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10篇)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篇1
第二次物理演示实验小结及应用
38071112 葛强
昨天进行了本学期第二次物理演示实验,相对前一次实验而言,这次试验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囊括了光学,振动学等领域,我有幸见到了许多平时难以接触的实验仪器,通过自己亲自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使我对各种物理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视觉暂留效应,其产生的机理为: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人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物理试验中我们用的是视觉暂留风扇,当风扇的叶片高速旋转时,我们无法看清风扇上的字母,不过打开频闪光源后,当光源的频闪频率与风扇转动的周期一致或为其整数倍的时候,风扇表面的字母会逐渐清晰,至保持静止不动,此时即产生了视觉暂留的效应。
视觉暂留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列举一二。我们平时看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或在家里看的电视节目,给我们的感觉是画面是流畅连贯的。实际经验却告诉我们,演员不可能持续不断的表演,而且表演过程中也不会一点都不出错,这里就用到了视觉暂留效应,实际拍摄到得只是一张一张的胶片,但当以很高的速度放映的时候,前一幅图片残留的视觉效应尚未消失,后一幅图片已经映入眼帘,因此给我们的感觉是画面是连续的。还有,市场上出售的护眼灯产品,广告语里说这些灯绝对不闪,其实,这有些欺骗消费者的嫌疑,因为它不是不闪,而是利用了视觉暂留效应,提高了灯频闪的频率,由于视觉暂留,自然感觉不到灯光在变化,我不知道这能否真正保护视力。
通过本次演示实验,我有了很多收获,同时,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真的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尤其是各种物理实验,毕竟成为求学生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篇2
一、演示实验的作用
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是创设物理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 它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看到及听到的现象, 通过实验的手段再现出来, 将“生活世界”转化为“物理世界”, 造成一种研究物理现象的氛围, 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物理殿堂, 使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 有的使学生感到熟悉而亲切, 从中体会到“生活处处皆知识”, 物理就在我身边的道理;有的使学生有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觉;而有的演示实验出现的现象和他们的猜想截然相反使他们震惊, 产生种种疑惑。“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演示实验是学生探索知识的源泉, 也是深化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物理时, 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难点, 这些难点常常是因为学生缺乏对相关知识感性认识而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一些演示实验, 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可以突破难点,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全过程进行认真有序的观察, 使学生明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做的示范表演性实验, 成功完美的演示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实验方法及提高实验技能和素养。教师在实验时, 要通过自己的示范, 以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于怎样正确选择和使用实验器材, 如何设计实验, 确定方案, 实验的动作如何规范, 怎样读取数据和记录测量结果, 怎样分析实验误差, 如何分析、推理归纳得出结论等待, 都需要教师长期结合演示实验进行言传身教。另外, 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 可以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优良的思维品质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演示实验的原则
1. 要目的明确, 忌随心所欲
物理教学中, 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 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 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 使学生思维活跃。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 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实验, 合理地进行实验, 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 在讲授“平抛运动”这一节的内容时, 我们可以选择的演示实验比较多。如抛出的粉笔头、桌上滚落的玻璃球、水流的喷射、平抛运动演示仪、闪光照相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平抛运动可以看做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这一规律。我们利用哪种演示都应清楚地显示出演示内容的本质特征。当然, 实验时要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更
●王林绪
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再如, 讲“摩擦力”这一节, 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我们要实验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调整吊盘上的重物的重量, 使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 增大木块与桌面的压力, 这时发现, 必须增加吊盘上重物, 使拉力增大, 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 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大。学生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大小成正比”的结论, 即f=μN, 然后进一步得出动摩擦因数与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和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整个实验的目的性明确, 环环紧扣, 步步深入, 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 很清楚的认知思路, 从而轻松地掌握这节内容。演示实验切忌毫无目的, 随心所欲。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 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 从而掌握规律。为实验而实验, 没有目的性, 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 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实验, 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 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对老师而言, 这样的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2. 现象要清楚, 明显可见
演示实验应该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相应的物理现象和过程, 这就要求实验直观、明显, 实验现象鲜明、清晰、准确。因此, 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物理过程中的变化要显著, 现象要明显, 演示要确保成功。 (2) 仪器尺寸要足够大, 需要观察的部分必须突出, 必要时可以通过幻灯、显微投影等等手段来增加可见度。 (3) 要使被观察主体对比强烈, 以利于学生看准目标, 易于分辨, 通常可以采用染色、生烟、背景衬托、照明等方法来增加对比效果。
3. 要安全可靠, 忌弄虚作假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 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或差错, 不仅会贻误时间, 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成功的演示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 它是设计和改进实验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原理, 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 成功地进行演示。例如, 静电实验我们一般认为比较难做, 其实关键在于静电电压高而电量少。因其电压高, 通常所说的绝缘体在高压下变成了导体;因其电量少, 电荷容易漏。从原理上分析, 我们就可以找到改进静电实验的关键———解决绝缘问题。只要对仪器进行简单地改进就行了。其次, 要注意环境条件。有些实验的成败与环境等外界条件有很大关系。例如, 空气的湿度对静电实验很有影响, 某些电学实验跟电源电压的稳定性有关。因此, 教师课前要选择好所需仪器和材料, 仔细地进行检查, 熟悉仪器的使用性能, 了解实验的精确程度, 估计实验时间, 观察教室里即将演示的环境。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可以提高演示的成功率, 但不能保证课堂上一定不出问题。出了问题怎么办?一是要镇定, 切忌手忙脚乱, 应认真思考和分析, 尽可能及时找出原因, 迅速排除故障;二是实事求是, 实验失败不可简单地用“仪器不行”来搪塞过去, 更不能编造数据, 弄虚作假。应当向学生如实说明失败的原因, 声明下次再做。这种负责的精神和作风, 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4. 演示之前巧布局
演示用仪器要合理布局, 以便于教师操作。例如, 一般应把要观察的仪器仪表, 放置在讲台的中心位置;需要操作的仪器及器件, 如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等, 应放置在讲台的右侧。教师演示操作时站立的位置, 要注意不要挡住学生的视线。
5. 演示之中重观察
(1) 随时注意演示观察的重点。 (2) 对于重点观察的部分, 教师应该左右掉转一下方向, 使得左右两侧的全体学生都能够观察到实验结果。 (3) 出现的实验现象, 要保留一定的时间, 以便学生有足够的观察时间。 (4) 注意配合讲解的时机。演示实验是教师讲课的一部分, 成功的物理教学应当是讲解和演示的有机结合, 在讲解过程中要边讲边演, 要指导学生看清主要现象, 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 认识现象的本质属性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总之,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物理教师, 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做好演示实验, 尽量利用自制及代用
的方法使学生多见到一些直观、生动的物理现象。在物理教学中要紧扣教学环节, 通过简短精彩的表演为讲授开路, 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和应用知识的作用,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等心理特征,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 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活动, 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主动参与质疑、问疑、解疑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本文从课前预习、问题导法、议论研讨, 合作互助、启发点拨、练习与总结等几个方面创造性地设计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生物课堂教学程序, 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前预习;问题导法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说过, 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 自己研究, 用自己的头脑来想, 用自己的眼睛来看, 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等心理特征,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 如能因势利导, 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活动, 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主动参与质疑、问疑、解疑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将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我根据自己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 不断地学习和吸取其他名优教师的经验, 创造性地设计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旨在体现“自学辅导”精神的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自学习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 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学习, 这是最宝贵的。做教师的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自学中探索新知识的效率, 应使学生了解自读课本的方法。所谓自读方法是指读课文, 明中心, 提问题。特别是读完一段后应思考, 本段告诉了我什么;读完本节后, 本节里有哪些知识, 明确本节的中心。
二、问题导法
学习与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而“独白式”的课堂教学已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与做法:
(1)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牵引,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思考课文, 并组成语言文字归纳。教师的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理, 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 困惑之感, 从而激起思想上的波澜。一般情况下, 学习新知识前的提问, 应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探究新知识时提问, 应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强化知识时提问, 应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思维训练时提问, 应抓住知识的联想点。
(2) 围绕学习目标, 由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问题, 小组交流, 互相合作, 由教师把关。提出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使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 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激励手段, 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 充分发挥了自主性、探究性、激励性等教学策略, 从而完成了从“预成”到“生成”的转换。孔子在《论语》里说:“不愤而启, 不悱不发。”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中, 恰当适时、依序渐进提问, 常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 逗拨他们产生浓烈的学习欲望。
三、议论研讨, 合作互助
(1) 生物教学要发扬教学民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小组进行合理分工, 倾听别人的意见, 对疑难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课堂活动。
(2) 教师要善于发掘课文中有思维价值的“争论点”, 激发学生的讨论欲。采用何种讨论方式, 这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根据学生课堂的学习心理特点和课型特点, 优化调控, 精心设计。教师要审时度势, 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设计效率。
(3) 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机制, 自主、合作与探索是生物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意义,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 但必须去开发, 而且会开发, 才能发挥出来。否则, 只能永远“潜”在心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把发现留给学生”, 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教学观。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两句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帮助者, 是主导。老师的责任是唤起并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 并使之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新课程最看重的是过程, 而不是结果。因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凡是不需要告诉的, 我一般不告诉;非要告诉的, 也不马上告诉, 到了不得已, 才告诉。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学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教学, 也只有那些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 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 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 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启发点拨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来共同完成的一部交响乐。如果说教师是乐队指挥, 学生是队员, 点拨就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 那么点拨方法的实施就是教师对指挥棒的艺术运用。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能因情因时创造性地采用灵活多变的点拨方法, 必能使课堂奏出张弛有序, 动静结合, 抑扬顿挫的优美旋律。点拨的目的是要启发思路, 激发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带着情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成为教学的主题。点拨时, 可用语言和体态针对实际相机适时地进行点拨, 调动一切方式, 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固有库存, 产生常见表象, 以求得教与学的心理契合。
五、练习与总结
这是巩固知识的环节, 经过这样一段自学、问题导读、讨论研讨与教师的启发点拨, 学生对教材基本上已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下面的工作是通过做练习题来进行自测, 检查对教材是否真正掌握了, 同时又可使课堂的教学效益得到及时反馈。最后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课堂上学过的知识, 构建知识网, 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使学生学习有所侧重, 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能对今后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经过这样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学生主动的参与下, 必能让学生真正地从“学会”的乐园中走到“会学”的王国中去。
参考文献:
[1]卢季春.生物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
养[J].黑龙江教育, 1999 (6) .
[2]陈卫东.生物学课堂教学设计[J].生物
学教学, 2004 (4) .
(铜山县铜山镇中心中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物理教学中应怎样做好物理实验演示, 以增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志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物理演示实验,兴趣,现象
参考文献
[1]杨述武.普通物理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篇3
关键词: 物理演示实验 大学物理教学 辅助作用
引言
物理学是自然学科的带头学科,是当代技术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实验手段都已经成为其他自然科学重要概念的基础和研究的手段[1]。
1.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都已开设大学物理课程作为工科各专业重要的必修基础教学内容。大学物理是学习各自然学科的基石,涵盖了力、热、光、电等多学科的核心内容。其教学内容量大,涉及学科领域较广,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繁重。按照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大学物理的讲授学时为126学时,但据了解,我国高校往往达不到这一标准。笔者学校为工科类高等院校,大学物理的讲授学时为96学时,相较要求的标准少了30学时,共约占要求标准的72.6%。即便目前的学时量已经很少,但仍面临被缩减的命运。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讲授好大学物理课程,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目前,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以经典理论、经典的定理、定律为主。近代物理和前沿科技内容较少,学生对近代物理部分内容掌握得不好。例如量子力学抽象的概念、相对论内容等,学生以往没有接触过这类内容,势必会不容易理解,如果能用简单直观的方式对近代物理抽象的定理定义进行合理解释,则定能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国内外都已针对大学物理课程开设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该类实验的设计简单,演示现象明显,演示原理、概念易于被学生感知、理解,因而能达到既缩短课时,又优化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2.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考核情况调查
笔者对自己所在高校进行了1个学期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跟踪调查,本校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以集中授课形式开展,每班每学期有2个学时课程,以学生观看教师演示为主。演示实验采用的考核方式为:学生在课后撰写一篇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题目的小论文。笔者通过学生撰写论文的情况研究分析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辅助作用。
对本学期一个组态包括4个自然班共173名学生的演示实验课程小论文书写情况进行研究统计分析,通过统计撰写各论文题目的数目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和领域。统计结果如下图表1:
图表1 演示实验各论文题目写作人数
如图表1所示,排名第一位为3D电影,共48人,占总人数的27%;第二位为锥体上滚,共37人,占21%;第三位为黑洞、时空弯曲,共26人,占总人数的15%;剩下的依次排序为鱼洗、普氏摆等。通过对上述演示实验论文题目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对前沿科技、高新科技,更贴近现实生活的产业科技比较感兴趣,例如3D电影,黑洞,时空弯曲等。对物理学科和多学科交叉领域具有浓厚兴趣。
笔者还对学生撰写论文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显示,学生在撰写演示实验论文时,会自觉查阅相关的中英文前沿科研文献,掌握论文的书写格式,提高自我科学认知能力,提升自我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例如,学生撰写3D影像技术论文时,针对3D技术这一物理前沿名词进行深入挖掘,给出3D技术的起源、发展史及发展历程,讨论裸眼3D这个新科技概念,提出实现3D技术的各项优缺点,讨论该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即3D电影的商机,同时指出这一新科技存在的弊端:如容易引起疲劳、眼睛紧张、头痛等,提出呼吁在追求科技创新和商业利益最大化的今天,应更关注生命本身的科学价值观。在论文中,学生显露自己心声,渴望走进真正的物理,渴望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不再是一个个物理名词、物理抽象符号、一系列数学公式推导,渴望看到物理学的理论知识更多地应用于实践中。
总之,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具有把复杂的物理理论用简单的演示实验诠释出来的独特优势。演示实验能将学生以往的记忆性知识和生活所感所见相结合,从而有效缩短学生理解抽象理论的时间,达到缩短课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学生更多学习的动力。我们要不断完善大学物理演示教学,使之与理论课程相配合,不断探索演示实验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
3.演示实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
(1)讲授理论课程中,加入与其相关的演示性实验。例如讲授导体静电屏蔽的尖端放电内容时,可以把尖端放电组合仪器拿到课堂上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感官实际理解尖端放电效应,了解尖端放电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避雷针、静电除尘等)。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点,更好地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
(2)将演示实验课程制作成慕课微小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或者上传到教务处网站上,或者分享到与学生共建的网络平台上,还可将与演示实验相关的文献、视频上传,以方便学生查阅和下载,从而能够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更深入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科学理论。
(3)开放实验教学,营造自由开放的研究氛围,建立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将演示实验室定时开放,让有兴趣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研究在实验课上没有操作过的实验,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创新研究环境。
(4)加强演示实验网络空间的建设,使网络空间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现代大学生本身对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利用率较高,对其有浓厚兴趣,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建设演示实验网络空间,实现网上预约实验室,可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实现预约[2]。还可利用手机下载客户端预约软件APP,或建立演示实验微信公众号完成演示实验室的预约,以达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节省人员开资的目的。
(5)提倡多元演示实验考核办法。演示实验的课后考核多以书写实验报告、论文形式为主。书写实验报告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实验过程撰写小论文,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查阅文献,掌握撰写论文格式等能力。然而,我们不提倡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而是采用书写和操作相结合的多元实验考核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自然学科都离不开实验基础,实验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检验标准,是修正理论错误的依据,是发现新理论的起点[3]。因此,我们要把演示实验课程与大学物理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对物理课程的补充和辅助作用,秉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在授课中融入演示实验,转变传统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引入开放式实验教学,创建演示实验网络平台,提倡多元实验考核办法[4]。演示实验具有现象直观、操作简单的特点,相信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一定能优化大学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以及对新时代科技前沿的敏锐触角。
参考文献:
[1]郑文珍.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与改革几个两难问题的分析与讨论[J].物理通报,2015(4).
[2]金桂,黄小益.姚敏,等.在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物理通报,2014(5).
[3]张丰强,余仲秋.漫谈物理学中的科学精神[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物理力学实验演示报告 篇4
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学生来说,演示实验不仅开动了我们思考的马达,也让我们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
使我们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这是一个人做学问最最重要的一点。
因此我想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课,学好一门课。
此外,我觉得我们不能将眼光仅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镜所欺骗,要认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后的真理;不仅在物理,生活中更应如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纲上要安排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所在。
1、锥体上滚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2、声波可见
实验目的:借助视觉暂留演示声波。
实验仪器:声波可见演示仪。
实验原理: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振动后形成的驻波基频、协频各不相同,即合成波形各不相同。
本装置产生的是横波,可借助滚轮中黑白相间的条纹和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将其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
1、将整个装置竖直放稳,用手转动滚轮。
2、依次拨动四根琴弦,可观察到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线上出现不同基频与协频的驻波。
3、重复转动滚轮,拨动琴弦,观察弦上的波形。
注意事项:
1、滚轮转速不必太高。
2、拨动琴弦切勿用力过猛。
3、弹性碰撞演示仪
实验目的:本实验用于演示正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形象地显现弹性碰撞的情形。
实验原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如果正碰撞的两球,撞前速度分别为V10和V20,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质量分别为m1时,
则分离速度等于接近速度解式(1)和式(2)可得:若m1=m2=m;e=1则v1=0,v2=v10,即球1正碰球2继续以V10的速度正碰球3,等等以此类推,实现动量的传递。
实验器材1、实验装置如实验原理图示:一底座2—支架4—拉线5—调节螺丝2、技术指标钢球质量:m=70、2kg直径:l=735mm拉线长度: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L=55mm实验操作与现象器置于水平桌面放好,调节螺丝,使七个钢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2、将一端的钢球拉起后,松手,则钢球正碰下一个钢球,末端的钢球弹起,继而,又碰下一个钢球,另一端的钢球弹起,循环不已,中间的五个钢球静止不动。
但在一般情况下,两球碰撞时,总要损失一部分能量,故两端的钢球摆动的幅度将逐渐减弱。
注意事项操作前一定将七个钢球的球心调至同一水平线上,否则现象不明显。
理想情况下,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够恢复,不发热、发声,没有动能损失,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elasticcllisin),又称完全弹性碰撞。
真正的弹性碰撞只在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微粒之间才会出现。
生活中,硬质木球或钢球发生碰撞时,动能的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通常也将它们的碰撞看成弹性碰撞。
碰撞时动量守恒。
当两物体质量相同时,互换速度。
4、大型闪电盘(辉光盘)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
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二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
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借助视觉暂留演示声波。
【实验仪器】:声波可见演示仪。
【实验原理】: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振动后形成的驻波基频、协频各不相同,即合成波形各不相同。
本装置产生的是横波,可借助滚轮中黑白相间的条纹和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将其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
1、将整个装置竖直放稳,用手转动滚轮。
2、依次拨动四根琴弦,可观察到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线上出现不同基频与协频的驻波。
3、重复转动滚轮,拨动琴弦,观察弦上的波形。
【注意事项】:
1、滚轮转速不必太高。
2、拨动琴弦切勿用力过猛。
【实验目的】:演示翼形升力的产生。
【实验仪器】:飞机升力演示仪。
【实验原理】:一般翼型的前端圆钝、后端尖锐,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较平,呈鱼侧形。
当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时,原来是一股气流,由于机翼的插入,被分成上下两股。
通过机翼后,在后缘又重合成一股。
由于机翼上表面拱起,使上方的那股气流的通道变窄,流速加快。
根据伯努利原理可以得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机翼上方的压强比机翼下方的压强小,也就是说,机翼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机翼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要大,这个压力差就是机翼产生的升力。
【实验步骤】:
1、打开位于底座前方的电源开关,用手感受一下出风口处的气流;
2、把手移开,观察到小球从管内升起;
3、用手挡住出风口,小球立即从管内下落;
4、重复操作2、3,观察小球在管内的起落。
5、实验结束,关闭电源。
【注意事项】:如果小球不能从管内升起,适当调节机翼的高度,使机翼的上部对准气咀,使流过机翼上部的气流最大。
【思考】:飞机的机翼为何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
1、不要将锥体搬离轨道。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实验目的】:了解扫描成像原理及视觉暂留现象。
【实验仪器】:扫描成像原理演示仪。
【实验原理】:本仪器中的铝盘上沿螺旋线均匀排布小孔,目的是使盘旋转时小
孔能够从上到下依次扫过画面,有如电视机中的逐行扫描、画面虽然是被依次扫过,只要扫过整个画面的时间短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人眼看到的就是一幅完整的画面、
【实验步骤】:
1、接上电源,打开仪器电源开关;
2、观察窗口处铝盘小孔及其后面的图画,此时看不到完整的的画
3、顺时针旋转仪器正面板右下角的调速旋钮,使铝盘转起来、先使旋钮上的箭头旋至“起动”位置,待铝盘转动平稳后再将旋钮上的箭头旋至“运行”位置;
4、透过铝盘上的小孔观察其后面的图画,发现可看到一幅完整的画
5、注意在铝盘转速由慢变快的过程中,其后面的图画由看不见,到断续看见,到连续看见一幅完整画面的过程、
【注意事项】:
1、因铝盘的转动惯量较大,起动时需加较大电压,一旦启动就要把电压调到正常值,以免转速过大,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仪器不稳、
北航物理演示实验 篇5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13141011 张勇
一、实验原理:
记忆金属水车利用的是记忆金属材料的“形状记忆效应”。记忆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钛-镍系形状记忆合金、铜基系形状记忆合金和铁系形状记忆合金等。记忆金属材料有以下特点:
1、弯曲量大,塑性高;
2、在记忆温度以上恢复以前形状;
3、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
“形状记忆效应”是指具有一定形状的固体材料,在某一低温状态下经过塑性变形后,通过加热到这种材料固有的某一临界温度以上时,材料又恢复到初始形状的现象。利用的是某些合金在固态时其晶体结构随温度发生变化的规律。这个临界温度称为“变态温度”,各种合金都有自己的变态温度。
记忆金属水车利用的就是形状记忆效应,当被高温加热时金属片恢复到初始形状,给水一个作用力,同时水给金属片一个反作用力,使水车转动。
二、记忆金属的应用:
形状记忆材料作为新型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自动控制系统、医学、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形状记忆合金已广泛用于人造卫星天线、机器人和自动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和能量转换材料。
1、高技术中的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应用最典型的例子是制造人造卫星天线。由Ti—Ni 合金板制成的天线能卷入卫星体内,当卫星进入轨道后,利用太阳能或其他热源加热就能在太空中展开。
2、智能方面的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兼有感知和驱动功能,若复合在工作机构中并配上微处理器,便成为智能材料,可广泛用于各种自动调节和控制装置。如农艺温室窗户的自动开闭装置,自动电子干燥箱,自动启闭的电源开关,火灾自动报警器,消防自动喷水龙头等。
3、在能量转换中的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可作为能量转换材料一热发动机。它是利用状记忆合金在高温和低温时发生相变,伴随形状的改变,产生极大的应力,从而实现热能=机械能的相互转换。
4、医学上的应用:
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研究 篇6
1、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是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如密度和压强等概念的建立、浮力产生的原因、大气有压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欧姆定律等,这些问题离开了实验,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被动接受,而不能体会到物理现象的客观存在性和物理概念建立的必然性。
2、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
原《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初步具备的实验能力,主要是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误差的概念,会写简要的实验报告”。因此,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之一。
《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种学实践活动”。
浅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篇7
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实验教学还很缺乏,尤其是农村由于经费不足,实验器材不到位,物理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经济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了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机会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的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的学生强很多。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所以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且落到了实处,如国家花大力气为农村学校免费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农村四配套工程”等。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指定实验以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寻找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实验,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思路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认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并在课前反复操作,达到熟练的程度,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同时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并且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更清晰、直观。此外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只有在特定的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课堂上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能使学生感到新奇,再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解开雨后彩虹形成的这个谜。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这里学习的就不仅仅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大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所以我认为,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我们不应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做实验是为了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实验教学的方法
1.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案例一: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出示以下问题: (1) 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光屏、透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 (2) 在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像? (3) 适当改变距离后像的大小有何特点?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若没有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就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来,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2. 要与学生紧密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本来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而且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几排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把学生当做被动接收的容器。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
演示实验时还要注意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甚至在实验操作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案例: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我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不小,给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让学生有展示实验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又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3. 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4. 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例如,学习固体能传声的知识后,引导学生自制土电话。
四、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浅议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篇8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在21世纪,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物理教学如何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操作要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
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实验用语要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斜面小车称为木板小车等。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对仪器的读音不准。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相互推斥”;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重力”说成“重量”等等。
四、不唱独角戏,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配合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要增加可见度
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可以采用投影放大的方法。如果直接用j2406型小磁针,因其底座是不透明的,面积又比较大,遮住了磁针,影响学生观察。教师可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比照条形磁铁的大小,在其周围均匀固定上10根细针,同时将小磁针的两端分别涂上对比强烈的两种鲜明的颜色,便于区分南北极。使用时将小磁针插在细针上即可进行投影演示。
北交大物理演示实验感想 篇9
物理课安排的两次演示实验分别是“力热振动波动光”和“电磁近代”。整个实验课非常有意思,通过实验,加深了我对一些物理知识点的进一步了解,也使得自己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整个实验课非常有意义。
力热振动波动光中的部分实验除了验证了一部分在高中;已经知道的物理现象外,比如像蛇形摆,弹性磁撞球,以及横波纵波传播这些。还接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高中我们知道动量、动能守恒,通过这次力热振动波动光中相关实验后,我还了解到角动量守恒这一定律。当时自己坐在可绕竖直转轴自由旋转的茹可夫斯基转椅上,双手各握一个哑铃,两臂平伸。使转椅转动起来,然后收缩双臂,可看到明显感觉到自己和椅子的转速显著加大。两臂再度平伸,转速减慢。这正是因为绕固定转轴转动的物体的角动量等于其转动惯量与角速度的乘积,且当外力矩等于零时,角动量守恒。即:对一固定点o,质点所受的合外力矩为零,则此质点的角动量矢量保持不变。因此在没有外加作用的情况下(重力在此过转轴,不提供外力矩),改变转动惯量就可以改变转动的速度。当人收缩双臂时,转动惯量减小,因此角速度增加。所以才有了自己再实验中的出现的现象。
相比于“力热振动波动光”演示实验,电磁近代实验显得更惊险有趣一些,“记忆金属”、“动力发电”、“磁悬浮车”、“3D动画”、“法拉第笼”„每一个实验都非常有趣。当然,在欣赏实验的神奇之处外,老师也向我们讲解了实验原理。而有些实验现象虽然相同,但却运用了不同的物理技术,像“3D”电影的物理技术有线偏振技术和圆偏振技术。在使用线偏振眼镜看立体电影时,眼镜应始终保持处于水平状态,使水平偏振镜片看到水平偏振方向的图像,而垂直偏振镜片看到垂直偏振方向的图像。如果眼镜略有偏转,垂直偏振镜片就会看见一部分水平方向的图像,水平偏振镜片也会看见一部分垂直方向的图像,左、右眼就会看到明显的重影。而圆偏振光偏振方向是有规律的旋转着的,它可分为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它们相互间的干扰非常小,因此圆偏振光镜片基本不受旋转角度的影响。这样观众的左右眼分别看到的是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带来的不同画面,通过人的视觉系统产生立体感。另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记忆金属”,记忆金属是由于当其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因此可以记录温度。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心得论文 篇10
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是物理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其发展共同形成整个物理学史的前进足迹,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实验物理中有新的发现、出现新的结果时,就会激励和促进理论物理研究出现新的模型、理论,使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向广深推进。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更是激发了同学们的试验兴趣和热情,通过奇妙的物理实验增进我们的理论学习!在演示实验课上,一些奇妙的实验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如椎体上滚,扫描成像,离心现象,真空物理现象等……现在就其中的几个实验做一下探讨。
(—)锥体上滚实验.这个实验让我看的目瞪口呆,开始我还以为见了一个怪坡呢。但是经过仔细的分析发现这其实是一种错觉:这个轨道一头高一头低,双锥体从低的一头滚向高的一头是重心向上滚,但分析一下就知道真相不是这样的。首先这是一个双锥体而不是一个圆柱体,其次这不是一个斜面两条轨道,而且轨道是成八字状摆放的,并且高处张得开。这样的设计会使椎体处于高处时重心降低,而且在低处时由于轨道变窄使得重心升高且高于在高处时的,由于一来这个实验就变成重心由高处向低处走的正常现象了,也就不违反物理定律了。
操作:将锥体滑滚移到导轨较低的一端,再放开双手,锥体将会自动上滚。说明:这个实验是由一个锥体和两根互成角度同时又与水平面成一大学物理实验论文 定角度的导轨组成的,因此,从表面上看,物体是由低向高运动,但这其中锥体的形状以及导轨高低不等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实际上锥体的重心自始至终还是在下降。原理:物体在重力场中因受到重力和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会自然降低重心位置。
(二)转盘加减速实验.操作:人坐在转盘的椅子上,双手拿一个重锤,当伸开手臂时转盘转速减慢,当手臂收回时,转盘转速又增大。原理:角动量守恒定律。说明:当手臂收回时可知转动惯量变小,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角速度增大,所以转盘的转速增大。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10-21
物理演示实验室08-15
物理教学的演示实验08-25
浅议初中物理演示实验06-15
用演示实验突破物理习题课难点06-04
物理课堂演示06-14
演示实践教学初中物理论文06-29
尖端放电演示实验报告07-11
课堂演示实验07-01
光学演示实验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