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测评项目管理制度(精选3篇)
等保测评项目管理制度 篇1
等级保护测评项目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有效保障等级保护测评中心的测评质量,防止发生质量异常,提升效率,确保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 等级保护测评中心的测评质量监督管理纳入公司总体质量管理体系,由公司法人代表授权的等保测评质量主管组织质量部对测评的质量进行控制:
Ø 质量主管:
1)全面领导等保测评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督执行有关等保测评中心须遵循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并传达法律法规对测评工作的重要性;
2)确保质量部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
3)审批质量部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和计划;
4)主持重大质量问题的申诉,对等保测评中心的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5)质量手册(方针、目标等)的发布者;
6)负责贯彻执行等保测评中心应遵循的各种法律、法规及标准;
7)负责主持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以完善和有效运行;
8)主持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并完善实现等保测评中心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所必须的组织机构,确保质量部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与沟通;
9)主持管理评审和质量工作会,定期向等保测评中心主任汇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
10)负责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申诉处理以及质量奖惩工作,签发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质量规章制度文件;
11)制订质量部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和计划,注重计划的准确性、可操作性,把质量工作计划纳入计划;
12)负责组织对《等级测评报告》进行评估活动,并批准签发《等级测评报告》;
13)根据等保测评项目的论证签订等级保护测评合同,并批准等级保护测评总体计划;
14)调研分析对设备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确定供应设备能满足工作需要;
15)落实质量部的保密制度和保密防范措施,对人员的安全保密培训情况;
16)负责与质量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Ø 质量部 1)履行企业法人代表赋予的职责;
2)贯彻执行等保测评中心应遵循的各种法律、法规及标准;
3)贯彻、执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4)主持等级保护测评项目的论证,组织《等级测评方案》的评审;
5)管理并监督等级保护测评中心测评人员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保守相关秘密;
6)统筹安排等保测评中心资源,确保每项测评工作顺利完成;
7)制定等级保护测评中心测评人员技术培训计划,确保计划能与预期的任务相适应;
8)确保等保测评中心专用设备的准确度,指定专人负责设备运输、存放、使用、维护的管理;
9)负责组织设备的验收、入库、保管、标识工作;
10)在技术上负责系统测评的正确性,负责审核等保测评中心《等级测评报告》,并可以受测评中心主任委托批准《等级测评报告》。
三、工作程序 1、测评中心开展的等级保护测评项目,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和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等规范文件进行,严格遵循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管理。
2、对测评的质量评价采用优秀、良好、一般、差四级评定,见下表。
质量要素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进度(非测评组长可控因素除外)按时完成。
未按时完成,进度变更控制良好,延期在计划工期的10%之内。
未按时完成,延期在计划工期的25%内。
未按时完成,进度变更控制差,延期计划工期的25%以上。
测评成果 及时提交完备的测评成果,文档材料规范。
及时提交关键的测评成果,文档材料规范,得到质量主管认可。
提交关键的测评成果,延期不超过2天,文档材料不规范,但基本得到质量主管认可。
拖延提交测评成果超过一周,文档材料严重不规范,缺少关键内容。
用户反馈 《工作确认单》,表明服务规范,用户满意。
《工作确认单》表明服务流程完成,用户认可。
《工作确认单》,或用户主动反映现场测评存在缺陷,经核查属实。
《工作确认单》,或测评客户投诉,后果对测评产生严重影响,经核查属实。
3、质量评定的方法 质量主管根据上述三项服务考察要素的质量评定结果,综合评定测评的质量等级。评定方式原则上取三个考察要素获得的等级最低的为综合质量评定结果。举例:如果进度等级为优,测评成果等级为良,用户反馈等级为优,则综合质量等级为良。
4、质量改进 质量评价后,对存在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质量主管将向测评组长提交《测评质量审核报告》,测评组长对报告上的不合格项或潜在的不合格项进行确认,测评组长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质量主管根据《纠正预防措施报告》上的整改时间,进行跟踪验证改进措施的效果,直到合格为止。
四、等保测评质量管理体系 1.总要求:
1.1 依据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测评中心等级保护测评项目的测评过程进行控制,表明本中心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被测评单位的测评要求,并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用,包括持续改进和纠正预防不合格的发生而保证测评质量。
1.2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测评中心做到:
Ø 测评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主要有:客户服务体系的建立、测评设备的管理、测评活动的开展、验收评审、文档管理等过程,并对各过程进行监视、测量和控制管理,测评项目的质量控制有关过程参见“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图” 见附件;
Ø 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图”中可看到测评过程的顺序及相互的关联;
Ø 质量主管通过质量目标的测量和监控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并分析过程的有效性。技术主管决定所需要的技术标准及方法,以确保等保测评的相关过程可达到有效作业及控制。
Ø 各部门按要求确保所需要的资讯容易获取,从而支持测评过程的实施及监控;
Ø 通过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各部门的分解目标的达成状况,测量、监控及分析这些过程,并且执行所需要的测量、监视活动,以证实这些过程的成果及今后的持续改进;
Ø 质量部依照ISO9001:2000标准和等级保护测评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组织进行持续改进。
2.文件要求:
2.1 各部门按国家/国际标准要求实施相关文件要求,并作好相关质量记录。
2.2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测评中心按等级保护测评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等级保护测评服务。包括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过程、全要素。
2.3 文件控制:测评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档和记录应指定管理部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加以管理控制。质量体系文件的架构见“质量体系文件架构图”,并建立文件目录。每一份规范化程序文件的制定包括以下内容:
Ø 测评过程产生的各类文件和记录定稿前得到测评中心主任审批,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
Ø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在每年的管理评审时进行适宜性、有效性评审,确定是否需要更新,体系文件更新后要重新进行审核,并再次批准;
Ø 文件的版本、修订状态在文件中有标识,文件更改标识体现在修订状态上,文件更改按《文档管理制度》进行;
Ø 确保使用场所具有适宜版本的有效文件,便于使用;
Ø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完好,易于阅读、识别、调阅及追溯;
Ø 确保外来文件原稿已作标识,并控制其分发;
特别关注国家、行业的标准和管理文件的最新版本的收集和管理、发放;
Ø 预防作废文件被误用,假如因任何目的需保存以备用时,则应作出适当鉴别(加盖作废章、保留章),并加以控制。
3.记录控制:
3.1 测评中心各部门执行《等级保护测评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质量记录予以控制,并保持、维护有效的质量记录,以证明符合各项要求及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
3.2 测评中心建立的《等级保护测评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规定了质量记录的鉴别、储存、调阅、保护、保存期限及作废处理办法和程序。
4.测评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测评中心测评部负责对等保测评项目的被测系统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为实施测评做好文档及测试工具,从而完成测评项目的测评准备过程活动;
进入测评实施过程活动后测评部部负责开发与被测信息系统相适应的测评内容及实施方法,为测评实施提供最基本的文档和指导方案;
在测评实施过程活动中,按照测评方案的总体要求,分步实施所有测评项目,包括单项测评和系统整体测评两个方面,以了解系统的真实保护情况,获取足够证据,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最后进入分析与报告编制过程,综合评价被测信息系统保护状况,并形成测评报告文本。整个测评活动应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要求相一致,质量部需同步对测评活动的以下各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4.1 根据被测评单位要求/相关的质检规范、国标、法律法规要求,技术工程部确定有关工程的质量目标及要求;
4.2 市场部接到客户的等级保护测评需求,将信息传递到测评部、管理部,测评部编制《项目计划书》,全面满足被测评单位要求。具体的过程和相互关系参见《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图》中的描述;
4.3 根据等级保护测评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针对测评过程,策划并实施各项验证、确认、访谈、检验等测评活动,留下相关的记录。
4.4 对各项测评过程及测评验收提供所需的记录,规划结果必须以测评报告的形式输出。
4.5 对测评活中输入输入的各类作业指导书、记录表单、报告及选取的测评设备必须进行评审,确保其准确和稳定。并做相应的验证及分析。
Ø 输入包括: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成熟的作业指导书;
Ø 对所有的输入进行评审:确保输入是充分的,适宜的,要求不可自相矛盾,完整,清楚;
Ø 保证测评活动中的各类输出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Ø 质量部针对测评输入进行验证,并在放行前得到测评中心主任和被测评单位批准;
Ø 质量部针对测评输出(如测评记录和测评报告)进行评审,并由测评中心主任审批后方可提交客户;
Ø 质量部对选取的测评设备进行校验,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检测数据准确性;
五、系统集成建设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测评中心依通过以下方式来对测评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1.测评部提供可以说明测评有关特性的信息(测评方案、项目计划书等),对测评的重要节点进行重点控制;
2.向现场测评活动提供各类作业指导书,给出更为详细的测评规范和方法,指导现场测评;
3.测评部选取测评活动所需要的测评设备种类及数量,并对测评设备进行适宜的维护,确保设备的运行能力。
4.在现场测评过程中,质量部对测评设备的运行以及测评输出的数据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在现场测评过程中不断的测量及监控测评设备检测过程的变化,为调整和修正这些变化提供保证;
5.对测评的重要特性形成的过程执行监控和测量活动,通过对现场测评师,测评设备,测评方法都进行监控,保证测评质量满足要求;
6.测评部按照预先与被测评单位商定的验收时间,执行规定的测评结果交付活动;
未通过质量部评审合格或不满足测评要求的测评项目不得放行。
7.被测评单位资产:测评过程中有被测评单位提供的场地、终端设备、用户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系统需求、图样等都是客户资产,进场前与客户进行验证确认,明确其状态,并在现场测评活动中加以保护,发生损坏及时向客户报告,必要时予以修复或赔偿。
六、测评设备的质量管理 测评中心管理部负责维护、保养测评中心现有测评设备,建立《测评设备清单》,《编制保养计划》,《设备履历卡》,《维修记录》,确保测评设备的运行正常、测评数据准确。
测评部协助管理部对测评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包括测设备的版本升级、校对和维修。当发现测评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对以往的测量结果进行有效性的评价和记录,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测评项目采取补救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质量部对测评设备的日常保养进行监督管理,对各项文档记录进行审核后由管理部存档。
七、质量方针和质量总目标 1.质量方针:技术先进、诚信服务、用户至上。
2.质量总目标:
Ø 等级保护测评方案评审一次成功;
Ø 测评质量目标:等级保护测评报告评审一次成功;
Ø 顾客满意率:≥95%。
Ø 等级保护测评报告准时交付率:≥80%。
3.宣贯方式:通过会议、质量手册、培训等方式确保传递到测评中心的每一位员工,总质量目标分解到各部门。
4.质量目标分解 Ø 管理部:培训计划完成率98%;
文件资料管理失误次数每小于3次。
Ø 市场部:客户服务体系完成98%;
合同评审率100%。
Ø 研究部:测评方案、作业指导书研究完成100%。
Ø 测评部:测评方案一次成功;
测评报告一次成功;
测评过程各节点质量控制100%符合等保测评技术标准;
准时交付率80%;
客户满意度95%。
Ø 质量部:质量管理体系完成100%;
测评项目质量监督完成100%。
八、质量文件的修订 测评中心测评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依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等级保护测评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制而成。测评中心质量部每年年底前至少重新校正一次,并参照以往质量管理实际情况检查各项标准及规范的合理性,进行修订。 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实现的过程图 市场部 测评部 质量部 测评部 质量部 管理部 质量部 客户要求 测评设计 验证 输出 输入 评审 确认 编写测评方案 前期调查 作业指导书 测评设备的选用 方案评审 客户确认 测评计划 作业指导书 设备校对 现场测评 报告评审 编写测评报告 满意度衡量及售后服务 Y 客户 N 顾客抱怨 原因分析,纠正措施,预防不合规的再发生,质量改进活动 改进措施实施的验证,结果确认,PDCA
等保测评项目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项目管理,人力资源,测评范围
一、人力资源测评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即识别和记录项目角色、职责、所需技能, 并编制人员配备管理计划。
在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这一阶段,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稀缺或有限人力资源的可得性。影响人力资源计划的重要因素包括组织文化和结构, 现有人力资源情况、人事管理政策等事业环境因素。如果采用人力资源测评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评价, 使得项目人力资源计划制定者更好地了解其能获得的人力资源状况, 将会提高人力资源计划的预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2、组建项目团队。
组建项目团队即确认可用人力资源并组建项目所需团队。从个体来看, 人力资源测评可以用来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甄选。随着社会的发展, 工作本身对人的素质、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项目中, 实效性强、资源限制多、变化快, 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高、更多样化、复杂化。但过去单凭个人经验的选拔方法无法对人的全面素质如心理素质等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而人力资源测评技术能根据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知识。通过一系列手段对人员进行客观测量, 对人的知识、技能、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素质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 人力资源测评技术的运用可以使人事决策更为科学、准确, 并可大大提高甄选效率。同时, 人事甄选的一个关键难点是如何预测未来工作的绩效。人力资源测评恰恰可以为预测应聘者将来的工作行为和绩效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比如通过各种能力测验, 可以预测个体在将来胜任工作的可能性, 通过对个体的人格测量, 可以预测个体将来工作的方式和风格以及其融合于团队的可能性。由此通过对个体的预测。可提高甄选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人力资源是最具创造性的资源, 是影响项目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要达到项目人力资源与项目的费用、质量和进度有效结合的手段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效益进行评价并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将为改进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二、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评价范围
根据人力资源测评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结合项目的基本特点, 我们可以把项目人力资源的大概范畴划分出来:项目高层管理管理者 (公司老总或企业领导人) 、管理层和实施层、合作者以及项目客户等项目干系人。
1、项目高层管理者。
⑴在项目中的地位:项目高层管理者是指“企业老总”或“公司领导人”, 他们作为项目人力资源中的“第一资源”, 处于项目的计划、组织、决策地位, 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管理艺术, 对于项目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⑵在项目中的作用。决策人的项目管理知识和理念, 是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决策人不了解作为一个决策人应该首先关注什么, 怎样正确决策, 那么企业花再多的投入也将事倍功半或竹篮打水。项目高层管理者的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低, 就会导致整个项目管理方法不一致, 从而使项目陷入困境, “缺少决策层支持的项目管理文化建设将是空中楼阁”。可见企业老总或公司领导人的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将是项目管理突破的症结。
⑶综合评价的意义。项目高层管理者拥有很大的控制权和决策权, 是制定和实施项目战略目标的关键, 为了保证项目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不出现脱节现象, 非常有必要将他们纳入被评价对象范畴, 但由于他们工作的复杂性和非程序化特点, 对其工作的综合评价将是项目管理评价中的难点, 如果能对项目负责人或企业负责人给出相应的综合评价, 并及时加以修正, 不仅可以增加项目高层的管理经验, 提高管理水平, 也会对项目达到预期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项目经理。
⑴在项目中的地位。项目经理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决定了他成为项目团队中的核心, 他是对一个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的最高领导者, 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在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代理人, 项目经理在项目上掌握着人、财、物大权, 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经理的能力和素质。
⑵在项目中的作用。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对整个项目负责, 除了对项目中的物质资源进行整体调配外, 还要承担项目组织配备人员、编制预算、计划、协调和控制等工作;既要对上负责, 还要对下负责;既要协调内部关系, 眼睛向内, 向管理要效益, 还要协调外部关系, 利用自己的合法地位和市场竞争机制, 取得一些合法的利益。一个具有广泛的经验和知识背景的高素质项目经理, 在领导项目团队成员实现项目目标的同时, 对拥有项目的公司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⑶综合评价的意义。目前, 大多数的国内、国际项目都是通过招标来发包的, 各公司的项目来源主要是市场, 一般都需要通过投票竞争获得项目, 中标条件之一就是完成类似项目的效果如何, 从上述的项目经理的地位和作用中可以得出项目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经理的能力, 所以对项目经理的综合评价是不可或缺的。
项目经理的工作责任感与主动性对项目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经理作为复合型管理人才, 往往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动机, 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 科学有效地对项目经理进行综合评价, 并给予适当的激励 (包括目标激励、精神激励、薪酬激励) , 可以使项目经理体会到自我实现感和成就感, 也是使他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3、项目团队成员。
⑴在项目中的地位。项目团队成员作为实施项目具体工作的基础执行者, 既决定着项目基础工作的稳固性, 又是项目质量的保证者。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 项目团队每个成员都会对项目做出自己的不同的贡献。
⑵在项目中的作用。作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 首先自身要有追求发展的愿望, 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在项目总体任务中的位置和意义, 要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欲望和信心, 努力按计划, 保质保量地出色完成团队赋予的任务。其次, 在工作中要有很好的参与和沟通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再次, 在工作中不但能发现问题, 而且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愿意同其他团队成员一起来合作处理问题, 绝不能动辄指责, 也不能推卸责任。最后, 要有团队精神, 团队中允许有个性但是没有自我概念, 允许有个人成绩但没有个人成败。只有整个项目成功了, 整个项目团队就成功了, 每个团队成员才是赢家。
⑶综合评价的意义。项目团队成员是项目人力资源中的基础力量, 任何项目的绝大部分任务都是由项目团队成员来具体实施的, 项目任务完成的好坏取决于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项目管理班子应在认真分析项目需求、项目团队成员的个人需求以及环境条件的基础上, 对项目团队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予以肯定和否定。通过综合评价适当地选择管理和激励方式, 充分项目团队成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自觉去维护项目利益, 同时也使个人需求得到最大可能的实现或满足, 更好地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努力。
4、项目团队。
⑴概念和特征。项目团队是由为实现一个共同的项目目标一群分工协作的人员组成, 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时限。项目团队往往任务一结束, 团队也随之解散。团队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 每个团队成员具有独特的技能和知识背景, 他们在项目中有着由项目组织分配的一定的职责, 彼此之间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互补性。在这个群体中, 成员有着共同的价值理念, 互相信任, 分享信息, 共同成长。项目团队的根本使命是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 完成项目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a。相互依赖与协同;b。角色定位与责任分担;c。信息沟通与知识共享;d。自我管理与授权。
⑵在项目中的作用。项目团队是为适应项目管理而建立的团队, 是由致力于共同宗旨和绩效目标, 承担相应的职责、技能互补的异质成员组成的协作群体。团队成员需要以团队的方式而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方式来完成工作, 强调对共同目标的理解和认同, 以及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充分沟通和密切协作, 一个团结、和谐、士气高昂的高效团队能够促进多领域专家能力的合成, 能够促进信息与知识的共享, 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对项目的成败意义重大。一个高效的项目团队不一定能决定项目的成功, 一个效率低下的团队, 则必定会导致项目失败。
⑶综合评价的意义。整个项目团队在项目中的作用越来越被看重, 对它们的评价也就变得十分必要。如果一个项目的一段时期内进行项目阶段性评价, 项目所涉及的人力资源, 包括上文所述的项目高层管理者、项目经理及项目团队成员, 他们的个体评价都处于良好甚至优秀状态, 而项目的整体进程中总是有一些可能是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存在, 那就要对项目团队进行综合评价;而在项目后的评价中要对一个团队的工作情况加以肯定或否定, 也只能是通过团队综合评价来实现。
项目团队综合评价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控制功能。对项目团队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考核, 使项目过程保持合理的成本、质量和进度, 使各项管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 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进行。
⑵完善激励。项目团队综合评价能够对团队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本身就会让全体项目成员体会到成功的满足感、对成就的自豪感, 以此调动项目成员的积极性。
⑶帮助决策。项目团队的综合评价为项目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客观而公平的标准, 并依据这个考核的结果对项目团队进行奖惩和调配等。
⑷促进发展。一方面通过综合评价总结项目管理经验, 促进和完善项目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可以根据项目团队综合评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对项目团队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达到提高团队素质, 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
⑸改善沟通。综合评价过程中和综合评价结果出来后, 项目管理班子与项目团队之间会进行不断地沟通, 向他们反馈评价的结果, 听取他们的申诉与看法, 这样就为领导和团队沟通提供了机会, 增进了相互的理解。
⑹导向行为。通过项目团队评价, 能够使项目团队成员将注意力集中到考核的内容上, 从而实现考核的行为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蔡翔, 张光萍, 赵君.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趋势[J].商业研究, 2008年04期
[2]王宏伟, 马海燕.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科技和产业, 2004年12期
等保测评项目管理制度 篇3
湖南省把名师名校长的培养作为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举措, 《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规划实施“名师、名校长、教育家成长计划”。加大名师和名校长培养力度, 切实抓好各级各类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湖南省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2010-2020 年) 》明确建立教育教学专家培养制度, 实施教育教学名师培养工程。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地培养湖湘名师和“湖南人民教育家”。《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 (2015-2020 年) 》进一步强调, 积极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十百千万”工程。
从2014 年开始, 湖南省以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为契机, 设立了中小学 (幼儿园) “未来教育家”和“青年精英教师”12 个高端研修项目, 参训名师名校长 (园长) 530 人。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和优质教师培训机构, 采用混合式培训方式, 通过系统的专业培养培训, 造就一批师德高尚、视野开阔、理论素养深厚、实践能力突出、教育智慧丰富、具有深广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 引领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及校长队伍整体水平,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
根据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 高端研修项目具体管理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加强了对高端研修项目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制定了《湖南省名师名校长遴选与管理办法》《湖南省中小学教师高端研修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落实责任, 明确流程, 改进方法。在高端研修项目实施过程中, 组织开展现场调研, 召开了项目承担院校培训工作阶段性总结会和参训学员专题研讨会, 全面了解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及时总结提升研修成果。同时, 依据各高端研修项目申报方案和培训质量标准, 采取大数据评估、参训教师匿名评估、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高端研修项目的绩效进行了过程性评估。
我们精心编制了《湖南省2014-2015 年度高端研修项目学员调查问卷》, 借助于“问卷星”在线测评系统, 采用匿名评估的方式, 就基本情况、集中研修、网络研修、培训效果和收获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从表12016 年1 月29 日开始, 至2 月29日结束, 共有350名学员有效地填写了问卷。本文在严格尊重原始数据的基本前提下, 秉承“以学员为本”的理念, 对湖南省高端研修项目测评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4 年高端研修项目的班额为40-50 人, 为了利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 提高研修实效, 2015 年高端研修项目班额调整为40 人。两个年度12 个高端研修班, 共有学员530 人, 有效填写并提交问卷的有350 人, 占参训学员的66%, 有3 个班级参与面在80%以上, 2 个班级参与面在70%以上, 3 个班的参与面在60%以上 (见表1) 。这表明高端研修学员参与匿名调查问卷的积极性比较高, 样本数可以代表总体情况, 调研数据有效。
其中, 2014 年高端研修项目研修学员参与热情明显高于2015 年的研修学员, 从另一侧面表明随着研修时间的延长, 学员对研修班级的依存度、认同度、关注度越高, 班级凝聚力越强。从事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学员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在高中工作的学员, 表明学员对研修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受到年龄、工作性质、工作压力等的影响。
二、集中研修
学员对培训高校组织的集中研修的总体满意度达93%;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仅占1.1% (见表2) 。
各培训高校项目实施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提前通知学员, 组织训前调研, 明确研修任务, 温馨提示注意事项等, 学员对此的满意度达96% (见表3) 。同时, 培训机构还组织了训中调研, 培训内容根据学员的需求进行微调, 学员对此的认同度在91%以上。
学员对培训团队中辅导老师 (班主任) 工作的认同度最高, 满意率达96%, 表明高端研修班的辅导老师 (班主任) 工作认真负责, 与学员联系紧密。学员对培训团队的整体满意率为90%, 专家团队由高校专家、教研员、一线优秀校长或优秀教师组成, 总体水平高、结构合理。对项目首席专家的满意率为82%, 表明有些项目的首席专家对培训工作的定期指导不够, 或者深入到学员当中还做得不够 (见表4) 。
学员对高端研修项目的课程设置与安排的满意度在90%左右, 其中, 认同度较高的是课程结构, 93%的学员认为培训课程做到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有机结合。其次是培训主题比较明确, 课程模块紧扣主题, 并做到有机衔接。学员认为课程内容的适切性在86%以上, 课程安排比较符合当次培训目标, 满足学员个性化需求方面略显不足 (见表5) 。
学员对高端研修项目的培训形式的认同度在86%~92% (见表6) 之间, 比较满意的是培训方式上注重学员参与和有效交流研讨。希望高校在培训理念、方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 突出培训特色。专家们提供的案例尽量新颖、实用、有针对性。特别期待培训机构多组织现场考察观摩、名优教师经验介绍, 多安排实践性的培训活动, 活动设计要合理, 富有启发性。
学员对高校的培训组织管理满意度较高, 有两项的认同度在95%左右, 一致认为培训单位重视考勤管理, 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明确了研修任务, 布置了培训作业, 并进行了检查和评价。做得稍微欠缺的是培训班级内部学习小组的建设, 认同度在88%左右, 表明高端研修项目实施过程中“微团队”建设以及小组合作研讨有待加强 (见表7) 。
学员对高校提供后勤保障的满意度不很高, 对“学习条件、住宿条件、餐饮条件”的满意度依次是88%、86%、77%, 呈现递减趋势。广大学员希望培训院校能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共享教学与体育设备设施, 开放图书馆和阅览室等。对餐饮条件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到4%, 为数不少的学员希望参训期间餐饮条件能够得到改善, 适当提高伙食标准。 (见表8)
三、网络研修
学员对网络研修平台的认同度在80%~83%之间 (见表9) , 项目不同, 学员研修的平台也不同, 一般都不能为学员提供长期的服务, 网络研修随着整个项目的完成而终结。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 实施混合式培训的示范性改革项目, 培训单位提供的网络研修平台应为学员开设“个人空间”, 具备课程提供、自主选学、研修计划制订、研修行为记录、进度反馈及提醒、研修成果分享、工具支持等基本功能;研修工作坊有效支持主题研讨、网上诊断、课例点评、问题解答、资源推送、经验交流等协作学习活动;网络研修平台兼容性好, 容错能力强, 技术故障少, 操作方便, 简单实用。多数培训高校为学员提供的研修平台, 还不能完全具备上述功能, 平台建设普遍有待完善。
学员对网络研修的课程资源的认同度在80%左右 (见表10) , 反映出高校及合作平台提供的课程资源还不够丰富, 不能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学员们普遍希望拥有质量高、内容新的优质教育资源, 能较好地解决自己在学校管理和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学员对开展网络研修活动的认同度在80%左右 (见表11) , 可见高端研修项目实施过程中, 网络研修环节的效果不如集中研修的效果。大多数学员期待, 通过教师工作坊或个人空间, 能够得到专家的个别辅导和同伴的及时帮助。
四、培训效果
学员们综合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等培训环节, 对参加高端研修项目进行了总体性评价, 总体满意度93%以上。同时, 学员们对照个人参训时的预期目标, 阶段性目标达成度在87%以上 (见表12) 。
2014 年的学员们参加高端研修项目时间最长的接近2 年, 接受了不少于4 次的集中研修, 每次时间最短不少于10 天。2015 年的学员们一般只参加了一次集中研修, 时间一般在15~35 天之间。无论参训时间的长短, 学员们普遍认为自己生成并提炼了代表性的学习成果, 这一认同度在86%以上 (见表13) 。
五、收获与不足
学员们全面评估了参加高端研修项目取得了多方面的收获与明显的进步,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94%以上的学员加深了对教育管理工作和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同;96%以上的学员认为参加高端研修, 开阔了学术视野, 更新了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观念;93%以上的学员参加培训, 有助于优化学校教师发展规划, 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93%以上的学员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89%以上的学员通过研修, 改进了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84%以上的学员通过研修, 解决了学校管理与教学中的突出问题;95%以上的学员通过培训, 激发和唤醒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克服了职业倦怠, 更加热爱和坚守教育事业;96%以上的学员明确了发展方向, 优化了个人发展规划 (见表14) 。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高端研修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本题设计为开放式的多选题, 最多限选3 项。350 名学员填报了662 个选项, 平均每人填报1.9 项。统计结果表明, 高端研修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大的不足是“缺乏训后跟踪指导”, 占38%以上;其次是教育教学观摩活动的实践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占27%以上;比较集中的问题还有培训方式单一, 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培训资源比较缺乏, 食宿条件有限等, 均占到15%左右 (见表15) 。后续培养过程,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项目承担高校的沟通、协调与合作,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优化完善研修方案, 进一步加强过程监管评估, 做好跟踪指导,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需求调研, 按需施训, 采用灵活多样的混合式培训方式, 实施个性化培养, 促进高端研修学员从优秀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