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2024-05-17

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精选8篇)

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篇1

xx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我镇大量农民工返乡需要重新就业。因此,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搞好返乡农民工定期监测,及时有效建立返乡农民信息网络,依托培训学校,安臵了部分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和培训再就业,积极引导和扶持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回归创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行动快、力度大、政策优,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基本情况

xx镇现有xx个行政村、x个社区、x个居委会、总人口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万人、外出务工人员1万人,自去年6月份以来,我镇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2108人,其中1528人已外出务工就业,237人在家创业滞留待人员百余人。

二、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镇党委政府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了全镇返乡农民工问题,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改善民生,搞好就业服务,鼓励自主创业,全力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的共识,镇政府下发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农工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xxx任组 1

长,镇长xxx任常务副组长,其他x位班子成员为副组长,15个镇属部门组成工作班子,并安排了专用工作经费2万元。

2、定期监测,建立工作信息台帐

镇政府所有驻村(社区、居委会)干部和村两委、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深入村组、社区,通过上门走访,召开能人座

谈会等形式,了解返乡农民工意愿和要求,建立了返乡农民工

信息台帐。定每月20日为返乡农民工监测其次汇总日,由各村

民政联络员定期上报当月信息。

3、热情服务,培养挖掘创业典型

成立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每天热情接待

前来咨询的返乡农民工,宣传优惠政策,联系培训机构,协助

信贷服务,提供就业信息,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工回归创业,增养挖掘了大量创业典型:xxx村的高xxx、xxx去年在广东从

事建筑工作,奥运期间返乡,投入50万元创办了牲猪养殖场,现存栏牲猪400头,能繁母猪40头,在他们带动下,该村大部

分村民搞起了家庭小型养殖场,建起了沼气池,全村共建沼气

池50多口。xx村xxx去年返乡后投资xx万元,建起了碎石场,现已可安排农村就业人员7人。xx村返乡农民工xxx弟兄投资xxx万元兴建了xx砖厂,xx厂,已安排返乡农民工

就业30余人。

三、存在问题

1、部分返乡农民工参加投能培训的热情不高,存在“上头热、下面冷”的现象。

2、比较系统规范,可操作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还有所欠缺,返乡农民工回归创业难度较大。

3、部分返乡农民工参与违法乱纪活动,社会维稳压力大。

四、下段工作

1、在就业上多予指导,努力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2、在生活上多序关心,对特殊困难家庭要采取临时困难救助形式予以帮助,联村干部要加强与返乡农民工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意愿和要求。

3、在政策上多予宣传,进一步加大对有关投资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投资的吸引力,及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生产技术,致富门道,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4、在技能上多予培训,认真组织返乡农民工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务。

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篇2

2008年末,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日益显著,全球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趋势,这对外向型经济的中国而言影响尤为严重。在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大批外贸企业濒临破产,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

据国家统计局、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统计调查,截至2008年底,中国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约占1.3亿农民工的15%。陈锡文、吴敬琏等人指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应当成为下一阶段政府工作的重点。

涟源市是湖南省的一个劳务输出大市,年输出务工人员约60万,而2008年年末受金融危机影响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就有14.77万。为了掌握涟源市当地失业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我们于2009年1月至2月在湖南省涟源市区附近几个县镇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17份。调查的主要内容有: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形态和基本特征、失业原因、就业打算以及政府政策等。

二、涟源市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2.1返乡农民工呈现年轻化和学历低的特点

表1表明,返乡农民工以20-40岁男性青壮年为主,且文化水平偏低,农民工失业群体年轻态和文化层次低的特点很明显。

2.2返乡农民工今后的出路

迫于生计,多数农民工在找工作中,薪酬水平依旧为首要决定因素。但涟源市等大量劳务输出型地区在工资待遇方面与沿海省份的工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尽管面临背井离乡,多数农民工还是愿意前往沿海省份。

2.3农民工自主创业意愿低

在面对创业还是就业的问题上,只有少数农民工表示会考虑选择自主创业。农民工的经验管理与承担风险能力有限,在现今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的时候,谨慎选择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2.4技能培训人数比例偏低

虽然选择在失业期间参加技能培训班,学习一到两门技能,将大幅提高农民工的竞争力水平,但选择培训再就业人数依然偏低。

2.5再外出找工作依旧为主要选择

迫于沉重的家庭负担,半数以上返乡农民工在考虑未来出路时依旧选择了能够在短期内为自己带来收入的“再外出找工作”。

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面临的困境

3.1城市歧视性政策

为了规范城市管理,各地纷纷设置城管机构。但对小商贩采取的各种排斥的管理措施使得一些原本还可以靠小买卖过日子的农民工陷入了生存的困境。在很多城市,为了提高所谓的城市品味,随意取缔地摊,强迫小商贩在豪华装修的步行街中入室经营,这无形中就剥夺了小市民和农民工的谋生之路。

3.2信息不对称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选择外出找工作依旧是农民工的首要选择。但信息的不对称,农民工流动的无组织性,健全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缺失等原因,使得农民工和企业用工需求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结合。而当前由于缺乏有效健全的信息传播途径和机制,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和政策无法准确及时传递到农民工手中,农民工流动的频繁性与盲目性也随之日益加剧,这也给城市治安带来严峻考验。

3.3技能缺乏或不对口

问卷显示返乡农民工返乡前多数从事技术含量低的体力活,如建筑施工,而这正是他们不得不返乡的根源所在。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产品积压陷入销售困境的企业为了削减成本,首要裁员对象便是缺乏技术的一线工人。而在金融危机中幸存下来的大企业为了伺机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引进新的技术设备,以扩大产能,升级产品。尽管部分农民工参加过培训或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技术不对口,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难的原因

4.1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对于金融危机浪潮下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高度的重视,为了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权利,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发放返乡农民工优惠证、创业信贷资金支持、农民工技能培训、临时生活补助、再就业指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然而在对涟源市的调查显示,返乡农民工对就业受到保障的政策及措施有所了解并已得到保障的仅占43%,这表明政府在对农民工就业保障的政策措施的宣传以及落实上存在着较大问题。

农民工没有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首先,应当归结于地方政府对问题严重性认识不足,没能及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护农民工的各项优惠政策。其次,也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有直接关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企业扩招所提供的社会保障补贴等优惠政策的费用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分担,而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使得政策在执行上存在困难。第三,农民工再就业问题是一个任务艰巨但又难以立竿见影的工作,在以GDP为主要标准的政绩考核方法下,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在大的基础建设项目下投资,而这并不能有效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4.2农民工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不能适应企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农民工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低,也是造成农民工再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涟源市外出打工人群的学历水平明显偏低,他们绝大多数外出前没有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缺乏产业工人必备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素质,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此次金融风暴冲击下,劫后余生的中国企业为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引进先进技术,而农民工因自身技术缺陷不能有效满足企业技术升级的需要,是造成他们失业的另一原因。

4.3技能培训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

政府提供的培训项目仅局限于如铁焊、烹饪、裁缝、机电装配、汽车驾驶、电力设备装配、印刷操作等基础工种,同时教学条件简陋,设备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无法为农民工提供高水平的培训。因此,当地技术培训学校无法有效吸引农民工入学,企业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则也难以得到满足。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第一,农民工自身就业意识维权意识薄弱,组织性差、流动性强。要针对农民工的这些特点,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提供各地区各行业各技术工种等的用工需求和农民工就业意向,以降低企业和农民工招聘或者就业的交易成本。

第二,有关部门在对待农民工再就业所采取扶持政策时,要着重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精神状态,授之以渔不要只是授之以鱼,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素质低的问题,并不断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意识和职业精神。

第三,发动宣传攻势,鼓励农民工创业;完善机制,开拓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强调查研究,将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严正:《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2]杨勇:《大开放的就业》,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3]金祥荣、柯荣住:《转型期农村经济制度的演化与创新—一沿海省份为例的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4]辜胜阻:《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热点问题探索》, 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12月第1版

[5]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就业蓝皮书2006-2007年:中国就业报告——探索素质就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7年11月第1版

[6]刘文:《关注农民工“再就业”》, 《财经》第229期

[7]唐勇林:《冬天里的征途——农民工就业调查》, 《南方周末》2009年2月20日

[8]史及伟、杜辉:《中国式充分就业与适度失业率控制研究》, 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11月第1版

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篇3

一、基本情况

(一)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1.返乡人员以男性青壮年为主。青壮劳动力身体素质好,容易找到工作,他们的返乡务工或创业,不但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也为当地的第二、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2.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其中48%的调查对象为初中文化,高中或中专的占43%,而大专及以上的仅占1%。调查中了解到,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在城市用工过程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条件差,文化程度低,总体素质也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很多农民工就是因为文化程度低而接受技能慢,难达到招工企业的要求而被迫返乡的。接受调查的大部分农民工认为文化程度对自身的职业技能发展有很大影响。

3.在外职业以在沿海发达城市从事制造业为主。由于受文化程度限制,大部分农民工返乡前从事的都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有52%的农民工从事的是制造业。

4.积极寻求创业际遇。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较强,他们希望利用多年打工积累的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家乡创业,调查显示“正在准备创业的”和 “已创业”的分别占33%和51%。究其原因,外出寻找工作难度大、成本高,加之务工收入的下降,形成在家创业的外部推力;当地政府出台的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形成创业的吸引力;而外出打工拥有的相关知识和技术,积累了一定资金,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掌握了一定市场信息,这些因素是农民工实现由谋生向创业转变的内在动力。从去年九月到今年二月底,全市返乡农民工中已有0.3万人实现创业。

(二)金融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

1.制定信贷计划、改进信贷管理,支持返乡农民创业。调查显示,目前已有部分金融机构制订了专门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信贷计划或信贷管理办法。如资溪县农村信用社以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为平台,开通了林权抵押、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融资渠道,他们还积极扶持“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与农民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为返乡农民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积极创造条件,目前该县已引领30多户农户、近200名返乡农民走上有机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广昌县农村信用社对创业的农村个体户,建立了授信机制,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实行“一次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信贷管理办法,为农民工融资提供方便,解决了一些农民工创业资金难题。

2.提供多种金融服务,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便利。辖内各金融机构除了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还提供了多种金融服务,如银行承兑、汇兑、金融咨询服务等。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需求中遇到的困难

1.银行贷款难取得。农民工返乡创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能不能融到资金。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需的资金,大部分人都是用自有资金或向亲朋好友借贷,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7%和22%,仅有31%的人向银行主要是当地农信社申请到贷款,并只有42%的人认为获得的贷款金额可以满足需求,其它人则认为银行贷款金额无法满足创业需求。很多人不愿意去银行贷款,认为银行贷款条件过于严苛,审批手续过于繁琐,79%的被调查金融机构也承认对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的审批程序与审批时间与一般的贷款并无两样。目前,我市县域金融机构小额贷款的依据是《江西省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实施办法》,服务对象是下岗职工和“进城创业且已办理了就业登记的农民劳动者”。许多回乡创业特别是在农村创业的农民工不能享受财政贴息贷款,资金问题成为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首要问题。

2.不能充分享受創业的优惠政策。多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但针对返乡创业者,政策还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制订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享受不到与引进外资同等的待遇。以辖内宜黄县为例,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与扶持园区工业的优惠政策有区别,表现在:一是从2009年起,新入园投资的工业项目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项目涉及上缴中央及省、市的资金,由县财政补贴给工业园区,而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省以上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收费标准下限执行,属县有权减免的才予以全免。二是对园区工业企业提供的贷款担保没有限额,而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期间仅提供5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三是对上年度纳税1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银行贷款按30%-100%进行财政贴息,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银行贷款则没有具体的财政贴息标准。这些差别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有一定影响,即使有的地方出台对农民工的优惠政策,也因宣传不到位而不被返乡创业人员广泛了解,使得返乡创业人员感受不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3.适应农民工创业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缺乏。虽然目前城市中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而在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依旧单一,大部分乡镇金融产品只限于存取款、贷款和一般的汇兑,中间业务发展滞后,而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金融产品尤其缺乏,许多被调查的金融机构表示上级行尚未制定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贷款计划和贷款品种,目前已开办农民工创业贷款的金融机构都将其视同一般农户贷款、农业贷款办理,在利率、期限、贷款条件上均未作出特殊安排,现有的金融产品不能满足返乡农民工创业需求;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保险则更是严重短缺,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业贷款风险缺乏有效化解的途径,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统筹农业保险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

4.配套机制不够完善。金融机构认为,由于缺乏财政贴息、减免税收、政府补偿等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金融支持相应缺乏引导和动力。农民工则认为,金融机构创新意识不强、贷款产品单一、服务理念落后。且回乡创业缺乏切实有效务实的优惠政策,一些鼓励创业的政策不够具体,实用性和有效性差,缺乏政策的吸引力。同时,农民工回乡创业,涉及到工商、税务、银行、劳动、农业等多个部门,但配套服务严重滞后,相关制度尚未成熟,没有形成一个合力。同时,对创业人员缺少相应的保护和激励机制,使一些创业人员没有发展动力。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且流动性较强,金融机构了解和获取农民工的收入、信用等情况较困难,难以对其开展信用评级,因此农民工难以达到金融机构的授信评级要求,在调查金融机构拒绝发放农民工创业的贷款的原因中大部分调查者选择返乡农民工信用评级较差,其次才为项目评估有风险和没有担保人。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多是从事生产销售经营工作,与金融机构打交道很少,而金融机构针对返乡农民工的金融知识宣传又过少,造成大多数农民工对金融知识匮乏,对银行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存取款方面,对保险服务、金融咨询和地方政府创业信息服务等了解很少。相当部分农民工有贷款需求,但由于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知之甚少,不懂如何可以得到金融支持,无法充分利用对其有利的有关金融服务措施和产品改善自身生活,导致其潜在的金融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的现实需求,这对农民工创业带来一定困难。

2.自身条件不具备。我们从劳动就业部门有关人员了解到来申请贷款担保的返乡农民工还是有不少,但大多数人缺少可行项目和经营能力,例如资本金不足,创业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或者信贷政策,经营风险大、预期收益低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返乡农民工获得他们创业所需资金。加之农民工创业者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给银行考察其真实经营情况,资信情况也带来困难。

3.自有抵押品和外部担保不足。由于返乡创业的农民主要还是立足当前农村现有的资源,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个体工商业,自有资金少、规模小,贷款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大部分金融机构对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仍然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为主,这样返乡的农民工也就面临着与普通农民一样的抵押、担保问题。返乡创业农民工贷款时通常会以机器设备、厂房、宅基地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但这些设备通常陈旧,且无购置发票,厂房也多为租借,难以符合金融机构贷款的抵押条件,而宅基地土地使用权属集体所有,返乡农民工房产不能用于抵押,这无形中增强了返农民工获得贷款的难度。另外金融机构发放担保贷款时要求农民工提供的担保人主要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正式职工,而这些返乡农民工由于长年在外,有很多人几乎不认识一个可以为自己担保的公务员。这样自有抵押品和外部担保不足成为制约创业农民工获得银行贷款的一个瓶颈。

4.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随着金融机构经营策略调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全部撤离农村金融市场。农发行目前仍以政策性貸款为主,邮储银行小额贷款又难以解决农民工创业需求,在农村实际上形成了农信社“一社独大”的局面,但农信社基础薄弱,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地区的融资需求。农民工返乡创业信贷服务主体缺失,县域难于形成针对返乡农民工不同群体、不同需求,提供差异性金融服务的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

四、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的路径选择

1.拓展多方融资渠道。应鼓励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向农村信用社和其他农村金融部门获得信贷资金;组织“返乡创业担保基金”,以财政资金作为担保基础基金,实行流动担保,有偿使用;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返乡创业者评信授信,同时推行返乡创业的企业的动产抵押贷款融资方式;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实行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改革现行的贷款制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建立信用档案、评级发布和失信惩戒机制;促使农业信贷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和从事种植、养殖业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推行农民工回乡创业贷款贴息制度;安排农民工回乡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创业补贴,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提供融资担保等。

2.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业务创新。根据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起点低、起步迟、业务分散、经营灵活等特点,创建一些适合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所需金融服务产品,根据他们的需求,增加金融服务种类,如经营权质押贷款、订单质押贷款,试行推广土地和山林权形式的动产及权利抵押、质押和联保贷款,通过创新贷款有效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增加贷款功能的同时,注重改进其他金融服务,除了提供信贷支持以及基本咨询外,还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多金融信息、金融产品知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征信查询等方面服务,让创业人员感觉到金融机构是其创业可依赖助推手。

3.积极建立相关扶持性政策和制度。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和金融机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都要给予充分的支持、足够的扶持和有效的鼓励。对于金融机构,一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即由地方财政、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按一定比例出资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基金,金融机构也可考虑将一定的贷款收益注入“资金池”,一旦出现贷款损失,按顺序和一定比例从补偿基金中对金融机构予以损失弥补。二是建立直接奖励制度,即由地方政府出资,对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予以直接奖励。三是优化信用环境,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帮助金融机构完成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债权清收工作,以促进金融机构恢复对当地企业的信心。

芳华镇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芳华镇位于陆良县城北部15公里处,东与板桥镇接壤,南与中枢镇相连,西与小百户镇及马龙县纳章乡、越望乡相邻,北与曲靖市越州镇、三宝镇毗邻,属山区半山区乡镇。辖区总面积240.9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7586亩,其中水田面积13112亩;旱地面积14474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86亩。辖10个村民委员会,64个自然村,77个村民小组,至2008年末,全镇共有8501户3206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7964人,累计已转移和输出剩余劳动力4615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26.7%,实现劳务工资性收入1210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6%。在转移和输出的农民工中,半年以上转移的有3513人,占76.1%。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昆明、曲靖等地。2008年新增转移和输出剩余劳动力1456人,其中:组织转移和输出农民工1102人,自发转移和输出农民工354人。在组织输出人员中:省外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两地,有273人;县内组织转移的有829人,主要分布在燃料厂(546人)、包装厂(126人)、田园公司(101人)、其他(56人)等企业。在自发输出人员中:省外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福建、河南、浙江等地,有247人,县外省内务工的有25人;县内转移的有82人,主要是从事商业、零售、批2-

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严格执行劳务输出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奖惩办法。

(二)加大宣传引导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发展劳务经济的认识程度,激发积极性。我们始终把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一是利用广播进行宣传引导。各村充分利用广播早晚播放用工信息、劳务知识等,宣传引导更多的人外出务工。二是入户宣传引导。村“两委”成员入户走访,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通过算收入帐、效益帐的方法,帮助各户谋化致富思路,引导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三是请劳务输出能人现身说法。村委会把村里外出搞劳务颇有成绩的人请回来,进行现身说法,介绍务工经验和创业经历,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外出务工是致富奔小康的良好途径。四是利用过墙标、宣传单等进行宣传。近几年来共发放劳务输出宣传单5000多份,用工信息近300条。

(三)强化技能培训

为了打造劳务精品,我镇充分发挥镇党校、镇初级中学、镇劳务工作站的阵地作用,邀请县劳动部门、法律部门、用工单位管理人员,对我镇富余劳动力就务工就业知识、生活常识、法律法规、岗位技能等进行培训。尤其对已签订务工合同的务工人员进行了定单式的定向强化培训,使务工人员较好的掌握了务工知识和初步技能。使他们能输得出、用得上、留得下。截至目前,已举办技能型培训班16期,培训7680人次。-3-

(四)健全信息档案

为了拓宽就业渠道,镇上多方与各职能部门、用工单位联系,搜集用工信息,利用橱窗、会议、广播等形式向农户发布,让农户及时了解、掌握用工信息。2008年共发布信息135条,有55条被群众采纳,输出劳动力2000多人。同时,为解除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镇里建立了外出人员档案,掌握他们在外工作、生活、收入情况,并及时解决在外人员所遇到的难题,激发其务工热情,督促他们守法,安心工作。

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汇报 篇5

工 作 汇 报

近年来,我县不少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返回家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等就业会议精神,畅通创业渠道,改善创业环境,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现做如下汇报:

一、明确指导思想、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坚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两手抓”的方针,把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就业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创业政策,强化创业服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解决返乡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创业就业问题入手,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拓展创业空间,扩大就业渠道,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二)引导和支持的重点。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三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划,紧密结合我县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指导和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选准选好创业项目。引导和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进入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现代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支持农民工在县、工业或农业园区创办各类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社会事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等。

二、建立返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

(一)放宽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都应鼓励返乡创业者进入,不得设置限制条件。在符合城乡规划、县(镇、村)容、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返乡创业者以租借商业用房和临时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生产经营场所,供电、供水等部门应给予支持。

(二)支持从事个体经营。有关部门要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对返乡创业人员手续合法、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设立登记申请优先办理,当场核准、发照。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现行政策规定应缴纳的各项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部门原则上按最低限额标准收取。

(三)建立返乡创业基地。在工业园区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以免费或低价租赁的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场地,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

(四)享受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要按规定享受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优惠政策。

(五)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减免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农民工创办的企业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申请,可适当减免或不予征收。各项优惠政策若有重叠,则按最优的一项执行,不得重复享受。

(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县人事局担保中心和劳务局小额贷款办要把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提供担保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探索用土地经营权、农房、农业生产用房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贷款。

(七)逐步扩大就业再就业政策支持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城乡统筹就业的实际,逐步将现行部分就业再就业政策扩大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工。

1.鼓励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招用农村就业困难对象(农村贫困户、农村低保人员、农村残疾人、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人员等)。

2.对返乡创业重点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每年规划安排一批返乡创业重点企业,对获得商业贷款并按期支付银行利息,招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一定规模或比例的重点企业,可申请返乡创业重点企业贷款贴息。

3.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纳入就业专项资金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范围,并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4.享受创业就业培训补贴。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就业人员参加创业就业培训,享受免费创业就业培训。

(八)扩大“阳光工程”补贴范围。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招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计划。

三、建立促进返乡创业的服务体系

(一)简化审批程序。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返乡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程序。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二)加强信息引导。整合各职能部门涉及创业的相关信息,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创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县实际,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返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及时发布返乡农民工返乡和外出动态;及时公布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信息;及时报道返乡农民工就业援助和举办专场招聘会活动消息;及时接受返乡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

(三)强化创业指导。要鼓励各类服务和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等服务,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有计划地组织交流活动和科技讲座,使创业者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引导已创办的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解决返乡创业企业引进人才、招聘员工和培训员工等问题。

(四)提供公共服务。有关部门应当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工商、财税、融资、用地、劳动人事档案、落户和户籍管理、子女入学、住房、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便利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优化创业外部环境。

四、建立健全促进返乡创业的组织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劳动就业服务局负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各股室要加强工作力量,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农民工返乡创业各项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部门配合。劳动保障、建设规划、土地管理、农业、商业、科技、财政、卫生、金融、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督查,形成合力,确保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实效。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6

报告

合肥学院生物环境与工程系一年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姓名:曹文梁学号:1002061027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再就业

摘要:从2008年起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不断下滑,各大企业也纷纷裁员,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搁置。而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工更是首当其冲,纷纷失业不得不提前返乡。进而对吸纳能力弱的农村造成极大的就业压力。本人就水西村及附近村落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做了一次调查,以查看他们的生活状况,分析研究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

正文:从2008年起,一场罕见的金融还海啸席卷全球,处于风口浪尖的我国东南沿海的进出口企业受到的打击尤为沉重,许多中小型企业在这场风暴中倒闭破产,而就行业来说,据调查显示,纺织业制鞋业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得影响更为严重,这必然带来无数就业岗位的流失,导致无数无数失业人员的产生,而广大的农民工是沿海厂矿企业破产的直接受害者,大批农民工返乡,在家乡另谋出路,而对于劳动力吸纳能力弱的农村来说,巨大的就业压力可能引发新的危机。就此背景,我针对滁州市来安县水西村返乡农民工在就业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

滁州市来安县水西村,地处长江支流滁河左岸,由于土地贫瘠,地形崎岖,基础设施薄弱,一直处于贫困境地。近年来,顺应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大趋势,村民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其农入城,以期早日发家致富,尽快改善老后窘迫的生活面貌,也正是在这一单纯而简单的目的驱使下,大批文化素质并不高缺大批东南飞的农民吃那个味金融海啸中只接受害的海草,共产因资不抵债,亏损经营带来的工资低廉甚至是停产破产让这些以劳力求生致富的农民工分批下岗,丧失收入来源,背上了更为城中的精神包袱。滁州市来安县水西村外出务工人员也跳脱不了这突袭的命运。2010年下半年,该村大部分前往沿海地区打工的村民都实现了节前返乡,有的甚至是提前两到三个月,许多家庭实现了几年难遇的大团圆。这些反向的农民工回来后,有的重新回到地里,干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力气活,有的则就近入城,希望重新找到工作岗位,即使低薪劳工也无所谓。由于返乡农民工中大多数为青年人或已经习惯了服务性工作的中年人,他们或不会做田活或不愿再做农活,因而最

终重新上岗的目的地大多倾向市区。而大批返乡农民工的安置问题也成了政府关注的焦点,如不妥善安置,造成大批闲置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不仅会使农民各家各户的生活状况恶化,对整个社会的安定也会带来影响。因而能否顺利实现针农民工的子就业对于个人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点,本人此次调查即以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为焦点,铜鼓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对新的工作安排的想法,对新的岗位的期望,在地域上对新的就业去向的选择,并探讨金融的影响。

本次调查我采取了走访的调查方式,相对于问卷调查,这是与农村和农民的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在愉悦轻松的交谈中猎取信息,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采集比较具体而详尽的资料。访问的对象包括返乡农民工本人及农民工亲属等,访问内容涉及农民工年龄、农民工返乡时间、目前是否就业以及就业岗位、工资水平、对以后基业有何打算、回乡后是否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是否受到过来自政府补助、是否打算自己创业等问题。

我大概统计了一下,与我正面接触过的农民工有13位,家属(有的农民工本人已经找到工作,正在工作,无法直接访问)7位,粗略来看,参与我调查的农民工对象可以算作25位(有的一家有两位或三位)。其中目前在近城中找到工作的有11位,赋闲在家的有10位,在工地打工赚钱的有4位,打算来年出去的有15位,希望自主创业的有0位。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返乡务工村民找到工作的还占少数,大部分人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仍然父子俺在家,没有人想过自主创业,没有人受到来自政府的补助。

据调查,水西村的进城务工人员年龄结构,呈现“中间鼓,两头缩”的状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更有许多是初中甚至是小学毕业后即外出打工的青少年,文化素质不高,打工主要靠的是手工活和力气活。他们外出务工的方向大多是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工矿厂房。金融危机影响下,厂房倒闭,岗位流失或工资低廉,工厂资不抵债等是许多农民工返乡的直接动因(但也不排除一部分人是暂时离岗,为过节而返乡)。返乡后,重新找到工作岗位的人多数是从事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如饭店服务员,理发店学徒,促销员等。一部分人会去工地用劳力赚钱,有的操起老本行去当厨师,而更多的则是赋闲在家。通过整理分析,不难看出,农民工再就业情况呈现出某些特点,简单总结如下:

一、再就业的实现大多是自力更生,政府扶持很少。返乡后重新找到工作的人员没有受过指导或培训,仍是四处寻访,应聘上岗,去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或是体力活,从而赚取一点工资,为春节到来准备财资。

二、再就业的途径丰富多样。据调查,重新上岗的人中有的去当服务员,有的去做柜台销售,有的去工地做工等,总之途径很多。

三、重新就业的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多为每月600到800元,有的仅够个人温饱、住宿消费,尤其是工地上的体力活,还经常面临无事可做的尴尬局面。

四、实现再就业的人群偏年轻化。实现快速再就业的大多是年轻人,而身强体

壮的中年人除少数可以在工地上谋得一点少的可怜的工资外,更多的只是赋闲在家。

五、返乡务工人员的再就业地域取向有内有外,但偏向于内,即大多数人决定俩年就在家乡做事,在本地打工,一小部分人仍然决定奔赴沿海,重谋旧职,抚平金融危机的阵痛。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宁愿在本地打工,也不愿去沿海厂房从事工资低廉的工作,本地就业形势压力不小。

六、返乡农民工中打算再就业的人很少或基本没有。被调查者中目前没有一人打算在家中创业,普遍认为成本高,自然条件不够,有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指导和市场信息指导,实现自主创业风险太高,绝非易事,所以多数人宁愿躬耕三亩地也不愿冒险搞个体户发家致富。

七、再就业过程中没有任何培训、扶助或社会保障。我访问过的人纷纷表示返乡后和村委会没有任何联系,没有受到过任何政策指示,社会保障和扶助之类更是无从得知。没有人下乡问他们就业困难与否,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重新择业,如何尽快上岗。

八、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能力很弱,仅小部分找到了工资不高的工作,大部分仍处于赋闲在家状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的特点,鉴于数据有限,得到结论可能有失全面,不过大致可以看出,在这一返乡潮中,很多农民工前途依然渺茫,面对“人口多蛋糕少“的情况,许多农民工还处于继续外出务工还是留乡务农这一犹豫观望的状态,返乡农民工就业安置问题依然严重,形势不容乐观。从以上调查分析所得的特点描述中也可以看出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有一定的特定的原因的。,我个人认为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水西村地势偏僻自然条件差,村与村之间、户与胡之间距离较远,使得该村得不到适当的优惠政策,许多政策保护难以到达;返乡农民工难以集中,导致就业指导和相关政策难以得到及时传达,更谈不上就业培训之类的了,因而大部分返乡农民工依然赋闲在家,无法及时上岗。

二、就近中心城市就业吸纳能力较弱,因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农民工找到合适的工作更是不易,即使是找到了工作,工资也是少得可怜。

三、政府不得力,没有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岗位再造,政策宣讲等服务。据调查得知,没有从村委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一部分人仍然无处可去,赋闲在家,这也直接导致了留乡自主创业人员的缺乏,没有技术资金扶助,没有人会冒险,我想这也许是本村许久得不到开发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四、返乡农民工社保或生活扶助很少或基本没有,基于此,许多人迫于生计不得不低薪就业,尤其是赋闲在家的人也不能够实现自主创业,许多农民工就业能力十分薄弱。

五、水西村教育落后,民工素质普遍偏低。由于教学质量一般,该村唯一一所小学也与八年前垮台,到目前为止,该村无一所民办或官办学校,许多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要到县里小学就读,来回遥远的路途及高额的消费,使许多孩子老早就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大多完成初中阶段的义务教学后便外出务工了,因而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很弱,再就业的能力尤其很低,失业后向突出重围亦是困难,这也是大多数人赋闲难上岗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直接影响了该村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偏年轻化。

六、许多返乡务工人员都已习惯外面的生活,习惯了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工作方式,回乡后对于新的去向的选择还偏向于城市,这种心理加大了城市吸纳就业的压力,也给政府就业安置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当然,以上特点、原因的分析只是针对大多数受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失业民工群体,还有一小部分人是为春节团聚而返乡,他们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或没有,不过他们坦言,有时他们所在的工厂也会出现长时间加班赶工休息时间减少而工资却不见增多的情况,不贵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打算节后继续挖起初打工。在他们眼里,早已适应了外面的生活,在家里时间长了反而不习惯。

近年来,水西村许多人家的生活得到改善都得益于外出打工所得,而大批农民工返乡却得不到及时安置必然导致某些家庭生活压力的加大,长期得不到改善则会造成深度贫困的产生,也会给财政带来负担。而且大多民工闲置在家,容易造成厌烦情绪的产生,也可能产生聚众赌博等不不良的社会现象的产生,从而造成社会的不安和无序。尤其是春节之际,更有可能引发一系列治安事件,造成社会的混乱,尽管本村尚未发现此类重大事件,但许多类似的时间已发生在其他地方。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攸关民生的焦点话题,而对**市**镇**村这一“打工专业村”来说,外出打工对改善本村经济状况的作用是十分重要而明显的。因此对政府尤其是村委来说解决大批农民工返乡再就业,实现妥善安置尤为迫切和需要。

结论:对水西村村来说,解决再就业困难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我认为可以针对该村交通条件差的情况,利用旧城这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契机,加快招商引资或申请国家资助,用修路工程和资源开发工程吸纳民工就业;可以加强与返乡民工的接触与交流,向他们传达国家政策,进行适当的就业指导和,并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可以采取一定措施鼓励留民自主创业,发家致富的同时发展本村经济;可以鼓励乡镇企业发展以吸引就业;长远来看还可以发展教育,近期来看,修建学校工程可以暂时吸纳就业,长远来看,可以防止青少年人才的无形流失,从而可以实现本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还可以对已失去收入来源而家庭贫困的的人口实行一定的补助,安抚他们的心,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当然这些条件的实现还要以村委的决心是否坚定以及是否能得到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为前提。以上只是就滁州市来安县水西村的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状况提出的一些可能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改善这种状况有所帮助。通过此次调查,我了解了许多家庭的生活状况,并从与别人的交谈中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且也提高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我觉得此次调查的意义绝非调查结果本身。此外,这次调查也让我尝到了实践的乐趣,对实践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我想,多参加此类调查,多参加有益实践,对我们集思广益,培养和完善自己的人格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以上便是我此次调查所作的报告,还有许多不妥之处,望老师加以指正。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综述 篇7

为了稳定就业,有关部门也出台了针对农民工的配套政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许多农民工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这一现象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政府部门以及学界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理论对于我国解决农民工返乡问题有很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因此,笔者对近几年学术界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大致来看,目前国内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返乡创业原因与动机、返乡创业对城镇化、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等方面。通过总结与分析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以期推动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为新形势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多的理论保障与政策支持。

一、农民工返乡原因的理论探讨

(一)农民工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提升,使之具备了返乡创业条件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本包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金融资本的积累无疑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必要条件,因为在传统体制下,农民获得贷款的途径很少,打工的积蓄就成为创业投资的主要来源。同时,在城市打工的过程中,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也得以提升。李晓亮等(2005)认为回流民工经过都市文明的洗礼,形成了与传统农民有别的特点,在打工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学到了一技之长,而且逐渐学会了从社会的角度去全方位的认识自己,有了市场意识,有了民主法制观念,摆脱了旧传统的束缚,构建了新的观念体系,在人力资源方面呈现出优势。

(二)农民工在综合比较后的理性选择

根据托达罗模型理论及其延伸,决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因素是:城市中的预期收入(包括实际收入和人力资本增值收入)乘上城市就业概率减去外出的成本(包括实际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等)后为正值。反过来说,一个已经外出就业多年的劳动力决定其是否返乡创业,是综合考虑了上述诸多因素后,认为继续在外务工比较利益会下降的结果。

从理性选择角度,周霞(2005)认为局外人“认为行动者的行动不够合理或非理性开不反映行动者的本意。用行动者的眼光衡量,才能真正理解行动者”。具体到农民工理性行动上,他们从农村迁入城市之后做出返乡还是继续留在城里的理性选择是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制约农民工理性选择行动的主要因素有:农民工对自身拥有的资本值的认知、对城市的认知和对乡村的认知。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结构化解释

黄建新(2008)从结构化理论视角探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的深层次因素,认为返乡创业并不只是简单的行为选择的过程,而是受到结构性因素制约的行动。根据结构化理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国家政策和农民工自身在特有的时空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农民工的流动与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新的结构性要素。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工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性资源,改变了原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其直接效果是实现了自身的结构化。

(四)政府政策的引导

王翌(2007)认为政府政策效应促使农民工主动回归。国家扶持农业的新政策不断出台,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有大幅度增长。农民工回流成为一种潮流。

另外,在政府对农民工创业条件与保障的政策方面。杨家栋(2010)提出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农民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激励措施,改善了创业环境。农村创业条件的改善增加了预期收入,使农民在进城打工与在回乡创业之间选择了后者。

(五)农民工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协调性促使其返乡

覃扬庆(2009)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看,认为农民工回流现象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流动问题以及经济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有着必然的联系。

农民工劳动供给对劳动市场需求的不适应性,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农民工人力资源之间的不适应促使农民工退出城市劳动市场,返乡回流。这也是劳动力市场配置资源、劳动力结构自发调整的正常现象。

关于农民工返乡,除上述原因之外,学术界还提到诸如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制约、家庭的各种原因(如照顾父母、抚养生育小孩等)、外出地的就业歧视、劳动力素质低而导致无法长期稳定就业等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为亿万农民谋福祉,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的经营要靠农民,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农民。然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异地流动,使谁来建设新农村、带头人怎样培养成为新农村发展的一个新问题。因此,在我国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学术界也高度关注农民工返乡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新联系。学者们普遍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一)返乡农民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外出就业造就了一批新型产业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回乡创业使他们中的一部分又回到农村,成为农村发展和建设的骨干力量。褚颖(2010)提出,农民工具有在外的经历,见多识广,回乡后他们成为当地农村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也成为当地农村了解外界的重要渠道。回乡农民除了农业开发、从事工商服务业以外,还有不少从事了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有的还担任村干部,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杨群红(2008)用河南省信阳地区的实例表明,返乡创业中一部分具有领导才能的人担任了村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领导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的困难,使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有了得力的领头人。

(二)为就地转移劳动力提供了门路

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改变了农业以农为主的传统局面,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开拓了就地转移劳动力的门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

(三)返乡农民工带回了先进生产力,有利于带动农业生产向集约、高效模式发展

农民工回乡创业从加工、流通领域切入,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实体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推动城镇化建设

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近半数办在小城镇和县城,这些企业带动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发展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这是一条低成本的小城镇扩张之路,也是一条解决农业过剩人口的新路。

综上所述,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能有效地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供给问题,带回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资金和新技术,而且还能将发达地区的新思想、新管理理念带回家乡,引导当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能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后,留守子女教育和老人的照料等社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

一些学者通过对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返乡创业者的案例分析,研究了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难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有调查显示,有70%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资金困难是返乡创业的首要困难。只有不足25%的企业有贷款,而且贷款企业中,半数贷款仅几万元,超过10万元以上的只有一少部分。现在的部门银行贷款门槛高,而且手续非常复杂,周期拉长,难以及时解决返乡创业者的融资之需。

2、政府相关扶持政策不够。

特别是金融、财政、技术、市场等各种政策配套不同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事业的提升和正常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涉及到工商、税务、银行、劳动、农业、城建、公安等多个部门,创业本非易事,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要想创业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他们极其渴望有关部门能够为其大开绿灯。然而,现在各级政府对于专门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配套扶持政策却很少。

3、创业者自身素质偏低使其缺乏创业后劲。

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农民工返乡创业还普遍存在着经营理念、企业管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应对创业的考验,导致了企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二)政策建议

阳立高等(2008)对湖南省14个市(州)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政策调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科学引导和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出了政策建议。农民工基本上都是从内陆贫困落后地区外出到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人文生活环境比较好的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要想吸引他们回乡创业、安心创业、把业创好,国家就必须要加大对返乡创业的引导与扶助力度,充分体现出返乡创业的比较优势。如:改革个体经营工商登记制度、调整金融制度,多途径、多渠道解决创业融资困难问题、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行一定时期的税费减免、改革土地制度等。

韩俊等(2008)提出由于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缺乏相关的优惠政策、创业难、“三乱”现象时有发生、融资和用地困难等问题存在。对此提出了加大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政和税收扶持力度、改善金融服务,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信贷支持、建立健全农民工回乡创业辅导和培训服务体系、优先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用地问题等对策。

李含琳(2008)认为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政府急需调整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建立有一定力度的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体系。内容涵盖财政扶持、税收扶持、金融扶持、产业扶持、土地扶持、市场扶持及环境优化政策等方面。

四、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重大课题,当前相关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探讨空间。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我国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研究

不少学者在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中都提到,农民工返乡创业会加快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近半数办在小城镇和县城,这些企业会带动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发展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这是一条低成本的小城镇扩张之路,也是一条解决农业过剩人口的新路。

然而,究竟应采取何种政策措施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科学的城市化战略,统筹兼顾,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之路。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具体,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探讨。

(二)鼓励及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方面的研究

学术界普遍呼吁政府应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及足够的保障,也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议。然而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上,对各种政策建议的具体实施方案缺少深入研究。另外,对政府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反馈也研究颇少,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促进政策的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以期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与实际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亮,申覃,周霞.2005.回流民工:农村宝贵的人力资源[J].农村经济与科技(11):16-17.

[2]、周霞.2005.返乡,还是留城?——对影响农民工理性选择的因素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4):68-71

[3]、林斐.2004.对90年代回流农村劳动力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50-54

[4]、黄建新.2008.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研究——结构化理论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4):15-17

[5]、叶长德.2008.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研究趋势析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6-8

[6]、熊桉.2009.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河北学刊(4):172-174

[7]、阳立高,廖进中,张文婧,李伟舵.2008.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4):85-88

[8]、韩俊,崔传义.2008.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11):3-8

[9]、李家祥.2007.进城农民逆向回流及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兼与拉美城市化相比较[J].求实(1):88-89

[10]、褚颖.2010.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研究[J].现代农业(5):188-189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思考 篇8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劳务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作为特有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我国的“民工潮”和劳务经济已经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改革开放到2000年)为初级阶段,也可叫“自在”阶段,农民工实现了“第一跳”——跳出农门到大中城市、发达地区去务工或经商,解决温饱问题;第二阶段(自2001年到2003年)为中级阶段,也可叫由“自悟”阶段,农民工实现了“第二跳”——在务工或经商的过程中,一些农民工变成了管理者或者老板;第三阶段(自2004年以来)是高级阶段,也可叫“自为”阶段,农民工实现了“第三跳”——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返乡创业,开始大量地从“打工者”嬗变为“创业者”。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直接原因,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有些农民工已经致富以外,就是2004年、2005年中央连续二年下发的两个“一号文件”,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尤其是出台的许多“惠农”硬措施,使农村的创业环境更稳定、更优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至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自身,一来有许多经过长期的“摸爬滚打”,铸就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二来这些农民工有着传统的乡土观念和“根”文化,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和荣誉去打拼、去贡献;三是这些农民工对自己家乡的资源情况、人事关系和投资环境比较熟悉,也掌握了家乡内外的市场信息;四是这些农民工知道返乡创业具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可以保证其较高的成功率和预期的回报;五是这些农民工通过“打工大学”接受到了先进的科技文化,有了发展现代产业的冲动和信念。

政府应该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铺路搭桥”和“保驾护航”

农民工积极返乡创业,是一个好的新生事物,当地政府绝对不能熟视无睹。而应该做好适时引导和务实服务等工作,保障农民工的返乡创业热情越来越高,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

一要把实施“返乡创业工程”纳入党委和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昔日的就业“包袱”正在变为今日的宝贵财富,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将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作为从更高层次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做法。同时,对尚未返乡、但已经在外地创业有成就、想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进行帮助,引导、鼓励他们返乡创业。

二要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除了大力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意义外,还要制定和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农民工返乡投资和外地客商一样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宽松环境。

三要设立农民工创业园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这是落实优惠政策,保护好、引导好、支持好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投资热情和创业冲动,实现集中管理,节约资源投入,追求“既富民又强县、既获得经济效益又获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造福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又能获得丰厚回报”等“多赢”目标的重要举措。可以规定,在农民工创业园区内,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对返乡创业企业开放;凡是外商能享受的优惠政策,返乡创业人员都能享受。

四要保持农民工所办企业发展后劲。比如:定期免费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进行文化、法律、政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给他们“充电”。有关部门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国内、省内的有关专家给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授课或做现场指导,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尽快具备企业家必备的个人素质和创业能力。

新闻链接:

15年前,20多岁的李方义怀揣不到300元离开安徽老家,辗转到江浙等地打工讨生活;15年后的今天,这位昔日的打工仔开着私家车回到家乡,一次性投资4000万元创办了一家羽绒厂,俨然成为事业有成的企业家。

像李方义这样从“打工者”嬗变为“创业者”的农民工如今渐成一股新潮流!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千军万马往外涌的农民工进城务工潮正出现“回流”,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工在产业梯度转移的推动下,携带着外出打工淘来的“第一桶金”返乡创业,创造了劳务经济新的增长点。

李方义是安徽劳务输出大县无为县人,1991年,20岁出头的李方义因家境困难辍学回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亲戚的带领下到江苏徐州给人打工卖板鸭。干久了,李方义发现,鸭、鹅毛因为腥臭常被人废弃,但如果收集起来清洁干净后,可以向羽绒厂卖个好价钱。李方义瞅准这一市场,转行干起了鸭、鹅毛收购,后来又逐步创办起鸭、鹅绒加工企业。如今他在浙江萧山已拥有了一家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的羽绒厂。

虽然已经在江浙打下了一片天地,但李方义却萌生“退意”,准备将在外地的产业“慢慢转移回家乡”。今年他在家乡投资4000万元创办了一家名为万利达的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投资生产后的年产值预计将达到两亿元。

据了解,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无为县返乡创业人员逐年递增,如今40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已经有一万多人像李方义一样回到家乡创业。他们把从沿海学到的技术、投资理念及积累下的资金带回家乡,独资或参股兴办起各类企业1200多家,年利税3.8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7%。

无为县正是中国民工潮从单向涌入城市到城乡双向流动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不仅在无为,在安徽的全椒、天长等许多劳务输出大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方兴未艾。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安徽省社科院經济所专家孙自铎分析说,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是农民工大量回乡创业的深层次原因。部分农民工经过长期打工,完成了资本积累,有的还当上了企业家。由于发达地区商务成本的提高,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

无为县招商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这几年无为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产业转移特性非常明显。由于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在外务工创业多从事一些科技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加工、家具制造等行业。这样的产业一度是支撑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产业力量。但近年来,随着这些地方资源的紧张和土地成本的提高,以及当地产业政策开始转向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那些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直接带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出现。另外,很多农民工多是在二三十岁的生命“黄金期”出门务工的,人到中年积累下大量财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叶落归根的观念渐浓。这也促使他们把在外积累的资产一点点转移回家乡。

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带回了滞留在东部的资本、技术,也成为促进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无为县共有近万名外出人员回乡创办或参股兴办了1100余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近七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返乡创业还带动了工业园区和城镇化的建设。截至去年,无为县农村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3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五个百分点。

一些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被无为县政府称为“凤还巢工程”。当地政府官员每年都要到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东部地区进行探访,向在外打拼的老乡介绍家乡的发展规划、推介投资项目。无为县一位官员说:“我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单一地把多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吸引有实力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成为当前工作的一个重点。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全县发展的源动力。”

事实上,中西部很多省份都开始享受到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的实惠。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龙桥镇聚集了40多家童装企业,其中大部分是从广东回流创业的农民工。这些企业年产值达五亿元以上,吸收劳动力5000多人,产品远销美、英等国家。河南省邓州市七里店民营经济园也集中了大批返乡创业的农民,他们发展的饼干等食品产业经济效益也颇为显著。

采访中,不少农民工表示,回乡创业仍需多方政策大力支持,包括简化办证手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无为县一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在外事业有成的农民工都想回乡创业,但对家乡的政策还心存疑虑。他说,现在一些地方政府领导都认识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作用,并制定了很多鼓励政策,但有些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却走了样,比如办理各种手续拖拉,“吃拿卡要”现象仍时有发生等。这位农民工去年在家乡投资兴办了一家企业,厂房还没建好,就有税务部门上门要求报税。

另外,很多返乡农民工还表示,回乡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困难。由于家乡融资渠道单一,多是靠银行贷款。但目前很多县级银行的贷款权都已经上交,贷款手续复杂,周期长,成本高。

上一篇: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赔偿责任下一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会议计划管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