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课

2024-09-24

演示实验课(精选12篇)

演示实验课 篇1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总结出知识与规律,由实验也可以开展验证性和探究性的学习。由此可知,实验是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实验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与辅助说明,理论会显得空泛与无可依托;没有实验进行归纳和总结,理论会缺乏系统性和真实性。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等教学策略主张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采取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与探究、交流合作与互助的方法提升课堂效果,应用演示实验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化学科学素养。

一、导学型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导学型演示实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导学型演示实验一般采取的形式为“讲解—演示—观察—总结”,以知识讲解作为开场铺垫,展开导学型演示实验过程。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提出假设,由此引入导学型演示实验,再结合一定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实施具体的实验操作,得出相关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导学型演示实验的目标是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其实验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联系,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条件、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和解释,引导学生猜想实验结论、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与新知识和新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展知识网络。

例如,在讲授“铵离子”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铵离子检验”的导学型演示实验。首先,引导学生复习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即与已知溶液反应产生气体或固体,通过检验出气体或固体而验证存在该离子。然后,教师实际操作小型演示实验———“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最后,引导学生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反应瓶瓶口观察颜色变化,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表明有碱性气体产生,可知为氨气。导学型演示实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导学阶段是新知识的学习阶段,教师需要提示学生相关的条件、方法;第二,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思考与分析的时间;第三,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得出规律性知识;第四,以图表形式记录实验过程、实验心得。通过导学型演示实验,学到新知识,扩展知识架构,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

二、指导型演示实验,促进深入了解

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演示实验是结合化学知识开展的启发性小型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有效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由于高中化学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内容多,因此在课堂上采取演示实验教学,可以加深知识印象,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探究新知识。教师要借助指导型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挖掘知识内涵,深入分析问题,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指导型演示实验的重点在于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细节与注意事项的指导:第一,在小组实验前,教师要讲解注意事项,避免学生的实验出现错误和漏洞;第二,教师要讲述实验的基本操作,说明演示实验的目的和结果,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互动探究。

例如,在讲授“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开展指导型演示实验教学。教师需要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述,并引导学生阐述实验中的实验现象:“通入干燥氯气,干布条不褪色,湿布条褪色”和“干燥氯气、水、盐酸都不能使布条褪色”。通过一系列对比,得出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的结论。

又如,在讲授“金属Al”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制备Al(OH)3的演示实验,设置方案一:“铝与硫酸反应,再与氨水反应”,方案二:“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二氧化碳反应”,方案三:“铝与硫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反应,生成硫酸铝和偏铝酸钠,之后这两者反应”。教师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案生成Al(OH)3,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扩充学生的知识网络。指导型演示实验具有让学生做好准备的特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并主动去实践,能促使学生强化化学科学素养,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三、巩固型演示实验,加强记忆理解

巩固型演示实验是在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的学习之后,通过开展演示实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对实验的知识来源、发生和发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巩固型演示实验是以巩固和验证为目的的演示实验,一般是在新知识的复习课上引入巩固型演示实验,作用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分析与探究。在课堂上引入巩固型演示实验的原理从逻辑上分析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教师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采取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促使学生建构知识网络,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氧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加热可以产生氧气,并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情况下加热也可以产生氧气。再分析利用这三种物质制作氧气的注意事项,得出实验室制作氧气的材料,并借助图片、多媒体、流程图说明加热高锰酸钾制作氧气的过程,之后开展巩固型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升教学效果。

又如,在讲授“葡萄糖、蔗糖、淀粉的性质”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开展巩固型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教师激励学生猜想实验探究的方法,继而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淀粉遇碘变蓝、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由此加深对淀粉催化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分子含有醛基、能产生银镜反应等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

四、实践型演示实验,提升应用意识

实践型演示实验是对学生不确定的地方或疑问进行实践探究,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演示实验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实践型演示实验,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自主动手实践,参与到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与互助探究的过程中强化应用意识、提升科学素养。化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将高中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在实践型演示实验中融入生活实际问题,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互助探究的欲望,强化应用意识,提升科学素养,由实践型演示实验总结出知识与生活的规律。

例如,为了展示“碳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在化学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实践型演示实验。第一,将石墨电极与导线连接,接通电源,灯泡发亮;第二,借助木炭可以制作净水器;第三,木炭与黑色氧化铜研磨均匀后能够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第四、在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变红,加热之后石蕊又会褪色。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型演示实验,得出碳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石墨的导电性、碳的吸附性、碳的还原性、碳酸的酸性和不稳定性等,有助于推动碳族元素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通过实践型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构建系统性知识网络,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五、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开展演示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演示实验具有导学、指导、巩固、实践等效果,在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教师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强化基础、发散思维、互动探究、实践分析,由此获得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升。

演示实验课 篇2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机械创新设计陈列柜的演示,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启迪创新思维,提高机械创新意识与创新设计能力。

2、了解机构创新设计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二、实验设备

CQXG-10B多功能语音控制陈列柜

三、实验原理

机械创新设计陈列柜是《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实物教材”,其内容以近3年出版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方面的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校优秀教材为基本依据,突出产品创造技法、原理方案创新、机构创新、结构方案创新和外观设计创新。它由十个陈列柜组成,分别是:创新设计概述、创新思维方式、产品创造技法(1)、产品创造技法(2)、原理方案创新(1)、原理方案创新(2)、机构创新设计(1)、机构创新设计(2)、结构方案创新、外观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语音控制柜,由微处理器控制的新型大容量语音芯片组成,设有遥控和手控两种独立操作,可实现遥控、手控该柜全部模型电机同时转动。

演示实验课 篇3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加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有的演示实验效果明显,学生易于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总结结论或验证所学知识,如在做“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时,实验器材直观,现象明显,学生可根据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但是,有的演示实验现象细微,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这就增加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利用投影器将演示现象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如在做“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的实验时,将磁体和小磁针放在实物投影上,学生通过大屏幕就可观察到小磁针的指向发生了偏转,从而认识空间磁场的存在和分布情况。有的演示实验在特定的条件下不能完成,如在做光的色散实验时,在没有自然光的前题下,就可以用多媒体的幻灯机作为光源,将色散后的光谱投到大屏幕上。

二、利用已有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实验

在教材中有的教学内容没有配套的演示实验,教师可根据生活经验自己创造性的设计实验,还可以用自制儀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例如,在进行“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教学时,可用调配好的肥皂水吹泡泡,在自制的铁圈上缠上绵线浸肥皂水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用乒乓球和弹簧自制教具演示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间的距离等。在学习“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如药瓶、软胶管、口服液吸管、铁块和502胶,自制一个潜水艇模型,演示其工作原理。

三、将实验有机结合再重组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其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可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四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弄清各类实验的特性和作用,并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发挥最佳功能。因此,可以创造性地将演示实验变为边学边实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体验实验带给我们的收获。例如,在学习“物质质量”时,就可以把天平发给学生,使其认识天平的结构,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会使用天平测物质的质量。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内容时,可以用现有的实验室器材,自制底座和支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学生边学边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教师要尽一切可能,在物理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所产生的效果是不能用语言来替代的,所以说实验是最丰富的语言。

演示实验不能代替学生分组实验 篇4

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习题以及课外化学科技活动等。其中又以课堂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更为重要。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 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 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 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因此,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小组进行的实验。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化学实验的重要形式。它对于巩固学生知识, 使他们学会和熟练掌握实验技能, 培养他们把已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意识, 提高观察、思维、独立工作等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都有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自从实施新教材以来, 学生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就难以区分了, 教师的演示实验占了主导地位, 学生的分组实验明显减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能不能代替学生分组实验呢?很显然是不能的。

一、实验目的不同决定了演示实验不能代替学生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除了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 更多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并加深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简而言之, 演示实验重点在“看”。而学生分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动手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简而言之, 学生分组实验重点在“做”。虽然同样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 但是化学毕竟是实验的学科, “看”过别人做, 是不是自己就学会做呢?显然不一定, 就如看别人游泳简单, 自己没练过, 下水就想游泳, 大部分下场应该会被水淹死。因此, 演示实验是代替不了学生分组实验的。

二、更好地适应高考需要决定了演示实验不能代替学生分组实验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的基本特征。有关实验能力的考查题一直是高考化学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 化学实验题是各省高考命题的重点, 所占分值大都在20分以上, 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难怪有教师说, 得实验者得高分!如果只进行演示实验教学, 不组织学生实验, 要想得高分比较困难。

首先, 学生对演示实验印象不深刻。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 课本上涉及的实验, 教师基本都会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 虽然可以调动学生一时的学习兴趣, 但因为没有实际接触过, 难以产生深刻的印象。如今年高三复习时, 笔者就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在复习中, 有一道关于干燥和灼烧的题目, 很多学生不知道该用什么仪器, 甚至部分学生对蒸发皿与坩埚没有任何概念, 更不要说分清它们了。若在平时进行了充足的分组实验, 学生接触过蒸发皿与坩埚, 在复习时一定不会出现那样的现象。所以说为了高考得高分, 也不能用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分组实验。

其次, 演示实验难以对学生进行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训练。而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的高考实验题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这类试题, “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 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如在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HCl气体。操作是。 (广东高考题) 如果学生没有根据较多的实验技能训练, 不具备熟练的实验技巧和一定的实验素养, 是很难准确答题的。

三、为了培养更多的尖端化学人才决定了演示实验不能代替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最重要手段。一切化学理论都需要实验去验证;同样, 在实验中也会发现很多化学理论。作为化学尖端人才, 会做实验应该是最基本的技能。若在中学期间仅仅看过老师的演示实验, 而自己从来没有动手做过分组实验, 必然对各种基本仪器和常用药品的使用不熟悉。当他在接受高等教育, 接触到更高深的化学知识时, 还能从容做出相关的化学实验吗?真的能成为国际尖端的化学人才吗?众所周知, 在化学科学上, 我国没有出过诺贝尔奖获得者, 甚至本土培养的在化学上有突出贡献的人都很少很少。为什么呢?以前我们没有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化学实验, 现在有条件了, 但做得反而少了。至少在化学上, 他们失去了实践的机会, 失去了创新的机会。所以说为了未来出现更多的本土培养的化学尖端人才, 也不能用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分组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感想 篇5

我们这次的演示实验主要是电磁的演示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并亲手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我们欣赏到了绚丽多彩的电磁世界,也将书本上的不少理论知识或验证或深层及应用了一遍,对知识有了更详细透彻的理解,对电磁的实际应用也有了更广泛的了解,收获非常大。

我们做了许多的实验,有脚踏发电机的应用,磁液悬浮的实验,大型静电高压的演示……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辉光球。辉光随手指移动起舞,产生一道道美丽的弧线,绚丽多彩光芒四射,甚是好看,好像魔法师的神秘美丽的魔术。更为奇妙是是,辉光会随着声音而变化,好像感知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倾听着我们是声音。我顿时喜欢上了这个神奇的魔球,对它的工作原理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在老师的讲解下及查看了相关的工作原理,我了解到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它是外观为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这其实是气体分子的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玻璃球内充有某种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球内电极接高频压电源,手指轻轻触摸玻璃球表面,人体即为另一电极,气体在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所以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强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如何做好化学演示实验 篇6

一、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实验,它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艺术化的演示实验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演示实验可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新奇、愉快的感受,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由于演示实验要求教师正确规范的操作,有条不紊、镇静自若的演示,因此,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技能、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演示实验中,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和谐有序的仪器装置,变化无穷的实验现象,以及蕴含于其中深邃而简明的规律,充分展示出化学实验动静交错、内外和谐的美。

二、做好演示实验的方法

做好演示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使学生加深记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内容。做好演示实验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采用恰当的实验方法。

1.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做实验之前,教师要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都是认为是搞得好玩的,凑凑热闹,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不清楚,更不用说要求他们用应有的步骤和要求去对待实验。因此,教师选择的演示实验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演示实验,揭示概念、原理、规律,使重点、关键、难点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便于观察,容易理解,有较好的记忆效果。

2.实验操作要明确、直观

通常说来,演示实验有可见范围较小的局限。为弥补其不足,演示完毕后,教师的做法通常是在教室巡回让学生观察,但学生看到仅是结果,没有看到过程,同时紧张的课堂时间恐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比如,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实验,在烧杯中放入一些蔗糖和少量的水,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将烧杯放在高处,让前后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看不见的学生还可以到前面来观看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保证了实验的效果。教师的实验操作时,可以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注意的问题,边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实验操作速度要快慢适中,使学生对每一个动作甚至动作细节都能看清。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较复杂的操作要先示范分解动作,然后再演示连续动作。

演示实验中,往往需要许多实验仪器,要正确处理好这些仪器。仪器的安装要求按观察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合理安装,突出主要的观察部分。仪器的大小、高低、长短要协调,布局合理,重心沉稳。暂不用的仪器、药品不要摆放到实验桌上,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3.要排除干扰因素

在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教学时,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与所学反应不相符合的现象,就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不利于学生进行分析。所以,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要先认真的准备,并且要先做做,尽可能的选择最好的实验条件得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明白事理。在做演示实验时,如果有些现象与事实不相符时,应该引导学生来分析一下原因和怎样排除干扰因素。

4.要做到安全实验

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确保安全环保。否则,不但有害师生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里,进而导致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应做到消除不安全因素,操作力求正确、规范、熟练。对于有害气体要有吸收装置,以防外逸。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内容科学、方法合理、可靠性高,以免造成事故。教师课前应进行预备实验,以确保演示成功。

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应该仅仅是“怎样讲”,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导”,才能适应现代教学论强调培养能力的观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完之后,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多数演示实验的操作都不太难,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可让学生自己去做。如在做配制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在引导学生分析完实验的必备步骤后,有些实验操作放手让学生完成,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做必要指导。

总之,做好演示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充分重视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遵循演示实验的规律,采用恰当的实验方法,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演示实验改进心得 篇7

1 演示简谐运动的图像

课本中用沙摆实验得到简谐运动图像的方法使这个实验不便于观察, 学生对为什么要将接沙的木板匀速拉动缺乏亲身体验。笔者在做这一演示实验前增加了一个小实验, 用细线悬挂一装水的塑料袋, 让一学生手提细线上端, 站立不动, 用针在塑料袋下部刺一小孔, 将塑料袋拉离平衡位置, 让其在垂直于人的正前方的平面内运动, 洒下的水在地上留下的痕迹呈一直线。这时提问:怎样才能将各不同时刻洒下的水的位置错开呢?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人必须向前行走。接着再问:人应怎样向前行走呢?行走速度的大小对留下的痕迹有什么影响呢?经启发、分析和实验验证后得出:人必须向正前方匀速行走;行走速度的大小, 影响着洒下的水留下一个完整的曲线形状, 以及一个完整曲线在行走方向上的距离。本实验器材简单, 操作方便, 可见度大, 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经过如此铺垫后, 学生对沙摆实验就会有深刻的理解了。

2 演示干涉的特点

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差恒定的2列相干波源发出的波相遇, 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 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 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开来。在相遇区域内各质点的振动强弱空间分布是稳定的, 加强的区域始终加强, 减弱的区域始终减弱。干涉现象的这些特点, 教材中是根据水波干涉实验和波的干涉示意图总结出来的。由于投影式水波干涉实验的器材及对环境的要求许多学校尚不具备, 即使一些学校能做这个实验, 大部分学生对眼花缭乱的水波只能是“看热闹”, 很难注意到干涉的特点, 导致学生对干涉特点的理解缺乏感性认识。为解决这一难点, 笔者在课堂上用橡皮锤、音叉、尼龙弦线、带有支架的定滑轮、砝码和砝码盘等器材做了弦上驻波实验。通过适当调节砝码盘内砝码的数量或弦线的长度, 可观察到弦线上出现明显的波腹和波节相间的驻波现象。波腹处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波节处的振动始终是减弱且不振动的。这一实验所需器材简单、操作简便、能直观地显示出干涉的特点, 为学生理解干涉特点提供了感性材料, 而且还可引导学生用波的叠加原理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帮助学生理解干涉时振动加强和减弱的深层含义。

3 演示音叉的振动及发声

在声波这节内容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 就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让悬在线上的小球靠近音叉, 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 这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着。如果捏紧音叉的叉股, 使它停止振动, 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 其直接振动及发出的声音均很微弱, 教室前排的学生也很难看清或听到, 因而音叉的振动及发声必须通过音叉与其他物体发生作用才能显示出来。在演示音叉的振动时, 可将敲击后的音叉叉股直接轻触桌面, 便能听到叉股与桌面撞击时发出的声音;将敲击后的音叉叉股直接与硬纸片接触, 整个教室内都可听到硬纸片在振动的叉股作用下发出的响声, 这些现象都能表明音叉的振动。在演示音叉发声时, 可将音叉的底部与课桌等物体紧密接触, 这时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 整个教室内可听到由音叉发声引起的共鸣声。如果用手捏紧音叉的叉股, 就听不到声音了。另外, 由于课桌等物体的共鸣频带较宽, 在用音叉组演示音调时也可采用此方法。这一实验不需增加其他器材, 但效果却十分明显。

演示实验课 篇8

一、演示实验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演示实验的选择要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讲清难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等能力, 选择的实验能为进行概念、理论的教学服务。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时候, 学生有时候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实验结果失败。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做演示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例如, 学生在进行“膝跳反射”这个实验的时候, 教师会发现有的同学实验效果明显而有的同学实验效果却并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膝跳反射”实验要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凳子上, 一条腿着地, 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着地的腿上, 小腿要自然下垂、放松。身材比较胖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 另一条小腿没有做到自然下垂、放松, 而是紧绷着, 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针对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让身材比较胖的同学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让他们坐在桌子上, 不必把小腿搭在另外一条腿上, 以保证小腿能自然下垂、放松。然后教师用橡皮锤迅速叩击受试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面的韧带, 学生便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效果。通过教师的演示, 学生便能消除疑虑, 明白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二、演示实验教学必须有适用性和鲜明性

演示实验教学选用的仪器要大小适当, 实验装置和操作简便易行, 装置要高低适宜、美观。所用时间较短, 现象鲜明、富有直观性, 便于观察。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客观、全面、准确和有序地观察现象。学生通过演示实验看到了自己平时看不到的生物微观世界, 看到了平时见不到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 因此它具有适用性和鲜明性。例如, 初中学生对于动脉血和静脉血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 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而理解概念。教师可以首先取装有新鲜牛血的两只试管, 在其中一只试管内注入氧气, 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 然后再在另一只试管中注入二氧化碳, 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通过控制实验条件, 使学生有序地观察变化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收到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学生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 启发运用感知到的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而认识了静脉血和动脉血的不同。

三、演示实验教学必须有示范性和可靠性

生物实验本身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需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只有正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才能达到既定的实验目的。因此教师要严格规范操作, 教学才具有示范性和可靠性, 学生也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尊重实验结果的客观事实。例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这个实验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地掌握使用显微镜的规范操作, 我觉得可以这样安排演示实验。在让学生熟悉了显微镜操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上台演示怎样使用显微镜, 接着教师在此基础上演示怎样使用显微镜的规范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两次示范学到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 教师的演示实验便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学生也能从比较中纠正错误的操作并加深对正确操作的印象。

四、演示实验教学必须有演示与讲授统一性

演示实验教学中有的实验内容较多, 实验过程又较长, 这时候可以采取分段实验, 教师讲授和演示一段, 学生跟着操作和观察一段。如观察草履虫的实验, 就要分三段进行实验, 第一段:观察草履虫体型和运动;第二段:观察草履虫的结构;第三段:观察草履虫的应激性。在分段实验时, 教师要说明并演示每段实验的操作方法, 提出注意事项, 然后再让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必须对实验内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加以组织、润色并用准确、生动、赋予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的讲授不仅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 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演示实验课 篇9

一、重视演示实验,发挥演示实验教学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的作用,尤其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演示实验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需要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演示实验应当被视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环节,教师在课前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演示实验有着积极的教学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验证书本上学到的规律和结论。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绪言课时,因为课本内容较广,信息量较大。学生一时根本无法理解。此时,如果教师如按教材中的做法,可能会给初学化学的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就开展了一些有趣的演示的实验。如“魔棒点灯”、“湿法炼铜”等实验。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再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很容易接受化学知识,并且也能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极具启迪性的思想,从而培养自己的化学素养,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推断和归纳能力,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边演示边实验,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的演示实验大部分情况下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并且是教师自己完成。学生只有观察实验,并根据教师的提示分析其中的现象与规律。这就意味着会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在空间和时间上会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这就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要求,怎样才能在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把实验效果做到位呢?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反馈来看,有一个方案非常有效,那就是“边教边实验”,这也是演示实验的一种,教师把对实验原理的讲解和做实验的步骤糅合成一气,在做实验的时候就开始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和解释,在最紧迫的时间、空间内尽可能的发挥出实验的示范效果。例如:在开展“氯气的化学性质”这个实验时,就先演示两组实验:(1)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2)氯气通过湿润有色布条。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一遍演示一边提出问题:为什么氯气对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影响,却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呢?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演示实验中探究,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在实验中探究是化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很多化学现象与规律需要通过实验来完成,而且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不仅如此,演示实验本身也是充满趣味性的,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实验现象都甚为有趣,并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极大的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不一样的乐趣。例如:在开展“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这个实验时,先做一番茄电池音乐贺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盐类水解”这个实验时,课前就准备好一朵白色的“桃花”,并用醋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等。在实验开始时就在“桃花”上喷上一点清水(主要成分是无色酚酞),由于滤纸吸水性比较强,所以这些“清水”很快就均匀分布在“桃花”上,然后再喷少量无色醋酸钠溶液。这样,学生马上就看到“桃花”一下子变红了。然而,当给“桃花”上喷洒一些氯化铵后,“桃花”立即变白了。学生对其中的变化十分好奇,这样的演示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探究盐类的水解知识的需求。

四、重视演示实验,提升学生实验能力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由于近代自然科学起步的早,化学实验工作开展的比较到位。化学的内容都是以抽象的概念和定律为主,需要实验教学去具体化展示出来,因此,对于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学来说,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经验,将那些学生感到困惑不解的地方放到实验中去解读,让学生在一个具体可见的环境下感知抽象的化学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改进演示实验是教师值得探索的教学策略。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改进演示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宽一下与演示实验相关联的环节,拓宽实验的广度,使学生见识到更多的内容。例如:如玻璃器皿的内外壁不能有污痕;破旧的配件如胶皮管、角匙、镊子等不宜再用于演示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给学生以严格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形成严谨观念:化学实验是一项严肃而认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这样的要求,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十分有利的。

综合上述,改进演示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改进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快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展演示实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荣桥.改进化学演示实验可视性的有效策略[J].化学教学,2016(05)

[2]周怀鹏.浅谈用演示实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上好化学演示实验课的途径和方法 篇10

一、化学演示实验课的要求要具体, 目的要明确

在教学中, 老师在演示一个化学实验之前, 首先要把具体要求列出来, 还要明确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最好采用上课三步曲“阅读——提问———介绍”的模式, 使学生在阅读环节明确实验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中间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 我们应该在实验中观察什么, 怎样观察, 怎样记录等等, 这些都要提前准备好。只有做到了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引导得法, 才能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对本次实验得到全面准确的认识。

二、化学演示实验课力求出现鲜明精彩的实验现象

上化学演示实验课是一次性必须成功的过程, 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实验的成败, 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而且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 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演示实验课, 力求每一次的演示实验课都有鲜明精彩的实验现象的产生。同时, 在演示过程中, 教师要一边做一边解说, 要注意到语言叙述的准确性, 操作程序的规范性等等。作为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之一的化学演示实验课。只有鲜明、精彩的实验现象, 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从而激发其积极钻研的兴趣。教师在上化学演示实验课之前一定要先备好课, 从仪器的种类规格, 到药品的纯度、浓度、用量的选择, 甚至反应的条件及时间, 以及可能发生的异常现象等等都要一一做好充分了解和准备, 如果可以的话, 还要事先做一做。这样才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我们的化学演示实验课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去积极探索化学奥秘, 培养其创造能力。

三、化学演示实验课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玩是孩子的天性, 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 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 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潜心研究新课标, 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 把握好演示实验教学中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关系。

教师在实验开始前, 应该先把药品和仪器有序地放于桌面, 向学生介绍药品和仪器的性能和有关操作。老师也可边做介绍, 边及时用语言引导学生应该观察什么现象。

把学生“请”上讲台。对于一些实验内容简单或同一类型的几个演示实验, 教师就可以大胆进行改革, 叫一些学生上台来做, 教师只需要在一旁简单介绍或提示操作要求、药品和仪器的性能。学生们亲自做了这个实验, 不仅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还培养了其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做实验, 学生能从内心体验到他们动手实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 从而大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自己亲手做的实验, 操作会记得更清楚, 现象也会记得更深、更牢。本学期, 我做的这个尝试, 深得学生的拥护, 不少学生争着上台演示实验, 有些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小发明创造。

河北省磁县磁州镇第一中学苗洪福

四、化学演示实验课能够培养学生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能力

化学实验课在很大程度上会得到学生的青睐, 但也有些学生抱着只看“热闹”不用脑的态度, 看完实验现象了还沉醉于实验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总结, 更要善于趁热打铁。每当做完一次化学演示实验后, 教师就要启发学生, 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去思考生活问题, 还可以允许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原理对实验进行大胆的改进, 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化学演示实验课也需要引进多媒体教学

随着电脑的普及, 多媒体也走入了我们的教学世界。而我们有些化学实验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 所以按照常规演示难以实现或完成。而对于一些不适合在课堂上亲手进行的实验, 我们可以借助电化教学媒体, 制作成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 能使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 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 宏观缩小,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按照老师的具体要求来操作, 老师们上课时, 也不要“打折”了, 一定要杜绝偷工减料、望梅止渴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 在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中, 上好演示实验课, 让学生更多地观察各种化学变化, 亲身体会到通过化学实验探索化学规律的乐趣, 创造一个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环境, 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能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摘要:面对新课改, 演示实验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确实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切实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创造性处理教材和使用教材, 积极反思、总结出一条较好的演示实验教学的途径, 使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演示实验课,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小议化学课堂演示实验 篇11

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指导性演示实验三种类型。

一、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边讲边演示。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其得出正確的结论。

例如,在讲“铵离子的检验”时,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要突出强调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讲铵盐性质时学过的)。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氯化铵和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回答,并由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像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新知识。

使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掉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亦即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感性阶段。

②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前述有关铵盐检验的实验中,当学生观察到“试纸变蓝,有刺激性氨味”时,应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理性阶段。

③要注意把实验中所得出的特殊(或个别)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或同类的其它对象)中去,使学生类推地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应把从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中铵离子的鉴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它铵盐的鉴定中去,总结得出“化学上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这是对这种实验的归纳。

④应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表把实验的结论记录下来,或结合指导学生读书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上记号或摘录下来以巩固知识。

二、验证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教师讲课时,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结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待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结合有关氧气制取与收集的挂图,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原理与收集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先具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课堂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及收集氧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印象,提高当堂课的巩固率。又如,介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时,先通过复习碱的概念,指出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应具有碱的通性——使指示示剂变色,然后再演示把紫色的石蕊试液及无色的酚酞试液分别滴加到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中,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以验证刚刚学习到的事实。

使用这种演示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演示实验前,因学生对有关内容已有初步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

②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

③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敦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如在演示氢氧化钙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当学生观察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蓝色,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红色”后,让其解释该现象,指出该现象所证实的问题。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三、指导性的演示实验

这是指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例如,在学生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避免在实验方法或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方面出现大错误,教师一般都要先进行部分实验的演示。例如,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先进行示范性演示,以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并掌握操作的关键点。进行这种演示实验时,教师还应注意讲清操作要领。 

演示实验之我见 篇12

一、目的明确, 要求具体

对于演示实验, 教师必须做到目的明确, 心中有数, 即, 通过每一个演示实验, 要求学生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解决什么问题, 应该突出哪些实验现象, 重点示范什么操作, 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出结论等等, 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仔细认真分析教材, 全面考虑实验, 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也应明确实验的目的, 以激发其观察实验, 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抓住实验的主要现象和本质问题.中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观察实验时, 很容易被新奇的现象所吸引, 注意力集中到细枝末节上去了, 忽视了主要性, 得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表象.例如, 讲化学变化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只注意到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没有看到新物质的生成.一部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 只看热闹玩新鲜, 不动脑筋去思考, 实验完毕后没掌握应获得的化学知识, 久而久之, 学生的兴趣就只能是看“热闹”的程度了, 不热闹时就不感兴趣了, 这是不明确实验目的所造成的.所以, 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应该观察什么, 怎样观察等等, 使学生带着问题观察, 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寻找答案.

二、现象鲜明, 生动直观

只有鲜明的实验现象, 才能造成生动的直观, 给学生以深刻的表象, 是刺激学生大脑神经很重要的一环, 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 要求教师在保证演示实验的直观、生动上多下功夫, 抓住时机, 利用学生激动的情绪和获得鲜明的表象, 通过启发引导, 容易较顺利地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如做钠与水的反应时, 用小刀切割钠, 说明了什么?钠在水面上熔成了小球又说明了什么, 加了酚酞的水变红了, 是什么原因等等, 学生就会将钠与水的反应从现象到本质, 认识上比较深刻和完整.在将演示实验生动直观的同时, 要切忌片面强调趣味性、魔术化, 更要切忌走过场, 不做或是简单做, 由教师叙述代替.

三、效果可靠, 保证成功

教师的演示实验, 必须效果可靠, 万无一失, 保证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预试.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细致, 对每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意义、操作关键、注意事项等, 必须掌握.即使是比较简单或很熟悉的演示实验, 也必须认真预试, 以免由于条件的改变或其他因素的变化, 而使演示实验失败.所以, 请老师们千万注意, 不要因一时贪图省事, 不做预试, 草率从事, 造成实验教学的失败.

2.摆放有序, 认真核对.教师应按照演示实验取用先后次序, 放入专用的演示盒子内.在上课前教师还必须认真检查一下盒子内的仪器、药品等实验用品, 是否齐全.看一看仪器、药品是否齐全,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实验的成功.

3.有备无患.演示实验的用品, 特别是那些容易损坏的仪器和容易发生意外的实验装置, 教师在上课时, 必须在课前准备双份, 以便演示实验失败之后, 可以即时进行更换.如果演示实验失败, 教师必须及时找出原因, 如果时间许可, 应立即进行重做, 否则在适当时间内给学生加以补做, 决不许不做.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失败, 不可马虎从事.有些疑难实验, 教师可以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事先告诉学生.

4.实事求是, 科学规范. 在演示实验时,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 此时, 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 找出异常原因, 给学生进行分析, 这样, 教师用科学的态度就会培养出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如在讲铝热反应时, 要做氧化铁与铝粉的反应实验, 结果连续2次实验都失败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做不出现象来, 学生会很失望, 只能从反应物入手来进行分析, 主要原因是氧化铁水分量大, 要炒干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最后实验成功了, 剧烈的现象让学生激动不已.本节教学效果相当好.这使我充分认识到, 任何科学实验, 都必须认真, 来不得半点马虎,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切忌弄虚作假, 如, 做弱电解质导电实验时, 为了较明显地让学生观察到灯泡发亮的实验, 教师便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少许强电解质, 这是严重违反科学的, 是实验教学中决不允许的.

5.掌握时间, 确保安全. 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各个环节必须扣紧, 按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如果演示实验用的时间长, 势必影响下一个环节, 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节奏, 与此同时, 做实验时要确保安全, 万无一失, 要严格按照实验程序进行操作.

例如, 加执或点燃可燃性气体一定要先检验其纯度, 尤其是在检验氢气纯度时, 用试管收集后, 移向酒精灯后, 听声音不纯, 应当用大拇指捂住一会儿, 切不可马上去收集, 以免余火引发反应器爆炸, 酿成事故.要结合实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讲清事故原因, 以防学生畏惧实验, 缩手缩脚.

6.启迪思维, 培养能力. 生动鲜明的现象只能给学生直观的感觉, 而通过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抓住变化的本质, 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为此, 在演示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神经系统协同活动, 为理解知识和发展智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实验后, 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自行得出结论, 使学生不仅获得理性认识, 还培养了思维能力, 如, 在做完喷泉实验后, 学生情绪高涨, 此时教师应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能从低向高处流呢?为什么无色的水进入小花瓶会变成红色?还有哪些气体能做成喷泉实验呢?采用这种方式, 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思考结合起来了,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

上一篇:园林栽植下一篇:关系网络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