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防治论文

2024-06-15

病害防治论文(共19篇)

病害防治论文 篇1

1.辣椒烂果

1.1发生规律。辣椒烂果往往是由辣椒软腐病引起的。受害病果表现为水浸暗绿色,最后全果腐烂有臭味,干支变白脱落或留在枝上。病原菌从伤口侵入,或由昆虫传播。7~8月份连阴多雨,气压低,温度高,低洼易涝排水不好,过度密植等容易大发生。

1.2防治方法。①田间及时排水,植株生长过于茂盛,要除掉下部衰老叶片,增强通风。②发现病果及早清除,带出田园,减少传播病原菌。③药物防治:雨季喷洒72%可湿性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用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7d喷1次,共喷2~3次。

2.辣椒烂秧子

2.1发生规律。辣椒烂秧子是由辣椒疫病引起的。辣椒从苗期到结果期都可发生,病部水浸状,圆形病斑,直径可达2~3cm,病斑边缘黄绿色,中央褐色,略凹陷,边缘清楚,严重时叶片枯缩脱落,果实变褐色软腐状,空气湿度大时,常有同心轮纹,并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果脱落或成为暗绿色僵果。病原菌在植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可存活2~3年,环境条件适合发病温度28℃~30℃,相对湿度95%以上时,流行极快。

2.2防治方法。①辣椒和葱蒜类、瓜类等蔬菜实行3年轮作。辣椒茬罢园后,要及时清理,把辣椒残枝败叶全部清理干净,应选择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辣椒。②药物防治: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60%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10d喷1次,连喷2~3d。

3.辣椒秧长灰毛

3.1发生规律。大田栽培的辣椒,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灰霉病。除了危害辣椒外,还可以危害茄科、豆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辣椒的茎、叶、花、果都能被感染。病部产生灰白色毛霉状气生菌丝,最后腐烂坏死。

3.2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管理。晴天下午浇水。大雨过后及时排水,防止高温高湿天气。②药物防治: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液连续喷2~3次。

4.结语

总之,在生产中,防治辣椒疫病、软腐病、灰霉病有各种手段,如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但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结合,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病害防治论文 篇2

1 苹果病害防治原理

第一, 增加苹果种植区苹果树种类的多样性, 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 植物和病原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随着苹果树种类的增加, 病原菌的种类也会增加, 但单一病原菌的数量会减少, 这样就避免了单一病害的大面积发生, 其原因是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持了生态平衡。

第二, 真菌性病害主要威胁苹果的安全生产, 如苹果轮纹病、苹果褐斑病、苹果炭疽病等。如何减少苹果种植区病原菌的大量存在是避免苹果病害发生的关键, 以病原真菌的发生和流行条件为切入点。其中温度、湿度、p H值等直接影响着病原真菌孢子的萌、菌丝生长, 因此, 可根据病原真菌生长所需的这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改善苹果树栽培过程中的管理方法, 增强管理水平, 可有效防止苹果真菌性病害的发生[2]。

第三, 环境条件时时刻刻影响着苹果病害的发生, 如遇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时, 苹果病原真菌为了减少高温和低温带来的危害, 产生休眠孢子休眠, 从而使自身存活下来, 待到春季温度提升或秋季温度降低时, 休眠孢子萌发, 再次危害苹果的安全生产。环境湿度也是影响苹果病原真菌生长量多少的关键因素, 且大多数苹果病原真菌都喜高温高湿的环境, 如夏季长时间下雨后, 造成果园湿度过大, 容易引起病原菌菌丝的大量生长, 造成苹果病害的暴发。因此, 春季、夏季、秋季雨后应及时排水、清理田间病残叶, 待叶面无水滴时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叶面肥的混合液, 可杀灭大量的苹果病原真菌, 并及时给苹果树补充了维生素和矿质元素, 增强了苹果树的抗侵染能力。同时苹果树种植密度过大, 大水大肥容易造成植株下部叶片荫蔽, 形成小的高湿环境, 也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大量滋生。

2 苹果病害防治的途径

2.1 生物防治苹果病害

生物防治措施是苹果无公害、绿色、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防真菌或细菌, 对病原菌产生专化性抗性或广谱性抗性, 从而抑制病原菌生长, 保护苹果安全生产。目前, 国内外已有大量对于苹果病害生防方面的研究报道, 如枯草芽孢杆菌B-903和B-921对苹果腐烂病的生防效果较好, 红麻炭疽菌对苹果炭疽病具有免疫作用。

2.2 化学防治苹果病害

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苹果病害最常用的方法。化学防治剂主要包括: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混合型杀菌剂。

2.2.1 保护性杀菌剂。

在苹果生产上防治病害时最常用, 主要有保加新、安泰生、波尔多液、金纳海、品润等, 喷施该类型杀菌剂, 能够在苹果叶片表面和果实表面形成一层透光、透水、透气的保护层, 从而对病原菌起到阻隔和杀灭作用。但该类型杀菌剂的有效保护期较短, 一般为10天, 因此, 应定期喷施, 从而起到持续的保护作用。

2.2.2 治疗性杀菌剂。主要以杀菌为主, 常用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福星等, 其喷施后有效杀菌时间为7天。

2.2.3 混合型杀菌剂。该类杀菌剂集保护性和杀菌于一身, 能对苹果落叶病、轮纹病等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2.3 物理防治苹果病害

物理防治就是根据苹果生产的特点, 适时合理地改善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防治苹果病害的一种方法。如调整苹果种植园的栽培布局, 适当加大苹果树的栽培行距和株距, 控制苹果开花、挂果期间的肥水供应, 增加生物质肥料的施用, 及时清理果园间的杂草, 定期喷洒叶面肥, 科学合理地整枝以及清理园区病残叶, 对苹果进行套袋处理, 合理间作、套作大蒜、韭菜等, 这些物理防治措施都能够提高苹果植株的个体水平和综合抗病水平。

2.4 栽培抗病品种

栽培苹果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但目前在生产上推广具有优良抗病性的苹果品种还是甚少, 因此, 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果树专家,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 加大对优质、高产、抗病苹果品种的研发工作。应注意的是, 在生产上栽培抗病苹果品种的同时, 也应混合栽培普通苹果品种, 以减少抗病品种对病原菌的定向选择压力, 从而延长抗病苹果品种的栽培寿命。

3 结论

在苹果生产中期, 根据侵染苹果的病害种类, 病害生长规律, 及时采取化学和生物防治, 从而保障苹果的安全生产。但不可一味地施用化学农药, 这样既污染环境, 又不利于苹果的无公害、绿色生产。总之, 苹果的安全生产应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生产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会龙, 谢发锁.浅析苹果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果树, 2010 (4)

锦鲤病害防治技术 篇3

2.水霉病。病鱼体表或鳍条上寄生有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口服维生素E,每10公斤鱼每天投喂0.4~0.6克,可增强抵抗力,对病鱼可用400~500毫克/升食盐溶液和400~500毫克/升碳酸氢钠溶液合剂喷洒。

3.竖鳞病。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起,鳞基水肿。治疗方法:①用2%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5~15分钟,每天1次。连浸3~5天。②先把病鱼养在0.5%食盐水中,停食2天,移入清水中,每尾鱼投喂磺胺嘧啶0.2克,隔天1次,连服5次。

4.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有自点状的囊泡,严重时病鱼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和覆盖着白色的黏液。治疗可用10~1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加1~2毫克/升的亚甲基蓝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用2~3次。

5.指环虫病。指环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丝上,病鱼鳃瓣浮肿、呈灰白色。防治可用0.2~0.4毫克/升浓度的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也可用0.2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30分钟。

芹菜的病害防治 篇4

软腐病:此病一般会发生在芹菜的幼时的移植期间,或是移植后的生长期。发病严重时会导致芹菜腐烂,发出刺鼻的臭味。

心腐病:此病可虽着土壤越冬,在二下次种植时,会随着土壤在传播于植物上。在气温达到36度以上,12度以下时容易引发此病。芹菜最适合的气温在27度与30度之间。同时病菌还可通过浇水、昆虫等进行传播。

病毒病:此病主要侵蚀芹菜的叶子。最初也是由芹菜的叶子先发生。此病主要也是因为气温的过高,过低引起的。在20度至25度之间,加上天气的多雨与空气的潮湿,很容易触发此病。

早疫病:与斑点病为同一病种。无论是幼苗期还是长成后都有可能发生。此病发病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温度的过高与潮湿导致。

菌核病:芹菜的整个生长期都有可以生病,此病发病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温度的过高与潮湿导致。

防治方法:

1.在种植前尽量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2.在播种前,先用48度的温水把种子泡半小时左右,这样可以有效防治播种前种子所带的疾病。

3.合理施肥,发现病体及时清除,以防扩散。注意空气的流通性,避免潮湿。

佛珠吊兰的病害防治 篇5

预防盆栽吊兰的叶尖出现发黑、枯干、萎缩的方法:

①空气干燥、阳光过烈、温度过高导致。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夏秋时节,因为吊兰喜生长于空气湿润及半阴的环境中,一旦空气过于干燥,阳光又无遮无拦,若再加上气温高达30℃以上,极易造成吊兰植株叶尖枯萎。如果是这种情况,可将植株搬放于半阴的环境中,剪去枯叶,经常给叶面及环境喷水,新抽生的叶子可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②盆土积水、营养须根腐烂导致。由于盆土板结或过于粘重,或浇水过频过多等原因,造成了吊兰营养须根的腐烂,这样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将大幅度下降,会导致吊兰叶尖先端发黑,边缘内曲。如果是这种情形,可将植株从花盆中脱出,抖去部分宿土后,剪去已腐烂的根系部分,换上干净的湿沙栽种,保持沙粒湿润,不能过多喷水,待催生出白嫩的细须根后,再重新更换肥沃的培养土栽种。

③长时间未给予换盆,致使根系生长直抵盆壁,在高温高旱或天气寒冷的环境中,很容易造成根系先端萎缩坏死,使其丧失应有的吸收功能,从而导致叶尖干枯萎缩。如果是这种情形,可先将植株从花盆中倒出,剪去已枯死的叶片或叶片的坏死部分,再挑去一部分旧土,删去一些老化或坏死的根系,重新换用新鲜的培养土栽好,将其搁放于凉爽、湿润、半阴的环境中,注意多喷水、少浇水,植株新抽的嫩叶即可恢复正常。

★ 介绍吊兰的作文

★ 牡丹吊兰的扦插方法介绍

★ 描写吊兰作文

★ 小学作文:吊兰

★ 吊兰小学作文

★ 吊兰作文300字

★ 吊兰素材作文

★ 我家的吊兰作文

★ 吊兰写物作文

草坪夏季病害防治研讨论文 篇6

一、夏季斑枯病

斑枯病又称夏季斑或夏季环斑病,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异宗配合的真菌,是夏季高温高湿时发生在冷季性草坪草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可以侵染冷季型禾草,如细羊茅、剪股颖、早熟禾等,其中以草地早熟禾受害最为严重。尤其是在生长较密的草地早熟禾草坪上,也有人称之为草地早熟禾的“癌症”。1、发生时期。6月中旬-10月上旬。2、发病部位。夏季斑病危害草坪草根部,受害草株根部和根茎部呈黑褐色,外皮层腐烂,整株死亡,可在受害的草株根部观察到网状稀疏的黑褐色匍匐菌丝。3、发病特点。在草地早熟禾上,夏初开始表现症状,病株不长、低矮,发病草坪初期呈凹陷、圆形或马蹄形3-8厘米的小枯草斑,在持续的高温天气下(白天高温达25-35℃,夜间温度超过20℃),病叶颜色迅速从灰绿色变成枯黄色,病情会迅速发展,多个枯草斑连合成片,呈圆形或马蹄形枯草圈,一般最大直径不超过40厘米。

二、褐斑病

褐斑病又称为立枯丝核疫病,是流行性很强的一种病害。首先从伤口侵入(如修剪过的草的顶端),是一切草坪病害中分布最广的病害之一。1、发作时期。5月下旬-9月中旬。2、发病部位。主要危害植株的叶、叶鞘和茎,根部受害较轻或不受害,但病害严重或反复流行时,也会导致根茎的死亡。3、病害特点。褐斑病的发病部位有边缘红褐色,中心灰白色的梭形病斑。在草坪上,可以形成近环形的“蛙眼状”枯草斑;在清晨有露水或湿度较高时,在枯草斑的边缘,可观察到由病菌菌丝体形成的“烟圈”;病害发展的后期,可在病部形成菌核。枯草斑形状多为长条形,月牙形或近环形,直径1-30厘米,中间生有没有发病的绿色草株,整个病斑呈“蛙眼状”。

三、镰刀枯萎病

葡萄夏季病害防治 篇7

1.1 症状特点

此病主要为害果穗, 也能为害新梢、叶片。果穗感粒蔓延。果粒受害后, 首先果蒂变为淡褐色、软腐状, 然后全粒变褐腐烂, 但果粒形状不变, 约经一周左右, 病粒上密生1层灰白色小粒点然后颜色逐渐变深褐色、失水、干枯成僵果。此病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发生, 7、8月份发病达盛期。

1.2 防治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 控制氮肥, 使树体健壮而不徒长, 提高树体抗病力。及时剪除病果穗、病枝蔓, 拾净地上的病果, 集中掩埋。药剂防治:休眠期于葡萄发芽前对整个树体喷一遍铲除净。生长期喷药时间必须在发病前进行。一般在6月上、中旬开始喷杀菌力强的杀菌剂。病后首先在穗轴、果梗或穗柄上产生淡褐色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 后呈软腐状, 并逐渐向果粒转移, 以后每隔10~15天喷1次。7、8月份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同时为防止雨水冲刷可在药液中加2000倍的皮胶或其它粘着剂。

2 葡萄炭疽病

2.1 症状特点

炭疽病主要侵害葡萄果实, 也能侵染新梢、叶柄、叶片、果梗等。果实发病, 开始在果面上发生水浸状、淡褐色斑点或雪花状病斑, 逐渐扩大呈圆形深褐色病斑, 在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斑凹陷, 病粒逐渐失水皱缩。病菌侵染穗轴、叶柄时, 受害处也能产生淡褐色、椭圆形或梭型凹陷的病斑。

2.2 防治措施

消灭越冬菌源:结合冬季修剪, 把病枝、病果等集中焚烧填埋。春季萌芽时喷铲除剂。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加强树体管理, 降低园内湿度。药剂防治。于5月中下旬喷杀菌力强的药剂, 重点喷结果母枝, 连喷2遍, 以后每隔10~15天喷1次。

3 葡萄霜霉病

3.1 症状特点

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 也能侵染新梢、花序和幼果。叶片受害, 叶面最初产生半透明、边缘不清晰的水渍状病斑, 逐渐扩展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大小不一致的多角形斑块。嫩梢、穗轴、卷须发病出为半透明水渍状点逐渐变为黄褐色至褐色稍凹陷的病斑。

3.2 防治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冬季修剪后彻底清扫果园, 把病枝、病果等集中焚烧填埋。降低园内湿度;增施磷钾肥, 提高树体抗病力。药剂防治:波尔多液是防治此病的良好保护剂, 发病前可喷半量式200倍波尔多液, 以后可喷等量式160~200倍液, 每半月至20天1次, 喷3~5次可控制此病为害。

4 葡萄黑痘病

4.1 症状特点

黑痘病主要侵染植株的幼嫩部分。感病时初呈红褐色斑点, 随后呈多角形, 后期病斑干枯破碎。

4.2 防治措施

搞好园内卫生, 消灭菌源,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 多施有机肥, 增施磷钾肥。春季发芽时可喷1遍铲除剂, 以铲除越冬的的病菌。在葡萄开花前后, 各喷1次1:0.5:200倍波尔多液。

5 葡萄白粉病

5.1 症状特点

葡萄白粉病为害葡萄所有的绿色部分。果粒感病时, 果面产生1层白色粉质霉层, 粉下产生褐色网状花纹, 果实停止生长。叶面受害时, 产生白色粉斑, 粉斑下有明显网状花纹, 影响光合作用, 最后卷缩、焦枯。

5.2 防治措施

搞好园内卫生, 消灭菌源,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硫磺胶悬剂等都是防治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6 葡萄蔓割病

6.1 症状特点

蔓割病具有潜伏性的特性, 主要侵染当年的萌蘖枝。主要表现为表皮粗糙, 皮层变为黑褐色, 随着枝蔓的生长, 病部组织坏死而凹陷。病斑沿维管束蔓延, 然后表皮翘起。发病严重的主蔓或主枝, 越冬后干裂而枯死。

6.2 防治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改良土壤, 多施有机肥,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抗病力。药剂保护:春季葡萄发芽后喷洒石硫合剂和200倍五氯酚钠混合液, 可有效控制该病发生。

7 葡萄房枯病

7.1 症状特点

房枯病主要为害果粒、果梗和穗轴。果穗发病, 首先在果梗基部产生红褐色椭圆形病斑, 逐渐扩大后, 色泽变为褐色, 并逐渐蔓延到穗轴分枝和穗轴上, 引起小分穗和全穗发病。

7.2 防治措施

搞好园内卫生, 消灭菌源,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硫磺胶悬剂等都是防治房枯病病的理想药剂。

葡萄的病害很多种, 主要介绍以上几种。另外还有黑腐病、苦腐病、灰霉病等其防治方法和白腐病、炭疽病基本相似。

(责任编辑荷初)

摘要:夏季温度高, 湿度大, 利于葡萄黑豆病、白腐病、炭疽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特别利于葡萄霜霉病的发生, 致使葡萄落叶、落枝、烂果甚至死亡。因此, 夏季多雨季节要加强葡萄的管理, 及时防治葡萄病害。

蝎子常见病害及防治 篇8

2、青枯病(枯尾病)。因气候炎热、环境干燥、饲料含水量低和饮水供应不足等造成的慢性脱水病症。该病为群发性,起初病蝎后腹末节(尾梢)出:现枯黄色干枯萎缩,继而干枯逐步向前延伸,接近前腹部时病蝎开始死亡。发病初期,蝎群由于争水分而互相残杀严重。防治:盛夏或高温环境。要注意及时喷雾增湿,使蝎活动场所不致过于干燥,增添饮水器具,保证供水,投喂西瓜皮、西红柿等新鲜多汁食物。不必采用药物治疗。

3、体解病(麻痹症)。因高温高湿造成急性失水虚脱。往往在加温养殖时,温湿度控制不当,造成骤然的高温高湿,导致发病。环境高温高湿,蝎群烦躁不安,慌乱走动,继而出现肢节软化、功能丧失、尾部下拖、全身颜色深暗等麻痹瘫痪症状。病程极短,在发病1~2小时内迅速死亡。防治:加温养殖时,注意控制好环境温湿度,防止出现40℃以上高温,如出现该症状,应立即通风换气,降温除湿,并将蝎子从蝎池中捕出补水。即用30~35℃温水。加入少许食盐和白糖,喷洒在蝎体上,使躯体湿润,待蝎房温湿度正常后,再将康复了的蝎子放回蝎池,死蝎可加工制干。

4、腹胀病(大肚子病)。因温度偏低,蝎子采食较多、消化不良等而发病。多发生于早春、气温偏低和秋季低温时期。病蝎腹胀、颜色暗青、活动迟缓、不食不消化,发病10余日后开始零星死亡。防治:控制环境温湿度,低温环境减少饲喂量,对病蝎用食母生、复方新诺明拌料饮水,及时加温。保持蝎房温暖。

5、流产。因养殖密度过大。孕蝎受惊扰、挤压、摔跌等,致使提前产出不能成活的仔蝎。防治:孕蝎单独饲养,降低饲养密度,防止惊吓、挤压、摔打等。

6、斑霉病。因栖息场所高温高湿,致使真菌在蝎子体表寄生而发病。起初病蝎表现呆滞不食,直至死亡,蝎尸往往同腐败饲料一起结块发霉,体内充满黄褐色或绿色霉状菌丝体集结而成的菌块。防治:注意卫生,控制湿度,并及时翻垛、清室、晾晒清洗养蝎用具。必要时用01%高锰酸钾或0.5%甲醛溶液喷雾灭菌。病死蝎应焚烧或深埋处理。

7、黑腐病。因食物腐败变质或饮水不洁引起。早期局部变黑、腹胀、活动减少或不出穴活动、食欲减退或废绝,以后前腹部出现溃疡性病变,病蝎死亡,腹部腐烂。防治:保证饲料、饮水新鲜清洁,防止病从口入,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清垛消毒,病蝎须焚烧或深埋处理。

牵牛花的病害防治 篇9

发病部位主要是叶、叶柄及嫩茎,受害叶片初期在叶上有浅绿色小斑。后逐渐变成淡黄色,边缘不明显,严重时扩展成大型病斑,后期病部背面产生白色疤状突起,破裂时,散发出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孢囊孢子,嫩茎受害时造成花、茎扭曲,当病斑包围叶柄、嫩梢时,环割以上的寄主部分生长不良,萎缩死亡。

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旋花白锈菌(Albugoipomoeae-panduranae),属白锈属的一种真菌。病菌在病组织内以卵孢子越冬,翌年春天,卵孢子萌芽产生孢子囊,侵入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一般在8-9月为发病盛期,牵牛花种于可带菌并成为翌年浸染源。

防治方法

①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以减少对种子的浸染。

②选留无病种子作为繁殖种子,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避免与旋花科植物轮作。

卷丹百合病害防治论文论文 篇10

该病主要危害百合叶片,严重时危及茎秆,染病叶片开始出现水渍状褪绿小点,然后扩大为不规则形、中央灰褐色凹陷、边缘黑褐色的病斑,茎秆上病斑为长条形,中央浅褐色或灰白色,边缘深褐色,可侵染百合的各器官。花梗受害后呈褐色、软腐状,花瓣病斑椭圆形,浅褐色,多个病斑愈合导致组织溃烂,薄如纸状。鳞茎感病后,外层鳞茎上产生许多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稍凹陷,后期多个病斑合并,整个鳞片干缩呈黑褐色,可侵染百合的各器官。该病为种传和土传病害,病菌在种球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2防治

渠道常见病害的防治 篇11

【关键词】渠道;常见病害;防治

一.渠道冲刷及处理

1.1冲刷产生的原因。渠道冲刷主要发生在狭窄处、转弯段以及陡坡段,这些渠段水流不平顺且流速较大,往往造成渠道的冲刷。具体原因主要是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和管理运用不善等。

1.2冲刷的处理。渠道冲刷问题应根据冲刷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1)因渠道设计问题,造成渠道流速超过渠道不冲流速,导致渠道冲刷时,可采取建跌水、陡坡、砌石护坡护底等办法,调整渠道纵坡,减缓流速,达到不冲的目的;(2)渠道土质不好,施工质量差,引起大范围的冲刷时,可采取夯实渠床或渠道衬砌措施,以防止冲刷;(3)渠道弯曲过急、水流不顺,造成凹岸冲刷时,根治办法是:如地形条件许可,可裁弯取直,加大弯曲半径,使水流平缓顺直。或在冲刷段用浆砌石或混凝土衬砌;(4)渠道管理运用不善,流量猛增猛减,水流淘刷或其他漂浮物撞击渠坡时,可从加强管理入手,避免流量猛增猛减,消除漂浮物。

二、渠道淤积及处理

2.1淤积产生的原因。渠道淤积主要是由于坡水入渠挟带大量泥沙所致,此外,有些灌区水源含沙量大,取水口防沙效果不好也会带来泥沙淤积。

2.2淤积的处理

2.2.1防淤。(1)在渠道设置防沙、排沙设施,减少进入渠中的泥沙;(2)改变引水时间,即在河水含沙量小时,加大引水量,在河水含沙量大时,把引水量减到最低限度,甚至停止引水;(3)防止客水挟沙入渠。如遇大雨、发生山洪,应严防洪水进入渠道,淤积渠床;(4)用石料或混凝土衬砌渠道。通过衬砌渠道,减小渠床糙率,加大渠道流速,从而增大挟沙能力,减少淤积。

2.2.2清淤。渠道产生淤积后,渠道过水断面减小,输水能力降低。因此,为了保证渠道能按计划进行输水,必须进行清淤。渠道清淤的方法,有水力清淤、人工清淤、机械清淤等。

(1)水力清淤。在水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可在每年秋冬非用水季节,利用河流、水库或泉源含沙量很低的清水,按设计流量引入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段用现有排沙闸、泄水闸等工程泄水拉沙,先上游后下游,逐段进行,最后一段泥沙从渠尾排入河道中。在淤积严重的渠段,可辅以人工用铁锨、铁把等工具搅动,加强水流挟沙能力。有的渠道也常利用防洪、补修断流时机,泄水拉沙,效果也较好;(2)人工清淤。人工清淤是我国目前运用最普遍的清淤方法。在渠道停水后组织人力用铁锨等工具挖除渠道淤沙。一般一年进行l—2次,北方地区在秋收后至土地冻结前进行一次,春季解冻后再进行一次;南方地区多与补修结合起来进行清淤。人工清淤对应,注意不要损坏渠道边坡;(3)机械清淤。使用机械清淤能节省大量的劳力,提高清淤效率。主要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沿渠要有通行机械的道路;②渠道植树应考虑机械清淤的要求;③泥沙堆积段比较集中,要具备处理措施;(3)机械清淤,主要是用吸泥船、挖土机、开挖机、推土机、塔式铲运装置等机械来清除渠道中的淤沙。

三、渠道滑坡的防治

3.1渠道滑坡的情况及类型

3.1.1坍塌的情况。渠道滑坡是渠道的严重病害之一,危害严重,有的甚至无法修复。根据大量已运行的小型渠道,常常发生滑坡,垮塌的部位有以下几种情况:(1)土渠内坡易垮塌,特别是渠道弯道的凹岸部位内坡发生垮塌的较多;(2)挖方段滑坡坍塌多,特别是深挖方渠道,以及高边坡和上部弃土压重大的垮塌多;(3)土渠填方段外堤滑坡多;(4)衬砌施工质量差,或未衬砌的渠道常会发生坍塌,已做过衬砌防渗的渠段垮塌少;(5)山洪直接冲刷地段坍塌多,坡面处理搞得好的垮塌少。

3.1.2滑坡类型。渠道滑坡的类型大致有以下集中:(1)粘土渠堤滑坡。渠堤内滑或填方土渠的外滑,由于渠道断面不大,滑坡坍塌是局部性的,修复容易;(2)基岩滑坡。渠道通过地带的基岩滑坡常有以下形式:1)渠底式。风化软弱岩层或坡积物从渠底以上的坡面滑塌,主要表现在通过坡积层的傍山渠道;2)“坐船式滑坡”,即从渠底以下深层滑动。该滑坡体影响范围大,明渠整体下滑,渠身不稳,修复难度大。这种情况较常见,主要出现在大山脚下,坐落在坡积体和古滑坡体上的渠段。

3.2渠道滑坡的原因

渠道滑坡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有时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1)粘土渠道雨水入渗饱和或未作防渗衬砌,渠道长期渗漏,大大降低了渠道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弯曲渠段凹岸内坡冲刷也常常引起坍塌;(2)渠道若经过软弱岩层覆盖土或坡积物所组成的斜坡地带,特别是沿山渠道,在暴雨洪水期间,由于坡面冲刷和雨水入渗等原因常常产生基岩滑坡使渠道受到严重破坏;(3)傍河渠道由于河流冲刷切割岸坡,常常造成渠堤的滑坡和坍塌;(4)人为因素方面影响。除涉及施工等原因外,如在坡脚大量取土,或不适当的在斜坡上弃土,或开渠时人工爆破使用炸药过量,以及斜坡上的渠、塘、田、漏水和垦殖、开矿、修道等原因均可导致滑坡。

3.3渠道滑坡的防治

渠道滑坡应针对产生的原因和滑坡影响范围等情况,本着“根治“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工程措施,确保渠道安全。

(1)拱涵暗渠。有的渠段穿过覆盖很厚的坡积层的深挖方段,或傍山渠道的靠山一侧常在渠顶以上高陡坡发生坍塌。如采用削坡减载,挖方量很大,如修挡土墙也无法维持其稳定,可以采用将原来深挖方明渠改拱涵暗渠,拱涵暗渠修好后,可在洞顶和两侧回填土石,并加强底部及两侧排水,以平衡下滑力;(2)衬挡滑体。在渠道已经塌方或将会塌方地段若受到山高坡陡地形限制,削坡减载方量太大,可以采用衬砌挡土墙的方法,但应注意墙后排水。常用重力式挡土墙或支挡的形式如图1或图2所示,可根据具体情况择优选用。当渠段弯曲段的凹岸冲刷而坍塌时,可衬砌加固,并将渠道底板衬砌时采取适当的横向抬高以改善水流条件等措施;(3)防渗固坡。对填方段土渠,因渠道渗漏而导致渠堤外坡滑坡坍塌的,应采取渠段防渗衬砌和外坡放缓并砌石固脚的措施(4)改线。小型渠道工程原选定渠线时大多未作地勘工作,使有的渠道修筑在滑坡或崩塌体上,建成后渠道极不稳定,一旦雨水入渗就引起滑坡体位移,甚至产生从渠底以下的深层滑动。这种“坐船式”的滑坡只能采取渠道改线,以避开滑坡多发地段。

参考文献

[1]黄群荣.关于水利渠道常見病害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6期.

甘薯三大病害及其防治 篇12

1. 根腐病也叫烂根病。甘薯根

尖或中部形成黑褐色病斑, 而后大部分根变黑腐烂;地下茎被感染形成黑斑, 表皮纵裂。严重时发病组织疏松, 病株矮小, 节间缩短, 叶片发黄或发紫皱缩, 增厚变脆, 遇干旱或日晒叶片萎蔫甚至干枯脱落, 生长停滞, 造成大片缺苗甚至绝收。病薯块表面粗糙, 布满很多大小不等的黑褐色病斑, 多呈圆形。病斑初期表皮不破裂, 至中后期纵横龟裂, 皮下组织变黑疏松, 底部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可形成一层新表皮。贮藏期间病斑不扩展, 病薯无苦味, 煮食无硬心。

防治方法:甘薯根腐病主要通过土壤、粪肥、病残体、种薯和薯苗传病, 生产上主要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1)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 如商薯19、济薯21等。 (2) 清洁田园, 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残体, 晒干烧掉。 (3) 加强田间管理, 深翻改土, 适时早栽壮苗, 发病盛期前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 (4) 轮作倒茬, 发病重地块实行甘薯与玉米、大豆、花生等轮作倒茬, 能减轻病害发生, 一般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 (5) 建立无病留种地, 不用病薯做种薯, 杜绝种苗传播。

2. 甘薯黑斑病

也叫黑疤病, 不同时期感病部位不同。育苗期感染的苗下部白嫩部分产生黑色圆形或椭圆形凹陷病斑, 温湿度适宜时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 即病菌的菌丝层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表面粗糙生出刺毛状突起物, 有时产生黑色粉状厚垣孢子;发病严重时造成烂床死苗。大田生长期发病多在栽插后7~14天, 病苗基部叶片脱落, 蔓不伸长, 根部腐烂仅剩纤维状物, 随即枯死;薯块受害多在伤口处出现黑色或黑褐色病斑, 初为近圆形, 后扩大为不规则形, 轮廓明显, 中央稍凹陷, 有时可见到黑色刺毛状物;切开病薯可见病部薯肉变青褐色或黑绿色, 有苦味。贮藏期薯块感病, 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 初为白色小点, 随之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 中央也产生刺毛状物, 病薯块易被其他真菌和细菌侵入引起腐烂, 造成烂窖。

防治方法: (1) 建立无病留种地、培育无病壮苗, 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甘薯的地块作留种地;苗床选用无菌土, 使用净肥及净水;选用抗 (耐) 病品种如丰薯1号等。 (2) 选种消毒, 严格剔除病、虫、伤、冻薯块, 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 温汤浸种用50~54℃温水浸种10分钟, 严格掌握温度, 温度高烫坏种薯, 温度低影响效果, 不同品种耐热力不同应先试验;药剂浸种常用药剂有45%代森铵水剂200~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400倍液, 浸薯种10分钟。 (3) 选栽无病壮苗, 将病菌侵染的薯苗根茎白色幼嫩部分剪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薯苗基部10分钟。 (4) 甘薯安全贮藏, 适时收获防止冻害, 严格剔选薯块, 凡有病有虫伤口、破伤口及露头青的薯块不能入窖, 运输工具必须消毒, 薯块入窖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400倍液淋洒薯块能控制黑斑病及贮藏期其他病害;用高温大屋窖贮藏;甘薯入窖后人工加温, 短时间内使薯堆温度升至38~40℃, 保持恒温4天4夜, 然后降温至12℃左右。

3. 甘薯茎线虫病

也叫糠心病、空心病等, 主要为害薯块。薯块受害, 如果线虫由土壤通过皮层侵入的则发病初期皮色稍变蓝色或蓝紫色, 最后皮色变成暗紫色, 并多龟裂, 称为糠皮;如果线虫由种薯和种苗带病传染的则侵入薯块中心, 由内向外扩展, 内部呈白色糠道, 后常因杂菌侵染而形成褐色通道, 称为花瓣、糠心, 这种薯块外表无变化, 但重量大为减轻, 用手指弹有空响;如果线虫由土壤和种苗混合传染的则表皮、薯块心部同时被害症状明显, 有时造成整个薯块干腐或与软腐病菌同时发生, 造成湿腐。

水产养殖的病害与防治 篇13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上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市场需求的调节下,水产养殖业不断发生变化和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水产养殖的高密度、集约化。

这种方式能充分利用资源,达到最佳的产出量,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各种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和流行,一旦防控不利,往往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重点分析几种常见的水产养殖中流行病害,同时给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养殖者参考。

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 篇14

一、适当控食

夏天水温高,水中溶氧相对较少,过饱的饮食会增加水生动物的耗氧率而使水生动物易因缺氧死亡。同时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水生动物体质弱,摄食量本来也低于平时,而过量的投喂会造成剩余残饵污染水体而加速养殖水体的水质败坏。一般情况下,高温季节的投饲量控制在平时的60―70%,而遇闷热或雷阵雨天气,投饲量可减少到平时的40―50%。

二、保持良好水质

对养殖池塘应灌满塘水,鱼类养殖池塘水深达到1.8―2.2米,虾蟹类养殖池塘水深1―1.5米,对田改塘较浅的池塘多放养水草,以降低水温,创造适宜的水环境,使养殖品种良好生长。在晴天水温不太高的上午,每15―30天每亩用5―10公斤的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或投放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

三、挑选鱼种及最佳的生长密度

1.选择优质鱼种

鱼类能够成长为健康成鱼的前提是要选择优良的鱼种。优质鱼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病害少的特点。在选种时要注意鱼种的来源。提倡由自己或附近的池塘进行培育的方法。这样既能够生产自己所需的鱼种,又能在品种搭配、数量和规格上灵活选择。放鱼种时要选择晴天进行,放鱼时操作要轻柔、细心,不能将鱼体弄伤,避免鱼病的发生。

2.鱼最佳的生长密度

池塘在一定条件下所最多能饲养鱼的总重量是有限制的,即鱼栽力。因而要把握好最合理的饲养密度。若存塘鱼重量达到鱼栽力时,鱼就会停止生长并出现养殖事故,造成产量上的损失。因此在鱼类饲养时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品种、管理措施和水平等掌握好鱼类饲养的密度。

3.鱼食的挑选与投放时间

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饵料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人工生产颗粒饲料和经施肥而培养出来的天然饵料。在进行饵料的投放时,一般对已经养过鱼的塘口,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大致确定全年的饲料用量。对于初次养鱼或条件发生较大变动的养过鱼的池塘,全年饲料的用量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

4.常见病害的主要类型

4.1 细菌性败血症对于细菌性败血症,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其发病原因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溶血性腹水病、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是鱼类病害中常见的疾病。

4.2 亚硝酸盐通过呼吸作用,亚硝酸盐经鱼的鳃丝进入血液,降低鱼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从而减弱了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鱼的摄食量有所减少,出现组织性缺氧,而且鳃组织出现病变而对呼吸产生严重的影响、缺乏平衡能力,这时鱼的血液为红褐色或者黑紫色,甚至于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也发生了改变,渗透条件能力降低,造成充血,其症状与出血病相似。

4.3 瓜虫病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几乎在所有的淡水鱼类养殖中都出现过瓜虫病,导致大量的鱼种、鱼苗死亡。淡水小瓜虫病多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随着水温的变化,小瓜虫生存的时间也发生着变化,在20~25℃或者1℃时,虫体最易感染宿主鱼;而当水温在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瓜虫病不会发生。瓜虫病的病征表现是染病鱼体表面或鳃上出现白色小点,因此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

5.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5.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5.2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 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菊花的病害防治技术 篇15

在日常栽培中, 由于常受到病虫为害, 对菊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 因此搞好病虫害防治十分必要。

1 主要病害

1) 叶斑病 (Cercospora chrysanthemi) 由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 初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 后扩展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斑, 中央暗灰色, 边缘有褐色线隆起。

防治方法:田间有病叶出现喷洒, 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等量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800倍液, 50%扑海因可湿性粉1 500倍液, 60%百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50%苯菌灵可湿性粉1 500倍液, 7~10d/次, 连喷2次以上。

2) 斑枯病由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 主要危害叶片。初叶片出现褐色小斑点, 后扩大成黑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斑, 外部有一个明显的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呈黑褐色, 中央稍褪色。

防治方法: (1) 避免偏施氮肥, 施用酵素菌或MN沤制的堆肥。 (2) 发现病叶立即摘除, 烧毁。 (3) 发病初可用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 50%苯菌灵1 500倍液, 30%乙蒜素乳剂1 500~2 000倍液喷洒。

3) 锈病:可引起锈病的病原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初叶片上出现浅黄色小斑点, 叶背对应处生出褪绿斑, 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 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病斑多时, 叶缘上卷。不开花或开花后大量落花。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1 000倍液, 25%敌力脱 (丙环唑) 乳油3 000倍液喷洒。

4) 枯萎病由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引起的病害。发病株茎基部变成浅褐色, 横剖茎基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 向下根部外坏死或变黑腐烂, 茎杆裂开, 产生白霉。地上部叶片变浅发黄, 萎蔫下垂。

防治方法: (1) 发现病株立即清除, 病穴用生石灰或消石灰填充消毒。 (2) 全田根茎喷淋3%甲霜灵.恶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50%苯菌灵1 200倍液, 也可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400倍液及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灌根, 每株灌药液0.4~0.5L, 连灌2~3次。

5) 根癌病由癌肿野杆菌或根癌土壤菌细菌引起的病害, 发病部位植株根颈处或侧根及枝干上。病部产生大小不等的肿瘤。初灰褐色, 表面光滑, 质地不硬, 后变为棕褐色, 表皮粗糙或龟裂变硬, 地上部失绿或变黄。叶小, 生长缓慢或枯死。

防治方法: (1) 严格检疫, 对怀疑有病苗木, 定植前, 可用72%硫酸链霉素2 000倍液浸泡30h, 也可用1%硫酸铜液浸泡5min, 亦可用高锰酸钾3 000倍液浸10min, 捞出冲净定植。也可利用野杆菌素K84制剂浸根, 对癌肿防效极佳。

6) 菌核病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 主要危害根茎。初茎下部出现水渍状病斑, 后变成灰白色, 潮湿时病部软腐, 表生白灰霉层, 后期病茎皮层霉烂成丝裂状, 内生有鼠屎状黑色菌核。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立即清除, 及时用40%多硫胶悬剂4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0%菌核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7~10d/次, 连喷2次以上。

7) 白绢病由半知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在成株期主要危害根茎。初根茎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湿斑, 后绕茎及向下延伸。病部以上叶片枯黄停止生长, 叶片脱落, 下部引起根腐、茎基腐、并长出白色疏松的菌丝体。后期出现黑色油亮油菜粘状小菌核。

防治方法: (1)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消石灰或生石灰填充消毒。也可用5%井岗霉素水剂1 000倍液或50%田安水剂500倍液, 灌病穴及淋灌周围健株茎基。 (2) 也可用培养的哈茨木霉0.4~0.5kg, 掺细土50kg, 混匀撒覆病株及周围健株茎基部。 (3) 药土施后及时进行一次中耕, 切断蔓延通道。延缓传播速度。

8) 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产要危害叶片, 初叶片上出现浅黄色小斑点, 后扩大病叶布满白粉状霉物。严重时叶片扭曲。变形, 甚至脱落。

防治方法:田间有病叶出现, 可用35%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20%粉锈宁 (三唑酮) 乳油1 500倍液。7d/次, 连喷2次以上。

9) 霜霉病由鞭毛菌亚门霜霉属真菌引起的病害, 主要危害叶片嫩茎。病叶褪色叶斑不规则, 初呈浅绿色, 后变为黄褐色, 病叶皱缩, 叶背有稀疏先污白后黄白色, 最后深褐色菌丝。

防治方法:发病初用72%露速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8赛福 (甲霜.锰锌) 可湿性粉500~600倍液加适量黄腐酸及黄糖500倍液喷洒。7d/次, 连喷2次以上。

10) 病毒病由病毒引起的病害。感病叶片形成明显的花叶症状或坏死斑, 严重时出现褐枯斑, 叶片变小增厚, 叶缘内卷, 正面暗绿, 背面变紫红色。

防治方法: (1) 田间有蚜虫出现时, 及时喷洒10%吡虫啉乳剂1 500倍液防治。 (2) 有病株出现可及时拔除烧毁。 (3) 叶面喷洒神奇806复合剂或20%复生灵 (复钠.吗啉胍) 500倍液喷。7~10d/次连喷2次以上。

2 营养保健施药技巧

暴雨过后果树病害的防治 篇16

1 果树黄叶

雨水可为果树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但往往也会造成主要营养元素的过量供给与某些微量元素的供给不足,使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化。因此雨后要注意地下追肥和叶面喷肥相结合,特别注意铁及硼、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同时对过度旺长的果树施用多效唑150倍液。

2 果树烂根

个别果园由于地势低洼,雨后积水,果树根系厌氧呼吸,导致部分根系沤根,影响养分供给,造成叶片短期内快速萎蔫,并出现烂根等现象。可以浅翻后亩施生石灰100千克,结合施肥喷施爱多收杀菌,地上部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

3 花芽分化不良

生长后期遇暴雨会使大部分果树旺长,影响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会造成花芽分化的营养与果树旺长的营养竞争,导致花芽分化不良,影响翌年产量。要通过夏季修剪,疏除过多背上枝;通过拉枝调整树势,协调营养供给。同时结合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与生长抑制剂促进花芽分化。

4 病菌侵染

雨天的高湿环境为病菌萌发提供了条件,雨水也是病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如管理措施跟不上,极容易造成园内果树病害的大发生,所以,雨后应重点抓好腐烂病、干腐病、轮纹烂果病、早期落叶病的防治,可选用必备500倍液、杀菌优800倍液、轮纹净600倍液在雨后晴天及时喷施。

公路雨季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篇17

公路雨季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结合工程实践,针对公路在雨季常出现的.病害,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给合具体情况提出了预防性养护措施和水毁抢修措施,以减少公路在雨季的水毁损失,确保公路畅通,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 者:曾强忠 ZENG Qiang-zhong 作者单位:上海富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江苏,连云港,22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35(7)分类号:U418关键词:公路 雨季 病害 防治措施

延药睡莲的病害防治方法 篇18

因为它主要是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所以我们说的水分管理主要是指的水位。

植株处于不同的生长期,需要控制的水位高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当它正处于成长初期的时候,它的叶柄比较短,所以水位要尽量地浅一些,不要让叶片暴露到空气之中,这样可以尽快提高水温,促进根部的发育。随着植株的长大,水位也要慢慢升高一些;等到到了最旺盛的时期,水位要达到最大,这样有利于营养物的储存。

另外,水位还应该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比如,到了秋季要降低水位,让它接受到充足的光照。等到秋末冬初天气转凉的时候,就应该加深水位以帮助它更好地过冬了。

追肥

原则:第一是有益于植株的成长,第二是尽量在水中不要浪费,不然会水体营养物质的增多会导致污染现象的出现。

肥料的选择:我们一般会将肥与黏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之后在施入水中。

具体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可以使用韧性好、并且吸水好的材料将肥料包好,并且在包上扎上几个孔,这样做有利于肥料的释放。

森林病害生态防治研究 篇19

青海省的气候类型及地形导致青海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低, 且森林分布不均, 面积较小, 木材十分短缺。加强当地森林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病害可能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影响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生态防治理论总结多年森林病害防治与治理经验, 以生物动态平衡原理为指导对森林病害实施综合的治理, 协调森林生态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生态防治以保持和恢复森林的动态平衡为出发点, 实现自然的生态防治与人工的生态防治, 2种防治方式相互依存, 共同提升森林抵御病害的能力[1,2]。

1 生态防治理论基础

利用生物动态平衡理论对生态防治原理进行分析, 自然界存在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生物在生长与进化的过程中, 不断适应彼此, 为了能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 努力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正常的森林生态系统, 病原物、病原物的抗生体、病原物的寄主植物都保持着数量的消长变化, 波动幅度也在一定范围内。当生态系统失衡后, 病原物的数量可能剧烈增长, 森林病害出现。例如, 很多森林地区都有疱锈病存在, 但依靠森林的协调与控制能力, 使疱锈病并不成灾。可是随着人们大面积的砍伐森林, 采伐迹地上长出了草本植物, 这些植物都成为疱锈病的转生寄主, 从而使其病害成灾[3]。从生态防治的角度进行思考, 必须要不断调整与协调生态平衡, 通过森林的自治以及人工的治理, 从根本上防治病害。

2 生态防治的主要措施

2.1 森林培育技术措施

森林培育技术是生态防治的基础性工作, 实现森林培育, 主要是为了保持合理的林分结构, 为整个生态环境创造较为适宜的林分环境, 以此形成较为系统且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促使生物之间相互协调, 创造较为稳定的生态环境。具体做法主要有下几点:一是创造与整个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相适应的植物, 对植物进行先引进后推广, 形成有效的种植经验, 防止树种的不适导致病虫害的寄居, 破坏整体的生态平衡与稳定。二是维持生物多样性, 可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林分结构培育, 形成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维持生物种类的复杂性, 创造动态平衡的生物环境。三是及时进行抚育与间伐工作, 提高树木种植质量, 保证种植密度, 为树木生长创造充足的养分条件与卫生条件, 以此来防止有害生物的生长。

2.2 生物控制措施

通过生物控制措施, 也能起到良好的抑制病害的作用。通过生物手段, 可以抑制病原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 为森林自我恢复创造时间, 从而使森林生态系统达到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目的。生物控制措施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营造混交林。混交林的覆盖可以有效降低病原物的数量。二是加强病原物抗生体的培植, 增加习居的病原物抗生体种群的数量, 达到抑制病原物生长的作用。三是通过人工免疫方式增强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增强寄主植物的交叉保护能力。四是增加有益微生物。促生菌、菌根菌等都是有益的微生物, 其具有加快林分生长的作用以及提高林木的抗病害能力[4]。

2.3 经营管理

有效的经营管理是提升森林病害防御的必要手段, 只有将防病技术同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相结合, 才能提高整体的防病能力, 促使森林防病防灾潜能的发挥。具体在经营管理层面, 需要使阶段管理与系统化管理相结合, 促使管理规范化。形成专业的林业管理部门, 进行集约化的经营管理, 能提升森林的经营程度, 维持森林发展的动态平衡。人工的参与只是增强森林抵御病害的手段, 森林的自我防护才是关键[5]。人工防御主要体现在严格控制森林火灾与自然灾害的能力, 尽量降低环境破坏的原因对森林造成的影响。如果出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 可以采用封山育林的治能力

形式, 以此加速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与恢复, 保持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

3 结语

生态防治是以保持和恢复森林的动态平衡为出发点, 对生态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方式进行探讨, 寻求防治的最根本、最持久的方式, 以采取有效的森林培育技术、生物控制措施与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森林病害的生态防

摘要:对生态防治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提出加强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采用生物控制技术、做好经营管理等措施, 以不断提高森林病害的防御能力, 促进森林持续发展, 维持动态平衡。

关键词:森林病害,生态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惠刚盈, 胡艳波.混交林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表达方式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2010, 14 (1) :23-27.

[2]于文喜.落叶松枯梢增病与湿差及风力关系[J].林业科技, 2008 (3) :23-25.

[3]李传道.森林病害流行与治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4]王志勇.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J].林业勘查设计, 2007 (4) :72-74.

上一篇:新目标7下 Unit8 同步教学下一篇:比童年作文600字 我和爸爸比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