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功能新探

2024-06-22

中学美术教育功能新探(共5篇)

中学美术教育功能新探 篇1

美术教育的育人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教育都无法取代的。用新课改的理念重新审视中学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培养审美能力

中学美术教育首先要承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任务。首先,美术教育对审美感觉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的感觉外观,以事物的外观本身为关注的焦点。其次,要引导学生细致入微地分辨光、色以及各种质感的细小差异,磨砺敏锐的感觉能力。审美知觉能力是一种把感觉材料加工组合为整体性表象或经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觉能力,必须扩大他们审美经验的范围,对传统的和现代的、本国的和外国的都要有所涉及,从而使内在的审美图式具有开放的广泛适应性。审美注意能力是使审美心理活动以某种方式指向一定事物的能力。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作品本身,促使审美经验过程的发生。审美想象能力是大脑对记忆中的审美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的审美形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要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审美活动,充分保障他们的想象自由,注意发现、鼓励和积极评价学生的新奇的想象创造。

二、陶冶审美情操

审美情感为审美活动提供心理动力。审美心理动力是人的一种生理与心理、肉体与精神相统一的情感力量,不仅推动着美术创作活动的开展,也推动着审美欣赏的进行。在感受自然界和美术作品时,人们受到审美心理的推动,使相应的情感勃然而生,但原始的冲动只是低级情感,还需要采取保护、激励、提升、丰富等措施,才能陶冶出学生的高级审美情感。美术教育的过程应始终使学生在丰富的审美活动中,保持内在活力,并通过感知力的敏锐化、审美经验贮存的经验化和想象力的强化,来有效地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审美心理动力。

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使之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教学中可让学生了解作品内容,进而受到作品的熏陶与感染。要引导他们学会使用某种绘画新材料,完成一个复杂的纸立体造型或者完成一幅人体素描,创作一幅名题画等,体验到由衷的快乐,获得心理上的快感。

三、发展创造能力

美术活动是一种以自由创造为本质追求的活动。在美术创作活动中,作者以独特的审美眼光,在千变万化的事物中采撷取舍,把确定要表达的形象进行艺术的组合,以独特的技法展示于画作的方寸之间。在美术教育中,表现内容的丰富性、表现技法的多样性、表现材料及工具的繁复性,为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充足的选择空间。无论是想象阶段,还是造型阶段,他们都要追求富于情感的、自由的、个性化的表达。在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空间组合能力方面,美术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作用。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学生创造能力,首先,要赋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权利。教师可就某一事物或现象组织学生开展对话,让大家各抒己见。在相互启发的基础上,鼓励他们产生自己的感悟,确定自己最想表达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以独特的视角寻求表现的内容和方式。其次,评价要体现多元化。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思维和习作的独创性。可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就画作思路、内容、组织、手法等方面的独特性,以多把尺子展开评价。在评价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权力,肯定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欲望。通过智慧的交锋、情感的碰撞、创造的共享,使评价成为一个赏识和愉悦的过程,一个促进学生创造欲望觉醒的过程。

四、优化道德品质

美术教育通过培养审美能力,发展受教育者的真诚和热情,塑造充满活力的个体生命,它鼓舞、激发和安慰我们的精神生命;使我们的肉体、意志和精神转向生命本身,转向作为具体内在价值的经验生命。使我们恢复活力,振奋起来。道德教育不应仅仅是使人们服从一定的社会秩序,而且还应使人们相互联合起来,这就要求人们要具备坦率、真诚的生活态度,主动积极地与他人建立起交流、同情和理解的关系。美术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它在受教育者的心中唤起普遍的人类之爱,爱心和爱的能力培养正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和熏染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从内心真诚地、自发地甚至是愉悦地去实践道德的善。通过对一些有较高道德价值的艺术品的欣赏,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感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良好的道德观念。

中学美术教育功能新探 篇2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中国处在那个大洲?”这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每年由于教学需要,在教初三毕业班时我都提出过这一问题。然而令人惊诧的是,知道此答案的人在二三百名学生中只能找到几个人。如果只遇到一个这样的现象可能怪笔者太大题小作了,但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我在平时遇到的这种尴尬场面远非一次、两次,这不能不让人发出疑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呼唤了好几年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到底怎么了?

“生活即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社会即学校。”我国伟大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家陶行知曾提出这著名论点,

并说,“生活的变化决定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无时不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必须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也必须不断的前进。”改革的大潮在汹涌前进,农村的生活在不断变化发展。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的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却裹足不前,令人异常担忧。多年的基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经验,使我对农村学校的学生和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状况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就此谈谈这方面的情况,以求抛砖引玉,让我们共同找出一个能解决农村中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问题的途径。

一、农村中学学生素质状况及原因分析

《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有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并更进一步指出“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由此一场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在全国全面展开。然而几年过去了,农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情况进行的.到底如何呢?事实并不容我们乐观。

⒈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不“素质”

由于片面强调升学率的状况仍未改变,这使得社会中许多人在评价一所农村中学好坏时,主要的依据就是该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怎样,每年能考取多少人,其中重点又有几个。其他的东西似乎都可以不谈,在成绩面前似乎都变得可有可无了。围绕这一主题,家长们送孩子刚入学时就眼巴巴的希望有一天子女能成龙成凤。当然,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可能指望中国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爱因斯坦,有相当一部分文化课成绩不行的人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也都无能。我们应当“给予适当的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并扫除害虫”,以“培养人才之幼苗,使得有特殊才能的幼苗不致枯萎,而且能够发展”(陶行知语)。但在农村学校,由于家长、社会、学校中大部分人的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重点高中,导致教师肯下真功夫抓的那些“幼苗”数量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愈来愈少。

在初三,教师在课堂上的讲,问,考等教学方法也就只针对寥寥的几个所谓的“尖子生”了,对于就绝大部分学生只能“陪太子读书”。因为每个人都很清楚

,一个普通农村中学每年能考取高中的人数也就那么几个,对于班级前几名之外的人要想考取,简直比登天还难!考不了高中那就等着毕业回家甚或不念,这是每个家长和学生的想法。因此,目前农村中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在文化课上的两极分化严重,每次考试都出现几个八九十分带着一大批三五十分的现象。可以说,我们现在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篇3

如何完成美术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使 之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有机因素。笔者认为,不仅要开设开展好美术课程和各种课外活动 ,更要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一、重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

眼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能力,也即“看”作品的本领。

人的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活动力等因素组成,其中观察力是人们全面、 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思维的先导。它又是视 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面对年龄小的中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觉处在无意识性、情绪 性比较明显时期,还具有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从制定每一单元的 教学计划到安排教学内容、范画教具等,都要从他们便于观察记忆入手,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由表及里 、由简到繁的艺术分析,指导他们会“看”作品的方法,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起学习 美术的兴趣。

当然,对于对美术尚处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对象来说,这种“看”是需要引导的。帮助引导他们直接地 凭视观察、亲自体验,增强形象的概念。对物象形成心灵感悟和建立某种精神意味。使他们亲身对作品的感知 思维得到珍惜。教师应根据《课标》内容安排一些静物、工艺作品和有审美价值的优秀绘画作品作为教具,让 他们从真实的作品里获得结构、体积、色彩、质感、比例等艺术语汇的感知,在此基础上,使他们进入理性的 分析,进而通过心理心灵的感悟,以获取对象的精神意味。这种教学生“看”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从生动的 审美直观到对应的语言表述的过程,是让学生从对象个别特征到整体形象的把握过程,从而提高他们运用形象 表达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让临摹转向想象力的培养

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为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有目的、有 重点地进行临摹教学是必要的。我们承认模仿是人的本能。但吸收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不等于千篇一 律的照葫芦画瓢,何况国内大量的印刷品印刷技术有限,明暗、色彩等方面与原作比欠准确,也无法达到临摹 目的。长期的“照葫芦画瓢”不但破坏了学生感知认识,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即便在美术高考 中中榜者,也是“高分低能”。故而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艺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 具有重要意义。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 展智力”。这里的“积极性、主动性”指教 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通过讲授、问答、开展活动、讨论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师 生演示及自学指导等手段,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加强自我教养、自我修 养的积极作用。当然学生的发展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作用”必然要形成一定的观点,这就是 受教育者一种独特的思维想象的开端,也为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其实现代美术教育术不论国内国外在这方面 都有了成功的尝试。如:如广州美院李正天先生从关注儿童的审美教 育角度,强调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的规律,每周日带几十个小学生在美院操场上,让孩子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地画画。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大部分同学在地上画树,但他们又任意增加了太阳、汽车,还有的在天上 画上飞机、鱼等图形,随心所欲,千姿百态,体现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走出课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教学主体,既验证了同学们的辨别能力,开阔了视 野;又提高了同学们思维想象力。可以断言,一个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教人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形 成改造自然的能力,其中想象力就是最可贵的能力。要培养创造力,就必须培养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声。 卢浮宫的现象,李正天的教学措施说明:审美能力的提高,受教育者不仅要有具体的个别的事实、概念,表象 的识别和记忆,而且要启发学生能识记一般的事实、要领和表象。要能从认识事物的本质出发,让那些在临摹 作品中遇到的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的内容、形式、色彩、形状、比例、空间、透视,与写生、命题画、图 案、手工制作等作业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证实审美是通过视、听、形、色、味等心理构建过程, 养成感受美的直觉。

三、发挥欣赏教学作用,培养学生情感能力

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须体验的心理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在升华同道德相依存,情感 溶化在知识与道德之中。

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如何激起中学生的情感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在 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安排欣赏课这一环节,利用幻灯、电影电视、讲座、参观等现代化教学途径,利用 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他们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像毕加索、塞尚、凡高、马 蒂斯、夏加尔、杜尚等各种流派,各种造型语言的既抽象又具体的名作,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色 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想,通过提高欣赏能力,从而达到在耳 闻目睹的情境中将自己的情感自觉的倾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

中学美术教育功能新探 篇4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就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充实、丰富,途径更加广泛。在潜移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指导学生健康发展。学生生活在这样文化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校园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于无形中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方向。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指导。校园内的物质文化建筑等都尤其特定的教育意义和精神传递,贯穿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例如:清华大学大礼堂,坐落于校园西区的中心地带,庄严雄伟,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北大校园内的“三·一八”烈士纪念碑、蔡元培像、李大钊像等,在无形之中向人们传递着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但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从教育内容看,校园文化重在塑造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多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则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政治等素质教育;从教育主体看,校园文化以全校师生为主,创造和享受自己的文化成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主要是教师或学校领导,受教育者即学生主要属于教育客体;从教育方法看,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育、理论灌输为主,校园文化的教育方式比较灵活,主要是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包括校风、校园制度、宿舍文化等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影响师生思想行为的一种客观环境,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具有同化力、感染力,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强化,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校园物质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建筑、校园文化设施、生态环境等硬件设施。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可以改善你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使你心情舒畅,生活在充满温暖、友爱的氛围之中。例如各高校的“校训”体现的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像一面旗帜引导者一批又一批学子走上成才之路;再比如,静置于校园的历史名人塑像、纪念碑、名人手迹等,只要安置得合理就可以以这些人文景观使生活在其中的高校大学生有意无意地在爱国主义、价值取向、理想信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校园宿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优秀的宿舍文化,既能够彰显一所学校的优良学风学貌,同时也展示着学生的整体素质。寝室是家的象征,是学生倾诉和宣泄情绪、得到心灵慰藉的场所,这种驱动和激励像无形的纽带,联结着宿舍中每个成员,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寝室无疑是学生们身心得以放松的精神寄托,更能提升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发展,会给广大学生带来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和激励力。

但是,由于高校宿舍的成员都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因此,不同的民族、地域在饮食、风俗习惯、交往方式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宿舍矛盾,影响宿舍成员间的正常交往以及和谐宿舍文化的构建。

(三)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互联网成为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学校通过学习、就业、心理咨询、网上论坛等形式,来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形成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它所承载、倡导的价值观和校园精神已渗透到校园环境及学校成员身上,赋予整个学校以独特的个性魅力。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把外在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正确的三观。

但是,网络文化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同时,学生会受到各种不良文化的影响,甚至有少部分大学生沉湎于平庸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之中。不利于高校校园的校风建设。

三、增强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

优秀、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师生始终受到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感染和激励,有利于构建优良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树立崇高的理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十分必要。

(一)构建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

和谐美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能催人奋进,对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提高审美情趣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注重校园建筑的规划和布局,打造校园品牌建筑。在校园规划与建筑布局上,不仅要增加校园建筑物,更要考虑学校建筑整体风格的和谐与美感,挖掘校园建筑的育人作用。校园建筑不仅要具有美感,更重要的是具有代表性。例如:北大的“一塔湖图”已经成为北大的标志,湖是未名湖,塔是博雅塔;“二校门”位于清华主干道之一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还有武大校门“国立武汉大学”这一题词。这些既体现了校园的美丽景观,也使其具有校园特色,代表着学校的一种氛围和历史厚重感。

(二)构建和谐的高校宿舍文化

近年来宿舍矛盾的案件越来越多,投毒案、抛尸案等等,使得宿舍文化环境也引起了关注,构建和谐的高校宿舍文化至关重要。

第一,要完善宿舍的各种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糟糕的宿舍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加重学生的烦躁情绪,这样更容易造成在宿舍内发泄情绪而导致舍友间矛盾的激化。完善的宿舍设施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休息、私人放松空间,缓解学生的压力和不良情绪。第二,规范宿舍文化制度。在现今社会环境发展和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想行为也随着发生巨大变化,价值观念、人生观念等形成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制定宿舍规章制度并切实落实,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引导宿舍文化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第三,积极开展宿舍文化活动。一方面,开展宿舍活动可以增强宿舍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的友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宿舍内部成员的凝聚力;此外,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还能增加不同地方、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在这种经常性的活动中能使学生们经常亲密接触,增进感情,有利于化解矛盾,还能丰富宿舍文化生活和学生的课外生活,缓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情感压力。

(三)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的繁杂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各高校在努力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的同时,还要切实构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第一,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网站。例如,北京大学“红旗在线”、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党建之窗”、北京科技大学“红旗飘飘”、南开大学“觉悟网站”、南京大学“网上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华中科技大学的“党校在线”等红色网站。这些网站作为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网络阵地,使网络文化成为丰富学生知识的平台,并通过交流营造浓厚的网络学术交流氛围。第二,制定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网络规范,并提高技术监控手段。学校可以开设网络道德方面的课程,使大学生自觉远离网络污染,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火墙”。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防止网络传黄、网络犯罪、网上消极思想的侵蚀,为大学生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提供网络制度保证。第三,开通网上交流平台。开通网络的舆论分享功能,随时随地让学生了解学术动态、校园新鲜事、重要消息,使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到话题讨论中,积极发表意见,使校园网络成为一种为学生服务的“绿色通道”。

总之,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当前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着积极有益的影响,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达到“环境育人”目的。但是充分实现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一个长期、复杂和庞大的工程。要按照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把校园文化的上述功能,统一于优秀的校园文化创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实现其应有的效果。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有效推动力。

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的影响。校园文化同时也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作为校园文化组成部分的校园物质文化、宿舍文化、网络文化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需要从校园物质文化、宿舍文化、网络文化等几个方面入手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充分实现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顾洪英.流行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

[3]王小玲.校园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4]伍思文.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中学美术教育功能新探 篇5

摘要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论述了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功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

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即健康是三维的,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就给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通过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学习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中学生心理状况以及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期的学生身心处于一个迅速发展阶段,心理特征表现为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碰到困难轻易灰心丧气,不能持之以恒;青少年期还是一个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对社会和人生有了一定的看法,独立思考能力有所提高,但有时好高骛远、爱慕虚荣,碰到挫折也较轻易灰心、泄气、退缩,甚至有抵触等逆反心理;还有因课业负担重、各种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单调性,面对父母、老师寄予厚望,所形成的无形压力,很轻易

使其在学习、生活以及平时体育活动中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逆反心理、惧怕心理、依靠心理、强迫心理和抑郁心理等。

二、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方法的改变、学生完成动作的失败、师生交往或学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课堂集体气氛会发生起伏变化,从而对每个成员的情绪产生振动和感染,使每个成员的心理活动随课堂气氛的改变而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优化可以发挥其愉悦和调节的作用,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亢奋状态,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融,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练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如何使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得以优化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核心就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真诚地关心、爱护、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以此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

理距离。师生情感相容、友好互谅、亲近依恋的心理,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在这种心理环境中,师生双方就能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接纳。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体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创设愉悦的乐学环境。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中求得发展。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趣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教师若能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就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共鸣,激发起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场地器材的合理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难易适度,目标设置要有层次,教法运用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浓厚的兴趣。

(三)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的评价(特别是即时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力求通过客观公正而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准确地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不足,悦纳自己。另外还应给予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权利。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激起积极进取的动力,以营造互学互助、相互激励、积极进取的教学氛围。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是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紧密结合体育教学,整合课堂教育中的各个要素,使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以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体育教学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古希腊人不仅把体育锻炼作为增强人的的体质的必要手段,还通过体育锻炼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国古代也十分重视体育和心理的关系,《礼·大学》中说:“心宽体胖”,意即心理健康的人,身体就好;反过来,身体好的人,也有利于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除了可以增强体魄、锻炼意志外,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能改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畏难、胆怯、自信心不足等情绪障碍,而体育运动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

(二)可促进学生智力水平。如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话,能增进身体健康,进而促进智力发展。身体好是脑子灵活的 物质基础,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大脑获得充足氧气,得到快速恢复,大脑良好的发育为智力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三)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的特征,培养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四)有助于学生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整体评价,由于中学生处于自尊心较强的阶段,体育运动正好为其自我概念的强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表现机会。

(五)有助于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学生身上肩负着沉重的压力,当达不到他们预期的要求,追求不到理想的目标时,就会给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遭受挫折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动作粗暴、语言粗鲁、攻击、不安、逃避和推诿等。针对这些表现,教师应采取正确的心理教育方式,运用体育运动特有的松弛、转移、激励和调控功能,使受挫学生的心声得以自由表述,压抑情绪得以彻底发泄。

(六)有益于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竞争意识。体育运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与他人发生交往和联系,其显著特点就是在运动中人与人之间既有竞争性又有合作性,尤其中学生处于心理尚不成熟且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教师必须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角度,结合体育运动特点,协调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运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上一篇:海洋环境数据下一篇: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