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地质勘测措施

2024-10-10

水利水电地质勘测措施(精选4篇)

水利水电地质勘测措施 篇1

1 全球定位系统 (GPS) 的应用

GP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及定位控制, 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 以及在勘察区控制点较少, 或在山区、林区等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受限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 运用GPS可大大减少作业时间, 提高测量精度。

2 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 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环境等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1 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

由于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 较好地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 所以对研究区域构造格架, 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有重大作用。因此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研究此问题必用的手段。

2.2 水库区塌、滑坡、泥石流调查。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的调查中, 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 结合野外现场观察、复查和检查查明了许多久拖不决的影响库岸稳定性评价的大型或较大型、塌滑体的数量, 分布及其稳定状态。

2.3 岩溶调查。

利遥感影像, 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 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 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 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清江招来河、高坝洲, 黄河万家寨等工程曾利用彩红外航片解译来研究岩溶及岩溶渗漏问题, 都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2.4 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

推广遥感技术, 在保持必须的野外工作量和成图现场校核工作的前提下, 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以遥感成图取代常规地质测绘;建筑物及其它重要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优先考虑遥感成图。这是十年前在全国水利水电勘测工作会议上由水利水电规划总院提出的“勘测技术发展目标”文件所确定的。

2.5 岩土工程开挖面地质编录。

为适应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反馈设计、安全预报和存档备查的需在人工开挖高边坡、大型地下建筑物和大坝基坑的开挖中采用地面遥感技术, 进行地质编录, 并为有关的稳定分析和现场预报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和数据是很必要的。

2.6 水土保持、防洪与移民安置容量研究。

如1994年, 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与稳态区域研究项目, 该项目在研究中利用TM卫片对陇南、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3大片进行解译与发育程度的划分 (滑坡分四级, 泥石流分五级) 作出了区划图, 提出了防治意见和预警系统建立的基本设想。1990年地矿部航空物探中心与长江委规划处、综勘局一道, 开展长江中游干流防洪工程现状遥感调查, 用TM卫片和1∶3万~1∶5万彩红外航片进行解译和编写报告, 提交的成果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移民安置容量研究, 航卫片, 尤其是彩红外航片, 以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可判读性和现实性, 为移民安置容量分析确定提供了新手段。

3 地理信息系统 (GIS)

GIS技术可自动制作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 还能处理图形、图像、空间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 将GIS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制图输出是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目前, 国内应用较多且比较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研制的MAPGIS, 是一种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4 工程物探技术

在我国工程物探虽然起步较晚, 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逐渐引进和装备了一些必要的仪器, 如信号增强式地震仪、综合测井仪、电法仪、透视仪、声波仪、管线仪、地质雷达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等, 使物探仪器得到了全面的更新, 其中有些是当时或至今都是世界水平的新仪器, 大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精度和野外工作效率, 促进了物探的发展。

4.1 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 (CT) 。

CT技术是利用已有的平洞或钻孔, 通过对采用一定发射和一定接收方式产生的透射波的采集与处理, 反演孔洞间岩体的波速值, 并对区间岩体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技术方法。当前在勘探孔洞间了解岩体情况尚没有一个经济的、有效的技术措施做进一步工作的情况下, CT技术不失为是一个查明孔洞间岩体总体完整性程度的好方法。做得好, 不仅能节约一定的勘探工作量而且还会对岩体物理力学性的整评价质量的提高有所促进。所以“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以来, 包括“八五”和“九五”攻关几个涉及水电建设的项目, 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的课题和专题中大多数都涉及CT技术攻关的内容, 并获得许多很有成效的成果。

4.2 钻孔彩色电视系统。

a53mm的钻孔彩电是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的大多数钻孔都是a56mm的金刚石钻孔而设计制造的50mm的钻孔彩色电视是在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为适应水平风钻孔观察而设计制造的, 并首次将CCD光电偶合器件应用于钻孔电视。该产品的特点是电路设计合理, 集成度高, 性能稳定, 与传统的摄像管探头相比, 具有彩色图像重现性好、几何失真小、寿命长、耐冲击、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 是一个更新换代产品。当前,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钻孔彩电又在开发的图像处理系统基础上研制出多功能钻孔彩色电视系统, 系统采用工控级主机, 形成控制器、监视器、录相机三合为一的一体化主机。主机可配接多种不同口径的钻孔电视探头, 实现图像数字化实时采集压缩存储, 成果可刻录成VCD光盘, 还可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及制作

摘要:重新认识和审视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各种勘测手段及其应用水平, 大力推进各种勘测方法的发展及其综合应用, 从而使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由“定性分析”向“定量计算”方向发展。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紧密结合, 对加快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

参考文献

[1]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妙月.勘探地球物理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3.

[3]封云亚, 沈春勇.喀斯特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与处理新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 2005, 36 (9) :70~73.

[4]曾凡卿.三峡工程建基岩体物探检测方法应用[J].2005, 36 (11) :43~44.

[5]李荣伟, 侯恩科.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的主要方法及其发展[J].四川水力发电, 2007-12-15.

水利水电地质勘测措施 篇2

地质勘测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因为地质勘测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选址与建设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随着勘测技术的发展,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勘测手段、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本文首先分析了地质勘测主要过程以及相关的技术创新手段与方法。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得到了发展,这就对工程地质勘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深的勘测深度,更加清晰的勘测分辨精度,这无疑对传统的地质勘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达到新的勘测要求,新的地质勘测方法应运而生,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提高了工程建设与施工质量,使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积极有效发挥。

一、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技术创新

新时期,地质勘测技术获得了新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先进现代化信息技术方法的应用,例如: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的应用,现阶段这三项现代化科技已经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具体体现以下勘测过程:

1、工程地质测绘与编录的应用

地质测绘与编录是地质勘测、勘察的首要工作,具体过程体现为:第一步深入探究明确所选地理方位地质水平、地壳稳定程度、是否存在地震等重要因素,积极调用自身所拥有的勘测经验实行专门的工程地质勘测,同时进行相关地质问题的探究,在这一过程中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都被积极引入利用,并发挥了积极的功能与作用。

2、3s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1)RS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作为一项现代化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利用,发挥了积极、卓有成效的作用。常见的遥感技术主要有:航天、航空遥感技术,地面遥感技术等等,将其利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体现出多方面的优势,具体体现为:视域广阔、信息全面、立体感强、信息获取高效等等,在水利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

第一,地域结构稳定性分析。因为遥感技术具有图像呈现功能,能够通过图像展示出多种宏观线性结构信息,从而更加清晰、真实地呈现不同地理空间区域的地质、地貌特点,水文状况、地貌特征等等,利用这一技术能够对工程建设施工地区的地理空间构造以及地质构造等进行做出细致分析,进而做出客观详实的评价,判断其所选地域结构是否适合水利工程建设,该地域结构的稳定程度等等。

第二,工程关键问题调查。这些关键问题主要是指水利工程水库所在区域是否存在滑坡、地震、泥石流、塌陷等隐患,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工程水库区彼岸很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或疏松土体沉积等问题,在RS技术支持下,能够通过彩红外片获得这些关键区域的图像,并对应给出详细的信息解释,再加上人为的亲身勘测考察,能够得出更加客观、真实、精准的信息,从而更加高效地解决工程稳定性问题,控制工程坍塌系数,为高质量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第三,地质图测绘。遥感技术具有成图功能,再在勘测工作人员现场勘测工作的支持下,能够获得更加精准、完善的地质图,将遥感技术应用在工程地质图测绘方面已经获得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行业的认同。

第四,岩溶情况调查。遥感技术具有影像成像技术功能,最典型的就是彩虹外影像技术,能够发挥对岩溶的监察功能,也能够对岩溶的水文地质状况作出科学的调查与分析,所提供的图片以及其中的信息诠释一方面能够准确全面地分析岩溶地貌状况,同时也能够通过对比与其他介质红外光谱来分析地下水状况信息。

第五,开挖面地质编录。很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设计水平反馈、安全预警、信息档案调查存储等工作,这就需要针对高边坡挖掘、大坝基坑挖掘等方面进行信息搜集,这其中必然要涉及到遥感技术的利用,发挥信息解释与地质信息编录等功能,能够展开地质稳定性分析,同时,也能够为现场施工等提供__相对详细、真实的.资料信息数据。

第六,生态、社会问题的科学处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必然会涉及到一些社会问题与生态问题,例如:生态环境问题、移民问题等等,在遥感技术支持下,这些问题能够被更加妥善地处理与解决。

具体实例体现在以下方面:

例如:上世纪末,长江勘测技术研究部门重点针对长江畅游的自然生态状况利用遥感技术做出了科学的调查与分析,重点对这一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做出了科学的分析与判断,提供了TM卫片,其中明确了这一区域地质发育、泥石流、生态稳定性等状况信息,并做出了正确的区划与等级划分。

(2)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

GPS这一具体良好定位功能的现代技术,在众多领域都得到了积极而深入的利用,近年来,这一技术也被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能够有效解决河流聚集、湖泊成群等特殊地理方位的勘测问题,以及一些实地勘测较为困难的地理区域,该技术也发挥了来那个号的辅助作用,通过这一技术能够对勘测目标点进行定位,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勘测工作效率,并确保勘测精准度。

(3)地理信息系统

这一技术能够自行制作生成各种地理地质状况统计分析图,例如:平面图、剖面图、等高线图等等,通过也可以对各类图形、图像、数据等进行集中统计、分析,创建信息数据库,提高空间信息分析质量。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利用。

3、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

工程物探技术在水利工程地质勘测中利用与发展较早,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发展创新与进步。

例如: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也就是所谓的CT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凭借已经存在的平洞与钻孔,通过采集与处理透射波,这些透射波是在某种发射或接受模式下出现的,反演洞或钻孔内部岩土波速值,从而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岩体状况、地质构造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对于孔洞的勘察,现阶段尚未出现一个经济、高效有精准的方法,CT技术不失为一种最合适、最正确的选择,这一技术的使用一方面略去了实地勘测负担,减轻了勘测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利用这一技术也能够对岩石的物理性质、力学特征等做出最科学、最准确的分析与评价,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证据。

总结:

水利水电地质勘测措施 篇3

1 3G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分析

1.1 GPS (全球定位系统) 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分析

将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最关键目的在于衡量观测点电位三维坐标的精确性。同传统意义上的测量方式相比,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作业的完成不要求观测站站点之间具备通视功能, 因此有着较高的可控制性与可操作性, 与此同时, 这种高度智能化的地质勘测技术能够实现观测作业的高精确与持续性观测, 与之相对应的数据信息能够输入计算机装置当中进行自动分析与处理。特别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作业而言,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较好的解决了跨沟、跨河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与此同时, 将其应用于林区、山区等通视条件较差、控制点设置较少的地质勘测过程当中, 其兼顾了测量精度的提升与测量时间的合理控制。

1.2 RS (遥感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分析

将遥感技术与其他工程地质勘测方式相结合, 能够有效拓展地质测绘作业覆盖面, 提升选线、选址作业质量, 合理控制外业工作量, 进而达到提高地质勘测工作效率的目的。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作业而言, 遥感技术主要适用于对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物质性地质问题调查、渠道隧洞地质资料调查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工程地质勘测作业, 有着较高的适应性能力。

1.3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分析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 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能够完成各种工程地质图件的绘制作业 (包括等值线图、平面图、柱状图以及剖面图等类型图件在内) , 同时也能够针对有关图像、图像及空间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可以说, 此种技术已成为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地质勘测的主流发展方向。

2 物探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分析

物探技术关键在于:以观测仪器装置为载体, 以被勘测区域地球物理场为对象, 以测量长实时数据处理与地质解释为方式, 针对工程项目建设区域地下可能出现的地质体及其构造位置、埋深以及属性予以判定的综合性学科。在其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 其最为显著的优势在于:数据采集作业的高度精确性以及勘测工作开展的野外适应性。具体而言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地质勘测中的应用分析

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借助于既有钻孔或是平洞, 通过对采用一定接受或是反射方式所产生透射波的集中化采集与处理, 针对孔洞间岩体波速值发展趋势予以模拟, 在此基础之上探求区间岩体结构的稳定程度与总体变化趋势。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 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可以说是针对孔洞间岩体结构总体完整性程度予以判定的最合理的方式, 此过程当中海珠与对岩体力学性能评价质量的提升。

2.2 钻孔彩色电视系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分析

在电子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作用下,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对于水平钻孔观测质量的高精确性要求需要依赖于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的应用予以实现。此种系统技术实现了钻孔电视与光电耦合器装置的有效融合。在彩色图像重现性、使用寿命以及精确性方面的应用优势明显高于传统意义上的摄像管探头装置, 有待进一步推广。

3 结束语

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与推进的背景作用之下, 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水利水电资源持续开发与高效应用的关键所在, 其建设质量的保障应当以地质勘测作业质量的提升为基础。各种地质勘测费那个是在持续应用与发展的过程当中推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工作自定性转变为定量, 自分析转变为计算, 其重要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总而言之, 本文针对有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的相关应用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 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军杰.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岩溶发育段工程地质勘察[J].桥梁建设, 2007 (.Z2) .130-133.

[2]蔡保祥.遥感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11) .19.

[3]赵修军, 陈锁忠, 邹叶锋等.地质雷达在江苏宜兴段高速公路边坡勘测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18 (.01) .111-114.

[4]舒细秀, 左重辉.试论湖南城市防洪工程地质勘测的方法和原则[J].湖南水利水电, 2004 (.02) .32-33.

水利水电地质勘测措施 篇4

工程地质测绘与编录是地质勘察中最先进行的综合性基础工作, 主要方法有:路线测绘法、地质点测法、实测剖面图法等。一般来说, 对一个工程区, 首先应研究并弄清楚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地震活动状况, 然后充分利用已有的区测成果进行专门的工程地质测绘并开展其它专项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等工作。全球定位系统 (GPS) 、遥感 (R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等3S技术的应用, 体现了工程地质测绘与编录的发展情况。

2 工程地质勘探

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查明地表以下工程问题和取得深部地质资料而进行的, 主要有山地勘探、钻探、物探等三种方法, 以下分别加以说明。

2.1 山地勘探

山地勘探是指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剥土, 或开挖探坑、探槽、探井或平硐等揭示地表浅层地质情况的勘探手段, 可直接进行试验、取样和观察地质现象, 使用的工具和技术要求相对简单, 故在进行地表浅层地质勘察时运用较多。这亦是山地勘探的缺点, 即它的勘探深度有限。

2.2 钻探

近年来, 钻探方法、工艺及其施工水平的提高, 加快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水平的发展,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钻头、钻机等钻探设备的发展。

例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研制出各种转速快、扭矩大、性能稳定的新型钻机。另外, 对较完整的硬岩进行钻探时, 金刚石钻头基本取代了钢粒或硬质合金钻头, 大大提高了钻进速度和岩心采取率。

2.2.2 砂卵石层、软弱夹层、破碎带等特殊层位的钻进取样技术的发展。

砂卵石层卡钻、难以钻进, 以及同软弱夹层等特殊层位中钻进一样, 岩芯采取率低、取样困难等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钻探的技术难题。近年来, SM植物胶和MY-1A植物胶冲洗液金刚石钻进砂卵石层取样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较好地解决了砂卵石层中钻进和取样的难题。在软弱夹层、破碎带中钻进时, 由于岩芯对磨, 岩芯采取率一直很低并且很难取到原状土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套钻技术, 或采用专用的取芯钻具, 及其它确保岩芯免受冲刷和挤压的保护系统等,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2.2.3 其它一些钻进工艺的发展。

例如, 绳索取芯钻探新工艺实现了在不提钻的情况下采取岩芯的目的, 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实践证明, 该工艺大大减少了取芯过程中来回提钻的工作量, 较好地解决了在软弱层等特殊地层钻进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难题, 如塌孔、取芯质量低等问题。

2.3 工程物探

地球物理勘探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简称物探, 它是应用观测仪器测量被勘探区的地球物理场, 通过对测量场数据的处理和地质解释来推断和发现地下可能存在的局部地质体、地质构造的位置、埋深、大小及其属性的科学。工程物探方法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 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

2.3.1 重、磁位场勘探。

重、磁位场勘探是最古老的一种物探, 相对于地震勘探而言, 其精度和可靠度较差。目前, 由于一些高精度的重力仪、磁力仪的研制和应用, 使得重、磁位场勘探的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 神经网络技术等在重、磁位场勘探中的应用, 以及磁性矢量层析成像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使重、磁位场勘探在上个世纪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应用。微伽级重力仪的使用, 使微重力测量被用来勘探洞室和边坡地质体的变动形态并监测其稳定性。磁法勘探主要用于区域和深部地质构造研究、矿产勘探、考古等领域, 在工程地质勘测中应用较少。

2.3.2 地震勘探。

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应用较多的为人工激发震源地震波勘探, 其人工激发震源有多种。目前, 地震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发展较快。例如, 利用弹性波纵波对三峡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岩体质量做定性评价, 取得了显著的工程和经济效益;由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开发研制的负视速度法和水平地震剖面法、由瑞士Amberg测量技术公司开发的TSP长距离超前预报法、由美国NSA工程公司开发研制的真正反射层析成像 (TRT) 超前预报技术等, 较好地解决了利用反射波地震勘探进行隧道超前预报的难题。

近年来, 地震CT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方法系列, 其成像方式发展到可利用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面波等多种波组合, 可利用钻孔、隧道、边坡、山体等多种观测条件进行二维、三维地质成像, 促进了地质勘测由定性向定量化的方向发展。

2.3.3 电磁勘探。

包括天然场源的电磁测探 (MT法) 和人工场源的连续的电磁波勘探 (EM法) 等多种方法。近年来, 电磁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人工与天然两种场源、多场源、二维和三维电阻率成像等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用来推测深埋长隧洞围岩介质的结构特征、隐伏断层、破碎带及异常区等可能影响工程的各种因素,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地质雷达 (频率范围1~100MHz) 是目前分辩率最高的物探方法。地质雷达对断裂带, 特别是含水带、破碎带地层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2.3.4 电法勘探。

主要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和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感应法。可分为稳定电流场理论、交变流法理论两个分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较多的是电阻率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密度电法勘探, 属于电阻率法的范畴, 但它引进了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办法, 可实现数据的快速、自动采集, 其测量结果可实时处理并显示地电断面或剖面图, 从传统的一维勘探发展到二维勘探。目前, 在单源与单点测量的基础上, 发展为多源、多点、多线测量, 从而发展了三维观测技术。

参考文献

[l]张悼元, 等.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 l981.

[2]谭周地.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A].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论丛 (4) .北京:地质出版社, l987.

上一篇:休闲场所下一篇:杜甫《登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