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测试(通用12篇)
中学英语教学测试 篇1
一、“中学英语非测试性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一) 非测试性评价的概念
中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通过学期、年度、中考、高考等一些较大的考试来完成。这类通过考试这种途径实现的评价, 通常被称为“测试性评价”。而英语非测试性评价是对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课内课外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学习行为以及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发展潜能, 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过程性评价。因此, 英语非测试性评价实际上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化和终结性评价的必要补充。
(二) 非测试性评价的主要特点
英语非测试性评价并非通过纸笔考试去完成, 而是采用小组、家长、教师以及学生本身等“全面参与”的方法, 通过等级评定、分数量化以及与宽松的、开放式的描述性评定相结合的手段去完成的。因此, 它主要的也是很重要的特点是该评价能反映传统的笔试所不能反映的学生学习过程中所特有的、复杂的、隐性的、短期性的或即时性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使教师能获得及时的英语教学反馈信息, 从而根据需要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中学英语非测试性评价”的原则和操作要求
(一) 英语教学中非测试性评价的使用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用非测试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一定要注意宽松、开放;评价过程中, 要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进行全面的评价。非测试性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激励性和引导性
教师的评价无论是什么形式都要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主。非测试性评价更要注重这一点。评价过程一定要能够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时不时地发现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某一方面的闪光点, 以此为契机对学生加以表扬评价, 对学生以激励, 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还要注重引导性, 评价不仅要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更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注意点到为止, 适量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时间, 使学生能发现高效的学习方式或问题的关键点。
2. 评价过程还要注重“说理”性和互惠性
教学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学过程中, 在学生展开互评时, 就要注重“说理”性和互惠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互评时, 一定要让学生在评价前全面分析教学材料, 并能够准确无误地、有针对性地说出评价内容。互惠性要求学生通过互评能有互相吸收对方的优点, 双方都能有所提高, 共同提高学生能力。
如在一次习作课上, 我组织学生上了一节关于课堂活动参与性的非测试性评价课。本次活动的主题是The advertisements。在讲完project关于如何设计一份广告系列活动之后, 组织全班学生就design an ad campaign的主题进行了分组互动并制作海报。课前备课时候, 我先分析了非测试评价量化表的各个栏目, 哪些是可以充分利用, 而且还可以通过打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反复设计整堂课的教案后, 最终决定选用团队合作下的三个小项目:参与情况、组内创意和团队互助;成果展现中表情自然、举止大方、语调自然、表达得体、互动性强等共8个小项, 每项5分共计40分。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 先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 每组8个成员, 并选出组长。接着, 进行广告设计, 并且提供素材但仅仅局限于所提供的素材进行设计。同时, 把评分标准告诉学生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使学习的整个过程都确实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到评价的过程中, 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 倾听别人发言, 进行评价交流, 深入学习, 最终获得知识, 这也正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 学生在课堂上的互相评价也是他们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 非测试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操作要求
英语教学中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制定严格的量化评价表。以量化表为基础, 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表现加以评价。评价要渗透到读课文、记单词、用语法、课后练习等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在评价学生听的能力时, 可以从体裁判断、信息获取、预测内容、揣测推理等方面入手;评价学生说的能力时, 可以从发音、语速、语调等方面入手;评价学生说的能力时, 可以从朗读课文、材料复述、书面表达等方面入手;评价写的能力时, 可以从书写清晰、词语正确、语法运用等方面入手。
在针对教学内容以外的学习进行评价时, 要以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为主。在教学辅导书、网络材料、课外读物、新闻节目等内容时, 教师的评价要以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为主。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插图, 引导学生利用插图进行造句或写文章。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3、4人的小组, 让他们在一起思考、讨论, 然后进行轮流口述自己小组中想到的词语或句子。学生说完后教师应及时地加以评价, 并总结出学生所说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或者是关键句式。在活动结束后, 教师针对总结的关键词和句式对学生进行适量的引导, 然后组织学生以此为出发点, 写出自己的小短文。学生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 可以有效地吸收其他同学的表达方式, 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另外, 英语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非测试性评价时, 不能仅靠教师的评价来进行, 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高学生的自审能力。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灌输一些自评标准, 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三、非测试性评价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应用效果
(一)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非测试性评价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评价, 时时刻刻可以运用, 因此, 教师运用非测试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进而促进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学习、获得英语知识。这样, 学生在课外的主动学习就能够有效地弥补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例如, 听力训练、读文能力等, 学生只要有学习兴趣, 在课外多看英文书籍, 多看新闻以及英文网络信息等都可以提高自身的听读能力。非测试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既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知识, 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非测试性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 水平相近的学生所擅长的方面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因此用同一份试题测试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产生一些问题。非测试性评价弱化了学生之间横向比较的等级和选拔功能的倾向, 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个体纵向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这种评价机制不仅能让擅长英语口语的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 也能及时有效地考查出后进学生在口语单项上取得的进步。这样, 无论学生原来英语口语水平如何, 他们在英语口语方面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 使学生具有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非测试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逐渐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时, 非测试性评价注重的主动性思维,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注重知识积累、读后反思等方面的能力。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非测试性评价后, 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外加强课外知识阅读, 使学生能够主动地锻炼其英语阅读能力。学生广泛的阅读必定能激励他们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如学生可以根据阅读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精读、略读等阅读方式。学生还可根据阅读文章的写作文体, 记录好的单词、句式、语法等有用的基础知识。
非测试性评价改变了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 邀请学生本人、小组成员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使教育评价成为了多方参与的交互活动, 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家长参与评价非常有利于增进家长对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了解, 从而积极配合教师, 形成家庭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的合力。这一点在英语口语教育上尤为重要。模仿语音、朗读课文、背诵美文能有效地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然而不少学生在家里没有足够的自觉性或是毅力坚持下来。面对这样的问题, 非测试性评价体系就大显身手了。家长在给自己的孩子做出评价之前, 必然会督促学生练习口语;而学生为了赢得家长的好评, 也会更自觉地将口语练习持之以恒。通过日积月累, 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三) 稳定持续地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
非测试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时, 我们要求学生对听力材料、所学课文进行口头复述或书面改写, 对每个单元中导入材料、探究性材料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倡导用英语写日记和值日报告等, 增加了学生的表达量, 充分鼓励了学生每一次细微的成功, 增加了学生的表达兴趣。学生表达兴趣的增加, 阅读量与书面表达的量不断增大必然会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非测试性评价体系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该评价体系注重学生个体纵向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点滴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犯错误, 允许学生发展速度有快有慢, 允许学生之间有个体差异, 充分理解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四、结束语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建立并运用非测试性评价机制, 能使教师更全面地分析、把握与调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得以不断提高。非测试性评价体系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习英语、提高英语、享受英语, 达成运用流利的英语在自由的氛围中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他人轻松地交流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禹明.非测试型: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3]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4]葛炳芳.构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体系[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
[5]陈淑敏, 曹英姿.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生评价改革[M].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
中学英语教学测试 篇2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中非测试性评价即对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课内外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学习行为以及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发展潜能进行奎面的综合的过程性评价。非洲试性评价实施的特点是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非测试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成果,充分说明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该评价机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评价;非测试性评价
一、“中学英语非测试性评价”概念界定及其重要特点
(一)非测试性评价的概念界定
长期以来,社会甚至教育界内部对英语教学中的学期、年度、高校入学考试等成绩的关注程度极高。在多数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对学生(也包括教师)的评价往往通过这些重大考试完成。这种通过重大考试实现的评价,我们称之为测试性评价。而英语非测试性评价是对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课内课外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学习行为以及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发展潜能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过程性评价。因此,英语非测试性评价实际上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化和终结性评价的必要补充。
(二)非测试性评价的重要特点
英语非测试性评价采用自我、小组、家长、教师等“全面参与”的方法,并非通过纸笔考试去完成,而是通过等级评定、分数量化以及与宽松的、开放式的描述性评定相结合的手段去完成的。因此,它的特点是能评价用传统的笔试所不能反映的、复杂的、隐性的、短期性的或即时性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学习效果,使教师能及时捕获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完善的质性评价机制应该包括测试性评价和非测试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英语非测试性评价把人们过分强调通过重大考试的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英语教学过程中质的分析与把握,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但是,英语非测试性评价在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的评价,它常常把某一项等级的评定、某些标准的量化、某一过程的描述性评定结果等整合应用。这种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手段,更能准确地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的进展情况和某一单项能力提高的情况。
二、“中学英语非测试性评价”的操作要求及使用原则
“中学英语非测试性评价”的量表设计及主要流程,主要围绕一个量化总表、四个量化分表和一个报告单进行,主要涉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其主要操作流程如下:选定评价项目→进行自我评价←→听取他人评价→完成全表评价→总结、分析、补救一进入新的循环。非测试性评价的主要操作要求是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即通过语言的描述,量表的填写与统计,实现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测评。学校规定评价成绩占学生平时成绩的60%,一起记入学生的毕业成绩。
(一)非测试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对描述性评价的操作要求
描述性评价以宽松、开放式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效果进行评价,它要遵循以下两项原则。一是教师对学生的描述性评价的原则,分为激励性原则和引导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自信心。教师在检测学生的听说读写效果时的描述性评价语言应该以表扬学生的闪光点为主,调动他们听说读写的积极性。引导性原则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自主性。教师在检测学生的听说读写效果时的描述性评价语言应该重在点到为止,启而不发,引导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而不是全程包揽,给出现成答案。二是学生对学生的描述性评价的原则,包括“说理”性原则和互惠性原则。“说理”性原则即在学生之间通过对听说读写中的理解过程进行描述,明辨是非,体现出对所听说读写材料内在含义的真正理解,然后再给出评价得分。这也是元认知理论的应用,让学生自己对其认知过程进行再认知、监控与调整。互惠性原则即通过学生之间的描述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提高,共同获益,在英语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非测试性评价在听说教学中对量表(等级)式评价的操作要求
1.评价课堂学习为主,评价课后学习兼顾
在评价时,教师根据量化表的要求及听说读写自身的特点,就某一项目进行针对性评价。以评价学生听说能力为例,根据量化表的要求,课堂上对学生的听的技巧的评价包括“把握题型、预测内容、判断体裁、获取信息、比较推理”等项目进行的评价;对学生说的技巧的评价包括“语调自然、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语速适中”等项目进行的评价;对学生说的评价还包括对学生课堂上听力材料复述、课文复述与背诵的评价、完成书面表达后口头表达的评价等。而对学生课后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布置的听说读写材料进行检查交流去完成。如:教师利用听说课的时间播放部分学生的自我录音材料,各小组对此讨论评价,教师作点评等。
2.评价学习过程为主,评价学习效果兼顾
在非测试性评价时,虽然我们的评价最终会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效果,但也十分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元认知理论,因为学生学习、理解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两种:认知活动和元认知活动。认知活动即思考、理解听说读写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过程;元认知活动即对思考的思考,对听说读写理解的监控。我们认为,对学生听说读写理解过程的评价,体现出了英语非测试性评价的核心所在,它突出运用了元认知理论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不断地进行积极自觉的监控和调节。通过这种评价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能力与习惯。
以评价学生阅读能力为例,学生在阅读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篇《项链》时的认知活动很可能经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如果学生在阅读后仅是理解了文章的表层意思,即“女主人公从朋友那里借项链是为了参加派对的时候不戴鲜花,结果导致项链丢了”这一简单的故事情节,我们称之为认知的初级阶段。为了鼓励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个评价分数或等级。但是,教师还不能满足学生这种肤浅的认知过程,还必须引导学生采用自我监控和自我修正策略,深入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隐藏含义――(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虚荣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如果学生的认知过程能到达这一高度,那就是认知的高级阶段。在评价中,教师重在让学生说出调整自己的理解思路、得出正确答案的`过程与理由,并给予高分。这就是让学生进行元认知活动,即对思考的思考。
3.评价指定学习材料为主,评价自选学习材料兼顾
评价指定学习材料,主要是指经过专家审定的教材、同步指导用书,或教师选定的英语网络材料、电台新闻节目等,对这些学习材料的评价将占学生学习评价的主体部分。
以评价学生写的能力为例。众所周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建立在听说读能力形成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听说读能力的训练和评价。在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导人部分都有若干图片,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指定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材料,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每幅图的关键词或完整的句子,3-4人一组轮流进行口头描述,并同时插入说的评价机制,学生每描述完整一句或一幅图就可得若干分,组长进行评价得分记载,让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学会别人优秀的句子表达方式,再让学生课后加上适当的连词,连接成一篇完整的书面形式短文,然后再让学生分组交流,并推荐优秀短文的代表在全班作示范性交流,其间插入写的评价机制,这样做可以不断激励学生去优化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
评价自选学习材料,主要是指评价学生每学期中自选自购不少于一套英语同步学习教材后的学习情况,包括评价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使用英语有声影视资料等。
4.他人评价学习情况为主,自我评价学习情况兼顾
在对学生听说能力非测试性评价时,主要是通过他人评价来完成的,但是也兼顾学生的自评。他评和自评时,教师都给予一定的标准。如学生在听说中能描述出对某一材料理解的基本要点,就给若干分,能准确理解或复述所指定的阅读材料,就给若干分等,让自评与互评都有一定的依据。家长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家长签字,使得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可信度。
(三)非测试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量表操作原则
1.评价的精细性原则
在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反复研究、逐步完善,我们设计了有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自身特点的各个单项的、具体的评价细则与说明,下发到每个师生。如:对学生的“能力体现”的评价虽然包括“适应能力、分析能力、欣赏能力、模仿能力、运用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分项,但每个分项也有它自身的评价标准与要求,如评价学生的“适应能力”,主要是指评价学生对语速快慢、语言环境(背景音)、语音变化(英美音)等适应程度等。因此就各单项的评价具体要求与内涵而言,评价是比较精细的。
2.评价的可操作性原则
在一节课内,我们是难以同时完成那么多的评价项目的。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分成3-4人一组。为了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将组长与组员随班级每周座位的变化而调整,每次评价时结合某一节课或某一材料自身的特点,就某些项目或侧重于某一单项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在3-4周内完成所有项目的循环评价,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
3.评价的宽泛性原则
参与评价的主体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等,每个单项的评价量化分值为5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只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启发下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就整个非测试性评价量化评价体系的总表而言,涉及到7大方面、24个小项的评价,所有项目累计满分为120分;就听说读写能力分表而言,涉及到15个大方面、77个小项的评价,所有项目累计满分为385分。由于有一定的标准,也并非人人都可得满分,在完成一至两个循环评价后,学生之间累计量化分值的大小仍有差异。
4.评价的反馈性原则
当完成一个循环(3-4周)后,我们要求师生一起总结与分析。在总结与分析中,师生不仅关注评价的总分,也关注那些评价中得分特别低的项目,如听说读写过程中的思维l(分析)能力的培养等。通过评价总结与分析,师生清楚地知道哪些项目在以后教学中需要加强,并及时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达到重视质的监控、分析与把握的目的,这也是非测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
三、“中学英语非测试性评价”的实践效果
(一)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例。苏州市第三中学课题组对全校近两千名学生作了多次问卷调查,在实施该课题之前,31%的学生只是就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而去听说,几乎从不主动去听作业以外的课外听说材料;66%的学生干脆不听教师布置的课外听力材料,只猜答案或等教师课上放录音,分析材料;3%的学生偶然听一下作业以外的材料。在实施该课题后,学生的听说兴趣越来越浓,在最近的问卷调查中,能主动去听作业以外材料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63%,这些材料包括同级别或略高于同级别的英语录音带、浅易的英语广播等。由于英语听力的非测试性评价项目“日常积累”中有包括“听读课文、影视泛听、专业播音、听说结合”等对学生评价项目,这些项目激励学生去利用课外时间主动听作业以外有关材料,获取听力信息,弥补课堂听力训练中的不足,把听力课有效地延伸到课外。这样做既让学生开阔了听力视野,丰富了听力知识,又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兴趣。
(二)切实可行地优化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习惯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例。由于评价体系的“主动思维”涉及到对学生阅读积累、读后反思等方面的评价,这就激励了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主动阅读;课内外阅读时积极思考,并做难词、难句、难点记录,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由于评价体系中的“批判思维”涉及到对学生的预测能力、求证能力、分析能力、推测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就激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应用多种阅读方法,如根据不同的要求去略读、粗读、细读、精读等,并养成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思考与理解的习惯。由于评价体系中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涉及到对学生“多方论证,多向联系,多元思考”等方面的评价,这就激励学生在阅读解题过程中充分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影响,根据不同情况,横向联系,纵向推理,深入思考,寻求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有效方法或同一问题的多种有效答案,养成积极主动、多向思维的习惯。
(三)稳定持续地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
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为例。我们要求学生对听力材料、所学课文进行口头复述或书面改写,对每个单元中导人材料、探究性材料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倡导用英语写日记和值日报告等,将学生表达加入评价体系。实践证明评价机制有效地优化了表达效果,增加了表达量,充分鼓励了学生每一次细微的成功,增加了学生的表达兴趣。学生表达兴趣的增加,阅读量与书面表达的量不断增大必然会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成绩
通过四年多的实践,学校近90%的学生收益颇大,学生的听说能力与以前相比的确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最近三年中,学校有数百名学生参加了雅思考试并成功地被国外大学录取。在12月苏州市组织的英语综合能力竞赛中,高三年级有两位学生获得苏州市一等奖。根据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统计数据,学校在20高考中,英语平均成绩达到了87.5分(满分120分),这个分数要远远高于市区其他平行学校。学校英语高考又创佳绩。
中学英语测试题的命制之我见 篇3
关键词 中学英语 测试题 命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2-02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以后,教师就想要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检测学生对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于是,我们就要举行阶段性的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就是一所学校在一个学期里要举行的两次阶段性的测试;而月考则是毕业班常常要举行的每月定期性的测试。这些测试题都是由我们老师自己来命制的。
近年来,我对各种中学英语测试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命制出来的试题存在很多问题: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而且有很多小题考查的内容前后多次重复,有些题甚至超出了《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相应级别的要求。现在结合本人多年的命题的做法,谈一谈中学英语测试题的命制方法。
一、确定命题的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标准是确定课程评价内容与标准的依据”。因此,我们的考试必须涵盖《英语课程标准》对这一阶段所要求的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灵运用能力等几方面的内容。
二、确定命题的范围
期中、期末和月考都是全校性的考试,我们则必须确定考查的范围。因为不同的教师上课的进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以上课进度慢的为准(期末考试当然是考一个学期所学的全部内容)。
三、确定测试题的内容
在一套试题中,我们要考查到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以及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考试只能以考现阶段学生所学的内容为主,兼考以前学过的内容为辅,绝对不能考学生还没有学过的内容。
四、确定测试题中认识水平的比例
英语考试的认识水平常分为识记(记忆)、理解、运用。我们首先要确定好各层次的比例。
五、确定测试题的难度的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一般比例为7:2:1(因为我们的测试题不是竞赛试题,更不是选拔性考试题,所以应以容易题为主)。
六、确定测试题的题型
每次考试的题型,我们要依据中考或高考的题型来确定,因为它们是我们考试的“指挥棒”。
七、确定测试题的题数、题量
试题的题数主要受考试时间和试题内容的比重约束的。一般来说,也要和中考或高考的题数、题量相当。
八、确定命题的顺序
很多教师在命制试题时,往往从“听力测试”题起,一道一道地,一直出到最后一道题。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在命制试题时,我们应把那些变动很小的题先命制出来,再命制那些可以灵活变动的题。这样,如果我们在已经命制的题中已涉及到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方面能力的东西,那么在后面的其他题中,就不再考查了,而是换成考查其它的知识点或技能等内容。
在命制中学英语测试题时,我就按以下顺序来做的:
第一步,出“完形填空”题。首先,我们要牢记“完形填空”题要考什么。这道题着重考查词语的用法和辨析、固定搭配、习惯用法、基本句型、情景交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基础语法的应用等。因为在这道大题中,挖去的空白处是比较固定的,不好随意改动的,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命制出来。在低年级的试题中,我们则应侧重于固定搭配、习惯用法、基本句型、基础语法的应用和交际思想的考查;在高年级的试题中,则应侧重于在上下文中词语的意义的辨析和运用、句意理解的考查。在编制好这道大题后,我们要记下该道大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技能,以便于在其它的题中不再重复考查了。
第二步,确定“阅读理解”题。我们都知道,“阅读理解”就是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我们所选的短文,要和该年级该学期所学的课文的难度一样,而且要有各种体裁的短文,要有时代特征;不要与“完型填空”题的短文的内容,有相似之处、有任何联系。
第三步,选择“书面表达”题。我们要选择学生在这一阶段所学过的话题,所熟悉的题材、题型(最好是给材料作文等),要写出学生未学过的但又要用到的单词,有时还需要写出开头和结尾部分。我们也要记下此道大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以便与其它题进行核实。
第四步,编制“单项选择”题。此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该年级该学期里所学过的语言知识点(词汇、语法、习惯用语、固定搭配等)为主,兼顾考查日常交际用语。此时,我们要避免与“完形填空”题、“书面表达”题,甚至“阅读理解”题中出现过的语句相互重复,或相互照应,或相互补充。
第五步,确定“听力测试”题的内容。“听力测试”题的内容应集中在情景反应上,主要包括学生现阶段所学的话题内容。
第六步,命制其它试题。尤其是在命制“单词拼写:根据各句句意及汉语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正确单词,每空一词”时,我们要选择学生现阶段所学的重点单词,又要考虑到在本套试题的前面部分中找不到任何线索的单词。
我们常说,“考试题”是挂一漏万的,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命题的人应该像渔夫那样,把渔网尽量撒开一点,尽量多网点“鱼”在里面,我们才能真正地、全面地考查和了解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我们命制出来的试题,既要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注重基础知识,突出重点;既要考查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基本技能;知识面要广,技能要全;没有偏题、怪题、旧题、深难题。在命制完试题以后,仍要按从“听力测试”题到“书面表达”题编排,校对好,并请同年级同科的教师审阅一下,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对试题进行修正,最后定案。另外,我们要亲自做一做,做出参考答案(尽可能标准一些);还要写出评分细则,把具体分数落实到每一个点上。
参考文献:
[1]张连仲,龚亚夫,李静纯.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C].北京: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12).
中学英语教学测试 篇4
笔者给学生上了四年的“托福听力”和“综合写作”的选修课,深深感到新托福考试更有交际语言测试的特点,尤其在特定情境下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于是,一直在思考和总结ETS为什么这样测试学生的听力和写作,它的交际语言测试的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中学英语听力测试中是否可以借鉴托福听力和综合写作的测试形式,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呢?
一、理论基础
真实性是交际法英语考试的一个基本要求。真实性就是考试的语言行为要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行为,即学生所测验的语言就是平时在生活中体验的语言;学生在测试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考生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事情。为了考试的真实性,使考试的任务与语言和现实生活的实际相对应,我们在设计考试时先要确定现实生活所运用的语言和特征,然后让考试的任务与之对应(徐强2000)。
Bachman(1991)提出从以下两个方面定义测试的真实性:
情景真实性是指测试方法与语言的使用情景的关联程度。
交际真实性即学生在语言测试中的参与程度。
二、新托福听力与写作测试的特点
(一)听力与写作测试的目的
听力:测试考生理解口语的能力,考核考生在学术环境中听懂讲座和谈话的能力。
写作:考查考生在学术领域中的写作能力。
(二)听力与写作的考试题型
听力:四个学术讲座,两组对话,讲座比对话多。答题形式:四选一,多选题,填表题,排序题,重放题。
写作:独立写作———就某个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综合写作——先读、听,后写。
(三)听力与写作材料的主题
听力:包括学术和非学术内容,艺术、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四大类。非学术内容或与课程管理有关,或与学生服务有关。
独立写作:家长与孩子、学习与教育、工作与企业、环境、建筑、历史与文化、生活习惯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综合写作:社会热点、学校制度、文体活动、历史名人等大学学术类话题。
(四)听力和写作材料的来源
听力:北美校园的真实场景,分为讲座和对话。讲座来自于教授在大学课堂上课的真实场景;对话发生于学校办公室和学生服务处。
写作:综合写作———学术类阅读和听力材料;独立写作———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五)听力和写作的计分方式
听力的计分方式:既设置了单选题,也安排了多选题。单选题———四选一,每小题一分;多选题——都选对得满分(2分),选对两个得1分,选对一个不得分。
写作的计分方式:把原始分(0~5分)按对照表转化为转化分(0~30分)。
(六)听力和写作考试过程
听力考试过程: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先浏览图片提示(演讲还是对话),边听边记笔记,再根据笔记逐题回答。
综合写作考试过程:阅读文章在电脑的左边,3分钟后看不到阅读文章,在阅读中学生边读边记笔记,主要记录文章的论点及大概事例;接着播放2分钟的听力材料,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也是边听边记笔记,听力播放一遍即停止,这时阅读文章在屏幕左边重新出现,学生开始限定时间完成写作。
独立写作考试过程:屏幕左边是论述的题目,右侧则供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通过键盘输入文字并完成写作。
三、以学术为背景的先听再答的听力测试方式的研究
为检查学生先听再答的听力测试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笔者及所在英语小组教师对四届600名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进行了先听再答的听力课堂教学,选取字数在120词左右,语速在156wpm的学术性听力文章(以全国高考第二节的平均语速为参考),每堂课学生自备纸笔,教师在课前把听力题目打在PPT上,同时用图片提示学生听演讲还是对话,每个班30名学生。每一届学生经过一年先听再答的听力学习后,研究教师对其进行了测试,收集并分析了他们的问卷,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第一,在实践中,学生对国外的课程文化和校园生活非常感兴趣,比如,在音乐历史的演讲中,听关于贝多芬的伟大贡献与人生经历;在大学生活中提到停车位过少,学生用抽奖的方式来获得停车位;运用记忆卡的方式记忆英语单词,不用母语,写下英语单词及其定义;物理课堂中谈论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心理学课程告知学生依据自己的个性慎重选择职业,以及选择职业的三要素等。与其说是一堂听力课,不如说学生通过英语了解了生活和学习中的各个层面。
第二,刚开始时学生对先听再答的听力方式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记什么,但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渐渐喜欢上这样的听力方式,从学生和口语教师了解到,这种方式能很快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和逻辑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三,听力的题目在电脑上展示,节约了试卷印刷和运输方面的成本。平常训练在班级的PPT上进行,考试时到机房。由于采用电子方式传输考试资料,保证了试题的安全性,减少了分发所需的人力,更加便于组织和协调考试。
第四,先听再答的听力教学在实践中比较容易操作,只要高中学校有多媒体教室,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尝试。
四、以学术为背景的综合写作研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实践综合语言能力教学,笔者及所在英语小组教师对四届400名高一学生进行了每周一次的课堂教学,选取3分钟阅读100~120词左右的文章,每班30名学生。每一届学生经过先读后听再写的综合写作训练后,研究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测试,收集并分析了他们的问卷。总结以下三点:
第一,在实践中先读再听后写的方式有利于让中等及中等偏下学生写有所依。同时通过层层推进的写作教学指导,减轻写作的难度。
第二,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通过边阅读边总结、边听边总结的方式,可以用70个字左右的文字概括别人的想法。当今社会纷繁复杂,训练学生快速地领会别人的意思,从复杂中理清线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第三,把测试当成一种学习的途径。即使学生无法很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信息,也可以通过写前的阅读和听力了解历史、健康、天文等知识。英语学习更像是现实生活中阅读一本小说或听一则短文,形成自己的想法。
五、对中学英语听力和写作测试的启示
在中学英语听力和写作教学中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全国卷听力的主题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话题。如2013年至2015年涉及庆祝生日、旅游、参观、出差、看电影、面试、租房、食物品尝、茶叶介绍等,引发笔者思考,在选材的主题上是否可以与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相联系,听力和写作选择的材料是否可以更广泛一些?是否能给予学生美的享受的艺术类材料,如中外音乐、手工艺、建筑等;亦或是能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些话题,如海洋、天文、环境卫生等;亦或是关系到学生成长规划的听力选材,甚至可以给予学生国内外典型的中学、大学管理方式的介绍等。这些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普及知识,让学生用语言这一工具了解语言背后的国内外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素养,培养爱国情怀。
第二,学习和教学语言是希望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快速地进入交流的状态。那么,测试和教学的真实性就非常重要,只听一遍的这种先听后答的测试方式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流状态,测试更具有交际法英语考试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对某一文章或某一广播材料提出或记录自己的想法,可见,新托福的综合写作更贴近现实。因此,笔者认为,测试的真实性首先应该确定现实生活中会用到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语言任务。
第三,计算机化考试是基于交际能力的新型考试体系,便于组织和协调考试,考试结果更具有信度和效度。在先听后答的听力测试过程中,由于用计算机、多媒体传输考试资料,试题的安全性更有保障,计算机化考试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安全平台用以实践交际语言特色的测试方式,让教师设计出更有交际性、更真实的测试题型,收集数据,促进考试管理和改进。
参考文献
中学体质测试总结 篇5
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总结
2014年9月8日到10月30日我校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了测试和数据上报,现将此项工作做一简单的总结。
一、领导重视,积极安排
学校刘校长按照区局安排统一部署这项工作,主管副校长王荣昌具体负责,并成立了古愚中学2014年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小组,积极召集专题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了工作要求及各相关人员的分工,确定了工作的时间和程序,要求相关体育老师安排好测试工作的计划。体育教育组从9月8日开始测试,郭超老师负责七八年级的测试及数据采集工作,常占锋老师负责九年级的测试及数据采集工作,要求9月30日基本测试完毕。由樊永生老师进行相关数据的录入及上报工作,10月20日开始录入上报数据,10月28日左右基本报送完毕。
二、积极宣传,提高认识
对各班学生进行《标准》的测试项目及锻炼方法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标准》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还把《标准》工作方案复印给各班,让学生了解测试达标要求来督促自已平时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
三、抓好安全保障,认真做好测试工作
1、安排之后,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小组会同相关部门对测试场地、器械做了一个安全排查。在测试前,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情况的摸底调查,制订详细的测试细则和安全预防措施,指导受试者做好充分的预备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测试。
2、对测试项目做了统一的规定,男生测试1000米、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米跑等项目。女生测试800米、一分钟仰卧起坐、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米跑等项目。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利用体育课的时间,使学生能安全有序地完成测试任务。对于学生因为请假而耽误了测试的,也及时安排进行补测工作。
3、在测试过程中,学生态度端正,认真测试,各项测试成绩正常。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抱着好玩的心态。学生的1000米跑、800米跑、50米跑的成绩比较理想。仰卧起坐、肺活量的成绩还有待再提高。
四、测试结束后我们根据测试结果和评分成绩,写了一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材料。并对相关档案资料进行了整理
五、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情况总结反思
学生体质监测结果表明,我校学生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缺少运动常识和技能等,这些现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本着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负责的态度,我们开始积极查找原因,寻找解决提升的办法。努力通过思想教育引起学生对体质测试的重视,激发起学生积极锻炼的热情,并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每天锻炼一小时”等方式进行引导督促,争取让学生加强身体锻炼,自觉参加体育活动,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中学英语教学测试 篇6
摘 要 采用文獻资料、调查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文昌中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对学生体质测试工作较为重视;学生对待体质测试消极怠慢现象普遍;教师对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认识不到位。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质测试 调查分析
一、近年来中学生体质测试情况
体质测试则基本能够反映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好坏,但是体质测试在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仍在继续淡化。从每年国家公布的青少年健康体质数据来看,现阶段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二、文昌中学中学生体质测试开展现状
文昌中学由于体育风气十分良好,校方十分重视学生体育的锻炼与开展。在体质测试期间由班主任,体育老师与学生共同组织、参与,体质测试工作进展迅速。在体质测试期间,校长、主管领导进行体质测试巡查、并在每周例会上进行各阶段体质测试开展进度通报。所以文昌中学体质测试工作不仅圆满完成任务,也领略了文昌中学不一样的体育教学环境。
(一)学生在体质测试中的态度认知
文昌中学由于采取中班教学,所以每个班同学人数在60人左右。每节体育课在测试过程中由于体育老师要全程测试,所以测试进度缓慢。在班级体育课体质测试中部分同学对一些测试项目变现出明显的消极应付状态,甚至部分女生为了逃避800米测试,在体质测试前用各种理由进行逃避。
(二)体质测试开展中老师的态度
文昌中学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2名,每个年级配备两名体育老师。由于文昌中学学生达到4000人,所以体育教师每天教学任务繁重。由于实习生在文昌中学实习,所以在中学生体质测试期间,随着体育老师进行了一些体质测试的测试工作。由于在体质测试中部分老师对繁重的体质测试不够认真与负责,所以个别班级的测试数据有些不真实。同时在体质测试中各项测试仪器长时间使用,在测试过程中数据不足够精准。
三、体质测试中存在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体质测试中恐惧心理及损伤现象
由于文昌中学场地有限,缺少田径场,所以50米测试只能在篮球场上进行。文昌中学篮球场采取全面硬化,所以学生在测试场地上测试时容易受伤。在协助老师进行测试过程中就發生了这样的事情。在测试过程中由于个别学生在测试中抢道,所以造成后面的同学无法正常奔跑,造成有同学摔倒在地上,索性没有造成身体受伤。但是发生这样的事情也给后面测试的同学带来一定的恐惧心理。在后续测试中,尽管老师一再强调不准抢道,但是还有部分同学在测试过程中抢道。
(二)学生体质测试中对意志品质的表现
体质测试中由于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考验中学生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耐力,所以这一项测试对中学生的意志品质有一定的考验。在校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导致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教育的轨道,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孩子就是优秀的。所以导致现在中学生越来越溺爱,意志品质薄弱。
四、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策略研究
(一)在体质测试中认真完成的同时,防止自身意外发生
在体质测试中学生是第一位的,同时必须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因为体质测试只是一个了解学生体质状况的手段。如果因为在体质测试中不顾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而一味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这样不仅违背安全第一的原则,而且也增加学生自身受伤的风险。同时这样也给体质测试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体质测试中,学生必须在保护好自身的情况下进行体质测试。一但发生自身意外,必须及时通知老师进行及时处理。
(二)老师在体质测试过程中切实认真负责
在每项测试之前必须由老师反复向学生强调安全第一、在测试中必须保护好自己。在测试中老师必须现场监督,做到如果学生不小心发生自身意外时,第一时间进行检查、处理,真正做到安全第一。同时每个体育老师必须端正体质测试态度,不能马马虎虎测试,必须严格,认真负责好自己所在的年级体质测试。
(三)加大体质测试投入力度
学校在此次的体质测试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体质测试部分仪器损毁严重,在体质测试中影响测试数据;由于学校学生人数多,所以每节课老师任务比较重,学校可以从中进行老师支援的协调,从而提高体质测试进展,减轻老师任务;肺活量测试暴露了后勤购买进展过慢,影响了体质测试数据上传时间。
(四)完善体质测试的情况
在体质测试中暴露的一些情况,由体育教研组组长汇总后对学校主管领导和校长进行汇报。学校在体质测试完成后进行了专门的体育体质测试工作会议。在全体体育老师及领导的参与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由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全体体育老师的努力,也对体质测试的圆满完成表示祝贺,同时也表示下一步对反应的体质测试问题一一进行解决。
五、结论与建议
学校对学生体质测试工作较为重视;学生对待体质测试消极怠慢现象较为普遍;教师对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认识不到位;在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中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安全措施不到位。
建议学校建立健全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机制,特别是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和加大设备和人力的投入力度;加强师生对体质测试工作的认知程度,从宣传学习文件、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提高安全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质测试氛围。
参考文献:
[1] 赵富学.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P].甘肃教育.2011.01(a):55.
[2] 曹城峰.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4.:26-27.
[3] 冯路.张继生.长沙市中学生体质健康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2014,4(35):103-105.
中学英语教学测试 篇7
一、中学英语测试的问题分析
首先, 水平测试与成绩测试的混淆。受高考影响, 中学各类英语测试都将高考的考试题型作为样板题型, 几乎一成不变地出现在各种统考、校际联考及单元测试中。而作为以选拔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考属于水平测试, 它是根据语言理论对学生当前英语能力水平进行的测试, 与学生所学课程内容并无直接联系。因此, 如果连单元测验也一味采用高考这样的水平测试而不是成绩测试, 我们就无法确切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英语学习的进展情况, 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测试内容既然不一定是教学内容, 那么学不学无所谓, 是否学好也无关痛痒。长此以往将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感到茫然, 甚至产生挫败感。
其次, 分层测试和诊断测试流于形式。目前在中学里教师通常以学生某次重要考试成绩作为基准对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分层。这样的分层结果难以保证其判断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因为仅以某次测试作为依据, 其本身有失公允。如果作为分层依据的某次测试刚好区分度有问题, 就会出现部分学生英语能力不强但考分偏高的情况。此外, 目前大多数考试都无法实现测试学生语言学习潜能的目的, 过多的水平测试使中学英语教学缺乏诊断测试, 也使教师不清楚学生究竟在英语能力的哪一方面存在问题, 进而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第三, 中学英语测试存在严重的模式化。中学英语测试的模式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测试题型的相对固定和测试内容缺乏实际语境的真实性。所以, 过多的间接测试和客观试题可能使学生的测试结果与其实际语言能力脱节, 常常局限于测试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或输入技能, 忽略了对其交际能力或输出技能的考查。另一方面, 固定不变的题型难以体现试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既不利于诊断学生的不足, 又不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例如, 学生初学写作时, 教师一律采用短文写作的方式进行测试, 有时就很难凸现学生的弱点和问题。学生一开始就被置于复杂的综合运用语言的情境中, 他们连选词造句都深感棘手, 又怎能做到谋篇布局?题型的不当难以使教师看出学生在选词倾向、组建语句结构上存在哪些困难。面对这样的测试, 大多数学生只能是仓促应对, 测试后也不明白以后努力的方向。此外, 测试后教师习惯于依据学生的英语测试成绩在班级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评定他们成绩的优劣, 很少分析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具体情况, 这也是中学英语测试模式化的一种体现。这样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在一个人数、人员相对固定的班级中, 学生的相对名次是较稳定的, 即使有变化也是个别和有限的。
第四, 中学英语测试的试题选用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由于当今中学英语测试主要以大量客观试题为主, 又由于客观试题的设计费时劳神, 教师纷纷使用现成的同步试题作为测试工具。试题的来源倒是不成问题, 可试题质量却无法保证, 不少教师不太注重依照测试理论要求的基本设计原则筛选试题, 他们大多只是看看试题在题型、题量上是否合乎规范, 也就是说只是在表面效度上把关, 很难具备结构效度的意识。这样的试卷出现质量问题当然不足为奇。长期使用这样的试题, 教师不仅得不到关于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业的确切评价, 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也将是不可估量的。
二、中学英语测试新体系的构建
《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是一个连续的有机体, 设定了统一的目标要求, 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和测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结合上文分析的现行中学英语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提出构建中学英语测试新体系的设想, 该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 教师应积极投身于中学英语测试题型和题目的设计和使用当中。虽然教师自行设计和使用的题型或题目不像全国或地区组织的大规模考试那样决定学生升学的命运, 但它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有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在自行设计题型或题目时, 教师应遵循一定的设计流程, 即确立测试内容、确定考试类别、划分试卷结构以及命题和编辑试卷等流程。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在确立测试内容时必须始终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来设计测试, 否则测试就失去了其针对性。另外, 在确定考试类别时, 教师可根据测试目的和用途设计测试的题型, 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主客观题型, 可以尝试采用灵活的测试形式, 重点在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已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这种题型的变化不仅可以加强针对性, 具有层次感, 便于区分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 而且可以使测试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后效。总之, 教师应熟悉这一基本流程, 依次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不可遗漏或大意。
第二, 中学英语测试新体系应建立在加强测试目的性的基础上。由于没有十全十美的测试体系, 教师在利用不同类型的测试时应考虑清楚测试的最终目的, 斟酌利弊, 使测试更好地服务于测试目的, 更准确地解释测试结果。例如, 在期末考试、校际联考、地区统考、选拔特长生、组建英语兴趣班时可采用长期性水平测试, 即采用在一定时间内定期反复的水平测试替代过去的一次性的水平测试, 这样可考查一段时期内学生真实的语言综合水平, 有利于选拔出高水平的学生。但作为各单元的检测题却要以各单元的所学内容为主, 切实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已学内容, 掌握程度如何, 已掌握的学生与未掌握的学生比例对照如何。这时的成绩测试尤为重要, 一方面它使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 明确今后的教学重点, 决定是否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另一方面使学习内容与测试挂钩, 进而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内容, 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增强自信, 激发学习热情。
第三, 不同于传统英语中标准化的测试体系, 中学英语测试新体系中答案的解析应该是多样化的, 提高英语测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应体现在打破传统答案的单一性和模式化上。答案解析的多样化有助于教师取得确切的测试结果。滥用标准参照方式使教师难以对照教学目标检测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自身教学的有效状况, 也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标准参照方式虽能明确教学目标上的达标状况, 但标准的确立也可能难以做到公平合理。因此教师不妨采用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两种考分参照的方式, 既可以使测试贴近教学目标, 让教师看到优势和进展, 又能及时检测尚存的弱点和问题, 使师生清醒而自信, 冷静又不失热情。教师还可就自己关心的学生各方面语言能力分项计算出学生在该项题型中的得分并进行分析, 以诊断学生在各专项能力中的优势与不足, 这样即使不搞专门的诊断测试也能达到诊断的目的。
第四, 中学英语测试新体系要求拓宽测试的主题知识。学生的主题知识和情感图式是学生个体特征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些测试任务对某些学生来说容易, 对另一些学生却较难, 这一后果很可能是因其主题知识差异造成的;学生情感图式的差异也会不同程度地有助于或妨碍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提供更广泛的话题阅读材料以避免有限的主题知识影响学生测试水平的发挥, 在自行设计和选用测试时, 尽量使试题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并鼓励学生在课外涉猎各种社会文化知识, 扩大知识面。
中学英语教学测试 篇8
一、中学生在听力测试前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 焦虑不安
出于家长、老师等各方面压力, 一些学生在考试之前都会出现焦虑不安的现象, 尤其是看着其他同学的复习进行得十分顺利之时。通常表现为, 复习进行不下去, 练习听力时大脑一片空白, 睡不好觉, 心烦意乱, 等等。
2. 消极松懈
某些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不自信, 或者认为自己听力水平很差, 没有复习的必要等, 因此在考试之前表现出十分消极的情绪, 在复习过程中极度松懈, 甚至将考试抛到脑后, 使自己沉溺于游戏等。
3. 心浮气躁
在听力测试进行之前, 有些学生会表现得极为浮躁, 自认为自己的复习已经进行得很好, 或者在测试前的自我测试中成绩不错。因此, 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与考试无关的其他事项, 从而导致浪费时间, 无所事事。
二、听力测试前的心理辅导策略
1.科学总结考点, 随时巩固
中学英语听力测试内容和考点相对而言变化并不多, 甚至大多数考点都可以总结出规律, 而且在平时上课的听力练习过程中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此在考前进行科学的考点总结, 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考试内容, 从而“心里有底”, 这样不仅可以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弱势进行高效的复习, 还可以缓解学生因恐惧等产生的心理压力。另外, 相关教师应在测试前的早自习或者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模拟, 以便随时巩固复习效果, 使学生提前适应考场环境, 避免这些因素导致的怯场、紧张等。
2. 合理安排饮食、作息
考试本身就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 因此, 合理安排作息可以缓解因复习而导致的身心困乏, 如应避免测试前熬夜复习, 在中午增加小睡时间, 使之与考试时间相适应。同时, 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通知家长安排合理的饮食, 保持与平时同样的食谱即可, 且应尽量避免刺激性、难消化的食物, 如过量饮用咖啡, 或者摄入过多高蛋白的食物等, 而应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另外, 测试前若学生身体不适, 其用药也应咨询专业医师, 避免这方面的失误。
3. 增强自信
听力测试结果与学生在测试进行时的精神状态有极大的联系, 因此,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重中之重, 而关键的方法就是增强自信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一般与周边环境有重要关系, 包括家长、老师和同学。首先, 家长应当适当缓解考试给学生的压力, 使考生保持平常心。其次, 老师不应过多强调考试的重要性, 而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复习。最后, 同学之间应尽量避免互相攀比, 学生自身也不要树立过高的目标, 以免给自身带来重大的精神压力。
4. 学会放松方法
唯有放松, 在听力测试进行的过程中, 才不至于因为紧张等原因造成学生大脑间歇性空白, 从而导致失误。因此掌握一定的放松方法和技巧, 对考生而言也十分重要。首先, 是宣泄法, 通过倾诉或者大吼大叫使自己的紧张和压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从而使自己身心放松, 在测试开始时轻装上阵。其次, 是通过听音乐等自己喜欢的活动, 调动学生快乐、正面的情绪, 使其感染自身的负面情绪直至消散。再次, 是心理暗示方法,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 都应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避免考前心理辅导时强调“紧张”“焦虑”“压力”等字眼。最后, 掌握一些使学生考前缓解紧张的小技巧, 如深呼吸法、推墙法等对缓解学生考前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具有直接的效果。
综上所述, 尽管中学生在进行听力测试之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但是, 只要家长和老师同心协力, 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合适的心理辅导以及备考指导, 就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学生英语听力考试时的压力。
摘要: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 心理辅导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学英语听力测试前, 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波动, 因此在考试前更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积极辅导。本文总结了中学生在听力测试前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松懈、浮躁等,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辅导策略。
关键词:中学英语,听力测试,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袁小进.对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几点感悟[J].教师博览 (科研版) , 2012, (6) :59.
中学英语教学测试 篇9
一、明确目标, 正确认识
学业水平测试是一个验收式的过关检测, 是以分数来划分等级的。所以, 不存在同学之间竞争的问题, 每个同学都要树立达到C等级的目标。
文科班C同学, 高一基本不学, 基础很差, 学习习惯差, 没有强烈通过会考的欲望。高二上学期物理考试, 班级均分65.4分, 她的成绩为23分;期中考试后开家长会, 对她的触动很大, 会后她找到我, 问如果她现在开始学, 能不能通过会考?而且她的基础很差, 问该如何去学?我肯定地告诉她, 只要她肯学, 一定可以通过物理会考!同时给她的建议是上课跟着听, 然后把课堂里讲的知识点和练习题逐题搞懂, 不懂的及时来问我。经过一个月的努力, 她对物理有了一定的自信心, 在11月学校举行的月考检测中, 她考了51分。她又一次找到我, 心情很沮丧, 想放弃。我开导她:“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 你一年多没学, 如果一个月努力就可以及格, 那学习不是太容易了?你应该看到自己的进步, 我相信到期末考试, 你一定可以及格的!”到期末考试, 她考了61分, 她很开心。在后面的南京市模拟检测和校内模拟检测里, 她2次都考了50多分, 我又及时给她鼓励, 帮她分析原因, 调整后面复习的重点。在学业水平测试中, 该同学只通过了一门, 就是物理。
二、复习阶段的策略
针对学生的现状, 教师要认真研究各年会考试卷, 学业水平测试的考点, 确定复习的重点和计划。我们的目标是学生达C, 所以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冲B的题目可以暂时不复习, 也不做训练, 具体地说就是选择题的23题和计算题的27、28题。在确定复习计划时, 特别注意不要心存侥幸, 要认真复习, 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如果连教师都犹豫不决, 那学生的复习更会出现侥幸心理。
这样计算下来, 学业水平测试的总分就由100分减少为81分。在这81分里, 我们要让学生的成绩达到60分以上, 就需要学生确保这81分题目的正确率达到80%以上。具体划分下来就是选择题达到51分以上, 非选择题达到10分以上。
在这81分里, 主要包含了三种题型:单项选择, 实验题, 计算题。所以, 我们在复习时, 对这三块的题型要做专门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学难度的控制, 每节课的复习内容要做到学生能听懂, 配套的反馈练习学生要能做;二是阶段检测试卷要控制难度, 让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60分以上, 个别学生基础差的, 成绩也要在50分以上。学生的心理非常脆弱, 一旦开始就遇到挫折, 学生极易产生畏难情绪, 甚至会有放弃通过会考的心理存在。所以, 在复习的第一学期, 一定要哄着学生学, 多鼓励学生。
三、冲刺阶段的策略
反复练, 练反复。针对一个考点, 不停训练, 针对学生易错的情况, 反复变化练习, 保证学生有清晰的概念, 正确率达到80%以上。
(1) 过高山。在学业水平测试前的第二周, 可以适量做些模拟题。一般的模拟题的难度较大, 学生做起来比较吃力。但此时已经临近考试, 学生是箭在弦上, 不太可能出现放弃的现象, 不过心理上仍然会有挫折感。这时要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既让学生认识到学业水平测试的困难, 也可以见识一些新动态的题型, 还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美术班Z同学, 他是他们班的班长, 平时学习刻苦, 虽然头脑不算聪明, 但勤能补拙, 一般的考试都可以考及格以上, 但该同学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心理素质差。在南京市模拟检测中, 他考得很差, 心理产生了影响, 对物理学习有了畏难心理, 总感觉过不了。在随后的摸底统计中, 他选择了通过其他5门学科, 而物理选择了放弃。本来美术班的同学只要过3门就可以, 物理通过不通过不影响, 但我从这件事中认识到他的心理素质问题。于是主动找到他, 帮他分析模拟试卷的难度和周围学生的考试情况, 鼓励他坚定信心, 通过物理会考, 争取6门全过。在会考的当天早上, 我又一次鼓励他, 相信他可以通过物理会考!最后该同学顺利通过6门会考学科。
(2) 下缓坡。学业水平测试前的最后一周, 教师可以把考点知识再给学生做个综合复习, 同时配合每个考点在以往学业水平测试里出现的题目。这样做, 既缓解了上周模拟题给学生带来的困难, 又给学生在最后阶段明确知识, 防止出现知识混乱的情况。
(3) 重点学生一对一。在阶段性检测中, 那些经常在60分以下的学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困难生了。对于这样的学生, 在最后冲刺阶段一定要做到一对一的辅导, 不能满足课堂的讲解, 懂不懂一定要在课后一对一交流里去发现。这样, 可以有效地帮助那些有困难通过的学生, 同时也会树立他们的信心。
此外,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成功的捷径。如果师生关系融洽, 他们会乐意听你的课, 学你教的内容, 这样会使复习工作事半功倍。总之, 方法有很多, 关键是灵活地综合运用。
(南京市秣陵中学)
摘要:在部分农村薄弱学校, 有的学生物理基础薄弱, 学习习惯不太好。教师要想法帮助他们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 拿到高考基本资格。要明确目标, 正确认识, 重视复习阶段的策略和冲刺阶段的策略, 做好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工作。
中学英语教学测试 篇10
本文采用测量法、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2200余名7~17岁的塔吉克族学生(其中男女11个年龄段各100人)的部分身体素质进行了测量、统计分析和研究。再与汉族学生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采用专家座谈、讨论等方法进行论证,提出了具体的结论与建议。
二、统计与分析
1. 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特点
为了便于分析塔吉克族7~17岁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统计其五项身体素质±S和其它动态指标的基础上,又对其握力、50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米x8m往返跑(7~12岁)800m跑(女)、1000 m跑(男)、坐位体前屈等6项身体素质的7岁时的起点均值,7~17岁间的最高均值和增长百分比,做了统计(表略)。
(1)握力(力量素质)
握力主要是测试上肢肌肉群的发达程度,塔吉克族男生7~18岁握力变化范围为7.41~35.03KG,总增长值为27.62kg总增长百分比为372.74%年均增长值为2.76kg,11~12岁增长值为6.15KG,增长幅度较为明显;女子握力的变化范围为7.96-23.68 KG总增长值为15.72kg总增长百分比为197.49%年均增长值为1.57kg,11~12岁增长值为3.22KG,增长较为明显。男子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女子。
(2)50m跑(速度素质)
塔吉克族男生7岁时50m跑的速度为13.69s,随年龄的增长速度素质逐渐提高,17岁时增长到7.79s,总增长值为5.90s,总增长百分比为43.10%,年均增长值为0.59s,男子在12-13岁提高较为明显,15岁岁增长值最大,为0.66 s。塔吉克族女生7岁时50m跑的平均值为14.23s,然后随年龄的增长而缓慢提高。女子13~14岁提高较为明显,15~17岁后成绩变化不大。到17岁时,提高了9.94s,提高了42.9%,年均0.42s,男子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女子。
(3)立定跳远(爆发力)
新疆塔吉克族7~18岁青少年立定跳远成绩均呈现随年龄提高趋势,男子成绩变化范围为99.45~174.88mm,在12~13岁提高较为明显,16~17岁提高幅度最为明显,提高14.68mm,;女子成绩变化范围为97.27~126.44mm,10~11岁提高较为明显,提高18.42mm,其他年龄段增长较为平均。
(4)1 min仰卧起坐(力量素质)
新疆塔吉克族7~18岁青少年男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测试指标,7岁为16.19,而后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至17岁时达Imin29.01次,共提高了12.82次,年均增长1.28次。其间男子10~11岁增长值为4.07个,增长幅度较为明显。女子一分钟仰卧起坐变化范围为15.33~22.96个,12~13岁增长值为3.79个,增长较为明显。女子增长幅度明显低于男子
(5)50米,8往返跑、800米、1000米(耐力素质)
新疆塔吉克族7-18岁青少年50*8往返跑、800米和1000米成绩均呈现随年龄提高趋势,男子50*8往返跑成绩变化范围为140.52~122.98秒,7-8岁提高8.14秒,提高较为明显;女子50*8往返跑成绩变化范围为146.67~132.30秒,7~8岁提高9.58秒,提高较为明显;女子800米成绩变化范围为273.73~262.37秒,16~17岁成绩略有下降,其他年龄段增长较为平均;男子1000米成绩变化范围为304.38-261.87秒,15~16岁提高11.64秒,提高较为明显,17岁成绩略有下降,其他年龄段增长较为平均。
(6)坐位体前屈(柔韧素质)
新疆塔吉克族7~18岁青少年男生坐位体前屈,7岁时,为5.76 cm,17岁时提高到9.19cm,仅提高了3.43cm,其规律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呈波浪式起伏递增,15~17岁增长值最大。女生由7岁的+6.31 cm提高到17岁的9.31cm,共提高了3cm,其间14~15岁稍有下降,之后随年龄的增长,其柔韧性不断提高,年均提高0.3 cm。其间15岁~16岁增长值最大。
2. 民族差异
对汉族学生四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塔吉克族同龄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表略),不难看出,所有年龄组,无论男女,所有的身体素质指标,塔吉克族学生均低于汉族同龄学生。说明塔吉克族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
3. 年龄段差异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塔吉克族男女生在不同的年龄段,身体素质的提高幅度也是不同的。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塔吉克族男女生的各项身体素质都有发展的敏感期。在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各项身体素质提高快,增长幅度也大。
三、结论与建议
在性别差异上,塔吉克族男女生的身体形态、肌肉力量、性别及内脏器官的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体力劳动与体育锻炼强度的不同,形成了男女生身体素质上的显著差异,速度、力量素质普遍是男生显著比女生强。
分析与比较认为,塔吉克族中小学生虽然体型具有矮瘦小的特征,但其身体充实度较大,因此又具有瘦小精悍的民族身体形态特征。塔吉克族中小学生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各数值显示均低于汉族乡村青少年均值,尤以青少年男子数值差值较大,速度素质和爆发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均下降明显。
由于遗传的因素和生活环境的恶劣以及当地的营养条件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条件差等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塔吉克族学生与其他民族相比,表现出瘦小的民族身体形态特征。经过分析研究并征求了专家的意见,总结提出以下改进和提高塔吉克族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议。
1. 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塔吉克族的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保证体育锻炼时间。
2. 由于塔吉克族学生生活在平均海拔高度3700m以上的帕米尔高原,严重缺氧。因此,在塔吉克族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应该加强医务监督,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不能太大,体育比赛一定要在医生和体育教师的监督下,慎重安排。
3. 应该增加学校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设备条件,从而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空间
4. 通过体育课加强塔吉克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教育,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5. 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加强塔吉克族中小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术技能训练,特别是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
6. 各级教育部门应当重视改善塔吉克族学生的营养结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
[1]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武杰.新疆四个民族学生生长发育的动态观察[J].体育科学, 1998,18(2):73-75.
[3]武杰.新疆少数民族体育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中学英语教学测试 篇11
1. 若直线l的方程为23x+2y-3=0,则直线l的倾斜角大小为.
2. 双曲线2x2-y2=8的实轴长是.
3. 直线l1:x-ky+1=0,l2:kx-y+1=0,且l1∥l2,则实数k的值为.
4. 直线y=x+b与曲线x=1-y2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
5. 圆心在直线x=2上的圆C与y轴交于两点A(0,-4),B(0,-2),则圆C的方程为.
6. 椭圆x24+y23=1的左焦点为F,直线x=m与椭圆相交于点A、B,当△FAB的周长最大时,△FAB的面积是.
7. 圆(x+1)2+(y-1)2=4被直线y=-x+2所截得的弦长为.
8. 入射光线沿直线y=2x+1射向直线y=x,被y=x反射后,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9. 椭圆x2a2+y2b2=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是A,B,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若|AF1|,|F1F2|,|F1B|成等比数列,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
10. 圆x2+y2-4x-4y-10=0上的点到直线x+y-14=0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
11. 右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时,拱顶离水面2米,水面宽4米,水位下降1米后,水面宽米.
12. 由直线y=x+1上的一点向圆(x-3)2+y2=1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
13. 已知椭圆C1:x2a2+y2b2=1(a>b>0)与双曲线C2:x2-y24=1有公共的焦点,C2的一条渐近线与以C1的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于A、B两点.若C1恰好将线段AB三等分,则椭圆C1的方程是.
14. 与直线x+y-2=0和曲线x2+y2-12x-12y+54=0都相切的半径最小的圆的标准方程是.二、 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写在指定区域内)
15. (本小题满分14分)平面上有两点A(-1,0),B(1,0),点P在圆周(x-3)2+(y-4)2=4上,求使AP2+BP2 取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
高三数学阶段测试(二)第2页16.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点P(2,-1),求:
(1)过P点与原点距离为2的直线l的方程;
(2)过P点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l的方程,最大距离是多少?
(3)是否存在过P点与原点距离为6的直线?若存在,求出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7. (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直线l:y=k(x+22)与圆O:x2+y2=4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AOB的面积为S.
(1)试将S表示成k的函数S(k),并求出其定义域;
(2)求S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时k的值.
高三数学阶段测试(二)第3页18.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两点A(-1,0)、B(1,0),点P(x,y)是直角坐标平面上的动点,若将点P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扩大到2倍后得到点Q(x,2y)满足AQ·BQ=1.
(1)求动点P所在曲线C的轨迹方程;
(2)(理科)过点B作斜率为-22的直线l交曲线C于M、N两点,且满足OM+ON+OH=0,又点H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点G,试问四点M、G、N、H是否共圆,若共圆,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若不共圆,请说明理由.
19. (本小题满分16分)已知圆C过点P(1,1),且与圆M:(x+2)2+(y+2)2=r2(r>0)关于直线x+y+2=0对称.
(1) 求圆C的方程;
(2) 设Q为圆C上的一个动点,求PQ·MQ的最小值;
(3) 过点P作两条相异直线分别与圆C相交于A,B,且直线PA和直线PB的倾斜角互补,O为坐标原点,试判断直线OP和AB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
高三数学阶段测试(二)第4页20. (本小题满分16分)设A是单位圆x2+y2=1上的任意一点,l是过点A与x轴垂直的直线,D是直线l与x轴的交点,点M在直线上,且满足|DM|=m|DA|(m>0,且m≠1). 当点A在圆上运动时,记点M的轨迹为曲线C.
(1) 求曲线C的方程,判断曲线C为何种圆锥曲线,并求其焦点坐标;
(2) 过原点且斜率为k的直线交曲线C于
中学英语教学测试 篇12
关键词:体育课,负荷,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符合体育教学健康分组中基本组标准的金台区、高新区、渭滨区的3所学校, 初一到高三共110名学生作为受测者。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实验法
三、研究与分析
通过对上体育课学生的课前安、课中分以及课后, 亲自进行手触桡侧动脉测量30秒的脉搏最后换算成一分钟的心率, 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 体育单一课和综合课的心率变化
通过对宝鸡市城区中学体育单一课和综合课的心率情况来看, 随着课的类型的不同, 最大生理负荷、平均生理负荷以及基本部分生理负荷都有明显的不同。我国的有关专家学者对参加体育锻炼者提出的心率指数为:男性每分钟在130~150次, 女性每分钟在120~140次的范围内, 因而就把正常学生一节课上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50 (次/分) 之间, 将此心率的保持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 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 并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才算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 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大多数课程的心率都在120~150 (次/分) 之间, 但也有一些课程如:足球、羽毛球、田径-足球、田径-羽毛球等课超出了适宜的心率范围, 表明了这部分体育课的生理负荷量还是偏大了。从平均生理负荷强度与基本部分平均生理负荷强度的比较来看, 宝鸡市城区中学体育课基本部分的平均生理负荷明显大于平均生理负荷强度, 足以说明基本部分的生理负荷在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中, 无论是负荷强度还是负荷量上都达到了本节课的最高水平,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指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 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学生承受两种运动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负荷较大, 后半部分较小;前低后高型则与前高后低型正好相反, 运动负荷由小变大, 如课的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 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定跳远。不管采取哪种模式, 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 动静交替, 以足球课为例, 其平均最高为负荷强度135±8.8 (次/分) , 而基本部分平均生理负荷强度为139±5.5 (次/分) 。由此可见, 生理负荷强度随上课时间呈现斜坡向上的趋势, 说明这堂足球教学课的运动负荷对人体的生理刺激在不断加大, 基本上符合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要求。但是用指数法来分析, 不同类型课上学生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不断加大指数如下:篮球≈1.71、立定跳远≈1.66、广播操≈1.69、足球≈1.73、排球≈1.65、跳远≈1.70、乒乓球≈1.72、羽毛球≈1.70、田径—篮球≈1.67、田径—足球≈1.65、田径—羽毛球≈1.59。综上可知, 除了田径—羽毛球课中学生所承受的运动生理负荷量属于中等负荷外, 其他类型课的运动负荷等级都属于大强度的练习, 显然宝鸡市城区中学体育课的生理负荷量还是偏大。
(二) 体育课各部分平均心率变化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 随着教学进程学生的心率在不断上升, 到基本部分时达到较高的心率, 在结束部分心率逐步下降, 基本符合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要求, 可是从测定数据来看, 学生在课后10分钟的平均心率没有恢复到安静时的状态, 说明运动胜利负荷量还是偏大。用指数发来分析可得出以下指标:初中男生≈1.56、初中女生≈1.46、高中男生≈1.80、高中女生≈1.73, 由此可以反映出初中男女生的生理负荷量还是属于一个正常合理的区间, 而高中男女生体育课中的生理负荷量却还是属于负荷等级偏大, 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课堂运动负荷过大, 或是体育课教学基本部分时间过长或过晚, 负荷的最高点出现过晚所致。但是从另一方面来分析, 也有可能是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较差, 运动后心率不能快速恢复。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宝鸡市中心城区中学的体育课各部分时间分配基本合理, 体育课密度基本合理但与标准相比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 运动负荷强度偏大未达到合理的运动负荷要求。
体育课必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量, 在体育课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安排和调节体育的运动负荷, 让学生运动适度, 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育体育精神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特点, 还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量,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育水平的目的, 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