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文教学新探

2024-06-03

中学英语课文教学新探(共11篇)

中学英语课文教学新探 篇1

词汇是保证语言流畅和语义明确的主要因素, 掌握有效的词汇量是学生学好语言的基础。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积累词汇, 是外语素质教育亟待研究的课题。当前, 学生常用的词汇学习策略非常有限, 其中反复拼读单词、单词表记忆和做练习等死记硬背为主的策略占了很大比重, 而联系上下文、猜测、联想等策略运用得很少。好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让他们学会采用多种学习策略, 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 提高词汇的记忆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认为在教学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在长期的语言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一个词的意思和含义往往蕴涵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两种语言的词即使意思相同或相近, 往往其含义也会有所不同。另一个原因是一词多义。另外, 词汇学习不仅限于记住词义, 还涉及词的运用, 包括听说读写和文体风格等, 如口语、书面语、俚语、方言、正式和非正式文体等。词典上的解释是死的, 语言的运用却是活的。当你翻阅一本英汉词典, 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单词不止一个意思。如“regard”除“看做”之外还表示“尊敬”, “company”除“公司”之外还表示“伙伴”, “further”除作形容词、副词外还可作动词表示“增进、促进”。所以, 学生一定要消除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误解, 以为词汇学习等于单词记忆, 这种误解会影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 增强对词汇的理解, 提高学习速度。

理解是积累词汇的前提, 没有理解的机械记忆, 在输出时会产生很大的困难。因此, 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 其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读音、构成、意义和用法, 培养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年龄特征, 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直接教学、联想教学、对比教学等, 让他们把单个的词汇转变成意义丰富的对象。同时, 根据构词规则进行教学, 例如, 可通过词的派生、转化和合成规律去提高对词汇构成的理解能力。

2. 利用语境学习和积累词汇。

出现在上下文的词汇不仅给学生大量的机会去理解意思、体会语境, 还能使学生熟悉相关搭配和语法结构, 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语言环境所提供的信息, 指导学生根据所读内容的背景知识, 对出现在语境中的生词进行猜测。有时, 一个词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毫不相干, 如“So hot, isn’t it”, 在特定的语境下, 说话人并不是评论天气的冷热, 而是让对方开门窗或电扇空调, 或拿杯饮料等。由此可见, 单词的理解记忆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孤立地记单词常常事倍功半, 正是这个道理。

3. 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 增加词汇量。

英语中有许多派生词, 它们是通过词形的变化而来的。表示否定的前缀in-, im-, mis-, ir-, dis-等, 如direct (直接的) 和indirec (间接的) , possible (可能的) 和impossible (不可能的) , understand (理解) 和misunderstand (误解) , relevant (相关的) 和irrelevant (不相关的) , agree (同意) 和disagree (不同意) 。表示词性变化的后缀-er, -or, -ist, -ment, -th, -ent等, 如garden (花园, 种花) 和gardener (园丁) , visit (参观) 和visitor (参观者) , science (科学) 和scientist (科学家) , move (搬迁、移动) 和movement (运动) , long (长的) 和length (长度) , depend (依靠) 和dependent (依靠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 若能经常将这些派生词进行归类, 必定能熟能生巧。

4. 运用心理学中的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 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最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是联想。在运用联想学习词汇时, 通过串联归类、纵横联系、辨析分解, 建立相互依存的知识结构, 从而战胜遗忘, 增强记忆。根据李赋宁教授的《英语史》和汪榕培教授的《英语词汇学教程》, 英语的基本词汇不到1000个, 而这些基本词汇又可以和其他的一些词构成新词, 如paper—newspaper等。因而, 我们在弄清了基本词汇的语义后, 可以充分发挥联想力, 扩大词汇量。下面以in为例谈谈这个问题。in作为介词或副词时, 其基本意义为“在……里面”、“在……之内”。从基本意义出发, 还可组成inside, income, 然后再根据这两个单词的语义, 采用逆向联想的思维方式, 记住outside, outcome, 再扩大到output, outgoing。而in, out作为介词和副词, 它们还可以和许多动词、形容词构成短语, 如give in, hand in, be interested in, give out, take out, hand out, break out, send out等。同时, in又可作派生词缀, 如infirm, innumerable, insensibility等, 表示否定意义。

5. 针对语义记忆的语义场策略。

语义场理论认为, 语言中的某些词可以在一个概念支配下组成一个语义场。例如, 在“color”这个概念支配下, “red, yellow, green, black, purple, gray”等单词构成一个语义场。在Tulving&Pearistone (1966) 做的一个实验中, 他们把48个单词分为12类, 每类4个单词呈现给被测试者识记。被测试者被分为提供线索组 (提示被试单词的类别名称) 和无线索组 (不提示被试单词的类别名称) 。结果, 前者能平均回忆出30个单词, 而后者只能回忆出20个单词。那么, 我们在记忆单词时, 就要有意识地将它们按照语义进行分类记忆, 这对提高英语词汇的记忆大有裨益。

中学英语课文教学新探 篇2

通过对学生进行的两次听力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悉了学生总的听力技能状况,及测试中所反应出来的听力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新形势下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

作 者:王金玉 WANG Jin-yu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刊 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7(6)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   问题   模式   自主学习 

中学作文教学新探 篇3

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我首先把自己写的日记和已发表过的文章给他们阅读,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有深意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学校文学社发表,同时还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这样,不但有效地激发了该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我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曾经有好几个学生升学后成了高一级学校文学社的主要负责人。

第二类,优良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千里马”。我用培养优秀生的同样方法来培养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第三类,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移植。我曾用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下水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还能写出真情实感。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我曾在初二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我深深体会到;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大长,老师们往往辛苦了半年、一年,还收效甚微,非有二年、三年的连续工作,否则不能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20%左右,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群体。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我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我的长期努力,也曾转化了不少这类型学生。在转化这种低下型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又影响了班内写作水平中间的大多类同学,他们会感到既被优秀生所压抑,又被后进生所追赶的压力,因而产生一定要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

初中作文教学的任务是艰难的,它绝不能靠一两种“特效”方法来解决大部分同学怕写作文的问题,只有运用分类教学法,对学生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写作教学,抓住各种类型中的主要问题,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落到实处,苦干二三年,我们才能取得写作教学上的丰硕成果。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新探 篇4

近年, 涌现出大量的语法论著这些论著观点不同、体系各异。这些语法论著观点不同、体系各异。从而使语法教学中出现了几个争议较大的问题, 也是现行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误区:一是副词、叹词、拟声词的不同定位;二是短语的分类;三是单句成分的切分。

一、副词、叹词、拟声词的定位

副词、叹词、拟声词界定为虚词, 是不够妥当的。这种界定, 既没有理论基础, 也经不起实践的检验。颜迈编著的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现代汉语》 (上册) 这样认为:“既然是语法分类, 还是采用语法功能做标准比较好:能够充当语法成分, 或独立成句的词是实词, 不能充当语法成分, 不能独立成句的词是虚词。”于是, 该教材分别在第21页和第30页给实词和虚词下了定义和归类, 能够充当语法成分或独立成句的词称为实词,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叹词、拟声词;虚词是不能充当语法成分, 不能单独成句的词,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 把副词、叹词、拟声词界定为实词, 颜迈编著《现代汉语》的界定是最恰当不过的。这一界定, 不仅有自己的理论基础, 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众多实践中, 也引证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语法教学中, 如采用这一定位, 对于教学来说, 无疑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二、关于短语的分类

短语是不止一词而又不成一句的语法单位。一般的语法论著都从两个角度划分短语的类型, 一是短语的结构, 二是短语的功能。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八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 , 共把短语分成7种类型, 同样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致使语法教学中的短语教学出现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 表现为:

1. 教材中, 把短语分成这七种类型, 并没有指明是从什么

角度, 按什么标准, 这种作法, 对于中学教材来说, 是极不严肃的;

2. 仅七种短语类型, 很难满足整个语法教学的需要。

其中没有提出复指短语、兼语短语、连谓短语等几种常见的短语类型。如:教学中, 遇到“科学家竺可桢” (复指短语) 、“请大家发言” (兼语短语) 、“报名参加” (连谓短语) 等短语时, 学生肯定会感到疑惑, 教师也会变得被动, 这一划分, 对于整个教学无疑是一个缺憾;

3. 羞答答地将主谓宾短语界定为主谓短语, 使主谓宾短语和主谓短语混为一体。

在这教学中, 容易把学生弄糊涂, 因为学生学习不怕难, 只怕乱。关于这点, 在此不作过多的论述, 颜迈《现代汉语》 (下册) 第49页到第50页已有详细论述。

短语的划分, 颜迈主编的《现代汉语》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 把短语按结构角度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主谓宾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和其他短语。这一划分, 不仅解决了上述语法论著中的不足之处, 而且还具有以下特点:

1.分出的短语类型, 可以满足整个短语教学的需要;

2.主谓短语和主谓宾短语区别开, 不仅解决了把其混为一体的做法, 而且避免了那种实际操作与理论相矛盾的不明之举, 更为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单句分析的三分法奠定了基础;

3.将特殊的短语列为其他短语这个收容所, 解决了用僵死的语法理论对待灵活发展的语言的这一大难题。

三、单句成分的切分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 这样表述“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颜迈的《现代汉语》 (下册) 第83页说:“在各种语法论著中, 有句子、单句、复句三个概念。”因此, 中学语文教材也好, 其他语法论著也好, 把“单句成分”与“句子成分”等同起来, 不仅是一个称法的不准确, 问题的关键源于他们对句子定义和分类的矛盾与混乱。颜迈《现代汉语》第101页中, 把句子成分称为“单据成分”是最恰当不过的。

单句的切分, 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几乎全是采用二分法的方法分析, 不仅中学语文教材如此, 很多语法论著也是采用二分法这种分析方法, 就按这个方法分析单句:

伟大的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业绩。

这种二分法, 从理论方面讲, 有其合理的因素, 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主语“伟大的人民”与谓语“创造了”是句子的主干, 他们之间是用双竖线分开, 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创造了”和“伟大的业绩”与“伟大的人民”同是句子主干, 它们之间为何不同竖线分开呢?难道有这样的规定, 谓语和宾语不分开吗?这种操作只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主干只是主语和谓语, 宾语不是句子的主干;二是认为主语和谓语宾语在句子中, 虽均是主干, 但地位不同, 有主次之分。颜迈《现代汉语》第101页, 建立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即“三分法”, 简而言之就是用“‖”分开主语和谓语, 用“︱”分开谓语和宾语, 再逐渐对这三部分进行分析。现将这种三分法与二分法对比看看, 就不难发现它的优越性和合理性。

小红‖死了爸爸。 (二分法)

小红‖死了︱爸爸。 (三分法)

按三分法, 第一次切分得到主语 (小红) 和谓语 (死了) , 第二次切分得到宾语 (爸爸) , 三者之间分别用“‖”和“︱”分开, 主干很显然就是“小红死了爸爸”, 即主、谓、宾, 这样一来, 句子的主干一目了然, 并且不会产生歧义, 这三分法不仅是有客观基础, 符合实际, 而且它也有着自己的理论支持。

诚然, 学术问题允许“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但作为教学语法, 与其他学术问题有别, 它更需要的是规范性和统一性。本文力求从不同的语法体系中, 寻求有利于教学语法的语法观, 从而求得以上问题的解决, 使整个语法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纲领, 从而完善整个语法教学, 达到整个语言文字教学的目的。

摘要:现行中学语言文字教学中, 最为薄弱、最为混乱、争论最多的环节就是语法教学部分。但遗憾的是, 今天的整个语文教学, 由于长期淡化语法, 对语法问题躲躲闪闪, 导致不少学生分不清词性, 看不出句子结构, 学了10余年的语文, 汉语水平居然相当低。新课标中强调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知如何是好?

小学英语课文教学 篇5

课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传统的小学英语课文教学的共性特征集中表现为“讲读”。“讲读式”的小学英语课文教学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的讲授和灌输。“讲读式”的小学英语课文教学有其可取之处,它或许可以使小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的较为扎实年,也有利于小学生根据所学的语法知识生成若干完全符合英语语法的句子。但是,由于这种教法过于强调语法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所输出的英语色规范性,他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上也就不可避免的带有较大的片面性,甚至背离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宗旨,不利于促进小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也不利于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和全面的发展。如何促进小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如何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和全面的发展,我觉得要从以下四个步骤入手: 一.预习课文遵循要求

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样,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听课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状态。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布置好预习工作,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预习的要求,而不是只是随口说一下:“回去预习课文,明天上新课。”这样就达不到预习课文的效果。我们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预习才会有效。预习课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读课文,发现课文中不懂的单词并作好记号,在后面的单词表里寻找,理解其意思;其次是找出新的句型,试图理解它的结构;最后再次朗读课文,解决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呈现课文形式多样

预习只是让学生有个初步得了解,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什么新课。教授课文的过程才是最为重要的。英语课文教学要有整体性,逐字逐句地进行语法结构分析,以灌输知识为主,把学生当作消极的接收器。这样做,其实是将语言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即结构)与内容(即意义)人为地割裂开来。一些学生上了几节课还不知道该课文说的是怎么回事。新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课文开始就分段教学,容易产生见树不见林的毛病,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所以英语课文以整体教学为前提,教学的环节要清晰,要针对课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一般我们的英语课文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儿歌式”英语课文教学

课文很长,句子又难上口,如果只是采用枯燥的读单词,读句子,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会感觉很厌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把课文中难上口的句子在诗歌中呈现出来,学生会更有兴趣接受。在诗歌教学中,先把英文用五颜六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出来,有些单词还可用彩色的单词图片代替,再配以有意义的动作或按节奏击掌唱歌或读小诗,读小诗时还要巧妙的运用升级调来进行朗读,学生就会被深深的吸引。等到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和小诗后,难上口的句子自然而然的就已经上口了,这时再进行课文教学就轻松得多了。

(2)“提问式”英语课文教学

“提问式”英语课文教学是通过提问引出话题`激活学生的现有知识或组织学生预测,然后通过提问给学生布置要回答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听课文或阅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带着问题去听或阅读课文,学生有了一定的压力,会集中精神,专心致志的对待课文,从而更有效的掌握课文。通过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式”英语课文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我们进行小学英语课文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文,如何为课文创设情境,我们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电教媒体,改变教学环境等方法创设情境,这样学生会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

三.操练课文有效到位 操练课文的方法也有很多,如运用游戏,比赛等形式进行操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使操练更有效,我们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给出课文中的关键词、短语,要求学生提纲性地口述课文大意。对于有故事情节、趣味性较强的课文可由学生分别担任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表演性复述。还可利用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的图片、图表、实物等引导学生复述。

(2)师生问答。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根据课文内容,学生以小组互相问答,也可在全班由教师、学生共同提问题进行问答。在了解、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师生进行这样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复习、巩固词汇、句型、语法知识,同时也使口语、听力训练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大为增强。

(3)书面练习。在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对他们进行一定量的笔头训练。该项训练既要考虑有利于复习巩固本课知识,又要考虑练习题具有综合性、新颖性、灵活性的特点。如可做些选择填空、句型转换、完形填空、改错练习等。此外写日记、小短文也是不可缺少的书面练习。四 背诵课文准确及时

我要求学生在新授完英语课文后准确及时的背诵,在应试教育已经成为过去,素质教育占领主阵地的今天,让学生背诵课文是否有违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觉得不是如此,背诵课文有很多好处。首先课文背诵必须要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必须牢记课文中新单词的发音,准确背诵课文有利于学生掌握新单词和新句型。背诵课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所谓熟能生巧,在对话过程中学生会吐口而出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背诵课文要及时,不及时背诵很快会忘记课文的内容,某些新单词的发音也会忘记,这样就会增加背诵的难度,只有在刚教完后趁热打铁才能快速准确的背诵课文。当然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也要讲究方法,只是让学生去背诵课文,学生会很厌烦。现在的小学生好胜心都很强,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点采取激励的方法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如果谁先会背,背得准确、流利,谁就能得到奖励,这样学生会积极踊跃的背诵课文。

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篇6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改革趋势,即从过去的单纯依靠教师死板的满堂灌教学,逐步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一些挂图、幻灯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增加了一些感性认识。然而,由于每一章节的每个部分不可能都采取这种方式来展现当时的情境。因此,要想每节课都充分再现历史情境,真正做到轻松、愉快地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彻底地改变这种修修补补的教学模式,充分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的乐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从中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谈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 ,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第18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悔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不容易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张骞在历史上作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张骞对我国历史上作出 了什么贡献”的思考题。

二、拓宽重要史实、史料,重视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拓宽,就是要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知识范围作出适当的延伸和补充。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知识范围的拓宽,这是由当前高考改革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本身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所决定的。因此,教学时必须针对具体情况予以补充和更新。

史实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现象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完整的认识而补充一些 必要的史实。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就有必要将世界古代史上新航路的开辟和圈地运动的有关史实给学生适当介绍和补充。再如,讲秦统一六国时就有必要将秦的“远交近攻”策略给学生适当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史料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如讲西汉初期休养 生息政策的结果时可引用《汉书。食货志》的有关文字来说明西汉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情况。“至武帝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料的补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深化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认识的深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分析历史事件的作用、意义或影响入手。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深化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认识的深度。

中学历史教材在叙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意义、影响,或对其进行评述时,由于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有时往往不够全面,只局限于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教学时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予以挖掘深化和补充,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如《中国古代史》教材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只叙述了它“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使学生认识不到商鞅变法存在的局限性和偏差。商鞅变法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不但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也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且,商鞅变法弃绝文化,倡导君主独裁,对当时和后世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如通过比较19世纪60年代封建国家掀起的向资本主义学习的三大改革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而对其结果不同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日本明治维新是在经过武装倒幕基本肃清封建幕府势力的基础上实行的比较全面和广泛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结果使日本很快由受人欺辱的弱国走上强国之道;俄国1861年改革虽然宣布废除封建农奴制,但改革很不彻底,保存下来的农奴制的残余势力严重地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俄国在改革后仍然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洋务运动则是在没有对封建制度作任何触动的情况下仅仅单纯地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军事技术,因此没有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中国依然是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出现以上三种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它们对新旧两种制度所持的不同态度所决定的。

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幼教英语教学德育新探 篇7

我国有许多幼儿园开设了英语课程, 需要一支既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 又懂幼儿心理特点的师资队伍。幼教专业学生正好具备这两点。德育应从娃娃抓起, 这是社会的共识。为此, 对幼教专业学生的“德”行教育不容忽视, 因为德育内容将被这些学生以各种方式传授给幼儿园小朋友。

一、幼教英语教学中德育现状

1. 社会方面:

在当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需要“德”“智”兼备的人才。“智”育方面, 家庭和学校都倍加重视, 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而“德”育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加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冲击, 学生们的思想常处于迷惘中。出现了“智”优“德”劣的学生, 甚至是“德”“智”双差生。

2. 学校方面:

学校为求生存, 重专业技能科、轻文化科。而德育内容大都蕴含在文化科里。

3. 教材方面:

现行的职专英语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内容还不够, 也缺少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4. 学生方面:

幼教专业的学生都是16—20岁之间的女生, 她们中的大部分人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她们注重外在美, 不注意内在的修养, 纪律散漫, 不知尊重他人, 缺乏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可以说她们是“德”行不足。

5. 教师方面:

爱优秀学生容易, 爱“德”或“智”差的学生难, 何况职业学校的教师得天天面对这样的学生, 难免会产生倦怠心理, 在教学和德育两者间很难做到两全。

英语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因为它涉及面广, 有文学、科学、传统文化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每位英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即“授业解惑”, 也要“传道”, 关注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

二、幼教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新措施

1. 教师要了解学生, 因生施教。

幼教学生都说:“English, 想说爱你不容易呀!”她们惰性强, 过分看低自己学英语的能力。但她们精力旺盛, 擅长手工绘画、钢琴、声乐和舞蹈, 她们也渴望成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这些情感和技能, 帮助她们在中职校的英语里找回久违的自信和自尊。

2. 教师在备课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点。

德育点是文章的灵魂。在现行的职专英语教材[2]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文章。

1) 爱国主义篇:BookⅡUnit 4“The English Language”学习英语语言的历史, 并可通过制作英汉语言历史墙报, 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在BookⅡUnit 5“English Gardens”中认识了英国园林的美之后, 通过分享中国园林艺术的资料, 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外文化艺术的差异, 增强民族自豪感。

2) 交通安全篇:BookⅠUnit 5“On the Move”中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 教学生在道路上如何保护自己。

3) 生态环保篇:BookⅡUnit 6“Animals and Man”介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BookⅡUnit 9“Saving Energy in the Home”学习日常生活节能知识,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尽一份力。

4) 传统文化和社交礼仪篇:BookⅠUnit 1“Meeting New People”、Unit 3“Social Customs”介绍了朋友见面、赴宴和待客的礼节。BookⅡUnit 7“I’m Sorry”中学生能够学会做错事后能反思、道歉。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受到礼仪的洗礼。

3. 提高英语教师素养, 以教师德性影响学生德性。[3]

教师德性包括教师关怀、教师宽容、教师良心和教师责任等内容。它传递着教师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关切, 传达着教师自身的价值观, 展现着教师的道德智慧。一个具有教师德行的教师, 不仅能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 而且善于发现学生内在的德性潜质, 并创造各种教育环境促其成长;能在开放的社会中不断地思考, 与学生共同成长;能把学生德育的理论和政策转化为具体的德育实践, 肩负起新时期学生德育改革的实施者的重任。作为未来幼儿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师, 应有爱心、耐心和热心, 以身立德, 爱岗敬业, 关心、引导和教育学生,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 并能与时俱进, 才不会被学生甩在后面。

4. 优化课堂教学, 注意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德育的有机渗透, 充分发挥课堂德育教育因素, 使语言的学习过程成为德育的渗透过程。要实现这些, 需激发学生沉封已久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一, 要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英语知识变得自然、真切、直观、生动又具体,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 激发其主动地参与学习, 使学生感到易学、乐学、爱学。同时, 蕴涵德育因素的内容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 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幼教专业学生在以往的英语学习过程中, 尝到了太多失败的“苦”, 厌倦了批评和惩罚, 她们渴望成功, 希望得到奖励。而成功和奖励是一种肯定性压力, 对品德态度有正向诱发作用。[4]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发现她们的闪光点, 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 帮助她们品尝学英语的“甜”。

我在教学Book1Unit 2“Expressing feelings”时, 采用了模拟幼儿园英语课堂活动的教学方法, 让整个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大舞台, 既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学英语的快乐, 也将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德育内容成功地渗透给学生。

具体的方法如下:

1) 竞赛法:分组对抗赛, 本组成员须密切合作才能取得胜利, 这能培养她们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如学生画表情图抢答说单词等。

2) 身势语教学法:用动作和表情完成feelings的表达, 可充分发挥“演”的强项。如听故事做表情, 听到有feelings的词就做相应的动作。听《假如幸福的话就拍拍手》的英文儿歌, 边唱边做动作。

3) 钢琴弹唱、flash动画配音等任务型教学法。如用《两只老虎》的旋律改编为含feelings的儿歌, 并弹唱。

5) 因材施评。对学生的回答问题、对话表演、钢琴、图画、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作出过程性评价。让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会。

5. 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针对幼教专业特点, 开展丰富的、综合思想性、娱乐性、竞赛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如结合学生的手工绘画课举办英语手抄报展;结合钢琴、声乐和舞蹈课排练课本短剧、演唱英文歌曲;结合幼儿英语教育对语音、书写的要求, 举办讲英语小故事赛、诗歌朗诵赛和英语书写展等。德育内容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学生。

三、结语

总之, 幼教专业的英语教师要把德育渗透于有限的教学时间里,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提高她们的素质修养, 使我们祖国的幼苗拥有德行优秀的园丁。

摘要:英语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和必然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幼教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现状, 以及幼教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新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德育

参考文献

[1]汪静.浅谈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科技资讯, 2006.

[2]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 (基础版) 第一、二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6, 第4版 (修订本) , 2006.4, 第1版 (修订本) .

[3]宋晔.教师德性的理性思考.教育研究, 2005, (8) .

中学数学教学原则新探 篇8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原则,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中学数学总给学生留下这样一种体验, 学过的数学知识, 若今后不再直接应用, 很快就会“还给老师”。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无外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 往往由于课程过于枯燥, 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扼杀, 同时又因为当前的数学教学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 大部分中学将数学视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 从而又要加大对数学教学的力度, 从而产生了不良的循环。这些都源自于对中学数学教育原则的错误理解, 虽然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但是若没有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教学目标自然无法实现, 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此前提下, 对中学数学教学原则新的探索, 就变得极为必要。

“所谓数学教学原则, 是依据教学原理和规律, 数学教学必须准收的基本要求。”迄今为止, 数学教学的研究者对数学教育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 这些原则归其一点, 便是尽可能详尽着实将数学分解成一份份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 是学生对这门学科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尤其是当前素质教育及其配套的新课改, 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 现提出一些数学教学原则内容

1 返璞归真原则

返璞归真的本意, 是去掉外部修饰, 发起本真。而此处提出的返璞归真原则, 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回归数学的形式的起源, 遵循数学在形成过程中的发明、发现和创新的发展规律, 进行数学教学。

因为数学本身抽象的特点, 总给人难以接近之感, 但是在数学形成发展的过程中, 数学的形式却是活泼的。已故数学家陈省身曾说:“数学好玩!”便是这一事实的真实写照。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恰当的御用教学艺术和策略, 使数学活生生的, 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形式, 展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猜想-验证”等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领会数学本质, 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课本中数学知识的学术型态向宣讲的教育形态的转化, 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工作, 也是数学返璞归真原则的重要体现, 要求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完成转化工作, 长期累积, 积少成多, 长身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变。

2 教材与教学协同原则

数学教学与数学教材之间有联系, 又由区别。在数学教学中, 往往有这么一种现象:有的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 学生的反响总是不好;有的教师上课甚至连书都不带, 但却能让学生由浅入深, 吃透教材。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也是教的对象, 成为二者之间纽带的是教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也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 联系二者之间的桥梁是教材。可见, 教材在教学活动之中的作用。反之,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教材都缺少不了在教学活动的补充。可以说二者之间是相互协同的。

故而教学与教材协同的原则可以归纳为:教师的教学过程, 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者是统一于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过程。教师怎样组织, 学生如何理解难以事先完全设计好, 好像一场球赛, 是一个典型的混沌过程, 主要靠临场发挥, 在这里, 如何控制好这个过程是一个艺术, 也是一门技术。研究这样的过程, 认识它的规律, 对教师来说, 是真的挑战。

3 适度严谨原则

严谨是数学的三大特点之一, 从数学的发展史上看, 数学的严谨性是相对的, 是逐步发展的, 不严谨的数学是长期存在的。中学生对数学严谨性的认识, 有一个逐步的适应过程, 它涉及到学生的年龄、智力、学识发展水平的诸多因素, 表现在实际中就是定理和数学符号的认识不深刻, 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 所以, 在中学教学中不可能做到绝对严谨, 我们只能做到适度的严谨。尽管如此, 因为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思维水平没有固定, 还是有很大可塑性的。

在普遍意义下数学知识是一种结构合理组织严密的理论体系, 但因为学生对数学的严谨性不适应, 而逻辑思维能力还带发展, 因此, 数学教学要尽一切力量严谨, 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这便是适度严谨原则。

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熟悉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把握好适度严谨的度, 但究竟如何把握, 却是一件困难事情,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 不断的踪迹经验。

4 结语

综上, 在当今数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 认真研究数学教学原则, 结合数学学科发展的规律, 领会数学教育的精神所在, 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广大教师队伍应在以教授学生的学识的前提下, 与学生的实际困难为目标, 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鼎兴.数学思维与方法——研究式教学[M].2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2]谢咏梅.重构中学数学教学原则的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 2005.

英语专业语音教学方法新探 篇9

关键词:语音教学,现存问题,教学建议

一、引言

能不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而语音学习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在语音的教学中, 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英语元音、辅音、重音和语调方面的基本知识,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 学生能基本掌握英语的发音方式、发音部位、发音规律以及语调的功能, 并能正确地朗读、表达思想和进行交流。按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 语音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作为一门专业技能必修课来完成。在教学要求上将语音教学按级划分, 每学期为一级。二级要求 (即一年级期末) :能自觉地模仿和纠音, 正确掌握多音节单词、复合词和句子的常见重音模式;初步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 并注意轻重变化对意义表达的影响;初步掌握语流中的语音变化规律、连读、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的技巧以及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四级要求 (即二年级期末) :1.发音正确;2.较好地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3.掌握语流中的语音变化规律、连续、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等技巧以及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4.初步掌握语段中语音轻重和新旧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在基础两年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能逐渐由音标、语流、语调的学习和练习过渡到掌握实际的会话和交际的能力。[1]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语音好的学生, 一般在听、说、读等方面表现也较好, 而语音差的学生, 往往在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 在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 应突出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二、调查设计

1. 调查目的。

参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 的要求, 着重发现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现存的主要语音问题, 如发音、重音、声调等语音基础知识中存在的问题。

2. 调查对象。

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二年级学生共40名, 其中女生32名, 男生8名, 他们都是从普通高中通过全国高考进入英语学院学习。在对象的选取上没有特别标准, 基本属于随机抽样调查。

3.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两种方法收集数据:短文朗读和问卷调查。作者选择《大学英语阅读教程 (高级本) 4》第二课的前三段为朗读内容, 共110个单词。为了避免生僻的人物姓名对学生读音的影响, 短文中Luis de la Cruz被替换为a Spanish man。因为此课不在本学期教学任务之内, 所以学生之前并没有提前预习, 朗读内容可以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语音状况。为了能够更加突出学生现存的语音问题, 作者还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 包括名词复数- (e) s读音调查表, 动词过去式-ed读音调查表, 辅音清浊性, 新版音标, 塞音不送气现象以及学生对语音知识认识等问题。

4. 数据收集。

在朗读短文之前, 作者向每一个调查对象说明这不是一次考试, 也不给他们打分, 只要像平时一样朗读一篇短文, 以便尽量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 体现出真实的语音水平。朗读短文时不给学生准备时间, 边读边录音。之后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完成问卷调查。作者对收集上来的语音数据进行仔细地辩听, 记录各种语音错误, 学生自行改正的错误没有计算在内。之后请另一名老师再次辩听核查。

三、数据结果与分析

1. 短文朗读。

短文朗读中共发现46种语音错误 (其中只包含读音及重音方面的错误, 不包含不正确的声调和语调) 。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位错误为:

在40名学生中, 有1名学生的语音错误高达37次, 对短文的理解产生极大的影响, 有15%学生的语音错误在21次至30次之间, 超过半数的学生的语音错误都在10次至20次之间, 有22.5%的学生的语音错误在10次以内, 只有2名学生能通顺、流利、正确地朗读短文。

同时, 声调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有67%的学生在分句或从句末尾使用降调, 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读一般疑问句的时候也使用降调, 还有1名同学全文都使用降调, 没有升调。

2. 问卷调查。

短文共有11个单词出现名词单复数形式, 学生的错误发音很多, 人均错误次数高达4次, 单个单词的错误率也都很高, 如benches (19次) , potatoes (14次) , cases (21次) , months (6次) , bridges (14次) , clothes (17次) , ashes (26次) , couches (16次) , mattresses (18) , beds (0次) , hats (2次) 。

短文共有8个单词出现动词过去式或过去分词的形式, 学生基本能掌握发音规律, 但对清辅音结尾的动词辨识不清, 如visited (9次) , dressed (19次) 。

在新版音标识别上, 有16个学生不认识[I]和, 26学生不认识, 32个学生不认识。

在[s]后塞音不送气这一语言现象上, 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属于浊化现象, 保留了在高中时形成的错误观念, 如sky、sport、study等。

最后, 学生对语音知识的认识如下表:

3. 现存语音问题。

四、教学建议

首先, 要强化大学英语专业起始阶段的语音教学。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中学期间形成了不正确的语音和发音习惯, 甚至是错误的语音概念, 使得他们没有完全达到进入大学英语学习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 语音已成为许多英语专业学生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不正确的发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之后在听说方面能力的发展, 并间接影响读写能力的提高。因此, 在大学一年级就要加强学生在语音方面的训练, 教授正确的发音方式和语音知识, 形成正确的发音和朗读方式。

其次, 注意英汉两种语音的对比。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 在发音上有着显著的不同, 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 形成错误的发音。因此, 在语音的教学中应介绍两种语言的发展和异同, 特别是容易产生负迁移的差别。比如汉语中韵母的长短区别不明显, 学生在发英语长元音时, 往往不够长, 发英语短元音时, 也不够短促。在这些区别上要给学生着重指出, 进而提高语音学习的效率。

再次, 除了利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同时, 尽可能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音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创造良好的语音氛围、提供直接参与机会、体现主动学习方式, 符合语音教学的特点[2]。特别是发音器官的可视化教学会大大提高语音教学实效, 学生可以对每一个音的舌位、口形又更加直观的印象, 从根本上改变错误的发音习惯。

最后, 加强语言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并善于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语音学中有相关发音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发音机制, 元音和辅音的具体分类以及具体的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和清浊性的描述。学生系统地学习了语音学的知识, 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每个音的发音特点, 明确英语语音间的区别性特征, 有利于他们形成纯正的英语发音。

结语

语音教学是大学英语专业教学的最基础环节。在学生积累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 不能忽略了语音这一基本功的训练。因此, 要强化大学英语专业起始阶段的语音教学, 注意英汉两种语音的对比,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音教学中, 并加强语言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并鼓励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职业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新探 篇10

在职业高中的教学中, 公共英语的地位明显低于专业的地位, 因为职业教育是一种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要的教育, 大多数中职生是为了学一技之长才到职校就读的, 在他们看来, 学习公共英语没什么用处。所以, 在笔者所带班级, 常有学生说:“老师, 我们是来学机电的, 不是来学英语的。”可见, 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 兴趣不浓, 而对于相对来说更枯燥的词汇学习更是深恶痛绝。

中职生对抽象概念学习存在较大困难。山东省“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与创业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在问卷调查中发现, 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擅长形象思维。浙江海盐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就“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与数学学习的矛盾”开展研究, 他们的结论是职业学校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强于抽象逻辑思维, 学习中以感性认识、行动把握为主。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如果一个人的长处在于运动智能, 我们却要求他非得学好几何学不可;个人的长处在于音乐智能, 我们却要求他写出一流文章成为一个杰出的作家, 这样的要求不但没有道理, 还是十足的无知。对于擅长形象思维的中职生, 我们逼迫他们用抽象思维来进行英语记忆同样也是难度巨大。

中职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应试教育学习中失败的一个群体,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备受冷落和打击, 造成心理障碍过重, 表现出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不统一、不一致的矛盾状态, 厌学情绪非常严重。

二、职高传统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剖析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 由于各种课堂教学任务的限制, 以及并未考虑到中职生自身的特点, 词汇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置很少会放在词汇的掌握上面, 教师习惯于按“引读—讲解—记忆—听写”的模式来进行词汇教学。这样的课堂正好违背了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也违背了学生能力本位的原则, 同时也是不符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的。这样做的结果是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的实效性可想而知。从平时词汇测试的结果可知, 三年学习下来, 很多学生的词汇量并没有明显增加, 与大纲所要求的中职生要掌握1700到1900个词汇的目标相差甚远。

三、职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与实践探索

1.改变传统模式, 探索词汇教学新方法。

(1) 应用联想记忆法开展词汇教学。联想记忆法就是利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中职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 所以笔者考虑以比较形象具体的事物来帮助学生进行联想。选择的这个词最好能够联系到教材中的多个单元的内容。如笔者用hike这个词, 学生联想如下:

因为hike是一项运动, 所以首先想到了sport, 然后由sport想到了一系列的运动如football, soccer, basketball, fencing, boxing, diving, badminton, cycling 等;然后由运动又想到了健康health, 由此又引出一系列单词如exciting, interesting, relaxing, fantastic, happy等;同时由hike还可以想到交通工具bike, 因而联想到walk, motorcycle, plane, train, bus, car, transportation等;另外, 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的特性, 又可以引申出比如plane是fast, expensive的, 而train是safe, comfortable, interesting的, 在train上可以看scene, 可以和他人communicate等等。

在联想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中职生普遍基础不好的特征, 所以尽量以分组的方式来学习, 可以以几人小组为单位, 可以以寝室为单位,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可适当运用工具书和教材, 可限定时间, 在同一时间中完成最多单词联想的一组获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全员参与,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 应用文字游戏开展词汇教学。这种方式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记忆的能力。如文字接龙的游戏:

key-yes-so-often-not-tooth-high-hiking-gooddoor-right-try-young-ground-drive

要求单词不能重复, 依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字游戏是多样化的, 如编顺口溜等, 中间可以适当地运用中文。这种文字游戏的方式也很适用于课后作业, 教师出几个单词让学生接龙, 比让学生直接抄写单词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3) 应用词汇抢答开展词汇教学。在实践中, 词汇抢答是一种能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式, 这种方式其实是教师对学生的词汇掌握进行一个简单的检测。笔者常常把学生按男生、女生分成男生1组、男生2组、女生1组、女生2组等若干组, 规定抢答的单词若干个, 最后获胜的一组在平时学习成绩中集体加分。在这个环节, 学生总是表现得特别积极, 基本能在笔者限定的短短5分钟时间内完成一篇课文要求的生词的记忆。

(4) 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词汇教学。情境教学法目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非常流行, 是很多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方式, 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并让其贯穿整个课堂, 使学生觉得不是在上一堂课, 而是在体验一个故事, 学习任务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笔者在中职高一上册Asking Directions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曾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 让学生走迷宫。教师呈现迷宫, 并在教室里画出一个仿真迷宫, 迷宫图示如下:

教师提供词条:go straight/go ahead…until, on foot/ride a bike, turn left/right at the first crossing, 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right, take NO.1 bus, keep on walking/going, only ten minutes’walk

教师设置寻宝的任务:It’s mysterious for human beings.People are eager to get the diamond.But how can we get there first?让学生分组讨论几分钟, 然后让学生代表走迷宫, 以花时最少并介绍路线最明确的一组获胜。在这一过程中, 也考虑到学生的基础, 允许学生快速地扫描图片上提供的词汇。教师在目的地设置一个奖品, 得到奖品者有权利对班内任何一组同学进行提问, 问题要和主题相联系。教师可预设一些问题, 目的是对图片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拓展, 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通过这一情境的设置, 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个单元的词汇和用法, 并对其他单元所学的词汇也多有运用。教学效果明显超出了教师的预设。

只要我们用心, 大胆进行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尝试, 相信一定能扭转传统英语课堂中的尴尬局面, 学生完全有能力来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词汇量, 进而推动学生听、说、读、写各项综合能力的提高, 从而为英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徐锦生, 王春燕.优化非智力因素, 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 (11) .

[3]王凤利.高中英语课堂要重视词汇教学[J].现代教育探索, 2009 (3) .

[4]王娟.情境教学在英语阅读课中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1 (2) .

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新探 篇11

一、情绪法

教师步入教室, 以满腔热情面对学生, 给学生以激情, 以希望, 以信心, 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教师更加注重自己的仪态言行, 让学生也带着喜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反之, 教师把家庭或个人不愉快的状态带入课堂, 对教学的正能量一定起反作用。

二、设疑法

疑问能让人产生悬念, 产生遐想。古人云:“学则须疑”, “非学无以致疑, 非问无以广识”。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 有意让学生开动脑筋, 让学生进入一种思考的意境中。如在讲解关于时区和日界线时, 提出问题:有一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 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 生下一个女婴, 越过日界线的时候, 又生下一个女婴, 先出生的姐姐的生日正好是2000年一月一日, 后出生的妹妹的生日是1999年12月31日, 妹妹的生日比姐姐大一天, 这是为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求知的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生活法

新课标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可想而知, 地理是直接与我们生活为基础, 注重生活经验, 也就是说把地理课堂变成经常运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和时事热点来创设教学情境。同时, 让学生用地理的原理分析问题, 解释问题, 从而升华为学习地理就是解决我们身边的事, 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样学生会逐步养成主动学习地理的习惯和态度。例如, 在讲解地球公转内容时, 设计问题:近日点离太阳近为什么是冬季?而远日点离太阳远为什么是夏季?联系学生生活, 判断问题与生活经验为什么不相符?再进一步讲解知识点, 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更加全面, 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媒体法

地理本身就具有直观性, 恰恰多媒体能提供直观的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 把地理相关的影像、视频和图片等感性材料用多媒体展现其现象和地理规律, 利用地理情境的再造、复现、模拟等方式, 近距离感受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如果教师再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观察和思考, 就会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学生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升华。加上视觉、听觉寓一体,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就更强, 一种抽象的, 疑难的就会变为具体和明了。例如, 在讲解关于锋面系统时, 可以运用媒体直观展现冷锋和暖锋过境过程,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 将抽象事物更加具体化。

五、实验法

让学生在过程中求知, 氛围的营造很重要, 而地理实验强调演示与参与, 让学生在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分析比较、判断推理, 一方面获取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例如, 讲解热力环流时, 运用实验, 通过热水和冷水的气流状况来观察大气的运动。

六、案例法

案例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教材, 具有情节和教育作用, 在事例情节中, 一定要把符合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作为重点, 让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从具体到抽象, 由现象到本质步步深入思考和探究, 最终抓住事物属性。如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的洋流时, 运用二战时纳粹德国潜水艇巧妙地利用直布罗陀海峡东西两侧的海水密度不同, 通过地中海底层的密度流西出直布罗陀海峡, 在北海水域重创英国舰队。

七、诗文法

中国地大物博, 无数诗人写景写物, 留下了大量关于地理的诗篇, 地理教学中, 恰当的引用名诗佳句, 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比如, 黄河之水为什么从天上来?奔流到海真的不复还吗?如用“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抽象的理论概念就会变得直观起来。这样也可培养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也能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美好情感, 实现情感教学目标。

八、漫画法

上一篇:语文教学自主活动下一篇: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