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内会计培训】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分录处理

2024-07-13

【达内会计培训】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分录处理(共4篇)

【达内会计培训】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分录处理 篇1

【达内会计培训】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分录处理

会乐达人微信号:kldr-dada

年终时,企业应根据“本年利润”科目有关资料,计算出本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企业应按规定将利润总额进行调整,包括弥补上年度亏损,减除已缴纳所得税的投资利润等,调整后的余额,就构成企业本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按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乘上规定的税率,就得出企业的应纳税额。企业如果有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其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按规定从应纳税额中扣除。

1.企业在汇算清缴时,计算的实际全年应纳税额多于全年已预缴的所得税税额,其少交的部分,应于下一年度缴纳时补缴。

计算出少缴的税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实际补缴少缴的税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多缴的部分,可在下一年度抵缴。

2.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会计处理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享受减免税优惠措施时,应将减、免的应纳税额计算入帐,并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应纳税额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实行先缴后退的企业,按规定交纳税款时,作如下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企业按规定收到退回的所得税税款时,作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同时作: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盈余公积

3.上年利润调整所得税会计处理

企业年度决算报表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对发现的上年度会计事项,如果是涉及损益的,应对上年利润总额和利润分配进行调整,计算出多缴或少缴所得税,办理补缴或退税手续。

企业按规定调整上年利润,如调整增加上年利润或调减上年亏损时,作如下分录:

借:有关科目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对调整增加的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作如下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实际缴纳所得税时,作如下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调整减少上年利润或调整增加上年亏损时,作如下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有关科目

由于调减利润而应退回的税款,作如下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按规定办理退税手续,收回税款时,作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达内会计培训】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分录处理 篇2

“自行弥补”是指: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 (包括预缴申报和年度申报) 可自行计算并弥补以前年度符合条件的亏损。

一、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既有可能发生盈利, 也有可能出现亏损。企业发生亏损时, 弥补亏损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 二是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 三是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企业在当年发生亏损的情况下, 与实现利润的情况相同, 应当将本年发生的亏损自“本年利润”科目, 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利润分配”科目的借方余额, 即为未弥补亏损的数额。然后通过“利润分配”科目核算有关亏损的弥补情况。由于未弥补亏损形成的时间长短不同等原因, 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有的可以以当年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 有的则须用税后利润弥补。以当年实现的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结转的未弥补亏损, 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账务处理。企业应将当年实现的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 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贷方, 其贷方发生额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借方余额自然抵补。无论是以税前利润还是以税后利润弥补亏损, 其会计处理方法均相同。但两者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的处理不同。在以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情况下, 其弥补的数额可以抵减当期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而以税后利润弥补的数额, 则不能作为纳税所得扣除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 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应当对5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作出判断, 如果不能, 企业则不应确认。

[例1]某企业在2005~2008年间每年的应税收益分别为:-200万元、80万元、70万元、80万元, 适用税率为20%, 假设无其他暂时性差异。其中, 2005年产生的40万元亏损, 经综合判断能在5年内转回, 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即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1) 2005年企业应税收益为亏损200万元, 产生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40万元, 即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0万元, 会计处理为:

(2) 2006年企业应税收益为盈利80万元, 转回暂时性差异16万元, 会计处理为:

(3) 2007年企业应税收益为盈利70万元, 转回暂时性差异14万元, 会计处理为:

(4) 2008年企业应税收益为盈利80万元, 可转回暂时性差异10万元, 确认本年度应交税费6万元。会计处理为:

二、弥补亏损额的纳税填报列示

根据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附表 (国税发[2008]101号) , 主表第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填报纳税人当期经过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3+14-15+22行。当本行如为负数, 就是纳税人当年可申报向以后年度结转的亏损额。主表第24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税收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金额等于附表四《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第6行第10列, 但不得超过主表第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注意:“纳税调整后所得”是确定准予税前弥补亏损额的基础。

[例2]某企业2004年1月开业, 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 2005年、2006年、2007年度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分别为-40、0、-80万元, 2008年的纳税调整后所得为140万元, 其中:税务机关查出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要求计算该企业2008年应纳所得税额, 并填报有关纳税申报表。填报如下:

有关项目填报说明:第1列“年度”:填报公历年份。第1至5行依次从6行往前推5年, 即2007年、2006年、2005年, 第6行为本申报年度即2008年;第2列“盈利额或亏损额”:填报主表的第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的数据 (亏损额以“-”表示) 。即2005、2006、2007、2008年度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分别是-40万元、0万元、-80万元、100万元;第3列“合并分立企业转入可弥补亏损额”:填报按税收规定可以并入的合并、分立企业的亏损额 (以“-”表示) ;第4列“当年可弥补的所得额”:金额等于第2+3列。该例中无合并分立企业转入可弥补亏损额, 即第4列依次为2005、2006、2007、2008年度的“当年可弥补的所得额”分别是-40万元、0万元、-80万元、100万元;第9列“以前年度亏损弥补额”:金额等于第5+6+7+8列。 (第4列为正数的不填) ;第10列第1至5行“本年度实际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分析填报主表第23行数据, 用于依次弥补前5年度的尚未弥补的亏损额, 1-5行累计数不得大于主表23行。10列小于等于4列负数的绝对值-9列。即2008年盈利100, 先弥补2005年未弥补40 (填在第10列第2行) 、再弥补2007年未弥补60 (填在第10列第5行) ;第6行第10列“本年度实际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金额等于第1至5行第10列的合计数即100万元 (6行10列的合计数≤6行4列的合计数) ;第11列第2至6行“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额”:填报前5年度的亏损额被本年主表中第24行数据依次弥补后, 各年度仍未弥补完的亏损额, 以及本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额。11列=4列的绝对值-9列-10列 (第四列大于零的行次不填报) 即—-40-0-80︳-0-100=20万元;第7行第11列“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额合计”:填报第2至6行第11列的合计数即20万元。

表间关系:第6行第10列=主表第24行即100万元。

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 (140-100) ×25%=10万元。注: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该并入所属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中, 按税法规定计算应补税款, 但不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填报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8]635号) 第一条规定, 《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 (A类) 》第四行“利润总额”修改为“实际利润额”。填报说明第五条第三项相应修改为:“第四行‘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年度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房地产开发企业本期取得预售收入按规定计算出的预计利润额计入本行。可见, 预缴期利润可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五十四条规定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时, 应当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有困难的, 可以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额, 按照月度或者季度以及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预缴方法一经确定, 该纳税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而《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 (A类) 》填报说明第四条中第一分条规定, 第一部分为第一行至第十六行, 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 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二行至第九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十一行至第十四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十六行。因此, 只有“据实预缴”的纳税人, 才可以享受用预缴期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待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达内会计培训】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分录处理 篇3

方案一:传统做法——调整以前损益

一、预缴税额多缴了(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

1、汇算清缴后,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以前损益调整

2、结转以前损益调整

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额(如没有计提盈余公积金,不需要该笔分类)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4.多预缴税额两种情况处理:退税或者抵税

(1)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对多缴所得税额不办理退税,用以抵缴下预缴所得税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二、补缴企业所得税

汇算清缴,全年应交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正数是应补税额:

1、汇算清缴后,补缴企业所得税

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缴纳汇算清应缴税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

贷:银行存款

3、结转以前损益调整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损益调整

4、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额(如没有计提盈余公积金,不需要该笔分类)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三、报表的调整

1、调整本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年初数;

2、调整本利润分配表“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的金额。

四、疑问:没有了“以前损益调整”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企业本发生的调整以前损益的事项以及本发现的重要前期差错更正涉及调整以前损益的事项。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报告损益的事项,也在本科目核算。

“以前损益调整”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也就是说“以前损益调整”在会计报表上没有体现,只是一个过渡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方案二:大胆简单的做法——进当期损益:前提是补缴税额对于会计报表“影响不重大”

一、预缴税额多缴了: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

1、汇算清缴后,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所得税费用

2、多预缴税额两种情况处理:退税或者抵税

(1)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对多缴所得税额不办理退税,用以抵缴下预缴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二、补缴企业所得税

1、汇算清缴后,补缴企业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三、税法和会计准则规定的疑问和支持

1、来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不要进行纳税调整

【例】企业2014年5月份对2013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补缴企业所得税5万元,属于影响非重大,如果将该“补缴企业所得税5万元”计入2014的当期损益,即直接进“所得税费用”科目,在2015年1-5月份对2014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需不需对该补缴的2013的企业所得税费用,进行纳税调整吗?

答:不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三十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税金,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

也就是说,企业所得税不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更不用说调整了!

另说:如果企业所得税税费能在税前扣除,企业也就没有办法算出企业所得税了,计算过程是死循环。

2、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的规定

根据该准则规定,会计差错分为三种情况进行更正:

(1)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此类情况不使用“以前损益调整”科目。

(2)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作为本期数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此类情况不使用“以前损益调整”科目。

(3)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根据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差错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此类情况应使用“以前损益调整”科目。

也就是说,影响不重大,应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作为本期数一并调整。

方案三:错误的做法——直接进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补缴企业所得税

1、汇算清缴后,补缴企业所得税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

【达内会计培训】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分录处理 篇4

一、纳税调增、调减的事项:永久性差异、时间性或临时性差异

1、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共计十八个项目,具体事项如下:?职工福利费(14%):工资总额的14%允许所得税,包括所有福利费性质的支出(即使不同明细科目);?工会经费(2%):实际缴纳但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2%;设立工会的,60%上缴40%留给本企业工会,但需要出具工会专用收据;?公益性捐赠支出:通过公益性团体和县级以上政府部门;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不予扣除;截止2010年共计94家,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如下:

1、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2、南都公益基金会

3、华民慈善基金会

4、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5、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6、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7、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8、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9、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1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11、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12、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13、中国扶贫基金会

14、海仓慈善基金会

15、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

16、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

17、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18、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19、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20、中国检察官教育基金会

21、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

22、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23、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

24、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

25、中国孔子基金会

26、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

27、中国绿化基金会

28、万科公益基金会

29、援助**发展基金会30、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31、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32、人保慈善基金会

33、中远慈善基金会

34、中华慈善总会

35、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

36、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37、中国癌症基金会

38、**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

39、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40、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

41、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42、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43、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

44、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

45、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46、凯风公益基金会

4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

48、天诺慈善基金会

49、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50、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51、心平公益基金会

52、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53、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54、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55、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56、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

57、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58、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

59、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60、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61、南航“十分”关爱基金会62、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63、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64、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65、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66、中国保护黄河基金会67、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68、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69、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70、华阳慈善基金会71、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72、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73、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74、中国航天基金会75、中国禁毒基金会76、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77、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78、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79、招商局慈善基金会80、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81、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82、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会83、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基金会84、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85、中国社会工作协会86、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87、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88、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89、陈香梅公益基金会90、比亚迪慈善基金会91、神华公益基金会92、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93、顶新公益基金会94、瀛公益基金会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额的60%与按销售收入的5‰孰低扣除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技术开发费:对满足加计扣除调减的技术开发费加计50%的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150%摊销扣除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免费样品销售收入: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免费样品,应根据其成本合理折算其收入,做调增扣除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免税收入:对满足免税条件的收入(如“三废收入”等),做调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处理;?税收罚款、滞纳金等:有关政府部门的罚款等处罚支出,应调增扣除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调减以前年度的成本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减少当期损益的部分应调增;?不征税收入形成的资产,相应的折旧、摊销:收入不征税,其记入成本费用的折旧和摊销也不应税前扣除;?以前年度作为损失处理但本期收回的资产:因以前年度已税前扣除,收回时应作调增扣除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商业保险费:除特殊工种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可以扣除的商业保险费外的其他商业保险费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间借款的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不予税前扣除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提取用于环境生态保护的专项资金改变用途部分: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国债利息收入: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调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在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该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调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不得扣除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不得扣除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2、时间性或暂时性差异时间性或暂时性差异共计二十一个项目,具体事项如下:?职工教育经费(2.5%):超过税法规定限额的列支额,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应视同为固定资产的模具摊销支出:该部分模具应预留10%残值,年度摊销额的10%部分调增;?超过税法扣除限额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15%):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可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与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最低年限、残值率等不一致的折旧费用;税法规定的最短折旧年限:(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5)电子设备,为3年。?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与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最低年限、残值率等不一致的折旧费用;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最低折旧年限:(1)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2)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其他各类跌价准备、减值准备等:待实际发生损失时,根据税务机关的审批文件调减;或转回时,直接调减;?三年(外资:两年)以上未支付的应付款项:待实际支付或者确实不用支付转营业外收入时调整;?超过税法扣除限额的坏账准备金:待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根据税务机关的审批文件调减;?冲减在建工程成本的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因相关成本已记入在建工程成本,故以实际收入额调增,以后以折旧转回;?未报税务机关审批的资产处置损失:待取得税务机关的批准文件时调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无形资产等摊销差异:与税法规定的摊销方法、摊销年限不一致的摊销费用;?预提类费用:包括所有科目列示的预提类成本费用,待转销时做调减处理;?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损益:待实际处置发生损失或实际收到投资利润时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本期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发生摊销或者处置等交易时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提而尚未支付的补充社会保险费:待实际支付时做调减处理;?计提但尚未未缴纳的特许权使用费:调增当期。待实际支付时调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开办费摊销差异:会计规定开办费自经营之日起一次性记入损益,但税法规定要按照期限摊销;?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待金融工具实际处置时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存货盘亏损失:指净盘亏损失,非盘盈亏抵减后的数字。待取得税务机关审批文件时调减;?因毁损、被盗、自然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待取得税务机关的批准文件时调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外购商誉支出: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3、账务处理账务处理: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调表不调账,重大的会计差错进行账务调整。

4、表格填制(见涉税通)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业务招待费:通常将交际应酬费的支付范围界定为餐饮、香烟、水、食品、正常的娱乐活动等产生的费用支出。

1、会议费or业务招待费?一些大型企业,在全国各地设有办事机构或分子公司,为了及时掌握各地情况及部署下一步工作,会定期或不定期在公司总部召开会议。?租用综合性酒店,即住宿、就餐、会议均在一个酒店,会议结束由酒店统一开具会议费发票;?有的企业有自己的会议厅,开会在本企业进行,与会人员的住宿与餐费由宾馆承担或由宾馆与饭店分别承担,会议结束,宾馆开具住宿费发票,饭店开具餐费发票;?也有的企业的会议室、职工住宿、职工就餐分不同地点,分别取得会议费、住宿费、餐费发票。账务处理:根据企业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企业无论是否取得发票,发票的开具内容是否为会议费,只要是与此次会议费有关的支出,均应按其费用实质,作为“管理费用—会议费”或“销售费用—会议费”核算。税务处理:企业所得税:企业为经营而发生的会议费允许税前扣除。但需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

2、差旅费or业务招待费面对业务人员出差报销的大量票据:出差短短几天,餐票却有好几千元,还有大额的购物发票,这么大的餐费、购物支出,财务人员该如何处理?账务处理:财务人员面对这样问题时,首先分清这些费用哪些是出差人员的正常餐费支出,哪些是招待客户的支出,哪些是为客户购买礼品的支出。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于出差人员的餐费支出都是一定标准的。然后,按照标准分好的费用,将属于个人正常差旅餐费支出计入“管理费用—差旅费”等科目,将招待客户的餐费及赠送客户礼品计入“营业费用—业务招待费”等科目。税务处理:增值税:应将无偿赠送给客户的礼品视同销售处理。《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第八款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企业所得税:计入差旅费的支出,属于正常的经营支出,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但如果税务机关需要提供证明材料的,需提供证明材料。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应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计入业务招待费的部分,需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做相应的纳税调整处理。

3、业务宣传费or业务招待费为了宣传本企业的产品,订制如广告衫、印制宣传语的小礼品等。在订货会或商品展销会结束后作为礼物无偿赠送给客户。发生的这样的费用是作为业务宣传费核算还是业务招待费核算呢?业务宣传费是企业开展业务宣传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主要是指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包括企业发放的印有企业标志的礼品、纪念品等;账务处理:从上述对业务宣传费的定义来看,企业赠送的客户的礼品应作为业务宣传费处理。借记“销售费用—业务宣传费”贷记相关资产类科目。税务处理:增值税:应将无偿赠送给客户的礼品视同销售处理,交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应将此费用作为业务宣传费处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第四十四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4、职工福利费or业务招待费公司没有自己的食堂,为解决职工的午餐问题,统一由某餐厅供餐,由公司统一结算,结算时餐厅开具的餐费发票,对于取得餐费发票如何处理呢?账务处理:此项费用属于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间接人工费用,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其他相关支出,是人工成本的一部分。应做为“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核算,而不能作为业务招待费核算。在账务处理中,应在摘要栏内注明是职工的午餐费,同时将就餐的职工姓名及天数和标准详细列明,以避免在税务稽查时,被认定为招待性质的支出。税务处理:企业所得税:对于账务处理上列入的职工福利费部分的职工午餐费,税法是认可的,在不超过税规定的比例时,允许税前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2007年第512号)规定:“第四十条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规定:《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2)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3)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企业职工福利费,按照规定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问:职工福利费的原始凭证能否“白条”入账?答:根据2010年12月20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587号。2011年1月27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5号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8】80号文件规定:“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纳税人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发票,特别是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不允许纳税人用于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和财务报销。”所以职工福利费不能“白条”入账,并且不能在税前扣除。

二、发放手机费补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目前该文件已停止执行。发放手机费补贴计入工资总额,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补发以前年度工资的合法扣除工资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中,按收付实现制进行抵扣的。发放时抵减当年的企业所得税,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关于企业员工服饰费用支出扣除企业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特点,由企业统一制作并要求员工工作时统一着装所发生的工作服饰费用,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可以作为企业合理的支出给予税前扣除。

五、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确定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

六、关于航空企业空勤训练费扣除航空企业实际发生的飞行员养成费、飞行训练费、乘务训练费、空中保卫员训练费等空勤训练费用,根据《实施条例》的规定,可以作为航空企业运输成本在税前扣除。

七、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改扩建的税务处理企业对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在未足额提取折旧前进行改扩建的,如属于推倒重置的,该资产原值减除提取折旧后的净值,应并入重置后的固定资产计税成本,并在该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次月起,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一并计提折旧;如属于提升功能、增加面积的,该固定资产的改扩建支出,并入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并从改扩建完工投入使用后的次月起,重新按税法规定的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计提折旧,如该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限低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的,可以按尚可使用的年限计提折旧。

八、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其取得的资产中,相当于初始出资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回;相当于被投资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按减少实收资本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其余部分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

九、关于企业提供有效凭证时间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每年5月31日)

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对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凡符合上述条件的,由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对企业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凡符合上述条件的,由委托方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否则,该委托开发项目的费用支出不得实行加计扣除。案例:案例

1、某企业,实际支付工资总额300万元(其中残疾人员工资50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支出45万元,职工工会经费6万元、职工教育经费7万元,为职工支付商业保险费20万元。要求:计算工资与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保险费纳税调整金额。福利费扣除限额=300×14%=42(万元)纳税调整=45-42=3(万元)工会经费扣除限额=300×2%=6(万元)职工教育经费=300×2.5%=7.5(万元)支付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项目税法会计调整工资3003000福利费4245+3工会经费660职工教育经费7.570商业保险20+20合计355.5378+23针对:工资和三项经费扣除分析,工资实付300万,这里,认为是合理薪酬,税会没有差异,不调整;福利费,税前扣除限额是42万元,实际发生45万,超标准3万,则应该依法调增所得额3万;工会经费税前扣除限额是6万,会计也是6万,没有差异,不调整;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是7.5万,会计实际发生7万,在限额内,所以,据实扣除,不调整;则工资和三项费调整合计为3万。商业保险20万不得扣除,所以合计调增3+20=23(万)案例

2、某企业,实际支付工资总额300万元(其中残疾人员工资50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支出45万元,职工工会经费6万元、职工教育经费9万元,为职工支付商业保险费20万元。要求:计算工资与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保险费纳税调整金额。项目税法会计调整工资3003000福利费4245+3工会经费660职工教育经费7.510+2.5商业保险20+20合计355.5381+25.5延伸:假如教育经费实际为10万,则超标准2.5万,该项影响,应该调增本年所得额2.5万,这个2.5万可以后延扣除。案例

3、某公司2010年度实现会计利润总额25万元,假定无其他调整事项。“财务费用”账户中列支有两笔利息费用:向银行借入生产用资金200万元,借用期限6个月,支付借款利息5万元;经过批准向本企业职工借入生产用资金60万元,借用期限10个月,支付借款利息3.5万元。该公司2010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多少万元?银行的利率=(5×2)÷200=5%;可以税前扣除的职工借款利息=60×5%÷12×10=2.5(万元);超标准=3.5-2.5=1(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5+1=26(万元)。案例

4、某企业2010年发生业务:(1)自行核算主营业务收入为2700万元,发生现金折扣1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20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5万元。(2)用自产产品对外投资,产品成本70万元,不含税销售价格100万元,该项业务未反映在账务中。(3)“管理费用”账户列支10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30万元。要求:计算业务招待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分析: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2700+200+100=3000(万元)允许扣除的业务招待费=3000×5‰=15(万元)30×60%=18>15,准予扣除15万元纳税调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0-15=15(万元)案例

5、某制药厂2010年销售收入2900万元,设备出租收入100万元,转让技术使用权收入200万元,广告费支出900万元,业务宣传费80万元,则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调整所得是多少?分析: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标准=(2900+100+200)×30%=960(万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实际发生额=900+80=980(万元)超标准980-960=20(万元)调整所得额=20万元案例

6、某外商投资企业2010年度利润总额为40万元,未调整捐赠前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万元。当年“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了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5万元。该企业2010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多少万元?分析:公益捐赠的扣除限额=利润总额×12%=40×12%=4.8(万元)实际公益性捐赠为5万元纳税调整额=5-4.8=0.2(万元)应纳税额=(50+0.2)×25%=12.55(万元)企业资产损失的税务处理

(一)现行的文件《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2011年25号公告)

(二)实施的时间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2011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适用。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资产损失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除以上条款外,资产的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因追补确认而多缴税款的处理方式只能是抵扣而不能退税。案例:案例

1、某企业(一般纳税人)因管理不善损失外购材料50万元(不含税)。保险公司审理后同意赔付5万元,则该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损失为多少万元。分析:税前损失=50×(1+17%)-5=53.5(万元)案例

2、某企业2009年会计利润为147.06万元,“营业外支出”账户列支50万元,其中:对外捐赠30万元(通过县级政府向贫困地区捐赠20万元,直接向某学校捐赠10万元);价值40万元的产品被盗(外购原材料成本占60%),获得保险公司赔偿30万元;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10万元。分析:资产损失扣除额=40×60%×17%=4.08(万元)捐赠支出扣除限额=(147.06-4.08)×12%=17.16(万元)“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20-17.16+10)-4.08+10=18.76(万元)案例

上一篇:听叶剑岚主任报告会有感下一篇:民立中学十八岁成人仪式暨2009届高中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