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与环保设计

2024-10-05

道路景观与环保设计(精选10篇)

道路景观与环保设计 篇1

“低碳”概念的提出重新掀起了自行车的热潮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变得越来越快, 许多马路都在拓宽, 然而自行车道却变得越来越窄, 许多弄堂胡同里开始被停放的汽车塞满, 变得行走困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 购车的人也越来越多, 汽车排放的尾气, 加上工业污染, 天高云淡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天空中经常被浓雾所笼罩, 整个城市开始为每天的空气质量而努力。因此“低碳”概念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

“低碳生活”提倡了一种节能住宅、节能家居、绿色出行、简约生活、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自行车, 作为一种0碳排放的交通工具, 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时下“低碳一族”的首选。为了缓解交通堵塞与环境污染, 不少城市都开始重新提倡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

最近, 英国曾展开了一场“自行车革命”, 在从市郊通往市中心的路途上设置多个自行车租赁点, 让更多的人骑车进城, 部分租车点附近还设有淋浴室和更衣室, 以方便人们在骑车前后换行头。除此以外英国政府还投资了9400万英镑向250万人推广自行车的使用, 并决定在未来3年内投入3000万英镑, 对10万名孩子进行自行车技能的培训, 并扩展通往中小学校的自行车道。不仅仅是英国, 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类似的活动, 鼓励人们自行车出行。由此可见, 自行车又将回归并流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城市道路景观的功能

一直以来, 道路是起着连接和划分城市空间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道路景观便出现在了城市道路规划中。城市道路的景观功能大致可以分为提升交通的舒适性、塑造城市空间环境、构筑视觉环境、体现区域人文氛围、建立生态型绿化系统、拉动道路沿线经济增长等。

适提升交通的舒适性:道路景观相比普通的绿地景观, 它是一种律动的景观, 对于正在行驶的人们来说它们是动态的, 道路景观不仅要符合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和各项指标, 更要以人为本, 给人们提供安全的保障和舒适的感觉。

塑造城市空间环境:人们对城市的印象, 往往都是通过城市道路获得的, 因此道路景观很大一部分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形象, 并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特征与个性。

构筑视觉环境:道路景观是与车行道、周边建筑等相互交融的景观, 给人提供以和谐的视觉环境和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

体现区域人文氛围:道路景观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可以充分体现出当地的历史人文和地域特点, 具有文化的氛围。

建立生态型绿化系统:道路景观的植物配置, 不仅仅具有美化作用, 对改善城市的环境污染也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拉动道路沿线经济增长:城市道路景观通过改善周围的环境, 提高环境品质, 减少道路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升了城市形象, 并间接地位沿线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道路景观的设计原则

1.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和功能相适应

由于城市布局、地形、气候及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性质和功能的道路组成, 会产生不同的路网。由于交通目的的不同, 不同环境中的景观元素要求也不同, 路旁建筑、绿地、雕塑以及道路自身设计都必须符合不同道路的特点。

2.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

道路上的人流、车流都是在动态过程中观赏街景, 又由于各自交通目的和交通手段 (不同, 因此, 产生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 设计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

3.考虑综合效应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要求各个景观元素组成的街景统一协调, 而且与城市自然景色、历史文物以及现代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把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 并作一体化设计、创造有特色又有时代感的城市环境。

4.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表现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三方面的统一。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要素的运用, 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 让城市道路的硬质景观融入自然并与自然共存。个性设计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突出城市自然的形象特征, 是每个城市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 不同的地形和气候, 在城市整体形象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

“自行车革命”对道路景观设计的影响

“自行车革命”, 使更多的人们出行选择0碳排放的自行车。这无疑给自行车的停放管理、道路的规划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哥本哈根的案例:自行车族眼里, 哥本哈根便是理想的样本:T字形路口, 铺设着卵石路面, 以强烈的反差提醒司机在拐弯时注意骑车者;那些骑车者一不小心就容易撞上的栏杆和路障, 被拆除了;在有台阶的地方, 旁边都会有专供自行车上坡下坡、上面铺有减速金属条的斜坡;商场外都设有自行车停放处, 甚至占地面积比机动车停车位还要大……

哥本哈根的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一个自行车城人性的道路规划。哥本哈根每天有60多万市民 (哥本哈根地区居民总数约170万人) 骑车出行。不同的铺装和颜色, 大大的减少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互相占道的情况, 以及交通事故;台阶的斜坡铺设减速金属, 为市民自行车上下坡省了许多力;在多处设有自行车停放处, 缓解了自行车乱停放的现象……可见这些科学、人性的设计也是哥本哈根能够成为有秩序的自行车之城的一大辅助。

道路景观设计要为更多的自行车使用者考虑

我们现在在道路景观设计中, 应该考虑到未来的交通发展趋势。自行车的出行人数在不断增多, 在对道路景观设计时已不能完全拷贝曾经的模式, 我们要为更多的自行车使用者考虑。只有硬件和软件条件都得到市民的认可, 这种0碳出行方式才能继续进行推广, 并被更多的人接受。

很多设计我们都可向“丹麦”——自行车王国学习, 将车道进行不同颜色或者铺装的区分, 在有坡度的推车路段铺设金属减速条, 设立更多的自行车停车点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并且是一个正在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发展中国家, 城市的交通出行一定会造成很大的压力。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城市地下轨交开始纵贯东西南北, 结合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进行更适合我们国家的道路景观设计。

1.设立更多自行车租赁点与停放点, 并将其作为一种道路景观

上海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是许多IT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 从出轨交至工作园区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自行车是一公里距离内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所以张江则将自行车租赁项目引入, 并与现有交通体系配套, 建成了较为立体的交通体系, 从而有效解决了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其实岂止是张江高科技园区,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现象在各个站点都十分普遍, 自行车租赁项目便是一个很有效的解决措施。自行车租赁在张江试点取得成功, 已逐渐向周围各地进行推广。为了方便市民进行自行车租赁和停放, 设立更多的租赁点和停放点是十分有必要的。

增加租赁点和停放点的同时, 必定会对周围的道路景观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不影响景观整体效果, 这些租赁点和停放点也应作为道路景观设计的考虑范畴并将其作为道路景观的一种。一个具有设计感的自行车租赁点和停放点应该具有功能性, 观赏性和标识性, 使人们更乐于去使用。

2.适当增加道路两旁休闲休憩区域, 设立更多景观节点

自行车作为一种0碳排放的交通工具, 从速度上来说, 当然不敌机动车, 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更有机会去欣赏沿途的风景。骑自行车或许要流许多汗水, 没有机动车来得舒适, 但也正因为这一点, 使人们都有了强身健体的机会。

如果以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 路途劳累是无可避免的, 所以在道路景观设计时有必要在道路两旁设立休闲休憩区域, 方便人们休息饮茶小憩一段时间, 并且设立更多的景观节点供人们驻足观赏。这些景观节点作为人们旅途中的驿站, 不仅可以减轻在旅途中的疲劳, 更可以使人们心情舒畅地踏上旅途。

3.利用现有旅游资源, 作为道路景观的延伸开发

一到节假日, 许多景区便会出现道路拥堵状态, 杭州西湖景区也不例外。最近杭州西湖景区推行了自行车租赁游西湖的旅游项目, 得到大众的好评。在杭州, 那种骑着橙红色的公共自行车行游西湖, 融入自然的感觉非常惬意, 一到旅游旺期, 平均2分钟就可出租一辆自行车, 原本较长的步行线路, 在自行车的帮助下使游客们游览到了更多的旅游景点并节省了许多体力。

其实, 有很多景点开发时都设有很长的步行线路, 为了增加人们的兴趣, 更让人们有休憩的区域, 所以设立了很多景观节点。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 利用自行车游这种形式, 将两者进行结合, 作为道路景观的延伸开发, 控制人流, 帮助游客节省时间和体能。

自行车租赁在西湖试点得到成功, 也希望在各地都能得以采用, 方便游客, 使旅游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

小结

低碳环保, 作为一种生活理念, 应该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在汽车造成的拥堵和低碳潮流一同兴起的交汇点, 自行车的全面复兴在今天的中国成为可能, 成为一种新的回归。道路景观作为交通的承载者和用地的联系纽带, 它是不能被孤立的。“自行车革命”不仅带动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也将带动道路景观的发展。道路景观完全可以作为这种低碳出行的催化剂, 以人性化、科学的规划使更多的人们接受并喜欢这种出行方式。相信在越来越多人的努力下, 我们的城市环境会越变越好。道路不再拥堵, 不再被飞扬的尘土侵蚀, 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怡然自乐地享受沿途美丽的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

道路景观与环保设计 篇2

植物材料的质感特征是由景观植物的枝干特征、叶片形状、立叶角度、叶片质地、叶面颜色等构成。植物景观设计中,景观植物材料的质感必须与体量、形态、色彩、线条等密切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的景观质量。在某些情况下,景观植物材料的质感本身可以作为景观中表现的主题。

2.植物的芳香及观赏特性

一般艺术的审美感知,多强调视觉与听觉的感赏,唯有景观植物景观中的嗅觉观赏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人们嗅觉感赏景观植物的芳香,得以绵绵柔情,引发种种醇美回味,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所以熟悉和了解景观植物的芳香种类,包括绿茵似毯的草坪芬芳,远向益清的荷香;编排好景观植物开花的时间对植物景观芳香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3.植物的季节变化及观赏特性

植物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时刻变换着外貌。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植物景观构图中,对于这种景观的季节变化,并不是听任自然,不经安排的。把植物景观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根据城市公共空间多种功能的综合要求与艺术节奏结合起来,做出多样统一的安排,就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季相图。

4.植物的文化内涵

道路景观与环保设计 篇3

摘要:工业园区的科学发展需要近期及远期的综合规划,道路是园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质量、环境优劣直接关系到园区运转的顺畅与否。道路在提供基础的工业园区进出功能外,也形成了视觉廊道,道路景观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有助于丰富人们对园区的感官认识,形成良好的视觉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园区的特色。本文分析了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现状,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原则,以期为优化道路景观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工业园区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依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通过行政手段划定区域,科学整合聚集的生产要素,优化布局,提高集约化程度,突出特色,形成适应市场竞争、有助于提升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协作区域。工业园区类型包括:经济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具体形式,截止2015年9月份,我国国家经济开发区达到219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43家,近些年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猛,成为区域、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工业园区的综合规划设计中,道路是关键的基础设施,道路景观是丰富道路设计、提升园区形象,展现园区面貌的重要渠道,进一步优化设计道路景观,对工业园区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1.工业园区道路绿化现状

近年来,工业园区数量逐步增加,为有效摆脱传统工业园区污染重、环境差等问题,现代化的工业园区较之以往注重了生态方面的建设、维护,集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高新产业。园区在整体规划时,对园区道路景观设计规划方面却较为疏忽,部分园区重视工业用地的开发,忽视景观规划,绿化率较低,导致园区整体形象不佳,尤其是在交通复杂或者地域环境有限的情况下,道路的设计基本没有考虑景观绿化的影响。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影响道路景观设计的问题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道路景观问题分布表

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出现的概率

绿化带面积分布不合理,非机动车道占比较大0.42

植被、建筑风格不协调,美观较差0.24

植被种类单一,层次感差,容易产生视觉疲劳0.17

植被颜色搭配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季节变化0.11

道路拐角处景观设计不科学,影响行驶视觉0.06

在目前的道路景观问题中,绿化带设计不合理占比是最大的,集中表现为道路中间绿化带面积过小,人行道、机动车道占比较大,直接影响了园区道路景观的整体规划,建筑、道路面积过大,绿化率较低,影响了现代化生态园区的建设。

2.工业园区道路景观发展现状

道路景观最初于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发达国家第一次作为设计内容出现,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从道路布线到接到具体设施,并不是单纯的植被覆盖,刻意提高绿化率,景观绿化设计内容宽泛,涉及诸多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内容

景观要素规划要点

景观形象顺应建筑节点、视线轮廓线、道路景观氛围

交通组织车行道、人行道、停车场、集散点、公交站点等合理分布

景观绿化绿化带、隔离带、广场、绿地、行道树整体协调

建筑体征充分考虑建筑高度、密度、体量,

环境设施广告标示、交通标示、休闲标识

灯光夜景路灯、建筑立面照明、广告灯、绿化照明等因素

道路景观绿化是工业园区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综合考量,不能割裂开来单独做绿化工作。工业园区道路情况复杂,可能高速路、行车道、轨道交通并存,因此在景观绿化规划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当地实情,根据实际产业的不同作出不同的要求[3]。

3.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在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的今天,工业园區对景观绿化的重视程度已经到前所未有的层面,美国硅谷更是成为现代化高精尖工业园区的典型代表,绿色、生态环境既是现代高、精行业对作业环境的高要求,也是新时代人才对工作环境的要求。现代化的工业园区的景观绿化不能仅仅局限于园区视觉的美观要求,更应当以功能性、生态性、文化性为原则,三位一体,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智能工业园区[2]。

3.1、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是工业园区的基础功能,道路景观的规划也应当以此为重要原则。道路绿地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道路红线之内的范围,另一部分是红线之外的沿路绿化带,也称之为绿线宽度。《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中的规定: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对绿化带的面积规划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设计,才有助于绿化植被效用的发挥。

在道路交叉口、转角处,绿化植被的位置不应当影响视距,弯道外侧的绿化植被应当沿边缘线整齐连续种植,预告道路线性的变化,诱导车辆行驶视线。对于新建的工业园区而言,道路景观绿化要充分考虑植被树木的生长。园区内通常要行驶大量货运车辆,要预留足够的宽度、高度,保证绿化数目的枝叶不会干扰车辆的正常行驶。规划、设计要有长远眼光,不经常移、挪绿化植被,保证园区道路功能的流畅运行。

3.2、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是物种之间的协调,是景观绿化的关键理念。道路绿化带是一种人为塑造的“绿廊”,很好的改变了道路、园区环境,可视为景观生态学中的分割、屏障、连通功能的有效展现。绿化带的直观影响是阻挡阳光直晒、风沙吹袭,更深层次的作用是保护人、物运转、通行的安全、高效。在绿化植被的选用方面,应当以组团、条块为搭配,乔、灌、木、草有机结合,实现道路景观的复合式立体绿化,形成一定的层次感。具体绿化植被的选择充分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不同植被结合,突出季节的变化,适当增加四季常绿植被的选用,补足冬季色彩的单调。

3.3、文化性原则

文化是不同行业发展中高层次阶段的实力展现。景观绿化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园区文化,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工业园区,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园区。在道路景观绿化中,要注重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结合实际情况,创新绿化方式,形成更好的视觉色彩。同时,要增加人文关怀,如打造适当的绿地活动区域、便利的公共设施,考虑到人们正常的需求。

4.道路景观绿化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优化设计

苏州工业园区,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亿元的突破,是我国科学生态发展园区的典型代表。苏州工业园区不仅在文化传承、现代工业、国际融合等方面走在时代前列,在道路景观绿化方面更是科学规划,综合提高,反映园区特征的四条道路绿化景观创意的设计概念:水乡园区、古韵园区、经济园区、快乐园区成为行业的典型[1]。

现代大道是苏州工业园区东西向的主干道,长约17km,道路总宽 120 米,双向六车道,四板五带式,中央分车带宽为 5.5m,景观绿化工程宽 59.2 米,西起东环路,东至沪宁高速收费站,总绿化面积约达到100 万平方米。中央分车带主要绿化植被:雪松、杜鹃、草花;风景林带:广玉兰、香樟、柳树,景观绿化以現代、简洁、快速为理念,配合广场、园路的搭配,打造了现代化的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道、星湖街、星港街等道路景观绿化皆体现了简洁、快速的设计理念。

工业园区景观绿化理念统一、简约,植被种类丰富并且植被的选用充分考虑的苏州的生态环境,有效进行人、车的分离,实现了道路功能性、生态性、文化性的结合,成为我国众多工业园区的典型代表。

结语:

工业园区道路景观绿化是园区环境的直观反映,通过系统、整体的规划、设计,才能实现园区绿化的有机结合,部分服务于整体,使整个园区更具特色。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代表的我国先进园区建设表明,因地制宜,有效结合本土的资源和文化突破创新,改善以往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不足之处,创新理念,增添新的元素,从而让文化融入生活,营造现代化的自然、品味、格调协调统一的园区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梦萤.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创意设计初步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为例.苏州大学.2012

[2] 李毅.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探索[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5[06]

道路景观设计与周边地块的结合 篇4

关键词:道路,景观设计,周边地块,结合

引言

道路在城市空间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是人类生活、生产的基本公共设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为了满足各种交通的需求, 人们对道路的需求更大, 把道路看作是城市空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从而对自然、环境景观功能有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展示城市的风貌, 也要使人们的感觉和视觉上舒适, 可以直观反映地域城市的综合实力[1~3]。本文结合成都市金融总部商务区三期基础设施建设, 对道路景观设计与周边块地进行探讨分析。

1 道路与周边地块的简要概述

1.1 道路、地块的定义

为了清晰地说明道路与周边地块之间的连通关系, 必须明确说明道路和地块的定义。从土地利用的功能角度上, 城市土地可划分为道路和地块两个部分。

(1) 道路, 是行人步行、车辆行驶用地的基础设施, 即是城市规划图中红线范围以内的部分, 性质上是属于公共用地。各类水、电、暖等市政管线及交通系统多位于道路红线以内地下的空间里。道路有不同的等级划分, 是依据规划定位、实际的车流量等因素, 其中等级划分会使道路的红线宽度以及周边地块内的建筑要求有所变化, 包括可建的地下室边线和建筑边线的要求。

(2) 地块, 即是被道路分隔和围合而成的用地, 可以被用于建造不同功能的地面建筑及绿地公园等。地块内的地下空间的使用权、所有权等问题, 每个国家也相应有不同的规定要求, 目前我国的相关要求也正在完善中。

1.2 道路区位分析及道路分级

本文项目是位于成都市金融总部商务区, 西至锦江以东东部片区8m堆坡地形, 东至成仁路, 北至府城大道, 南达锦悦东路 (图1) 。其中, 纬十五路与锦悦东路为城市主干路 (道红宽40m) , 其余四条道路为城市次干路 (道红宽30m) (表1) 。

1.3 道路周边用地分析及道路定位

本文项目区域北面多为产业配套用地, 南侧大部分为居住区, 经七路东侧多为产业配套用地 (图2) 。锦悦东路为南侧进入核心区的外环主干道, 纬二路为产业配套区次干路, 纬十五路与纬七路分别在教育用地两侧 (表2) 。

2 道路景观设计与周边地块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道路景观的定义

(1) 景观, 即是指人们在视觉和知觉等方面的主观认识上对客观存在的 (如自然的、人工的、具有人文历史内涵等) 景物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其中, 自然景观包括河流山川及动物植物等;人工景观包括城市中的广场、道路、建筑以及各种构筑物等;人文历史景观是指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民居、古城、陵墓及传统园林等。

(2) 道路景观, 是指由各种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及建筑景观和谐地、巧妙地组合成的各种物理形态, 是城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是城市中人类的、自然的事物交织而成的, 包括地形、构筑物、植物、水体、建筑物及小品设施等要素, 将这些要素组合起来构成城市道路景观。道路景观可以直观的体现一个城市的时代性及自然环境性, 根据其不同特性的构成要素分为三个方面: (1) 自然美, 是将城市自然景观的特征巧妙运用到城市街景中, 同时应充分利用自然形态城市的先天优势, 将不同特性的自然景色 (如山体、河流、植物等) 与道路景观巧妙组合, 使道路景观形成独特的自然美; (2) 艺术美 (源于自然美) , 通常, 道路景观在进行设计时, 是把自然美的景观因素及人工景观的叠加组合, 使其产生具有艺术美的美学题材, 同时整理组合建筑、小品设施、植被等要素, 将艺术美体现出来, 使其形成具有人工的自然景观; (3) 意境美, 是在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基础上升华, 将自然美、艺术美完美融合起来达到意境上的理想境界, 体现一个城市地域文化的内涵, 是将地域文化与景观巧妙组合起来, 可通过建筑、雕塑小品、地面铺装、植物等景观要素来表达, 形成意境与景观的共融。

(3) 道路景观设计, 是指以美学观点为基础, 保证交通功能满足要求, 同时应考虑使用者的舒适性、道路空间的美观性、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确保驾驶员、乘客及行人等使用者感觉舒适、安全及和谐所进行的道路景观设计, 是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空间设计、环境设计、美学、园林学、环境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2.2 道路景观的作用

道路景观是人们了解和感受城市景观特征与人文风情的重要途径, 体现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道路是城市的关键部分, 道路绿地生态系统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枢纽, 可以调节小气候, 使道路卫生环境得到改善, 同时减少滞尘、吸污、空气污染及隔音等效果, 本文结合金融总部商务区三期基础设施建设, 其道路景观体现为:

(1) 防护绿廊, 降噪防尘:如纬七路、纬十五路道路两侧以学校、混合用地为主, 对噪音和空气环境要求较高, 加强防护绿廊的防护功能;纬二路控制绿廊内植被组合放肆、树木高度以及植栽种类, 强化道路两旁绿化以降低噪音, 吸收空气污染物的功能 (图3) ;锦悦东路属于金融城商务区外部生态景观环线, 路宽40m, 利用绿色廊道作为行风通道, 同时利用锦江水陆风优化都市通风效果, 利用绿地斑块与绿色屋顶作为城市冷源, 促进城市热交换。

(2) 防护绿廊, 生态小循环:例如大量的生态绿化面积, 吸引鸟类, 昆虫, 松鼠等城市哺乳动物, 为其提供生态栖息地, 成为城市的生态一部分。

(3) 生态草沟:如金融城道路部分路段的经六路, 采用生态型植草沟, 在契合生态性现代城市道路的整体环境下, 同时能经受暴雨等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 营造城市生态小循环, 生态与景观观赏性相结合。

(4) 参与性:如经六路、纬七路等部分道路周边用地性质为居住区或者学校的道路考虑了道路与市民的互动性, 为城市家具与部分活动场所提供便利。

2.3 道路景观设计原则及结合周边地块的设计方向

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有: (1) 保持整体性, 即是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 (2)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不仅要求各个景观要素与周边建筑协调, 也要与历史文物 (古塔、古街道、古建筑) 及现代建筑有机组合起来; (3) 可持续发展, 是运用规划设计技术, 结合自然因素, 使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统一协调起来。

本文项目金融城总体城市设计思路:项目道路路侧绿化带设计是以流畅、飘逸的线条交织和串联起道路之间的潜在联系, 并将流动和交织的线条元素融入到整体设计中, 表3是此项目道路景观与周边地块结合的设计方向。

3 结语

总之, 道路景观设计的合理化, 应按不同区域的不同人文历史和地形条件, 将自然美、艺术美及意境美融合到道路景观中, 实现道路景观与周边地块间构成一个符合生态循环、和谐的道路景观系统。

参考文献

[1]梁伟, 谷晓旭, 孙海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初探[J].陕西建筑, 2012, 3 (141) :33~35.

[2]中国土木学会.道路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篇5

1.1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是公路环保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反应出公路形象。为了获得较好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树立绿色交通的理念,进行生态公路修建。因此道路绿化景观在施工过程要避免对自然的地形和地貌造成破坏,对当代环境进行保护,并且还要使其具有美感,使驾驶人员感到舒适,提升公路的使用价值,使公路发挥应有的功能。

1.2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分析

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内容主要有地形改造、铺装施工、建设工程设施、植物移栽等。道路景观施工设计中要保证道路的主要功能:确保行车视线清晰。做到以下几点:(1)道路交叉部位以及弯道内侧树木种植不能对驾驶员视线造成阻挡,确保足够的行车视距;(2)弯道外侧树木要进行整齐种植,不能对驾驶员视线造成诱导;(3)道路设计中有相规定的宽带和高度范围作为车辆行驶空间,因此树木种植不能进入此区域。(4)绿色植物选择要求为: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性、抗病虫害、方便管理;不对交通造成影响;树木根系发达、适合多次修剪等。

二、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内容

2.1施工前准备

(1)对施工图纸和设计资料进行熟悉并审查;(2)认真做好四通一清工作,主要指供水通畅、供电通畅、道路通畅、信号通畅以及对场地进行清理;(3)清理场地,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场地进行平整不仅是对垃圾进行简单的清除,还包括清除杂草、清除灌木以及建筑垃圾,从而为不同地形施工创造基本条件。

2.2道路绿化大树、草坪等景观施工

道路绿化景观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大树移植工作,在挖掘树苗时,要防止对苗木根系造成损伤。常绿树木在移栽时要带土球。土球直径要为树木直径的8~10倍,确保土球保持完整,可以采用麻绳进行绑扎。由于苗木比较高大,运送过程中要将其倾斜放置。为了避免对下枝干造成损伤,要在运输车辆上放好支架。苗木在种植时要根据深浅要求,将苗木置入坑内。栽植深度要高于原地面,避免产生积水。带有土球的苗木要将草绳剪断,一边将其埋入一边将其夯实。裸根树木进行移植时,要保持根系舒展,不能使根部受到折伤,当填土到达坑1/2时,要提起苗木,再进行填土和夯实。树木栽植后,要制作三脚架保护树木。草坪也是道路绿化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对整条道路的景观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草坪类型,能够抗病虫害和易于管理。

2.3营造微地形相关施工

(1)同附近的自然地形和地貌进行结合。由于自然环境是最佳的绿化景观,因此要同道路绿化景观附近的自然地形和地貌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出当地的自然风貌和地形特点,从而做到返璞归真。(2)进行适当的景观构造。由于地形具有不同的高低、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比例以及不同外观,因此地表特征变化多样,这也为景观的多样提供了先天基础。如场景较大时,要构造平缓的绿地、较大面积的草坪,从而呈现宏伟广阔的场景;如场景比较小时,要打破整齐统一的景象,对微地形进行恰当处理,从而呈现更多的层次和空间,具有最佳的景观效果。(3)将建筑景观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地形进行融合。人为的建筑景观要同自然的地形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从而使建筑同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将建筑和附近景观有机的融合,从而体现出自然的状态。

三、结语

道路景观与环保设计 篇6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车是城市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 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 减少尾气污染、加强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那么, 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作用, 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

1 城市道路绿化概述

道路绿化指在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内栽种花草、树木、护路林及园林景观等等。道路绿化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目的是提升城市空气质量, 改善交通环境, 另外, 帮助司机缓解疲劳, 同时还起到交通标志的作用。总之,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道路绿化。市民可以从道路绿化的水平感受到城市景观风貌, 可以说道路绿化是城市面貌的缩影, 反映一个城市的区域文化。因此, 城市道路绿化不仅仅是改善城市空气环境的重要方法, 也是现代社会城市建设的需要。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2.1 道路绿化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 市民对于城市环境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对城市的舒适度要求逐渐增加, 公路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的绿化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道路的形象, 因此,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 越来越多的城市渐渐开始重视城市道路绿化问题。

道路绿化并不是简单的在道路的两边栽种一些花草、树木, 需要规划人员建立绿色交通的观念, 道路的绿化除了要改善和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 提高公路的性能外, 还应尽可能避免对道路沿线自然地、地貌的破坏。因此, 城市道路绿化园林景观设计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合理规划设计, 一般来说, 可以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进行规划。

绿色植物的栽培以乔木为主, 灌木、地被植物为辅, 三者相互结合能够勾勒出一种立体的绿化效果, 是道路绿化景观更加丰富。比如:

(1) 许多城市的道路两旁都会栽种梧桐树、银杏树、白蜡树、槐树、香樟、广玉兰等乔木, 棕榈树、沙棘、小叶黄桃、金叶女贞等灌木, 三叶草、马蹄金等地被植物; (2) 植被的栽培应该合理规划, 不能阻拦了驾驶人员的视线, 埋下行车安全隐患; (3) 为了保证植被生长所需要的空间及资源, 城市道路公共设施与植被的位置需要统筹协调, 公共设施的配置不能阻碍植被的生长, 比如遮挡了植被的阳光、侵占了植被生长空间等等; (4) 城市绿化应该结合当地植被物种来选择, 不能罔顾植被的生长条件随意移植, 比如讲南方植物栽种到北方城市, 将适合在碱性土壤生长的植被栽种到酸性较强的土壤中, 或者将喜阴的植物栽种到日照时间较长的地区, 这种不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移植会严重影响植被的生长, 十分不利于城市道路绿化效果的提高; (5) 城市道路沿线有些地区的土壤十分不利于植被的生长, 需要将土壤进行一定的处理, 使土壤能够适应一般植被的生长。

2.2 道路绿化园林景观施工设计

道路绿化园林景观施工包括地形改造、场地铺装、基础设置构筑及植被移植等内容。除了考虑植被的生长条件等内容外, 道路景观设计还应考虑行车人员的安全问题, 因此, 绿化景观施工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弯道、道路交叉口等地方往往是交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地段, 因此,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植被不能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弯道道路外侧树木的栽植要能够让驾驶员看出道路的线形变化, 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2) 植被的生长应严格控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不得进入车辆行驶的空间, 满足行车净空的要求, 防止因植被的生长造成交通安全事故, 因此, 植被应该及时的修剪。

3 道路绿化景观园林施工

3.1 施工准备

施工前的详尽的准备工作对于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准备工作的内容应该包括: (1) 查阅相关资料审查设计、施工图纸是否科学、合理, 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如果发现有不妥之处应该及时纠正, 施工中间纠正不仅耽误工期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 清理、设置场地, 保证施工过程中通水、通电、通路, 为防止火灾等不安全因素, 还应装置消火栓, 场地的清理应该包含生活垃圾的清理、建筑垃圾的清理及杂草灌木的清理。

3.2 景观施工

准备工作完成后需要移植及栽种道路绿化植被, 结合当地气候、生态、地质等相关条件选择好合适的植被后就可以进行移植栽种工作。

俗语有言, “人挪活、树挪死”, 因此高大乔木的移植成活率一直都是道路绿化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保证成活率, 树木移植的时间一般应选择在前一年的11月到第二年四月之间, 裸根苗木在挖掘时应尽可能保证根系受到的损伤较少, 常绿树种移植时, 根系上必须保证有土壤, 正常情况下, 土球的直径应该为树径的8到10倍左右, 树木挖掘完成, 运输的过程中, 必须对土球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防止土壤松落, 比如, 将苗木倾斜置于运输车上, 以蒲包将土球包裹起来等等。另外, 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苗木枝干被折断损伤, 还应该在运输车上安置支架。苗木栽植时, 为了避免积水进而导致烂根等不亮现象出现, 栽植的深度应该比原来的地坪稍稍高一些。裸根苗木在栽植时还应该保证根系的舒展, 填土过程中避免过多主根系被折断, 带有土壤的苗木栽植之前应去掉包裹在外面的蒲包等物品, 栽植填土的过程中应将泥土夯实。树木栽种完成后, 还应采取相应措施支撑树干, 待一段时间后, 确定树木根植于移植地后, 可取走支柱。为了避免支柱磨伤树皮, 还应在树干与支柱之间垫上一定的隔离物, 如蒲包片等等。绿地种植的草坪应该选择四季常绿、耐虫害、耐干旱、耐污染的草种, 草坪生长过程中, 应加强养护工作,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保证草坪的正常生长。

3.3 微地形的营造施工

道路绿化设计施工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使绿化景观更富层次感、艺术感。目前来说, 常见的微地形模式主要有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几种。绿化景观微地形模式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风貌, 体现出独特的城市风景, 因此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就地取材、返璞归真; (2) 每个地区的地形地貌都有较大的区别, 地貌的变化实际上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依据, 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方面的条件, 适当的造景, 体现出道路绿化的层次性、精巧性, 使人耳目一新; (3) 景观的设计规划应该与邻近区域的建筑物交相辉映, 建筑物与景观相互协调, 为城市景观更添一份色彩。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要求将不断提高, 因此, 现代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道路绿化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的设计规划过程中, 城市道路设计规划应该结合当地情况, 合理安排, 规划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原则开展, 施工过程中严谨认真, 日常维护工作落实到位, 保证道路绿化充分发挥作用, 真正发挥道路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城市各类交通工具繁多, 造成了较大的空气污染,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对于缓解污染保护城市环境十分有利, 但想要充分发挥道路绿化景观的作用, 还需要进行统筹规划, 科学施工, 本文主要就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与施工进行简单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施工

参考文献

[1]王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探析[J].中国园艺文摘, 2010 (09) .

道路景观与环保设计 篇7

关键词:道路景观,艺术美,形态美,色彩美

道路景观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路为青岛“三纵四横”中贯穿南北的交通主干路, 道路景观功能举足轻重。重庆路景观规划以“简洁、大气”的设计手法作为道路绿化的整体风格, 突显重庆路绿化景观的“艺术美、形态美、色彩美”, 有效提升植物景观的品质和格调, 创造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绿色生态长廊。景观绿化主要由行道树、中央隔离带、两侧绿地3大部分组成。

1 行道树

行道树作为道路绿化系统连续性的主要构成因素, 能直观反映城市区域的风貌。行道树的选择重点考虑几方面因素:选择有地方特色, 能够体现青岛市道路风貌的树种;选择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环境效益好的树种;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青岛市道路环境条件, 且落果不会对行人造成伤害的树种。

经过比选, 选择法桐、银杏、栾树为行道树品种, 规格为15~16cm, 分枝点为3m, 结合树形株距为4~6m, 在具备条件的区域采用双排种植。 (1) 法桐。法桐树皮深灰色, 内皮绿白色, 树形雄伟, 枝叶茂密, 花期5月, 果期9~10月。其适应性强, 又耐修剪整形, 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 列植于街道两旁, 尤为雄伟壮观, 是优良的庭荫树和行道树。 (2) 黄山栾。黄山栾树为落叶乔木, 树形高大端正, 冠多伞形, 枝叶繁茂秀丽, 春季嫩叶红色, 夏花满树金黄色, 花期时间长, 秋叶鲜黄, 秋冬季丹果满树, 酷似灯笼、绚丽悦目、经冬不落。该树种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深根性, 抗风、耐干旱, 季相明显, 是极为美丽的行道树观赏树种。 (3) 银杏。银杏为落叶乔木, 4月开花, 10月成熟, 种子为橙黄色的核果状。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

2 中央隔离带

2.1 中央隔离带的功能

道路分车带在城市中分布广泛, 位置重要显眼, 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绿化带分隔交通, 具有安全功能;软化街道建筑硬环境, 消除司机视觉疲劳;净化环境, 能滞尘、减弱噪音, 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

2.2 隔离带常用的设计形式

(1) 传统以绿篱为主的绿化带, 主要分为3种:两侧绿篱, 中间是大型花灌木和常绿松柏类、球根类花卉间植;两侧绿篱, 中间球根类花卉和小花灌木或草花间植;单侧绿篱和球根类花卉、草坪搭配, 绿篱有直线的也有曲线的, 形式较为新颖, 绿化效果很好。 (2) 以草坪为主的绿化带, 主要分2种:草坪上植球根类, 株距8~l0m以上, 亦可间植花灌木;草坪占绿化带面积的大部分, 草坪上布置少量花卉和小灌木, 可以是自然式, 也可以是简单的图案。 (3) 以乔木为主的绿化带。这是一种应大力提倡的绿化带种植形式, 绿量最大, 环境效益最为明显, 乔木主干高3.5m以上, 对交通无任何影响, 树下可植耐阴草坪和花卉, 美化种植效果。特别适合宽阔的城市道路, 能有效改变道路的宽高比, 营造适宜的道路空间尺度。乔木易于管理, 绿化效果稳定。

2.3 方案设计

2.3.1 设计定位。

以常绿和色叶乔木为主, 简洁大气, 富有动感的彩色飘带。鉴于重庆路的长度优势和连续性, 设计以常绿和色叶乔木为主, 打造贯穿青岛南北的彩色飘带。

2.3.2 设计方案。

为打破主干道路及周边建筑给人的刚硬印象, 柔化城市道路景观, 在平面构图上运用自由流畅的曲线构图, 营造富于动感的景观视觉效果和竖向空间层次。设计选用黑松、银杏、水杉等抗性较强且季相变化丰富, 具有较高观赏性的乔木为景观上层, 以150m为变化段品字形交替种植。中层搭配丛生紫薇、榆叶梅、茶梅、棣棠等观花小乔及灌木, 不同季节交替盛开, 四季有景、景异心怡, 打破人们对于中央分车带的一贯印象。水杉、银杏阵列式种植, 满足防护功能, 景观效果上简洁并具有强烈的线性感。下层种植细叶麦冬、花石榴、小龙柏、金叶莸等。采用树阵与自然组团式相结合的种植方式, 树阵式种植栾树、苦楝、元宝枫、地被;组团式种植雪松、丛生海棠、造型柿树等, 并结合花灌、地被。

3 两侧绿地

3.1 游憩型绿地

针对部分特色商贸的地段, 结合规划定位设计植物, 设计为规整的树阵搭配常绿地被及宿根花卉的组合, 营造大气灿烂的商业氛围植物景观。对两侧绿化带规划较宽、空间较为自由、富于变化的滨河亲水空间, 设计将城市空间引入到生态滨水空间。对绿化宽度大于15m, 且周围居住区较多的地段, 设置休憩小空间, 利用绿带将各个空间有机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公园绿地。植物配置结合健身场地、构筑物、小品等元素, 使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亲切而温馨。

3.2 休闲型绿地

对建筑物中间或商业网点前的块状绿地, 植物设计以花坛和孤植庭荫树为主, 满足周边居民纳荫的需求, 同时结合建筑前庭空间, 选用色叶类树种做为骨干树种, 阵列式种植, 打造整齐、大气的商业景观。

参考文献

道路景观与环保设计 篇8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统一性,多样性

0 引言

长时期以来, 人们仅将道路视为可以通行的交通通道, 将道路景观简单的等同为绿化, 造成道路景观单调乏味。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城市道路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户外活动空间之一, 建设一个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同时, 又生态美观的绿化景观道路, 会给人们带来整洁清新的感觉, 也给城市建设注入了无限生机, 它既是城市景观的网络, 又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好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就需要把握其设计原则, 也就是需要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进行探讨。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统一性

良好的视觉环境需要以和谐统一为前提, 道路参与者在不和谐的环境中会带来心理和视觉的紧张。城市道路与周围地块紧密相关, 而只有道路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才能带来和谐环境。由于城市不同地块具有不同的景观特征与功能需求, 道路风格也需要相应调整。

商业地区人流大, 人们步行需求较高, 就需要严格控制车流量来提高人们的步行体验, 同时需要提供足够的卫生、休息等配套服务, 铺装的选择上也尽量采用鲜艳华丽来提升人们的兴趣点。

城市主干路, 主要满足分区向快速交通的功能, 两侧极少设置大型商业区或者居民区, 以减少相交道路上车辆进出以及人、车间互相干扰。为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 道路线形要求较高;同时为避免隔断地形, 需保证设计线形和道路走向要和周围地块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铺装需要采用节奏明快, 同时绿化也需要与周围环境一致。

生活区道路, 车辆速度受限, 采用简约暗色调与自然种植的绿化可以提高生活气息。

景区道路对风景要求高, 需要尽量避免出现人工痕迹, 道路走向应依据景区环境自然贴合。采用简约暗色的构筑物与自然的铺装可以很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多样性

城市道路是由多个要素组成而来的, 各个要素想要取得统一, 就需服从一个统一法则。但统一并非刻板一致, 需要在统一的前提下实现多样性。

2.1 线形多样化

道路空间的形状取决于道路的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车辆和行人的运动轨迹也受到道路线形约束。线形过于单一, 道路参与者注意力会逐渐下降, 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关注。线形多样性就需要道路平面线元 (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合理搭配, 纵断面坡度变化不能过于刻板。

不同的线形会带来不同的驾驶感受:直线相对单调但较为庄重, 道路参与者较少关注周围环境, 行驶目的强;曲线会有周围环境对道路线形的部分遮挡, 道路参与者会对之后风景有所期待;纵断面坡度变化会减少人们正常水平移动的乏味感。

线形多样化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不要为了高标准就使用单一线形, 应当与道路周围地形结合起来, 采用合适的线元组合。

2.2 绿化风格多样化

道路绿化带在道路空间上具有分隔效果, 但单调古板容易引起审美疲劳, 减少其景观效果。绿化带上统一修剪连续种植灌木过于单调, 而采用错落有致并且风格多样的绿化景观可以有效提高道路参与者兴奋度, 减少枯燥感。

绿化风格变化可依据交叉口进行分段, 道路过长时可按距离分段。绿化的品种和搭配在排列组合的变化上, 可以增强其艺术感。

如城市门户、景区与开发区出入口等变化重要节点由于标志地域性质变化, 其绿化应当与一般道路相区分, 提醒人们即将进入特定区域。

2.3 人行道方案多样化

人行道是人性化道路的重要部分, 为丰富行人的视觉感观, 人行道方案宜多样化。

铺装方案采用不同材料和颜色, 可以在避免单调的同时, 让人行道具有艺术气息, 人行道的铺装应积极进行艺术创作, 以改善行人的视觉环境。人行道标高应因地制宜做出调整, 而不需要一律采用与车行道相同的标高。人们处于不同的高度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验, 利用高差就可以创造层次感的步行体验。

人行道除了紧贴着车行道布置的常规形式外, 还可以让人行道采用独立的线形, 与车行道部分分离或完全分离, 这样使行人可以更好的领略到丰富多彩的景观。

2.4 挡土墙、栏杆等配套设施多样化

挡土墙、栏杆等配套设施作用是辅助实现道路的功能。虽然在道路景观中地位不高, 依然要求挡土墙、栏杆等与道路景观相协调, 形成多样化。

挡土墙类型有石砌挡土墙、砖砌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等。可以在满足结构设计要求的基础上, 针对项目设计风格选择适当的挡土墙。

栏杆类型有铸铁栏杆、不锈钢栏杆、钢筋混凝土栏杆及石质栏杆、木栏杆等。铸铁栏杆与不锈钢栏杆加工方便, 造型众多, 更可以根据周边环境选择涂料, 可以用于市内路段。钢筋混凝土栏杆尺寸比较大, 人工气息很强。石质栏杆与木栏杆适用于风景区、郊区或自然风景路段。

2.5 路外景观多样化

道路景观是一种线性景观, 随道路的走向呈点、线、面分布, 这使得它具有序列性, 而路外景观能够极大地改善道路景观, 增加道路的魅力。山岳、水体、树林、绿地等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热情, 增加人们在道路行驶的兴趣。由于城市道路周围环境人造物过多, 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尽量靠近自然风景, 可以使行人耳目一新, 满足人们贴近大自然的需求, 减少行驶的疲惫感与枯燥感。

道路贴近当地城市的人文景观, 如寺庙、广场、历史建筑等, 有助于展示城市个性、体现城市文化氛围, 一定程度上可以承担其城市的文化职能。

3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协调一致

多样性如果缺乏统一法则, 就会让人觉得突兀, 引起视觉混乱, 就需要用统一性去平衡多样性之间的共同特征。

3.1 背景相同

元素多样性差异较大, 单独元素调整较为困难的时候, 可采用统一的环境背景, 弱化元素差异。在道路绿化中为满足多样性, 通常会选择不同的绿植或者花卉种植, 可以使用相同的草坪灌木做背景, 在多样性的前提下达成一致性。人行铺装由于选择性, 艺术性较多, 容易产生视觉的混乱感, 也需要营造相同的背景提供统一法则, 如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颜色和纹理使多样性表现出共同的特征。路灯、交通标牌、露于路面的市政管理设施等属于景观节点, 可以使用共同特征将其联系在一起, 如使用相同的涂装。

改造项目中由于既有元素的约束, 重新建设难度较大, 可以使用相同的标记和涂料, 可以有效减少由于管理设施外观和尺寸较大差异带来的混乱, 达到统一的目的。

3.2 图案相同

背景统一的前提下, 图案的统一对人们敏感性来说更为强烈, 可以使道路形成相同的韵律风格。在某些特定区域内, 如经济开发区, 园区, 文教区域等, 将区域特有徽标图案融入区域道路的灯杆、市政管理设施等部分, 使得道路各部分统一。人行道铺装也可以选择在颜色, 种类多样性的前提下, 使用铺砖组合相同的图案来满足统一性。

3.3 重复的元素

道路布设一些重复的元素, 例如雕塑、座椅、电话亭、指示牌、灯具、垃圾箱、构筑物、游戏设施等, 可以让多样性归于统一。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道路除了交通要求外, 还需要对其景观设计加以考虑。城市道路是由多个要素组成, 各个要素想要取得统一, 就需要服从统一法则。但统一并非刻板一致, 需要在统一的前提下实现多样性, 同时多样性也服从统一性。而将统一性与多样性引入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 可以更好的让城市道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丙秋, 张肖宁.铺装景观设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西蒙·贝尔.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M].王文彤,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熊秋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 2007, 33 (21) :299-300.

[4]秦洛峰.城市空间中的线形元素的分析[J].建筑, 2006, 24 (2) :111-114.

道路景观与环保设计 篇9

关键词:新型雨洪控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作为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象征, 城市道路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 对各个城市功能块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更对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观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从广义的概念来讲, 城市道路囊括了该城市规划区内除县镇道路和街坊道路外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内容[1]。而在城市道路中以各种意识和物理形态存在的建筑物、构筑物、植物和绿化以及小品, 甚至地形等共同组成了城市道路中的景观概念即城市道路景观[2]。

历史上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总是和交通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道路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必需的条件, 而人类文明的进步, 社会发展又促进了城市道路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城市不透水面积不断增加, 径流时间缩短、径流流速提高、洪峰出现时间提前, 从而导致城市内涝、径流污染等一系列与雨水相关的问题, 严重损害城市水环境。城市道路又是城市主要的硬化区域, 如何通过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来解决雨水问题已变得迫在眉睫。

目前, 我国的道路排水重点仍处于以“排”字为重点的时期[3]。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新型雨洪控制的理论知识, 将我国已出现和潜在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问题作为对比依据, 探讨国外新型雨洪控制利用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关系, 取其精髓去其糟粕, 将新型雨洪控制技术运用于我国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去。

1 新型雨洪控制理论

城市雨水管理大致经历了水量管理时期、水质管理时期及其现在的可持续管理时期。新型雨洪控制理论的理念是以消减径流为目的, 将雨水尽可能的渗入地下和蓄积利用, 使其滞留, 达到补充地下水、修复水循环的目的, 从而重塑开发前的水文环境。

1.1 SUDS (可持续排水系统)

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s, SUDS) 在西方是一种比较可取的排水方式, 它是新型雨洪控制理论在英国的运用。同样主要是以减少径流量为目的, 并且在控制流速方面做出规定, 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沉淀和过滤, 除此之外, 还处理了已流入地下的径流, 这样的源头径流消减技术、蓄积地表径流的设计方法再加上一系列的污染防治措施技术, 形成了SUDS。常用的技术措施有:过滤带、植被浅沟、雨水塘、人工湿地、渗透铺装、绿化屋面等[5]。

1.2 最佳管理措施BMP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农村和城市雨水资源管理和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最佳管理措施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 并进行了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对BMP的定义, 美国环保局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们认为所有工程和非工程的维护操作程序中, 只要能够降低水资源污染或者对其有预见性的方法、程序或者是各类措施, 便能够成为BMP。BMP中的工程性措施包括调蓄设施、渗透设施、植被控制和过滤设施[6]。

1.3 低影响开发LID

来自于新西兰的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的理念, 在美国得到大力的发展, 与BMP相结合, 形成系统。LID技术从城市水文入手, 其核心是构建城市的自然排水系统, 并减少城市在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冲击。与BMP技术不同的是, 为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水的自然循环, LID对由暴雨而产生的径流和污染进行了规定和控制, 相对于其他系统, 它所运用的方法是通过更为分散和更为小规模的源头来进行控制。常用技术措施如雨水花园、生态植草沟、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顶、绿色街道等[7]。

1.4 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

澳大利亚提出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主要是依靠设计技术来维持或人工构建开发前的水循环, 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同样水文功能的景观。主要有三方面工作:首先是维持开发前水径流的水量和水质, 其次是有效利用城市雨水, 最后是减少给水和污水的排放, 使得水量交换量降低。主要的技术措施包括植物过滤带、雨水池、浅沟、调蓄塘等[8]。

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可持续、生态化的理念, 试图减少人在城市水文循环中的因素, 通过减少灰色基础设施的使用, 运用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植草沟、雨水花园以及渗透塘等这些措施在国外有着广泛应用, 也是我国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上需要学习的工程措施 (见图1, 图2) 。

2 新型雨洪控制———美国“绿道”

城市新型雨洪管理措施应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不仅担当着美化城市、丰富文化、维持生态的作用, 而且能够降低城市噪声、作为城市避难场地, 还能够有效组织道路交通。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很重视雨洪控制利用措施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 美国的“绿色街道”

美国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与雨洪控制利用已成为一种体系, 其中较为完善的便是“绿色街道”体系。“绿色街道”是一种结合街道景观建设来做雨水管理的街道形式, 它的主要形式是各种不同的、因地制宜的雨水花园措施, 这种根据雨水循环理念形成的街道形式在美国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它不仅能够实现新型雨洪控制理念所倡导的作用, 还能减少政府在雨水管网上投入的资金, 实现区域房价提升等经济方面的作用。

2.2 西雅图城市道路景观

西雅图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同样将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各种分散的绿色基础设施。停车场之间设置下凹式绿地, 起到分隔作用的同时还便于雨水径流流入景观绿地中。图3为小型调蓄池, 道路景观与道路呈开放式, 且景观标高低于路面标高, 便于雨水的汇入 (见图4) 。

3 我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对城市雨洪的科学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方面融入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这些国家有着较完善的且符合国情的技术和政策、法规、管理体系。我国应该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并从中得到了如何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有效实施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重要启示。

3.1 各个部门合作不紧密

目前, 我国的城市道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分别由公路勘测设计部门和园林绿化部门负责, 缺乏团队合作性。而现代意义的城市道路不仅具有交通运输功能, 同时具有文化、雨洪控制等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这就需要道路设计师、景观规划师、环保工程师、雨洪控制专家、心理学专家、美学专家、植物学专家、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等的团结协作, 共同商讨以确定兼具多种功能的城市道路。

3.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念相对落后

我国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与排水相结合的考虑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一些发达国家的道路设计中绿地标高低于城市道路, 往往没有路肩石或是对路肩石进行断接以便于雨水的汇入。而国内的道路街面标高一般都低于绿地标高, 路肩石标高也低于绿地边缘石, 这样的设计在实际中对雨水径流的保存和储蓄是十分不利的, 而本应被绿地接受的雨水也都排向了道路, 致使绿地失去了原有的排水作用。两者比较如图5, 图6所示。

我国必须从从前的排水设计理念中走出来, 宏观把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这门需要各个专业和学科结合的设计问题, 让不同的部门互相学习和容纳, 转变思路, 转变角色, 吸收新的技术与理念, 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4 结语

现有的道路景观设计模式是先由道路交通规划师进行布线, 待道路线形定位, 有的甚至是道路路基施工完成之后景观设计师再介入进行设计, 这样做其实对于道路雨洪控制来说是不理想的, 最理想的方式是在道路规划的同时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对于改造已建道路的景观时, 我们应该根据具体实际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 宏观把握, 使雨洪控制理念融入设计之中, 加强道路的生态化, 有机化。

道路景观与环保设计 篇10

关键词:环保理念,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营城子至松江河高速公路是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山区, 路线起于长春至营城子, 全长249.7公里。这条高速公路六次跨过松花江, 桥梁和隧道相连, 周边自然环境优美, 具有宝贵旅游资源, 我们的公路设计和修建一定要深思熟虑, 把目光放长远, 要有超前意识和现代理念, 要建设出国内一流工程。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这条路的景观和环保设计的理念作以简单介绍。

一、沿线自然、人文条件分析

该项目沿线地段属温带湿润季风性气候。该区域年积温2, 600~3, 000摄氏度, 年霜冻日220~240天, 年均降雨量600~700mm。四季气候变化分明, 冬季严寒, 夏季炎热, 并且温差有较大变化, 适宜有耐寒的植物生长。

沿线水之源发达, 同时, 沿线分布多个水库和池塘等。公路沿线土壤肥沃, 土壤类型主要以暗棕壤、沼泽土和草甸土为主, 伴有黑钙土、针叶林土。公路穿越之长白山地区, 长白山区是东北第一高峰, 号称“东北屋脊”, 巍巍长白山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而且具有世界一流的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主要是山地垂直景观和火山地貌景观所构成。长白山地势高峻, 地形复杂, 又濒临太平洋, 在东亚季风控制下, 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随着高度的递增, 气候、土壤、生物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长白山成为东北民族文化的象征。

二、公路沿线周边环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一) 现有自然环境。

本设计段沿线人口密度较低, 村落等人工景观分布稀少, 呈原生态自然田园风光。沿线景观元素主要有旱田、水田、树丛、森林、池塘、河流、水库、丘陵、山体、民居等, 不同景观元素的相互搭配, 形成了变化丰富的不同景观类型, 或旱地, 或水田, 或树林, 或农林景观镶嵌, 其中又穿插了池塘、河流、水库等水体景观, 变化丰富。

(二) 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情况及采取措施。

本设计根据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 概括划分为农田段、树林段、水景段、林地+农田段、林地+农田+水景段等不同景观空间, 具体设计如下:

1. 农田段。

目标:展现农田景观, 与农田景观相协调。设计要点:边坡圆滑处理———过渡自然, 野生花卉长满边坡———野趣盎然, 路堤边坡上部植草———视野开阔, 碎落台、护坡道植草———简洁自然, 中分带———丁香、榆叶梅、红刺玫、榆树。

2. 树林段。

目标:恢复山林气氛, 弱化人工痕迹。设计要点:路堑边坡草、灌结合———协调过渡, 占地界位置保护原生树木———环保绿线, 碎落台柔化人工构造物, 中分带———胡枝子、茶条槭、红刺玫, 取弃土场植被恢复。

3. 水景段。

目标:借景手法, 展现自然。设计要点:路堑、路堤植草 (同农田段) , 蒸发池改造为湿地水景, 边沟局部栽植水生植物, 路侧保持视线通透、空间开放。

4. 树林+农田段, 树林+农田+水景段。

目标:借景手法, 展现自然。设计要点:路堑边坡草灌结合, 路堤边坡上部植草, 路侧空地植草。

三、景观设计目标及理念

(一) 景观设计目标———创造国内一流水平。

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要把营松高速公路创造成国内一流的“生态和谐、景观统一、环保美观、安全设计、节约资源”, 创造成吉林省资源节约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打造成具有吉林省特色旅游观光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 景观设计新理念———自然与环保和谐统一。

在坚持“原有设计理念”的前提下, 考虑各种自然因素, 我们必须追求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也就是自然与环保和谐统一。公路的建设和“生态保护”尽管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矛盾的, 但只要我们把新的设计理念贯彻下去, 并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做到公路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四、景观设计原则

(一) 优先保护原则。

必须高度重视景观文化的保护工作, 要做到前期“最大限度的保护”工作, 避免在公路建设中造成先期破坏、后期恢复的局面。

(二) 以人为本原则。

周密考虑到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情况、道路感觉、视觉导向以及安全设施等, 营造一条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 保证车辆安全畅通。

(三) 资源节约原则。

有效利用公路被占地内的植物、土地、水等资源, 把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表层土、植物、弃土等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 尽可能做到变废为宝、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造价等。

(四) 做到节能环保原则。

全面考虑公路建设在运营的成本、工程造价等方面, 采用节能环保理念。采用新技术和新产品, 同时生态在恢复时要充分考虑, 对抗污染、吸尾气的植物种类的应用, 从各方面努力建设成节能环保公路。

五、人文和景观设计的具体体现

以长白山旅游为主线, 以自然景观为主体, 以人文历史为衬托, 打造长白山精品旅游线路。总体景观规划在从“面”、“线”、“点”三个层面将营松高速公路全线划分为“两区、四段、三节点”, 即丘陵农林镶嵌景观、长白山山水相间景观两大景观区;田园、林海、江源、参山四个景观段;满族文化、火山文化、长白山文化三个景观节点。本标段处于丘陵农林镶嵌景观区、田园景观段, 边坡、互通等具体设计将充分考虑周围环境, 尽量与自然相协调。景观在设计时采纳了“飞龙撷景”, “飞”寓意着动态、高速、奔驰的状态;“龙”寓意着营松高速公路, 营松高速是修建在具有龙脉险峻长白山下, 是满族人居住的发源地, 且位于苍松翠柏优美环境之中;而在古代文化中, “松”也有“龙”的寓义, 同时龙也是传统中国民族文化象征。因此, 营松高速公路应预示着将建成国内一流的高速公路;“撷”, 采摘意思, 代表旅游、观光, 象征着人性化和拟人化;“景”寓意着沿线公路的各种人文景观资源。“飞龙撷景”表征了汽车奔驰在像巨龙一样的营松公路上, 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具有人文景观及环保为一体的美丽风景。

营松高速公路为实现“生态和谐、景观统一、环保美观、安全设计、节约资源”这一目标, 吉林省建设局从项目建设初期, 就特别重视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工作, 努力在这个项目建设和施工过程中, 保护好沿线公路生态景观和自然环境, 尽可能实现我们的公路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刘银生, 叶颖.生态声屏障方案研究及应用[J].中南公路工程, 2005

[2]李兴峰, 鞠琳.浅析济南至莱芜高速公路环保设计理念[J].华东公路, 2010

[3]盛斌.粤赣高速公路环保设计理念[J].公路与汽运, 2007

上一篇:虚拟生产下一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