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2024-11-01

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共12篇)

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篇1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理解,阅读技巧

1.充分了解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包括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经历等。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 是理解语言的基础。读者在阅读时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理解, 有效的阅读, 应该更多地关注关键词或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已有知识、经历、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以及其他种种非理性因素构成了他们的认知图式,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

2.培养学生识别不同层次的语言信息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把重点放在词汇意义上课文常常被看作是用来教给学生词汇及其用法的, 读文章就是为了记住所有的单词、词组以及语法结构, 结果学生形成了在阅读中一个个词、一句句话读的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 要引导学生识别意群和关键信息, 使学生不要过多地关注每个单词的词义。这样, 在阅读中, 他们才能读得很快, 更好地记住关键的信息。其次, 关于指示词、连词的知识和练习也是必要的,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与句、句与篇的关系。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了解到一篇文章是怎样通过不同方式使众多的句子以及多个段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一定主题的篇章。再次, 语篇知识对阅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老师应通过讲授或练习教给学生常见的篇章结构和信息流模式, 写纲要或缩写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3.加强阅读技巧训练。阅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而是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化的, 一个高明的读者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速度。一成不变的阅读方法只会在很多时候浪费过多的时间, 而且由于没有重点而记不住真正重要的信息, 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阅读的信心和兴趣, 导致恶性循环。因此, 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并引导学生活学活用。阅读方法主要有预读、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任务选择不同的策略, 而且要使学生自如地进行策略的切换和综合运用。

4.将背景知识融合到阅读教学中去。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由教师来介绍, 也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本身给出。背景知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包含专业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等。因此, 在教学中除了要介绍相关专业、文化知识以外, 社会背景也不能忽视。

5.将情感、社会因素融入到教学中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相互竞争等, 同时, 也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如告诉学生遇到生词或难句时不要慌张, 保持冷静, 并采取恰当的猜测技巧解决困难,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记录自己的学习成绩, 适时地鼓励自己等。

6.阅读后的书写巩固。心理学家认为书写是大脑神经和手部肌肉相结合的一种运动, 可以进一步巩固已获取的语言信息知识, 这对学生的记忆训练﹑思维训练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 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结合起来, 灵活设计练习, 巩固知识。

总之,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则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的理解是保证, 学生运用能力是关键,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升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篇2

在教学实践中,阅读是英语综合实力的表现,它集语法,词汇,速度,准确度,思维和背景文化等于一身,是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一种实践过程,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中考各级各类英语考试中可以看出,阅读的比分逐渐增大,份量也逐年加重,阅读题已成为考试中检测学生理解程度和阅读能力和重要项目。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认真研究新教材的阅读目的,培养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为进一步提高中学生听说能力及发展写作能力所必需。

1.加强时间观念,指导学生快速阅读。阅读开始就要集中精力,不能松松垮垮,看多少算多少,看到哪里算哪里,这样阅读的话,效果就不太明显,也是不可取的。为了加强限时间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可让学生学会读,学会浏览,学会默读,从而连贯阅读,学会悟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一开始指导学生不要从头至尾一字不漏地读下去,而要采用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和主题句,不要钻在文章的某些细节里,否则会影响全文大意的掌握。也不要无目的,无重点地阅读,而是要有目的,有选择的快速浏览。在浏览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寻找所有需要的信息。要学会默读,不出声地阅读可避免发音器官处于紧张工作的状态,以便集中精力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加快读速。它比有声阅读的读速快的多,还可以避免有声或无声朗读给人带来疲劳而影响注意力。此外,不要因个别生词而停顿或去查词典,而是通过文章的上下文或者构词等方法快速猜测出该词的意思,从而更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加快阅读速度。通过上述阅读教学方法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有了明显提高。

2.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英语阅读教学是复现,巩固学生所学语言知识,进一步活用词汇,语法,句法,并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对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是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可适量增添一些必要的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符合本校特点并具有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材料,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丰富,原汁原味的阅读资源,自编练习。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可在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方面做一些探究工作,积累一些材料。例如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外国音乐,常用典故和俗语等阅读材料。因这些材料有实际意义,所以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三是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这些训练来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应围绕此目的,充分利用好阅读课文这个载体,精心研究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使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较好的发挥。

3.精心选择阅读材料,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单纯地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因此,精心选择阅读材料,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阅读理论 阅读技巧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引导作用

阅读是一个思维运转的过程,更是一个读者与文本互动的过程。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不能够让学生仅仅弄懂某一个单词,而是必须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文章的含义。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们对英语文章的学习大都从词汇与句子入手,很多都是停留在这个阶段。但是如此教学使得整篇文章的整体割裂,无法对文章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因此,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利用阅读手段与阅读技巧,从宏观上分析语文的结构,了解语篇的流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句子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理解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

一、阅读理论模型

(一)自下而上

所谓自下而上模型,就是源于人们对阅读的第一理解,人们在学英语时,都是由ABC……开始学习,之后才是单词、词组以及句子、文章等。很多人都认为阅读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由字母逐渐过渡到文章的一个线性发展过程,这样的模型强调的就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如果读者在低水平阶段出现问题,那么一定会影响到对更高一级的理解。由此可知,阅读就是自下而上的一个逐层叠加的过程,只有真正的认识每一个字,才能够真正弄懂整篇文章。例如:当学习I can not agree with you more这句话时,每一个单词大家可能都认识,但是真实的含义有可能在理解上存在问题(正解应是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通过对阅读理论的研究可知,这一个阅读模型忽略了读者对目标事物的已有认知,就好像,当读者已经看过球赛的直播之后,如果看到一篇关于此赛事的但是有很多生词的报道,已看过赛事的读者也能够猜出80%,但是那些不了解赛事的人,面对很多专业术语,即使有简单的单词也很难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

(二)自上而下

阅读是一个认知的过程,由于自下而上模型存在着一定不足之处,由K.S.Goodman提出了自上而下阅读模型。主要指的是读者可以通过已有的知识,对文章进行预测,利用下文对最初的预测进行证实或修订。如果确认之后,读者可以根据主题贮存信息,为进一步预测奠定基础。简单来讲,自上而下阅读模型就是猜测、验证、修改、猜测……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有时这个阅读过程被大家称为“心理语言猜测游戏”。

(三)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模型与自上而下模型密切相关。所谓图式,主要指的是大脑为了能够更为方便储存与处理信息,将提供的信息同已有的认知充分结合,进而形成一种有组织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图式理论认为整个过程就是背景知识同阅读材料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只要图式知识丰富,那么整体的理解力与记忆力越强。

换一种角度来讲,读者在头脑中形的图式可以分为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上两类。阅读时所见的文章有非常多的主题,例如医学、法律、人文等,只要背景知识越广泛那么就越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所谓形式图式,主要指的是文章体裁的特点,例如议论文、说明文等。文章体裁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词汇范围,进而使得不熟悉文章体裁的读者在理解上出现困难。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论与阅读技巧的具体应用

由于阅读文本的多样性,会出现诸多不同的阅读目的,例如,字面理解:主要的目的是理解并记忆文本上呈现的信息;推理性理解:主要的目的是灵活运用读者自身的经验以及已有的认知,合理地推理文本之外的意思;评论性理解:主要的目的是将文本知识同读者固有的知识进行合理性比较;欣赏性阅读:主要的目的是在阅读中逐渐获得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欣赏水平等。在大学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当他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阅读材料,制定出不一样的阅读目的,同时要运用不同的技巧阅读文章,从而达到对文章内容的真实理解。

(一)合理应用默读与朗读

默读与朗读都与阅读相关,但是在方式、目的以及技巧上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朗读,除了使用眼、脑,还有必须有发声器直接参与,这样可以增强记忆并培养语感,让学生能够在理解之上灵活运用语音、语调等技巧,这也是练习口语的基础所在。

默读,主要适用在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如果是句子结构较为复杂且科普性非常强的文章,均适用此法。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需要抓住文章的主要线索,密切注意文章的具体细节,从而进行更为准确的推理、判断以及归纳等。默读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推断出作者的真实态度与观点。

(二)合理应用交互型阅读法

交互型阅读法主要就是将自下而上法与自上而下法交互使用。因为英语阅读就是一个处理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一个读者将已有的知识同现有的文本进行同化的过程。曾经有人将自下而上阅读法比喻成井底之蛙。蛙看见的一小片天空就代表着阅读文本时那些极小的语义组成单位,例如:句子。在阅读时,只有将语义单位同附近的语义单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理解全文。

除此之外,他还将自上而下阅读法比喻成鹰俯瞰全景的过程。因为鹰在天空中能够一览地面全貌,保证视野的开阔性与全面性。学生能够通过自下而上阅读法去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同时也可以使用自上而下阅读法去预测文本内容以及作者意图。在英语阅读中,预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学生经常会对文章的主题、结构以及词汇等进行预测,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这也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三)科学地进行寻读与略读

在阅读文章时,寻读主要是从一些较长且较为复杂的文章中锁定细节。特别适用在节目单、时刻表等内容的阅读中。寻读主要方式寻找文章的标题、不同的字体以及专有名词、货币符号等,此法大都在学生做阅读题时使用。

略读指的是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简单讲就是跳跃式阅读。一般情况下,学生只需要注意文章的起始以及结尾即可,或者是关注每一段的主题句等。这两种方式都能够有效的实现快速阅读,从而以最短的时间获得对文章的理解。

(四)猜测生词

猜测生词主要是一种扩大词汇量的方法,以便于为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当文章中的生僻词或术语出现时,之后一定会有进一步解释词语出现,这样可以通过猜测同义词或者反义词,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例如:and前后的两个词一般为同义词,but or however前后的词一般为反义词。除此之外,还可以可通过构词法进行猜测,例如:添加前缀或后缀进而可判断词性以及含义。比如带有tion、sion等词缀的单词大都为名词,而且含有抽象意义。

结语

为了让大学的英语教学能够更有效率,很多教师都希望将自己的教学方式能够同现行的框架有机结合在一起,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完全采用国外的教学理论。正确的教学方式应当是引用先进的理念与技巧,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让其能够真正地适应大学的英语教学,能够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因此,我国的大学教师应当以阅读理论和阅读技巧为基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从而让学生能够克服英语阅读过程中难题,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杰伟.关联理论与大学阅读理解教学[J].西南大学,2008.

[2]胡丽娟.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数字化用户,2013.

[3]杨辉.认知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大学,2012.

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篇4

1 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并在90年代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1]。语篇分析法能帮助读者系统地分析语言在文章中的相对位置及其产生的意义, 并辨别篇章中的结构模式及其规定这些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 使得学生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全文, 从而提高语篇能力[2]。语篇分析包括语篇层次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宏观分析指把文章作为一个整体, 要求学生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容入手分析文章的主旨大意和语篇结构;微观分析不仅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连贯, 而且分析语法词汇等基本的语言知识。

2 语篇分析对英语阅读的影响

2.1 语篇分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注重知识的灌输,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对阅读内容的解析和对词汇语法知识的讲授。而语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语篇分析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 不再片面理解文章主旨, 而是进行积极思考, 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预测和验证的过程。预测引起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验证则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会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2.2 语篇分析能提高阅读的准确度

语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语篇知识,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快速地从记忆中调用相关知识, 根据文章的语篇特点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和验证。学生的语篇知识还能够帮助读者在阅读中区分事实和观点, 从而能把握文章的重心, 达到对文章的透彻理解。

2.3 语篇分析能提高阅读的速度

语篇教学法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主旨、辨别主次要信息和干扰信息语篇分析, 这一方法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意识、培养学生语篇推理分析能力及增强对文章结构的敏感性。因此, 学生在阅读理解时能够快速抓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

3 语篇分析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1) 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标题对文章进行预测

文章标题是整个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教师可以向学生就标题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大体内容、语篇类型和题材进行预测。这一步骤至关重要, 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阅读文章的兴趣, 帮助学生调用相关的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文章。

2) 引导学生进行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是语篇分析的一个方面。文章体裁不同, 阅读时的方法和侧重点也不同。例如:阅读说明文时, 要侧重分析主题句、辨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和识别说明方式。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学文章帮助学生习得不同文章体裁的行文特点和篇章结构, 培养学生的语篇识别意识。

3) 引导学生分析句际关系及段落的衔接, 训练学生预测语篇意义的能力, 句际关系的分析也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借助语篇衔接手段, 理清句际逻辑关系, 不仅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还可以帮助学生预测下文的内容。

4) 训练学生猜测词义, 简化句子的能力

语篇分析理论既重视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也重视语言点讲授。语篇能力的培养并不排斥对句子结构、短语和生词的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训练学生利用课文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单词的意义和了解它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克服生词障碍快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 教师还应训练学生简化长、难句的能力。扫清语言形式的障碍, 尤其是搞清楚长、难句的句子结构, 可为正确理解和欣赏语篇铺平道路[3]。 (下转第37页) (上接第32页)

4 结语

语篇分析从篇章的整体出发, 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篇章结构, 划分段落, 分析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和连贯、语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技巧。这种方法弥补了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不足, 使得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阅读速度。

参考文献

[1]张建军, 袁秀丽.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1, 9 (2) :69-71.

[2]蒋咏梅.语篇文体图式探析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郑州师范教育, 2015, 4 (4) :30-32

对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探讨 篇5

摘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阅读能力包括对文章的理解力和阅读速度两个方面。文章将探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能力;阅读技巧

Abstract: Trains the student to have the strong reading knowledge has been the English teaching essential target.Reading knowledge including to article comprehension faculty and reading speed two aspects.The article will discuss specifically sharpens the student English reading knowledge the specific measures.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Reading knowledge;Reading skills 从国际形势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交流日益加强,要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主要阅读途径之一是阅读。

国内外所出现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英语测试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卷面的分数。这就需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作为我们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我们阅读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获得这种阅读能力。

从目前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看,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差,阅读速度慢,错误率高。从平时的测试及练习中看,与“词汇”、“语法”项目相比,“阅读理解”明显薄弱。学生惯于“精读”,不习惯泛读,快读。而国内近年来各类测试,“阅读理解”项目在整个测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对阅读能力有了新的要求。综合填空,也要求考生必须通过读原文,理解材料大意,然后做出判断,填补空白。这无一不说明阅读的重要。这就要求学生要强化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的能力呢? 阅读是人的言语活动及其复杂的形式。阅读的过程是人的大脑接受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过程。经过大量的强化训练,大脑接受该种文字信息的能力增强,处理单位文字信息所用的时间缩短,表现为阅读能力提高。因此,阅读能力是在长期大量的各类阅读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本文将试谈提高阅读速度的几种技巧和方法:

一、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

语言学家古德曼认为:“阅读过程是心理语言过程。阅读理解过程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猜测、评判、取舍,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利用语义、句法、逻辑、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线索及常识对文章进行推断,原先的猜测或被证实,或被摒弃,或被改进,或被充实。

每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在学生开始阅读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题目推测文章的内容,这样做对理解文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扫清了可能出现的理解障碍,加速理解过程,提高阅读速度。

二、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大量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有所了解,掌握有关的背景知识,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大量的阅读,会极大地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提高英语成绩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一)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其次,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二)抓住主要内容来提高阅读速度

一篇文章是一个内容连贯的有机整体,阅读时读者切忌把文章分为若干支离破碎的单词和词组,切忌为搞清某一单词或词组的确切含意去查字典而打断读者理解其主要内容的思路。阅读时,抓住主要思想内容是最关键的一环。阅读时抓住主要内容,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同时也能提高理解的准确率。

(三)预测文章内容来提高阅读速度

读者在阅读某作品时,有着自己的某种专业知识,以及对世界、社会、事物的了解,有着自己的对人生的感悟及生活的体验和经验。因而读者通过作品可以和作者产生某种思想上的共鸣。读者应该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或顺着作者对某种观点阐述的逻辑思维过程,在一定范围内预测作品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四)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来提高阅读速度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生词。而在关键的地方,对这些生词词义的推测和正确理解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句子意思的把握和对全文的理解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词汇量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速度的快慢及阅读理解的准确率,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猜词义就成了一个主要的阅读技巧。在词汇量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有的同学能运用这一技巧准确理解原文,有的同学则只因为运用阅读中碰到二、三个生词而导致对原文的误解,还有的同学把许多时间花费在一、二个对原文的准确理解无足轻重的生词上,而影响完成阅读量。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来提高阅读速度。少数生词的存在决不会影响阅读理解。猜测并不是无边无际地对文章进行自己的臆测,它要求学生能够调动自己的所有知识,文化的,语言的等等,克服自己由于词汇量的不足带来的阅读障碍,较为准确地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五)利用略读来提高阅读速度 略读,即指读者以最快的速度粗略地对文章的内容获以梗概;而查阅,即指以最快的速度从一篇文章中淘沙捡金,获取读者所需的材料或信息,包括查找人名、地名、事件发生的事件或地点等。首先快速浏览文章的前面几段,以便对文章的内容、背景、写作的风格以及作者的观点等有所了解,而对后面的一些段落可以只读每段的主题句。主题句一般位于句首、句末,也有少数插入段中。

(六)根据构词法推测词义来提高阅读速度英语中许多词由词根和词缀组成。引导学生掌握英语的词根、前缀和后缀,并懂得构词法,这是攻克英语单词关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分析词的内部形式,了解新词产生时的理论依据,从单词的结构来理解单词的意义,通过对词的“理解”获得其理性认识并加深理解对掌握词汇很重要。学生对构词法有一定的概念,了解词缀的意义不但是扩充词汇量的一条便捷途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判断生词的准确词意,从而提高阅读速度。但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强调构词法的重要,但学生往往忽略这一点。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经常提醒学生,一定要重视利用词缀来扩充词汇量和通过理解词缀的意义来判断生词的确切含义,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

(七)注意正确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阅读的过程中,头不要在阅读过程中来回移动,不要读出声,尽量不回视,一口气读完。不懂时,可根据问题的要求再回头重读,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信息。阅读时,以意群为阅读单位,不要逐词逐词的读,要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训练才会有效果。而且,要注意将提高速度、丰富词汇量、扩大知识面与提高阅读能力,灌输阅读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结语

总之,阅读能力包括对文章的理解力和阅读速度两个方面。阅读理解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言的重要环节。目前,阅读课一般都是通过讲解文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具有语言、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是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理解和构造句子、段落、文章,以提高他们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而文章一般总是由导言、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组成。所以,前面所论述的那些教学方法就是针对此些情况所论述的。我们也深深感到阅读教学确实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不仅仅因为它属于读者个人的心理语言活动。而且受到教学与非教学的多种可变因素的互相作用与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质和量是辨证的统一,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质的飞跃。所以,只有每天坚持做一定数量的阅读理解,并坚持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阅读速度,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获得技能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在阅读课上教师应精讲多练,并采用不同的阅读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并最终获得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对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探讨 篇6

关键词:阅读策略 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

有效地教授英语阅读一直以来都困扰着中学英语教师。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性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我们经常发现虽然一些学生很努力地学习英语阅读,但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仍然很低。研究表明在高中教授英语阅读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达到理解的目的,读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利用各种阅读策略解读文章。也就是说阅读策略运用得当与否是阅读理解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授广泛的阅读策略,认识阅读策略的重要作用和了解学生阅读策略的运用情况都是十分重要的。但问题是怎样教授英语阅读策略才能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本领

教师的教学素质对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阅读水平很高,能够在自己的英语阅读中恰当地的运用阅读策略。但他们在教授阅读策略时却总感觉力不从心。一些教师缺少耐心以至于没能使阅读策略起作用。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抱怨“我已经很详细的向学生解释了这些策略,但学生还是不会运用”。长此以往,教师失去了教授阅读策略的信心,导致学生的阅读策略学习更加困难。因此要想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阅读策略,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的阅读水平,学生的接受水平。除此之外还要了解课程的要求,教学程序的要求以及不同阅读策略的要求。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策略,才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有效的指导。

二,鼓励学生密切注意理解过程

如果教师想要学生知道怎样有效地使用阅读策略,那么必须让学生理解他们正使用的策略(也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元认知能力)。即让学生知道这个策略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策略,怎样使用这个策略,怎样评价对这个策略的运用情况。但要找到一个成功的实施方法来指导学生检测阅读过程是很困难的。笔者认为在教授阅读策略时教师要让学生思考:此次阅读的目的,正在使用什么策略,为什么选择这个策略,这个策略有帮助吗,你的同学在用什么策略,还有什么其他策略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教师也不必列出所有的阅读策略,因为学生之间可以彼此交换,分享他们所用的策略,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评价。

三,鼓励学生大量的阅读

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好一门外语的最佳方法就是大量的阅读。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阅读,因为阅读既需要时间又需要耐心。然而阅读理解的分数在英语测试中占据着很大比重,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运用和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指导和鼓励学生大量的阅读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兴趣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材料最好是有趣的、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的。除此之外,阅读材料必须是容易的、简单的,否则会因为难以理解,使学生失去兴趣,而且这些阅读材料应该给学生提供使用阅读策略的机会。

四、恰当的设计和使用问题

问题是阅读课重要的一部分,好的问题会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水平,并帮助学生成功的理解文章,所以问题的类型更加重要。对于一堂阅读策略训练课来说,要根据阅读策略对学生的要求,把问题分类,例如推理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等等,而且不经过阅读,这些问题无法回答的。对于文章的每一部分都要有问题,问题要在形式上进行变化,这些问题要尽力使学生注意到需要的阅读策略,问题要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问题的语言不能比文章更难。然而问题设计的再好,没有教师的正确使用也是不行的,有些教师仅仅是听到正确答案,然后就继续下去而不问原因,这样的话学生什么都没有学到。问题是为全班同学设计的,而不是针对某一个学生设计的,问问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和运用阅读策略,从这点可以看出,教师的态度以及使用问题的技能是重要的。

五、给低效的学生更多的动力

很多效率高的学生通过使用阅读策略能够在阅读课上体验到成功,并建立信心,所以他们对学习新的阅读策略更有动力。然而低效的学生在学习阅读策略时会很被动,阅读策略教学对于低效学习者更重要,因此教师应该知道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新的阅读策略,只有当他们体验到通过使用阅读策略取得成功,他们才会建立信心,才会有学习阅读策略的愿望,阅读能力才能提高。阅读策略教学可能花费几年的时间,这其中也需要很多练习,但它很重要,所以教师应该有耐心,尤其对那些低效的学生。

六、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

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成果并不是令人满意的,事实上即使教师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来训练学生使用阅读策略,教师也不能确保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更不用说灵活运用它们。课堂的指导性活动很多,根据文章、学生、教师的不同,要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只要这个活动能够达到教学目标,那么它就是有效的。在设计课堂活动时,首先要考虑阅读的目的,阅读材料的选择,以及学生的情况,这决定着整堂课的效率。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包括个体阅读,小组合作,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顺序由教师决定。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可把课堂活动的流程写到黑板上。在学生完成所有活动后,教师对阅读策略的运用情况与学生交流,并适当的给予建议。最后在完成阅读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写作或重新细读。教师必须确保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使用阅读策略的机会并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策略。

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究 篇7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去读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阅读材料的选择很重要,如果老师选的文章能够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这就已经把阅读完成一半了,所以在选择材料方面下工夫就好比砍柴前先把刀磨好。

如果文章字数太多,学生一看到就没心思读下去了,或者读一部分就没动力了,或者题目文字太平直、没趣味,也吸引不了学生来读。所以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文章题材要多样,不要太单一,例如可以是描写风景名胜,写天文现象或者议人议事的等等。(2)文章字数不要太多,平时的训练是以学生为目标,字数在400左右即可,这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文章读完,也会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3)阅读文要有深意,问题要设计得曲折些,构思新颖,以求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信息能力

学生遇到阅读时的新单词,一定要弄个明白,很多学生在阅读时还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遇到不理解的词就卡住了,这样严重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也不是英语阅读教学所认可的。要想提升阅读质量,首先,要改变学生这种太注重个别单词意思的坏毛病,引导学生注意捕获有效信息和关键字,这样才能在阅读时读得快,读得准,记住关键的信息。老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找一些段落,让学生们阅读,然后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其次,一些连词、指示词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段落的衔接关系,理清文章结构,有助于学生对整体文章的理解。这样读下去也会让学生心里有底,不盲目地去读。再次,学生要学会发掘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他是在写风景还是写人议事?老师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们很自然的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下去。

三、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

大声的朗读是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途径,事实证明,大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增加对文章的记忆,通过朗读,会达到自我欣赏的境界,所以我在平时每个早晨都要求学生大声的去读英文,不要害怕读错,只要你读出来,就会感染他人,久而久之,他们自信心就有了,也就会爱上朗读。遇到剧本类的文章,我还会组织他们分角色朗读,把自己当做文章中的人物,体验作者的真实情感,这样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深刻理解了阅读的含义还培养了其英语学习兴趣。

四、依靠课外阅读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开阔视野,培养语感

课本上的文章只是一个范文来引导学生们学习的,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对英语文章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都说,课外阅读是打开世界的窗户,广泛阅读不仅能获得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了语感,获取了阅读技巧,也提高了人文素养。可以建议同学们订阅《英语辅导报》之类的课外读物,选择适当的课外书,把课外阅读也当成每天的作业,时间久了,阅读就会成为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这个过程既记忆了新单词、新词义,又深化了阅读,把读与写融合在一起,边阅读,边记录好的词句,也可以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做英语的读书笔记,这个过程是艰苦和乏味的,但是只要你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英语的世界是很精彩的,你就会真正爱上学英语。

五、开展阅读活动,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教师在充分利用课本文章外,还要找一些课外的佳文与学生们一起欣赏,让学生获得阅读的技巧和课外知识。例如可以组织阅读比赛活动,分成几个小组,看看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里能把文章读透,总结出文章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在竞技中不断提高自己,既带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又增加了词汇量,扩大了知识面。

一个正确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生单词不要害怕,也不要死盯住这个单词不放,要根据上下文来分析这个单词的大概意思,或者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分析。要是还弄不透也要继续往下读,仔细品味文章的内涵。此外,要扩大视线,减少眼跳次数,改掉念读、指读的坏习惯。老师要规定时间来激励学生快速阅读,尽量在短的时间里获取较多的信息。

英语阅读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理解,二是速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广大师生有耐心,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我们英语教师的任务重大,要积极探究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方案,把学生教会,教明白,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使他们自如的运用各种技巧策略。

参考文献

[1]肖之芳.新世纪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M].山东教育, 2003 (10) .

[2]张正东.英语教学法双语教程[M].北京教育, 2003 (12) .

[3]林崇德, 申继亮, 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 1996 (6) .

我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思索 篇8

英语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那么,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得出如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了解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 包括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经历、世界知识等等。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 是理解语言的基础。读者在阅读时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理解, 应该更多地关注关键词或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以及其他种种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学生的认知图式,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二、培养学生识别不同层次的语言信息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把重点放在词汇意义上, 课文常常被看做是用来教给学生词汇、语法的, 读文章就是为了记住所有的单词、词组以及语法结构, 结果学生形成了在阅读中一个个词、一句句话读的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是要引导学生识别语意群和关键信息, 使学生不要过多地关注每个单词的词义。这样, 在阅读中, 他们才能读得快, 更好地记住关键的信息。老师可以教学生练习划分语意群或拿一些已经划出语意群的短文给学生读, 另外基本句型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长句中的重要信息。

其次, 关于指示词、连词的知识和练习也是必要的,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与句、句与篇的关系。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了解到一篇文章是怎样通过不同方式, 使众多的句子以及多个段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一定主题的篇章。

再次, 语篇知识对阅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老师应通过讲授或练习教给学生常见的篇章结构和信息流模式, 写纲要或缩写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最后, 学生应学会识别文章的功用, 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写作此文章是为了描述、议论、劝说还是仅仅为了娱乐?他是在摆明事实还是发表个人看法?是直截表明观点还是通过反讽等手段?所有这些问题对于理解都是很关键。老师必须教给学生常用的标识符号以及怎样通过各种线索识别作者的意图。

总之, 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学生拘泥于一词一句的习惯, 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语言层次上, 学会从客观上把握文章的意思。

三、练习阅读技巧

阅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而是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化的, 一个高明的读者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速度。一成不变的阅读方法只会在很多时候浪费过多的时间, 而且会由于没有重点而记不住真正重要的信息, 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阅读的信心和兴趣, 导致恶性循环。因此, 老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并引导学生灵活应用。

阅读方法有预读、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等。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样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任务选择不同的策略, 而且要使学生自如地进行策略的切换和综合运用。

四、将背景知识融合到阅读教学中去

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由老师来介绍, 也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本身给出。背景知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包含专业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等。因此, 在教学中除了要介绍相关专业、文化知识以外, 社会背景也不能忽视, 因为阅读中造成误读的往往就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五、英语阅读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相互竞争等, 同时, 老师也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比如, 告诉学生遇到生词或难句时不要慌张, 保持冷静, 并采取恰当的猜测技巧解决困难;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记录自己的学习成绩, 适时地鼓励自己等等。

此外, 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教材需要利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融德育教育于教学中, 这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还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这不正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吗?当然,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自觉意识。总之, 要正确地认识英语阅读教学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让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中心的人格教育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取得成果。

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篇9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积极提高自身阅读素质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如果教师循规蹈矩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 那么课堂势必乏味, 没有活力, 这样的教学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而教师如果活跃思维, 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自身的阅读素质, 每一天传递给学生的都是新鲜、生动的教学素材, 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 教师的阅读素质对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库, 不断地吸收新鲜的教学素材, 才能做到每一堂课都带给学生新的东西, 学生也不会因为教师重复着同样的教学素材而产生乏味与厌倦。久而久之, 教师的这种阅读素质也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 学生会每天期盼着上语文课。因此,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阅读素质, 以读促思, 以读养教, 同时也需在广泛的涉猎中, 不断积累教学素材, 开辟出新的教学思路。

二、明确阅读的作用, 肯定其在教学中的地位

“要我学”和“我要学”这两种学习心态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教学中,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阅读的作用, 在学习中体会阅读带来的益处, 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 这样的阅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积累知识

纵观历史人物, 凡大才者无不学富五车、广取博览。这就说明, 阅读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当今社会又是知识经济时代, 各种先进事物不断涌现, 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必须接收新知识, 只有通过阅读, 才能吸收新的概念、知识, 从而加强知识储备,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免遭淘汰。另一方面, 通过阅读, 也拓宽了知识面, 提高了人文素养, 和谐自己, 和谐家人, 和谐社会。

2.丰富语言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掌握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通过阅读可以扩展我们的词汇量, 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 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储备, 掌握了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才能在人际交流中从容自若。古今中外的很多经典名著都是语言宝库,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篇目, 让学生对其中的用词进行推敲品味, 久而久之, 学生在规范、准确、精炼的用词用句的熏陶下, 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

3.提高能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阅读的内容多了, 知识面宽了, 在写作中自然信手拈来、才思泉涌。这就是厚积薄发, 体现了阅读对写作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广泛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写作思路, 也能使学生写出高格调的文章, 不拘泥于一家之言, 不至于千篇一律。有研究表明, 科技人才最基本的智能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而这诸多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阅读。由此可见, 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促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是课内阅读, 一般要做好课前预习, 上课认真听讲, 课后仔细品味复习。另一方面是课外阅读,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名篇, 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来共同品鉴、赏析;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给学生推荐较好的文学网站, 对于较好的文章, 教师可挑选出来作为对比阅读材料, 做好知识迁移。要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并将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或精彩片段摘录下来, 一段时间后再共同分享阅读体会。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将会终生受益。

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列举几种学生常用到的阅读方法。

1.积累性阅读

积累性阅读是一个跨度较大的概念, 需要学生长期地积累, 它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范文阅读, 还有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实现的。积累性阅读不仅使学生对用字、词、句等的语言表达进行积累, 同时通过广泛阅读还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及自然社会知识等。

2.理解性阅读

理解性阅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学生不仅简单地理解了基本的语言知识, 同时还理解了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内容等。学生的阅读能力由模仿到独立、由单项到全面、由浅近到深刻, 发生了质的飞跃。

3.比较性阅读

比较性阅读是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 通过比较性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比较中,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去鉴别、探究、欣赏,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逐渐形成一个体系, 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正迁移。

4.扩展性阅读

扩展性阅读是指以某篇作品为阅读基点, 向有关方面逐步扩展的阅读方法。扩展阅读训练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加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展阅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确定好阅读基点, 另一方面是确定扩展方向。阅读基点部分要精读, 理清文章的思路、内涵, 对于扩展性阅读则可根据阅读的目的、层次、基础等因素略读。可以某篇名作为基点, 向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或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也可以引某篇作品的引文为基点, 向引文原作扩展等。

5.评价性阅读

随着学生语言知识的不断积累, 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增强, 能对阅读作品进行评价, 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 发展到这个阶段, 才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篇10

阅读是全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大众化行为。阅读活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胡塞尔现象学的“双主体性”理论、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 主要就是强调读者与文本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解释、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的关系。在阅读活动中, 文本沟通了阅读主体和创作主体, 进而在两个“主体”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与灵魂的交汇。在网络文化冲击下, 作为传统教育三大基石之一的阅读正在发生着一场强大的裂变。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 (以下简称“网络阅读”) 不仅对传统的文本阅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且使长期困扰于“费时低效”的中学阅读教学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网络阅读的特征

对“网络阅读”, 不同的研究者看法不尽相同, 但一般都认为:是指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获取信息与知识, 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阅读行为。与传统的文本阅读 (纸质化阅读) 相比, 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 阅读过程的互动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阅读的革命。由于网络阅读是一种超文本阅读, 超文本阅读的对象是由一个个节点连接起来的信息集合, 每一节点就是一个浓缩的信息。网络的交互功能和这种发散的、非线性的超文本呈现方式, 使阅读者视野开阔, 思路开放, 参与的愿望和信心大增, 而网上的BBS、博客、微博、推特更让你有了一吐为快、大显身手的自由空间。网络精英蒂姆·贝纳斯·李将他创造的技术命名为“蜘蛛网” (Web) , 其意为:互联网就是我们像蜘蛛吐丝一样编织起来的。正如一位电脑专家所言:互动是网络化空间的关键词。例如“9·11事件”发生后, 网上立刻涌现海量的帖子, 有同情的, 有担忧的, 有幸灾乐祸的, 也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或字字珠玑, 叹为观止;或只言片语, 一针见血。随即又有许多同意的、附和的、反对的, 甚至是辱骂的帖子出现在BBS上。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化、交流的开放性与个性化、参与的即时性与方便性, 大大地激发并解放了人们的阅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因此, 从这一意义上讲, 互动更是网络阅读的生命。

(二) 阅读环境的开放性

互联网是一本向着全世界打开的书。它没有国界, 连通了地球上任意一个可以连通的角落。鼠标一点, 世界在你面前打开。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和共享, 使人们可以不再受时空限制, 自由交往, 随意阅读。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和广域性的网络阅读时空, 使学生阅读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本、课堂, 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的限制进行自主阅读, 而且网络中的信息和知识本身又具有一种非排他性和共享的特征, 传播面越广, 使用的人越多, 其价值也就越大。可见, 在开放的网络上, 阅读的内容和行为多么富有意义和生命力。这里所说的阅读环境, 已不仅仅指物理时空, 更包括精神和心理。网络阅读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学生避免了在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中阅读可能带来的紧张和尴尬。手指在键盘上轻轻地点击, 心绪随着鼠标的移动自由地飞扬, 这是网络阅读给莘莘学子带来的无比美妙的感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网络阅读心理, 能让学生在阅读时充分调动各种心理因素协同参与, 在不知不觉中“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充分体现出阅读者鲜明的个性和无限的创造。

(三) 阅读内容的丰富性

“网络无界, 信息无限”, 内容的丰富主要源于网络本身和网络的交互。据国外权威机构研究, 如今知识的半衰期已由过去的7~14年缩短为目前的2~3年, 每3年左右, 全世界知识积累增长1倍。面对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与知识, 互联网像一名敬业负责、技术熟练的图书管理员, 把各种信息和知识有条不紊地收集、归类、整理, 读者通过链接, 可以方便迅速找到想要的信息和知识, 例如中国读者经常使用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谷歌、搜狗等。在网络技术环境中, 信息以网状辐射的结构突破了传统信息的线性链式传播方式, 这样就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 将自然信息与文本信息表达方式的优点融合起来, 呈现出传输跨时空、速度快、密度大、选择自由灵活等鲜明特征。阅读因丰富而便捷, 因便捷而丰富, 因丰富而更加吸引读者。

网络阅读强大的即时双向交互功能形成了网络阅读消费与生产的共时性特征。当你在网上阅读后, 发表在BBS、博客、微博上的内容又可能成为别人阅读的对象。正如著名网络文化学者姜奇平在《通过知识获得自由———兼谈共享权的生产意义》中所言:“一个人在共享知识时, 由于始终伴随着意见的发表, 从而成为知识的生产;而在发表的意见中, 由于旨在赢得人们的回应, 又成为一个知识消费过程。”这样使得网络的内容精彩纷呈, 层出不穷, 因丰富而交互, 因交互而更加丰富。如此循环往复, 使得互联网更像是一条波涛汹涌、永不停息的江河, 支撑推动着网络阅读活动。

二、网络阅读对当前中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启示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处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现代阅读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时代人们了解世界、关注生活和认识自我的重要认知方式———网络阅读的影响与启示。

(一) 师生观:呼唤教学中师生角色的重塑与转换

在网络阅读中, 信息的传播与接收一律是平等的, 你完全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对话。网络决不会因为你是CEO, 你是专家学者, 就拥有你专享的文化盛宴。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 只要家里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 就能够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乃至诺贝尔奖获得者分享一模一样的学术和教育资源, 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这一意义上讲, 阅读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在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 教师常常以“知识拥有者”、“信息垄断者”、“全知全能者”自居, 把学生视为“无知无能者”, 剥夺了学生与文本交流的“自主权”和“对话权”, 使得阅读课上“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 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 (苏霍姆林斯基语) 。网络阅读提醒我们, 教师已不再是课堂阅读教学中惟一的信息源, 而且其“信息霸权”和“知识权威”也将被打破。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我们还必须意识到, 网络的发展绝不会也不可能最终取代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网络信息既丰富又散乱, 对特定的学习任务来说, 无用信息乃至垃圾信息占到了绝对大的比例, 有用信息往往淹没在大海般无用信息之中, 中小学生从其中获得完整的教益而不需要任何指导的可能性非常之小” (卢子洲语) 。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从而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相互协作, 共同完成对文本的意义建构。

(二) 能力观:亟需对相关性阅读能力加以关注与培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但阅读过程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复合结构, 阅读能力也是一种可以分解的综合能力。网络时代的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怎样的阅读能力, 这一问题随着网络阅读在学生中的普及, 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面对着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 任何一个遨游其中的学生都可能会产生“信息迷航”。正如T·洛扎克在《信息崇拜》中所言:“信息, 到处都是信息, 惟独没有思考的头脑。”的确, 信息太多, 容易使人在空洞零散的一堆事实面前眼花缭乱、六神无主、无所适从, 不仅“头脑成了别人的跑马场” (叔本华语) , 读者更成了毫无意义的“信息搜索机”。

所谓“相关性阅读能力”, 是指那些并不直接与个体的阅读理解水平相关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注意力的控制与分配;一是能利用工具和媒体, 检索、选择、处理信息。在网络时代, 知识陈旧率日益增长, 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 使得人们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有限性与知识扩展更新的无限性这一矛盾日趋突出。因而, 效率观念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为使阅读速度与思维速度尽量趋于平衡一致, 提高阅读效率, 就必须在阅读中学会高度控制和合理分配注意力, 快捷正确地选择处理信息。速读则是矛盾解决的利器。由此可见“相关性阅读能力”更是速读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然而,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 往往只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受和吸收信息, 忽视学生已有的心理图式对课文的同化与顺应。而且, 指向结果的阅读教学目标, 更扼杀了学生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今, 人们已意识到未来社会的教育目标应是培养产生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人, 信息社会的教育便可称为信息能力的教育。因此, “相关性阅读能力”理应进入阅读教学研究的视野。

(三) 活动观: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唤起与心智互动

如果说情感是阅读的灵魂, 那么, 对话与交流应是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凝聚作者生命情趣的作品, 当然需要读者主体情感体验的积极投入。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 才能真正实现与文本作者心灵对话。传统印刷文本阅读的退化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 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认知和学习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 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人类已经进入汽车时代, 但步行决不可少。网络阅读虽然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拓宽了人类的交往渠道, 但其内容呈现的虚拟性与稍纵即逝性, 以及“人———机”系统交往的机械性, 使读者往往来不及咀嚼、揣摩、品味文本, 因而也无法积极调动情绪体验, 造成了认知与情感的缺失。正如列宁所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刻。”

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唤起学生对传统文本的情感。“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海德格尔语) , 要清醒地意识到文本阅读的不可替代性, 尽管传播媒体日趋多样化、数字化, 但印刷文字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要让学生能够从有声音、有色彩、有生命、有情感、有思想的文字里去体察丰富世界, 感悟美好人生。

其次, 要确立以情感沟通与心智互动为核心的教学交往。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通过对一篇篇课文静态的肢解、条分缕析, 甚至“碎尸万段”, 想为学生找到一把能开启所有文本大门的万能钥匙。这种程式化 (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教学———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的阅读教学模式, 不仅完全忽视了课文解读的主体 (学生) 的存在, 使学生在课堂中的阅读趋于封闭僵化, 而且使文本的解读走向单一化、极端化, 更造成文本艺术魅力和生命力的枯萎。因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修养、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形成师生双方的情感沟通与心智互动, 让情感唤起情感, 让互动促进交流, 帮助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激发思考、启迪心智、净化心灵、陶冶性情、升华人格。

(四) 策略观:尝试网络阅读中情感态度的迁移与利用

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11

教师要意识到,如果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以上的问题,就说明自己的阅读教学策略出现偏差,自己只有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

一、分层次引导学生阅读

部分初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他们将自己视为教学的主体,要求自己布置一篇英语文章以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读懂。这些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会带来学生消极阅读的心态问题,这些学生中的学优生很快就能理解到文章中所说的内容,他们觉得学习的内容没有挑战性,就会以消极的心态对待阅读学习;学困生却因为英语基础不够好,教师突然布置给他们一篇很难的英语文章,他们就会感觉学习的压力太大,于是也会以消极的心态对待阅读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有效地阅读,就要分层次的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文章,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有学习的自主权,让他们乐于自主阅读文章。

比如以英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In the park”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数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的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其中的片段为:

A: Well, if you say so. Personally speaking, I’d rather die of thirst than drink champagne.

这句对话中可以看到,它所用的词语、句型、语句结构都非常简单,它很适合学困生学习。而对学中生和学优生来说,他们可以学习更生辟的英语词汇,或更专业的英语题材。

二、引导学生体会阅读乐趣

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顾学生的学习志向,他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文章。教师挑选的英语题材让学生不感兴趣,学生就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阅读学习。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必须意识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很多,有些学生希望能够学会阅读原版的英语作品;有些学生希望能够加强自己英语的实践能力;有些学生因为想阅读英语的专业书籍或网站。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需要,强行要求学生必须学自己教的那些英语知识,学生就不会愿意主动的学习英语知识,所以英语教师要让学生愿意自主的钻研英语知识,就必须在开展英语阅读时,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

比如一名英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Our things”一课时,引导学生阅读以下的英语材料,其材料的片段如下:

……

Lily: I think a bottle of champagne would be a good idea. It’s appetizing and tasty.

……

这名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能流利的与人进行英语对话,那么教师在阅读时,就给学生阅读最实用的日常英语对话片段,这名学生就会自主地吸收材料中的语言知识。

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初中英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有些学生把握不住自己学习的重点,他们拿到一篇英语材料却不知道应该学习什么。如果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面着手学习英语文章,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下降,也不能有效地从英语阅读中迅速掌握应当掌握的英语知识。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英语体裁开始把握,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如果一篇英语的体裁是文学名著的片段,那么学生要学习的重点就是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它描写人、事、物的手法;如果学生阅读日常英语的口语材料,那么学习的重点是自己学习哪些英语词汇能让自己的表达更生动,一些特殊的英语口语句子是怎样表达的;如果学生学习的是专业的英语材料,学生就要了解这类材料的写作格式及涉及到的专业词汇。

比如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At the weekend”一课时,让学生阅读一篇英语材料,这段英语材料的片段如下:

Please help to cancel my hotel booking.

这句是商务英语的环境下常说的一句话,学生看到这句英语句子,就必须理解到,这很可能是篇商务英语的材料,那么学生的学习重点就要转为理解在特殊的商务英语环境下怎样应用英语知识。

四、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英语阅读时,没有注意到引导学生交流这个环节。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如果一味的阅读英语材料,而缺乏与人交流,他们会感觉不到交流的乐趣,也不知道如果自己学习的时候出现的困难应该怎样处理。教师如果能在英语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时候感受到交流的乐趣,同时也能与其它的同学互相取长补短。

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篇12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细读,品读

多年来, 阅读理解一直在高考英语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得阅读者得天下”, 也成为教师常挂在嘴边的至理名言。长期的题海战术, 教师一直在训练学生如何抓住主题句, 如何通过扫读、略读等方法获悉段落大意和文章主旨, 仿佛学生只要拥有一双探照灯似的眼睛, 就能准确把握全文, 做到无懈可击。整篇大意的理解, 寻找问题的正确选项固然重要, 然而, 阅读过程既是对原文的解读, 又是对译文的润色, 如果让学生一直简单的字对字直译, 不去品读, 长此以往, 学生不注重遣词用句, 词不达意, 使文章失去了锤炼美感, 学生也失去了提升语言的机会。因此, 一种“粗中有细”的阅读理念, 便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渐形成。培养学生精读细读,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细读课本

课本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 是高考试卷的出题中心, 更是我们所有教学活动的根本。词汇句型, 语法篇章, 无论在试卷上怎么变化, 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从课本入手, 即是从根本入手。

在初学课文时, 教师要和学生合作。学生负责查字典, 找出该词的习惯用法, 教师负责查找该词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句子, 这是个漫长且费功夫的过程, 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学生要不厌其烦地查找每个新词的用法, 并做记录;教师要不断总结, 推陈出新。而且, 在学生厌倦查找时还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激励。经过长期坚持, 发现这种方法使学生对新词的记忆远远好于死记硬背。而且教师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觉得教师和学生是在共同探究, 而不是被动接受。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了学习的内动力。这个看似费力的过程其实让语言学习更加细致深入。英语学习, 单词是基础, 如果没有对词汇的深层理解和识记, 就不可能有句子、段落、篇章的高级整合。所以, 从最基础的词汇开始, 我们就放慢步伐, 不急不躁, 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个词。词不离句, 一直让学生犯难的除了记忆单词, 还有长难句子的理解。有很多句子, 似乎每个词单独拿出来都认识, 但是组合在一起, 就是看不明白作者到底在说什么。这就需要扎实的语法功底, 对长难句进行切割, 对从句和复合句进行分析。例如, 必修一第三单元课文中有一句:It was my sister who first had the idea to cycle along the entire Mekong River from where it begins to where it ends.该句子既应用了强调句, 又套用了从句, 是个比较复杂的句子。对于高一学生而言, 初读这个句子, 根本摸不着头脑。通常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把句子完整的写在黑板上, 再用斜线将句子按照意群进行分割, 让学生将每个意群译出, 再把它完整的组织起来, 进行疏通整理。分析理解后, 再让学生对该句子进行背诵。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 很容易被理解, 久而久之, 学生也会应用在他们的阅读当中。

2 研读考题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期待素质教育, 但高考指挥棒依然有其权威的分量, 研究考纲, 多做考题, 对于应试教育永远都是捷径。如果我们把近三五年各省的高考真题反复做几遍, 就能够明确复习方向, 不偏离重点。

多年前, 高考完形填空题趋向于记叙文, 通常是用一则小故事, 让人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文章主题也均偏向积极向上, 充满正能量。但近些年, 应用文和科普文章在阅读中频频出现, 而且其难度也在加深。学习英语的实用性, 能够读懂稍有些专业知识性的文章, 是高考向我们发出的又一种挑战。因此, 我们鼓励学生博览群书, 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因为有很多文章, 在理解其文化背景下是很好读懂的。如果没有平时积累, 期望在考场上弄清楚, 是难上加难。2013年, 全国I卷的15分单选题, 变成了语法填空题, 题型转变, 但考察的知识点和难易程度并没有太多变化。因此, 我们在练习中便倾向语法填空这种题型的训练。在近三年的真题中摘取单句, 认真研读。从单句到篇章, 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让学生逐渐掌握该题的答题技巧。并且要求学生在做真题时, 坚持记错题积累笔记, 从错误中学习自身的不足, 在真题研习中明确考点重点。

3 品读美文

高中阶段是学生文化积淀、文学素养提升的重要时期, 比起初中时代, 他们情感更加丰富, 遣词造句更趋于深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根据这种“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的理论, 我们相信, 只有优美的文字输入, 才能有精彩的篇章输出, 只有熟读经典, 才能口吐珠玑。大量识记好的英文段落篇章, 既能提高英语水平, 又能陶冶情操。当今社会, 各种媒体带来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 饥不择食的快餐文化和浅层次阅读并没有带给我们精神享受。品读经典, 让学生在匆忙的学习过程中, 放慢步子, 放慢心情, 感受文字之美。无论时间怎么改变, 能被我们铭记于心的永远都是那些优美的句子: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每当这些句子回荡在脑海时, 我们依然心潮澎湃。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英语学习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 阅读技巧和能力都是扎实磨炼的升华。囫囵吞枣式的训练最终会导致学生贪多嚼不烂, 疲于题海战术。因此, 在提倡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 我们更愿意引导学生精细研读。只有静下心来, 细细琢磨, 才能真正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丽新.英语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08) :136.

[2]张仙女.高中大班型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师, 2009, (04) :145-146.

[3]顾慧芹.轻松与收获--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09, (03) :72-73.

上一篇:诗词阅读下一篇:管理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