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2024-09-25

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精选8篇)

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篇1

学校校舍建设规划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为了确保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我们特制定校舍建设工程三年规如下:

一、现状分析

洛南县华员伍仙小学,现有学生153人,教师14人。校园面积3100平方米。目前,学校在一些地方还需建设。

二、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规划目标

从2010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校园内的中小学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或重建,使其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其他综合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二)、主要任务

1、对前院14间平房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抗震加固。

2、修建安全保卫室1个。

三、规划编制的原则

结合本地实际,我校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抗震为主、综合防灾,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充分考虑了城镇化进程和人口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域特点、教育发展水平等实际,与区域内教育事业发展、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因素相结合,并结合目前正在实施的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科学制定规划。

2.远近结合,分步实施

注重将将近期加固改造目标和长远事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了起来,将工程任务进行分解,按照本地实施校舍安全工程路线图和“时间表”,结合工程三年总工作量和建设任务,结合学校实际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规划学校需要的所有功能用房,切实做到一次规划(包括校园用地和建设规划),分步实施。

四、建设规模及投资安排

预计我校校舍建设工程三年共需投36.9万元。

2011年需投资20万元。其中:加固维修12万元;其它附属设施建设8万元。

2012年需投资16万元。修建安全保卫室以及相关设施。

五、“工程”建设的预期效益

通过实施该项工程,可以大大改善中学校学生生活条件,使学校办学条件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均衡发展,使学校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篇2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的基本要求, 2008年, 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北京市“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工作计划》 (京教勤[2007]28号) , 并召开了北京市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暨“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启动大会。这是教育系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也是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积极回应。北京市“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计划的启动, 必将对提高首都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节能意识、促进节能观念和行为的改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房山区教委提出“1123”工作思路, 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 也蕴含着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节约型的人才的深远意义。

作为承担育人重任的学校, 搞好“节约型学校”建设、培养节约型人才, 不但直接节约效益巨大, 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在这当中, 学校后勤要担当起建设“节约型学校”的排头兵。这是因为, 一方面, 学校日常能耗的大部分支出在后勤系统, 另一方面, 我校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小组要求后勤系统全面开展节能工作, 加大对相关节能设备、设施的节能投入, 使学校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 将创建节约型校园落实到日常的后勤管理工作, 以后创造更好的效益。

一、在创建“节约型学校”工作中我们的做法

1. 统一思想, 提高资源节约的意识与自觉行为

我们认为, 校长独有的思想及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 适应时代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前提。

我校从每周的干部例会到全校教工大会, 从总总务管理到学科教学, 处处都渗透节约的思想。正是这些钟灵毓秀润物无声的影响, 学校的所有工作向教育目标靠近, “节约”才慢慢从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节约型学校建设领导小组, 制定节约型学校建设的系统规划与制度, 组织协调政教处、教务处、办公室、总务处的关系, 指导节约型学校工作, 为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提供基本保证。

我校成立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小组, 校长任组长, 其成员包括教务处、政教处、科研室、总务处、会计室等处室人员, 以及教师、学生。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落实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具体职能工作, 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学校建设各项工作。

北潞园学校的后勤, 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步树立首都教育为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观念, 进一步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后勤的服务工作中, 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北潞园的学校后勤, 其职能就是为师生提供服务, 在校长直接指导、调控下, 后勤始终贯穿“节约资源就是善待生命”的环保理念, 在服务中彰显节能本色。例如, 库房对低值易耗品发放, 不限制数量, 但不忘倡导节约。

2. 整体规划, 科学管理学校后勤工作

整体规划学校后勤工作是“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关键。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 我校根据实际, 按照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第一, 抓好后勤员工的管理是做与教的结合者。学校后勤部门不仅是提供物质条件的基地, 同时也是教育学生的场所, 后勤职工是一个不站讲台的老师, 应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所以我们后勤人员既是服务者又是教育者, 我们的员工具有较强的师德意识和师德水平, 脚踏实地, 给学生一种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榜样力量。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 我们的保洁员保洁时注意在灯光充足时随手关闭楼道的灯, 设计了洗涮墩布时的节水小窍门等。

第二, 建立健全节约管理制度。各种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完善使学校各种资源、能源的使用与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和谐。科学的节约管理制度使学校对已有财产的管理和使用及对未来的投资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例如, 学校食堂加强内部管理, 从源头上节约和控制采购成本;倡导节约粮食, 反对浪费, 制止不文明的就餐行为, 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

此外, 宣传普及工作立足校园, 以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为主要对象, 配合区和所在社区, 积极开展各类面向市民的节约主题宣传活动。学校校园的相关场所 (教学楼、卫生间、实验楼、办公楼、水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处) 应有明确的节约标识、提示语和宣传画, 提示师生注意节约, 杜绝浪费, 努力做到相关标识齐全且张贴位置明显, 提示效果好。

3. 利用社区资源, 建设“节约型学校”

为了促进“节约型学校”建设, 我校在水的重复利用上合理地制定了节水规划方案及具体节水指标。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 做到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努力实现浇灌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等传统水源。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因地制宜, 科学做好雨水、污水的收集与利用工作, 充分考虑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回用。

我校在水的重复利用方面, 注重利用社区资源, 努力与社区物业公司沟通关系, 实现资源共享。我校地处北潞园社区内, 北潞园社区是建设部试点建设的第一批绿色生态小区。小区内设有污水处理厂, 选装清华清木设备。学校主动与物业公司单位共建, 修建、铺设了三路管线。第一路管线将生活污水排到水处理厂, 处理合格的中水存入蓄水池;校园内雨水经第二管路直接排入蓄水池。物业公司免费将水池内的中水通过第三路管线泵回到学校用于浇花、绿化、消防。经估算, 我校每年可提供给物业公司约4000吨生活污水, 3000吨雨水, 为学校节约水费2000元。

4. 通过改造锅炉, 实现“节约型学校”后勤科学管理

我校在供暖方面特别注意考虑了节约理念, 冬季采用天然气自供暖, 特选装意大利利雅路牌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燃烧机, 提高燃烧效率。在管理中, 我们特别注意按节能标准要求对供热管道进行保温, 杜绝供热系统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要求司炉工根据学校不同建筑、不同使用特点实行分时段供暖, 夜间防冻状态运行。供暖系统根据地方供暖指数进行调节, 确保按需供暖。

此外, 经中科正时公司的专家论证, 烟气中有大量的余热可以利用, 可以利用强化传热技术, 回收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为此, 学校选装专用于燃气锅炉 (直燃机) 的节能装置——烟气冷凝器 (将锅炉回水中的一部分, 直接通过烟气冷凝器, 被加热后再流入系统供水管路, 而从锅炉出来的高温烟气被冷凝换热后, 温度降低, 再进行排放) , 从而有效地利用了烟气中的余热, 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水平。

2009年, 我们将论证结果和改造方案汇报区教委, 教委领导大力支持学校对教学楼供暖设备进行节能改造。今年, 我们将采暖的用气量进行同比对照, 同温、同面积的条件下, 可节约天然气约8000立方米, 折合1.5万元。虽然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节约了不可再生的资源;同时, 推动了热交换机等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 拉动经济的增长。对此, 区教委领导表示, 如可行将在全区推广。

二、在创建“节约型学校”工作中我们的体会

1. 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意识越来越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战略的突出位置, 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如今, 人们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 发自内心的重视节能减排, 将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当作美德, 长期践行, 真正实现功在后代、利在千秋。

2. 倡导节能减排观念与生死存亡的危机意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 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人的生命、珍视人的健康。资源条件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破坏人们的生存条件, 甚至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消亡。如果再不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我们就可能犯难以改正的历史性错误。

说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有危机感并非危言耸听。危机感一说, 恰是危机还没有真正降临, 还有应对危机的时间和空间, 因此才要我们去“感”;如果真的危机临头, 那就不叫危机, 叫灾难。节能减排是有“感”而发, 扬弃浪费型的消费方式。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给千万年后的子孙们留一片树荫。

3. 节能减排促进后勤工作的科学化

我校在节约用水方面的设施与其他单位无异, 但尝试部分区域分户计量。分为二三级水表计量, 统计用水量, 监督节约, 作为奖励节约的依据。我校的独到之处是通过水平衡测试表间关系, 计算出管线漏水点位置, 提高了后勤的维修效率。

4. 利用专家资源、地方特色资源, 节能减排工作再接再厉

我们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在本采暖季发挥了节能的预期效益,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来我校视察后提出, 如果将冷凝水做为绿化水再次加以利用, 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区教委领导也提出, 如果改造厕所便池用水管线, 用免费的中水冲洗厕所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提高节约思想的普及率, 提高节约方法的知晓率, 提高节约意识与节约效益之间的转化率, 消除节约意识与节约行动之间的一念之差。

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篇3

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做好学校“人人通”建设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

一、创新机制、共建共享,高标准建设“人人通”网络环境

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校校通”“班班通”赋予新的内涵,并对网络教与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提出新的要求。“人人通”的核心是人,要求角色空间中每一个角色实体(如学生、教师、家长等)拥有个人的网络空间,角色实体之间的交互链路必须是畅通的。其次网络学习空间应基于“学习网络”,实现内容之间的语义关联及工具之间的使用关联,实现学习空间的资源融通。因此“人人通”对网络环境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学校与江苏电信合作制定了《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并确定了“企业投资建设、校企共同使用、服务自主选择、利益共同分享”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与运营机制,江苏电信按“三通二平台”的要求为学校建设千兆互联、万兆核心的有线无线全覆盖的网络环境并提供支持服务,建成包含角色空间、资源空间、工具空间、过程信息空间、协调机制等要素的空间结构和校内定点上网、校园随处上网、校外联通上网的接入环境。江苏电信的网络资源免费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江苏电信在网络环境中布置各类应用服务,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购买。这种校企合作、利益共享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机制,被同类学校广泛借鉴。据悉,江苏电信目前已经开始以“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样板,打造一批全省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标杆。

二、教师先行、育人为本、积极探索“人人通”应用模式

建立教师和学生个人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形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是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的体现,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学校建立“企业建设、运营空间,师生使用空间、选择服务”的机制,与江苏电教馆、江苏三源公司、南京五十五所联合组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试点团队,对实验实训室进行数字化改造,开发“人人通”应用平台和教学资源库。2013年6月,学校与企业联合成立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领导小组、建设办公室、技术工作组、督导组、教师空间建设工作组、行政教辅人员空间建设工作组、学生及家长空间建设工作组,制定了《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探索试点方案》《“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推进计划》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操作指南》,为全体教职工开通了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组织245名学生、25名老师、5名教学督导全面应用三源公司“人人通”平台和五十五所“云课堂”进行教学实践。

在试点过程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改变了学校传统的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个性特征的学习支持和服务,满足了学生需求的个性化体验。例如:在“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成婕老师带着学生应用“人人通”的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了虚拟学习空间与真实学习空间的融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随时上网查阅相关知识,观看操作视频,进行模拟仿真,通过扫描元器件的二维码获得元器件的相关信息,把操作影像存入自己网络空间供教师、自己或其他学生评判,在空间中向教师或同学请求帮助。教师在网络空间中设计教学方案,上传学习资源,制订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观看学生提供的操作视频并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讲解或集中讲解,也可以根据其他教师的需要把操作视频传递到理论教学课堂。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规划 篇4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2011-2015)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发展战略规划(2011-201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软实力,提高我校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我校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根本,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教育教学环境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和建设优良学校文化环境为目标,力争打造出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目标

遵循“坚持继承、借鉴和创新,突出特色,追求精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加强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创建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营建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全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主要任务

(一)物质文化建设

1、主要内容: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包括学校的建筑、环境、景点以及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情一景。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是:遵循建筑规律和美学规律,系统整合教育资源,不断完善设施设备,进一步加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活动,精心设计和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2、具体措施

(1)进行校园规划和建设。根据上级“校安工程”的要求,对我校的校园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逐步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将我校建设成六大功能区域:教学与图书馆区域、专业实训区域、行政办公区域、学生宿舍区域、学生食堂区域及体育活动区域。

(2)加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将北区校门关闭,将南区校门改建扩大,整治流经我校的龙津河支流污染问题,务求力见实效。加强河道两岸的绿化景观的建设,进行南北穿行大桥的建设,做好校舍建筑、道路、景点等保养修缮工作,进一步优化学校北区的休闲公园,为古树修建保护栏,增加休闲条凳,为师生休闲、读书提供更加优美的环境。

(3)加强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观赏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做好绿化布局调整工作。突出校园环境的人文性和功能性。完成全校的绿化工程,清除卫生死角,在走廊、门厅等地方,摆放各种花卉、盆景、常绿植物等盆景进行增绿补绿,进一步提高校园环境卫生质量和水平,净化育人环境。

(4)加强学校品牌形象工程的建设工作。在学校主要部位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5)完善文化设施。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增加活动场所,改善活动条件。完善校园广播系统,加强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做好校史馆重建工作,做好学校宣传片的制作,增设实训硬件设施,加强设施修缮,提高层次品位,丰富文化内涵,优化资源配置,凸显文化特色。

(6)规范橱窗、宣传栏的建设。增设宣传栏、阅报栏、公告栏、电子显示屏;根据各楼栋的功能特点和学校统一要求,设计栏目主题,建立宣传栏,加强校内广播、校园网的建设。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7)加强文化墙建设。着力打造个性文化墙,构建浓郁的文化氛围,形成特色文化校园。着力建设“传统教育”、“绿色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职业教育”等板块。并配以图片,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8)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健全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信息化。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信息化资源共享,同时强化学校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建档与管理。

(9)加强班级美化工作。加强班级的公约、国旗、标语、宣传栏、黑板报、卫生角等的规范建设。布置教室要庄重中求美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建设一个富有活力、富有特色、富有文化的班集体。

(二)精神文化建设

1、主要内容: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精神文化建设

以融合刻苦精神、职业精神为主,继承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中职教育文化。

2、具体措施

(1)加强党建工作。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党建带三建,促工作、促发展、重实效。进一步加强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坚持组织发展原则,扩大党员队伍。

(2)开展主题教育。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重视与学校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活动,把开学典礼、入学教育、校运会、迎新、国庆,12〃9系列活动确定为学校重大活动,把活动办成学校最隆重、最热烈、最有影响力的活动。重视师生典型人物的举荐、宣传工作,弘扬典型人物优秀品质和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3)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各班要利用班团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会、团委要发挥职能,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4)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倡导学生参加,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5)宏扬榜样力量。广播要面向广大学生,积极报道学校动态,多报道同学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对学校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要及时组织采写报道,进行广泛宣传。

(6)加强课程管理。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突出职业精神。融入企业精神文化,积极探索中职教育规律,在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融入和体现企业文化,逐步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树立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课程观和学习情境的建设观;探索并建立校企合一办学模式。

(8)整合专业文化。

(9)加强校友会工作。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积极宣传取得较大成就的校友的先进事迹。

(三)、制度文化建设

1、主要内容:加强制度建设,是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基本保障。以人为本,以民主、科学的精神推进学校制度文化进程,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和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2、具体措施

(1)科学决策制度。建立和完善学校特色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程序化、科学化,特别是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

(2)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依法完善和切实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

权;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3)部门规章制度。各职能部门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整顿,并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努力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建立顺畅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4)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系统化、规范化,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各环节的管理、监督、考核、激励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推进教学改革进程。

(5)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

(6)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完善干部竞争上岗、考核监督和岗位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加强中层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完善民主决策和廉政建设制度,(7)完善人事工作制度。积极稳妥地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用人方式,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和完善聘用制度。推进以教师聘用制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制改革,科学制定岗位聘用标准。

(8)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制度,从严控制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严格财务预算,加强财务调控能力,强化内部经济秩序规范。

(9)加强制度意识建设。坚持依法治校,积极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加强对依法治校和遵守学校各项规定的监督。

(四)行为文化建设

1、主要内容: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念和办学理念有形的行动,是校园文化落地的关键。行为文化建设以推进行为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以树立优秀模范典型为引导,以主题教育和文体活动为载体,以强化制度为保障,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逐步教育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

2、具体措施

(1)校园秩序。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健全完善校园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全面落实安全保卫责任制。加强安全警示教育,普及防火、防盗、防伤害等安全防御知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划分各类车辆停泊区域,保证车辆停放整齐有序,维护校园交通秩序。加强校园监控和巡查制度,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防范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2)道德规范。包括文明礼仪:使用文明用语,杜绝脏字脏话;着装整洁,行为得体;在公共场合,杜绝奇装异服、着装透露、浓妆艳抹,杜绝勾肩搭背、喧哗嬉闹、拥挤起哄。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在餐厅、开水间、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地方,按照秩序自觉排队,杜绝加塞、拥挤。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搞好流行性疾病的防治。

(3)道德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提升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远大理想,确立目标追求,塑造完美品格。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杜绝奢侈、浪费现象,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积极开展以青年志愿者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社区服务共建和实践活动。

(4)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建设,认真贯彻《教师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师德教风建设,不断完善师德建设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师德水平,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坚决杜绝违背师德现象的发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规范教学和工作行为。

(5)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管理干部要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工作严谨求实,作风公道民主。加强组织观念,遵纪守法,严格自律,清正廉洁。

(6)加强后勤作风建设。后勤职工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热情谦诚,勤恳实干。要团结互助,平等友善,在服务育人中做贡献。

(7)学风建设。抓好公共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强化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开展使用文明用语,争做文明学生活动。教育学生自我评价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锻造、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增强提高素质、培养技能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良好习惯。开展对学生健康心理咨询服务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8)文体活动。按照大型活动精品化,小型活动社团化、普及化 的活动思想,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学生文化、体育、艺术活动,精心打造艺术节、学生技能大赛、运动会等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

(9)社会实践活动。要认真做好新生开学的军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稳定和扩大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宗旨,按照“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原则。

四、组织实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全校教职工要提高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上来。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王金銮

副组长:田龙威、朱国梁、凌晓强、杨朝霞

成 员:郑伟、杨兆有、庄金兴、徐炳芳、杨玲、黄晓丹、许金瑞、陈天华、黄樟和、严群花、陈建课、吴孝娟、何靖、康琳

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分工:

办公室:学校风纪、制度建设、宣传舆论、道德规范 教务科:师生风纪、教风建设、教学教研、道德规范 学生科:师生风纪、思想建设、文化氛围、道德规范 总务科:服务质量、环境建设、美化绿化、道德规范 工会: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学校建设规划活动方案 篇5

以市区十三教育发展规划为主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本着让学生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育人,让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质量,努力争创市级一流的教育现代化学校。

二、现状分析

1、学校概况

学校校址为为原--厂子弟学校。--年8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毗邻的--与五一五两所子弟学校分别移交政府办学。20--年2月,根据发展需要,宜昌开发区将两校合并,命名为宜昌开发区实验小学。学校现占地面积1285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643平方米,学校生运动面积为6633平方米。有教职工63人,教职工平均年龄为38.7岁。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51人。副高职教师3人,中职教师25人。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285人。

2、优越的地理环境

学校位于宜昌新兴城区城东大道与港窑路交汇处,是宜昌市重要的东大门。西临运河公园,北靠省级名校—夷陵中学。本处经济发达,交通畅达,楼盘密集,人气颇旺,社会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需求很大,因此,给学校发展带来一定机遇。

3、校舍新建逢机遇

学校挂牌前五年来,一直徘徊于再建期望声中,学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20--年,开发区工委斥资千万用于我校重建,从此拉开了学校重建的大幕。五年来,学校共投入两千余万元,先后新建了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运动场。今年再投入600万元,将新建学校主通道。之后,学校基本建设全部完工,学校环境及硬件设施将将大为改善,学校将重点转入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又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是机遇更是挑战,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应对挑战,是学校发展必由之路。

4、学校管理渐趋规范。

学校加强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有一支完备干部队伍,年龄及业务结构比较理想,富有朝气,整体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及管理能力。管理团队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观念,目标明确,权责相应,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各项工作能够想在前面,中层干部各负其责,部门工作协调统一,年级组同心,教研组合力,主动热情地为全体教师服务。学校有一套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坚持校委会集体领导,执行民主公开,集体民主决策氛围浓厚,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凝聚力强的团队氛围已经形成。

5、师资队伍有一定的基础

教师队伍在岗教师63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51人,小学中级职称的有25人,副高级职称的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名师1名,区级骨干教师1名,校级骨干教师5名。学校加强教师政治理论业务学习,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目前,教职工思想上高度统一,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在不断提升,作风上有明显改变,成效上有明显的进步。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全员团结,工作氛围尚好,初步形成了一支较强的教师团队。

6、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明显。

我们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遵循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以养成好习惯和感恩教育为主抓手,抓好德育的常规管理工作。坚持“依法执教,立德树人,紧紧围绕“文明伴我成长”的德育主题,积极打造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德育教育有层次推进,不断拓展德育活动空间,管理育人,加强校内外德育工作网络建设,通过阵地育人,完善家长学校授课制度,通过德育网络育人,加强体卫艺工作,通过活动育人。成功开展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系列活动,学生养成教育有一定基础,良好校风逐渐形成。

7、校园文化正在孕育提炼形成。

按照学校文化创建方案,经过全员多年的孕育讨论,校园文化初具雏形。形成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以感恩教育为落脚点,以膳食文化、班级文化、办公文化、走廊文化、活动文化、运动文化、品牌文化、环境文化为支撑,重点突出全体师生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的丰富人文情怀,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走学校文化管理内涵发展之路。

8、存在问题与不足。

教师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够,学校办学理念还未全面深入人心;学校管理多陷于频繁具体的迎检事务,对科学内涵发展思考认识还不足;面对50%左右外来的学生,教师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服务的能力要不断提高;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热情和动力内驱力不强;学校缺乏呈梯队式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团队;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部分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装备还需进一步改善。

三、目标定位

学校成立以来,在领导和社会的关心、关注下有了迅速的发展,硬件建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赢得了上级和社会的肯定。我们要以此为基础,立足本区,面向全市,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将学校建设成队伍师资力量雄厚、质量一流、管理规范、特色明显、设施完善、校园优美的市级文明单位、市级现代化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宜昌高新区小学教育教学排头兵,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实验小学。

1、办学理念: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育人,学校和谐发展

2、办学目标:绿色校园中追求特色办学,书香学园中锻打特长育人,幸福家园中崇尚特点教学

3、办学思路:打造“文化校园”,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注重“规范管理”,提高干部管理水平;追求 “德艺双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立足“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谋求“优质教育”,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4、校训:求知中积淀内涵,明理中奠基人生

5、校风:文明勤勉 和谐创新

6、教风:博学求真 敬业爱生

7、学风:明理守纪 乐学善思

四、发展策略

(一)优化教育环境

1、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1)办好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宣传橱窗;完善学校校徽、校旗、校歌、校刊、校报等系列物化载体,形成完善校园文化宣传网络。(2)利用学校师生创作的字画作品或其他作品,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3)办好学校少先队广播,建立学校网站,完善校园网络。(4)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和指导师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建立新课程环境下的互相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6)加强班级文化等系列建设。

2、做好校园、班级美化、净化、绿化工作。

3、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学习环境。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加强与社区、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4、优化人文环境,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坚持不断规范完善内部管理,坚持人本思想,拓宽渠道,集思广益,积极采纳教职工正确的建议,凝心合力,形成全校上下同舟共济创名校的氛围。

(二)提升干部管理水平

(1) 在管理制度上,完善校长负责制,实行民主管理的议事、决策、执行制度。

(2) 学校工作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纵向(条)到底,横向(块)到边的层级管理,各司其职,有分有合,讲究实效。

(3)在人员管理上,探索人性化的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结合点。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出一批名师,始终保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教师队伍。

(4)通过五年时间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校园“文化工程”“名师工程”“质量工程”、“蓝青工程”、“特色工程”体系。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自主学习,完善学习制度,更新教师观念,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学习型校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提高教师文化品位、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2、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形成一支政治思想和师德表现良好、具有一定文化和业务水平的在省、市、区有影响力“名师”成长的梯队。五年内争取培养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10名,形成一个在我区乃至市里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群体。

3、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导向,建立教师系列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并以此指导教师制订个体培训计划和设计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4、建立有序的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教师评价目标管理体系,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良性的流动中稳定队伍,倡导竞争、合作、互助的团队氛围。

5、加强师德教育,形成崇高的师德风尚,使教师敬业爱岗、关心学生,形成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师生关系。

6、改进教研活动,强化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通过教研活动增强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7、坚持实施科研带动策略,以科学带教学,以教研促教育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成绩的大幅提高。

8、围绕鲜明办学特色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构建和整合校本课程体系。

(四)形成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德育工作体系

1、以完善基本的保障体系为基础,形成比较科学的班级及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建立学校章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办好家长学校,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家长对子女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3、丰富各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加强养成教育,体验人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会做真人的本领。

五、实施步骤

第一步(201--201-):抓住机遇,统一思想,苦练内功。

通过多方工作促成学校基本建设全面完工,并以新校建设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分析现状,找到症结,把实抓手,苦练内功,巩固成果,夯实基础。

第二步(201--201-):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形成特色。

在扩大办学规模基础上不断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形成完善师生评价及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团队建设,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进取精神和工作习惯,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班子形成“科学规范、高效和谐”的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充分实现其潜能,快乐成长;让每个教师专业在幅提升,收获育人幸福;让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校园形成特色,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步(201--20--):提升文化,打造品牌,争创名校。

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打造学校文化,初具绿色校园、书香学园、幸福家园特色,成为区级一流学校,并逐渐向市级名校靠拢。

六、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让老师认识到发展是学校办学的第一要务,有发展学校才有生命,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组织保障。在不断取得上级行政及业务部门对学校工作大力支持下,建立结构合理、职责分明的学校规划领导小组。以规划目标和任务为导向,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校长侧重把握战略规划、人才建设工程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副书记侧重党建创新工作、学习型团队建设;副校长侧重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校本课程开发、骨干专长教师的培养选拔。

3、师资保障。对外,依托区教育、人事部门不断补送专业对口、素质优良青年教师。对内,建立完备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选聘人品好、业务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到关键工作岗位上任职,通过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全体教职工专业争先氛围。

4、环境保障。通过面向社会的广泛宣传,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特色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取得各界的支持及参与。

5、物质保障。通过多方努力,力争得到上级财力的大力支持,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增添设施设备,保证学校规划的顺利执行。

6、安全保障。通过强化责任,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对影响安全和稳定的因素进行全面排查、防范控制、主动化解,确保万无一失。

7、全员保障。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深入的交流讨论,在全体教职工对学校五年规划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由部门制定出职能工作计划,由个人制定出自我职业发展规划,并认真落实规划。

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篇6

(2016—2020)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

1、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增至11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532平方米。通过改薄项目,新建单体三层教学楼一栋,食堂一座及食堂设施一套,班班通6套,配备单人课桌椅291套,音体美及实验器材各一套,大大改善了我校硬件设施,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学校现有学生290人,其中女143人。教师1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取得大学本科学历15人。近年来,每位教师参加国培两次以上,且全部合格,获得优秀学员5人次,参加省级培训5人次,县级培训每人至少4次以上。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7篇,国家级指导奖5项,国家级课题一篇,市级优质课一次,县级优秀案例7篇,县级优质课6次。县级优秀学生5人次,县级优秀班集体3个。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不断开发丰富的文化资源、管理资源、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立德、立言、立行,成人、成才、成功”,从而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合作、会生活、会创造、有特长”的人。我们将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回报社会。

学校的信念是:让每一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一个教师领略教育品牌的韵味,让每一个家长享受子女成功的喜悦!

学校将以“安全、文明、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潜力,保证以“和谐、人文、民主、规范、务实”的学校管理,为师生实现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以“赏、真、愉、乐”的教育理念,为师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以“和谐、人文、书香”的校园文化,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校现在的发展水平:

(1)学校学、班额设置,达到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2)生均占地面积为4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8.7平方米,花草树木等绿化面积6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各为2平方米。

(3)体育场地为3200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地为5.4平方米,有100米直道田径场1个,200米环形跑道1个,有标准硬化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沙坑1个,有单双杠等体育活动场地。(4)学校建有一个标准的微机室。

(5)我校专任教师为19人,小学高级教师占51%,教师平均年龄为34.4岁,大专学历达标率为90%。

3、教育教学情况: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校始终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方向。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本,优化育人氛围;减轻负担,提高教育质量;适应需要,提高教师素质;环境育人,陶冶学生情操。”德育为本,就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培养他们的抗挫折精神和创新精神;减轻负担,使学生从过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努力方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用需要,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环境育人,就是要加强环境的改善,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得到成长。创设一流环境,实现一流管理,塑造一流教师,培养一流学生。这是我们新兴满族乡中心学校不懈的追求。

4、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学校的发展及便有将全乡合并为一所住宿制小学的发展趋势。学校现有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场地、教育装备等与标准化学校差距将会拉大,一定程度将会制约学校的发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没有标准容量大的师生宿舍、急需新建。

(2)体育场地及设施缺少。现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缺少其它球类场地,田径场地更有局限。

(3)专用教室及装备不足,专用教室数量、面积、仪器器材、图书数量等等方面都有缺口,电教器材数量上有缺口、配置上需提高,没有移动多媒体,校园网尚在建设中。

(4)校园缺少人文景观。

(5)全校290余名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统一上下学,就要购置相应数量(台数)的校车车,确保学生按时安全上下学。

总的来说,学校需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积极协调筹措资金扩建或新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以适应未来五年教育的发展。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远景和具体目标 2016—2020年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加大教育设备投入,做到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跨越式发展。

二、办学理念

为明确我校的办学方向,我们确定了:“以生为本,全面育人;以师为本,科学管理;以校为本,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

在此理念指导下,我们追求“立足农村、创办适合孩子成长的乡村名校。”的办学目标。努力办成让家长满意的教育。

三、2016—2020年总体发展目标:

实现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办学声誉不断提高、生源稳定、校园环境优雅、人际关系比较好、师生员工对学校管理比较满意,社会和家长认可,学校在小学目标管理考核中位于上游。建设适合孩子成长的乡村名校。目标:

第一年,通过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检查验收,实现省级校园标准化。第二年,对照标准不断整改、建章立制找差距;完善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化中心幼儿园。

第三年,加强环境建设,实行精细化管理、稳中推进。第四年,实现全乡小学集中办学、加强管理促提升。

第五年,扩建或新建校舍,建设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乡村名校。

(一)学校管理目标:

1、管理机构齐全、规范高效、创新思路、率先垂范。

党、政、少先队、工、班、组在全乡合并后重新组建: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管理团队岗位业务水平较高,在教育教学研究上能示范引领。

2、制度健全实用、精神文化统领。整合融通原有传统的管理、考勤、考绩、考核、教育、教学、研究、财务、分配、服务制度、使之系统化;进而发展到富有激励性、导向性发展性的评价,包括教与学、服务与管理的过程评价。从传统的出勤津贴和绩效奖金保证的制度体系,发展到学习→成长→能力→魅力→幸福的精神文化统领的评价体系。

3、执行到位、资料档案收集及时规范

各种检查、验收、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收集档案,反思、改进、提升。最大限度地公示结果,让全体师生员工监督,让大家评说,让优秀者凸现引领。

4、校园环境优雅,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比较舒适。

(2016至2020)年绿化校园、扩大绿地面积,增加校园楼廊人文景观、达到净化美化校园,开通校园网络、努力实现班班通。2017年铺设塑胶200米环形跑道,相对增加校舍;2020年购置校车、建设标准化学生食堂宿舍;2017年争取建筑教师宿舍楼,增加教师的福利待遇。

5、人文环境彰显,文化丰富而快乐、学习研究而幸福。

从规范学生的文化生活到教职工的文化活动,增进师生感情,缓解心理压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教职工的工作量,增强家园意识和归属意识。相互竞争而 发展,关爱弱势群体而增强团队力量。师生员工都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文明礼仪建设,提升我校人的品位,做有理想有道德的人。逐渐安排教师外出考察,酌情考虑轮流培训。把管理、教学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研究,在创造中获得幸福。

6、重视舆论宣传、密切与社会的关系。

建设学校网站、创办校报,广开言路,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坚决停止乱收费,开展社会活动,为全乡经济发展提供智慧支持。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从而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二)教师发展目标:

1、教育行为规范。

遵纪守法、服从分工、团结合作、文明礼貌爱卫生、不乱收费、不罚款、不体罚学生、不违规推荐推销商品、有耐心、包容大度、尊重学生和学生家长,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关心学生生活。所有的老师、所有的课程、所有的领域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班队会课和班级活动有主题、有意义。

2、教学行为规范。

教学计划科学实用、教学设计切合实际有效、讲课有魅力、师生感情融洽、课后辅导有针对性、自主命题、批阅及时、评价合理有激励、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备课辛苦一个人,学习幸福一大片。引领启智、精讲精练、教学有效。

3、教研成果显著、教师队伍幸福成长。

校本教研常态化,常态教学研究化,驾御管理科研化; 五年后有双城市级以上教学成果的人数达到40℅以上;80℅以上的教师会评课、并在同伴互评中提高课效;90℅以上的老师能经常使用互联网资源并自主制作课件;每个老师每个学期至少有一次原创命题;双城市级以上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秀达到20℅以上;课题研究至少阶段性报告得到双城市级认可。

4、培养扩大名师队伍,打造名师工程。

通过专家指导,专业引领、网上论坛、外出培训,小本研修、同伴互助等策略开展打造名师工程活动。在活动中树典型、重点培养,靠典型引路努力扩大名师队伍。五年内把我校建成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改需求的教师队伍。

(三)学生发展目标:

1、行为习惯明显好转。

品德操行综合评价合格率达98℅以上;遵守作息时间请假履行书面手续按规定佩带学生标志,少吃零食,不乱扔垃圾,不乱涂写,行李用具摆放齐美,认真打扫卫生;关爱集体,包容大度,乐于助人。

2、学习习惯良好。

上课不做小动作、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上课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善于总结反思和归纳演绎、勤动脑动笔、喜欢实验和信息技术课程、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有审美情趣。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身体素质良好。

认真做好体操与眼操,积极主动参与早操、课间操与体育课,有学生自主的体育组织;减少校内流行性感冒,降低班级病假率,降低近视眼学生的比例;校运动会纪录争取年年刷新。

4、生活能力增强。

在校住宿期间饮食器具逐渐规范、会扫地、会管理自己的课桌与行李用品;主动携带御寒防御防雨衣物、关心集体、能主动求援并感谢别人;逃生能力比较强;在校生活期间不用家人帮忙、会找相关部门和老师处理自己的事情;善于言语表达、辩论能力比较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能较好地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主动做家务,文明知礼,尊敬长辈。

(四)特色发展目标:

1、师生员工包容谦逊、文明礼貌、崇尚研究、办事内行,人格魅力强。

2、学生大气悦纳、能言善辩、动手操作、学生自主管理渗透各个领域。

3、分别组建具有代特色的体训队、师生合唱队、小学生器乐队和舞蹈队。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

第三部分

实现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目标。

二、学校的计划与学期计划、教师教学教研计划、个人发展规划都要服 从本规划。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机制。在学期和学年结束、规划期满时由办学条件、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四个专项自评小组组织自评,不断地修善、补充、完成此规划方案。

四、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确保经费落实到位。

会宁县侯家川镇中心小学

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篇7

随着社会对中学校园环境的要求随之不断提高, 文化景观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化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 呼吸新鲜空气, 消除疲劳, 而且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 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重任。不能单纯注重解决功能问题, 而应以人文环境的提升为目标, 将核心理念融入景观之中, 通过序列物化与具象表达, 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 既要考虑其对学校整体形象的反映, 又要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并把人的发展目标自然隐含其中[2]。本文以正宁县山河初级中学环境文化规划设计为例, 以“院落空间”为框架, 以“祖国山河”为灵魂, 探索院落式学校文化序列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2 项目地现状分析

正宁县地处陕甘交界, 东依子午岭, 西临泾河水, 南通三秦大地, 北往塞上江南。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623.5mm, 年平均日照时数2447.4h, 既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生息的摇篮, 也是周先祖公刘教民稼穑之地, 还是陕甘宁革命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河初中迁建于2002年, 2007年秋与正宁一中初中部合并, 是县城唯一一所独立初中, 属“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及“甘肃省中小学布局调整项目学校”。学校占地4.45hm2, 总建筑面积11192m2, 有学生近3000名, 分设3个年级52个教学班, 教职工188名。有按国家一级标准建成的物理、生化实验室共4个, 仪器室、图书室齐全。主办有校刊《山犁》, 开通了“校园之声”广播, 成立舞蹈训练队、武术训练队、篮球队、合唱队、美术与科学兴趣小组。

3 项目特色思路梳理

3.1 顺应开放教学的院落空间

开放教学在基本课程之外, 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教室外的知识空间, 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教学空间一般由基本教室、院落空间、加宽走廊和辅助用房组成, 能够提供内向私密的个人学习空间和开敞的公共交流空间, 为学生创造了学习、休息、交往、开展多种多样活动的场所[3]。通过院落空间的层层递进来控制规划节奏, 创造出具有多元功能的场所空间, 为广师生提供多个舒适、方便的交流空间。从而形成学校本身鲜明的特色, 充分体现环境、生态和以人为本的概念[4]。

3.2 满足启智功能的生态景点

学校院落空间应是一种文化序列空间, 包含原有校园历史文化的体现和延续、新文化的创造和原生地域文化的包容。其中的园林景点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开辟的主题雕塑、生态园及纪念林, 可结合学校的文化历史和植被特点分布在教学区、生活区, 为师生提供一个学习交往、娱乐休闲和倾听静思的多元化场所, 促进人与生物、人与人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5]。满足启智教育功能的生态景观设计包括三类:一是营造自然景观, 使学生有充分接触、观察、了解自然的机会, 获得自然智能。二是通过对各种景观材料的分类标识, 使师生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三是通过对高新环保材料的使用, 向师生展示景观生态新思想的运用[6]。

3.3 围绕主题特色的构思理念

作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独立初中, 为了给师生创造更加轻松、自然、温馨、健康的绿色园林景观生态环境, 整体景观规划围绕主体建筑, 以“朴·茂”及其山河核心理念为轴心, 以学生的健康学习活动为目标, 以彩色回环园路系统为纽带, 以祖国壮丽山水铺装拼图为构图中心, 以五大院落景观为主景 (见图1) , 以六组植物群落为背景, 以立面细节景观为补充, 根据“山河”文化脉络增加景观雕塑小品, 增加置石题刻, 形成绿色生态鲜明、文化内涵突出的校园环境。既保证校园空间的舒朗、开敞, 又营造了各种尺度宜人、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场所。

4 院落序列景观规划

4.1 序曲·入口山河景观区·朴茂山河园

该园为入口第一矩形院落, 相对规整, 前期重点建设改造, 形成先入为主的景观亮点。 (1) 大门景观。现有大门太简单, 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建议三种方案, 一是飞翔大门景观, 二是半山体大门景观, 三是半圆+竖向景墙大门景观, 形成朴茂山河园的序曲景观。 (2) 入口左中右景观。西侧生态停车位铺装景观, 中轴旗台景观, 东侧植物群落带景观。 (3) 山河铺装景观。通过花岗岩、透水砖、彩色混凝土硬质景观铺装, 辅以阶梯波浪色带拼图植物景观组合, 形成抽象的祖国壮丽山河景观。 (4) 行道树景观。第一院落采用红叶李、银杏作为行道树, 一红一黄、一春一秋, 相得益彰。

4.2 渐进·静态教学景观区·博学晨读苑

该苑为前中第二拐把院落, 在规整中有变化, 建议前期建设改造, 形成校园的渐进景观。 (1) 博学游园。以圆形树池铺装广场为构图重心, 以发散的三组园路为纽带, 以四季花木为主景, 形成一个以学习为主的小游园。 (2) 晨读广场。根据用地现状, 形成半圆形树阵式晨读广场。 (3) 行道树景观。第二院落采用樱花、垂柳作为行道树, 以软化建筑线条。 (4) 自行车棚景观。采用钢构彩钢自行车棚, 或Y型钢构车棚。

4.3 发展·动态教学景观区·勤奋交流苑

该苑为中后第三矩形院落, 相对规整, 建议后期重点建设改造, 形成校园的发展景观。 (1) 网球场。采用塑胶半封闭网球场。 (2) 羽毛球场。采用不同色彩的塑胶羽毛球场、封闭式网球场和楼间半室内网球场。 (3) 乒乓球场。采用广场砖与彩色混凝土乒乓球场。 (4) 交流广场。采用园亭+景架+铺装交流广场。 (5) 行道树景观。第三院落采用合欢、栾树作为秋季行道树, 以适应球场的夏遮阴、冬采光的需求。

4.4 过渡·生活休闲景观区·善思休憩园

该园为后部第四三角院落, 相对也规整, 建议后期建设改造, 形成校园的过渡景观。 (1) 善思小游园 (广场) 。以铺装景观为基调, 以半圆花架或四角凉亭为构图中心, 以四季植物为主景, 点缀石桌石凳, 形成小型就餐环境。 (2) 三角休憩园。采用亭+花架+圆形构图游园, 辅以植物群落+置石景观。 (3) 行道树景观。第四院落采用五角枫、垂榆作为行道树。

4.5 高潮·操场运动景观区·励志运动场

该场为东部梯形院落, 相对也规整, 建议中期重点加强绿化景观建设改造, 形成校园的动态高潮景观。 (1) 生态运动场:足球场 (绿) +田径场 (红) +防风林带 (绿) 。 (2) 主席台景观。或是Y型混凝土钢构有机板顶主席台, 或是悬挂式钢构张拉膜主席台。 (3) 运动场三角植物群落景观。采用乔灌花草+花坛+置石, 形成游园式群落景观。 (4) 运动场生态公厕景观。一是注重公厕周围绿化环境, 二是注重公厕本身景观造型。

5 结语

中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 更是学生们陶冶情操、修养道德的场所。对于校园环境来说, 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更为重要。首先, 应在构思立意上下功夫, 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和材料, 为校园环境注入积极向上、教育启迪的景观元素, 突出校园环境的感染力和时代感[7]。其次, 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是展开校园建设的行动指南, 是创造优美校园环境的前提, 协调组织好校区各功能区与人文精神、空间院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8]。第三, 围合院落已成为中国人久违的心灵家园, 凝聚的是中国千百年来悠久的人文情怀, 也正是在呼唤本土文化的回归[9]。第四, 历史文脉、场所精神是岁月留给我们最好的精神财富, 如何做到“院落空间顺应开放式教学”是本规划设计中最为关注的重点, 也为同行研究校园改造和扩建提供了较好的参考[10]。

摘要:指出了学校文化景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而日渐受到普遍关注。结合山河初级中学环境文化项目规划设计, 从立足学校建筑布局实际, 以“院落空间”为框架, 以“祖国山河”为灵魂, 构建文化序列景观校园, 力求从文化内涵挖掘与空间院落建设两方面有机融合, 探讨了中学院落式文化序列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环境文化,文化序列,院落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1]李七零.浅析高级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 2007, 33 (29) :65~66.

[2]陈尚玲, 陈科东, 徐敏.校园景观与文化共融——桂林旅专新校区景观设计构思[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23) :244~248.

[3]邓小军, 杨晓锋.开放式小学校教学空间模式研究[J].华中建筑, 2012 (4) :67~69.

[4]崔国明.创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筑——新世界中小学校建筑规划设计随想[J].房材与应用, 2003 (6) :37~38.

[5]柴薇.生态校园规划探讨[J].绿色科技, 2011 (5) :44~45.

[6]吴晓华.基于教育功能分类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探讨-以湖州师范学院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为例[J].规划师, 2010, 26 (5) :68~71.

[7]岳士俊.中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9) :10387~10388, 10421.

[8]钱明一, 张燕.“生态校园、诗意校园、山地校园”——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总体规划设计[J].华中建筑, 2014 (2) :128~132.

[9]严敏.对住宅院落空间的人文解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29 (11) :1445~1449.

技工学校体育规划阶级发展 篇8

【关键词】学校体育 发展模式 规范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一、综合分析概要

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发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科学培养21世纪现代化人才的教育法规。特别是那些应用型、对策性的研究课题,就必须在求“真”和求“用”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验证。这样才有可能加速形成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来激发、检验理论研究;而理论研究又推进和指导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实践,这样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优化循环。从中国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客观情况来看,对21世纪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概括的说有四个方面的研究专题。首先是全新的素质教育观念。它要求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完善发展”和“发展个性”等素质教育思想真正贯彻到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中去;其次是现代化的中职学校体育课程。

二、全新的素质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的内涵。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它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中介,最终以健康教育为主体,以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发展人的个性为共同目标。

三、全新的中职体育教育课程

(一)新世纪的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目标

首先,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身心完善。但调研结果表明:在技能和体质教育方面,各院校均有着较为成功的教育方法和操作经验;但在发展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的院校仅占25%,显然不够。所以,必须促进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在课程目标方面充分体现身心完善和全面发展这一功能特点。

其次要提高中职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有关研究表明: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基础在于提高中职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这是因为没有文化就形成不了体育,没有文化也发展不了体育。在调查中有86.8%教师认为:“增强身体锻炼知识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以及“强化体育基础理论、体育文化思想、体育欣赏能力、体育研究方法的教育是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体育教改的重点。所以,21世纪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研究,必须充分地体现出提高中职学生体育文化修养水平这一素质教育特点。

第三,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终生体育的态度和体育能力,激发他们自觉和自主学习体育的兴趣。这是因为体育课程与知识情感和操作三个领域高度相关。而调研结果也表明我国在这类目标环节上较为薄弱,甚至有空白点,并且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发展。因而,必须把培养中职学生的体育能力、竞争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对未来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提高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从而使其更加旗帜鲜明的为我国21世纪人才战略提供服务。

四、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个模式,一种规格”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中职学生个人和个性特点的发展,妨碍了中职学生潜在创造力亮点的闪现。而扩大学习自主权,拓宽学习自由度和以启发他们创造性完成技术动作为主线的教学组织形式,则符合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符合中职学生体育观和情感发展特点,顺应了中职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其优越性有三:①是有利于中职学生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的完善;②是便于开释中职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激发其创造性的灵感;③是方法科学、简单、可操作性强,并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效果等等。

(一)体育文化教育应注意实效

“体育基础理论+体育文化讲座+体育欣赏和技战术应用辅导”的理论课程模式:①是调动了中职学生自觉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②是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体育能力,陶冶情操和塑造气质;③是成功地利用了书本、电教、竞赛、讲座和休闲等,科学地拓宽了中职学生自主和自由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卓有成效地提高了中职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等等。

(二)心理教育应贯穿体育教育的整个过程

“3个紧密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①是调动了中职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是锻炼了意志,发展了个性;③是培养了能力,增强了自信;④是激发了中职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提高了整体素质等等。从系统研究的结果看:该方法科学含量较高,实效性强,且操作简便易行,具有普遍的实践应用价值。

(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加速进行

“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模式,不仅能够融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多、空间大、活动内容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等特点于一体,而且顺应了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时代特征。能够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竞赛和活动中发挥出重要的主渠道作用。

规范的方法体系要求必须融实效法、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要求理论必须服从实践和应用于实践,且能够卓有成效的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系统性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的方法程序、且操作简便易行和规律性强,并具有一定时间、范围的可持续的发展性。所以,它要求所有方法、措施、步骤必须依据高等教育原理、体育教学规律,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特点的客观实际而设计和实施,同时要求调研资料、测试数据必须经过科学、规范的统计处理等,充分体现出方法上的科学信度和操作上的制度规范。

【参考文献】

[1]曲宗湖.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15~135

上一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感悟下一篇:克服套路的不足思路要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