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任务书实例(共9篇)
道路设计任务书实例 篇1
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实例调研任务书
一、目的通过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实例调研,熟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手法,巩固和加深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以及对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与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选题——阜新市某建成居住小区的详细规划设计
选择阜新市某建成小康型居住小区进行调查,通过绘图、照片及文字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说明。
三、调研报告内容
1.从城市总体布局着眼,分析本小区同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对规划小区地段的外部环境有合理认识,认真收集和分析相关背景资料,分析规划小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并绘出区位分析图。
2.调查小区居民的户外活动的行为规律及小区人口规模,了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对各项功能及组团外部空间的组织。分析小区规划结构、用地分配、服务设施配套及交通组织方式,绘制居住小区规划结构图。
3.对居住小区及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进行调查:小区道路系统规划结构、道路断面形式、小汽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规模、布置形式。分析小区道路系统规划是否有利于居住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评价小区道路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便捷度。
4.调查居住小区的住宅类型及住宅组群布局:小区住宅设计是否具有合理的功能、良好的朝向、适宜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如何考虑住宅节能;住宅组群布局如何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空间环境的创造等因素,营造富有特色的居住空间。
5.调查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内容、规模和规划布置方式。公共建筑的配套是否结合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特征,并方便经营、使用和社区服务;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有什么特色。
6.调查居住小区绿地系统、景观系统规划设计。进行环境小品设计,创造适用、方便、安全、舒适且具有多样化的居住环境。公共绿地及其它休闲活动地的布置,包括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和住宅组群中的绿化用地,以及相应的环境设计。
7.充分考虑阜新的城市性质、气候、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等地方特点及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规划方案在满足相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创新。做到技术合理,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居住区的住宅组群,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系统,市政基础设施和绿化环境。以及和谐的居住环境,突出“人、环境与城市”协调发展的规划设计主题。
8.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四、规划设计成果要求
调研成果表现应明确、清晰表达。内容如下:
(一)抄绘小区规划总平面图(不小于A2幅面)。
(二)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分析图:小区区位图、规划结构图、道路交通结构图。
(三)住宅单元选型(可复印)
(四)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不少于1500字)。
(五)小区规划设计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率、人口毛密度、人口净密度,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层数、层高
(六)调查报告应附实地照片加以说明。
道路设计任务书实例 篇2
道路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道路运输系统是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和交通运输需求决定着道路交通的发展进程,而道路交通也会影响并制约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道路运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因此,如何设计出一条结构正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道路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设计理论
道路通常呈带状且属于三维空间结构,道路表面的中心线为中线,中线在道路表面的位置称为路线。道路设计就是指确定路线在空间上的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道路的平面,路线在竖直面上沿路线走向的投影叫做道路的纵断面,路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称为道路在此点的横断面。路线的平面、纵断面和各个横断面从几何上共同组合成了道路。在进行道路设计时,既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平、纵、横三个方面,又需分别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是指在保持线形的连续、均衡,并注意使线形与周围地形、构筑物、景观和环境等因素协调的基础上,根据汽车行驶时的力学特性和轨迹特征,合理地确定平面线形中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等要素的相关参数。李尉,马莹[2]认为反映道路线形好坏的关键指标是速度的连续性,线形设计时除了应满足行车动力学要求以外,还应满足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纵断面图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设计内容,也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技术文件。施工人员将道路的平面图与纵断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快速准确地定出道路的空间位置。路线纵断面是一条空间线,在考虑自然因素和建造者经济实力的情况下,空间线一般是起伏的[1]。道路的纵断面设计也是影响工程整体造价和技术合理性的重要因素,也极大地影响到建成后道路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道路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应紧密配合平面线形,做到线形上的均衡、连续、舒顺,以利于车辆安全、舒适地运行。李嫒[3]认为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应考虑驾驶员的错觉、平纵面线形的组合、线形与环境的协调、汽车制动性能和排水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平纵面线形组合应在考虑驾驶员的视觉、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结合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工程造价、营运费用的经济性以及保持道路与周围的环境和景观的协调对路线进行充分设计。线形组合时要注意使驾驶员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还应考虑视觉的连续性,使驾驶员的心理反应达到平衡[4]。方姝,郑晓刚等[5]认为在道路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应考虑:
1)保持道路线形在视觉上的连续性,尤其是在平曲线与纵曲线对应时,变坡点应设在平曲线中点。
2)在视觉上保证线形的均衡,平、纵面线形设计的指标大小应均衡。
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原地貌的地面线两部分组成。路线设计研究的横断面设计只限于与行车直接有关的路幅部分,即两侧路肩外缘(城市道路为规划红线)之间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横向坡度等问题。边坡、边沟、截水沟、护坡道等设计在路基工程中的研究。熊祖志[6]认为好的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当综合考虑与周边用地性质的协调、中央分隔带宽度是否满足要求、是否为地下预埋管件预留宽度、路内停车可能性等问题。让细节设计体现出人文关怀,从而提高整个道路工程的设计水平。
2 设计实例
现有一地形属于平原区,中等强度降雨。从西向东自市郊一条公路起,至于微丘区灌木林,如图1所示。其间地形平坦,起伏较小,起点处有些许旱地,终点处有微丘,其余皆是平原稻田。总体高差较小,其间跨越些许旱地和一条已建公路。故决定公路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长度拟定为700 m。
2.1 平面设计
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和环境相适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并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因此本路段平面设计采用基本型曲线,即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顺序的组合形式,如图2所示。经计算ABC,BCD两段的平曲线基本要素为:
ABC段:圆曲线半径R=200 m,回旋线参数A=120 m,缓和曲线长LS=72 m,内移距p=1.08 m,切线增长量q=35.96 m,切线长TH=112.074 m,曲线长LH=216.743 m,圆曲线长LY=72.743 m,外距E=19.656 m,切曲差DH=7.405 m。
BCD段:圆曲线半径R=160 m,回旋线参数A=112 m,缓和曲线长LS=69.69 m,内移距p=1.265 m,切线增长量q=34.790 m,切线长TH=79.808 m,曲线长LH=156.801 m,圆曲线长LY=17.421 m,外距E=7.431 m,切曲差DH=2.815 m。
2.2 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主要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因为道路是一条空间带状曲线,故应考虑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纵坡设计中主要有试坡和调坡两步,试坡主要是在已标注“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及地形变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而调坡主要是结合选线意图,将试坡线与选线时候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并参照相关技术标准,查看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最终选出合适的坡度。经研究调查,选定该路段最大纵坡为2.64%,最小纵坡为0.91%。
竖曲线是指在道路纵坡的边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其作用是为了满足行车平顺、舒适视距的需要。其三要素为曲线长L,切线长T和外距E。经选定为二次抛物线,计算得该路段:坡差:1.73%,曲线长L=60.55 m,切线长T=30.275 m,外距E=0.131 m。竖曲线起点高程为310.724 m,终点高程为365.825 m。
2.3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主要指对道路的断面形式进行设计,应主要考虑节约用地和保护资源,并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进行合理设计,以使道路满足行车平稳、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便于养护的要求。
根据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7]确定四车道的路基宽度为23.00 m,取设计车道宽度为3.50 m,总车道宽度为3.5×2=7.0 m。左右两侧路缘带宽度为0.5 m,中央分隔带2 m。右侧硬路肩宽度2.5 m,路缘带土路肩宽度0.75 m。位于中等强度降雨地区时,路拱坡度取为2%,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1%~2%,故取路肩横向坡度为3%,路拱坡度采用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经计算得两段转弯处的加宽及超高分别为:第一个转弯处,加宽1.098 m,超高8.27%,超高过渡段长度为72 m,渐变率为0.005 11;第二个转弯处,加宽1.260 m,超高9.32%,超高过渡段长度为69.69 m,渐变率为0.006 01。
3结语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交通安全和工程造价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简要介绍道路勘测设计中的相关理论要点,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的相关计算,为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少伟,朱照宏.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李尉,马莹.道路线形设计与道路交通安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101-105.
[3]李嫒.关于道路纵断面设计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1(8):113.
[4]李凤陆.道路纵断面设计中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7):53.
[5]方姝,郑晓刚,王妹.浅谈道路线形设计与道路安全[J].卷宗,2013(2):104.
[6]熊祖志.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探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4):17-19.
[7]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道路设计任务书实例 篇3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对于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提高高职学生们的英语知识积累以及应用水平,本次论文提出了高职英语课堂的任务型教学法,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实际的应用案例。
【关键词】
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法;设计案例
1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实例
本次论文以一堂课为例进行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实例阐述。本次例题的课文为大学英语新理念综合教材的第五单元“Health Section”,重点围绕完成《如何健康饮食》这个主体作文,教师首先为学生们布置任务:任务一:Find some correct diet views;任务二:How to be in good shape;任务三:Tips to make us healthy;任务四:What does a patient need most。以上几个任务的布置都是为了让学生们锻炼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在教师设定的生活情境中更有语言感觉,掌握实用知识。
1.1任务一
任务一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寻求一些正确的饮食观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Tom 看医生的视频,让学生们在完成填空的过程中记录健康的饮食观点。首先我们来播放一个三分钟的“Lead in”环节,阐述Good health is our most valuable wealth,and eating holds body and soul together。然后,给学生们一段文章让学生们大声地朗读,并从中摘录重要的部分。
1.2任务二
在任务二中,学生们主要应该完成的就是对如何保持身体的健康信息的搜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呈现出一条相应的原则。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小朋友吃甜食变胖的短片来阐述“one should eat less rich desserts”。通过播放健身馆内各类俊男美女健身的场景来提醒学生们“All sports are good for keeping the body in good shape”让学生们能够在情境中掌握知识要点,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们锻炼身体的热情。整个对话过程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进行呈现,然后由学生们分角色扮演对话中出现的人物,对文章进行重现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们对于任务的完成更加熟练,一方面让学生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练习培养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1.3任务三
任务三是让学生们通过努力获得更多关于健康方面的见解。这个任务的完成教师可以继续利用听力教学的辅助学生们完成。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这是一个翻译任务,让学生们将自己听到的关于保持健康的建议先用中文记录下来,然后再给学生们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翻译。比如说听力的内容是“People shuld also eat more fresh vegetable ,fish,fruits as they are rich in nutritional elements and vitamin。”只要学生们能够翻译出多出水果和蔬菜对人类有益,因为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就可以了,这 一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们对于听力的速记能力,以及联系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由于有任务在身,学生们在进行听力练习的过程中会更加专心,并且有目的性地吸取素材中的有效信息,能够实现高效的学习,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1.4任务四
第四个任务就更加具有针对性,主要问的就是病人需要什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次教学活动,将班级的学生们分成四人一组,对课文进行复述,每一个小组围绕着“food、mood、sports、sleep、medicine”等话题展开讨论。学生们可以利用文章中的观点,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阐述,互相分享关于病人最需要什么的见解。整个的讨论过程就是为了让学生们知道对于健康来说,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该做,健康饮食习惯有哪些以及健康的食材都有什么。这不仅仅是对于学生们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这样的任务型教学过后,学生们完全可能在生活中有所运用,这就是任务型教学的根本目的。
1.5任务五
任务五是教师设定的一个特别环节,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对保持健康及合理饮食进行设定。比如说,学生们在校期间可以结合自己的作息时间制定一套健康饮食方案,或者是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活制定一套合理的运动计划,并且用英文制成表格,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运用能力,也为学生们今后的职业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 高职英语开展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以上是我们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选用了一个实际的案例来展现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狗高职英语教学设计。高职院校作为具备一定特色的院校来说,其教育模式及方法应该同学生们的知识水平、教育背景以及将来从事的职业保持一致。高职教育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职业性,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们将来的职业发展需求来全面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具备了更加明确的阶段性目标,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们的挑战欲望,而且,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入了各种案例,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和意义。全面提高了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3 结束语
本次论文结合的教学案例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关于健康问题的书面及口语表达。整个任务完成过程都是围绕着词汇的掌握及表达方式进行各类听力训练,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更为扎实地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实际练习机会,全面驱动了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热情,实现了高职院校的有效教育。
【参考文献】
[1]贾薇.基于任务型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浅谈[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113-114.
[2]于辉.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4,12:5.
[3]胡洋.论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36:348.
【作者简介】
道路设计任务书实例 篇4
课程名称:《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 课号: 50L266Q 学分:4 实验名称:《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实验
实验总学时:16+16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交通管理的需要,掌握应用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典型技术,实现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的设计,训练从事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分析与设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本实验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进行的研究型教学环节,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应能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进一步了解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理论、相关技术,掌握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技术指标,为将来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实验方式
自主
三、实验任务
基本内容:本实验设计以Synchro信号配时软件为主要实验工具,重点对单点定时控制、单点感应控制、干线协调控制内容进行设计。
形式:本实验设计以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配合课下答疑的形式进行设计准备及预习指导、设计操作指导,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设计后,通过Synchro信号配时软件实现设计方案,并提交信号配时方案和实验报告。学生独立(合作)完成以下三项主要内容。
掌握并应用交通信号配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完成以三项任务:
1、交通信号单点定时控制配时设计;(独立完成)
2、交通信号单点感应控制配时设计;(独立完成)
3、交通信号干线协调控制配时设计。(合作完成)
(一)实地交通调查任务
1、典型交叉口调查
从北京交通大学周边区域的几个典型交叉口中选择1~2个为调查对象,进行数据采集,应用交通流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以下几项任务:
(1)交叉口的几何布局;(2)交叉口的交通流数据;(3)交叉口现有信号控制方案;
2、典型交通干线调查
从长安街、平安大街等典型交通干线选择1条线路为调查对象,选择连续的6~8个交叉口作为调查范围,进行数据采集,应用交通流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以下几项任务:
(1)沿线各交叉口的几何布局;(2)沿线各交叉口的交通流数据;(3)沿线各交叉口现有信号控制方案;
(二)交通信号设计与实验任务
1、调查区域的现状及计算机描述(1)交叉口的几何布局:
形状、渠化、尺寸等,计算机绘图。(2)交叉口的交通流数据:
高峰小时分方向交通量、不同车型比例、不同方向车辆排队长度等。(3)交叉口现有信号控制方案:
信号周期、相位设置、信号配时、绿信比、相位差(干线)、绿灯间隔时间等。
2、信号控制方案的设计与优化(1)单点定时控制方案
选取交通大学周边一个典型交叉口,实现以下任务:
①使用Synchro信号配时软件,实现当前信号配时方案的模拟,并输出评价指标;
②根据所学信号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依据交通量调查的数据,按照单点定时控制的优化指标设计该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案;
③使用Synchro信号配时软件,实现你设计的信号配时方案,模拟并输出评价指标;
④分析比较当前信号控制方案与你设计的信号控制方案在Synchro软件中的运行结果,并说明原因。
(2)单点感应控制方案
选取交通大学周边一个典型交叉口,实现以下任务:
①使用Synchro信号配时软件,实现当前信号配时方案的模拟,并输出评价指标;
②根据所学信号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依据交通量调查的数据,按照单点感应控制的优化指标设计该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案;
③使用Synchro信号配时软件,实现你设计的信号配时方案,模拟并输出评价指标;
④分析比较当前信号控制方案与你设计的信号控制方案在Synchro软件中的运行结果,并说明原因。
(3)干线协调控制方案
选取长安大街、平安大街等交通干线中的一条,实现以下任务: ①使用Synchro信号配时软件,实现当前信号配时方案的模拟,并输出评价指标;
②根据所学信号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依据交通量调查的数据,按照干线协调控制的优化指标设计该干线的信号协调控制方案;
③使用Synchro信号配时软件,实现你设计的信号配时方案,模拟并输出评价指标;
④分析比较当前信号控制方案与你设计的信号控制方案在Synchro软件中的运行结果,并说明原因。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一)实验要求
(l)实验设计中现场调研及工作计划书要求文理通顺、层次分明、书写整洁,方法正确、设计内容符合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2)内容齐全,图纸布局合理,尺寸及标注无误,线条清晰;(3)实验设计调研及工作计划书、会议记录、报告、及其它相应文档,按时上交指导教师审阅;
(4)信号方案设计软件应可以正常运行,并能够得到相应的统计结果,由指导教师审核。
(二)应提交的成果
(l)提交单点定时控制配时方案及控制效果报告;(2)提交单点感应控制配时方案及控制效果报告;(3)提交干线协调控制配时方案及控制效果报告。
(三)装订要求
(l)报告、附件采用A4纸书写或打印;
(2)所有图纸图标大小采用统一格式,折叠为A4大小,按成果目录顺序装订成册。
(四)考核要求
(l)详细记录实验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承担的任务、安排以及收获和体会;(2)根据要求,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完整的实验设计报告以及工作会议记录、分工安排,注明小组成员分担完成的任务;
(3)考核内容和成绩比例:实验设计报告(40%)+答辩环节(40%)+考勤纪律(20%)。
本实验考核时要注重对所学知识包括概念、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法的掌握。要注重突出设计意识,综合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五)设计背景资料
(1)以北京交通大学周边路网为背景,安排学生数据收集和分析。(2)以长安大街、平安大街等为背景,安排学生数据收集和分析。
(3)以三层实验中心的Synchro软件为背景,实现信号控制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六)主要参考资料
1、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袁振洲,魏丽英、谷远利等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2。
2、Synchro操作手册与用户指南。
五、时间安排
1、双周五上午的《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上课时间为学生上机时间,其他上机时间学生可以自己安排。
动物怎样生活设计实例 篇5
设计理念
《动物怎样生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有生命的物体”单元的第一课。其主要活动有:一是回顾观察过的动物和查阅资料;二是交流汇报获得动物的相关信息,在回顾观察过的动物这一活动中,又有8个小活动组成,即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它的食物是什么、它生长发育经历了哪些过程、它怎样繁殖后代、怎样运动、对外界刺激会做出怎样反应?这些小活动都是围绕着“动物怎样生活”而展开的,所以其结构为轮型,指向核心概念“动物的共同特点”。
喜爱小动物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对此,教师首先出示六种小动物,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每个组领养一种小动物”这一驱动性任务。要养好这些小动物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去研究“动物怎样生活”这一主题,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组成观察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动物进行多侧面的观察,包括回忆已有的经验和查阅资料,以获取更多的感性认识,并建构自己的新的信息,从中归纳出这种动物的共同特点,也为下一节课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六种动物的素材的收集,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生长变化过程、繁殖后代的方式、运动、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感受它们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基本特点。
(2)任务驱动,培养从多途径,客观公正地收集事实的能力,并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概括。
(3)在活动中,培养爱护动物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感受动物的生活世界。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观察一种动物,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水彩笔,双面胶;教师准备有关动物的一些资料、图片、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小动物,提出驱动性问题:“领养”小动物需要了解什么。
1、昨天老师让你们每个小组去观察一种小动物,今天老师就把这些小动物带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小动物,好吗?
出示六种小动物:小兔子、鸽子、青蛙、小乌龟、金鱼、蚕。
2、现在老师想把这些小动物交给你们“领养”,每个组“领养”一种,好不好?要领养好小动物,必须了解小动物的什么?
评:教师从学习内容的学问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出发,寻找到了本课的主线索——动物是怎样生活的?于是提出了驱动性任务——领养小动物,在此基础上,要养好小动物,必须了解小动物的什么?有机地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二)讨论得出要“领养”好小动物需要了解的知识,引出课题。
1、指名说,板书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可能出现如下情况:动物喜欢吃什么?住哪里?怎么活动等。
2、现在我们想到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没有其它?我们尽量想得周到一点。小组内商量一下,还有没有其它方面?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3、好,请大家静下来,经过刚才的讨论,你们又想到了哪些方面呢?哪个组愿意先说。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的要点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动物对环境的反应、生长过程的变化、繁殖等
4、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老师建议大家再研究一下动物的身体结构。
板书:身体分为几个部分。
5、以上的八个方面,实际上都跟动物的什么有关?(动物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动物怎样生活。
出示课题:动物怎样生活
评:教师有机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内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了一系列自己想了解的内容,这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学生需要了解的科学概念。
(三)根据研究内容,思考研究方法并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
1、为了研究的方便,老师为大家设计了一个表格(出示表格),要了解这些知识,你们有什么办法?
(1)指名说。
(2)我们刚才想到了观察、查资料、请教别人等方法,那么哪些内容可以用观察的方法,哪些可以用其它方法呢?
(3)小组讨论结束后(不汇报),教师提出:对于可以观察到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如果这个内容难以观察,我们可以采用其它方法。
(4)现在我们研究的内容有了,方法也有了。同学们再想一想,现在每种动物要研究八项内容,我们每个组有5个同学,因此每个同学要研究1~2项内容,由小组长来分工。每个同学拿到研究内容后,先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再把研究的成果在纸条上(教师出示纸条)写下来或画下来。研究任务完成后,小纸条上的内容先相互交流一下,大家觉得没意见了,再把它贴到表格里。同时每个同学就自己负责的项目作好发言准备。
观察与研究的要求:
1、每个同学选择1~2项研究内容。
2、每个同学拿到研究内容后,先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再把研究的成果在纸条上(教师出示纸条)写下来或画下来。
3、研究任务完成后,小纸条上的内容先相互交流一下,大家觉得没意见了,再把它贴到表格里。
4、每个同学就自己负责的项目作好发言准备。
小黑板随机出示以下要点:
评:学生自己提出了想了解的问题,再加上要养好小动物愿望,就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如何探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给予指点,并提出观察与研究要求,为学生自主探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整理、内化信息
1、清楚了吗?请各组长把小动物和表格领走,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分工
(2)开始时学生以观察为主,教师鼓励学生可以把小动物拿出来观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
(3)教师视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适时引导学生到前面来领取资料或标本。
评:根据生命科学的学习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观察、查阅资料、思考、记录获取相关有用信息,教师也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料,为学生信息的获取、分析、整理、内化提供了保障。
(五)向全班交流研究成果,进一步感悟动物的结构与环境联系及动物的共同特征。
1、各小组把桌上的东西整理一下,做好交流的准备。
2、每个小组可以汇报你们小组研究的小动物,也可以向其他小组提一些问题,了解他们小组的小动物是怎么生活的,问1~2项他们研究过的内容。
学生自由交流,当交流“运动”这一项内容时,选择小乌龟、鸽子等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或让学生表演,引导学生:动物的运动与身体、环境等都是紧密相关的。
3、教师选择一些项目进行对比交流(如食物、运动等)让学生明白:动物虽然吃的食物不一样,但都要吃食物„„这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之一。
评:交流与表达是生命科学学习方法之一。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让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展示在教室的四周进行交流,既是小组学习文化的营造,又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丰富了学生对每种小动物的认识。
(六)拓展到课外,开展课外的养殖活动。
1、今天我们的研究为养好小动物作了很好的准备,现在课上交流的时间十分有限,老师建议大家把研究的成果展示墙上,把表格和图片贴上去,让别的小组也来了解这种动物是怎样生活的。
2、当然,我们真正在饲养小动物的时候,肯定还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碰到新的问题,把这些新发现和新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和同学老师一起研究,祝同学们养好自己的小动物。
启示:
《动物怎样生活》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有生命的物体”单元的第一课。纵观这堂课的教学与实施给我们以下几方面的启迪:
(1)一条主线索——将学习内容结构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寻找一条主线索,从学习内容的学问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出发,本课选择了以“动物怎样生活”这一核心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便顺利地引领学生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2)任务驱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课的伊始首先需要我们思考的如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因为情感推动注意,注意推动学习。本课的教学充分分析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喜爱小动物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对此,老师首先出示六种小动物,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每个组领养一种小动物”这一驱动性任务。要养好这些小动物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去研究“动物怎样生活”这一主题,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组成观察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动物进行多侧面的观察,包括回忆已有的经验、查阅资料、实际观察和向有经验的人了解等,以获取更多的感性认识,建构自己对这种法动物的新的信息,从中归纳出这种动物的共同特点,也为下一节课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
(3)打开课堂——让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课前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了观察和收集相应的信息,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实物、标本和图片文字材料,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认识,内化为自己新的信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资料卡展示交流或收集起来,做成一本小书,指导我们饲养小动物、了解各种不同的动物的生活是不同的,同时把自己实践的经验写下来,丰富自己饲养小动物经验,也为别人饲养小动物提供帮助。
(4)自主、合作——内化为自己新的信息。教学中我们看到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去收集获取某种小动物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喜爱进行分组。在组内学生们对要了解的内容又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学生根据分工进行运用多种方法获取有用的信息,再进行组内交流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形成小组探究成果。
道路设计任务书实例 篇6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设 计 任 务 书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设计任务书在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的背景下,众多工业化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传统燃油汽车尾气污染”的解决方案,部分国家甚至制订了停用传统燃油汽车的时间表。中国作为积极倡导和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负责任大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汽车领域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改进现有燃油汽车的排放问题,其中之一即是于 2020 年在前全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车用能源的上述变化,给化工界提出了一个重大资源利用课题: 在车用燃料油和燃料油添加剂需求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利用石油和石油加工产物中的相关馏分资源。对于我国而言,2020 年前石油化工界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当推广应用乙醇汽油而不再需要甲基叔丁基醚(MTBE)类的辛烷值添加剂后,如何利用(MTBE的原料)异丁烯生产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市场需求量的下游产品。作为中国化工科技界将来的基础和栋梁,化工学子应该积极关注我国化学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需求,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工程先进技术,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一、设计题目
为某大型石化综合企业设计一座分厂,以异丁烯为原料生产非燃 料油用途的有机化工产品。
二、设计基础条件
1、原料
异丁烯来源及原料规格由参赛队根据资源调研结果自行确定。
2、产品
产品结构及其技术规格由参赛队根据本队的市场规划自行拟订。
3、生产规模
生产规模由参赛队根据本队的资源规划和市场规划以及国家的有关政策自行确定。
4、安全要求
在设计中坚决贯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提高装置的本质安全性出发,尽量采用新的安全技术和安全设计方法。
5、环境要求
尽量采取可行的清洁生产技术,从本质上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副产物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6、公用工程
与总厂公用工程系统集成。
三、工作内容及要求
1、项目可行性论证 1)建设意义 2)建设规模 3)技术方案
4)与工业园区或污染源企业的系统集成方案 5)厂址选择
6)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发展(包括安全、环保和资源利用)7)技术经济分析
2、工艺流程设计 1)工艺方案选择及论证 2)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 3)先进单元过程技术的应用 4)集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 5)工艺流程计算机仿真设计
6)绘制物料流程图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7)编制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书
3、设备选型及典型设备设计
1)典型非标设备——反应器和塔器的工艺设计,编制计算说明书。2)典型标准设备——换热器的工艺选型设计,编制计算说明书。3)其他重要设备的工艺设计及选型说明。4)编制设备一览表。
4、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选择至少一个主要工艺车间,进行车间布置设计 1)车间布置设计; 2)车间主要工艺管道配管设计; 3)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 4)绘制车间立面布置图;
5)运用三维工厂设计工具软件进行车间布置和主要工艺管道的配管设计。
5、装置总体布置设计
1)对主要工艺车间、辅助车间、原料及产品储存区、中心控制室、分析化验室、行政管理及生活等辅助用房、设备检修区、三废处理区、安全生产设施、厂区内部道路等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对方案进行必要的说明; 2)装置布置设计; 3)绘制装置平面布置总图;
4)运用三维工厂设计工具软件进行工厂布置设计。
6、经济分析与评价基础数据
根据调研获得的经济数据(可以参考以下价格数据)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分析与评价:
1)304 不锈钢设备: 18000 元/吨
2)中低压(≤4MPa)碳钢设备: 6000 元/吨 3)高压碳钢设备价格: 9000 元/吨 4)其它特殊不锈钢按市场调研数据定价 5)低压蒸汽(0.8MPa): 200 元/吨 6)中压蒸汽(4MPa): 240 元/吨 7)电: 0.75 元/千瓦时 8)工艺软水: 10 元/吨 9)冷却水: 1.0 元/吨
10)污水处理费: 5.0 元/吨(COD<500)11)人工平均成本: 10000 元/月· 人,(包括五险一金)
7、参赛作品应提交的材料 7.1 必须提交的基本材料
1)项目可行性报告(篇幅控制在 50 页以内);
2)初步设计说明书(包括设备一览表、物料平衡表等各种相关表格); 3)典型设备(标准设备和非标设备)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若采用相关专
业软件进行设备计算和分析,则必须同时提供计算结果和计算模型的源程序);
4)设计图集 [PFD 和 PID 图(可以分多张图绘制);车间设备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装置平面布置总图;主要设备工艺条件图]; 5)工艺流程的模拟及流程优化计算结果和模拟源程序; 7.2 计入作品评分的材料
1)若进行危险性和可操作性(HAZOP)分析,请提供相关的文档(若采用专业软件实施,请提供能在该软件平台上打开的设计源文件);
2)若进行能量集成与节能技术运用,则提供相关的结果(若采用专业软件 计算,请提供能在该软件平台上打开的设计源文件);
3)若采用专业软件进行过程成本的估算和经济分析评价,请提供能在该软件平台上打开的设计源文件;
4)若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容器类设备的结构设计,请提供能在该软件平台上打开的设计源文件。
5)能在所采用的三维工厂设计工具软件平台上打开的车间布置和装置总体设计源文件。注:
1、设计说明书均要求用 MS-Word 编辑,保存为 DOC 和 PDF 格式;图纸用 AutoCAD 绘
制,保存为 AutoCAD 2004 格式和 PDF 格式,计算机模拟和计算结果需提供可打开运行的相应软件存档文件。
2、如提交的基本材料缺项,则不能取得成功参赛资格。
任务、合作型课堂教学实例及说明 篇7
一、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 16 Scientist at Work
本单元的题目是“Scientists at Work”, Franklin’s famous kite experiment是这单元的主课文, 这是一篇关于科学实验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科普性文章。
二、重点
读懂原版英语课文, 理解风筝结构及实验原理。
三、难点
1.hair, charge, handkerchief, point等词汇在本课文中新的意义及物理术语。
2.克服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在文中变换造成的理解障碍。
3.非谓语动词的出现增加了课文的难度。
四、教法
围绕Franklin, kite, experiment三个中心词来设计, 任务设计的初衷是调动学生积极阅读。
1.紧扣课文。本课实践性很强, 几个任务将原文结构重新整合, 从易到难。所有汇报任务都用第一人称, 教师设置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克服原文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交换使用造成的阅读障碍。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动手作风筝, 动脑、动口参与具有竞赛性质的课堂活动很感兴趣。有趣的活动弥补了单纯阅读的枯燥, 任务的完成以充分地阅读、透彻理解为基础。
3.符合课堂形式。教师把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形式三者统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 对课文内容重新整合, 将课文分成几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取舍和调整, 体现自己的教学智慧, 提高教学效率。教材是语言知识、语法知识及话题的载体, 但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不是唯一的, 也未必是适合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学生群体的。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对象, 在把握课标, 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 对教材的内容、顺序进行取舍, 添加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的材料。
五、教学目标
1.词汇:学习并使用一些与science和scientists有关的词汇及物理术语。
2.语法:进一步了解一词多义现象与合成词的构成, 初步了解分词作状语和分词完成式的用法, 为高二系统学习非谓语动词作准备。
3.阅读:通过自读理解课文, 提高阅读能力。
4.情感:学生动手做风筝, 进行课堂汇报, 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实践能力.
六、学习任务
阅读过程要完成以下两个基本的教学任务。
任务一:理解课文, 通过查工具书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任务二:找出不懂的句式, 特别划出有doing的句子, 每组课下作一个风筝。
七、预习课步骤
预习交流, 明确目标, 自主探究, 分组合作。
八、预习提纲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 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本课我在对课本反复研读, 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重新整合, 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五个预习提纲。
A.I am Benjamin Franklin.
我是富兰克林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B.How to make the kite? (P4-5)
如何做风筝? (手持根据课文做出的富兰克林的风筝)
C.How I flew my kite? (P2-3)
如何放风筝? (讲述富兰克林实验过程)
D.How the kite worked? (P6)
风筝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P6)
E.some does and don’ts. (P6)
安全提示。 (P6)
九、展示、反馈课步骤
展示、反馈课通过课堂展示, 小组竞赛, 穿插巩固, 达标测评来进行, 展示内容就是预习提纲的反馈, 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 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小组研讨的成果。这样, 每个小组、每个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个任务, 以便在全班同学面前大显身手。
十、展示过程
Report 1:I am Benjamin Franklin.
Show some pictures of famous scientist to arouse the students’s interests until Benjamin Franklin’s picture is being shown, the teacher asks a question. (导入激发兴趣) Once American first president George Washington said:"There are only three people I admire most during my life.Do you know who are the three people?" (导入引起悬念)
Benjamin.Franklin (1706-1790)
*printer
*diplomat (外交官)
*statesman (政治家)
*philosopher (哲学家)
*inventor
*scientist
Report 2:How to make the kite? (P4-5)
The way to make Franklin’s kite.
A.Build the frame of the kite by making a small cross of two pieces of light wood.
B.The wood pieces should be just long enough to reach the corner of the handkerchief.
C.Tie the corners of the handkerchief to the points of the cross.
D.Add a tail to the frame and tie a long string to control the kite.
E.Fix a sharp piece of metal, pointing a foot or more above the frame.
F.Fasten a key to the end of the long string.
Report3:How I flew my kite? (P2-3)
In June 1752, I wanted to show that lighting and electricity are the same.I did an experiment.I built a strong kite and waited for bad weather.When the first thunderstorm came, I took my condenser to a shed in the fields where I could do my experiment My son helped me fly the kite.
Report4:
How the kite worked? (P6)
When a_____comes over the kite, the sharp piece of meta will pull the_____from the cloud.The kite and string will____When the kite and the string are wet from the rain, they will____the electricity very well.
Summarize5:some does and don’ts (P6)
Some does and don’ts for safety when doing the kite experiment.
A.Stand inside a door, or under some cover.
B.Take care that the string doesn’t touch the wall or the door.
C.Don’t make the ribbon wet.
十一、教学反思
道路设计任务书实例 篇8
关键词:课程开发 典型工作任务 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1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将在未来城市交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将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首要选择的出行方式。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各类院校都相继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检修、建设等相关专业,为城市轨道交通事业供应人才,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类专业属于运营管理类,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运营管理一线的工作岗位,即从站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三个层级的工作岗位。
职业院校开设城市轨道运输与管理专业,必须先确定对口岗位,分析其岗位的能力要求,才能使学生的培养效果与企业要求相符。经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进行大量企业调研后发现,相比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来说,运输与管理专业在人才能力培养要求方面具有一些特性:
第一,运营管理专业面对的岗位处于运营第一线,其主要的工作对象是乘客,因此,对岗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与人相处及处理群体事件的能力要求较高,例如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准确、及时、有效处理,冷静自制的与乘客沟通交流的能力;及时调适自我情绪的能力等;
第二,做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门户窗口岗位,一线运营管理人员将直接体现出企业形象和服务水平,因此,对于运营服务人员的形象和服务能力要求较高,如规范的服务动作、文明的服务语言和标准的服务过程等,兼具标准规范性和灵活性;
第三,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接触到各种售检票、机电、计算机等设备和系统,工作人员需要熟悉设备的结构和基本操作,并根据不同运营状况设置设备状态,因此,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经过企业调研,确定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一线员工,这样的能力要求是可以通过职业教育的培养达到的,符合人才的培养规律。
2 课程开发流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其主要的思路如圖1所示,在开发过程中,每个步骤都需要企业的参与,充分体现学生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一体化、学习任务和企业工作内容一体化、学生评价与企业评价一体化的原则,这也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体化课程的特点。
在开发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对口企业的实践专家的参与,对于时间专家的选取也有一定要求,是具有专业对口岗位3-5年工作经验的一线员工,这样的实践专家才能真正将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出来,再经过教师和专家的工作,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情境,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环境设置、考核等环节,都需要借助实践专家的力量,才能使课程开发紧扣工作过程,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色。
3 建设成果
按照序号所示的课程开发流程,经过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1)指导乘客购票(2)指导乘客乘车(3)维持站台秩序(4)操作基本设备(5)处理乘客事务(6)纠正乘客不安全行为(7)发售车票(8)站台接发列车(9)处理屏蔽门故障(10)消防基本技能(11)处理应急事件(12)熟悉车站内部环境(13)熟悉车站周边环境;
(14)自我保护
第二,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转换,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例如,针对上表提炼的典型工作任务表及其描述,可将站务员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转换为《票务处理》、《列车接发》、《乘客服务》等学习领域课程,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整个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并形成每个课程的课程标准,确定每个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和内容,专业的课程体系就可初步构建成形;经过此步骤,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如图2所示。
第三、形成可实施的学习情境,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其设计主要结合对之前的典型工作任务中对每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描述,同时讨论出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应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学资源,对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整体设计;
第四,为配合学习情境的教学实施,进行相应的教学文件:包括教案、工作页、教材、网络教学资源等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并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实训场地和实训项目实施场所和环境,确定教学过程控制方案和评价体系;
4 主要结论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我们经过市场调研和考虑学生培养的层次,将本专业的对口岗位定位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员,并同时应具备一定的职业发展潜力,也就是有向值班员发展的潜在技能。
由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实践过程可以发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方法是适用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可以较好的实现企业要求和学校培养的一体化,真正实现“无缝对接”,对于运营管理类专业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 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毕业设计任务书(园林设计) 篇9
课题类型工艺设计类
指导教师曾
设计内容与技术要求
一、设计内容
⒈庭院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⒉庭院景观设计尺寸标示图
⒊庭院景观设计竖向设计图
⒋庭院景观设计网格平面图
⒌庭院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图
⒍庭院景观设计给排水示意图
⒎庭院景观设计景墙、跌水施工图
⒏庭院景观设计园路、水池施工图
⒐庭院景观设计亭、廊施工图
二、技术要求:
⒈符合园林景观及建筑小区规划图的绘制标准、特点。
⒉合理创建和正确使用图层。
⒊绘图完整正确,符合规定尺寸。
⒋正确布局。
⒌尺寸标注规范完整。
⒍文字规范完整。
⒎建筑制图符号规范。
设计进度
第一阶段:确定庭院景观设计方案
第二阶段:绘制庭院景观平面设计图
第三阶段:绘制庭院景观局部、园林小品和园林建筑施工图
参考资料
《园林景观构造及细部设计cad精选图集》 机械工业出版社 筑龙网组编
《景观设计cad图块资料集》 中国电力出版社 潘编著
《绿地规划与小品制作》 天津大学出版社 孙编
《园林工程建设图纸的绘制与识别》 化学工业出版社 刘xx主编
《autocad建筑与景观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胡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