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与设计》

2024-11-06

《道路勘测与设计》(精选10篇)

《道路勘测与设计》 篇1

0 引言

哈工大(威海)素来重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在2009年开始实施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对道路勘测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优秀课程建设之初,针对当前道路勘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组织在校学生座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同时普遍认为教学中存在着知识点丰富但重难点不突出、师生缺乏交互、理论和实际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反馈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将当前教学中亟需实施改革的问题归纳如下:

1.1 课程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当前,高等教育扩大知识面的要求催生了繁多的课程体系,直接后果就是专业课授课时数的紧张。随着道路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断修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层出的先进科学技术,都进一步加剧了课程内容多与课时少这一突出矛盾。

1.2 多媒体教学手段存在不足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课堂教学方式逐渐脱离了早期口授结合板书的方式,甚而完全依靠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具有内容形象化、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重点不突出、知识面过于宽泛、内容走马观花的缺点,造成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的课堂现象。

1.3 与其他课程缺乏学科联系

道路勘测设计、测量学与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设计与施工过程的三个重要理论支撑。在现有教学计划中,存在着三门课程各自独立讲解、相互之间缺乏衔接的问题。

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为适应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类学科发展的需要和突出专业主干课程的特点,必须进一步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具体的改革措施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逐一展开。

2.1 教学内容改革

(1)完善课程体系。要综合考虑本专业各相关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尤其要建立测量学、路基路面工程和道路勘测设计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课程整合和优化的综合体系改革。(2)精简课程内容。针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内容繁多的问题,应突出重点,删繁就简。重点放在平纵横设计、选线和定线,其次为平交、立交设计,再次为汽车动力性、沿线设施等的设计,三个层次要根据其重要性合理分配学时。(3)补充工程案例。鉴于学生基本上一直处于学校的环境内,极少有了解工程实际的机会,可利用视频、ppt等在授课过程中穿插讲解工程设计实例,以直观形象的实体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其加深理解。

2.2 教学方法改革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教学内容枯燥,难以集中精神。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学生尚未认识到课堂知识的适用场合、应用方式。因此,在授课之初,可考虑聘请在职的设计和施工专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强化课程在工程实际中的重要性,凝聚学生的学习热情。(2)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路勘测设计内容多、学时少,为推进课堂讲授进度,教师被迫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疲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差显而易见。

2.3 教学手段方面的改革

当前,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教学手段已由板书加挂图的方式转变为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本课程的讲授对象主体是道路,是一种三维空间构造物,非常适用于利用多媒体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带来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学生完全跟着课件走,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复习时,都参照课件,教师的指导作用被弱化。教学手段的改革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改善:(1)采用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结合方式。多媒体不像黑板、粉笔一样,只是教学的工具,它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多运用于理论和概念的叙述,目的在于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知识脉络;板书则偏重于公式推导,其作用在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且在板书过程中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2)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所授内容应自成体系,涵盖所有需要掌握的内容。部分内容虽然由板书的方式讲解,但在课件中亦应有所体现。某种程度而言,课件是对教材内容、技术标准更新内容和其他补充内容的一个精简和完善。

2.4 实践环节的改革

实践环节的改革受制于匮乏的教学资源,需要一个渐进式完善的过程。改革实践环节,需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构建实践环节体系。实践内容包括课程设计、室内实验、野外认识实习、录像、软件学习等。通过建立教学网站,提供参考资料,实现师生交互的平台;完善实验实习内容和方法;建立保障实践环节顺利开展的管理办法。(2)引入工程实际。通过录制野外道路勘测设计的过程录像,可将实际工程背景引入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伊始就建立道路勘测的直观印象。(3)增加设计和施工的实习内容。鼓励教师多参与工程实践,吸收学生加入相关科研项目或道路设计施工工程方案的探讨。(4)加强道勘应用软件的学习。实践环节可增加涉及计算机应用的内容。

3 总结

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不断总结经验、转变观念的积累过程。为了满足社会对毕业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语言表达强等方面的需求,应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供更多的工程实践机会,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于淮,杨慧宁.谈道路勘测设计与测量学的教学安排[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186.

[3]郑丽娜.论“道路勘测设计”的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3):66-67.

《道路勘测与设计》 篇2

第一章 绪论

1、道路的分类:

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乡村道路。

2、公路等级的划分: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3、城市道路等级的划分:

快速路、主干路(Ⅰ、Ⅱ、Ⅲ 级)、次干路(Ⅰ、Ⅱ、Ⅲ 级)、支路(Ⅰ、Ⅱ、Ⅲ 级)。(Ⅰ级—大城市;Ⅱ级—中等城市;Ⅲ级—小城市。)

4、公路主要技术指标:

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计算行车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5、路面结构组成及各组成的功能: 组成:面层、基层、土基。

功能: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以及车身后所产生的真空吸力的反复作用。基层:主要承受面层传递的车轮垂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到垫层和土基。土基:

6、勘测设计阶段的划分:

(1)一阶段设计:路线视察、设计任务书、一次定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

(2)两阶段设计: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初测、初步设计、设计预算、定线测量、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

(3)三阶段设计:预可研、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7、重要概念:

(1)公路:连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等,主要供汽车行驶,具备一定技术和设施的道路。(2)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设施的道路。

(3)计算行车速度:又称设计车速,在具有控制性的路段上(如弯道、坡道),具有中等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低交通密度时,安全顺适行驶所能维持的最大速度。

(4)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代表着一年内所有日交通量的平均值,可反应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交通流趋势。

(5)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是指在1h为单位进行连续若干小时调查所得结果中,交通量最大的小时交通量。

(6)通行能力:在正常可接受的运行速度、行车舒适、车辆无阻碍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处的最大车辆数。

(7)城市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红线间的宽度为道路的用地范围。

第二章 汽车行驶理论

1、汽车行驶中的受力分析:

汽车运动时所受的力可分为:①路面摩擦力②路面凹凸不平产生的力③路面构形产生的力(包括路拱侧向力、路面形状而产生的力、弯道引起的力)。

2、牵引力如何产生:

来自内燃发动机。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因此牵引力取决于发动机的性能。

3、行驶阻力包括哪些?方向如何?每种阻力有哪些影响因素?

行驶阻力和方向:滚动阻力(正)、空气阻力(正)、坡度阻力(上坡正,平坡零、下坡负)、惯性阻力(加速正,等速零、减速负)。影响因素:滚动阻力:滚动阻力系数、汽车总重量。空气阻力:迎风面积、空气阻力系数。坡度阻力:车重、公路的坡度角。

惯性阻力:车轮惯性影响系数、发动机飞轮惯性影响系数、汽车回转质量换算系数。

4、汽车纵、横向行驶稳定性的受力分析(P33)

5、汽车在道路上重心轨迹的几何特征:①轨迹连续且圆滑。②曲率是连续的。③曲率变化是连续的。

6、重要概念:

(1)附着系数:是附着力与车轮法向(与路面垂直的方向)压力的比值。(2)道路阻力系数:坡度阻力系数与滚动阻力系数之和。(3)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

第三章 道路平面设计

1、确定直线的最小、最大长度考虑哪些因素?

最大长度: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最小长度:当设计速度不低于60km/h时,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

2、圆曲线最小、最大半径考虑哪些因素? 最小半径:横向力系数、路面横坡

最大半径:考虑测设、施工。不超过10000m为宜。

3、圆曲线的计算

4、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

①缓和曲线曲率渐变,线形符合汽车转弯时的行车轨迹,从而使线形缓和,消除了曲率突变点。②由于曲率渐变,使道路线形顺适美观,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感。

③使平面线形更为灵活,线形自由度提高,更能与地形、地物及环境相适应、协调、配合。④与圆曲线相比,缓和曲线计算及测设均较复杂。

5、缓和曲线的曲线参数的选取

与回旋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回旋曲线上任一点到曲线起点的曲线长度有关。

6、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考虑哪些因素?

①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②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7、缓和曲线的计算

8、最大超高坡度考虑哪些因素?

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公路条件、自然条件等经计算确定。

9、超高方式、超高旋转的过程(书:P56)

10、超高设计值的计算和超高设计图

11、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

①超高缓和段长度应采用5m的倍数,并不小于10m。

②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曲线时,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

③超高的过渡应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但当超高渐变率过小时(为保证排水),而只设在该回旋线的某一区段范围之内。

12、确定加宽值考虑的因素?

几何需要的加宽、汽车转弯时摆动加宽。

13、停车视距、超车视距的主要组成部分? 停车视距:司机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超车视距:加速行驶距离、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超车完毕,超车汽车与对向来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成的过程中,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14、不同行车视距的适用情况?

①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要求。②二、三、四级公路,一般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③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一般情况下,不小于路线总长度10%~30%。

15、图解法确定视距切除范围?

绘制弯道平面图,并示出行车轨迹线位置;在轨迹线上从弯道两端相连直线上距曲线起点的地方开始,按距离定出多组视线;绘出这些视线的包络线(内切曲线)即为视距曲线。量出相应断面位置的横净距。

16、平面线形的组合(回头曲线、S型曲线、复曲线等)

回头曲线:指在山区公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展线时所采用的,其圆心角一般接近或大于180°的曲线。

S型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

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f=0)或插入缓和曲线(Lf≠0)的组合曲线。

17、平面交叉的分类及适用情况?

加铺转角式:交通量不大、速度不高、转弯车辆少。分道转弯式:交通量不大、转弯车辆较多的岔路口。加宽路口式:交通密度较大的交叉口。

环形交叉:多条道路相交,左右转弯车辆多,交通量500-3000辆/h,地形平坦。

18、平面交叉口边缘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19、熟悉不同地形处交叉口的等高线分布趋势(P81~P83)20、掌握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 方格网法(便于测设):绘出5×5m或l0×l0m平行于路中线的线,确定方格网角点处的地面标高和设计标高。

设计等高线法(清晰反映竖向设计线形状):选定路脊线和划分标高计算线网,算出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上各点的设计标高,最后勾画设计等高线。二者结合法:综合二者所长。

21、路线平面图设计内容

地形、地物、路线位置及桩号、断链、平曲线主要桩位与其他主要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等,标注水准点、导线点及坐标网络或指北图式、示出特大桥、大桥、中桥、隧道、路线交叉位置。

22、基本概念:

(1)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2)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靠轮胎与路面间的摩阻力就足以保证汽车安全稳定行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这时路面就可以不设超高。

(3)停车视距: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4)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并与对向来车保持所必要安全距离所需的最短距离。

(5)横净距:公路曲线范围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内侧空间的界限线的距离。

(6)视距曲线:绘制弯道平面图,并示出行车轨迹线位置;在轨迹线上从弯道两端相连直线上距曲线起点的地方开始,按距离定出多组视线;绘出这些视线的包络线(内切曲线)即为视距曲线。(7)交织长度:环道在两相邻岔道口导流岛边缘之间的净距离。(8)交织角:两相邻的岔道口以转弯圆曲线车道边缘内侧1.5m(相当于外侧车道中心线)为定点,同时向中心岛边缘外侧1.5m(相当于环道内侧车道中心线)作圆弧的两条外公切线,这两条外公切线代表岔道与环道之间车流交织线,它们相交时所夹的锐角。

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

1、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平均纵坡考虑的因素?

最大纵坡:汽车的动力特征、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车辆行驶安全以及工程、运营经济。最小纵坡:长路堑路段、横向排水不畅路段。平均纵坡:路线长度两端的高差、路线长度。

2、最大坡长、最小坡长考虑的因素? 最大坡长:汽车动力性能。

最小坡长: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设计速度。

3、如何确定组合坡长? 当连续陡坡是由几个不同受限坡度值的坡段组合而成时,应按不同坡度的坡长限制折算确定。

例:三级公路(30km/h)最大坡度限值:8% —— 300m;6% —— 700m。问:8%长120m,则6%可设多长?解:120/300=2/5;剩余的3/5的额度可用来设计6%的坡度,即3/5*700=420m

4、合成坡度、缓和坡段主要在哪些情况下要考虑? 合成坡度:公路等级、设计速度。缓和坡段:位置、大小、长度。

5、竖曲线计算

6、竖曲线(凹、凸)最小半径考虑了哪些因素?

凹形:①限制离心力。②前灯照射影响。③跨线桥下视距。凸形:①限制失重。②纵面行车视距。

7、竖曲线最小长度如何确定?

在竖曲线上3s的行程时间控制竖曲线的最小长度。

8、爬坡车道在何种情况下需设置?

公路:① 上坡行驶的载重汽车的行驶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② 上坡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小于设计小时交通量。

城市道路:① 纵坡度大于5%的路段。②上坡路段混入大型车辆的干扰,降低路段通行能力。③沿上坡方向大型车辆的行驶速度降低到50km/h时,或行驶速度降低到40km/h。

9、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①连续性。②均衡性。③安全性。④配合性。

10、纵断面设计步骤:

①准备工作。②标注控制点。③试坡。④调坡。⑤核对。⑥定坡。⑦设计竖曲线。⑧高程计算。

11、纵断面图中需表达的内容: 比例尺。

上半部分:①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②桥涵。③隧道。④与道路、铁道交叉时的桩号及路名。⑤水准点的位置、编号及高程。⑥断链桩位置及长短链关系。⑦沿线跨越河流的现有水位和设计洪水位,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位。

下半部分:土壤地质情况、施工高度、设计高程、地面高程、坡长及坡度、里程及桩号、直线及平曲线。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

1、我国公路限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书:P126)

2、中间带、路肩的组成及作用。路肩:

组成:土路肩、硬路肩。

作用:①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②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③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④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所。⑤增加公路的美观。中间带:

组成:中央分隔带和两条左侧路缘带组成。

作用:①分开车流。②防眩光。③为沿线设施提供场地。④为公路分期改建提供储备用地。⑤视线诱导的作用。

3、行车道宽度的构成(侧向余宽)

车与车之间的余宽和车与边之间的余宽之间的余款。(侧向余宽值的大小与车速和交通组成有关,且与车速成正比。)

4、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一块板(单幅路): 优点:占地少,投资省。

缺点: 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

适用:①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②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上。二块板(双幅路):

优点: 减少行车干扰,提高车速,分隔带上可以用作绿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缺点:机非混合行驶,不安全。适用:郊区快速路。三块板(三幅路):

优点: 机非分行,分隔带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阳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缺点:占地多,只有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适用: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交通组织: 四块板(四幅路):

优点: 机非分行,对向分隔,车速高,缺点:占地多。

适用: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主干路和快速路。

5、了解常用路拱、边沟及边坡的坡度设置。路拱:路肩横坡略大于路面1-2%。

边沟:一般同路线纵坡,若路线纵坡为零,边沟也应保持0.3-0.5%。

边坡:若路堤基底情况良好,边坡高度≤20。若边坡高度>20m,需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

6、“两图两表”包括哪些内容?

路基横断面设计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计算表。

7、掌握土方调配的方法。(书:P146)

8、基本概念:

(1)建筑限界:又称净空,是为保证车辆、行人的通行安全,对道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规定的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它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2)中间带: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上用于分隔对向车辆的带状构造物。(3)路基宽度: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

(4)计价土石方:土石方计算与调配中,所有挖方均应予计价,填方则应按土的来源决定是否计价,就近借土就应计价。

(5)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L= B/T+L

《道路勘测与设计》 篇3

摘要: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子档案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纸质档案,且在诸多水利勘测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从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中电子档案的特点入手,分析电子档案管理的内容;其次分析了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状;再次提出了关于如何加强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中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的浅见;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强化业务之间的交流,不断的提高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成效。

关键词: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电子档案;管理;利用

在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中,电子文档的作用主要是记录设计成果,且并为整个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所以为了更好地强化对其的管理和利用,我们必须结合其特点强化对其的管理,尤其是应结合其管理内容和现状,强化对其的管理和利用,从而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的成效。

1.水利勘测设计电子档案特点及其内容分析

在水利勘测设计中,其电子档案主要是对形成的文字表格和图形图像进行记录,从而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对其识别和处理,再将其存在存储介质之上,并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传输,所以其与传统纸质档案存在一定的特点,所也在管理内容上也会发生变化。以下就其特点和管理内容进行分析。

1.1特点分析

一是电子档案为多部分组成,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其所包含的文本表格和图形图形,均是整个档案的组成部分。二是阶段性特点,由于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包含了勘测和规划以及初步设计、施工研究以及竣工验收等阶段,而这些均需要在电子档案中体现出来,所以其具有的阶段性特点成为整理和分类的要点。三是专业性特点,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和相互配合而完成,所以其专业设计文件所涉及的专业性较强。四是动态性特点,由于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主要服务于水利施工,而在施工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变更,所以必须动态性的对其进行设计,才能确保设计的精准性和适时性。五是便于复制、修改、增删以及易于保管、查询和维护,能有效的促进档案的管理效率。

1.2管理内容

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中,电子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其进行整理和归档。在整理过程中,主要是结合年度和组织机构以及保管期限实施组卷,并按照时间与机构对其实施分盘保管,从而为保存和查找提供便利,对相同时间内归档部门文件集中在某一介质上存储,便于对其的利用,且在同一接收归档文件之后进行数据库的建立,从而为计算机内部的查询提供便利。而在归档过程中,由于电子档案具有诸多类型,所以应对其实施分类归档管理,有科技类、基建类、设备类、科研类等档案,并对其实施分类管理[1]。

2.分析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水利勘测设计电子档案特点及其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就当前管理和利用的现状来看,目前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在管理模式上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当前,我国主管水利档案的行政部门尚未制定与该行业相符的电子文档归档和管理方面的规定,即便在现代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中借鉴了其他行业强化电子档案的管理,但是其被利用的情况则少之又少,导致其优越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所以现在很多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的电子文档由于缺乏统一制定的规划,而更多的是在勘察设计人员手中散落,导致其被损坏、失散和失效甚至泄密等问题频现。

二是在知识结构上缺乏先进性和创新性。由于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不同,所以电子档案的管理理念、形式以及方法均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上已经难以满足电子档案管理的需要,错误的认为电子文件要转换成电子档案的难度较大,而且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需要同时一起保存,因而其工作量不仅没有降低,而且增加工作负担,加上有效的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计算机基础较差,极大的影响了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是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包含了勘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以及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图竣工图的设计,所以其设计跨度时间较长,档案的整理往往需要在项目竣工后进行,随着电子文件的增加,而计算机自身的储存有限,所以很多新生成的电子文件就会覆盖之前的电子文件,偶计算机发生故障,还会导致其保存不完善,甚至导致电子文档被非法窃取和丢失的风险[2]。

3.关于如何加强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中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的浅见

一是强化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的提高其责任意識,尤其是应尽可能地促进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切实掌握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中电子文档的特点,并通过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切实强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为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切实做好保管和转换工作。就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的电子文档而言,我们必须将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集中并备份,所以主要是一式三份的方式对其进行保存,分别用于封存保管、借阅和异地保存,而且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管理成效,还应对电子文件实施“一档存”,这样既能确保其原始性的保存,还能确保其完整性的使用。由于利用光盘对其保存会导致数据丢失,所以我们应利用U盘、移动硬盘等新型存储介质加强对其的保管,同时将其存入云盘之中,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这样既能为查阅和管理带来便利,还能利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对其进行建档保存,同时为了便于查阅,还应将其格式进行转换,并以多种格式存在,尽可能地满足查阅的需要,常见的格式主要有doc文件和xls文件,应将其转换成pdf和caj等格式。

三是切实强化对其的利用。电子档案的出现为其利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从而在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中,以最短的时间检索所需的信息,从而确保其利用的效率得到了提升,调查的准确率也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我们在利用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的电子文档时,由于其将传统的管理偶是改变,并能在诸多终端中将档案显示出来,所以我们应结合工程建设的需要,切实强化对其的利用,及时的保存有关数据资料,同时也应强化对其的利用,尽可能地实现档案的无纸化,才能为促进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成效的提升彰显实力,促进整个水利工程顺利高效的开展[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水利工程中,勘测设计是一项十分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而在勘测设计中势必会涉及档案方面的问题,而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绘制难度大,而且在保管和维护以及利用上存在诸多弊端,例如不易保管,维护工作繁琐,查找利用难度大等。所以在现代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中,电子档案已成为主要是档案保存方式,所以我们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切实强化对其的管理和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利用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毛云霞.试论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中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办公室业务,2014,19:76+82.

[2]丁红娟,王平,黄水清.加强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科技档案管理的思考[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01:48-50+78.

《道路勘测与设计》 篇4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主干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课程,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学生从事在道路设计及施工必修专业主干课程,也顺应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道路路线勘测和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但是,在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实践教学薄弱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教学与实践的能力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 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

1998年7月,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第四次修订,在新的土木工程目录中增加了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等专业,本科教学中土木工程专业的调整是满足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适应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内容调整的要求。很多高校中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开设了道路、桥隧、岩土等方向。现在的土木工程涉及领域中的多个方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土木”,但各个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覆盖范围因自己的特色而定[1]。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实践模式教学方面,应该有别于其他工科专业。我校刚成立的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课程实践性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因此,必须在课程设置时加强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实践)等教学环节,尽可能多得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使学生在工作中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的同时,能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

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特点

2.1 内容多,课时少

《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汽车理论、道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交通量与通行能力、路线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选线与定线、路线线形质量的评价、道路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等;而且其与工程地质,测量学、交通工程学、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关系密切。但随着课程教学改革,我校目前教学学时只有32学时,使学时数少而课程内容多的矛盾日趋加深。因此,在学时紧张的情况下,上好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应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本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

2.2 实践性教学薄弱

《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主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有关道路选线与定线的内容,需要利用道路建设所在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而道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条件复杂。特别在山岭区,地形高低起伏、垭口众多,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路线的技术标准,线形的平顺程度和工程量的大小。路线的选择应通过详细调查与分析各种限制条件对道路路线及其构造物的影响,并综合地研究各项自然条件的发展过程和相互影响,才能正确地进行道路线形及构造物的设计工作。这样的工作是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因此,设计、施工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我校《道路勘测设计》该课程开设时间不是很长,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和实习联合单位。在认识实习中很少涉及到该课程的内容,学生无法对该课程建立感性认识,容易对该课程的定位不准确而错过了在校学习的机会。

2.3 学生对课程兴趣低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两周时间课程设计,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工程实践和工程意识,对工程认识不够深入,加上道路设计时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时随意性较大,没有综合的考虑设计的各个方面控制因素,为完成任务而简单设计,设计目的不明确。因此,对该课程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增加了难度,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兴趣降低。

2.4 课程与计算机应用结合较少

工程设计实践中,计算机作为辅助设计工具的作用日益明显。而现在的教学环节中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软件缺乏,当前教学主要以设计原理、方法与设计过程的讲解为主,没有涉及到软件的应用,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造成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应用严重脱节。

道路本身是一种三维带状的空间结构物,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主要研究道路各几何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过程中既要分别考虑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几何特性。又要综合考虑各几何组成的有机结合。道路勘测设计的成果是通过计算机设计,以图形和计算表格来表达的。图纸主要有《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超高方式图》、《路线透视图》、《道路用地图》等,计算表格主要有《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及竖曲线表》、《逐桩坐标表》、《路基设计表》、《断面高程表》、《土石方数最计算表》、《占地面积表》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道路的空间几何特性不容易清楚地表述。另一方面道路设计成果的图形、表格也不容易展示。完全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和学生的空问想象能力不容易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弊端。因此非常有必要将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于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 解决措施

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制订正确的教学策略,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是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前提。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我校土木工程(道桥方向)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计划,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精心组织课程,有效利用教学时间

根据课程的目的和要求.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的核心是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这一重点,着重介绍设计原理、测设方法、指标要求。而对于“选线”等实践性、经验性较强的内容,则只讲要点和原则,学生通过课程设计乃至毕业设计的交际操作去体验、领悟。同时对道路勘测设计新增加的内容进行调整,把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便于学生对课程发展方向的掌握。

3.2 加强实践教学

道路勘测实习和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环节。实习和设计的路线宜选择在山岭重丘地形,但是南通地区为平原区,学生至少应该在拓展到平原微丘区。培养学生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勘测设计的基本能力。整个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使用工具书、查找资料、正确运用规范等能力。掌握道路路线勘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

3.3 提高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在完成基础课教学以后开设的,它不像基础课那样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该课程内容零散,再加上实习和实践环节少,学生初次接触易感乏味,在加上学生对该课程的地位不高容易使学生失去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激发学习自觉性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包括采用课程CAI软件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投影电化教学和实践、实习的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最好的途径是尽可能多地安排时间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感到专业课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把教材内容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3.4 课程设计安排合理

道路勘测设计的课程设计目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理论课结束后,往往设置课程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查找资料、正确使用相关规范和标准图集及创新意识的能力,掌握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选线的过程是反复调整的过程,而对于学生个体来讲,缺乏实际经验,初期综合考虑问题往往不足,仅仅两周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做的设计很不规范。所以课程设计每一个人单独做不一定合适,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的交流,将班级中的分成几个小组讨论练习,同时做好过程控制,这样既训练合作能力,又使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又不觉得时间不够。同时教师应加强设计过程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从而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达到教与学目的。

3.5 加强计算机和课程的结合

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人工现场测量数据,手工计算、纸上定线、拉坡等,传统的设计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路线各要素计算原理、方法和过程,锻炼其耐心、细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然而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社会上各设计单位均已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设计作为道路设计的主要手段。因此,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作为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设计工具。两种方法的使用,既使学生掌握了道路要素计算方法,又掌握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注重计算机设计训练,同时也满足社会的需要。

公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有关内容穿插于道路平、纵、横设计讲授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演示,既使学生认识道路设计的步骤与方法、直观地了解设计成果的表达形式,又可以认识现代测设技术和CAD技术的发展,教学时间的利用上也更加紧凑。

4 结语

道路勘测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因此,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需要教师和学生正确对待,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就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50-151.

[2]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第三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 篇5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1

实习时间:

20xx年3月31至4月8日

实习地点:

河北保定易县实习基地

实习目的:

1.学习现场定线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学习公路各种曲线的敷设方法,基本能掌握各类地形、地物下曲线的运用和测设。

2.熟悉道路勘测测量的工作方法,并进行道路勘测测量的基本训练。

实习内容:

3月31上午8点30分我们坐上了前往易县的大巴。在出发前的实习动员大会上,杨老师已经把这次实习的任务和应该注意的地方同我们进行了一一交待,实习的内容分为六项,依次分别为选线、量角、中桩、水平、横断与地形,每个小组轮流做一次,就是这次实习的基本内容。

实习基地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梁各庄西永宁山下,在北京以西约120公里处,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西依紫荆关,南临易水河,与狼牙山隔水相望。

作为道路勘测实习基地,此处山势较平缓,地势开阔,周边建筑物、道路、树林、水系、田地、桥梁等地物,适用于山区道路选线,可以适合不同线形的设计与勘测,能够开展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等,满足道路野外勘测实习要求。

以下是我的实习日记摘要,基本上总结了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20xx年4月1日晴转小雨

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在进行简单的任务布置后,我们开始了我们的道路勘测实习,今天的任务是中桩。

从实习基地出发,我们在等待量角组的数据后,开始了实际放桩过程。直线段放桩比较简单,每40米进行全站仪定桩,之间用皮尺进行20米桩位放置。在曲线桩位的放桩过程中,需要精密的计算,复核上一组的数据。曲线桩位主要是利用角度与距离进行放桩,实交点一般将全站仪放置到交点上,计算出所放桩位的角度与距离,进行放桩;虚焦点曲线的桩位需要分别将全站仪置于ZH点与HZ点进行放桩。

在JD3与JD4之间的直线段放桩过程中,计算出现了小小的失误,导致自K0+220.43桩位后,每个桩位都有3.7米的误差出现,但是JD4里程无误,经杨老师检查无误。

20xx年4月2日阴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2

实习时间:20xx年9月9号9月22号

实习地点: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

实习目的:学习选线、控制、定桩、水平、横断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习公路各种曲线的敷设方法,基本能掌握各类地形、曲线的运用和测设;学习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用偏角法和坐标法放桩;设计路基设计表和转角一览表。测定地面之间的高差并进行闭合,测定中桩的高程;进行横断面的设计,画出横断面图,并与设计高程结合,做出一系列的横断面图。

20xx年9月9号

上午去仪器室领取仪器,并进行了工作的大致安排,使每个同学中对各自的工作有了大概的了解,下午进行了各组的工作分工。我组先进行的选线工作。作为一个把握路线总体走向的工作,这项工作是十分的重要的,开始时我们组还有一些生疏,对于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还不太了解,所以请教了老师带我们一起做了选线的工作。包括起点在内一共选择了四个点,确定了路线的大概方向,并进行了交点角度和距离的测量,确定了分桩点,确定了曲线的要素,包括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切线长度、外距等,交给了中桩组,并对下一个选线组的工作进行了交代。

20xx年9月10号

上午由于第一组的中桩组还没有完成工作,我们组就跟随其他的组进行了一部分工作的学习,为后几天的工作做好准备。由于对中桩的不太了解,各小组之间的工作进度不太一样,加上我们组中桩内业没有提前准备,导致了中桩作业时发生了很大的麻烦。开始时,由于第二组选线组没有提供曲线要素的数据,发生了一点小摩擦,解决之后开始放桩。因为没有提前做好桩号里程的计算和桩点位置的确定,这一天的工作进度几乎为零。

20xx年9月11号

继续进行中桩作业,中桩作业好像成了一大技术上的难题,放的时候总感觉心里没底。我们组弯道数目比较多,共4个,路线也相对较长,计算量相对也是较大,工作进行的非常缓慢,组员的心里也是非常的焦急。我们组用的是偏角法放桩,就是将全站仪放在交点处,根据已经计算出来的角度和距离来确定桩的位置。这一天我们只放到了第三个弯道处。

20xx年9月12号

早晨早早的起床,本来是打算快点放完桩来尽快进行工作的交接,可是正好碰到了老师来检查工作,发现了我们组中的一些严重的问题。首先有一个弯道处的曲线要素计算出现了错误,导致这个弯道的重新测放。其次,我们组没有增设百米桩,又加了几个百米桩。晚上时终于完成了放桩的任务,但是还有内业工作没有完成。

20xx年9月13号

进行了工作的交接后,由于上一组的水平作业还没有做完,我们组只好耐心的等待,下午水平组工作完成,我们开始了水平工作。由于中桩时候的教训,我们组首先进行了总体工作的安排。先进行了水准点和转点的选取然后才开始工作。开始时由于对水准仪的读数不太熟悉,工作进程稍微有点慢,下午只进行了基平工作的1/3,晚上大家各自安排了自己的时间。

20xx年9月14号

工作进程开始加快,上午完成了基平工作,并进行了校核,误差在容许误差内,下午开始中平的测量,工作非常的顺利。

20xx年9月15日

上午完成了中平的工作,进行了误差的校核,并计算出了我组最后一个水准点的高程,交予了下一组。因为第四组的中桩工作还未开始,我组的横断工作也无法进行。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组员自行安排。

20xx年9月16、17日

由于天气和工作进度的原因,我组的工作无法进行,这两天大家进行了一些数据的统计和汇总,并校核了交点坐标的误差,发现了交点坐标误差较大,并进行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20xx年9月18日

上午天气放晴,由于中桩组还是没有完成工作,我们组只好先进行控制的作业。确定了控制点后开始进行控制点之间距离和角度的测量,下午一点时完成了工作,四点时老师召集所有的同学开了一次会,我们组进行了控制点角度和坐标的闭合,角度闭合误差为2’16’’,在误差范围内,坐标闭合x方向误差0.47米,y方向没有误差,精度很高。

20xx年9月19日

今天是中秋节,很多同学回家团圆去了,我们组下午进行了横断的工作。横断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是后面的横断图内业比较复杂,下午完成了横断的外业工作。因为是中秋,晚上宿舍一起吃了团圆饭。

20xx年9月20、21、22号

我们组的外业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开始进行内业的工作和成果的完善,主要是横断面图、纵断面图,路基设计表、转角一览表、控制点坐标一览表、中桩坐标一览表等工作。

经验总结

通过这次的道堪实习,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实习内的和实习外的。首先学会了很多的东西,能够很清楚的认识到修建一条公路所需要的工作,学会了如何安排工作、如何放桩、如何进行水准的测量、误差的分析;其次,也认识到了一项工作的完成不仅需要技术上的要求,和其他组的合作也是比不可少的。另外,在工作前应先安排好工作,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要在工作时手忙脚乱。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3

一、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为了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实践环节就显的非常重要,实地定线实习是对野外一段无等级道路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三级公路,通过实地定线实习,要求同学掌握实地定线的方法、步骤和重要性。

定线是公路设计中很关键的一环,它不仅要解决工程、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对公路与周围环境的配合,公路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公路本身线形的实用、美观以及司机的视觉和心理反应等问题都必须在定线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考虑。

公路定线除受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有形的制约外,还受技术标准、国家政策、社会影响、美学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因此,要求定线人员除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定线技巧外,还必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充分掌握路线的任务、性质及要求,吃透路线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质情况,反复试线,多作方案比较,以求在众多相互制约的因素中,得出一条最佳的路线。

二、实习的工作内容和外业分工

1、工作内容

(1)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等其它制约因素,结合技术标准等因素初步拟定控制点和路线的轮廓方案。

(2)实地选定路线,测定中线、交点和量角,丈量距离,敷设曲

线,钉桩标明里程桩号,固定交点和转点桩位。

(3)引设水准点,进行路线纵断面测量和横断面测量。

(4)检查与整理外业资料,完成内业设计工作。

2、外业的组织与分工

(1)实地定线的外业工作是按一定的测量程序进行的。为适应工作需要,其外业组织也是根据作业性质而设立若干个作业组分别承担测量工作。但需指出的是在作业上各组虽有侧重与分工,但不应孤立对待,作为整体工作之一环的各作业组间工作是紧密衔接、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这样就要求各作业组都应理解选线的意图和要求。除完成本组的任务外,还应对前一测设工序负有检查与修正、完善的职责,集思广益,确保测设的质量。一般根据工作重点不同下设选线组、中桩组、水准组、横断面组等四个作业组。

(2)各作业组的仪器配备和所需工具

选线组:经纬仪1台;塔尺1把;花杆5根;木桩、铁钉和标识若干,标识笔一只;铁锤和钢尺各一把。

中桩组:经纬仪1台;钢尺1把;花杆4-5根,木桩、铁钉和标识若干,标识笔一只;铁锤一把。

水准组:水准仪1台,塔尺1-2把,皮尺一把。横断面组:方向架1个,花杆6根,皮尺1把。

三、选线组作业

1、工作内容和要求

选线组亦称大旗组,它是整个实习外业的核心。其它作业组都是根据它所确定的路线开展测量工作。从工程主从关系上来看,公路沿线人工构造物的布设也都是在既定的路线基础上进行的,它们是从属于一定的路线条件的。所以选线工作在整个路线勘测设计中是起着主导作用的,是最关键的一环。因此选线工作必须具有全局观念,决不应当单纯着眼于定线而忽略与线形密切相关的其它一系列因素。选线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使用质量和工程经济的合理,而且还影响日后施工、养护、营运经济和公路的改建与发展。所以选线工作常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承担并指导全面工作。

选线是公路勘测外业工作的第一步,选线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地定线,它是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按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从全局着眼,局部入手,综合考虑线形和人工构造物,近期和远景,局部和整体,以及使用质量与工程造价等关系,选择合适的定线方法,将设计路线在实地上标定下来。选线组的具体内容归纳如下:

(1)在全面堪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研究路线布局,合理地运用技术标准,选定路线方案。清除测量障碍,通过实测,将设计路线的中心位置在地面上定出来。

(2)定出路线的交点和转点。

(3)用视距法量测交点间距离,量测转角。

(4)初估平曲线半径。

(5)将成果交给中桩组。

四、中桩组作业

中桩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选线所定交点及数据记载,进行实地丈量打桩敷设中线,中桩组作业内容多,工作量大,人员多,因此必须切实做好组织工作,才能提高测设质量加快工作进度。

中桩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直线丈量、中线钉桩、计算和敷设曲线等。

1、中桩组人员组成和分工

(1)前点1人,负责找点,在前点插花杆。

(2)前尺手1人,后尺手1人,负责丈量距离并在钉桩的点插钎或留下标记。

(3)卡链1人,负责在适当的位置加桩。

(4)记录计算1-2人,负责记录,计算曲线要素,桩号,加桩计算,编排中桩桩号,并通知写桩人。

(5)司仪1人,负责对角定方向;

(6)写桩1人,根据计算写桩名、桩号及编号顺序。

(7)打桩背桩1人,将写好的木桩准确的钉在指定的位置上。

2、中线丈量

中线丈量是丈量路线的公里数,并在丈量的同时钉设里程桩,丈量里程是以路线的起点作为零点,然后沿公路中线逐链丈量,累加计算里程数。

直线的丈量一般采用皮尺或钢尺,丈量时,前后尺手要用力拉尺将尺链抬平,如地面起伏较大时,应以垂球对点分段丈量,当水平量

距有困难时,可直接丈量斜距,测出地面倾角按公式(地面倾角为α)L平=L斜×COSα计算。

3、中桩与桩距

中桩钉桩与中线丈量同时进行。中线钉的桩志有起点和终点桩、公里桩、百米桩、平曲线基本桩、转点桩、大中桥位桩以及隧道的起终点桩等。此外尚可按下列要求设置加桩:

(1)路线范围内纵向及横向地形有明显变化处;

(2)与水渠、管道、电讯线、电力线等交叉或干扰地段起终点。

(3)与既有公路、铁路、便道交叉处。

(4)病害地段的起终点。

(5)拆迁建筑物处。

(6)占有耕地及经济林处。

(7)小桥涵中心及大中桥、隧道的两端。

中桩的桩距,在直线段根据地形情况一般规定:平原微丘区为50M,山岭重丘区为20M,为了测设方便,应尽量避免采用破碎桩号,一般采用20M(或50M)的倍数。平曲线桩距,根据半径大小的不同一般规定如下:

R≥50M桩距为20M

20M〈R〈50M桩距为10MR≤20M及回头曲线桩距为5M

在平曲线路段,应有曲线起点推算,按(5,10,20)的倍数设整桩号敷设曲线。

交点、转点、曲线基本桩及特殊的加桩桩号均计算至厘米,一般加桩尽量加在整米处。

4、桩志

中桩所用桩子一般为木质桩橛,其尺寸对路线起终点桩、公里桩以及大中桥桥位桩一般为5*5*30(CM),其它桩志尺寸为2*5*25(CM)。

所有中桩均应写明桩号。公里桩、百米桩、桥位桩应写明公里数。交点、转点、及平曲线基本桩还应标出桩名,为了便于找桩和避免漏桩,所有中桩应在桩子的背面编写110的循环序号并作标记,桩志一律横写,字迹应工整醒目,写在桩顶以下5CM的范围内,钉桩时将桩号面向起点方向,使序号面朝向前进方向。为便于对点桩顶须钉以小铁钉。

5、平曲线的敷设

平曲线的计算可参照教材,敷设可采用偏角法。

五、水准组作业

水准组的任务是通过对中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出中桩地面起伏情况。为纵断面设计提供地面高程资料;同时还要在公路沿线设置满足测设与施工所需的水准基点。

水准组的组成,根据地形的复杂程度,工作进度要求和人员、仪器配备,可组成一组(即水平组)或两组(即基平组和中平组)进行测量工作,中平组亦称正平组,主要进行中线水准测量,即根据以设置的水准基点测量路线上每一个中桩的地面高程。基平组亦称复平组,主要设立水准基点,并测量其高程。

六、断面测量

中线测量完毕,路线的方向和沿线的中桩均已测定,就可以逐桩依次进行路线横断面测量。横断面组的任务就是测量各中桩垂直于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并绘制横断面图,为路基设计(包括布置路基横断面,挡土墙护坡等)计算路基土石方数量及施工放样提供依据。

横断面测量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工作,应根据测量精度要求,结合地形和使用的工具选择适当的方法,以保证质量与提高工效。横断面测量工作包括三个内容:即横断面方向的测定,横断面测量与横断面图的绘制。

(一)横断面方向的测定

横断面方向的偏差,在平原地区影响不大,但在地势复杂的山坡路段将会引起断面显著的变化,使其失真,直接影响路基设计,土石方计算及日后施工放样。因此,在山区测量对横断面方向的测定,决不能疏忽大意。

1、直线段横断面方向的测定

直线段横断面方向常用十字架(又称方向架)来测定,即将十字架立于中桩测点处,用十字架的YY轴对准路线方向,则相互垂直的XX轴方向即为所要测定的横断面方向。

2、圆曲线横断面方向的测定

曲线段的横断面方向为指向圆心的方向亦即垂直于切线的法线方向,可用附图-1所示的弯道方向架来测定。弯道方向架是在普通十字架上安放一根可旋转的定向杆(ZZ)具体测法是先将弯道方向架立在曲线起点(或终点)上,将十字架的某一轴如YY轴后视对准切线方向并转动定向杆ZZ前视对准下一测点B。然后拧紧螺母将ZZ杆方向固定,随后移弯道方向架至测点B,以十字架另一轴如XX轴后视对对准圆曲线起点A,此时定向杆ZZ,所指的方向即为曲线上B点的横断面方向,如附图-2所示。沿ZZ轴方向立一花杆,连花杆与B点直线即可施测横断面。至于曲线上其他中间点,同法均可参照上述就近对准曲线起点或终点引测横断面方向。此法简便易行,是公路上广泛采用的方法。ZZXZYYZXAZHYXXYBznsRR附图-1附图-2附图-33、缓和曲线横断面方向的测定缓和曲线上任意点的横断面方向是通过该点指向曲率圆心的方向,即该点曲率圆切线的法线方向,利用缓和曲线弦切角关系,可以首先定出切线方向,有了切线方向,用十字架即可定出其法线方向,由附图-3所示。缓和曲线上任意点与缓和曲线起点的弦切角△z和缓和曲线起点对任意点的偏角△有如下关系

△z=2△

如果已知缓和曲线起点对任意点的弦切角则不难按上述几何关系定出任意点的切线方向。具体测法是,首先在缓和曲线起点(ZH)立止带度盘的方向架(亦称圆盘仪)或经纬仪,对零后视切线方向,然后转动定向杆或望远镜筒前视缓和曲线任一点如n点,即可读出对应于该点的偏角△数值,随后将圆盘仪(或经纬仪)移于该点,拨弦切角△z=2△以定向杆后视对准ZH点,则十字架方向(或0°与90°方向)分别指切线与法线方向。

用上述方法定向,每点均需在ZH点逐一量弦切角,如避免往返跑路,可将各点的偏角△在ZH点一次量出,或通过下式(亦可查“缓和曲线偏角表”)直接求得。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勿将弦切角拨角方向搞错,特别是对于小偏角曲线往往不易发现错误。为了避免差错,可记住口诀:“右偏后视顺时针”即对于右偏曲线后视曲线起点顺时针拨偏角切线方向,反之,对于左偏曲线则为逆时针拨偏角定切线方向。

(二)横断面测量1、测量方法

横断面测量是以路中线地面高程为直角坐标零点,分别向左右两侧施测,测出地势各变化点距中桩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据以在米厘格纸上,按一定比例点出各测点位置,并用直线把相邻测点连接起来,绘成连续的地面折线横断面图。(所谓左右是指面向中线前进方向而言)横断面测量方法有:1)抬杆法抬杆法测横断面比较简便,它利用两根每隔20cm刻有一标记的花杆(或竹杆)一平一竖的从路中线分别向左右两侧依次量出各地面变化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如附图-4所示)。2L1h2h1L3中桩h3附图-4L2L1hL3a1a2hL2hh14中桩23h附图-5为使横杆抬平最好在杆上装以水准管,抬杆法多用于山区横坡变化较大的地段,由于测点多,相应产生的累积误差也大。

2)手水准法

此法类似水准测量所不同的是以手水准代替水准仪,测法是观测者持手水准立于中桩处分别观测各测点上的水准尺,以测得高差同时用皮尺量出各测点距中桩的距离。与抬杆法相比,这种方法虽不如抬杆法简便,但精度较高,当地面横坡较陡高差大时往往需要多次移动测站,从而给测量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故这种方法一般多用于地面横坡较平缓的地段。

3)斜距法

用倾斜仪或带角手水准,以中桩为测站,分别测出各变坡点间的倾斜角α,并用皮尺量出其斜距ι,据以订出各变坡点的位置,如ι过长(一般不超过20m)或不通视时,如附图-5所示4点,则可利用已定1点位置,移作测站,同前法继续测定4点位置。

由上可知,斜距法一般适用于地面横坡较陡的地段。只有当测点不通视时,才需移动测站。采用该法应注意经常校正手水准,测点的观测高度应与手水准的视线等高,丈量的斜距应平行于视距,以减少测量误差。

根据所测定的倾斜角α和斜距ι,即可在图上以测站为原点按极座标系用透明半圆仪,(如附图-6)量出仰或俯的倾斜角α,并在斜边按一定的比例尺截取斜距ι依次定出各测点的位置,然后用直线将相邻测点连接起来,绘成横断面图。

上面概括介绍了生产上常用的一些测量方法,此外尚有经纬仪视距法。在不良地质地段需作大断面图时,可用经纬仪作视距测量来测定变坡点绘制横断面。对于不可攀登的陡壁如附图-7所示C点。可采用交会法即在已测定点位A、B各用带角手水准或经纬仪分别对准C点观测仰角,然后在图上交会定出C点。(为提高图解精度,交会角不宜太小,为此应使A、B点间有足够的距离)对于悬崖或陡峭河岸可采用钓鱼法即在岸边N点。(如附图-8)伸出一根水平花杆系以绳尺或皮尺,下端挂以重物,直接测量得地形变化点距测站N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据以确定各测点的空间位置,进行横断面点绘。

2、施测宽度与横向补点

横断施测宽度应满足路基设计与绘制路线地形图的需要,一般要求中线左右两侧各出20m宽,但在陡山坡或出现高填深挖的路段则应根据实际地形结合可能的设计填挖数值,路基宽度,边坡坡率,以及边沟尺寸等酌情加宽施测范围,为此横断面组应加强与选线组的联系,及时了解前方各段选线和设计意图,做到事先心中有数,以便恰当掌握测绘宽度,避免因宽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造成返工重测。

对于同坡回头展线“颈口”附近,当上、下线相距较近有干扰时,应测连通断面,并标明上下线中线位置。此外,对于公路交叉口,以及需纸上移线的路段,均应灵活掌握,适当加宽施测宽度。

横断面施测点位,除地形变化点外,遇到各种地物(如房屋、水渠、水井、旧路、人工构造物,沿河水位和耕地等)及山坡土石分界处均应补点量测并标明其位置与高差。

3、横断面测量精度要求精度要求一般情况规定如下:高差容许误差H0.1水平距离容许误差LH(m)20L(m)50式中:H为测点与中桩的高差,以m计。

(三)横断面图的绘制

横断面图一般匀采取现场绘制,即在现场边测边就地点绘成图,这样不仅可以免去记录一道手续,且有利于当场核对地形,减少差错。如遇雨天,现场不便点绘时,也可把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回到室内进行点绘,但应注意,切勿把左右方向弄颠倒。横断测量记录无统一格式,建议可参考附表-1格式记录。记录一般均自桩分别向左、右两侧由近及远逐点按分数形式记录,其中分子表示相邻点高差,“+”为升高,“-”呈为降低,分母表示相邻点间的水平距离。

横断面图通常绘在米厘格纸上,图幅一般采用350×500(mm)绘图顺序一般是从图纸左下方起自下而上、由左向右,依次按桩号绘制,并将桩号标明于所在横断面上方。为便于设计线或路基设计线相互重叠。横断面图通常多采用1/200比例尺,当有特殊需要时可采用1/100。为了说明地面上的地物情况,可用简明的文字标注在横断地面线上,供设计时参考。

为了防止漏测断面,每天作业完毕,应核对桩号如有漏桩,应及时补测。此外,在测量中,尚应注意,在地形地质变化处,是否有漏打加桩的情况,如发现应主动补桩,加测横断面,并将所补中桩实测栏号与高程通知给内业组。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4

一、实习目的

在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后,通过实地测地形图,在图上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理论知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路线设计规范,结合地形地物,进行选线、定线,设计纵断面与横断面,然后实地放线。加深对理论知识是理解,建立道路勘测的感性认识,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两周(第19星期一至20周星期四)

三、实习地点

益阳市秀峰公园

四、实习内容

在平原微丘区域内,按指定地点测绘带状地形图,测绘宽度100米,长度每组1000米左右。然后拼接地形图。将地形图拼接好后复印,在复印的地形图上按一般三级公路线性标准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设计行车速度40千米每小时,路基宽度8.5米,路面宽7米,路肩宽7.5米,车辆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选定弯道不少于2个、长度不少于500米的线路。设计完成后,进行实地放线。

五、使用仪器

所用设备: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花杆、皮尺、计算器、绘图用具等。

六、实习进度

(1)第1天:动员实习、分组,领取仪器,搜集资料、现场踏勘;

(2)第2—3天:测绘带状地形图;

(3)第4天:在带状地形图上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

(4)第5天:放样;

(5)第6天:测绘横断面。

七、个人心得与总结

两个星期艰苦的道路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这十几天对我们真的是一种考验,期间有苦有累,有困难有快乐!实习过程是苦的,早上大家起得又早,中午又不休息,吃完饭就拿者仪器出去了。有的组为了赶进度,连中午饭都不吃了,有的就整天泡在那里。“正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噫!”最困难的是测量过程,虽然这学期上过课,也有过测量实验,但是只是理论上的学习,没有实际操作,半生不熟的。比如使用全站仪的时候,拿出仪器后我们就调,但不管怎么调就是有些需要的数据读不出来。调了将近两个小时,还是不行,最后还是请老师给我们具体讲了一下调的顺序和按键的方法,我们才没耽误宝贵的时间。这次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就是以后有什么不懂的一定要找老师解决,不要逞英雄。实习过程中还体现出了团结,精神,特别是碎部测量的时候。分经纬仪和全站仪2组同时进行碎部测量,大家各司其职,没有一个是闲着的。初时我们测得不快,随着大家对过程的慢慢的熟悉,大家的配合越来越好,不一会一个点就被我们标在画板上了,读数员读出上中下丝后,立尺的马上换到下一个立尺点,然后读数员读出水平角和竖直角,记录员记完数据后,计算者马上将水平角换成度的形式读给画图员,然后计算员马上算出上下丝之差,水平距离再报给画图员,接着计算员算出高差和高程。有时读数员读得太快,记数员和计算员忙不过来,大家就歇一会儿,等点画到图上才又开始读数。在建筑物的特征点被我们一个一个标出后,我们会停下来,等建筑物被画出来后,我们才又继续。第一天测时我们完成了两个控制点,画出了一些房屋,公路,这些都还好完成。一天下来我们感到非常的`累,但我们感到非常的充实!虽然实习很快就结束了,但它留给我很多很多。首先它进一步熟练了仪器的操作和测量的步骤和过程。其次他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的重要性,测量中大家团结一致的精神让我感受到团结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会多么的重要!再次,大家敬业的精神使我感动,以前大家是最爱睡中午觉的,但实习过程中,大家为了赶进度,吃完饭人到齐就出去测了,都没休息一下。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5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实习的任务:

本次实习为一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是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工作。 一阶段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一阶段设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实落实,并进行选线、高程、地形、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的内业工作。

实习目的:

1)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队、测设准备、公路视察等。

2)实地参加公路选线、测角、水平、断面、内业各组的工作,并掌握各作业组的基本训练。

3)学习路线而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

4) 熟悉测量的工作方法,并进行测量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测角组、水平组、中桩组、地形组、横断面组各自的任务与内容 )

一)、生产实习任务

主要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次为一阶段设计)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其具体任务是:根据老师要求,具体确定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或放线,并进行详细测量和作图工作。

二)、实习内容

1.实地选定路线或实地放线(纸上定线时),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中桩固定等工作;

2.引设水准点,并进行路线水准测量;

3.路线横断面测量;

4.勾绘路线沿线的带状地形图;

5.对有大型构造物地带,应测绘局部大比例地形图;

6、沿线土壤地质调查及筑路材料勘查;

7、检查及整理外业资料,并完成外业期间所规定的内业设计工作

三)、实习要求

外业测设的分工定测分为选线组、导线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断面组、地形组、调查组进行。如果定线采用纸上定线方法进行,则此时可将选线和导线测角可以合并,以下是各个组的实习要求。

地形组:根据设计的需要,按一定比例测绘出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图(由实际工作限制改测定局部范围的控制点),供设计和施工使用。

测角组: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方位角观测及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作分角桩;设置临时水准点;协助中桩组敷设难度大的曲线等工作。(导线测角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其中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计算一人,插杆跑点一人,固桩一人。)

中桩组:根据选线组选定的控制点位置、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或缓和曲线长度)及导线测角组所测得的路线转角,进行量距、钉桩、敷设曲线及桩号计算等工作。

水平组:对中桩高程进行测量,设置水准点,为路线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和施工提供高程资料。

横断面组:测量各中桩垂直于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并绘制横断面图,为路基设计、计算土石方数量及施工放样提供依据。

(三级公路:V=30KM/hB=7.5 m R=30-65m平曲线最小长度=50-100m,园曲线、平曲线最小长度==25m 直线同向>6V (特殊75m) ,反向>2V (特殊25m) LS >V/1.2=25m )

三.实习的过程与体会

为其两周的道路勘测实习开始了,第一天在召开完动员大会之后,我们全体组员在实验大楼领取仪器,并检查仪器,在刘老师的带领下,确定了本组路线的起点,终点,以及大致的路线走向。

第二天由于起终点指导老师已给定,本组的选线成员在经过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我们大致定出了路线走向,然后,我们综合考虑了路线不能占用建筑物等因素,初步定出交点,其中包括一个虚交。由于路线较短,所以定交点时我们采用的目测和经纬仪,根据路线大致走向,在一个需要转角的地方以能看见前后焦点为标准,综合与附近建筑物的关系,以站在中间转折点的同学为准,对两边交点进行调整。最后用油漆做记号将各点做好记号,以便于后续工作。

第三天的时候,本组主要进行了测角、定中桩与基平。由于本组共有十六名组员,为了合理安排工作,将组员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测角,一组测基平。本组导线测角由五人组成,一人操作仪器,记录计算一人,固桩一人,插杆跑点两人。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测右角时:路线测角一般规定为测右角(即前进方向与右侧路线的夹角)。计算转角时:右角按下式计算:右角=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当后视读数小于前视读数时,应将后视读数加上360度,然后再减去前视读数。) 测距离时,我们采用经纬仪定出直线上的各点,用标杆立上。再用皮尺沿标杆拉来测出距离以供计算里程桩号所需。

接下来主要进行测距与定中桩。首先我们通过纬地计算得出圆曲线上的ZY、YZ点的位置,记号笔作上记号。再根据QZ点与各点角度坐标特征,通过经纬仪测角、皮尺量距来定出QZ点在现场的位置并用记号笔作上记号。同理,曲线上20m桩也由此定出,并记号笔作上记号。对于直线部分,用经纬仪定出在直线上的各点,再用皮尺来量出和20m桩并打桩或用记号笔作上记号。(测距离时,我们采用经纬仪定出直线上的各点,用标杆立上。再用皮尺沿标杆拉来测出距离以供计算里程桩号所需。)

接下来的几天,继续定中桩,基平组同步进行中。有了前一天的经验后,定中桩的速度明显提高了,而基平组的组员也相当快。随后进行横断面测量,由我组织进行横断面测量。由于我们的实习地段路线短并且路宽有限,故用皮尺来量距,用水平花杆测量高差。水平花杆应着重注意保水平以得到精确的结果。还有要注意的是沿路线的切线方向。我们一个在中桩立花杆,左右两边拉皮尺,沿其切线的方向,找边坡点用水平花杆测量高差。在元旦的前一天我们完成的外业的工作。

嘿嘿,3号的时候,我把各个组的数据进行整理,测角组的、基平组的、还有横断面。然后进行内业的工作,用纬地软件完成。到此我们的道路勘测实习就算完成了。回顾这几天,以下是我的体会:

四.心得与体会

两周的紧张而又难忘的测量实习生活在时间的催促下结束了。虽然这离真正的道路勘测设计还很远,但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并且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再一次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现场中如何采集数据、以及怎样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等,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计算和测量能力,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课本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从而积累了少许经验,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篇6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交通土建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的教学安排上有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这俩主要教学环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时间做。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进行课程设计,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进行道路线形设计的能力。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训练, 可以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 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思路、要点、难点和方法。为后续的道路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做这个课程设计,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路线设计的程序、内容、方法, 进一步掌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以及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了解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熟悉资料, 查阅相关参考书、标准图, 认真计算, 有创见地独立完成规定设计内容。

(1) 在给定设计任务书资料上, 根据各自的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该段公路的线形设计;

(2) 理解和掌握与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手册》的内容及运用方法;

(3)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要独立地系统地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2 课程设计内容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公路平面设计、公路纵断面设计、公路横断面设计。

并具体内容如下:

2.1 公路平面设计

在所给的数据资料基础上根据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路线的确定;确定公路等级和公路技术标准;确定公路平面线形的各个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算各平曲线要素;按公路工程图的要求, 手绘公路平面设计图纸。

2.2 公路纵断面设计

根据任务书给的地面高程的数据, 按照横向比例1:200, 纵向比例1:2000的比例绘制纵断面的地面线;根据地面线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及路线所经地区的情况确定公路纵断面的坡度、坡长、竖曲线半径, 同时考虑路线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计算各竖曲线要素;按照公路工程制图要求手绘公路纵断面图。

2.3 公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所给任务书上的资料, 任意选六个进行设计根据填挖高度、路幅宽度、路拱超高、路肩横坡度、边坡坡度计算和绘制各横断面图 (1:200) 。

2.4 计算土石方量

3 设计步骤

3.1 绘制“路线平面设计图”

本次平面设计主要是把野外敷设的中线资料点绘在图纸上, 重点在曲线要素的计算和曲线的敷设, 并熟悉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要求。步骤如下:

(1) 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

(2) 根据指导教师所给定的起始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 计算你所设计路段的各交点坐标及各导线边的计算方位角。用坐标法把各交点展绘在图纸上。 (比例1:2000)

3.2 纵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路基设计标高位置的确定;纵坡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设计要领;纵坡设计有哪些技术标准规定, 如何掌握;如何进行平纵组合设计;如何避免一些不良设计;纵断面设计时如何考虑横断面设计、路基稳定及经济性问题;纵断面设计图绘制的内容及规范要求。

设计步骤如下:

(1) 纵坡设计的准备工作。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和图中各栏。将所设计路段的各中桩桩号、地面高程抄在纵断面图上的相应位置, 点绘中桩地面高程点, 用折线连接各高程点形成中桩纵断面地面线。

(2) 拉坡。注意各纵断面标准的掌握, 总体原则是纵坡宜尽可能平缓, 避免突变, 连接平顺, 平纵应配合协调。注意满足控制点 (路线起讫点, 控制性控制点, 经济性控制点) 。注意平纵横三者要结合考虑, 在优化纵断面线形应兼顾工程经济性等。

(3) 竖曲线半径选择及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半径尽量选择大半径, 注意指标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4) 设计高程和填挖的计算。注意曲线凹凸、纵坡方向对设计标高计算的影响。填挖值=设计标高-地面标高, “+”为填, “-”为挖。设计标高, 填挖值要求取到0.01米的精度。

(5) 绘制纵断面设计线, 抄写各中桩设计标高、填挖值, 绘出坡度/坡长示意线, 竖曲线标注。一定要注意制图的规范化。

3.3 横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 要有路幅形式、路面宽度、路基宽度等部分尺寸的确定, 路基断面形式的选取;超高加宽值计算。设计步骤如下:

(1) 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尺寸的确定。根据道路等级条件, 依据标准、规范, 参考路基设计手册或根据当地使用经验确定。

(2) 超高、加宽设计计算。

加宽设计计算:确定加宽类别;确定所设计路段各曲线处的最大加宽值;确定加宽过渡方式;确定加宽过渡段长度;计算曲线上各中桩处的加宽值。

(3) 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逐桩横断面设计图) 。

作路基横断面设计线, 即“戴帽子”工作:注意检查设计的合理性, 路基边坡形式不要变化的太频繁。

4 设计成果

公路平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公路纵断面图纸一张 (手绘) ;横断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课程设计计算书一份。

5 小结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的练习, 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基本掌握了做一段道路的过程, 能够对一段道路简单的进行平纵横的设计, 由于课程设计有限, 不可能完整的做一大段道路, 因此学生在课后还需要多看相关的道路设计实例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翟京, 罗丽君.“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15:065.

[2]周亦唐.道路勘测设计[M].四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道路勘测设计实例探讨 篇7

道路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道路运输系统是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和交通运输需求决定着道路交通的发展进程,而道路交通也会影响并制约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道路运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因此,如何设计出一条结构正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道路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设计理论

道路通常呈带状且属于三维空间结构,道路表面的中心线为中线,中线在道路表面的位置称为路线。道路设计就是指确定路线在空间上的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道路的平面,路线在竖直面上沿路线走向的投影叫做道路的纵断面,路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称为道路在此点的横断面。路线的平面、纵断面和各个横断面从几何上共同组合成了道路。在进行道路设计时,既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平、纵、横三个方面,又需分别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是指在保持线形的连续、均衡,并注意使线形与周围地形、构筑物、景观和环境等因素协调的基础上,根据汽车行驶时的力学特性和轨迹特征,合理地确定平面线形中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等要素的相关参数。李尉,马莹[2]认为反映道路线形好坏的关键指标是速度的连续性,线形设计时除了应满足行车动力学要求以外,还应满足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纵断面图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设计内容,也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技术文件。施工人员将道路的平面图与纵断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快速准确地定出道路的空间位置。路线纵断面是一条空间线,在考虑自然因素和建造者经济实力的情况下,空间线一般是起伏的[1]。道路的纵断面设计也是影响工程整体造价和技术合理性的重要因素,也极大地影响到建成后道路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道路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应紧密配合平面线形,做到线形上的均衡、连续、舒顺,以利于车辆安全、舒适地运行。李嫒[3]认为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应考虑驾驶员的错觉、平纵面线形的组合、线形与环境的协调、汽车制动性能和排水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平纵面线形组合应在考虑驾驶员的视觉、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结合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工程造价、营运费用的经济性以及保持道路与周围的环境和景观的协调对路线进行充分设计。线形组合时要注意使驾驶员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还应考虑视觉的连续性,使驾驶员的心理反应达到平衡[4]。方姝,郑晓刚等[5]认为在道路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应考虑:

1)保持道路线形在视觉上的连续性,尤其是在平曲线与纵曲线对应时,变坡点应设在平曲线中点。

2)在视觉上保证线形的均衡,平、纵面线形设计的指标大小应均衡。

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原地貌的地面线两部分组成。路线设计研究的横断面设计只限于与行车直接有关的路幅部分,即两侧路肩外缘(城市道路为规划红线)之间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横向坡度等问题。边坡、边沟、截水沟、护坡道等设计在路基工程中的研究。熊祖志[6]认为好的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当综合考虑与周边用地性质的协调、中央分隔带宽度是否满足要求、是否为地下预埋管件预留宽度、路内停车可能性等问题。让细节设计体现出人文关怀,从而提高整个道路工程的设计水平。

2 设计实例

现有一地形属于平原区,中等强度降雨。从西向东自市郊一条公路起,至于微丘区灌木林,如图1所示。其间地形平坦,起伏较小,起点处有些许旱地,终点处有微丘,其余皆是平原稻田。总体高差较小,其间跨越些许旱地和一条已建公路。故决定公路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长度拟定为700 m。

2.1 平面设计

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和环境相适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并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因此本路段平面设计采用基本型曲线,即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顺序的组合形式,如图2所示。经计算ABC,BCD两段的平曲线基本要素为:

ABC段:圆曲线半径R=200 m,回旋线参数A=120 m,缓和曲线长LS=72 m,内移距p=1.08 m,切线增长量q=35.96 m,切线长TH=112.074 m,曲线长LH=216.743 m,圆曲线长LY=72.743 m,外距E=19.656 m,切曲差DH=7.405 m。

BCD段:圆曲线半径R=160 m,回旋线参数A=112 m,缓和曲线长LS=69.69 m,内移距p=1.265 m,切线增长量q=34.790 m,切线长TH=79.808 m,曲线长LH=156.801 m,圆曲线长LY=17.421 m,外距E=7.431 m,切曲差DH=2.815 m。

2.2 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主要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因为道路是一条空间带状曲线,故应考虑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纵坡设计中主要有试坡和调坡两步,试坡主要是在已标注“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及地形变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而调坡主要是结合选线意图,将试坡线与选线时候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并参照相关技术标准,查看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最终选出合适的坡度。经研究调查,选定该路段最大纵坡为2.64%,最小纵坡为0.91%。

竖曲线是指在道路纵坡的边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其作用是为了满足行车平顺、舒适视距的需要。其三要素为曲线长L,切线长T和外距E。经选定为二次抛物线,计算得该路段:坡差:1.73%,曲线长L=60.55 m,切线长T=30.275 m,外距E=0.131 m。竖曲线起点高程为310.724 m,终点高程为365.825 m。

2.3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主要指对道路的断面形式进行设计,应主要考虑节约用地和保护资源,并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进行合理设计,以使道路满足行车平稳、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便于养护的要求。

根据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7]确定四车道的路基宽度为23.00 m,取设计车道宽度为3.50 m,总车道宽度为3.5×2=7.0 m。左右两侧路缘带宽度为0.5 m,中央分隔带2 m。右侧硬路肩宽度2.5 m,路缘带土路肩宽度0.75 m。位于中等强度降雨地区时,路拱坡度取为2%,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1%~2%,故取路肩横向坡度为3%,路拱坡度采用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经计算得两段转弯处的加宽及超高分别为:第一个转弯处,加宽1.098 m,超高8.27%,超高过渡段长度为72 m,渐变率为0.005 11;第二个转弯处,加宽1.260 m,超高9.32%,超高过渡段长度为69.69 m,渐变率为0.006 01。

3结语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交通安全和工程造价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简要介绍道路勘测设计中的相关理论要点,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的相关计算,为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少伟,朱照宏.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李尉,马莹.道路线形设计与道路交通安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101-105.

[3]李嫒.关于道路纵断面设计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1(8):113.

[4]李凤陆.道路纵断面设计中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7):53.

[5]方姝,郑晓刚,王妹.浅谈道路线形设计与道路安全[J].卷宗,2013(2):104.

[6]熊祖志.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探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4):17-19.

[7]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道路勘测与设计》 篇8

目前, 公路建设重心在中、西部地区, 大多在重山峻岭地区。地形相当复杂, 而公路建设要求的技术含量高、周期短、任务重, 对土地利用、生态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为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公路勘测设计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1]。所以基于PDA的道路测设软件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应用也较大, 但这些系统基本只能完成道路勘测设计部分外业工作, 而且测量模式不够先进, 线路平面坐标的算法不够先进, 许多现有道路坐标计算软件只能计算固定曲线组合类型, 这种算法公式多、模型多, 需要不断转换平面直角坐标系。系统功能较为单一, 功能不够完善, 应用局限性较大;且没有与道路的设计和图形实时显示调整修改成果相结合。

道路设计是一个从图纸到实地, 从实地到图纸的反复的工作过程。已有的道路几何CAD设计系统, 主要是根据实地测量和调查的数据, 在内业完成道路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而现有的基于PDA或其它掌上道路测设系统, 则基本上是一个单纯的“测量系统”, 或“测量系统”加少量“道路修改系统”, 虽然有些也叫“一体化”系统, 但都无法完成全部的道路测量工作和道路设计工作。道路勘测和设计这两个方面的工作, 并未完全实现真正意上的“一体化”。因此研究一种基于PDA的能够完成所有道路外业的“勘测+设计”系统非常必要, 能使道路的选线更轻松便捷, 更准确合理, 特别是山区修路的优势更为明显。

2 系统设计的目标

优秀的道路外业“勘测+设计”系统功能上应满足:在作业进行时实时检查测量数据是否合格;能对道路进行现场设计和实时修改调整;能处理测量出错, 还应有测量数据设计数据实时图形显示, 方便检查修改, 能对观测数据以及测量成果输出成果报表, 能同普遍使用的道路设计软件接口;作为实用性软件系统, 还要求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实用性, 能尽可能多地处理操作人员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

3 系统结构设计

本系统为高效的全功能“道路+勘测”设计一体化软件, 总体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五大功能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控制与碎步测量模块、路线测量模块、道路设计模块、路线调查模块等。

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包括项目信息、测量限差、路线设计规范、常数参数、桥梁设计参数、涵洞设计参数、隧道设计参数等。

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模块将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 分为“全站仪测量”“水准仪测量”和“GPS-RTK”测量三个模块。主要用于完成勘测设计和施工放样所需的各项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工作。平面控制测量:可完成各种导线、边角网的测量。测站控制 (临时测站点) 的3D坐标的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可完成各等级水准、三角高程测量。碎部测量:可完成与设计有关的少数碎部点的测量, 以用于提供实地定线时的平面控制条件。单路线平差:自动判断闭合并计算闭合差, 不超限时自动平差改正各点坐标。

设计模型模块能够在实地完成道路及沿线构造物的几何设计与实时修改。基本分为七个方面, 即路线的平面设计、纵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与端部设计以及其它构造物的几何控制参数或坐标的设计与修改。其中路线平面设计是在路线方案确定, 设计者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在实地确定路线平面线形, 主要是将平面设计资料输入系统, 例如交点坐标、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类型、缓和曲线长度等, 系统根据这些资料按照程序计算路线里程、平曲线要素和曲线上各特征点的桩号以及逐桩坐标。设计者可以根据实地情况, 对设计进行修改, 通过反复调整设计参数、线路位置等予以修改, 直到满意为止[6]。纵面设计是指在获取了纵断面地面高程的基础上确定纵断面设计线及其相关数据的计算, 同时包含平纵组合不合理方案的提示等。横断面设计主要根据路线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 归纳可能出现的横断面形式和处理方式, 确定各段的标准设计横断面形式及构造物布置形式, 计算机根据标准横断面自动进行横断面设计。设计成果通过计算机逐个显示在屏幕上, 设计者可以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等在屏幕上修改不合理的设计断面。系统自动提取并存入修改后的数据, 计算土石方工程数量和土石方累积数据, 根据土石方累积曲线, 进行土石方调配。而且该模块可以保存多种方案, 实现多种方案的实时比较与核对。

测线测量模块包括线路工程控制测量、线路中线测量、线路纵横断面测量、道路施工测量、管道工程施工测量、线路竣工测量等内容, 纵横断面测量可使用全站仪或RTK进行纵横断面测量, 也可接收传统方法的数据。纵横断面可单独测量, 也可纵横断面合并测量;可进行有中桩作业和无中桩作业;可进行自由顺序测量;平面图形显示。

路线调查模块用于存放设计所需的野外调查的数据, 如征地拆迁、青苗、砍树挖根、地质、土石分类等。

本系统主要用于类型等级的道路、线形构造物的前期设计和实地勘测设计工作。能够完成初步设计方案的放线、实地调线、纵横断面测量、沿线各种调查的数据采集、管理、计算、各种测量、平差以及数据传输。对于各种测量、放线, 能够适用于多种仪器和各种方法。真正实现实地定线和图上定线在实地的紧密结合, 定线尽量避免事后调线引起的断链。

4 关键技术

1) 系统能够植入最新路线设计规范和测量规范及要求, 实时检核测量数据各项要求及限差和设计参数要素等的限差, 实行自动精度控制与自动超限报警技术。能够对任意测设与检测方案进行误差预计。

2) 为了适应未来道路的发展, 可兼容多种平面曲线类型, 能够对包含回旋线和其它一些高次曲线组成的缓和曲线各种情况下中线、边线坐标的正算和反算, 并研究其精度。

3) 实行图形化界面, 能够将路线设计成果、道路测量包括当前测设及检测点均进行实时图形显示, 便于实地对照和修改。

4) 实现全站仪快速横断面测量上“四组合一”的作业模式, 可将加密控制点组、中桩组、中平组、横断面测量四组合一。而且实现横断面测量上任意设站任意顺序测量横断面, 可完全按照测量人员的工作习惯和便利程度来实施。系统还能自动整理数据。在横断面中能随时检查断面图形并随意插入或者删除断面测点。在断面图形上实现断面点坐标高程以及植被信息的随时点击查看。

摘要:研究基于PDA的道路工程勘测设计一体化系统, 系统主要分为五大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模块、设计模型模块、测设模块、路线调查模块等。能够完成初步设计方案的放线、实地调线、纵横断面测量、沿线各种调查数据的采集等, 能够完成所有道路外业的“勘测+设计”工作道路外业勘测设计系统。

关键词:PDA,道路勘测,道路设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陈楚红.基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新型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04.

[2]唐代华, 冯晓, 宋晓明.高性能PDA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5) .

[3]韦忠.基于PDA的公路测量放样系统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 2006, 4 (2) :25-27.

[4]张坤英.基于掌上电脑的测量作业内外业一体化系统设计[D].武汉:武汉大学, 2003.

《道路勘测与设计》 篇9

1 有效教学的理念

1.1 有效教学的实现前提:内在唤醒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 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于是有效的唤醒学生,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乐学”, 成为教师实行有效教学的首要前提。

1.2 有效教学的教师作为:为学而教

“教”的有效取决于“学”的有效,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激励者、引路人, 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多样的学习形式、适当的学习内容、科学的教学过程, 把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策略积极地联系起来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1.3 有效教学的内在依据:学会学习

随着科学的发展, 社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异常重视, 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会动”。教师要通过综合运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课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逐渐掌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能力。

1.4 有效教学的效果评价:以学评教

学生是否得到提高和发展, 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以学评教”就是从学生的学情着眼,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表现,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评价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学生的更好成长。

2《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主要研究道路在复杂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下的路线线形设计。内容包括道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汽车行驶理论、交通概论、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选线、定线、新建和改建道路勘测、道路交叉设计等。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方面问题制约了职专生的学习效果和技能的培养。

2.1 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专业课本身比较枯燥、乏味, 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性质不够了解, 对工程实践的认识缺乏, 从而对专业课的理解和把握难度增加, 并且觉得从事公路行业工作比较艰苦, 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兴趣不高。

2.2 教材内容抽象繁杂

本教材章节繁多, 内容庞杂, 涉及到大量的规范理论, 是一门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学科, 与《测量》、《工程地质》、《路基路面》等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知识点多, 实践性强、与工程联系紧密。由于老师教学经验有限, 教学时数又有严格限制, 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2.3 学生实践能力较弱

《道路勘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本校以前仅存的实践性环节是为期一周的山岭重丘公路课程设计, 存在项目不全、内容陈旧, 并与测量实训脱节, 造成了学生对运用道勘基本原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3《道路勘测设计》有效教学的构建和实施

本人根据国家对职专生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 以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核心,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目标, 从本校教学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 对《道路勘测设计》作了以下的教学教改尝试。

3.1 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始新课时, 教师以实验、演示、游戏等活动为手段创设一个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思维矛盾, 从而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多赏识, 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氛围, 为后续学习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公路行业工作比较艰苦, 野外作业时间较长。有少数学生怕艰苦, 学习积极性不高, 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课上和课后列举大量的事例:国家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 经济发展绝不能缺少能工巧匠, 一个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搞好了, 可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 增强国力。让学生了解公路建设是基础建设, 端正对本专业的认识, 清楚自己肩上的重大责任, 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3.2 创设外部条件,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有效教学的实现要在教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基础上, 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即要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教学内容要适切、教学手段要灵活、学习形式要多样、课时安排要合理。

(1) 教学课程的优化整合

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课程体系中的各要素及其各部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 成为整合的过程。推进课程综合化改革, 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 删繁就简。一般职业技能的培养, 都是若干门课程的综合应用, 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下各相关课程往往是孤立地制定课程的教学要求的, 这势必造成所需理论的相互割裂产生脱节现象或是课程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道路勘测设计》是从专业几何设计和职业角度对《测量学》所讲授的基础知识提升和工程的运用。在“公路勘测与施工放样”技能培养中, 我们按照实际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 通过“精简、整合、优化”等途径, 提出了的系列课整合方案, 即《道路勘测设计》、《测量学》, 并融合了“道路几何线形检测”等新内容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处理上, 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做法, 在课程内容的讲解上把各个知识点与相应的《测量学》结合起来, 并且把课程内容有交叉、重叠的部分, 以道勘为主, 其他课程的相关部分一带而过。在本课程中, 我们对教学内容大胆重组, 在每种线性要素的设计完成之后, 紧接着结合测量基础来讲实地放线的方法, 通过穿线交点法、切线支距法、偏角法、坐标法等多种方法的比较, 来拓宽学生在不同地形情况下放线的思路, 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放线的原理, 熟悉实地放线的专业技能。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教材的处理上要体现专业综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尽量以项目、模块、任务、案例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底自己在学什么, 学到的这部分知识如何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去, 做到心中有数, 而不是被动麻木的接收知识。同时, 要密切注意学科前沿知识发展与规范的更新, 将新内容渗透到教学中, 应采用"活页"教材, 以及时吸收最新的动态。比如, 随着测设仪器的更新换代, 公路中线的测设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经纬仪测设方法逐渐被全站仪配合电脑计算的极坐标放线法取代。因此要在教材中补充讲授这些新内容, 便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紧跟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

在教学中, 依具体情况对教材的章节顺序作适当的调整:把“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及“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关于“内业设计”、“绘图”的内容暂时不讲授, 而把这些内容安排在最后章节的“道路曲线测设”中详细讲授, 这样的调整既有利于循序渐进, 也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道路计的步骤及掌握道路设计的整个过程。

(2) 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 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如课间大作业、实际操作、观摩实际工程、电化录像、网络与多媒体等。例如在讲解山区越岭线布局时, 应解决垭口选择、过岭标高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问题。由于垭口概念比较抽象模糊, 不易理解, 并且也不能把学生带到山区现场中。授课时可自带某公路工程越岭线的设计实例图形, 制作相关的课件, 利用多媒体把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形象化, 把山区越岭线的垭口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关于教学手段的选择, 首先要着眼于施工现场存在的客观条件, 这种条件的局限性往往很难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 那就要通过其他教学方式来补充。如土石方的调配、特殊地区和软土、滑坡、多年冻土等不良地段道路选线等, 在现场中涉及不到的内容, 除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之外, 还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补充, 给学生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扩展学习内容。

(3) 教学课时的有效分配

《道路勘测设计》是一门知识点多、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根据社会对职专生毕业后的岗位需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 相应地减少理论课程的教学课时, 而大幅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时数有限的前提下, 如何科学地对理论课进行课时分配已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通过认真钻研教材确定重难点, 该课程重点: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道路的选线和定线;难点:平面设计的曲线要素、坐标计算、横断面的超高和加宽、纵断面高程等、土石方的调配。抓住重难点后, 可用较多课时进行详讲并注重讲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详略得当。其它非重要的内容, 如汽车行驶理论、动力性能、曲线要素和行车视距公式的推导过程、交通概论等可简略带过, 甚至不讲。

3.3 明确岗位需求, 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通过调研明确课程教学的主线, 要培养一线实用人才, 首先应制订“与时俱进”的培养目标, 走出校门、走进企业, 明确职业岗位需求。通过调研我们了解施工单位对道桥专业的学生需求的职业技能有:道路勘测与施工放样、材料检测、路基路面施工及养护技术等。结合本专业的教学, 经过充分讨论, 提出了以“公路勘测与施工放样”职业技能为主线, 以技能培养为目标, 提高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

在授课过程中, 根据本课程的不同教学阶段同步引入实训教学, 降低学习梯度, 逐步实现工学无缝接轨。比如讲授“有缓和曲线时的平曲线敷设”时, 教材上往往只注重公式、推导和结论, 学生做题照搬公式, 不能和实际工程结合起来, 教学效果不佳。本人采取把这部分内容与测量具体方法结合起来, 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操作, 效果十分显著。并将大量的工程实例穿插到教学之中, 开展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对接施工现场, 将教学空间延伸到现场。以实习现场为主开展理论教学, 不仅仅以知识为中心, 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合作技能的训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讨论、勇于质疑、相互帮助、协同活动等, 提高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对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理论课份量适当的情况下, 把勘测实训分成校内单项公路勘测课间实训教学, 学生利用假期到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参加公路生产综合实习和为期一年的顶岗毕业实习。勘测课间实训目的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理论并与实践有机结合, 并加强对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根据课程教学体系, 把“测量实训”和“勘测课间实训”安排在一起, 先后开设了公路缓和曲线主点测设、缓和曲线偏角法和切线支距法测设、缓和曲线坐标放样、公路路线定线测量。每一项都制定实训指导书, 要求学生完成实训内容和内业报告, 实训成绩根据表现、操作、报告等评定, 计入课程成绩内。通过课间实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对公路勘测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内业处理能力。

3.4 引入以学评教,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 应是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引入以学评教, 能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的可能反应, 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次调查了在校的路桥专业学生, 以问卷形式抽样调查了50名学生, 由各班班长负责发放和收回, 共发放50份, 收回问卷50份, 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并一年后对学生就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表明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良好, 操作技能扎实, 能够胜任作业工作。

“以学评教、以教促学”评课表

对《道路勘测设计》一系列的教改尝试,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淡化了课程内容之间的界限;优化了理论教学时间, 给实践教学环节拓展了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实训、实习内容, 形成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课程体系,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本人根据国家对职专生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 以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核心,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目标, 从本校教学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 对《道路勘测设计》作了教学教改尝试。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整合,教改,实践,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启亮.有效教学的整体构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娟玲, 李荣荣.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高职教育模式改探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0 (3)

关于道路勘测实习的教学探讨 篇10

关键词:道路勘测实习,实践环节,动手能力

面向21世纪的道路工程技术人才应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应具备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具备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合理的工程知识结构, 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解决道路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 我国高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仍主要是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 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以及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道路勘测实习作为土木工程专业 (道路方向) 与交通工程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地位显著。

道路勘测实习存在的问题

道路勘测实习作为土木工程专业 (道路方向) 、交通工程专业、桥梁与隧道专业学生毕业前的野外实习, 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最后一次把自己所学的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组织好这次实习,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实习活动中, 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作用显著。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 道路勘测实习安排四周的时间, 其中野外实习三周, 内业实习一周。如何在短短的几周时间内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充分达到实习目的, 是带队指导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在实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为了便于学生在毕业前熟练使用仪器, 我校的道路勘测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初。这样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计划不连贯, 影响了教学效果, 增加了教学难度。例如, 测量学和道路勘测课程分别安排在第四学期和第六学期, 第八学期进行道路勘测实习时, 测量和道路勘测课内容的遗忘率已经很高, 特别是测量技术和方法。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就会严重影响道路勘测实习进度。二是这个时期天气寒冷, 最冷时能达到零下十几度, 而且气象变化频繁, 影响仪器的使用效果, 极大增加了实习的难度。

部分学生存在混学分现象道路勘测实习是由不同的作业组协作完成的, 每组的工作任务完全不同, 由于时间限制, 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轮换到所有组, 而组内学生又有不同的分工, 所以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习的各个环节。由于学生灵活运用课堂理论知识的能力不足, 再加上很多学生缺乏实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吃苦精神, 因此, 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完成实习任务, 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学生只是每天跟着外出, 并不明白整个实习设计过程。

道路勘测实习的教学探讨

以上两个问题, 是很多院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明确道路勘测实习的目的道路勘测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独立判断并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 为将来从事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奠定基础。道路勘测实习可以说是对学生所学主干课程的一次全方面的检验, 涉及《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桥涵水文》等多门专业课的知识, 是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为了使实习与实际工作环境更加接近, 学生能够得到“真枪实弹”的锻炼, 我院一直坚持聘请设计施工单位多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这样做一是可以使理论教学和工程实际更接近, 二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所有指导教师明确实习目的和安排, 实习前校内指导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 所有带队教师要多次汇集在一起, 共同探讨和制定具体的实习任务及行之有效的实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把好实习动员关,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后期实习做好充分准备实习动员阶段看似可有可无, 其实非常重要。我们不仅要给学生讲明白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任务、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具体要求、提交的成果及考核方式等, 还要强调艰苦的实习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及组织纪律要求等。通过实习动员, 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让学生懂得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对将来工作的指导意义, 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认真对待实习。目前, 很多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是感觉前途迷茫, 学习没用。让他们明确道路勘测实习对今后工作、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就会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2.把握整体实习内容, 重点掌握本组工作。由于道路勘测实习由不同的作业组协同完成, 各组之间需要密切配合, 因此, 学生必须树立整体观念, 也就是说要有团队精神。这就要求学生除了熟练掌握本组的实习内容外, 对整体实习内容要有全面把握。

3.做好仪器的熟悉工作。特别要重视学生出发前熟悉仪器的过程, 这一过程完成效果如何对后续工作影响很大。首先, 要求学生完成对自己所用测量仪器的校核, 避免出现到现场后仪器出现故障的现象。其次, 通过在校内布设一些控制点, 让学生利用实验室不同型号的测量仪器进行现场测量,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们熟悉仪器的使用, 又可以进一步校核仪器。

注意实习过程控制道路勘测实习的任务是设计一条山岭区三级公路, 采用的是直接定线的方法。首先由指导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进行现场踏勘, 并结合现场的地形地质情况为学生讲解选线的要点及注意问题。随后由指导教师指定线路的起点、终点的大致位置, 要求全班学生集思广益, 各抒己见, 共同研究确定路线的基本走向及导线的位置。然后, 学生按事先分好的作业组进行各自的工作。最后, 根据外出作业的汇总资料由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设计文件。为了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最大限度地达到实习目的, 在实习过程中, 应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一般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 要求每组学生分别设计出一条线路, 经过论证分析, 最终选用其中一条线路作为全班的共同资料。这样, 学生会产生强烈的竞赛心理, 情绪高涨, 都想使自己所选线路能作为全班的共同资料, 干劲比较足, 考虑因素也较全面, 实习效果较好。

2.提高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为了使所有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有较充分的掌握, 我们还采用了学生实习过程中换组等方法。在外业实习过半的时候, 对各小组的工作重新进行分配, 使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两样以上的外业工作。另外, 考虑到各实习小组工作的先后顺序及工作量差异, 在不同时段总有部分学生无事可做, 我们要求闲下来的学生到其他组协助工作。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还经常利用午休或下午开工前的一段时间进行各种测量仪器的测量比赛, 看谁最快最准。通过以上过程反复强化, 大部分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能够基本掌握。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道路勘测实习”是由各组学生配合完成的, 没有上一组的数据下一组就可能无法工作, 所以要求各组学生必须配合默契, 具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只有大家都做好了, 整个工作才能圆满完成, 任何一组工作没做好, 都可能造成全盘皆输。因此, 在实习过程中, 除要求各组学生按时完成每天规定的实习任务, 还必须及时沟通, 否则就会影响整个工作进度。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训练, 大部分学生都能体会到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自觉树立团队精神, 这对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很有用处。

4.适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养成对学生将来快速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 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非常重要。道路勘测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锻炼机会, 条件艰苦不用说, 很多事情还必须自己应对, 而且实习的工作环境和将来的野外施工环境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实习时间是第八学期初, 天气非常寒冷, 尤其是刚开始的几天, 气温基本是零下几度甚至零下十几度, 在外面时间长了手就会冻得不听使唤。面对如此艰苦的实习环境, 如何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可以说是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考验。这时候指导教师面对工作的态度会对学生的工作态度造成较大影响。作为指导教师, 必须首先做出表率, 始终要和学生在一起。不管天气多冷, 我们都和学生一起奔走于野外现场, 哪里有问题, 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所以, 尽管条件很艰苦, 学生仍能表现出饱满的工作热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影响很大, 我们深知, 这种精神对学生今后从事勘测工作十分重要。

把好考核关通过三周的外业工作, 各班都得到了一组完整的外业资料, 学生需要用本班资料完成自己的设计。这是对每个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检验, 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这一阶段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 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设计, 并能讲出设计原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也为了对整个实习效果进行检验, 在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要求所有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答辩, 最后才能给出每个学生的综合成绩,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内容。

通过抓以上几个关键的教学环节, 我们有效地提高了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教的学质量, 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包国涛.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 (6) .

[2]张志清.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金江, 张志清, 马宏伟.探索实践教学中的新方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6)

上一篇:工程项目实施下一篇:盐酸丙卡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