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语法

2024-12-04

中学英语语法(共11篇)

中学英语语法 篇1

语法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行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着语法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高, 不会在恰当的情境下运用语言等问题。构式语法强调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形成以概括 (generalization) 为基础的语言习得机制, 这一机制有悖于生成语法。构式语法倡导的语言习得理念可以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构式语法理论逐渐兴起。20世纪90年代, Adele E.Goldberg&Kay共同提出了构式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 。它来源于认知语法。认知语法是对转换生成语法的挑战, 在认知语法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趋势下, 构式语法, 这一从认知语法中派生出来的新型语法理论日益受到学者们的亲睐。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构式语法理论进行探索和分析, Goldberg, Croft曾经对构式及构式语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1,2];Fillmore, Jackendoff, 徐盛恒等根据构式语法理论对英语构式进行了分析[3,4,5];张伯江, 沈家煊, 严辰松等以构式语法为依据对汉语中的构式进行了研究[6,7,8]。在分别运用构式语法理论研究了英语构式和汉语构式的基础上, 石毓智, 熊学亮先后对英汉构式进行了比较[9,10]。在对构式和构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学者们将目光转向了构式语法在语言教学上的应用。董燕萍, 梁君英探讨了构式在中国学生理解英语句子时产生的影响[11];胡学文对中国学生英语双宾构式的习得进行了基于语料库的研究[12]。林正军, 刘永兵从构式语法的视角探究英语语法的教学方法[1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该文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 尝试性的探索构式语法理论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及其蕴含的教学理念。

1 构式语法简介

构式语法源于认知语言学, 该理论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型原则, 即,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4]构式语法与生成语法所主张的原子 (atomist) 组合 (compositional) 观不同,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规约语言单位的结构化清单, 强调构式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表征”[15]Croft&Cruse将构式语法分成四派, 分别是以Lakoff&Gldberg提出的构式语法;Kay&Fillmore倡导的构式语法;Croft提出的激进构式语法;Langacker所倡导的认知语法。虽然各派的研究各有侧重, 表述各异, 但都认为构式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是人们通过后天经验习得的形式与意义的配对, 构式的意义与单词的意义是相互独立的。Goldberg认为“任何形式或意义的一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完全推知的语言表达形式都看作是构式[16]。”构式包括词素、词、固定的习语、搭配以及具有抽象意义的句型, 包括了表示形容词、副词比较级-er, 最高级-est这样的简单构式, 也包括论元结构这种抽象构式。因此, 构式在语言中无处不在。构式语法主张从句法、语义、语用、文化等角度来系统分析构式。构式也可以用来分析语言。

构式语法强调语言的实际学习和使用情况, 在构式语法看来, 语言能力就是使用自然语言构式的能力。语言结构是对日常认知体验过程的描写, 语言的使用也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这些论断为构式语法的提出和语言习得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由形式各异的构式组成的, 因此对语言的习得就可以归结为对构式的习得。首先习得范围狭窄的构式, 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渐习得一些具体的语言结构, 最后习得抽象复杂的构式。[16]。

2 构式语法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式语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上与生成语法所持的观点不同。传统的语法教学仅要求学生记住语法规则和结构, 忽视理解语法本身的意义, 以机械性操练为主, 师生课堂互动机会少, 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语法的长期积累和保持, 容易遗忘。此外, 生成语法试图归纳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来解释语言的本质及现象。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例如:The more you practice, the easier it will get.这句话的结构与一般句子不同, 所以生成语法的规则可能无法解释这句话的本质。相反, 构式语法在上述问题中可能会更有解释力。

构式语法认为, 语言是由各种类型的构式组成的, 所有构式都是形和义的配对体。构式语法将构式看作是语法的基本组成部分, 认为语言中的词素、词汇、词法和句法是一个连续体。这一主张对英语语法教学有下列启示作用。

1) 构式语法强调语法是由构式组成的, 每个构式都有独特的意义。因此, 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基本构式的含义, 而不是忽略含义不加考虑的背诵语法规则。根据这一思想,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语法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这样可以生动的突显语法本身的意义, 促进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 语法学习的效果会好于机械记忆。

2) 构式语法强调词汇和语法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构成了一个意义的连续体。这一思想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是:要将词汇和句法相结合。两种构式的自然衔接可以让学生更加流畅的习得语法、使用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用语言来表达想法。从这个角度看, 割裂词汇构式和句法构式的连续关系是十分不妥的, 这也就进一步表明了教学过程中要秉承词汇构式、句法构式并重的理念。这样的语法教学才更加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水平。

3) 从具体构式到图式构式, 再到具体构式的主张可以为日常的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指导。例如, 对高中英语“虚拟语气”的讲授, 教师可以将其放在真实的情境中并采用归纳的方式。在真实的情境下展示一系列与“虚拟语气”有关的句子, 通过观察句子特征, 了解该语法要传递的意义, 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总结出相关语法构式。这样的做法符合意义与形式统一理念。教师在今后的语法教学中也可以借鉴此种模式。例如, 在讲授“过去进行时”时, 可以从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构式现在进行时入手, 通过转换时间状语向学生逐渐呈现含有过去进行时的句子, 最后设置信息沟与学生在真实语境下交流互动, 引导学生归纳出语法构式。这样的做法更加注重构式形式与意义的互动性与交流性。

4) 之前提到的The more you practice, the easier it will get.这句话可以用构式语法来解释。该句子的构式为“The X-er, the Y-er”。这种构式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图式性构式, 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将这一思想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学生, 用这一理念向学生解释该句子, 语法学习效率会提高。此外, 这个构式也能进一步说明, 语言的使用是以掌握了大量构式为基础的。即日常生活中语言实例的概括化 (generalization) , 这也印证了认知语言学所倡导的语言不是天赋的, 而是后天习得的, 语言能力是人们总的认知能力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儿童在日常语言实例中不断进行抽象、概括, 进而得到一系列的语言构式。从这个角度看, 构式语法中蕴藏着一些以人为本的思想, 笔者认为这与现今的“学生中心论”相契合。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 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下学习。同样, 语法教学也要注意形式、意义的真实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全人教育的思想。

3 总结

本文介绍了构式语法的产生背景, 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构式语法的研究角度及构式语法的基本思想。“构式语法中的各种构式和结构是一定时期该语言使用者认可的一定模式[17]。”构式语法理论可以为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其本身所蕴含的以人为本思想及全人教育理念与当今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相契合。因此, 构式语法可以指导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英语语法教学, 并因此更加注重语法本身所体现的意义性、真实性与实用性。

中学英语语法 篇2

1)主语:

To go or not to go is a question.

去还是不去是一个问题。

It is not easy to learn English well.

学好英语是不容易的。

2)宾语:

He decided to give up the job.

他决定放弃这项工作。

Tell me how to do it.

告诉我该怎样做。

3)表语:

My job is to look after the baby.

我的工作是照顾宝宝。

4)定语:

I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

我有很多事情要做。

5)状语:

He often comes to see us.

他常来看我们。

不定式还可构成复合宾语(即作宾语的补语):

She told me not to go out.

她让我别出去。

2.不定式有时不带to:

I saw a man enter the room.

我看见一个人进屋来了。

3.有时还有被动(a)完成(b)及进行形式(C):

a.She like to be praised.

她喜欢受人赞扬。

I was glad to have been invited.

受到邀请我很高兴。

b.I’m sorry to have given you so much trouble.

对不起给你添了这么多麻烦。

c.She seemed to be talking with somebody.

她似乎在和人谈话。

看过英语语法讲座的人还看了:

1.英语语法大全之16种时态讲解

2.英语语法讲解

3.英语语法讲解

4.英语语法辅导英语语法讲解

小议中学英语语法教学 篇3

关键词:语法教学;误区;教与考

【中图分类号】G633.4

在当今“淡化语法,注重语用”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语法教学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在英语教学中到底如何教语法?语法教到什么深度?这些都是令许多英语教师深感困惑并急于想解决的问题。根据认知教学法,学习一门外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把这些语言形式作为一个知识整体来进行研究和分析,掌握这种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形式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英语时,就必须借助语法这一手段。但是,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弊端,如死抠语法、机械操练某个语法点,为考语法而出题,把语法教学中的规律公式化,过分强调语言规则中的特殊性等等。以上弊端的存在对语言教学本身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以下,就语法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和大家一起分析,并探讨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法教学。

一.对语法教学的目的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中学教师在语法教学中通常的做法就是先讲解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根据该语法规则进行一定量的机械操练,之后再通过其它各种课堂活动或相关练习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这种做法显然扼杀了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动性,学生唯有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服从。

孰不知,先有语言后有语法,语法只是对语言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总结,并不代表语言本身.语法教学所关注的并不只是语言形式和语法知识本身,而是人们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如何运用语言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如果学生脱离了情景和语境,只是机械地记忆某一语言形式,必然导致运用上的错误。当然理解语言的内部规则有利于相互交流和和理解,但掌握语法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教师不能为教语法而教语法,过于机械,更不能只为应试而教,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应与语言实践结合起来。

二.语法教学模式中的误区。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法教学目的的模糊不清,语法教学一直沿袭老师讲解---学生模仿---课后巩固这一固有的模式。这种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和热情;这种模式也使语法知识与语言本身割裂开来。

笔者认为比较科学的语法教学模式应为先呈现涉及到的语法点的真实语言素材,如句子,篇章等,帮助、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语法规律,并加以总结。老师的任务是补充和纠正。这样,学生不至于被动地接受现成的语法知识,才能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语言的奥秘和规律,将语法知识融合在一个真实的,有意义的语境中,不为学教语法而学语法,而是为了更好地在篇章中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 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的方法,这样学生学习动机更加明确,学习兴趣得以提高. 比如,在教学动名词作主语这一语法项目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给出例句:Nodding the head means “yes” and shaking the head means “No”. 学生会立即理解其意义,但教师先不要说明语法点,而是呈现更多的句子,以检验学生对这一语法点的理解。如:Pointing at others isn't polite. Going to bed early and getting up early is a good habit. Watching too much TV is bad for our health. 之后,让学生归纳这些句子的共同点,学会自然找出其中的语法:动名词作主语;动词加-ing变为名词在句子中作主语;然后再反复操练,培养学生的语法感,使得学生做到活用及自然流露。这样的语法归纳教学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

三.语法考查的误区。

在一些教辅材料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纯语法题”。或为了考语法而编语法题,或为了凑齐四个选项而编出几个错误答案来。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纯语法题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以为语法学好了就万事大吉,而不去考虑句子的意思。考查语法最重要的一点是将语法考点放在真实有意义的语境中,而不能为考语法设计一些毫不相关的句子。考查的方法也很多,不一定局限于单项选择题。动词填空,句型转换,重排句子,课文填空,多项选择等都是很好的题目。

四.语法知识教与考的深度与广度

正如对词汇的要求有一会,二会,三会,四会,对语法的要求也不应千篇一律。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基本语法项目必须重点掌握.而语法规则中特殊性的东西太多。例如对冠词的用法,主谓一致的情况等语法现象,语法书上编写得就太过详细,太过琐碎,太过全面,将各种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全部罗列出来。须知我们培养的对象是能够与外国人交流,能读懂英语文章,能听懂外国人讲话的人,而不是语法专家。片面强调特殊、考查特殊只会使学生纠缠于细节。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强调模仿和运用规则性的东西,而对于特殊情况,遇到了就解决一下,无须太多强调,更不必过多考查。否则学生将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英语水平难以大幅度提高。

中学英语语法 篇4

那么, 有没有一些简便易行的办法来改变枯燥的语法讲解, 帮助我们进行英语语法的学习并让我们能够将这些语法知识牢记于心呢?笔者在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那就是唱英语歌曲, 学英语语法, 希望此法能对一些英语语法学习感到困惑的学生有所裨益。

说到英语语法教学, 首先我们得先来搞清楚语法的定义。《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对语法的定义是:“对一种语言结构的描述以及像单词、短语这样的单位组合构成句子的方式” (Richards, Platt and Weber, 1985) 。所以, 语法经常被认为是在句子层面对单词的词序给予明确规定的一套规则。

举例来说, 英语中有一个语法规则为“主语+动词+宾语”, 这是一个合乎英语语法的句子结构。如果不去遵循这项规则, “over girl the a stumbled stone”这些单词的组合就不合语法;而“The girl stumbled over a stone”就是正确的合乎语法的句子, 因为它符合了这条规则。当然, 我们还得顺便说明, “The stone stumbled over a girl”这个句子虽合乎语法规则, 但由于其句子意义完全违背常识, 这样这个句子便不可能被人接受。

关于对语法教学的理解和把握, 中山大学王宗炎教授曾这样讲过:“过去几十年以来, 语法流派越来越多, 理论体系不同, 描写方法不同, 不知道应该教哪一种。在英语学者的研究工作与英语教师的实际需要之间产生了一条越来越大的鸿沟。语言教师不太理解语言学者那些语法理论, 语言学者也不太明白语言教师的实际工作和所碰到的具体问题” (王宗炎, 2007) 。于是, 英语教师不仅对语法流派变得越来越茫然, 英语教师甚至对语法教学也常常不感兴趣, 只好凭自己的经验和偶然琢磨出的窍门来进行语法教学。因此, 许多基于语法的课堂教学效果相对较差, 这恐怕是由于“教师把语法作为一个抽象的系统来教, 把语言呈现为孤立的句子, 而不给学习者提供适于语法点的语境。学生要想掌握目标语的语法, 不能靠背规则, 而是要在交流的语境中使用这些语法项目。这便是经验主义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在使用中学习’或‘通过做来学习’的原则” (林立, 2008) 。

所以, 我们在让学生明白了语法的定义、清楚了一些语法的规则后, 还要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别致的办法, 以让学生们的语法学习从枯燥、乏味这种一成不变的讲解方式转变到有趣、放松、有效的教学形式中, 让他们学会并记住更多的语法规则, 从而能更加自如、正确地使用英语。

其实, “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教师在哪一天教了哪个语法点 (如果教得好的话) 会对学生的语法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林立, 2008) 。按照以上所述, 语法要教得好就需要有一定的语境让学生能“通过做来学习”, 这里的“做”, 笔者认为最好的形式便是“唱”, 即通过唱英语歌曲来进行有效的英语语法的学习。

培根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 如果我们把握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听课效率就能得到提高。《基础英语》的编写者埃克斯利也曾提到: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学习的方法, 便是教英语的好方法。多年来, 笔者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英语歌曲辅助语法教学, 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我们知道,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有不少人是从接触英语歌曲开始慢慢喜欢上英语学习的。英文歌曲非常优美, 它不但能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还能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 可以使教与学在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

优美的歌曲让人“爱不释口”, 若采用灵活的方式将唱歌与语法知识整合, 便可以做到既加深学生对语法结构的认识, 又拓宽学生的思维, 歌曲便自然成为英语语法课上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以下笔者仅略举例子以作简要呈现。

在Sad Movie这首经典歌曲中, Sad movies always make me cry这一句在“数”上要求“主谓一致”;且动词make有“宾语补足语”且为动词的话, 其动词不定式的符号to必须省略”。Big Big World这首歌的And I do do feel that I do do will miss you much 中, do已没有“做”的实义, 它位于实义动词feel (甚至延伸到助动词will) 的前面, 表示对实义动词“强调语气”的。动词的非谓语形式的使用在美国著名歌手理查德.马克斯Richard·Marx演唱的Right·Here·Waiting for you这首歌中的最后一句I will be right·here·waiting for you便是很好的学习“伴随状语”的例子。其中will be right·here是句子的谓语部分, 而waiting for you这个现在分词短语则是修饰谓语的伴随状语。布莱恩.亚当斯Bryan·Adams演唱的Here·I·Am, 学生便能认识什么是“倒装句”。在Jingle·bells这首经典英语儿歌中, 主要语法有“感叹句”的使用What fun it is to ride in a one horse open sleigh、分词的用法 (dashing through the snow, laughing all the way) 等。

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语法知识之一恐怕要数“虚拟语气”了。在对学生讲解由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时, 可以以英文歌曲Sunshine on My Shoulders为例。如“If I had a wish that I could wish for you.I’d make a wish for sunshine all the while.”引出虚拟语气即非真实条件句中对现在情况的假定并讲解其用法。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虚拟语气这一较难的语法知识了。

学生难以掌握的另一个语法点是“复合句”。 美国著名歌手理查德.马克斯Richard·Marx演唱的Right·Here·Waiting for you这首歌中的一句歌词是:whatever it takes, or how my heart breaks, ·I·will·be·right·here·waiting·for·you. 学生在欣赏理查德颇为沧桑的嗓音的同时, 也能学到whatever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用法;在Sealed With a Kiss 这首歌中, Though we got to say Good-bye for the summer, Darling, I promise you this I will send you all my love这句歌词既有though 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也有this的同位语I will send you all my love。而在哼唱As·long·as·you·love·me的同时也可以感悟什么是“条件状语从句”。That·is·why·you·go·away又可以说明什么是“表语从句”等等不一而足。

对英语歌曲的语法知识的学习, 除了老师在课堂上要作引导、讲解外, 学生在课后也可自行找出英语歌曲中出现的语法现象, 并且把它标识出来加以理解;未消化理解的也可在课内外与同学、老师们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务必做到要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选出来让大家加以讨论, 使疑难都能得到解决。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歌曲的选择要注意科学性, 忌滥用。同时还要注意, 最好交叉选择经典歌曲、流行歌曲以及电影插曲等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曲目。有时候也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 或是让他们写下他们想听的歌曲, 这样做是为了得到绝大部分学生对所听歌曲的认可, 同时保证学生对所听歌曲的兴趣。

将英语歌曲和语法知识进行巧妙的融合, 不仅可以学习、复习英语语法知识, 也使原本比较费解的语法知识变得好学、好记。唱英语歌曲就能学好英语语法, 一度枯燥无味的英语语法的学习或复习像这样被放在英语歌曲的歌唱中进行, 教学简便易行, 操作性强;在学习时同学们也比较有积极性, 不至于感到乏味, 主动参与的热情非常饱满, 教学效果也势必会随之提高。

摘要:唱英语歌曲, 学习英语语法, 将这二者进行巧妙的结合, 不仅可以学习、复习英语语法, 也能使较费解的语法知识变得好学、易记, 一度枯燥的英语语法学习放在英语歌曲的歌唱中进行, 这种教学简便易行, 在学习时同学们也很有积极性, 主动参与的热情和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英语,歌曲,语法

参考文献

[1]Richards, J.J.Platt, and H.Weber,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London:Lonman, 1985.

[2]王宗炎.王宗炎英语教育自选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中学英语语法 篇5

【关键词】主观性形象 主观问题 语法研究

一、英语的主观化问题

英语的主观化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在很早以前就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国际语言学大师的Ronald W. Langacker教授就曾解释过,他的研究就是建立在我们平常对语言的表达上面,同时,他也指出,对说话情景的分析或者是研究,需要说话的双方都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全面的分析结果。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也需要利用客观方式来完成,例如,一起事件及参与这起件事的人都被推至“舞台”( on-stage) 上,然而作为“基础”(ground)的成分却丝毫没有被表达出来的意思。这种现象充分的向我们证明,对于某些词汇而言,它们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主观化境地。

二、英语主观化问题的语法研究

为了更好地分析英语语法标记、语法搭配和语法结构的主观化问题,我们分别对be going to,let us、let alone,I think 这 3 种语法进行讨论。

1. be going to 语法标记

a. Mary is going to see a movie.

b. Mary is going to visit her mother.

c. A fire is going to destroy that house.

上面的三个例子分别阐述了不同的意思,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三句话进行讨论。首先,从a 中的 be going to 我们可以看出,对说话人的表现并不是通过come之类的词实现的,而是通过go这一词语实现,由此得出结论,一个句子所表现出来的客观性,其实与它要表达的事件呈现出来的客观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对b进行研究,可以发现,b这句话完全是主观性的,具体而言就是“为了使说话者的表达过程与在表达过程中涉及到的参照点有关联,说话者的思想就必须保证是沿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进行的”。最后要说的是c,c的主观性程度是最强的,因此这种方式的语法可以直接的流露出说话者的主观态度。通过对这三种情况的讨论,我们对语法标记有了更深入了理解,有利于对英语主观化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2. let us 语法搭配。在英语语法的搭配学习中,通常Let us 是固定搭配,多次在聊天的场合中出现。Let us 和let's明明是一样的单词组成,然而意义却有着区别,譬如,同样表达着祈使语气,let's给人的感觉却是有着劝说的功能。Let us go,will you?和Let's go,shall we?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从表面看起来是相同,可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前者是指倾听者并不是在说话人的同伴之中,被当做了go 的主语。而后者却是说话人和倾听者一起作为let 和go的主语,所以,我们可以准确的说,Let's 是英语语法化方面的一种进步,具体原因有三种:第一种就是,语句会提前设想一个将会出现在对话中的倾听者,说话的人虽然在涉及到let的时候也会表现出劝说的意思,但是它最重要的功能却是对说话者的支持,只不过这种支持有种屈从的含义,第二种情况就是,let's 在表达意思时的作用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通俗的说,let's 表达意思时是不包括倾听的人的,之所以用到这词语,多半是用来当做一种人与人交谈过程的一种提示,让说话人能够意识到倾听者的存在,或者在说话者的要表达的意思有所改变时也会用这个词语,作为转折的标志。第三种情况并不常见,这种情况下的let's 相当于说话人自己对自己说话,与well,fine等意思相近,或者也可以作为一种语句的标志。

3. I think语法结构。I think 这种语法结构十分的常见,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近几年来,随着语言领域的研究人员在英语方面的进步,我们对I think 这一常用搭配的用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think引导的大多数主句中我们可以发现,I是作为第一人称从由think 组成的语句中被选择出来的,因此I think 这个固定短语可以插入很多的结构。Thompson 等人研究后发现I think在大学生的会话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出现的概率十分的高。

三、结束语

结果显示,语言主观化与语言主观性这两者有着很大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语言的主观化就是对语言主观性现象的不断研究。对于语法的主观化问题,其真正的目的,意在考察人们说话的意图和主观评价等,这些都是作为研究语言主观化的根本依据。不难发现,在一些例子中,语法的主观性用法甚至可以加强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要表达意思的理解,因此,语言主观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它深深影响着说话人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彭兵转.从情态角度看语言意义的主观性[J].外国学刊,2011, (3):76-80.

[2]王红阳.多模态广告语篇的互动意义的构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31-34.

中学英语语法 篇6

一、运用视频演示教学, 增强英语语法的趣味

在过去的语法教学中, 只有教师在课堂上讲, 抽象性的概念不仅迷惑住了学生, 也糊涂了老师。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普及, 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走进了各个课堂, 为了增强英语语法的趣味性, 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利用视频演示的方式, 让学生坐在教室里也能够体验到英语使用中的语法趣味。

例如, 在译林版初中英语7A 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这篇小短文中, 用到了多种语法结构。教师可以将该篇短文传输到电脑中, 将其配合动画的形式, 在课堂中进行视频演示, 把整个对话语句展示在学生面前, 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能够对英语语句进行细致的讲解。当视频中展示到“Let’s have a hamburger.”的时候, 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肯定的祈使句, 与此同时也可以举一反三, 常用的还有“Let’s go. / Let’s study.”等, 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该语法的知识及应用了;当看到“Hamburgers are not good for us.”和“I don’t like apples.”时, 告诉学生这是否定句“主语+否定词+动词+宾语的结构形式”, 这样就将复杂的语法结构中的主干成分提炼了出来, 学生便能够一目了然地明白其中的含义, 进而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视频演示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从低头无趣的学变成了昂头挺胸的学, 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状态, 也改变了英语语法的教学方式。在视频演示教学中, 语法一改过去的枯燥乏味, 有了趣味性, 学生对英语语法也不惧怕了, 英语成绩自然得到了提高。

二、运用情景模拟教学, 体验英语语法的趣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英语教师虽然作为西方文化的传播者, 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显得那么地陈旧, 特别是在讲解英语语法的过程中, 教师不善于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对英语展开教学。因此, 英语教师要能够合时宜地运用情景教学, 体验英语语法的趣味。

例如在初中英语9A Unit 8 Detective stories的文章中, 要想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对话中的语法知识, 首先要能够对文章中的英语进行推敲和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安排一个情景, 让学生身临其中地感受英语语法, 体悟英语语感。“Why are you dressed that, Eddie?What’s a detective?”这两句话都是特殊疑问句, 教师进而可以解释特殊疑问句的标志如what、which、why等这些单词;又如在“A detective is someone who looks for clues to something important.”这是一个复杂的定语从句的句型, 教师要趁着情景的优势把句式讲明白、讲仔细, 在该句中定语从句是“someone who...”是修饰前面的someone, “something important”中important修饰前面的something, 学生在理解定语从句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细致地进行解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情景感悟性, 从而很难从书本上去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含义, 而情景教学正是弥补了这样的不足, 特别是在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 该作用更加明显。

三、运用合作方式教学, 分享英语语法的趣味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是不尽相同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学生, 而不是一组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改变教学策略, 积极地将学生组织起来, 合作教学, 将英语语法的趣味让学生相互分享, 从而促进英语语法的学习。

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8A Unit 3 A day out中,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 由学生来讨论出对话中的语法结构特点, “I’m going to exercise.”“That’s good, you need to exercise and keep fit.”等, 这些都是一般陈述句的形式, 首先要能够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陈述句的语句格式进行概括, 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要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正;“Are you going to climb a hill?”等是一般疑问句的句式, 同样要让学生能全面地分析、理解该句式的特点, 让学生参与其中, 他们也就能够感悟和分享英语语法的趣味性了。

合作的教学方式, 是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重要一步,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得以互相交流其中的趣味性, 并从自身的角度去体悟英语语法的丰富内涵, 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进步, 也能够提升学生整体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中学英语语法 篇7

有些英语教师, 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讲解得详详细细, 认认真真, 学生也能背出那些语法规则, 但是实际运用起来却错漏百出, 没有真真正正地运用好语法, 掌握好语法。例如: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材初一下学期教到一般现在时态, 教师很容易讲清楚, 学生也很快记住了相关语法规则:一般现在时, 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 谓语动词要加s或es;当主语是其他人称时, 谓语动词用原形。但是, 由于汉语没有这种变化, 学生很容易做错。

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接受这种语言现象, 养成习惯, 做起题来万无一失, 就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的练习才行, 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多给出例子, 例如:他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He gets up at six every morning.他们 (你们) 经常在学校吃午餐。They (You) have lunch at school.等等, 老师还要指出动词加es或es的变化与名词的复数形式一样, 并注意把以上两句变为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时的情况作讲解。变否定句时把doesn’t或don’t加在动词gets和have前, 第一句加了doesn’t以后gets要改为get, 第二句动词have照抄即可。把以上两句变为一般疑问句, 第一句在句子开头加Does, 动词gets变为原形get, 大写H要改变为小写h, 第二句在句子开头加Do, 大写T要改变为小写t, 其他照抄, 句末加问号即可。又如, 在教学现在进行时, 学生也很快记住了语法规则:现在进行时是由助动词be的现在式 (is, are, am) +动词现在分词 (动词+ing) 构成;现在分词构成有三种情况:一, 一般的动词直接加ing;二, 以不发音e结尾的动词去掉e再加ing;三, 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 且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 应双写这一辅音字母再加ing。可是学生翻译或运用起来不是把助动词be丢掉, 就是把现在分词的ing丢掉。例如翻译:我正在读英语, 正确翻译是:“I am reading English.”而学生往往翻译为:“I am read English”或“I reading English”。再如学习了动词以后, 学生们学习了行为动词作谓语, 还是忘不了“be”, 例如翻泽“我每天学英语”, 正确的翻译是:“I study English everyday.”多数学生却翻译为:“I am study English every day”.

总之, 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 犯这种或那种语法性错误的现象很多, 它的主要原因是东西方语言习惯的差异。要克服这种错误现象, 必须着重听说读写的训练, 着重于实践。反复实践, 反复训练, 才能得以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才能做到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那么, 对课文和句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语法现象怎么教?我认为不是当新的语法知识一出现就开始大讲, 特讲, 讲个不停。特别是一些比较难的语法项目, 很难在学生初次遇到时就能讲明白的。有些语法知识最好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以后再进行讲解。比如, 教到被动语态时, 先让学生理解了句子意思才讲解。The desk is made of wood.这书桌是木材做的。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世界上大多数人讲英语。然后, 教师指出被动语态的结构是由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 不同的时态be的形式分别不同。举例一一讲解不同时态被动语态的句子。

对于一些还没有教到的语法知识,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其意义, 把它作为句型来记忆, 而暂不作其他要求, 等到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以后再回过头来讲解, 这种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听不懂, 做不对, 说不出, 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 现在完成时是初中阶段很难学的一个时态, 内容多, 难理解, 与汉语习惯差异大, 只能一点一点地讲从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Book III里的unit 6开始, 课本里有四个单元, 在十六课中都逐渐出现现在完成时态, 先从对话Have you got...?入手, 指出现在完成时的结构, 及逐一举例讲解出现的各种情形。总之, 现在完成时只能慢慢地讲解, 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 才能系统地加以归纳、比较、总结并用于指导实践。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初探 篇8

《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1]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不重视语法教学,而是要求教师优化语法教学。胡春洞认为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有意识的学习,而掌握基础英语语法规则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掌握语言形式。[2]语法教学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知”,更重要的是为了“用”,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用语言去做事”。[3]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注重为学生讲解语法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已学语法知识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二、高中英语教材语法设计特点

人教版NSEC从整体设计而言,符合新课标对语言学习的要求,遵循了现代语言学习的科学规律。在语法学习的问题上,教材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的部分,并且在附录部分归纳本册书的语法要点,肯定了语法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语法规则的呈现与练习来看,NSEC重视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使用,强调启发他们通过观察、探究等方式发现、归纳和使用已学语法规则,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评价上既关注过程,也重视结果。例如,NSEC Book 1 Unit 3将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expressing futurity作为该单元的语法学习重点。教材编写者在Warming up,Rea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以及Using language部分的语言素材中都有意识地、反复地呈现了这种语法结构,旨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这种语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促使他们自己归纳出这种语法的结构特征和使用规则。

三、语法教学策略

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语法教学模式。

(一)“情境—归纳—运用”单元整体语法教学

一般说来,中学阶段的语法教学建议更多地使用归纳法,因为归纳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教语法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去创设运用这个语法项目的情景,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活动结合起来,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例如,NSEC Book 1Unit 3要求学生掌握该单元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to express future这个语法项目,教师可以在明确该语法项目是表示完全确定的将来计划的基础上,围绕“确定的计划”去创设使用该语法项目的语境及使用该语言形式的听、说、读、写等活动,让学生依据语境,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熟悉、巩固、掌握该语法知识。具体设计如下。

1.让学生听读下面一段作为参考样板的小对话,明确活动要求。

A:What are you doing tomorrow?

B:I’m seeing my sister off at the airport in the morning She’s leaving for New York and staying there for three days.

A:Are you doing anything special tomorrow afternoon?

B:No.I’m staying at home.

A:But I’m playing tennis with Tom.I’m meeting him at 3:30.Will you join us?

B:Great!

2.要求学生采用双人活动形式共同创设一小段对话,其中必须含有5个以上以现在进行时表示已经安排好的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句子,并要求他们以4人或6人为一个小组轮流表演其创设的小对话。

3.每个小组推选其中最好的双人组合并帮助他们修改、充实对话内容,准备在全班呈现。

4.教师请出一个双人组合代表(可用抽签形式来决定请谁),要求他们向全班学生表演对话,同时要求各小组记录他们所听到的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已经安排好的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句子。

5.选出记录最多、最准确并能快速重复出来的小组,由他们小组的代表接着呈现对话

6.教师按小组为评价单位,给予他们讲评和鼓励(可以用给分形式纳入形成性评价)。

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融合在一起,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语法教学观。值得强调的是,根据《标准》要求,教师应认真设计巩固操练和实际运用两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语法规则,真正掌握所学语法知识。

(二)“对比—归纳—巩固”语法模块复习

模块复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归纳和梳理本模块所涉及的语法内容及以前模块学过的相关内容,并且加以巩固运用。例如,在学生学习完Subjunctive Mood后,教师可用以下一组对话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时态下的虚拟语气,总结虚拟语气用法。

Teacher:(Ask a boy to play the role of Bob)Bob is not considered a good boy and he has many shortcomings,such as,he has a bad temper,he is dirty,and he has many bad habits.So no one would make friends with him.Now he is very upset.

Bob:I’m lonely,none of you will make friends with me.Why?What mistake have I made?

(练习对过去情况虚拟)

Student 1:If you hadn’t been late last Friday,the teacher would not have punished you.

Student 2:If you hadn’t made Kate cry,Kate would have thought you were her friend.

Student 3:If you hadn’t been too rude to us,we wouldn’t have been angry with you.

(练习现在情况的虚拟语气)

Bob:(begins to cry)What shall I do?

Student 1:If you put on a clean suit,you would look better.

Student 2:If you had a good temper,I would make friends with you.

Student 3:If you helped others,everybody would love you.

Student 4:If you gave up smoking,you would be a good boy.

Bob:Who can give me some advice?

接着,教师可根据对话总结虚拟语气在条件句中的用法规则。

另外,中、高考备考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将语法分成名词、代词、介词、形容词、副词、冠词、实意动词、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简单句与并列句、复合句、IT的用法、倒装和虚拟语气等专项,进行系统整理。

(三)任务活动式语法学习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NSEC采取功能、结构、话题及任务型活动相结合的途径,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系统;创设了大量的语言运用活动,使他们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感悟和体验英语,发展语言技能,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启发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去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和掌握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例如,教师在讲授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to express future actions时,可以先为学生设计一个相关的任务:要求个人写出一篇连贯的接待计划,文中至少包含8个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已经安排好的将要发生的事态的句子(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写之前,通过Brainstorm活动,给学生列出一些可能会用上的动词或者动词短语,如come,go arrive,return,meet,leave等),然后,要求他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讲述自己的安排,教师进行简要点评后,再布置每个小组课后再次修改、确定他们的接待计划,并抄写出来,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口头陈述及其书面接待计划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教学时段,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语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引导他们掌握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陈琳,王蔷,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 篇9

关键词:语法教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作用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 是语言进行交际时, 据以组词成句, 使语言具有明确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 语法在一门语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语言得以成为语言的根本条件之一。但在语法教学中要注意语法知识的层次性和思维性, 讲解要注意交际性、多样性和目的性,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

一、语法教学的原则

1. 讲究层次性

语法学习是最令学生望而生惧的, 究其缘由不难发现, 学生在语法学习中和使用时最感困难的是英语语法头绪太多, 多种词类、多种句子成分、多种词形变化、多种句子结构再加上冠词、介词、连词等纷繁复杂的多种用法。英语的每一个语法项目都有很多内容, 很多规定和例外, 英语教师不能一股脑儿都端给学生, 也不能看见什么就讲什么, 讲语法不但要注意条理, 还要注意层次, 要由表及里, 由一般到例外, 由单项到复杂。英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把语法内容由浅入深地向学生讲解, 层次和程序的设计使绝大多数学生能接受。

2. 运用思维性

思维性指语法教学和思维训练的结合。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 特别是语序, 实际上体现了使用该语言的人的思维的语言表达程序。比如, 在英语中, 定语从句在被修饰词后面, 而在汉语中无论多长的定语也要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 汉语不习惯用长长的定语。因此, 英语中长长的定语从句在汉语中往往以解释和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后面。这种现象如果从思维的语言表达程序去解释并进行训练, 就可以避免逐词逐句硬译的弊病, 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

3. 强化目的性

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目的性, 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学习某个语法项目时, 常会听到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学这个项目有什么用?如果学生不明确该项目的实用目的, 在学习中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对教学效果就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在教一个语法项目以前, 教师要设计一个需要使用该项目的情境, 使学生体会学习的目的性。

除上述之外, 教师还要重视交际性和多样性, 这些都是英语语法学习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二、语法教学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能以语法教学为主体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法知识的学习要以语言运用为目的, 服务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服务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服务于思维和交流的需要。

1. 英英比较, 英汉对比

比较是语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以后, 在一段时间里会有一种“越学越糊涂”的感觉。这是由于几种有相似点的语法概念在头脑中产生了混淆现象, 这是继续学习语法的障碍。一旦发现后, 就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比较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把题目编成组, 让学生观察、对比、识别。学生在进行这些活动时, 就必须使用所学的语法概念, 通过一组一组的练习, 清晰地理解所学内容。比如, 动词不定式与动词ing形式的用法比较, stopto do something和stop dong something, remember to do something和remember doing something, forget to do something和forget doing something等, 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这样学生在进行语言交际时, 语言表达就会更加准确。

此外, 英汉对比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也很重要。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形成的对语言的普遍性规则的概念, 发挥已有母语语法知识资源的优势, 善于对母语与外语进行比较, 找出两种语言在一些语法现象上的相同与不同点, 把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作为教学的难点, 予以重视。

2. 练中有讲, 及时点悟

语法教学要精讲多练。英语教师对语法知识习惯于精讲少练, 以为精讲学生就能理解。其实学生对于语法知识除了要理解字面的意思外, 还要了解含义和用法, 这就少不了多练。多练即要求学生练中有悟, 通过练对语法“豁然贯通”。为此, 教师要对练及时点破, 帮助学生悟解。

3. 发现规律, 适度对比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方式, 语法研究的是语言遣词造句的规律。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点拨, 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 弄清语法现象的实质和语法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 被动语态由“be+过去分词”构成, 不同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只是be的形式不同;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是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多数间接引语是以宾语从句的形式存在;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可分别简化为非谓语动词作状语和定语;定语从句中的关系词是由其在定语从句中充当的成分和先行词决定的等等。通过一些相关语法规律的对比学习, 学生可以举一反三, 加深理解和记忆。

然而, 系统讲解, 深化理解;设置语境, 注意运用等都是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三、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作用

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得通过有意识的学习, 而掌握基础英语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语言形式。因为语法知识可以揭示词形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律, 学习语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

1. 给学生学习英语创造语言环境

在我国学习英语缺乏习得目的语的环境, 学生在课外没有机会“浸泡”在英语环境中, 是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因此, 需要必要的、灵巧的语法教学, 即必要的“学得”来支持, 促成学生的“习得”。因此, 在缺乏语言习得环境条件下学习英语, 必须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 把握英语的基本结构, 才能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语法知识是交际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形式, 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支持系统, 正确把握语言形式将有利于促进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语法的性质看, 它是语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要素, 是掌握语言的必要工具。交际语言教学一向认为语法知识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倡导交际语言教学的专家在为交际能力下定义时, 无一不把语言能力, 即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规则、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正确句子, 作为构成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还强调交际需要适当的表达方式和正确的语言形式, 不适当的表达方式或不正确的语言形式均会影响交际。

3. 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从语言学习的目的看, 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可更有效地提高以书面形式运用英语的能力, 语法水平的高低更突出地表现在书面表达能力上。把学生书面表达中出现的错误综合起来分析, 可以看出, 学生并不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 而是不能用正确的语法形式进行表达, 以语法结构错误为主要特征的语言形式错误, 严重影响了书面表达的准确性。比如, 要表达“某地有某物”这个内容时, 学生往往会用汉语的思维习惯。如“我的卧室有一张床。”很多学生就会说成“My bedroom has a bed.”但是正确的表达法是“There is abed in my bedroom.”

四、总结

中学英语教师应给予英语语法教学足够的重视, 努力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 使其更有效地为“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服务。当然, 语法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因此, 应正确把握语法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位置, 正确认识其作用, 既不夸大, 也不低估, 才是正确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1981.

[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3]宋桂月.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活化英语语法教学 篇10

一、创设教学情境

如果老师一味奉行“满堂灌”模式, 只是为了语法而教语法,学生就会觉得语法枯燥乏味。反之,创造并利用真实的情景,开辟英语语言环境,能使语法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更真实和更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1. 直观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的合理有效利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我们在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语法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形中感受和领略语法的魅力和内涵。比如,教学“过去分词做定语”的用法时,教师可以展示破玩具、坏茶杯、用过的邮票等实物,同时介绍“a broken toy/cup”“a used stamp”。在观察描述兴奋、害怕等表情的图画、照片或简笔画时引入“excited fans”“a frightened boy”。

2. 充分挖掘教学现场的人员和设备等素材,利用即时当地的情形,让学生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中认识语法结构,理解语法规则,掌握语法规律。学生普遍反映“V.+ing”的知识抽象难懂,学起来困难重重。课堂上,教师可邀请一些同学合作,一位翩翩起舞,一位深情歌唱,一位表演运动姿势,并配以解说和互动:“We can see Jane dancing. We are delighted to hear John singing. Shall we keep Amy performing like that?”這样,语法的难度得以降低,知识的习得也就非常实际,非常有效。另外,表露不同的脸色和表情,有意识地变化语音语调,适时地运用体态语言,开展适宜的小游戏等有助于提高语法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以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能大容量、高密度、多手段地对学生进行语法信息传输,使语法教学进入崭新的天地。它通过直观、生动、新颖的图像、动(漫)画、声音、文本等方式,刺激学生感官,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法教学效果。高中学生喜欢欣赏、歌唱英文歌曲,利用歌词来呈现语法点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立刻进入求知的状态。如歌曲“Right Here Waiting” 可以提取为让步状语从句的代表性素材:“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Whatever it takes,or how my heart breaks,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在学唱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主题歌 “Pass The Flame” 时,我带领学生总结并学习歌词里面的与祈使句有关的知识点:pass the flame, unite the world, bring us all together, reach out, hold out your hands等。学生在经典旋律的感染中,收到了语法学习的良好效果。此外,播放英文电影片段、剪辑或视频,语法知识的交际功能让人过目不忘。电影“Without Limits”有一句台词:“I don’t want to win unless I know I’ve done my best.”(除非我知道我已经做到最好了,否则我是不会想着赢的。)句中unless的运用记忆起来感觉十分轻松,语法教学变生动了,学生们变活泼了,对语法有了期盼。课件教学通过不同的自定义运用产生不同的效果,如闪烁、螺旋、颜色对比等,大量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形成深刻的记忆。强调句型、主谓一致、主从复合句等的教学适宜运用以上方法。

二、在语篇中进行语法教学

人们都是在一定语境中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的。比如,只有在语篇中才可能断定“Our laboratory demands change.” 的谓语是demands 还是change。教师在教授语法知识、巩固练习时,要重视以语篇为载体,培养学生把单句放入语篇,选用适合语境的语法形式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关注语境如何决定语言形式选择的语法现象。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培养语法整体意识,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可精选代表性的语篇,若语篇反复出现了所学内容如“虚拟语气”,学生阅读该语篇时,可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前后内容的过渡或转换、作者的态度,不断地体会虚拟语气在语篇中的形式、语义和语用,找出它的规律。

三、加强实践,通过完成任务体会、运用语法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运用、强调实践,在做中学。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掌握语法的形式、语义和语用,如思考、发表观点、对话、讲故事、口头作文、交流合作等。听一位同学介绍自己如何种树,然后要大家用被动语态进行转换描述,该训练比无意义的机械模仿和简单的重复要有效得多。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教学则可以安排学生在原地或异地进行转述、对话。教学倒装句时,可提供照片,要求学生用倒装句就一次交通事故写一篇短文:“躺在地上的是一位老人。当时他骑车下来。转弯时,一辆汽车快速开来,他被刮倒在地。不但老人的车破了,汽车也撞上了旁边一棵树。”在语言的输出活动中,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体现学以致用。胡春洞教授认为,实践性强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可使学生越学越明白,越学越容易,越学越轻松,从而能激发学生深层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法教学在任何情况下、任何阶段都不能淡化。

总之,依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造真实的语法情境,设计层次合理、难度适中的任务和要求,采取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学习和运用语法,活化语法教学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教学效果的提高指日可待。

中学英语语法 篇11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在国家课程改革后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前景仍不容乐观。目前,一线教学一直游离于两种极端(即“以语法为纲,为语法而教语言,以讲代练”和“谈‘法’色变,摈弃语法教学”)之间,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及可操作的模型参考。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与自我反观的符号系统,语言离不开语法,因此英语语法教学不是“是”与“否”的对立,而是“优化”与“提升”的联姻。在语法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白形式(form),即语法结构变化规则,而且要弄清楚该结构在语境中的意义(meaning),更要能够运用(use)(刘道义20102)。

二、早期语法教学概览及发展趋势

(一)早期语法教学概览

语法教学经历了从大起大落到趋于理性的发展史(左焕琪2011),见表1。

表1中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均为“聚焦形式的语法教学(focus on forms)”,此处的语言形式往往是一些具体的、分离的、孤立的、脱离语境的语言结构。Hymes(1972)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说使交际语言教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随之,情景、意念、功能等概念在语言教学中被引入,教学范式的重心移入语义维度,“基于意义的语法教学(focus on meaning)”成为主流;随着人们对语言交际能力的认识不断深化,“关注语用的语法教学(focus on use)”成为热点,它是在前两类语法观基础上的拓展与更新,突出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自然法与交际法集中体现了意义与语用。

(二)语法教学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后,语法教学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语法教学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服务;二是把语法看做一套知识体系(陈述性知识)的静态语法教学逐步被培养学生用语法做事能力(程序性知识)的动态语法教学代替;三是将语法教学内置于语言实践中的隐性教学与单纯进行结构分析的显性语法教学相结合。语法学习不是终极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郑文颖2011)。

三、三维语法理论基本内涵

经历了焦点更迭,语法教学的维度也随之不断扩展,“形式·意义·使用”三维互动关联的语法观成为基本共识。美国学者Larsen-Freeman的“三维语法框架(a threedimensional grammar framework)”便是其中的代表。

在此框架中,语法被视为“形、意、用”三维一体:形式涉及形态句法;意义包括非语境化中词汇及语法意义;使用则考虑人们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达成的意图。Larsen-Freeman(2003)使用了语法能力(grammaring)这一术语,强调语法能力是与听、说、读、写并行的一种能力。语法教学是动态的过程,其目标在于正确、富有意义并恰当地使用语法(Larsen-Freeman 2009)。

四、基于三维语法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一)教学模型

三维语法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型将Larsen-Freeman“三维语法框架”置于高中语法教学情境,由目标语法呈现、去情景意义训练及语境语法综合运用组成,每个维度指向一个具体目标,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维度都将降低学生使用目标语法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呈现阶段,教师以多种方式呈现目标语法。这时语法以陈述性知识存在,课堂形式主要为显性模式(可隐性导入)。该阶段是学生把新信息纳入图式形成新命题的过程,提倡师生间的问题互动,即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创设认知矛盾,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进行思维推理。

在训练阶段,教师通过提供各种语言变式使新认知结构内化。这时陈述性语法知识以命题及命题网络形式储存进入工作记忆,课堂形式仍为显性模式,主要为支架支撑下的控制性机械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形式及意义构建。

在使用阶段,教师根据目标语法交际功能创设情景,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的活动结合起来,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在“用”中体会并内化语法。这时语法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参与交际,成为语言能力的基本组成要素。课堂形式为隐性模式,学生在创设的语境下运用目标语法完成特定任务,通过输出逐步发展语法能力。

(二)教学原则

1. 陈述性知识网络化

该原则主要应用于三维模型中的呈现及训练阶段。陈述性的语法知识在保持期间,认知结构要经过重组,以达到简约与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这个过程是认知结构纵向上不断分化,在横向上综合贯通的精细加工过程,其结果是体积越来越小、质量越来越大的知识密集体,具有排列整齐、脉络清晰、联结紧密的特点。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比较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改组和重建,最终使陈述性知识网络化。

2. 程序性知识自动化

该原则主要应用于三维模型的使用阶段。在完成陈述性知识网络化后,教师应提供大量情境变式,使语言规则完全支配学生行为,最终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这时规则就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设计大量的情境化活动,提供交际平台,让学生通过完成生活中真实的语言任务,最终将目标语法自动化。

(三)活动设计

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不同语法难点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张瑞瑜2010)。下面选取典型活动阐述各阶段模型运行。

1. 目标语法呈现

1)有意义的导入

(1)“我的故事”

教师以第一人称使用含有大量典型目标语法的语篇讲述亲身经历自然导入,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语法结构,例如(1)中各种时态的呈现:

(1)I’m not sure if I ever want to go skiing again.Never have I felt so frustrated trying to have fun!First,I had trouble justgetting on the boots and skis I had rented.One of the boots wouldn’t fit;then I discovered that...

“我的故事”这一方法在不同情境下可转化为“我的陈述(用目标语法阐明观点,表达情感)”以及“我的问题(师生互动问答自然导入目标语法)”两种方法。

(2)图画漫游

以定语从句为例,教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讨论画面内容,自然导入目标语法,如(2)所示:

2)有意义的理解

该阶段是陈述性知识网络化的具体运用,分为找点和构网两个层次。新结构的构建首先要寻找一个同化点(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中找到对新语法起到固定作用的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其植入到原语法结构合适的位置上。在找点嵌入的基础上,学生可对新、旧语法进行精细加工,通过对比、类化等方法,围绕关键概念组成网络结构,并通过新信息的不断纳入和分化使其不断完整。例如,动词时态可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找到数轴这一同化点,将时态知识同化到一条直线之上。

2. 去情景意义训练

教师应严格控制该阶段的活动过程,要求学生在给定的语言框架中以替换、填空、补全等形式内化特定目标语法。此时语法以陈述性知识存在,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精细加工,实现网络化。

1)信息替换

学生以小组对话形式通过词汇替换训练目标语法,例如,(3)以be doing表将来时:

此项活动还可以改为卡片问答,教师将含有信息的卡片随机分发给学生,学生以手中卡片信息自由组合以对话形式训练目标语法。

2)目标锁定

目标锁定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使用目标语法交际的同时完成语法内化。以强调句型为例,如表4和例(4)所示:

3)连词成句

该项目将句子切割成单词,把枯燥的语法转化成游戏,要求学生连词成句。以倒装句为例:

4)词语接龙

该项目模仿汉语教学中的“词语接龙”,要求学生运用目标语法造句。以动名词为例:

3. 语境语法综合运用

1)信息缺失

信息缺失是目标锁定的拓展,具有信息沟。学生按照信息表中的线索用目标语法完成交际并获取缺失信息(小组活动或个体走动式采访),填写信息卡,陈述采访内容。以情态动词表示猜测为例:

2)信息拼图

该项目提供富含目标语法的语篇,学生通过听读获取信息,使用目标语法陈述观点,将活动延伸为观点表达。该活动无限接近真实生活,学生在表达观点时对方的反馈信息往往是未知的,这就包含了真实生活交际中的意义协商(如话轮转换、理解意义、赞同与否等),观点交流后可以进行任务写作,拉长交际链条。以现在完成时为例,学生完成“Student of the School Year”的信息拼图后,运用现在完成时陈述并协商:

3)解决问题

学生在各种问题情境及目标语法支撑下解决问题,一般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后续可书面输出,以情态动词表建议为例:

4)角色扮演

该活动要求学生根据给定信息运用目标语法完成不同情境下的角色扮演,以一般过去时为例:

表9角色扮演示例

5)小组写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写作话题,运用目标语法合作完成小组作文并呈现全班,表10中列举出围绕虚拟条件句设置的五个话题:

6)故事接龙

故事接龙是小组写作的升级,要求成员一人一句,强调即席性及情节的连贯。以过去时及过去进行时为例:

7)语言图画

学生以班级活动(每位同学贡献一句)和小组活动(成员讨论形成语篇)形式,运用目标语法描述某一具体人物、事件、场景。为使活动生动有趣,教师可采取图画逐步清晰的方法,图3以动名词为例:

要求学生用动名词运用表11中词汇支架下描述Martin Luther King。

(四)典型案例

下文将选取定语从句说明三维语法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型在课堂中的运行。

1.目标语法呈现

1)我的陈述

教师模仿“Dictation”作者Ozick(2009)陈述(12)中的文字:

(12)I would like to dedicate my work to my father,for he is always exemplary and inspirational;my uncle,for he believes in my abilities and gave me support;my mother,for she has supported me with love,encouragement all through my life.”

同时教师使用PPT自定义动画功能将斜体英文部分改为“who”将目标语法定语从句导入,此时为目标语法呈现的有意义呈现,因问题超出学生已有语法知识,认知矛盾可以激发学生认知动机。

2)找点

教师从学生已有定语图式中找到固定点,用不同图画内容引出不同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分层讨论图画的形式不断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

3)构网

在找点基础上,师生互动将新信息以表格形式汇总(如表12所示),使改组后的新认知图式边界清晰、结构稳定。

以上活动为定语从句的有意义理解,重心落在形式上,此时学生在教师帮助下通过“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完成形式建构,新旧信息间的联系为构建的基础。

2.去情景意义训练

1)认识新朋友

教师呈现包含不同人物的图片,学生运用定语从句输出图画内容:

2)知识竞赛

学生首先用关系代词完成填空,然后进行竞赛,教师也可要求学生分组使用定语从句编写竞赛题后再相互竞猜,题例见(14)和(15):

以上活动为去情境意义训练,重心落在意义上,学生通过模句、填空机械训练强化目标语法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3.语境语法综合运用

1)走近名人家庭

此为信息缺失活动,学生首先使用目标语法通过自由讨论(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采集缺失信息;然后尽可能使用定语从句在课堂上口头输出,课下以名人家庭海报形式完成书面汇报。

2)“谁是我的好朋友”

此活动进一步开放,学生在无任何信息限制的情况下分别使用目标语法提供好友基本信息供大家猜测,猜测者也须使用定语从句进行询问。

以上活动为语境语法综合运用,重心落在使用上,学生使用定语从句完成生活中的语言任务,通过有意义、可理解的语言输出使新认知结构程序化。

五、结语

三维语法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型是Larsen-Freeman的三维语法框架在高中英语特定情境下的具体应用,兼顾了语法的形、意、用三个维度。在目标语法呈现阶段,师生通过意义协商完成新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去情境意义训练阶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支架支撑下的控制性机械训练;在语境语法综合运用阶段,教师创设各种语境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法进行得体交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向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接触、处理、使用各种情景中的形式-功能关系,使得所学的形式真正成为其中介语行为的一部分,最大限度地缩小语法知识和语法能力之间的差距(牛强、王亚芳2007),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刘炜.2011.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发展视域下的英语三维语法教学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9(4):70-74.

牛强,王亚芳.2007.论将语法知识转化为语法能力的外语学习策略[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5-11.

左焕琪.2011.让英语语法教学焕发新时代的青春[M]//何亚男,应晓球.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活动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瑞瑜.2010.形义用三维语法模式对中专英语教学的启示[J].海外英语(10):37,50.

郑文颖.2011.NSEFC教材中的英语语法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30(2):140-141.

Hymes,D.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ciolinguistics:selected readings.[C].Harmondsworth:Penguin.

Larsen-Freeman,D.2003.Teaching language: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M]Boston:Heinle&Heinle.

Larsen-Freeman,D.2009Teaching and testinggrammar[C]//Long,M.&Doughty,C.Thehandbook of language teaching.Malden,MA:Blackwell Publishers:518-542.

上一篇:土地勘测技术下一篇:通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