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创业工作

2024-10-08

辽宁创业工作(精选7篇)

辽宁创业工作 篇1

发挥政府牵动作用

开创大学生创业工作新局面

——在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的讲话

辽宁省教育厅主任督学 何晓淳

(2011年3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始终把大学生创业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教育和孵化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一、发挥政府牵动作用,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我省认真贯彻十七大“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作用,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

1.完善扶持政策。自2003年以来,我省制定了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11份文件,出台了税费减免、贷款担保、财政补助等多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印发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目前,全省累计申领《自主创业证》6300人,带动就业10万人。

2.依法促进创业。2009年,省政府正式发布《辽宁省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规定》。明确了省市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和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建立创业孵化体系并 1

明确《自主创业证》的法律地位,填补了国内地方立法空白。

3.加大资金投入。2007年,省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5000万元,沈阳1000万元,大连3000万元,其他12个市各500万元,高校共1200万元,全省共统筹大学生创业资金超过1.62亿元,扶持创业项目1017个,发放6533.2万元;全省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累计766人,3874万元。

4.建立协调督查机制。省、市、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形成三级联动机制。连续4年,省委、省政府深入各市进行督查指导。2009年开始,省政府把建设孵化基地、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作为对各市政府的考核指标。

“十二五”开局之年,省政府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重点加强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教育厅把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等学校重要职责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课程建设、教研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示范校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1.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省教育厅要求全省高校必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不低于8学时;统一组织编写教材,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出版《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案例》等3本案例教材和DVD光盘,免费发放2万余套。目前,已评选35所“大学生创业

教育示范校”,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2.加强教研室和师资队伍建设。省教育厅明确要求高校必须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建立专兼职师资队伍,目前全省创业师资1159人。组织培养就业创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定期举办创业师资培训班,已培训1100余人。

3.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省教育厅连续六年组织自主创业辅导报告会近50场,参会学生2万多人;举办两届大学生创业成果展洽活动,省内8个市地、100余所高校和近200家企业展示创业教育成果、推出科研创新项目、展销企业产品。近两年全省高校共开展各类创业培训800余次,累计培训学生12万人次;建立创新创业社团50余个,1万多人参加;挖掘和宣传大学生创业典型200余人次;2009年建立辽宁省大学生创业网,设立政策、指导、项目、培训等11个栏目,访问量400万人次,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三、搭建创业平台,构建孵化体系

辽宁省以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为龙头,建设省、市、区(县)、社区、高校多级创业孵化体系,提供创业教育、创业孵化、指导服务的全方位扶持。

1.建立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省政府投入4600多万元,建成1.1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集创业教育、政策实验、师资培训、学生实训、企业孵化、项目对接等功能于一体。已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84个,实现

销售收入1500多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100多个。2010年,基地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2.建设省、市、县、高校多级创业孵化平台。省政府要求各市建立创业基地,高校也要利用多种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按照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市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108个,高校建立26个,各类孵化基地孵化企业2030个。其中沈阳市申领《自主创业证》2733人,大连市创业资金扶持438人。大连沙河口区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大连东软信息学院6800平方米的“创业实践基地”,让在校学生通过组建虚拟公司,参与公司的运营,得到实战训练。

3.整合资源,共促大学生创业。我们与科技厅、团省委、妇联等部门开展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联合建立“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辽宁省青年创业基地”、“辽宁省女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培训和服务。

几年来,辽宁省按照教育部要求,不断探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初步成效。我们一定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继续发挥政府推动作用,通过全省高校的真抓实干,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培养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栋梁之才。

谢谢!

辽宁创业工作 篇2

日前, 辽宁省人社厅出台办法规定, 创业人员在创业期间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 创业失败的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期限不足3个月的, 按满3个月发放。此举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的兜底作用, 保障新创业失败人员的基本生活。

辽宁省规定, 创业失败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 需先到户口所在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并填报申请审批表, 持申请审批表和营业执照等材料到注册地工商部门进行初审后, 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复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对创业失败人员创业期间及以前参保缴费情况进行审核, 核定其应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及对应期由失业保险基金代缴的医疗保险费数额, 并开具到指定银行领取资金的单证。

辽宁省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研究 篇3

一、辽宁省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发展问题

全国31省市的GDP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3年,辽宁省GDP总量排名一直稳居第七、GDP增速排名通常在第20名左右。然而,2014年,情况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虽然GDP总量排名未变,但GDP增速却下降到了倒数第三名;2015年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2015年,辽宁省的GDP增速已下降到了最后一名,其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房地产投资增速等均呈现显著的负增长。这一切表明,辽宁省原有的经济发展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为了重焕生机与活力,辽宁省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以投资为主的粗旷型经济发展方式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驱动创新的核心资源,对集约型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发展就更为重要,但是,辽宁省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还存在着问题。

第一,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目标不够明确。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根据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辽宁省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发展目标还不够明确。

第二,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体系不够全面。辽宁省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不仅是政府和高等学校的责任,在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体系中包含的主体不够全面,而且没有形成活跃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没有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全面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体系,没有形成一个像生态体系一样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系。

第三,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但是目前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课程体系的层次还不够清晰,对整体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的支撑还不够。

二、辽宁省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问题解决方法

第一,明确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目标。辽宁省人民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推动我省高等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行动方案,体现省政府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制定并颁发了《辽宁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随着“创业基础”课纳入必修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再一次成为教育研究的关注点。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突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这一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线,指明了高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内容和重点,对全省高校“十三五”期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引导高校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为辽宁新一轮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不断增强辽宁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持久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第二,健全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体系。辽宁省要培养和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就需要形成活跃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体系,形成一个像生态体系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体系。这一体系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家庭、学生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干,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参与者和协助者,政府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舆论导向、服务体系、部门协调等多方面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起到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各种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他们是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最直观的感受和奋斗目标,因此,企业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只有学生接受了创新创业观念,并勇于去实践创新创业,才能说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实际的效果。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家庭的支持是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有力保障。

第三,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普及课程;第二层次,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的系列专业课程;第三层次,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要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互为支撑,内容体系为课程提供课程内容的支撑,课程体系为内容体系提供内容实现形式的支撑,两者共同作用,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忠红.地方高校转型期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问题简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2]高薇.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2014.5

[3]丁俊苗,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J].创新创业与教育2016.2

[4]章巧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6.5

辽宁创业工作 篇4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7)28号),进一步做好我市就业创业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一)促进经济増长与扩大就业联动。稳增长的主要目的是保就业,要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着力保持经济向好态势,增强对就业拉动能力,坚决打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硬仗。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三去一降补”,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巩固就业主战场。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在制定产业、贸易、投资等重大政策时,综合评价对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失业风险等带来的影响,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结构优化与就业转型协同。强化投资项目就业导向,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落实小微企业降税减负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有关政策,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向小微企业开放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向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支持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牵头,市服务业委、市外经贸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局、市委高校工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二)促进产业结构、区域发展与就业协同。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快推动港航物流金融保险、贸易仓储、文化创意、养老服务、全域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高效发展,支持家庭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建设,拓展就业新空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党争,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发挥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叠加效应,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内生动力和创业活力,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养引进新兴产业领域和重点发展区域紧缺急需人才,在加快“两先区”建设中创造充足就业机会,引导劳动者到重要领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地区就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港口口口岸局、市金融局市文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旅发委、市服务业委、市外经贸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妇联、金普新区管委会、保税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等,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三)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推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分享经济等创新发展,开发更多新就业形态。将鼓励创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向新兴业态企业开放,符合条件的新兴业态企业均可享受相关财政、信贷等优惠政策。政府部门带头购买新兴业态企业产品和服务。新兴业态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毕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支持劳动者在新兴业态领域实现多元化就业,指导新兴业态企业与从业者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新兴业杰就业群体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将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等自由职业者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其他新兴业态从业者可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属于就业困难人员或离校1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符合条件的,可享受自主创业扶持政策。(责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人社局牵头,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服务业委、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局、市国土房屋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四)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作用。按规定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落实失业保险稳定岗位补贴政策,对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栽员的企业给予稳岗补贴。依法参加失业保险3年以上、当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可申请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建立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上述有关补贴按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严格规范企业裁减人员行为,有条件的企业经营困难时应与职工依法平等协商,在一段时期内采取调整班次、缩短工时、工资浮动、转岗培训等措施共渡难关。(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展改草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等)

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五)优化创业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提升创业参与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逐步实施“多证合一”,落实“双告知”制度,开展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政府部门间数据联通和信息共享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政务服务信息互认共享机制。大力培育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客文化,继续举办好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市创业就业博览会和“创业大连梦响滨城”等系列活动,支持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有关单位组织开展包括创业沙龙、创业论坛、项目路演、融资对接等各种形式的系列创业活动,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对具备一定特色、达到一定规模、产生一定影响力、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创业活动,经评选认定市政府给予一定的奖补。(责任单位:市创创促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编委办、市政府办公斤、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人社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六)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并向在高附加值产业创业的劳动者倾斜,提高创业成功率。将符合条件的在我市初次创业(指首次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人员纳入创业补贴范围。符合条件的初次创业人员创办的经营实体可免费入驻各级政府部门主办的创业孵化平台,对孵化期满后确有需要的可适当再延长不超过2年的孵化周期。对租用其它场地初次创业的人员给子3000元/年的创业场地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对创业带头人创办的经营实体正常经营1年以上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招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全额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创业实体的社保补贴每户每年最多给予10万元。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实现自主创业的人员,可一次性领取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建立市创业项目库,创业项目推荐单位(个人)推荐的项目被创业者采纳实施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每招用1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按500元的标准给予项目推荐单位(个人)一次性创业项目推荐补贴。落实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有关政策。(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七)优化创业载体建设。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合理规划布局,优化配置技术、装备、资本和市场等创业创新资源,大力发展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双创支撑平台等创业创新平台,发挥资源聚集和辐射引领作用,提高孵化成功率。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共建新型创业孵化平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高校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建设创业大厦、创业社区,加快快搭建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业孵化平台。引导创业解化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成果转移相结合,完善技术支撑服务。鼓励创业孵化平台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结合,完善投融资模式,积极引进境外先进创业孵化模式。支持成立创业孵化行业自治组织。开展创业孵化平台认定工作,对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平台的,市政府每年按入孵实体数量和孵化效果等情况给予一定奖补。(责任单位:市创促办、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规划局、市国土房屋局、市国资委、市委高校工委、市教育局、市金融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八)扩大创业融资渠道。凡在我市以个体、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含网络创业),且已办理就业创业登记的城乡劳动者(不受户籍限制),以及当年吸纳就业人数达到规定标准的小微企业,均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支持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对创业创新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市和各地设立的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用于扶持初创期、中早期、成长性较好的创业项目,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创业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的金融服务。引导成功企业家以天使投资等方式支持创业,促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等规范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股权质押登记、动产抵押登记,灵活高效满足创业融资需求。(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创促办大连银监局、大连证监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三、强化教育培训力度(九)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加快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学科专业布局调整优化,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技能人オ人カ资源开发导向,着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契合受教育者培训需求,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重点实施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和技能传承技术改造研修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站),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师徒帮教等活动,加快培育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责任单位:市委高校工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十)健全技术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自主评定和动态聘用工匠技师,着重在工匠技师中遴选赴国境外进修深造,培养选选拔高端高技能人才、省政府命名的辽宁工匠。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做好职业资格制度与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的衔接,推动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的互认互通,用人单位聘用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比照相应层级工程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责任单位:市人社局等)(十一)完善政府补贴培训制度。缓解就业结构矛盾,加强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定期发布政府补贴培训专业指导目录和职业资格正面目录清单,面向贫困家庭子女、毕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等群体,加快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初高中毕业生劳动预备制、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企业技师培训等政府补贴项目。在职业培训补贴直接补贴个人方式基础上,根据去产能企业失业人员培训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补贴管理政策,可探索采取差建制购买培训项目、直补培训机构等方式开展集中培训。企业组织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按规定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创新培训模式,探索职业培训包模式,充分运用职业培训补贴,支持优质培训机构开发数字培训课程,支持平台开展网上创业培训,支持培训机构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或开展联合办学。(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十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促进供对接和精准帮扶。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建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组建校企联盟,积极开展校企、校产校地合作,增强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岗前培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继续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计划项目,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按规定落实学费补偿、学费资助、助学货敖代偿、优抚安置等政策。对新招用毕业或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类用人单位(含社会组织),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朴贴。对离离校1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作为基数计算的应数纳社会保险费的30%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对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的,按规定将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列支,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建立全市就业见习需求和岗位信息库,将就业见习对象调整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对见习单位技规定给子就业见习补贴,用于支付见习人员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仿害保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费用。对见习人员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单位,按规定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将一次性求职创业朴贴补助范田调整为低保家庭、贫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高校毕业生,特图、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货款的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为1000元/人。激活高校科技资源和研发优势,为高校毕业生(毕业5年内,下同)创业提供场地、经费和指导服务。加大创业担保货款贴息力度,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项目实行全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3年。对高校毕业生创办中小企业实体生产的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产品,按政府采购扶持政策予以优先采购。鼓励留学回国人员积极申报“赤子计划”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为留学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供需对接服务平台。鼓励留学人员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方式创办企业(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市委高校工委委、市教育局、市征兵办、市国税局、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民攻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十三)稳妥安置去产能企业职工,鼓去产能企业多果道分流安置职工,支持企业尽最大努力挖据内部安置潜力,对不栽员或少栽员的,降低稳岗补贴门植,提高稳岗补贴标准。促进分流职工转岗就业创业,对单位新增岗位吸纳去产能分流人员的,按规定给子企业吸纳就业扶持政策;对自主创业的分流人员,优先安排入驻各类创业化地,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确实难以安置的符合条件就业田难人员,新增或腾退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积极稳妥、依法依规处理劳动关系,对本轮化解钢铁煤炭煤电行业过剩企业产能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依法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相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稳妥做好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经信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财政局、市国委、市总工会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十四)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推进就业服务均等化,农村转移劳动者可在域镇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和普惠性就业政策。加大对发展潜力大、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多的县城和重点镇用用地计划指标倾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积极推进特色乡镇,为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造空问。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扶贫车问”等生产烃营主体,其中法办理工量记注册的可按规定享受小微企业扶持政策。适应新生代民工就业创业点,多道、广领域拓宽就业创业课道,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到以“互联阿+”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就立创业。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对人力资源服务相料芳务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的,恰就业业务扑贴。(贵任里位:市人社局、市国土房屋局、书发展改革委,市旅发委、市衣委,市建委,市经信委、市建市财政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十五)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定就业田难人员业援助实施办法,按省政府确定的就业图难人员范田强化分类都扶。对中请就业困难认定的失业人员,按其就业意和培训求提供相应服务,引导其适过市场果道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对确实因身体和家庭等原因难以实现市场就业的图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零就业家庭和距法定退体年5年以内的人员,对招用就业图难人员或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单位,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结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答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于全额补贴;对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于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桥准。上述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美长至退体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时年的为准,下同)。对灵活就业后钠社会保险费的就业田难人员,按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作为基数计算的应做纳社会保险费的30%给予补贴,其中对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低保家度成员、处于失业状态的残疾人、单亲抚养未成年人者、自谋职业的军队退很人员、县以上(含县级)劳动模范、军人配偶、事受定期定量抚恤和生活补助的优抚对象、烈属等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其余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1年时给予最长不超过1年的补贴。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做好扶持政策衔接和后续就业服务工作,确保政策优先覆盖新产生的就业困难群体,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与就业联动,完善低保渐退制度,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增强其就业意愿和就业稳定性。(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局、市总工会、市残联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十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认真做好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和符合政府安排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大力扶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按规定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要采取刚性措施,确保岗位落实、妥善安置。建立就业创业需求数据库和实训基地,田绕市场需求和退役军人特点,积极开展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创业孵化活动,提高就业创业成功率。(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五、强化就业创业精准服务

(十七)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细化服务标准和流程。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确保每个街道(乡镇)社区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定期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增强主动服务、精细服务意识。将县级以下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打造“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全市统一规范、一体化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体系,推动服务向移动端、自主终瑞等廷仲,推广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就业创业服务管理全程信息化。落实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充分运用就业创业服务补贴政策,支持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和高校开展招聘活动及创业服务。将为就业创业提供第三方服务的相关项目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目目录,开展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主动精准对接劳动者多样化的就业创业需求。鼓励社会组织通过网络平台、线下社区等途径开展就业创业帮扶活动。实范《就业创业证》与社会保障卡“证卡合一”工作,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办理就业创业业务、事受就业创业政策的普遍应用,探索开展虚拟社会保障卡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要 市财政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十八)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法制化建设,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统筹建设统一规范、竟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健全和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户籍、地域、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残疾、院校等歧视,规范招人用人制度和职业中介服务,促进妇女、残疾人等公平就业。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推进大数据技术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应用,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推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互联共享,健全服务项目拓宽服务渠道,通过运用触摸屏、网站平台、手机移动端等手段和实行“实体大斤+网上大斤”并行方式,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精准对接,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各要素实现合理配置。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推进计划。开展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知名机构合作,进一步扩大区域性、行业性人カ资源市场问的交流合作。加快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务信息化建设。简化劳动者求职手续,建立入职定点体检和体检结果互认机制。(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工商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六、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辽宁创业工作 篇5

在“僧多粥少”的就业岗位面前,一部分大学生必然要选择自主创业。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成果如何,关系到其个人的生活安定与幸福,关系到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创建。

与此相关的还有两则内部资料,读后令人沉思。

一则说的是,上海针对包括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群体,推出了“社区银行”服务。“社区银行”根据创业者的实际技能和心理状况,实施操作更为灵活、人性化的放贷方案,根据创业不同程度提供“额度渐进式”贷款。如果创业者守信用、有能力,其所获得的金融支持力度将越来越大贷款额度最高可达到50万元。

另一则,也是在上海,一项覆盖上海6所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MBA等各种类型1274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综合指数仅达60.5分,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创业存在眼高手低的毛病。

不止上海,辽宁也存在这样的困惑。尽管银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但当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强、创业成效不明显时,资金支持也不过是“纸上的烧饼”。

如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业,答案不难梳理。那就是既要给予大学生适度的创业资金支持,同时还得引导大学生增强知识与技能水平。“扶资”与“扶智”并重,方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业。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扶资”与“扶智”不同程度存在着差距。

去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银行把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放在首位。这种经营理念的转变虽然无可厚非,但也有些银行因此步入误区,淡化了自身应尽的.社会责任。对助学贷款的发放、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大学生就业援助等资金出手吝啬。反观“社区银行”的创新举措,实心实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信贷支持,就显得更具人性化。

当然,鉴于不少大学生创业眼高手低的实际情况,光有银行支持还不行,还必须加强创业教育。正如教育专家指出的,“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必须将创业能力纳入大学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来培养和塑造”。

辽宁创业工作 篇6

(拟定稿)

一、竞赛规程

(一)竞赛名称

2015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简称“大广赛”)暨2015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辽宁分赛区。

(二)竞赛目的与意义

推进高校更加注重广告学、艺术设计专业及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深化。激发大学生的创意灵感,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吸引和鼓励广大在校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

1.参赛对象为辽宁省内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参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以团队或个人的方式参加竞赛。

2.集体创作的作品作者人数要求:平面广告不得超过2人,动画广告、广播广告、综合创意类不得超过3人,影视 广告、微电影广告、广告策划案不得超过5人;并在报名表创意小组名单和报名签字一栏中按第一、二、三、四、五作者的顺序填写。每件作品的指导老师,平面类作品不得超过1人,其他类别作品不得超过2人。

(四)竞赛内容与方式

参赛作品必须统一按照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以下简称“大广赛”)组委会指定的命题和按统一规定的企业背景资料(参见大广赛网站和参赛手册)进行创作。参赛作品分为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微电影广告、动画广告、广播广告、广告策划案、企业公益广告、综合创意类八大类。各类作品规格及提交要求如下: 1.平面广告

包括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招贴、产品设计等。(1)网上提交文件格式为JPG,色彩模式RGB, 规格A3(297×420mm),分辨率300dpi,系列作品不得超过3幅。

(2)本届大广赛辽宁分赛区需提交电子版作品。2.影视广告

(1)拍摄工具及制作软件不限,时间30秒以内。画面宽度不小于600像素,不要倒计时。

(2)网上提交:成片flv格式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B。(3)光盘提交:提交高质量文件。(4)同一创意只可在影视广告和微电影广告中任选其一进行创作,且不收取系列作品。3.微电影广告

有故事情节的广告片,时间5分钟以内,画面宽度不小于600像素, 不要倒计时。

(1)网上提交:成片flv格式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30MB。

(2)光盘提交:提交高质量文件。

(3)同一创意只可在影视广告和微电影广告中任选其一进行创作,且不收取系列作品。4.动画广告

创作方式及制作软件不限,作品要符合动画广告的概念。24帧/秒,时间30秒以内,配音、配乐,系列作品 不得超过3件,画面宽度500—800像素,不要倒计时。(1)网上提交:成片swf格式或flv格式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B。

(2)光盘提交:Flash文件须提交可编辑的fla格式及生成的swf格式,其他格式请提交高质量文件。5.广播广告

时间30秒以内。

(1)网上提交:MP3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3MB。(2)光盘提交:MP3格式。6.广告策划案(1)内容要求

①内容提要②市场环境分析(数据翔实,引用数据资料注明出处,调查表附后)③营销提案④创意设计执行提案⑤媒介提案⑥广告预算(应符合企业命题中的广告总预算)(2)广告策划案的提交

①网上提交:需要网上报名,不需网上提交作品。

②实物作品提交:策划书打印规格为A4纸, 正文不超过30页,附件不超过10页,装订成册。将作品编号贴在封底右上角。随策划书提交一张光盘,刻有PPT文件与链接文件。

7.企业公益广告

(1)公益命题类可以以平面、影视、微电影、动画、广播、广告策划案类别创作。

(2)作品规格、提交方式及要求,按相关类别标准执行。8.综合创意类

(1)除以上七类参赛形式外的其他创新作品形式,按此类别提交。

例:新媒体广告、富媒体广告等。(2)接收作品的格式:

① jpg格式作品——参照平面作品类要求;

② avi、flv、mp4格式——文件30MB以内,其他具体 要求参照微电影类要求;

③ swf格式——文件20MB以内,其他具体要求参照动画类要求;

④ mp3格式——文件10MB以内,其他具体要求参照广播类要求;

⑤ 网站类作品——接收html网页文件,页面总数不少于5页、不多于9页,页面宽度在950至1920像素间,提交时请将htnl文件及相应数据包,存储rar压缩文件,并将压缩包提交至上传平台。

(五)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1.省内竞赛作品报送截止时间为2015年6月20日,辽宁赛区评审工作拟定于2015年6月30日举行。2.报名方式

竞赛只接受省内各院校团体报名及作品报送,不受理个人报名报送。省内各院校可先行在本校举行选拔赛,将优秀作品集中报送至承办学校鲁迅美术学院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

参赛作品报名材料包括:纸质版“参赛报名表”(加盖所在学校或院系公章)及承诺书一式两份、作品电子版,电子版参赛作品均需存入光盘,光盘上务必标明参赛编号。作品展示部分不准出现院校、科系、姓名或其他特殊标记。学生创作所用素材请在报名表中注明出处。辽宁分赛区评审作 品报名及报送地址:鲁迅美术学院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19号鲁迅美术学院 办公电话:024-66580409 联系人:陈禹竹***/张静 *** 电子邮箱:2807101837@qq.com 请各参赛院校指派1-2名领队教师负责相关赛务报名工作,填写好《2015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汇总表 》、《2015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报名表》、《2015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承诺书》(纸质盖章及电子版),并与分赛区组委会秘书处保持密切沟通。

3.作品光盘报送示意图(图一)

(图一)

备注:

1.图一中四级文件夹命名及内容以平面广告为例,影 视广告、微电影广告等以此类推;

2.参赛作品、报名表、承诺书均以参赛编号命名,系列广告作品以两张或三张为一套,如3张版式编排参照图二所示;参赛汇总表以学校名命名。

(图二)

二、竞赛组织

(一)组织机构

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共同组织成立大赛组委会。组委会成员如下:

主任委员: 刘晓华 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韦尔申 鲁迅美术学院院长

副主任委员: 王 虹 鲁迅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力明 鲁迅美术学院纪委书记 李宝泉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 及云辉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 常树雄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 李象群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

杨为群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 曲道林 辽宁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副处长

学术委员:

田奎玉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孙 明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赵 璐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张书鸿 东北大学教授 杨 野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宋玉书 辽宁大学教授 刘朝晖 大连大学教授 任 戬 大连工业大学教授 张生芳 大连交通大学教授 王 琪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孟桂颖 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 曹健丽 大连医科大学教授 陈士斌 大连艺术学院教授 尹传荣 辽东学院教授 杨天明 辽宁工业大学教授 金铁明 关 涛张东明 陶 新关慧良 郭邵义 范云鹏 廖 峰卢 嘉谷会敏 江韶华 杨 猛付 野聂德斌 赵全义 赵海鹏 卢 爽沈阳城市学院教授 沈阳理工大学教授 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 辽宁何氏医学院副教授 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 沈阳大学副教授 沈阳理工大学副教授 沈阳工业大学副教授 东北大学副教授 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 沈阳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 鞍山师范学院副教授

北京推动广告设计公司总经理 青年设计联盟广告人书店总经理瑞克飞扬广告设计公司总经理 辽宁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部主任9

秘书长:

赵 璐 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院长

办公室成员:薛舒阳、张健 办公室秘书:陈禹竹、张静

三、竞赛规则

(一)竞赛规则

采用“一赛两评”的竞赛方式,即先在省内进行作品征集和评审,将辽宁分赛区参赛作品总数的20%报送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进行全国奖项角逐。

(二)评审方式与评分标准 1.评审方式

(1)竞赛组委会办公室秘书处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初审后,提交评奖委员会进行评审。

(2)评奖委员会采取集体评议、评委打分方式,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3)大赛评审委员会实际参加评审的人数必须达到应到会评委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评奖结果方为有效。2.评奖原则和标准(1)评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标准,以质论奖。

(2)作品应具有原创性、感染力、时效性及与主题的相关性。

(三)奖项设置

大广赛总赛区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及1个全场大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等。分赛区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奖等。

(四)申诉与仲裁

举报实行实名制,并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抄袭作品来源的复印件等),匿名举报无效。举报受理由大赛组委会核查并裁决。

(五)竞赛结果公示

竞赛获奖结果将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网( 全国大广赛官网http://www.sun-ada.net/,或加入“大广赛辽宁赛区组委会”官方QQ群:224340457;官方QQ:2807101837。

(二)领队与选手须知

参赛选手需打印2张报名表(1张分赛区存留、1张报送大广赛组委会)。报名表须加盖所在学校或院系公章。

作品展示部分不准出现院校、科系、姓名或其他特殊标记。

每件参赛作品均需存入光盘并随作品一并报送,光盘上务必标明参赛编号。

学生创作所用素材请在报名表中注明出处。请遵守《承诺书》的承诺。

(三)其他未尽事宜 1.知识产权

因发生知识产权或版权纠纷等由参赛者承担后果,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参赛作品涉及的肖像权、著作权、商标权、名称权等有关问题由送评单位及个人负责解决;所有参赛作品及其附样(件)概不退还,主办单位有权将参赛作品展览或编辑出版发行,其版权归主办单位所有。2.其他

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辽宁创业工作 篇7

创业孵化基地作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到了辽宁省各级政府的重视, 辽宁省已初步形成了以综合创业孵化基地为主体, 专业创业孵化基地为补充, 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各类孵化器并举的发展格局, 一些地理上相近、业务上有关联的高科技企业在创业孵化基地进行注册和聚集, 由科技企业孵化器参与管理和引导而形成特色产业基地, 发挥集群优势,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为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 辽宁创业孵化基地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 而且在产出方面也明显增长, 辽宁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数量逐年递增。据统计, 截止2012年底, 辽宁省全年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达23258亿元, 同比增长23.9%;超百亿销售收入产业集群数75个, 其中超500亿产业集群13个、超1000亿产业集群4个;固定资产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 同比增长28.5%, 其中项目总投资达3605亿元, 同比增长41.3%;新增项目达4134个。全省36个县域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6214亿元, 占全部重点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的26.7%;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34个, 实现销售收入7992亿元, 占全部的34.4%。

在辽宁产业集群规模快速增长的态势下, 带动了省内各类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2011年辽宁省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20家, 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4家, 国家级大学科学园6家, 孵化场地面积达230万平方米, 在孵企业4200家, 孵化企业从业人员12万人, 在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2012年辽宁省12个特色产业基地中建成投入使用的研发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孵化器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 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机构150余家;已凝聚1970个项目, 4200亿元投资额, 达产后可形成年产值6700亿元。

2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前面数据可以看出, 辽宁省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呈现出多元化、规模化态势, 但在体制和制度方面、建设投入方面、创新文化氛围方面仍存在不足, 影响辽宁创业孵化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2.1 体制和机制方面

目前, 辽宁省大多数创业孵化基地大多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利创业孵化基地履行政府职能, 在为孵企业提供服务时提高执行力, 但也存在这一特有体制造成的问题, 调查显示, 这样一种既是事业单位又是企业的管理模式, 会减少社会上风险投资与创业孵化基地结合的机会, 阻碍在孵企业在产权投资多元化、社会化方面的进程, 如果创业孵化基地没有获得增量资金的持续支持, 就会造成国有资产长期闲置, 从而失去了让资本增值的机会。

由于辽宁大多数创业孵化基地是由政府主管部门、高新技术开发区、高等院校独办或者联办, 这些单位或部门本身既是事业又是企业, 这种双重身份使得创业孵化基地管理继承了国有企业的弊病。事业单位的行政属性造成了孵化基地政企不分、产权不清的“全民所有制”, 使其具有浓厚的政府领导和决策特征, 这些属性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基地孵化器的投资社会化、多元化的进程, 使得政府的投入成为绝大多数孵化基地主要的资金来源, 存在创业孵化基地运作更多地依赖政府的现象。这样体现出来就是, 孵化基地不注重提高其自身的发展和创造价值能力, 在建设投入方面, 除了主体建设经费连日常维护基本费用也靠政府资助。在建设发展过程中, 只通过咨询服务和中介服务获得少量收入, 获得的收益与庞大的政府投入相比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解决不了资金短缺问题, 不能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孵化基地的事业单位属性一定程度上造成很多重大经营决策并不是根据具有经济实体的企业属性做出的, 更多时候是根据创业孵化基地的事业属性做出的, 从而无法真正地建立起来一种企业化的责权利激励机制和运行监督机制, 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政府决策与市场实际的脱节的行为。另外, 大部分创业孵化基地对工作人员管理普遍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不能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有效衡量其投入与产出比, 使孵化基地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上述这些弊端严重制约了创业孵化基地的快速发展。

2.2 建设资金投入方面

辽宁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资金大部份是由各地方政府或依托高校拨付资金兴建或者给予场地使用权。比较2011年全国其它省市, 每个创业孵化基地 (含创业服务平台) 建设经费的平均投入资金一般在3千万元到l亿元之间, 而且大部分是当地政府的建设投入, 北京市建有各类科技创业园60个, 孵化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江苏省建有各类科技创业园达269个, 科技创业孵化场地面积达1106万平方米。辽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主要是靠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为牵动, 尽管这样, 但是由于政府专项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规模偏小, 这制约和影响了在产业集群内创业孵化基地的快速发展和运行质量。

孵化基地内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 他们在产品研发、生产以及经营环节普遍存在资金筹措的困难, 而建设资金规模的大小又决定了基地孵化器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水平和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如果孵化基地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投融资服务, 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设孵化资金量的大小已经成为衡量基地投融资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例如:2011年上海是1.7亿元, 成都是2.3亿元, 武汉是3亿元, 西安是4.6亿元, 北京高达26亿元;2014年福建省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孵化用房补助办法, 新建孵化器用房按1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最高补助100万元人民币。

2.3 创新文化氛围方面

辽宁创业孵化基地对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普遍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多维系统, 没能发挥出应有的“聚集效应”。多数孵化基地没有在企业孵化器内形成鼓励创新、敢于冒险和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氛围。首先, 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创新创业的增长, 可以在高校与孵化器之间建立起的桥梁和纽带, 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者应该提高对基地创新文化的重视程度, 平时注重对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其次, 管理者还应认识到在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发展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硬件基础条件建设, 还要做好软环境建设, 特别是要搞好孵化基地的文化建设;再次, 孵化基地要加强开放合作意识, 如果自我封闭, 缺乏与外部进行文化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就会使孵化基地不能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影响孵化器内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科学技术造成了文化的变迁, 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 同时, 文化也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至今, 文化做为软实力对思想起着引领作用, 同时也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创业孵化基地能否有效的起到高科技技术成果的孵化作用, 能否得到快速发展, 不仅要依赖企业经营者的自身素质, 更与孵化基地的所具有文化氛围密切相关。美国“硅谷文化”给硅谷带来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是一个鲜明例证。事实证明, 创新文化的能够为孵化基地的发展带来源源不竭地动力。

3 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有效的政府资源支撑机制

在财政税收方面,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对于列入规划的科技园区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 可以对在基地注册的的科技企业, 按照政府相关法规对企业的一些相关税费予以免除, 也可通过实行退税政策给予支持, 从而吸引更多企业进驻创业孵化基地;在土地政策方面, 可以对资本、技术等方面达到程度的企业优惠土地出让金, 或者将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优先用于孵化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再有, 政府部门可以对刚入驻的企业处于在初创期时, 可以加大优惠力度, 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在政策环境方面, 可以在政策鼓励、行政指导和法律法规等方面促进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从而解决政府和企业信息不通畅问题, 这样更有利于将各种优惠政策落实, 促进企业发展;在运行管理方面, 对于处于建设初期的创业孵化基地, 此时做为主导作用的政府应着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孵化器在土地、设施、物业等方而的规划, 发挥政府职能, 积极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为基地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另外一点是, 当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走上正轨逐渐发展到中后期, 为了增加创业孵化基地发展自主性, 政府此时应该从在具体的事务中退出, 逐步让创业孵化基地自己行使管理职责。

3.2 建设高水平的孵化平台

建设高水平的孵化平台, 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地孵化作用。在制度层面, 创业孵化基地可以制定创新企业进入最低标准, 多吸引成长性好的企业入驻基地, 制定企业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 实施奖惩管理;在管理层面, 采取一站式服务平台, 简化办事手续, 制定管理层在提供审批、咨询、信息、生活、保险等服务时方便快捷的办事流程, 减少中间环节, 规范业务流程, 必要时应主动到企业进行上门服务;在服务层面, 要不断加强软环境方面的建设, 为在孵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创业培训、专家咨询、技术转让等服务, 提高服务水平, 运用现代科技和市场机制实现服务平台的创新。同时, 要加快信息化建设, 实现园区企业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不断提高孵化基地的服务水平, 为企业孵化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逐步实现孵化平台的网络化、信息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目标;在社会层面, 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整合社会资源, 鼓励社会上的组织或个人在孵化器内设立中介服务机构, 从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在孵企业服务。

3.3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

为满足企业孵化资金需求, 创业孵化基地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拓展资金来源, 建立高效、有序、规范的融资工作体制和机制。首先, 孵化基地管理者要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家最新信贷政策, 把握金融政策的导向和动态, 了解各家金融机构的信贷条件和准入门槛, 加强与商业银行沟通, 建立顺畅通道。及时将好的投资项目提供给金融机构, 促成金融机构主动提供融资指导和服务;其次, 完善银企合作的投资体系, 建立风险投资的运营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创业孵化基地应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 与各金融机构保持联系, 密切合作, 争取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 增加对入孵企业的信贷投入, 积极拓展贷款之外更广的合作空间;再有, 在创业孵化基地内设立创业种子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科技保险基金等, 还可根据发展需要设立科技专项计划, 集中现有财力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另外, 孵化基地可以与社会的创业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合作,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筹集社会闲置资金, 以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公司为主体成立风险投资机构, 支持基地内在孵企业的发展。

3.4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

创业孵化基地是以孵化高质量、成长性好的中小科技企业为目标的组织体, 它主要是培育高质量的科技企业, 通过优质的有偿服务来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更好地促进在孵企业健康发展, 对创业孵化基地在孵企业要定期“体检”, 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可根据设立企业的技术创新、经济状况和创业环境建设等方面作为评价指标, 制定出合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和奖励方法, 衡量标准要以孵化基地内多数企业的总体情况为依据, 在科研经费投入、科技产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于评价后得分较高的企业可以认定已孵化成熟, 应迁出到孵化基地;对存在一般问题的企业, 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意见和建议, 留在基地内继续孵化;对问题严重、得分较低的孵化企业进行淘汰处理, 迁出创业孵化基地。

3.5 加强创新文化的建设

创业孵化基地在做好企业经济发展建设的同时, 也要注重加强基地文化制度建设。第一, 要规范服务行为,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完善企业孵化流程, 提高基地创业孵化的服务水平;第二, 鼓励自主创新与创业活动, 做好企业创新创业文化宣传力度, 倡导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企业家精神, 在基地内形成一种创业者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良好氛围;第三, 着力培育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容忍和宽容失败, 形成积极进取、不怕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例如, 创业孵化基地可以通过举办创新论坛、科学讲座、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 促进学术思想和创新方法相互交流, 也可以通过文学、艺术、体育等活动等形式, 陶冶情操, 丰富和提高人文素养。

3.6 加强品牌文化建设

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竞争, 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 可见品牌的重要性。创业孵化基地可以通过创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来提高企业知名度, 从而吸引更多的创业企业入驻, 通过提高知名度来拓展市场。更为重要的是, 加强辽宁创业孵化基地品牌建设, 旨在完善辽宁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行与管理系统, 为辽宁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提升建设性的思路, 提升其整体实力。针对辽宁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实际, 可以将辽宁创业孵化基地品牌文化体系建设分为四个层次, 即品牌精神文化、品牌行为文化、品牌物质文化、品牌制度文化。通过品牌文化体系建设, 可以提高社会知名度, 增加社会认同感, 吸引更多优秀的创业企业入驻加盟, 促进创业孵化基地的集群文化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吉喆, 左振寰.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J].辽宁经济, 2014, (06) .

[2]武丹.创新领航彰显科技实力来源[N].科技日报, 2012-11.

[3]王永宁.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0, (5) .

上一篇: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方案及各类制度下一篇:事业单位面试技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