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导学案每课反思

2024-05-31

历史导学案每课反思(精选5篇)

历史导学案每课反思 篇1

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反思

历史教育是什么?马燕辉老师认为:“历史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使命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更重要的是唤醒一个人纯洁无暇的灵魂,塑造一个人健全的人格,为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前进点燃一盏明灯”。但在我们的日常历史教学中真正能有几人做到这样的历史教育?!

我们学校从2007年3月份开始全面学习实施高青县樊林中学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要求所有任课老师必须使用。我不敢妄自评价导学案教学模式,只是感到历史课中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其教学教育远远达不到马老师所说的。

下面是初二一节历史导学案模式课23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老师印发给学生本课的导学案,上课老师直接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指出本课考试最能出的题目,詹天佑、魏源、严复是考试重点,多以材料题形式出现,强调学生要重点记忆。

三、检查课前预习

1、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默写导学案中的第一部分,每人默写两个小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同位互评,老师强调几个易出错的地方,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记忆巩固;

2、提问个别学生导学案中的第二部分,学生错、不准确的地方老师补充、说明,同时快速让学生记忆。

四、巩固练习

课前发给学生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面批。*************************** 整节课就是按照上述学案组织教学的,学生完成了学案,也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不难看出,这种学案在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双基”方面是比较扎实的。但是其学习目标2,一节课从始至终几乎没有体现,老师讲解很少,几乎没讲,只是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因为导学案模式要求老师少讲或是不讲。试想初二学生,在老师不介绍、没有大量的史料加以说明,他们何以能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怎能对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那种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而刻苦努力钻研的赤子之情充满敬意,何以达到历史的人文教育效果?!但学校要求用这样的模式,不得不如此!

虽然我们都认识到如此上历史课,有背历史课的人文教育作用,但在各种考评制度下,我们不得不只去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只注重考点知识,因为不出成绩,你的课讲得再好,人文教育再好,你也绝对不是个好老师,也绝对不会获得各种奖励,这就是现实。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如此上历史课!********************** 附:本课的导学案如下

23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预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詹天佑带领中国员工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侯德榜将制碱奥秘公诸于世,打破欧美强国对碱业的垄断,又发明”侯氏制碱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魏源开眼看世界,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严复译著《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思想,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自强保种”,救亡图存。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和杰出的思想家魏源、严复,他们那种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先进、赶超先进,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基础知识

一、仔细阅读课文填空 1、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铁路,任命()为总工程师。为了确保行车安全,他设计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年,()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铁路干线。

2、食品、肥皂、纸张、药品等日用品的制造,都需要一种化工原料——()。19世纪中期,()人已经能制造纯碱,但欧美各国将制造方法垄断起来,密不外传。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他还撰写《 》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碱业的垄断。他不满足已有的成就,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40%。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3、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先后有()和()。

4、魏源生活在()时期,他编写《 》一书,系统介绍了()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5、严复是()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推行()。他的译著是《 》影响最大,书中()、()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在书的按语里,他还激励人们(),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谁设计的?哪一年通车?路轨呈什么形状?

2、侯德榜的功绩是什么?

3、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有哪两个人?他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有什么成就?

历史导学案每课反思 篇2

【关键词】导学案;一轮复习;有效性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讲,但学生多学。”笔者认为“导学案”教学是实现上述教育目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特别对高三而言,尤为显得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以下特征及值得研究反思的问题。

一、高三一轮复习使用“导学案”的依据

(一)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是“导学案”推行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市文科学生高考历史学科共涉及6本教材,其中必修三册与选修三册。学生要在高三一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教材的复习并达到高考所需要的能力水平,可以说任务很重、时间很紧。“导学案”则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减少自主复习的盲目性,达到有序、高效地复习。

(二)弥补因现行教材编写体例所产生的知识缺陷,是“导学案”推行的必要性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是按照专题史的体例进行编写的,理论上,这种编写体例是对通史知识的拓展与深化。而按照历史认知规律,专题史的学习应该是以通史为基础的。但由于我市初中所学的历史也并非真正的通史,中考历史近几年又是开卷考,学生基础知识很薄弱,没有高中专题史学习所必须具备的通史概念与网络结构体系。采用“导学案”复习则兼有专题与通史复习,可以将教材专题史编写模式与考纲、试题通史式的编排所产生的矛盾得以一定的缓解。

(三)教师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准确把握,是“导学案”推行的可靠保证

“导学案”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但为了使学生的“学”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教师的“导”是最重要的保证。教师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是在充分了解本校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深入研究多种版本历史教科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考试说明》、近年来各省市高考卷尤其是重庆高考卷的基础上,采用集体讨论备课的方式后编写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果,这是“导学案”得以推行最重要的保证。

二、“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笔者认为,“导学案”是教师在课前根据自己对学情、课标、教材的理解,有针对性、创造性地编制所任教班级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案,它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所使用的“导学案”主要呈现了教师的思路,是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因而编写“导学案”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体化原则

所谓主体化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 以生为本,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基础过关、问题探究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问题化原则

问题是复习的开始。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递进。总之,要有梯度、要有开放性,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提高学生的思辨性,从而提高复习效益。

(三)重组性原则

恰当重组教材合理舍弃“原版”,实现教学方式的最优化。重庆存在“一标多版”的现状,教师应由教材的“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不同版本教材“原版”适当舍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一輪复习“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一)目标:扎实推进、点点落实,夯实基础

由于课程开设的特殊性(一学年完成三册教学内容)所带来的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弱,而高三第一轮开始复习距新课学习(必修)内容已间隔近两年时间,学生对必修内容的印象已所剩无几。所以第一轮复习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夯实基础。按模块顺序进行,重点解决基础知识也就是教材内容的复习问题,尽可能按照教材所列的子目录中的知识点,一点一点落实每个单元、每一课的具体内容。

(二)栏目及使用:专题高考导航、基础过关、问题探究、巩固练习四个部分。

1.“目标导航  单元导读”:根据《考试说明》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对每一专题所涉及的所有考点进行剖析,指出本专题涉及的考点在复习中需要掌握的程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防止无的放矢。本栏目分两块内容:第一块是“专题考点”,将指导意见中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进行整合,将“知道”“了解”“列举”等行为表述词略去,以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第二块是重点把握,根据《考试说明》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并结合近几年我省高考对本专题所涉及的试题特点分析后,确定本主题在复习中应关注的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尤其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去分析。本栏目以专题为单位,需要教师在每一个专题复习的第一节课中,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做适度解读。

2.“自主学习  基础过关”:本栏目以“课”为单位编制,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重点。教师先将本专题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呈现本课的知识主线,形成知识框架。同时留出能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的重点历史要素,由学生在课前以填空的方式完成(一般是前一天的晚上完成)。目的在于一方面可以通过填空对主干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学生在完成填空时通过翻阅教材,又进一步熟悉了教材。本栏目的设置一般控制在学生能在20分钟内完成。同时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用几分钟时间核对一下填空答案。

3.“重点问题  合作探究”:本栏目是课堂复习的核心栏目。这一栏目是针对本课中学生存在知识薄弱环节、教师认为需要加深理解的知识内涵外延、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设问,或对教材中的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进行问题的二次开发,通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共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本栏目以问题链形式出现的问题不超过6个,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左右以便留出时间供学生完成课堂巩固及消化时间。

4.“巩固练习  及时评讲”:本栏目是对本主题内容在复习效果的检测,试题以选择题为主,一般10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试题主要考虑近两年的高考真题、模拟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便于学生通过试题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但所选的试题尽可能不跨专题和模块,这样才能与本课所学的内容真正吻合。本栏目在10——15分钟左右时间完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采用“导学案”教学的模式,是我们学校和教师自觉进行的本土化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具有很强的尝试性,而尝试的结果也很令人欢欣鼓舞的。在今后教学中,笔者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将继续探究,希望历史教学能够焕发青春,让学生感受历史带来的浓浓书香。

参考文献:

[1]朱煜,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导学案教学反思 篇3

青光中学

陈丽丽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也将不断更新。我区开展学习杜朗口中学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也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从这学期开始我也有计划地在所授班级进行这种导学案模式的教学,并于前几周做了一节导学案的研究课《难忘九一八》,下面我就在准备及实施导学案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大家一起进行一下探讨。

学案教学确实有它独特的优点并且是顺应课改精神的一种较好形式,但我们还是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借鉴其中的优点,从而创造出一套符合我们普通农村校学生实际的导学案教学模式。

我认为学案教学的预习环节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以往我们的教师也曾要求学生做课前预习,但是多是口头布置预习,并没有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更别提预习题纲,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看,让学生提前对知识进行感知,有感知的知识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学生会带着目的性去听课。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学习方法。但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些实际情况是:普通农村校生源较差,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学案是提前发下去了,但是学生不一定能够做到自觉预习,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我想是不是应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感受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与本组成员齐心协力,并配以相应的奖励制度,这也要求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及团体意识让他们互帮互助。以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山东杜朗口中学的学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很少、甚至不讲,我认为这一点对我们这样的普通农村学校来说不适合,因为我们的学生能力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而且这也需要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我认为这样做其实也不太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识知规律,因为课堂教学无论怎么改,都应是扎实的、务实高效的。如果离开教师的讲解与点拨、引导与组织,那么知识的升华、知识的生成似乎就无法达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想还是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教师均为主体,尤其是我们这种普通学校,更是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准备学案的过程中我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比如学案是不是就是一些问题的罗列,一个个问题的追问?经过实践我感觉,学案不应该只是问题的罗列,满堂问的做法使学生比较容易形成僵化的认识模式。历史学案应该以问题为引领,构建递进性的问题链,让学生的思考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现本质,把握历史的精髓。这就对学案的设计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这也需要我们在探索中慢慢地总结吧。还有问题的设计难易程度应该如何把握,比如“是”、“否”、“对”、“错”之类的问题似乎简单了,不适合也没有必要出现在学案上,而问题设计太难,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我想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一些能够体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启发

学生思考,从而突破重难点。并且设计的问题要注意趣味性、灵活、新颖。问题的设计形式要多样,结构新颖,简明扼要。防止机械重复、枯燥乏味。

我想学案也不应该是固定一呈不变的,因为在实施学案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问题设计的不太合理,或问题过多过少的现象,这都要求我们根据各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进行及时的修改与整理,所以印刷出来纸介版学案就显得很不方便,我想如果硬件设施允许的条件下,我们也可以尝试给学生展示电子版的学案,这样既节省了纸资源,也方便我们及时的修改。这只是个人的一个想法,也没经过实验,所以相对于纸介质的学案哪个效果会更好一些也有待于我们去尝试。

凡事有利就有弊,学案式教学的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要求我们要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地挑战,不断改进不断提升,使导学案真正为课堂服务,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的评价

一、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维度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成果至少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一份媒体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

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以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堆砌。

1.教学目标阐述:确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反映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且能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目标的阐述清晰、具体,不空洞,不仅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2.学习者特征分析:从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详细、明确地列出学习者的特征。

3.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多种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统一,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活动要求表述清楚。

4.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资源能促进教和学,发挥必需的作用。

5.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结构合理;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新知识的运用;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

6.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有明确的评价内容;有合理的习题练习,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既能落实双基要求,又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评价工具;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而且以正向反馈为主;根据不同的评价信息,明确提出矫正教学行为的方法。

7.总结和帮助: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估计,并提出可行的帮助和支持;有完整的课后小结;总结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主题,重点关注潜能生的需求。

一份完整的媒体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指应提供教学涉及的各类媒体素材清单,如投影、幻灯、挂图、模型、计算机软件等。

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原则

1.完整性和规范性:如前述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一份媒体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

2.可实施性:从时间、环境、师生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3.创新性: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4.媒体资源的支持性:选用的媒体资源的评价应遵循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五个基本原则。

三、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规

导学案应用教学反思 篇4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开始实施有很长时间多了,“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 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对学案导学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学案导学的几个环节: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及不同的课型,数学学科学案在环节设计上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从课型上数学家学案主要分为新授与复习课两种类型。数学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导航,学习过程,知识归纳,学以致用,巩固提高,作业设置这几个环节。下面谈一谈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预习导航:预习导航就是“温故知新”,要达到三个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知识;

2、为本节课作知识铺垫;

3、引入新课。在处理这一环节时,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引入新课就是引导自学:学生运用教师下发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案中要提出预习的目标、内容、方法、速度和应达到的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进行独立的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查字典或查阅教学参考书,培养学生多种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习过程:是课堂核心环节,大约占到25分左右。让学生依照学案设计,循序探究,以达知识领会掌握之目的。

巩固提高。正所谓“趁热打铁”,课文讲完后教师引领学生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这样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还可以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辅导提供信息。同时,达标训练中少数较难的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学案” 的设计:

组内成员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教研、讨论,确定学案的定稿。由于课型、学科不同,学案的环节也相应存在着不同,但每个学案都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环节。

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2、导学问题的设计。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式、材料分析式、实验探究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

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4、达标训练的设计。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训练,要注意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当然,在这一学期的实践操作中,也暴露了我的许多的失误及不足之处。

1、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不到位,课前预习效果不太显著。由于本人对这一环节上疏忽,以至导致这一学期课前预习收效甚微,对“学案”各个环节的操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2、使用“学案”时,容易导致学生在“学案”和“课本”之间频繁转换,精力难以集中。

3、这一学期,对“学案”的操作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学生小组合作这一环节。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的重视,缺少对各小组采取有效及时的奖励措施,因此,在合作这一环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可以说,本学期学生的小组合作这一块是完全失败的。

4、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我们三年级的各们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由于我操作中的失误使这部分内容大打折扣,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没有起到拓展延伸的真正实效。

总之,学案导学的优点很多,但对教师的要求也响应的提高,我有成功,有收获,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学案中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转)

经过三年来的高效课堂教学的学习、培训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工作从入门到现在对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都有了一个系统和认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更加高效,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高效的教学方式转变,那么转变的根本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那么,怎样才能让师生的教学方式发生转变,如何让地理课堂更加高效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地理新课改的根本前提。地理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地理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并实施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弊端。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甚至让学生去背诵“标准答案”。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掌握知识,掌握规律。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什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合作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1、不要让“自主”变成了放任。只要走进课堂,就会发现:老师把一节课的问题引领呈现出来后,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组内、全班展示后,大多问题都可以学习明白,教师再重点进行点拨。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自主性学习的理念在转化成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认为学生自主了,教师似乎就可以退避三舍了。于是课堂上教师变得谨小慎微,话语不多了。他们在课堂上只是做出一种民主的姿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听到的是“讨论讨论”“不要拘谨”“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这一类鼓励的话语,却难得听到他们分析与讲解的声音。岂不知,这种为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弱化教师指导作用的教学行为,就是把自主学习给“泛化”和“圣化”了,是把自主演变成了一种放任。实际上,强调自主学习的课堂,更需要教师充满睿智的引导。引导是一种真诚的帮助,引导是一种精当的启迪,引导还是一种热情的激励。让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合而为一,高度统一,相互促进。关键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寻找到“导”与“放”的切入点与平衡点,做到“导”“放”有度。

2、不要让“合作”停留于形式。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在学生没有充分独立阅读、思考的情况下就进行合作学习的情况,由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不深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深刻,这样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只能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同时,各组的成员在组成上也差异过大,自然对各自承担的探究任务、合作目标在完成质量上有好有坏,影响集体对文本的整体学习效果。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学生什么都不会的情况下,就放手让学生合作,这与让不会走路的孩子学跑步又有什么区别?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只关注合作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习惯。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指导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做好合作准备。这里有两层意思,对七年级的学生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特别是对学生进行培训。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小组在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有的放矢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中怎么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为了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主动学习意识,也为了学生能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将来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自主预习课文。但是通过地理课堂的预习,我发现学生的预习效率并不高。虽然我们的这种教学模式中只要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60%—80%的任务即可,但是还有很多同学预习时进度过慢,或是没有预习。预习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交流以及展示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等等,但是现在有的学生预习流于形式,预习的效率非常低。所以在预习时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精心设计预习的引领问题。打无准备的仗必输,所以在备课时要把问题设置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而不是老师逼着学生学;根据课程的总体进度来合理安排预习时间,预习的时间可以自由调节,让那些学困生也能有信心来完成,让他们积极参与,而不是看客;问题的设置不能过于笼统,让学生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就如校长说的,把问题分解开,设置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能找到答案,或是通过思考和交流能总结出答案,问题不要设置得过难,否则学困生就更没信心了。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和培训。地理课堂中,发现很多同学在预习时只是填空,而不是像有的同学那样在书中圈点教材,或是在图中找答案,我们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良好预习习惯不是天生具备的,预习要持之以恒,逐步提高。有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后。感到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就想放弃预习,这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我们不光强调学生在知识上的帮扶,应该更重视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帮扶。

四、教学中为什么要让学生来展示?

高效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有主动性,我们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就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乐趣,有主动性。

让学生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课,学生被动的接受,看似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而且也讲得非常透,但是教学中的效率并不高,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主动性,只是被告动接受,推动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展示,符合初中学生的爱动的特征,这样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主动学习意识,课堂学习效率就会高。

一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学习上没有自信心,教学中让他们来展示,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如:平时上课时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也能表现自己。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

让学生来展示,可以检验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检验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掌握程度,由于我们课堂中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上讲到,对于一些学生可以学明白的知识,教师没必要重复,通过展示,特别是学困生的展示,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哪部分知识学得好,哪部分知识没有学透,没有学透的知识再通过小组探究和老师的精讲来完成。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将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的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

“导学究测”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导学究测”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今年,县局推出了以“导学究测”课堂教学为主干的高效课堂模式。所谓“导学究测”高效课堂模式,是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从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出发,以落实三维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导学”、“互学”、“评学”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合作探究为思维开发的基本方式,以当堂检测为检验教学效果基本手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程序。

从暑期学习开始,学校就对所有教师进行了体验式培训,让教师提前对这种教学模式有所了解。开学后,老师们也在积极实践,校领导为了让我们教师能尽快掌握这种教学模式,先后都上了试水课,课改组的老师也上研究课供大家学习。我简单谈一下我在实行“导学究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学生)身份的转变

以前上课总是我们教师在说,一节课45分钟有30分钟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属于被动学习。而新的课改模式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改变原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的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前提,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同学中互助探究,我们要避免不经过自主学习,就合作探究,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性的培养。而 “导学究测”高效课堂模式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它提出的小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先自主学习,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参照提纲认真读书,完成提纲上的内容,组内批阅,教师适时点拨,必要时进行反馈矫正。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然后是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同桌或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和规律,然后在组内或班内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反思与交流。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积极思考、交流,大胆展示,展现自我。

二、导学案的作用。

所谓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个人设计和集体研讨而形成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集教师教案和学生学案于一体的一个共案。

首先,作为教师,课前要认真完成导学案所有内容,预设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课前心中有数,便于课中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并在此基础上在“导学补充”栏完善个案。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导学案为纲领,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教师做适时的精讲点拨。

其次,作为学生,在拿到导学案后,对各部分进行全面阅览,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预习案。按照学法指导用红笔在课本或相关资料上勾画关键词,并标注出自己的疑惑问题。在探究案中,学生要先独学,对问题要有自己的理解或见解,然后再对学及群学,在小组讨论中解决问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测案,对照正确答案按照教师抽阅、同层互阅等方式进行批阅,依据教师的点拨进行自主纠错。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第四课 篇5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总第4课时)使用人: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下列内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学习重难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

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1)“一五”计划编制的目的。(2)“一五”计划起止时间。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4)“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地点和目的及其主要内容。(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完成下列题目)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A、新中国建立后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 C、抗美援朝胜利后D、土地改革完成2、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C、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D、相应地引进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3、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成就最大的是()

A、工业和交通运输业B、工业和农业C、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D、农业和商业

4、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的是()

①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第一辆汽车 ③ 1956年,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⑤ 大庆油田建成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5、我们现在正处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006年至2010年),那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A、1949年—1953年B、1952年—1956年C、1953年—1957年D、1950年—1954年6、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建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7、2006年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多少周年?()A、49B、50C、51D、528、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一五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突出,沟通了边疆与内地联系的是()A、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B、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宝成铁路建成通车D、膺厦铁路全线通车

10、材料分析题

“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请回答:(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 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2)同一时期,在工业、交通运输业上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多少周年?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在中国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上一篇:养成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善莫大焉下一篇:2023最新质量评估报告(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