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新探

2024-08-20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新探(精选7篇)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新探 篇1

近10年来, 中学语文教学都在淡化语法教学, 可是现在的高考、中考试题中有大量涉及语法知识的试题, 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语文》卷中第3题, 2009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毕业生 (学业) 升学考试《语文》卷中第7题等等, 都是考查语法知识的试题。居于这一怪怪的现状, 如今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势在必行应占有一席之地, 且要探索出一个科学、大家认可的标准, 不能再像过去, 你争去, 我争来, 尤其是语法部分。

近年, 涌现出大量的语法论著这些论著观点不同、体系各异。这些语法论著观点不同、体系各异。从而使语法教学中出现了几个争议较大的问题, 也是现行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误区:一是副词、叹词、拟声词的不同定位;二是短语的分类;三是单句成分的切分。

一、副词、叹词、拟声词的定位

副词、叹词、拟声词界定为虚词, 是不够妥当的。这种界定, 既没有理论基础, 也经不起实践的检验。颜迈编著的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现代汉语》 (上册) 这样认为:“既然是语法分类, 还是采用语法功能做标准比较好:能够充当语法成分, 或独立成句的词是实词, 不能充当语法成分, 不能独立成句的词是虚词。”于是, 该教材分别在第21页和第30页给实词和虚词下了定义和归类, 能够充当语法成分或独立成句的词称为实词,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叹词、拟声词;虚词是不能充当语法成分, 不能单独成句的词,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 把副词、叹词、拟声词界定为实词, 颜迈编著《现代汉语》的界定是最恰当不过的。这一界定, 不仅有自己的理论基础, 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众多实践中, 也引证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语法教学中, 如采用这一定位, 对于教学来说, 无疑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二、关于短语的分类

短语是不止一词而又不成一句的语法单位。一般的语法论著都从两个角度划分短语的类型, 一是短语的结构, 二是短语的功能。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八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 , 共把短语分成7种类型, 同样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致使语法教学中的短语教学出现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 表现为:

1. 教材中, 把短语分成这七种类型, 并没有指明是从什么

角度, 按什么标准, 这种作法, 对于中学教材来说, 是极不严肃的;

2. 仅七种短语类型, 很难满足整个语法教学的需要。

其中没有提出复指短语、兼语短语、连谓短语等几种常见的短语类型。如:教学中, 遇到“科学家竺可桢” (复指短语) 、“请大家发言” (兼语短语) 、“报名参加” (连谓短语) 等短语时, 学生肯定会感到疑惑, 教师也会变得被动, 这一划分, 对于整个教学无疑是一个缺憾;

3. 羞答答地将主谓宾短语界定为主谓短语, 使主谓宾短语和主谓短语混为一体。

在这教学中, 容易把学生弄糊涂, 因为学生学习不怕难, 只怕乱。关于这点, 在此不作过多的论述, 颜迈《现代汉语》 (下册) 第49页到第50页已有详细论述。

短语的划分, 颜迈主编的《现代汉语》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 把短语按结构角度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主谓宾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和其他短语。这一划分, 不仅解决了上述语法论著中的不足之处, 而且还具有以下特点:

1.分出的短语类型, 可以满足整个短语教学的需要;

2.主谓短语和主谓宾短语区别开, 不仅解决了把其混为一体的做法, 而且避免了那种实际操作与理论相矛盾的不明之举, 更为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单句分析的三分法奠定了基础;

3.将特殊的短语列为其他短语这个收容所, 解决了用僵死的语法理论对待灵活发展的语言的这一大难题。

三、单句成分的切分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 这样表述“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颜迈的《现代汉语》 (下册) 第83页说:“在各种语法论著中, 有句子、单句、复句三个概念。”因此, 中学语文教材也好, 其他语法论著也好, 把“单句成分”与“句子成分”等同起来, 不仅是一个称法的不准确, 问题的关键源于他们对句子定义和分类的矛盾与混乱。颜迈《现代汉语》第101页中, 把句子成分称为“单据成分”是最恰当不过的。

单句的切分, 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几乎全是采用二分法的方法分析, 不仅中学语文教材如此, 很多语法论著也是采用二分法这种分析方法, 就按这个方法分析单句:

伟大的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业绩。

这种二分法, 从理论方面讲, 有其合理的因素, 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主语“伟大的人民”与谓语“创造了”是句子的主干, 他们之间是用双竖线分开, 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创造了”和“伟大的业绩”与“伟大的人民”同是句子主干, 它们之间为何不同竖线分开呢?难道有这样的规定, 谓语和宾语不分开吗?这种操作只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主干只是主语和谓语, 宾语不是句子的主干;二是认为主语和谓语宾语在句子中, 虽均是主干, 但地位不同, 有主次之分。颜迈《现代汉语》第101页, 建立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即“三分法”, 简而言之就是用“‖”分开主语和谓语, 用“︱”分开谓语和宾语, 再逐渐对这三部分进行分析。现将这种三分法与二分法对比看看, 就不难发现它的优越性和合理性。

小红‖死了爸爸。 (二分法)

小红‖死了︱爸爸。 (三分法)

按三分法, 第一次切分得到主语 (小红) 和谓语 (死了) , 第二次切分得到宾语 (爸爸) , 三者之间分别用“‖”和“︱”分开, 主干很显然就是“小红死了爸爸”, 即主、谓、宾, 这样一来, 句子的主干一目了然, 并且不会产生歧义, 这三分法不仅是有客观基础, 符合实际, 而且它也有着自己的理论支持。

诚然, 学术问题允许“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但作为教学语法, 与其他学术问题有别, 它更需要的是规范性和统一性。本文力求从不同的语法体系中, 寻求有利于教学语法的语法观, 从而求得以上问题的解决, 使整个语法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纲领, 从而完善整个语法教学, 达到整个语言文字教学的目的。

摘要:现行中学语言文字教学中, 最为薄弱、最为混乱、争论最多的环节就是语法教学部分。但遗憾的是, 今天的整个语文教学, 由于长期淡化语法, 对语法问题躲躲闪闪, 导致不少学生分不清词性, 看不出句子结构, 学了10余年的语文, 汉语水平居然相当低。新课标中强调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知如何是好?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新探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新探 篇2

目前我们需要讨论和研究的应该是:第一,教什么——在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维度”下,哪些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对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是真正“有用”的?第二,怎么教——在倡导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培养的形势下,哪些方式是比较适合母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方法?由于选择“有用”的语法知识来是进行“有效”语法教学的前提,因此本文以提高中学生语言能力为基点,重点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用”的语法知识,同时提出适合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语法教学方法,以期为中学语文母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有用”的语法知识——教什么

几十年前,张志公先生就提出了“精要、好懂、有用”的语法教学原则,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去实践和探讨这个原则的成果却不多。过去人们将高校中文专业现代汉语语法课程内容照搬到中学语文课中,语法学习以识记语法术语、概念和分析语法结构形式为主,由于语法知识学习没有和语言运用有机结合,这种孤立的静态语法教学最终引发了语文教学界对语法知识教学的集体摒弃。之后,人们开始关注动态的语法教学,其中庄文中先生在《中学语言教学研究》中提出静态语法和动态语法教学相结合的观点,动态语法教学指“分析语言结构的使用和功能,分析语言环境对语言结构的制约,分析语言结构的隐性语义。隐性语义由语用义和情态义构成”。[1]观点新颖,只是在著述中关于动态语法教学的具体阐述仍是学术性强于应用性。

关于语言的学习,倪文锦转引美国语言学家halliday观点,并认为应该包括“逐步理解语言自身的本质属性和功能”,培养对语言、语言形式、语言用途的知觉知识,同时培养能力来控制和谈论这种知觉知识[2]。这段话既指出了语言学习的内容,也提出了通过语言知识学习应达到“培养能力来控制和谈论这种知觉知识”的能力目标,其中的“语言用途”“控制和谈论”等关键词为我们确定语文教学中有用的语法知识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据此,我们以“有用”为核心,将适合中学语文教学的语法知识分为规则性语法知识和策略性语法知识两类,下面分别阐释。

(一)规则性语法知识

规则性语法知识以现代汉语基本的语法形式和语义知识教学为主,其内容可以参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列出的相关语法点,主要有词类和词义、句子成分和成分搭配、关联词的逻辑语义和搭配,另外还应该加上基本的语句衔接手段等知识。上述这些语法知识体现现代汉语基本的语法规则,带有一定的基础性和规定性,比如名、动、形、副等各词类的名称和分类分别对应着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中人或事物、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程度范围等概念,它们按句法规则组合成句,句再按衔接规则组合成篇,成为人们语言理解和表达所必须依托的工具和载体。这些知识对中学生来说,是他们将来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生存于常规言语世界所必有的语言知识,也是形成他们正确、熟练、有效的母语应用能力的基础性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解读语句表层语义、理解语句逻辑关系之类的基本的文本阅读能力,形成语体得当、语句通顺、语义连贯等基本的作文能力,对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这些最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最基础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中考、高考语言知识题(改病句、改写、仿写、缩写等)、现代文阅读题、写作题对中学生语言能力的最基本要求。而当前许多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规则性语法知识的简单“淡化”,正是导致中学生母语书面语阅读和表达能力不理想的直接原因之一。

(二)策略性语法知识

有一些语法知识,在语言教学中,它们不仅具有“知识性”价值,还具有“使用策略性”价值。在具体语言运用中,它们可以或者常常被用来作为营造情境意境、传递言外之情和言外之意、产生特殊语义效果的手段和工具,也就是说它们既是语法知识,也可以作为语言运用的手段来使用。对这类知识的教学和点拨,具有策略性意义,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领悟语言使用中的门道和妙处。它们如同一种言语运用的机关或技巧,看似普通寻常的语法词、句式,却可用以触发、激活特殊的语言涵义,增加语言表情达意的张力,产生不寻常的语言效力。

以“他称”指代词为例,“他指”义是其静态的语法意义,和第一人称的自我指称相比,在指代上有一种距离感。因此,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当叙述者需要表达对自我的审察和否决时,它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语法策略来使用。如: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我与地坛》)该文全篇都以“我”来叙述,这一句却改用“她的儿子”和“他”,作者巧妙利用“他称”指代词语的语义衍生出自己对自己的距离感、观照感,对当时只顾自己痛苦却忽略母亲痛苦的自己进行远观审视,从而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这就是所谓的“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齐”(宋·戴复古)。再如:

鲁侍萍:就在门房等着见你呢。

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雷雨》)

周朴园的对白由疑问词“什么”和三个同指词语独立成句构成,配搭上相应的语气符号,短促又密实,将周朴园一瞬间的震惊、惊疑心理刻画入神。这里几个非主谓短句的连用成为了增强言辞表意效果的重要手段。

下面两个来自鲁迅先生作品的例子更是语文教学的经典例子,修饰语语序的变动成为了产生特殊的情境意义和言外之意的重要手段。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祝福》)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伤逝》)常见的具有使用策略性意义,能起到特殊的造境、写意、传情作用,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用”的策略性语法知识列举如下:

(1)名词和代词的指称义(尤其是表称谓的名词和指代义的代词)(2)动作动词的选用、连用及其语义、作用(3)性质形容词的选用、连用及其语义、作用

(4)情态、语气、限制、范围等副词的选用及其语义、作用(5)语气助词的选用及其语义、作用

(6)带描述性的量词的选用及其语义、作用(7)非常规位置的定语和状语的运用及其语义

(8)把字句、被字句、是(焦点标记作用的)字句等句式的运用及其语义(9)主谓谓语句、存现句等句式的运用及其语义(10)非主谓句的运用及其语义

(11)复句表转折、让步、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关联词的语义,等等。

上述这些可以作为使用策略来利用的语法知识,它们要么本身带有明显的语义信息,比如把字句的主动义、不同语气词的不同语气义、主谓谓语句的话题义等;要么和常规结构相比有倒装、移位、连用、省略等形式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带来与常规结构不同的新的语义,因此这类语法知识运用的重点在于利用其承载的语义信息而不是形式规则的遵守上(这是与前一类语法知识明显不同的地方)。策略性语法知识更多地体现了对“语法知识的控制和谈论”。当我们要对课文文本具体语境中的语句进行解读和鉴赏评价,或者在写作时追求言能尽意、得心应手地表达时,对这些策略性语法知识的识别和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文本理解感悟时,它们是学生解读某些语句所隐藏的丰富语义信息的重要线索,在文本鉴赏中,它们能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能从语言运用策略的角度进行赏析评论。在写作表达时,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而不是茫然地)进行语法形式的选择和调整,使其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在特定语境中衍生出丰富的语用涵义,增强言语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

二、中学语文语法知识教学的方法——怎么教

中学语文该教哪些语法知识也就是“教什么”问题有了大致范围后,下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教”。因为中学语法知识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生语言能力尤其是书面语能力的提高,因此“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就具体的教学方法来说,在语言知识为语感培养服务的宗旨下,我们认为应该以隐性指导为主,显性传授为辅;以随文案例教学为主,集中知识归纳为辅。

(一)隐性指导为主,显性传授为辅

大学中文专业的语法教学是以直接的知识传授为主,中学语法知识教学则应该以隐性指导为主。即教师不明确提出要学习某个语法知识点,不直接进行语法点的讲解,而是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语文课文学习时留心和关注某个语法形式,尤其是这个形式在意义理解和表达上能起到什么作用,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对语言规则和语言运用技巧的敏感,潜移默化,最终将语法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

这里说的隐性指导法来源于美国教育家罗杰斯1952年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但是“非指导”不是“不指导”。无论是规则性语法知识还是策略性语法知识都是很难通过学生自我领悟就可以转变为能力的,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不可或缺,而且这种引导和指导作用要充分体现在:1.选择“有用”的语法知识点;2.预设学习目标;3.指导实施过程;4.总结评价。整个过程对教师的语法知识结构(既包括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知识结构,也包括中学语法教学知识结构)、语言敏感度、教学设计策略和技巧有很高的要求。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完全不能进行直接的语法知识教学,像词类名称、成分名称、改病句之类的采用显性的教学更为简便有效。

(二)随文案例教学为主,集中知识归纳为辅

中学语文课文中不少文章就是学习语言的典型范文,就是正面的案例,学生自己的作文同样也是鲜活的语言练习案例。充分利用文本资源,随文点拨教学,也是语法知识教学的重要方法。具体的做法可以有:

1.变换对比法:替换文中重点词语,改变原来句子形式,或增加或删减关键词句,将原句和改句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变换对比中感受范文语言在形式表达上的匠心之处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2.比较鉴别法:将作为范文的课本文本语言与鲁迅先生提出“同一作品的未定稿”语言进行比较,或者将同学的作文原文和修改文的文字进行比较,让学生领会“应该这么写”和“不应该那么写”,这么使用语句的好处和那么使用语句的欠缺。

3.审视质疑法:对课文文本语言或学生习作语言进行审察、怀疑甚至否定,在这些过程中激发学生语言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样,对于要应对考试的学生们来说,对规则性语法知识和策略性语法知识点做适当的集中归纳,会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语法知识图式,提高知识运用的有效性。

三、结语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探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 时态 句型

初中英语的语法知识是由时态和句型构成的,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下很大功夫去讲解相关语法知识,学生一边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解,一边还要忙着记笔记,课后又要去反复记忆语法规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尊重,此种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的要求是相背离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安排再配合相关的教学技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语法教学中笔者选用了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1.运用直观、简洁的方式教授语法

提到英语语法,很多学生就觉得很头疼,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的时候往往没有将抽象的语法知识转化为直观、明了的表述方式,而是照搬语法规则,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此一来,学生自然对英语语法产生排斥心理,如果教师能够将语法知识转化为直观、简单的表述方式,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自然能够很灵活的运用。例如,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时,在遵循基本的比较等级变化规律之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变化形式,教师只有将基本的比较等级变化规则表述清楚,让学生准确理解,抓住规律,在遇到一些灵活多变的比较级变化时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兴趣去识记,能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2.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方式教授语法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讲授英语语法时应该多举例子或者打比方吸引学生的兴趣,带动他们在玩乐中学会语法知识。例如,在学习“so…that…”,“such…that…”等结果从句时,因为结果从句的句型结构“so+adj./adv.”,“such+n.”与“How+adj./adv.”,“What+n.”引导的感叹句相似,教师可以指出这一相同点,学生就能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搜索出他们熟悉的句子结构,再进行对比分析,很容易理解了这一点,那么接下来就可以举出相关例句进行巩固。又如,带领学生学习too…to…not, enough…to…, so…that…, such…that…等句子结构之间互相转换时,就可以举出学生熟悉的句子进行展示,由于这些句子是学生熟悉的,所以能够减轻句子转换带来的难度,如:

Xiaoming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Xiaoming is no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Xiaoming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

Xiaoming is such a young boy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

再如,学习现在完成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非延续性动词和延续性动词之间的互相转换,以及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互换,这两种转换方式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很容易搞混,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举出一个简单的句子,便于学生记忆它的几种不同的转换形式,让学生在以后的联系中举一反三加以运用,如:

My grandma has been dead since two years ago.

My grandma has been dead for two years.

It’s two years since my grandma died.

It has been two years since my grandma died.

Two years has passed since my grandma died.

My grandma died two years ago.

通过上面几个句子的展示,学生意识到将简单句转化成形式不同的句型结构并不难,在以后的练习中就能以此类推,逐渐熟练地掌握句型转化的规律。

3.语法教学与句型教学相结合进行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离不开句型的演示,前文中的句型转换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教学原则,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句型,为学好语法积累语言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句型转换外,在进行句型练习时还可以通过模仿、替换、扩展等方式反复训练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如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首先要对这一句型进行基本的训练,让学生运用“There be…”结构进行反复的造句,如:There is a river near a house. There are two boats in the river.然后进行形式填空:There ____(be) an apple in the bag.(is); There ____(be) two cups of tea on the table.(are) 最后进行句型转换练习:There is some milk in the bottle.(改为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并回答)

针对这个句型,教师如果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就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该句型的用法了,而且还在句子转换中复习了相关的语法知识,锻炼了语法运用能力,一举三得,并且让学生灵活而又快速的掌握了英语知识。

由此可见,英语语法的教学需要教师多思考,想出更多简易、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以上只是本人在语法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初中的语法知识的学习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掌握技巧,探索出规律,实现教学的与时俱进,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水平。

4.小结

本文系统地梳理和归纳了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多学多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静波 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初中英语[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乐学玲 英语语法及语法教学新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0.5

中学语文应重视语法教学 篇4

一、重视语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体要求为“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而在这六个方面的要求中, “简明、连贯、准确”都和语法知识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我看来, 我们要学好我们的母语汉语, 提高交际水平的话, 必须要重视语法教学。具体说来重视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交际水平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 重视语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我们的学生口语交际水平不高, 甚至部分学生在与人交流存在障碍。比如说一名同学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 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 使我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个句子中, 因为这个学生不懂得语法知识, 致使这个句子存在语病, 从而不能够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为这个学生不知道介词结构在汉语中往往作状语, 不能用作主语, 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果学生清楚了介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作状语或补语这一语法知识, 就不会出现这种类型的错误了。而这个句子的意思如果我们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可以这样表述: 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 我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再如:

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贺家山体育馆举行, 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和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 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这个句子在对“参赛选手”作陈述的时候, 又插入另一个陈述对象“张碧江、邓丹捷”, 形成两主争锋, 造成结构混乱。如果懂得语法知识的话, 我们不难看出这是错误的表述形式, 为了主语的一致, 我们应该将“参赛选手”删去。

( 二) 重视语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网络交际水平

以前我们在熟人见面的时候, 总是问候一声“吃过饭了没有”, 而今天我们的问候语改成了“上网了没有”。由一句问候语的改变,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网络正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所以对于广大的中学生来说, 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会花不少的时间在网络上进行活动, 当然也就少不了网络交流, 也就不可避免地面对网络语言。但如果你懂得语法知识并细心加以分析, 你也许就会发现, 现在我们的中学生正在使用着一些自认为很能体现新一代的网络语言 ( 此文对网络词汇不再分析, 主要分析语法问题) 其实是存在不少问题的。比如我常常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表述:

你老是酱紫酱紫的, 让我怎么受得了呢。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表述, 我不禁一愣, 是不是“你的肤色是酱紫色的, 让我受不了”。从这个角度来看, 是不是属于主语的中心语“皮肤”被省略掉了。后来通过网络学习, 我才恍然大悟, “这样”连读起来就成了“酱”, “子”谐音“紫”, 连起来就有了“酱紫”理解为“这样子”的表述。所以其实这个句子的规范表述应该是: 你老是这样子的, 让我怎么受得了呢?

还有一次, 我看到这样一个句子:

我向来不透露自己的信息, 没想到还是被人肉了哎。

看到此句, 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我不理解“还是被人肉了哎”是什么意思。根据语法常识判断, 这个句子应该表述为“我还是被人肉了哎”, 那么“人肉”就应该理解为动词。后来还是通过网络学习, 我茅塞顿开, 原来“人肉”是“人肉搜索”的简称, 被人肉了即信息被人工搜索出来了, 往往指你的真实个人信息 ( 姓名, 住址, 电话等) 被人弄到, 曝光在了网上。所以这个句子的规范表述应该是: 我向来不透露自己的信息, 没想到还是被人肉搜索了哎。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 到底是网络改变了我们呢, 还是我们改变了网络。年轻人追求时髦, 追求个性, 我们可以包容, 但如果使我们的语言变得模糊甚至不纯洁, 我们是否还能听之任之呢?

二、重视语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 一) 重视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的水平

现在我们的好多学生阅读速度都达不到要求, 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 这和他们不懂和不会运用语法知识来解决问题不无关系。如看下面一段话, 如果懂得语法知识的话, 可以快速找到主干, 提取文段中心,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日, 一些网友发布信息, 号召节约粮食。随后, 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 拒绝浪费, 从我做起, 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 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争做节约达人。该信息被转发约5000 万次。紧接着, 人民网也表示支持“光盘行动”, 倡议网民“拒绝浪费, 珍惜粮食。今天不剩饭, 打包离开, 从我做起”。新华网、光明网及其他各大网站也纷纷关注和转载。很快, 活动参与者在北京实地发放宣传单6 万多份, 在餐饮企业张贴海报5000 余张, 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城市的志愿者也纷纷发放宣传资料。

这是一段叙述性文字, 要找出行事的主体是谁———“新浪网”, 做什么事———发起“光盘行动”, 事情的发展、结果———人民网也表示支持, 新华网、光明网及其他各大网站也纷纷关注和转载, 志愿者也纷纷发放宣传资料。然后再把这些主要信息提炼整合并简要概括为: 网络发起拒绝浪费的“光盘行动”, 网友及媒体纷纷响应, 众多志愿者进行实地宣传。这样一来, 二百余字的文段就迅速被我们压缩成了三十多字的语句, 大大提高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 二) 重视语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水平

大多数中学生非常害怕学习古诗文, 在古诗文的学习中真可谓“痛不欲生”。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我们在教学中淡化了语法知识, 学生很难弄懂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用法,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 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和实、虚词分类等语法知识, 不能做到准确翻译, 进而不能准确把握文意。如: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 《齐桓晋文之事》)

句中加点的形容词“老”“幼”, 根据语法常识, 这两个词放在了名词“吾老”“吾幼”的前面, 应该活用为一般动词, 便可以推断这两个词可以翻译为“尊敬”“爱抚”。这样一来, 我们就很容易把全句译为: 尊敬自己的长辈, ( 把这种孝心) 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 爱抚自家的儿女, ( 把这种爱心) 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女。

再如:

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 安可鬻?

像这个句子, 如果不懂语法和古汉语知识的人就很难理解, 他们往往会把“所以”理解为今天我们所讲的“所以”, 但如果懂得古汉语语法知识的人就非常清楚, 这里的“所以”是一个常见的固定结构, 在这里是“用来……”的意思。这样一样, 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句子翻译为: 学田 ( 的收益) 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 怎么可以卖掉?

还有:

复驾言兮焉求?

这个诗句如果不懂古汉语语法的人也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其实, 这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句式, 叫做宾语前置句, 这个句子如果按我们今天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表述为“ ( 吾) 复驾言兮求焉?”此句的疑问代词作了宾语, 而古代汉语中, 疑问句中, 疑问代词作宾语, 宾语往往前置。所以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句子的正常语序理出来, 翻译为: ( 我) 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三、重视语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 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和交流。中学语文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淡化语法教学, 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 对语法规则的不熟悉导致口语和作文的语言用语不简洁、表达不连贯, 不会严密地组织句子, 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经常出现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的错误运用语言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会使学生作文的分数大打折扣。像要写好一篇作文, 你就必须得会把你的作文提纲变成一段段流畅优美的文字, 这正如我们做扩展语句的题。比如:

一首好诗, 总能刺激你的想象。 ( 要求: 扩展左边的语句, 使其生动、具体)

如果我们懂得语法知识的话, 就会发现,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好诗能刺激你的想象”, 要使短的句子变长, 我们就可以加一些修饰或限制成分, 也就是增加定语或者状语, 于是可以得出结果: 一首好诗, 就像一朵浪花, 叫你去想象大海的浩瀚; 就像一钩弯月, 叫你去想象夜空的宁静;就像一颗露珠, 叫你去想象黎明的清新。总之, 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你的想象。

另外, 在作文的过程中, 我们写出的句子常常会有语病, 如果我们懂得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讲法知识的话, 那么这种现象也会最大限度地得到消除。比如:

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 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看到此句, 用语法分析法不难看出“就……而言”与“在……方面”两种句式在句中杂糅民。我们既可以把“就”改为“在”, 也可以在“等方面”的后面加上“而言”, 使句子变得通顺无语病。

再如:

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应依法从重处罚。

用语法分析法不难看出此句属于成分残缺, 并且可以清楚此句缺少的是宾语的中心语, 我们可以在“音像制品”后面补上“的人或单位”, 这样句子的语病才能消除, 句子才会变得通顺。

还有:

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 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认可, 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用语法分析法不难看出此句的主语“问题”与谓语“成熟”不能搭配, 我们应该把“成熟”改为“解决”, 这样才能使句子变得通顺。

综上所述, 我们发现, 要提高交际、阅读和作文的水平, 我们都无法回避语法知识。所以,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 学好了语法知识, 能够提高学生交际、阅读和作文的水平。所以说, 中学语文应重视语法教学。

摘要:当前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 致使不少教师放弃了语法教学。本文试图通过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证明:中学语文重视语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 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因此中学语文应重视语法教学。

中学音乐鉴赏教学新探(骆杰) 篇5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几年来,我们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使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 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

“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一般来说,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字,而且,教师和学生都要进入倾听状态,只有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在听音乐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

一、两个问题来听;或者指出在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例如:我们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水谣》之前,我向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a、歌曲可分为几段? b、说出各段的演唱形式。c、各段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讲解要精练,富于启发性。

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还很稚嫩,并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与鉴别的能力。因此,欣赏教学中需要作必要的讲解,但讲解一定要富有启发性而不能是灌输式的。要少而精,切忌烦琐;讲解可以在欣赏之前也可以在欣赏之后。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稍作提示,学生欣赏之后展开讨论。也可以结合音乐欣赏,请学生联系所学习过的有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知识进行讨论。

3.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这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系的关键。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幻灯、录象,都可以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

4.让学生熟悉音乐的主题。音乐的主题是音乐的精华,它能给人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熟悉、背唱音乐的主题或主题片段,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音乐主题可以在欣赏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欣赏之后进行,甚至还可以在欣赏之中进行。学习音乐主题时,可以用视唱法,也可以用跟唱法。如有可能,可将学习音乐主题和识谱练习结合起来。我在教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总是尽量把谱子印发给大家,学生们一目了然,主题很快便熟悉了。

让学生熟悉、背记音乐主题或片段不宜太长。有条件的可以使用乐器进行演奏,与器乐教学相结合。

5.结合节奏律动辅助欣赏。

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引导学生利用节奏律动来感受、欣赏音乐,这对于感受音乐节奏、情绪等十分有利。节奏律动的方式可以是随音乐划拍、轻轻拍手、踏脚、做即兴动作或舞蹈动作等。避免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使欣赏教学死板乏味的现象。例如:我们在欣赏全日制普通高中音乐欣赏第四课云南彝族民歌《跳月歌》时,可以合着节奏轻轻拍手,来感受彝族民歌的活泼跳荡。听着快乐的音乐,做着动作,全体同学都陶醉在音乐之中,整个课堂上充满活力,其乐融融。

6.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转迅即逝。因此,音乐的欣赏需要反复的进行,在反复中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分析,掌握音乐的主题,认识主题的对比、发展与变化,辨认音乐的曲式结构等,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音乐的分析最好利用乐谱和简明的图示。

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欣赏教学是使学生将音乐表现手段与音乐情绪联系起来的有效方法。它既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可以有各种对比的欣赏教学方法,举例如下:

(1)将同类的音乐表现手段作比较。如音乐的上行与下行;音乐节奏的密集与宽松;速度的快与慢;力度的强与弱;西洋大小调与民族五声调式的比较;调性的转换等,在这些音乐表现手段的对比当中,可以感受、理解音乐的情绪变化。

(2)将不同情感的音乐进行对比。例如把《喜洋洋》——欢快的,与《江河水》——悲愤的情感作比较;再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呈示部与展开部进行对比等。在这种比较中,可以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意义。

(3)将同一乐曲的不同演奏形式进行比较。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在听民族管弦乐演奏的基础上,对比地欣赏用西洋管弦乐演奏的交响音画,再听钢琴、木管五重奏的〈〈春江花月夜》;再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除欣赏二胡演奏外,还可以对比地听听玄乐合奏的〈〈二泉映月〉〉等。

(4)同一乐曲或歌曲的不同演奏、演唱的对比。一首歌曲有不同歌唱家的不同风格的演唱同一首乐曲有不同指挥家和乐团的演奏。对比地进行欣赏,是提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而有趣的方法。7.结合图画、文学作品及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欣赏。

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在欣赏中所感受到的、联想或想象到的,用图画或短文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地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提倡发表不同见解,引导他们展开讨论。

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

作者:骆杰 年龄:38 性别:男 教龄:13 职称:中学一级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篇6

关键词:语法教学;语法知识;减负增效;教学相长

笔者经历了语文的教学改革,对语文的教学改革也发表过极力的推崇和赞许。但是,面对新形势下的语文试题,特别是改错练习和文言文解释、翻译,不得不有了一点自己的不同看法,现将自己的看法表述如下。

在课改前,语文课本里有相应的“语法教学”,从词语的性质到短语,从句子成分到复句关系。笔者认为,语法知識是语法学家从许许多多的语言材料中总结出的体现汉语语言运用规律的知识。这些知识应该是前人的血汗和结晶,是帮助学生掌握汉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必要的工具。是否“淡化文体”、“淡化语法”的课改理念,妨碍了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迷失了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向。笔者通过在高中任教的语文老师了解到,高中阶段也是不教授语法知识的。所以,他们也感慨:现在的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语法!那么,语法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笔者认为:学一点语法,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使自己的说话和写字更正确,更规范,理应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也应该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首先,语法作为语文的工具性存在是有它的必要性的。语文知识是应该包括语法知识的,并且是要有语法知识作为支撑的,不然,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虽然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不把语法作为考试的内容,但是,变相的语法试题还是在语文试卷上出现。其次,从我国语法发展史上看,我国的语法研究指导了语言实践,促进了语文教学,带动了文化普及。我国的语法学是几代人对语言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又凝聚着许多语法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辛勤劳动。他们的理论对汉语的语言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甚至推动了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可是现在出现了本末倒置的不正常现象,需要英语教学来弥补语文教学?每个英语单词都标明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可我们的学生居然不知道实词和虚词是什么。一个连语文语法都不懂的学生,能学好英语吗?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是让人触目惊心的,也是不可想象的,这难道是我们中国人学不好英语吗?当然不是。这样的教育现状,特别是农村的教育现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了!如果抛开语文语法教学进行改革,虽然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必去记“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了,但是,高居不下的改错失分率,又加重了学生的思想负担,并且无法找到改正的正确途径,真是“愁煞人”啊!至于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目,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名篇,学生因为不懂其中关键词句的意思而失去兴趣,解释和翻译更是词不达意、文句不通。这能责怪学生吗?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什么是词性活用,更不知道什么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怎么能翻译正确?学生只能买本参考书,死记硬背解释,这样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思想负担。最后,笔者想提出自己的建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本”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中的语法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适当的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消化,通过改错练习来实现双向的掌握。况且课标在“评价建议”中说“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语法和修辞的知识要点和专业术语。但课标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上又是开放的,如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对这一点的建议是“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要“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就必须进行语法知识的学习,而靠初中生有限的语言实践经验是无法解决阅读中的语言难点的;教材中没有语法知识,而要学生自己去理解接受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对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另外,加强语文和英语教学的结合,做到教学相长。如在教学文言文时,“其”有“这样”的解释,是个指示代词,学生不能理解接受,这时就可以告诉学生,这个意思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学生就很感兴趣,也就很容易记忆了。当然,教学中有很多的方法,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那么,我们的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为学生“减负增效”。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新探 篇7

【关键词】属对教学 中学语文 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40-01

一、传统属对教学对是否应该进行语法教学的启示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实施建议中也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新课标将语法修辞知识独立于五大板块之外做出说明,可见语法修辞知识不可不教,而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语法修辞知识的掌握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良好语感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属对练习是一种不讲语法理论而实际上相当严密的语法训练。 属对的综合性、趣味性、多样性使其更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将属对教学作为语法教学的一种具体形式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学生通过属对教学明晰词类系统。传统属对教学首先使学生了解词的“虚实死活”,属对教学中所谓的“实字”、“虚字(活)”、“虚字(死)”、“助字”等字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助词,其划分与我们现代语法的分类基本上吻合。属对讲究对仗工整,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就要相同的形式相对。而进行训练時,从“一字对”开始训练学生对词类的概念,将相同词性的词进行主动的归类,对词类有了系统和理性的划分。

其次学生通过属对教学培养造句能力。在练习“一字对”的基础上学生能初步明晰此类系统,那进一步行文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二字对”、“三字对”等多字对进行,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如主谓、动宾、偏正等基本造句格式。虽然我们如今的语文教学不要求学生们进行严格的属对创造,但就多数语文课堂不涉及属对,或只把属对停留在鉴赏层面而言,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属对训练,对其语法观念的形成和其他综合语文能力培养有着很好的作用。

所以,语法教学不可不进行,属对教学对于语法教学的启示在于语法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完整的语法体系、记忆艰涩的语法术语,而是在于培养语感、合理表达、力求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从而进行表达与创作。

二、传统属对教学对怎样进行语法教学的启示

那么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应该怎样进行属对教学,怎样通过属对教学对学生进行语法修辞知识方面的指导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和思考。

首先,是否应该将属对设计为独立的教学板块?早在宋代,属对已经是同句读、声律相提并论的一种基础课程了, 并编有相应的教材如《对类》、《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今日的教学基本上是以阅读、写作为中心的五大板块的教学模式,教材的编写也多遵照这种方式进行单元的编排。属对教学应在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大板块的学习中都有所涉及。但分散在五大板块之中进行教学可能会部分教师忽视属对的教学或仅仅将其作为课外延伸或是形式化的点缀,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语法修辞知识学习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中学段是可以在属对方面进行多一些系统深入学习的阶段,教师若是能在教学中有意识有重点地进行属对教学,将是对学生语法知识乃至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此外,教材的编写也会起到一个提醒作用,将属对中的一些语法知识巧妙地编入教材,更是对属对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次,怎样通过属对教学对语法知识进行学习?传统的属对教学可以给我们以启示,根据张志公先生的论述,进行属对训练时依次进行“一字对”、“二字对”、“多字对”的练习,从少到多,从明确词性到掌握句法规律再到掌握各种格式的变化,这种从字到词再到句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从流行较广的属对教材《笠翁对韵》中可以发现书中按三十个平声韵编排,每组韵都从一字对开始依次字数增加,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那么在现代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属对教学。由于针对语法学习的属对教学面对的是初中学段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基础,在明确语法修辞之后可以对其进行属对的创作指导。属对教学可以渗透在古诗文的之中,在进行古诗文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其中的对偶、对仗句进行属对方面的教学。此外,可以也进行一些属对教材的学习,如《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在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练习。

传统属对教学对我们现代的语文教学启示颇多,对于语法教学的启示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是关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历来争论较大,需要教师的灵活把握,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语法知识的学习,这一点上传统属对教学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l.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李渔.笠翁对韵精解[Ml.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5]张丹.明清时期属对教学研究——以《声律启蒙》为例[D].吉林:吉林大学文学院,2007.

[6]姚颖.属对及其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从陈寅恪的《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说起[J]. 教育学报,2009(6):44-50.

上一篇:固化处理下一篇:实施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