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带答案)讲解

2024-09-10

七上历史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带答案)讲解(精选3篇)

七上历史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带答案)讲解 篇1

班级:姓名: 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知识目标】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秦汉之际,匈奴的首领__冒顿_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汉初,限于国力对匈奴实行“和亲”。

2、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匈奴实行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___卫青______、____霍去病______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结果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3、昭君出塞

汉元帝时,__王昭君_出塞嫁给___呼韩邪_单于。

作用:此后边境安宁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分层训练·基础达标

1、蒙古风光好,游牧在草原,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民族 是(D A.东夷 B.突厥 C.蒙古

D.匈奴

2、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是在(B A.汉高祖时 B.汉武帝时 C.汉景帝时 D.汉元帝时

3、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C A.长平之战

B.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C.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D.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

4、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 势,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B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了 D.汉武帝时,匈奴的势力衰弱

5、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是因为(C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保护了中原经济文化 D.打击了外族入侵

6、汉武帝时,打败匈奴的主要原因是(多选(ACD A.国力强盛 B.匈奴势力日益衰落 C.政权稳定

D.汉军将士英勇善战

7、下列选项中,与《汉书》记载“汉语匈奴合为一家,世世勿得相诈相攻”这段史料相印证的是(A A.昭君出塞 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C.张骞出使西域 D.西汉开辟丝绸之路

8、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是(C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二、分层训练·思维提升

材料一: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请回答:

1、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 霍去病

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 为公忘私,把西汉利益放在第一位

3、卫青与霍去病生活在哪一时期?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西汉时期。汉武帝

3、卫青与霍去病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 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维护了北部边郡的安宁和人名的生命财产安全。

材料二:“别家园,出雄关。昭君琵琶马上弹。女儿情,连胡汉。从此长城无烽烟。纵马塞上行,放眼敕勒川。绿草饶毡房,牛羊接蓝天,暖在我心间。胡家迎远客,长袖舞翩翩。阿妈捧奶茶,暖在我心间。回首望中原,千里麦浪翻。炊烟夕阳里,黎民得平安。古来都说昭君怨,谁知红颜为江山。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

1、材料中“胡”是指谁?当时他们的首领是谁? 匈奴。呼韩邪单于

2、说说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

自此之后,边境安宁了较长一段时间。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汗匈的有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对昭君出塞的肯定和赞扬。

七上历史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带答案)讲解 篇2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精讲点拨:

1、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2、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作出了贡献。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3、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4、卫青、霍去病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这种以民族利益为重,而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5、汉初的和亲政策是被动的,是屈辱的,是用所谓“和亲”来换取边境一时的安定,其原因是汉初国力太弱。而昭君出塞是西汉国家强盛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再是被动的屈辱的求和,而是平等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短暂的边境安宁,而是民族融合的长久的和平。

合作探究:

1、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三次战役?(识图P78页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

3、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4、回顾前两课内容,结合本课,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5、秦汉时期为发展民族关系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哪些?

课堂小结

汉匈之间无论和战,均促进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今天长城不再是战争防御的屏障,而成为民族交往的见证。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民族友好交往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达标检测:

1、了解匈奴的兴起;认识匈奴在开发边疆中的作用及汉匈关系。

2、掌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漠北大战、昭君出塞的史实。

3、通过认识昭君的贡献与品质,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认识和平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重点:漠北战役和昭君出塞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一.基础知识过关

1. 匈奴族主要生活在。

2. 秦汉之际,匈奴首领 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3. 西汉初年,由于国力有限,不得不对匈奴实行 政策。

4.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 和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5. 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首领 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把 嫁给了他。和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6. 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逐渐南迁;北匈奴与东汉为敌,东汉派大将、反击,打败北匈奴。

7. 简述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师道《昭君出塞图》中题曰:“平城围后向和新,不断边烽与战尘。一出宁胡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

材料二

【探究思考】(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什么政策?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汉初对匈奴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因为国困民穷,经济萧条,全国一片荒凉。

(2)材料二中“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指什么事件? 为什么汉武帝和汉初对匈奴会采取不同的政策?

【参考答案】事件: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原因: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材料二中“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又指什么事件? 这个事件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事件:昭君出塞(汉元帝时将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意义:促进了汉匈友好相处,为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4)通过汉匈之间的民族关系,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七上历史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带答案)讲解 篇3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匈奴的兴起及其在我国 历史 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

体会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中华民族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

比较分析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两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

通过思考和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本课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安排 故事 ,最好有历史遗迹的照片。在课堂上教师应设计适当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好这一课。

教学媒体

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结构和过程

(展示万里长城图)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凝聚着汉族与各少数民族聪慧、才智的历史。秦汉时期正是我国的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代。〔提问〕:同学们回忆,在前面课文里,我们学习过秦始皇统治时期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还记得这道城防是用来抵御哪一少数民族的吗?(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设问:匈奴族是秦汉时期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那么,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古今文人笔下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回顾秦朝同匈奴关系中发生的几件大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阅读教材,思考“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略)

(讲述)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训练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增强,秦末汉初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全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

展示《匈奴骑兵铜像》,这是出土于今蒙古共和国境内一座匈奴王墓中,造型为匈奴骑兵,头戴尖盔,骑马拉弓,有着明显的游牧民族的特色。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首先,请同学交流自己课下搜集的卫青、霍去病的故事。然后,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汉武帝的名义拟写一份“表彰卫青、霍去病“的诏书,要求说明两人的功绩以及评价,随后当众“宣读诏书“。

然后设计问题展开教学:同学们,我们刚学习了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又知道卫青、霍去病的故事。那么,接下来请大家看以下问题:

问题一: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是什么状况?

西汉刚刚建立,社会非常贫困,经济实力不足,导致军事上失败。

问题二: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这个和亲政策是以皇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同时还每年赠以大量财礼来维持的。目的是为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但这种政策并没有阻止匈奴年年南下掠夺。

问题三: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

上一篇:党员干部守则心得体会演讲稿下一篇:王继才同志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