标准就是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人员。本文通过对广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对农村产业扶贫的意义、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开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动农村产业扶贫的步伐。
1 广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现状
2006年广西区委印发《广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实施办法》,要求大力开展以村组党员干部、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复转军人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再次提出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006年以来,全区共培养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共54316人。从绝对数量来说,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在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在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广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满足全区农村产业扶贫需要,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继续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技术、会经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2 农村产业扶贫的必要性
2.1 农村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
文晶[3]认为,扶贫过程中不鼓励在贫困地区发展工业尤其是技术条件要求高的工业,而应该大力发展农林牧渔等产业。贫困群众由于客观原因,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大部分仍将停留在农村,这些农村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从事农业生产。要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是推进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
2.2 提高贫困户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扶贫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贫困户的工作积极性。广西区委、政府对产业扶贫工作提出,要突出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每个贫困县重点培育2~5个覆盖面广的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确保贫困户都有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农村产业扶贫能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扶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扶贫效率。
2.3 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
目前,大多数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还处于分户单干的小农经营状态,缺乏统分结合的有效组织形式,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仍然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这种生产方式既难以应对市场快速不断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又难以应对自然灾害风险。通过产业扶贫,让贫困村真正形成 “一村一品”生产格局,就可以产生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3开展广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对农村产业扶贫的意义
3.1 为农村产业扶贫提供人才支撑
《广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通过2~6年学习,对村组党员干部、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复转军人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等进行培养,使其掌握3~4 门实用技术,具有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土生土长的实用人才,产业扶贫更需要这些人才做支撑。
3.2 为农村产业扶贫加强组织保障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贫困群众主体作用。2006年以来,已经通过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并且取得学历的学员中,约有1/3的学员是农村党员和村干部,他们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力军,已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力量。
3.3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贫困户是产业扶贫的主体,他们既是产业扶贫的实施者又是市场风险的承担者,因此贫困户本身的文化素质及专业素质的高低,对市场的敏感性的强弱等都将影响产业扶贫是否成功,也将影响是否持续脱贫。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让贫困户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让其了解市场信息,掌握3~4门实用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和生产技能,使自身“造血”功能得到提高,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产业扶贫效率。
3.4 为农村产业扶贫做好技术服务
在农村产业扶贫项目开发过程中,技术服务是否到位决定着项目能否成功,是农村产业扶贫成功的关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开展技术培训,需要依托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的“农民田间课堂”的培训模式,即采取集中培训,参观考察、现场技术操作相结合的办法,对实施产业开发的贫困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使贫困户掌握产业扶贫开发项目的实用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和生产技能。
4 政策建议
4.1加强组织领导
扶贫先扶智,实施农村产业扶贫,首先要在思想上扶贫。因此要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作为提高贫困户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重要举措。只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将农村产业扶贫与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产业扶贫才能落实到实处。
4.2 实施免费培训
《自治区农业厅、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基层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将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财政拨一点、党费支一点、部门出一点、企业或协会补一点”的经费投入机制。让农村贫困户承担培训经费,无疑将进一步加重负担,为提高贫困户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高产业扶贫的成功率,应当免除个人承担的部分费用,实施免费培训。
4.3 健全培训体系
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优秀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实训基地,需要有强有力的培训机构来组织实施,因此培训体系建设非常关键。可以把农业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作为实训基地,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开展培训。
5 结语
农村产业扶贫需要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支撑。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经费扶持、培训体系建设等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构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提高产业扶贫效率,加快贫困村、贫困户尽早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 张人起.农村产业扶贫项目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5(10):195-196.
[2] 杨延昭.民族地区贫困应与扶贫对策[J].理论月刊,2005(03):33-35.
桃沟乡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 篇9
近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的重视。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桃源县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辖40个乡镇、876个村(居)委会,人口100万,其中农业人口84万。加强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基层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在农村的作用明显
桃源县现有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21740人,占农村人口的2%~6%,他们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一是农民工成为农民致富的先行者。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419元,而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家庭收入是全县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他们中有的有一技之长,有的敢于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有的在营销领域找准了路子,家庭收入普遍较高。
二是农民工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一位优秀的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能引领一个产业的发展。
三是农民工成为文明乡风的传播者。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一大批乡土艺人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在农村传播文明新风,抵制陈规陋习。
四是农民工成为农村社会的管理者。一批优秀的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由于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在群众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的还成为了村官。
二、当前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工实用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桃源县21740名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构成情况如下:按性别分,男性17099人,占79%,女性4641人,占21%;按年龄分,30岁以下1932人,占9%,30~50岁16286人,占75%,50岁以上3522人,占16%;按文化程度分,大学专科以上841人,占4%,中专及高中8885人,占41%,初中及以下12014人,占55%;按行业分布及专业分,种养业9331人,占43%,农产品加工业1916人,占9%,经营营销人才3312人,占15%,科技推广示范人才2805人,占13%,能工巧匠等4376人,占20%。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全县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首先是总量不足。全县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总人口的2.6%,远远不能满足桃源作为农业大县的需要。其次是整体素质不高。全县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较多,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4%;传统种养业人才相对较多,经营加工人才相对较少;单一技能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该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在务工人员中持有专业技术职称、技术等级的人员并不多,大多只能从事传统手工业及体力劳动。再次是分布不平衡。从地区分布看,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交通便利的城区、农业主导产业发达的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相对较多,其他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相对较少;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只占9%,后备力量不足;从性别结构看,女性实用人才仅占21%,数量太少;从行业分布看,生产型人才相对较多,经营型和技能带动型人才相对较少。
二是农民工实用人才政府扶植力度不够。首先是政策支持不够。目前,桃源虽然先后出台了两个关于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的实施意见,但对农民工实用人才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没有出台明确的优惠扶持政策,他们想干事、想干成事,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是经费投入不足,培训经费不足。同时,受传统小农思想意识的影响,农民工不愿意自己出钱参加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学习。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宁愿盲目外出务工,挣点辛苦钱,也不愿意自己拿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再次是扶持奖励资金不足。桃源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一直以来财政比较困难,对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进行扶持奖励的能力有限,发展壮大主要靠自身努力,所以起步低、步伐慢、发展不快。
三是农民工实用人才成长环境不优。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还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成长环境不优,主要是“三个缺乏”。缺乏一个好的观念。人才观念落后,受传统人才观念影响,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才是人才,农村是有人无才,致使在培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机制,政府相关部门也未能就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缺乏一套好的机制: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使用机制,致使农村实用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人才成长慢,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缺乏一个好的平台: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一方面大多数涉农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农村或从事农业,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基础条件差,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在外创业成功的优秀人才“返巢”回流也不多。
三、加强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的建议
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使之健康发展,形成特色人力资源,为县域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抓好以下“四授”。
1.授技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培训机制。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成长的主要方法。结合桃源实际,目前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方式和方法:一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科技素质;二是组织优秀农民工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三是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让农民工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四是组织农民工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五是选送青年农民工到高校进修深造等。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农业培训机构和其他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改进培训条件,提高教育培训水平。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培训方式上要由过去单一教学式培训向函授、电视教育、网络培训的方向发展;培训渠道上不仅要发挥公办培训机构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农民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人事部门专家管理职能,利用养猪养鸡协会、果联、花卉种植、茶叶协会等民间协会组织,大力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
2.授“衔”
自1995年开始,桃源县就开展了乡镇企业专技人员、民办企业专技人员及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大力提升县级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层次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县共为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评定高、中、初级职称3000多人次;为民办企业专技人员评定中、初级职称900多人;为1600多名优秀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评定了农民职称,其中3人评定了高级职称,30人评定了中级职称。当前,拔尖人才太少也是一个突出出问题,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农民职称评审力度,侧重实用人才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条件成熟一批就申报评审一批,真正选拔出拔尖人才,使他们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
3.授“官”
要把优秀的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吸收到村干部队伍中来,让村官和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二者合一。近年来,桃源县在村支两委换届中,有6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被群众选入村支两委班子,成为名副其实的“村官”,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和欢迎;吸纳了400多名农村优秀年轻人才加入党组织;优先启用200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担任村副支书、村长助理,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把实用人才的作用延升到更广阔的空间。
4.授惠
要给予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更多的优惠,营造一个尊重人才、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首先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应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作为申报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之一。要建立并完善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同时,要积极适应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其次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保障机制。要积极围绕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配置、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探索和建立农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尽早研究制定出台诸如农村人才流动、农村实用人才的聘用、农村人才争议处理等办法,保护各类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为农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推动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桃沟乡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农村实用型人才08-26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09-30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07-19
苍南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与对策07-30
2024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交流会上发言08-02
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5则范文06-18
基本情况和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情况调研材料08-13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总结07-06
农村机械的实用性研究07-22
实用农村婚礼主持词A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