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进校园活动的意义(精选10篇)
国学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篇1
国学知识进校园专题活动(试题)
1、咏花是自古以来文人的一大爱好。请指出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分别是咏的是什么花?()A、荷花和菊花 B、菊花和梅花 C、梅花和菊花 D、梅花和荷花
2、下列作品中,作者、朝代、作品相一致的是:()A、《红楼梦》—清朝-施耐庵 B、《儒林外史》-清朝-吴光耀 C、《西游记》-明代—吴承恩 D、《水浒传》-元末明初-罗贯中
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哪位诗人写的?()A、王维 B、苏轼 C、杜甫 D、陆游
4、“子时”是指现在的几点?()A、19—21点 B、21—23点 C、23—1点 D、1—3点
5、《幽梦影》中“花中之柳下惠也”是指()A、菊 B、梅 C、莲 D、水仙
6、“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出自《礼记》中的()A、《少仪》 B、《中庸》 C、《深衣》 D、《大学》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A、《论语》 B、《庄子》 C、《礼记》 0
8、“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中的()A、《学记》 B、《大传》 C、《王制》 D、《月令》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 C、《爱莲说》 D、《小石潭记》
10、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1、先秦时期和儒家相对立,并列为“显学”的学派是:()A、法家 B、道家 C、墨家 0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A、苏东坡 B、李白 C、李清照 D、李商隐
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杜牧的()A、咏史诗 B、伤别诗 C、纪行诗 D、写景诗
14、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岳母刺字 D、三娘教子
15、成语“衣冠禽兽”原指什么?()A、好色的人 B、朝廷官员
C、穿衣服的贵族动物 D、坏人,无赖
1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句诗的作者是宋代的()A、吕岩 B、杨万里 C、辛弃疾 D、张籍
17、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A、雅乐 B、燕乐 C、清商乐 D、蜀乐
18、借助虚字造成回环往复艺术美感的对偶句是:()A、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B、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9、据《左传》,吴国公子()到鲁国聘问的时候曾“观周乐“。A、季札 B、季友 C、季梁 D、季康子
20、谁的诗被苏东坡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A、贺知章 B、刘禹锡 C、王维 D、孟浩然
21、《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A、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22、与黄培芳、谭敬昭并称为“粤东三子”的清代作家是()A、汪中 B、袁枚 C、张维屏 D、严复
23、关于《兵车行》,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作者杜甫
B、写玄宗后期的穷兵黩武 C、乐府诗
D、用乐府旧题
24、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 D、长颈鹿
25、主张“人性本善”的是孟子,那么,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谁()。A、老子 B、孔子 C、孙子 D、荀子
26、“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中的“刘郎”是指()A、刘长卿 B、刘禹锡 C、刘辰翁 D、刘改之
27、下列哪个成语不是形容读书勤奋?()A、高凤流麦 B、带经而锄 C、悬梁刺股 D、学富五车
28、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出自哪部古典名著?()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29、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A、传记 B、书信 C、史论
D、文艺随笔
30、在《左传》“曹刿论战”故事中,曹刿问鲁庄公“何以站”,庄公回答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A、必以情 B、必以心 C、必以信 D、必以分人
31、“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A、湖南省 B、湖北省 C、浙江省 D、江西省
32、“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男角 B、女角 C、儿童
D、男女均可
3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的诗作。A、杜甫 B、杜牧 C、白居易 D、张九龄
34、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A、玩世主义说 B、游戏说 C、诛奸尚贤说 D、滑稽说
35、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36、《孝经》的第一章是:()A、天子章 B、孝治章 C、开宗明义章 D、广至德章
37、严羽《沧浪诗话》提出的著名诗论观点是()。A、以俗为雅 B、别材别趣 C、点铁成金 D、别是一家
38、李煜词中最感人的作品是()A、反映宫延享乐生活的艳情词 B、写离愁别绪的感伤词
C、抒写亡国的深悲巨痛的篇章 D、以咏物怀古表达情思的篇章
39、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A、彖传 B、穀梁传 C、象传 D、文言传
4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描述的是()A、杜甫 B、李白 C、杜牧 D、李贺
国学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篇2
一、淮剧艺术魅力的独特展现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淮剧是中国戏曲的一个地方戏品种, 是由多种艺术门类的因子构成的综合体。剧本是属于文学的, 淮剧剧本又是有说有唱, 说说唱唱的形式, 其实包含了诗歌、小说、戏剧等多种部类。 淮剧演出熔唱、念、做、打于一炉。唱、念涉及了旋律、 节奏、韵律, 是属于音乐学的。人物的化妆, 舞台的砌末等, 属于美术范畴。惊心动魄的武打, 奇妙无比的特技, 又是从武术、杂技等方面接受来的功夫。所有这一切都被拿来, 经过一个由凑合、混合到融合的发展过程, 最后达到了戏曲化, 达到文学性、音乐性、舞蹈性、戏剧性的统一。比起其他戏曲品种来, 淮剧艺术的胸怀是博大的, 几乎把它产生之前的各项艺术都包于其内, 综合而至于一统。中华古人开拓的特殊的宇宙观念, 使淮剧舞台上空间与时间的处理十分空灵而超脱。淮剧舞台上的环境, 是由演员表演出来的, 一个圆场即可走遍天涯海角, 几个龙套就可当作千军万马。景随人移, 人走景动, 整个舞台的空间是流动的。淮剧舞台上的时间, 可以随意延长, 也可随意缩短, 甚至还可以凝固不动。一瞬间的心理活动, 可以唱半天。几天的行程也可转变为数步。角色“虚下”, 可以把自己活动的时间在舞台上定住。这种时间、 空间的高度自由, 是淮剧艺术的一大特色。淮剧舞台是以人为核心的, 常常是舞台上除一桌二椅以外, 别无它物。骑马而无马, 行舟而无舟, 登山而无山, 上楼而无楼。 但是, 有了演员的表演, 就可以化生出任何事物来。空舞台上虚拟出来的事物是那样的“真”, 又是那样的“美”。 可见, 淮剧进校园让青少年学生领略淮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反映爱国主义题材, 仍是淮剧艺术创作的主旋律。由剧作家卢冬红创作、江苏省淮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淮剧《太阳花》, 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 展现了民族危亡的特定环境中发生在苏北麒麟村方家大院里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塑造了一个具有民族气节、大义灭亲的中国妇女形象——方大姑。在她身上既有浓厚的封建道德观念, 也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既有疼爱子女的母性的情感, 也有大义灭亲的正义行为, 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性格复杂的人物;充分体现了大敌当前中华儿女所具有的英勇卓绝的民族气概, 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青少年观众十分清楚地知道: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通过淮剧进校园活动.使我们进一步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其自身宽宏的内涵和特点, 就是艰苦奋斗、辛勤劳动, 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 维护各民族的联合、 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在外敌入侵面前, 团结对外, 英勇抵抗, 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反动制度进行斗争, 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纵观淮剧剧目, 如《杨家将》、 《范公堤》、《海瑞罢官》、《屈原》、《郑板桥》、《奇婚记》、《鸡毛蒜皮》、《难咽的苦果》、《路魂》、《十品村官》、《剃头匠与理发师》等, 每一部都是形象而又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三、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国学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篇3
走进新桥小学,阵阵传统文化的熏风扑面而来,国学课堂书声朗朗,小学生人人会说《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会背诵古诗文;学校校园、教学楼墙壁上悬挂了精心制作的竹简式圣贤、先烈的名言警句、唐宋诗词100多条,还挂有京剧脸谱、剪纸艺术、中国结、文房四宝等艺术作品。让学生举步移目都能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言行。浓浓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如入芝兰之室,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陶冶,行为受到规范。在这里传统文化已成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凸显了该校的办学特色,同时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更大成绩。
因此,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班主任专业化管理先进校”;自治区“文明单位”、“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先进集体、“自治区教科研基地”;海区“创一流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更新观念 大胆尝试 自编校本课“国学”教材
新桥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小学,有1——6年级24个教学班,65名教职员工,1160名学生。该校近年来,在“依法办学、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争创一流”的思想指导下,除努力完成规定的教学课程外,大力研发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国学”教材,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其中圣贤文化则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展“国学”进校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编写校本课“国学”教材,在一味偏重文化知识、忽视德育的今天是十分需要的。它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需要,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需要。“国学”中的“仁义礼智信”“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论述,与当前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是一致的;与开展“三好、四不、五个做”教育活动也是一致的。它是当代青少年甚至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教人存身立世、修身养性的不二准则,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最好启蒙教材。
编写校本课“国学”教材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又刻不容缓。2004年寒假期间,学校责成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组成编写组,根据1——5年级(当时小学实行五年制)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始从浩瀚的经典中选编教材进行试行。后每年一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剔除糙粕,补充精萃,终于于07年秋修订完善,一套(1——5年级)装祯一新、图文并茂的“国学”教材与师生见面了。教材除附有注释外,还在每节课后安排了“我会朗读了、我会背诵了、我明白意思了、我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四个自我评价板块,做到层层推进,对学生不设硬性指标,倡导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本课“国学”的内容各册不同,一年级本以《三字经》为主,二年级本以《论语》《道德经》为主,三年级本选编《宋词》,四年级本选用《古文观止》中的部分篇目,五年级本则从《诗经》、《中庸》、《楚词》中节选,(6年级本正在编写中)。六个年级在学习以上述教材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的古诗词160篇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会读、会背,尽量作到能够理解。
二、开展“国学”教育的形式和作法
学校开展“国学”教育,对象是学生,但更重要是需要一支过得硬的语文教师队伍。为此他们努力培养造就了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为“国学”进校园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国学”进校园,教师需先行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学习“国学”,用以闻道修身,教师应率先从自身学起,作起。所以打造一支志趣高雅肯于学习、善于学习、发挥表率作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追求的首要目标:要求任课教师既具有扎实的国学基础,又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为此,他们首先抓了教师的读书,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有计划地学习指定的“国学”经典及当前的教育理论专著、书刊、杂志和中央的教育政策,做到古今结合,古为今用。坚持写读书笔记,仅2007年教师共撰写“国学”教学体会、扎记等文章达540多篇。有的老师在读书感悟中写到:“当我浸沉在经典名著中时,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长期形成的职业倦怠在请新的诗情画意中得以消除。”另外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他们还重点抓了“两字”“一画”的基本功训练和“诗词教学备课比赛,”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教师中形成了“人人爱读书,人人儒雅风”的氛围。通过学习,许多老师改变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风格,在语文课教学中做到了出口成章、幽默风趣、引经据典、生动活泼,成了最能吸引学生的课堂之一语文老师狄文莲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我上大学时就已学过,当时只是背诵而已。但今天为了教好学生,就要重读细品。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两句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天为人师表的我就应‘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要把学生的困难、问题放在首位,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引导,从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国学”进校园的具体实施方法
学校规定,每两周上一节“国学”课,由语文老师按校本课教材授课。鼓励学生创造各种诵读形式,形成师生互动。有的将古诗词配上古筝、歌曲、舞蹈,有的与琴棋书画结合,利用一切可增强记忆的方式进行。每年10月,学校定为学“国学”活动月,用不同方式进行集中展示。朗读中可一人读,也可两人、三人或全班集体诵读,做到全员参与,从而增强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每年举办一次古诗文、名言诵读大赛。还倡导学生自办“国学”手抄报、诗文配图,5——6年级则倡导学生自编诗集,或选编或自撰,或一个人办,也可几个同学合办,充分展现小学生的特长、个性和写作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达到文道结合,以文引道的目的。他们还开展了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活动:如“走进贤人,了解历史”“学历代贤人,作最好自己”等活动。使学生学有所用,不尚空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校坚持“四有”“四不”“三保证”的原则:即国学课有课时安排,有教学要求,有常规检查,有阶段验收;不免强,不做硬性要求,不留作业,不考试;保证诵读时间,保证篇目落实,保证形式多样。但总的原则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首先是重读,以后在学习成长中逐步加深理解和实践。虽然采用“四不”原则,但对平常所积累的知识,可以进行单项检测,对优胜者进行奖励,鼓励学生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一时间诵读古诗文成了学校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
三、“国学”魅力无穷, “国学”培育当今英才
通过将近四年校本课“国学”教材的研发、授课,达到了师生双受益的目的。学校的语文教师通过编写、设计、实施评价“国学”课教学的过程,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科研能力,自身文化素养、教学风格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彻底改变了“一本教材套牢你,课堂教学是唯一,一种模式教到底”的陈旧观念,校本课“国学”教材的开发,让教师都参与了进来。
六年级狄文莲老师说:“通过‘国学课的教学,我对道家、儒家派关于做人的道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诸葛亮的《出师表》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关切的心情,道出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我用我的感悟教学生在学习中从中感悟,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他们的受益将是终生的。”六年级王冬梅老师说:“我共组织了三次古诗文大赛,都是自己亲手编排而且每次都有提高,并取得满意的成绩,提高了我的组织能力和古典文学水平,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称道。”五年三班韩艳玲老师说:“古文、古诗词艰涩难懂,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说明其中的道理,很受学生欢迎。几年来,我总结出了‘国学授课的体会是:首先让学生走进‘国学可暂不理解,但应会背诵;尔后是体验‘国学,经过不断学习,温故而知新;再就是实践‘国学,教学生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进一步加深理解;最后是受益‘国学,不但自己理解,还能举一反三,用以提高自己的表达和作文能力。”刘晶老师说:“初中生普遍认为古文最难学,我们在小学阶段开设这门校本课,让学生先接触、到感兴趣,为升入初中阶段的古文学习打好了基础。”
通过“国学”学习,学生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语文水平迅速提升,知识面逐步扩大,自信心明显增强。该校五年三班同学潘鹏宇现在己能背诵三百多首《唐诗》和部分古诗文,他与丁文会同学现场为大家熟练的背诵了“岳阳楼记”“陋宝铭”及“悯农”等诗词赋。他说:“以前自己贪玩,心思没用在学习上。但从上了‘国学课,我懂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从而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五年级学生赵硕说:“我读了文天祥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我坚定了向前辈学习,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信念。”六年四班的王金重同学说:“我学习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后,又看到四川大地震牵动了党中央,并得到来自全国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援,作为新时期的一个学生,国家有难应做出贡献,我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六年三班侯广文同学说:“通过‘国学的学习增强了我对‘国学的兴趣,我办了《闪烁的诗篇》诗集,收编了今古童谣、手抄报的内容,诗集图文并茂,增加了我的知识和制作能力。”还有不少同学都用不同的事例说明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孩子们从小掌握的知识,将终生受益。
“国学”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许多顽皮的孩子变得知书达礼、心地向善、乐于助人、孝敬师长和父母。许多同学语文水平明显提高,有的已能写文言文作文,作文水平明显进步,也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通过与家长一同学习、诵读古诗文,还起到了促进家庭和谐,提升家庭品味的作用。
在三中任教的学生家长李老师说:“学校开展‘国学课是教给孩子怎样做人的道理,我的孩子没学‘国学前有空就去上网,学了国学课后有空就念、背,还自己写诗,帮我们干家务活,我觉得您们教孩子走上了正路,我举双手赞成。”
几年来的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国学”课最大受益者是教师,而实施后的终生受益者则是学生。
有诗曰:
尘封古籍卧龙蟠,国学今朝进校园。
稚口声声《论语》吐,素垣处处《子规》言。
潜心闻道顽劣少,克己恭行仁礼蕃。
国学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篇4
1、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A、彖传 B、穀梁传 C、象传 D、文言传
2、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下面哪位维新志士,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并称“戊戌六君子”?()A、梁启超 B、谭嗣同 C、徐致靖 D、康有为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A、《孟子》 B、《论语》 C、《史记》 D、《左传》
5、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杜甫 B、王勃 C、李白 D、王之涣
6、中国文学史上有“魏晋人物晚唐诗”的说法,魏晋人物的风度一直为后世人企慕。魏晋是士大夫的时代,士大夫们崇尚清谈,清谈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清谈又立足于三部著作,它们被称为“三玄”,请问“三玄”是指:()A、《老子》《庄子》《周易》 B、《太玄》《离骚》《庄子》 C、《论语》《周易》《老子》 D、《太玄》《庄子》《老子》
7、中国最早的书肆“槐市”出现在()的长安。A、秦代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8、龚自珍《咏史》“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中,“团扇才人”是指()A、名妓 B、高官 C、文人 D、盐商
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该句运用修辞手法的是()A、比喻 B、夸张 C、拟人 0
10、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武松所为?()A、倒拔垂杨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 D、智取生辰纲
11、周密《观潮》一文选自他的()A、《武林旧事》 B、《齐东野语》 C、《蘋洲渔笛谱》 D、《浩然斋雅谈》
1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歌咏的是何种植物?()A、梅 B、松 C、菊 D、竹
13、“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14、严羽《沧浪诗话》提出的著名诗论观点是()。A、以俗为雅 B、别材别趣 C、点铁成金 D、别是一家
15、神话“夸父追日”出自哪部书?()A、《山海经》 B、《世说说语》 C、《封神榜》 D、《诗经》
16、下列地支与其生肖配对正确的是哪一项?()A、子——兔 B、巳——蛇 C、酉——猴 D、申——鸡
17、《道德经》的作者是()。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18、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9、“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D、蔡琰
20、《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21、《学记》是()四十九篇中的一篇。A、《大学》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2、从陶渊明的赋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喜爱什么花?()A、梅花 B、桃花 C、荷花 D、菊花
23、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主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24、下列语句中出自《史记》的是()A、吾日三省吾身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一言以蔽之 D、士不可不弘毅
25、《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 B、崇尚 C、官名 0
26、《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说“门外楼头,悲恨相继”,当时韩擒虎统兵伐陈,是先到达金陵的()外。A、朝阳门 B、朱雀门 C、玄武门 D、仪凤门
27、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哪个不属于三乐?()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C、人生得一知己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段讲()的重要性。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 C、学思结合 0
29、《封神榜》是属于()故事。A、历史故事 B、神话故事 C、民间故事 D、童话故事
30、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A、雅乐 B、燕乐 C、清商乐 D、蜀乐
3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出自:()A、《大学》 B、《论语》 C、《庄子》 D、《老子》
32、下列诗人、诗题、名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菩萨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B、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王冕——《墨梅》——不要人看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D、王之涣——《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33、唐宋之际,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在两眉之间点一朵(),是最为时尚的装扮,相传此妆始于寿阳公主。A、桃花 B、梨花 C、荷花 D、梅花
34、《全唐诗》收录的是唐代()首诗? A、两万多首 B、三万多首 C、四万多首 D、五万多首
3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哪位诗人?()A、陆游 B、王勃 C、李白 D、王之涣
36、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D、《论语》
37、“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出自《礼记》中的()A、《儒行》 B、《大学》 C、《中庸》 D、《冠义》
38、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中的()A、生 B、净 C、末 D、丑
39、《水经注》的作者是谁?()A、郦道元 B、郭守敬 C、葛洪 D、冯梦龙
国学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篇5
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纪念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贯彻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民阅读精神,进一步深入普及中小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从小阅读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努力营造书香校园;鼓励学生热爱阅读,传承经典国学精粹,弘扬传统文化,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康市图书馆在“三秦书月 书香安康”活动中,与我校联合开展“推动全民阅读 共建书香安康”——4.23世界读书日〃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
一、活动时间:2014年4月21日上午9时至11时30分
二、活动地点:汉滨区长岭九年制学校
三、活动主题: “推动全民阅读 共建书香安康”——4.23世界读书日〃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
四、活动内容:
1、向长岭九年制学校赠送国学经典等各类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图书500册,确保人手一册。
2、宣读“国学经典阅读倡议书”
3、进行国学经典《弟子规》吟诵比赛活动。
五、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刘学勇
副 组 长:王忠明
徐荫文
安全负责:王开雪
策
划:罗贤琴
张 丹
主
持:孙
娜
会场布置:王鹏群
周慧芸
音响设备:龚晓昭
摄
影:向景廷
节目组织:高武燕
后勤接待:郭绪华
王 芳
学生场地划分:陈海英
六、活动议程:
1、主持人开场白并介绍与会领导。
2、刘学勇校长致欢迎词。
3、安康市图书馆馆长讲话。
4、捐赠仪式。
5、图书馆副馆长宣读“国学经典阅读活动倡议书”。
6、吟诵《弟子规》比赛。
7、颁奖: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3名。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8、学生感言。
9、联谊互动:
①学校学生群体诵读:《弟子规》 ②图书馆朗诵:《图书馆之歌》 ③独舞:《鸿雁》 ④ 歌伴舞: 《我相信》 ⑤学生舞蹈:《春晓》 ⑥ 双人唱:《为了谁》
10、大会总结
长岭九年制学校
国学讲堂进校园 传承经典惠师生 篇6
国学讲堂进校园 传承经典惠师生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国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让国学文化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深层次、多角度学习并热爱国学文化,我校积极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联系,充分利用高校的文化教育资源在我校开展国学讲堂,由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志愿者团队承担教授、交流国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这项活动的计划是每周开展一次国学讲座,力争建立长效机制,不断丰富活动内容。
10月17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在我校报告厅将近200名学生聆听了郑大学长的第一次国学讲座,他们以“传递志愿服务精神,丰富课外学习生活”为宗旨,以“国学传承经典,志愿创造快乐”为主题展开话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人文科学实验班大三学生郑豪以“国学三问”开题,一问“为什么要讲国学经典?”,二问“国学经典讲什么?”,三问“怎么学习国学?”,初步提出了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努力方向,参加听课的同学认真听讲,边听边记,沉浸在国学经典的意境之中。我们相信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和我校的共同努力之下,国学文化一定会在我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职业院校国学进课堂现状调查报告 篇7
近年来, “国学热”不断升温, 国学学习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投入。然而, 更多以“国学快餐”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国学学习方式是否能够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 国学教育是否在学校中得到了良好的推广, 学生是否真正走进“国学”并从中受益, 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次问卷调查活动, 旨在调查大连市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学习的相关情况, 了解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国学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提出建议, 为职业院校国学教育探索可行的道路。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题为“职业院校学生与国学相关内容的调查”, 问卷共30道题, 均为客观选择题。问卷的题目分为调查题和测试题两大部分, 分别考查了学生对于国学学习的相关态度以及国学知识水平。其中, 调查题分为三大模块, 分别调查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的关注程度及关注途径、认知程度、认同感以及对国学学习的态度。测试题部分共10道选择题, 每题满分10分, 满分为100分。
三、调查题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100份, 对大专学生发放70份, 对中专学生发放30份。回收问卷100份, 回收率为100%。其中, 有效问卷99份, 有效率为99%。在所有的有效问卷中, 男生47份, 女生52份。下面针对调查问卷的三大模块分别总结与分析。
1. 对国学的关注程度及关注途径。
(1) 对国学的了解情况。
我们对问卷中的4个选项进行了赋分, 其中A选项“积极”4分, B选项“一般”3分, C选项“无所谓”2分, D选项“不关注”1分, 进而对所有被调查者的选项分数计算平均分。本题的统计情况为:
所有被调查者的选项平均分为2.84分。由此可见, 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的了解程度接近一般。虽然没有普遍选择“不关注”或“不关心”, 但学生对国学的了解程度并不乐观。
(2) 对《论语》《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阅读状况。
66%被调查的职业院校学生读过《论语》《大学》《中庸》等书中的部分语句;21%的学生听说过这些书, 但没有读过;而阅读过其中部分内容与读不懂、也不想去读的学生各占9%和4%。结合对个别学生的深度访谈, 我们了解到, 许多学生只在中小学时读过国学经典的节选部分, 因而对国学经典的了解普遍停留在表面, 仅仅可以背诵一小部分名句, 在理解上仍比较肤浅甚至错误。
由此可见, 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阅读国学经典的意识比较淡薄。
(3) 对大连市与国学相关的学术讲座的关注度。
大连市经常举办各种与国学相关的普及型公益学术讲座。对此, 65%的学生没有听说过有此类活动;33%的学生听说过有关国学的学术讲座活动, 但没有参加;另外约2%的学生听说过此类活动并参加过。这说明了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国学相关的学术讲座关注度不高, 也不感兴趣。
对此类相关的学术讲座活动应当适当加大宣传力度, 改进宣传方式, 让高校学生能够了解并参加此类活动, 以此增加学生对国学的关注和兴趣。
(4) 认为学习国学经典最适宜采取的形式。
职业院校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为朗诵会、歌舞、戏剧欣赏、表演等, 45%的学生认为这些形式最适宜学习国学经典;认为应开展多种形式讲座活动的学生占到了28%;而其他学生认为, 课堂学习或其他形式较为适宜。
当前, 在许多职业院校, 国学教育的开展还处于自发阶段, 开展的形式也比较单一, 内容较为枯燥, 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调查, 我们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 可以从改变国学学习的形式入手, 让国学教育进入职业院校的课堂及课外活动中,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进而得到学生的认可、支持和喜爱。
(5) 了解国学的途径。
除社会活动外, 选择其他的了解途径包括“网络、电视等媒体”“学校开设的国学课程”以及“报刊、杂志”的学生数量基本相同, 但选择网络、电视等媒体的人数更多。因此, 职业院校应增强国学教育的开展力度, 充分发挥学校在国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学。同时, 我们也建议职业院校增加与国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国学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2. 对国学的认知程度及认同感。
(1) 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与“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解程度。
两题的统计结果为:
两题的平均分为6.52和7.53, 说明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以上两句话的理解程度较好, 对于“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因其具有较强的励志作用, 又经常被引用, 接受得更容易些。由此可以看出, 国学经典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像许多学生所想的那样生涩难懂, 学好国学重要的是投入和积累。
(2) 对“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的认同感比较。
对国学中有关“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 君臣父子的“纲常、孝道”的认同程度, 数据统计为内侧圆环;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的认同程度, 数据统计为外侧圆环。比较而言, 学生更加认同后者。
由此可见, 国学经典在职业院校学生中的认同程度, 根据其内容不同而有较大差别;而这种差别, 体现了人们思想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表明了在开展国学教育的过程中, 应全面、科学地审视传统文化, 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与时俱进, 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保持民族性, 体现现代性。只有这样, 才能国学教育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3) 对孔子及《论语》的认同感。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 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 而不知道《论语》, 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对于这一观点, 28%的学生表示赞同, 58%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认为其故弄玄虚的学生占到了11%, 其他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可见, 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孔子和《论语》较为认同与推崇。
现今, 国内外建立了许多孔子学院, 又称孔子学堂。作为推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机构, 孔子学堂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3. 对国学学习的态度。
(1) 对国学教育方式的态度。
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将国学教育纳入常规教学”“适当地增开与国学知识有关的选修课程”以及“在职业院校中举办与国学相关的学术讲座”等国学教育改革方式比较受欢迎。比较而言, 学生更希望将国学教育纳入常规教学或增开与国学相关的选修课程。由此可见, 充分利用学校在国学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对于学生国学学习有极大帮助。
(2) 对解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有43%的学生对解读国学经典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 也有43%的学生对其喜爱的程度一般, 另外14%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此类书籍。这说明解读国学经典在职业院校学生中并不是很受欢迎。畏难情绪是主要原因。所以, 进行国学教育, 要根据学生接受的水平, 在难易程度的把握上做合理的调整, 做到深入浅出。
(3) 对国学学习与所学专业关系的认识。
56%的学生认为国学学习与所学专业有一定的联系, 15%的学生认为联系紧密, 而其余29%的学生认为国学学习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联系。其实, 国学学习与现实生活并不遥远, 职业院校的许多专业都与国学有一定联系。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其中的联系, 增强校园的国学文化氛围, 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国学素养, 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也将会有很大帮助。
四、测试题的结果与分析
在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国学知识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水平的测试中, 我们对所有被调查者的测试分数进行了统计, 发现基本呈正态分布, 其峰态系数为-0.196, 说明该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但稍微扁平, 数据稍微分散;偏态系数为-0.364, 整体分布稍微左偏。分数呈正态分布体现了本次调查的客观性与代表性, 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
若将“85分 (含) 及以上”定为“优秀”, “75分 (含) ~85分”定为“良好”, “60分 (含) ~75分”定为“及格”, “60分以下”定为“不及格”, 那么, 所有的测试者对于国学知识水平测试的优秀率为3%, 及格率为56.6%, 不及格率为43.4%, 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国学知识水平不容乐观。另外, 99位测试者中, 最高分为87.5分, 最低分为22.5分, 极差高达65分, 平均分为59.85分, 没有达到及格水平;中位数为62.5分, 分数的中间位置略高于及格水平, 标准差为13.92。
由此可见, 职业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整体不高, 相差较大。仅一道“将几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进行排序”的题目, 错误率就高达31.3%, 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及测试题的结果,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了解的程度并不乐观, 对国学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阅读国学经典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于传统文化经典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 但明显低于对于专业书的关注。
二是国学在职业院校学生中被认同的程度, 根据其内容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三是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国学的学习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颇和畏难情绪。
四是职业院校学生期待国学传承的形式多样化。
五是国学中的内容繁杂, 良莠不齐, 精华与糟粕并存, 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建议:
1.开展国学进课堂活动, 树立国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职业院校应增强国学教育的开展力度和广度,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国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让学生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学。可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水平, 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通过学习《孟子》《庄子》, 学会说话的技巧;旅游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可结合中华民俗文化的讲授, 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丰富其专业知识;装潢设计专业的学生, 可通过中华绘画与雕塑、书法与篆刻以及中华建筑等国学内容, 开拓眼界, 完善其知识结构。
2.改革教学形式,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国学教育。
可聘请专家学者走进校园, 进行各种国学讲座, 也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承国学。读而后能悟, 悟而后能用。可定期组织学生走进养老院, 进行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开展古典诗词的朗诵与演唱, 学习京剧表演。利用中华传统节日, 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元旦、春节等进行国学知识的普及。另外, 还要注重环境育人, 建设与国学相关的校园文化景观, 使学生走在校园中, 就仿佛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3.科学地对待国学教育。
国学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帮助引导学生正确地筛选和吸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国学修养, 对传授给学生的国学内容, 做到融会贯通, 准确把握。
摘要:近年来“国学热”不断升温, 调查显示, 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了解的程度并不乐观, 对国学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阅读国学经典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 但明显低于对于专业书的关注。他们对国学的学习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和畏难情绪, 期待国学传承形式的多样化。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 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关键词:职业院校,国学经典,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张加明, 李娥, 李玮, 杨华祥.武汉地区大学生国学教育调查与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
[2]徐春燕, 吴江.用国学精华推动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 2010 (12) .
国学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篇8
文/常强
在孔子学堂“千堂行动”的决胜阶段,综观全国700余家孔子学堂,会发现,学校版学堂在数量上已占1/3,青少年及儿童可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主力军。
9月19日,在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诞辰2567周年前夕,来自全国160多所中小学已建或在建孔子学堂的校长、国学教师及来自各地教育部门的专家齐聚孔子故里、“东方圣城”——曲阜,共同参加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和全国中小学孔子学堂联席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孔子学堂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国学进校园”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取得丰硕成果。
这是在全国孔子学堂建设推广过程中,将内容建设、骨干及志愿者培训作为主要精力和业务的真正开始。
此次会议的内容非常充实、饱满,安排有专家专题讲座、办堂经验分享、优秀课件颁奖、学堂授牌、开笔礼展演、游学“三孔”、杏坛宣誓等活动环节。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主任邢成湖,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全国中小学孔子学堂联席会主席徐国静等领导出席。
邢成湖副理事长发表了致辞。在致辞中,他介绍了孔子学堂推广建设情况和工作规划,并对“国学进校园”提出了具体建议。他还表态,中国孔子基金会作为全国性公益社会组织,组织社会、服务社会是本职工作,孔子基金会愿为一切致力于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推广国学的学校服务,并尽最大努力提供支持和帮助。
全国中小学孔子学堂联席会于2016年4月成立于青岛格兰德小学,目前由济宁学院二附小校长李成泉担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是全国已建孔子学堂的中小学版负责人自动自发的交流互动平台。对于联席会,邢副理事长指出:“联席会,尽管是个松散的组织,但松散却不松懈,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文化主张、共同的情怀与使命。”
这次活动专门邀请了著名学者杨朝明先生和刘孝听先生做专题讲座。二位专家的讲座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杨朝明:知识就是力量,力量需要方向】
杨朝明先生现为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孔子研究》编委等,是当代知名儒学专家和历史学家。2013年11月,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杨朝明先生接待了总书记,其著作《论语诠解》和《孔子家语通解》受到了总书记重视。
在专题讲座中,杨先生以《孔子施教体系框架略说》为题,从学术的角度,对孔子的施教逻辑、“大学”与“小学”的关系、明理正心与人的心灵转向、经典与“文德”教育等问题做了精彩阐释。
通过对《论语》《孔子家语》等儒家典籍的梳理,杨先生认为,孔子教育学生时,是“先之以诗书”,然后通过孝悌、仁义、礼乐教育,最后才能“成之以文德”。今天,许多老师在从事少儿国学教育时,不知从哪里开始,杨先生的“诗书为先”论为老师指明了方向。他把孔子施教的逻辑顺序归纳为:修己-孝亲-仁民-爱物,并建议在场地比较大、设施比较完备的孔子学堂内,可设立“退省堂”,以提醒和帮助少年儿童时时做到反求诸己、三省吾身。
杨朝明先生说:“仁爱就是素养,再好的规则,在‘小人’那里都会漏洞百出。知识就是力量,力量需要方向,中国文化非常讲究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至善’。”他认为求仁求善才是正确的人生起点和方向。
杨先生重视礼乐教化在国学教育中的重要,但他同时又强调,要对礼乐有敬畏之心。他讲到,有一次去参加成人礼,在现场他问其中一位少年感受如何,对方却回复道:“有啥感受,我都参加两次了!”一个人,一生只应该有一次庄重的成人礼,如此足矣,而今天许多学校迎合趋势,将严肃郑重地传统礼仪流于形式,这怎能不令人生憾!
杨先生介绍,“小学”又称“小艺”“小节”,主要解决“有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而“大学”又称“大艺”“大节”,主要解决“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小学”,应当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是走进经学殿堂的必由之路,读好经典当首先在“小学”上下功夫。“有人说,最好写的书,是《论语》,找出三本就能写出第四本。其实好些内容他们还都不懂。不懂文字,不懂小学,肯定读不好经典。”
在讲座中,杨朝明先生还区别了“自然人”和“社会人”两个概念,他说:“懂得礼义,就是人,而不是禽兽。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就是一种‘成人’的教育,而这个‘成人’绝对不是年龄概念。要让孩子懂得‘戒’,让他们与好的东西接触,远离坏的东西,他们自然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有些人谈学问条条是道,是‘经师’,却非‘人师’。”他提醒孔子学堂的负责人,教育孩子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社会人”,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庄子曾把学术分为“道术”和“方术”。“道术”通行于世,不受条件限制;而“方术”要受到诸多条件限制。杨先生认为,中华民族要想真正强大起来,就要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存有“道术”,就要加强价值观教育。他认为,教人跨过“礼门”,走上“义路”,离不开传统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的滋养。
“始者近情,终者近义。”杨朝明先生坚信,以孔子学堂为平台,通过对少年儿童进行经典教育和文德教育,中小学一定能够培养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现代君子。
【刘孝听:办好教育,抓三个方面就够了】
“字字如珠玑,句句是箴言,老祖宗谆谆教诲,永驻我心田。是中华智慧之果,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唯我中华经典。”
在刘孝听先生的讲座开始前,他播放了由他本人作词的歌曲——《中华经典》。上面摘录的,便是歌曲中的部分歌词。这首歌曲大气磅礴,涤荡人心,让人们对中华经典的敬仰之心、珍爱之情、传承之切,油然而生。
刘孝听先生现为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曾担任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正厅级巡视员,是在中国大陆较早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他刚刚推广传统文化之时,由于当时大环境的限制,他戏称自己当年曾是“地下工作者”,受到过太多的冷嘲热讽。
刘先生先后组织过近十次“全球经典诵读大会”,在“经典进校园”上非常有发言权。在将来,为了配合孔子学堂堂训中的“写好字、读好书”,“全球经典诵读大会”将升级为“全球经典读写大会”。这个项目的名称,已由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先生题写。
刘孝听先生的讲座,从介绍时代背景和国学推广中的各种问题、乱象出发,梳理了国学的主要内容、主要精神和教育的内容、任务、办法、意义、依据等内容。指出:孔子学堂要办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就要承担民族责任和历史责任。
“按照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德育摆在第一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分数不等于人才,也不等于教育,只紧抓分数,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方针。传统文化是关乎中华民族的根的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不能丢,丢了国家就没有了魂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人文素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着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刘孝听先生说。
他认为,从学生的角度看,目前教育存在三大问题:品德素养不高、文化素养不高、能力素养不高。因此,他提醒台下的教育工作者:“办好教育,只需要抓好品德、文化、能力这三个方面就够了。”
刘先生认为,“文化童子功是人生终身财富,文化功底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因此主张通过经典学习来为儿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那么何谓经典?他说,经典是典范的经书、权威的著作、文化的精品,都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且永不贬值的,号召大家为“经典生活化、生活经典化”而努力。
他又将国学概括为“四门”,分别是考据之学、词章之学、经世之学、义理之学。此外,刘先生特别强调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支柱;人文素养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情感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
刘孝听先生还以王阳明、曾国藩、毛泽东等名人为例,强调童年读经对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他感叹道:“圣人是打不倒的!”他还特别推崇在香港等地推广读经运动的名流温金海先生,并把温先生的读经体会分享给大家:“不读四书,就会四输:出口无章、礼仪不庄、处事无方、生命无光。”
国学经典进课堂讲座心得体会 篇9
来自深圳田心小学的钱爱萍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昔仲尼》,她的课例设计新颖,整堂课以课前谈话、课件领读、学生诵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借助教材注释,自主感悟。让学生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入情入境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熟读成诵。整堂课以“读”贯穿,真正体现了只求诵读,不求甚解的原则。钱老师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的氛围,让学生领悟悬梁刺骨和?Z萤映雪两个典故的真谛,让学生没有一点压力地学习了祖国的精粹文化。
而同样来自田心小学的龚白羽老师的示范课很精彩,她为我们上了一堂《弟子规》,龚老师的课堂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素读;让学生在快乐的诵读中学习了古诗词,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积极性,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了祖国的精粹文化。龚老师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琅琅的书声中体味到国学经典,感受我们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龚老师的课例,让我又一次亲身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
国学课到底怎样教?钱老师和龚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其实,我们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借助教材,自主感悟。我们只需要求学生读通了读顺了读出美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熟读成诵,而不求甚解,让学生没有一点压力地学习祖国的精粹文化。
国学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篇10
一、初中篮球技术教学融进游戏的原则
1.合理选择游戏
初中学生精力充沛, 正值发育高峰期, 活泼好动, 但男女生在身体发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此, 在进行技术教学时可以为女生安排技术难度低、对抗性较弱、简单易学及运动量较小的篮球游戏, 如投篮升级游戏、运球接力游戏及相互拍打游戏等, 通过游戏提升女生在篮球技术方面的反应灵敏性。同时让女生体验到篮球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并在游戏中增强对于篮球技术的求知欲。对于男生, 应安排具有一定对抗性及难度、运动量相对较大的游戏, 如抢投30 分游戏、四角传球游戏及运两球接力等, 以通过游戏教学培养篮球技术方面的竞争性、耐力性及力量性。此外, 还应根据教材中的教学目标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游戏, 确保融进的游戏能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例如, 在对进行双手传球、接球技术教学时, 可融进传球跑垒游戏及只传不运游戏。
2.科学制定游戏规则
在融进游戏进行技术教学时容易使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沉溺于游戏本身, 这就会分散在篮球技术学习方面的注意力, 也会导致融进的游戏无法起到改善教学效果的作用。为了预防在教学时出现上述问题, 应制定好游戏规则, 让学生在游戏规则的约束下配合开展篮球教学活动。制定规则时应将篮球比赛规则及相关的技术知识作为参照依据, 确保融进教学的游戏具有改善训练效果的作用。例如, 在应用呼号接球的游戏进行教学时, 首先要说明游戏的具体方法:先让学生自行分组, 每组7~8 人, 并让学生围成一个圆, 教师则站在圆心位置, 调整好位置后对学生进行编号;站在圆心的教师向上抛出篮球时喊出编号, 对应编号的学生则需要接住教师抛出的篮球, 随后由接住篮球的学生作为站在圆心作为抛球者, 重复上述动作。如对应编号的学生未接住球, 则记为失败。将游戏方法告知学生后, 应立即说明游戏规则:上抛篮球时禁止歪斜, 击地传球时应按照标准的传球规范, 接球前应将步伐调整好, 在接球之后应确保三步传球。如此一来, 就可以确保游戏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3.适当引导游戏
融进游戏后, 教师不但要详细讲解相应的规则, 同时要适当引导游戏的过程, 以有效融合篮球运动应具有的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及竞技性。一方面, 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出引导作用, 教师应注重调控游戏教学节奏, 并保证游戏秩序在游戏规则的控制之下, 注重为学生营造相对和谐的游戏氛围。另一方面, 在融进游戏进行技术教学时, 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在进行游戏时的表现, 在发现问题后要立即给予纠正。例如, 在融进四角跑动接球、传球游戏时, 应先引导学生采用慢跑击地传球的方法进行预热, 在逐渐掌握击地传球技巧后, 引导学生加快运球过程中的跑动速度, 采用胸前平传的方法代替击地反弹的传球方法, 并逐渐引导学生由传一球变为同时传两球及三球。再如, 利用运二球投篮游戏进行教学时, 教师应监督、指导及点评运球动作及投篮动作等, 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牢固掌握篮球技术。对于屡次投篮不进的部分学生, 可以安排其他难度相对较低的互动性游戏, 以避免对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
二、初中篮球技术教学融进游戏的意义
在进行篮球技术教学时融进游戏能够避免学生因过多练习投篮、运球及移动步伐等基本动作而产生厌倦感、无聊心理, 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篮球教学的热情。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术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兴奋度。一方面, 这对于学生篮球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的培养、提升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融进篮球游戏能够使篮球技术的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愉快, 让学生在相对放松的条件下学习篮球传球、运球技巧。这不但可以有效缓解篮球技术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感, 还有助于实现篮球教学目标, 包括掌握篮球比赛基本知识、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及增强意志力等。此外, 在对篮球技术进行教学时融进游戏, 还能够拉近初中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的距离。在进行游戏时, 通常需要师生之间做到有效配合, 这会有助于增加师生间的沟通频率, 并促进师生之间建立起相对和谐的关系。
【国学进校园活动的意义】推荐阅读:
国学进校园10-09
国学经典进校园观后感10-15
闫庄小学国学经典进校园实施计划07-13
国学经典的现代意义范文07-28
振兴国学文化意义的心得体会10-02
国学启蒙活动教案05-22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07-12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08-19
国学诵读比赛活动总结08-26
国学活动策划方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