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国学文化意义的心得体会

2024-10-02

振兴国学文化意义的心得体会(共5篇)

振兴国学文化意义的心得体会 篇1

振兴国学文化意义的心得体会

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通过听国学讲座,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体会:

一、听国学讲座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听国学讲座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国学讲座,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国学讲座,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更应该加强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要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好相关知识,如管理理论、经济理论等,同时还要学习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知识,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能力,在面对纷乱复杂的世界有一种清醒的认识。通常一个人做错了事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盗窃、抢劫、贪污等行为,一种是无知违犯,他自己说错了,做错了却不知道,正如我们经常大声念错别字一样,他不以为自己在错。怎样减少出错,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现代人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互联网,手机,汽车等现代工具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生活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现在真的幸福吗?我想答案时否定的。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接连出现,自杀,猝死,抑郁症,吸毒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现代人,中国每年有25万人的自杀更加让人触目惊心。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一个国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一片荒芜,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中央也提出和谐社会,这个和也是来自古老的论语。只有大家都有了统一的为人处事的准则,这时候人们的心才会安静下来,不被社会上各种现象和问题所困扰,中国也才能真正的达到和谐。

国学很简单,就象迈开自己的腿一样方便,但一步一步就可以行千里。学问虽简单,确贵在坚持,要有信心,确信一定会有所成就的。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传世名篇,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们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振兴国学文化意义的心得体会 篇2

借鉴意义之一: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政府之手扶持

政府作为一个国家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战略的直接倡导者,对于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必定有其全盘考量与鲜明导向,通过政策的推动,使社会形成共识,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圳从发展实际出发,找准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其战略导向十分明确:2003年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2005年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为其继高科技、金融、物流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同年底成立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2006年颁布《关于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2007年《深圳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获得通过,同年底《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与《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出台;2011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出台。从这一连串的战略意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市政府这支有形之手所起的作用。自2003年起,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增长接近25%的速度快速发展,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726亿元,占到全市GDP比重的7.6%,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推动下,深圳目前已培育建设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建立了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华侨城LOFT创意产业园、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等4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下一步,深圳市政府将建立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研究制定符合文化创意产业规律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积极创造有利于培养、吸引、汇集全球创意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将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用地纳入城市空间专项规划,优先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用地。这些政府扶持措施,必将增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信心与活力。

借鉴意义之二: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高新技术支撑

《2007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在谈到“创意”与“高新技术”的关系时说,“创意强调的是体验,突出个人的感受,张扬个性;在具体实现方式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制造业和传统工艺设计带来的消费感受,在此情况下,运用现代高新科技手段满足消费者的全新视听需要,就显得尤其迫切”。创意不能脱离科技发展的实际水平,也不能脱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即便一个创意很新颖,但如果不能够被高新技术所实现,不能被产业化,那么也不能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许多优秀的创意并非凭空而生,它们多是依托于新技术、新载体、新生产工具而产生的。比如美术设计与制图,除了传统的手绘,现在依托计算机技术有了新的方法,通过绘图制图软件、绘制输入端就能很轻松地取代传统的纸和笔。比如手机的智能化,最开始的手机只有简单的无线通话功能,然后出现TXT文本阅读与MP3播放功能,再之后出现彩屏与MP4功能,现在则具备了微型电脑的功能。这些事物的进步,无一不是创意与科技巧妙结合的结果。因此,可以说,没有科技支撑的“创意”不过是镜花水月,就好比人类的飞天梦,若没有空气动力技术与精密机械技术的支持是难以想像的。有梦想,就有创意,就有创意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深圳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100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64%,每万人专利申请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居国内首位。这些高新技术的成果无疑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与壮大提供了肥沃的科技“土壤”与丰富的科技“养分”。

借鉴意义之三: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优化产业布局

做强做大做优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需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需要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是做强做大的必然要求,优化产业布局是做优的必要手段。按照《规划》的表述,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还是比较宽泛的,既包括比较传统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业、工艺美术、印刷复制等行业,也包括比较新兴的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等行业。从文化与创意的角度而言,这些行业或多或少都有文化与创意的因素在里面,是与文化与创意最密切相关的行业。实际上,文化与创意是无所不在的,无论是内容产业还是技术产业,都是先有创意,然后才能进行创意设计的。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创意多表现为一种新颖的思想内容;对技术产业而言,创意多表现为一种独特的设计形式。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行业众多,发展不能“一窝蜂”地硬上。通过错位竞争,发挥各个行业的比较优势,共赢发展,这是优化产业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采取了“行业集聚、空间集中”的发展策略,形成了区域发展特色,构建了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在《规划》中,深圳下一步将根据各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与资源优势,突出重点、适度交叉、协调推进、错位发展,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布局。

借鉴意义之四: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强化保障机制

创意无处不在,创意无限可能。在相对饱和的市场中,惟有“创意”才能出奇制胜。创意属于精神产品的一种,它是有所有权的。尊重创意,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产权。在《规划》中,深圳把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作为核心价值,这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英国人认为,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美国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版权产业。澳大利亚人认为,文化创意产品必须具有知识产权内容。中国香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中亦强调知识产权的必要性。由此可知,如果想要发展好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尊重知识产权,让每个人的创意都能得到尊重,任何抄袭与盗窃创意的行为都必须予以禁止。深圳市一直就很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早在1989年在全国就率先成立了文化稽查队,专门打击盗版制品;2006年建立了全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深圳市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并编印了《深圳法院知识产权起诉指南》;2007年专门制定了《深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6-2010)》,明确规定了保护文化创新成果的相关内容。另外,为了激发全社会创意活力,深圳从2007年起,设立了文化产业年度创意大奖、出口大奖和突出贡献奖。深圳还实施政府采购,专项基金每年拿出数千万,资助、奖励、购买深圳的文化原创作品。这些措施,有力地激发了社会创意、创造、创新的积极性,为文化创意產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作者系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

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校本课程的最大好处就是,教师可以发挥一些主观能动性在一定范围内去选择一些知识,也可以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兴趣时而改变一些授课方向,所以,在领同学们读了一些绘本之后,我决定用一节课的时间去了解学生,我布置下去小任务,下一节校本阅读课可以自己带喜欢的书来,介绍给大家,然后自己阅读。

我充满期待和担心,期待着孩子们的表现,通过一节课去更了解现在孩子们的喜好,但又担心孩子们会在一周后把这个小任务忘掉,但结果还是好的。

一周后,刚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开始挥舞手中的书,脸上满是骄傲和开心,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让我知道他们的喜好,我也充满期待的一一了解,走过半个班,我看到的几乎都是漫画说,不得不承认现在孩子们的选择确实很多,比我们小时候的书精美,我们小时候流行的也就那么几款,现在却在一个班找不出相同的两本书来,我先是感叹,后是担心。

我转过全班,只有一本科学类的书、一本介绍恐龙的书、还有一本忘记带书的`同学拿出来了一本三字经,这样的结果我不知该怎么收拾自己的心情,我以为会出现名著,我以为孩子们会很骄傲的跟我说“老师,我知道四大名著”,我以为孩子们会喜欢一些可能难住我的外国作者,但都没有,我设想了很多种可能,我没有规定题材就是想看看孩子们到底平时都在看什么,结果却真的让我意外了。

回想一次课上,我给同学们放《夏洛特烦恼》夏洛回到学生时代的片段,班里竟有同学脱口而出“我的天,穿越到古代了”。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说的也是事实,香港回归离他们都那么远了,更何况那些名著出世的时代。他们对于历史、地理、政治的理解都局限与热点,热点问题也许会有同学听说或者了解,但排除掉热点,很少同学会因为兴趣爱好而去探索、研究和发现。

也许是因为课外班太多,有限的课余时间也被眼花缭乱的漫画吸引,也许是因为考试并没有涉及那么广泛,不在备考范围内的遥远的、过去的事不想去了解,也许就是引导不到位。

名著在大部分孩子眼里就不是课外书,因为图片少,内容不搞笑,我小时候也这么认为,可是真的读了,读进去了,会发现另一个世界,我很急切的把这个规律告诉孩子们。

在课上剩余的十几分钟里,我带着同学们一起看了西游记,大部分都被吸引,我告诉同学们这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由此看来名著也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当时作者想象力的丰富,也可以学到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更可以知道只要有信心、有毅力终会达到目标。我的目的不是给孩子们灌输心灵鸡汤,而是想让孩子们对名著感兴趣,从而主动的去阅读名著,之后引发自己的思考,思考的内容和方向与我相同也好,不同更好,重要的是读过这些经典,有了自己的思考,那本书才真正变成了“自己的”。

复兴国学的时代意义美文 篇4

在“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针对北京市高考英语改革方案调整,“语文升英语降”这一现象,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表示,北京市的改革试点仅仅是第一步,“它现在是把英语降低的分数放到语文上了,我特别希望,不要简单说放在语文上,而是放到国学上去。”在笔者看来,强调对国学的重视和发展,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何谓“国学”?十九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末,西学传入中国,故我国近代学术历史上出现了相对“西学”的“国学”一词。“国学”泛指我国所固有的传统文化、学术、礼仪、文明,也是对这个学科研究的一个通称。但“国学”从诞生之日起仿佛就被边缘,被忽视。甲午海战的失利,不少知识分子认定“庞大悠久的国学体系”让中国闭关自守而落后挨打;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疯狂激进的知识分子更是痛批“国学”,“拿来”了“西学”的同时,顺便一棍子打倒了“国学”;新中国成立之初,破“四旧”,这“四旧”便正是“国学”中的大半所在。然而,在历经了一场场浩劫与运动之后的二十一世纪,大众又逐渐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以及自身的不可或缺。

近几年来,国学曾一度持续发热,热得让人觉得国学很神秘,甚至觉得国学会让人显得更“有身份”。电视上,类似评书连播的国学讲座节目深受百姓喜爱,中央台百家讲坛里有关国学的故事以及释义连番播出;书店里,讲座的底稿成书更是供不应求。更有知情人透露,在“成功人士”和“名人”中还流行着国学热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大伙儿凑钱请“国学大师”授课。

其实,对于国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存在,一直就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一方面人们认为,在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国学在浮躁的世俗环境里已经不需要了,所谓的《四书》、《五经》、《论语》……只是在旧社会里满足心灵空虚、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罢了,网络时代下的国学已经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其生存境遇举步维艰,也令众多教育界人士为其堪忧;另一方面,很多人又觉得国学所提倡的忠、孝、仁、礼、信、爱等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旨在使人成为一个有良心、有道德、有教养的人,成为一个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以及家庭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人。

振兴中华现实意义之我见 篇5

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以史为鉴,更好地面对未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健全我们的社会。所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思考未来,思考我中华的未来。在这思考的过程中,振兴中华,这四个字,在我心中生根。

学习我国的近现代史,我感受了我国近现代一百多年来的兴衰荣辱,感受了这一百多年来各个阶级的革命者、爱国者对于振兴中华的思考、奋斗甚至流血牺牲。振兴中华,是那个年代的主旋律,是每个仁人志士爱国情怀的至深体现。振兴中华,不仅是那个年代的口号;振兴中华,更是那个年代每个爱国者深印在心中、并付诸于行动的行为准则。在他们心中,祖国的兴衰荣辱高于一切;在他们心中,任何事情度阻挡不了他们对祖国的深深热情,振兴中华,是他们活着并奋斗的最大意义。

而现在,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独立,以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改变,我国经济腾飞,政治地位得到大大提升,完全颠覆了在近代史上东亚病夫的形象,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大国。在很多人眼中,中华,已然振兴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谓的80后90后更加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考大学、考研、出国、买房···他们很少把振兴中华挂在嘴上,也没有很明显地体现在行动中,在别人眼中,他们考虑的只有自己。于是,质疑的声音出现,说振兴中华在21世纪的中国已经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人们“振兴”的,更多的是自己。

于是,我开始思考振兴中华的现实意义。

首先,振兴中华,并不只是使中华由落后走向强大,更应该是使我们的祖国由强大走向更强大。在革命年代,抵御外敌、推翻腐朽统治、追随社会发展步伐建立新型国家是振兴中华;而在和平发展年代,每个人尽力做到最好,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使我国发展得更好更快也是振兴中华。振兴中华,不是一时的事情,不是革命年代的口号,而是任何时刻我们都要牢记的使命。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振兴中华就会是我们永久而艰巨的任务,就会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其次,振兴中华,不在乎其形式。革命年代,人们时时想着祖国,刻刻想这为祖国服务,是因为振兴中华口号的指引;而现在,在和平发展年代,人们看似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再把振兴我们的国家记在心中了,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心态走到了这一步,我们可以把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更好得结合起来,我们做好了自己的事情(当然是正当的事情),就可以同时为我们的祖国服务。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必然会高效运转。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国家的进步,社会发展的进步。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身的空间,而我们也同时为振兴国家做出了我们自身最大的努力。振兴中华,就在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虽然并没有革命年代那样高举的旗帜,高喊的口号,振兴中华,仍是我们现代社会我们现代每个人的重要任务。只是其形式,有所改变。

因此,依我浅薄之见,为了振兴中华,在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我们要做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要深化对发展的认识。当今的发展已不是近现代史上所要求的发展,而是经济社会文化的现代化,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化的过程,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但是我们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要走的路还很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加快

发展。振兴中华,首先要振兴的,是经济,同时达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

第二,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发展经济,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走向环保、低碳,摆脱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艰巨的任务,也是我国经济要继续发展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振兴中华,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

第三,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抵制西方的文化侵略。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在国家实力中占了很重要的分量,同时,西方的文化侵略、文化渗透也在隐形而巨大着改变着国人的文化生活,文化心态。就像课上老师强调,美国企图通过不良的文化渗透扼杀中国青年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防止中国的强大。文化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我们应该比在革命年代更加惊醒,更加认识到振兴中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抵制和平发展年代的糖衣炮弹。

第四,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注重不同领域的协调发展。但需要认清的是,区域协调发展不等于区域同步发展,更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区域间发展互动、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目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有些东部省市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种区域现代化战略,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鉴于东、中、西部在现代化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要致力于促进“东部腾飞、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促进不同区域共同走向现代化。

总之,振兴中华,不只是革命年代的口号,更是当今社会我们肩上的重大使命。只不过实现使命所要做的事情不同,形式不同。所以,当我们认清了当代振兴中华的任务,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实现现代化,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颗同样热血沸腾的爱国之心,将振兴中华,一直传承、坚持下去。

(这是我的一些浅薄之见,我希望我能继续保持思考,并一直行动,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上一篇:温家宝: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下一篇:中国蒙养院与日本教育的区别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