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

2024-09-30

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精选12篇)

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 篇1

摘要: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与人交流, 教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要正确认识英语基础知识与英语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 在促进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前提下, 努力培养学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同时, 要使用多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 使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英语基础知识,英语运用能力,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学生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它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只是作为工具帮助初学者达到预期目标———熟练使用已学到的语言,因此,学习英语是为了懂得英语而不是仅为懂得英语知识而学习;学习英语是为了用英语与人交际,而不是仅为向人炫耀自己已学了多少英语知识。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指导者,中学教师们应该大胆地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优先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正确认识英语基础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的关系

如果把英语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影响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作用是深远的。“哑巴英语”和“高分低能”症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拨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英语基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

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英语基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英语基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样,英语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实践方法

1. 课堂问答

抓好“问答”是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经过教学提炼的发问声音,传到学生耳朵里,经过耳膜的震动作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语言听觉区,促使学生对语言进行辨别、比较、判断。常常接受这一训练,学生的听觉灵敏了、听力也随之提高了。经过精心设计的师生问答,可以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毛病,也可以不断帮助学生克服在运用外语来表达某种意思所造成的某些缺点。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感受情景,有效地帮助学生依据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英语能力标准,迅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问答”时机一般有三种:课首、课中、课末。课首是一个好时机,因为它能有效地牵制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营造出“紧张”的教学气氛。课首“问答”内容有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作用。课中需要教师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课中时机在多数场合都具有突发性,起到随时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的作用,它可以使走神的学生意识到没有逃脱教师的注意,是老师给了面子,正在暗示、期待他的回答。课末也是一个好时机。因为它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听课后的精神疲乏,促使学生持续兴奋,充实45分钟的边角时间。课末“回答”内容都是巩固授课内容性质,有画龙点睛、查漏补缺、强化要点的作用。本人常常采用随机抽条答问形式,即教师预先准备好纸条,纸条上写好各种问题,回答完毕后评议打分,用以检查学生上课是否投入,是否掌握了授课内容。

2. 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就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学生只有在他们乐于参与的活动中,才自始自终是自觉主动的语言实践者,而不是被动地追随教师。活动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把语言的学习看作内在的需要,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

3. 计算机辅助教学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还要求新科技的辅助。英语课堂往往有许多异域的生活场景是学生没有生活体验的,教师用语言来描绘有时也缺乏形象性,这时电脑多媒体技术就能大展身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将教学内容、教学经验和计算机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创设真实语言环境的物质基础,这可以将学生带进所要涉及的语言氛围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知识、运用语言。因此借助CAI系统,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研究对象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学生展开形象思维,对于学生右脑的开发、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的需要。事实上,学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种种不同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假如他们被限制在教师所教的内容和课本所介绍的知识的范围内,或仅仅依靠他们已学到的语法规则,他们如何应付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由此可断然地说,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能学好语言,只有通过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学习者才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 篇2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就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学 英语教学 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日趋完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过去的英语教学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这里,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改变课堂教学单一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以往的教学形式不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紧紧围绕中考的指挥棒,过分强调考点,教学活动受到很大限制。绝大部分同学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高分,因此出现了“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现象。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改进英语教学方式。

1.“互动型”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在讲解一些精彩的对话时,可以先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找同学做点评,最后再由教师做总结。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同学们逐渐熟悉了课文,这时,可以再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这段精彩的对话。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氛围就会轻松起来,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消极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参与课堂,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完全投入到课堂当中。在讲解复习题时,也可以采取师生互换角色,即请同学上台来扮演老师,为大家讲解习题,老师则坐到座位上当学生。讲解完后,由其他同学提意见,教师则补充总结。这样,一方面使老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极大地增加了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改变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多媒体技术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最好教学手段之一,它能创造出一种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其中,并能迅速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采取分层教学法

目前,很多学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然而,初中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小学,各小学之间的英语教学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学生们的英语基础可谓是千差万别。由于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位同学,从而导致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吃不饱,觉得课堂教学过于简单,因而产生了懈怠情绪;而另外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又觉得难度太大,无法接受,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分层教学法,把学生分为A(优秀)、B(良好)、C(中等)、D(较差)四个层次,这样就可以使每位同学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来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可以实行月考制,检验大家的学习情况,鼓励进步较大的学生

跳级,营造出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势头。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到课内外有效结合语言学习靠的是反复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例如,定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开展英语角,鼓励同学们欣赏优秀的英文影片,并用英语写观后感,教唱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为他们推荐有趣的英文课外读物,等等。另外,在作文课上,可请同学谈谈读后感,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学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

“名师出高徒”,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师资队伍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一方面学校要不断引进一些高素质的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师资结构;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重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比如:①组织一些兄弟学校的观摩课活动,让不同学校的老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②邀请校外知名教师来校做讲座,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③在学校内部实施集体备课制。各年级的各科小组成员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内,由组长组织大家一起探讨即将教学的内容。这样一来,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钻研教材,并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在教师内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④在学校内部开展公开课。每学期每位老师都讲3~5次的公开课,对于优秀的公开课,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公开课,一方面激励老师们加强学习,力争上游,取得更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教师们也可以更为直观地充分吸取他人授课的精华,弥补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总之,英语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基础,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新世纪的今天,传统的“一位教师、一块黑板、一只粉笔”的教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激活英语课堂势在必行,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国际型的交流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学英语教学对策略谈 篇3

一、坚持提纲挈领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既要注意克服传统讲解课死抠语法等弊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又要避免不顾学生的实际需要,把重点放在他们已经具备的知识方面,或放在课后他们自己就能解决的问题上。从目前许多教师成功的实践看,在英语教学中,一般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一般的斜坡鼓励学生自己去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放在画龙点睛式的观点提炼与综合上,放在指点迷津式的解难释疑上,而不是放在教学内容的统盘式包揽上。当学生在某一问题的理解上,殚精竭虑,陷于山穷水尽时,通过教师的搀扶,顺利得以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艰辛与快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与不足,感受到老师的指导是多么的必要和可贵,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更加尊重老师的劳动,自觉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珍视老师的每一次指导。

二、坚持实践为主

树立实践为主的思想,对改进中学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件颇具现实意义的事。当然,英语教学以学生实践为主,这是指总体而言,并非说教师毋须在课堂上讲授了。必要的讲解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是应讲得精炼、讲在“点”子上,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即使在讲解时,也可先提示一下关键之处,让大家分析、议论,然后引出正确答案。在这方面,应注意将讨论式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中,具体地讲,就是把课文的主题、艺术手法、语言难点、重点句子的深层意思以及在课文基础上适当延伸或扩展的题目,交给学生讨论。讨论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讨论中,对学生有创见的观点及时肯定;讨论后,则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通过讨论,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识和应变能力。此外,也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由于讨论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可以随时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总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相互启发获得的知识,可以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扎实,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学和教材内容的局限。

三、坚持启发诱导

实践证明,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不可能成功。语言教学尤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可以说,没有哪位教师是不希望自己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然而,现实情况是,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肯花精力设法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常抱怨学生不用功的多,而认真去分析去解决的少。将调动学生主动性作为教学重要环节来抓的,就更少了。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虽然一些教师确实试图探索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或借鉴国外的一些教法,但仍然不善于启发,或者依然是一讲到底,或者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学生的真正收获并不大。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忽视了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就是应把重点放在探索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去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其二,导不足,讲有余。所谓导,就是引导、诱导、开导,换言之,就是启发式。但是,启发式不仅仅是具体的一种教学方法,而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可以上成富有启发性的课,也可以上成索然寡味的灌输式的课。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三点:

第一,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的主体。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断深化课前设计的教学内容。这样,课堂上才会出现人人跃跃欲试、个个争先恐后的可喜局面。

第二,真正地把握教材。应注意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叙述类课文,中学生在理解其字面意义和故事情节等方面一般没有多大问题,因此,应把鉴赏其选词造句特色、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手法、叙述角度的选择等作为重点内容。对于描写类课文,则适当侧重景与情的关系、作者采用的独特描写手法等。对于论说文,着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原文,弄清作者的观点及论证方法和过程,分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及上下文的联系,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文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既把握手中的教科书这本“死教材”,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特长,排除他们的畏难发愁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某一方法的运用上,教师一般要按照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总体设计,做出适当的选择。在选取某一种方法时,要对这种方法的特点、长处和局限有一个基本的把握,有时还可以在预习课上把自己的方法设计过程交待给学生,让他们结合学过的课程加以领会。同时,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对学生理解程度的分析和判斷来确定。对于虽有难度但估计多数学生基本上都能独立理解的内容,一般采用问答法,提问对象是理解水平属中下层的学生,目的是给这一层次的学生以口头表达的机会,也使全体学生借此机会验证自己的理解。对于多数学生似懂非懂的内容,一般采用提示、问答法,提问对象是理解水平属中上等的学生,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之下准确地理解内容。对于多数学生难以独立理解的高难度的内容,则以讲授为主,目的在于系统介绍新知识。对于容易引起争论的、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可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同学间或师生间的口头交际,掌握知识,提高技能。选择教学方法时,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判断十分重要。对于学生能够独立理解的内容,教师一般应尽量少讲或不讲,以免引起学生的厌倦;对于学生基本上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一般不要提问,以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受挫,使课堂气氛陷入僵局。

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 篇4

1 中国英语的定义

在中国, 葛传椝 (1980) 先生首次提出“中国英语” (China English) 的概念, 他明确指出把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译成英语可以称为“中国英语”。后来, 又有许多学者给出了自己不同的定义。汪榕培 (1991) 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本土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 (1993) 则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 表达中国社会诸领域特有事物, 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 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 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篇章”。谢之君 (1995) 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 能够进入英语交际, 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水平有关”。后来, 贾冠杰, 向明友 (1997) 进一步指出, “中国英语是操汉语的人所使用的, 以标准英语为核心, 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综上所述, 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核心, 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传传统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世界, 同时也融入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表现形式。

中国英语理论性的研究肯定了中国英语的存在, 但却无法准确预测中国英语未来发展的走势, 对此, 我们只能静观其变。但中国英语, 在解决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的现状中, 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很多学生, 虽然接受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英语学习, 却不能使用英语正确地表达传统的中国文化。比如“孔子”, 很多学生将他译成“孔先生”, 更有甚者, 将“长城”直译为“长长的墙”。而谈起国外的许多节日, 比如说情人节、圣诞节, 学生们却如数家针。这些极端例子令人对中国的英语教学, 质疑不断。针对此类现象, 从丛 (2000) 教授在光明日报上首次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症” (Chinese Culture Aphasia) , 即中国人作为交际主体却在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上存在困难的“症状”。之后, 此类现象引起人们重视, 对此进行了大量实证调查研究。张为民、朱红梅 (2002) , 赵凤玲 (2008) , 肖龙福 (2009) 与宋伊雯、魏晓旭 (2012)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分别对大学及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证实文化失语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类高校及高职学校教学中。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与有长年教学验的同仁沟通, 笔者发现, 文化失主现象之所以如此普通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 教科书中缺乏中国传统文化。根据刘喜琴 (2011) 的调查研究显示, 84%的学生认为教学书中西方文化过多, 而78%的教师则认为教科书中没有足够的中国文化。《综合英语》, 作为大学非英语专业的主要教材, 只有第一册前三单元涉及中国文化, 而且主要是饮食文化, 第一册其余部分另外三册没有涉及任何中国文化。作为大学专业英语的基础教材, 张汉熙教授所编写的《高级英语》也没有涉及任何中国文化。没有承载中国文化的教科书, 学生如何吸收本土文化?第二、社会环境的误导。当前的社会环境就业压力增大, 学生们多倾向于如何增加就业的砝码, 将证书视为学习的最终目标, 从而忽略了自身能力与修养的提高。第三、从笔者自身分析, 作为教师, 严重缺乏中国文化的输入。刘喜琴 (2011) 的调查研究也显示84%的教师认为他们所拥有的词汇量不足以达中国文化, 而87%的教师则表示他们也需要吸入中国文化知识。第四、学生缺乏足够的动机、信心, 在外国人面前缺乏足够的民族自豪感, 这些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是造成文化失主的主要成因。

Singer (1987) 曾经这样说道:“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母语文化, 就很难真正理解另一种文化。”国内学者束定芳、庄智象 (1996) 认为本族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作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工具, 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 从而也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更深的了解;二是通过对学生本民族文化心理的调节, 培养了学生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外语和外族文化的积极性, 增加他们的学习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中国在世界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 也急需将将自己文化介绍出去, 而世界也需要也解中国的文化。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该如何承载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如何将中国文化载入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 为此开出一剂良药。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交际主体在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上存在困难的“症状”, 如果交际主体掌握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 那么, 这种文化失语现象便会逐渐消失, 而中国英语则正是具有这些中国特色文化的载体, 将对中国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3 中国英语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 杜红 (2009) 提出, 语言的输入应包括听到的和读到的, 这包括输入的方法和输入的材料两个方面, 其中材料的输入则应该是可理解和可练习的。英语材料中过多的西方文化, 远离学生的生活, 一方面造成学生理解的困扰, 另一方面缺乏实际操练性, 让学生总有一种活在“真空”中的错觉。束定芳 (1996) , 鲍志坤 (1997) , 刘正光、何素秀 (2000) 与郑玮 (2010) 都提出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问题, 即在教材编写中融入中国文化。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载体, 因此, 在教材中如何导入中国文化, 如何看待中国英语的地位, 是解决文化失语症首要的问题。

根据笔者调查, 当前有很多学者及出版社在中国传统文化译出方面都做出了积极努力。《中国文化概览》涵盖了中国概况、中国历史简介、中国政体、中国民族乐器等26个主题, 内容翔实, 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为英汉对照版本。《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分为十五个单元, 分别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中国饮食, 中国京剧, 中医, 中国汉字与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为英汉读本。每一单元分别附有单词列表并配有音标与释义, 专有名称的中英对照, 而且配有相关的练习。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公共英语的拓展教材, 供三、四年级的同学使用, 还可作研究生基础教材以及留学人员等使用。《英语畅谈中国文化50题》以中西日常所交流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50个主题为主线, 穿插了中西文化对比, 并以对话形式展开, 贴近生活, 为中英文对照, 并附有背景知识及相关练习。本书更贴近于现当代中国文化, 浅显易懂, 可以为对话训练提供蓝本。《中国地理常识》, 与《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历史常识》是一套汉语教学的辅助读物, 图文并茂, 英汉对照, 语言浅显易懂, 海外反响很好。

中国文化博大精神, 鉴于对以上四本书的分析,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导入中国英语。 (1) 传统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因此, 这些哲学思想及其表达方式, 是中国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修身治国平天下” (cultivating yourself, putting your family in order, running the government well and bringing peace to the entire country) 激发了多少仁人志士, “忠义” (loyalty) 、“礼让” (comity) 、“仁义” (kindheartedness and justice) 、“勤俭” (hardworking and thrifty) 、“贞操” (moral integrity) 也早已渗透在中国人的血脉中, 成为中国人的灵魂。我们要让世界了解中国, 了解什么是中国人的魂。 (2) 交往是相互的, 不是单方面的顺从。我们不仅要了解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包括着装与饮食, 我们也需要让西方人了解我们的生活习惯。馒头 (mantou) , 饺子 (jiaozi) 直接用拼音的方式, 学生们无需再花时间去记“dumpling"这样的单词了。 (3) 红楼梦 (A Dream of Red Mansion) 、西游记 (Journey to the West) 、三国演义 (Three Kingdoms) 、水浒传 (Water Margin) 这些传统文学, 不仅是中国人的财富, 也是世界的财富。 (4) 习语及谚语。画蛇添足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 、情人眼里出西施 (In the eyes of the lover, his beloved is a beauty) 这些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表达, 是中国英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5) 熟悉重阳节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腊八节 (Laba Festival) 这些传统节日, 以及贴春联 (Put up New Year couplets) 、猜灯谜 (Riddle guess in lantern) 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将会使学生成为英语的主人, 而这正是中国英语的真谛。

“真实”的语言环境与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于中国英语的教学也非常重要。李少华 (2006) 提出,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 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 都离不开现实生活。语言离开了生活, 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而我们现行的英语教材, 对于学生来说, 都是”一些看不见, 摸不着的虚幻世界”, 这将会导致以下四种结果“学生将没文化与西文化混为一谈, 造成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紊乱’;失去自我;学习失败; (4) 汉语能力的降低, 对母语文化了解趋于肤浅”。中国英语, 是中国人自己的英语, 是最真实的生活。这种“真实”的语言还可以通过网络与世界进行沟通,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有效解决文化失语现象。其实, 社会也需要建立起合理而有效的评价体系, 引导学生树立多元的用人标准, 只有多管齐下, 才能为中国英语的导入铺平道路。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 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与理论修养, 对于教学至关重要。一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语现象不仅在学生中普遍存在, 而且在教师团队中也广泛存在, 所以教师需要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建设, 充分具备运用中国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 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 认真钻研各种英语教学法, 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法” (李少华, 2006) 。肖礼全 (2004) 认为“中国教学存在的五个历史误区”, 而“盲目追随国外英语教学潮流”就是其中之一。笔者以为, 盲目追随的实质是因为教师欠缺理论修养深度, 缺乏辨别能力和改造能力。李少华 (2006) 认为“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法自然在中国。首先, 它应该既是对国外理论的吸收消化, 又是中国英语教学经验的总结;既是借鉴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 又针对中国的特殊情况, 是以我为主的中外结合。目前, 中国的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自己的教学法”。教师处在教学最前沿,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如果能够深入理论研究, 一定能挖掘出适合中国英语教学的好路子。

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生才能真正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但是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 必须能够正确看待英语的投入与产出。李少华 (2006) 指出“中国英语教学是一个被误导的最为严重的学科, 我们没有期望学生在一夜之间学会中文、数学、物理和其他课程, 却唯独认为英语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英语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我们不应花费时间寻找“灵丹妙药”, 而是静下心来潜心攻读。学习主体要从自身出发,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 最终运用中国英语这一有利工具, 消除自己的文化失主症状。

笔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广泛涉列并深入钻研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英文读本, 精心设计课程, 力求将“中国英语”教学与英语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考虑到目前教学的总体课时安排, 笔者将“中国英语”教学尽可能地细分并渗透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 提前将资料分享给学生, 安排学生课下阅读, 课前进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口语讨论,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后布置学生熟悉背诵带有中国特色的单词及短语, 增加输入量, 并进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训练, 增加输出量。在输入-输出相互统一的过程中, 不断加深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学校的考试还未将“中国英语”纳入考试大纲, 所以笔者利用班会课或文化周, 组织安排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口语比赛、背诵比赛、写作比赛。这些比赛一方面能够给予学生学习成绩的认可, 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促进“中国英语”教学起到了种极作用。这一教学思路经过近半年的尝试和实践, 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效解决了交际中出现的“失语”现象。

4 结论

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 篇5

爱心是和谐师生关关系的基础。

教学民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欣赏犹如一盏高悬的智慧明灯,照亮求学者,也照亮为师者。

有人曾对初一学生就“你是否因为喜欢英语教师而喜欢学习英语”这一问题作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给予肯定回答的约占四分之三。一名成功的教师对学生说来无疑是一道永远值得感念的风景。因为敬佩老师的学识和人格进而深爱其师所任教学科的,早已是屡见不鲜。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间心理的距离,不仅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而且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的需要。无论是西方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还是前苏联的合作教学的探索,都把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内核。

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教师热爱学生,主要是受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的支配,更富有理智特征。而学生的尊师,是对教师爱生的回应,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更富有情绪色彩。所谓情商的力量大约在学生身上表现得更明显些。 因为尊敬和信赖,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主动参与的激情。

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十分有效的感情投入,更是学生乐学的动力。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无疑是“移情效应”的具体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其实,师生关系也具有复杂的多重角色意义。他们之间不仅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关系,同时也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有知者与无知者,成人与儿童,长辈与晚辈,乃至兄姐与弟小妹等多重角色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就必然要求教师应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徐特立老先生说:师生的相互关系,首先就要谈教师的人格问题。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徐特立先生所要求的“模范人物”,显然是对教师修养的一种期盼,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石: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你担当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

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也是使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实行最佳控制成为可能。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其要义却显而易见。

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有感情、有灵性、活生生的人,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可以说,尊重是爱的别名。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也好,益友也好,都必须有一颗沉甸甸的爱生之心。不偏爱,不强制地爱,不盲目地爱,不粗暴的爱,不扭曲地爱。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境界。因为爱,才会有共同构筑的“凝聚力”教育工程;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振和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

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 篇6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英语课堂不再那么冷清、平淡了,多媒体以其图、文、形、声并茂特有的优势走进了课堂。多媒体的介入的确给教学注入了活力,然而不少教师滥用多媒体,使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多媒体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使课堂教学具体化、简单化、生动化。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左右;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85%,3天后留存65%。可见,若能在英语教学中把多媒体运用得恰到好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多媒体中出现的图片及其音乐等都特别感兴趣。如:同一篇课文《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采用不同方法教学收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放一段电影让学生用英语来猜测电影的种类(action movie,documentary or comedy)以及喜欢何种电影,与老师直接用英文来教学生读英语单词并回答喜欢何种电影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三)有利于设计练习,巩固课本知识。学生在学完了新的知识后,短时间内一直没法掌握,这个时候,计算机就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它在较短时间内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练习机会,出现不同的画面以及不同的练习,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这样的效果就会十分明显,如讲到“have+宾语+宾补”时,举这样两组例句并分别配上两幅图。he had his hair cut(图一:他理发了)。my grandfather had my sister do her homework(图二:我爷爷要求我妹妹做作业)。学生很快就可判断宾语补足语是分词动作的发出者还是被动者,之后再附上几组或选择填空或括号内动词展开,以辨析正误形式的练习,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完成这些练习。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有偏差,上课时貌似运用了多媒体,实质上,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无疑是“换汤不换药”。其中存在的问题是:

(一)以音像播放代替师生互动。现今,多媒体课件已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主要形式,而多数自制的课件只能线性运行,师生无法交互。例如:英语课堂上开始时的“Free Talk”、值日生的“Daily Report”或师生的口头交流,都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好方式,它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如非要硬生生的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谈;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其结果只会造成学生无法在生活中进行交流。更多时候CAI代替了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和学生的感悟、思维反馈,致使学生从头到尾见到的都是屏幕上的图象和教师设计好了的文字、结论,听到的都是音响发出的各种声音,把活的教学变成了死的视听,把探索的过程变成了结论的展示,学生被课件套进了“笼子”,教师被牵住了“鼻子”。

(二)以现代课件排斥传统手段。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在以“chalk+talk”(粉笔+谈话)的方式进行。如今,令我们担忧的是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已经没有了黑板,有的老师不惜工本把课本插图、教学挂图通过扫描制成课件;有的把本应根据课堂实际而灵活处理的现场板书也事先写入了课件;有的甚至把本应属于师生之间的现场交流和教师激情、引导、评价等课堂说话也用课件代替,但他们却不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实物、简笔画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

(三)以时髦热闹冲淡教学主题。有部分教师因为认识不到位,往往不注重实际,特别是遇到上公开课、竞赛课的时候,就不管什么内容,不管有没有必要,都要做课件,而且不做“小而精”的要做“大而全”的。这样就会喧宾夺主,冲淡教学主题,干扰教学活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更多的是在讨论课件中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对学习的内容只知道老师刚才播放了一遍,另外一无所知,多媒体课变成了观看课,这样教学效果反而跟原先设想的背道而驰。

三、思考建议

(一)明确观点。教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首先应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多媒体教学是辅助教学的。运用多媒体就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准确到位。

(二)适时适度。适时是指要把握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多媒体要在最合适的时候进入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火候”,适时运用多媒体,达到手段与效果的有机统一。一般情况下,在复习阶段巧用多媒体,有利于知识的全面贯穿和落实。在新授阶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正确掌握。同时在操练阶段也可灵活使用多媒体,把大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灵活操练中巩固知识。

总之,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喧宾夺主只能适得其反,教师的光芒在三尺讲台上永远不会被淹没。

印度中学英语教学对我国的启示 篇7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中学英语教育得到重视。在我国, 英语已经和数学、语文学科一样重要。但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听、说、读、写能力不强, 特别是听、说、写的能力较差,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究其原因, 在初中英语教学上存在的最大弊端是:目前我国学生一般只有在英语课上才学习一点英语, 词汇量、阅读量、练习很少,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老师的英语教学方法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死记硬背, 更有甚者为了考试能得高分, 不用大量的时间去练听力, 而是去背听力考试题的答案。我国的初中英语考试从来不强调学生对有关参考书的理解, 把知识条理化, 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出来, 重视思辨、逻辑、联想。在中学考卷里选择题占百分之八、九十, 只要不会的题就猜测, 所以猜测的成分占很大比例。因此, 初中生高分低能者大有人在。有的英语成绩优秀的初中生甚至不能将简单的想法用英语口语表达出来。大家都知道,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没有捷径可走, 必须多读、多听、多练、多写。要想改变当前这种状况, 应该改革我国的应试制度, 选择一些学科用英语授课。只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运用英语的机会, 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2 印度中学英语的教学模式

印度有私立学校和政府学校两种学校。私立学校也叫公共学校, 是私人办的学校, 设备好, 收费高, 每人每月收费2500—4000卢比 (约合人民币500—800元) , 学生都是家境富裕的孩子, 全部是适龄儿童。政府学校有英语学校和印地语学校。英语学校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都用英语讲授各门学科, 同时开设一门印地语课。印地语学校从一年级到十年级用印地语讲授各门学科, 同时开设一门英语课。在中学教学中, 学生分为理科班和文科班, 理科班用英语讲授各门学科;文科班用印地语讲授各门学科, 同时开设一门英语课。在印度中学英语教学中, 统一的教材比较少, 大部分教材是教师给学生开出的一系列不同流派的参考书, 包括传统书目和最新著作书目, 以英语原著居多, 让学生自己研读、分析、比较。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 或到书店去买。印度中学生的英文阅读量相当大。课堂上, 教师用英语讲课, 学生用英语提问及回答问题。期末考试一般要书面回答十个问题左右, 可以用英语或印地语答题。考试强调学生对所阅读的各种有关参考书的理解, 把知识条理化, 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出来, 重视思辨。考卷里没有打勾的选择题, 不能靠死记硬背和猜测, 所以绝没有猜测的成分。中学毕业后, 他们能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很大, 可以说英文水平已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同时由于读了大量的最新英文原著, 所以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就会及时了解, 为将来的工作、发展和创新打下基础。

3 中印英语教育差异结果之比较

由于印度成功的英语教学模式, 印度的中学生英语学得很好, 这使得很多印度人具有很高的英语水平, 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相当强, 能熟练地运用英文浏览报刊杂志, 听广播、看电视、谈感想、发表演说、答记者问、做会议记录、写报告、著书立说等一律用英语, 可以说应对自如, 游刃有余。这使他们很容易融入国际社会, 对外交流与合作极为便利。比如在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会议活动中, 活跃着许多印度籍国际职员。他们中有的担任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 有的在各种会议上被推举为报告员、书记员;在科技领域, 印度人表现不凡。印度许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学历是在国外被承认的, 而且由于这些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都比较高, 所以在国外很抢手, 国际组织和国际知名企业雇佣了不少印度人。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今天, 英语教学为印度培养国际交往人才带来了极大优势。与此相比, 我国在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人数屈指可数, 而且我国的科技人才就不如印度受到国际企业的器重, 英语不过关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4 印度成功经验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4.1 先进的英语教学是英语教育成功的保证

今日印度, 国际一流人才济济、信息产业如日中天、经济增长突飞猛进。其独特的英语教育是其制胜的关键。印度独特的英语教育又以其科学先进的英语教学见长。教材多元化、新颖化, 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学模式人文化、开放化, 重视培养语言应用能力;评价机制灵活化、多样化, 真实性较强。

4.2 应大力推进英语教学体系的改革

印度在英语教学模式、方法以及在评价测试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给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启示。首先, 教材的改革;其次, 教学模式的改革;第三, 评价与测试体系的改革。英语教学中多使用双语教学,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双语教学应在条件充分的学校和合适的学科中推行。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运用外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言, 以中文为辅助手段来传授学科知识。最后, 双语教学不应削弱母语学习的份量。同时, 对中学生英语能力的界定应不仅限于一套英语试卷的成绩, 应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考核。

4.3 应坚持汉语的主体地位, 促进多民族语言的共同发展

中印两国同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大国。坚持汉语教育的主体地位, 统一推广普通话, 对国家团结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英语在世界影响的扩大, 使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年轻人往往忽视母语的学习, 或者轻视母语的作用。这样会直接导致“母语危机”的出现。因此, 英语全球化带来的西方化, 导致了母语及母语文化的边缘化。如今, 在英语教育不断升温的教育浪潮下, 我们更要关注汉语的发展, 细心保护我们赖以进行文化传承的母语。此外, 在维护汉语教育地位的同时, 还要积极的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其次, 在英语教学中, 积极融合汉语语言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 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维护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特征。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跨文化意识, 能够以中国人的身份运用英语得体、有效的同世界各国朋友交流合作的高素质人才, 而不是英美等主流英语语言被动的模仿者、追随者和使用者。

5 结论

总之, 英语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是进步的阶梯, 也是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世界, 学习国内外知识的必备工具。我们应认真借鉴印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 帮助中学生学好英语, 这样, 他们的人生将更丰富, 世界更精彩, 视野更开阔。

摘要: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 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很多国家, 英语俨然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 是求学者永远离不开且必学的一门课程。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面, 英语教学在印度已经持续进行了几个世纪, 已经成为印度几十种方言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语言。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今天, 英语教学为印度培养国际交往人才带来了极大优势。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和印度中学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 系统的分析印度英语教育制度对其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并在借鉴和吸取印度教学经验和优点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语言教育的现实情况, 深刻分析我国英语教学模式之路该怎样继续。

关键词:印度,英语教学,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郝素珍.印度英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研究, 2003.

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思考 篇8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与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学生方面:

1. 学习目的不明确, 为压力而学。

市场经济的诱惑, 使一部分学生从懂事起就想着赚钱, 过上“好日子”, 他们上学的目的是为拿到一张文凭, 早点参加工作挣钱, 至于掌握更多的知识, 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则认为只是少数“尖子生”的事。大部分学生学英语是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 少数学生甚至成为英语教学的干扰源。

2. 学习方法不妥, 遇难而退。

英语是一门交际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在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与交流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很多农村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死记硬背英语单词, 工夫花了许多却鲜有成效, 渐渐地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部分学生在困难面前退缩了, 只好跟着混;即使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缺少语言实践的环境, 很少有机会进行英语日常会话。

教师方面:

1.英语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人才的流动, 农村中学中素质较高、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都几乎进了城镇中学, 农村中学的英语老师大多数是新到职的教师, 还有的甚至是其他学科老师改行而教英语的。师资质量是农村中学急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2.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有待更新。

现行的中考和高考制度仍是农村教学的指挥棒, 片面追求升学率直接影响到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现阶段农村中学的教改只是迫于形势, 多数教师仍然走传统教学法的老路, 我行我素, 唯恐新课改会影响他们的中、高考升学率。不少教师和学生把英语看成一门偏重语法学习的学科来应付考试,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考核制度加重了这一做法。

在教学方法上, 啃课本, 视语法教学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忽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低下。应试教育在农村中学仍很盛行, 单一的评价手段使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 缺乏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和创新的动力, 严重制约了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二、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为了改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困窘的现状, 笔者认为应采取“调整、改革、提高”六字方针, 即:调整指导思想, 变“应试为主”为“应用为主”;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学习策略指导;提高教师的素质,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1. 调整指导思想, 变“应试为主”为“应用为主”。

英语是以获取知识和信息、实现交际功能、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教学旨在激发语言学习的活动, 语言学习是为了培养语言能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依然存在, 学生处于静听且忙于记笔记的状态, 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在这种传统的课堂里, 教师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真正需要, 教与学处于低效状态。杜威提出了“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探索、建构知识框架。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吸引学生在情境中应用语言, 感悟并内化语言。

2. 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学习策略指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教育部, 2001) 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鉴于英语学科的特点, 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音频、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通过设计小组竞赛、角色表演、脑力风暴、自由对话等有效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培养学生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欲望。

3. 提高教师的素质,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外语教师担任着培养大量懂外语的专业人才和普通劳动者的使命。各级政府、各类学校都要充分调动外语教师的积极性, 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外语教学中。要通过树立外语教学的典型, 增强外语教师的荣誉感, 要运用一切有效的办法和手段, 增强外语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各级政府, 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 要十分重视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工作, 利用多种形式的培训让农村中学的教师接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理论, 鼓励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的行动研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有太多的内涵。学好英语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成, 需要“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需要有学好英语的信心和恒心。教育界普遍认为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相信自己具备学习成功的要素。教师应尊重学生,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要优化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素质, 特别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评价要贯串教学的全过程, 成为优化学习过程的催化剂。

摘要: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改变农村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教师应调整指导思想, 变“应试为主”为“应用为主”;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学习策略指导;提高教师的素质,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论情感教育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篇9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学习意志和高尚的情操

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有畏难情绪, 以及在学习过程中, 受到了环境、情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一些不良影响。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坚定的情感, 在教学上可以通过范例熏陶学生的情操, 激励学生奋发图强, 知难而进, 立志成才, 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对时代应负的责任。

2.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只有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到需要, 方可转化为对开发的自觉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景, 使其产生探究的兴趣, 并由情感需求上升为自觉行为, 把学生吸引到积极探索中去, 这不仅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驰骋, 创造性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激发, 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的乐趣。

3.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

情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根本。如果教师对此注意不够, 知识传授就极有可能被抑制的心理屏障挡回。即使教师有上好课的良好动机, 客观效果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和调剂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变化、信息变化是至关重要的。这样, 既可以帮助教师注意克服影响学生情感的消极因素, 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与知识的交融, 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4.有助于师生情感交流,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亲其师, 信其道”,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改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感情是双方的, 你爱学生, 学生也会爱你。爱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教师不应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而应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 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二、情感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借助语言及“非语言”营造英语氛围

课堂教学中的英语往往缺乏一种交际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尽量在课堂上多使用英语。这样, 可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英语氛围, 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但即便是简单用语, 在初学者看来仍有些难度, 于是发挥“非语言”优势便成了课堂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艺术。教师用无声的语言 (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 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补充、配合、修饰, 能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易于被学生接受。“非语言”因素在表情达意上有时比语言因素更加生动形象, 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情感

创设情境, 把情感教育和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学生学习脱离不了外部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设情境的手段。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 实物、图片、录像、幻灯、模型、简笔画等, 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将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十分有趣的、惹人探求的情境之中, 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 以增加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

3.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情感交流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 而教师在当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 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 增强自身魅力, 重视提高自身素质, 仪表端正、师德高尚、知识渊博, 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其次, 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教育性的交往, 以自己的真诚和无私对待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 在交往中增进师生感情,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再则, 要对所教的学生充满热爱的情感, 关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

总之, 我们应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中的巨大作用。教师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的主渠道, 大力加强情商教育和培养, 不仅可帮助学生填补情商和社会技能的不足, 还能使学生正确面对社会压力, 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竞争, 敢于挑战, 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朱计兵.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希望月报 (上半月) , 2007 (8) .

对郊县中学新课改英语教学的思考 篇10

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 我们要充分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尽一切可能为所有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创造条件。然而, 由于城乡教育差距以及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些误解, 农村和郊县中学的英语教学始终未有大的突破。笔者在农村初中及高中执教英语达13年, 对农村中英语教学情况比较了解。重庆各区县初中使用新课标英语教材有好些年了, 到2010年高中英语新教材也开始在区县使用, 但是, 笔者觉得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情况并没有好转, 而是学生的两极分化比使用老教材时更加严重。学生的学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教师更是十分迷茫。尤其是在农村初中, 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学生、教师、教材、教法、学法, 到底在哪方面出了问题?1存在的主要问题1.1农村小学、初中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不好。在九年义务教育中, 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高中新教材每个单元中的新单词太多, 无法按时按量地记住和完成。在英语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很难有效操作, 多数只是当做阅读材料处理。因此,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难以提高。1.2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水平两极分化比使用老教材时更加严重, 一些学生的学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笔者所在学校有为数不少的一些学生英语及不了格。1.3受地域和条件制约, 听说能力本是农村学生的薄弱之处。很多同学对听力测试很是惧怕。从多次测试学生得分情况来看, 学生失分更多。2原因分析2.1客观原因2.1.1农村中学在硬件上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在软件上一时还跟不上新课程的要求。在职教师平时进修、到外地交流的机会很少, 同行之间的交流也很少, 常常是闭门造车, 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很难提高。2.1.2农村学生家庭作业没有父母的辅导、配合和督促, 学习中遇到挫折和烦恼无法倾诉、无人疏导。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2.1.3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大多以城市的现实生活为背景, 农村学生对此较为生疏。课改要求大多学生必须要修完的模块, 这对大面积的差生在英语能力上的提高是不可能有多大效果的, 2.2英语教师方面的原因2.2.1首先, 目前农村初、高中英语师资整体水平不够高, 很多老师学历较低, 自身英语口语水平有限。另外, 还有部分老师习惯于采用旧的教学模式, 不少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以课本为中心, 而非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应试教学倾向严重, 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2.2.2不重视学生基础。教师不重视学生现有的基础, 盲目跟随教学大纲。学习英语一定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逐步提高。如果语言基础没有打好, 就会直接影响词汇、句型、语法的学习, 单词学不好就无法组织句子, 简单句掌握不好就难学2011.No19复合句, 听力差就不能说好英语, 词汇、句型、语法掌握不好写就十分困难。现状是很多学生发音差, 未掌握发音规律, 更不会掌握牢记单词的方法, 而教师只是为了教学进度盲目完成教学计划, 其实这只是在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他们根本听不懂老师的满堂灌, 无法参与到教与学中去体验。所谓的因材施教变成了因教材施教。学生怎么可能有兴趣呢?2.2.3片面追求分数。教师重视灌输知识, 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也仅仅是分数, 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的形成。2.2.4教师教学缺乏热情。在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热情, 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 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学习。2.3学生学习方面的原因2.3.1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一旦遇到挫折, 就会丧失兴趣和信心, 知难而退, 不思上进, 导致成绩直线下降。2.3.2学习方法欠佳。记单词, 死记硬背;练句型, 生搬硬套, 不注意语言环境;写句子不遵循英语习惯, 强行汉译英逐句逐词对译等。2.3.3不了解学习英语就是学习用英语交际, 必须经历大量、反复的口语实践和练习, 才能真正学好英语。但不少学生误以为只要上课听懂就可以了。结果, 无法形成语言技能, 对学习英语感到越来越无趣, 最终导致掉队。3几条建议3.1夯实学生基础, 使学生具备学英语的能力每当谈起为什么没学好英语时, 学生大多会回答:“基础没打好, 现在想学也学不会。”有些学生语音关语音关没过好, 甚至不会拼读单词, 也没有基本造句能力, 如何会有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可见, 知识的缺陷阻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开辟多种途径, 以便帮助学生打好基础。3.2合理有效利用教材针对郊县普通高中学生实际, 灵活地运用教材资料。新教材容量太大, 一周五节课根本没法按照设计的任务一一完成, 关键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大多数学生没有实际效果, 与其高中三年匆忙完成十几本教材, 不如精选精教精学两本教材, 其他全用作阅读材料。精选的教材真的要教烂, 读烂, 学生不仅能熟记于心, 甚至能脱口而出。3.3改变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念广大教师应意识到评价不等于考试, 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教师在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鼓励, 表现出对学生学好英语的极大信心和愿意投入最大热情去帮助他们的真诚,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下会慢慢树立起信心来, 然后才会不断坚定信念克服困难。3.4拓展学习渠道, 广辟英语第二课堂笔者的一些学生会在宿舍里用英语交流, 而且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没有压力学习英语的乐趣。这给予我们很大启示。农村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际, 开发切合实际的第二课堂, 方法多样, 如:开展“英语角”活动, 举办唱英语歌曲活动, 成立“英语广播小组”等等。从而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 以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摘要:本文就农村及郊县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其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做了一个比较深入的分析, 并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特别强调新课改教材在郊县英语教与学中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农村及郊县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城乡差距,新教材

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培养掌握英语知识的技能,是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英语技能,认真提高英语的学习成绩是为首要任务。我教学多年,管窥中学英语教学,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创建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有竞争才有学习的动力,有动力才能出成绩。学生们青春韶华,激情澎湃,要善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鼓舞他们的意志,为他们创建快乐的英语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英语环境中尽情地展示自我,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歌舞比赛演唱比赛等,让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不仅可以演唱在学校所学的英文歌曲,也可以演唱在课外所学的。这些活动,娱乐性强,快乐和学习交相辉映,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利用表格填空,重点难点问题

课前预先设计表格,结课时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回顾填写。如在学习了第二册Lesson84之后,在学习了反身代词之后,为了便于学生及时复习总结,课前教师设计了一张表格如下:

在结课时,用小黑板出示这张表格,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反身代词,从而辐射其他代词形式,然后讨论填写,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扩大学生的背诵范围

学习英语,要多背诵,背诵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我给学生们找来英汉对照的《慧人慧语》,精挑细选,让孩子们背诵。

《慧人慧语》中,告诉学生们珍惜时间的:

在常人看来光阴似水,

对伟人来说岁月如金。

Look in the ordinary person time water,

The great man years like gold.

引导学生们珍惜当下的:

今日生活是往昔行为的写照,

未来生活是现在努力的结果。

Life today is the portrayal of the past behavior,

Life in the future is now effort.

引导学生们开阔心胸的:

心大能装无穷之宇宙;

笔巧可画万里之江山。

Heart can hold infinity of the universe;

The pen can draw thousands of miles a coincidence.

关于痛改前非的:

改过何须再等待?

善事随手可为之。

It does not need to wait?

It can be good for.

让学生们胸怀大志的:

志士似海波澜阔,

凡夫如井水无纹。

Chester as sea wide waves,

When such as well water without grain.

内容广泛,寓意深刻,不一而足。

总之,英语教学要得到改善,教学效果要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英语的综合素养,就要让学生多听、多练,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为英语教学竭尽全力,为教育事业增砖添瓦,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 篇12

笔者给学生上了四年的“托福听力”和“综合写作”的选修课,深深感到新托福考试更有交际语言测试的特点,尤其在特定情境下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于是,一直在思考和总结ETS为什么这样测试学生的听力和写作,它的交际语言测试的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中学英语听力测试中是否可以借鉴托福听力和综合写作的测试形式,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呢?

一、理论基础

真实性是交际法英语考试的一个基本要求。真实性就是考试的语言行为要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行为,即学生所测验的语言就是平时在生活中体验的语言;学生在测试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考生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事情。为了考试的真实性,使考试的任务与语言和现实生活的实际相对应,我们在设计考试时先要确定现实生活所运用的语言和特征,然后让考试的任务与之对应(徐强2000)。

Bachman(1991)提出从以下两个方面定义测试的真实性:

情景真实性是指测试方法与语言的使用情景的关联程度。

交际真实性即学生在语言测试中的参与程度。

二、新托福听力与写作测试的特点

(一)听力与写作测试的目的

听力:测试考生理解口语的能力,考核考生在学术环境中听懂讲座和谈话的能力。

写作:考查考生在学术领域中的写作能力。

(二)听力与写作的考试题型

听力:四个学术讲座,两组对话,讲座比对话多。答题形式:四选一,多选题,填表题,排序题,重放题。

写作:独立写作———就某个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综合写作——先读、听,后写。

(三)听力与写作材料的主题

听力:包括学术和非学术内容,艺术、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四大类。非学术内容或与课程管理有关,或与学生服务有关。

独立写作:家长与孩子、学习与教育、工作与企业、环境、建筑、历史与文化、生活习惯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综合写作:社会热点、学校制度、文体活动、历史名人等大学学术类话题。

(四)听力和写作材料的来源

听力:北美校园的真实场景,分为讲座和对话。讲座来自于教授在大学课堂上课的真实场景;对话发生于学校办公室和学生服务处。

写作:综合写作———学术类阅读和听力材料;独立写作———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五)听力和写作的计分方式

听力的计分方式:既设置了单选题,也安排了多选题。单选题———四选一,每小题一分;多选题——都选对得满分(2分),选对两个得1分,选对一个不得分。

写作的计分方式:把原始分(0~5分)按对照表转化为转化分(0~30分)。

(六)听力和写作考试过程

听力考试过程: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先浏览图片提示(演讲还是对话),边听边记笔记,再根据笔记逐题回答。

综合写作考试过程:阅读文章在电脑的左边,3分钟后看不到阅读文章,在阅读中学生边读边记笔记,主要记录文章的论点及大概事例;接着播放2分钟的听力材料,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也是边听边记笔记,听力播放一遍即停止,这时阅读文章在屏幕左边重新出现,学生开始限定时间完成写作。

独立写作考试过程:屏幕左边是论述的题目,右侧则供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通过键盘输入文字并完成写作。

三、以学术为背景的先听再答的听力测试方式的研究

为检查学生先听再答的听力测试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笔者及所在英语小组教师对四届600名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进行了先听再答的听力课堂教学,选取字数在120词左右,语速在156wpm的学术性听力文章(以全国高考第二节的平均语速为参考),每堂课学生自备纸笔,教师在课前把听力题目打在PPT上,同时用图片提示学生听演讲还是对话,每个班30名学生。每一届学生经过一年先听再答的听力学习后,研究教师对其进行了测试,收集并分析了他们的问卷,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第一,在实践中,学生对国外的课程文化和校园生活非常感兴趣,比如,在音乐历史的演讲中,听关于贝多芬的伟大贡献与人生经历;在大学生活中提到停车位过少,学生用抽奖的方式来获得停车位;运用记忆卡的方式记忆英语单词,不用母语,写下英语单词及其定义;物理课堂中谈论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心理学课程告知学生依据自己的个性慎重选择职业,以及选择职业的三要素等。与其说是一堂听力课,不如说学生通过英语了解了生活和学习中的各个层面。

第二,刚开始时学生对先听再答的听力方式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记什么,但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渐渐喜欢上这样的听力方式,从学生和口语教师了解到,这种方式能很快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和逻辑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三,听力的题目在电脑上展示,节约了试卷印刷和运输方面的成本。平常训练在班级的PPT上进行,考试时到机房。由于采用电子方式传输考试资料,保证了试题的安全性,减少了分发所需的人力,更加便于组织和协调考试。

第四,先听再答的听力教学在实践中比较容易操作,只要高中学校有多媒体教室,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尝试。

四、以学术为背景的综合写作研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实践综合语言能力教学,笔者及所在英语小组教师对四届400名高一学生进行了每周一次的课堂教学,选取3分钟阅读100~120词左右的文章,每班30名学生。每一届学生经过先读后听再写的综合写作训练后,研究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测试,收集并分析了他们的问卷。总结以下三点:

第一,在实践中先读再听后写的方式有利于让中等及中等偏下学生写有所依。同时通过层层推进的写作教学指导,减轻写作的难度。

第二,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通过边阅读边总结、边听边总结的方式,可以用70个字左右的文字概括别人的想法。当今社会纷繁复杂,训练学生快速地领会别人的意思,从复杂中理清线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第三,把测试当成一种学习的途径。即使学生无法很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信息,也可以通过写前的阅读和听力了解历史、健康、天文等知识。英语学习更像是现实生活中阅读一本小说或听一则短文,形成自己的想法。

五、对中学英语听力和写作测试的启示

在中学英语听力和写作教学中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全国卷听力的主题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话题。如2013年至2015年涉及庆祝生日、旅游、参观、出差、看电影、面试、租房、食物品尝、茶叶介绍等,引发笔者思考,在选材的主题上是否可以与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相联系,听力和写作选择的材料是否可以更广泛一些?是否能给予学生美的享受的艺术类材料,如中外音乐、手工艺、建筑等;亦或是能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些话题,如海洋、天文、环境卫生等;亦或是关系到学生成长规划的听力选材,甚至可以给予学生国内外典型的中学、大学管理方式的介绍等。这些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普及知识,让学生用语言这一工具了解语言背后的国内外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素养,培养爱国情怀。

第二,学习和教学语言是希望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快速地进入交流的状态。那么,测试和教学的真实性就非常重要,只听一遍的这种先听后答的测试方式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流状态,测试更具有交际法英语考试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对某一文章或某一广播材料提出或记录自己的想法,可见,新托福的综合写作更贴近现实。因此,笔者认为,测试的真实性首先应该确定现实生活中会用到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语言任务。

第三,计算机化考试是基于交际能力的新型考试体系,便于组织和协调考试,考试结果更具有信度和效度。在先听后答的听力测试过程中,由于用计算机、多媒体传输考试资料,试题的安全性更有保障,计算机化考试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安全平台用以实践交际语言特色的测试方式,让教师设计出更有交际性、更真实的测试题型,收集数据,促进考试管理和改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下一篇:浇筑方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