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全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2024-09-19

很全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共5篇)

很全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篇1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正始文学: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

左思风力: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独标一帜,成为太康,以至西普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钟嵘认为其《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并极力推崇“左思风力”。

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徐庾体:由于徐樆和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瘦体”。

北地三才:北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基中较著名的是温子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

志怪小说:多指超现实的神灵鬼怪之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产生,是与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有关的。是普通百姓表达理想愿望的需要,他们将自己的反抗情绪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曲折的表达出来。志怪小说的内容是宣扬迷信思想,大谈鬼神妖异,神仙道术,志怪小说大都采用非现实的故事题材,展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艺术上比较简略。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轶事小说: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这与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社会风尚大有关系。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搜神记》:<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小说。作者是干宝,原30卷,今本为20卷,作品虽然不乏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但故事来源广泛,保存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世说新语》:刘义庆《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逸事小说的先驱,以魏晋知识分子为主要记载对象,故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对后世的小说和散文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世效仿《世》的作品有:唐王方庆《续世说新语》、宋王谠《唐语林》、明何俊良《何氏语林》、清王晫《新世说》等

山水诗:真正以自然山水景物为独立的、客观的审美和描写对象,山水诗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对永明新体诗和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家是‘谢灵运’。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对齐梁文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四杰诗文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开拓,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他们的诗带有强烈的热情与幻想,愤懑与牢骚,不仅反映了齐梁所没有的大唐盛世气象,而且气势雄壮,意境宏博,节奏有力,语言浏亮,富于个性,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四杰为结束齐染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永州八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属游记,写出了山水景物中的奇妙动人之处,神形毕肖的地再现山水景色的自然美。有卓越的的艺术独创性,善于抓住景物的最主要特征,又善于以动写静的手法与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他的游记,画廊式的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游记的名字再写出来)

花间词:五代后蜀时,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温韦: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以宫怨闺诗为主要题材,韦庄是唐末另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二人齐名,并称“温韦”。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篇2

杂剧

一、名词解释

1、旦本、末本:元杂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2、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的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即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3、曲状元:马致远所作杂剧在当时的名气极大,有“曲状元”之称。

二、论述题

1、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元代的杂剧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

2、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参考答案: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3、关汉卿的杂剧从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哪几类?各类的代表作是什么?

参考答案:关汉卿的杂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公案剧。以《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二、婚姻爱情剧。这又可分为两类:一为表现弱者反抗恶势力,代表作有《救风尘》、《望江亭》;一为表现一般的婚姻爱情,代表作为《拜月亭》、《调风月》。其特点是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

三、历史剧。代表作为《单刀会》、《西蜀梦》。这两部作品都是三国戏,塑造的是三国时蜀国关羽、张飞等人的形象。这一类作品较多地反映了民间的英雄崇拜心理和价值观。

4、关汉卿杂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参考答案:关汉卿的剧作在内容上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层面和人物,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恶势力的批判与憎恨;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受压迫的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这是关汉卿剧作的可贵之处,同时也是关汉卿之所以成为戏剧大家的一个重要因素。艺术上,关汉卿的杂剧故事复杂,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每个情节都经得起推敲,丝丝入扣;人物性格富有个性,极少概念化、模式化色彩,因此,为中国古代戏曲人物画廊提供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形象,如窦娥、赵盼儿等,直至今天,仍为大家所熟知;语言既切合人物的身份,又贴近当时口语,是“本色派”代表。这些特点,特别是塑造人物的本领,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戏剧成就最高的剧作家。

5、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作了哪些发展?

参考答案:王实甫《西厢记》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同时又对《西厢记诸宫调》作了新的发展:第一,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更完整,情节更集中。例如,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一事占了相当长的篇幅,它实际上是游离于主线之外的,王实甫毅然将它压缩得很短,这样就使主线更为分明突出。第二,使主要人物的立场更鲜明,从而加强了戏剧冲突。在《西厢记》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阵营,一以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代表,一以老夫人为代表。王实甫将这两个阵营的人写得泾渭分明,态度毫不含糊,并以此来展开矛盾冲突。第三,在情节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精致完美,并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例如,利用景物来表现情感是《西厢记诸宫调》的一大特点,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一手法,但比较一下两部作品的“长亭送别”就可以看出,王实甫写得更细腻,更优美。

6、王实甫《西厢记》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参考答案:《西厢记》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表现在:第一,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通例,多达五本二十一折。这种体制上的突破,使情节更为曲折,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第二,人物性格鲜明。这应当说是《西厢记》最成功之处。王实甫紧紧抓住崔莺莺既爱又怕的心理、张生大胆又带有书生酸气的特点,将人物写得极有个性。第三,语言优美。《西厢记》的唱词华丽典雅,宾白则是鲜活的口语,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充满生活气息。正因为如此,《西厢记》往往被人当成“文采派”的代表。

7、白朴《梧桐雨》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梧桐雨》主要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内容上虽是旧题材,但突出了纯真的爱情成分。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能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语言极其华美。

8、马致远《汉宫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汉宫秋》描写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但与传统的昭君故事不同,在情节和人物上进行了新的创造。它将汉元帝写成对王昭君有着深厚爱情的人物,同时突出了王昭君对汉朝的感情,让她以身报国,投水自杀。作者将王昭君的不幸置于民族矛盾的背景下,因此,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情绪特别强烈。艺术上善于抒情,极富感染力。

9、马致远杂剧总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在众多的元杂剧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时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与此相联系,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突出,缺乏戏剧冲突的紧张感,而重在抒情,借以表现自我,因而容易引起旧文人的共鸣。这既是马致远杂剧的特点,也是他的缺点。

10、《赵氏孤儿》的主要内容及长演不衰的思想魅力是什么?

参考答案:《赵氏孤儿》描写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赵盾与屠岸贾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主人公是程婴。此剧表面上写的是忠奸斗争,实际上,它的魅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作品中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恶势力终于得到了惩罚,这吻合中国传统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心理要求;另一方面,是剧中人物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该剧戏剧效果特别强烈,这是由它所特有的冲突激烈,矛盾连续不断,气氛紧张所造成的。

11、元代的“水浒戏”作家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参考答案:元代产生了大批的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今存目的就有3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就数量而言,水浒戏写得最多的是高文秀,见于著录的有9种,其中以李逵为主人公的就有8种,但现存的只有《双献功》。

12、元代的包公戏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元代的包公戏除了关汉卿的《鲁斋郎》、《蝴蝶梦》外,还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李潜夫的《灰阑记》等,这些作品除了揭示社会问题和歌颂清官外,还有一种传播智慧和智力游戏的意味。

13、《倩女离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它根据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描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故事。张、王分离,张因病卧床,月夜魂追王成亲。后王得官回来,张魂魄与肉体复合为一。剧中离魂代表妇女内在的欲望和情感,病中的倩女之身代表妇女不能自主的可悲事实。情节离奇而内涵深刻,而且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对《牡丹亭》有直接的启发作用。

第三十四章

散曲、南戏

一、名词解释

1、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曲子,称为小令。

2、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表演一个故事,称为套曲。

3、南戏: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因为它流行于浙江温州(温州古名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

4、《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即保存在《永乐大典》中早期三种南戏,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5、“荆刘拜杀”:元末明初,除《琵琶记》外,还有一些较著名的南戏剧作,其中《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称为南戏四大传奇,简称为“荆刘拜杀”。

二、论述题

1、元代散曲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元代的散曲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当时也是和乐演唱的。语言上它吸收了大量民间口语,不避俗词俚语,因此特别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内容上,它写得最多的是男女爱情,其次是归隐、闲适以及山水自然。体制上一般都比较短小。

2、元代散曲的发展情况如何?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参考答案:元代的散曲的发展也如杂剧,大致可以大德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大都为中心,后期以杭州为中心。前期的主要作家是一些“公卿大夫居要路者”和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后期则有张可久、乔吉等。

3、元代南戏在体制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它以表现家庭内容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

4、《琵琶记》有什么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瑟琶记》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创作动机、目的与作品描写的实际情况是相抵触的。此剧开头明确说“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是为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表扬“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但是,其实际的意义并不在此,而在于它通过蔡伯喈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左右为难的生存状态、主观努力与实际结果常常背离的无奈,以及通过赵五娘表现下层妇女的人格力量(性格魅力)。这就是此剧长演不衰的内在原因。

5、《琵琶记》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琵琶记》采取双线结构,一条是蔡伯喈,一条是赵五娘,两条线平行发展,这可以更好地展现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显得真实,而不是概念化、符号化的人物,心理描写尤其出色。作品的格律也比较讲究。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琵琶记》成为南戏成熟的标志,被誉为“南戏之祖”。

第三十五章

三国演义

一、名词解释

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论述题

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

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

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 《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三十六章

水浒传

一、名词解释

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

二、论述题

1、《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同?

《三国演义》主要采用的是类型化的写法,而《水浒传》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特征的描写(要求结合作品的实际来论述)。

2、《水浒传》前半部分的结构有何特色?这种结构与内容有何关系?

《水浒传》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接成一个整体。前段分别写几个主要人物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实为一个个英雄传记,而这些小传又都围绕起义斗争这条主线,一方面反映了梁山起义队伍的逐步发展,另一方面又如同一条链上一个个紧紧相扣的环,既使主要人物不失其完整性和连续性,又使全书有机地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三十七章

西游记

一、名词解释

神魔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提出“神魔小说”的概念,他说:“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后来,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又进一步指出:“当时的思想,是极模糊的。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释道和白莲教,单不过是含糊的彼此之争,我就总括起来给他们一个名目,叫神魔小说。”

二、论述题

1、《西游记》从情节上看,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在表达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

小说由两个文学母题及相应的故事构成:一个是有关人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约束的矛盾处境。这主要表现在前十二回对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描写上。在这一部分里,孙悟空象征着人的自由本性;玉皇大帝、生、死及一切清规戒律,象征着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束缚。把大闹天宫看成是通过神话形式、投影式地反映人民反封建正统、反皇权尊严的叛逆思想和叛逆情绪的一种折光,应当是恰当的。一个是历险记式的,它一方面反映了人的冒险精神,另一方面也隐喻着人必须历经艰辛才能获得成功。这主要表现在《西游记》的后半部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克服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故事上。虽然前后两个部分描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是通过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生动地反映了人民驾驭自然、征服邪恶的愿望和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

2、《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西游记》的几个主角如孙悟空、猪八戒等,都写得异常生动,惹人喜爱。这些人物之所以刻画得很成功,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他们时,往往是将神性、人性、动物性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把他们当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思想、行为的人性的特点,同时又有神的威力和动物的外貌等特点,既亲切又具有超现实的色彩。

3、《西游记》在情节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在情节的设计上,《西游记》往往戏笔与幻笔相间,将事件写得波澜起伏,峰回路转,离奇而不悖情理,奇幻而自有逻辑,引人入胜(结合作品来论述)。

第三十八章

《金瓶梅》及明代其他长篇小说

一、名词解释

1、世情小说:即写世态人情为主的小说。所谓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所谓人情,包含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愿望和理想等整个精神世界。

2、词话本与崇祯本:指的是《金瓶梅》版本的两个主要系统:一为现存最早的有万历四十五年(1617)东吴弄珠客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词话》,一百回,所谓“词话”是指书中插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统称词话本。一为崇祯年间刊行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又称《原本金瓶梅》,故一般称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为崇祯本。

二、论述题

1、《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有何新的成就与贡献? 第一、《金瓶梅》是与过去的“世代累积型”不同的第一部“个人独创型”长篇小说。第二,在取材上,变以前的历史题材为现实题材。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第三,在人物塑造方面,以社会上的普通人物为小说的主人公,不再象过去的小说那样,都是以写非凡人物(英雄、神)为主。第四,《金瓶梅》则淡化了情节,以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大量生活琐事中展示人物性格,将小说叙事的重心由情节转到了人物形象。同时,变细节描写的夸张、粗略为细腻不避琐屑。

2、明代还有哪些著名的长篇小说?

明代的其他长篇小说约可以分为历史小说、神魔小说、家庭小说三大类。历史小说主要有《列国志传》、《北宋志传》、《英烈传》等。神魔小说主要有《封神演义》、《西游补》、《四游记》、《西洋记》等,其中《封神演义》最为著名。世情小说主要有《侠义风月传》,还有《玉娇梨》、《平山冷燕》。这类作品在写才子佳人的“才”与“色”时,又十分强调“真情”,这是明代思潮的特点。

第三十九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一、名词解释

1、三言二拍:指的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它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凌濛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

2、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人们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3、《今古奇观》:“姑苏抱瓮老人”见“三言”与“二拍”“卷帙浩繁,观览难周”(《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4、三灯丛话:是明代三部文言小说的合称。包括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以及邵景詹的《觅灯因话》。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馀话》是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二、论述题

1、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内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为爱情作品中最出色的篇章,写杜十娘发现自己又被李甲转卖时,毅然与百宝箱怒沉江底,用生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人格尊严。其中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的特点显而易见。这类描写无疑使人明显地感受到晚明社会涌动的人文思潮。

2、“三言”“二拍”在选材上,表现出与前期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它向读者展示的是一幅市井社会的风情画,其特点是:一是商人成了最活跃的形象。二是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另外“清官”形象也较多的带有市民化色彩。

第四十章

明代戏曲

一、名词解释

1、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2、明清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3、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它们分别是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的新时期的到来。

二、论述题

1、徐渭的《四声猿》在杂剧史上有何成就?

《四声猿》在思想内容上,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洋溢着狂傲的反抗思想。体制音律上,有不少创新:一是写成最早的一部杂剧合集。二是徐渭是大量写作短剧的第一个作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长短不一,从此短剧大为盛行。三是在音乐上或用北曲,或用南曲,不拘一格,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

2、临川派和吴江派有什么主要分歧?

临川派和吴江派两大派别的主要分歧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正如吴江派的重要作家吕天成说沈璟的戏曲“命意皆主风世”。二是对曲律的看法不同。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认为戏曲第一位的是作品是否合律,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所以他说:“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三是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注重文采。

3、明杂剧体制变化有何特点?明杂剧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传奇化。

(一)结构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样。出现了很多短剧。

(二)音乐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

(三)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多人唱,也可连唱、轮唱。

第四十一章

汤显祖

一、名词解释

临川四梦:指的是汤显祖的四部戏曲作品。即《紫钗记》、《牡丹亭》(亦名《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由于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作品均有一个梦的情节贯穿其中,所以称“临川四梦”。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二、论述题

1、《牡丹亭》的爱情描写与《西厢记》表现的爱情有何异同?

《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2、试析《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第四十二章

明代诗文

一、名词解释

1、台阁体:明初上层官僚间所形成的一种诗文流派。代表人物是台阁重臣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身居朝廷高位,当时社会政治又无太大的动荡,所以,他们的作品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流连光景,歌咏太平,雅正平和而雍容冲淡,表现出陶醉悠然的满足心态,体现了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趣味。

2、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3、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

二、论述题

1、评价前后七子的功过。

所谓前七子,指的是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他们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文学越古越好,前后七子的作品重在拟古,艺术上没有太多特色,但对纠正台阁体的文风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创作中,他们也写出了一些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2、谈谈归有光的散文的特点。

归有光把生活琐事引进“载道”的“古文”中来,使古文密切地和生活联系,因而写出一些面目清新的作品。当然,他写得最成功的还是那些描写家庭琐事的作品,这类散文感情真挚,描写生动,在明代散文中别具一格,虽然归有光不能以重大题材来反映明代现实,但在复古派把持文坛的混浊气氛中,他却能以清新和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保持了散文健康的生命,因而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杰出的地位。

3、竟陵派的得失。

竟陵派是稍后于公安派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两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名。他们提倡学古人的精神,积储文学底蕴,这与单纯在形式上蹈袭古风有很大区别,客观上对纠正拟古流弊有积极意义。再者敏锐看到公安派末流俚俗肤浅的弊病,企图另辟蹊径,绝出流俗,具有一定的胆识。但他们偏执地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境界当作文学的全部内蕴,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

29.《三国演义》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其运用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正确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章学诚曾指出《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从文学的角度看,此说是符合作品实际情况的。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则是指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的精采片断,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使之在不影响基本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全实则死,全虚则诞。罗贯中游刃有余地运用了虚实相间的手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为后来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构思时,主要采用了似下几种技法:

(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即对各种史料重新组织,达到点铁成金的效果。

(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需要而正史中又无依据的内容,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

(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即将个别事件加以改动而成为新的情节因素。(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即将史书中有关情节的简略记载加以渲染铺叙。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法方面,采用了类型化的手法。类型化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是: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的优势,直接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出。《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1)单一性。即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这一特征足以托起整个形象。

(2)稳定性。即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强调本质、一致、必然、普遍,不强调性格变化,使主要人物特征反复出现在不同事件中,以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3)和谐性。即让人物形象内部诸因素基本上处在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回避性格复杂性。体现一种中和之美。这种和谐性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使现象能比较直接地表现本质;二是回避理智与感情有矛盾,保持人物单一的性格特征。《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祖,但它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推向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范本,创造了一系列千古不朽的人物典型。

30.《水浒传》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一方面,作品中的绿林豪侠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作为“勇”和“力”的化身,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又体现了社会下层特别是市民阶层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情趣,具有较为突出的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典型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

(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即既写人物的传奇色彩和超人之处,又写他们的性格弱点和成长过程,避免了因过分夸张而失真的毛病。

(2)惊奇与逼真的结合。即整个故事情节的高度夸张和具体细节的严恪真实的融合,使其既有惊心动魄的传奇色彩,又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即用讲故事的办法,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轮廓,然后用工笔细描的方法,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4)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即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在稳定中求变化,单一中求丰富,其性格既有主调,又有多个侧面。

《水浒传》的语言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说话”艺术的语言恃色。它以北方口语主要是山东一带口语为基础,加工成一种成熟的书面语言。其主要特色是:简洁明决,生动含蓄,表现力很强;写人叙事,多用白描,不用长段抒写,往往用几个字便便意态毕肖。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个性也很突出。书中绿林好汉的语言,往往能符合其身份、个性和神态。31.(1)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作品的非现实题材及其“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的创作主旨,决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该剧在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情节荒诞离奇,现实生活中必无,只能于幻想中出现。好多情节无不充满着理想主义的色彩。而正是这一系列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才构成了此剧结构的骨架和支柱,为表达“情之所必有”这一主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是此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色彩,即充满诗的意境。在剧中,作者以抒情诗人的气质,运用抒情诗的手法,去深刻揭示人物内心的感情。剧中很多曲词能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文采斐然,美不胜收。

32.《长生殿》一方面对李杨的真挚爱情给予热情的歌颂和赞美,另一方面对他们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灾难、危害表示了不满和抨击。剧中李杨“占了情场”与“弛了朝纲”的矛盾,是作者探索人生哲理的一个外显层次,他的内在追求是从中挖掘其哲理蕴含,即忘我的爱情与其社会角色的矛盾是永远难以克服和弥合的人类永恒的遗憾。《长生殿》主张用佛家出世来超越和解决这个矛盾。因此《长生殿》的主题实际上包括了相互联系着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李杨乐极生悲的故事,总结福祸互倚的人生哲理以垂诫后世;二是让李杨二人在历尽劫难、遍尝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后大彻大悟,终于跳出爱河,以佛家的色空观念否定了他们的情欲,宣布“情缘总归虚幻”,促使沉迷者“蘧然梦觉”。

33.《桃花扇》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作者将南明王朝覆灭的原因归罪于马士英、阮大铖等“魏阉之余孽”,同时也将他们安排为李侯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作者从三个方面对这帮祸国殃民的权奸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1)他们迎福王为弘光帝,并非为了中兴复国,而是出于自己之秘利,唆使福王声色犬马,荒淫无度,他们自己则趁机大权独揽,卖官鬻爵,党同伐异。

(2)清兵南下之际,国势危急之时,他们或跑或降,一副无耻嘴脸。

(3)通过他们与侯李关系的始末,具体揭露了他们“殃民”的劣迹。在侯、李爱情悲欢离合的发展过程中,阮大铖是阻挠破坏和悲剧制造者的角色。这样,剧中就把南明王朝覆亡和侯、李爱情悲剧的责任,都归结到马、阮等权奸身上。但作品并不以指斥权奸祸国殃民力最终目的,没有落入大团圆的俗套,而是以侯、李二人大彻大悟的出家作为他们劫后重逢之后最终的人生归宿,即用苦涩和失落取代了浅薄的认识和廉价的慰籍,使剧作具有更为深刻的历史纵深感和人生哲理感,其立意远远超超出了一般的历史剧和爱情剧。

《桃花扇》一剧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从现实来看。《桃花扇》的思想指归表现了清初文人在阅尽社会统治的沧桑巨变后对社会政治失去信心而产生的逃避心理状态;从文化传统上看,它又是长期以来个体对社会的依附关系一旦失去平衡后,人们难以承受,因而恐慌失落的心态的反映,从而揭示出清代文学感伤思潮内趋动力的一个重要侧面。

34.(1)作者以政治腐败作为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作品用元春这个人物的安置、贾雨村对“护官符”的领悟等笔墨,揭示封建官场“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致命弱点,从而预示出封建官僚政治从腐败到衰败的必然结局。

(2)作者将经济上的“入不敷出”和生活上的穷侈极欲想对照,写出其必然崩溃的结局。整个贾府生活奢华无度,个人无节制、无止境的欲求又导致相互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些都揭露出贾府荣华富贵的表面之下所掩盖的无法治愈的痈疽。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唐传奇 篇3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著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唐代经济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使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得以发展,为传奇小说创作奠定了社会的基础。唐代各种文学形式的繁荣,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也为唐传奇在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上提供了营养。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温卷”之风,也推动了传奇的发展。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及志人小说的创作则是唐传奇产生的文学渊源。

很全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篇4

绪论

1.基本概念

(1)数据库;(2)数据库管理系统;(3)数据库系统;(4)实体;(5)属性;(6)码;(7)域;

(8)实体型;(9)实体集;(10)联系(1:1)(1:n)(m:n)(11)现实世界、观念世界(信息世界)、数据世界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等各阶段的特点。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独立性高

(4)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4.DBMS的数据控制功能

(1)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2)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3)并发控制

(4)数据库恢复 5.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6.最常用的数据模型

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模型 7.关系模型

 关系: 一张表  元组: 表中的一行  属性: 表中的一列

 主码: 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 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

 分量: 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 关系模式: 对关系的描述。

表示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8.关系数据模型优缺点

(1)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基础之上

(2)概念单一

(3)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 9.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内模式、外模式、模式

二级映射

10.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本章重要概念

(1)DB、DBMS和DBS的定义(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等各阶段的特点。(3)数据描述 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各阶段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概念设计中实体间二元联系的描述(1:1,1:N,M:N)。

(4)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的定义,两类数据模型,逻辑模型的形式定义,ER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的数据结构以及联系的实现方式。(5)DB的体系结构

三级结构,两级映象,两级数据独立性,体系结构各个层次中记录的联系。(6)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的工作模式、主要功能和模块组成。

(7)DBS(数据库系统)

DBS的组成,DBA,DBS的全局结构,DBS结构的分类。

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

1.基本概念

关系,候选码,主码,主属性,非主属性,键 2.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3.笛卡儿积 4.关系的性质

 列是同质的

 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每一列为一个属性,不同的属性要有不同的属性名

 列的顺序无所谓

 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 行的顺序无所谓

 分量必须取原子值,即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5.关系的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6.关系代数

(1)并、交、差、广义笛卡儿积

(2)选择

(3)投影

(4)连接:等值连接、自然连接

超键(Super Key):在关系中能惟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

候选键(Candidate Key):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也就是在候选键中,若要再删除属性,就不是键了。

主键:(Primary Key):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侯选键称为主键。一般,如不加说明,则键是指主键。

外键:(Foreign Key):如果关系R中属性K是其他模式的主键,那么K在模式R中称为外键

例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驾驶证号)假定学生不重名 超键:(学号,姓名),(学号,性别),(学 号,姓名,性别),(姓名,性别)等等 候选键:学号,姓名

主键:你在数据库定义的时候,如果选择学号作为 键,那么学号就是候选键 外键:驾驶证号 本章的重要概念(1)基本概念

关系模型,关键键(主键和外键),关系的定义和性质,三类完整性规则,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2)关系代数

五个基本操作,四个组合操作,七个扩充操作。

第三章

SQL语言

1.SQL的特点

 综合统一

高度非过程化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种使用方式 

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2.表

(1)创建表 create table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5)not null,Sname char(20)unique,Ssex char(1),Sage int,Sdept char(15));(2)create table customer(customer_name char(20)not null,customer_street char(30),customer_city char(30),primary key(customer_name));

(3)create table account(account_number char(10)not null,branch_name char(15),balance

int,primary key(account_number),foreign key(branch_name)reference branch(branch_name),check(balance>=0));

(2)修改表 alter table

(3)删除表 drop table 3.索引

(1)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2)删除

drop index 4.查询 select

(1)格式

(2)单表查询:选择列、满足条件、排序、分组、集函数

(3)连接查询

(4)嵌套查询

IN、比较、(ANY 或 ALL)、EXISTS

(5)集合查询

5.更新数据

INSERT、UPDATE、DELETE 6.视图

(1)建立视图 Create view

(2)视图的作用 7.数据控制

(1)授权 Grant

(2)收回权限 Revoke 本章的重要概念

(1)SQL数据库的体系结构,SQL的组成。

(2)SQL的数据定义:SQL模式、基本表和索引的创建和撤销。

(3)SQL的数据查询;SELECT语句的句法,SELECT语句的三种形式及各种限定,基本表的联接操作,SQL中的递归查询。

(4)SQL的数据更新:插入、删除和修改语句。(5)视图的创建和撤销,对视图更新操作的限制。

(6)嵌入式SQL:预处理方式,使用规定,使用技术,卷游标,动态SQL语句。

第四章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

1.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依赖 2.1NF、2NF、3NF、BCNF 模式的分解

关系模式的分解需要遵循两个主要原则:

1.满足无损连接分解的要求。

2.既要满足无损连接分解的要求,又要满足保持函数依赖 无损分解的测试方法

算法4.3

无损分解的测试的算法:如何判断是否是无损分解 构造一张k行n列的表格,每列对应一个属性Aj(1≤j≤n),每行对应一个模式Ri(1≤i≤k)。如果Aj在Ri中,那么在表格的第i行第j列处填上符号aj,否则填上bij。

把表格看成模式R的一个关系,反复检查F中每个FD在表格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修改表格中的值。修改方法如下:对于F中一个FD X→Y,如果表格中有两行在X值上相等,在Y值上不相等,那么把这两行在Y值上也改成相等的值。如果Y值中有一个是aj,那么另一个也改成aj;如果没有aj,那么用其中一个bij替换另一个值(尽量把下标ij改成较小的数)。一直到表格不能修改为止。(这个过程称为chase过程)

若修改的最后一张表格中有一行是全a,即a1a2…an,那么称ρ相对于F是无损分解,否则称损失分解。

无损分解的测试方法 第一范式(1NF)1NF的定义

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则R∈1NF 即不能以集合、序列等作为属性值。第一范式是对关系模式的最起码的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的数据库模式不能称为关系数据库 但是满足第一范式的关系模式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关系模式 第二范式(2NF)

(回顾)定义4.14 对于FD W→A,如果存在X⊂W有X→A成立,那么称W→A是局部依赖(A局部依赖于W);否则称W→A是完全依赖。完全依赖也称为“左部不可约依赖”。(回顾)定义4.15 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中属性,那么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定义4.16 如果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候选键,那么称R是第二范式(2NF)的模式。如果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2NF,则称数据库模式为2NF的数据库模式。第三范式(3NF)

(回顾)定义4.17 如果X→Y,Y→A,且Y→X和

A∈Y,那么称X→A是传递依赖(A传递依赖于X)。

定义4.18 如果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第三范式(3NF)的模式。如果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3NF,则称其为3NF的数据库模式。

将2NF的关系模式规范化为3NF的关系模式,其方法是消除2NF的关系模式中非键属性对键的传递依赖。

本章重要概念

(1)关系模式的冗余和异常问题。

(2)FD的定义、逻辑蕴涵、闭包、推理规则、与关键码的联系;平凡的FD;属性集的闭包;推理规则的正确性和完备性;FD集的等价。

(3)无损分解的定义、性质、测试;保持依赖集的分解。

(4)关系模式的范式:1NF,2NF,3NF,BCNF。分解成2NF、3NF模式集的算法。

第 五 章

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

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需求分析:

数据字典: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 3.概念结构设计

(1)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2)E-R图:基本表示方法 4.逻辑结构设计

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5.物理设计

(1)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6.实施阶段

设计人员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及其宿主语言,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7.运行和维护阶段

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重构,重组织 本章重要概念

(1)DBS生存期及其7个阶段的任务和工作,DBD过程的输入和输出。(2)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主要步骤。逻辑设计阶段的主要步骤。

(3)ER模型的基本元素,属性的分类,联系的元数、连通词、基数。采用ER方法的概念设计步骤。

(4)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采用ER方法的逻辑设计步骤。(5)ER模型的扩充:弱实体,超类和子类。

第 七 章 系统实现技术

1.事务

(1)概念

(2)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2.故障种类事务

内部的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 3.恢复的实现技术

(1)数据转储:转储状态、转储方式

(2)日志:基本格式和内容、日志的作用、登记日志文件 并发控制

1.问题:

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 2.封锁

共享锁、排它锁 3.一级封锁协议

(1)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

(2)解决的问题:防止丢失修改 4.二级封锁协议

(1)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读完后即可释放S锁

(2)解决的问题:防止丢失修改、防止读“脏”数据 5.三级封锁协议

(1)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

(2)解决的问题:防止丢失修改、防止读“脏”数据、防止不可重复读 6.活锁和死锁

(1)死锁的预防:一次封锁法,顺序封锁法(2)死锁的诊断:超时法,等待图法(3)死锁的解除:选择一个处理死锁代价最小的事务,将其撤消,释放此事务持有的所有锁,使其它事务得以继续进行下去。本章重要概念

事务的定义,COMMIT和ROLLBACK的语义,事务的ACID性质

恢复的定义、基本原则和实现方法,故障的类型,检查点技术,REDO和UNDO操作,运行记录优先原则。

并发操作带来的三个问题,X锁、S锁、活锁、饿死和死锁

完整性的定义,完整性子系统的功能,完整性规则的组成。SQL中的三大类完整性约束,SQL3中的触发器技术。

考研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篇5

诗六义

诗经学名词,也叫“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一般来讲,风、雅、颂是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对《诗经》进行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经》所用的表现手法。风分15国风,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即铺叙陈述;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引譬设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托物起兴。春秋三传

指《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有人认为这三部书是解释《春秋》的,故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楚辞

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楚国,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吸收中原文化的精髓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句式以六、七言为主,多用“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因《离骚》是楚辞的代表,故后人又把楚辞称为“骚”或“骚体”。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以及汉代东方朔、淮南小山等人的作品编为一集,名为《楚辞》。乐府、汉乐府、汉乐府民歌

乐府原指音乐机构(乐指音乐,府指官署),始于秦,汉武帝时规模甚大。魏晋六朝时,又把乐府所唱的诗歌也叫“乐府”,于是乐府机构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汉乐府包括贵族文人制作的歌辞和采集来的民间歌辞两类作品,后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形式,是汉乐府的精华所在,因此,我们常说的汉乐府,多是指汉乐府民歌而言。(注意:宋元以后的词、曲,有时也称“乐府”,如《东坡乐府》是苏轼的词集,《东篱乐府》是马致远的散曲集。)

汉赋

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汉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汉初流行骚体赋,承楚辞余绪,多带“兮”字,抒情性较浓,代表作家是贾谊;汉武帝起盛行散体大赋,篇幅加长,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铺陈夸张,词藻华丽,气势恢宏,“劝百而讽一”,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扬雄等;东汉中叶以后兴起抒情小赋,篇幅短小,针砭时弊,语言整饬,感情浓郁,代表作家是张衡、赵壹等。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所作的一组五言诗。南朝梁代萧统把它们辑集在一起,冠以“古诗十九首”的总名,编入他编的《文选》之中。这些诗反映了汉末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它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了成熟阶段。建安风骨

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的作品在内容和风格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以“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和刘桢)为中心的邺下文人在诗歌创作中,多反映社会的**和人民的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风格悲凉慷慨、刚健遒劲。建安文学的这种特色,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唐代陈子昂所说的“汉魏风骨”,也是指此而言。竹林七贤

指魏正始时期的七个文人名士,即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阮咸和刘伶。七人大都狂放不羁,藐视礼法,常集于竹林中酣饮,故世谓“竹林七贤”。他们的作品,多用隐晦曲折的方式揭露司马氏的恐怖统治,表达愤世嫉俗之情。阮籍、嵇康最为著名,诗风各具特色,有“阮旨遥深”、“嵇志清峻”之说。左思风力

西晋太康年间,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达。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借咏史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情调高亢,笔力矫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展。左思诗歌创作的这种基本精神,后被称为“左思风力”。骈文

文体的一种,起源于汉魏,南北朝时达到全盛。全篇以偶句为主,对声律、用典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后来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世称“四六文”。骈文注重形式美,内容大多空洞贫乏,但也不乏佳作,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等。宫体

南朝梁代在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风,由梁简文帝萧纲所倡导,多描绘声色,表现闺情,内容轻艳,形式绮靡,因代表作家是徐陵、庾信,故又称“徐庾体”。《文选》

又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东宫时延集文人共同编选的。该书已初步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别,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书和子书,史书也只略选论赞。全书分为38类,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唐代李善为之作注,又有吕延济等五人的“五臣注”,后有人将李善注和“五臣注”合刻,成为“六臣注”。初唐四杰

也称“王杨卢骆”,指初唐高宗武后时期的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王、杨工五律,卢、骆长七言歌行,他们的创作力主刚健、骨气,开始摆脱齐梁风气的影响,扩大了诗歌题材,从而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初步定型。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该派融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该派重要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边塞诗派

盛唐时期与“山水田园诗派”并存的诗派,代表诗人是高适、岑参。题材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风格雄浑悲壮、奇丽豪放。该派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崔颢等。韩孟诗派

以中唐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该派主要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尚古拙,好奇险,风格奇崛险怪。该派重要诗人还有贾岛、卢仝、姚合等人。新乐府运动

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所倡导的一个诗歌革新运动。元、白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即事名篇”的方法,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刺美见事”,创作通俗而切于实用的“新乐府”,即用自命的新题咏写时事。一些作家如张籍、王建等团结在他们周围,形成“新乐府派”,又称“元白诗派”。古文运动

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所谓“古文”,是与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相对而言,指奇句单行、不拘格式、自然质朴的散文。古文运动的内容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目的是学习古文,以宣扬儒道。古文运动打击了形式主义的文风,使古文代替骈文占据文坛主导地位,开创了散文创作的新传统,直接影响了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对我国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传奇 指唐代小说,是用文言文写作的短篇小说。唐传奇题材多样,情节曲折,描写生动,人物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代表作有《莺莺传》、《柳毅传》等。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的发展已渐趋成熟,从此,小说正式形成自己的规模和特点,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注意:在我国文学史上,“传奇”有过多种含义。唐宋传奇指的是文言短篇小说,明清传奇指的是戏曲。)花间词派

五代时西蜀的一个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由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收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其中大多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们推晚唐温庭筠为鼻祖,偏重于写闺情离愁,语言秾艳,词风大体一致,世称花间词派。苏门四学士

指受知于苏轼的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加上陈师道、李廌,称为“苏门六君子”。黄庭坚诗成就突出,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词为婉约大家,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中叶欧阳修领导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宋初,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西昆派”(因杨亿编《西昆酬唱集》得名)浮艳文风统治文坛,柳开等人提出改革文风的主张,推崇唐代韩、柳古文,成为诗文革新运动的先声。欧阳修继承并发展了韩愈“文以载道”的主张,提倡平实的文风,将古文运动推向更大的发展,革新主张还包括诗歌方面,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梅尧臣和苏舜钦是欧阳修推行革新的左右手,参加者还有王安石、“三苏”、曾巩等。苏轼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后完成者。江西诗派

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得名于北宋末年吕本中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黄庭坚为首,下列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因黄庭坚是江西人,故名。该派作诗取法杜甫,强调“无一字无来处”,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到了宋末,方回在他的《瀛奎律髓》中提出“一祖三宗”之说,尊杜甫为祖,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南宋四大家

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尤袤。他们的诗作摆脱了江西诗派的影响,多有创新,使南宋诗得以“中兴”,故又称“中兴四大诗人”。其爱国诗、田园诗等作品都有较高的成就。杨万里创“诚斋体”,语言通俗,风格清新。永嘉四灵诗派

南宋后期诗派。该派反对江西诗派,宗法晚唐贾岛、姚合,刻意锤炼字句,风格清秀淡雅,内容较为贫弱。代表人物是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四人字中都有“灵”字,故名。唐宋八大家

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八位散文家。他们都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加者,为我国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唐宋八大家”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明代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话本

宋元时期“说话”艺人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话本一般分为“小说”、“讲史”、“讲经”、“合生”四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小说”和“讲史”,代表作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大宋宣和遗事》等。话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市民文学的兴起、白话小说的成型。南戏

“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方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北宋末年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故又称“永嘉杂剧”、“温州杂剧”。此外,还叫“鹘伶声嗽”、“传奇”、“南词”等。南宋中叶流行开来。宋亡后,元杂剧压倒南戏。到了元末,随着杂剧的衰落,南戏重新繁荣,出现了高明的《琵琶记》(被誉为“南戏之祖”)和“荆、刘、拜、杀”四大传奇(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南戏)。明清传奇就是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独霸剧坛的专指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元曲

通常所谓“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戏剧,散曲是诗歌。杂剧

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科、白相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其特点是全用北方曲调,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到底,体制多为四折一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剧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和王实甫等。散曲

是元代新兴的一种配合流行曲调进行清唱的抒情诗体。与传统诗词相比,它大大拓展了表现范围,形式更自由,语言更活泼。散曲与杂剧不同,它没有宾白、科介,只是曲,可以歌唱,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独立的只曲。套数又称“套曲”、“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代表作家有马致远(被誉为“曲状元”)、张养浩、睢景臣等。拟话本

明代出现的文人模仿宋元话本的形式而加工创作的专供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三言”、“二拍”、“一型”是最著名的拟话本集,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一型”,即陆人龙的《型世言》。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不能一次讲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在每次讲说之前,要列出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公安派

明代万历年间,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名。他们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给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以沉重的打击。“三袁”中,袁宏道的成就最大。竟陵派

明代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他们是湖北竟陵人,故名。他们也提倡抒写“性灵”,既批判复古派的千篇一律,又批评“公安派”之末流俚僻的毛病,追求一种“幽深孤峭”的文风。临川四梦

指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四部传奇《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因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四剧中都写到梦境,故称“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室名“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明代“四大奇书”

指明代四部著名的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前后七子

明代中叶出现的文学复古流派。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反对当时统治文坛的“台阁体”(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空廓浮泛的文风,先后提倡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其末流陷于一味模拟,了无生气。唐宋派

明代中叶,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提倡学习唐宋古文,故名。但是他们提出的向唐宋古文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复古,所以不能给前后七子以有力的打击。该派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晚明小品

明代末期的抒情散文,其特点是体制短小,轻灵隽永。它是“公安派”、“竟陵派”文学革新的直接产物。大多写山水园林、世情风习,任情适性,自由活泼,一般都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家有张岱等人。桐城派

清代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由康熙年间方苞所开创,其后由刘大櫆、姚鼐等人进一步加以发展。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称“桐城三祖”。方苞首创“义法”说,认为“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也就是说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刘大櫆发展了“义法”说,强调艺术体会,讲求“神气”。姚鼐是桐城派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其后又有“姚门四弟子”(梅曾亮、管同、姚莹、方东树)的提倡,使该派一直影响到近代。阳湖派

上一篇:2023年秋期教研工作总结下一篇:提升部门决算数据质量的对策分析