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2018年半年教育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2024-07-04

在全市2018年半年教育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通用7篇)

在全市2018年半年教育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篇1

在全市2018年半年教育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上半年,全市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广元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让广元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内涵发展”教育工作思路和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狠抓队伍建设,各项教育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内涵发展,育人质量进一步提升。

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意见》,争取并用好500万元高中质量专项奖励经费。以创促建,全面提升高中办学水平。苍溪城郊中学、青川中学成功创建为省二级示范高中;元坝中学、朝天中学创建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广元中学成功授牌为中国石油大学生源基地校。朝天中学同马来西亚立肯语言学院结为互访互学姊妹学校。探索符合高校多元招录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效。2018年我市高考实现高位跨越,再创辉煌,刷新了一本上线人数、600分以上特优生人数,双一流名校自主招生初测过关人数等三项历史新纪录。全市本科(文考和艺体)上线10712人,连续7年稳定在万人以上。其中,文化本科上线7270人,较去年净增722人,增幅10%。重本上线2275人,较去年净增367人,增幅19.2%。600分以上特优生479人,较去年净增341人,增幅247%。双一流名校自主招生初测过关242人,较去年净增61人,增幅33.7%。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96%,高考文考上线率达96.5%,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攻坚计划》。计划市城区新、改、扩建初中2所、小学4所、公办幼儿园4所,年度任务正加紧推进。启动教育信息化二期建设,全市方案正由市政府审核。利州区已启动实施,总投资7400万元。旺苍县、朝天区“同步课堂”建设实现县域全覆盖,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苍溪县、旺苍县、利州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与管理意见》,“美丽乡村学校”建设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对剑阁县、朝天区进行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专项督导,下半年将接受国家评估验收。

职业教育多元发展。一是校企合作取得突破。新引进吉利集团、北方教育集团等知名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订单培养及专业合作办学。深入经开区、电子产业园开展“两进”(厂长进校园、校长进园区)活动。推动联盟发展,完成“广元旅游产教联盟”筹建、推动组建“广元人家”餐饮培训中心和广元菜研究院。推动建立猕猴

桃、米仓山茶、朝天核桃、剑门豆腐、青川山珍等7个产业研究院。二是积极推进普职融通。苍溪中学、苍溪城郊中学、苍溪实验中学,剑门关高中、朝天中学、市821中学等普高学校积极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其中,苍溪职中普职融通试点学生达110人,剑阁县职中43人。青川职高、昭化职高整体托管机制试点稳步推进。三是着力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实施教学诊改,建立完善了质量保证制度,省中职诊改工作组对我市中职教学诊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全省、全国职业技能(礼仪)大赛中成绩喜人,总成绩位居全省前列,市教育局荣获“优秀组织奖”。四是推进“双示范”建设。市职高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创建为全国中职学校示范(特色)项目专业。苍溪职中、核工业技师学院推荐为全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国际教育交流迈出新步伐,与泰国商会大学共建“中泰丝路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开通“本硕直通项目”。川北幼专与台湾辅英科技大学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开展“博士”工程加强校本人才培训,强化师范类优势专业建设,首次开展了高职单招和“9+3”免费定向专项招生计划,生源质、量同步提升。筹建四川核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力推进,软硬件充实完善工作基本完成。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制订《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确定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达90%,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将达80%。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坚持一园一策,落实分类分步移交。深入探索闲置国有资产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已开工新、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67所,计划投入3.0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1.2%。举行了广元市第五届园长论坛,开展幼教教师培训二期,切实提升学前教育师资和管理水平。

(二)教育扶贫成效显著。以“四好四不让”为抓手,实施教育扶贫“三大专项计划”。全市已脱贫学生38229人。2018年全市计划脱贫学生12067人。上半年,教育资助项目到位2.25亿元,资金到位率占年度任务75%。按4元/人/天标准为135377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青川县、昭化区、朝天区今年计划摘帽县区100所“乡乡有标准中心校”建设任务,经市县初查,基本达到国家考核验收标准。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105名城区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完成目标任务的110%。扎实开展“教育扶贫日”活动,募集教育扶贫救助基金3365.2万元,为12428名贫困学生发放资助金1022.2万元。实施“五长”控辍保学制度,全市22.7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含30486名建档立卡学生)无一人辍学失学。2018年高考,全市建档立卡家庭学生2299人参考,上线2253人,上二本线732人,上重本线175人,600分以上特优生26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取得重大实绩。出台《县区教育基金会办事处管理办法》,为加强基金会管理奠定了基础。市教育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脱贫攻坚行业扶贫先进单位”。

(三)教育项目有序推进。一是教育系统项目有序推进。2018年6个中央预算内项目,总投资5287万元,已开工3个,其余3个正在招标;“全面改薄”项目62个,总投资1.02亿元,已开工60个,开工率95%农村教师周转房958套,已开工414套,开工率43.2%;学前教育项目23个,已开工3个,其余进入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二是市本级项目16个,总投资17.6亿元,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等4个项目已全面竣工,在建2个,其余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上半年完成固投667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40.59%。三是招商引资有力推进,对接投资者现场考察21年批次。引进的优质教育旺苍博骏公学即将建成开班办学。四川健康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签订意向协议。

(四)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加快。朝天区教育人事“区管校聘”改革取得良好成效。“‘三养’模式教育治理改革”“四均一强”“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省市重点改革项目深入推进。新申报《农村地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改革试点》等全省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重点项目5个、农村微型学校联盟发展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1个。严格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年检认定不合格等次学校3所。全面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摸排清理校外培训机构451所,其中依法审批并登记90所、无证无照245所,为下一步联合执法整治打下基础。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受理事项349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项(民办学校审批权和管理权)、调整1项(教师资格认定由行政确认调整为行政许可)、取消1项(取消教育基金会的设立审批)。建立健全依法治校长效机制,上半年,评估认定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2所。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15所、市级60所。

(五)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强化师德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明确了十条师德负面行为,划清了教师规范从教的红线底线。及时补充新教师,上半年,全市公开考招教师233名,签约公费师范生18名,引进教育高层次人才15名,直接考核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12名。为2008年以来入职的1206名特岗教师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办理证书。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上半年,通过国培计划培训6000余人次。选派教育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赴清华大学、华东师大、浙在等高校高级研修1200余人次。组织村小教师到市城区驻校培训60余人次。开展名师“送教到校”800余人次。旺苍县、青川县、朝天区利用“清华大学教育扶贫—远程教育接收站”开展培训500余人次。加强教育人事档案管理,切实规范干部任前档案审核。修订完善了《名师工程实施意见》,启动第三批“广元名师”推评工作,计划评选150名。实施名师关爱计划,印发了加强名师管理与关爱工作文件,对关爱名师措施、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建立了正高级教师后备人才库,评审正高级教师7名。评选市级骨干教师200余名。苍溪县田菜小学教师冯敏、广元天立国际学校教师俸耀旭分别荣获全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六)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联合文化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积极拓展研学旅行资源。广元市综合实践基地投入试运行。评选“书香少年”100名,举办征文、演讲等比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实开展爱国主义影视影评、禁毒等系列活动,参与面100%。积极配合市省运会筹备组高质量完成各项赛事筹备工作任务。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在全省率先实施足球运动技能等级测评。新申报省级校园足球示范学校4所、特色学校12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单位8所、校园篮球特色学校6所。加强艺术教育,苍溪县陵江小学剪纸获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大力开展国防教育,22所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深入推进校园“厕所革命”,实施农村学校厕所“旱改水”12个。广泛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全面开展绿化美化校园行动,上半年,全市学校栽种树木20万余株,新增绿化面积2万余平方米,确定广元外国语学校、广元中学为园林创建示范单位。

(七)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辅资料使用管理,严格按规定选用教辅资料。依法查处市内外违规招生事件2起。随机督查37所学校食堂管理情况,查处整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7处。规范学生作业本招标采购,首创在中小学作业本封页印制广元革命红色历史图片,让学生潜移默化得到红色文化浸润。持续推动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完成目标任务的105%。开展财务内审,完成市教育基金会和广元中学内审工作。有序组织高考、中考、自考、特岗教师招考、英语等级和计算机等级等考试7次共计5.79万人次,各批次考试组考有序,备考周密,考风良好,考务整体平稳顺利。上半年,受理群众信访156批次,办结149件,办结率95.5%,信访工作呈现“四下降一好转”趋势。强化安全工作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目前,基本实现学校专职保安配备率100%,县区视频调度中心建成率100%。强化安全督查整改,上半年督查学校安全50余次,排查隐患36处,已全面整改32处。广泛开展防校园欺凌、心理健康、防溺水、高校校园网贷和思政等专题教育,整个系统平安、稳定、和谐。

(八)教育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深入、持久宣传免补、免息助学贷款、营养计划等各类学生资助政策,精准发放各类资助金。上半年,减免1.6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保教费,完成目标任务100%。免除21.6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科书、作业本费,并在此基础上为5.57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完成目标任务92%。免除1.27万名中职学生学费,完成目标任务104%;为7600名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完成目标任务110%。为1.85万名高中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完成目标任务83%;免除2.2万名高中学生学费,完成目标100%。各项教育民生任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近年来,我们在狠抓教育质量、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协调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打造校园特色亮点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可圈可点。在建设美丽乡村学校、推进法治“三养”、教育扶贫等在全省、全国有名有位。全市教育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各级组织充分肯定认可,人民群众充分肯定认可。实践证明,我们确立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内涵发展”工作思路是正确的,是符合广元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的。

全市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有以下经验值得总结肯定:

一是我们始终坚持教育工作思路。我们在准确研判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基础上,确定了“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内涵发展”的工教育作思路,不懈怠、不折腾,保持定力,数年如一日,咬定既定目标,把精力用在工作上,把热情用在职责上,把智慧用在事业上,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抓铁有印,扎实工作,奋力推进广元教育再上台阶。

二是我们始终坚持教育改革创新。以改革的手段,着力破解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增强了广元教育健康发展、加速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我们创造性推进实施了“广元名师”工程、积极引进天立国际学校、万达中学、旺苍博骏公学等一批优质学校、在高中学校实施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农村小微学校联盟发展等工作,紧紧抓住教育中心、重心工作,有力促进了教育各项工作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我们始终坚持教育内涵发展。以务实的精神,埋头苦干,强化内部管理、过程管理,全面提升优质教育水平办让广元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是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以开拓的勇气,扎实抓好“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能啃骨头、能打胜仗的队伍是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落实力,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创造性,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了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优质教育需要进一步扩展提升,优质教育在各个学段、各类教育、各个区域的校点不多,履盖不广,影响不大,品位不高,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期盼还有相当差距。二是职业教育集团办学运行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职教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功能尚未得到完全彰显。三是对留守儿童、残疾学生等特殊就学群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城区“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五是学前教育还处于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位置,办园条件、师资配置、园务管理水平都尚需提升。六是名师(名特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引领带动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教师干部队伍的师德师风、纪律作风、行风效能、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问题需进一步整改、巩固、提升。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省委刚刚召开的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市委即将召开的七届七次全会对全省、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领先、全省知名的教育中心”是下一步广元教育的重点目标。按照这一部署,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学前教育普入普惠发展,基本实现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建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此,我们要围绕目标,扎实工作。下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教育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项目推进情况督查,加强项目资金、安全、质量、进度监管,实行进度通报制,倒排工期,确保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年度任务。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争取,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实施“智慧广元”教育信息化二期建设,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县区分别实施”的原则,待市政府审定通过建设方案后立即启动实施。加快推进市城区新、改、扩建初中、小学、幼儿园任务。力争达成四川健康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投资协议。积极争取全国研学旅行营地、法制教育实践基地、产教融合试点型城市等项目落地我市。

(二)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四好四不让”,把教育扶贫同教育业务有机结合,全面改善、着力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精准落实各类教育资助救助政策,确保全市30486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辍学。积极动员往届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完成市政府下达的500人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青川、昭化、朝天“乡乡有标准中心校”建设,确保整体脱贫通过验收。

(三)突出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认真分析今年高考得失,早启动、早安排,扎实抓好下一届高三工作。千方百计做好优生留广工作。探索建立普通高中“金牌教练”和导师团队中心,通过竞赛联动、自主招生、特长生招录等多途径向一流高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确保元坝中学、朝天中学、剑门关高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成功。支持有条件县区引进优质民办学校,鼓励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科技成果,共同发展。

(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奖促创,加强督导,推进创建“美丽乡村学校”35所。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新建“智慧课堂”试点班20个以上。深入推进“四均一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剑阁县、朝天区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接受接受国家督导评估。

(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狠抓落实,保持普高和中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积极推进开展“行业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和混合制办学模式探索。创评省级示范校2所、示范专业1个。建设市“双高”品牌专业开展2-3个。强“诊改”,促进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继续推进“普职融通”试点,原则上市级示范及一般高中都要积极开展普职融通试点。深化产企合作,川北幼专完成“广元旅游产教联盟”创建,各职业学校分别牵头建设朝天核桃、剑门豆腐等产业研究院7个,服务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拓展“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四川核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评审。

(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制订出台加快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的意见和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管理办法。开展星级幼儿园评定。完成年内新改扩建普惠性城乡幼儿园年度任务。稳步推进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剥离工作。按照“市区共建共管”原则,广元特殊教育学校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深入开展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活动,完善“送教上门”制度建设,形成“广元模式”。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师风的明察暗访,进一步纯正行业风气。切实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作用,形成名师团队。高质量完成第三批“广元名师”、首批“广元名校长”推评工作。深化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全面贯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坚持“研训教一体化”,推进实施“精准培训”。扎实开展第二轮校长教师全员参与的教学大比武活动。加强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八)统筹推进教育各项工作。全力做好2018年省运会教育系统承办的各项赛事活动。推进学校体育艺术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开展“师生健康中国”主题活动,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加快食堂标准化建设,力争85%的学校食堂完成“明厨亮灶”工程建设,60%的食堂量化达到良好(b级)以上。开展“食育”教育,提高营养质量水平。以“立足川北、面向全川、辐射全国”为基点,充分发挥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功能,扎实开展研学旅行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细胞建设,着力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召开全市校园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开展新“十个一”校园文化建设。对清理排查的361所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联合执法。苍溪县完成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功能,做好贫困学生资助。探索推进现代学校治理,实施依法治校。深化改革,加快教育集团办学联盟发展模式、教师“县管校用”等改革,推进全市教育快速发展。

(九)切实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拓展教育学习领域,始终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为抓手,切实解决教育难点、热点问题。加强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方式方法、规律特点,努力实现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服务中心工作目标,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实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工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内部审计流程工作规定》,加强学校、涉教协会财务内审,大力整治乱收费、乱办班和有偿家教等社会反响强烈等“微腐败”问题,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十)高度重视法制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心理健康、生命安全、法制道德三项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推进“雪亮工程”,夯实“三防”基础。在县区、直属学校先行试点建立涉校安全事故第三方调处工作机制,在县、乡两级人民调解中心建立学生伤害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推进依法处置涉校安全伤害事故。完成10%市级“平安校园学校”创建目标任务。加强不稳定因素排查和形势研判,认真做好敏感节点期间学校特定工作。坚持依法治访,规范信访受理、办理机制,注重苗头化解,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平安和谐环境。

同志们,当前,广元教育正处于追赶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强烈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围绕既定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改革创新,务实进取,为让广元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在全市2018年半年教育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篇2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在全市2018年半年教育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篇3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对于桂林市的旅游工作,不仅仅旅游从业人员高度关注,全国全区也给予高度关注。今天的旅游工作会议,也是桂林市最大的专项工作会议之一。我们经常说,桂林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一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近20万人。从这点看,桂林市的旅游业要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人数上讲,已经看到端倪了。从过去的一年,桂林市在旅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看,也实现了这一点。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扎实工作,桂林旅游业在过去一年取得新成绩

新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讲,过去的一年实现了新跨越。无论是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收入占GDP比例上,都实现了新跨越。去年自治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我们是218亿元,约占全区的五分之一;入境旅游人数约占二分之一。从旅游经济角度来看,桂林旅游无疑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从桂林旅游产业的发展角度,在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突破。无论在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还是观光度假休闲以及农家乐的发展方面;无论是县域旅游,无论是人数、人次,还是旅游产品多样化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阳朔、兴安获得一等奖,龙胜、资源、恭城应该是第二梯队,其他县的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三是在旅游标准化建设方面,在过去的一年取得新成绩。去年,阳朔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业休闲会议也在阳朔召开),兴安乐满地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两个试点,在过去的一年,为全国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四是在旅游市场、旅游秩序和旅游队伍建设方面,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成绩,为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五是在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最值得肯定的。作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载体,也是重大基地,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去年7月正式动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去年桂林市几大重要的、事关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重大活动,自治区都专门派出领导参加。世界旅游城奠基仪式,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亲自参加奠基和揭幕。第二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自治区副主席高雄等领导亲自参加开幕式。过去的一年,桂林旅游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特别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的推进,都因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旅游局、博览局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直接参与的部门和单位,特别是一线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导游等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对于过去一年全市旅游事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所取得的成绩,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会议,表彰了去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县区及旅游先进集体,通过表彰和奖励对旅游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桂林旅游发展,我们尽管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大家讲得比较多。在这里,我再简要讲一下。

1、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现在无论有没有旅游资源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由此带来资源配置和游客分流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多方竞争的环境下,怎样争取更多客源来桂林旅游,是我们在旅游人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已意识到并多次强调这个问题。去年实现旅游人数2700多万人次,对于全市总人口只有500多万人的城市来说,容量已经很大了。今年还提出了旅游人数按照10%的比例增长,实际上,从城市游客容量来看,已经有一定的局限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在这么大的游客量的基础上提升旅游的效益和质量,这是我们客观存在的问题。

2、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在旅游产品结构上还不尽合理。不少旅游设施和旅游景点景区,有些老化了,有些设备比较陈旧,服务标准跟不上,这也是我们在旅游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3、我们面临着旅游市场竞争、新的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开发和老的景点景区老化等问题,创新手段的方式方法和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亟待改善和加强。

4、桂林作为最早开放的一批旅游城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旅游市场管理上还需要完善理顺。这也是全国老的旅游城市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和突破的瓶颈问题。所以,满意度调查都会集中在这些旅游对外开放比较早的、旅游名气很大的城市上,而不是新兴的开发一两年的城市。正是由于我市旅游开放早、旅游发展比较长,我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不足和漏洞会更容易发现。事实也证明,我们确实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5、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在旅游人才培养教育等方面,虽然资源很丰富,但是跟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旅游产业需求,还是有欠缺的。

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对桂林旅游有新的认识,要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加深入研究,抢抓旅游发展机遇,更好地发挥优势。只有这样,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桂林旅游业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抢占旅游发展高地在广西率先建成旅游强市。

二、抓住重点,实现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刚才讲的第一个方面,是通过扎实工作,使旅游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既要认真总结,更要坚定信心,抓住重点,使桂林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在新的一年有新突破。关于这一点,我重点讲三个方面。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特别是推动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实现旅游市场管理新突破。

第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国家旅游局在此基础上专门下发了通知,提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要与文化等相关产业大融合,形成相互繁荣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国家旅游局的通知强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我市2008年提出“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把文化工作和旅游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几年旅游发展的实践和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国家旅游局的通知要求,全国旅游业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旅游业,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项工作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承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激发功能,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外交流的优势。今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重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通过旅游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旅游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见,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推进,对桂林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精神,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的大融合。

在最近召开的文化与旅游结合工作座谈会上,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有些是我们正在做的,有些是需要加快发展的。大家提出,一是要打造旅游系列品牌,打造旅游演艺产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引导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二是要加快推进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举办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提升文化旅游企业档次和文化品位;三要深度开发旅游工艺品,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市场的推广;四要积极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人才。这几个方面是今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需要突破的重点,这也是桂林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桂林旅游资源有文化、历史、山水、民俗等等,要很好地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升华细化4条发展轴带、打造三大特色产品、三大水陆游线、七大旅游品牌等。旅游发展要评说论道,需要召开专题研讨会,旅游产业发展更需要我们多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第二,要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项工作,去年做了很多努力。关于《总体方案》,国家方面正在论证。从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来看:第一个方面要积极争取各项政策出台,第二个方面要把工作重点转到不等不靠,按照现在已经制定的政策内容,先行先试。去年,市国土局在积极争取旅游产业用地试点城市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今年我们拿到了试点城市。这个试点城市,对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旅游用地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这就是不等不靠的一个例子。如果要等到政策都批下来再去做,那就晚了。我们必须借鉴兄弟省、市在旅游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既要积极争取上级给我市正式批复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今年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加快试验区各项工作先行先试上来,不等不靠,加快我们自己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世界旅游城建设。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按照“一点三星三区”规划及27个功能区,按照这样一个集旅游发展之大成的规划加快建设。我们相信,在全市共同努力下,世界旅游城的建设将会为桂林市今后旅游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第四个方面,要按照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规划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这一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

第三,要切实破解漓江保护与发展难题,保护好桂林旅游这张中国名片。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切实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最有代表性的,是漓江景区。去年国家旅游局检查了一些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特别是5A级旅游景区。大家看到了,有一些城市的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已经摘牌,一些5A级景区已经明令限期整改,包括炒的最厉害的嵩山少林寺景区。去年内部通报的,就是漓江5A级旅游景区。内部通报内容针对几个方面:漓江游览秩序,主要表现在游船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没有达到要求;漓江水域管理,主要是竹筏、河道挖沙及沿岸景观破坏的问题,还存在飞钩挂船的现象;漓江游览码头建设管理标准化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老化、陈旧,不符合5A景区要求。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对漓江5A景区进行了专项整改。尽管取得一定成效,市政府领导也多次去国家旅游局汇报工作,得到国家旅游局认可,但是按照5A景区标准,有些方面还是没有做到。今年要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要求,按照桂林市打造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下大力气提升旅游市场的秩序和质量。

一是要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涉及漓江景区的市、县(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及行政资源,明确管理主体,推进漓江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开发、利用、经营等一体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漓江景区管理条块分割,责、权、利不清的问题;二是要全力推动漓江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漓江流域旅游的经营管理力度,调整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充分照顾各方利益;理顺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做到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管理规范、奖惩并举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方式。要在确保旅游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漓江沿岸农民走发展旅游致富的问题;三是要健全漓江景区行政执法体制。要按照刘君书记的指示,“码头和游船整改由交通局负责,杜绝河道挖沙由阳朔、雁山两县区政府负责,竹筏问题的解决由阳朔、雁山两县区党委、政府负责”,“对漓江整改会议决定的事项要一项一项抓落实,涉及到的各部门和阳朔、雁山两县区必须无条件执行,谁影响5A景区谁负责”。今年,要在继续深入实施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漓江景区旅游秩序管理的力度,力争今年在漓江景区管理秩序和管理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解放思想,强力推动旅游业取得新发展

1、要以抓项目促进旅游业新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做了专门部署。进一步抓好落实规划,推动发展,把项目作为载体,抓紧抓好落实。特别是对旅游试验区、世界旅游城、各县区在旅游项目建设上,要加快推进。在投资导向、招商引资、基础建设、资源整合、市场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项目的推动作用。旅游产品开发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突出特色,提升品位,规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和具有一流水准的精品项目,扶持发展一批乡村旅游、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把我市旅游资源打造成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桂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专用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对外集散辐射能力。要坚决杜绝资源浪费,今后凡涉及旅游的建设项目,在发改部门立项前应先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自治区旅游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有关部门审批属于旅游发展规划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当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使之符合旅游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避免非标准化建设和同质化建设,确保资源合理利用,规范行业发展。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宁可不开发。各县区、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目光高远,绝不能为了各自的地方利益和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要加强旅游项目储备。广开项目源,建好项目库,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拉动作用强的旅游项目。对旅游项目要实施动态管理,搞好定量、定性分析,选择那些增值性高、成长性强的好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开发。

2、要以转变方式推动旅游业新发展。全面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验,首先就要转变桂林旅游的发展方式,老城区以创新为主,新城区以项目建设为主,各县区以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主。一是要做大做强产业主体。旅游市场主体是旅游业的根本。引导扶持旅游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方式做大做强,重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促进旅游、餐饮、酒店实行产业集群式、品牌化发展。引导旅行社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游业,引导社会资金向符合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领域投入,充分发挥旅游业拉动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水平、能力、素质,大力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要发展一批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温泉康体、文化创意、养生疗养等新兴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智能旅游和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开展旅游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等在线服务,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二是要全面提升城市中心区旅游吸引力。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把一些景点景区、街区串联打包,在桂林城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使之成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要做好旅游活动策划;四是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针对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特性,创新营销手段,全面提升桂林旅游推广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整合全市旅游行业资源、文化资源、外宣资源和新闻资源,全市联动、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提升桂林旅游的知名度。继续加强“联盟营销”这一新的营销手段,加强与航空公司、境内外旅游机构的营销合作,进一步发挥好境外桂林旅游大联盟的作用,联手做好桂林旅游营销推广。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提升桂林国际影响力,借力拓展境外旅游市场。

3、要以增强合力推动旅游业新发展。旅游业关联性强、牵涉面广,发展旅游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能和特点,找准切入点,抓住突破口,从不同途径、不同层面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发改部门要重视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拟定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时,优先将旅游项目列入重点项目行列,积极争取旅游项目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旅游资金;建规部门在城镇规划建设的时候要结合旅游发展,充分考虑旅游功能,在环境营造、建筑立面控制等方面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城乡风貌改造要融入旅游元素;国土部门要支持旅游建设用地的使用,重点支持世界旅游城建设用地,同时加大景区土地收储力度,筹措发展资金;交通部门要将旅游公路建设优先列入规划,抓紧做好重点景区道路立项,加快在建旅游公路建设;金融部门要对旅游项目建设给予信贷扶持;宣传、文化部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旅游宣传和新闻报道,对我市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加强和指导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农业部门要加强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人事、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劳动部门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市、县两级旅游局作为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与上级主管部门搞好沟通,与同级部门搞好协调,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全力支持和配合旅游工作。全市上下形成部门齐抓共管、扶持旅游产业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全市2018年半年教育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连日来,我们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通过互相看、互相评、互相学、互相比,检验了半年年工作成效,督促了工作落实,传导了工作压力,启发了工作思维,总的来看效果比较明显,预期目标也基本达到。今天的总结会,主要目的是把经验成效总结好,把问题、短板、弱项找出来,把考评成果运用好。结合半年来的实践,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什么样的工作方法、什么样的工作作风抓好组织工作落实、提高组织工作质量,我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几点体会:

一、坚持任务项目化,牵住“牛鼻子”。

抓经济工作经常强调要项目化带动、项目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项目就是龙头、就是引擎,驱动着一个地方的发展。党建工作、组织工作也是一样,千头万绪、点多面广。面对这么多的任务,我们必须讲统筹、讲侧重、抓重点、抓关键、住主要矛盾。我们开展的量化考评工作,就是将部署的工作任务,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讨论,从中筛选重点工作,进行项目化包装、项目化管理、项目化运作,抓好了这重点项目,就是牵住了组织工作的“牛鼻子”,达到纲举目张,以重点带动整体的效应。从检查情况来看,各县都能够按照市里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将组织工作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具体项目,通过抓好抓实每一个项目,有效推进了各项任务落实。这启发我们,抓工作必须抓关键环节,抓主要矛盾。

二、坚持目标可量化,明确“方向性”。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所谓量化,就是把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落实到具体事情、具体举措、具体指标上,使得目标任务更加明确,避免大呼隆、一般化,避免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要把重点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小项,每一个小项都有目标、有任务、有分数。比如,考核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山区县看收益x元以上的村占x%以上,x元以上的村不低于x%,其他县这两项指标是x%以上和不低于x%。开展组织工作量化考评,启发我们制定计划目标,要尽可能地做到可量化、可操作、可验收;检验工作既要看过程、更要看结果,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用数据说话、用事例说话。

三、坚持措施精准化,突出“可操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组织部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关系到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亿万人才,一定要精准科学。现实中,有时面对一些老大难问题,会议也开了、文件也发了,该检查的检查了、该督促的督促了,可最后问题还是没能有效解决。究其原因,不是工作不够努力,而是措施不够精准,方法不对头,“钥匙跟锁不配套,再怎么用力也打不开”。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摸清情况,找准问题症结,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在解决问题中补齐短板,增强弱项。

四、坚持工作现场化,着力“抓到底”。

组织部长要发挥“头雁”作用,对重大工作,要亲力亲为,既挂帅又出征,俯下身子直接抓、盯着抓,直到抓出成效。比如,量化考评的集中检查这个环节,检查组既不看台帐、也不听汇报,而是深入到实地查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更有现场感和体验感,既展示成绩,也查摆问题,做到了“一竿子插到底”,从上到下都普遍感到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做好组织工作要直接沉到工作第一线,现场解决问题、改进方法、督促落实。

五、坚持水平专业化,破解“老大难”。

透过检查,我感到,工作成效明显的点,都是很好地将中央、省、市一系列部署要求贯彻到基层、落实到基层。同时,通过点上的工作部署、过程推进、任务落实、成果展示、总结点评等,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准和工作质量,体现了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讲认真”的优良传统。相反的,我们也看到一些工作成效一般、平平淡淡,有的地方简单套用“党建+”模式,工作口号化、空泛化,里子单薄、内涵不足。另外,一些党务工作者和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干部的专业素养、专业精神同当前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高标准、严要求不相适应。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每一个难题的破解,都要立足实际,深入研究并吃透上级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提出对策建议,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思维、专业的方法、专业的精神,工作不仅要做了,更要做好了。

六、坚持方法科学化,突出“典型性”。

一路上,我们看了很多的点,有的点有特色、有亮点,也有的点一般化、同质化。什么样的点才能成为典型?什么样的经验做法才值得总结推广?我觉得要有其独到之处、创新之处,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这样才能成为先进典型。我们发现有的干部创新意识不强,思维不够开阔,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老经验,工作没有新意、没有创意。这些启发我们,组织工作一定要有改革创新精神,要有“求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点子不在多,而在精在管用,关键是要抓住重点难点,抓住中央省里部署的重点工作,发挥长处优势,解决实际问题,试点先行、逐步完善、不断提升,就能打造组织工作品牌,促进组织工作的整体提升。

七、坚持成效最大化,走好“群众路”。

做好组织工作就要始终把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组织路线服从于政治路线,组织工作服务于中心工作,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根本原则。可以说,只有坚持在大局下行动,主动为大局服务,组织工作才能有价值,组织部门才会有地位。我们开展量化考评的重点工作,每一项都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心关注的工作,也是能为广大企业、群众带来实实在在效益的工作。反过来讲,如果抓党建工作搞成“两张皮”,不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不围绕服务大局,不围绕群众需求,就容易把党建工作停留在口头上、展板上,就不会有实实在在的的成效。这启发我们,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聚焦主业主责,积极主动作为,始终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实现组织工作和中心任务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组织工作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和作为。

当然,从组织工作量化考评工作中,除了经验和启示,我觉得也有一些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工作指导方面,有的对工作过程性指导做得不够,平时没有很好地去抓,等到快要检查了才突击推进;在工作展示方面,有的地方为了应对集中检查,对一些点过度地进行包装、设计,花了过多的时间精力在点的布置上;在工作介绍方面,有的总结提炼不够,让人无法从介绍中直接感知项目的价值和内涵,而是通过别人的点评才把意义和内涵展现出来。等等。

同志们,这次集中检查工作要告一段落了,但我们还要做好后续工作。我在这里作个强调:

一是工作经验要再总结。

既包括面上的经验,也包括点上的经验,特别是那些大家普遍认可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要认真总结好、宣传好、推广好,供各地学习借鉴。

二是工作措施要再完善。

检查中,大家对每个点存在哪些问题,要怎么改进,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各个县(市、区)要很好地吸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点促面推动工作新提升。

三是工作方法要再创新。

前期我们已经部署每个县(市、区)提出1-2个创新项目,接下来要进行一个汇总,筛选出一批切实可行的创新项目,参照往年做法,进行细化、量化。

四是工作质量要再提高。

要紧紧围绕“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打造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创新示范点,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重点突破。请各县(市、区)也要做好谋划,持续抓好示范点的培育。a

五是工作作风要再务实。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于抓落实。希望每位部长、每位科长,都要坚持行动至上、久久为功,多做少说、先做后说、做好再说、没做不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把实践实干实效的作风立起来,使每项工作不仅做了,更要做好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全市2018年半年教育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篇5

今年时间过半,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农业工作,促进全年农业工作创优争先,为“十一五”规划画上圆满句号,为“十二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前面,各县(区)农业局长作了交流发言,市农业局分管局长就分管工作讲了意见,我完全赞成。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上半年全市农业工作成效显著

由于各级党政组织领导有力、农业部门精心服务、涉农部门团结协作、广大群众辛勤耕耘,上半年全市农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三个标志:一是全省春玉米产业基地建设暨高产创建现场会在我市县召开,赢得了省厅领导、参会市县的高度赞赏;二是党政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委、市政府春耕生产流动现场会促进了县区之间、乡镇之间你追我赶;三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区)政府对农业投入的进一步增加。上半年农业工作主要成效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小春粮油再超历史。据初步统计,全市小春粮食播面达到172.57万亩,比上年增加3.12万亩。其中,马铃薯增加2.38万亩;油菜播面达到90.49万亩,比上年增加3.69万亩。据192个村的调查测产,小春粮食产量达53万吨,比上年增产1万吨,增产2%;其中,马铃薯增产0.76万吨。油菜籽产量达到10.86万吨,比上年增产0.31万吨,增产2.9%。小春粮油再超历史,实现了连续八年丰产丰收。

(二)大春实现满栽满插。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各县(区)党委、政府坚持抓早争主动,早动员、早准备、早动手,坚持夯实大春生产基础,依靠落实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时节召开现场会促进,把“三抢”工作作为“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重中之重,确保了大春生产的面积、进度、质量。加上今年不缺水、不缺肥、不缺苗,大春实现满栽满插。全市大春播面达338万亩,比上年增加7.8万亩。移栽玉米118万亩,比上年增加5.1万亩;栽插水稻132万亩,已栽红苕62万亩,面积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三)基地建设势头强劲。各地把基地建设作为“对接大交通、服务大交通、培育大产业”的重要途径,深入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年活动,做到了领导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全市各类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32.7万亩,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5万亩,改造特色产业基地4.61万亩,特别是马铃薯、茶叶、蔬菜、食用菌规模增加较多。马铃薯新增5万亩,茶叶新增1.3万亩,食用菌新增0.35亿袋,新增商品蔬菜1.3万亩。全市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17亿元,用于大力发展茶叶、金银花、蔬菜、食用菌、水果、川明参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各县(区)抓出了特色,抓出了效果。区在清江、曾口、恩阳、柳林等乡镇建蔬菜大棚300亩,新植水果5000亩、苗圃80亩;县新建了仙人嵌、谭家河食用菌产业示范区,个菇棚及耳堂,在姚家坝新建蔬菜产业示范区200亩,在苏家坪、伍诗城村建立了250亩茶叶苗圃;县建立了天生、双城、太平、三房、庆丰、光辉、创举等特色产业示范区,总面积达5000多亩,建钢架菌棚156个,蔬菜温控育苗大棚一栋,钢架蔬菜大棚350个;县在元顶子茶场、傲盘窝、黄草坪建集中育苗基地320亩,在兴马、木罗村、铜马村建金银花育苗基地200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3000亩,新建日光温室大棚个。

(四)农产品安全得到保障。各地围绕五个突出(突出重点农时、监管重点、重点环节、重点案件、涉农法制宣传),深入开展农产品执法年活动,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上半年,我局与市委农办、监察、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的农资市场整治,印发《农作物种子工作手册》、《农户购种须知》、《农资真假辨别指南》等宣传资料1.5万份,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273人次,检查农资市场466个次,检查经营门店1653个,检查生产基地68个次,查获违法产品22046公斤,货值8.3万元,立案查处25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9万元。元旦、五一期间开展农产品例行检测2次,在四县(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抽取蔬菜、食用菌样品400多个,将抽检结果向市政府作了专题报告,并函告县(区)人民政府,提出了对策建议。据检测,全市茶叶、水果农残超标合格率达10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1.4%,蔬菜农残、重金属超标合格率达100%,无公害生产基地蔬菜、水果、茶叶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为100%;“三品”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全市无一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五)农业项目有新突破。今年以来,农业系统紧绷项目争取之弦,信息跟踪,领导带头,大小不放,一环一扣,目前共争取中央、省级各类种粮补贴、救灾抗旱资金、粮油高产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新增100亿斤粮食

生产能力建设、地膜及抗旱救灾补贴等7个大项资金项目,已到位农业项目资金2.9584亿元,占全年项目目标任务的75%。

(六)发展能力继续增强。

1、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基层农技体系建设项目继续加强。县、县继续列入全国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平昌在全省市率先启动乡镇农技站标准化建设项目。二是农业科技“三大行动

”广泛开展。今年上半年,建小春粮油高产示范29条33.5万亩,建大春高产示范线28条43.5万亩;培训新型农民9350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7.8万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4100户,辐射带动8.5万户,建立试验示范基地32个63万亩。全市玉米、水稻品种优质率达到95%以上;紫色红薯实现了零的突破,地膜覆盖、脱毒马铃薯、旱育秧、水稻覆膜三围立体强化栽培、蔬菜集约育苗、茶叶无性系繁育、病虫绿色防控等主推技术面积达250万亩。油菜最高单产田块达到242.9公斤,小麦最高单产田块达到410.7公斤。

2、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任务。已改造中低产田土10.42万亩,超计划4.2%。二是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改善。共研制肥料配方70个,印发建议卡180万张,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达到612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24.58万亩,完成土壤有机质提升示范8万亩,完成巩固和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点10处。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中,建立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还田、农膜残留回收、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净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片46.5万亩。

3、农村沼气进一步提升。已建成大中型沼气1处,在建大中型沼气5处;已完成户用沼气池5432口,新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42个,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生态种植8.45万亩;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沼气项目通过省上验收。

4、农村经营管理有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到户率达到98%,县还实现了电子信息化管理。农村“一事一议”规范开展,涉农收费公示率达到100%。全市从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承包纠纷仲裁机制、撂荒耕地责任追究制度入手,已建区域土地流转信息平台4个,3个县(区)正在建立土地流转仲裁庭。上半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万亩。

二、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的几点深刻体会

近期,省、市相继召开了有关农业的重要会议,贯彻落实好这些会议精神,对做好今年农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精神

6月8-11日,省农业厅召开了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会前,李崇禧同志作了重要批示,钟勉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用3天时间、分2个片区参观了8个市、18个县(区)的28个基地现场,7个县(市、区)作了大会交流发言,任永昌厅长作了会议总结和工作部署。任厅长指出,基地建设的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注重上(注重科学规划设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项目资源整合、注重传统基地改造提升、注重产业功能拓展、注重建设机制创新),存在的问题有五个: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到位,设计标准不高,建设进度差异较大,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

5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领导干部大会,市委仲彬书记要求:全市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拼抢机遇、用好机遇,从抢抓项目、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改善民生、转变作风、扎实工作等六个方面促进巴中加快发展。

(三)全市新农村建设暨扶贫开发现场会精神

6月1日-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暨扶贫开发现场会,市委仲彬书记率队参观、现场点评,并在总结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用重建的理念、重建的规划、重建的思路和重建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努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这次会议的重点看的是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重点看的是产业发展。在培育特色产业上,他指出:要突出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建好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要着力规模效益、品牌效益;要着力创新机制;要着力引进企业、人才、资本、项目;要着力抓好综合服务。

(四)对上述三个会议的四点体会

这三个会议,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三个会议对全市农业系统的工作的要求高、压力大,但也增强了我们抓好农业工作的信心和干劲。主要体会是:

1、解放思想决定事业成败。这次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所参观的基地是我继、某、某、西安之后看到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最为规范的现场,所到之处一眼望去基地成千上万亩,大棚一建就是连片上千个。而我们呢?只是上百亩、几百个,还自称是大动作,差之千里。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有这样大的气魄、气势和作为。

2、抢抓机遇决定发展速度。当前,我市农业发展正值黄金机遇期,中央重视、支持农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厅对我市农业发展特别关照;在全市新农村建设暨扶贫开发现场会上,市委仲彬书记要求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产业发展上来,各级党政一把手挂帅出征抓农业、抓产业。抓住了这些机遇就可改变农业弱势地位,就能够事半功倍,就会取得乘法效应。如果不乘势而上大抓产业,创建基地强县就没有希望,到那时争取项目资金就难上加难。

3、规模发展决定产业效益。没有一定的规模,就形不成批量,就不能实现精深加工,就不能提高产业效益和产品附加值。从上报的数字看,我市产业基地在全省是排得上号的,但实地一看,零星分散,使人不信服。这并不是山区不成片看不到,而是实际没有那么多。怎么办呢?只有抓紧成线成片培育,把眼前的规模做大。

4、领导重视决定产业投入。在我国现阶段做成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党政的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只有党政一把手重视了,就能多捆绑资金,多增加财政投入,多吸引企业和民间投入。县今年预算安排600万元,整合农业、水利、农机、畜牧、交通、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涉农项目资金3.5亿元,带动龙头企业和业主大户投入1.6亿元发展现代农业。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就太大了,要做的就太多太多了。

三、下半年主要农业工作

2010年的有效工作时间不足半年,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今年各级农业部门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的工作要求,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关键措施,改变工作作风,抓紧抓好抓出实效,力争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主要抓好五项工作:

(一)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力度。按照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议要求,我们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明确重点。一抓核心示范区建设。要明确基地建设要求,科学规划、连片建设,集中精力抓好万亩核心示范区建设;二抓良种推广应用。通过引进新品种,确保优质、高产种苗供应,提高良种覆盖率;三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发展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推广应用适用新型农机具,提高基地耕、播、收机械化水平;四抓标准化生产。强力推进基地标准化,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抓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作用,积极推行产地采后商品化处理,大力打造农业知名品牌。

2、进一步强化标准园创建。农业部把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粮高产创建和大规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创建活动,明确要求标准园创建要“责任落实到园、标准普及到园、统一服务到园、管理制度到园、标牌树立到园、宣传引导到园、资金整合到园”。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都要建好1-2个标准园,促进产业基地单产、质量、效益的大幅提高。

3、进一步整合农业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需要整合中央和省、市有关项目,需要地方财政加大投入。要按照项目资金渠道、性质、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涉农项目打捆使用,坚持基地建到哪里,资金项目就安排到哪里。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基地建设。

4、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按照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放在重要位置,明确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工作责任,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并把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管理,重点做好基地规划编制、组织实施、配套政策落实等工作。县(区)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的牵头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搞好协调服务,确保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实效。

5、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下半年我局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督查。将把实施方案制定水平、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实施质量等作为检查督促的重点,定期检查基地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县(区)要重点抓好项目实施,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实施过程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及时交流和总结经验,确保基地建设任务保质、保量、高效完成。

6、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要广泛宣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大力营造社会广泛关注、部门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群众真心实干的浓厚氛围。核心示范园区要树立标牌,确定目标任务、技术要点和责任人,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基地内要设置宣传标志和宣传标语。要及时总结基地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典型的宣传。

(二)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最近,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意见》,省农业厅专门召开了会议,从7月1日起施行。市、县(区)农业主管部门要围绕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一中心任务,抓住农产品生产、准出和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相关体制,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我局向市政府建议从10月1日起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在抓农产品安全上要注重10个环节。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明确,一个到位,即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继续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执法整治年活动,建立健全农药监管抽查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从源头把好农产品质量关。三是推行农业标准化。制定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包装标识、农产品入市检验、检测结果公示、不合格产品退市销售等配套管理制度,实行安全生产。四是加强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把好准入关口。产业基地、园区要建立速测点,县(区)要建立检测中心,市检测中心要扩大抽检范围,增加抽检频率,及时通报结果,督导整改落实。五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六是切实搞好产地准出。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基础工作。七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八是加大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有效开展。九是加强部门协作,健全协调配合、检打联动等工作机制,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有效衔接。十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管好老百姓的“菜篮子”、“粮袋子”、“果盘子”、“茶杯子”等,努力确保全市人民吃上放心蔬菜、放心粮油、放心水果,喝上放心茶。同时强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力求每年、每个县区有一家企业、2-4个产品获得“三品”认证。对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要加强管理、复查、换证。要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工作。各县(区)农业局要加强宣传、规划、技术指导、申报认证工作,要将我市的优质粮油、优势特色产业申报创建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努力,力争全市2010年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万亩,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每个县10万亩以上)。加强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每个县区年内完成1-2个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三)加大大春生产力度。

1、加强大春田间管理。对大春水稻、玉米、红苕、经作苗圃、杂交水稻制种等要加强以病虫害防控为中心的田间管理。一是要加强病虫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动态,及时发布病虫预报、警报和电视预报;二是要抓好关键技术落实,突出防治重点,以防治稻瘟病、螟虫打好保穗战役;三是要充分利用植保专合组织,统一组织发动,统一防治技术,统一防治药剂,统一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高产创建示范片产业基地、示范园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全覆盖,防治面积比上年增加10%以上。

2、做好秋收各项准备。今年大春的满栽满插也给秋收增加了工作量,要以扩大机收为重点,及早做好机具、燃油、技术、劳力的组织和调配。力争成熟就收、早收快晒、颗粒归仓,决不能因秋收不及时造成损失。

3、及早谋划晚秋生产。近年来,由于粮食连创新高,对晚秋生产有所忽视,各地必须引起重视。要早做面积、作物、技术准备,重点抓好晚秋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线建设,突出抓好秋马铃薯、秋玉米、秋菜的种植,做到人均增种一分粮一分菜,人均增收10元以上,给农民增粮增收再上一道“保险锁”。

(四)加大项目工作力度。一是吃透政策抓项目。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连片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加快老区发展等方面,认真研究对路项目,组织专家搞好项目筛选论证,抢先争主动;二是落实责任抓项目。重大项目要集中领导、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财力去抓。三是实行奖励抓项目。对不是平均分配的项目要按增量以奖代补工作经费和奖励,对争取到独有的项目要实行重奖。四是提升能力抓项目。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完善农技体系、大搞试验示范,增加项目个数和总量。五是搞好实施抓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加快项目进度、保证项目质量、打造精品工程、创新项目建设经验,以突出的成效让上级满意、群众满意,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项目。

(五)加大作风转变力度。全市农业系统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四个特别”、“两个加快”,市委提出的“八个更加注重”、“两个强力推进”。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达到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奋勇争先的要求。全系统要树立三个风气:一是团结奋进的风气。领导班子、市与县(区)、市局机关科站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形成人人肯干事、个个能干事、件件干成事的大好局面。二是崇尚实干的风气。按照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的要求,大兴苦干实干之风,避免缺位、越位、错位,确保工作到位。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使命,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必要时要通过“三问”促实干、促落实。三是和谐友善之风。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党性修养。优秀的品质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时的言行不变。以好的作风为官做人,就会心爽劲足受人敬。冒一时之不韪、显一时之权贵,是不会长久的。只有大是大非讲原则、名利面前讲风格、工作交往讲礼节,才能和谐愉快,才能共同创业。

在全市2018年半年教育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篇6

在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际,今天以视频方式召开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20年全市老年教育工作,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会议很有意义。

2020年,很不平凡。一年来,全市老年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工作部署,推进重点、攻克难点、回应热点,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全市老年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服务大局有作为。立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找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切入点。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老年学员们迅速响应,加强个人防护、踊跃捐款捐物、参与联防联控,彰显了老同志的责任与担当。老年学员创作抗击疫情作品xx余件,师生员工自发自愿捐款捐xx万余元、捐助xx万个口罩。

二是教育质量显著提升。2020年,xx市老年大学、xx县老年大学获评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老年大学,其他县(市)区校和市校五一中路分校、xx分校获评省级达标校,xx区老年大学获评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全市超额完成全省老年教育规划提出的示范校、达标校创建目标任务。

三是基础建设有力推动。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的市老年大学新教学楼已经启用,每学期可满足约x万人次老年人学习需求;xx县老年大学新建综合楼xxxx平方米也投入使用。全市各级老年大学全面开设网上老年大学,注册学员达xx.x万人。这些都将进一步改善我市老年教育办学条件,有效缓解“一座难求”问题。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xx校长等校领导有力指导的结果,也是全市老年教育工作者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市委老干部局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党迎来百年华诞,xx也站在新奋斗、新征程的起点。全市各级老年大学要按照市委xx书记提出的“以新教学楼启用为起点,积极拓宽办学模式,重视师资培育,强化教学管理,科学设置课程,争创全国一流老年大学”的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作为,为打造新时代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新的贡献。下面,就做好今年全市老年教育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提高政治意识,以更高的站位践行根本遵循

要坚持党建引领,以更好的举措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加强自身建设,以更高的标准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是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要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做好老年教育的使命担当。要引导离退休干部、老年学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老干部党校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实践和党组织活动,把老年大学(学校)建设成为党的政治教育基地。

二、坚持党建引领,以更好的举措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

要坚持红色领航,把党的主张、党的意志、党的规矩,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给每位学员。要抓好老年大学临时党支部建设,积极开展“示范党支部”和“达标创星”活动,进一步筑牢战斗堡垒。要在开展好第一课堂的同时,丰富第二、三课堂,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迎接第xx届遗产大会、xx市老年教育发展xx周年、老年大学成立xx周年、文化艺术节等主题,多渠道搭建载体和平台,广泛组织老年学员开展诗书画影展、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带领广大老年学员积极将所学知识服务社会,释放正能量。要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老年学员力所能及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

三、加强自身建设,以更高的标准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要在“学”上下功夫。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校园,入脑入心。各级老年大学要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扎实开展学习讨论,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切实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推动老年教育工作。通过教育培训、跟班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老年大学的办学经验等多种方式,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要在“谋”上动脑筋。下好“先手棋”,才能打好“主动仗”。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也给老年教育发展带来影响。全市老年老年教育工作者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特别是xx市老年大学新教学楼已经启用,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如何谋划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xx校长对我们提出要求,要有危机感。要结合xx实际,找准发展老年教育的着力点,构建和完善老年教育工作机制。

这是我讲的三点意见,最后的会议精神以xx校长讲的为准。

同志们,春节就要到了,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市委老干部局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各位老领导、同志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幸福美满!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篇7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 新世纪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大家一致认为, 这次会议时机关键,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昨天下午, 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陈小娅副部长发表了重要讲话, 为未来十年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明确了近期教育工作重点;会议安排了分组学习讨论, 进行了表态和交流发言, 各市、各高校还提交了书面材料;会议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两个重要文件。为深入学习领会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落实好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编制《规划纲要》, 制定《若干意见》, 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王珉书记在讲话中强调, 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切实把教育作为强省富民的根基和先导, 尽快提高全省教育现代化水平。要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 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把服务振兴作为重要着力点, 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 办好人民满意的各级各类教育。到2020年, 辽宁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构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高、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强化责任意识, 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当好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第一责任人。

陈政高省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辽宁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大省的面貌, 坚定了建设教育强省的信心。政高省长要求, 要抓住重点, 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突破, 推动学前教育连锁发展,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加快高等教育率先发展, 让辽宁教育走在全国前列。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责任和重大使命。两位领导的讲话内涵丰富, 重点突出,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

二、认真领会两个重要文件精神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十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 在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全省加快实施《教育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 大大地提升了教育服务能力, 教育事业发展为全省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已成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坚强支撑力量。

2008年10月, 辽宁被国家确定为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同步起草省级规划纲要的9个试点省区之一,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的巨大信任, 是对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成绩及对全国教育影响力的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对《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极为重视, 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提出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编制规划纲要、制定若干意见, 突出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目标定位, 突出辽宁区域特色。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 王珉书记两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 明确编制《规划纲要》的要求, 研究审定《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从2009年12月以来, 陈政高省长亲自主持召开了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 多次听取教育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制定情况的汇报, 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及对策。省人大、省政协认真审议了《规划纲要》,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和社会各界对《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制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省教育厅做了大量专题调研、文件起草和征求意见等基础工作。《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的制订过程, 充分体现了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通力配合和广聚民智的科学决策特点, 这是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体现。

《若干意见》确定了到2015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 明确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安排, 强调了加强领导、依法治教、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投入水平等保障措施。《规划纲要》除序言、实施两个部分外, 由总体战略、发展与提高、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保障措施四个部分组成, 共22章、25条。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 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三、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各部门、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是教育战线的主要工作。会后,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抓紧传达学习, 尽快部署落实。我在这里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 做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在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两个重要文件工作中,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抓住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的有利时机, 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准确理解和深入领会精神实质,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要在工作中结合实际, 着重学习宣传省委、省政府两个重要文件关于教育改革、发展和保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 注重实效, 贴近群众。要利用各级党委、政府中心组专门组织学习, 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 重点培训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学校领导干部和教育工作者。

第二, 编制好本地区、本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 制定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各级政府要把教育改革和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本地区、本学校教育规划的制定工作, 明确责任要求和工作进度, 制定出与国家、省《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相衔接、相贯通, 突出本地、本校特色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

第三,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改革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各地、各高校要按照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抓好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特别是要推进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办学,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要统一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因地制宜地推进初中集中到县城办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要实施市域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增强普通高中的竞争力,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吸引、鼓励国内外企业到辽宁投资办学、合作办学, 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 提高集约化程度, 提高办学质量;要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促进高校投入多元化, 通过土地资源盘活开发等方式筹措教育经费, 减轻和化解债务负担。省教育厅要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科学设计, 试点先行, 重点突破, 有序推进。各地各高校重大改革试点方案要按程序报批, 事先做好预案, 防止出现偏差。要把握好舆论导向, 避免媒体对教育的炒作, 误导社会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判断, 影响群众对改革的支持。

第四, 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 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明确目标任务, 制定发展措施。要加大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按照分担比例, 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目标要求加以贯彻落实, 明确达到国家核定教育投入标准的时间表和预算财力安排。要加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 完善配套政策, 制定落实措施, 扎实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各部门要按照即将下发的职责分工, 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加强协调, 形成合力, 共同抓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各市要周密安排、精心部署,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召开本市教育工作会议, 对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具体部署, 有关情况要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上一篇:汤房小学政教处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感党恩淳民风构和谐促发展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