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开发

2024-09-30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共12篇)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 篇1

商城县处于河南最南端, 位于大别山区, 界连豫鄂皖三省, 贯江淮而连中原, 素有“楚头吴尾”之称, 又兼豫南明珠和鱼米之乡之谓。近年来, 该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锦绣商城建设, 始终坚持“人才强县”战略, 全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在这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中, 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推动该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商城县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1. 农村实用人才的概念。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并得到群众认可的新型农民。

2.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

商城县下辖19个乡镇, 管理区和产业集聚区各1个, 360个行政村, 5385个村民小组。商城县总人口74万人, 农业人口64.8万人, 其中农村实用人才4907人, 40岁及以下占1607人。近年来, 商城县农村实用人才在农业实用新技术推广与应用、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合作化经营等方面,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 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状况。

商城县共有农民技师180人, 农民助理技师40人, 农民技术员340人, 共560人, 占农村实用人才的11.41%。

4. 农村实用人才的文化结构。

中专及其以上学历230人, 占实用人才的4.68%;高中学历1470人, 占29.96%;初中及其以下学历3207人, 占65.36%。

5. 农村实用人才的专业分布。

商城县农村实用人才在行业、专业上的分布为:生产能手2040人, 其中种植能手1140人, 养殖能手700人, 加工能手200人;经营能人1807人, 其中企业经营人才1650人, 农村经纪人130人,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带头人27人;能工巧匠1060人, 其中技能带动型人才1020人, 文体艺术类人才40人。

6.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渠道。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820人, 农广电学校140人, 农业职业学校70人, 师承340人, 自学2237人, 其他130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商城县农村实用人才4907人, 仅占农村总人口的0.76%, 农村实用人才远远满足不了该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建立现代农业企业等的需要, 难以为该县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亟待壮大和提升。

2. 缺乏新型的农村实用专业人才。

商城县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生产、经营等传统的行业中,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 对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凸显出来, 如在该县双椿铺镇金寨村的调查显示, 该村成立了“金穗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土地流转和签订经营、购销合同等方面, 需要懂合同法、土地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专业人才;该合作社与该县高科农机农艺合作社实现完全对接, 全程机械化作业, 并购买了14台农业机械, 却缺乏专业的机械手;该村的沼气池建了100多个, 老百姓都说“沼气比煤气灶的火还厉害”, 但懂沼气设备的安装、后续服务等技术的人才缺乏, 影响了沼气的推广与应用;该村还建有幼儿园, 有100多名儿童入学或入托, 聘请了语文、数学老师, 却缺乏幼师、保育员等专业人才。通过以上事例可以看出, 新型实用人才的缺乏, 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亟待引进或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各类人才。

3. 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普遍偏低, 总体素质不高。

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虽不同程度地受过文化教育, 但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极少, 知识面比较窄, 视野不够开阔。初中学历及其以下的占65.36%, 而具有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少之又少。文化程度偏低, 导致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高, 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

4. 农村实用人才获得技术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

从调查情况看, 农村人才大多数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 靠的是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积累, 通过农技推广机构、农业职业学校培训所占的比例不大, 能够接受农业新技术知识培训教育的较少。如商城县有些村引进了两院院士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高产示范田等项目, 这就要求科学地进行播种、施药和管理等, 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已不适应, 但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却没有跟上, 影响了高新农业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 完善和制定优惠政策,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农村实用人才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 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领头雁”。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 只有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 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挥才干提供舞台。一是积极探索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定的办法, 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条件适当给予放宽, 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参加职称评定。二是完善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资料库, 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 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网络。三是畅通入口, 引导各类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要建立优惠政策, 通过“大学生考村官”等各种方式, 鼓励本地人才回流和各类人才投身到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去创业。该县双椿铺镇大学生村官梅书鹏领办的一个沼气服务合作社, 集沼气建设、安装、维修等于一体, 以该镇蔡店为中心, 向四周辐射,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 完善培训机制, 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

一是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纳入全县整体培训规划之中, 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上, 整合教育资源, 建立健全培训体系。二是发挥“农广校”的作用, 要把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途径来抓, 充分利用农广校系统所拥有的新特技术光盘等教育资源优势, 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 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培训。三是依托大中专院校有计划地选派培训, 建立以普遍高中和中专职业学校为主、乡镇成人学校为辅, 农村中小学为补充的横向联系、纵向衔接、上下贯通的培训体系, 开办就业前景广阔的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四是以点带面, 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际操作, 辅导培训, 充分发挥各级培训阵地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作用。五是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 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辅导, 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 进一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

3. 完善激励机制, 增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活力。

一是在项目、资金上激励。在各类支农项目资金的安排上, 同等条件下要向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倾斜, 优先安排好他们的项目开发资金。当地政府要帮助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生产中遇到的资金、外部环境、优化等有关难题。二是在政治上激励。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 重点培养, 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 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 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三是在荣誉上激励。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党员科技示范户”“优秀大学生村干部”等创评活动, 树立典型, 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加大表彰、奖励的层次与力度, 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增强其荣誉感,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和重视, 激发农村实用人才报效家乡的热情, 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 篇2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总结

一、主动宣传融入,提供优质服务

以科普宣传、科技培训为载体,3月20日,联合县农业局、**农业大学、荥经县高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召开天麻栽培技术培训会,**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巧佳应邀到会为参训学员授课。上半年,**农业大学相关专家教授到我县开展现场指导、培训宣传活动5次,指导及培训种养殖户5000余人次。

二、围绕产业发展,突出专家效应

深化县校、市校合作,通过项目实施,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截至目前,通过“长毛兔专家大院”和“天麻专家大院”,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县校合作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猕猴桃病虫害防治基地、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基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搭建政策平台,推进县校合作

以科技特派员结合县校合作,促进科技特派员与高校专家优势互补,共同助推农业发展。科技特派员与**农业大学专家、教授以县校合作为平台,相互交流探讨,在解决农村产业实际问题中,不断推动县校合作项目向纵深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的原则,确立以“科技为先导、产业为基础、企业为依托、项目为核心、效益为目标”的宗旨,积极推动专家大院工作顺利开展并发挥作用。

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做法;新思路

一、引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了“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天台县遵照《台州市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结合区域特点,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途径,不断创新实用人才开发培养模式,注重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和农民技术人员“四大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并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确认工作,推行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要素构成的科学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对广大农民中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淡化学历、年龄、资历、行业等因素,不拘一格加以评定。天台现有农村实用才2872名,其中11名获评“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称号,农村实用人才带动农户发展农业产业,为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农村实用人才参与确立优化产业发展新思路,为现代农业发展出谋划策

近年来,该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带头人座谈会、农业品牌建设恳谈会、农业产业发展研讨会,为该县石梁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农业品牌整合,为拟订土地流转、农用地和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地方政策献计献策,为县委县府确立现代农业发展新思路作好参谋。目前,该县已出台政策引导石梁山区农户由种植高污染的高山蘑菇产业转向无污染高效益的高山花卉等产业,出台畜牧用地视同农用地等系列扶农政策,全县农业品牌整合工作不断推进。

三、农村实用人才成长为新一代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受经济危机影响和农业扶持政策激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农业创业中来,并充分发挥其善于较快掌握种养殖知识和市场信息的优势,引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女大学生杨娇阳放弃原本在宁波企业的会计工作,返乡承包1000多亩耕地种粮,成为该县首个面积超千亩的种粮大户。她带领100多名合作社成员组建田禾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利用粮食预购定金等资金来源购置大型拖拉机、育秧流水线、插秧机、收割机、机动喷雾机和粮食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开展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在她的影响下,该县掀起了流转土地种粮的热潮,单是该合作社所在乡镇便新增3个耕地承包面积50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学生翁海洋和他的2个合伙人以前从未接触过农业,在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感召下,激起了养鸡的热情,3人共同出资成立天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开发公司,在桐柏岭头村承包100多亩山地,办起高山放养鸡场,经过3年努力,公司开始得到日渐丰厚的回报,下一步翁海洋准备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其养殖经验,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领广大农户增收。

四、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基层农技推广重要力量,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县乡村户四级农技快餐厅是天台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方便快捷的技术和信息咨询的服务场所,也是各级农技人员施展技术专长的用武之地。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村、户一级的服务主体,积极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并全面开展面向社会的农业科技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培训等有偿或无偿服务,有力地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浙江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产、供、销”一体化的畜牧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其中研究生2名、本科生8名、3年以上养殖经验的技术人员若干)及成熟的管理模式,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和营销体系,建有精密的禽病监控实验室和饲料质量分析实验室,能够确保各个饲养环节在公司的掌控下严谨地运转。目前,该公司发展养殖户110户,存栏鸡50万只,月上市量25万只左右,月销售收入500万元,户年均可增收3万元以上。公司计划到2011年发展农户600户,年投放鸡苗1200万羽,为当地农户年增加2000多万元收入。农夫生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庞茂希是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2008年,他带领合作社社员及周边养猪户100多户,实施天台农夫生猪合作社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彻底改变了当地生猪养殖规模小、规划不合理、污水乱排放、销路不稳定、养殖效益不高的状况,大大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户饲养积极性,目前该群体年可出栏生猪3000多头,产值达到300万元。南山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汤汪洋同是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他带领南山敏辽村村民组建全县最早的杨梅专业合作社,实施杨梅标准化生产技术,兴建耗费8万元、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的水果交易市场,筹建投资额110万元的通村公路发展杨梅产业。在他的努力下,该地东魁杨梅荣获“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称号,该合作社获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该行政村被评为“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强村”,全村仅杨梅一项年产值就达到300多万,许多杨梅种植大户年收入在5万以上,最少的农户年收入也有上万元,真正成为南屏乡远近闻名的“首富村”。

五、天台主要从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三方面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创新建设

第一,政策支持。出台《天台县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若干意见》、《关于切实做好设施农用地管理服务的通知》和农业发展奖励政策,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生产经营场地落实难等问题,对于农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达标升级、新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出县外发展特产店的经营户给予资金扶助。实施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贴息政策,对低收入农户、农民大学生、直接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各类帮扶组织,因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产品返销等项目贷款实行利息贴补优惠政策。低收入农户、农民大学生创业增收贷款,县财政按基准利率90%给予贴息,其他符合条件的贷款对象按基准利率的80%给予贴息,资金额度1万元-20万元,期限一年。落实财政贴息的订单储备粮食预购定金政策,2009年,全县发放预购定金50多万元,确保种粮大户有足够生产运转资金。

第二,资金支持。天台多渠道给予农业创业者启动资金支持,帮助农村创业者解决燃眉之急,鼓励创业者开展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部门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新渠道,该县工商部门首开全省先河,帮助浙江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把11名股东因货币借贷形成的1074万元公司债权转变为公司股权,有效帮助农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从而降低企业负债率,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上小额贷款支持农业企业发展,县农村合作银行为鼓励天台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壮大发展,支持该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领农户养殖致富,帮助农户解决因征地、土地整理、搭鸡棚等所需的启动资金缺少问题,2009年该合作银行对78户农户提供每户3万-5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累计发放贷款328万元。县团委领头建立“天台青年创业创新基金”,2008年团县委和县青年创业者协会联合发起成立总额为1550万元的创业基金,每年以不低于2%的增值(约50万元)作为无息贷款用于扶持青年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村级成立创业扶持基金,平桥镇后村通过会员捐赠和无息借款等方式建立总额为200多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该基金会可向有创业愿望、有一定技术、有好的创业项目并且信用度良好的村民,提供最长期限为5年的免息启动资金。

第三,技术支持。全县农业系统自2006年开始开展以“倾注三农360°”为载体的农技服务活动,全面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并落实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制度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农业创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近年来,该县在浙江树人大学举办“茶叶营销高级研修班”,在上海与天台驻沪办合作举办“天台籍在沪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在浙江大学举办“集体经济薄弱村村干部高级研修班”,在浙江林学院举办“农业特色产业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和“茶叶栽培与加工技术专题研修班”,在浙江树人大学举办“来料加工经纪业务高级研修班”,全力提高了该县380多名来料加工经纪人的经纪业务拓展能力,提高了农业特色产业带头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能力。

六、措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问题与不足,该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工作开展不平衡、政策不完善,存在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另外还有实用人才管理服务手段滞后、开发培养单一、作用发挥局限性较大等问题。因此,今后天台将立足实际、立足本地,大力开发本地人才资源,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并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能力,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的政策措施,努力解决人才需求总量不足的问题,努力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第一,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平台。深入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强化县级专业公共服务机构队伍建设的同时,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综合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县乡村三级农技人员知识培训,保障农村创业人员得到更便捷的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持。实施农村信息化大联动工程,整合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农民信箱、天台农业在线、天台气象网等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各方平台信息同步更新、多方使用,提供统一的农业市场供求、农业技术咨询、农业监测预警、特色生态农业服务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实现“平台无所不在,信息人人享受”的信息服务局面,并大大提高该县农业外向度和开放水平,为该县农村实用人才创造更加宽阔的创业平台。

第二,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平台。深入开展“粮食功能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园区内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建设,大力推行循环、高效、生态、安全、清洁生产模式,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规程,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引导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实用人才到“两园”创业致富,并通过大项目支持和省市县专家直接性的技术指导,大幅快速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水平。创新建设农产品销售展示中心,努力探索政府职能服务与企业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农产品营销与旅游产业有机衔接的模式,努力把优质农特产销售展示中心建设成为全县近4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专卖店”,成为天台名优特农产品的“天天农博会”,有效解决农业创业人员缺少农产品营销平台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第三,优化职业农民成长环境。积极创造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特别支持大学生毕业生、打工返乡农民投资农业进行创业,着力培养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使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农业创业时能详细了解政府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了解当前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以便选择自身最适宜的产业进行创业;进行技术服务与培训,全力跟进科技增收能力、实用技术、市场经营能力等方面的服务与培训,解决创业者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问题,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祥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09(6).

2、陈文权,李颖,周静.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区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探析[C].中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对策研究,2007.

创新评价机制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篇4

一、评价主体

根据目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所处的现实环境, 应以国家为主导, 按行政区域的划分, 在省市各级人才领导小组之下成立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指导委员会, 在县区一级成立事业性质的评价服务机构, 在评价机构里再下设民间性质的农村实用人才各专业评价委员会。省市级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指导委员会负责全面规划、标准制定以及监督、指导县区级评价机构和专业委员会的评价工作。区县 (自治县、市) 级各专业评价委员会根据农村实用人才评估标准, 主要负责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审查合格者, 对初、中级农村实用人才具有最终审批权, 并发放资格证书和上报县区级评价机构备案;对申报农村高级实用人才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审查合格后报送县区级评价机构审批和备案。

另外, 具体评审人员由评价委员会确认, 必须具有最基本条件, 即对被评价者相对比较了解和熟悉。同时, 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理解能力, 正确的是非观念, 对待被评价者能做到客观、公正。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评审人员信息库, 信息库采取开放式, 按一定的标准能进能出, 保持评价人员队伍水平的相对平衡, 在评价期间, 由电脑随机抽取, 以保证评价客观公正。

二、评价方法

针对农村实用人才乡土性、实用性、示范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 对农村实用人进行评价, 我们建议以以下几种评价方法为主:

(一) 对比法

对比法是评价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是在通过资料审核、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到农村实用人才相关数据的基础上, 进行定量分析, 得到一个指标值, 然后与一个参照对象进行比较种类数值后, 作出判断, 最后进行评价结论。这是通过比较发现差异与互交的方法, 主要类型有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和综合对比法。

(二) 农村评价法

农村评价法即快速农村评价法 (Rapid Rural Appraisal, 简称RRA) , 是建立在人类学、社会学非量化资料的技术基础之上, 可以说是一种快速而不断学习的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多学科评价小组, 采取正式的、非正式的、不同专业的方法收集评价对象的同一信息 (三角信息) , 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不与农村实用人才直接接触而是面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人, 最后的结论尽可能地避免了主观偏见。这种方法见效快、费用低, 提供的资料丰富真实, 非常适合于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工作。

(三) “360”度评价法

在确定量化测评的主体时尽量扩大测评范围, 扩大知情者的参与面, 采取了360度评价体系, 分参评人员、上级、本人和同级四个层面, 形成了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测评体系。同时, 还在相关单位之间进行交叉测评, 尽量扩大测评面, 并依据各个层面对被考评者的熟悉程度, 合理确定了四个层面评价权限轻重, 上级、同级、本人和下级所占比例为40%∶25%∶5%:30%, 然后根据这个比例再累计总得分。

三、评价周期

评价周期是指一次评价与下一次评价的时间间隔, 一般都是以年为单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 应该区别对待评价周期和考核周期, 应遵从人才评价的一般规律, 结合农村实用人才的特殊性来确定其评价周期宜短不宜长, 而考核周期宜长不宜短。可根据绩效滞后能力的特点, 科学选择评价周期更有利于对人才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一个年度、一个任期、一个工程的结束为评价周期就较为合适。同时, 平时考核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平时考核, 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被评价者的情况, 为定期评价积累资料, 而且还有利于加强对被评价者的督导, 增强其做好日常工作的自觉性, 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 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应该把定期评价与平时考核很好地结合起来, 要以定期评价为主, 以平时考核为辅, 坚持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

四、评价方式

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的具体操作, 具有显明的独特性。它并不是评价者独自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主观测评, 而是贯穿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的全过程。评价农村实用人才要在评价标准的基础之上, 采用“考”、“议”、“评”、“查”相结合的办法。

(一) “考”

村民可以通过推荐或自己报名的方式, 参加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相对应的职业技能考核。政府职能鉴定中心对实用人才技能的考核制定了专门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无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的, 可采用各行业制定的考核标准或根据本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自行制定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也可以由区县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构或专业委员会拟定相关的考核标准, 以乡 (镇) 、村为单位组织申报人员进行面试或笔试, 对推荐的实用人才进行初评, 结合实地考察、材料审核, 然后提供审核材料报告。

(二) “议”

公示初评名单, 征求村民的意见。公布初评名单的同时, 公布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标准, 并确定一个时间段, 可以通过建立意见箱或小型的讨论活动, 征求村民对每个参评人员的每项评价要素进行打分或评议, 然后由乡或村有组织地将评议的意见或测评数据用计算机进行汇总处理, 最后得出每个参评人员的综述或总值, 并将这些相关材料报送区县农村实用人才专业委员会进行统一评审。

(三) “评”

“评”即评审, 由县区农村实用人才专业委员会统一组织, 按照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标准、程序和方法, 对全县或全区呈报上来初评人员的材料进行综合审核, 最终给出审批结论, 对每个符合条件的参评人员进行定类、定级, 发放资格证书, 高级的报送县区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构审批, 所有参评人员名单报送县区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构备案。

(四) “查”

县区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构对审批后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审查。要求县区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构对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的标准、材料、程序等进行核查, 对审批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以随机或重点地进行审查, 有必要的话要进行实地调查, 核实评审的情况与实际是否相符, 杜绝一切违规评价行为, 取消与事实不相符的审批, 以保证评审的公正性。

五、评价结论

农村实用拔尖人才的报告 篇5

农村实用拔尖人才的报告

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湖北省农村实用拔尖人才选拔推荐工作的通知》(鄂人社办发„2010‟127号)精神,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对照通知条件,现推荐秭归县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龚万祥同志为2010年度湖北省农村实用拔尖人才。

龚万祥,农艺师,现任秭归县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峡口茶叶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秭归县十六届人大代表、宜昌三峡茶文化研究会会员。他凭借以质量引领市场、以诚信服务社会、以产业致富一方的经营理念;以诚实做人、诚信兴业的人生信条,用科技引领农村,用品牌致富村民,成为当地老百姓心中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发展绿色天然九畹丝绵茶,奉献自然与健康是龚万祥同志的奋斗目标。从2000年起,位于三峡库区的秭归县周坪乡峡口村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任该村村主任的龚万祥就抢抓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机遇,带领群众依托退耕还林发展九畹丝绵茶,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力求国家得生态,地方得发展,农民得实惠,把培育品牌,建生态农业的设想变为现实。2008年投资250万,新建厂房1200平方,添臵机械30台套,2010年编制了九畹溪镇茶叶基地发展及加工厂的规划,申报有机茶认证,计划今冬明春投资1000万元新建清洁化茶叶加工

厂。在龚万祥的精心培育下,“九畹丝绵茶”已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宜昌市“三峡怀”农产品金奖和宜昌市“消费者喜爱的十大名优茶新秀奖”、“宜昌消费者满意产品”等殊荣。

龚万祥在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靠科技兴茶,建好、管好、用好丝绵茶园。针对茶叶种植规模小、农民管理意识差、茶园有抛荒现象、管理技术不到以及锄草、施肥、修剪等各方面问题,龚万祥积极与镇政府、农业部门商讨对策,从茶园改造入手,做好科技示范,为解决技术难题,龚万祥以身作则,在自己的茶园管理率先作示范。从茶园的修剪、锄草、施肥等几个环节入手全面加强茶园的管理,力使全村茶叶真正成为有机产品。龚万祥坚持农村发展依靠农业科技这一思想,积极邀请省茶研所、林科院专家进村开展种植、栽培等示范,还聘请市、县、镇专家、技术人员对广大农户进行茶叶管理技术培训,免费提供茶叶栽培技术资料,为当地科技致富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2003年龚万祥个人向银行贷款二十万元办起了九畹溪丝绵茶厂,开始了“茶厂+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作为厂长的他不坐办公室,常奔波在农户的茶园里,帮助改造茶园、指导培管、采摘。建立茶叶良种比对园,选育丝绵茶三棵单株进行繁育,并在全国选调14个优良茶叶品种与本地丝绵茶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应本地的优良品种。为节省农民朋友的交通费,他上门上户送技术、送信息、送茶叶款。茶叶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有了稳步提高。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茶叶的产量和产值均翻了两番,茶叶面积达到5000亩,茶厂年

生产能力达到1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为茶农增收250多万元,户平增收5000元,使当地500多户农民奔上了小康之路。为进一步做大产业,做大做强九畹丝绵茶品牌,龚万祥在新县城设立茶叶专门店,同时还注册了秭归县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有力地推动着茶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如今,九畹丝绵茶不仅成为一个村域经济发展的命脉,而且成为全镇乃至全县农业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被中国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指定用茶。

综上所述,龚万祥同志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奉献精神,确有真才实学,实践经验极其丰富,技术水平高超,在加快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成绩显著,在产业创新、试验示范、成果转化等方面,创造了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九畹溪镇名副其实的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我镇同意推荐秭归县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龚万祥同志为2010年度湖北省农村实用拔尖人才。

九畹溪镇人民政府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 篇6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2-0094-03

十七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山西作为我国中部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建设情况,不仅关乎农业产业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关乎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村实用人才,依靠科技进步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困绕,已成为推动山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山两省农村改革的关键。

1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1.1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建设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今后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山西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收人与全国平均收入的比较中可以看出,2007年1~3季度山西省农村居民每人来自农业、林业、牧业的收入分别是495.5元、10.7元、252.8元,约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0.9%、25.7%、45.4%;2006年粮食产量只占全国的2%,畜产品仅占全国的1.6%;粮食单产只有200多千克,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2/3;农产品转化率只有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这些差距的形成是山西省农业生产条件薄弱,农业生产效率低,种植养殖科技含量不高所致,农民未能从土地上获得预期的效果,是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表现。因此,山西发展现代农业迫在眉睫。

发展现代农业实际上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利推进,与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密切相关。当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中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他们优先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在安置农业劳动力就业、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因此,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发展山西省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

1.2提高农民素质。壮大农村人才队伍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

统计显示,山西省每万名乡村人口中有农村实用人才84.3人,每万名乡村劳动力资源中有农村实用人才173人。人才密度低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兄弟省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托高科技含量、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客观需要一大批文化素质高、技术本领大、适应能力强的农村实用人才。然而据调查,山西省目前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有技术特长的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的1.73%,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0.15%,低于国家2.7%的水平。近年来,虽然农村技术人员队伍增长很快,但与我省农村总人口相比,数量极为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据专家们测定。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1年,GDP就会增加9%。目前山西省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全省2300万农业人口中的1100万农村劳动力,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0%。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3%,绝大多数都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支拥有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实用人才队伍,才能加速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才能加速少数落后地区尽快脱贫致富;才能加快广大农村走上可持续地发展之路。

1.3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

近年来,山西省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城乡差距仍在持续扩大。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0年起,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已连续6年低于城镇居民;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4342.6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972.6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0比1;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8913.9元,农民为2890.6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08比1,城乡差距再一次进入一个持续扩大期。由此可见,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首要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增加传统农民的收入。只有通过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村经济,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为农民收入保持持续、较快速度增长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加快山西省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对策思考

2.1强化认识,加强领导

2.1.1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思想认识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关键需要解决认识问题,增强广大农民的人才意识。首先,各级政府应大力宣传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运用村镇宣传栏、标语、广播、电视和各级农村信息网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最终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可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可以实现先进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视,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其次,应组织广大基层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广大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到农村实用人力是带领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是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最终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对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力度。

2.1.2完善领导体系。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完善领导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各县、区要真正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由组织、人事、计划、劳动、农业、财政、科技、畜牧、林业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职责,建立各部门的工作细则和工作标准,强化工作职责,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和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各部门应加强沟通,从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局出发,群策群力,共同为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提供各项组织制度保障。

2.2优化政策、健全制度

2.2.1健全激励机制,优化政策环境

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关键。首先,应将基层组织建设与人才建设相结合。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培养技术素质较高的中青年农村实用型人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其次,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技术含量高、适合本地特色的项目。可通过发放配套贷款,解决他们的资金困忧。最后,要制定政策,给予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一定的荣誉和待遇。要树立好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2.2.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狠抓落实

再好的政策,关键还要看落实。首先,应制定工作计划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各地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都要结合山西省“三大优势”、“四大主导产业”和“十大优势农产品”的建设规划,继续围绕省内“十一五”期间农村开展的各项国家、省支农项目,实施“项目带动人才”的创新工程;继续围绕农村科技示范户,实施“科技示范户”人才培训创新工程,给予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和精神奖励;继续实施调动农村妇女积极性的“巾帼实用人才”创新工程。创建妇女技能培训基地。其次,建立定期检查评比制度。对各地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要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要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列入组织人事部门、相关涉农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并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为标准,对各地工作成效进行比较。最后,建立严格奖惩制度。对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不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要进行批评。鼓励和吸引相关职能部门、教育机构、专业技术人才等投身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去。

2.3深化改革、加大投入

2.3.1建立专项财政预算,确保财政支持

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资金是保障。各级政府应设立农村人才开发和农民培训资金,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保证工作经费。省级财政应先注入一定的启动资金,以后县乡政府每年应按一定比例提取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金,省财政应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等办法,逐年增加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经费。同时,省内重点农业项目工程及地、县安排的农业发展项目,也应分出一部分预算资金,用于实用人才的开发,从而使项目和资金以及农村人才开发实现有机结合。

2.3.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盘活农村实用人才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事业。试行财政提供再保险或直接补助的农业保险制度。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加强农业银行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投融资服务力度。研究并建立适合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特点的借款条件、审批程序、确定贷款的主渠道。通过各项金融措施,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从而盘活各种实用人才。

2.4完善体系。加强培训

2.4.1完善多元化的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大力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是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础。首先,应针对山西省各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进一步规范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教学内容,扩大招生范围,教学内容要以实用知识、实用技艺为主,增开与本地区农业发展相关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就业技能和致富能力为导向。改革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为普通农民、乡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等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班。其次,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普惠农兴村等项目、星火科技培训,发挥农校、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资源的作用,注重依托各类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指导和成果展示,着力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善于创业、乐于奉献的复合型人才。

2.4.2优化整合各种农业教育培训资源。

农村、农业的教育资源目前比较分散,今后应通过优化和整合现有资源更好地服务“三农”。首先。应明确不同层次培训主题的功能。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大园艺学院等本科院校和山西农业专科学校培养高层次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各类职业学校和农业广播学校培养初级农村实用人才,并成为向农村实用人才传播技术、传播技能的培训基地;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科技园区、国家涉农项目要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实践基地。其次,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科技平台,继续抓好和整合绿色证书、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最后,重点做好山西省“十一五”期间优势产业带建设及农业发展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等,各类培训。通过整合农业教育资源,提高利用率和产出率。

2.4.3创新培训方式。务求实效

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工作开展 篇7

会议指出, 农村实用人才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 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定工作要尊重农村实用人才成长规律, 适应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需要, 各试点县市要在积极借鉴已有做法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围绕产业, 抓住重点, 逐步推进, 探索形成符合实际的认定模式。

热点聚焦

我国暂停所有新、澳奶粉进口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 篇8

1. 突出“育”, 分期展开大规模培训

为保证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顺利开展, 丹阳市政府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领导小组, 落实专人负责实用人才培训, 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确定了167名业务精、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土专家为讲师团成员。

为更好地开展实用人才培训, 我市分3期对全市讲师团成员进行了业务和公共课培训, 邀请了江苏省农委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前来授课, 提高讲师团成员的业务素质, 为培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市根据各镇 (区) 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 把普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现代农业知识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 常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30余场, 培训农民2.32万余人, 极大地提高了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 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 突出“孵”, “能人+协会”培养新型实用人才

我市积极探索新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 改变过去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模式一:能人带动式培训。突出培训重点, 定期或不定期聘请省市专家学者、龙头企业技术骨干、成功人士授课, 优先安排那些观念新、思维活、带头致富本领强的农民参加, 然后以能人带能人, 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 照亮一大片”、“培训一人, 带动百家”、“培训一群, 富裕一方”的培训目的。

模式二:协会拉动式培训。围绕产业发展, 组建食用菌协会、蚕桑协会、水产协会、农机服务协会等群众性组织, 实行协会会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培训。每月由协会中的能人、土专家给会员上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课, 提升产业整体科技水平。

种种模式都是为了让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成为农民创业的“孵化器”。全年举办农民创业培训班6期, 培训农民1 102人;举办职业农民培训班7期, 培训农民715人;开展电脑培训13期, 培训农民503人。

3. 突出“扶”, 农民创业享优惠

经过培训, 优秀学员获得证书, 并优先获得新技术、新机具、小额信用贷款、技术服务。结合我市高效农业发展, 积极引导农民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特色水产业,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鼓励农民争当“农庄主”, 在全市建立了15个农民创业实训基地, 安排组织创业学员到附近有关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进行考察学习,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跟班见习和顶岗实习。2011年我市多次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 通过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法律等知识的学习, 培养壮大了农民经纪人队伍, 增强了农民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 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 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积极推进“三品”农产品产品认证与产地认定工作, 2011年来新增“三品”40多个, 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96个。到目前为此, 全市累计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615家, 社员达74 626户。

4. 突出“派”, 农技人员与示范户对接

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 篇9

近几年来, 东港市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全市受训农民达15万多人次, 占农村从业劳动力的80%以上。主要在以下8个方面开展培训:一是开展远程农民中等职业教育, 三年来, 全市共招农民中专生1237人;二是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 近几年每年引导性培训3000人、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三是实施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 四年共培训产业农民4000人;四是开展种养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培训;五是农广校系统开展“三进村”工作, 做到教师进村、培养人才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六是开展“送科教下乡”培训活动;七是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的作用, 东港市农广校和东港市农业中心、草莓研究所、农机校、农机推广站、果树站等都发挥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的作用;八是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和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 全市培养一支数万人的农民实用人才队伍和新型农民队伍, 为科技致富提供智力支撑。

二、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因素

1. 思想认识不高

由于农民素质基础差和传统小农意识作怪, 农民培训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不强, 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培训的覆盖面和知识面不宽。况且, 农村呈现出“99”“38”“61”“01”现象 (老龄化、妇女化、儿童化、后继乏人) 和“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新难题, 更增加了农民培训的难度。

2. 领导体制不完善

目前, 农民培训工作虽然得到重视, 但多部门各自独立抓, 没有形成一个拳头统一抓, 领导体制不完善。

3. 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 国家不断出台一些支农惠农政策, 陆续增加农民培训项目, 加大农民培训投入力度, 但是, 培训经费总量还是不足, 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力量, 逐年增加投入, 以适应发展需要。

4. 办学条件简陋

目前, 东港市大多数镇村的办学条件比较简陋, 根本满足不了农民培训需求。教学设备少而陈旧, 教学场所面积不足, 桌椅少、黑板小, 大多数教室冬季没有取暖条件, 而冬季又是农民培训的黄金季节。由此可见, 改善农民培训办学条件势在必行。

5. 师资队伍弱

农村特别缺少“双师型”培训教师, 大多数兼职教师, 不固定且备课不充分, 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 不适应农民培训要求。

6. 教学质量差

由以上影响因素而导致农民培训教学质量差。

三、培训工作发展对策

1. 树立农民培训新理念

瞄准培养目标不放松。

2. 创立农民培训新法制

学习天津市和甘肃省创立农民培训新法制的做法, 制定农民培训条例, 使农民培训走上法制化轨道, 为农民培训保驾护航, 并形成长效机制。

3. 改善农民培训条件

提升办学场所的基础设施水平, 逐年增加投入, 专款专用, 配备必要的现代电教设备和远程媒体资源, 健全和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

4. 扩大远程培训规模

一是推行“三网合一”远程培训 (天网、地网、人网) ;二是推行“三电合一”远程培训 (电话、网络、广播电视) ;三是推行“一、二、三”远程培训新模式 (一本期刊送到户、两条热线电话面对面, 电台、电视台、报社三家媒体设专栏) 。

5. 创新农民培训模式

一是集中培训与进村入户相结合;二是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三是常规培训与超常规培训相结合;四是“三网合一”与“三电合一”远程培训相结合;五是短期培训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六是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开发相结合;七是“洋专家”培训与“土专家”培训相结合;八是订单培训与特色品牌相结合;九是一事一训与高新技术培训相结合;十是“科普之冬”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6. 健全农民培训机制

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现状及思考 篇10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高质量劳动力就相当少了。特别是能够带动农民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严重缺乏,问题相当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 579. 1万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0. 6% 。如何盘活农村实用人才存量,加大增量,加大对农村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现状

1. 人才总量不足,整体学历层次较低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综合素质还是专业结构等方面都落后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大多数是靠自学、互相学习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拥有一技之长乡土人才,队伍中低学历、低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偏大,高职称人员相对匮乏,大多数思想观念、知识比较陈旧。

2. 对农村实用型人才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目前大多数人对农村实用人才存在模糊认识,观念陈旧,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是人才,把主要精力放在高层次人才开发和使用上,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这支队伍建设、开发和使用的力度不大,重视程度不够,各级政府没有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社会整体人才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范围统筹考虑和安排。

3. 扶持政策不配套、投入不足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政策不配套。一是培训观念的偏差。大多数的培训方认为首先要转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才能做好领头人,所以培训对象大多数是针对领导干部,从而忽略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需求。二是受地区财力影响,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缺乏相关的资金保障,对农村实用人才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缺乏必要的资金扶持。个别部门甚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不能及时主动地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资金投入、税费过重、财产安全等问题,致使他们的生产发展陷入困境。三是在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培训、项目扶持、表彰等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运作。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在国家层面上非常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制定的多个“一号文件”都要强调农村的重要性、农业的基础性、农民致富事关全局性。但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仍是以城市工业为重心,以推进城镇化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基层党委和政府也把转移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作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手段。体现在对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对农民的培训上,主要是农民到城镇就业( 打工) 的技能,而忽视了或弱化了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实用人才的开发。因此,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重点应放在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上面。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几点思考

根据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提高其培训的有效性,必须要统一认识、整合培训资源、强化政策指导、加强规范、完善服务等。

1. 政府主导下的规模化发展

无论从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看,还是从国际比较角度分析,农民教育虽然有自身内在需求,但是,在以家庭联产经营为主,每户生产经营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农民自身没有条件接受制度化的教育,农民教育不可能成为自觉行为,何况在当前农民合作组织体系尚未发育健全的情况下,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农民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也是我国农民教育是以法律为依据的政府行为的基本判断依据。诸如韩国、印度等国家的农民教育还具有鲜明的政府行为特色,何况韩国还有体系健全的农民合作组织,政府组织开展的农民教育还是主要构成。即使我国的农业人口降到占全国总人口的10% 以下,在土地公有制的制度下,也不可能出现普遍的大规模农场主,而可能出现不同规模和效益的农业经济人和企业家,更多的是兼业农民,因此虽有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变化,但不可能出现像企业职工教育那样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农民教育。因此在各级政府主导下,有计划、分层次、按需求、规模化的农民教育培训,培养一大批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实用人才,将成为我国今后几十年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2. 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方向

从一个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看,农民数量的减少是必然趋势,这是每个国家在发展阶段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只不过是在时间上快慢不同而已。现在美国、欧洲、日本的农民大都占本国人口的1 ~2% 左右。农民的急剧减少,虽然体现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但对农业来说是致命打击,即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和农业后继乏人。农业后继乏人就意味着农业萧条和农村荒废。因此,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都在以极大的精力和投入,支撑和挽救日益萧条的农业和农村,用多种有力措施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3.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需要培养一批了解国家政策,熟悉农村情况,有一技之长,留得住、用得上,能自富、敢带富的“土专家”。为此,国家农业部牵头先后成立了许多个覆盖全国范围的农村实用人才、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为大规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搭建了关键的支撑平台。

4. 培训向网络化教育发展

在向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的信息服务水平。整合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加快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重点加强面向基层的涉农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示范村建设”。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的手段也在发生变化,发展趋势是,在继续保持现场示范、集中授课、发放科普书籍良好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组建农村实用人才网上教室,设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专题节目,从而降低农民教育投入成本,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学习新的农业技术的积极性。

通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各村远教服务点增加播出农村实用技术讲座和农事节目的时间,积极推广互联网技术,使农民通过远程教育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创新培训模式,根据农民实际,灵活采取专题授课、网络教学、电视讲座、现场答疑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

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培训的对象、内容、形式等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农户科技致富水平,从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摘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低,实用人才数量不足。重视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加强农村教育的培训发展趋势,为农村教育培训提供理论参考。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 篇11

方案要求各试点省要根据农民意愿科学设计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提供扶持和服务。应着重按照种植、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五大产业分类开办培训班,产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开办具体的专业班。培训对象重点从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选取,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创业意愿强烈,具有与创业项目相适应的产业基础,并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项目县对选定的培训对象,应编制填写《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学员登记表》并报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培训经费由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县从项目经费中统一安排,每人的培训费用原则上不超过2000元。

各试点的创业培训环节包含集中培训、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实践学习和创业发展五个环节。要求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0天(120学时以上),创业实践和市场考察时间不少于10天。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 篇12

1 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现状

近年来, 南宁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才培育工作, 把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出台了《南宁市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对象、建设措施, 结合广西地区百万农村党员大培训和千万农民大培训活动, 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建设、指导、服务工作, 通过加强调研、加强培训、抓点示范、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 运用“选、育、管、用、扶”等方式, 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网络, 培养造就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南宁市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 县 (区) 给予财政资金配套, 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投入力度, 对参加培训农民给予误工补贴, 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统计的基础上, 各有关部门根据行业特点, 开展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确认工作, 建立了分门别类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库。截至2010年12月, 南宁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215 858人, 其中农业种养人才有119 823人, 农村合作组织人才有4 073人, 农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人才有68 332人, 农村创业人才有4 780人, 农村能工巧匠有18 984人, 全市高中 (含中专) 文化程度的农村实用人才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0.2%[2]。事实证明, 当地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在推进南宁市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2 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成效

2.1 带动产业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日益多样性扩大了农民发展新兴产业生产空间,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经济能人”, 通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因势利导调整农业结构, 调节了种养、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益分配关系, 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育出特色优势产业。如隆安县农民卢义贞创办了以种植业为主的金穗农工贸有限公司,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共3.6万农户发展香蕉、甘蔗、木薯等产业, 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2 创新经营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经济能人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通过统一购进原料, 统一对外销售,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实现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 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如邕宁区蒲庙镇那晓坡村妇代会主任李冬兰人工驯养野猪致富后成立了邕宁区野猪养殖协会, 向广大村民传授科学养猪技术, 并提供野猪销售服务, 现拥有近100个会员, 形成了以协会作载体、促进养猪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2.3 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利用自身独特技术和技能优势, 创办科技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示范园, 积极参与和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不断改进和提高农业科技的使用效率, 使农业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效中的贡献率不断得到提高。如武鸣县下渌村的经济能人韦世林带领全村果农把单一的龙眼种植发展成芒果、荔枝、黄皮等畅销果品种植,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三避”、果蝇诱捕器、果实套袋等技术, 使水果品种和质量均有提升, 有力促进了果农增收致富[3]。

2.4 助推农产品流通

农村实用人才在参与发展市场农业的生产活动中, 不断总结经验, 逐步摸索和掌握了一些市场规律, 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 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兴宁区三塘镇村留肖坡养鸡能手蒙刚除了带动农户养殖山地鸡外, 每年还帮助养殖户销售山地鸡60万羽以上, 销售额近1 200万元, 进一步促进了村镇养鸡业的发展。

2.5 促进社会和谐

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在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中遵纪守法, 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 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 能主动处理纠纷, 化解矛盾, 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引导周边群众, 潜移默化地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构成了农村和谐稳定的基础。如宾阳县的农村实用人才积极配合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等开展计生工作、“黄、赌、毒”专项整治活动、“农村三大纠纷”的调解等, 促进了乡风文明的建设, 维护了社会稳定。

3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对策

近年来, 南宁市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资金短缺、结构不尽合理、素质不高、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激励机制相对滞后、组织管理不到位、保障措施不配套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这些都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健康发展。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必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充分发挥他们在带头创业富民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为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3.1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工作职责

党的十七大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 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落实领导责任, 明确工作任务, 周密部署安排, 抓好组织实施, 形成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格局。针对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特点, 研究有效的管理服务机制, 建立健全各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 农业、人事部门具体负责, 乡镇、村具体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四级管理服务网络, 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各项工作, 不断开创农村人才工作的新局面[4]。

3.2 加强政策扶持, 建立激励机制

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服务, 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 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保证。一是政策支持, 以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贡献率为标准, 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 采取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农业保险等政策给予扶持, 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技术支持,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 采取咨询服务、科技入户、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 打造“技术+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院校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 通过开展专家与农村实用人才结对帮扶活动, 既及时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 又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 实现优势互补。各涉农部门应尽可能地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一村一品、农业科技入户等各类强农、惠农项目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组织实施, 并从技术上给予支持。三是资金支持, 建立财政投入、银行信贷、社会投资、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的投资体系, 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对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农民专业协会, 从事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农村运销业的农村实用人才, 在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建立激励选拔机制, 对成绩显著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把懂经营、会管理、热心村级事务的农村实用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 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及时推上村“两委”工作岗位, 同时为其继续学习提供优惠条件。

3.3 加强指导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市战略, 加强继续教育, 全面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造就一大批创业致富的带头人。一是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 科学制订人才培训培养的总体规划, 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绿色证书”、“广西百万农村党员大培训”等, 对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把相对较为成熟、先进、能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实用技术及时传送到其手中。二是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训网络, 充分发挥农广校、农科教基地、乡镇党校、乡镇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等阵地作用, 大规模、分层次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三是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践基地、农业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载体, 通过技术指导、经验交流、科技示范、岗位培训、成果展示等活动, 使农村实用人才能就近获得经常性培训, 不断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锻炼成长。

3.4 加强宣传力度, 营造舆论氛围

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举措, 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识和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到工作开展质量。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 进行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深层次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致富的典型经验, 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墙上有画、网上有消息, 让更多的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 让更多的农民意识到学科学、用科学的必要性, 激励更多的农村劳动者拓宽思路、创业发展、带头致富, 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向实用人才、实用人才向优秀实用人才成长发展, 全面提高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二是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产品进行宣传, 帮助他们的产品形成品牌, 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通过各种协会和中介信息机构把农村实用人才凝聚起来, 真正形成人才智力优势, 为发展区域性农村经济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5]。

参考文献

[1]什么是农村实用人才[N].人民日报, 2006-08-16 (8) .

[2]杨乐.南宁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N].南宁日报, 2010-12-30 (5) .

[3]黄启健.广西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民增收明显[N].广西日报, 2009-01-03 (6) .

[4]黄祥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J].农村工作通讯, 2009 (6) :60-61.

上一篇:导读与查询下一篇: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